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行星际探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类文明发展 - 地理探险与穿越行星际
benlion 2018-12-11 11:13
太空城堡 --- 解析未来星际飞船 O 网页 - 《 2001 太空漫游》 50 周年 O 网页 :一部电影和一整个时代 O 网页 - 人类文明的组织化模式,由历史教育和政治经济构成意识形态与体制设计的思想基础。从神话与传说到史学是宗教意识的发展过程,从氏族与家族到国家是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 从亚伯拉罕到摩西出埃及和古代以色列时期,相应于夏商周朝代,而后,经历了轴心时代到奠定古典文明的模式,构成了往后人类文明演化的文化根基 - 即,一神教(袄教与犹太教)和道 - 儒(相应于祭司 - 文士) - 释家,并发展了自然 - 社会与精神哲学等。 在中古代中国,从禅宗一祖到雍正终止禅宗的时期,形成了理学与心学的哲学体系。在欧洲中世纪,从罗马帝国灭亡到拜占庭的终结,形成了经验主义与自然神论。 从郑和下西洋转换到哥伦布大航海,欧洲文明延伸到环太平洋区域。从尼德兰革命 O 网页 到瓦特蒸汽机发明,在欧洲建立了近代科学与现代工业,在日俄战争和二战之后,联合国成立,并在后现代社会进入了太空探险时代。 地球上的人类,在宇宙之中,就如同在茫茫沙漠中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从伊甸园与诺亚方舟到未来星际穿越与人工生态系统,如何发展未来的星际飞船和太空城堡,就将是科学与工业发展的技术挑战 。 未来人工智能与 VR 虚拟现实 O 网页 医疗体系 O 网页 - 细菌在太空中会变得更危险 O 网页 - 火星救援走进现实 O 网页 , 打造 “ 太空农场 ” O 网页 - 人类在太空如何繁衍? NASA 开始实验 O 网页 - 人类的机器发明,已经能够登陆火星,难题是在穿越行星际的过程,尤其在火星上,如何建立人类的生存系统 - 外太空的人工生态与医疗体系等,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所在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技术等,以及未来建筑 - 太阳能生物技术和人工生态系统与 AI 数据库等综合技术。 图片 O 网页 - COLONY - Bonnie Gordon (Australia) 附 - 人类的演化:从动物到上帝 O 网页 - 改变世界的商业创意 O 网页 - 平克《心智探奇:人类心智的起源与进化》 O 网页 - 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 O 网页 - 人类心智的边界 O 网页 - 心智边界的扩张:技术趋势与时代隐忧 O 网页 - ​​​​ 管理经济学 O 网页 的 11 大定律 O 网页 - 纳什,把博弈论 O 网页 引入管理学 O 网页 - NASA 简史 : 一场人类的外太空漂流 O 网页 - 贝索斯对蓝色起源的愿景 O 网页 - 建筑师如何进行星际设计 O 网页 - 宇宙纪录片:未来人类的太空生活 O 网页 ​​​​ - ( 2018 年 12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联合国|1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业化科学时代
benlion 2017-1-28 22:39
结构论 – 4世界与4轴心时代理论,在系统与科学哲学的基础上,采用图论与网络拓扑学方法等,吸纳了中医理论的哲学思想内核和城市群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等,尤其轴心时代思维模式的方法论分析,建立的是自组织系统的自组装或自编织理论。 1910 年S.Leduc合成生物学是化学概念,在1974年和1980年用于基因重组概念,2000年E.Kool重新提出仍为人工xDNA化学合成,总之仍然属于分子生物学与分子化学的范畴。 1968 年 Mesarovic D. 提出应用系统理论的系统生物学,到 1993 年重新出现在 Tolle TR 的论文仍属于理论生物学和数学模型等概念。 1992 年的系统生物医学词汇和之前的系统生理学和系统生态学等,基本属于代谢系统、器官系统、生态系统等概念和系统理论与控制论等研究,包括,生物化学控制论等研究。 1992-1994 年系统医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提出,并 1996-1999 年系统与合成生物学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偶合模式,则是在细胞分子生物系统层面的理论生物学与计算生物学、实验生物学等整合的方法,包括,采用药物化学领域的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以及微电子学领域的工程设计原理等。 因而,组学( omics )表达谱与实验数据分析,或计算机数学建模与软件模拟( in silico )等,分别属于 1 )分子生物技术与 2 )生物信息技术方法部分,而且,系统生物学是交叉与综合科学。 - (2011年6月-2017年1月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生物学|3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的历史观与历史的科学观
benlion 2016-2-5 17:08
人类自古以来,存在出非洲和出埃及的迁徙现象。如下图片是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前的三星堆文明 - 在四川发掘的,约距今4000年之前,有印度洋的贝壳。 古代中国的狮子雕塑和曹充称象,说明已经与印度和非洲有贸易。德国狂欢节,与中国春节同时期或同月乃至同周,当时导师特别跟我讲,与放鞭炮相类似的习俗,以及送了十块古铜色的布料礼品,十块布的谐音和寓意是什么? 关于历史观, 其实,已经发现了中国文明以明清划界,即,公元6世纪到16世纪中国是最文明国家,公元16世纪到目前,则是西方领先。而且,领先的原因是开放精神,即,近现代西方研究东方,学习和吸纳了东方文明的成果,或说1+1大于了2。相反,如果是1-1,那就会是如何? 日本学者也认为:中国明朝的技术,已经很发达,儒家学说作为学术来说,也很有利于发展,日本的现代化起点就是基于这2点,这是非常不同于中国明末海禁之后的社会发展模式。 关于科学观,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是开放精神的数学证明。非线性科学是生命涌现、灵魂突现的非加和性理论依据。即,开放系统的系统观是20世纪后期的科学观念,而20世纪之前的观念,则是还原论。然而,还原论,一是混淆了物质与信息概念,二是混淆了信息与心灵概念。 科学和文化的发展,都是观念和思想在前,技术和方法跟随,而后,才是原理和知识的发现,再后是应用与产业,而至社会与管理模式转型。即,哲学、技术的结合,导致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带来产业和经济发展。 人类文明,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于宗教改革和培根、笛卡尔的科学方法论,而后是科学、工业和民主的建立与发展。 在本世纪,而将发生新的工业革命和走向太阳系文明发展,即,从地理探险的大航海时代到外太空行星际的探险时代。 - (02/05/2016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人类历史|1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