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水泥工业的产能过剩比钢材更严重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6-5-14 10:19
我承认水泥生产过剩,但我绝不承认钢铁产能过剩,因为南亚、东南亚,特别是非洲钢铁消费还停留在前工业化的水平,而未来非洲可能会有40亿人,整个东亚、南亚、西亚也会有40亿人,十年、二十年以后现有的钢铁产能就会远远不足的。欧盟和北美将来大概只有10亿人,在100亿人的国际市场中会逐渐被边缘化。 所以,中国的钢铁产能即使过剩也只是暂时的。而且经过过去二十年的压缩产能,中国的钢铁厂基本上都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即使现在产能过剩,放在那里晒几年太阳也晒不坏。而且即使你把钢铁厂炸了,剩下的地也不太可能用来发展房地产。 虽然从长远看,亚非地区水泥产能也严重不足,但是水泥是一种短腿产品,不大可能漂洋过海。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2644 次阅读|4 个评论
雾霾,雾霾,雾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热度 3 zhuyucai1 2015-12-29 06:15
在燃煤工业(发电、钢铁、水泥、化肥、玻璃)应用常规或先进控制技术( PID/MPC ),可节煤 1%至5% ,降低氮氧化物生成 10%至20%. 在燃煤工业(发电、钢铁、水泥、化肥、玻璃)应用常规或先进控制技术( PID/MPC ),可节煤 1%至5% ,降低氮氧化物生成 10%至20%. 在燃煤工业(发电、钢铁、水泥、化肥、玻璃)应用常规或先进控制技术( PID/MPC ),可节煤 1%至5% ,降低氮氧化物生成 10%至20%.
2729 次阅读|3 个评论
讨论船舶漏水补救问题
if229 2014-12-5 12:23
一、船舶漏水典型案例:泰坦尼克号, 有电影大片 还有新概念英语课文 解决船舶漏水问题,除了焊接上做到天衣无缝,也要考虑补救措施。 二、解决办法研究:利用水泥以及水泥基复合材料。如果用金属材料、可能受地形限制,水泥比较贴合地势。 理由:水泥是胶凝材料,既吸水又防水;也有用于海洋的水泥混凝土(例如:港口工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 人才:造船舶的懂钢铁材料,建港口码头的懂水泥混凝土。 水泥在船舶中的研究:水泥船。七十年代有个纪录片介绍水泥船,可能拍的是江苏苏州地区。其中一个情节:船体出行中被碰撞出一个漏洞,船工立即混合水泥混凝土补上漏洞,不影响船的航行;另外:船民在船上生火烧水做饭没有消防问题。现在有的河道,还有水泥船。 水泥有各种品种、也有各种水泥混凝土有不同性能不同用途;普通的水泥在24小时内凝固,水工用水泥凝固时间比较短、可快速凝结。 水泥基混凝土里面可用塑料也能增强抗压抗剪性能,类似于房屋建筑中放钢筋的钢筋混凝土,但是重量会比钢筋混凝土轻、能自然形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举例: 准备救水物质,如下: 一种为A:平面形,类似被子,被里是干的水泥基复合材料、被面是透水材料,可折叠堆放,大小面积厚度根据试验研究确定。 一种为B:麻袋袋状,类似枕头,利于人工搬运,里面也是水泥基复合材料(与A可略有不同)、外包装是透水材料,可堆放。 一种为C: 立体网状。 试验:补救船舶漏水部位,以船底为例。 1)将A平放在漏水区域,根据情况铺一层两层,水会渗入被里被水泥基材料吸收,并凝结成块。 2)将B堆放并压在A上,漏水口或漏水缝是否被堵住压住?B也是吸水并凝固成为石块。 3)如果漏水口很大,用C网住漏水口、然后用B用A堵住。 需要实验证明。 如果上面实验可行,那么漏水部位处在船身的斜面弧面,可用梯子等工具顶压AB。AB与钢铁表面凝结在一起,水泥材料并渗到漏水区域里面。 四、其他: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面有一走廊的日本工艺瓷器展览),里面有抗灾物质展示,其中一种麻袋可能用途是发大水的时候抢修堤坝,里面的材料的效果是扔到水里后,吸水变成石头,可以筑堤坝。比单纯的石头效果好。因为石头之间在水里不会自然结合,需要水泥砂浆类材料砌筑石头、并且要在比较理想的气候和条件下。
个人分类: 砼建|10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4-2-23 10:04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英国) ISSN : 0958-9465 。 1979 年创刊,创刊名为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ement Composites and Lightweight Concrete , 1990 年刊名改为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 全年 10 期,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2.523 , 5 年影响因子 3.359 。该刊收录范围包括广泛地复合材料例如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聚合物水泥复合材料,聚合物填充复合材料,钢丝网水泥,和包含特殊骨料或废物的水泥复合材料。该刊 JCR 中 2012 年建筑与建筑技术学排名第 5 位( 57 种), Q1 (一区);材料科学(复合材料)排名第 3 位( 24 种), Q1 (一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和引文量 该 刊 1995 年入选 SCI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95 年第 17 卷到 2014 年的第 45 卷 共 1664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1573 篇(包括会议论文 70 篇)、社论 76 篇、综述 8 篇、更正 3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美国 292 篇、法国 136 篇、英格兰 133 篇、中国 128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34 篇)、加拿大 118 篇、西班牙 81 篇、希腊 73 篇、巴西 72 篇、意大利 67 篇、土耳其 64 篇、德国 61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 雅典理工大学 ( NATL TECH UNIV ATHENS ) 43 篇、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DELFT UNIV TECHNOL ) 32 篇、 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 ( CSIC ) 31 篇、英国 谢菲尔德大学 ( UNIV SHEFFIELD ) 31 篇、巴西 圣保罗大学 ( UNIV SAO PAULO ) 30 篇、 普度大学 ( PURDUE UNIV ) 27 篇等。 1664 文章共被引用 21880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2332 次、 2011 年被引用 3286 次、 2012 年被引用 4174 次、 2013 年被引用 4512 次、 2014 年被引用 310 次),平均引用 13.15 次,年均引用次数 1215.56 , H 指数为 52 (有 52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52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128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34 篇), 128 篇全部为学术论文。