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惊隐诗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顾炎武与惊隐诗社——顾亭林诗文研究(四)
可真 2009-5-1 12:11
顾炎武 1613 - 1682 中国 江苏 昆山 顺治四年( 1647 )四月,清松江提督吴胜兆密谋起兵叛清归明,事泄未遂,吴氏及其同党俱被执杀。而巡抚土国宝借机欲尽除三吴名士,故株连甚广。顾炎武的亲友中如顾天麟、顾天逵、陈子龙、杨廷枢、顾咸正等,均受其连,相继罹难。江南的抗清斗争为此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挫折,陷于极度低落状态。同年八月,清军攻入福建,南明隆武帝自延平出逃至汀州。二十八日,被清军先锋追及,与皇后及从臣俱被擒杀于汀州,隆武政权至此覆灭。这一连串的事件,给顾炎武以巨大打击。但是,他在悲痛之余,仍以精卫自励,表示了抗清复明的坚定决心: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 不过此后,其抗清活动是以更加隐蔽的形式来进行的。 隆武政权覆灭后,南明的抗清势力除了鲁王(监国)政权以外,尚有顺治三年( 1648 )十一月称帝于肇庆的桂王(号永历)政权,以及起初沿用隆武年号而后称臣于永历的以郑成功为首的海上抗清武装力量。(鲁监国自顺治三年六月清军破绍兴后,亦飘泊活动于福建沿海一带。)顾炎武在顺治四年十月安葬嗣母后,又设法同海上抗清武装力量取得联系。为此,他曾给郑成功写过一封信,他把这信黏于《金刚经》书中,托一僧人送往海上。不料,此事为其家仆陆恩得知。这位居心叵测的仆人,暗中以金钱从那僧人处购得其信,把它藏慝起来。 与郑成功联系不上,顾炎武又曾亲至海畔,欲由海道入闽以投鲁监国,然亦未果。他终于感到自己在江南无所作为了,于是有远行之意 这在其顺治五年所作的《将远行作》一诗中有明确的表露 。但他并未立即实行其远行计划,而是于其年秋暂隐于太湖,继续其《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写作 。 不过,此时顾炎武毕竟不能专注于他的写作。这一二年间,他曾流转于江南各地,并以顺治七年( 1650 )参加了吴江的惊隐诗社。 惊隐诗社又名 逃社 ,亦称 逃之盟 ,入社者皆为明朝遗民。 杨凤苞《秋室集 . 书南山草堂集后》述之颇详: 明社既屋,士之憔悴失职高蹈而能文者,相率结为诗社,以抒其旧国旧君之感,大江以南,无地无之。其最盛者,东越则甬上,三吴则松陵。然甬上僻处海滨,多其乡之遗老,闲参一二寓公;松陵为东南舟车之都会,四方雄俊君子之走集,故尤盛于越中。而惊隐诗社又为吴社之冠,汾湖叶桓奏社中之领袖也。家唐湖北诸之古风庄,有烟水竹木之胜,岁于五月五日祀三闾大夫,九月九日祀陶征士,同社麋至,咸纪以诗。今考入社名流,见于桓奏《南山堂集》者略具。迹其始于庚寅,终于甲辰。诸君子各敦蛊上履二之节,乐志林泉,跌荡文酒,角巾野服,啸歌于五湖三泖之间,亦月泉吟社之流亚也;后之读遗民录者必有取于斯也夫。 当时这类诗社遍布于江南各地,尤其盛行于江浙吴会间。虽为诗社形式,其实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可以说是一种潜在的抗清力量,或非正式的隐秘抗清组织。一旦政治气候适宜,它们就极有可能转变成公开的有组织的抗清武装力量。由于吴江位处江浙交界地带,是当时东南舟车都会之地,极便各地人士结集,故明末复社即成立于此;而此时此地遗民诗社,亦更盛于其它地方。 惊隐诗社的主要发起人和领袖人物是叶继武 戴笠 (字耘野,吴江人,顾炎武挚友) 《高蹈先生传》: 叶继武字桓奏,九江大使仲宾之九世孙,经魁叙之之孙,廪生鼎新之次子也。少博学能文,年十九补归安弟子员。为人慷慨有大节,轻财好施,笃于友谊,事母尤以孝闻。居分湖后,弃举子业,隐居唐湖北渚,所居名曰古风庄,有烟水竹木之盛,因与吴兴沈祖孝、范风仁,同邑吴宗潜、潘柽章等举逃社,为岁寒交,一时三吴高士莫不指唐湖为武陵、柴桑焉。四方宾至无虚日,继武倾赀结纳,人皆以孟尝君称之。已而同社中有罹横祸者,继武为之抚膺流涕,于是杜门谢客,自号为懒道人,栽桃种菊,著书自娱,卒年五十有九。同人私谥为高蹈先生。著有《南山堂稿》、《壬子懒余草》,未刻行世。 