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除草剂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除草剂

相关日志

农业离不开化学合成物质的背后原因在哪里?
热度 1 蒋高明 2019-12-28 10:20
农业离不开化学合成物质的背后原因在哪里? 蒋高明 农业离不开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转基因,是西方话语权下的理念,其产品质量低,营养差,只能做工业原料与饲料; 而六不用生态农业用的是东方智慧,其产品是给明白人吃的。六不用生态农业从源头不制造污染不制造病人,这一点西方就做不到。纵观人类万年文明史,吃饭需要农药化肥激素地膜转基因,最长不过百年(农药),最短只有一二十年(转基因)。 如今生态农业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完全可以利用大自然所有的天然有机物生产食物,直接或间接将所有的生物变成人类的食物,如海洋与淡水中的鱼虾蟹类和草原的牛肉,捕捞或放牧就能直接获得,而生物体的残余物或排泄物如人粪尿,畜禽粪便,羽毛,枯枝落叶,秸秆,城乡可降解生活垃圾,酒槽,菜叶等等天然有机物通过农田,果园,菜园即可转化为食物,而不需要人为添加化学物质(据不完全统计,围绕食物链人类发明的化学物质达5万多种),实现从有机物到有机食物的华丽转身。其核心三要素是:种子,农民与土地。 针对笔者上述发言,网友诚敬和评论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内心存中,方知以感恩之心对待自然赐予,不使用极端手段(化肥)去追求产量。但自耕耘,莫问收获。内心存和,便懂万物平等,皆是物主造化,哪有益害之别,更何来我必生虫必死之理。杀虫与自杀无异(近年各类恶疾爆发难道不跟饮食有关?)”。 “秉承贯彻以上理念,则六不用并非难事。难的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难的是人们在执着于本不存在的所谓低价粮食而忘记了面与麵的区别”。 诚敬和网友用“面”与“麵”比喻化学化食品与有机食品的区别是非常有道理的。尽管字面上都是面,但简化字的“面”里已经没有了“麦”。用天然有机物做肥料生产的面粉,和与化肥生产的食物有那些区别呢? 一是营养不同,如我们发现普通面粉钙含量比有机面粉低76%,口感更不同,前者有麦香味,后者没有或不明显; 二是农残不同,前者无农残后者有; 三是生产地的环境不同,化肥农田有污染,有机农田没有污染。 目前,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年轻人非常少,绝大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进城打个远比种地挣钱。如果农民花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与强度,和花在农业上的回报一样,就没有人进城打工。在家门口就业劳动强度远比进城低,我们搞的六不用农业,治虫用物理方法,基本不用人工,施有机肥锄草也以机械为主,灌溉有管网系统,活比当年生产队轻松多了。那为什么农民依然采用农药化肥地膜,因为更省力,更适合老人与妇女,反正种出来他们自己也不吃。 发展六不用生态农业,农民其实是在为社会做下述贡献: 一是环境保护,一些农资生产工业污染从源头叫停;二是健康保护,优质农产品减少了重大疾病发生概率,从源头减少病人。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农民其实是医生上游的“医生”;三是固碳减排,有机农田不排放温室气体,反而吸收,我们的数据显示该固碳潜力为11.5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公顷(暖温带农田)。国际社会为了遏制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指标排放吵来吵去,其实改变农业方式温室气体就大幅度减少,一些濒危物质还可以得到保护;四是育种与留种工程,种子控制在农民手里远比被别国垄断要安全的多;五是可持续农业工程,如果农业持续萎缩,没有人愿意种地,则社会就不可能稳定,毕竟钞票不能当饭吃。 从以上分析来看,发展六不用生态农业是有利于全民的,有利于全社会的,农民的付出必须有回报,这个回报不能仅由消费者来买单,政府与全社会的支持更重要。国家如将环境保护、农业增收、医疗保健、社会治安等等方面的资金向生态农业倾斜,农民与消费者就都会受益。而要实现这一点,抛弃对生态有机农业的偏见,农民、消费者与全社会的觉醒更加重要。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453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为什么没有打麦场
蒋高明 2019-4-12 07:54
美国为什么没有打麦场 蒋高明 到过美国乡村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他们的农田没有打麦场。 在我国, 传统的夏收是非常紧张和劳累的,这是农民丰收的季节, 也 是与老天爷抢粮食的季节,因为小麦要入仓,必须脱粒,还要晾晒,直到基本干燥后才能入仓。 夏收恰好与夏种在一起,前者要盼好天,即天晴才能脱粒并晒场,而后者是要盼雨的,否则播出的种子不能萌发。这个季节及时播种后,播出的玉米、大豆、或花生,靠天吃饭也几乎可以了,因为紧跟着雨季来临了。中国农民 面对 这样矛盾的天气要求,不忙碌就意味着挨饿。 美国收获麦子都是采用大型 联合收割机,效率大幅度提高了。但是,联合收割机收上来的麦子还有高于储存要求的约 2-5% 的水分需要去除,还是需要晒麦场地。 而他们的劳动力少,不可能将麦子摊在地里晾晒,只能借助于科技。 没有打麦场,美国晾晒麦子的功夫就省去了。 直接用所谓的高科技,使得籽粒在秸秆上成熟,失去水分,直接收获入仓即可。在美国家庭大农场 里 , 除了 小麦 , 玉米、大豆都是直接入仓的 , 他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水分 。 物理除水毕竟还需要消耗电力或汽油,化学脱水则更容易。 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绍,除草剂竟然可以让作物早熟、干燥,有助于收获,可大大减少人工。 某品牌除草剂可催熟水稻。据介绍,该除草剂对成熟迟的水稻,在临近收获前喷施,能加快谁打谷米谷粒脱水,便于收获,建议用量为 150-200毫升/亩。该药为非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可作为种子干燥剂,也可作为马铃薯、棉花、大豆、亚麻、向日葵、玉米、高粱等作物催枯剂。 http://www.agrichem.cn/news/2012/12/10/2012121016144492285.shtml 能够消灭杂草的 除草剂 ,还能够在收获时派上用场,这样的技术肯定用不到什么打麦场了。然而,我们担心的是,方便到方便了,农药残留怎么办,这时候的除草剂,又是喷洒在籽粒 外面 的,可能在短期内降解 吗 ? 有专家解释草甘膦半个小时就会降解,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说法,我们对来自美国的大豆进行过检测,放置一年后依然有 3ppm草甘膦残留。 在科技如此发达加上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不怕你没有技术,就拍你敢不敢用了。到时候,还会有 所谓 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鼓励你放心使用,正如今天面粉加工中 使用 的 强筋剂、防腐剂 等添加剂一样 。到时候他们会制定标准,或者修改标准 。 只 要 认真检测一些那些进口的大豆、玉米、小麦中的除草剂 ( 尤其草甘膦 ) 含量, 就不难判断出没有打麦场的美国是用 什么样的 科技 取代 了 “打麦场”。 还有一种可能, 美国既不用打麦场、也不用物理干燥或化学脱水,那就是 下茬作物干脆不种了,留在地里慢慢干燥,待水分达到了预期的含量后收获, 这是良心商家的做法。 然而 , 这样的 做法,我们却做不到。这会使 原本紧张的耕地,能够生产的粮食的空间大 幅度 减少。少一茬作物意味着什么,我想很多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美国能做到 “广种薄收”,我们却不能。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孟三都在草甘膦致癌的官司上再度败诉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3-23 09:39
孟三都在草甘膦致癌的官司上再度败诉 蒋继平 2019年3月23日 根据美国公共媒体报道, 两天前, 旧金山的一个联邦法庭的陪审团对一个癌症病人指控孟山都草甘膦致癌的官司进行了裁决, 结果是, 陪审团认为这个癌症病人是因为使用了孟山都的草甘膦除草剂而引发的癌症。 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这次官司前, 去年八月份, 加州的一个地方法院也给了一个同样的裁决, 授予另一个癌症患者两亿八千多万美元的损害赔偿金。 不过, 法院最后裁决给了7千八百万美元的补偿金。 但是, 这个病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拿到一分补偿金。 其原因是孟山都对这个裁决还要进行上诉。 根据相关报道, 美国各地有成千上万同样的官司在等着孟山都应诉。 这次的裁决是整个官司的第一步。 这次裁决只是判定这个癌症患者是因为使用了草甘膦除草剂而得的癌症。 但是, 至于孟山都对此有没有法律责任, 还有待下一个庭审的结果。 在这个问题上, 孟山都的收购者, 拜耳(Bayer)集团公司坚持认为草甘膦除草剂是安全的, 不会导致癌症。 所以, 拜耳会坚持在法庭上与各地的癌症患者进行激烈的辩论和抗争。 至于法庭最后如何裁决, 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来看一场闹剧吧!
个人分类: 万花镜|3909 次阅读|2 个评论
除草剂引起的生物酶毒杀:大地母亲的灾难悲歌
热度 1 蒋高明 2019-3-19 07:26
除草剂引起的生物酶毒杀:大地母亲的灾难悲歌 彭兆幸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龙头乡龙盘村向南屯 【明辨是非】十元钱的除草剂解决一亩地的杂草问题,这样的农业革命技术让很多人津津乐道。但鲜有人对除草剂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食品链污染、动植物受到的危害进行反思或研究。如果连续几十年向同一块土地使用除草剂,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人关注过;对于用除草剂生产出来的食物,营养会发生什么变化,除草剂残留会否对健康影响?对此消费者也并不知情。彭兆幸原为广西原河池市龙头乡的一名农业技术员,他长期关注除草剂危害问题,在科学网上笔者转发了他的两篇很有深度的文章。今天,笔者再次接到他发来的文章和图片,他用严酷的事实,控诉了除草剂为生态环境与动植物的影响,尤其指出除草剂可以导致土壤酶乃至生物酶的变化,导致食物营养下降。这个鲜明的观点在以往的报道中少有人提出。他发来的图片让笔者联想到我们的农田已经成为大型“化工厂”,有人仍嫌这些“化工厂”不够,要把植物细胞也变成一个个微小“化工厂”。彭先生希望在他有生之年看到除草剂从农业中消失,他的这一想法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只要越来越多消费者向除草剂生产出来的食品说不,这一愿望就有可能实现。笔者研发的“六不用”技术,是最早将除草剂排斥在生态农业之外的。现在他转发彭先生的文章,供关注食物安全的网友参考。 “酶” 是构成生物世界最为活跃的催化基质因子。这一微生命的催化载体,它们与大地母亲共生,与万物生命共荣。只有它们的生机旺盛 ,才能激活万物生命千姿百态,催化生命世界繁花万千、芳香泗溢。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无不是人类祖先敬重自然,善待大地母亲,使生物酶这一微生命的基质因子得以护卫繁生。大地母亲才能慷慨无私的回馈人们芳香泗溢的乳汁,奉献人们回味无穷芳香美味的丰盛食物。 而进入工业文明的今天,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一统天下。以现代化农业为标杆,二十世纪作为化学农业最“伟大发明”的除草剂,依靠资本的力量,化学农业成了催生农业省力、省时、省工的懒人农业。一统天下的除草剂,可使农夫不再留守天职,祖先古人千古流芳锄禾日当午的遗训教导,已不再是现代人们虔诚崇拜的天理。但是逆反天道而行,以除草剂为推手残暴毒害大地母亲的化学农业,今天让人们收获的已不再是芳香美味,而是无味怪味慢性毒化食物的苦果。下面仅以几个图文例子诉说除草剂的残酷恶毒的现实状况: 图1文分析与解读: “草铵磷、草甘磷是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灭生性触杀型除草剂,具有部分内吸作用。可使植物体内铵离子积累,抑制光合作用·····” 最后使植物枯死。这就是千百种万变不离其宗除草剂的“科学原理”。它的致命要害生物“酶” 灭杀,多种氨基酸催化酶备受残害,万物生命世界由此芳香自然合成消失。大地、水源、大气 毒化污染就是它奉献的伟大“杰作”。除草剂入土钝化失毒的标榜说明,只是让农夫蒙在鼓里的谬论巧语 。除草剂的品种名目繁多,因篇幅有限不能全部列举。2013~2018年我国每年除草剂平均使用量 , 已高达200多万吨商品药除草剂 。(现今我国每年农药总用量除草剂+杀虫杀菌剂已高达300多万吨) 。 被除草剂深深毒化的一片桑田大地,它的前面就是某家糖厂。在三十五年前广阔的大地母亲未受除草剂的污染毒害。人们不仅是在厂区,就是相距糖厂十余公里之外的制糖蒸汽,在榨糖季节都能闻到令人陶醉的甜蜜芳香。但遗憾的是今天就是来到厂区久久等候,甜蜜的芳香美味也只能是一枕黄梁美梦而已(图2)。 除草剂毒害大地母亲不仅使粮食、蔗糖庄稼地深重毒化,它的扩散飘移,地表、地下、水源、森林草地、大气都是除草剂一统天下的味道。植物细胞膜的破坏,芳香合成酶的灭杀毒害,已使水果、蔗糖、蜂蜜、各种香料植物芳香美味消失殆尽。中草药材也深受除草剂毒害灭绝和变性慢性毒化(图3)。 图4的猪是第二代野猪的优质猪种资源,养殖方式是用最传统的生态方式养殖。为了提高猪肉品质,还结合半野外放养,严格管理不喂一粒工业合成饲料。农历2018年12月18日笔者与朋友买回这头养殖近两年,重达260斤的第二代野猪回家宰杀,请村里乡亲们品尝。经大家品尝议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比普通饲料猪好一些,但遗憾的是再也不能还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猪肉最为芳香鲜美的原汁原味了。究其原因玉米谷物、大豆、青饲料红薯藤野草都受除草剂的直接和间接毒化危害了。这无不是除草剂对生物酶的抑制(毒杀),使植物、动物自然合成芳香美味素的各种氨基酸 合成功能受阻丧失的恶果。 生物酶毒杀,大地母亲的灾难悲歌。今天水土、草木、大气毒化除草剂已是首屈一指的头号元凶。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以除草剂为推首的自残自害化学农业, 导致食物变味慢性毒化破坏人体免疫力。已使癌症、心血管梗堵、脑溢血、脑血栓中风、糖尿病、尿毒症、肾衰竭、自闭症、不育症等等疾病井喷式暴发,已是一场人类自演自受的生态灾难。天人合一,万物共生,敬畏、善待自然,是万物生命共荣的天理。天道不可违,苍天为父,大地为母。用虔诚之心忏悔反省过失,以大海深情,儿女恋母的慈善之心善待大地母亲。除草剂生物酶毒杀,残酷毒害大地母亲的恶行必须早日销毁灭迹。 人类社会的分工,农业是基础,大地是母亲。人类社会只有同舟共济,让更多的农家儿女乐意留守天职,让农业成为精心爱抚大地母亲的光荣职业,我们方能实现乡村振兴。只有如此,大地母亲才能回馈我们千姿百态,繁花万千的优美环境。回馈维护我们生命健康,芳香永驻回味无穷的美味丰盛食物。 作者:彭兆幸 联系地址: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龙头乡龙盘村向南屯 邮编:546316 邮箱:2892294246@qq.com 联系电话18677815875 图1 瓶装除草剂说明书,清楚地显示其机理为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 图2 某家糖厂制糖蒸汽扩散飘移情景的图片,曾经的甜蜜芳香已经消失。 图3: 水果、蔗糖、蜂蜜、园葁、山葁香料的图片,消失的芳香。 图4 优质种源肉猪。鲜肉,难以还原曾经最为芳香鲜美的原汁原味。 图5-6 大田出现的各种除草剂危害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不用哪些化学物质
蒋高明 2018-1-24 20:04
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不用哪些化学物质 蒋高明 在工作和科研活动中,有人经常问我:“你们搞的六不用,都是哪六不用?” 六不用是“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激素与转基因种子” 的笼统提法,其实细数起来,弘毅六不用模式不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可能愈万种。对于这些具体不用的化学物质尤其是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我们分类介绍如下: 一、 不用农药(杀虫剂) 狭义的农药是指杀虫剂和杀菌剂,广义的农药还包括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等,这里我们理解的农药为狭义的杀虫剂。第一次绿色革命以来,人类到底制造多少种农药种类,很多文献都无法统计清楚,有人估计有 3万 多种,其中中国农药登记在册的有 9700种 。之所以种类繁多,首先是因为人们不断发明新农药,其次在原药基础上不断排列组合,创造更多的农药。这些农药,理论上讲,只要使用都可能进入食物链。在食品样品检测中,不可能对那么多农药种类进行逐一检测。国内一般进行的食品农药残留商业检测,有 191 项和 292 种项目区别。下面就以191种农药残留为例,看看这些农药都是什么(黑体者为除草剂,其余以杀虫剂和杀菌剂为主): 邻苯基苯酚、乙酰甲胺磷、啶虫脒、 乙草胺 、涕灭威、涕灭砜威、涕灭威亚砜、 莠去津 、保棉磷、嘧菌酯、苯霜灵和精苯霜灵、噁虫威、乙丁氟灵、丙硫克百威、解草嗪、苄嘧磺隆、联苯菊酯、啶酰菌胺、溴螨酯、乙嘧酚磺酸酯、噻嗪酮、丁草胺、丁酮威、硫线磷、克菌丹、甲萘威、多菌灵、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灭幼脲、氯丹、虫螨腈、毒虫畏、氯苯胺灵、毒死蜱、甲基毒死蜱 、烯草酮 、噻虫胺、氰草津、环氟菌胺、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霜脲氰、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嘧菌环胺、灭蝇胺、o,p'-滴滴滴、p,p'-滴滴滴、o,p'-滴滴伊、p,p'-滴滴伊、o,p'-滴滴涕、p,p'-滴滴涕、溴氰菊酯和四溴菊酯、二嗪磷、苯氟磺胺、敌敌畏、氯硝胺、三氯杀螨醇、乙霉威、苯醚甲环唑、乐果、烯酰吗啉、烯唑醇、敌瘟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硫丹(β)、硫丹硫酸酯、硫丹(α)、乙硫苯威、乙硫磷、灭线磷、醚菊酯、乙嘧硫磷、噁唑菌酮、氯苯嘧啶醇、环酰菌胺、杀螟硫磷、仲丁威、苯氧威、甲氰菊酯、丁苯吗啉、唑螨酯、倍硫磷、氰戊菊酯、S-氰戊菊酯、氟虫腈、吡氟禾草灵和精、氟氰戊菊酯、氟虫脲、氟硅唑、氟胺氰菊酯、呋线威、六六六、庚烯磷、噻螨酮、抑霉唑、吡虫啉、茚虫威、异菌脲、缬霉威、水胺硫磷、异柳磷、甲基异柳磷、异丙威、稻瘟灵、异丙隆、醚菌酯、利谷隆、马拉硫磷、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苯嗪草酮、甲胺磷、杀扑磷、甲硫威、灭多威、甲氧虫酰肼、 异丙甲草胺 和精-异丙 EURL、 甲草胺 、速灭磷、久效磷 (mg/kg)、腈菌唑、敌草胺、烟嘧磺隆、酞菌酯、氧乐果、 噁草酮 、噁霜灵、亚砜磷、多效唑、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戊菌唑、二甲戊灵、氯菊酯、稻丰散、甲拌磷、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伏杀硫磷、亚胺硫磷、磷胺、辛硫磷、抗蚜威、嘧啶磷、甲基嘧啶磷、咪鲜胺、腐霉利、丙溴磷、猛杀威、 扑草净 、霜霉威、炔螨特、苯胺灵、丙环唑 、残杀威、炔苯酰草胺、吡蚜酮、吡菌磷、哒螨灵、哒嗪硫磷、嘧霉胺、喹硫磷、五氯硝基苯、喹禾灵和精、砜嘧磺隆、八氯二丙醚、西玛津、多杀霉素、螺环菌胺、戊唑醇、虫酰肼、杀虫畏、三氯杀螨砜、噻菌灵、噻虫啉、噻虫嗪、噻吩磺隆、硫双威、久效威砜、久效威亚砜 、甲基立枯磷、甲苯氟磺胺、三唑酮、三唑醇、醚苯磺隆、三唑磷、敌百虫、氟菌唑、氟乐灵 、氟胺磺隆、蚜灭磷、乙烯菌核利。 以上191项中,以杀虫剂和杀菌剂为主的农药,在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中是严禁使用的,送检样品除受周边环境外均应达到“零检出”的严格要求,不能低于欧盟有机标准。 二、不用除草剂 三氯醋酸、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盖草能、氟乐灵、西玛津、果尔、草甘膦、除草醚、莠去津、百草枯、均三氮苯类、扑草净、取代脲类、除草剂一号、苯氧乙酸类、2甲4氯、2,4-D丁酯、吡啶类、盖草能、二硝基苯胺类、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精喹禾灵、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异恶草松、氟乐灵、草除灵、酰胺类、拉索、五氯酚钠、硼砂、氯酸钾、硫酸铜、砒酸盐等 50多种 市售除草剂,在“六不用”农业模式下是不能使用的,也不应当检出。 三、不用化肥 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中养分供应,全部使用来自植物的光合产物或次生衍生物,即动物与人类排泄物、植物掉落物、微生物菌肥等,不使用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B、Mn、Mo、Zn、Cu、Fe等微量元素肥料等 50多种 。 四、不用地膜 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地膜包括:有色地膜、反光膜、除草膜、光降解膜、耐老化长寿膜、切口膜低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超薄地膜等 20余种。 地膜使用所产生的塑化剂,如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或DnO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DC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对苯二甲酸酯类、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等 30多种 ,在弘毅六不用模式生产的食物中不存在,因为弘毅农业模式拒绝使用农膜。 五、不使用人工合成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吲哚乙酸为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激素。除赤霉素外,大部分激素能够人工合成。人工合成激素至少包括2,4-D(2,4-二氯苯酚代乙酚)、多胺,水杨酸类,茉莉酸(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吲哚乙酸、整形素(形态素)、 生长抑制剂、b9:(必久,b995,阿拉)、矮壮素(ccc) (三西,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青鲜素(抑芽丹)、氯吡苯脲(膨大剂)等约 20种 。 类固醇衍生物、非甾体雌激素、己烯雌酚、己烷雌酚、炔雌醇、炔雌醚、促进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等至少10种动物类激素,不能在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 六、不使用转基因种子 即使不考虑转基因食品中引起的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转基因食物中至少含有Bt毒蛋白和草甘膦等 2种 非食物成分,因此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拒绝使用转基因种子。 七、重金属不能超标 铜、铅、锌、镍、钴、锑、钒、汞、镉、铬、汞、铜、砷、锰、铁等约 20种 ,因源头停止了农药、化肥与合成饲料使用,堵住了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人工通道。即使如此,弘毅六不用农场土壤、水体中本底的重金属不能超过国家的有机农业标准。 八、不含抗生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成长的物质。自第一代抗生素出现以来,抗生素种类已达到 1000种 之多。在工厂化动物养殖过程中,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甲氧青霉素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氯霉素、甲砜霉素、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齐红霉素(阿奇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布丁、环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抗生素,可能会污染食物链。弘毅农业模式采取自由动物放养模式,除极少数治疗使用外,上述抗生素不能出现在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中的肉、蛋、奶、鱼、海产等动物类食物中。 九、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10000种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 2400多种 。弘毅六不用模式生产的初级农产品,进一步加工成食品过程中,严格不使用下述化学添加剂: ① 防腐剂 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脱氢醋酸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乳酸链球菌素、双乙酸钠、克霉灵、保果灵、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30多种。 ③ 着色剂 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5种 。 ④ 增稠剂和稳定剂 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所添加的物种。该类食品添加剂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⑤ 膨松剂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酸钾铝(明矾)、复合膨松剂等4种。 ⑥ 甜味剂 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鲜糖醇、甜菊糖甙、甘草素、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乙酰磺胺酸钾、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称阿力甜)、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甜蜜素等30多种。 ⑦ 酸味剂 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10种 添加剂。 ⑧ 增味剂 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甘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L-丙氨酸。谷氨酸钠(即味精)等9种。 ⑨ 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⑩ 漂白剂 硫磺、二氧化硫等。 (11)护色剂 硝酸盐(钠或钾)或亚硝酸盐等。 (12)酶制剂 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拟内孢酶、果胶酶等。 (13) 香精,化学合成香料等多种。 卫生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在分次分批公布的 151种 食品非法添加剂,没有机会出现在弘毅六不用食物中,因为我们源头不添加: 吊白块(腐竹、粉丝、面粉)(非法添加对象,下同)、苏丹红(辣椒粉、辣椒酱、鸡蛋、鸭蛋)、王金黄(块黄)、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美术绿、碱性嫩黄、工业用甲醛(白菜运输)、工业用火碱(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生鲜乳)、一氧化碳、硫化钠味精、工业硫磺(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工业染料(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罂粟壳、革皮水解物、溴酸钾(面粉)、β-内酰胺酶、富马酸二甲酯、废弃食用油脂(地沟油)、工业用矿物油(陈化大米)、工业明胶(冰淇淋、肉皮冻等)、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敌敌畏(火腿、鱼干、咸鱼等)、毛发水酱油、工业用乙酸(食醋勾兑)、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喂养或加工牛羊肉及肝脏)、硝基呋喃类药物(猪肉、禽肉、动物性水产品)、玉米赤霉醇(牛羊肉及肝脏、牛奶、抗生素残渣猪肉、镇静剂猪肉)、荧光增白物质(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工业氯化镁(木耳)、磷化铝(木耳、馅料原料漂白剂焙烤食品)、酸性橙Ⅱ(黄鱼、鲍汁、腌卤肉制品、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等)、氯霉素(水产品、肉制品、猪肠衣、蜂蜜、喹诺酮类麻辣烫类)、水玻璃(面制品)、孔雀石绿(鱼类)、乌洛托品(腐竹、米线等)、五氯酚钠(河蟹)、喹乙醇(水产养殖饲料)、碱性黄(大黄鱼)、磺胺二甲嘧啶(叉烧肉类)、敌百虫(腌制食品)等。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弘毅六不用采取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准,下述 37种 食物添加剂即使合法使用但也不能出现弘毅六不用加工食物中: ①亚铁氰化钾;② 4-己基间苯二酚;③ 硫磺;④ 硫酸铝钾;⑤ 硫酸铝铵;⑥ 赤藓红;⑦ 赤藓红铝色锭;⑧ 新红;⑨ 新红铝色锭;⑩ 二氧化钛;(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加氨生产);(12)硫酸钠(钾;(13)亚硝酸钠(钾);(14)司盘80;(15)司盘40 (16)司盘20;(17)吐温80;(18)吐温20;(19)吐温40;20)过氧化苯甲酰;(21)溴酸钾;(22)苯甲酸;(23)苯甲酸钠;(24)乙氧基喹;(25)仲丁胺;26)桂醛;(27)噻苯咪唑;(28)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29)乙萘酚;(30)联苯醚;(31)2-苯基苯酚钠盐;(32)4-苯基苯酚;(33)戊二醛;(34)新洁尔灭;(35)2、4—二氯苯氧乙酸;(36)糖精钠;(37)环乙基氨基磺酸钠。 卫生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以下天然的原料禁用:八角莲、土青木春、山莨菪、川鸟、广防已、马桑叶、长春花、石蒜、朱砂、红豆杉、红茴香、洋地黄、蟾酥等 59种 ,同样与不能在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中使用。 从以上粗略的介绍来看,普通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可能面临高达 11432种 化学物质(除重金属外,绝大多数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污染,这些物质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人工合成激素、抗生素、转基因导致的非食物成分;在弘毅弘毅模式除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盐、酱油、酒、醋、油等天然或自然发酵的物质外,理论上告别了上述愈万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污染,实践中经过“零农残”(即未检出或极少数检出但远低于欧盟要求的含量标准)严格检验,因此按照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安全放心的好食品,是严格按照国内外有机标准的得以实现的真正有机食品,故而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在食品形势严峻的今天,采取六不用模式种养殖的难度和压力是巨大的。即使如此,我们不忘初心,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将上述一万多种化学物质尽快从人类食物链中剔除出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消费者觉醒的那一天,也就是中国人告别食物链污染的那一天,也是人类告别重大疾病年轻化、低龄化的那一天。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甘膦与癌症
zhpd55 2017-9-30 17:21
  草甘膦与癌症   诸平 前面写过 “ 草甘膦除草剂:福兮祸兮? ” 的博文,今天想介绍草甘膦引起癌症的一些研究结   果 , Mae-Wan Ho ( 何梅灣 , 12 November 1941 – 24 March 2016 ) 博士 撰写的“ Glyphosate and Cancer”应该说是一篇值得关注的总结,特转载如下供大家参考。 何梅灣 博士是从 香港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一名遗传学家,曾经任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 ( 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 ),因为对于基因工程等持批评意见而名声大振,也曾经独著或者与人合著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过10部著作 ,2014年她被授予Prigogine奖章 ( 2014 Prigogine Medal )。 Glyphosate and Cancer New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ow levels of glyphosate found in human urine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confirming the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the herbicide known since the 1980s Dr. Mae-Wan Ho GM and herbicide cancer warning suppressed in retracted study Among the unsettling results of the Séralini study , which almost certainly lie behind its notorious retraction by the journal editor a year after it was published ( Retracting Seralini Study Violates Science Ethics , SiS 61), are cancers in rats fed GM maize and/or exposed to Roundup. Although the word ‘cancer’ was never used by the authors, they recorded three ‘metastases’ (i.e., cancers) - two in females and one in a male - plus two kidney Wilm’s tumours in male rats, which had to be euthanized a year early because the cancerous tumours grew to more than 25 % of body size. This makes a total of at least 5 cancer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in addition to the excess of grotesquely large tumours, premature deaths, pituitary, kidney, liver, and other pathologi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The cancer cases certainly should not be ignored, and to make sure this important paper is not erased from public record, it is now freely available and permanently registered on thesparc a floating knowledge archive for the survival of people and planet. The finding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light of new research and indeed,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glyphosate (and GM food). Glyphosate promotes growth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at minute concentrations A research team in Thailand led by Jutamaad Satayavivad at the Center of Excellence on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Toxic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Chulabhorn Graduate Institute in Bangkok, published a paper in the very same Journal from which the Séralini study was retracted. They found that glyphosate at minute concentrations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ormone-dependent breast cancer T47D cells, but not hormone-independent breast cancer MDA-MB231 cells. Their detailed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glyphosate mimics the action of oestrogen, and uses the same molecular pathways as the natural hormone to promote proliferation of the cancer cells. They also found that glyphosate had synergistic effects in enhancing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in combination with genistein, a common phytoestrogen in soybean. Glyphosate a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10 -12 and 10 -6 M (0.169 ng/L to 0.169 mg/L) boos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T47D cells by 15 to 30 %, about half as effectively as the most potent oestrogen, 17 b -estradiol (E2). The same low concentrations of glyphosate induced the activation of o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 (ERE) - a specific DNA sequence promoting gene expression with high affinity for the oestrogen receptor (ER) that binds oestrogen - thereby activating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oestrogen. Furthermore, this activation was inhibited by an oestrogen antagonist, ICI 182780, indicating that the estrogenic activity of glyphosate was mediated via ERs. The highest oestrogen mimicking effect was at 10 -9 M or 0.169 m g/L and the effect was half that of oestrogen, the most potent growth-promoter in hormone-dependent breast cancer cells. ICI 182780,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oestrogen at 1 nM reduced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both glyphosate and E2. At 10 nM it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enhancing effects of glyphosate, suggesting that glyphosate acts via the oestrogen receptor ER. T47D-KBluc cells, with stably transfected triplet o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 (ERE) promoter–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construct, when treated with glyphosate at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 -12 to 10 -6 M, proliferated at 5-13 fold of the controls without glyphosate or E2, less than half that induced by oestrogen. That is not all.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s are widely used for soybean cultivation (especially for Roundup Ready GM soybean); and the researchers also found an additive oestrogenic effect between glyphosate and genistein, a soybean phytoestrogen. Genistein phytoestrogen is a major isoflavone in soybean. With a structure similar to E2, it acts like oestrogen via the ER pathways. A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between 10 -9 and 10 -4 M, genistein produce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proliferation effects in T47D cells (104 to 170 % of controls). Genistein also stimulated ERE-gene transcription activity at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 -11 to 10 -6 M, to 5-25 fold the activity of controls.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glyphosate and genistein inducing ERE activity more than 10 fold of control are individually 10 -11 to 10 -9 M and 10 -7 to 10 -5 M respectively. Glyphosate residues in soybean were found in the range of 0.1-5.6 m g/g, while genistein were in the range of 0.01-1.2 mg/g. As mentioned earlier, glyphosate concentrations in human urine could be 1.8 x 10 -8 to 1.4 x10 -6 M. Using these concentrations as a guide, the interaction range between the two oestrogenic mimics were set at genistein 10 -7 to 10 -5 M, and glyphosate 10 -11 to 10 -9 ;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varied with a fixed ratio of both compounds.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ERE activation in the combination of 10 -10 glyphosate with 10 -6 M genistein and 10 -9 M glyphosate with 10 -5 M genistein. At 10 -7 M genistein and 10 -9 M glyphosat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increased to 169 % of control, where individually, the promotion was 145 %. The important new finding is that glyphosate mimics oestrogen activity at minute concentrations; it may be inhibitory for oestrogen at high conentrations (while other toxicities also come into effect. Nonlinear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is characteristic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with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see ). Glyphosate in humans and animals within the range with carcinogenic potential The lab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ow,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glyphosate have oestrogen-like activity. Glyphosate concentrations between 1.8 x 10 -8 to 1.4 x10 -6 M were found in human ur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 Analysis of urine samples of 182 subjects from 18 European countries found that 80 (43.9 %) have glyphosate, with a mean of 0.21 m g/L ( 10 -12 M) and a maximum of 1.82 m g/L (10 -11 M). AMPA (aminomethylphosphonic acid), the main metabolite of glyphosate, was present in 65 (35.71 %), with a mean of 0.18 m g/L and a maximum of 2.63 m g/L. Malta, Latvia and UK have the highest values of glyphosate, Croatia, Belgium and Malta have the highest levels of AMPA. Glyphosate and AMPA do not correlate very well, probably dependent on the precise amounts of glyphosate and residue in people’s diet. A new study led by Monika Krüger at University of Leipzig finds glyphosate residues in livestock, wild life and humans in Germany and Denmark at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9-5.4 m g/L in urine and 35 m g/kg cow tissues, including intestine, liver, muscles spleen and kidney . Human urine samples average 5.4 + 11.5 m g/L (range 0.01 to 40 m g/L); those on predominantly organic food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compared to those on conventional foods, and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disease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than healthy individuals. Cow urine samples average 35 + 50 m g/L (range 0 to 164 m g/L). Germany cow urine samples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values than those of Danish cows, and cows from GM-Free areas also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glyphosate than cows under conventional husbandry. The tissues of cows from slaughter houses have average glyphosate concentrations of 20 + 26 m g/kg (range 4.7 to 108 m g/kg). Rabbit urine samples average 12.5 + 12.1 m g/L (range 3.17 to 42 m g/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ose of hares.