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入学考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科院的博士入学考试是不是太难了?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8-1-29 07:20
中科院的博士入学考试是不是太难了? 蒋继平 2018年1月28日 看到这个标题, 很多人会认为我是不是管得太宽了。是的, 我自己好像也有这种感觉。我生活在美国, 已经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了将近30年, 快要退休了, 又不会去考中科院的博士生,中科院的博士入学考试与我何干, 何必跟中科院过不去? 想想自己觉得也很好笑。不过, 我的一位在国内已经获得硕士学位, 正准备考博士的朋友告许我, 中科院的博士入学英语考试特别难,他通过电脑网络给我传来的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的一个试题样本, 要求我看看其具体内容。 我立即打开链接, 看到的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 时间是2012年3月 。 看到这个试卷, 我试着答卷做题。 可是。 我拿出我的看家本领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试题。这个水平可能让读者见笑了。 也许是我年纪大了, 反应迟钝的原故吧。 不管这么说, 我的英文阅读理解不但好于平均数, 而且非常快速准确。 我觉得这个试卷在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将问题的所有内容放在一起, 然后将选择题一起放在下面,相隔很远。 这样的话, 学生必须花时间上下查找适合的内容。 这个试题样本的最大难度是在时间和考试的内容上,如此短的时间, 要求读懂和回答如此多的问题, 我想即使英文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也很难得高分。 我觉得很奇怪, 理科的博士生又不是出国读博士, 需要如此高深的英文知识吗? 记得我当年出国考试的试题比这个容易很多很多。我们这些通过出国考试的人不是照样可以在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得很好吗。 我怀疑这份试卷是给将来当外交家或者专业翻译的人准备的, 不是给理工科博士生准备的。 还有, 中科院有没有将文科和理科的英语入学考试的试题分开来?这点也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文科有些专业需要比较高深的英文水平, 如外交, 翻译, 英文老师, 等等。 而理科根本用不着多少英文知识, 只要具有能够读懂原版英文期刊就行了。哦, 我忘了问一下, 中科院没有文科生? 我希望我的问题能够引起中科院一些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符合实际。年轻人应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科研上, 而不是用在这种非常刁难的试题上。 我的话可能比较直率, 希望中科院的领导们宽宏大量, 不计个人恩怨,为民族的未来作出最好的决策。
个人分类: 研究生|323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水旱区
xinguanxk 2014-2-21 21:22
无意中回去览了一下bbs.kaoyan.com.发现怎么大家老是喜欢说人家别的省份水区分数拔高呢。说实话有些省份如果不拔高真的没有人能够入学了,本身报的人就少,然后有能力的都去考重点城市的~也没人阻着那些说水区的人去考水区的吧。既然选择了就好好考。真不知道那些说湖北旱区的,尤其说政治的。俺们政治就是凭感觉写还有63呢真的连自己也难以置信,虽然总分差了些但是也说明很多事情自己如果真的热爱,不用听信别人的方法的也可以出成果啊。
2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生入学考试技巧——来自主考老师的建议
热度 2 csiro 2012-1-2 18:06
我曾经担任地理资源所《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博士生入学考试的主考老师多年。博士生考试对于出题的老师来说也是不容易的。一般的目标是考出学生的不同层次,既有高分也有低分;要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思维,表达能力等。 阅卷的时候,几个老师一边批一边谈,有很多感慨。共性的问题如下: 1. 过分依赖参考书。 2. 答题思路不清晰,条理性不强。 3. 卷面不整洁,或者字体难看。 如果招生目录给定了参考书,我想你不要把它作为考试范围。直到现在还有考生在寻找合适的参考书。我觉得很多考生还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的思路,认为考博士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准备好一些基础知识就行了。事实上,我认为,在中科院的专业课考试,比较偏重科研前沿问题。除了一些课程会有少量的基础性的名词解释以外,题型主要是简答题、问答题或者论述题。这些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考老师也没有答案。主要就是看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有学生的答题直接从书上大段抄来,这样的学生肯定不会得到高分。单纯看这些教科书不可能回答这些问题。所以我的建议是考生要阅读近几年相关的中文学术刊物的论文。可以浏览,对综述论文和名家论文可以选择精读。 仅仅看还不够,还可以提前做一些写作、答题的准备。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考试的内容 80 %不会超过所公认的内容。比如说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机理、碳循环与气候变化。