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童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忆往昔之童谣
Mech 2019-3-25 10:22
小时候听到的童谣,依稀还有些记忆。从来也没有看过文字版本,无法保证记忆的准确性。 第一首是上海亲戚嘲笑我的,用上海话讲。我写的其实是普通话译文。 大头大头, 落雨勿愁; 人家有伞, 我有大头。 第二首是可以套在很熟悉的歌曲中唱。我记得自己在水坑旁原地踏步,唱着改词的歌。似乎那水坑给我鸭绿江的灵感。突然小伙伴冯宝东在后面猛推了我一把,我就坐到水坑里。负面刺激如此强烈,我记忆中,在那之后,再也没有唱过歌。 雄赳赳,气昂昂, 挎个要饭筐; 吃窝头,沾大酱, 越吃越健康。 现在我甚至多少也能理解冯宝东为何出手。窝头大酱,我那时还没有见过,更不用说吃过。我可能就是跟他学舌唱的。吃窝头粘大酱的人,自己唱属于自黑,没有关系。总吃大米的人,当着常吃窝头的人唱,至少是有失厚道。所谓“政治正确”,其实就是种避免矛盾的语言策略。不要对着胖子说肥,不要当着秃子说亮,甚至也不要让笨蛋听见说人傻。我从来对他人的感受不敏感,有话直说,因此视与人交往为畏途。 后面几首,多少有些少儿不宜的意思。涉及与排泄系统相关不够驯雅的词,但似乎还没有到脏话的程度,而且与死亡相关。看过《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应该理解,神秘的死亡其实对儿童很有吸引力。 屁屁乃凉水加热气, 在屁眼里转来转去, 一不留神就溜了出去。 放屁者洋洋得意, 闻屁者垂头丧气。 五号运动员, 带屁就上篮; 一屁崩倒篮球架, 砸死裁判员。 夜半三更, 厕所没灯; 学习雷锋, 厕所安灯; 一不小心, 掉进粪坑; 两腿一蹬, 壮烈牺牲。 除了第一首,后面几首都是在鞍山小时候听到的。我问过妻子,她说想不起来,但听我一说,彷佛也听过。 现在想想,我可能真是被耽误了。如果当年有条件,或许三四岁就可以读唐诗宋词,然后就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现在就是饱学之士了。当然,许多人都可以认为自己被耽误了,虽然不耽误也未必能如何。自己似乎也未能免俗。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忆往昔之放鞭炮 忆往昔之穷游吃住 忆往昔之故友 忆往昔之初入幼儿园 忆往昔之母亲的工作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及对老师失望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续兼说家长老师 忆往昔之幼儿园小朋友 忆往昔之首次乘海轮上海往返 忆往昔之童年乘火车启示 忆往昔之生病看医生吃药 忆往昔之生病找护士打针 忆往昔之手术 忆往昔之手术补记今昔护理 忆往昔之门诊部医生闹的笑话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2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后记 忆往昔之挠痒捶背 忆往昔之小木匠 忆往昔之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外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母亲在祖父家 忆往昔之父母的忧虑 忆往昔之中学时的工作意向 忆往昔之家教讲理篇 忆往昔之家教惜福篇 忆往昔之家教独立篇 忆往昔之挨父母打 忆往昔之背主席诗 忆往昔之出师傅坑 忆往昔之小学试读 忆往昔之插班入学 忆往昔之抗大小学 忆往昔之无电视时的除夕夜 忆往昔之“反标”事件 忆往昔之小学时的“创新” 忆往昔之少年“军迷” 忆往昔之热极凉来 忆往昔之不敢下山 忆往昔之杀鸡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3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童谣 幸福拍手歌;铃儿响叮当 平安夜
panfq 2017-12-24 23:55
J ingle bells voice voice 黑鸭子 more voices 英日汉版 Dashing through the snow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 雪橇 Over fields we go Laughing all the way Bells on bobtails ring, yeah Making spirits bright / 短尾 What fun it is to ride and sing A sleighing song tonight Oh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 叮当声 Oh, what fun it is to ride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Oh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Oh, what fun it