共被引用 1420 次,平均引用 11.09 次, H 指数为 20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香港理工大学 22 篇、同济大学 17 篇、东南大学 15 篇、山东大学 10 篇、南京工业大学 9 篇、清华大学 8 篇、香港科技大学 8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和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128 篇论文和 10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18 篇,荷兰 8 篇,比利时 6 篇, 加拿大 、英格兰、日本 各 3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合作发表论文 7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9589465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cement-and-concrete-composites/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cement-and-concrete-composites/0958-9465/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ccc/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 高被引论文 1 、标题 : Metakaolin and calcined clays as pozzolans for concrete: a review 作者 : Sabir, BB(Sabir, BB); Wild, S (Wild, S); Bai, J (Bai, J) 来源出版物 :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卷 : 23 期 : 6 特刊 : SI 页 : 441-454 DOI: 10.1016/S0958-9465(00)00092-5 出版年 : DEC200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94 2 、标题 :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of cementitious microstructures: understandingand quantification 作者 : Scrivener, KL (Scrivener, KL) 来源出版物 :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卷 : 26 期 : 8 页 : 935-945 DOI: 10.1016/j.cemconcomp.2004.02.029 出版年 : NOV2004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44 3 、标题 : Polymer-based admixtures 作者 : Ohama, Y(Ohama, Y) 来源出版物 :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卷 : 20 期 : 2-3 页 : 189-212 DOI: 10.1016/S0958-9465(97)00065-6 出版年 : APR-JUN1998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19 4 、标题 : Deterioration of concrete due to reinforcement steel corrosion 作者 : Cabrera,JG (Cabrera, JG) 来源出版物 :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卷 : 18 期 : 1 页 : 47-59 DOI: 10.1016/0958-9465(95)00043-7 出版年 : 1996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15 5 、标题 : Improvingshear capacity of existing RC T-section beams using CFRP composites 作者 : Khalifa,A (Khalifa, A); Nanni, A (Nanni, A) 来源出版物 :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卷 : 22 期 : 3 页 : 165-174 DOI: 10.1016/S0958-9465(99)00051-7 出版年 : JUN2000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06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 热点论文: 1 、标题 : Evolutionof binder structure in sodium silicate-activated slag-metakaolin blends 作者 : Bernal,SA (Bernal, Susan A.); Provis, JL (Provis, John L.); Rose, V (Rose, Volker); deGutierrez, RM (Mejia de Gutierrez, Ruby) 来源出版物 :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卷 : 33 期 : 1 页 : 46-54 DOI: 10.1016/j.cemconcomp.2010.09.004 出版年 : JAN201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33 2 、标题 : Synergybetween fly ash and limestone powder in ternary cements 作者 : DeWeerdt, K (De Weerdt, K.); Kjellsen, KO (Kjellsen, K. O.); Sellevold, E(Sellevold, E.); Justnes, H (Justnes, H.) 来源出版物 :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卷 : 33 期 : 1 页 : 30-38 DOI: 10.1016/j.cemconcomp.2010.09.006 出版年 : JAN201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3 3 、标题 : Quantification of crack-healing in novel bacteria-based self-healing concrete 作者 : Wiktor, V(Wiktor, Virginie); Jonkers, HM (Jonkers, Henk M.) 来源出版物 :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卷 : 33 期 : 7 页 : 763-770 DOI: 10.1016/j.cemconcomp.2011.03.012 出版年 : AUG201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0