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glyphosate known since the 1980s The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glyphosate has been known since the 1980s. An excellent review on glyphosate toxicity written by Caroline Cox of Northwest Coalition for Alternatives to Pesticides, Eugene, Oregon in the US published in 1995 showed that most if not all the toxic effects of glyphosate had already been demonstrated in laboratory studies . Glyphosate was not only acutely toxic to animals and human beings; subchronic studies showed that feeding glyphosate to animals for three months caused “reduced weight gain, diarrhea, and salivary gland lesion.” Lifetime feeding caused “excess growth and death of liver cells, cataracts and lens degeneration, and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thyroid, pancreas and liver tumors.” Also documented were effects on fertility: reduced sperm counts in males and lengthening of the oestrus cycle in females. But the public were kept in the dark through a litany of outright fraud committed by testing companies working for the corporations, deception, and half-truths. On carcinogenicity, Cox wrote : “The potential of glyphosate to cause cancer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subject since the first lifetime feeding studies were analyzed in the early 1980s. The first study (1979-1981) found an increase in testicular interstitial tumors in male rats at the highest dose tested (30 mg/kg of body weight per day) , as well as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a thyroid cancer in females . The second study (completed in 1983) found dose-related increases in the frequency of a rare kidney tumor in male mice . The most recent study (1988-1990) foun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ncreas and liver tumors in male rats together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same thyroid cancer found in the 1983 study in females .” But the U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EPA) explained all that away. Cox continued : “All of these increases in tumor incidence are “not considered compound-related” according to EPA. In each case, different reasons are given for this conclusion. For the testicular tumors, EPA accept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 industry pathologist who said that the incidence in treated groups (12 percent) wa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control (not glyphosate-fed) rat feeding studies (4.5 percent) . For the thyroid cancer, EPA stated that it was not possible to consistently distinguish between cancers and tumors of this type, so that the incidences of the two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 . The combined data a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For the kidney tumors, the registrants reexamined slides of kidney tissue, finding an additional tumor in untreated mice so tha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lost. This was despite a memo from EPA’s pathologist stating that the lesion in question was not really a tumor . For the pancreatic tumors, EPA stated that there was no dose-related trend and no progression to malignancy . For the liver tumors and the thyroid tumors, EPA stated that pairwise comparisons between treated and untreated animal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re was no progression to malignancy .” (Comments between square brackets added). EPA concluded that glyphosate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Group E , “evidence of non-carcinogenicity for humans.” They added that this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evidence at the time of evaluation and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a definitive conclusion that the agent will not be a carcinogen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The EPA authorities went against the advice of their own scientists, as Cox revealed . An EPA statistician wrote in a memo concerning one of the carcinogenicity studies , “Viewpoint is a key issue. Our viewpoint is one of protecting the public health when we see suspicious data.” Unfortunately, EPA has not taken that viewpoint in its assessment of glyphosate's cancer-causing potential.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that pesticides are associated with cancer risks Studies dating back to the 1980s have indicated that despite the low overall mortality rate from heart disease, cancers of the lung, oesophagus, bladder and colon, farmers in many countries appear to have higher rates for Hodgkin’s disease, leukaemia, multiple myeloma, non-Hodgkin’s lymphoma, and cancers of the lip, stomach, prostate, skin, brain, and connectives tissue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strongest links of cancers in agricultural workers are to herbicides . In 1993,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Bethesda Maryland in the US launched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North Carolina and Iowa on people most likely to be exposed to pesticides - farmers and pesticide applicators – identified when they applied for a pesticide applicator license and undergo training and testing . The 10-year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1993-2003) was recently summarized to the press as the EPA proposes new safety rules for farm pesticide use :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suggests that while farmers are generally healthier than the general U.S. population, they may have higher rates of some cancers, including leukemia, myeloma, non-Hodgkin lymphoma, and cancers of the lip, stomach, skin, brain, and prostate.” This finding is no different from when the Study began. The supreme irony is that the EPA has set new standards that drastically increase the amounts of glyphosate allowed : in oilseed crops such as flax, soybeans and canola, it is doubled from 20 ppm to 40 ppm, while in food crops, it is multiplied 30-fold, from 200 ppm to 6 000 ppm. So although pesticides as a group is acknowledged to be carcinogenic, glyphosate is still considered a non-carcinogen by the EPA, the same as in 1985 . But since 1994, the first year that GM crops were commercially grown, the use of glyphosate herbicides has gone up enormously, with regulatory authorities putting up the allowable levels to track the upward trajectory . By 2007, glyphosate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esticide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second most commonly used in homes and garden as well as industry/commercial/ government sectors . In other words, its use has become pervasive; and everyone in whatever sector will be exposed to it, through air, water and food as recent measurements in Europe confirms (see above). Not surprisingly, it has proven difficult to link individual pesticides with specific cancers in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least of all to glyphosate, given that dozens of pesticides are typically used,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robably as much exposed to glyphosate-herbicides and herbicide residues as farmers and agricultural workers. A review published in 2012 (ahead of EPA’s decision to increase allowable glyphosate levels) “found no consistent pattern of positive associations indicating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cancer (in adults or children) or any site-specific cancer and exposure to glyphosate.” The lead author of the review has served as a paid consultant to Monsanto Company, and the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Monsanto Company. Actually,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aimed at glyphosate in particular that found increased risks to specific cancers, which were explained away in the review. A Swedish study of 910 cancer cases and 1016 controls found a significant excess of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associated with the phenoxy herbicide 2-methyl-4-chlorphenoxyactice acid (MCPA) OR (odds ratio) 2.1, and with glyphosate OR 2.02 . This confirmed the team’s earlier pooled analysis of two case control studies - one on NHL and another on hairy cell leukemia, a rare subtype of NHL- consisting of 515 cases and 1141 controls . Increased risks were found for subjects exposed to herbicides OR 1.75, insecticides OR1.43, fungicides OR 3.11, impregnating agents OR 1.48. Among herbicides,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for glyphosate OR 3.04, and 4-chloro-2-methyl phenoxyacetic acid (MCPA) OR 2.62. In another study, associations between glyphosate exposure and cancer incidence was examined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57 311 licensed pesticide applicators (mostly male middle-aged) in Iowa and North Carolina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with all cancers, but there was increased risk for melanoma (OR 1.8) adjusted for age, which decreased to OR 1.6 adjusted for age, 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factors, and other pesticides. Adjusted risk estimates for colon, rectum kidney and bladder cancers were elevated by 30 to 60 %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owever, there was more than 2-fold risk of multiple myeloma (OR 2.1) associated with ever-use of glyphosate . The situation is best summed up in a 2013 review with lead author Michael Alavanja who also led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 “A growing number of well-designed epidemi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ies provide substantial evidence that the pesticides used in agricultural, commercial, and home and garden applic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excess cancer risk….The literature doe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public health problem is real.” They strongly recommend reducing the use of pesticides as the best measure to counteract the problem, a recommendation that some countries in Europe such as Sweden and Denmark have already adopted since the late 1990s. Instead of reducing pesticide use, the US EPA has increased allowable glyphosate limits yet again, and by 30-fold . Why glyphosate should be banned The carcinogenicity of glyphosate is among the latest avalanche of damning evidence that makes a ban on glyphosate all the more compelling. Sri Lanka is the second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ban glyphosate after El Salvador. Having rejected GMOs back in 2003, it has now banned glyphosate on the strength of a study by Sri Lanka’s own scientists implicating glyphosate in an epidemic of deadly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at has struck Sri Lanka and other poor farming countries (see Sri Lanka Bans Glyphosate for Deadly Kidney Disease Epidemic, SiS 62). Glyphosate is already implicated in the marked deterioration of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US population .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s and adverse conditions that have gone up in parallel with the increase in GM crops and the use of glyphosate herbicide since 1994 (first year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GM crops) include thyroid cancer, liver and bile duct cancer, obesity, high blood pressure, hospitalizations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diabetes, and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It is also a prime suspect in the rise of human male infertility worldwide ( Glyphosate/Roundup and Human Male Infertility , SiS 62), and implicated in coeliac sprue, an autoimmune gluten intolerance bowel disease . A recent test on 31 samples of GM glyphosate-tolerant soybean found average glyphosate level of 3.26mg/kg and average AMPA level of 5.74mg/kg , at the high end of oestrogenic concentrations reported here, which could easily account for the levels present in human urine . Glyphosate is well-known for its toxicities to cells and animals including livestock, crops and soil, and lethality to amphibians; it is also harmful to other wildlife ( Ban GMOs Now , I-SIS special report). The full extent of glyphosate’s eco-toxicity has emerged in new experiments. At concentrations of several parts per million, Roundup is lethal to the neotropical fish Piaractus mesopotamicus , a native to Brazil and Paraguay of considerable ecological and commercial value . Exposure of the freshwater fish Channa punctatus t0 similar concentrations of Roundup caused oxidative stress, lipid peroxidation and DNA damage in blood and gill cells . As the retracted Séralini study and other research cited here make clear, the toxicities of glyphosate/Roundup are independent of and in addition to the toxicities of the GMOs, which is why a ban on both GMOs and glyphosate is in order.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26/03/14 References Séralini G-E, Clair E, Mesnage R, Gress S, Defarge N, Malatesta M, Hennequin D and de Vendômois JS.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 50, 4221-31. Retracted illicitly by Journal Editor 28 November 2013, now available here: http://www.gmoseralini.org/wp-content/uploads/2012/11/GES-final-study-19.9.121.pdf Ho MW and Saunders PT. Retracting Séralini study violates science ethics. Science in Society 61 , 20-21, 2014. Thongprakaisang S, Thiantanawat A, Rangkadilok N, Suriyo T and Satayavivad J. Glyphosate induces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growth via estrogen receptor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3, 59, 129-36. Ho MW, Saunders PT, Haffegee J and Sirinathsinghji E. thesparc, a floating knowledge archive for the survival of people and planet. Aquavella J, Alexander B, Mandel J, Gustin C, Baker B, Chapman P and Bleeke M. Glypohsate biomonitoring for farmers and their families: results from the farm family exposure study.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4, 112, 321-6. Hoppe, H-W. Determination of glyphosate residues in human urine samples from 18 European countries. Medizinishes Labor Bremen. Haferwende 12, 28357, Bremen, Germany, 6 June 2013. Krüger M, Schledorn P, Schrödi W, Hoppe H-W, Lutz W and Shehata AA. Detection of glyphosate residues in animals and humans. Environ Anal Toxicol 2014, 4, http://dx.doi.org/10.4172/2161-0525.1000210. Cox C. Glyphosate, Part 1: Toxicology. J Pesticide Reform, 1995, 15, Northwest Coalition for Alternatives to Pesticides, Eugene, OR. http://www.1hope.org/glyphos8.htm USEPA Office of Pesticides and Toxic Substances. EPA Reg. #524-308; Lifetime feeding study in rats with glyphosate. Memo from William Dykstra, Health Effects Division to Robert Taylor, Registration Division. Washington, D.C., 18 February 1982, cited in . USEPA Office of Pesticides and Toxic Substances. Glyphosate; EPA Reg. #524-308; A lifetime feeding study of glyphosate in Sprague-Dawley rats; a preliminary addendum to review dated 2/18/83. Memo to Robert Taylor, Registration Division. Washington, D.C., 15 February1983, cited in . USEPA Office of Pesticides and Toxic Substances. Glyphosate Q Evaluation of kidney tumors in male mice. Chronic feeding study. Memo from L. Kasza, Toxicology Branch, to W. Dykstra, Toxicology Branch. Washington, D.C., 4 December 1985, cited in . USEPA Office of Pesticides and Toxic Substances. Second peer review of glyphosate. Memo from W. Dykstra and G.Z. Ghali, Health Effects Division to R. Taylor, Registration Division, and Lois Rossi, Special Review and Reregistration Division. Washington, D.C. (October 30.) Effects Division). Washington, D.C., 26 February 1991, cited in . U.S. EPA Office of Pesticides and Toxic Substances. Use of historical data in determining the weight of evidence from kidney tumor incidence in the glyphosate two-year feeding study; and some remarks on false positives. Memo from Herbert Lacayo to Reto Engler (both Office of Pesticide Programs, Health Effects Division, Washington, D.C., 26 February 1985, cited in . Morrison HI, Wilkins K, Semenciw R, Mao Y and Wigle D. Herbicides and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1992, 84, 1866-74. Alavanja MCR, Sandler DP, McMaster SB, Zahm SH, McDonnell CJ, Lynch CF, Pennybacker M, Rothman N, Dosemeci M, Bond AE and Blair A.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996, 104, 362-9. “U.S. proposes new safety rules for farm pesticide use”, Carey Gillam, Reuters, 20 February 2014,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2/20/us-usa-epa-pesticides-idUSBREA1J29K20140220 “Another win for Monsanto: US raises allowable levels of glyphosate Roundup herbicide in food crops”, Russia Today, Global Research 30 July 2013, http://www.globalresearch.ca/another-win-for-monsanto-us-raises-allowable-levels-of-glyphosate-roundup-herbicide-in-food-crops/5344323 Human contamination by glyphosate, Friends of the Earth Europe June 2013, http://www.foeeurope.org/sites/default/files/press_releases/foee_4_human_contamination_glyphosate.pdf Alavanja MCR, Ross MK and Bonner MR. Increased cancer burden among pesticide applicators and others due to pesticide exposure.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3, 63, 120-42.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orth Bethesda, MD. Mink PJ, Mandel JS, Scurman BK and Lundin JL.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glyphosate and cancer: A review.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12, 63, 440-52.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USA, Exponent Inc., California and Washington. Eriksson M, Hardell L, Carlberg M, Akerman M. Pesticide exposure as risk factor for non-Hodgkin lymphoma including histopathological subgroup analysis. Int J Cancer. 2008;123:1657-1663. Hardell L, Eriksson M and Nordstrom M. Exposure to pesticides as risk factor for non-Hodgkin’s Lymphoma and hairy cell leukemia: pooled analysis of two Swedish case-control studies. Leu Lymphoma 2002, 43, 1043-9. De Roos AJ, Blair A, Ruslecki JA, Hoppin JA, Svec M, Dosemeci M, Sandler DP and Alavanja MC. Cancer incidence among glyphosate-exposed pesticide applicators in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Environ Health Perspectives 2005, 113, 49-54. “Sri Lanka first country to ban Monsanto’s Glyphosate due to study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hristina Sarich, Nation of Change, 20 March 2014, http://www.nationofchange.org/sri-lanka-first-country-ban-monsanto-s-glyphosate-due-study-chronic-kidney-disease-1395328199 Jayasumana C, Gunatilake S and Senanayake P. Glyphosate, hard water and nephrotoxic metals: are they the culprits behind the epidemic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 in Sri Lank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4, 11, 2125-2147. “Monsanto’s glyphosate linked to kidney disease epidemic in poor farming regions”, Elizabeth Renter, Natural Society, 28 February 2014, http://naturalsociety.com/monsantos-glyphosate-linked-kidney-disease-epidemic-poor-farming-regions/ Sirinathsinghji E. Sri Lanka bans glyphosate for deadly kidney disease epidemic. Science in Society 62 2014. Swanson NL.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published as a series of articles on Seattle examiner.com. http://people.csail.mit.edu/seneff/glyphosate/NancySwanson.pdf Ho MW. Glyphosate/Roundup human male infertility. Science in Society 62 2014. Samsel A and Seneff S. Glyphosate, pathways to modern diseases II: celiac sprue and gluten intolerance. Interdiscip Toxicol 2013, 6, 159-84. Bøhn T, Cuhra M, Traavik T, Sanden M, Fagan J, Primicerio R.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soybeans on the market: glyphosate accumulates in Roundup Ready GM soybeans. Food Chemistry. Accepted 18 December 2013 http://dx.doi.org/10.1016/j.foodchem.2013.12.054 Ho MW Sirinathsinghji E. Ban GMOs Now.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Especially in Light of the New Genetics . I-SIS Special Report, 2013. http://www.i-sis.org.uk/Ban_GMOs_Now.php Shiogiri NS, Paulino MG, Carraschi SP, Baradi FG, da Cruz C, Fernandes MN. Acute exposure of a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 affects the gills and liver of the Neotropical fish Piaractus mesopotamicus . Environ Toxicolo Pharmacol 2012, 34, 388-96. Nwani CD, Nagpure NS, Kumar R, Kushwaha B and Lakra WS. DNA damage and oxidative stress modulatory effects of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 in freshwater fish, Channa punctatus. 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 2013, 36, 539-47.
个人分类: 新观察|4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甘膦除草剂:福兮祸兮?
热度 5 zhpd55 2017-9-26 10:15
草甘膦除草剂 :福兮祸兮? 诸平 草甘膦( Glyphosate,化学名称为N-(膦酸甲基)甘氨酸,化学式:C 3 H 8 NO 5 P )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除草剂。又称:镇草宁、农达(Roundup)、草干膦、膦甘酸。纯品为非挥发性白色固体,比重为0.5,大约在230 ℃左右熔化,并伴随分解。25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其异丙胺盐完全溶解于水。不可燃、不爆炸,常温贮存稳定。对中碳钢、镀锡铁皮(马口铁)有腐蚀作用。 1 应用广泛 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对多年生根杂草非常有效,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的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植物。草甘膦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潜藏的种子和土壤微生物无不良影响。 最初应用于橡胶园防除茅草及其他杂草,可使橡胶树提早1年割胶,老橡胶树增产。现逐步推广于林业、果园、桑园、茶园,稻麦、水稻和油菜轮作地等。各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程度不同,因而用药量也不同。如稗、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马唐、猪殃殃等一年生杂草,用药量以有效成分计为6~10.5 g/100m。对车前子、小飞蓬、鸭跖草等用药量以有效成分计为11.4~15 g/100 m。对白茅、硬骨草、芦苇等则需18~30 g/100 m,一般对水3~4.5 kg,对杂草茎叶均匀定向喷雾。一般阔叶杂草在萌芽早期或开花期,禾本科在拔节晚期或抽穗早期每亩用药量兑水20-30 kg喷雾。已割除茎叶的植株应待杂草并生至有足够的新生叶片时再施药。防除多年生杂草时一次药量分2次,间隔5 d施用能提高防效。 防除苹果园、桃园、葡萄园、梨园、茶园、桑园和农田休闲地杂草,对稗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 马唐、苍耳、藜、繁缕、猪殃殃等 一年生杂草。 草甘膦接触绿色组织后才有杀伤作用。由于各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度不同,因而用药量也不同。 1)果园、桑园等除草 防除一年生杂草每亩用10%水剂0.5-1.0 kg,防除多年生杂草每亩用10%水剂1.0-1.5 kg。兑水20-30 kg,对杂草茎叶定向喷雾即可。 2)农田除草 农田倒茬播种前防除田间已生长杂草,用药量可参照果园除草。棉花生长期用药,需采用带罩喷雾定向喷雾。每亩用10%水剂0.50-0.75 kg,兑水20-30 kg。 3)休闲地、田边、路边除草 于杂草4-6叶期,每亩用10%水剂0.5-1.0 kg,加柴油100 mL,兑水20-30 kg,对杂草喷雾。 4)对于一些恶性杂草,如香附子芦苇等,可每亩地按照200 g加入助剂,除草效果好。草甘膦的适用范围还包括: 茶园——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恶性杂草; 春夏玉米田——行间杂草、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 冬菜油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 防火隔离带、森林防火道——多年生杂草、杂灌; 非耕地——多年生杂草、行间杂草、一年生杂草; 甘蔗田——行间杂草、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 柑橘园、 梨园、 苹果园等 果园 ——多年生杂草、行间杂草、一年生杂草; 公路、铁路——路旁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 剑麻——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恶性杂草; 棉花田——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 橡胶园、桑园——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恶性杂草。 2 致癌性存在争议 关于草甘膦的致癌性存在争议: 2015年11月15日,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机构(EFSA)公布一项评估报告认为,农药草甘膦“可能不会致癌”,这与2015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草甘膦可能致癌的结论正好相反,生产草甘膦农药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可能重新获得在欧洲的营销许可,但是法国一直是对其持反对态度,认为草甘膦对于大众健康有潜在威胁。 2015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认定孟山都的农药草甘膦,商品名“农达( Roundup)”可能致癌,这份研究报告来自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官方网站。报告称,从2001年以来,该机构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草甘膦农药可能会引发淋巴腺癌和肺癌,这是WHO首次确认草甘膦与癌症有关联。 有关草甘膦与致癌性的相关研究: Glyphosate 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a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ssessment and its differences with IARC. Tarazona JV, Court-Marques D, Tiramani M, Reich H, Pfeil R, Istace F, Crivellente F. Arch Toxicol . 2017 Aug;91(8):2723-2743. doi: 10.1007/s00204-017-1962-5. Epub 2017 Apr 3. Review. PMID: 28374158 Free PMC Article Similar articles IARC use of oxidative stress as key mode of action characteristic for facilitating cancer classification: Glyphosate case example illustrating a lack of robustness in interpretative implementation. Bus JS.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 2017 Jun;86:157-166. doi: 10.1016/j.yrtph.2017.03.004. Epub 2017 Mar 6. PMID: 28274811 Similar articles Passive exposure to agricultural pesticides and risk of childhood leukemia in an Italian community. Malagoli C, Costanzini S, Heck JE, Malavolti M, De Girolamo G, Oleari P, Palazzi G, Teggi S, Vinceti M. Int J Hyg Environ Health . 2016 Nov;219(8):742-748. doi: 10.1016/j.ijheh.2016.09.015. Epub 2016 Sep 21. PMID: 27693118 Similar articles Glyphosate rodent carcinogenicity bioassay expert panel review. Williams GM, Berry C, Burns M, de Camargo JL, Greim H. Crit Rev Toxicol . 2016 Sep;46(sup1):44-55. PMID: 27677669 Similar articles Glyphosate epidemiology expert panel review: a weight of evidenc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yphosate exposure and non-Hodgkin's lymphoma or multiple myeloma. Acquavella J, Garabrant D, Marsh G, Sorahan T, Weed DL. Crit Rev Toxicol . 2016 Sep;46(sup1):28-43. PMID: 27677668 Similar articles A review of the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glyphosate by four independent expert panels and comparison to the IARC assessment. Williams GM, Aardema M, Acquavella J, Berry SC, Brusick D, Burns MM, de Camargo JL, Garabrant D, Greim HA, Kier LD, Kirkland DJ, Marsh G, Solomon KR, Sorahan T, Roberts A, Weed DL. Crit Rev Toxicol . 2016 Sep;46(sup1):3-20. PMID: 27677666 Similar articles On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classification of glyphosate as a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 Tarone RE. Eur J Cancer Prev . 2016 Aug 22. PMID: 27552246 Similar articl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glyphosate exposure and risk of lymphohematopoietic cancers. Chang ET, Delzell E. J Environ Sci Health B . 2016;51(6):402-34. doi: 10.1080/03601234.2016.1142748. Epub 2016 Mar 25. PMID: 27015139 Free PMC Article Similar articles Differences in the carcinogenic evaluation of glyphosate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and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Portier CJ, Armstrong BK, Baguley BC, Baur X, Belyaev I, Bellé R, Belpoggi F, Biggeri A, Bosland MC, Bruzzi P, Budnik LT, Bugge MD, Burns K, Calaf GM, Carpenter DO, Carpenter HM, López-Carrillo L, Clapp R, Cocco P, Consonni D, Comba P, Craft E, Dalvie MA, Davis D, Demers PA, De Roos AJ, DeWitt J, Forastiere F, Freedman JH, Fritschi L, Gaus C, Gohlke JM, Goldberg M, Greiser E, Hansen J, Hardell L, Hauptmann M, Huang W, Huff J, James MO, Jameson CW, Kortenkamp A, Kopp-Schneider A, Kromhout H, Larramendy ML, Landrigan PJ, Lash LH, Leszczynski D, Lynch CF, Magnani C, Mandrioli D, Martin FL, Merler E, Michelozzi P, Miligi L, Miller AB, Mirabelli D, Mirer FE, Naidoo S, Perry MJ, Petronio MG, Pirastu R, Portier RJ, Ramos KS, Robertson LW, Rodriguez T, Röösli M, Ross MK, Roy D, Rusyn I, Saldiva P, Sass J, Savolainen K, Scheepers PT, Sergi C, Silbergeld EK, Smith MT, Stewart BW, Sutton P, Tateo F, Terracini B, Thielmann HW, Thomas DB, Vainio H, Vena JE, Vineis P, Weiderpass E, Weisenburger DD, Woodruff TJ, Yorifuji T, Yu IJ, Zambon P, Zeeb H, Zhou SF.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 2016 Aug;70(8):741-5. doi: 10.1136/jech-2015-207005. Epub 2016 Mar 3. No abstract available. PMID: 26941213 Free PMC Article Similar articles 更多信息见附件 : glyphosate and cancer - PubMed - NCBI.pdf 图1 1975-2017年PubMed数据库收录于草甘膦有关研究的文献变化 3 草甘膦除草剂产品在巴西的应用 孟山都 草甘膦除草剂 Roundup Ultra 2016 年 12 月下旬 被巴西批准用于柑橘、甘蔗和咖啡。该产品使用了 Transorb II 表面活性剂技术,此前已在巴西用于玉米、大豆、棉花和水稻。 Roundup Ultra 是一款粒状高浓度制剂,每公顷的使用量更小,便于储存、运输和处理包装。 Roundup Ultra 的制剂配方确保了产品的快速吸收,并能在阔叶和窄叶内转移。与其他产品相比,其耐雨水冲刷的能力更强。 孟山都南美植保主管 马塞洛 ·塞加拉( Marcelo Segalla ) 介绍说, “Transorb II 助剂技术确保了产品在不利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也能发挥卓越的性能,对于柑橘、咖啡和甘蔗种植者的可持续生产和增产来说将是一款重要的工具。 ” 马塞洛 ·塞加拉 还表示,在遇到复杂的杂草管理挑战后, Roundup Ultra 的特性优点就更能显现,除了处理效果以外,还表现在储存运输等方面。 4 2022 年是 法国禁用草甘膦除草剂的最后期限 据 法新社 2017 年 9 月 25 日 ( 周一 ) 提供的消息, 法国政府已经决定 在 2022 年 之前 逐步淘汰草甘膦 ( glyphosate ) 的使用 , 草甘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 , 也是除草剂中 备受争议的有效成分之一 。 草甘膦 是 由美国 农业 化学品巨头孟山都公司 ( Monsanto ) 生产的 最畅销的除草剂 Roundup 的 主要成分 , 但草甘膦 一直被认为 可能会导致癌症。 尽管 欧盟委员会 (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已经 提出了 此化学品使用 许可证延长十年 , 但是 法国已表示将投票反对和试图阻止 使用。 法国 政府发言人克利斯 多 夫 ·卡斯塔勒( Christophe Castaner ) 告诉 RMC 电台( RMC radio ): “ 首相 … 已经决定草甘膦产品将 在法国本届政府 任期结束 时 被禁止在法国 使用 , 其中包括 其他类似的 对于 公共健康 构成 威胁 的产品。 ” 克利斯 多 夫 ·卡斯塔勒 表示 , 在总统 伊曼纽尔·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 )任期 的五年 内,法国 政府将拨出 50 亿欧元 ( 即 60 亿美元 ) 来 支持替代草甘膦的 新产品开发 。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相关报道: France to vote against EU renewal of weedkiller French government declares war on pesticides Popular weedkiller doesn't cause cancer: EU agency 草甘膦 可致癌,荷兰已 禁用 ! 英媒:美加州拟列 草甘膦 为致癌物 Test Yourself for Glyphosate and Join New Glyphosate Biobank Glyphosate Residue Free Certification Glyphosate in Popular American Foods 1o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Glyphosate France to ban glyphosate weedkiller by 2022: government September 25, 2017 France has decided to set 2022 as a deadline to phase out the use of glyphosate, the controversial active ingredient in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weedkillers, the government said on Monday. Glyphosate is the main component in the best-selling herbicide Roundup produced by the US agro-chemicals giant Monsanto, but there have been concerns it may cause cance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proposed extending the license for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for 10 years, which France has said it will vote against and try to block. The prime minister ... has decided that this product will be banned in France by the end of the government's term, as well as others that are similar and which are a public health threat , government spokesman Christophe Castaner told RMC radio. Castaner said the government would set aside 5.0 billion euros ($6.0 billion) over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s five-year term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n alternative to glyphosate.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1384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谈谈美国农业的科技要素之四:除草剂