is to ride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Dashing through the snow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Over fields we go Laughing all the way Bells on bobtails ring, yeah Making spirits bright What fun it is to ride and sing A sleighing song tonight Oh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x 3 Oh, what fun it is to ride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Oh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Oh, what fun it is to ride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x2 冲破大风雪 我们坐在雪橇上 飞驰过田野 一直伴随着笑声 马尾铃铛响着 精神多欢畅 今晚滑雪真快乐 把滑雪歌儿唱 叮当!叮叮当! 铃儿响叮当 我们在雪橇上 滑雪多快乐 x2 冲破大风雪 我们坐在雪橇上 飞驰过田野 一直伴随着笑声 马尾铃铛响着 精神多欢畅 今晚滑雪真快乐 把滑雪歌儿唱 叮当!叮叮当! 铃儿响叮当 我们在雪橇上 滑雪多快乐 x4 相关链接 和风旋律 两只老虎 拉网小调 中文版 铃儿响叮当 voice小蓓蕾 voice黑鸭子 more voices 嘿冲破大风雪 我们坐在雪橇上 快奔驰过田野 我们欢笑又歌唱 年轻的伙伴们 精神多爽朗 鞭儿抽得啪啪响 马儿快快跑 叮叮当 叮叮当 铃儿响叮当 坐在雪橇多快乐 我们飞奔向前 x3 voice和风 more voices 平安夜圣诞夜 万籁寂闪金光 圣母圣婴可爱安详 宁静温柔在梦乡 静静安睡在天堂 静静安睡在天堂 平安夜圣诞夜 金光闪多辉煌 牧童轻轻遥看远方 天使齐声把颂歌来唱 救世基督从天降 救世基督从天降 平安夜圣诞夜 上帝恩甘露降 细看圣容多慈祥 神灵光华照四方 此福终生永难忘 此福终生永难忘 平安夜圣诞夜 万籁寂闪金光 圣母圣婴可爱安详 宁静温柔在梦乡 静静安睡在天堂 静静安睡在天堂 《Silent Night》 (Hayley Westenra) (英语)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 Round young virgin mother and child 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hepherds quake at the sight Glories stream from heaven afar Heav'nly hosts sing Alleluia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on of God, love's pure light Radiant beams from thy holy face With the dawn of redeeming grace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平安夜,圣善夜 真宁静,真光明 圣光环绕圣母圣婴 圣洁婴孩纯真可爱 尽享天赐安眠 尽享天赐安眠 平安夜,圣善夜 牧羊人,在旷野 看见天上荣光降下 众军齐唱哈利路亚 主耶稣今降生 主耶稣今降生 平安夜,圣善夜 神子爱,光皎洁 这是救恩黎明光芒 救赎恩典降临四方 主耶稣已降生 主耶稣已降生 相关链接: 祝你圣诞快乐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幸福拍手歌》 中英日版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 看哪大家一齐拍拍手 跺跺脚;伸伸腰;挤挤眼儿;拍拍肩;拍拍手 If you are happy voice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never be afraid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 跺脚,重踩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wink your eye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hout hurray / 喊叫 好哇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hout hurray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hout hurray hurray n. 万岁呼声;狂热;vi. 欢呼。vt. 