个人分类: SCI投稿|8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水泥与混凝土研究》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4-2-12 08:55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英国) ISSN : 0008-8846, 1971 年创刊,全年 12 期, 1999 年 SCI 收录期刊 Advanced Cement Based Materials ( 1993 年创刊)并入该刊,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3.112 , 5 年影响因子 3.746 。刊载水泥、水泥复合材料、混凝土及其相关材料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评论和札记。该刊 JCR 中 2012 年结构与建筑技术排名第 3 位( 57 种), Q1 (一区);材料科学(复合材料)排名第 40 位( 241 种), Q1 (一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该 刊 1977 年入选 SCI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77 年第 7 卷到 2014 年的第 55 卷 共 6402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5704 篇(包括会议论文 161 篇)、讨论 232 篇、社论 228 篇、文献综述 45 篇、通讯 30 篇、更正 23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美国 1153 篇、法国 690 篇、加拿大 580 篇、英格兰 520 篇、中国 443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75 篇)、西班牙 324 篇、日本 280 篇、德国 213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 NATL RES COUNCIL CANADA ) 153 篇、 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 ( CSIC ) 142 篇、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 PENNSTATE UNIV ) 126 篇、英国 阿伯丁大学( UNIV ABERDEEN ) 121 篇、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UNIV ) 111 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UNIVCALIF BERKELEY ) 104 篇、普渡大学( PURDUE UNIV ) 99 篇等。 6402 文章共被引用 103730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9057 次、 2011 年被引用 11817 次、 2012 年被引用 13635 次、 2013 年被引用 14182 次、 2014 年被引用 635 次),平均引用 16.20 次,年均引用次数 2729.74 , H 指数为 88 (有 88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88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443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75 篇),其中学术论文 429 篇(包括会议论文 4 篇)、社论 9 篇、综述 2 篇等。共被引用 6305 次,平均引用 14.23 次, H 指数为 38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南京工业大学 75 篇、同济大学 56 篇、清华大学 50 篇、东南大学 39 篇、武汉理工大学 32 篇、香港理工大学 22 篇、济南大学 21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发表论文的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443 篇论文和 22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25 篇,加拿大 20 篇,日本 11 篇, 澳大利亚 8 篇, 法国 、荷兰、瑞士各 5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合作发表论文 6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088846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0008-8846/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cemcon/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高被引论文: 1. Alkali-activated fly ashes - A cement for the future 作者 : Palomo, A; Grutzeck, MW;Blanco, MT 会议 : Symposiumon Advances in Cement and Concrete, at the Engineering-Foundation Conference 会议地点 : BANFF,CANADA 会议日期 : JUL 05-10, 1998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29 期 : 8 页 : 1323-1329 出版年 : AUG 1999 被引频次 : 375 2. Crystallization in pores 作者 : Scherer, GW 会议 : Symposiumon Advances in Cement and Concrete, at the Engineering-Foundation Conference 会议地点 : BANFF,CANADA 会议日期 : JUL05-10, 1998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29 期 : 8 页 : 1347-1358 出版年 : AUG 1999 被引频次 : 265 3. CALCULATION OF CHLORIDE DIFFUSION-COEFFICIENTS INCONCRETE FROM IONIC MIGRATION MEASUREMENTS 作者 : ANDRADE, C CEMENT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23 期 : 3 页 : 724-742 出版年 : MAY 1993 被引频次 : 250 4. COMPOSI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 作者 : RICHARD, P; CHEYREZY, M CEMENT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25 期 : 7 页 : 1501-1511 出版年 : OCT 1995 被引频次 : 243 5. DIFFUSION OF CHLORIDE-IONS IN HARDENED CEMENT PASTES 作者 : PAGE, CL; SHORT, NR; ELTARRAS, A CEMENT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11 期 : 3 页 : 395-406 出版年 : 1981 · · · 图书馆馆藏 TsinghuaOPAC 被引频次 : 228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热点论文: 1. Mechanisms of cement hydration 作者 : Bullard, Jeffrey W.; Jennings,Hamlin M.; Livingston, Richard A.; 等 .