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真科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征集] 真科研需要哪些条件?
热度 6 zlyang 2020-6-21 13:16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真科研需要哪些条件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饿着肚子,开始写下面的博文。 主要是请您说! (不是我说) https://media.gettyimages.com/photos/chemist-and-physicist-marie-curie-stands-arm-in-arm-with-president-picture-id515097366?s=612x612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 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 居里夫人说:“有,1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1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82岁的冯•卡门对肯尼迪总统说:“谢谢总统先生, 物体下跌时并不需要助推力,只有上升时才需要 …… ” “ Mr President,” Theodore Von Karman said. “ one does not need help going down, only going up. ” https://www.nationalmedals.org/laureates/theodore-von-karman# 王鸣阳(资深编辑,原科学出版社编审,我国著名科技翻译家)先生 http://blog.sina.com.cn/u/2450818123 看了王鸣阳(资深编辑,原科学出版社编审,我国著名科技翻译家)先生 2010 年的《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 ——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 》后,想起一个古老的问题: 一、真科研,到底需要哪些条件? 感谢您的指点! 傻的一点猜测: (1)连续的不受干扰的时间, (2)所研究问题的价值, (3)研究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4)氛围,讨论与碰撞, (5)长期的坚持, (6)发表。 二、一些现有看法 即下面的4个参考资料。 三、抄袭来的论据 “条件,是与某物相联系的、对该物存在和发展起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条件,是客观的;具体的、多样的;可变的。 我们办任何事情,都必须客观全面地弄清楚各种条件,并且具体分析主要条件与次要条件、必要条件与非必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还要考虑到条件变化以及可能引起的效应,准备应变措施。” “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 真傻不是“美第奇家族(the Medici family, the House of Medici)” 。真傻年事已高、身患数十种疾病。行将就木,“被”挫骨扬灰了。 赫胥黎( 1825-05-04 ~ 1895-06-29 )在1880说: “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Thomas Huxley: History warns us that 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80. 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thomas_huxley_403887 https://todayinsci.com/QuotationsCategories/H_Cat/Heresy-Quotations.htm 参考资料: 王鸣阳.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 . 科普研究,2010,5(2):82-85 http://kpyj.crsp.org.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0201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UYT201002018.htm http://www.cqvip.com/QK/89027X/201002/33866424.html Winfried Gǒpfept 著,江世亮译. 他们如何获得科学最高奖?——一项关于诺贝尔科学奖获奖原因的调查 . 世界科学, 1991,(10): 29-31, 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E199110013.htm (苏)A.H.卢克 著,马约(署肖自力) 译. 科学史上的高水平人才 . 科学史译丛, 1987(2): 58-66.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810443 孙小淳,2013-10-06,苏联专家谈中国的“科学文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51670-7304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476.html 相关链接: 2018-8-20, 居里夫人发的牢骚,是否真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0202.html 2018-8-19, 美国记者 麦隆内夫人 Marie Mattingly Meloney 的照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0043.html 2019-06-09,科技成果依赖于研究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396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6509 次阅读|52 个评论
什么是“真科研”?
热度 15 zlyang 2016-1-4 18:39
什么是“真科研”? ( 1 )敬畏客观世界; ( 2 )发现客观规律; ( 3 )运用客观规律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合理、更有意义。 这意味着,要合理评估人类在宇宙里的地位和意义。 “以人为本”,解释的不准确,就会变成“人类中心主义”。 但是, 人类必须依赖宇宙而存在, 宇宙却不必需要人类! “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 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 因此, 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思维着的精神, 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因此,在评价“真科研”时, 数量指标起不了特别的作用,无论如何也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每一个科学作品来说,最主要的是质量, 也就是向自然界提出的 问题 的回答 充分 程度如何和所得 答案 的 可靠 程度如何。 (苏联化学家 米·阿·克拉契柯教授) 相关链接: 彭真明,2016-01-04, 对“真科研”的粗浅理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948014.html 2015-12-23, 孙小淳老师《 苏联专家谈中国的“科学文化”》的真实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476.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8834 次阅读|45 个评论
对“真科研”的粗浅理解
热度 17 zmpenguestc 2016-1-4 15:49
五年前,有幸参加了 2010 年的学校“十一五”科技工作会议,也曾被评为校先进科研工作者。那时的会议主题是,做科研要“入主流、进前沿和做大做强”。当时我的理解是,更多强调了科研体量和解决经费问题。 今年的“十二五”科技工作会议上,听到的是李言荣校长抛出的一个打眼的用词——“真科研”。 所谓“科研”,即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李校长谈到的“真科研”,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回归科研的本真。落实到具体的科研人员身上,就是围绕各自的专业或兴趣领域,探索尚未解决(好)的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问题。显然,科研不能再以短期(项目)利益所驱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还需要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良好的科研素养,把科研工作真正融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去。 希望未来五年,在科研评价机制和措施方面,有所改进和完善。围绕“真科研”这个理念,建立合理的长效机制,而不能唯获奖数量、经费体量、 SCI 数量等数字累计结果等,粗暴量化的方式论科研“英雄”。
个人分类: 科海拾零|32427 次阅读|3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