向…欢呼(等于hurrah) 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 (坂本九) voice more 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態度でしめそうよ ほら みんなで手を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足ならそう 幸せなら足ならそう /あし 幸せなら態度でしめそうよ ほら みんなで足ならそう 幸せなら肩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肩たたこう / 肩 (か た ) 幸せなら態度でしめそうよ ほら みんなで肩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 ほっぺ 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ほっぺ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態度でしめそうよ ほら みんなでほっぺ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ウィンクしよう 幸せならウィンクしよう 幸せなら態度でしめそうよ ほら みんなでウィンクしよう 幸せなら指ならそう 幸せなら指ならそう /ゆび 幸せなら態度でしめそうよ ほら みんなで指 ならそう 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 幸せなら態度でしめそうよ ほら みんなで手をたたこう /ほら,语气词。提醒别人注意或是呵斥他人是经常用。ほら、注意しなさいよ。さあ,经常用于回答。さあ,私も分からない。 相关链接 和风旋律 两只老虎 拉网小调
个人分类: 语言文学|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锡童谣也科普 -- 说说古代童谣当中的防火经验
热度 6 fpe 2014-8-6 08:05
无锡童谣也科普 -- 说说古代童谣当中的防火经验 严格说起来,中国的消防制度是袁世凯 1902年在天津从事现代警察制度改革时创立的。千百年来,我国的社会灭火工作(救火)主要是靠民间自发的,自助性质的自救行为,我国的社会防火工作(防火)主要是以建筑文化形式表现的,以地方建筑特色为特征的防火文化。那么我国古代的社会防火教育工作(戒火)就必须仰赖民间的习俗和文化建设。这里借助一首无锡童谣来重温一下古代的消防文化教育,可以深入理解古人对失火认识的科学性、戒火策略和安全态度。以人为本,体现在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之中。无锡童谣中的消防文化,确实是古代消防教育的精品,也是科普文化的典范之作,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寒冬腊月,天气干燥,小心火烛,脚炉弗要放被 头里,前门栓栓,后门撑撑,水缸满满,灶膛清清。” 无锡童谣中的消防文化,说起来只有这四句,却包含了中国古代防火教育的主要环节,可以涵盖所有的防火理论和实践,这里用现代的火灾动力学理论来分析一二,体会一下古人经验性认识的科学性和科普教育的良苦用心。 首先,为什么中国消防文化的典范之作,出现在无锡?或许可以从无锡的地理位置上可以判读出来。无锡位于长江附近,是南方气候与北方气候的分水岭地带,北方气温低,冬夏都干燥;南方气温高,冬夏都湿润。只有中间地带的无锡,靠近太湖,平常湿度大,比较难失火。但是,如果冬天气温低,则由于空气湿度低,导致的木材干燥,形成容易失火的局面。只有气候变化大,才容易引人注意,通过某些增加地方特色加以重视。如果没有外来的挑战,那么防火内容就难以鉴别了。比如北方靠建筑隔离、分散居住来防止火灾的蔓延,而群居的徽派建筑只能靠防火墙为特色的避火措施,这是地理位置造成的显著差别。 那么,为什么是无锡,而不是杭州呢?一种解释是,吴侬软语,比较好听。同时,无锡的交通闭塞(在铁路出现之前,完全靠大运河旅行,还算是闭塞的),可以保持较为完整的地域文化。类似的童谣,江南地区都曾经出现过,只是无锡童谣更悦耳、更让人难忘,也因为地理条件的不便而保留下来。是否也是徽州童谣?因为徽州文化也有类似的说法。 第一句,“寒冬腊月,天气干燥” 为什么木材干燥容易失火呢?木材潮湿则向内损失的热量大,预热时间长。木材干燥则向内损失热量少,预热时间短。虽然接受的能量密度可能差不多,但干燥的木材由于不需要向内部预热,所以表面升温快而点火容易。寒冬腊月,就是 12月和1月,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西北风控制的时段。其时,西伯利亚寒流主导了中国的气温,导致气温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空气的湿度,这是防火重点时段位于冬春的气候原因。“风干物燥,小心火烛”,风干,则物燥,这是干燥的空气在对环境木材进行长期的干燥过程,导致木材的含水量降低,增加了火灾蔓延的风险。虽然仪表未必能够测量出来木材物性的显著变化,但是火灾蔓延具有累积性效果。初始状态的细微差别,对于火灾的蔓延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通常火场的能量是面积的线性、直径的平方、时间的平方,这是基于当火灾蔓延的速度恒定时,过火面积是火场半径的平方而来的火灾蔓延规律。