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41 期 : 12 特刊 : SI 页 : 1208-1223 出版年 : DEC 2011 被引频次 : 65 2.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作者 : Lothenbach, Barbara; Scrivener,Karen; Hooton, R. D.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41 期 : 12 特刊 : SI 页 : 1244-1256 出版年 : DEC 2011 被引频次 : 55 3. Advances in alternative cementitiousbinders 作者 : Juenger, M. C. G.; Winnefeld,F.; Provis, J. L.; 等 . 被引频次 : 50 4. New cement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pursuit of an alternative to Portland cement 作者 : Shi, Caijun; Fernandez Jimenez,A.; Palomo, Angel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41 期 : 7 特刊 : SI 页 : 750-763 出版年 : JUL 2011 被引频次 : 48 5. Sustainable cement production-presentand future 作者 : Schneider, M.; Romer, M.;Tschudin, M.; 等 .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41 期 : 7 特刊 : SI 页 : 642-650 出版年 : JUL 2011 被引频次 : 45
个人分类: SCI投稿|15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砌墙的省钱门道
wya 2013-8-21 10:55
前几天有幸到一新建小区参观,发现工人们正在砌小区院墙。随手掰了一块砖缝之间的水泥,应手而碎,仿佛粗沙土做的,明显水泥成分过少。这样的砖体墙外面用一层薄水泥包裹起来,谁能发现里面的奥秘? 建筑商省钱到如此地步,只能企望楼体的水泥混凝土不会如此偷工减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把材料钱省在柱子里面,也不是新鲜事了。 监理何在?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问水泥一词的来历
热度 2 fdc1947 2012-7-5 08:06
本人在 7 月 3 日的博文《老家门口》中顺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水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时候成为了正规的技术用词的? 由于该文见到的人不多,至今未见有人回答。我再写一文,正式专门提问。 众所周知,最早我们称水泥为水门汀,这是 cement 一词的音译。那时,北方人称水泥为洋灰。 泥和灰都是中国人对于建筑粘合剂的称呼。过去称建筑工人为泥水匠、泥瓦匠。有抹泥、抹灰、上泥等说法。我估计,水泥一词系音译加意译。水字来自水门汀之水,泥则是建筑粘合剂。但是,不知道谁最早使用“水泥”这个词,又是何时成为了正规的技术用词的。 科学网上有各个专业的能人,不知谁能教我。
个人分类: 随口说说|8360 次阅读|4 个评论
老家门口
fdc1947 2012-7-3 09:27
老家靠着大街,门口就是人行道,人行道外面是马路,马路的那边还是人行道。 人行道只有大概一米五六宽,水泥的,正规地说,是混凝土的(吴方言称水泥为水门汀,这是音译,但是小时候好像没有听说过水泥这个词。那时北方人称水泥为洋灰。我真不知道水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时候成为了正规的用词。谁知道,请告诉我——哈,一开始就跑题了)。估计这些人行道比我的年龄还大些,反正也是“旧社会的产物”。水泥的人行道被划成交错的正方形块,从家门口到人行道边一共是四块半,外侧是石头的护边即北方人所说的“马路牙子”。与我家门面相对应的那三米来长人行道的东部,留下一个大约六十厘米见方的泥地,里面种着一棵法国梧桐,其年龄亦与我相仿,我小时候还能晃动它。整条街道都种植着这种树,间隔约五米,基本上没有空缺。 虽然,我家所处地段为市中心,但是,在解放初期,平时街上没有很多行人。由于家里的大多数地方都是地板地,不适合小孩子蹦蹦跳跳的游戏。另外,几家的孩子老在谁家造反也不是事情。于是,蹦蹦跳跳的事情往往就在街上。小孩子在人行道上玩耍,一般不会与行人冲突的。当然,疯跑是不行的,行人一般上街是买东西的,更有泡开水的(见博文《老虎灶》),与人一撞,非闯祸不可。只能较为文静的蹦跳,如跳绳,跨大步、车铁箍(滚铁环)、造房子之类的。划好了每行四块半正方形的人行道是孩子们经常“造房子”的地方,我想很多人小时候大概都造过,不过规矩可能各地有差别罢了,也有些地方可能不是男孩子玩的。造房子在苏州叫做“骑脚马马”,我们单腿踶踢的是一小块水缸的碎片,那东西溜滑,在水泥的人行道上得小心踢,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踢出“房子”的边界。从靠边的那半块正方形作为起点,可以造四间房子,然后到邻近的那一行折回造第五房第六房,等等。 夏天,人行道是人们晚上乘凉的地方。太阳快下山时,人们就在人行道上泼上水,等到吃过晚饭,人行道上就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凳子、竹榻、藤椅、木板等等。天黑了,大人、小孩在人行道上坐的坐、靠的靠、躺的躺,每人手里拿着扇子,纸团扇、蒲扇、折扇、鹅毛扇,有聊天的、下棋的、打闹的、讲故事的、吃零食的、打瞌睡的,一直到夜深。 人们还在人行道上劈硬柴(北方人称劈劈柴)、把弯钉子弯铁丝砸直等等。 1958 年,学校要求把水缸碎片磨成粉,作为耐火材料,每个学生都必须交若干斤,我们就在人行道砸、磨。但是,就这么折腾,一直到九十年代大拆迁,这人行道竟然没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明显的损坏。只有在树边上,因为小树变成了大树,树根把靠近大树的水泥块顶起一些来了。 小时候,中间的马路是弹石路,约五六米宽。弹石路面是过去江南城市里最普通的路面,它由大小相似、形状不规则的石头砌成。所用的不规则形石头即弹石的三个维度大概是: 20cm × 10cm × 6cm 。路面上 先铺上粗沙子,然后把弹石尽量平整地码齐垒紧 。所用工具为手镐,手镐一头尖、另一头如锤子,约长 30cm ,木把也约 30cm 。这些石头是被立着砌的,即最长的一个维度垂直地面,紧紧地挤在一起。这样砌好后,要单独挖起一块石头就极难极难。马路中间略高于两边,下雨后雨水流到马路牙子那里,而相隔二三十米就有一个下水道口。苏州雨水多,夏天特别是台风季节经常有大暴雨,但是马路上从来没有积过水。这样的马路在雨过几分钟后往往就干了。