热度 2 蒋高明 2017-4-5 10:17
谈谈美国农业的科技要素之四:除草剂 蒋高明 一、美国农田里的杂草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妨碍或干扰农业生产的各种草本植物种类,都被视为杂草,还包括部分半灌木、小灌木和蕨类植物等。全世界约有杂草 8000 种,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只有 250 多种。杂草之所以获此恶名,是由于其传播方式多样,繁殖与再生力很强;生活周期比作物短,成熟种子随时飘落;抗逆性强,光合效率高等,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杂草危害主要表现在:与作物争夺养料、水分、光照和空间;影响田间通风透光,增加局部气候温度;有些则是病虫害中间寄主,促进病虫害发生;寄生性杂草直接从作物体内吸收养分,从而降低作物产量。此外,有的杂草种子或花粉含有毒素,可使人畜中毒。 其实,在农田被开垦之前,杂草就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正常成员,只不过是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杂草很难形成危害。杂草有其危害的一面,但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防治水土流失,为天敌昆虫提供庇护场所,为土壤增加碳氮营养等。也就是说,是人类侵占了杂草的地盘,或者长期采取对抗方式,才客观造成了杂草难于防控。如何防治或利用杂草其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美国农田杂草约 200 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杂草 20~30 种,甚至有些是恶性杂草或“超级杂草”。这些杂草因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作物及栽培方法不同,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农田普遍杂草多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美国杂草具有难以防治的生态特性。例如,假高梁在美国广泛分布,成为大豆、玉米田最难防治的杂草。杂草对美国农业危害很大,据估计,杂草每年约让美国农场主损失 12% 的收成,损失高达 330 亿美元。全球范围内,每年花费在购买除草剂方面的费用超过 300 亿美元,美国是除草剂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美国农作物以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等为主,为害最多的杂草也多分布这几类作物种植区,还包括部分苜蓿地。由于美国长期采取单一的对抗方式,即采取除草剂灭杀,该国出现了比任何国家都严重的草害问题,突出表现在该国恶性杂草或超级杂草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动植物检疫总局公布的严禁入境的世界恶性杂草有 34 种,这些杂草分别为 ( 标黑着为美国为主或美国有分布的杂草 ) : 具节山羊草 、节节麦、 豚草、三裂叶豚草、多年生豚草、 阿米、 细茎野燕麦 、法国野燕麦、不实野燕麦、 疣果匙荠 、宽叶高加利、 刺蒺藜草、疏花蒺藜草、匍匐矢车菊、刺苞草 、田蓟、田旋花、 美丽猪屎豆、 南方三棘果、 锯齿大戟、提琴叶牵牛花、小花假苍耳、假苍耳、 欧洲山萝卜、 野莴苣、毒莴苣、臭千里光、北美刺龙葵、银毛龙葵、刺萼龙葵、刺茄 、独脚金、 翅蒺藜、意大利苍耳 。占全球的 70.5% 。我国检疫部门规定,由于这些杂草难于防治、传播迅速、危害特别严重,一旦发现应予以立即消灭。 而在世界公认的十大恶性杂草中,即 香附子、假高粱、 节节麦、 早熟禾、 水花生、 水葫芦、豚草、 大米草、 毒麦、加拿大一枝黄花 ,美国也占有其中的 7 种,占 70% ,与上面的数据高度吻合。这些杂草适宜能力强,繁殖能力极强,在世界上广为分布,难以防除,引起世界大多数国家关注。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美国农业面临的杂草问题,可能是全球最严重的。那么,美国为什么出现那么严重的杂草问题呢? 二、化学灭杀 2014 年国庆期间,我随中国科学院生态草业考察团,到美国考察,行程从芝加哥,到奥克拉荷马,最后到加利福尼亚,跨美国东西部。在加州一片广阔的苜蓿地现场,我和陪同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位教授发生了争执——当然,那争执是友好的,只针对问题本身。 争执从杂草控制开始。那个教授主张用生物技术 + 除草剂的方法控制杂草危害,事实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生物技术方面学科很强;而我则从环境与健康角度指出问题,认为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还会进一步恶化。 两个人谁也不服谁,争议变成了沉默。停顿了一会,美国教授忽然问我:“你有孩子吗?女儿还是儿子?”这是美国人思考问题不同的地方,当时我还不知道他为什么转移了话题,还以为他被我的话说动了。 见我回答了孩子的情况,他说:“好吧,你也有孩子,当你的孩子或者他们未来成立了家庭,面对如此辽阔的苜蓿地,他们怎么除杂草呢?” 这个问题把我问倒了。是啊,美国已经没有农民了,他们不知道杂草还可以用锄头锄,还可以喂养牲口,还可以作为野菜食用,他们甚至根本就没有过真正的农村,也没有经历过农业文明,目前采取的都是工业化的办法从事农业的。可快速的农业化道路,将大量人口装进城市里,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这是后话了。中美国情完全不同啊,而中国也正步美国后尘,走工业化农业道路。这一切早就超出了农业本身,也超出了杂草问题本身。 在没有人力,在兼作套种、轮作、人工或机器除草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前提下,美国只有化学对抗这条路可走了——见草就杀,其武器正如战场上的毒气一样,他们在杀虫剂基础上,又发明了除草剂。于是,化学除草以其所谓的先进、快速、经济、高效而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必备条件,除草剂参与到农业管理的日常生活中来 , 它所防治的杂草对象由农田,扩大到了森林、果园、湿地、乃至城市矿山。 三、杂草 vs 除草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美国所使用的除草剂,大多用于防除一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木质化杂草及草荒往往效果差或无明显效果。针对杂草的化学除草剂多为灭生性的,极少有选择性很强的除草剂。目前全球销售的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近 30 种结构类型,而产品则多达 230 个,以谷物、玉米、大豆、水果和蔬菜、水稻田等为主。 在全球十大除草剂种,草甘膦 (孟山都)、百草枯(先正达)、 2,4- 滴 (道化学)、异丙甲草胺(先正达)、甲基磺草酮 (先正达)、乙草胺 (孟山都)、草铵膦(拜耳)、莠去津(先正达)、二甲戊灵(巴斯夫)、 唑啉草酯(先正达),美国占其 4 席,且稳居第一的除草剂品牌在美国。从品种数量上看,十大品种仅占除草剂品种数量的 4.3% ,但其销售额却接近除草剂市场份额的 40% 。在十大品种中,多数为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开发的老品种, 2000 年以后开发的只有 2 个品种。就是这 20 多年前的除草剂老面孔,为商业资本带来了滚滚利润。 美国除草剂最初设计,是针对不同叶型的植物采取不同的灭杀原理。某化学公司的除草剂 Defendor 活性成分为双氟磺草胺,最初在美国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获得登记。该除草剂是芽后除草剂,可用于防除早季阔叶杂草,最后在美国 45 个州获得登记。 Defendor 可预防蒲公英开花飘散,同时还能防除苜蓿、繁缕及其他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然而,由于化学除草是激烈对抗的,该方法也选择性地促进了一些杂草进化,即抗性提高,而一些有重要应用价值(如作为饲料或野菜)的杂草则被率先出局,这就大大改变了杂草群落的结构。 随着杂草对抗性的增强,除草剂用量提高也造成作物伤害。针对这种情况,美国一些除草剂公司开始研制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 1998 年,美国某公司继推出抗农达蓖麻后,又推出抗农达棉花,这些产品具有抗农达和其他草甘膦基除草剂的特性;以后又推出抗农达玉米,可以抗农达和其他草甘膦基除草剂; 2001 年,该公司推出抗农达玉米 2 代; 2006 年,又推出抗农达 Flex 棉花。这里的农达是该公司的专用除草剂,以草甘膦为主要成分。抗草甘膦作物的推广,客观加大了除草剂的使用量,这些美国公司一方面卖转基因种子,一方面卖其专用的除草剂。 然而,对于上面提到的恶性杂草,化学灭杀往往是非常被动的。这是因为: ① 杂草适应能力突出,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能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生长繁殖; ② 繁殖能力极强,便是一粒种子生长也能迅速发展成一个很大的群落。而且种子生命力非常顽强,能耐受各种极端条件; ③ 这些杂草大多是拟态性或是宿根性的植物。拟态性杂草本身与农作物难以区分,生物特性又与农作物十分相近,化学除草剂的靶标还不足以精确到如此程度能区分开拟态性杂草和农作物。靠除草剂治草,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杂草每年卷土重来,且一年比一年危害严重。对于超级杂草形成的机理,试以草甘膦为例,分析可能的机理如下: ① 杂草表面发育更密的蜡质,或者体内分泌乳汁,阻挡草甘膦药物向体内转移; ② 与豆科杂草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打断草甘膦的碳磷键生成代谢中间产物肌氨酸,并以其为磷源供生长所需,对草甘膦有很强的生物降解作用,杂草可将人类施入的草甘膦当磷肥利用; ③ 百合科植物对草甘膦具有耐药性,草甘膦主要是竞争性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 EPSP ),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而具草甘膦耐性的杂草,可过量表达 EPSP 合成酶,过量靶酶解除了除草剂结合靶酶所产生的限制作用,并有足够的酶活性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也就是说,某些杂草通过产生大量的 EPSP 合成酶,抵销草甘膦的破坏作用。 化学除草剂,成了美国现代农业的必备品。商业公司不断发明除草剂,机械公司研发配套的除草剂使用设备,乃至飞机;生物公司不断研发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让作物在大剂量的除草剂面前“毫发无损”,然而环境与健康的真相被掩盖了,杂草也在除草剂面前越战越勇,人类还要继续对抗下去吗? 四、草甘膦除草剂:功过有待评说 草甘膦是美国某公司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发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70 年代中后期推出了草甘膦异丙胺盐与钠盐。草甘膦主要抑制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草甘膦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 40 多科的植物。草甘膦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元素与作物的平衡造成影响。 在美国,草甘膦除草剂应用范围包括:茶园、果园 ( 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恶性杂草 ) 、春玉米、夏玉米 ( 行间杂草、一年生杂草 ) 、油菜田 ( 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杂草 ) 、防火隔离带、森林防火道 ( 多年生杂草、杂草、杂灌 ) 、非耕地 ( 多年生杂草、行间杂草、一年生杂草 ) 、甘蔗田(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恶性杂草、杂草)、柑橘(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杂草)、苹果园(多年生杂草、行间杂草、一年生杂草)、公路、铁路(行间杂草、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剑麻(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恶性杂草)、梨园(行间杂草、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恶性杂草)、棉花田(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橡胶园、桑园(行间杂草、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恶性杂草)。除了以上几种类型,草甘膦还在桃园、葡萄园、梨园、茶园、桑园和农田休耕地中大量使用,对稗、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 马唐、苍耳、藜、繁缕、猪殃殃等一年生杂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草甘膦 制作 方法包括: ① 亚磷酸二烷基酯法 , 以甘氨酸、亚磷酸二烷基酯、 多聚甲醛 为原料经加成、 缩合 、水解制得,产品纯度为 95%, 成本较低。 ② 氯甲基膦酸法: a )氯甲基膦酸的制备 : 用三氯化磷和多聚甲醛在 200-250℃ 反应 3-5 小时,得到氯甲基膦酰二氯 ,水解之可得氯甲基膦酸 ; b )草甘膦合成:等摩尔的氯甲基膦酸和甘氨酸,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 pH 值 10 ),回流反应 10-20 小时然后用盐酸酸化的草甘膦 ; ③ 亚氨基二乙酸 法 : a )、亚氨基二乙酸的制备 将氯乙酸在氢氧化钙存在下,与氨水反应,经酸化,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制得。或以氢氰酸为原料,与甲醛和氨反应制得 ; b ) 双甘膦 制备:将亚氨基二乙酸与 甲醛、亚磷酸在硫酸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双甘膦 ; c )将双甘膦与水混合,与过量的过氧化氢在等摩尔硫酸存在下,加热反应得到草甘膦。 那么,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草甘膦除草剂几乎能杀死一切绿色植物,但也有例外,一种叫矮牵牛的植物就不会被杀死。生物技术公司就将矮牵牛基因植入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中,获得了抗草甘膦作物。这样的转基因作物对草甘膦就变得不敏感了,得到了保护。然而,环境中和食物中的草甘膦残留增加了,另外,杂草也不会甘于被灭杀,“超级杂草”或许就是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应用后的出现的生态后果。 需要指出的是,草甘膦等除草剂生产过程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美国人为保护该国生态环境,将除草剂转移到他国生产,中国这类工厂最多。美国人大量使用的除草剂是在中国生产的,也是在美国大量应用的,带有除草剂尤其草甘膦残留的农产品又带回中国。这样,进入到环境中去的除草剂及其前身物质,以及食物残留的除草剂,客观上造成了除草剂对中国人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对于草甘膦的安全性问题,商业公司自己声称其比食盐还安全,一些被收买了的所谓科普作家也大肆宣扬这种观点。然而, 2015 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草甘膦可能致癌,这份研究报告来自 WHO 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官方网站。报告称,从 2001 年以来,该机构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草甘膦农药可能会引发淋巴腺癌和肺癌,这是 WHO 首次确认草甘膦与癌症有关联。 自 2011 年后,美国农业部就没有对食品中的草甘膦残余进行过检测; 2014 年,政府审计办公室曾对没有进行定期检测提出过批评。在之前检测的 300 种豆类样品中,共有 271 个样品中含有草甘膦残余。 2017 年 3 月,洛杉矶的鲍姆、赫德伦和阿利斯特律所,分别代表全美 136 名原告提出诉讼,声称他们因使用草甘膦除草剂而患上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在全美和各州起诉某生物公司的案子已达到 700 多起。 五、结语 美国农田面临非常严重的杂草问题,该国采用的控草技术是化学对抗与灭杀。各种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恶性杂草或超级杂草的蔓延。廉价和暂时有效的化学灭杀,包括抗除草剂作物的推广,使得美国农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这没有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健康成本、社会成本和国家安全成本。除草剂在他国生产,在美国使用,带有除草剂残留的农产品又输出他国,污染自己更污染他国。更关键的是,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超级杂草也因粮食贸易向全世界蔓延,客观形成了对他国的生态入侵。人类到了必须认真反思种化学除草方式模式的时候了,停止对抗转而采取生态除草方式或许为可持续农业的光明大道。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7556 次阅读|2 个评论
除草剂:想说爱你不容易
蒋高明 2017-3-9 09:31
除草剂:想说爱你不容易 彭兆幸 【本博按】 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工,让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人为了解决人工短缺问题,发明了除草剂;然而,除草剂使用会误伤庄稼,他们又发明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由此可以放心使用除草剂;美国等发达国家没有打谷场,在人力严重短期前提下,农场主不可能依靠太能的能量晾晒新收获上来的粮食,那么水分怎么去除呢?人们又想到了除草剂,除草剂兼有干燥剂的作用。除了在庄稼地使用除草剂,果园、葡萄牙、甘蔗园,甚至人工速生林地都要用除草剂。资本力量的介入,使得除草剂使用越来越严重,即使面对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问题出现,人类依然不醒悟。除草剂真的那么神奇吗?除草剂大量应用带来了什么的环境与生态健康问题?有没有办法不用或少用除草剂?且听来自广西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呼声。 一、我国除草剂应用由来与危害 1 、我国除草剂应用背景 我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试验使用除草剂,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试验阶段没有面上推广。因而除草剂在 20 世纪 80 年代前,一直没有在我国造成农业公害和环境公害。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为了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开始推广除草剂普及应用,但因当时农民思想保守,除草剂的实际应用数量仍相对微小。但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末至 21 世纪初期至今,农业部门大力推行除草剂应用的免耕化学农业模式。相伴而来的是粗放型的化学农业,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镇开发区引导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由此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更加剧了除草剂的恶性滥用。除草剂应用量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末的几十万吨,骤升至 2010~2015 年的每年约 200 多万吨商品药除草剂(系指配伍后的商品药总吨位)。 20 世纪末至今的十多年来,以百草枯、草甘磷、莠去津、氰草津,异丙草胺、氯吡嘧磺隆、乙氧氟草醚一系列有机氯、有机磷、有机砷、有机苯、有机氟,有机杂环类等等多种除草剂的大量滥用,已成为我国农田林草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的头号公害。 2 、滥用除草剂造成的严重危害 在除草剂普及应用前,农田杂草大多为有益杂草,经人工选择性拔割和利用,如狗牙根、马唐草、野穇草、鸡蛋菜、鹅长菜等等均为牛、马、羊、猪、鸡、鸭、鹅、鱼的优质补充饲料(也可称为畜、禽、鱼的优质粮食)。除草剂灭绝的大多为有益杂草,随着有益杂草的消亡,抗药性强的恶性杂草则日益严重,农民则不断增加除草剂应用量和施药频率,从每年的 3~4 次增加到 5~6 次已成普遍现象,而除草剂大多是残效期长,严重污染农田、林草地、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无形杀手。 除草剂灭杀性原理是破坏植物生物酶,具有阻碍农产品、林木产品芳香素等等多种氨基酸合成的作用。是破坏食物类农产品芳香美味素的头号元凶,我们现在感觉食物越来越难吃的,与除草剂的大量使用是有关系的。除草剂的大量滥用,直接导致农田林草地、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毒化污染。近十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高粱、花生、豆类、猪、牛、鸡、鸭、鹅、鱼肉、牛奶、蔬菜、水果等等芳香美味口感已急剧下降。例如大量化肥滥施不盖土。大量喷洒除草剂的粗放种蔗模式,曾经被誉为甜蜜芳香之首的甘蔗蔗糖品质更是急剧下降,许多高产优质蔗种,因除草剂所害品质变差而沦落为淘汰蔗。食糖品质的严重下降导致供求失衡,仅 2013 年广西糖厂企业盈亏相低,净亏损就高达 15.25 亿元。 因除草剂的严重危害,养牛风险严重;加上公共牧场没有得到保护,大量农户只得弃牛不养。经抽样调查测算,广西牛群存栏率已比 20 世纪 80 年代初减少 80% 以上。因此今天除草剂已成为农田林草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的头号元凶。它的危害已成为人们芳香美味食物,失而不归的最大苦果,是危害人们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头号公害。除草剂残留毒害是当今人们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各种癌症、肝、肾损害、尿毒症,哮喘、不育症高发的重要诱因之一。近十年来广西及全国各地,除草剂中毒无治丧生事件已成多发事件。 二、禁止除草剂必须解决农林业用工短缺问题 1、 调控工商用工过剩产能、反輔农业用工不足 我国的工商业产业经过近 30 年的飞速发展,已形成产能严重过剩、资源、人力、财力严重浪费的现象。并且我国城乡的房地产业建设,已从高潮进入饱和过剩的尾声。引导农民工返乡务农,城乡房地产建设农民工已是一支应改编为回归精耕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劳务大军。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基本没有使用除草剂,而我国的农业生产每年不仅满足农村粮食需求,还可为支持国家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和国防建设,无偿和平价供应数量巨大的粮食就是实例。(免费交公粮,最低价交购粮近 40 年,铁的事实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国粮食产出和库存量最多的时期。) 2、 高度重视扶持传统精耕农业、有机农业、现代生态农业 我国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传统精耕农业、有机农业几千年来不用任何化肥农药一直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温饱和美味食物,这无不是人与自然互利的杰作。现代生态农业可用一些补助化肥,但必须是禁止生产使用除草剂,大量增施有机肥,(城乡生活污水实施分类分流式无害化处理,食物类餐食橱余垃圾分类发酵无害化处理,可获得大量有机肥归还农田。)人工和器械或生物除草。生物防虫、现代物理科技防治病虫害相结合为主导,严格安全控管使用低毒低残留、无残留杀虫杀菌剂。使农业的发展成为良性循环的综合效益产业。 3、 生态农林业可少用或不用除草剂 ( 1 )、水稻、小麦、甘蔗田的杂草控制 增加人工耕耘、稻田养鱼、养鸭,中耕、刮、拔、割杂草作肥和作牛、猪、鸡、鸭、鹅饲料。以甘蔗为例、建设牧场与蔗田种蔗互补互利,牛粪尿概肥作甘蔗基肥。甘蔗杂草中耕护理可作牛的饲料和堆肥,中期护理中下部叶清理、榨季蔗尾叶是饲养牛群的优质补充饲料,以水果为例,果园养鸡养鹅生物自动除草,鸡鹅粪肥施果。如此以上模式可完全禁用除草剂,并且可为人们提供优质芳香美味的粮、果、蔗糖和肉食产品。 (2) 、人工林地除草多此一举 人工林地允许使用除草剂是一种严重的认识误区。单一树种营林,树木与杂草不在同一生态位上,两者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事实上,现有人工用材林地、经济林地,其总面积的 30%~40% ,均为原有天然林木稀疏分布合理,是林木与良好天然牧草共生的优良牧场。因农业体制变革的瓜分破坏,公共牧场被毁是导致今天农业环境恶化的一大过失,这是广大农民被迫弃牛不养的一大恶果。因此,人工用材林、经济林地不是一座孤岛,任其毒化污染,其结果必然是一场人为制造的严重生态灾难。其综合生态经济效益损失,则是以除草剂为首的粗放型营林模式经济收益损失的千万倍。因此必须废弃以化学除草剂为推手的毒化营林模式。 三、我们的建议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民小康生活的美好目标,对严重危及环境安全和食品生命安全的除草剂,国家各级政俯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建立相应法规,实现有法可依,以利从严禁止生产和使用。为了解决除草剂禁止生产和使用,所带来的农业生产用工矛盾,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原有牧场必须尽快复还,农户养牛养猪是生物链和美味食物来原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因此恢复农村农户养牛、养猪,保护恢复稀树草地牧场是不可缺失的重要条件。人工用材林、经济林必须是乔權草共生的营林模式。( 21 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洪涝灾害损失日益严重,无不与除草剂滥用息息相关。)多种经济林地也必须是林下伏地矮草的牧草类,例如狗牙根、苜蓿、三叶草、本土马尼拉草类等等。在幼林护理中,其它有害杂草權木的防治,必须是人工刀具割除和机械动力割除、锄、刮挖除等等。树大成林形成竟争优势,林下可放牧利用牛马动物自动割草,可免除和大量减少人工护理。 第二,对于严重污染毒化农田、林草地、水环境、大气环境的除草剂,工厂企业必须严禁生产,农田林草地严禁使用。实施精细化、集约化的人工用材林、经济林营林管理模式,应是今后林业建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模式不仅有利于禁用除草剂,而且精细化营林护林,还可成为农民工农业农闲时节就近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来源的稳定产业链之一。 第三,压缩工业过剩产能,让耕者有其利,精细化管理土地。民以食为天,农业、林草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田、林草地环境毒化污染,其根源是城乡产能失调,盲目扩张城市化,从而导致农村人力資源弱势化。盲目推行以除草剂为首的化学农业免耕法,除草剂林业营林化模式,从而导致农业、林业生产粗放化的恶果。政府必须从源头解决农民就地就业问题,将政府向农业的各种补贴用于环境保护,让优质人工进入农业,采取机械、或人工办法控制杂草,逐渐停止除草剂。 第四,发展生态农业,禁止使用除草剂。切实施行生态农业、林草业精细化管理。只有城乡并重发展互补互利,把生产毒化农田林草地环境除草剂的人、财、物力,过剩生产工业垃圾产品(系指大量生产短寿命和一次性工业产品、伪劣产品实为变相生产垃圾产品。)的农民工返乡从事精耕农业、有机农业、现代生态农业、林草畜牧业。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和建设好没有污染的江河、湖海、林草地农田。才能真正还复大自然曾经赐给我们的一方净土。只有拥有安全无污的农、林草业水土环境。我们才能真正拥有那,为人们生产充足供应芳香美味食物的永生的农业。才能还复雾霾散尽蓝天白云相伴永远美丽的城市,还有那令都市人们神往的,与自然融为一体永远美丽的乡村和原野。 彭兆幸 广西宜州市龙头乡龙盘村向南屯环保志愿者 2892294246@qq.com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农田中的杂草防治问题
热度 3 蒋高明 2016-12-31 16:31
谈谈农田中的杂草防治问题 蒋高明 一、农田中有多少杂草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防治几乎是农民最头疼的问题。杂草顽强的生命力,让农民无法预防,年年锄草,年年长草。人类与杂草斗争了几千年,至今没有太好的办法,直到发明了除草剂。然而,人类发明了草甘膦等除草剂,甚至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应用,虽暂时终结了杂草危害,却造成了草甘膦在食物中残留,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与生殖能力,最终会终结人类,此非危言耸听。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杂草的介绍如下: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广义的杂草定义则是指生长在对人类活动不利或有害于生产场地的一切植物全球经定名的植物有三十余万种,认定为杂草的植物约八千余种 ; 我国书刊中可查出的植物名称有 36000 多种,认定为杂草的植物有 119 科 1200 多种。其生物学特性表现为:传播方式多,繁殖与再生力强,生活周期一般都比作物短,成熟的种子随熟随落,抗逆性强,光合作用效率高等。农田杂草的主要危害为:与作物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妨碍田间通风透光,增加局部气候温度,有些则是病虫中间寄主,促进病虫害发生;寄生性杂草直接从作物体内吸收养分,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有的杂草的种子或花粉含有毒素,能使人畜中毒。从这些介绍看,杂草真的是无恶不作,人类必欲处之而后快。 实际上,农田里有多少杂草呢?以我熟悉的北方为例,春季小麦田里播娘蒿、王不留行、荠菜、独行菜、小蓟比较常见。由于小麦是头年秋天播种的,越冬返青后小麦成了优势种群,杂草暂时竞争不过小麦。可一旦不管理,杂草就迅速生长,可以覆盖整个小麦田。然而,毕竟春天雨水少,温度低,杂草还不是最凶的。而夏季就不同了,北方农田雨季温度高、光照强、水分好,这样就给了那些机会主义者杂草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即使像玉米那样高秆的作物,其下还常见十几种杂草,如马唐、旱稗、马齿苋、牛筋草等。 杂草,顾名思义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一些半灌木或藤本植物比例很少。其生活型以一年生为主,在雨热条件好的地方出现二年或三年以上的多年生杂草。杂草在生态型上分为,水生、沼生、湿生和旱生等,按化学防除的实际需要,将其按形态特征分为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三大类。 1 )禾本科杂草 属单子叶草本植物。该类植物胚有 1 片子叶;叶片窄长,叶鞘开张,有叶舌,无叶柄;平行叶脉。茎圆或扁平,有节,节间中空。如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马唐、狗尾草等。 2 )莎草科杂草 也属单子叶草本植物。胚有 1 片子叶;叶片窄长,平行叶脉;叶鞘包卷,无叶舌。该类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区别是:茎为三棱形,个别为圆柱形,无节,实心。如三棱草、香附子、水莎草、异型莎草等。 3 )阔叶杂草 一般指双子叶草本植物。胚有 2 片子叶,草本或木本;叶脉网状,叶片宽,有叶柄。如刺儿菜、苍耳、鳢肠、荠菜等。另外,阔叶杂草也包括一些叶片较宽、叶子着生较大的单子叶杂草,如鸭跖草等。鸭跖草虽也是阔叶,但在分类学上属单子叶植物的鸭跖草科植物。 在全球范围内,杂草种类最多,但不是都难于治理。世界公认的恶性杂草有 10 种,它们是香附子,假高粱,节节麦、早熟禾,水花生、水葫芦、豚草,大米草,毒麦,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些杂草适宜能力极强,繁殖能力极强,在世界上广为分布,难以防除,引起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关注。简要介绍如下: 1 )香附子 又称雷公草、莎草、梭梭草、胡子草、香胡子、三梭草、野韭菜等,是一种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原产于印度,广泛颁布于热带及亚热带,被报道发生危害之作物有 52 种,分布在 92 个国家。且其天敌未被同时引入和当地气候环境之适宜,现今成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广泛分布于北纬 45° 以南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 中国大部地区都有发生。 2 )假高粱 又称石茅、约翰逊草、宿根高粱,原产地中海地区,现在已传入很多国家,偏布于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57 个国家。其它国家均将其列入禁止输入对象,列入进行严格对外检疫对象。假高粱在我国仍属局部分布,最近几年有从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中入侵的现象。假高粱是谷类作物、棉花、苜蓿、甘蔗麻类等 30 多种作物田里的主要杂草。它不仅使作物产量降低,还是高粱属作物的许多害虫和病害的寄主。它的花粉可与留种的高粱属作物杂交,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农作物最危险的杂草之一。 3 )节节麦 主要分布欧洲。为害部位或传播途径:为田间有害杂草。随小麦种子传播。节节麦是小麦的伴生杂草,由于发生的环境条件一致,苗期形态相似,难以防除,危害极大。节节麦的生长习性不仅与小麦相似,而且出苗不一致,长势凶猛,繁殖率高。 4 )豚草 原产北美,现分布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夏威夷、古巴、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秘鲁、巴西、智利、危地马拉、牙买加、奥地利、匈牙利、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士、瑞典、日本、前苏联、澳大利亚及毛里求斯,目前也已入侵中国。该杂草生长繁茂,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花粉能引起人患皮炎和枯草高热病。随小麦、大豆种子传播。 5 )加拿大一枝黄花 该属植物全世界有约 125 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少数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生物,作为观赏植物引种后逃逸变成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在裸地上,第一年长出几株或几簇,第二、三年即连成片,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能迅速形成单生优势,破坏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同时还蚕食棉花、玉米、大豆等旱地农作物和种植茭白的水田,严重影响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6 )水葫芦 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植物。原产南美,目前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的至少 62 个国家。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几乎成了水生生物入侵的代名词。我国境内分布的该种植物,是上世纪 50 年代以猪饲料名义引进的。 7 )大米草 又称食人草,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分布于丹麦、联邦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爱尔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因其具有促淤造陆、固土绿化等作用,被一些国家广为引进。既能生于海水、盐土,也适应在淡水、淡土、软硬泥滩、沙滩地上生长。分蘖力特别强,在潮间带第一年可增加几十倍到一百多倍,几年便可连片成草场。大米草在滩涂疯狂生长,导致沿海水产资源锐减。我国引入该植物,是上世纪 70 年代,以防止泥质海岸被海水冲刷为目的引进的,目前已入侵到北到辽东湾,南到北部湾广阔的海岸线。 8 )空心莲子草 多年生苋科宿根性杂草,原产巴西,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空心莲子草主要在农田 ( 包括水田和旱田 ) 、空地、鱼塘、沟渠、河道等环境中生长为害。空心莲子草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繁茂,在农田中生长会与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以及生长空间,造成严重减产。在田埂和田间成片生长影响耕作。 9 )毒麦 禾本科黑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田间常见的杂草,盛产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茎可以长到一米高,穗状花序长达 10 ~ 25 厘米;颖果呈紫色。毒麦经常和重要的农作物小麦混生在一起。毒麦的外形非常类似小麦,然而其子粒中含有能麻痹中枢神经、致人昏迷的毒麦碱,被认为是恶性杂草。原生欧洲,近半个世纪传入中国,为小麦田中常见的杂草。该植物系 “ 拟态杂草 ” ,难以清除,常与小麦一同被收获和加工。它是一种在种子中含有毒麦碱的有毒杂草,人、畜食后都能中毒,未成熟的毒麦或在多雨季节收获时混入收获物中的毒性最大。 10 )早熟禾 禾本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稍草、小青草、小鸡草、冷草、绒球草。我国南、北方多数省市均有分布,国外除热带国家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小麦、油菜、蔬菜、果树等,为小麦田中的恶性杂草。 二、杂草是从哪里来的? 农田里的杂草是哪里来的?其实,他们原本就是农田的主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只不过人类将草原森林或湿地开辟成农田以后,那些大部分本地植物尤其是乔木、灌木和湿地植物被迫迁移或消失了,那些不愿意离开家园的杂草留了下来。杂草不甘心被人类消灭,而是选择与人类的农田及一切空地生存的能力,他们繁殖大量的后代,从不挑地盘,只要有土壤,哪怕没有土壤有一些尘土的地方如石头缝,屋顶上都留下了他们的后代。除此之外,杂草还不断使其遗传物质增加,即表现为染色体多倍体化。多倍化是植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量,多倍化在杂草起源与演化中起到了中的作用。多倍化促进了基因组水平与表型水平的进化,大大提高了杂草物种或群体生存竞争能力和繁殖扩展能力增加了其生态适应性,这一遗传特性同时促使外来种在新生境中成功入侵进而转变为杂草。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农田,在城市里也有杂草的“近亲”。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笔者就关注了这种现象,在《植物学通报》上发表了有关观察报告。如果说人类活动将自然植物改造成农田,造成的杂草进化,那么人类将农田改造成城市更加剧了这一过程。令人惊异的是,城市里的杂草与农村几乎一致,正如人有些住在城市,有些住在农村,有些住在草原一样。这些杂草生境的多样性,造成了其控制困惑。对抗恐怕不是最佳的选择,惟有与它们和谐相处。 早期笔者将城市中的杂草称为伴人植物,也有人成为驯化植物。它们是借助人类活动传播和扩大分布区的植物。伴人植物的分布,有些是人类有意识引入后野生化造成的;有些是人类活动无意识地造成它们的传播,包括一些对人类有害的植物和农田杂草等。这些植物可以说很粘人:要么长者钩如鬼针草;要么长者刺如苍耳;要么自带降落伞飞啊飞,如蒲公英;还有的具有美丽的花朵如田旋花,可以作为饲料,人类也就不那么讨厌他们;更有狗尾巴草,其穗状花序是很柔美的。世界各地的伴人植物具有不同的伴人植物区系。藜、猪毛菜等杂草在欧洲和北美都普遍分布,它们是欧洲移民带到北美的;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有 57 种伴人植物来源于欧洲, 11 种来源于北非和中非, 29 种来源于南非, 2 种来源于亚洲。 用历史的眼光看,在农业社会出现以后,杂草也就开始出现了。杂草不断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如《 国风 · 郑风 》 中《野有蔓》 记载到: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 。而出现的这种叫曼草的杂草,竟然与相爱的美人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也并不多么讨厌杂草。诗经多以民歌为主,其中的描述应当是古代劳动人民真实的观察。其实,现代女孩子喜欢叫的薇的也疑似一种豆科的植物,在田间也是杂草。 《 汉书 · 西域传上 · 罽宾国》中也有杂草的描述: “ 罽宾地平,温和,有目蓿,杂草奇木, 檀 、 櫰 、 梓 、 竹 、 漆 。 ”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 · 杉》有“”羣木歛望,杂草不窥 ” 的记载。 非常具有幽默感的毛泽东主席十分了解杂草,他对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一次会议上提到杂草: “ 田里长着两种东西,一种叫粮食,一种叫杂草。 ” 其实,毛主席讲这样的话,要要他的高级领导干部们,多多到田里去,毛主席在骨子里是非常重视农业收成的。 三、古代人怎么防治杂草 在古代农书上,人们对杂草并非深恶痛绝。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下面这首诗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就是描述古人锄草草劳作场面的,至今这种技艺在一些发展中国国家还在使用,尤其中国偏远的山区。对杂草的防治,古人竟然说 “ 锄禾 ” ,禾是庄稼,怎么会除掉呢?原来,锄草的 “ 锄 ” 与除草的 “ 除 ” 不同,前者是给庄稼松土,兼切断杂草地上与地下的联系,同时切断了土壤毛细管,起到控制杂草兼保墒的作用,这样的农活农民一年要干好多次。过去农民一旦锄头拿上了手,就一直忙到收获。 公元前二世纪《淮南子》 中记载“篱先稻熟而农大褥之”; 2000 多年前《孟子》篇中有“恶栅乱苗也”。这些描述都是提醒农人要根据杂草的习性进行控制,要提前预防,不使杂草泛滥。 田间杂草对农作物有很大影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丰收,为此中国古代农民发明了各种农具。周代已重视用工具 “ 以薅荼蓼 ” 的锄草工作。《周记 . 秋宫》中还提出了四种消灭杂草的方法,分春、夏、秋、冬四季运行,如全面施用,确实可收到效果。例如,夏季除草,把杂草地上部分全部刈割掉。夏天是植物生长发育最旺盛、消耗养分最多的时候,这时候除草,其光合作用停止,根失去养分,必然大部分死掉。这种灭草方法,近代有的地方还在使用。结合消除田间杂草,人们已明确知道绿肥的作用。杂草与庄稼一样,也具有固碳、吸氮或固氮、吸钾、吸磷的作用,其储藏的营养物质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还田。 “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 。由于有机肥施用,才可能开始出现连作的 “ 不易之田 ” ,而杂草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一定的肥田作用。 四、化学除草及其影响 然而,古人采取的以人力为主的物理措施毕竟费力费事,现代农业多不愿采用,于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发明了除草剂这种化学除草方法。化学除草可上溯到 19 世纪末期,在防治欧洲 葡萄霜霉病 时,偶尔发现 波尔多液 能伤害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伤害禾谷类作物;法国、德国、美国同时发现硫酸和 硫酸铜 等的除草作用,并用于小麦等地除草。有机化学除草剂,始于 1932 年选择性除草剂 二硝酚 的发现。 20 世纪 40 年代 2 , 4- 滴 的出现,大大促进了 有机除草剂 工业的迅速发展。 1971 年合成的 草甘磷 ,具有杀草谱广、使用方便的特点,是有机磷除草剂的重大突破。 1980 年时世界 除草剂 已占农药总销售额的 41% ,超过杀虫剂而跃居第一位。 化学除草能够发挥作用,是根据除草剂对作物和杂草之间植株高矮和根系深浅不同所形成的 “ 位差 ” 、 种子萌发 先后和生育期不同所形成的 “ 时差 ” 、以及植株组织结构和生长形态上的差异、不同种类植物之间抗药性的差异等特性而实现的。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 助 剂 ,用以拌种或与除草剂混合使用,声称可保护作物免受药害,扩大了除草剂的选择性和使用面。由种子萌发的 一年生杂草 ,一般采用持效期长的 土壤处理剂 ,在杂草大量萌发之前施药于土表,将杂草杀死于萌芽期。防除 根状茎 萌发的 多年生杂草 ,则采用输导作用强的 选择性除草剂 ,在杂草 营养生长 后期进行叶面喷施,使药剂向下传导至根茎系统,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及时、省工、经济等特点,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作业,还有利于促进 免耕法 和 少耕法 的应用、水稻直播栽培的实现以及密植程度与 复种指数 的合理提高等。但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可导致长远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除草剂的品种和剂型向低剂量、低残留的方向发展,同时力求与其他措施有机地配合,进行综合防除,以减少施药次数与用药量。 除草剂应用大大丰富了人类餐桌上的食物,目前人类食用的主粮、水果、蔬菜,乃至中草药都难于逃离除草剂的影子。然而,这种科技进步是有代价的,这就是食物链有可能被污染,譬如市场上畅销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油、玉米油、油菜籽油;含转基因大豆蛋白与转基因大豆油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婴幼儿配方、孕妇营养食品;转基因豆制品、豆浆粉等,添加转基因大豆蛋白的火腿肠、香肠、饺子等一系列冷冻食品、面包以及儿童喜爱的蛋糕、饼干;一些洋快餐用转基因油炸的食品、转基因豆浆、喂养转基因大豆、玉米家禽、家畜的肉等食品,皆可能让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浓度的残留草甘膦进入人类肠道,通过肠壁血液循环系统进入体内所有器官,进入孕妇体内的胎儿,种下 “ 母细胞瘤 ” 的种子!这就是前面我们提到了人类在没有终结杂草之前,杂草通过其顽强的抗性,可能借助于人类发明的转基因技术提前终结人类的原因。 除草剂对健康的影响甚于杀虫剂,有些农村妇女或女孩想不开,误将除草剂当农药喝下去,救回的可能性很小。某省有全国最著名的除草剂中毒医院,估计很多受害者是听信了某些农药代言人声称的除草剂的毒性很小,“比食盐还安全”的错误信息而命丧黄泉的。 今天的农活则是喷雾器一旦背上了肩,就一直到收获。除草剂除草只管灭杀杂草,而不管土地,也不会关心除草剂对于人类食物链的污染,喷洒除草剂这个农活本身就是很有健康风险的。除草剂的毒性很强,几十米远的地方飘过来的除草剂对那些敏感植物还有杀伤作用,打除草剂那几天,村里的农民都不敢开窗户。 五、 除草剂种类知多少 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类。 氯酸钠 、 硼砂 、砒酸盐、三氯醋酸对于任何种类的植物都有枯死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均具有残留影响,所以不能应用于田地中。 