因此如果蔓延速度有一点变化,火场能量会按照内在的平方关系加以放大,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本来一泡尿可以浇灭的火灾,一条小河的供水也不能保证控制,这是湿度变化带来的异常风险。 第二句,“小心火烛,脚炉弗要放被头里” 古代用火,大抵有 4大功能:工具、炊饮、取暖、照明。火耕社会,强调火的工具属性,即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火耨”功能。在农业社会,基本放弃了该项功能,具体说来,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宋真宗的《順時行火詔》 是最后一次规范野外防火,针对的是刀耕火种。在此之后,宋代对刀耕火种经济要求改土归流,所以不再是主流文化,也不需要特别控制了。中国历史上的文献记录中,谁第一次规范野火?黄帝,“节用水火”,就是规范野外动火烧荒的时间,保证生产的需要。 所以第二句话仅仅重视火的后三项功能,尤其是因为天寒而出现的取暖功能,是季节性失火的重要因素。古代农业社会的防火,主要靠控制点火源的手段(术语叫作“宵禁”,英语中的 Curfew,来源于1066年法国贵族征服英国之后带来的法语CouvreFeure,意思是拿不燃的铁盖子,盖上火头)。 火,这里指的是灶火,烛,这里指的是灯烛。这是古代社会主要的两种火源使用,即炊饮和照明。那么,为什么没有吸烟呢?因为那是烟草还没有引入中国,烟草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发现的,至少是1492年之后的事情,烟草是明末传入中国。 那么,第三种点火与冬季取暖有关,脚炉在南方使用有限,不是普遍的做法。 无锡地处太湖边上,平常湿度大,冬天比较湿冷,因此在同样的气温下,无锡的冬天可能比东北还要痛苦,有取暖的必要。北方的冬天已经考虑了取暖的设计,因此大家都不在乎脚炉了,有暖炕呢!可能脚炉是反映地方特色的东西,值得深入探讨。 英国有研究表明,随着环境气温的降低,苏格兰地区的火灾概率增加,而饮食和照明因素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导致失火概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取暖。也就是说,冬天导致失火概率的因素,主要是取暖造成的。无锡与苏格兰地区的湿度差不多,因此可以类比。在不经意间,无锡民谣反映的天气变化带来的火灾风险,与英国统计数据大体一致,这说明经验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在里面。 图 1.苏格兰地区在1980年左右的火灾风险,随着环境气温的降低而增加。 第三句,“前门栓栓,后门撑撑” 通常我们认为,这句话是安保的需要,也就是说,检查前门的门栓和后门的门撑,可以保证室内的财产安全( Security),防贼防盗的需要。但是,如果从消防安全(Safety)的角度来认识,检查前门和后门,这是认路,是逃生演习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由于我们经常查看前门、后门,即可以保证逃生通道的冗余设置(Redundancy),并且当灾难发生时,也可以立即使用(Availability)。当前火场的生命损失,很多是因为没有准备冗余出口造成的,还有更多的是没有就近逃生造成。在惊慌之中,人们采取原路返回,而没有就近逃生的策略,与他人拼抢有限的逃生容量。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在童谣中启蒙下一代,别忘了逃生有冗余的通道,而且都经过了有效性的检查。 第四句,“水缸满满,灶膛清清” 这一句,是具体的灭火准备,是最常见的防火管理内容。早在北宋初年的陈抟老祖,临终遗言就有“慎火停(古代读作 teng,阳平,意思是准备着,对着,如“昨夜洞房停红烛”)水”的说法。慎火,就是谨慎点火,提防余火(灶膛清清),防止再燃。停水,就是备水防患(水缸满满)。无锡童谣,把“慎火停水”的抽象,转化为更浅易直白的行动规定,因此可以广而告之地深入人心。2014年初发生的独克宗大火,失火的原因是没有慎火(取暖器失慎),蔓延的原因是没有停水(水源不足),对此,我们的祖先早已预料到了这两种可能性,在下一代的童谣中浅显地说明了具体的措施。 我国古代的风水理论,除了天井要“露白”(改善采光条件)以外,还要准备一缸水,有人说这是调节室内气候。从消防角度来认识,这是防火停水原则的具体实践,因此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环节,是保障建筑安全性的必然要素,类似于当前对配置手动灭火器的强制要求。 图 2.室外准备水源,相当于准备灭火器(二战前日本大阪街头的储水容器)。 无锡的童谣,是地方风俗习惯对于地方消防安全形势的一种适应,因此也是一种地方消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古代戒火文化的典型代表。各地的类似作法很多,如果没有保留下来,也就不能反映当地的戒火文化了。重温这些古代的戒火文化,我们不能不佩服祖先的生存智慧和教育经验。消防文化就是这样产生和传承的。谁说古人不科普? 附录: 最后说几句对成功的童谣的几点认识。