这些内容不可能不考,题目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出法),做这些文字的准备起码可以有 50 - 60 %内容可以直接用上。 做这些准备需要从教科书、文献等综合出来,然后记下,变成考试可以应用的精华表达。这样比在考场上临时综合有很大的优势。 为了卷面答题的清晰,我的建议是答题不要一气呵成,不要一段一段接着写下去。这样老师需要花时间找你的主题思路。老师阅卷也不是一字一句地看。你想啊,一百多份试卷几个老师半天批完,每道题目能花多少时间?只有对60分上下的卷子非常慎重。 答题的时候,划分 1 , 2 , 3 等标题。每个标题写明论点,下面再展开论述。这样老师阅卷能够轻松理解。 另外,尽量把字写好,字好看,老师感觉会舒服。字不好看可以写清楚一些,不要潦草。现在的学生电脑用多了,字写得越来跃难看了。有的像小学生的字,唉。 博士生考试通过不难,得高分不容易。而老师往往不按照分数取学生,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背景、能力是否有潜力,是否符合未来的课题需要等等。
个人分类: 交流篇|5182 次阅读|2 个评论
1869年MIT的入学考试试题
毛宁波 2011-6-11 12:51
1869年MIT的入学考试试题
以下是1869年6月7日MIT的入学考试试题,包括英语(English)、几何(geometry)、代数( Algebra )、 算术(Arithmetic )。大家看看,你能做对多少?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6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博士生真是严进的吗?
热度 17 陈龙珠 2011-3-3 08:13
当前我国的硕士生、博士生招生,除按一定条件选拔一部分免笔试的外,是凭当年计划招生数和笔试加面试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的。为获得面试资格乃至被录取,必须参加笔试的考生,在考前复习过程中查找往年考卷,一般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事情。 但是,对硕士生、博士生考生来说,在报考的高校找到往年考题的难度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在个别学校所见到的情况是,往年硕士生考卷是可以到图书馆付费复印的,而博士生考卷则在图书馆找不着。从在书店能找到硕士生而难找到博士生入学考试复习用书现象,估计大多数有博士点的高校对此大同小异。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出版社不出博士生考试复习用书,说是因为销量有限不赚钱还过得去,但这理由并不适用于高校的图书馆。话又说回来,即使再赚钱,若是复习用书编者和出版社难以搞到往年各高校的博士生入学考卷,他们还能编写和出版有考生愿意花钱购买的复习用书吗? 十余年来,中国高校教授继而博导和博士生数量激增。虽然本博未经系统的调查核实,但能否可以这样来想象呢?为能完成计划招生数量,各校博士生入学考题出现注水现象,可能难免。若真,则这样的考卷,高校里也有教授头衔的首长们,会好意思同意公开吗? 中国高校三档乃至国家未来之栋梁的入学考试的难度,本博无聊地做一个粗略的估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才培养一定会出问题,而真正重要的则是,高校对自己“宽”进去的研究生能够做到“严”出!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6187 次阅读|35 个评论
报考博士生复习参考建议
图锦 2010-9-2 13:06
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其二级学科博士生的考生有不少是跨学科的。我们欢迎跨学科报考,但首先要了解该学科的性质和特殊要求,这可以到本人博客招生信息或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中导师介绍的附注部分参看相关说明;其次要选择好考试科目,一般跨学科考试可以选择管理统计学(专业课1)和管理学(专业课2);第三要有成效地复习,以下简单谈谈复习方法。 由于学校不提供专业课往年试卷,不要猜题,建议复习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 要按照研究生院提供的考试大纲范围和要求,以及规定的参考书复习,辅以自选参考书; 2 要准确、全面理解掌握和记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打好基础; 3 要能够结合考题正确、综合、灵活选择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4 要能够解答所有可能的题型(如选择、填空、判断、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计算、作图等)。 具体到以上两门课程,建议注意几个特殊问题: 管理学: 管理学知识面广,要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注意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该熟记的要熟记;另一方面又不能死读书,要多找多读参考书,不要只看规定的参考书(翻译的国外教材料较丰富),多看案例和实际背景材料,特别是企业管理方面的材料,掌握准确判断相关知识点并用以分析问题的技巧,避免长篇大论却没有理论分析,争取在分析、案例的高分题上多得分。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也有助于这类题的解答。此外要做一点基本的计算题。 管理统计学: 要照大纲范围复习,参考书中不属于大纲的内容不必看。管理统计学是应用学科,重点在应用而不是证明(微积分基础差的可以重在理解概念、原理与计算方法,数学证明略去不看,可看点较通俗的教材)。基本概念要熟记,并重视解题能力的提高。计算题应该是重点(含看图、作图),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方法、公式,避免张冠李戴,因为题目中多半不指名用什么方法,用错了方法就没有分。此外运用要熟练,解题要快(考试要带计算器,数字计算繁琐的可以先列式,确认所用方法正确无误,有时间再算出结果)。为此要找解题指导书和有答案的习题集,大量作计算题练习,并特别注意每一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不同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以上建议只是个人的揣测和观点,不一定恰当,仅供参考,请以大纲为准。具体知识内容请自行学习,本人无法提供辅导,请见谅。