但是,这样的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好走自行车。轮子越小,颠簸越厉害,所以,街上极少有自行车。 50 年代前期,街上也基本上没有汽车。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运人靠黄包车,运货靠平板车。 那时,黄包车(即骆驼祥子拉的人力车,北京人称洋车)是街上最多的车子,乘黄包车出门,就如同现在出门打的。我家门口附近就经常停着多辆黄包车,黄包车夫之间为争夺顾客时有争吵。他们与商户有时也吵架,当时在我家门面上开湖笔店的程文祥先生有时就与他们吵架。这位程先生脾气有点怪,早晨开门未有生意之前,他往往不理睬向他打听问讯的路人,甚至乱指一气。也容易为一点小事与黄包车夫吵起来。当黄包车夫向他说,现在解放了,我们是工人阶级(在黄包车夫眼里,开店的是资产阶级)。程先生会讥笑他们:工人阶级?两角钱,拉我去阊门!我们小孩子会在背后偷偷议论程先生反动。 如果装运大件物件,如机器等,就用“大榻车”,十几个人一起拉。一人驾辕,其余人分两列,每列各拉一根很粗的长绳。拉时大家一起唱号子,不是喊,是真正的唱,其曲调与《大路歌》旋律极为相似,我以为《大路歌》即以此为基调。由于不是天天路过,所以,每当这种“大榻车”路过,孩子们必到路边观看,听工人们唱号子。 1952 年,苏州开始有了公共汽车,全市一共三路。当时,我家门口西五六米处就要成为 3 路汽车(拙政园——石路)的一个站点。当时,大概是因为第一次设立公交车站,怕原来的路基不足够好,就来了一个施工队,十几个人。他们把原来的路面挖开五六米长,挖深,放进一些大石头,再把地基夯实,最后铺上原来的弹石路面,干了不少日子。我和邻居的小孩都第一次见打夯的,觉得很新鲜,印象很深刻。他们打的夯是一根粗大的方木头,比大人的肩略矮,底下包铁板,上部有一个把手,下部有四根绳子,一人扶夯,四人拉夯。由于打了许多天夯,他们的夯歌的曲调我至今记得很清楚。扶夯者领唱(下面的简谱音符中,红字表示高音,绿字表示低音),比如:拎起来啊( 3331 ),众应: 嗨 ——吭 ( 2-31 ),领:拔起来啊( 6 331 ),众:嗨 ——吭( 2-31 ),领:招式照样(几乎是在说喊),众: 嗨 ——吭( 2-31 ) ,底下,领着往往看见什么就说什么,但音长总占四拍,众人总是响应:嗨 ——吭( 2-31 )。在打了若干次之后,领着一声带有一点抖音的“哟——”( 5 ——,),众人就唱起“副歌”:唷吭唷佐喽吭唷,唷——,唷吭唷吭,一夯又一夯呕( 6 5 1 6 53 23 , 5 ——, 6 53 6 53 , 353 21 2 ——)。唱副歌时,全体情绪高亢,掀起一个高潮。接着,又恢复到开始的领唱“拎起来啊”。我们都学着唱,自己做游戏也唱着打夯,所以,这个曲调几十年都没有忘记。 慢慢的,黄包车越来越少,据说那东西人拉人是“不平等”的,不过有了三轮车。 1958 年,黄包车彻底消失了,当时就听宣传说,最后的黄包车进了博物馆。但是公共汽车越来越多,由于公共汽车价格便宜,坐三轮车的人不多,人们大都乘公共汽车。大约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三轮车也没有了。 门口的马路与苏州的大多数街道一样,在 60 年代中期被改成沥青路面。那时我已经在北京上学了。回家的时候,就觉得街上都是人,仿佛是变戏法变出来似的。 现在,那段街道上车水马龙,过去的房子、人行道、马路、树等等都变掉了,它们与我已经没有关系了。只是那个曾经的空间永远存在于我的回忆中。
个人分类: 闲说苏州|3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巩义鑫达垫块设备闻听“搬运工砍死母子”一案
yxs1213 2012-4-10 10:33
搬运工砍死母子法庭上面带笑容 庭审满不在乎微笑求判死刑 20岁的搬运工马金库被指控因不满尹女士让他帮忙照看孩子,持斧子将她及其2岁儿子砍死。庭审现场,死者家属手举遗像,极度悲愤,但马金库满不在乎,甚至面带笑容。马金库放弃了自我辩护。对于童年,他不愿多谈,只说小时候的经历让他经常失眠,他自幼就有轻生念头。公诉人认为,马金库当庭对其行为漠不关心,漠视他人生命权利,甚至有藐视法庭的表现,不足以轻判。他称早已轻生,只求法院速判他死刑。 巩义市鑫达垫块机设备厂,该公司主要是生产水泥垫块机,混凝土垫块机,钢筋垫块机,液压垫块机等系列设备,水泥垫块机设备主要生产各种异型混凝土垫块,钢筋支撑、主要用于楼房现浇,公路铁路、桥梁及古建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横梁支撑、钢筋层间距标准垫块支撑等。水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钢筋在混泥土工程结构中的承载力.耐久性.耐酸碱.防火等状况,对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水泥垫块机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是在选购了水泥垫块机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保养和如何正确使用了。虽然水泥垫块机的确是一台好设备,但是不采取正确的方法使用也是不能发挥其作用的。首先把水泥垫块机安装在水平的混凝土上方,然后固定死,然后进行正确安装,并坚持是否牢固,按水泥垫块机设备的控制开关,接着进行试车,最后就可以进行正常生产了。
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小问题吗?
热度 6 hanshiqing 2012-3-17 14:25
看到蒋老师写给温总理的“ 我想给温家宝总理说几句心里话” 谈到的中国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48216 我想起自己刚从美国回国时看到的社会现象让我心焦的感觉。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伟大的国家总理,就能让这些现象在中国日复一日地存在呢?如果我们当国家总理,我们是否能首先解决这些个问题? 1. 全世界还有第二个国家马路窨井盖不敢用铸铁的,而绞尽脑计技术发明出水泥的,铁皮托水泥的,不锈钢托水泥的? 2. 在百姓住房很紧张的城市里,把那些用的好好的建设才十几年的楼房大批的推倒,原地重新盖楼房。城市高架桥才用了十几年,就爆破重新修隧道。 3.每一个城市的大厦前,路两旁,铺设好人造大理石,再作为临时停车场,压碎了面目全非,再一次次重新铺设人造大理石,再压碎。。。 4.搞那么多的景观树灯,却人车不堪,尘土飞扬,。。。一年后又重新搞一套,甚至路牌也只能用一年。 5.坐公交车要紧紧捂住自己衣服口袋里的钱包,人与人碰头也不能给彼此个笑脸。 6.大批的政府官员不去做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却坐在大会堂里听“三个代表”的理论大会。 7.千千万万个小老百姓起早贪黑地摆摊卖点蔬菜、水果、手套袜子。。。每天赚十几元钱,每月赚个几百元钱,但我亲眼目睹了数个城市房价一周涨一千元每平米,一年涨了百万元每套房。 。。。。。。 请问人民的总理,人民的疾苦仅仅是情感和感性表述能解救的吗?理性在哪里? 后来,我发现问题越演越剧烈了,也越来越多,后来,我知道自己很渺小无能为力,我也不问了。。。 麻木了!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2165 次阅读|6 个评论
水泥
热度 4 赫英 2011-12-20 18:01
天空的污染, 农田的荒弃。 细细的粉尘, 吸入工人的肺里。 这些换来了, 一袋袋涌入城市的水泥。 高楼大厦, 水泥! 大街小巷, 水泥! 大大小小的碉堡里, 人们把自己封闭。 久违的花香, 可怜的绿地。 罕见的雨滴, 马上变成蒸汽。 在这水泥的世界里, 我几乎不能呼吸。 水泥啊水泥, 水泥上是飞腾的土, 水泥里是挣扎的鱼, 水泥下是大自然的喘息……
个人分类: 诗词|2763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钢筋水泥的盒子能带来科技的进步?