一首成功的童谣,首先要符合音韵学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歪诗,都必须从著名的古诗来改编的内在道理。因为改编古诗,可以避免了音韵学上平仄的陷阱,可以直接传唱,是走捷径的不二法门。我最可惜的是,在中学没有学过平仄理论,对古诗的音韵美无法领会,实在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失败。高晓松说得好,中华民族自古缺乏音乐感,即使对自己的语言也不重视乐感,这是香港音乐更流行的内在道理。吾然之。 其次,既然是科普,一定要接合地方文化,具体说来,就是地方性的东西,比如脚炉。只有地方特色才能得到认可。如果都是大白话,拿到全国都可以,就不会有人感兴趣了。消防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一种,如果脱离地方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这是最近所有新创童谣的内在毛病。他们太贪,为全国儿童准备,就失去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失去了作为诗歌的生命力。 第三点,童谣也要保留科学性,要使用通用词汇,避免术语和抽象词汇,比如防火和燃烧,前者太抽象,后者较直白,古代都是以动作代替抽象,以延烧来说燃烧。有些看起来非常科学的用词,有可能不能达意,因为这些词汇来源于日本。比如,我看到一首童谣 “秋天到来天气凉,落叶飘飘草叶黄,秋高物燥燃烧快,野外别忘把火防。”一二句写得非常好,第三句就有问题了。要么“ 秋高物燥易走火“,要么“风干物燥延烧快”,点火和延烧是不同的概念,大风和干燥是不同的蔓延模式,作者显然没有学过《火灾动力学》,光靠经验,难免产生内在的科学性问题。 最后我把该童谣改编成《四季安全歌》,供大家欣赏。 春来寒去大地绿,早睡早起睡眠足,脱衣谨记早晚寒,出门不忘把火关。 夏日炎炎似火烧,高温场合中暑防,贪凉不忘穿衣服,烫伤之后疤难防。 秋天到来天气凉,落叶飘飘草叶黄,秋高物燥易失火,野外避免留火头。 冬风萧瑟寒流到,雪花飘飘过年闹,爆竹小心防失火,用电安全过大年。 火田之禁,著在禮經。山林之間,合順時令。其或昆蟲未蟄,草木猶蕃,輒縱燎原,則傷生類。諸州縣人,畬田並如鄉土舊例。自餘焚燒野草,須十月後方得縱火。其行路野宿人所在檢察,毋使延燔。
个人分类: 逃生常识|761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不可思议的童谣预言
热度 1 SciApple2014 2014-7-6 10:53
童谣在现代指儿歌,而在明代以前,所有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预言或揭示某些朝代的兴亡更迭、历史人物的成败祸福,以及社会战乱、自然灾变的前兆或验证等。大体呈现出乱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神秘莫测的因素,因为诸多复杂的自然、社会现象,尤其是偶然性、巧合性而又频发性的事件往往令人无从解释,童谣和谶语便会应运而生,以至主导人们的精神世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历史的发展轨迹。 一、“弧箕服,实亡周国”   《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末年的一天,周宣王在都城镐京大街上听到有一群儿童喊: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大惊,以为卖“弧箕服”(乘箭的袋子)的人要造反,命令把卖“弧箕服”的统统抓起来杀掉。他哪里知道,这里讲的弧箕服其实另有所指。   当时有一对正在卖弧箕服的老年夫妇为逃避追捕而跑到城外,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觉得可怜,就收养了下来。这对夫妇逃到了褒部落,这个女婴就由褒族人养大。她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烽火戏诸侯”的褒姒。长大后的褒姒美貌非凡,后来褒族首领为了营救被周幽王关压的褒族大臣,便施用美人计,将褒姒送给幽王。   周幽王就是当年宣王的儿子,西周最后一个皇帝。此人荒淫无道,得了褒姒,更是欣喜若狂。而这褒姒却偏偏是个冰美人,从来不笑,令幽王颇为烦恼。当时都城外骊山的烽火台上是专门用来在西戎进攻时点火报信,令各路诸侯前来救驾的。轻易不可点火。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然下令点燃烽火,调戏了诸侯,褒姒见此闹剧,终于开颜一笑。   后来西戎真的前来进犯时,面对升起的烽火,各路诸侯以为幽王又在搞什么花招,便未作反应。周幽王被迫出逃,后来在骊山被西戎杀死,西周灭亡。“弧箕服,实亡周国。”的预言就这样应验了。这恐怕是幽王的父亲宣王万万想不到的。 二、“萍实”、“商羊鼓舞”   据《家语》记载,有一次楚昭王乘船渡江,看到江中有一个大如斗的红红的圆东西撞到船上。船上的下属将这东西捞起给楚王,楚王感到十分奇怪。问左右大臣,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楚王派人去鲁国问孔子。孔子说那是“萍实”,抛开可以吃,是好东西,是只有霸主才有缘得到啊。