个人分类: 招生信息|3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 (SAT) 数学部分有多难
热度 1 jiangxun 2010-5-30 13:01
作者:蒋迅 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指的是由 College Board 搞的 SAT 考试。根据维基百科 介绍 ,SAT测验,曾称作学术能力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和学术评估测试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 (大约4,300所美国大学共同组成的文教组织) 委托美国教育测验服务社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 定期举办的世界性测验,做为美国各大学申请入学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SAT测验分为SAT理解测验 (SAT Reasoning Test,前称SAT I) 和SAT学科测验 (SAT Subject Test,前称SAT II)。这个考试并不是美国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入学统一考试,事实上,美国教育部根本没有规定一个统一考试。但这个考试的成绩被大多数美国大学作为录取的衡量标准,所以美国高中生们对它非常重视。SAT 考试里有一项就是数学,采用的形式就是单一的多项选择。 SAT 数学模拟试题在网上很多,但你找不到它历年的旧试题,因为College Board不允许试题外露。 无忧SAT 说他们的试题是“ SAT数学真题精选 ”,不知到是真的还是假的。在 College Board 的网上有七道数学题。实际的考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大致如此。下面就是这七道试题:
个人分类: 谈数学|1813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作为研究生导师与一名考生的对话
meyzchen 2010-3-23 16:35
按:作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每年都有一些学子写信来联系报考导师的事情,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应届本科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选择的重要阶段,会涉及到许多有关人生感悟之类的较空泛的问题,很难有时间一一作答,而且,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此类问题也很难说能够给出都令学生满意的回答。这里转载我与一名硕士考生的往来邮件,算是对所有关注过我的学生的回复,并表示深深的感谢,因为作为一名老师,没有什么比学生的关注更令我高兴和满足的了! 尊敬的陈老师: 您好!时间过得好快,离第一次给您发邮件已经快一年了,也许经常看您那封珍贵的回信,还感觉是不久前发的,出来成绩后又拿出打印的那封回信,才突然发现信已经快折坏了 如今,看着自己350分的成绩,发现自己高攀了,要联系导师了才意识到您是教授、博导,招研究生还招博士生,又年纪轻轻,硕果累累不管能不能成为您的学生,我都感到知足了,您的那封信足以让我体会到您荣誉的光环和奋斗的艰辛,足以让我切身感受到您大家的风范。现在我们比你们当年好多了。我过年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己120多斤了,比您当年重多了,O(_)O~,我也一直在追求做一个修身的践行者,我也会风雨兼程的奋斗下去。 还有一件小事,我偶然看到了您的博客,呵呵。不知道这个春节你们有没有吃上那顿团圆饭,不过就是没有好像也没那么遗憾,感觉您的女儿一直在关心您。怎么感觉您女儿的文章是专门写给您的?诗一样优美的语言,有这样的女儿,您也一定有一颗年轻的心。还是感觉,您女儿盼望能跟她爸有内心的交流,她希望能给她爸一颗更加年轻的心,希望她爸开心点。就是我错了,您也不要指责我,您可能永远见不到这个学生的,呵呵我离开父母在外求学也快10年,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他们身边,也很想跟他们说些什么,但感觉很难开口 就先说这些吧,就是没有复试资格我也要给您写信的,不写会感觉内疚的,呵呵。现在有这个机会,我会好好把握,有一线希望,我就不会放弃。 祝身体健 康 心情愉快 学生XXX(未经该学生同意转发该邮件,因此略去其姓名) 2.28 ----- 原始邮件 ----- 发件人:meyzchen meyzchen@scut.edu.cn 收件人:zhaoxingsen163@sina.com zhaoxingsen163@sina.com 主题:Re: 老师您好 日期:2009-4-24 10:12:52 同学:你好! 我经常都会收到象你这样的来信,但苦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一一作答。 今天给你回复,仅作参考,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 作为过来者,我也曾经年青过,有过大一、二、三。。。,也有过考研的经历。我也是个思想丰富而内向的学生。年青的苦闷甚至迷茫是正常的成长经历,通过课堂学习之外的各种其它方面的学习(包括各种活动)都有助于心理和身体的成长和成熟。 