选择性除草剂 特别是 硝基苯酚 、氯苯酚、 氨基 甲酸 的 衍生物 多数都有效,其中有 O- 异丙基 -N- 苯基氨基甲酸、二硝基 -O- 甲酚钠等。具有 生长素 作用的除草剂最著名的是 2,4-D ,认为它能打乱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使生理失调,但对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却是一种很有效的除草剂。一般认为这种选择性是决定于植物的种类对 2,4-D 解毒作用强度的大小,或者由于 2,4-D 的浓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下面介绍一下农田常用的除草剂: 1 )乙草胺 ,别名乙基乙草安,禾耐斯,消草安;化学名称: 2,- 乙基 -6,- 甲基 -N- (乙氧甲基) -2- 氯代乙酰替苯胺;分子式: C 14 H 2 OClNO 2 ;熔点 0℃ ,蒸气压 4.53nPa (25℃ ),沸点 162℃/7mmHg ,比重 1.1358(20℃ ),水中溶解度 223mg/L(25 ℃ ),溶解在多种有机溶剂中。 20℃ 时年内不分解。 2 )甲草胺 又名拉索,澳特拉索, 草不绿 ,杂草锁;化学名称: α- 氯代 -2,6,- 二乙基 -N- 甲氧基甲基乙酰替苯胺;分子式: C 14 H 2 OClNO 2 。原药为乳白色晶体,熔点 39.5-41.5 ℃ , 沸点 100 ℃ ( 0.02mmHg ),蒸气压 2.9mPa(25℃ ) ,比重 1.133(25 ℃ ),水中溶解度 242mg/L(25℃ ),能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分解温度 105 ℃ ,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分解。 3 )丁草胺 又名马歇特,灭草特,去草胺,丁草锁;化学名称: 2,6- 二乙基 -N- (丁氧甲基) - 氯乙酰替苯胺;分子式: C 17 H 26 ClNO 2 。琥珀色液体,熔点 -5 ℃ ,沸点 156℃/0.5mmHg ,蒸气压 0.6mPa(25 ℃ ),比重 1.070(25℃ ),对钢腐蚀,溶于大多有机溶剂,包括醋酸乙酯、丙酮、乙醇、苯、已烷等, 165℃ 时分解,对光稳定。 4 ) 莠去津 又名 阿特拉 津,莠去尽,阿特拉嗪,园保净;化学名称: 2- 氯 -4- 乙胺基 -6- 异丙氨基 -1,3,5- 三嗪;分子式: C 8 H 14 ClN 5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粉末,熔点 175.8℃ ,蒸气压 0.039mPa(25℃ ),密度 1.187(20 ℃ ), 20 ℃ 时的溶解度为:水 33mg/L 、氯仿 28g/L 、丙酮 31g/L 、乙酸乙酯 24g/L 、甲醇 15g/L 。在中性、 弱酸 、 弱碱 介质中稳定。 5 ) 2,4-D 丁酯 又名 2,4- 滴;化学名称: 2,4- 二氯苯 氧基乙酸;分子式: C 8 H 6 C l2 O 3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 169℃/2mmHg ,比重 1.2428 , 原油 为褐色液体, 20℃ 时比重 1.21 ,沸点 146-147℃ ,难溶于水, 易溶 于多种有机溶剂,挥发性强,遇碱分解。 6 ) 异丙甲草胺 又名都尔,稻 乐思 ;化学名称: 2- 乙基 6- 甲基 -N-(1,- 甲基 -2 ,甲氧乙基)氯代乙酰替苯胺;分子式: C 15 H 22 ClNO 2 。理化性质:无色到浅褐色液体,沸点 100 ℃ 、 0.001mmHg 、蒸气压 4.2mPa(25 ℃ ),密度 1.12(20℃ ),溶解度水 488mg/L(25℃ ),与苯、 二甲苯 、 甲苯 、辛醇和 二氯甲烷 、己烷、 二甲基甲酰胺 、甲醇、二氯乙烷混溶,不溶于乙二醇、丙醇和石油醚, 300℃ 以下稳定,强酸、强碱下和强无机酸中水解。 7 ) 扑草净 其他中文名:扑蔓尽,割草佳,扑灭通;化学名称: 4,6- 双(异丙氨基) -2- 甲硫基 -1,3,5- 三嗪;分子式: C 10 H 19 N 5 S 。白色粉末,熔点 118-120 ℃ ,蒸气压 0.169mPa(25℃ )( OEOD-104 ),密度 1.157(20℃ ),溶解度水 33mg/L(25 ℃ ),丙酮 300 ,乙醇 140 ,己烷 6.3 ,甲苯 200 ,正己醇 110(g/L,25℃ ), 20℃ 中性介质,微酸和微碱介质中稳定,热酸和碱中水解,紫外光下分解。 8 ) 二甲戊灵 又名除草通,二甲戊乐灵, 施田补 ,胺硝草;化学名称: N-(1- 乙基丙基) -2,6- 二硝基 -3,4 二甲基苯胺;分子式: C 13 H 19 N 3 O 4 。橙色晶状固体,熔点 54-58℃ ,沸点为蒸馏时分解,蒸气压 4.0mPa(20℃ ),密度 1.19(25℃ ), Kow152000 ,溶解度水 0.3mg/L(20℃ ),丙酮 700 ,二甲苯 628 ,玉米油 148 ,庚烷 138 ,异丙醇 77(g/L,26℃ ),易溶于苯、甲苯、氯仿、二氯甲烷、微溶于石油醚和汽油中, 5-130℃ 贮存稳定,对酸碱稳定,光下缓慢分解, DT50 水中小于 21 天。 9 ) 百草枯 又名 克芜踪 ,对草快;化学名称: 1,1,- 二甲基 -4,4 ,联吡啶阳离子;分子式: C 12 H 14 N 2 Cl 2 。理化性质:无色,吸湿性晶体,熔点约 300℃ (分解),蒸气压 0.1mPa ,密度 1.24-1.26(20℃ ),溶解度 700g/L(20℃ ),几乎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迅速水解 ,在水溶液中、紫外光照下发生分解 。 10 ) 精喹禾灵 又名 精禾草克 ;化学名称: R-2- ;分子式: C 19 H 17 ClN 2 O 4 。理化性质:淡褐色结晶,熔点 76-77℃ ,沸点 220/26.6Pa ,密度 1.35g/cm2 ,蒸气压 110nPa(20℃ ),溶解度 0.4mg/L(20℃ ),溶剂中溶解度( 20℃ ),丙酮 650 ,乙醇 22 ,己烷 5 ,甲苯 360(g/L , 20℃ ), PH9 时半衰期 20h ,酸性、中性介质中稳定,碱中不稳定。 11 ) 2 甲 4 氯 化学名称: 2- 甲基 -4- 氯苯氧乙酸;分子式: C9H8Cl103-Na 。无色结晶,熔点 119-120.5℃ ,蒸气压 2.3*10(-5)Pa(25℃ ),溶解度水 734mg/L(25℃ ) 、乙醇 1530 、乙醚 770 、甲醇 26.5. 二甲苯 49. 庚烷 5g/L(25℃ )。 12 ) 咪唑乙烟酸 又名普杀特,咪草烟,豆草唑, 普施 特,灭草烟;化学名称: 5- 乙基 -2-(4- 异丙基 -4- 甲基 -5- 氧代 -2- 咪唑啉 -2- 基) -2- 吡啶羧酸;分子式: C 15 H 19 N 3 O 3 。无色结晶,无臭味,熔点 169-174℃ ,蒸气压 0.013mPa(60℃ ), 25℃ 溶解度水 1.4g/L ,丙酮 48.2. 二氯甲烷 185. 二甲亚枫 422. 庚烷 0.9g/L 、甲醇 105g/L 、异丙醇 17g/L 、甲苯 4g/L ,日光下迅速降解。 13 ) 氟磺胺草醚 又名 虎威 ,北极星,氟磺草,除豆莠;化学名称: 5- -N- (甲基磺酰基) -2- 硝基苯酰胺。理化性质:无色晶体,熔点 220-221℃ ,蒸气压 0.1mPa(50℃ ),密度 1.28g/ml(20℃ ),溶解度水( mg/l , 20 ℃ )约 50 , 10(PH1-2 ), 600(PH7)(20℃ , mg/l ), 50℃ 下保存 6 个月以上,见光分解,酸碱介质中不易水解 。 14 )异恶草松 又名广灭灵;化学名称: 2-(2- 氯苄基) -4,4- 二甲基异恶唑 -3- 酮;分子式: C 12 H 14 ClNO 2 。无色透明至浅褐色粘稠液体,熔点 25℃ ,沸点 275℃ ,密度 1.129(20℃ ),蒸气压 19.2mPa(25℃ ),水中溶解度 1.1g /l(25℃ ) ,可与丙酮、乙腈、氯仿、 环己酮 、二氯甲烷、甲醇、甲苯等相混。常温下贮存至少 2 年, 50℃ 可保存 3 个月。 15 ) 草除灵 又名:高特克,乙酯;化学名称: 4- 氯 -2- 氧代 -3(2H )苯并噻唑乙酯;分子式: C 11 H 10 ClNO 3 S 。无色晶体固体,熔点 79.2℃ ,蒸气压 0.37mPa(25℃ ),密度 1.45(20℃ ),溶解度 (20℃ ), 水 47mg/L ,丙酮 229mg/L ,二氯甲烷 603mg/L ,乙酸乙酯 148mg/L ,甲醇 28.5mg/L ,甲苯 198mg/L , 300℃ 以下以及酸和中性溶液中稳定。 16 )草甘膦 又名农达。化学名称: N-( 膦酸甲基 ) 甘氨酸 ;分子式: C 3 H 8 NO 5 P ;白色粉末;熔点和沸点 230℃ 。市售草甘膦有 30% 、 46% 水剂、 30% 、 50% 和 65% 、 70% 可溶粉剂。 74.7% 、 88.8% 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和 98% 、 95% 草甘膦原药。 由于草甘膦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捆绑使用,该类除草剂可能是人类使用的最多的化学除草剂。 17 )高效盖草能 又名精吡氟禾草灵、精盖草能、高效吡氟。芳氧苯氧丙酸类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人、畜低毒,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高效盖草能一般作茎叶处理,当药剂喷于杂草上之后 , 能很快被吸收和传导到整株植物,抑制茎和根的分生组织,使杂草停止生长而死亡,由于高效盖草能残效期长,当药剂落入土壤中之后,易被杂草根部吸收,所以对杂草种子也有一定防除效果。用药后,一般在夏天 1 周见效,冬季 20 天才能见效。 六、物理除草 凡是采取人力或机械力方法进行的除草方式,我国自古到今采取的锄头除草就是典型的物理除草方式,而今在锄头基础上发明了机械除草。物理除草常见有以下几种: 1 ) 人工 除草 包括手工拔草和使用简单农具除草。耗力多、工效低,不能大面积及时防除。现都是在采用其他措施除草后,作为去除局部残存杂草的辅助手段。 2 ) 机械除草 使用畜力或机械动力牵引的除草机具。一般于作物播种前、播后苗前或苗期进行机械中耕耖耙与覆土,以控制农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工效高、劳动强度低。缺点是难以清除苗间杂草,不适于间 套作 或密植条件,频繁使用还可引起耕层 土壤板结 。 3 ) 物理除草 利用水、光、热等物理因子 除草 。如用火燎法进行垦荒除草,用水淹法防除旱生杂草,用深色塑料薄膜覆盖土表遮光,以提高温度除草等。 传统的物理锄草方式,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劳动力的短缺,而逐渐减少了,在美国,这种古老的技术恐怕彻底消失了。在中国只有五十岁以上的老农民还会锄草。现在使用的是什么技术呢?就是除草剂。 可是大量使用除草剂,杂草并没有控制住,相反,杂草年年用药,年年发生,甚至美国使用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技术后,农田里出现了“超级杂草”。 七、生态除草 生态控草就是根据杂草的生态习性采取的除草方式,这是解决杂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直根系的杂草甚至某些多年生杂草在繁衍生长以前被拔出,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农村,相对于其他复杂、昂贵的除草措施,人工除草简单实用,效果彻底,为广大农民所接受。有研究认为,保持农田一定的杂草生物多样性,在控制害虫、保护天敌、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杂草的生物多样性给予适当保护。人工除草虽然是一种较环保的除草方式,但劳动投入高,化学除草虽然成本较低,但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采取合理的除草措施,使农田杂草既能得到控制,又能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较高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农田里的杂草难以防治,甚至除草剂除出了 “ 超级杂草 ” ?这是与杂草的生态习性有关的。农田杂草大都是一年生植物,它们属于机会主义者,一有空间就去占领,它们对养分需求不高,也不挑地段,无论是贫瘠的荒地还是肥沃的耕地,即便是人类不断踩踏的田埂上,它们都会繁殖,并通过多种方式把种子散播到土壤里。那些埋在土壤里的杂草种子,一般很难除掉,除草剂对它们毫无办法,即使用火烧,地上的部分烧光了,但种子还保留在地下,所谓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生态除草仅斩草除根还不够,还要从种子上控制,就是待杂草结实后人工去除。具体怎么做呢?一是要控制种源,不使其结果实,在成熟前后治理;二是以草治草,如人工播种有肥效作用的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占据杂草的生态位;三是秸秆覆盖,利用秸秆中的生化物质对杂草实施抑制;四是人工拔草喂牛羊,但前提是农田里不能有农药,不能有除草剂。没有农药和除草剂的鲜草,食草动物如牛、羊、驴、兔、鹅,甚至猪是非常喜欢的。小时候,农田里的杂草很少,哪里去了呢?竟然是被我们这些孩子加上部分妇女控制住了。孩子放学后,背上筐就去拔草或刨草, 1000 亩地里的杂草还不够生产队 40 头牛填饱肚子的,再加上青壮劳动力反复锄草,在人民公社期间,根本没有听说过杂草危害这样的事情。 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偷懒的产业,如果盲目像工业生产那样提高效率,发展懒人农业,那么生存健康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2013 年 6 月 8 日,美国《食物与化学毒理学》公布泰国科学家惊人的实验结果,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捆绑使用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具有雌激素作用,而且在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浓度范围促进乳房癌细胞增殖。泰国科学家的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法国科学家不久前做过的长期喂养极微量草甘膦除草剂与转基因玉米研究中,发现巨大的乳房肿瘤的致癌机制。该项发现打破了过去认为 “ 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低于某浓度水平无害 ” 的错误认识,揭示了草甘膦这样的有毒有害物质,恰恰在过去难以想像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范围,具有很强的内分泌干扰、性激素干扰作用。 生物除草除了人力(也是一种安全的生物力)之外,还可利用昆虫 、 禽畜 、病原微生物和竞争力强的置换植物及其代谢产物防除杂草。如在稻田中养鱼、鸭防除杂草,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利用真菌作为 生物除草剂 防除大豆 菟丝子 ,澳大利亚利用昆虫 斑螟 控制仙人掌的蔓延等。生物除草不产生环境污染 、成效稳定持久,但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研究难度较大,见效慢。 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在较大面积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杂草繁生的生态环境,是生态除草的另一种对策。如实行水旱 轮作制度 ,对许多不耐水淹或不耐干旱的杂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经常耕作的农田中, 多年生杂草 不易繁衍;在 免耕 农田或耕作较少的茶、桑、果、橡胶园中,多年生杂草蔓延较快, 一年生杂草 则减少。 合理密植 与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结构,促进作物 群体生长 优势,从而控制杂草发生数量与为害程度。最近,笔者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现场考察,该国采取棉田冬灌、冬前深翻等技术措施控制杂草,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生态除草强调的是综合防治。农田生态受自然和耕作的双重影响,杂草的类群和发生动态各异,单一的除草措施往往不易获得较好的防除效果;同时,各种防除杂草的方法也各有优缺点。综合防除就是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的互补与协调作用,达到高效而稳定的防除目的。一些国家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探索在一定耕作制条件下 , 各类杂草的发生情况和造成经济损失的 阈值 ,并将各种除草措施因地因时有机结合,创造合理的农业生态体系,有可能使杂草的发生量和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保证作物持续高产。 八、生态除草成功案例 2016 年,国庆长假期间,笔者在弘毅生态农场指导学生实验。一天,为我们种植有机主粮的农民蒋庆礼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 这下杂草彻底治服了,玉米只耪了一遍半! ” 且庆礼信心十足地表示,明年只锄一遍草就可能成功,因为今年留下的杂草种子很少了。 生态控草是解决杂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人工拔草和锄草都是古老的除草方法,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传统的人工锄草方式,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劳动力的短缺,而逐渐减少了。在美国,这种古老的技术恐怕彻底消失了。在中国,只有五十岁以上的老农民还会锄草。 为控制农田杂草,弘毅生态农业科研团队历时十年,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寻找了一种既经济可行且环保的杂草控制方案,这就是 “ 竭库、断流、把握时机 ” ,科学解决了有机种植过程中的杂草管理难题。 竭库 :使耕地里的种子反复多次萌发,生长出来后不使结实,留不下后代。农田杂草大都是一年生植物,它们属于机会主义者,一有空间就去占领,它们对养分需求不高,也不挑地段,无论是贫瘠的荒地还是肥沃的耕地,即便是人类不断踩踏的田埂上,它们都会繁殖,并通过多种方式把种子散播到土壤里。那些埋在土壤库里的杂草种子,一般很难除掉,除草剂对它们毫无办法,即使用火烧,地上的部分烧光了,但种子还保留在地下,所谓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因此,弘毅生态农场采取科学的办法,在早期预防杂草,将土壤中的杂草 种子库 不断使其萌发,不断去除,直到基本干净。这个过程调整成功约需 2-3 年时间。 断流 :实现土地联产成包后,土地分给了农民个人,种什么如何种就有农民个人说了算。有些农民图省事,暂时用除草剂抑制了自家里的杂草,但并没有除根,后期还会萌发;且外面的杂草种子还会源源不断地供应,尤其是公共的地方如道路两旁、田间地头、与地垄上杂草依然存,个人自扫门前雪,公共地上的杂草没有去管理。必须将外来的 “ 种子雨 ” 截获,不使其进入农田,不使其补充种源。为此,我们设计了乔灌草相结合以本地森林群落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带,最窄处 5 米,最宽约 10 米。为增加经济效益,乔木种植柿子、山楂、杏、苹果、核桃,混以旱柳、榆树、洋槐、国槐、银杏;灌木则种植花椒、紫荆、紫穗槐、连翘、月季、绣线菊等,草本植物种植麦冬、黄花菜等。森林带有效地抑制了杂草在农田边缘的生长,外来的种子不能越过防护林带。除有效阻隔杂草外,该森林带还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兼具有防护害虫和引诱蚜虫的功能。 把握时机 :农田杂草具有超强的生长能力,在长期与庄稼竞争过程中,已基本适应了人类干扰。在庄稼幼苗生长之初,杂草生长快,失控后治理难度增加数倍。留学生 Mahmud 观测到与玉米高度差不过的牛筋草,高度达 2 米。因此,掌握合理的杂草控制时间非常关键,一般在杂草雨季来临之前、杂草刚露头,几乎看不到杂草时就要处理。较为繁殖的宝贵人工就用在这个时候。最好是选择晴天的早上,锄过的杂草被太阳晒死。为保证除草效果,第二天在补一次,这时用工很少,这就是农民说 “ 锄半遍 ” 的意思。经过早期干预,庄稼封垄后的杂草几乎没有成灾的可能了。 我们有过多次控制杂草失败的教训,由于没有掌握合适的机会,杂草长势凶猛,雨季来临后的杂草更难控制,仅玉米茬曾用 6 遍人工处理杂草。为此农民嘲笑我们: “ 蒋老师让我们回到了解放前 ” 。今天,蒋家庄的村民看到我们成功控制杂草,也打心底里服了。 由于弘毅生态农场杜绝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种子使用,大量使用自制有机肥,土地松软,早期人工除草非常省力,锄头轻轻一划即可连根除掉杂草。在这样的农田上除草比在板结的土地上省力不少,除草一亩地用一个工。一个生长季下来,单季除草的人工成本可控制在 105 元以内,小麦玉米两季 210 元。如今后实现两季除草 2 遍,则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 对于果园杂草,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 以草治草 ” ,栽植三叶草、蛇莓等占领杂草生态位,或用机器割除杂草,使其为果树增加养分、保持水土、降低温度的多重功效。在果园里,杂草彻底 “ 变害为利 ” 。 弘毅生态农场用物理 + 生物方法控制虫害,成本为 57.6 元 ( 含诱虫灯折旧费 ) ,由于耕地健康,庄稼几乎不生病,杀菌药可省略。这样,困惑有机种植的病虫草害总成本已降低到 267.6 元,该成本占农民总有机农业收入的不足 5% 。 弘毅生态农场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治草成果,除了技术创新外,城市消费者的贡献是很大的。即消费者的现金带动了农民用更加环保更加健康的办法对待土地,是健康的商业模式带动了环境保护,带动了大学生就业,带动了全民大健康工程实施。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6821 次阅读|3 个评论
莫崇拜洋货:部分食品除草剂残留量令人吃惊
热度 2 zhpd55 2016-11-23 17:39
莫崇拜洋货: 部分食品除草剂残留量令人吃惊 诸平 据“食品宝贝( Food Babe )” 2016 年 11 月 15 日提供的消息,获得美国 FDA 授权的相关食品安全实验室,对于一些流行最为广泛的部分世界有名的企业产品进行了除草剂残留物的检验,其检验结果令人大为吃惊。草甘膦( glyphosate )就是检验对象之一,当然,农业工人可能对于其商品名 Roundup更为熟悉 ,翻译为中文名称为“农达”,这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它由 孟山都 ( Monsanto )公司 生产,但是有研究结果显示 农达 ( Roundup ) 可能致癌 。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就是在草甘膦含量为 0.1 ppb(ppb为 十亿分之一 ) ,也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independent research shows that probable harm to human health begins at really low levels of exposure – at only 0.1 ppb of glyphosate . )但是,现在发现在食品中草甘膦的含量超过 0.1 ppb 的 1000 倍!详见下面某些食品中令人吃惊的草甘膦含量,这些商品包括来自 General Mills(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Kellogg's ( 美国家乐氏 )以及 Nabisc o (纳贝斯克公司)的部分产品。 Cheerios是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即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的麦圈品牌。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1866年成立,具有华尔街“冠军公司”之称。Cheerios作为旗下著名品牌,虽然以天然五谷食品为主,广告声称以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食用香料为特色,仅以天然烘焙方式加工,健康、易消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绿色”早餐食品,深得大人小孩的喜爱,销量持续维持美国同类食品之首。平均上,美国人每次购买食物,都会至少采购一种通用磨坊的食品!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系全美国最大的上市食品制造企业之一,其产品超过500多个品种。但是,并非每一款都会像广告所说的那样绝美,其中 原始麦圈( Original Cheerios )中的草甘膦含量高达 1125.3 ppb,是0.1 ppb 的 1.1253 万倍 !另外一款 Honey Nut Cheerios( 蜂蜜坚果麦片)中的草甘膦含量也到达 670.2 ppb, 是 0.1 ppb 的 6700多 倍 !其它食品中草甘膦及代谢物AMPA的残留量详见下表。 需要说明 AMPA 是 氨甲基膦酸的缩写,是 草甘膦 在环境中通过微生物降解而形成 的主要代谢物 。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 http://foodbabe.com/2016/11/15/monsanto/ ; https://s3.amazonaws.com/media.fooddemocracynow.org/images/FDN_Glyphosate_FoodTesting_Report_p2016.pdf ; 对草甘膦除草剂农达又一项令人焦虑的研究被排除 ; 草甘膦除草剂与生育缺陷 – 是否向公众掩盖真相? 陈一文( cheniwan@cei.gov.cn ) http://earthopensource.org/files/pdfs/Roundup-and-birth-defects/RoundupandBirthDefectsv5 .pdf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454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十三:人类与杂草谁是终结者
热度 1 蒋高明 2016-9-28 09:43
连载之十三 人类和杂草,谁是终结者? 蒋高明 本文载《中国生态六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6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几乎是农民最头疼的问题。杂草顽强的生命力,让农民无法预防,年年锄草,年年长草。人类与杂草斗争了几千年,至今没有太好的办法,直到发明了除草剂。然而,人类发明的草甘膦除草剂以及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使用,在暂时终结了杂草的连年危害后,却造成了草甘膦在食物中残留,这有可能会终结人类,此非危言耸听。 农田里有多少杂草呢?以我熟悉的北方为例,春季小麦田里播娘蒿、王不留、荠菜、独行菜、小蓟比较常见。由于小麦是头年秋天播种的,越冬返青后小麦成了优势种群,杂草暂时竞争不过小麦。可一旦不管理,杂草就迅速生长,可以覆盖整个小麦田。但是,毕竟春天雨水少,温度低,杂草还不是最凶的。而夏季就不同了,北方农田雨季温度高、光照强、水分好,这样就给了那些机会主义者杂草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即使像玉米那样高秆的作物,其下还常见十几种杂草,如马唐、旱稗、马齿苋、牛筋草等。 在古代农书上,人们对杂草并非深恶痛绝。如对杂草的防治,古人竟然说“锄禾”,禾是庄稼,怎么会除掉呢?原来,锄草的“锄”与除草的“除”不同,前者是给庄稼松土,兼切断杂草地上与地下的联系,同时切断了土壤毛细管,起到控制杂草兼保墒的作用,这样的农活农民一年要干好多次。过去农民一旦锄头拿上了手,就一直到收获,而今天的农活则是喷雾器一旦背上了肩,就一直到收获。除草剂除草只管灭杀杂草,而不管土地,也不会关心除草剂对于人类食物链的污染,喷洒除草剂这个农活本身就是很有健康风险的。除草剂的毒性很强,几十米远的地方飘过来的除草剂对那些敏感植物还有杀伤作用,打除草剂那几天,村里的农民都不敢开窗户。 生态除草控草是解决杂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人工拔草和锄草都是古老的除草方法,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直根系的杂草甚至某些多年生杂草在繁衍生长以前被拔出,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农村,相对于其他复杂、昂贵的除草措施,人工除草简单实用,效果彻底,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另外,有研究认为,保持农田一定的杂草生物多样性,在控制害虫、保护天敌、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杂草的生物多样性给予适当保护。人工除草虽然是一种较环保的除草方式,但劳动投入高,化学除草虽然成本较低,但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采取合理的除草措施,使农田杂草既能得到控制,又能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较高的经济效益。 然而,传统的人工锄草方式,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劳动力的短缺,而逐渐减少了,在美国,这种古老的技术恐怕彻底消失了。在中国只有五十岁以上的老农民还会锄草。现在使用的是什么技术呢?就是除草剂。可是大量使用除草剂,杂草并没有控制住,相反,杂草年年用药,年年发生,甚至美国使用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技术后,农田里出现了超级杂草。 为什么农田里的杂草难以防治,甚至除草剂除出了“超级杂草”?这是与杂草的生态习性有关的。农田杂草大都是一年生植物,它们属于机会主义者,一有空间就去占领,它们对养分需求不高,也不挑地段,无论是贫瘠的荒地还是肥沃的耕地,即便是人类不断踩踏的田埂上,它们都会繁殖,并通过多种方式把种子散播到土壤里。那些埋在土壤里的杂草种子,一般很难除掉,除草剂对它们毫无办法,即使用火烧,地上的部分烧光了,但种子还保留在地下,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态除草仅斩草除根还不够,还要从种子上控制,就是待杂草结实后人工去除。具体怎么做呢?一是要控制种源,不使其结果实,在成熟前后治理;二是以草治草,如人工播种有肥效作用的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占据杂草的生态位;三是秸秆覆盖,利用秸秆中的生化物质对杂草实施抑制;四是人工拔草喂牛羊,但前提是农田里不能有农药,不能有除草剂。没有农药和除草剂的鲜草,食草动物如牛、羊、驴、兔、鹅,甚至猪是非常喜欢的。小时候,农田里的杂草很少,哪里去了呢?竟然是被我们这些孩子加上部分妇女控制住了。孩子放学后,背上筐就去拔草或刨草,1000亩地里的杂草还不够生产队40头牛填饱肚子的,再加上青壮劳动力反复锄草,在人民公社期间,根本没有听说过杂草危害这样的事情。 田间杂草对农作物有很大影响。周代已重视“以薅荼蓼”的除草工作了。《周记·秋宫》中还提出了四种消灭杂草的方法,分春、夏、秋、冬四季运行,如全面施用,确实可收到效果。例如,夏季除草,把杂草地上部分全部刈割掉。夏天是植物生长发育最旺盛、消耗养分最多的时候,这时候除草,其光合作用停止,根部失去养分,必然大部分死掉。这种灭草方法,近代有的地方还在使用。 在恢复土地肥力方面,商周时代已有了一定的办法。除休耕恢复地力外,有人根据甲骨文的研究,认为商代人已在地里施用粪肥,并已有贮存人类畜类粪及造厩肥的方法。又结合消除田间杂草,人们已明确知道绿肥的作用,“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还是由于肥料的施用,这时期才可能开始出现连作的“不易之田”。 我国春秋时期就掌握了杂草和害虫的控制方法,并知道如何用地养地,且为无污染无公害生物控制技术。 美国整个国家的历史才两百多年,它们的耕作方式是否是可持续的,根本没得到历史的验证,相反,它们耗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才生产了亩产量不及我国三分之一的农作物,我国耕地资源本来就少,怎么能学美国的耕种方式呢? 再说,美国用转基因技术控制虫草害,而却造成“超级杂草”“超级害虫”肆虐。这种新技术使用了不到20年就出现了各种问题,美国都在反思甚至抛弃这个技术。而中国人发明的除草技术前后使用了2000多年,到底哪种技术好?不言自明。 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偷懒的产业,如果盲目像工业生产那样提高效率,发展懒人农业,那么生存健康问题就会随之而来。2013年6月8日,美国《食物与化学毒理学》公布泰国科学家惊人的实验结果,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捆绑使用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具有雌激素作用,而且在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浓度范围促进乳房癌细胞增殖。泰国科学家的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法国科学家不久前做过的长期喂养极微量草甘膦除草剂与转基因玉米研究中,发现巨大的乳房肿瘤的致癌机制。该项发现打破了过去认为“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低于某浓度水平无害”的错误认识,揭示了草甘膦这样的有毒有害物质,恰恰在过去难以想像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范围,具有很强的内分泌干扰、性激素干扰作用。 市场上畅销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油、玉米油、油菜籽油;含转基因大豆蛋白与转基因大豆油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婴幼儿配方、孕妇营养食品;转基因豆制品、豆浆粉等,添加转基因大豆蛋白的火腿肠、香肠、饺子等一系列冷冻食品、面包以及儿童喜爱的蛋糕、饼干;一些洋快餐用转基因油炸的食品、转基因豆浆、喂养转基因大豆、玉米家禽、家畜的肉等食品,皆可能让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浓度的残留草甘膦进入人类肠道,通过肠壁血液循环系统进入体内所有器官,进入孕妇体内的胎儿,种下“母细胞瘤”的种子!这就是前面我们提到了人类在没有终结杂草之前,杂草通过其顽强的抗性,可能借助于人类发明的转基因技术提前终结人类的原因。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28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细菌“园丁”养殖藻类
redtree 2016-7-5 21:18
细菌“园丁”养殖藻类 作者:宗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5 9:59:09 图片来源:NASA/Landsat 8 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小、最古老的园丁。一种海洋细菌通过利用杀虫剂防范其他微生物来照料藻类。弄清楚玫瑰杆菌如何做到这一点,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拥有丰富的细菌及其微藻类“作物”的全球海洋中的营养素循环。 “在全球营养物循环中,它们是关键角色。”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的Eva Sonnenschein在日前于波士顿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上报告了其团队的最新成果。平均而言,玫瑰杆菌占全球细菌多样性的3%,在某些地方甚至高达20%。 Sonnenschein的工作以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的Mohammad Seyedsayamdost于2011年作出的一项发现为基础。Seyedsayamdost发现,在食物充足时,藻类会产生有助于玫瑰杆菌茁壮生长的营养物质。反过来,这种细菌会制造充当杀虫剂的抗生素,从而保护藻类免受同其竞争的菌株侵害。 细菌和藻类似乎均从这种安排中受益。这令人联想到蚂蚁“养殖”蚜虫。“我怀疑,这是一种互利共生。”来自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Rita Colwell表示,“如果不是对双方都有好处,这种现象不会存在。” 不过,当日子变得艰难,藻类开始同细菌竞争资源时,“农场主”便停止制造抗生素。相反,它们会产生一种杀死藻类的物质,从而收获丰富的藻类腐烂产物。 如今,Sonnenschein团队研究了细菌用来管理藻类“花园”的工具。它们包括保护藻类免受其他细菌侵害的“除草剂”——tropodithietic酸(TDA),以及杀死藻类用于收割的物质——roseobacticides。 研究人员发现,制造TDA的微生物并不总是也能产生杀死藻类的化合物。相反,他们辨别出41个在这些细菌中独一无二且能制造roseobacticides的基因簇。藻类分解产物被认为能引导产生更多roseobacticides,从而创建了一个导致更多藻类被杀死的正反馈循环。 目前,Sonnenschein和同事正试图评估藻类“养殖”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指示细菌保护还是收割藻类的因素 。(宗华) 《中国科学报》 (2016-07-05 第2版 国际)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乡村打麦场消失
热度 5 蒋高明 2016-6-19 19:20
有感于乡村打麦场消失 蒋高明 紧张的夏收结束了。 在北方一年两熟作物农区,夏收是指收获小麦,紧跟着要种植玉米或大豆,部分种植花生等。夏收之后是夏种,种植之后是农田管理主要是控制杂草,称夏管。夏收、夏种、夏管俗称“忙三夏”。 传统的夏收是非常紧张和劳累的,这是农民丰收的季节,但是与老天爷抢粮食的季节,因为小麦要入仓,必须脱粒,还要晾晒,直到基本干燥后才能入仓。 夏收恰好与夏种在一起,前者要盼好天,即天晴才能脱粒并晒场,而后者是要盼雨的,否则播出的种子不能萌发。这个季节及时播种后,播出的玉米、大豆、或花生,靠天吃饭也几乎可以了,因为紧跟着雨季来临了。中国农民这样矛盾的天气要求,说明你不忙碌就意味着挨饿。 “三夏”在农历的四月底五月初月,含立夏、小满、芒种三个关键农时,大约相当于西历的 5 月底到 6 月中旬前后 如今除了少量的老人收获少量的小麦,采取割麦,在小块空间打麦子外,大块的田地用上了联合收割机,效率大幅度提高了。但是,联合收割机收上来的麦子还有高于储存要求的约 2-5% 的水分需要去除,还是需要晒麦场地。 遗憾的是,传统的打麦场已经在乡村逐渐消失了。在市场经济面前,种地不挣钱,晾晒小麦非常麻烦。这样的活不要说年轻人看不上,连中年人,甚至 60 岁左右的老人也看不上了,但凡在城里能够找点工干,不会再出那种苦力了。 在人民公社之前的漫长农耕时代,打麦场都是在小麦田找一片空地,浇上水,用碌碌压实就可以打麦子了,用完后耕起来还可种植下茬作物,但这种做法很麻烦,效率低。只有到了人民公社时期,才有了固定的打麦场,不仅打麦场固定了,连秋季晾晒花生、大豆的场地也都固定了。这样的打麦场虽然有些季节是闲置的,但在夏季却是农民晚上乘凉、休闲、集会的好去处,更是童年的乐园。有时候,打麦场春季还种植一些小白菜,而充分利用地力。 如今,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向历史的“博物馆”了。很多当年的打麦场已经成了农民的宅院了,或变成了承包田。 现代打麦场消失在 1978 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大面积普及。分田单干之后,所有的土地都分出去了。于是,农民晾晒麦子重新回到了解放前,自家找地解决。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农民发现了水泥公路或沥青公路,于是公路在乡村成了夏秋晒场。 打麦场彻底消失会怎样?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那就不需要晾晒作物了,直接用所谓的高科技,使得籽粒在秸秆上成熟,失去水分,直接收获入仓即可。这样的美景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比如,在美国家庭大农场,就见不到打麦场,他们根本没有那样的人力,收获小麦、玉米、大豆都是直接入仓的,或许在粮仓里去除水分吧。 但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绍,除草剂竟然可以让作物早熟、干燥,有助于收获,可大大减少人工。 某品牌除草剂可催熟水稻。据介绍,该除草剂对成熟迟的水稻,在临近收获前喷施,能加快谁打谷米谷粒脱水,便于收获,建议用量为150-200毫升/亩。该药为非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可作为种子干燥剂,也可作为马铃薯、棉花、大豆、亚麻、向日葵、玉米、高粱等作物催枯剂。 http://www.agrichem.cn/news/2012/12/10/2012121016144492285.shtml 好家伙,能够消灭杂草的东东,还能够在收获时派上用场,这样的技术肯定用不到什么打麦场了。然而,我们担心的是,方便到方便了,农药残留怎么办,这时候的除草剂,又是喷洒在籽粒附件的,不可能在短期内降解吧? 据了解有些地方开始用这样的技术了。打麦场消失之后,一些劳动力不用费了,但是如果是用上述办法收获的,那就危险了。 或许我是瞎操心,但在科技如此发达加上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不怕你没有技术,就拍你敢不敢用了。到时候,还会有所为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鼓励你放心使用,正如今天面粉加工中的防腐剂等添加剂使用一样。 只有认真检测一些除草剂的含量尤其那些进口的大豆、玉米、小麦中的除草剂含量,才能判断人家是用什么样的技术取代的“打麦场”吧。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不必要着急了,下茬作物干脆不种植了,留在地里慢慢干燥吧,待水分达到了预期的含量后收获,同样也避免了晾晒麦子的苦力,还避免用除草剂对活体种子干燥的安全性问题,然而这样的代价是我们原本紧张的耕地上,能够生产的粮食的空间就大大减少了。少一茬作物意味着什么,我想很多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的。美国能做到“广种薄收”,我们却不能。 图1-2 美国家庭大农场,他们收获麦子不需要打麦场,也没有人工晾晒,只有依靠高科技或者少种一茬(图片来自网络)。 图3 村民在公路上打麦子,今天从事这个传统农活的都是老人和妇女。 图4 弘毅生态农场机械收获后晾晒小麦,面粉加工时还需要淘洗。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9580 次阅读|5 个评论
油菜化学杀雄剂苯磺隆甲酯、酰嘧磺隆制种应用技术
yuchyu 2016-3-2 12: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于澄宇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苯磺隆甲酯或者酰嘧磺隆(剂型75%干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或可湿性粉剂)系列油菜化学杀雄剂。每一亲本需要预试验,评价药剂敏感性、苗情大小与剂量的关系,选用春发快,薹茎花蕾多、花期集中的品种为宜。 2 . 油菜种植土地情况要求 : 制种区隔离条件同一般油菜杂交种,要求1000米内没有其它油菜品种或十字花科的白菜、甘蓝类蔬菜。要求(1)土地肥力均匀,地势比较平坦,保证亲本大小均匀,整齐度好;(2)最好连片种植,分期、分区播种,便于集中配兑连片喷药(3)最好选择北方春旱地带,其气候苗情因素最适宜化学杀雄应用,由于越冬后油菜长势比较固定、春发快,抽薹开花集中;或者降雨间歇期长,叶片表面干燥常有灰尘很容易附着药液(喷药量和吸收量比较准确)。 3 . 环境要求: 根据应用当地气候条件差异调整苯磺隆甲酯使用剂量,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冬油菜区。如在春播油菜区如甘肃、青海采用,因为花期光照充足,油菜代谢旺盛,花期较长,故应加大药物剂量到 150% - 200% 。必要时在多增加一次喷药。 4 .苗情 : 制种父母本按1:2、1:3、或2:4等比例分行播种,如果父母本存在花期不遇,有必要分期播种。越冬后要大小均匀,整齐度好,要冬季防冻害、初春防治茎象甲,避免冻害、病虫害导致油菜抽薹发育进度不一致。理想的母本苗情为现蕾期株高约750px,薹茎叶片密集薄大、包裹花序、开花迅速、花多集中。 (二)化学杀雄两系制种 1 .特点: 用两个亲本直接配制杂交种。不同母本对杀雄剂具有一定的基因型效应,主要影响因素为:母本花期长短、药物吸收转运、母本代谢解毒能力、雌蕊花药药害差异比值。因此对于花期较长、叶色较深、蜡粉较多的个别亲本需要药物剂量较大,或者多次喷药。或者人工辅助摘除后发的下部分枝和二次分枝可育花。 2 .配药方法: 由于苯磺隆甲酯是超高效杀雄剂,必须保证每批浓度均匀,需要用二次稀释法配制。 配制储备母液 : 以配制 0.3g/L 的1000X母液储备液为例。第一次称量75%苯磺隆甲酯颗粒剂0.3 g,溶解加水至1L,搅拌混匀。避光常温可以保存3-6个月(最好用灭菌蒸馏水配制。如用自来水配制,存放期控制在3个月之内)。再用50ml小瓶分装。 配制工作液 : 临用前,稀释1000倍,即每15ml的1000X母液储备液需要兑水15L(背负式喷雾器容量)。再加入1-3匙洗衣粉(约1克-5克,叶面光滑、蜡粉多、没有尘土的油菜需要多加)、或约10ml洗洁精,或者适量的助渗剂(例如青岛海纳的浸透有机硅)效果更好(吸收率高,所以需要减少药量),搅拌均匀后液面有丰富泡沫即可。按母本密度4000-5000株/亩计,每株受药量5-10 ml,15L工作液可喷约0.5亩地以上。 为增强效果,可添加增效剂赤霉素、尿素、和(或)乙烯利。赤霉素(预先用少量酒精溶解)终浓度0.2%-0.5%左右,尿素终浓度0.5-1.5%左右、市售 40% 乙烯利的终浓度0.1-0.3%(V/V)左右。 3 .喷施操作及要领: 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容量常为15L)。喷雾器在花序、上部叶片部位上下左右移动扫射,每株停留勿超过2秒钟,保持匀速前进。如果风速较大,超过2级,在下风头以及靠近父本一侧,另外1-2人手持薄板与喷药人同步移动,阻挡药液漂移到父本上(或者采用两侧带有护板的喷头)。喷药后叶片呈现较均匀药水斑点,凹陷处局部有残液即可。 为避免最后喷药不匀,在喷雾器剩余溶液很少时应关掉喷头,补充配好的溶液。不能局部用药过多,单株一旦产生药害,会导致结实下降,花期延长,后期育性恢复,而影响纯度。 4 .喷药时期: 总体要求:“二喷三查”。即喷施最好两次以上,喷药后最迟于5、10、15日各复查一次。 4.1 第一次喷施 : 适宜时期为母本现蕾-抽薹期,用于总体控制育性。最佳时期最大花蕾不超过3mm,但不能过早,比母本正常初花期不要早过15日,否则影响植株整体发育,结实率下降。如有大小苗,发育进度不一致,最好事先拔除发育过快的大苗或者打尖控制花期。 杀雄剂工作液浓度为0.25-0.5 mg/L (即0.25-0.5ppm),如果母本长势很弱,株高30 cm以下,每株停留时间小于1秒,受药量3ml左右;株高30-1250px左右,每株停留时间小于2秒,每株受药量5-7ml左右;如果母本长势很强,需要加大喷药量或喷药时间到1.5-2倍。(也可以固定药液量而只调整浓度,低矮弱苗减少至0.25 mg/L,中等苗0.35mg/L, 1500px以上叶片厚大包裹苔茎的壮苗0.5 mg/L) 喷药时最好选择无风天气,只要喷药后4-6小时内无雨,即可保证药效。如果喷药后2-3小时内有明显降雨淋洗叶面,可待天晴后,以2/3剂量补喷一次。如果碰到连续阴雨天,可在降雨间歇期喷药,只要喷药后有半日以上的无雨天气就能保证药效,可以在溶液中增大洗衣粉的浓度,使喷药后油菜整个叶片完全淋湿,呈现全株油光水洗样。 4.2 首次喷药4 -5 日后检查喷药效果: 首次喷药后4-5日复查,最理想的情况是,薹茎上部叶片凹陷部位受药量较多处有轻度黄化褪色斑痕(3-5日后可恢复),幼分枝、幼叶片边缘稍有紫色,但是没有明显的幼嫩分枝卷曲、花蕾枯萎。 如果出现明显的幼嫩分枝卷曲、花序不再伸长、花蕾萼片枯萎、花蕾脱落。此为过度药害,但如果药害单株比例不超过 20% ,不会严重影响制种。在第二次喷药时,须注意对这些植株减少喷药量。如果药害植株较多,需要喷施芸苔素内酯或萘二甲酸酐,加以尿素二胺水肥增强长势可以部分解毒。 如果上部幼嫩叶片没有轻度褪色现象,表明受药不足,需要打薹或者摘花可保留花蕾长度小于2.5mm的花序,马上单独补喷一次杀雄剂。 4.3 首次喷药7-9 日后检查 : 已经可见不育特征,杀雄剂诱导的不育株花蕾瘦而细长。剥开较大的花蕾(5mm以上)可见雄蕊的花丝较短,花药尖端细小空瘪,无黄色膨大部分。 如果此时还有单株花蕾饱满,花药肥大,表明喷药不足,花药可育。需要及时拔除或摘薹,去掉3mm以上花蕾,然后对单株补喷一次。 4.4 在首次喷药10 -15 日后检查: 所开花朵是否为全不育。特征是:新鲜花朵的外形总体略微缩小,花色正常或略浅,花瓣比较平展,类似细胞核不育,花药褐色干枯无花粉,低于花瓣平面。 如有可育株、半不育株、予以拔除或割薹,可保留最大花蕾小于3mm的花序,但需要马上进行第二次喷药。 4.5 第二次喷施 在首次喷药10-15日后进行,目的是为了控制盛花期育性。此时植株显著长大,承受能力和代谢解毒能力增强,喷药剂量应该成倍增大,浓度可以为0.5-0.7 mg/L,每株受药量5-10 ml左右。 如果个别亲本花期太长(25天以上),可以加喷乙烯利溶液,或者在盛花期喷施第三次杀雄剂,剂量再加大(如喷液量不变,工作液浓度调整为0.5-0.7 mg/L)。
个人分类: 业务探讨|4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乡村调查之七:得癌症的多了
热度 2 蒋高明 2015-7-18 08:34
乡村调查之七:得癌症的多了 蒋高明 蒋家庄的村民,第一次听说癌症这个词,是上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 1 月,周恩来总理去世,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县有线广播里传来这个消息。村民们悲痛之余,私下互相打听,癌症是什么样的病,那么厉害,连国家都治理不了。可见, 40 年前,癌症对于村民完全是很新的名词。 如今,村民们因病去世的多了,而更多的病,都是在医院里查出癌症来。先是村民感觉某个部位不舒服,疼痛难忍,送去医院检查,往往都是癌症后期。后来这样的事情多了,谁家发现有人疼痛,就猜想是不是又是得了癌症。 癌这个字里有三个口字,病从口入,癌症也多是吃出来,喝出来的;更有空气中致癌物,通过呼吸也能够进入人体。村民们得肺癌、食道癌、肠道癌的多,就很可能与空气、水和食物污染有很大的关系。 村民们常年接触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农药和除草剂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村民们向我反应,打除草剂的时候连窗户都不敢开,气味很难闻;打农药时有时浑身红肿,洗澡都不管用;他们在田间地头焚烧地膜时,点着火走了,但空气中的二噁英致癌物却进入了大气,上百年不能降解,对于这一点,村民是不知晓的。 村民蒋广元患食道癌去世了,去世的时候不到 60 岁,他是典型的农药致癌患者。他长期吃住在苹果园,每年打 20 多遍农药,近距离喷洒农药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他就地掘井,长期饮用被农药污染的水,后来出现胃疼,送医院检查时已经到癌症后期了。 会计那里保留了村民死亡的较完整记录。 1992 年至 2009 年以及 2013 年的死亡人数及寿命( 2012 年空缺),总计 19 年。过去有记录的 19 年中,总死亡人数为 109 人,其中男性 56 人,女性 53 人。 调查中得知,农民死亡原因中, 90% 以上为各种疾病,其中以癌症为主,而癌症在 30 年前的该村,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名词。最近 10 年来,除了写明服毒、上吊死亡、事故外,该村农民死因均为病死或癌症 ( 病死也多为癌症 ) ,而自然死亡的比例很小。说明死亡的农民并没有达到自然寿命。 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村庄农民平均死亡年龄 65.73 岁,扣除自杀等意外因素,平均寿命 70.63 岁,其中,男性 69.95 , 女性 70.99 岁。过去 20 年中,中国人平均寿命中,男性为 72.05 ,女性为 75.35 。与全国平均值相比,该村庄男性寿命下降了 1.42 岁,女性下降 4.36 岁。女性寿命下降超过男性,可能与农村妇女生活压力增大和替代男性从事有污染的繁殖农业劳动有关。无论哪种分析,该村农民的寿命已低于全国平均寿命平均值,减少寿命 1.43-4.36 岁。女性寿命高于男性是不争的事实,但女性寿命下降高于男性,更应当值得重视。 青壮年外出打工者,也有患癌症的,且回家时如得了癌症,原工作单位就不管他们了。石桥村有个青年在某木板厂打工,由于长期受甲醛污染,患气管癌,喘不上气来,医院给他外接了一根管子呼吸,只有熬几天日子而已。 不难看出,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去世,以癌症为主,尤其妇女多,她们的平均寿命在下降;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工伤事故多,有些村民因打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农民生病或查出癌症来,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多选择熬日子。如不得已去医院,检查或拿药,那里的病人更多,而病人中农民的数量大大增加。某市人民医院常常是人满为患。 病人增多带动了一个更大的产业即医药制药厂,全省最大某制药厂就建在邻县,村里有些年青人也去打工。笔者的一个远方亲戚就在那里干活,据他透露,他们制造的药主要供全省的各大中医院,生意很好。一个医院仅从他们药厂就进 20 亿的药。。。 制药厂生产的人药,通过专门的销售公司推到医院与私人诊所,越质量差的药越贵,提成越多; 医院病人像 “ 赶年集的 ”, 病人负责消费了劣质药品,其治疗效果不得而知 。 我们的经济模式造成了大量污染,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致使农民生病越来越多,医药厂和医院无形中助长了病人数量增加,政府高额补贴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医疗产业,客观助长了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和劣质药品的泛滥,以及医院病人的大量增加。 农药厂、化肥厂、除草剂厂、兽药厂、人药厂、医院、殡仪馆、墓地,先污染生态环境,再制造病人,再治疗病人或治死病人,从而销售大量化学品,好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图片来自网络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kword=%B0%A9%D6%A2%B4%E5%D5%D5%C6%ACfr=alaala=2)
420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类怎样与杂草相处?
