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才标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评价人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第一/通讯作者?独立完成/国际老板?
热度 29 罗非 2016-2-5 10:58
日前,同事参加了一场正高职称评审答辩,其中评委提出的两个问题,让我震惊了! 问题一:你怎么任现职以来没有第一作者的文章? 背景:这是正高答辩,申请人在晋升副高之前有大量的第一作者文章。晋升副高之后,开始指导研究生,所有文章都是以学生为第一作者,自己做通讯作者。 问题二:你的文章为什么没有国际合作作者? 背景:这位申请者是在国内成长起来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国内工作,直至申请正高职称。 听说评委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之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在我的认识中,基础研究的副高以上学者,最应该重视的是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研究的能力。指导研究生完成科研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晋升正高的重要条件,应该是有足够的通讯作者论文。 同样的,这样的学者,还应该本身具有一定的学术声望和地位。也就是说,他可以不必扯虎皮做大旗,不是必须拉上一个国际合作者才能把文章发表出去。 因此,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学术独立性的通讯作者文章,才应该是晋升正高职称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什么时候开始,晋升正高的标准变成必须拥有自己做第一作者,并且通讯作者是外国老板的文章了? 究竟是我落伍了,还是评审的指导思想搞错了? 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后果很严重。因为评审意见对年轻人具有引导作用。这样下去,中国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只剩下一条出路,那就是投靠外国老板,给他们卖命,换回文章来回国晋升正高。 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未来还有能够自己组织科学团队的科学家吗?还有能够拥有自己原创思想的学者吗? 我担心得有理……吧?
个人分类: 科学评论|12726 次阅读|4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