crystalchu 2011-12-7 18:44
转载自: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814do=blogid=515767 最近有一个名词屡屡在耳朵回响 ---- “平台”。据说政策要从对科研项目的投资更多的转向投资研发平台,作为在研发一线的科研人员,俺好生奇怪:难道是我们各个部门的研发大楼不够还是大学的大楼不够? 几十年来,虽然教育投入并不算多,可投入的那一点可怜的钱在哪里呢?很明显,都在各个校园的大楼上。楼是越造越多,越造越好,校园也越来越漂亮,可是人才仍然没有,于是,就有了翻出老说法:大学者,非大楼之谓,而是大师之谓也。岂知大学不仅应该有大师,更应该能够培养大师。而投入的经费都用在大师身上或者大楼身上,照样出不了人才。没有看见过引进了很多大师的学校培养出了什么人才,也没有看见像样的科研成果。年轻一代没有人能够获得国际大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年年空白虽然不是很有力的证据,也多少说明一些问题。 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钱引进大师建造大楼并不能培养出科研人才,也不能成就有影响的科研成果?道理很简单,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大楼和大师不是不要,而是应该根据需要来造和找。当一个学校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忘了自己的特点和特长,根本无心考量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特点,一味为了领导的政绩大肆花钱造大楼,找大师,目的只是为了自己升官的路上多一点资本的时候,哪里还有人会去做“百年树人”这种需要长期投资而眼前却不能掰着指头数数的事情? 同样的,方兴未艾的所谓研发平台建设,基本上是另外一轮换了地方的政绩大楼和大师竞赛而已。现在的高校实在是再也没有地方建大楼了,建了也没有那么多的学生和老师,更招不来那么多具有研发能力的人员。海龟中会写文章的很多,可真正具有研发能力的却没有几个,有几个接触过应用技术的海龟,也只是把在学校时跟着外国老师做过的研究拿回来炒卖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自己独立从事研发的能力。如果这些人回到学校或者科研机构,在有经验的研发人员带领和辅导下或许真能做出一点什么,却不能给领导快速的带来可以数数的政绩,放在所谓的研发平台,却是直接的数数政绩:“本研发平台自成立以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XX 人”,这或许就是领导们拥有很大的建设研发平台的冲动的直接原因吧? 我们国家的大型国企拥有的研究机构由于过度的官僚化,基本上失去了研发能力,只履行技术管理这个基本职能,而大学则由于 SCI 考核制,也没有人愿意真正从事研发,只有一些“具有应用背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央直属研究院也没能摆脱 SCI 的困扰,即便有点真正实用的技术研发也不得不兼顾 SCI 的考核,科研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搞这个所谓的研发平台似乎是唯一出路,可是,重建一套体系和修改考核体制之间,哪一个成本更高,哪一个更容易实现?答案是简单的,故意选择走昂贵的路线理由非常简单,一个是领导不仅没有好处,还要损失现在的一些好处;另外一个则是不仅不损失任何好处,还能获得更大的好处。须知,欠账总是要还的,只是谁来还和什么时候还的问题。 每一个研发平台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还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和政策,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与其把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资到建设一些既没有产业支撑也没有政策管理的独立技术研发平台上,远不如利用好现有的大学、中央直属研究院和企业研究部门,只需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让这些机构回归本质工作的考核体系,而无需大动干戈的另再建设大量的钢筋水泥盒子。把那些建设盒子的钱真正用于人才培养和技术。 本文经编辑修改,发表在“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11月号,总第186期 在冬青树上栽着的枫叶是落叶。
个人分类: 学术圈纪事|1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最美的99句诗
houerfei 2011-9-15 10:53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65.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8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82.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8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转自:好文章 http://www.wenzhaiku.com/article-1197-1.html
个人分类: 转载好文章|16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新闻记录3: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973”项目启动(2009-2)
mumudlut 2010-10-10 11:03
以提高水泥性能和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2月8日在北京启动。项目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主持。这也是该院主持的第二个国家973计划项目。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以提高水泥性能和节能减排为中心,围绕水泥组成和结构优化、制备过程中节能与水泥高效应用的重大基础性问题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以完善或建立水泥低能耗制备和高效应用的系列理论。研究对发展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创新技术、实现高胶凝性熟料性能的优化设计、提高水泥应用效能,促进水泥科学由经验描述或半定量描述向精确描述和预测方面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据了解,包括来自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的近百位研究人员参加该项目的研究。项目将围绕水泥生产和应用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提高水泥性能和节能减排的基础研究,以求实现水泥科学理论和技术的重大创新,促进水泥工业生产与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使用效能,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降低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水泥厂回收效果增倍
杨学祥 2010-8-29 08:40
降低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水泥厂回收效果增倍 杨学祥,杨冬红 太阳能量主要以光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 ( 热 ) 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没有阻碍,但是能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线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对地球上热量逸散到外层空间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做温室效应。 如今,公众将二氧化碳减排的希望更多地寄托于技术。 2007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一项重要研究认为:对美国和中国这类储碳量丰富的国家来说,关键的促成技术能够让这些国家在燃烧其丰富的化石燃料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这类技术价格昂贵。几位专家估计,目前每捕获和储藏 1 吨二氧化碳的费用是 60 美元。因此,除非有法律或法规的强制作用,如二氧化碳税等,否则,燃煤电厂不太可能大规模地采纳这些技术【 1 】。 