于是楚王照办,果然如此。鲁国大夫听到这个消息就问孔子,“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孔子回答说,“我过去到郑国时,在陈之野的地方听到过一首童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这次果然应验了。”   另外《家语》还记载说,有一次齐国有一只独角鸟,飞到朝堂前展翅而跳。齐侯感到奇怪,便派使者到鲁国问孔子。孔子说,“这鸟叫商羊,是代表‘水祥’的。以前曾经有儿童单脚着地,(模仿鸟的样子)一边跳一边耸动两肩,还唱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现在这鸟出现在齐国,应当告诉百姓修堤造渠,以防水灾。”后来果然天降大雨,邻国都发大水,唯独齐国有准备而避过了。 三、“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做梦都希望江山永保,自家天下可延至千世万世。而偏偏一块偶然发现的石碑上刻的一则谶语令他寝食难安,就是“亡秦者,胡也”。   当时北方的匈奴还很强大,中原称之为胡。秦始皇便将匈奴人视为亡秦之患,于是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后患。蒙恬北逐匈奴,收复了大片失地,修筑了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浩大的工程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民间怨声载道,孟姜女哭长城以悼夫的故事也算是当时的写照。加上秦始皇严令苛政,焚书坑儒,穷兵牍武,终于在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当政时,反秦起义四起。秦朝便灭亡了。   秦始皇以为“亡秦者,胡也”的“胡”是胡人,而不料恰恰是他的儿子胡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预言就这样成真了。(参照《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汉元帝时,有童谣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到汉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北宫中的井泉稍微有上涨,后来井水溢出来向南流去。井水,阴也;灶烟,阳也;玉堂、金门,至尊之居,象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应也。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至汉成帝封侯,为三公辅政,因以篡位。 五、“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汉成帝时有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汉嘉鸿三年,汉成帝微服出巡,常与富平侯张放一起,自称富平侯家人。他在阳河公主家作乐,见到能作“掌上舞”的舞者赵飞燕,便召她入宫,宠爱有加,故曰“燕燕尾涎涎”,美好貌也。“张公子”,说的是富平侯。“木门仓琅根”,是指宫门铜锾,将来会尊贵的。后来,赵飞燕被立为皇后。其妹赵昭仪害死后宫皇子,后自杀,所谓“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六、“千里草,何青青。”   据《后汉书》记载,汉献帝元年初,长安有童谣说,“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乍一听难解其意。“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是讲董卓的。而无论是“千里草”还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于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将自下摩上,以臣陵君。“青青”指爆发,暗指董卓暴盛当权,却又迅速败亡,落得“不得生”的结局。董卓因为飞扬跋扈引起诸侯讨伐,最后被他的养子吕布所杀。 七、“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   汉献帝建安初年荆州有童谣:“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这是说汉代从中兴以来,仅荆州能保全,等到刘表任荆州牧以后,百姓还能生活丰足快乐,但到建安九年便要开始衰落了。所谓开始衰落,是指刘表的妻子死去,各位将领也都零落衰亡。所谓十三年没有什么遗留,是指刘表又要死了,因而荆州就要衰败了。   当时华容县有个女子,忽然啼哭道:“将有大丧。”因言语过差,县令以为妖言惑众,遂将其逮捕下狱。月余,女子忽于狱中哭道:“刘荆州今日死。”华容离荆州数百里,县里随即派人骑马去验视,而刘表果然死了。县令于是放了她。她续又歌吟道:“不意李立为贵人。”过后不久,曹操平定荆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贤,为荆州刺史。 