成功者大都是孤独的前行者,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条件都不同,成功的道路也不同。我大学时考研没有成功,因为考试时生病了,最后一门只坚持了40分钟就上医院了,结果可想而知,后来工作了,单位不让考研,经三年的争取和刻苦表现,我获得一次考研机会,结果成功考取理想中的浙大研究生。人,特别是年青人是需要有理想的,没有理想就没有做事的精神动力。当年第二次考研的最后阶段吃了15天的方便面,现在看到方便面都想吐。 入学考试是必要的,这些基础课是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基础,如果基础太差,根本上无法完成科研工作。尽管考试有各种局限,现在已经改进很多,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半左右。 至于我作为导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缺点,但综合素质高,肯定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因此,本科阶段,除了专业课外,参加一些其它的活动也是有益的。但每个人的阶段性目标是不同的,要实现不同的目标,就会选择在不同的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如,我本科毕业时,意识到因为自己身体素质差,考研冲刺阶段可能不行,工作的前1,2年很多的 时间和精力用于体育锻练,体重从49KG增至考研时的59KG,身体机能也全面都升。结果,对考试的帮助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一个事业成功者一定是修身践行者,修身的内涵包括思想,身体,道德,专业知识。。。,如果要保持自身的不断进步,就必须坚持终生修练,但,每个阶段,各个可以根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调整自己修练的所谓的重点内容,就是什么弱补什么。 你给我的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很难用只言片语来传授人人都不同的人生感悟。 不知道我的回复是否满足你的要求。 陈扬枝 2009-04-24 meyzchen 发件人: zhaoxingsen163@sina.com 发送时间: 2009-04-24 09:14:31 收件人: meyzchen@scut.edu.cn 抄送: 主题: 老师您好 尊敬的陈老师: 您好! 刚到学校军训的情形还恍若昨天,现在却要为考研而奋斗,真感觉时间过的很快。现在有空就看高数,背单 词,感觉对专业课不像以前那样重视了,也没时间看课外书,看新闻了。虽然感觉每天目标明确,但总感觉缺点 什么,有些该做的事没做 没有好的成绩,就没有机会读研究生,为了得到这个机会,就必须在考试上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我有时却总怀疑,只有这几门成绩好的学生就真是导师需要的学生吗?这样的学生真的会给导师很大帮助吗?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在最后时期,把所有经历都放在考研上,就不容易接触到新的思想,这样的人生观不缺点什么吗?因为有一个事实就是一般学习太好的学生都比较内向,人际交流,为人处事方面都不是太好,我得承认自己也算是其 中的一员。他们吃的苦太多了,他们付出的太多了,他们内心里经常心情不好 我想知道,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您喜欢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会让您教得容易,用着放心。我总认为学生应该是导师的左手右臂,能够替老师跑腿,能够为老师查资料,总之就是尽量让导师把精力放在最核 心的东西上。学生正是从对导师的崇拜上潜移默化的学习,学习导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位令人尊敬的教授,以您的经历,您认为一个大三的学生在这大学仅剩的时间中应该做些什么?应该 学习些什么,培养些什么呢? 发这封邮件也是需要勇气的,一个简单的建议都浓缩着您思想的精华,都是一个学生宝贵的财富也许永远没有机会聆听您的教导,但希望老师能在百忙之中能谈谈您的看法,讲讲您的人生哲学,学生一定会牢记在心。 祝老师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一个真诚的大三学生 4.22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冒严寒,苦竞争,140万学子走进研究生考场
wangxh 2010-1-9 21:35
顶风雪,冒严寒,140万学子走进研究生入学考场,竞争约46.5万元岗位。 专业学位硕士扩招 3 学术型研究生减招 5%-10% 今年考研的一大特点就是专业学位硕士扩招,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今年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招生单位招生时以2009年为基数,按 5%~10% 的 比例减招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减少的部分将全部用于增加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 考生作弊情节将进人事档案 今年,教育部明显加大了对研究生入学考试违规考生的惩处力度。教育部规定,当年研究生招考中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将不允许报考。此外,考生作弊的情节不但要记入诚信档案,还要录入其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摘自: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1/09/content_12779722.htm
个人分类: 社会|5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弊设备能发财,反作弊设备更发财!