蒋高明 2015-5-23 19:13
人类怎样与杂草相处? 蒋高明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几乎是农民最头疼的。杂草顽强的生命力,让农民防不胜防,年年锄草,年年长草。人类与杂草斗争的几千年,至今没有太好的办法,直到发明了除草剂,人类暂时占了上风。然而,人类的发明草甘膦除草剂以及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使用,在暂时终结了杂草连年危害后,却因草甘膦在食物中残留,最终可能会终结人类,关于这个话题,后文再讲。除草几乎占据了农田管理的一大半时间,也是农活中最辛苦的。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就是农活劳累最生动的写照。 农田里有多少杂草呢,南方与北方明显不同。以我们熟悉的北方为例,春季小麦田里播娘蒿、王不留、荠菜、独行菜、小蓟比较常见。由于小麦是头年秋天播种的,越冬返青后小麦成了优势种群,杂草暂时竞争不过小麦。但一旦不加管理,播娘蒿等就迅速增长,可以覆盖整个小麦田。但是,毕竟春天雨水少,温度低,杂草还不是最凶的。而夏季就不同了,北方农田雨季温度高、光照强、水分好,这样就给了那些机会主义者的杂草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即使像玉米那样高秆的作物,其下还常见十几种杂草,如马唐、旱稗、马齿苋、牛筋草、碎米莎草、铁苋菜、醴肠、鸭跖草和青葙等 。 杂草获得这样的恶名,估计是现代科学以后的事情。在古代农书上,人们对杂草并不是像今天被人深恶痛绝的。如对杂草的防治,古人竟然用 “ 锄禾 ” 这样的说法,禾是庄稼,怎么除掉呢?原来,锄草的 “ 锄 ” 与除草的 “ 除 ” 不同,前者是给庄稼地松土,兼切断杂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联系,同时切断了土壤毛细管,起到控制杂草兼保墒的作用,这样的农活农民一年要干好多次。过去农民一旦锄头拿上了手,就一直到收获,而今天农活则是喷雾器一旦背上了肩膀,就一直到收获才停下来。除草剂除草只管灭杀杂草,不管土地的感觉,也不会关心除草剂对于人类食物链的污染,喷洒除草剂这个农活本身就是很有健康风险的。除草剂的毒性很强,从空气中几十米飘过来的除草剂对那些敏感植物还有伤害作用,打除草剂那几天,农民不敢开窗户。 其实用生态除草措施控制杂草是解决杂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人工拔草和锄草都是古老的除草方法,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杂草防除方法。直根系的杂草甚至某些多年生杂草在杂草繁衍生长以前拔出,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农村,相对于其他复杂、昂贵的除草措施,人工除草简单实用,效果彻底,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另外,有研究认为,保持农田一定的杂草生物多样性,在控制害虫、保护天敌、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生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杂草的生物多样性给予适当保护。人工除草虽然是一种较环保的除草方式,但劳动力投入高,化学除草虽然成本较低,但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采取合理的除草措施,使农田杂草既能得到控制,又能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较高的经济效益。 然而,传统的人工锄草方式,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劳动力的短缺,而逐渐减少了,在美国这种古老的技术恐怕彻底消失了。在中国只有五十岁以上的老农民还会锄草。现在使用的是什么技术呢,就是除草剂。大量使用除草剂,且不论环境效益,杂草并没有被控制住,相反,杂草年年用药,年年发生,甚至在美国使用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技术后,农田里出现了超级杂草。 为什么农田里杂草难以防治,甚至除草剂除出了 “ 超级杂草 ” ?这是与杂草的生态习性有关的。农田杂草大都是一年生植物,它们属于机会主义者,一有空间就去占领,它们对养分需求不挑地段,无论是贫瘠的荒地还是肥沃的耕地,即便是人类不断踩踏的田埂上,只要有机会就繁殖,结大量的种子,并通过多种方式散播到土壤了。那些埋葬在土壤里的种子,一般很难除掉,除草剂对它们毫无办法,即使用火烧,地上部烧光了,但种子在地下还能保留。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说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的道理。 生态除草仅斩草除根还不够,还要从种子上控制,就是待杂草结实后人工去除。生态除草怎么做呢?一是要控制种源,不使其结果实,在成熟前后治理;二是以草治草,如人工播种有肥效左右的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占据杂草的生态位;三是秸秆覆盖,利用秸秆中的生化物质对杂草实施抑制;四是人工拔草喂牛羊,但前提是农田里不能有农药,不能有除草剂。没有农药和除草剂的鲜草,那些食草动物们如牛、羊、驴、兔、鹅、甚至猪是非常喜欢的。 “ 老牛吃嫩草 ” 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小时候山东农田里杂草很少,那些杂草哪里去了?竟然是被我们这些孩子加上部分妇女控制住了。小时侯我们放学后,背上筐就去拔草或刨草, 1000 亩地里的杂草还不够生产队 40 头牛填饱肚子的,再加上青壮劳动力反复锄草,在人民公社期间,根本没有听说过杂草危害这样的事情。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人类偷懒,用转基因高科技解决杂草带来的严重健康问题吧。 2013 年 6 月 8 日 美国《食物与化学毒理学》公布泰国科学家惊人实验结果 ,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捆绑使用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具有雌激素作用,而且在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浓度范围促进乳房癌细胞增殖。泰国科学家的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法国科学家不久前做过的长期喂养极微量草甘膦除草剂与转基因玉米研究中,发现巨大的乳房肿瘤的致癌机制。该项发现打破了过去认为 “ 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低于某浓度水平无害 ” 的过时认识,揭示了草甘膦这样的有毒有害物质,恰恰在过去难于想象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范围,具有很强内分泌干扰、性激素干扰作用。 市场上畅销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油、玉米油、油菜籽油;含转基因大豆蛋白与转基因大豆油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婴幼儿配方、孕妇营养食品;转基因豆制品、豆浆粉等,添加转基因大豆蛋白的火腿肠、香肠、饺子等一系列冷冻食品、面包以及儿童喜爱的蛋糕、饼干;一些洋快餐用转基因油炸的食品、转基因豆浆、喂养转基因大豆、玉米家禽、家畜的肉等食品,皆可能让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浓度,其残留的草甘膦进入人类肠道、通过肠壁血液循环系统进入体内所有器官,进入孕妇体内的胎儿,种下 “ 母细胞瘤 ” 的种子!这就是前面我们提到了人类在没有终结杂草之前,杂草通过其顽强的抗性,可能借助于人类发明的转基因技术提前终结人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8ab.html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研发关键技术的思考
热度 1 枫枫桥 2015-2-16 19:47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大豆研发进入崭新的时代,研发适应耐性杂草出现的生态问题的新型转基因大豆,需要基础的技术手段: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分子鉴定手段、转基因表达分析手段,需要借助高效的转基因载体与基因表达筛选平台(基因功能验证体系),筛选适合的载体与目的基因,结合有效的表型鉴定手段,比如研发新型的除草剂耐性的生物学测定手段,进行多种除草剂耐性、多种除草剂施加的表型鉴定,等,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对于除草剂耐性加以分析。细致到亚细胞器,细致到非靶标耐性机制的代谢通路上。 p 表型鉴定 :高效灵敏的生物学测定手段,应对单一除草剂到除草剂混合剂型;除草剂与抗虫剂等联合应用;单一除草剂耐性到多重除草剂耐性转基因大豆;除草剂耐性、抗虫、耐逆转基因产品;这种农药与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趋势的需要,而必须建立的技术体系; p 转基因与载体筛选:建立高效而灵敏的转基因表达验证瞬时转化体系,是继基因挖掘之后,进行基因功能验证、转化载体、转化载体-基因组合功能验证的核心技术手段; p 外源基因遗传转化:建立高效稳定的转基因技术平台,采取非农杆菌介导、不受受体基因型限制的原位转化技术是解决受体基因型限制的一种有效策略;是转基因研发的基础; p 转基因切合度代价分析体系的建立:这是转基因田间释放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的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却开展的不够深入;同时,期待高效的转基因鉴定手段:尽管转基因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但是,对于转基因整合、表达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只有更深入的了解转基因产品本身,才能更好地设计、开发。 p 新型基因组工程作物的研发:随着田间耐性杂草的产生,开发作物内源抗性,调整作物甚至杂草基因组,制造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异基因组工程产品,以保证环境安全性,将是未来耐除草剂转基因的研发的主流,研究人员将根据特定区域、环境评价之后,设计特异的产品,以满足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样的耕作系统。这其中的关键是深入探索植物(作物与杂草)耐除草剂机制、耐各种胁迫条件机制的基础研究。这更是基因挖掘与利用的工作基础。这是转基因研发的前沿和高端技术,也是未来技术制高点。 p 未来属于科学与技术创新的结合。
个人分类: 转基因技术的粗浅思考|15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作物除草剂的施用致使北美帝王蝶数量骤减-转帖TWN
蒋高明 2014-12-16 06:02
一个技术,差点消灭一个物种,种群数量下降90%!还说这样的技术是绿色环保的,人类自古以来恐怕再难有比这更赤裸裸的谎言了!人类要么终结这个邪恶的技术,要么这个邪恶的技术终结人类,除此别无选择。被资本绑架的所谓科学早已不再用来服务人类,而是走向了它的反面。借用田松教授的一句话,警惕科学!人类该醒来了。 转基因作物除草剂的施用致使北美帝王蝶数量骤减-转帖TW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vaez.html (2014-12-15 22:34: ) 转载 ▼ 标签: 转基因 生态安全 分类: 转基因辩论 关心转基因问题的人都记得,2000年时,对转基因环境危害的第一个讨论,就源于转基因玉米花粉是否伤害帝王蝶的事情,挺转黑帮一直喋喋不休说那是谣言。有了转基因玉米的花粉事情就够坏了,不过还是草甘膦除草剂更有效。13年时间,把数量达10亿只的帝王蝶干掉了90%。转基因技术太强大了。 我说转基因技术是邪恶,让很多人接受不了。其实,转基因技术和干转基因的那帮‘人’,他们的问题,用“邪恶这两个字是无法概括的。眼看着人类脚下的那个安全生存的基础,被他们的技术砍碎,破坏,他们竟然无所谓,还敢教训别人不懂科学,没有理性。 这个世界的维系,真的很难了。 Herbicides Used with GM Crops Cause Steep Monarch Butterfly Decline in North America 来源:TWN第三世界网络 时间: 2014年10月23日 编译:雷元华 新闻援引消息称北美黑脉金斑蝶种群数量惊人得下降了90%,是因为作为金斑蝶幼虫唯一食物的乳草(Asclepias Linn,也称马利筋草)的数量下降。 以前在北美帝王蝶几乎随处可见。在墨西哥过冬时,一棵树上几乎可以覆盖数千只。乳草是帝王蝶幼虫的唯一食物来源,它们的大量减少直接导致帝王蝶数量下降了90%。如今,美国渔业与野生物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正在审核一份按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 ESA)提交的请愿书,请求将帝王蝶以标志性物种的方式纳入保护。 帝王蝶(Danaus plexippus,黑脉金斑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迁徙昆虫之一,在4代的时间里,它们将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繁殖地飞至4800公里外的墨西哥过冬。而现在,在墨西哥聚集的帝王蝶越来越少。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家们的跟踪调查发现帝王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 “每代美国儿童记忆中后花园里标志性的美景正在丧失”, 生物多样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资深科学家Tierra Curry表示,“九成帝王蝶的下降是极其惊人的,以人类为例,就如除了佛罗里达州和俄亥俄州之外的其他所有美国人。” 研究者认为帝王蝶种群的下降主要是因为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迫使农户们在田里喷洒了大量的除草剂。乳草就是那些被清除的杂草之一,帝王蝶那巨大的黄色警示标志就是来源于乳草的毒素,同时乳草也是帝王蝶幼虫的唯一的食物。 食品安全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科学政策分析师Bill Freese 分析道“帝王蝶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转基因作物而喷洒的大量除草剂,在美国中西部,帝王蝶尚存的栖息地几乎为零。” 因乳草的减少,帝王蝶的种群数量从1990年代中期的10亿只陡降到 2013-2014 年冬天的3500万。虽然3500万听起来不少,但科学家们认为物种需要足够的种群数量才能生存,类似于生态学上的最低生存种群。在墨西哥,每年死于暴风雨或天敌的帝王蝶数量几乎是帝王蝶种群数量的一半。 为应对帝王蝶数量的减少,生物多样性中心、食品安全中心和薛西斯戈灰蝶协会(Xerces Society)等机构向美国渔业与野生物动物管理局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希望通过濒危物种法案寻求对帝王蝶的保护。 “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帝王蝶,以保证它不会成为一个从普通物种变成灭亡物种的悲剧,不能只因为我们觉得它太常见就认为它不会灭绝。”薛西斯戈灰蝶协会的濒危物种专家Sarina Jepsen表示“2014年是旅鸽灭绝的100周年,它们的数量曾经多到没人相信它们有灭绝的风险。历史证明我们承担不起对帝王蝶的忽视。” 提交请愿书的机构们认为帝王蝶满足濒危物种法案中关于濒危物种的定义,且强烈要求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将它列入濒危物种名单。如此,帝王蝶就能得到更多的保护,如指定关键栖息地以供它们生活。下一个程序就是称为“90天发现”的周期,即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对请愿书的进一步审核。 根据从1954年就开始研究帝王蝶的专家Lincoln Brower等的观点,帝王蝶的现况预示着可能存在更广泛的问题,比如,其他对作物或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传粉物种。 “如今,帝王蝶已成了玉米田中的‘金丝雀’了”Brower说道, “大自然给了我们预警,我们引发了大规模的环境变化,若不及时采取保护行动,那么许多传粉物种将陷入危机。”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齐鲁周刊:致命的污染——除草剂30年
蒋高明 2014-7-11 19:51
本文链接: http://www.qlweekly.com/News/CoverStory/201407/049736.html 致命的污染——除草剂30年 2014-07-04 14:13 未知/ □ 本刊编辑部 / 5048 次 更多   一切文化从胃开始,味道是我们最初的生命感觉。从味道开始,我们可以理清一条关于食物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承载着30年来,中国农业的宏大荣耀与细节现实。   在中国30年的农业进化过程中,我们得到最宏大的主题是:中国人用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在这个宏大主题里,农药、化肥无疑是完成这场温饱革命的助推剂。   宏大往往掩盖生活的细节与真相,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化学农业帮助我们解决最基本的温饱之后,我们的胃开始受到史无前例的化学虐待,我们的自然开始向人类展示其陌生、残酷的面孔。还原化学农业的本质,还原农药的真实功过,寻找一种更合理的生产方式,我们实际上是在探讨一种重建农村的可能。   (本专题10-19页)   恶病横行,土地不洁   “你读过《寂静的春天》吗?”有机农场主陈秀仙问。走在清晨的田埂上,耳畔传来虫声和鸟鸣,在外人看起来格外和谐的一幕中,她却敏感地指着田边枯败的野草——“看,都是被除草剂弄的。”   《寂静的春天》被视为环保主义先锋号角,揭露了农药等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寂静的春天,也即沉默的春天,所有的虫声和鸟鸣消失之后,春天一片死寂。这是陈秀仙担心的未来,在她看来,乡村自然生态的破坏已经拉开了序幕。   各类化学毒物侵蚀着我们的土地,记忆中最根本的味觉开始被稀释、被遗忘、被污染。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在被科学改变的同时,也丧失了对土地虔诚、谦卑的信仰。剧毒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农作物异化、腐殖层流失,三山二水一分田的中国在这三十年里,几乎再也寻找不到一片净土。   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在其今年两会提案中指出,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包含除草剂在内的农药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   这些化学元素最终还是会作用到我们的身体,几十年来,白血病高发、癌症高发、不孕不育率升高,这一切怪病、恶病的背后是否与我们不洁的农业生产有关?   被商业绑架的现代农业   土地不再松软而肥沃,它变得像一块死硬的切糕,几十年来积淀下的农药化肥将黑土地、黄土地的地性彻底改造。杂草太多就喷洒除草剂、肥力不再就多加化肥、虫害太多就多打农药,这是一场一上瘾就无法停止的吸毒式改造,最终的结果将是给我们一个“寂静的春天”、一片荒芜的土地。   除草剂的30年,是农业生产方式巨变的30年,是农村价值观异变的30年,短短30年的时间就改变了5000年的农业习惯,我们在获取高产的同时是否遗忘了太多的东西?   农业是母亲产业,解决我们最基本的生存,不可否认,现代化学农业的发展为我们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当我们吃饱了之后,是否应该回过头来审视这条快速之路。   快速往往意味着廉价,意味着低质,意味着被商业所绑架。农业礼仪被遗忘、农业本质被抛弃,增产与浪费并行,在这个主题下,多收了三五斗,不过意味着多撒了三两药。文明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当毒物越来越多、土地开始面目全非,这条高产但高耗能高污染的现代革命是否已经偏离了活着的本质?   上苍保佑粮食,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们。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某种抗除草剂作物必须与特定除草剂配套使用?
