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珲春地震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揭秘我国东北地区深源大震孕育过程(2016-6-13更新)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6-1-4 18:27
我国东北珲春一带常发生深源地震。远的不说, 2015-1-2 日在牡丹江发生了 1 次深度达 580km 到的 6.4 级深源地震( CEDC 测定值, NEIC 测定值为 M W 5.7 级)。 对东北地区深源地震孕育过程,我们在 2015 年前曾发起过多次“猛攻”,但均无功而返,原因是该区数据记载周期较短且之前的“视野”不够开阔。 在经历 2015 年“留洋”经历(研究了环太平洋与欧亚地震带各地震区震情)后,有了“居高临下”的视野;在拿到宋治平等( 2011 )编著的《全球地震目录》一书后,也有了足够的“弹药”。这几天再次猛攻东北地区的深源地震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收获。 对珲春地震区, 1963 年 12 月 31 日前 数据采用宋治平等( 2011 )提供的地震目录,之后采用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 NEIC )地震目录(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 ,数据获取日期为 2016 年 1 月 3 日 )。 这是一个典型的深源地震频发区, 该区地震构造图示于图 1 。该区曾发生 M ≥7.0 级地震 34 次,根据秦四清等 提出的地震事件量级匹配原则,修订了该区某些大震震级参数(表 1 略)。 图 1 珲春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图 2 示出了该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经误差修正后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根据 1900 年 1 月 11 日日本海 M uk 7.8 级地震发生前的 CBS 值,可较准确地连续预测到 1918 年 1 月 30 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 M S 7.7 级地震与 1949 年 9 月 23 日日本海 M S 7.8 级地震的临界 CBS 值。根据秦四清等 提出的主震事件判识原则,判断该区当前孕育周期存在第 3 锁固段,当其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应发生标志性地震事件。需指出的是, 1993 年 7 月 12 日日本海北部 M S 7.6 级地震,是第 3 锁固段向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中发生的 1 次显著 preshock 事件。 图 2 珲春地震区 19.2-2016.1.3 之间 CBS 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 M S ≥6.5 级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 3000 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我们对珲春板内地震区的分析表明,该区的深源地震孕育机制为锁固段脆性破裂。秦四清等 对环太平洋地震带北马里亚那群岛、琉球群岛 - 台湾岛和惠灵顿板间地震区的研究亦表明,深源地震可能与浅源地震孕育机制相同,均为锁固段脆性破裂。这意味着板内与板间地震区深源地震孕育机制也相同,均为锁固段脆性破裂。 单就深源巨震的危害而言,因其深度大、烈度小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但可怕的是若引起广泛的“ 湖震、江震 ”乃至火山喷发,损失就大啦。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防震减灾措施。 参考(略)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514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