目前从世界各国看,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CCS )技术被认为是短期之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该技术是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捕捉起来,使之不排放到大气中,再经过压缩、运输,将其封存在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井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以备适时开发应用。但该技术成本大,风险也大。而推广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可能更现实。 除了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埋起来封存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呢?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提出了一个建议: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推广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可能更现实【 2 】。 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效方法 金涌认为,我们开展碳利用的空间很大。比如我国水泥年产能约 13 亿吨,占全球的一半左右。这里面就存在很大的二氧化碳再利用空间。金涌的思路是,烧水泥的时候分解碳酸钙,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将二氧化碳耦合一个碳变成一氧化碳的放热反应,不完全燃烧一部分碳,生成一氧化碳。同时用热量把二氧化碳通过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这样就可以把生产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往下利用,可以与氢合成甲烷、甲醇。现在国内外正在研究用甲醇做乙烯、丁烯、丙烯。我们可以先做甲醇,用甲醇做乙烯、丙烯、丁烯,同时也可以用甲醇做甲苯、乙苯、二甲苯。如果三烯、三苯都可以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大量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材料里面,起码可以减缓几十年。这是一个组合拳,通过过程的组合,通过再利用,达到减排的目的【 2 】。 用水泥和二氧化碳可以制成二氧化碳空心砖,成为具有更好保温性能的保温建筑材料。二氧化碳气体填充到双层保温玻璃窗中,即可以达到增强保温效果,又存储了二氧化碳。 值得指出的是,水泥的烧制和使用过程是一个互逆的化学反应过程,前一个过程释放二氧化碳,是吸热反应;后一个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是放热反应。在两个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总和为零,两个过程不可分割,与化石燃料使用完全不同。所以,水泥生产不是二氧化碳高排放行业。把水泥企业计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源是不科学的,向水泥企业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也是不合理的【 3 】。 合理利用烧制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达到减排的目的;水泥使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是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达到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目的。因此,回收烧制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是一个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效方法。 提高水泥烧制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实际上就是提高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降低温室效应的科学技术。 自然界温室气体的消长过程 900 万年前,地球非常暖和,以至于鳄鱼这样的热带生物曾经在北极圈内生存和繁衍。当然,地球并不总是那么炎热,在某些时候,它也异常寒冷,冰块覆盖了大半个地球。 为什么地球会在两种极端的气候之间徘徊?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二氧化碳是主导者。过去 10 亿年中,伴随着炎热的气候的是大气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反之亦然。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极少量的研究证明,在某些时期,二氧化碳含量高时,气候也极其寒冷;而气候变得炎热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反而异乎寻常地高。 综合了各种不同的证据和线索,一幅连续的地球温度变化图形成了。冰川期偶尔出现,在地球发展史上冰期的时间只占整个地球历史时期的十分之一左右,而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温暖期。实际上,在地球的历史中,曾经存在着比现在更炎热的时期。 1981 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吉姆卡斯汀 (Jim Kasting) 提出,地球的气候保持相对的稳定,要归因于二氧化碳地球的温度调节器。地球存在一个漫长的碳循环:一些二氧化碳,以有机物或碳酸盐岩的形式,埋在地表的深处一段时间,最终通过火山爆发释放到大气中。 碳循环的第一步是碳酸盐岩石的形成,当二氧化碳和硅酸盐岩石发生反应时,碳酸盐岩石就形成了,这个过程被称为侵蚀或风化。卡斯汀指出,风化的进度取决于温度。当这个星球很炎热时,风化的速度加快,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地表深处,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地球的温度也就随之下降。当整个星球陷入严寒时,风化变得很慢,但是火山会将埋在地表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最终还是在上升。 尽管任何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气候的变迁,从地球轨道的变动到大陆板块位置的变化,但温室气体的含量尤其是二氧化碳含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4 】。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除无机的二氧化碳和硅酸盐岩石发生反应外,还有有机的绿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覆盖全球的热带雨林显然是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重要因素。 全球气候冷暖的变迁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创造彼此转化的条件:当整个星球陷入严寒时,风化变得很慢,绿色植物也变得很少,但是火山会将埋在地表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最终还是在上升;当这个星球很炎热时,风化的速度加快,热带雨林也快速增长,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地表深处,形成碳酸盐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地球的温度也就随之下降。 水泥在使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证据 历史记录表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利用藻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水泥在使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相当于二氧化碳和硅酸盐岩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岩石。因而也是有历史证据的有效方法。 除绿色植物外,提高水泥烧制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大量使用水泥制品,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丹红。美国巨额研究经费 用于处理二氧化碳。 2009 年 03 月 04 日 11:30 来源:《科学时报》。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8904495.html 2. 肖化。二氧化碳:埋起来还是用起来? 来源:中国化工报。日期: 2010-1-11 。 http://www.cpcia.org.cn/html/news/20101/71722_5186.shtml 3. 杨学祥,杨冬红 . 二氧化碳的新用途:水泥厂不是高排放企业 . 发表于 2010-8-28 9:02:0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6948 4. 失控的二氧化碳。 2010-08-21 07:28:23  来源 : 南都周刊 ( 广州 ) 。 http://focus.news.163.com/10/0821/07/6EJHM6OT00011SM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型水泥、混凝土、沙砖[辑]