热度 7 qpzeng 2014-6-29 06:06
由于某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是针对特定除草剂“量身定制”的,因此谈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潜在危害必然涉及除草剂的潜在危害,而且除草剂是否存在严重毒性决定着配套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能否被推广应用。另外,为了提高除草剂在植物表面的广泛分布,通常还要加入某种表面活性剂,其毒性大小也影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安全性。 针对不同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在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培育中通常采用以下 3 种策略:( 1 )过量表达靶基因:当除草剂是某种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时,使多个靶基因在转基因作物中大量表达而合成超过常量的靶酶,可部分克服或缓解除草剂的抑制作用,而杂草及非转基因作物因酶量相对较少而易受抑制;( 2 )导入突变靶基因:将突变的靶基因导入转基因作物中,使之合成对除草剂不敏感的突变靶蛋白,而杂草及非转基因作物相应的蛋白质正常功能受阻;( 3 )导入特异解毒基因:将特异解毒基因导入转基因作物,使除草剂转变成危害较小的形式或将除草剂排出体外,而杂草或非转基因作物不能自行解毒。 1 、多拷贝靶酶基因 草甘膦(glyphosate,商品名为 Roundup) 是一种广谱、无残留和非选择性除草剂,对世界上现有 78 种恶性杂草中的 76 种有效。从结构上来看,它属于甘氨酸衍生物,同时也是磷酸烯醇丙酮酸(PEP)的类似物,可干扰植物 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合成 。 植物通过莽草酸途径合成芳香族氨基酸,5- 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 (EPSP) 合酶 是催化莽草酸-3-磷酸与PEP合成 EPSP 的第一个关键酶(下图)。草甘膦比PEP结合EPSP 合酶 更紧密,其解离速率比PEP慢 2300 倍。因此,草甘膦可作为EPSP 合酶 的竞争性抑制剂阻断芳香族氨基酸合成,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因芳香族氨基酸短缺而终止,并阻断酚类化合物(木质素、生物碱和黄酮)和吲哚类化合物(生长素)的芳香族前体供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在矮牵牛细胞培养中,采用浓度递增培养法筛选出在高浓度草甘膦存在条件下仍存活的细胞。这些细胞中的 EPSP合酶 活性大大高于正常细胞,其机理是EPSP 合酶 基因拷贝数目增加(最多可达 20 个)。这个实验结果给人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在植物中通过导入多拷贝EPSP 合酶 基因使靶蛋白超量表达赋予植物以除草剂抗性是可行的。于是,有人将矮牵牛编码的EPSP 合酶 cDNA 导入矮牵牛细胞后,EPSP 合酶 前体中包含 72 个氨基酸组成的转位肽,可以引导EPSP 合酶 正确定位于叶绿体中。经检测发现,在转基因植株中,EPSP 合酶 活性提高近 40 倍,对草甘膦的耐受量高于杂草及野生型植株 2 ~ 4 倍。 基于此,超过规定剂量使用草甘膦也会杀死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不过,草甘膦的长期使用也可能诱发转基因作物产生抗性,这样草甘膦被超量使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另外,若草甘膦被用于作物种植前的非选择性除草作业,倒是有可能被超量使用。 2 、突变靶酶基因 将草甘膦抗性细菌中分离的EPSP 合酶 突变基因( aroA )导入植物细胞,可获得对草甘膦杀伤作用不敏感的转基因植物。不过,由于细菌基因不含质体转运肽序列,若直接转化植物,则效果极差。例如,曾将无质体转运肽序列的沙门氏菌 aroA 基因导入植物,结果转基因植物的除草剂耐受量仅有轻微提高,推测EPSP 合酶 并未输入叶绿体中。后来,在大肠杆菌 aroA 基因编码序列前插入转运肽序列,并分别导入矮牵牛和番茄细胞中表达,结果使转基因矮牵牛植株对草甘膦的耐受量从 0.01 毫摩尔 / 升提高到 1.2 毫摩尔 / 升;转基因番茄愈伤组织的EPSP 合酶 活性提高 20~40 倍,可耐受 0.5~1.0 毫摩尔 / 升草甘膦。 三唑类除草剂(如阿特拉津)的结构与质体醌类似,可竞争性结合叶绿体光合系统 II 的 psbA 基因编码的 33kD a 蛋白,从而阻断电子传递,抑制光合作用。目前已从抗阿特拉津的藻类及蓝细菌中分离出 10 余个突变 psbA 基因,通过转化叶绿体基因组,可望获得抗阿特拉津的转基因作物。 氯磺隆为磺酰脲类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和咪唑烟酸为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这两类除草剂作用于细胞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抑制 乙酰乳酸合酶 的活性阻断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等脂肪族或称分支氨基酸的合成。目前,已从烟草、拟南芥和玉米等植物中分离出突变 乙酰乳酸合酶 基因,如 hra 、 C3 、 csr1-1 和 ahas3r 基因等。将烟草 hra 基因导入番茄、苜蓿、油菜、生菜、甜菜和甜瓜等多种植物细胞,可使转基因植株获得不同程度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 3 、解毒蛋白基因 从土壤微生物 Ochrobactrum anthropi LBAA 菌株中已分离出编码草甘膦氧化酶的基因,草甘膦氧化酶可将草甘膦裂解成氨甲基磷酸和乙醛酸,氨甲基磷酸可进一步转变为甘氨酸而解毒。孟山都公司在油菜的抗除草剂育种中采用了一种双重方案,即同时导入草甘膦氧化酶基因和 烯醇丙酮酸莽草酰磷酸合酶 基因,它除了增加草甘膦抗性之外,还避免了除草剂在抗性植株中的大量累积。 双丙氨膦是由一种链霉菌产生的膦丝菌素 - 丙氨酰 - 丙氨酸天然三肽,其中膦丝菌素即草丁膦或称草丁膦胺、草铵膦是谷氨酸的结构类似物 ,可竞争性抑制谷氨酰胺合酶的活性,从而使氨基酸降解产生的氨迅速积累至毒性水平而杀死细胞。 草丁膦与草甘膦一样也是广谱除草剂,但草甘膦对禾木科杂草有效,而草丁膦则对宽叶杂草的效果最好。目前市售的膦酸类除草剂既有天然的双丙氨膦(如日本 Meiji Seika 公司的 Herbiace ),也有合成的草丁膦(如德国 Hoechst/AgrEvo/ Aventis 公司的 Basta )。此外,草丁膦的商品名还有 Liberty 、 Rely 、 Finale 和 Challenge 等。 从 Streptomyce hygroscopicus 克隆的 bar 基因和从 viridochromogenes 中克隆的 pat 基因均编码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它通过催化草丁膦氨基的乙酰化而使草丁膦灭活。阿特拉津(或称莠去净)的解毒反应是通过谷胱甘肽的结合而完成的,该反应由谷胱甘肽 硫 转移酶催化 。 从土壤细菌 Klebsiella ozaenae 中克隆的 bxn 基因编码腈水解酶,可将溴苯腈降解为无除草剂活性的二溴羟基苯甲酸。另外,抗溴苯腈杂草中含有能降解溴苯腈的特异性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 针对广泛使用的 7 种除草剂,已培育出相应的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下表 )。         已育成的转基因抗除 草剂作物 类 别 除 草 剂 抗性机制 公 司 作 物 甘氨酸 草甘膦 (Roundup) 农杆菌 CP4 磷酸烯醇丙酮酰莽草酸合酶基因 Monsanto 大豆、油菜、番茄 草甘膦 (Roundup) 玉米磷酸烯醇丙酮酰莽草酸合酶基因 Monsanto 玉米 草甘膦 (Roundup) 草甘膦氧化酶解毒作用 Monsanto 玉米、油菜、大豆 膦酸 草丁膦 (Basta 、 Liberty) 草丁膦乙酰转移酶解毒作用 Hoechst/AgrEvo/Aventis Novartis/Syngenta 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油菜、马铃薯、番茄、甜菜 磺酰脲 氯磺隆 (Glean) 突变型植物 乙酰乳酸合酶基因 DuPont - Pioneer Hi-Bred 油菜、水稻、亚麻、番茄、甜菜、玉米 咪唑啉酮 咪唑烟酸 + 咪唑乙 烟酸 (Lightling) Arsenal 突变型植物 乙酰乳酸合酶基因 American Cyanamid S- 三嗪类 阿特拉津 (Lasso) 突变型植物叶绿体 光系统 Ⅱ A 基因 DuPont, Ciba-Geigy/ Novartis 大豆 腈类 溴苯腈 (Buctril) 腈水解酶解毒作用 Calgene 棉花、油菜、马铃薯、番茄 苯氧羧酸类 2,4-D 单加氧酶解毒作用 Schering/AgrEvo 玉米、水稻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5723 次阅读|11 个评论
给中国农民一个非常专业的忠告
热度 12 jiangjiping 2014-4-19 03:14
给中国农民一个非常专业的忠告 蒋继平 2014 年 4 月 18 日 。 我的忠告是: 千万不要滥用除草剂。 从国内的一些媒体我了解到目前国内的农民也开始大量使用除草剂了。 我记得 40 年前我在国内的时候, 我在农村经常要到田间除草, 是人工除草, 从来不用除草剂。 使用除草剂当然省事。 我在美国经常使用除草剂。 我使用的除草剂是各种品牌的, 各种功能的都有。 有像草甘磷这样的广谱性除草剂。 这样的除草剂几乎对所有植物都有致命杀伤力。 有针对某一特殊群体的除草剂, 所谓的选择性除草剂。 比如说专门针对双子叶植物的除草剂。 我用草甘磷除草剂清除房子墙根周围的杂草, 我用针对双子叶植物的除草剂消除草坪上的双子叶杂草。 在我们公司, 因为有几十万亩土地, 使用的除草剂 的品种, 规模, 频率和数量更不用说了。 因为我是公司唯一的植物病理学家, 所以, 公司田间如果发生任何异常情况, 都需要我前往诊断和采取防治 的对策。所以, 我对使用除草剂有着非同寻常的知识和经验。 有一次, 公司有一个田块, 面积在 500 亩左右, 种植的蕃茄植株突然在一夜之间变得仓白, 明显的出现病态。 接到农场经理的报告, 我立即驱车前往。 结果发现是因为前天晚上下大雨, 把隔壁一块空地上刚喷散不久的除草剂经过地下水的流动带到了这块田里, 造成了对蕃茄的伤害。 除了这样的事故外, 我们经常碰到作物受到除草剂不同程度伤害的事例。我自己甚至因为使用除草剂的剂量不当,差点把我房子周围的草坪毁了。 在专业生涯中, 我发现除草剂的使用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千万不可任意使用。我的主要依据如下。 首先, 广谱性除草剂 的杀伤力很强, 残留时间一般也比较长。喷散这种除草剂后, 一般在同一个地里三个月之内不能正常种植作物。 而且, 除草剂在地下可经地下水流动, 影响到周围的田地。 所以,这种除草剂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用在建筑行业的, 就是造路和房地产开发时 用的。 其次, 虽然一些选择性除草剂只是针对某些特定杂草,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但是, 它们也有共同的代谢途径。 因而, 要是用量不准确, 少了, 起不到除草的目的, 多了可能伤害到需要保护的植物。 这样的伤害事故是使用除草剂经常出现的问题。 我在公司的田间经常看到由于使用除草剂而引起的植物中毒现象。 这种伤害虽然不是致命的, 但是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旦造成这样的局面, 由使用除草剂消灭杂草获得的利益还不如因为使用除草剂造成的损失大。 所以, 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最后, 一些除草剂对环境很敏感, 高温和强光照下可能使毒性增强, 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 美国的人工很贵重, 最低工资是每小时将近八美元, 而且很难找到愿意在田间操作的农民工。 即使这样, 我们公司现在也宁愿花大钱进行人工除草, 而不是随意使用除草剂。 所以, 我真心的建议中国的农民尽量少用除草剂, 采用人工除草可能经济效益更好。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4444 次阅读|26 个评论
斯里兰卡成为全球第一个禁止草甘膦的国家
热度 2 蒋高明 2014-4-2 23:45
【明辨是非】 在现代农业技术里面,我最担心的技术是转基因,它鼓励农民使用更多的农药,破坏生态平衡;其次是草甘膦除草剂,其危害很大,最担心破坏动物包括人类的生殖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斯里兰卡的决定无疑使非常重大的。但大规模农田杂草控制怎么办,依然需要有出路。10元一亩的除草剂解决杂草,这样的好事能坚持多久呢?在中国,生个孩子都变成困难的事情了,难道与人类大量使用除草剂没有关系吗?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rkv.html 斯里兰卡禁止草甘膦,理由:导致肾病! (2014-04-02 19:55:08) 转载 ▼ 转基因食物有毒 // @让子弹飞菂有质量 : // @顾秀林的微博 : 回复 @西锋的剑 :张启发的转基因Bt63从2004年就偷卖了,2005年湖北等地从大米饭里检出来过。 // @西锋的剑 :我现在贵阳乌当区,这里的水稻十年前就喷农达了::_ // @顾秀林的微博 :回复 @释界渔者 :如果能对着农作物喷“农达”,那就是转基因的了。无奈。要找死谁能拦? ◆ ◆ @大洋彼岸的绅士 【斯里兰卡成为全球第一个禁止草甘膦的国家】斯里兰卡《国家报》于3月16日报道,鉴于最新研究发现,草甘膦与该国北部四处蔓延的慢性肾脏病有关,因此总统已下令禁止销售和使用草甘膦除草剂。然而,有人为推广那些喷洒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竟丧心病狂谎称草甘膦低毒且比食盐安全。 http://t.cn/8sG5OMg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 向右转 (7) /EM (168) | 转发(2816) | 评论(259) 3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351 次阅读|2 个评论
震惊:我国转基因大豆无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热度 3 HeYujian 2014-2-28 11:13
由于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除草剂,特别是草甘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考虑到草甘膦的毒性及其在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中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310do=blogid=771734 ), 因此,且不说转基因大豆有别的安全性问题,单就其没有草甘膦残留限制标准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不能因为你是转基因食品反而连非转基因食品都要求遵守的农残标准也不要了?! 2005 的版本对其没有标准,到了 2012 年修改农残标准的版本时转基因食品已泛滥成灾,且之前已有许多有识之士的建议 ,相关标准制定人员仍不补充加上,甚至狡辩,他们有失职、渎职与故意为之的犯罪嫌疑! 为了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基于做人的基本良知,就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仍在争论和在市场销售,但对其农残标准也不能特殊化! 没有应有的农残限量标淮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等同谋财害命!强烈建议国家补充加上大豆和大豆油中的草甘膦的 最大残留限量 标准!建议从严与稻谷 和油料制品的标准一样,即 分别为: 0.1 和 0.05 mg/kg 。 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国家禁止问题重重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种植!!! 全文请见: 震惊-转基因大豆无草甘膦限量标准-(2014-3-3修改定稿).pdf 2005与2012年国家农残标准: 2005年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doc ; 2012年食品农药残留标准.doc
个人分类: 学术园地|272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基因推广:孟山都的阴谋?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3-10-23 17:41
(本博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草甘膦类除草剂的专利保护大都已到期,而且中国是草甘膦类除草剂最大的生产国,并且严重过剩,大量出口。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这是不是孟山都的阴谋,即加速进化出抗草甘膦的超级杂草,让新的除草剂代替草甘膦。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186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塞拉丽尼团队证实农达除草剂和抗农达转基因玉米长期毒性
蒋高明 2013-10-8 19:23
农达除草剂和抗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9914110101gx0n.html 塞拉利尼 翻 译: 柴卫东 下文是 2013 年 7 月 13 日下午,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教授在“ 2013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题目是《转基因与农药污染的长期效应》。由于译者并非生物和医学专业工作者,翻译不准确、疏漏和错误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更正。 感谢听众,感谢主办方和顾教授邀请我到这里来。我想科学研究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被用来批准转基因产品的那些数据的透明度。 如各位所知,我本人是分子生物学教授,我曾为法国政府服务了 9 年,作为专家去研究转基因领域的问题。我本人倒是赞成在实验室里应该多做一些转基因研究,来研究基因的作用,离开这种研究,我们无法想象每一个基因的功能。在实验室,可以通过转基因手段制造蛋白质,从中可以提取出很多种药物。对于严格限定在封闭的实验室里,在封闭的空间里进行的研究,我并不反对。 但是如果转基因涉及到开放环境中的食品和饲料的话,问题就截然不同。因为它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露天的环境,这类研究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你没法控制转基因带来的影响,它的后果就是无法控制的。除草剂或者杀虫剂对农业的应用,如果你无法控制就有问题了,实际上它们已经造成了不利的健康影响。 我在法国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致癌因素研究的,之后我又花了四年的时间在北美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如果我们想正确地评价露天转基因物种的安全性,其中 99% 被用于食品和饲料,这时我们的研究需要真正的科学,而真正的科学从真实透明的数据才能开始。但是,比如说通常情况下谈到的安全测试,是行业自己做的,通过这个来批准,比如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 在 2012 年,实际上 100% 的转基因产品被投放到环境中了,其中几乎全部都含有比过去更多的杀虫剂成分, 61% 的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有抗药性,主要是抗农达特性, 17% 的转基因产品则产生可以杀虫的毒素,以前自然界并不存在这类毒素,更没有做过这类毒素对人体细胞毒性的研究,如 BT 毒素。 22% 的转基因品种则同时含有杀虫剂和对除草剂的抗性。 所以非常讽刺的一点是,转基因行业宣称他们致力于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但事实上跟他们宣传正相反,他们使植物中的杀虫剂更多了。并且,他们还需要直接向植物喷洒农达除草剂,农达已经成为全世界用量最大的除草剂。 我们对转基因植物的 BT 毒素也做了研究,去年我们发表了全世界第一篇 BT 毒素对人类细胞影响的研究论文,之前行业从来没有进行过此类研究。我们是全世界首次进行这类研究的。我们看到 BT 毒素对人类细胞产生了副作用,另外对人类细胞的各种副作用我们也进行了研究,两天前我们又发表了一篇论文,揭示了转基因作物是有毒性的,它影响到细胞的应激反应,这种 HSB 表达是蛋白的一种过分表达,导致细胞会对压力产生反应。 实际上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这一问题的团队,我们发表了大量的论文,都是关于农达的。农达是草甘膦加上许多其他有毒佐剂而形成的除草剂,我们研究了农达对人体细胞的影响。我们已经有 35 篇论文在同行专家评审的杂志上发表了。对人类细胞来说,远低于农业允许含量的农达,其毒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在市场上出售的农达,其浓度稀释到差不多 10 万分之一的时候,对人体细胞仍然有影响,具体说就是性激素都会受到扰乱。 我们的研究领域不仅有生物积累效应,也包括长期效应,包括化学品对健康的影响。 大家也知道,对健康的危害有两种,一种是短期效应,一般来自细菌、病毒感染的影响,另一种是长期影响,一般来自化学污染物。 今天,实际上已经有超过 15 万种有毒物质被各国政府允许投放到环境中,其中有些进行了老鼠试验,有些则没有。 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会场的每一个人,没有谁的大脑、肠胃、乳房、子宫不含有数百种化学污染物,这种情况在二战之前根本是不存在的。但是现在存在了。 我们的研究领域正是这些化学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在前 10 种化学污染物的研究中,你会发现有 3 种来自孟山都。我倒不是反对孟山都公司本身,但是我所研究的 10 大污染物,很多与孟山都公司有关,比如说有多氯联苯 PCB ,它存在于塑化剂里面,还比如农达除草剂,以及二恶英,二恶英是越战当中美军投放的除草剂橙剂的成分。 我们的研究证明,基于草甘膦的农达除草剂对人类细胞系是有毒性的。我们看到的蓝色曲线对应单纯的草甘膦,单纯的草甘膦,在农业应用所建议的 1% 浓度水平,不呈现毒性。但是在真正的农业中,从来不会使用纯净的草甘膦,人们所使用的是农达,即在草甘膦种加入了多种有毒的佐剂,这些佐剂有助于草甘膦进入植物细胞当中并累积。如果没有这些助剂,草甘膦的毒性会难以表达。 但是,在农业应用的浓度下,与这些有毒助剂混合起来,草甘膦就具有了严重的毒性。从某种意义上,草甘膦帮助有毒佐剂实现了它们的毒性。 但是孟山都公司对此进行了隐瞒,声称这些佐剂是惰性成分并进行保密。事实上这些佐剂是毒性的,从瓶装产品的浓度稀释 10 万倍,对人类健康仍然是有影响的,不管是对胎儿还是对脐带等方面都是有影响的。 我们的研究一直证明,对人类细胞,不管是胚胎细胞还是肾细胞,农达的毒性都远远大于纯粹的草甘膦。 我一开始接触到转基因的时候发现, 80% 的转基因都是孟山都公司的抗农达品种。后来我研究了植物本身所含有的农达残留的数量与毒性,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里可以看到正常的胚胎细胞,对比一下被农达污染所破坏的胚胎细胞。比农业中使用的农达浓度稀释很多倍之后,农达仍然能够杀死胚胎。作为与转基因品种配套使用的世界第一大量的农达除草剂,与其说是除草剂,还不如说是胚胎杀灭剂。 这里可以看到农达对性激素受体的抑制,在被污染的生物体里面,打破了性激素的平衡。 世界上,我们首次在德国的法庭上要求孟山都提供转基因试验的相关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是孟山都据以批准转基因产品的依据。最后孟山都居然攻击德国政府和法庭,指责他们把数据给了我们。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 21 世纪的今天,孟山都的攻击有道理吗?这是正常的吗?政府向公众提供这样的数据, 20 到 40 个试验鼠血样的分析数据,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这种攻击证明,我们的社会已经受到大公司的伤害。 当然这个案子我们胜了,我们拿到了数据。安东尼奥教授刚才也给大家展示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发现,即使对这 90 天的测试,孟山都竟然隐瞒了一些副作用,主要是对肝和肾所产生的危害效应。然后我们复查了全世界 19 种转基因产品,之前都公司自己进行的测试,这是阅读量最多的论文。我们也看到在所有的案例中,原始数据都揭示,转基因对肝和肾都会产生相关的负面影响。 孟山都知道这些情况,但是孟山都对所有这些信息都进行了屏蔽隐瞒,正如安东尼奥教授所指出的,他们总是诡称,这些差异不具备生物学显著性。 当我离开政府聘任的专家岗位,我决定和我的团队独立开展转基因产品长期影响的科学研究,这是团队的部分成员。我们得到了 CRIIGEN 的支持,我们发布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在网上也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上去看一看我们的科学家是怎么做的。 我们在全世界第一个进行了转基因对哺乳类动物长期影响的研究,世界上这种研究是不多的,其它的研究也不像我们的这种研究,他们没有做充分的血液分析和对肿瘤的分析,不像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2012 年 9 月我们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正如大家了解到的,转基因公司所授意的一些机构迅速攻击我们,他们说转基因是被批准的,完全可以让老百姓食用。我的回应是,如果真的想要弄清真相,请通过互联网向科学界公布你们当初用于转基因安全评估的原始试验数据,然后我们可以开展坦诚的对话。但是实事上,他们根本不想这么做! 令人惊奇的是,几乎所有世界上搞转基因安全评审的机构总是重复这样的一个结论,即孟山都公司做的是对的,他们的意思是说,就连 90 天的试验对哺乳类动物都已经太多了,太长了。就算有一些区别,也没有生物学显著性,所以不足为虑。 我认为这些论调是不讲道理的。那些差异是否具有生物学显著性,需要用实验研究来证明,这也是我们延长了老鼠喂养试验时间的原因。 其实我们对所有的批评都是持开放态度的,但我们听到最多的批评竟然是,他们指责我们试验所用的老鼠种类不好,老鼠数量不够,统计数据不够等。 对这些批评我深感惊奇,因为评估化学品毒性的试验 98% 所使用的正是这种老鼠。 他们还说,这些鼠类本身就有很多的肿瘤——但是我们研究了历史数据,发现他们在说谎!因为他们所谈论的试验的对照组的老鼠,对照组老鼠所使用的饲料,被转基因和除草剂、杀虫剂所污染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对照组所使用的饲料,仅对应于我们试验中的试验组。 因此,他们的数据不能用来描述实验鼠 SD 鼠的特性。那些对照组老鼠之所以被他们说成“容易生肿瘤”,恰恰是因为它们的饲料被转基因、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其他化学品所污染。 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对于对照组的饲料,我们十分严格地消除了转基因和除草剂等化学品的污染。 他们还污蔑我们没有详细的统计分析,但很明显他们在说谎。事实上我们进行的是全世界最严格、最棒的统计分析。我们考虑因素间的交互影响,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测量了 11 万项数据。 这是迄今全世界最长的啮齿动物喂食实验,我们做了详细的数据记录,我们在饮水中设计了三个不同剂量的农达水平,在饲料中设计了三个不同的转基因剂量水平,还设计了在饲料中同时添加转基因成分和农达的组合,以观察毒副作用到底来自转基因还是来自农达,还是相互结合的。这些都是针对转基因的实实在在的实验,我们追踪检测了多达 34 个器官,在两年间对每只老鼠的 50 多个生理参数进行了 11 次检测。 2 年, 200 多只老鼠, 50 个参数, 11 次检测,这意味着超过 11 万个数据。转基因行业从来没有这种实验。我们做了这种实验就完全有实力说话,我们有基础说这些话,我们进行这个实验花了 300 万欧元,对于一个生物试验室来讲,以前欧盟或者我们法国政府从来没有给一个实验室 300 万欧元这么大的资金支持。 另外我们也做了性激素方面的分析,过去转基因行业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测试和分析。我们用了新的方法,主要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一些基因组的分析,从统计角度来说,对于人类细胞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们看到肝、肾脏方面的相关数据,我们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看到对性激素的影响,农达总是造成肝、肾、性激素方面的损害。 大家可以看到钠盐等等在我们的肾脏或者尿液当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另外性激素也出现了逆转,我们看到雌鼠出现的情况更复杂一点,出现的频率更高一点。经过一年的试验,我们看到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结果,我们看到性激素的逆转,这足以促使我们应该叫停农达的使用了。 但是,他们总是说,这不足以引起重视,而苟且维持着现状。 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喂养转基因饲料的雄鼠,其第一只死亡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一年,雌鼠则是 8 个月,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更重要的是,从死亡率来讲,转基因饲料喂养的雌鼠死亡率要高 2~3 倍,在第 17 个月,喂食 11% 转基因成分的雄鼠的死亡率则高了 5 倍。 这些表格表达的是不同剂量的情况。喝了农达污染饮水的雌鼠的死亡率会更快,这条绿色曲线是对照组的情况,红色曲线是农达污染的情况,而农达的含量并不高,也就是是 0.1ppb ,其实这个浓度,也就是在法国、英国或者美国的自来水里面发现的农达的污染程度,量非常小。这远远小于实际上在农业当中使用的含量,是 0.1 ppb 而不是 ppm ,它们之间是 1000 倍的比例关系。 用转基因和农达饲料喂养试验鼠,其发生肿瘤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很多,雄鼠的肿瘤(皮肤和肾)发生比对照组最多提前了 600 天,雌鼠(乳腺肿瘤)平均提前了 94 天,整个肿瘤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出 2~3 倍。 这再次提示,应该对农达的使用叫停了。 更为重要的是,实验组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出 2~3 倍,不论雌鼠还是雄鼠都是这样。 虽然这种实验成本比较高,但是我认为,不管是从欧盟还是法国、中国的角度来讲,这种成本是有必要承担的。希望今后中国也有条件用我们这样的实验为不管是转基因大豆还是其他什么品种,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实验数据支持,因为中国毕竟在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十分巨大! 我们看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鼠肿瘤发生总是会高出两三倍,雌鼠和雄鼠都是这样的,雄鼠抵抗力稍微强一点。即使是浓度极低的农达污染的饮用水,对老鼠都会造成问题。绿色曲线是对照组的情况,红色曲线是农达污染的情况。这些肿瘤整个是受激素影响的。对血液进行了多大 50 项生化指标检测,分析者并不知道哪些老鼠吃了转基因和农达。病理学家不知道老鼠吃的什么,但他们知道试验鼠的肝、肾或者乳腺出了问题,并会造成死亡。 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据,很好地揭示了 GMO 以及农达与所观察到的病理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参数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是非常有用的。雌鼠差不多 93% 都是乳腺方面的肿瘤,还有一些垂体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再次看到法国政府的一些相关的机构,孟山都等公司支持的一些机构,他们不承认存在垂体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异常现象。 但是我们研究了行业自己试验的一些历史数据,结果发现,实验鼠差不多有 99% 都存在垂体的问题,因为实验鼠的饲料已经被严重污染,而公司对此则毫不介意,一点都不考虑结果。实际上这些公司给对照组老鼠提供的是被毒素污染的饲料,包括转基因和除草剂、杀虫剂的污染。因此,行业自身用被污染的饲料所喂养的对照组,去评估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那么永远都无法看到特定因素的实际影响效果。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总是忽略转基因负面作用的原因,他们的方法就是错误的。 我们看这张图,在致癌因素试验中, OECD 规范(经合组织规范)的要求是起码要做 50 个小白鼠的实验。但是我们对历史的数据的研究说明,之前转基因行业自己进行的试验中,对照组的饲料已经被污染了。 我们拍了一个电影对我们的试验进行说明,已经翻译了中文字幕,并且是免费的,网上可以下载,顾教授那儿也有。这个电影解释了我们的实验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面临的相当大的压力。我也写了一本书,是法文的,目前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在这本书里,我解释了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我们团队做实验的时候压力很大,包括政治压力、经济压力等等,还有一些来自机构组织的压力。 这种现实真的是不正常的。有不同的公司会找我们,试图让我们为他们工作。但是,我不愿意为这些公司服务,我更愿意为公众健康安全服务,我更愿意为我的孩子的健康说话,这样的话我晚上不会做恶梦。 肝当中有一些充血和坏疽的问题,肾也有一些炎症,和慢性行进性肾病。进行还有一些其它的问题,雄鼠的情况是这样的,病理现象跟性别有关系,存在非线性,雄鼠和雌鼠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激素依赖的。 这些都可以用草甘膦的效应来解释。安东尼奥刚才也提到了一个实验的结果,用另外一种方法也已经发现了肝细胞的损伤结果,跟我们另外一位合作作者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农达对人类肝细胞存在损害作用。我们用老鼠做了证明,之前人类细胞系的试验也有同样结果,肝细胞受到伤害。我们的试验揭示出农达的长期效果,说明我们的试验控制是有效的,方向是正确的。 我们已经解释了在肝、肾方面(食物和饲料中的)农达残留的损害后果是什么样的,不管是它单独作用,还是和转基因共同作用。我们也已经理解了农达残留损害细胞的生物学机理,它能够穿透细胞并达到细胞内的生物学靶标,诱发细胞自杀。 那么,没有施用农达的,单独的转基因(玉米)的作用又是怎么样呢? 我们的证据表明,转入的外来基因导致某种酶(注: EPSPS 酶,即转 5- 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 -3- 磷酸合酶),过度生成,这种酶可以提供对农达的抗性,但同时也会吞噬许多有益的化合物,而正是这些化合物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具体说就是咖啡酸和阿魏酸(译注:抗农达转基因作物中阿魏酸减少 16~30% ,咖啡酸减少 21~53% )。咖啡酸和阿魏酸具有护肝作用,并能够防止乳腺肿瘤的发生。在一些传统的药用植物中都存在这两种物质,我们也从植物中提取的这两种酸,研究证明它们确实能够促进人体肝细胞的修复。 因此很清楚,阿魏酸与咖啡酸缺乏,将导致前述各种病理现象。转基因作物,仅仅因为某种酶的过度生成,就吞噬了对健康有保护作用的有益化合物,这直接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乳腺疾病。 我们做一个结论,转基因对肝、肾还有乳腺肯定会产生影响,是不安全的,我们应该对转基因叫停。 因此,仅作 90 天的动物实验肯定不行,其实在 90 天以内就已经发现问题了。这不仅是不安全的,也是不正常的。 大家是否已经意识到,从进口角度说,比如中国的第一次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时候,竟然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要求进行哪怕一个月的白鼠实验,而这是批准药物用于人体的最后要求。 也就是说,如果生产商不进行这种白鼠的试验,那么我们全体就已经成为了试验的小白鼠。 目前糟糕的惯例是,社会把是否进行试验交给这些公司去控制。公众的钱不能用来控制一家公司,但是当公司要进口转基因产品的时候,政府应该要求用与公司内部试验相当的经费,通过公共科研机构完成这些实验。如果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公共科研,也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公信力。 因此,公司以保密为借口把这些数字都把持着,保密,这是很不正常的。我提醒大家,对转基因的安全性当然存在巨大争议,但是,如果政府真的意识到了转基因存在严重健康危害的话,那么所有争议将烟消云散,因为转基因一定会被禁止。 (在转基因威胁面前)惭愧的是,我们,作为地球上的人类,没有能够站出来声明,我们需要透明性,需要试验结果的透明性。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王国,这个王国不是政府的王国,而是极少数大公司的王国,这些大公司能够通过专利制度把生命个体也作为自己的财产。 而大家也都知道,这些大公司在乎的并不是公共健康,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私利。 谢谢大家这么耐心地听我讲。 我也希望未来,通过一些更加透明的措施,中国能够有效保证食品和饲料的安全。 我确信,通过有机农业,不仅可以养活中国人民,而且也可以养活全世界人民。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除草剂害得我姐姐的庄稼颗粒无收说起
热度 28 gfcao 2013-9-27 12:22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不双降”,自从我的姐姐被蛇亲吻了一口,似乎就没顺当过。 这些天实在太忙,忙得都有点顾不上老爷子了,今天乘着上午有点空闲,便到养老院陪老爷子聊了一会。老爷子告诉我几件事,让我有点难过起来。先是姐姐含辛茹苦养大的一头公羊不幸逝世,要知道在当地公羊肉每斤近三十元哟,姐姐不想害人,只好扔掉。 姐夫原先在上海打工,最近上海的工程结束了,只好回家找点活干,本来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蘑菇场,每天 80 元,可他觉得收入低了点,宁可辛苦点到离家十公里左右的镇上干那每天 120 元的苦力活,每天骑着电瓶车沿着公路来来往往增加了不少风险。前几天,一个不小心,摔坏了半边脸,只好在家养着。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悲哀的事是姐姐把除草剂当着农药喷在了水稻田里,除草剂就像放射线一样,分不清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一概杀死。可怜辛辛苦苦栽下去的稻儿全都一命呜呼了,数以千元计的损失对于一个普通农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我安慰老爷子说:“没关系,这个损失我可以补上,但要告诉他们,都六十多岁的人了,别搞得自己这么辛苦,最终得不偿失。”我曾经跟我的哥哥姐姐们开玩笑说:“我们将来都没福气活到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你们看老爷子心态多好?有什么事想不开的?如果还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小姑娘,可以去拼、去奋斗,可我都已经年过半百了,很多事都想开了,你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平静的心态比什么都强。” 南通在中国不算经济欠发达地区,苏北的经济与全国各地区相比至少应该处于中上水平,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庄稼成了留守老人的活。在我们老家。六七十岁的老人大概没有不下地干活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地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我姐姐的公公婆婆比我家老爷子还大一岁,可照样要干活。也许正是劳动给了他们健康的体魄。可另一方面,举国上下的年轻人都进了城,农村的发展依靠谁?中国可是个农业大国。除草剂的确帮助农民节约了劳动力,不必再下地除草了,但转基因、除草剂这些新鲜事物真的可以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吗?我深表怀疑!我们真正该关心的是什么?每当你走进农村,看到不是门锁高挂就是老弱病残的萧条景象,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如果你走进贫困地区,也许感触更深。 人口流动不仅让人才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让城市越来越拥挤,农村越来越萧条。未来的若干年将怎样?谁能预测?有位网友在我的上篇博文后有个评论:“市场经济,一切都有价。嫌中国的院士教授工资低,可以到国外来当教授啊?外语不好出不来,那高就干其他工作总行吧,谁也没非得让你当教授。现在每人所得的就说明你就值那个价(当然不包过非法所得)。象不博主,不就跳到广东工资高的大学来了吗?天高任鸟飞,没什么好埋怨的。”评论者是位旅居海外人士(而且我猜测是位不需要操劳工作的女士,不知这个主观猜测是否准确?该女士不妨自己来澄清)。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东北与西北部高校,放眼望去,中国中部与南部地区的几乎每所高校里都可以看到由东西北部高校流动而来的人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自不必说,对流动者也无可指责。问题是,东西北部的高校怎么办?他们需要发展吗?任其自生自灭?人才政策放开对个人绝对是个好事,但对于某些地区的高校却未见得是好事。这种状况能改变吗?靠谁来改变?怎么改变?恐怕谁也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个人分类: 杂文|5880 次阅读|63 个评论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有利于杂草竞争(英文)
蒋高明 2013-8-22 06:51
2013年8月16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一篇题为“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ass benefits to weeds”(转基因作物向杂草传递益处)的新闻,称“Herbicide resistance could confer an advantage on plants in the wild”(抗杀草剂特性可给野生植物增添优势)。该文对中国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New Phytol.》的论文( ( http://dx.doi.org/10.1111/nph.12428)进行评论,能够在自然杂志发表,说明国际社会对抗杀草剂特性的蔓延还是相当关注的,因为抗生素滥用的后果人们是印象深刻的。 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为转基因作物研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当人类利用了转基因的“利”,其弊端如何防控?利弊如何权衡?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ass benefits to weeds Herbicide resistance could confer an advantage on plants in the wild. Jane Qiu 16 August 2013 Weedy rice can pick up transgene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rice through cross-pollination. Xiao Yang Article tools Print Email Rights Permissions Share/bookmark A genetic-modification technique used widely to make crops herbicide resistant has been shown to confer advantages on a weedy form of rice, even in the absence of the herbicide. The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s of such modification have the potential to extend beyond farms and into the wild. Several types of crops have been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be resistant to glyphosate, an herbicide first marketed under the trade name Roundup. This glyphosate resistance enables farmers to wipe out most weeds from the fields without damaging their crops. Glyphosate inhibits plant growth by blocking an enzyme known as EPSP synthase, which i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certain amino acids and other molecules that account for as much as 35% of a plant’s mass. The genetic-modification technique — used, for instance, in the Roundup Ready crops made by the biotechnology giant Monsanto, based in St Louis, Missouri — typically involves inserting genes into a crop’s genome to boost EPSP-synthase production. The genes are usually derived from bacteria that infect plants. Related stories Monsanto drops GM in Europe Hunt for mystery GM wheat hots up GM crop use makes minor pests major problem More related stories The extra EPSP synthase lets the plant withstand the effects of glyphosate. Biotechnology labs have also attempted to use genes from plants rather than bacteria to boost EPSP-synthase production, in part to exploit a loophole in US law that facilitates regulatory approval of organisms carrying transgenes not derived from bacterial pests. Few studies have tested whether transgenes such as those that confer glyphosate resistance can — once they get into weedy or wild relatives through cross-pollination — make those plants more competitive in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The traditional expectation is that any sort of transgene will confer disadvantage in the wild in the absence of selection pressure, because the extra machinery would reduce the fitness,” says Norman Ellstrand, a plant genetic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Riverside. But now a study led by Lu Baorong, an ecologist at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challenges that view: it shows that a weedy form of the common rice crop, Oryza sativa, gets a significant fitness boost from glyphosate resistance, even when glyphosate is not applied. In their study, published this month in New Phytologist1, Lu and his colleagues genetically modified the cultivated rice species to overexpress its own EPSP synthase and cross-bred the modified rice with a weedy relative. The team then allowed the cross-bred offspring to breed with one another, creating second-generation hybrids that were genetically identical to one another except in the number of copies of the gene encoding EPSP synthase. As expected, those with more copies expressed higher levels of the enzyme and produced more of the amino acid tryptophan than their unmodified counterparts. The researchers also found that the transgenic hybrids had higher rates of photosynthesis, grew more shoots and flowers and produced 48–125% more seeds per plant than non-transgenic hybrids — in the absence of glyphosate. Making weedy rice more competitive could exacerbate the problems it causes for farmers around the world whose plots are invaded by the pest, Lu says. “If the EPSP-synthase gene gets into the wild rice species,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which is really important to conserve, could be threatened because the genotype with the transgene would outcompete the normal species,” says Brian Ford-Lloyd, a plant genetic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clear examples of extremely plausible damaging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study also challenges the public perception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carrying extra copies of their own genes are safer than those containing genes from microorganism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says Lu. The finding calls for a rethinking of future regul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some researchers say. “Some people are now saying that biosafety regulation can be relaxed because we have a high level of comfort with two decade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says Ellstrand. “But the study shows that novel products still need careful evaluation.” Nature doi:10.1038/nature.2013.13517 References Wang, W. et al. New Phytol. http://dx.doi.org/10.1111/nph.12428 (2013).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科普:转基因 BT转基因 抗除草剂转基因
热度 4 bioysy 2013-8-6 21:46
有的所谓挺转派和反转派,挺了半天,反了半天,连转基因的基本概念的搞不清楚,就盲目的挺或者反,有点搞 笑,看不下去了,所以写点最基本的科普下. 其实很好理解,把转和基因分开来理解就可以了,所谓转指的是遗传转化,或者简单理解为一种操作;基因的意 思是目的基因,所谓目的基因,意思是可以按照你的目的来选择和操作基因.你要想是作物有抗虫性转抗虫基因, 要想使植物能抗除草剂转抗除草剂基因,要想杀人转致病基因,所以转基因的关键是目的基因. 理解了上面这段就不会把BT转基因等同于转基因了,也不会把抗除草剂基因等同于转基因了,如果这样干,那 叫以偏概全.同样放在转基因安全性的背景下考虑.转基因的安全性需要逐个基因进行考察,并不是说某种转基因 安全了,那么转基因就安全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以偏概全.所以,我感觉笼统的说:转基因是安全的,这好象不太靠 谱,同样的,说转基因是不安全的,那也不靠谱,靠谱的说法是:如,转BT基因的转基因产品,目前来看是安全的. 呵呵,很不想写关于转基因的东西,因为我是转基因科学派,所以有被反转派和挺转派,联合夹击的风险,但有时 又有点不吐不快,所以无所谓啦.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33 次阅读|4 个评论
除草剂与汽车的差异
热度 17 liwei999 2013-8-5 10:38