八、“三公归于司马”   东吴国力不强,吴王对部下不信任,把屯边守将的妻子儿女当作人质安置在后方,称为:“保质童子。”每天都有十几个保质童子因为身份类似而在一起玩耍。   孙休永安三年二月,一天,一个四尺多高,大约六七岁的男孩,穿着青衣忽然来和这群小孩作游戏。小孩们不认识他,都问他:“你是谁家的儿子,今日忽然来了?”他答道:“见你们玩的高兴,所以我也来玩了!”大家端详他,发现其两眼发出外射的光芒。   小孩们畏惧而再次问他。他答道:“你们怕我吗?我不是人,是荧惑星,我有话要告诉你们:三公归于司马。”小孩们大惊,有的跑去告诉大人,大人开始跑来看出了什么事。男孩说:“我走了!”耸身跳跃,飞入空中。众人抬头看他,见他好像拽着一疋布匹似的上了天。跑过来的大人还看得见他。见他飘飘渐高,不一会就消失了。   当时吴国法令很严,众人不敢把这件事说出来。四年后蜀国灭亡,六年后魏国被司马氏废掉,二十一年后吴国被司马氏的晋朝统一了,三国都归于司马氏的晋朝了。 九、“黄獐歌”   武则天如意年间以来,民间开始流传唱一首“黄獐歌”,歌词是“黄獐黄獐草里藏,弯弓射你伤”。不久契丹族反叛,杀了都督赵翙,营房和都督府都被契丹人占领。朝廷命令总管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王孝杰四人,前后带领一百多万兵马前去征讨,全都被契丹人给打败了。他们带领军队败退到黄獐谷,被契丹人彻底消灭,没有逃脱一支人马。“黄獐之歌”得到了验证。 十、“杨柳谣”   唐中宗永淳年以后,天下皆唱:“杨柳杨柳漫头驼”。后来徐敬业出事,先是他出任柳州司马,接着他伪造皇帝的文书,自己任命自己为杨州司马,把长史陈敬之杀了,占据江淮一带造反。朝廷派李孝逸去讨伐,砍下了徐敬业的脑袋,用马驮到洛阳。这件事正是对“杨柳杨柳漫头驼”的验证。 十一、“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县。”   唐中宗景龙年间,安乐公主在洛州道光坊修建安乐寺,花费白银几百万两。当时流传的童谣说:“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县。”后来唐玄宗诛杀韦后一党,同时将安乐公主杀了,并将头悬挂在高竿上,将她贬为“悖逆庶人”。 十二、“八月无霜塞草青”   唐朝僖宗年间,长安流传一首童谣: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当时正值黄巢作乱,唐僖宗整日闷闷不乐。听到这首童谣,虽不太明白意思,却知道不太吉利。第二年(僖宗七年),黄巢军渡长江,跨淮河,占领洛阳。而后西进潼关,并占领了这座长安门户。消息传到长安,当朝宰相服毒自杀,僖宗皇帝向西南逃往成都。   据史书解释,“八月无霜塞草青”,是说草还未黄,暗示还未遇到黄巢,稍晚一些时间,就会遭霜变黄,那时将遇到黄巢。“将军骑马出空城”暗劝僖宗应快速逃出京城长安。“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正是预言僖宗逃往四川后,派使者到江东调兵救驾。 十三、“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建文帝即位,并着手削藩以巩固自己的势力。在铲除了几个势力较小的藩王后,将矛头指向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朱棣虽负抵御蒙古之重任,是举足轻重的藩王,但是这一次,却即使装疯都不能幸免被削藩之运。最后燕王朱棣起兵打败建文帝,攻占南京,作了皇帝。   当时建文帝削藩期间,曾有一疯道士在街头唱道,“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事后人们终于知道“莫逐燕”,是指不要逼迫燕王,否则燕王必将高飞,最后作皇帝。这也就是“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的意思。 引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yOTUwMA==mid=200284211idx=3sn=1d0a2d5bfd65e9e0505a644057aed8e6key=47e44c9144a8c833d4c8675d918c90d9896fa232398a8faaa62cb06b7af832933ff37e88821ea833b66c44d5bec58ba9ascene=7uin=MjIzMjQ5ODM0Mw%3D%3Dpass_ticket=16xNtKzdhVT%2F2exdvis0y6STgd4A3GjOEpKgGAfG7oeXCW2rGDRuFh35vfQ24A2X
2002 次阅读|3 个评论
全国一体化的童谣时代
zhaopei 2010-8-19 20:29