if229 2010-5-5 20:07
《新型水泥、混凝土、沙砖》 看起来普通的沙、石做成了新型建筑材料,盖起了价值不菲的房屋。 一 沙漠沙用做砖 二、我们曾经对塑料袋很不待见,其实无用的塑料纤维加入混凝土后能够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建筑物的抗剪抗弯性能。 三、水泥的艺术表现力
个人分类: 砼建|4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绿色水泥
Helmholtz 2010-2-15 18:09
新的制造工艺即能提高能源效率又能为气候保护作出贡献 一项可以减少“生态足迹”的贡献 : Celitement 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节约 资源同时排放较少的二氧化碳。 (供图: Dauthkaun ) 目前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的目标是要减缓全球变暖并谈判出一项新的国际气候协议。一项由卡理工KIT的科研人员所开发的水泥生产的“绿色”工艺能够大大地节省能源。这种为冠名为“Celitement ”的新型具有在未来几十年大大降低全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力,从而为气候保护做出贡献。 水泥生产是一个能源密集型的过程。每年的水泥生产都要排放10亿吨以上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 - 这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水泥生产所产生二氧化碳因此高出整个航空业的3至4倍。KIT的科学家现在成功地开发出一种与硅酸盐水泥相媲美的新型水泥粘结剂Celitement ,后者是一种过去未知的具有水合活性的钙水硅酸盐。在生产Celitement 的两步工艺过程中,采用的最简单原料就是烧石灰和沙子。Celitement 的生产是300摄氏度以下完成的 – 相比1450度左右的常规水泥生产要求,这的确是个相对“冷”的环境。由此使得整个制造过程相比传统的硅酸盐水泥生产可以节约50%的能源。KIT的科学家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石灰原料的需求。 除了节省能源,减低排放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在生产Celitement 时,排放到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相比过去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生产也只有一半左右。每年全世界水泥厂约为建造业生产20亿吨的水泥。“假使 – 今后的话 - 世界各地的水泥厂都改用我们的方法,这将每年减少5亿吨的二氧化碳逸入大气 – 这对气候保护将有极大影响!”,KIT技术化学所(ITC)的彼得.斯德姆曼(Stemmermann)博士这样评论道。他与ITC的另外3位科研人员一道开发了生产这种环境友好水泥的基础思路。而最后成功的关键是借助了同步辐射,这使得他们可以在纳米尺度研究水泥。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寻求在水泥生产中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我们认为我们通过Celitement 在这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KIT创新管理部的汉斯-君特.梅耶博士说。为了使这种新水泥尽快走向市场,发明人与KIT联合工业伙伴Schwenk公司共同成立了Celitement有限责任公司。下一步是建立KIT的北校区建立一个中试工厂。工程开工时间预计在明年。“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着眼于长远产业应用所必须的先期试验”,梅耶说。 关于Celitement 的更多信息可参见 www.celitement.de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是一家在能源研究领域的欧洲先进研究机构:卡理工能源中心在多种能源形式方面统一了基础和应用研究,致力于为产业、家庭、服务业与流动性等多个领域提供服务。它把能量转换过程以及能源效率作为整个能源循环过程的主要考量指标。卡理工能源中心的能源研究把自身的技术及科学优势与经济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和法律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紧密结合。卡理工能源中心的工作共分为七个主题:能源转换、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存和能源分配、高效能源利用,核聚变技术、核能与核安全以及能源系统分析。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是位于德国巴登 - 符腾堡州的一个政府公共事业机构。它承担着同时是大学又是亥姆霍兹联合会的一所国家研究中心的双重使命。卡理工有效地集成了科研 - 教学 - 创新在内的知识创新三要素。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3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忧伤的河水--关爱环境
chaliez 2009-4-29 13:43
其实每次回家我都想看看那条穿过村子的河,虽然它已经“消失”了!那条小河有我儿时的欢乐在里面。 其实我到现在也还不知道那条河叫什么名字,源头在哪里,最终要流向哪里。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说它向东流向大海了。大海啊,当时我就想这条河真的很厉害啊,都流向大海了啊!听大人们说,那里的水冬暖夏凉,冬天都能看到它冒热气呢,还听了不少流传在村里的在那条河里发生的所谓风流故事呢! 那是我在上学前,大概是1982年到1987年期间吧,具体记不太清了。夏天的时候,那条河就是我们村小孩子的乐园了,河水其实很浅的,才到小孩子的屁股那里吧。水是清澈见底的,清澈到都能看清水底的粒粒细纱。我们经常光着屁股在河水里抓小鱼,经常将在水里欢乐的小蝌蚪捧在手里,让它在巴掌大的地方游泳。水是浅的,所以家长都很放心我们到那里玩,有时候我们就只把脑袋浸到水里,留着小屁股在水面上。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堵浪”。就是在水流浅的地方用沙子堆起一道道的沙墙,让积蓄的水冲破一道道的“城墙”。其实河的两边我们是很少去的,因为河岸树太多了,光着脚丫的我们害怕在那里遇到蛇,只有我们之中勇敢的才敢进去,我们还经常以次取笑对方,说:“有胆子你到旁边的林子里去啊!”。其实我们那时候也经常做一做“渔翁”的。我们不是用钓钩,而是用空的罐头瓶子,我们把瓶子里放上小块豆饼,然后用用一块塑料薄膜把口封住,只是在薄膜上捅一个小孔,然后把瓶子放到水草里,过一会把瓶子拿出来,就能发现那里面已经进去几条“小馋猫”了。 到了冬天,那条河就成了大人小孩滑冰的好地方了,可以从村的上头滑到村的下头,有时候摔的浑身是青,也乐此不彼。 后来我上学了,每天经过跨过小河的桥去上学。后来河水渐渐的变得有味道了,也渐渐的变黒了,只知道村里的人经常到河里挖“藻泥”来喂猪了。河里变的象田地一样,一块一块的,专门存“藻泥”。据说那时候在城里的河边建了个屠宰场,血水就流入了河流,村里还有人在河里捡从那里流到河里的猪肉。之后村里的蚊子就多了,村里还专门开会说这个问题呢。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到河里去了。然后我就读了初中,高中。后来发现比我小七八岁的弟弟妹妹都没有地方玩了,下了学就踏着村里修的水泥路回家看电视了,村里的林子就在几年间统统不见了,河水再也不是快乐的源泉了,而是令村民头疼的臭水沟了。来到村旁的山坡上所能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瓦房和一条条水泥路。 突然有一天发现河不见了,它已经被水泥和石头盖起来了,成了“地下河”了,只是每隔不远留了个口用来倒生活垃圾。人们似乎显的更文明了,也就再也听不到那些流传的故事了。我也再也闻不到泥土的气息了,因为每条胡同都是水泥铺成的,雨水过后那上面再也看不到一双双小脚丫了,夏天再也看不到人们在大树底下乘凉了,所以村里的孩子就再也听不到村里人讲的故事了。 现在我回家,感觉和城里差不了多少了,听到越来越多的却是,谁家谁家的孩子让公安局给抓了。谁家谁家又离婚了。谁家谁家一赌钱就是上千上万了―――――― 现在回家打开自来水,却是经常没水,有时候父母把水接到水缸里过上几天才喝它。 夏天的水却感觉不到一丝的凉意―――――
个人分类: 感悟|3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