除草剂与汽车的差异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04/2013 11:30:10 《反转派和挺转派的斗争策略》 中有对用除草剂有个议论,把使用除草剂与经济联系在一起了。而且由此援引汽车为例,试图以交通事故与汽车工业之关系 类比 转基因与其风险的关系。这样的类比,既有有道理的一面,也有类比不当的一面,有些话题不吐不快。 农业本身就是对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到今天,考古学的结论就是人类背着破坏自然是宿命。因为脑的发达,使得人类能发明道具,改善生产效率。改善对人而言是“善”,对自然环境就是破坏了。早年人类活动中有捕捞蛤蜊的遗迹。考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壳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了。无疑,这就是破坏自然的一个记录了吧。 对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人们也许关心度高了些。其实化肥也同样是 污染环境 的大因子。不过人们对这类污染的认知度低,或者说是容忍度高,才不把使用化肥当回事儿。土地的收成是上去了。但是水域的经济就被破坏掉了、居住环境也被破坏掉了。对农药,人们也认为这是个需要的“恶事儿”。镜某种过菜、也种过果树。深知到不用农药就没有好的果实、好的蔬菜。在化肥和农药的延长线上的技术,就是转基因+除草剂的技术。从发展的连续性看,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很少有人怀疑、质疑。 经济的说法无外乎是这样来“算账”的:拿出一部分钱来做研究,成果可以使生产效率变高,粮食的单价就会下来,消费得起的人就可以多,同样的费用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大约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市场的规模。“养活更多的人”被认为是 善 。殊不知,这个 善 不是可以永远为维持下去的,总有一天会崩溃的。 为什么可以容忍汽车的污染和危害,而“歧视”农口所做的事儿呢?刘老师的帖子让镜某读出了这样的“潜台词”。也许因为刘老师本身处在农口上,“饱受”着这样的学科“歧视”。对这个“指控”,跟帖的 吴老师 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见识:有很多人造产品应用的新技术是可控的,比如博主提到的汽车、互联网等。镜某把这个见识再推进一部,是个 可逆 过程和 不可逆 过程的差。因为有这个本质上的差,所以产业分 高级 和 低级 。说低级不好听、有歧视的语境,所以人们改称“初级”。汽车工业是个“集成”的产业,而现代农业则是个“散发”的产业。散发就有个 一发而不可收 的说法。 对二氧化碳要消减,对地球温度要控制。这些道理至少在大面儿上没有人反对。要控制碳消费的理由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不可逆性。要从不可逆性上看问题的话,农业的生产方式必然要受到控制,最终地球上的人口也是需要控制的。这是所谓的法则性和必然性。不这样提不过是出自“政治智慧”罢了,并不是没有问题。 《我为郎咸平说几句话》 一帖的最后讲得有些“悲壮”, Quote 曰: 我写这篇博文是彻底的对自己个人利益的损害。一方面得罪中国的科学大牛们, 另一方面得罪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他们实力雄厚, 可以使我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镜某不大以为然。应该说如今的舆论压力要比早年《沉默的春天》出版的时代要“文明”多了。但是一些人的惯性思考,却与《沉默的春天》出版的时代基本相似。至于这个“一些人”的所指,还是请自己对号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6780 次阅读|18 个评论
孟山都生产的与转基因作物配合使用的除草剂其惊人危害性
热度 16 AlecXu 2013-8-4 20:00
我刚看了一个对长期研究饮食对健康影响的麻省理工科学家 Stephanie Seneff 博士的采访,讨论孟山都生产的,与转基因作物配合使用的除草剂 Roundup , 学名 Glyphosate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之所以除草剂 Glyphosate 需要和转基因配合使用,是因为只有转入了可以抑制 EPSPS 这种酶的活性的转基因植物才能抵抗住 Glyphosate 这种除草剂,其他的植物都会被杀死。 这个酶用于合成含有苯环结构的必需氨基酸,只有植物和微生物含有这种酶,动物没有,所以人们原以为抑制EPSPS酶活性并不会影响人,但是这样做缺会杀死人体内合成必需氨基酸 的益生菌,影响人类对必需氨基酸的摄取。 现在更多的研究结果显示, Glyphosate 并不像孟山都宣称的那样对人体无毒无害,相反,它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见下表: Autism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such a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hronic diarrhea,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Obesity Allergi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pression cancer Infertility Alzheimer’s disease Parkinson’s disease Multiple sclerosi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d more 致病机理目前认为可能有以下机制: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as glyphosate immobilizes certain nutrients and alters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treated crop Disruption of the biosynthesis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these are essential amino acids not produced in your body that must be supplied via your diet) Increased toxin exposure (this includes high levels of glyphosate and formaldehyde in the food itself) Impairment of sulfate transport and sulfur metabolism; sulfate deficiency Systemic toxicity—a side effect of extreme disruption of microbial function throughout your body; beneficial microbes in particular, allowing for overgrowth of pathogens Gut dysbiosis (imbalances in gut bacteria, inflammation, leaky gut, food allergies such as gluten intolerance) Enhancement of damaging effects of other food-borne chemical residues and environmental toxins as a result of glyphosate shutting down the function of detoxifying enzymes Creation of ammonia (a byproduct created when certain microbes break down glyphosate), which can lead to brain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autism and Alzheimer’s disease 采访视频和文字总结可见: http://articles.mercola.com/sites/articles/archive/2013/06/09/monsanto-roundup-herbicide.aspx Stephanie Seneff 实验室网页(含相关科研论文): http://people.csail.mit.edu/seneff/ 路透社对 Stephanie 的研究报道: Heavy use of herbicide Roundup linked to health dangers-U.S. study 如果有组织和个人,能把这些研究公布给更多个人知道,应该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 另附: 在 Stephanie 的实验室网页上我看到一新闻:在去年法国发表孟山都转基因玉米诱发癌症的论文之后,发表该论文的杂志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于今年年初聘用了一名原先供职于孟山都的研究员为杂志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Richard E. Goodman。 相关信息可见: http://earthopensource.org/index.php/news/148-former-monsanto-employee-put-in-charge-of-gmo-papers-at-journal Richard E. Goodman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6053 次阅读|21 个评论
草苷膦除草剂应该应用很广
热度 3 outcrop 2013-8-4 12:53
就是常说的农达,这个名字应该比学名和英文名流行。 农达应该是Roundup的音译。 几年前就听说过,山间地间除草很厉害;但太狠,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老家用的人比较多,不过主要是除草省事。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692 次阅读|3 个评论
化学除草:留守老人无奈的选择
蒋高明 2013-7-14 18:57
蒋高明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几乎是农民最头疼的。杂草顽强的生命力,让农民防不胜防,年年锄草,年年长草。人类与杂草斗争的几千年,至今没有太好的办法,直到发明了除草剂,人类暂时占了上风。然而,人类的发明草甘膦除草剂以及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使用,在暂时每年终结了杂草连年危害后,却因草甘膦在食物中残留,最终可能会终结人类。 除草几乎占据了农田管理的一大半时间,也是农活中最辛苦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农活劳累最生动的写照。 农田里有多少杂草呢,南方与北方明显不同。以我们熟悉的北方为例,春季小麦田里播娘蒿、王不留、荠菜、独行菜、小蓟比较常见。由于小麦是头年秋天播种的,越冬返青后小麦成了优势种群,杂草暂时竞争不过小麦。但一旦不加管理,播娘蒿等就迅速增长,可以覆盖整个小麦田。但是,毕竟春天雨水少,温度低,杂草还不是最凶的。而夏季就不同了,北方农田雨季温度高、光照强、水分好,这样就给了那些机会主义者的杂草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即使向玉米那样高秆的作物,其下还常见十几种杂草,如马唐、旱稗、马齿苋、牛筋草、碎米莎草、铁苋菜、醴肠、鸭跖草和青葙等 。 杂草获得这样的恶名,估计是现代科学以后的事情。在古代农书上,人们对杂草并不是像今天被人深恶痛绝的。如对杂草的防治,古人竟然用“锄禾”这样的说法,禾是庄稼,怎么除掉呢?原来,锄草的“锄”与除草的“除”不同,前者是给庄稼地松土,兼切断杂草地上不与地下部的联系,同时切断了土壤毛细管,起到控制杂草兼保墒的作用,这个的农活农民一年要干好多次。过去农民一旦锄头拿上了手,就一直到收获。而今天的农活,则是喷雾器一旦背上了肩膀,就一直到收获才停下来。除草剂除草只管灭杀杂草,不管土地的感觉,也不会关心除草剂对于人类食物链的污染,甚至喷洒除草剂这个农活本身就是很有健康风险的。除草剂的毒性很强,从空气中几十米飘过来的除草剂对那些敏感植物还有伤害作用,打除草剂那几天,农民不敢开窗户。 其实用生态除草措施控制杂草是解决杂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人工拔草和锄草都是古老的除草方法,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杂草防除方法。直根系的杂草甚至某些多年生杂草在杂草繁衍生长以前拔出,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认为,保持农田一定的杂草生物多样性,在控制害虫、保护天敌、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生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杂草的生物多样性给予适当保护。然而,人工除草虽然是一种最环保的除草方式,但劳动力投入高;化学除草虽然成本较低,但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采取合理的除草措施,使农田杂草既能得到控制,又能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较高的经济效益。 遗憾的是,传统的人工锄草方式,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劳动力短缺,而逐渐减少了。在美国这种古老的技术恐怕彻底消失了,在中国只有五十岁以上的老农民还会锄草。现在使用的是什么技术呢,就是大量除草剂使用,喷洒除草剂的是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妇女,在美国则是飞机。 化学办法并没有真正控制住杂草。相反,杂草年年用药,年年发生,甚至在美国使用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技术后,农田里出现了超级杂草。为什么农田里杂草难以防治,甚至除草剂除出了“超级杂草”?这是与杂草的生态习性有关的。 农田杂草大都是一年生植物,它们属于机会主义者,一有空间就去占领,它们对养分需求不挑地段,无论是贫瘠的荒地还是肥沃的耕地,即便是人类不断踩踏的田埂上,只要有机会就繁殖,结大量的种子,并通过多种方式散播到土壤了。那些埋葬在土壤里的种子,一般很难除掉,除草剂对它们毫无办法,即使用火烧,地上部烧光了,但种子还地下还能保留。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道理。 生态除草仅斩草除根还不够,还要从种子上控制,就是待杂草结实后人工去除。生态除草怎么做呢?一是要控制种源,不使其结果实,在成熟前后治理;二以草治草,如人工播种有肥效左右的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占据杂草的生态位;三是秸秆覆盖,利用秸秆中的生化物质对杂草实施抑制;四是人工拔草喂牛羊,但前提是农田里不能有农药,更不能有除草剂。 没有农药和除草剂的鲜草,那些食草动物们如牛、羊、驴、兔、鹅、甚至猪是非常喜欢的。“老牛吃嫩草”讲得就是这个道理。肉牛养殖喂养太多精料容易生病,喂养一些青草后病情就好转了,可见杂草还有草药的功能。四十年前,山东农田里杂草很少,那些杂草哪里去了?竟然是我们这些孩子加上部分妇女控制住了。小时侯,我们放学后,背上筐就去拔草或刨草, 1000 亩地里的杂草还不够生产队 40 头牛填饱肚子的,再加上青壮劳动力反复锄草,在人民公社期间,根本没有听说过杂草危害这样的事情。 现在的留守农民以老人妇女为主,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省事。 10 元一瓶的除草剂,一会儿的功夫,就喷洒到庄稼地里了,几乎可以管一个生长季节,在这样高度省力的诱惑下,谁还愿意花 70 元雇人去除草呢?要是成了草荒,一亩地雇四个人干一天才能除一遍,花费就是 280 元,不可能有人傻到放在省事的活不干,会出以前的傻力气。 然而,对于化学除草,我们目前还不能乐观,尽管除草剂暂时占了上风,但其中的生态与健康代价并没有人认真计算过。 2013 年 6 月 8 日 ,美国《食物与化学毒理学》公布泰国科学家惊人实验结果,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捆绑使用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具有雌激素作用,而且在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浓度范围促进乳房癌细胞增殖。 泰国科学家的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法国科学家不久前做过的长期喂养极微量草甘膦除草剂与转基因玉米研究中,发现巨大的乳房肿瘤的致癌机制。该项发现打破了过去认为“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低于某浓度水平无害”的过时认识,揭示了草甘膦这样的有毒有害物质,恰恰在过去难于想象一万亿分之一超低微量范围,具有很强内分泌干扰、性激素干扰作用。 参考阅读:泰国科学家震惊论文 : 超微量万亿分之一浓度草甘膦致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8ab.html 上图:人工除草这个古老的技艺几乎在农村绝迹了,只有老人和妇女还会使用。 中图:化学除草后成为光板地,雨后易造成水土和养分损失,耕地退化。 下图:被除草剂伤害的玉米叶片。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除草剂的威力,足以震撼上帝
热度 1 sheep021 2013-3-31 20:26
1生机盎然的艾草 2被除草剂照顾后的艾草 3人勤春少:被人采摘之后的香椿芽 发这几张图片是因为,我时时想起小时候听母亲讲的一个故事: 相传,盘古开劈混沌世界,高天悬日月,地厚载山河,普天下百姓才有了安身之地。然而人们不懂得使用工具,刨地、点籽、锄地统统用手,久而久之人们本来很长的指头,磨得不剩两寸长。就这样生产的粮食还是极少极少,仍然少不了饿肚子。太上老君见人们如此艰苦,怕遭不住这种磨难,灭族绝种,便把自己的草帽摘下,吹口仙气,变成一面铜锣,落在人间。教人们每逢夏日锄耘,只要敲一敲锣儿,口里念道:“草死苗活,草死苗活……”草:就自然灭绝,沤成肥料,而庄稼苗则茂盛地生长起来。 谁知老君的一片好心,反而使一些人变得懒了。连提上铜锣喊声:“草死苗活”也不愿干了。干脆把锣挂在树技上,人睡在树下,用脚后跟敲锣。正巧有一天老君下来私访,忽然发现自己的帽子被人用脚后跟敲,勃然大怒,一把提上锣就走。人们发现事情不妙,急忙求情,已经晚了。从此,人们照旧用手耕地,慢慢才逼出各种各样的工具来,也才有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故事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头部受伤+接触杀虫剂=3倍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zhpd55 2012-11-13 10:19
头部受伤+接触杀虫剂=3倍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http://www.abc.net.au/lateline/content/2012/s3545855.htm 根据美国 Neurology ( 神经病学)杂志网站 2012年 11 月 13 日 的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那些有头部受伤 , 而且在生活或工作的地方附近有使用农药百草枯( paraquat )的情况,可能会使患帕金森氏症的风险增加 3 倍。 百草枯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可用于各种作物的杂草治理。 百草枯信息中心 提供了有关百草枯的更多信息。其中包括新闻、专题文章、案例研究与视频等,涵盖了百草枯在农业中的各种应用,以及它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知识库中包括深入评论和出版物。百草枯通常用 200 倍水稀释来控制杂草。通常添加表面活性剂,除草剂一般喷洒于草叶。它仅在与光合作用绿色组织直接接触后才发挥效用。百草枯用于 100 多种作物种植前后的杂草控制,其中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稻米、大豆、小麦、土豆;主要的水果:苹果、橙、香蕉;饮料:咖啡、茶叶、可可豆;以及加工类作物:棉花、油棕、甘蔗和橡胶。只要遵循厂家使用建议,百草枯就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杂草控制,产生更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同时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土地。百草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除草剂,因为它具有下列特性:广谱、起效迅速、耐雨性、一旦接触土壤即被固化,丧失活性等。在我国百草枯的生产企业除了先正达公司之外,还有其他数家公司如 Baofeng 、 CAC 、 Luba 、 Redsun 、 Sanonda 、 Sinon 、 Taoyuan 、 Xianlong 和 Yongnong 等。 对于百草枯这样常用的除草剂,它对于 人类和动物的致命性是不可忽视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的医学博士 Beate Ritz 就谈到,虽然大脑受伤和与百草枯除草剂接触都会使患 帕金森疾病的风险增加,但是这 2 种因素的组合叠加更会大大增加 患 帕金森疾病的风险。问题就在于 由于头部受伤可能会增加 脑细胞的易损性,易受能够对大脑有害的杀虫剂的攻击 , 或者是另外一种情况 , 如长期接触低剂量杀虫剂,可能增加头部受伤后患帕金森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涉及了 357 名患有帕金森氏症和没有这种疾病的 754 人 , 他们都住在加利福尼亚中心的一个 农业区。研究人员确定参与者的接触 除草剂是以居住和工作地点周围 500 米 的区域为基础,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结合使用收集百草枯的数据。患有头部外伤伴有失意在五分钟以上的人患帕金森氏症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更多信息请浏览: Neurology November 13, 2012 vol. 79 no. 20 2061-2066 doi: 10.1212/WNL.0b013e3182749f28
个人分类: 新观察|3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食品安全局关于转基因玉米和除草剂毒性研究的初步审查报告
热度 1 bioxncai 2012-10-8 18:27
  翻译:独立调查员 英文来源:欧洲食品安全局网站 http://www.efsa.europa.eu/en/press/news/121004.htm 本局的结论是,最近一篇论文引发的对 NK603 转基因玉米和含草甘膦除草剂的潜在毒性的担忧,其科学性品质不足以认定为有效的风险评估。    本局的初步审查发现,论文中的研究试验设计、报告和分析,是粗略的,并不充分。为了完整理解这项研究,本局已邀请作者 Séralini et al 分享关键的额外信息。    这些缺陷意味着,本局目前尚不能认定作者的结论是科学的。鉴于其论文所述研究设计和方法的种种问题,无法根据试验中大鼠患肿瘤的现象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基于作者已发表的信息,本局未发现重审此前对 NK603 玉米安全评估结论的必要性,持续进行中的草甘膦评估也不会考虑这些“发现”。    本局评估认为,该论文违背国际公认的研究和报告准则。    本局局长 Per Bergman 说:“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惊讶,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声明聚焦于该项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结果,但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遵循适当的框架,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设计和方法,这是数据准确和结论有效的坚实基础。如果不具备这些元素,很难说是可靠的、有效的研究。”    监管产品的科学评估主管补充说,关注转基因作物可能的长期影响一直是、并将继续是本局重点任务,以保护动物、人类和环境。    本局今天发表的初步审查是两阶段过程的第一步,第二阶段分析报告将于2012年10月底发布,届时将深入分析研究作者提供的所有附加信息,以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报告也将包含各会员国对论文的评估以及来自德国的草甘膦评估分析。 初步审查的主要发现    本任务小组成员来自本局的转基因作物、农药和科学评估单位。( 以下是择要翻译,并不完整)    1、为期2年的研究中所用的大鼠预期寿命也是约2年,且是易发肿瘤的品系;    2、只有1个对照组;    3、论文未遵守国际公认的OECD标准方法建立和实施试验;    4、对于长期试验,OECD指南要求最低50只大鼠/组,但 Séralini et al 仅用了10只/组;    5、作者研究目标不明确(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设计、样本量、统计方法等,这些都是决定结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6、没有说明大鼠食物储存细节(可能被真菌等毒素侵入,从而产生有害影响);    7、没有详细说明摄入饲料或饮水的体积率;    8、未采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所用方法有效性受到质疑,肿瘤发病率数据也有问题,还缺少死亡汇总等重要数据;    9、未提供肿瘤以外的器官损伤等重要数据。 媒体查询,请联络:    欧洲食品安全局媒体关系办公室    电话:+39 0521 036 149    电子邮件: Press@efsa.europa.eu 中文来源: http://bri.caas.net.cn/news/in_01.aspx?id=879
16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验鼠吃两年转基因谷物患肿瘤 多器官损伤
热度 1 sheep021 2012-9-21 12:42
不会知道国内有没有种植这种准基因玉米, 不知道国内院士们是否看到了这条新闻, 不知道会有何解释? 有些人仅仅用转基因食品喂养老鼠几十天,就能得出实验结果 有些人仅仅用转基因食品实验性地吃几顿,就想得出”无害“结论,是不是太急了一天。 有人说,国内目前已经有很多种转基因食品、蔬菜、水果等在销售,也未见产生危害。 按对此有一个疑惑:近几年来,国内患恶性肿瘤的比例迅速上升,这些人是因为什么患病呢?我不敢说是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因素,但谁敢说不是因为转基因呢?一切都是未知数,还有待于深入、缜密的研究 民以食为天,没有几年,几十年的长期观察,未必能得出最终结论吧? 实验鼠吃两年转基因谷物患肿瘤 多器官损伤(图) 雌性实验鼠伤害更严重   在实验中,200只雄性和雌性实验鼠各自被分成十组,每组十只。其中一组被作为“对比组”,喂食含有33%转基因谷物的普通饲料和白水,另外三组被喂食含有较大剂量草甘膦除草剂的饲料和水,目的是反映除草剂对食物链的影响。而另外六组则被喂食含有不同比例NK603的饲料。   经过长达两年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对实验鼠的健康造成了相似的危害,尤其在雌性实验鼠中,幼鼠夭折和患病的比例特别高。在实验进行到第14个月时,对照组的实验鼠没有一例发现患癌,而在被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饲料的组别中,有10%到30%的实验鼠患上了肿瘤。   实验进行到24个月,在所有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饲料的组别中,50%到80%的实验鼠长了肿瘤,而且平均每只长的肿瘤多达3个,而在对照组中,只有30%患病。而在接受实验的雄性实验鼠中,出现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肝脏受损、肾脏和皮肤肿瘤,以及消化系统疾病。    欧盟或禁止进口转基因谷物   研究结果公布后,孟山都公司法国总部称:“我们还需要请专家对研究结果评估,现在做出评论为时过早。此前所做的超过300多次实验都证明是安全的。”   长期以来,欧洲一些环保团体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但一直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在欧洲,并不种植NK603,只会进口这种转基因玉米作为饲料,这一研究报告可能导致欧盟禁止进口这种转基因谷物。只有孟山都公司研发的MON810型转基因玉米在欧洲获得了种植许可。然而在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法国、希腊、匈牙利、卢森堡和罗马尼亚,已经禁止了种植MON810型转基因玉米。 华商报 本报综合报道李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0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所知道的孟山都
热度 24 jiangjiping 2012-6-16 07:43
我所知道的孟山都 蒋继平 2012 年 6 月 15 日 最近有网友要我谈谈对孟山都( Monsanto )公司的看法。 我不知道这些网友提出这个请求的出发点和理由是什么。 在我看来, 现代网络系统为大家提供了了解世界百态的便捷之道。 每个人只要有个电脑,有个宽带上网系统, 就可在家中或者办公室任意查找世界上的任何有关信息。 就拿孟山都来说,除了可以从它本身的官方网站上得到需要的相关信息外,还可通过百度,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网站获得具体的信息。 既然网友专门要我对此表示个人看法,我想总是有原因的。 虽然我不可能满足所有网友的要求,但是,我的做人原则是尽量提供力所能及的答复。不过,那仅是个人的观点, 很可能以偏概全, 还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一点。 在我家中的文件柜中, 有一个文件夹是关于孟山都的。 这个文件夹的内容是孟山都董事会的年度福利报告。 我现在虽然不是孟山都的雇员, 但是, 我在十几年前曾经是 Seminis ( 圣尼斯 ) 的雇员, 现在圣尼斯是孟山都的一部分。 因为我在圣尼斯的时候参与了公司的劳保退休计划, 即著名的 401K 退休福利计划。 这个计划的一个法定条款就是每年必须由公司董事会向所有参与计划的人员发一份年度报告。 这个报告的内容是关于这个项目每年的执行进展,比如说一共有多少人参与,投资的收入及其盈亏等等具体的信息。虽然我已经从圣尼斯辞职,但是, 我仍然将我原来在圣尼斯的 401K 帐户保留在孟山都。 所以,我每年都会按时收到这份报告。 因为涉及到公司的隐私,有关孟山都公司的福利情况,我在此不便多说, 而且也与题目的关系不大。 不过,借此机会,顺便“显摆”一下, 在家中,太太等于我的私人秘书, 她在整理家中文件柜的时候, 帮我处理各种文件。有一天, 她半开玩笑对我说:“世界上两个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农业公司,孟山都和先正达( Syngenta ), 每年都要向您按时通报有关福利的最新进展, 而您已经不是他们的成员了,真是难以想象。” 言归正传, 我对孟山都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于媒体的信息, 不过, 因为我的专业也在农业方面, 所以,也有一些实际性的认知。 而且。我的一部分劳保退休金也在那里, 所以, 我也会额外地关注孟山都的相关信息。 在我的印象中, 孟山都的除草剂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是两大特色产品, 是这个公司的支柱产品, 也是在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产品。 它的草甘膦除草剂( Roundup )不但是美国农场主的救命农药,还是城镇居民的庭院护卫者。 因而,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农业用品商场, 草甘膦除草剂一定占有一个明显的位子。 在我的车库中, 一年到头始终有一瓶草甘膦除草剂备用。 在我工作的农业公司, 农药库中总会有草甘膦除草剂。 草甘膦除草剂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 它对所有植物都具有致命杀伤力。 因而,它在农田中的使用是一件很头痛的事, 它会伤及到农作物。 所以,孟山都的科学家们又在自然界寻找具有抗草甘膦除草剂的植物,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这种抗性转移到重要的农作物中。其中最明显和最著名的要算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 孟山都的这种做法,使我想起了一位既卖矛又卖盾的商人。 不是吗? 至于孟山都要为世界和人类提供什么? 请看孟山都自己的表白: “ 孟山都 是一家农业公司。我们通过创新和技术为全世界的农民带来成功收益,帮助他们生产更健康的粮食、更好的动物饲料和更多的纤维;同时,我们致力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 我们信守的价值,正如 孟山都承诺 所体现的,指引着我们的商业决策。” 很明显,孟山都的出发点也是善意的, 它的表白比一般的公司更加直率。 可是, 在我看来, 孟山都也和几乎所有的盈利公司一样, 只是给公众提供有利的信息, 而有意地违避不利的数据。 它的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都是建立在短期的商业利益之上的, 对长远的环境影响没有充分的预估。 比如说,草甘膦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和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 导致了自然界的生态失衡, 出现了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 美国的一些农场主们深为超级杂草所困忧, 因而, 状告孟山都。 但是, 法庭仍然站在孟山都一方。 据说孟山都有一个非常强大和复杂的社会网络, 在国会山庄也有一定的势力。 孟山都的出发点是致力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 但是, 它的做法是否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还待历史的检测。 我个人的感觉是值得怀疑。 但是,我也不完全认同由法国人执导的【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 A World According to Monsanto ) (2008)] 这部纪录片所描述的孟山都。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8112 次阅读|50 个评论
有机种粮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热度 3 蒋高明 2011-6-20 00:25
蒋高明 最近,我们采用有机种植的办法,实现了低产田变吨粮田,即每亩收获玉米小麦粮食之和为2000斤以上。得到这个结果是在完全不采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 因六大技术基础上实现的,我们采用的是生态学技术,实现了“一大于六”的原初设想。 有网友关心我们得到上述产量的成本问题。这里,2010年,我组研究生在10亩实验田数据记录里,有一整年完整的用工记录,不妨介绍如下(计算依据为10亩实验田): 全年共雇人用来除草、播种、补栽、施肥、整地、浇水共59.37个工日,计60个工日。 其中,种玉米26.62个工日,是用工最多的,因为采用人工播种; 除草17.5个工日;种麦2个工日(机械播种),浇水4个工日(浇水费用承包给浇水人,这个工日是看护)。分项计算如下: 1)每个工日当地价为50元(男女老少一样,我们用工以老人和妇女为主),此项开支共计3000元; 2)其中用机械拉粪、拉粮食用手扶拖拉机28车;24马力拖拉机12车,拖拉机手不另外支付装卸费,拖拉机手出人工,运输距离小于500米(从农场到实验田)。前者每车10元;后者每车 20元,机械费520元; 3)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每亩80元,共计800元; 4)浇水34小时,27元/小时,实际支付900元; 5)有机肥每立方米40元,每亩5立方米,10亩共2000元; 6)租地费用每亩300元,10亩共3000元。 这样计算下来,以上共开支 10220,即每亩地实际成本 1022元。收获2000斤有机粮食,以1元/斤计算,有机种植模式下,租地种植净效益978元;如果有机粮食价格翻倍,则可收 入1956元/亩。 如果老百姓用有机方式种植,农户基本都有小型拖拉机,他不需要支出1) ,2), 6)项,这样老百姓种植一亩有机粮食的实际成本只有370元,如果他自己养牛,则仅需要支付170元。 有机种植获得2000斤粮食,以普通市场价算,农户可保守收入 1630元;如果有机粮食价格翻倍,则亩可收入3260元。 有机种植模式下,农民自己留种,不需要买化肥、农膜、除草剂、杀虫剂,主要花费是收获和浇地费用,还有一点柴油费用,可忽略不计,因为国家小麦补贴约90元/亩完全可抵消种 子和柴油费。 这就是有机种粮的真正成本。既然有这样的好处,农民为什么不用呢?主要的原因,一是农民不相信不用化肥、除草剂、农膜、杀虫剂能够打出粮食来,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种植所谓附加 值高的蔬菜作物,风险也很大;二是没有理想的有机肥来源,大型养鸡场、养猪场、养鸭场里的粪便都被污染了;三是如果优质无优价,即使理想状况下收入1630元,辛苦一年才获得,还不足 以抵消进城打工一个月就能收入上千元的诱惑。农民凭什么要给城里人种地呢?四是目前的耕地被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严重污染了,获得有机产量需要3年左右周转期,农民 等不起。 市场上我们看到的有机玉米、有机大米价格为普通价格的10倍。这个高价位,吓跑了很多城里人,如此高的价位并没有太多道理。国外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25~50%,这样的 价位消费者是能够承担的。当然,国外的有机食品并没有我们的严格,他们还允许使用部分化肥。 需要指出的是,虫害控制靠生物加物理方法,需要投入购买诱虫灯和一点电费,折合每亩35元,因为收获的虫子有经济价值,只要收获10斤虫子,即可变成3斤鸡肉,得到约45元,抵消杀虫的费用开支。待天敌恢复后,因为不用给益虫益鸟发工资,这个费用更可节省下来了。 有机种植模式,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需要城市消费者理智的消费。如果价格合理,农民尝到了甜头,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健康的有机粮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465 次阅读|7 个评论
摘下转基因大豆的“美丽”光环
热度 3 蒋高明 2011-6-13 23:29
蒋高明 转基因作物真的像专家们宣传的那样,能提高产量,减少农药和除草剂污染,少用化肥吗?还是让我们从转基因大豆说起。2009年4月27日,《黑龙江日报》发表记者张桂英文章《 摘下转基因大豆光环》,文章通过第一现场,向人们报道了转基因大豆的真实表现。 文章指出,给国产大豆带来致命冲击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竟然不增产!它转入的只是一种对除草剂有超强耐性的基因,可以使大豆在种植过程中放心使用灭杀性的除草剂,从而降低 管理成本。造成的环境污染,转基因种子公司根本不管。可见,转基因大豆是只方便除草的。可就是这个方便除草,我们引进了转基因种子,造成中国种业的半壁江山尽被人家占 有。 “转基因大豆是个非常大的帽子,凡是把其它物种或品种的基因转到大豆中,都是转基因大豆。目前对我们造成冲击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它是把对草甘膦除草剂耐性 非常强的基因转到大豆中,大豆其它的遗传性状并未改变。这种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使用药性强、杀灭范围广的灭生性除草剂,而不必担心把大豆苗杀死。” 著名大豆专家刘忠 堂教授非常肯定地说。 大豆生产过程中,草害是威胁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外,大豆生产基本都是大规模生产,控制杂草的工作量非常大。为了减少人工,他们多采用灭杀性除草剂,但它易造成严 重药害,连大豆都一起杀灭了,所以才有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但在中国,由于大豆种植规模相对国外要小很多,人力又多,除草并不是大问题,所以根本没必要种植这种对 环境和健康充满风险的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作物鼓吹者声称,转基因作物可以少打农药、保护生态环境,这其实完全是个经不住实践检验的骗局。据美国生物技术信息网2004年10月报道,三大转基因作物,即玉米、 大豆、棉花,在1996~1998年3年间,减少了农药使用量0.206亿磅,但从1999~2004年6年间,种植这些作物农药用量却增加了1.43亿磅。也就是说,9年之间,转基因作物的农药用 量净增1.22亿磅。事实说明,转基因不仅不能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反而增加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是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造成的严重后果。生存是物种最基本的权利,人类想要灭杀杂草和害虫,杂草和害虫就迅速进化与人类抗争。更有意思的是 ,杂草从转基因作物那里“缴获”了武器——人类转移进去的抗除草剂或抗虫基因,武装了自己,自己变成刀枪不入的“超级杂草”。 美国广播公司电视新闻曾报道,“超级杂草”是由于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被“逼上梁山”的。电视新闻画面上展示了这样的镜头:2009年10月阿肯色州收获季节,表情严峻的 农民和科学家正在布满巨藜的田间交谈,这种巨藜即使喷洒再多的草甘膦除草剂也死不了。一位农民在3个月内花了50万美元试图清除“超级杂草”,仍然徒劳;联合收割机和手工 工具对这些杂草都无能为力。据估计,在阿肯色州,有100万英亩的大豆和棉花田中已大量滋生“超级杂草”。长芒苋和巨藜是最可怕的杂草,它们可长至7~8英尺高,耐高温,也 耐长期干旱,产生海量种子,其发达根系可从农作物中抢夺养分。如果任其发展,一年内就将占领整个农田。 2004年底,抗草甘膦的帕默藜首次出现在佐治亚州梅肯县,并蔓延到佐治亚州其他地区,以及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阿肯色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和密苏里州。根据佐 治亚大学杂草专家斯坦利•卡尔佩珀估计,佐治亚州有10万英亩农田严重布满了帕默藜,有29个县现已证实这种藜是抗草甘膦的。2007年,梅肯县1万英亩农田因抗草甘膦帕默藜大 量繁殖而被抛荒。 因此,为了保护转基因大豆,不但农药要打,而且还要打得更多;除草剂也不能少用,否则,转基因的优势就没有办法体现出来。这样的转基因作物其实是温室里的弱苗。 然而,转基因大豆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在除草剂、农药、化肥上要吃小灶,更令人吃惊的内幕是——转基因大豆并不增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黑龙江日报》记者,转基因不但不会提高大豆产量,相反,转基因会导致产量降低5~10%,大豆含油率也不会因为采用了转基因技术而发生改变。转基因大豆降 低除草成本的周期只能维持3年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害虫和杂草也会产生抗性,增加农产品农药残毒。 实现转基因大豆高产的是科学的耕种方式,而非完全依赖于品种。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生产既要规模化,还要机械化。大机械深松整地作业,为大豆高产奠定了坚实 基础。大豆是深根作物,最深能扎到地下1米,只有深松深翻,才能满足大豆的生长需要,实现高产。而在中国农村,多是用小四轮子种地,耕层浅严重制约了大豆潜力的发挥,所 以产量不如国外;相比之下,同样可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黑龙江省垦区,非转基因大豆单产并不比国外低。目前,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每亩175公斤左右,南美单产每亩可以 达到180~190公斤左右,而在黑龙江省垦区,本土大豆平均亩产在170公斤以上。 据了解,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比例大约在81%左右,巴西约50%左右,阿根廷则全部为转基因大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今世界大豆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生产的非 转基因大豆与出口到我国的转基因大豆,价格竟差到一倍左右!令人费解的是,同是非转基因的大豆,我国产的不但卖不上高价,却要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在同一价格平台上竞争 。 转基因大豆是吃小灶长大的,看美国补贴就知道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和储备系统,显然与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格格不入,中国是其战略布局的重大障碍。为了轰开中 国农产品大门,美国采取的是高额补贴本国农产品政策,鼓励转基因巨头垄断中国种子市场。2007年,美国平均向农业提供的补贴就高达572亿美元。正是美国对商品化农产品实施 补贴政策且不断加大扶植力度,直接造成大豆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也导致许多国家大豆种植业的萎缩。 美国政府年年巨额赤字,为什么还要大幅补贴农民呢?这是美国从战略角度考虑的。这样做,第一,可以保证本国农民生产积极性,即使农产品出现较大波动时,也不至于损伤农 民的利益,从而保证本国粮食产量;第二,降低美国粮食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敲开其他国家农产品市场大门,迫使那些国家放弃本国粮食生产,转而购买美国廉价粮食, 进而从农业上依附于美国,增加美国支配世界的能力,最后,控制整个世界。将来如果你不听话,就提高粮价。吃饭看人家脸色,那才是标准的“寄人篱下”。    1993年,中国大豆市场敞开国门,大豆成为最早开放的农产品。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等原因,大豆榨油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美国ADM公司、新加坡WILMAR等一些外来资本, 捕捉到这一契机进军中国。境外公司对中国大豆领域的突破,带来了食用油市场和饲料养殖市场的变革,传统豆油弱势消费地区的烹饪习惯遭到冲击,传统养殖方式被迫转型,规 模化饲料养殖行业兴旺发达。一系列变化作用到大豆行业,其严重后果是国内大豆供需严重失衡,也为外资后续大举扩张埋下了伏笔。90年代末,国内大豆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对 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转基因大豆冠冕堂皇地进入中国,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国市场。现在,我们吃的豆腐、大豆油、养殖用的豆粕,已经很难摆脱转基因的影子。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转基因大豆并不神秘,它是牺牲了生态环境,牺牲了其他物种,牺牲了小户农民利益,并得到政府高额补贴才具有许多“光环”的,剥掉转基因大豆的美 丽光环,我们看到的是赤裸裸的掠夺和杀气腾腾的凶相。这个噩梦,东北豆农已经经历过了。那么,下一步是不是我们南方的稻农呢?我想,他们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 ,尽管“狼”已经到了家门口。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614 次阅读|4 个评论
摘下转基因大豆的美丽光环
热度 2 蒋高明 2011-5-29 23:37
蒋高明 转基因作物真的像专家们宣传的那样,能提高产量,减少农药和除草剂污染,少用化肥吗?还是让我们从转基因大豆说起。2009年4月27日,《黑龙江日报》发表记者张桂英文章《 摘下转基因大豆光环》,文章通过第一现场,向人们报道了转基因大豆的真实表现。 文章指出,给国产大豆带来致命冲击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竟然不增产!它转入的只是一种对除草剂有超强耐性的基因,可以使大豆在种植过程中放心使用灭杀性的除草剂,从而降低 管理成本。造成的环境污染,转基因种子公司根本不管。可见,转基因大豆是只方便除草的。可就是这个方便除草,我们引进了转基因种子,造成中国种业的半壁江山尽被人家占 有。 “转基因大豆是个非常大的帽子,凡是把其它物种或品种的基因转到大豆中,都是转基因大豆。目前对我们造成冲击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它是把对草甘膦除草剂耐性 非常强的基因转到大豆中,大豆其它的遗传性状并未改变。这种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使用药性强、杀灭范围广的灭生性除草剂,而不必担心把大豆苗杀死。” 著名大豆专家刘忠 堂教授非常肯定地说。 大豆生产过程中,草害是威胁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外,大豆生产基本都是大规模生产,控制杂草的工作量非常大。为了减少人工,他们多采用灭杀性除草剂,但它易造成严 重药害,连大豆都一起杀灭了,所以才有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但在中国,由于大豆种植规模相对国外要小很多,人力又多,除草并不是大问题,所以根本没必要种植这种对 环境和健康充满风险的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作物鼓吹者声称,转基因作物可以少打农药、保护生态环境,这其实完全是个经不住实践检验的骗局。据美国生物技术信息网2004年10月报道,三大转基因作物,即玉米、 大豆、棉花,在1996~1998年3年间,减少了农药使用量0.206亿磅,但从1999~2004年6年间,种植这些作物农药用量却增加了1.43亿磅。也就是说,9年之间,转基因作物的农药用 量净增1.22亿磅。事实说明,转基因不仅不能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反而增加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是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造成的严重后果。生存是物种最基本的权利,人类想要灭杀杂草和害虫,杂草和害虫就迅速进化与人类抗争。更有意思的是 ,杂草从转基因作物那里“缴获”了武器——人类转移进去的抗除草剂或抗虫基因,武装了自己,自己变成刀枪不入的“超级杂草”。 美国广播公司电视新闻曾报道,“超级杂草”是由于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被“逼上梁山”的。电视新闻画面上展示了这样的镜头:2009年10月阿肯色州收获季节,表情严峻的 农民和科学家正在布满巨藜的田间交谈,这种巨藜即使喷洒再多的草甘膦除草剂也死不了。一位农民在3个月内花了50万美元试图清除“超级杂草”,仍然徒劳;联合收割机和手工 工具对这些杂草都无能为力。据估计,在阿肯色州,有100万英亩的大豆和棉花田中已大量滋生“超级杂草”。长芒苋和巨藜是最可怕的杂草,它们可长至7~8英尺高,耐高温,也 耐长期干旱,产生海量种子,其发达根系可从农作物中抢夺养分。如果任其发展,一年内就将占领整个农田。 2004年底,抗草甘膦的帕默藜首次出现在佐治亚州梅肯县,并蔓延到佐治亚州其他地区,以及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阿肯色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和密苏里州。根据佐 治亚大学杂草专家斯坦利•卡尔佩珀估计,佐治亚州有10万英亩农田严重布满了帕默藜,有29个县现已证实这种藜是抗草甘膦的。2007年,梅肯县1万英亩农田因抗草甘膦帕默藜大 量繁殖而被抛荒。 因此,为了保护转基因大豆,不但农药要打,而且还要打得更多;除草剂也不能少用,否则,转基因的优势就没有办法体现出来。这样的转基因作物其实是温室里的弱苗。 然而,转基因大豆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在除草剂、农药、化肥上要吃小灶,更令人吃惊的内幕是——转基因大豆并不增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黑龙江日报》记者,转基因不但不会提高大豆产量,相反,转基因会导致产量降低5~10%,大豆含油率也不会因为采用了转基因技术而发生改变。转基因大豆降 低除草成本的周期只能维持3年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害虫和杂草也会产生抗性,增加农产品农药残毒。 实现转基因大豆高产的是科学的耕种方式,而非完全依赖于品种。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生产既要规模化,还要机械化。大机械深松整地作业,为大豆高产奠定了坚实 基础。大豆是深根作物,最深能扎到地下1米,只有深松深翻,才能满足大豆的生长需要,实现高产。而在中国农村,多是用小四轮子种地,耕层浅严重制约了大豆潜力的发挥,所 以产量不如国外;相比之下,同样可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黑龙江省垦区,非转基因大豆单产并不比国外低。目前,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每亩175公斤左右,南美单产每亩可以 达到180~190公斤左右,而在黑龙江省垦区,本土大豆平均亩产在170公斤以上。 据了解,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比例大约在81%左右,巴西约50%左右,阿根廷则全部为转基因大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今世界大豆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生产的非 转基因大豆与出口到我国的转基因大豆,价格竟差到一倍左右!令人费解的是,同是非转基因的大豆,我国产的不但卖不上高价,却要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在同一价格平台上竞争 。 转基因大豆是吃小灶长大的,看美国补贴就知道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和储备系统,显然与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格格不入,中国是其战略布局的重大障碍。为了轰开中 国农产品大门,美国采取的是高额补贴本国农产品政策,鼓励转基因巨头垄断中国种子市场。2007年,美国平均向农业提供的补贴就高达572亿美元。正是美国对商品化农产品实施 补贴政策且不断加大扶植力度,直接造成大豆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也导致许多国家大豆种植业的萎缩。 美国政府年年巨额赤字,为什么还要大幅补贴农民呢?这是美国从战略角度考虑的。这样做,第一,可以保证本国农民生产积极性,即使农产品出现较大波动时,也不至于损伤农 民的利益,从而保证本国粮食产量;第二,降低美国粮食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敲开其他国家农产品市场大门,迫使那些国家放弃本国粮食生产,转而购买美国廉价粮食, 进而从农业上依附于美国,增加美国支配世界的能力,最后,控制整个世界。将来如果你不听话,就提高粮价。吃饭看人家脸色,那才是标准的“寄人篱下”。    1993年,中国大豆市场敞开国门,大豆成为最早开放的农产品。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等原因,大豆榨油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美国ADM公司、新加坡WILMAR等一些外来资本, 捕捉到这一契机进军中国。境外公司对中国大豆领域的突破,带来了食用油市场和饲料养殖市场的变革,传统豆油弱势消费地区的烹饪习惯遭到冲击,传统养殖方式被迫转型,规 模化饲料养殖行业兴旺发达。一系列变化作用到大豆行业,其严重后果是国内大豆供需严重失衡,也为外资后续大举扩张埋下了伏笔。90年代末,国内大豆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对 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转基因大豆冠冕堂皇地进入中国,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国市场。现在,我们吃的豆腐、大豆油、养殖用的豆粕,已经很难摆脱转基因的影子。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转基因大豆并不神秘,它是牺牲了生态环境,牺牲了其他物种,牺牲了小户农民利益,并得到政府高额补贴才具有许多“光环”的,剥掉转基因大豆的美 丽光环,我们看到的是赤裸裸的掠夺和杀气腾腾的凶相。这个噩梦,东北豆农已经经历过了。那么,下一步是不是我们南方的稻农呢?我想,他们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 ,尽管“狼”已经到了家门口。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1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甘河中德示范农场一行随笔
lfm2000 2011-4-27 16:03
在去年的药械国际会议上做了一个报告《Pesticide residue control in China》,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报告,报告完了也就过去了,算是交了会务组的差吧。当时有几个德国专家在场,报告结束后也有专家简单进行了交流,但基本没留下什么印象。当时中德示范农场的Bunge先生也在会场。 隔了不久,Bunge先生就与我取得了联系,中德农场在内蒙古甘河,他们遇到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当地大面积土壤中除草剂残留严重,影响了后茬作物的种植。经过一些沟通,这几天我和何雄奎教授一起受甘河农场之邀,特意到内蒙呼伦贝尔参加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举办的中德示范场学术交流会,也算开了眼界,第一次走进如此广袤的土地。 示范农场距离齐齐哈尔机场还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都是黑土地,让我们这些看惯了黄土地的“内地”人很是享受!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也是曾经记忆中的事了。 在农场做了报告“农药残留问题与后茬作物安全”,其他专家大多进行的是土壤营养相关内容,从这些报告中,再次体会到学科交叉的必要性。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施肥和农药残留还有联系,但施肥对于土壤pH或者微生物活动影响之显著,让我自然联系到农药残留的降解也间接受到了施肥的影响,甚至可以联想的是通过优化施肥方案是有可能在改变土壤性质的同时加快农残降解的。在农场的协助下,我们也就这一点开始初步试验探索,希望能在将来为农药残留的环境降解以及降低后茬影响做一点事情。 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也是很有乐趣的!