今日奉夫人命为女儿搜罗经典儿歌,找到如下若干:1、找朋友;2、丢手绢;3、两只老虎;4、数鸭子;5、拉大锯;6、小燕子;7、采蘑菇的小姑娘;8、小背篓---------- 当今信息时代,标准化已无所不再,孩子们听的东西也概莫能外了。 偶在天涯上看到一贴,讲自己童年的儿歌(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447571PostID=5428077 ),伊故居巴蜀,余祖籍中原,伊所列儿歌情味虽未能完全了然,但私心颇有戚戚,遂依稀忆起祖母常念儿歌中的几句: 天上的星,稀稀棱, 我给新媳妇来送灯, 金灯摞银灯,银灯摞瓦房, --------------------------------- 余下句子皆不能记,又至百度一搜,发现另一篇文章( http://q.163.com/163synh/poster/3409080/ ),作者亦为芒砀人士,所述场景,如在眼前,为之一乐。 奶奶已去天国三年有余,如今余为孺子牛,树欲静而风不止,个中滋味,非为人父母者莫能察也。 【补记】 昨夜抱女,突又忆起家母常念的一首家乡儿歌,这回是全活的。 拉拉扯扯,家后种块棉活, 拾拾揪揪,给俺娃做个兜兜, 兜兜烂了,俺娃会站了, 兜兜燎了,俺娃会跑了。 注:家后在我老家指村后;棉活同棉花。 【又补记】 娃娃睡,娃娃乖, 娃娃不睡眼睁开, 卖馍哩,还不来, 把娃娃,饿起来。
个人分类: 大千世界|3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乡的童谣
热度 1 yejian 2010-8-7 02:22
一队的鸡,二队的鹅,三队的姑娘儿铲螺陀。四队的机子响,五队的屁股痒。六队的梭蹬鞋,七队的姑娘儿嫁过来 楼上的客,楼下的客,细听我来办交涉。要屙屎,有草纸,莫要撇我的篾席子。要屙尿,有夜壶,莫要在床上画地图。 十四十五大月亮,贼娃子起来偷尿缸。聋子听到脚步响,驼背儿去当抵门杠,瞎子看到翻院墙,跛子跟到撵一趟,哑巴高声喊得昂,爪手儿逮斗贼娃子,哈板儿升堂问端详 千担公,快舂米,免得婆婆打死你。舂一升,喂鸭青;舂一箩,喂鸡婆。酒米舂得烹烹香,骑起马儿接婆娘。婆娘脚又小,出门踩到癞疙宝。癞疙宝,呱呱叫,小脚婆娘吓一跳。 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嫂嫂起来打鞋底,婆婆起来蒸酒米。酒米蒸得喷喷香,敲锣打鼓结婆娘,婆娘下河点高梁。高梁不结籽,扯了高梁栽茄子;茄子不开花,扯了茄子栽冬瓜;冬瓜不生毛,扯了冬瓜栽红苕;红苕不牵藤,家中有个大懒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40 次阅读|3 个评论
颠倒歌
sheep021 2009-12-28 11:17
二十世纪初美国何德兰《孺子歌图》中,记录了一首颠倒歌:忽听门外人咬狗,拿起门来开开手。拾起狗来打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骑了轿子抬了马,吹了鼓,打喇叭。这首歌在大半个中国都有流传,大同小异,如: 颠倒歌 颠倒话,话颠倒, 石榴树上结樱桃。 东西大路南北走,出门碰见人咬狗。 掂着狗头去砸砖,布袋驮驴一溜烟。 推开大天望望门, 满天月亮星儿弯。 扛着小牛牵着耙,记着不说颠倒话。 东西路,南北走,顶头碰上人咬狗。 拾起狗来砸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 老鼠叼着狸猫跑,口袋驮着驴子走。 颠倒话,话颠倒, 石榴树上结樱桃。 蝇子踢死马,蚂蚁架大桥。 丫丫葫芦沉到底,千斤秤砣水上漂。 我说这话你不信?老鼠衔个大狸猫。 说你诌,你就诌,大年五更立了秋。 天地棚子蝈子叫,喝了咸汤(春节的饺子汤)打黑豆。 五月十五发洪水,冲了一地秫秫头。 捞着小的打八石,捞着大的打一斗。 秫秫头上抱(孵)燕子,燕子窝里抱马猴。 说瞎话,拉瞎话,荞麦地里耪三锄,一耪耪到枣树上,希令哗啦落石榴,虾腰错错着(摸索着)拾茄子,拾了马泡(一种野生植物,果实呈球状)两嘟噜,拿到家里熬瓜菜,盛到碗里是小豆腐。张三吃了李四饱,撑得王五满街跑。南北胡同东西走,出门撞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 说胡拉,就胡拉,寒冬腊月种棉花。锅台上头撒种子,鏊子底下发了芽,拖着几根葫芦秧,开了一架眉豆花,结了一个大茄子,摘到手里是黄瓜,舀到碗里是芝麻,吃到嘴里是豆腐渣。 注:《孺子歌图》英文名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内收美国人何德兰在中国传教时所收集的老北京民谣150余篇,每首民谣皆配英文翻译并附以相关照片1至2幅。图文并茂,是研究中国民谣的重要资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爬(ba)山豆(祖辈口传童谣改编:用四川话读)
lixie6110532 2009-10-9 14:03
爬山豆 叶儿长 爬山爬地去看娘 娘又远 路又长 拉到哥哥去看娘 望星星 望月亮 哥哥和我都想娘 一声妈 一声娘 越喊路越长 娘还远 路还长 抱到哥哥哭一场
个人分类: 原创诗歌|2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儿子背的歪诗
liudongyang 2009-4-28 10:51
儿子四岁了,昨晚给我打电话,要给我背唐诗,我心大喜,终于给我长了几分脸面。 电话那头便开始了: 从前明月光,李白睡的香。听见鬼敲门,吓的尿裤裆。 听罢,我问在哪里学来的,他称在幼儿园跟着小朋友学来的。我还是要夸奖几句,小家伙乐的屁颠颠的,我却傻了半天。童谣也与时俱进呀。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97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