参加惊隐诗社的人员,至今有姓名可考者有 50 人 。其中与顾炎武有较密切关系的,有归庄、陈济生(字皇士。顾炎武的二姐夫)、潘柽章(字圣木,一字力田, 16261663 )、吴炎(字赤溟,? 1663 )、钱肃润(字季霖)、戴笠(字耘野)、王锡阐(号晓庵, 16281682 )、王礽(字云顽)、朱明德(字不远)、朱鹤龄(字长孺, 16081683 )、顾有孝(字茂伦)等人。 惊隐诗社的活动,始于顺治七年。康熙二年( 1663 ),其社中骨干潘柽章、吴炎二人,因受南浔庄廷鑨《明史》案牵连为清朝当局所杀。其社为形势所迫,不得不以翌年终止其活动。 顾炎武参与惊隐诗社的活动,主要在其社开张后的头四五年间。顺治十一年( 1654 )其侨居南京钟山后,尤其是顺治十四年( 1657 )北游后,很难再见他与惊隐诗社联系的踪迹。惟顺治十八年( 1661 )他自北归南而东游杭、越时,曾两度经过作为惊隐诗社活动中心的吴江,其间会见过社中骨干潘柽章、戴笠等人,其彼此间又不免以遗民志节相互勉励了一番 。 附:惊隐诗社成员诗词举例 叶 继武 :《九日寒斋同逃社诸子祭陶元亮杜子美两先生》(七律) 龙沙嘉会结寒盟,修祀先贤荐菊觥。 离乱家乡移酒郡,晋唐史历纪花名。 一时共得南山意,千载同怀北极情。 但愿久长持晚节,萧萧门外任浮荣。 吴炎、潘柽章:《宁远捷》(乐府) 博主按:吴炎、潘柽章曾合著《今乐府》诗集二卷。此诗为其中之一,其题注曰:美袁中丞也。谓讴歌袁崇焕获宁远大捷也。袁崇焕(1584-1630 )字元素,号自如(或又字自如),广东东莞石碣人。 明末抗清名将。明熹宗天启六年( 1626 年),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军攻打宁远城,袁崇焕指挥军民英勇抗战,用红夷将军灭虏大炮猛轰后金军队,致努尔哈赤身负重伤(不久死去)。此乃万历四十六年后金誓师反明以来明军之首捷。此后袁崇焕在抗金战争中又屡建奇功,成功地阻扼了后金势力的南下,惜乎后来明廷中皇太极反间计而将袁崇焕冤杀 。 边火鸣秋笳,惊秋高肥马。 冒顿入眼中,已无宁远城。 宁远城坚不可下,书生意气还凭陵。 抚循将与卒,劳苦如弟兄。 男儿七尺宁作格斗死,何当隐忍穹帐偷余生? 两尸夜攻不已,云楼折冲车起。 一炮发,震十里,名王血肉化泥滓,北人为号南人喜。 附识:明朝灭亡后,吴炎隐迹湖州山中,潘柽章则隐居韭溪,因同感明代未有成史,遂仿《史记》体例,合力著述《明史记》,由柽章分撰本纪及诸志,吴炎分撰世家、列传,创作数年,已成书十之六七,会吴兴庄氏《明史》案发,二人被株连,皆被处死。(庄氏纂史时曾请吴、潘参与,二人未应,但庄氏仍将其二人名字列入参订者名单中。)案发后,吴、潘从容就缚,在杭州狱中赋诗如常。受审时,俱不屈于严刑拷打,痛骂清朝官员,以至于齿蹴尽落而不绝口,最后被斩决。时顾炎武在山西汾州,闻吴、潘罹难消息,悲愤万状,作《书潘吴二子事》及《祭吴潘二节士诗》,诗中有云: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巫招虞殡俱零落,欲访遗书远道难。以吴、潘比左丘、司马,盛赞其史才。潘柽章有《国史考异》、《松陵文献》等书行世;吴炎遗著,有近人陈去病所辑《吴赤溟先生遗集》一卷。 《亭林诗集》卷一《精卫》。 《亭林诗集》卷一《将远行作》: 去秋窥东溟,(引者案:潘耒手抄原本作 去秋窥大海 。)今冬浮五湖。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梦想在中原,河山不崎岖。 此书初稿约写成于顺治九年( 1652 )。 详见《秋室集》卷一《书南山草堂集后》。 《亭林文集》卷五《书吴潘二子事》: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 二子皆居江村,潘稍近,每出入,未尝不相过。又数年,潘子刻《国史考异》三卷,寄予于淮上 又一年,予往越州,两过其庐。 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以此也。 《亭林文集》卷六《与戴耘野》(此书作于康熙十九年): 一别廿载,每南望乡关,屈指松林数君子,何尝不缅想林宗,长怀仲蔚,音仪虽阔,志向靡移。
个人分类: 顾炎武专论|9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