2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惊!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中含有数百吨草甘膦!
热度 17 蒋高明 2011-3-1 00:32
蒋高明 由于转入了抗草甘膦基因,转基因大豆有了特殊呵护,“沐浴”草甘膦的大豆,眼看着与它们竞争养分的杂草纷纷死去,依然"亭亭玉立"。然而,在草甘膦除草剂熏陶下的转基 因大豆,其除草剂残留量却远高于常规大豆。 详细的信息请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0q3o1.html 美国环保部规定:麦子、燕麦、高粱、大麦以外的谷物中草甘膦“最高耐受水平”标准,为0.1mg/kg。对于这个标准,美国最新修订时间是1997年。 2005年,中国国家标准(GM2763-2005)规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07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生物生长调节剂中,对粮食类农作物产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允许达到 3-5 mg/kg水平的有6种,允许达到8mg/kg水平的只有1种,对于绝大部分粮食类农作物产品“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限定在2 mg/kg水平以下,甚至绝大部分在1 mg/kg 水平以 下。 根据国外披露的数据,阿根廷转基因大豆中的草甘膦除草剂残留量高达17 mg/kg,是美国标准的170倍,中国标准17倍。 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是卫生部。遗憾的是,卫生部仅对中国的粮食有农药残留要求,但对于进口大豆,卫生部却没有规定转基因大豆的草甘膦标准。中国消费 者糊里糊涂吃了好几年的转基因大豆,混入其中的草甘膦,也成了我们的“美味佳肴”。 据有关数据,美国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留量达10-17mg/kg,我们取其平均值13.5mg/kg来算,2010年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5480万吨,洋人免费“赠送”给中国339.8吨草甘膦,13亿人 均569毫克。十年下来,中国人免费“品尝”草甘膦5.69克。这些草甘膦随着大豆食用油、豆奶、豆腐、豆粕等,直接被人食用,或喂养动物后再“进口”到人体。 百度一下草甘膦,得到下面的信息: “草甘膦(glyphosate),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除草剂。又称:镇草宁、农达(Roundup)、草干膦、膦甘酸。纯品为非挥发性白色固体,比重为0.5,大约在230℃左右熔化, 并伴随分解。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其异丙胺盐完全溶解于水。不可燃、不爆炸,常温贮存稳定。对中炭钢、镀锌铁皮(马口铁)有腐蚀作用”。 “根据Global Research的消息,有新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孟山都公司(MON)的Roundup产品存在毒性,威胁人体和动物的机体”。 如果转基因技术,也像有机农业技术那样,能够彻底告别草甘膦,那绝对是个好技术。遗憾的是,转基因大豆根本做不到。这样,我们在吃转基因大豆的时候,就不得不吃草甘膦 。那些引起草本植物灭绝的“毒药”,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只有天知道。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33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未经除草的稻田 rice fields without Weeding
dbmoth 2010-9-18 14:19
水稻播种50天后未经除草的稻田试验小区图 水稻播种3个月后未经除草的稻田试验小区图 收获前照片(只有边上几株瘦弱的水稻了)
个人分类: 植保|4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第二代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
热度 1 longkouwan 2010-9-14 10:01
引子: 今年三月份毕业后,没有立即开始自己喜欢的课题,而是被老板拉去做了几个月的农业推广工作。就是在本州全境做几次讲座,主要是关于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在未来几年商业化之后对葡萄产业可能带来的影响。于是对这个领域多少有些了解,或许值得在这儿说一说。 正文: 常常感慨或者惊叹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速度是如此之快,比如15年前罕有的手机如今已经“泯然寻常物矣”。 但是某些农业生物技术的普及速度比手机还要迅速。 在美国从1996年才开始推入市场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主要是抗草甘膦大豆),到了2007年,已经占据了高达91%的大豆播种面积。除了大豆,转基因抗除草剂的棉花和玉米,在2007年也分别占据了总播种面积的70%和50%左右。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07年全美国玉米的播种面积约5.7亿亩,大豆3.9亿亩,棉花约0.66亿亩。 由此,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通过美国巨大的播种面积对世界和中国造成了巨大影响。比如2008年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3743万吨,其中约有40%来自美国,绝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 为什么抗除草剂作物会这么火?因为种庄稼,年景好时,可以不用浇水,甚至可以不用施药,但是杂草时时刻刻都在。美国约100万农民在耕种比整个中国的耕地面积还要大的农场时,除草是第一要务,但是非常费时费力。抗除草剂作物的出现使得除草变得非常简单。比如,草甘膦是一种可以杀死农田绝大多数杂草的除草剂;如果草甘膦不伤害作物的话,单纯喷施草甘膦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农田杂草。孟山都公司拥有草甘膦的专利,又有抗草甘膦种子的专利,既卖种子又卖配套的除草剂,赚的盆满钵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孟山都公司草甘膦专利的失效,草甘膦为孟山都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孟山都只能依靠品牌的知名度和不断的变换配方来防守北美市场;同时由于草甘膦的大规模施用,能够抵抗草甘膦的杂草也开始在农田逐渐扩张,深刻威胁抗草甘膦作物种子的市场,这直接导致了贝尔的抗草丁膦作物不断侵蚀孟山都的抗草甘膦的市场;另外,第二代抗除草剂作物,抗2,4-D类除草剂(一种能够有效控制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即将推向市场。 2,4-D类除草剂作为最早的除草剂之一,专利权早已过期;看来是不能主要依靠除草剂赚钱了。怎么办?途径有两条:一是研发新的2,4-D的剂型,使其不挥发;二是,提高种子的价格。孟山都在2009年将种子的价格提高了42%! 然而,孟山都一家独享市场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与孟山都的抗麦草威(dicamba)的作物相对,Dow(陶氏益农)也即将推出了自己的抗2,4-D的大豆和玉米,争夺市场;一场风起云涌的转基因作物的大戏,序幕已经缓缓拉开。
个人分类: 专业所系|3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黑龙江日报:摘下转基因大豆光环
蒋高明 2010-2-23 22:21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桂英 2009年4月27日 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042704932/ 给国产大豆带来致命冲击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竟然不增产,它转入的只是一种对除草剂有超强耐性的基因,可以使大豆在种植过程中随意使用灭杀性的除草剂,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进口转基因大豆之所以能在国内市场长驱直入、所向披靡,是因为它品质好产量高价格又低廉;相形之下,国产大豆的产量低、品质不好,是因为不是转基因的长期以来,国产大豆节节败退的落魄,让人们对进口转基因大豆充满艳羡。然而当记者较真地专题采访进口转基因大豆究竟好在哪时,却得到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 转基因大豆只方便除草 转基因大豆是个非常大的帽子,凡是把其他物种或品种的基因转到大豆中,都是转基因大豆。目前对我们造成冲击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它是把对草甘膦除草剂耐性非常强的基因转到大豆中,大豆其他的遗传性状并未改变。这种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使用药性强杀灭范围广的灭生性除草剂,而不必担心把大豆苗杀死。我国著名大豆专家刘忠堂教授非常肯定地说。 竟然是这样!仅仅是解决了杂草的危害,就把国产大豆比得一无是处!应该说是我们对转基因大豆的认识误区,导致了今天的结果。如今,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认真审视这件事。 大豆的生产过程中,草害是威胁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外,大豆生产基本都是大规模生产,控制杂草的工作量非常大,为了减少人工支出,他们多用灭杀性除草剂,但它易造成药害,连大豆都一起杀灭了,所以才有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但在我国,由于大豆种植规模相对国外要小很多,人力又多,除草并不是大问题,所以根本没必要用这种转基因大豆。不仅如此,关于打垮我们的转基因大豆,还有更多的不知道 转基因大豆不增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查阅了大量国外文献,得知转基因不但不会提高大豆产量,相反,转基因技术会导致产量降低5%~10%,大豆含油率也不会因为利用了转基因技术而发生改变。转基因大豆降低除草成本的周期只能维持三年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害虫和杂草也会产生抗性,增加农产品农药残毒,甚至使一些农作物变成超级杂草。 让转基因大豆高产的是科学的耕种方式,而非品种。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的生产不但规模化,而且机械化,大机械的深松整地作业为大豆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大豆是深根作物,最深能扎到地下1米,只有深松深翻,才能满足大豆的生长需要,实现高产。而我省农村多是小四轮子种地,耕层浅严重制约了大豆产量种性的发挥,所以产量不如国外;相比之下,同样可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我省垦区,大豆单产并不比国外低。目前美国大豆产量每亩175公斤左右,南美单产每亩可以达到180公斤~190公斤左右,而我省垦区,大豆平均亩产在170公斤以上。 转基因大豆争议不断 相比其有限的优点,转基因大豆可能存在的不安全性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众所周知,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国际上还没有定论,也是阻碍转基因大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其不安全性主要包括资源环境安全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等,它可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可能引起耐除草剂杂草的蔓延,造成大豆生产环境资源恶化;目前一些国家已证实转基因大豆存在一定过敏性,其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还包括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内部系统,可能会影响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可能引起跨物种感染等。 据了解, 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大约在81%左右,巴西大约在50%左右,阿根廷则全部为转基因大豆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世界大豆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美国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与出口到我国的转基因大豆,价格竟差到一倍左右 !令人费解的是,同是非转基因的大豆,我国产的不但卖不上高价,却要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在同一价格平台上竞争。 或许,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将可能找到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最佳方案。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219 次阅读|4 个评论
直播稻田应急封闭化除方案
热度 3 tjm9518 2009-6-13 13:16
由于 6 月下旬末连续几天降雨,江苏省及安徽省有较多的旱直播稻田在播种以后没有能及时喷施土壤封闭处理剂,到 6 月 10 日前后雨停后,田间稻种开始萌芽。对这些田块,应该用哪些药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二甲戊灵、丁恶草等适用于旱直播稻田的土壤封闭处理剂还能不能正常施用?这是众多农民和农资销售商关心的问题。 常用除草剂的特点 目前生产上应用于直播稻田的除草剂主要含有丁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二甲戊灵、恶草酮、异丙隆等成分。 其中,恶草酮、二甲戊灵对芽谷有较强的杀伤力,一般要求在施药时水稻种子还没有萌发露白,因此含有这两种成分的单剂(如施田补、农思它等)及复配剂(如丁恶草、二甲戊灵苄嘧磺隆)应在播种灌水后及时施药,稻种萌发露白后一般不宜使用。 水稻对丙草胺有较强的分解能力,但稻芽对丙草胺的耐药力不强。因此丙草胺产品在水稻芽苗期施用,必须加有安全剂,以改善制剂对水稻芽苗的安全性。由于这种安全剂主要通过水稻幼芽吸收而发挥作用,因而要求施用丙草胺时稻种已经萌芽露白。目前登记用于直播稻田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的含丙草胺的产品,均加有安全剂,特别是扫茀特等产品,对水稻芽苗很安全,可以在稻种露白后至幼苗期使用。 丁草胺对稻种萌发及出苗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常应在水稻播种后及时使用,稻种露白后,特别是在田间土壤湿度过大、用药量过大(纯药亩用量超过 50 克)的情况下,容易对水稻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影响。加有安全剂的丁草胺产品,如新马歇特等,对稻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因而适用期较宽,在水稻播种后至幼苗期使用均比较安全。 异丙隆对稻种萌发和出苗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般要求在水稻萌发后至立针期使用。 提示:丁草胺、丙草胺、二甲戊灵、恶草酮、异丙隆等除草剂主要适用于防除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的防效通常较差,其中恶草酮等药剂对阔叶杂草的防效相对较好。这些药剂在直播稻田施用后,均要求田面不能有积水,以免造成药害。这些药剂主要通过抑制杂草萌发和出苗而起灭草作用,对大龄杂草的防效会迅速下降甚至无效,因此施药不能过迟,在田间杂草开始萌发后再用药,会影响防效。 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主要适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兼有土壤封闭处理效果和茎叶处理效果,在杂草幼苗期使用也有较好的防效。其中吡嘧磺隆对 2 叶期以下的幼龄稗草也有较好的防效。这两种药对水稻的安全性高,正常使用不会产生药害(吡嘧磺隆用量过大,纯药亩用量超过 2 克时会影响水稻出苗和幼苗生长)。 生产上可以根据这些除草剂的特点和直播稻田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用药方案,确保对水稻安全,提高杂草防除效果。 水直播稻田一般播种催芽至露白或有短芽的稻种,应使用对芽苗没有伤害的药剂,二甲戊灵、恶草酮不能施用。旱直播稻田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时,如果施药时稻种已大量萌发,也最好使用对芽苗没有伤害的药剂,特别是在稻芽顶土后或田间露籽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再施用含二甲戊灵、恶草酮成分的药剂。 典型案例用药提示 案例: 响水县陈家港镇一农民 6 月 9 日反映,当地有部分旱直播稻田,因为近期下雨,没来得及施用土壤封闭处理剂,播种已 3 天,田间有 80% 的水稻种子已萌芽,田间草还没有出土。他问,这种田块能不能使用丙草胺与苄嘧磺隆的复配剂。据了解,这些田块播前浸种 48 小时,没有催芽,播后盖籽较好。 6 月 10 日,滨海县振东乡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有部分旱直播田已播种 7 ~ 8 天,田间有 50% 的种子已出苗,但是杂草还没出土。他问,这部分田块该怎么封闭除草。 用药提示: 这些田块稻种已经萌发,可以使用丙草胺与苄嘧磺隆的复配剂。考虑丙草胺在土壤较干的情况下封闭除草效果会下降,而根据天气预报, 6 月 10 日以后至少约 1 周内我省大部分地区均以晴天为主,期间田间土壤可能偏干,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丙草胺用量,丙草胺纯药亩用量可以增加 s 到 36 ~ 45 克(折合 30% 丙草胺乳油 120 ~ 150 毫升)。另外,由于用药较迟,适当增加丙草胺有利于提高对田间已萌发杂草的防效。 案例: 安徽省铜陵市一农资销售商 6 月 11 日反映,当地有较大面积的水直播稻在 6 月 3 日前后播种,因遇雨没有能及时化除,现在田间水稻处于 1 叶 1 心期,有部分地段已有处于 1 叶 1 心期的千金子发生。他问,登记用于直播稻田的 30% 丙草胺乳油能不能施用。 用药提示: 适当增加丙草胺的用量,对处于幼苗期的千金子、稗草等杂草也有较好防效。对上述田块,可以每亩用 30% 丙草胺乳油 150 ~ 180 毫升加 10% 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20 克,加水 50 公斤喷雾。考虑到丙草胺用量较大,最好使用扫茀特等安全性较高的丙草胺产品,以免对秧苗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田间大龄千金子没有能被有效防除,可以过 7 ~ 10 天(此时水稻秧苗大致处于 3 叶期,大龄千金子也大致处于 3 叶期),结合防除田间其他杂草,用千金乳油喷雾挑治田间局部分布的千金子。 案例: 6 月 8 日,泰州市鲍徐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一些田块的旱直播稻已播种 4 ~ 5 天,由于天下雨,没能及时喷施土壤封闭处理剂,现在稻种已露白,田间有部分禾本科杂草已经出土。他问,能不能用丙草胺封闭除草。 6 月 9 日,安徽省淮南市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一块旱直播稻田在播种经浸种催芽的稻种后天就开始下雨,没有能及时盖籽和喷施土壤封闭处理剂,现在水稻和草都已发芽。他问,这块旱直播稻田可以用哪些除草剂封闭除草。 用药提示 :对上述田块,可以使用丙草胺及其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注意适当增加丙草胺的用量,以提高对已出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吡嘧磺隆对处于幼苗期的稗草也有较好防效(苄嘧磺隆对稗草没有防效),对莎草、阔叶杂草的总体防效优于苄嘧磺隆。上述田块将丙草胺与吡嘧磺隆混配使用,或者使用这两种药的复配剂,能提高对稗草等杂草的防效。 案例: 6 月 10 日,姜堰市祝塘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几百亩旱直播稻播种后遇雨,没能及时喷施封闭除草剂,等雨停后田间已有 80% 的水稻萌芽,并有少量杂草顶出土面。这些旱直播稻田有的盖籽较好,而有的没盖籽,有 20% ~ 30 %甚至更多的露籽。他问,这些田块该选用哪些除草剂防除。 用药提示 :上述田块可以使用丙草胺及其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复配剂,注意适当增加丙草胺的用量,以提高对已萌发杂草的防效。也可以使用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公司的速杰 50% 苄丁异丙可湿性粉剂。露籽多的田块,只要稻种已经萌发露白,施用上述丙草胺等药剂也是比较安全的。 案例: 6 月 9 日,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一农民反映,他的旱直播稻播种已 3 天,现在有 50% 的水稻种子萌芽但没出苗。他播种的是干籽,播后盖籽较好。他问,现在能不能用丁草胺与苄嘧磺隆的复配剂除草。 用药提示 :上述田块可以使用丁草胺与苄嘧磺隆的复配剂。在用药量过大,特别是施药后田间土壤湿度过大甚至积水时,丁草胺对水稻出苗及幼苗生长有较大的不利影响(考虑到 6 月 10 日以后较长时间内当地以晴天为主,这种不利影响较小。注意尽量避免在出苗期灌水,尤其应避免畦面长时间积水)。上述田块将新马歇特等安全性较好的丁草胺产品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混用更安全些。 案例 : 6 月 9 日,姜堰市俞垛镇一农民反映,他的 18 亩地旱直播稻播种已有 3 天,由于播种后下雨没能及时喷施土壤封闭处理剂,现在有 30% 的水稻种子露白。这块田播种的是干籽,亩播种量 6 ~ 6.5 公斤,播后盖籽较好,田间基本无露籽。他问, 6 月 10 日雨停后能不能喷施施田补( 33% 二甲戊灵乳油)封闭除草。据了解,这些田块保水性不是太好,一般灌水后短时间内水就没有了。 用药提示: 二甲戊灵为触杀型土壤封闭处理剂,药物直接接触水稻芽谷容易造成药害。上述田块播种量较大(通常情况下旱直播稻适宜的亩播种量为 3 ~ 4 公斤),因此可以考虑在 6 月 10 日前后使用施田补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根据天气预报, 6 月 10 日以后当地较长时间均为晴好天气,水稻出苗期田间土壤可能偏干,最好适当增加施田补的用药量(亩用量 180 ~ 200 毫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沙性较重的土壤上,喷施施田补后短时间内遇雨或灌水,药物会随水进入土壤深层,容易对水稻根系产生不良影响。上述田块保水性不好,应检查土壤是否沙性较重。如果沙性重,最好喷施新马歇特及其与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的混配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案例: 6 月 9 日,高邮市三垛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一些旱直播稻播种干籽已 3 天,由于天下雨没能及时盖籽和施用封闭处理除草剂,现在田间水稻种子已全部萌芽。他问,现在还能不能用丁草胺与恶草酮的复配剂封闭除草。 6 月 10 日,宝应县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有一块旱直播稻在 4 天前播种,播种后遇雨,没有能及时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10 日上午喷施了 40% 丁恶草乳油 120 毫升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考虑到施药时稻种已经萌发,因此他担心水稻会受到药害。据了解,施药时田间土壤湿润,但畦面和墒沟里均没有积水;播种量较大,盖籽较好,田面基本没有露籽。 用药提示: 恶草酮对芽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田间水稻露白后,特别是出苗后,此时最好改用丙草胺及其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不宜使用丁恶草乳油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否则容易造成药害,特别是在用药量过大、土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药害更重。 上述在稻种萌发露白后喷施丁恶草乳油的田块,由于盖籽较好,稻种处于萌发初期,用药量不是过分大,而且施药后天气会转好,只要注意田间土壤湿度不过大,造成药害的可能性较小。 案例: 丰县范志文常店镇一农资销售商 6 月 11 日反映,当地一农户的 2 亩地直播稻 4 天前播种,播种后第二天下雨,现在稻种还没有萌发,田间已有 1 ~ 2 叶期的千金子、牛筋草发生,能不能用稻杰化除。 用药提示: 稻杰在土壤中比较容易降解,持效期短,不宜作为土壤封闭处理剂使用。该药一般应在田间杂草基本出齐后喷雾进行茎叶处理,能有效防除稗草和多种阔叶杂草及部分莎草,对千金子、牛筋草无效。 对上述田块,可以根据稻种萌发情况,选用丁恶草乳油、二甲戊灵、丙草胺及其与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其中恶草酮、二甲戊灵喷雾施用时对由种子萌发、处于幼苗期的千金子、牛筋草也有较好的灭杀作用,加量使用丙草胺,也能防除这些已出杂草。 需要注意的是,从上述反映的情况看,水稻播种后 4 天左右田间即有 2 叶期的千金子、稗草,应检查杂草幼苗是否由根茎萌发形成的。如果由根茎萌发形成,用上述土壤封闭处理剂防除效果不佳,应及早人工拔除,或者在田间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后,及早使用高浓度的千金( 100 克 / 升氰氟草酯乳油)喷雾防治,对大龄草应适当多喷药。(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13796 次阅读|5 个评论
另类油菜:慎用油菜田常用除草剂
热度 1 tjm9518 2008-11-25 09:16
对油菜田常用除草剂耐药性差,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严重药害 另类油菜:慎用油菜田常用除草剂 盱眙县旧铺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有部分农户直播种植了皖油 7 号白菜型油菜,目前油菜苗已经有 3 叶以上,田间有婆婆纳、猪殃殃等杂草萌发。他问,这些阔叶杂草应该用什么药剂防除。涟水县红窑镇一农资销售商问,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田的杂草应该怎么除,甘蓝型油菜田常用的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药剂在这两种油菜田能不能正常使用。 白菜型油菜品种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油菜品种主要是甘蓝型油菜品种,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品种很少。 1996 年,安徽省审定通过了白菜型油菜品种皖油 6 号,该品种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是我国冬油菜区第一个黄籽、低硫苷优质白菜型油菜新品种。从 1996 年以后,安徽省审定的皖油系列油菜品种,从皖油 6 号到皖油 29 , 14 个品种中仅有皖油 6 号、皖油 7 号、皖油 11 号、皖油 13 号这 4 个是白菜型油菜品种。其中,皖油 11 号是是我国冬油菜区第一个双低白菜型油菜品种, 1996 年通过安徽省审定。从皖油 13 号( 1996 年通过审定)以后,近年来安徽省审定的油菜品种均为甘蓝型品种。国内其他地区也选育出了一些白菜型油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应用面积。如四川省育成的雅油 1 号、陕西育成的白杂 1 号等。白杂 1 号是我国第一个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 2003 年通过陕西省审定。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基本上不使用芥菜型油菜品种。 油菜田常用除草剂 目前油菜生产上适用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土壤封闭处理的有乙草胺、异恶草松(广灭灵)、敌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精都尔)等;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有烯草酮、精喹禾灵(精禾草克)、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精恶唑禾草灵(威霸、骠马)、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异丙酯草醚(对部分阔叶杂草也有效)等;主要用于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的有草除灵(高特克、好实多)、胺苯磺隆、二氯吡啶酸(毕克草 2 号、龙拳)等。这些除草剂均可以在甘蓝型油菜上使用,严格按有关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上述除草剂中,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以及烯草酮、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恶唑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在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田正常使用一般是安全的。其他除草剂,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对它们的耐药性一般较差,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其中有些除草剂完全不能使用。 几种除草剂的安全性 二氯吡啶酸 二氯吡啶酸能在甘蓝型、白菜型油菜田使用(不能在芥菜型油菜田使用,否则易产生药害)。目前国内登记用于油菜田的二氯吡啶酸产品有龙拳( 75% 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品)、毕克草 2 号等。该药主要适用于防除豆科杂草、菊科杂草以及卷茎蓼等多种阔叶杂草,能有效防除巢菜(大巢菜、小巢菜)、块茎香豌豆、车轴草、稻槎菜、刺儿菜、苣荬菜以及自生苜蓿、自生豆类等。以大巢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油菜田,可以每亩用龙拳 6 ~ 10 克加水 20 ~ 30 公斤喷雾化除。该药与草除灵在杀草谱上有较好的互补性,常与草除灵混用。 二氯吡啶酸在油菜苗期至现蕾期使用对油菜安全,在油菜抽薹后最好不好施用,以免发生药害。龙拳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中等,对多种后茬作物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但大多数后茬作物在施用龙拳后 10 个月种植不会出现药害。有关研究表明,二氯吡啶酸可以用于大麦、小麦、燕麦、玉米、十字花科蔬菜、芦笋、甜菜、亚麻、薄荷、草莓等农作物田和禾本科草坪防除阔叶杂草,施药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在作物播前混土、播后苗前施药以及苗后喷雾茎叶处理等方法。 草除灵 草除灵是选择性茎叶处理剂,是目前油菜田使用最普遍的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能防除繁缕、牛繁缕、雀舌草、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对婆婆纳防效差,在婆婆纳草龄小时施药有一定防效,对稻槎菜、荠菜、大巢菜基本无效。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杂草,应适当提高用药剂量。该药对未出苗的杂草无效。 不同类型的油菜品种对草除灵的敏感性反应不同。芥菜型油菜对草除灵敏感,不能使用。甘蓝型油菜的耐药性较强,但对油菜苗龄有一定要求,在油菜幼苗期使用容易产生药害,应避免在苗床或直播油菜 2~3 叶期施药。一般应在直播油菜 6 ~ 8 叶期或移栽油菜缓苗后,阔叶杂草出齐后的 2 ~ 3 叶期至单株有 2 ~ 3 个分枝时用药。一般在冬前气温较高时或冬后气温回升油菜返青期施药,避开低温天气施药,在油菜抽薹后使用有时有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一般每亩用草除灵有效成分 15 ~ 20 克,田间对该药敏感性较差杂草比较多时应适当加大用量。 30% 草除灵乳油每亩用量,防除雀舌草、繁缕、牛繁缕 44 ~ 50 毫升;防除猪殃殃 50 ~ 66 毫升;防除婆婆纳等 133 毫升。生产上应严格按推荐用量和使用方法施药,不随意加大用药量。 白菜型油菜耐药性较弱,施药后会出现叶片皱缩和反卷的情况,春季施药药害更重。据江苏农垦集团冯维卓等人撰写的《高特克对白菜型油菜的药害反应及化除效果》一文报道:种植白菜型油菜三月黄的油菜田施用高特克,在越冬前和春季施药均对油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药害,冬前施药药害较轻,春季施药药害重。据试验,冬前于 12 月 24 日喷药,分别每亩用高特克( 50 %草除灵乳油) 25 毫升、 30 毫升、 35 毫升,均加水 30 公斤喷雾,喷药时杂草叶龄为子叶期至 2 片真叶期,三月黄油菜有绿叶 8 . 5 叶。施药后 10 天、 2O 天调查药害情况,未见有明显的药害症状,对展开的功能叶影响不大,但对幼嫩的心叶影响较大。春季温度升高心叶展开后,症状表现明显。 3 月 13 日检查有少量植株出现药害。 3 月 21 日症状表现明显,而且用药量越大药害越重,表现为叶色变淡,明脉,反卷,叶丛生,分枝增多。春季于 3 月 13 日施药,每亩用高特克 30 毫升,加水 30 公斤喷雾。施药后药害表现较快,植株薹茎受害弯曲,同时基部分枝叶丛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各施药处理,除每亩用高特克 25 毫升产量比不施药的对照略有增加外,其余处理产量均减少。另有资料报道,在白菜型油菜田分别每亩喷施高特克 20 毫升、 25 毫升、 30 毫升、 35 毫升,以喷施高特克 30 毫升除草效果最好 ,株防效为 84 .4 % ,鲜重防效为 88.6 % ,油菜增产 39.4 % 。 综合分析,在阔叶杂草多,油菜可能受到巨大影响的白菜型油菜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施用草除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应按照上述甘蓝型油菜施用草除灵的要求施药外,尤其要注意施药时白菜型油菜应有较大的叶龄,一般应在油菜 6 ~ 8 叶期施药,而且用药量不要随意加大,严防药害发生。 胺苯磺隆 胺苯磺隆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油菜田除草剂,可以防除繁缕、猪殃殃、大巢菜、稻槎菜、碎米荠、婆婆纳、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苋菜、泽漆等多种杂草。但该药主要适用于甘蓝型油菜田,不可随意用于芥菜型和 白菜型油菜。另外,该药易对后茬水稻等多种作物造成药害,不可随意使用。 另外,白菜型、芥菜型油菜对敌草胺较敏感,不能使用。异恶草松及其与乙草胺等除草剂的复配剂也不能在白菜型油菜田施用。 油菜 3 叶期以后按正常剂量( 50% 乙草胺乳油亩用量不要超过 90 毫升)喷施乙草胺一般不会产生药害。上述丁银科反映的油菜田,如果前期没有进行土壤处理,可以在油菜 3 叶期后喷施乙草胺,以控制田间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发生。(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1006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