毛宁波 2010-1-3 07:10
2010年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马上就要举行了,考试时间已经公布: 1 月 9 日至 10 日。 上午 8:30 - 11:30 ,下午 14:00 - 17:00 ,各科均为 3 小 时,超过 3 小时的考试科目于 1 月 11 日进行( 8:30 至 14:30 )。 各地研究生考点纷纷发布考前公告,告诫考试纪律。博主看到一牛人的公告: 本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配备了各类高科技防作弊设备: ①手机屏蔽仪:屏蔽整个考场手机; ②身份证鉴别仪:鉴别身份证真伪; ③监考大师:准确定位探测无线耳机; ④数字无线数传扰断仪:干扰探测手表、橡皮、书写笔等无线接收器; ⑤无线电探测车:探测和定位无线电发射源。 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要求:对作弊考生的档案记录将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当年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对严重作弊的在校生,将予以直至开除学籍的处罚;作弊的在职考生通报其所在单位,由有关部门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于违法者,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量中华学子的诚信度!我们将拭目以待! 有道是:作弊设备能发财,反作弊设备更发财!大家都有饭吃!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教学改革)|9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试和考核改革不能忽视客观性
wangyong77 2009-5-1 07:58
我在年初的时候对于目前的应试教育做了分析,指出考试的局限性才是根本原因,这些看法散见于一些文章和建议中。 看到教育部和济南都纷纷说明要对考试进行改革,喜忧参半。特别是济南的改革,见 http://news.163.com/09/0501/03/586SL1EE000120GU.html 很可能会滋生大量的腐败,过于强调教师和学校主观给分,不可避免会造成更大的问题,以前的应试教育可能会变成应付和讨好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在中国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许多的问题。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匿名性,考评的老师应该是不能知道学生是谁更好。另外,济南的考试分级为abcd,太粗糙了,也会导致录取的时候不客观,同一级别的人太多了。考试的尺度如何来确定,怎么样来决定abcd的比例,假如学校把所有学生都评定为a怎么办?不同的学校教学水平不一,很难找到客观的方法来给每一个学校分配合理的名额,所以,这种松绑估计会导致混乱。 附录1 针对学校的建议之二命题改革的建议及其预期效果:1、在命题中要更多地出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考核的内容,在试卷上注明学生可以提出不同于书本,所学习的内容的答案。命题内容更多面向产学研背景。2、鼓励命题创新,鼓励考试形式多样化,当然如果需要规范,可以加以限制,并且采取教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审批的机制。3、鼓励出那些看起来不可能解的题目,鼓励学生给出超出想象的答案。为了防止学生答题困难,可以出n题由学生任意选择一题。4、取消对命题的限制,防止学生应付考试。不再限制那些创新性的,应用性,没有固定答案的题目的比例。在命题中,允许出现要求学生对书本的内容,或者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创新的题目。5、命题最好有产学研多方参与,并且允许教师自主制定创新加分规则,当然可以要求通过批准。6、重视考察学生现学现用的能力,在给出一定知识的情况下,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7、鼓励教师尽量将书本中的理论性问题还原为实际的应用题,考察学生举一反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上一系列的建议使得考试题更能够贴近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进而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通过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师生关注产学研的结合,防止应试教育和学生考前突击。以往一味批评应试教育,很少关注对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进,这是难以奏效的,而对考试的改进则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个人分类: 教育观点|20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