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九九归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珠算与成语
热度 6 fdc1947 2016-3-27 08:16
珠算与成语 算盘现在是不大用了,但是,在上千年的历史中,算盘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最常见的物件。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算数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小孩子出生以后的抓周,算盘总是最重要的物件之一,抓到了算盘家长一般也是很高兴的,这预示着发财,预示着孩子将会有“陶朱公”之才。给小孩子所挂的锁片上,也往往有算盘的图案。 打算盘要会口诀,这些口诀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实际上,由于经常打算盘,这些口诀也差不多总是画在嘴边,所以,有时候就会脱口而出。这些脱口而出的话又往往借用到别的地方,有的只是借它的音,有的则是借它的意,用得多了也就成了所谓“成语”。 比如说,两个人要分一样东西,可以是分挣来的钱,分收获的谷物甚至是分摊债务,如果是平分或平摊,就常常会说:“二一添作五,我们一人一半”。 二一添作五原来只是除法口诀,但这里成了平分的意思 。 同样,如果三人平分或均摊,则说:“三人三十一,我们三人均了”。除法口诀“三一三十一”(后来的教科书上往往写为“三一三余一”)略加变化,就成了“三人三十一”。这里, 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只是把“三一三十一”理解为除以三,并不把口诀表示的珠算过程真当回事情 ,只是随便一说的。 说一个人做活很麻利,一大堆活他很快就做完了,就说他“三下五除二,很快就做完了”。 三下五除二,本来是减法口诀,这里实际上只是用了“三下五出”的谐音,跟珠算毫无关系 。这种谐音形成的成语是很多的,把《诗经》中的“桃之夭夭”谐音为“逃之夭夭”就是一个例子,人们就是要一个“桃”的音。 说某人推卸责任或者对某事抵赖,往往说“他不肯承认,一推六二五,推得干干净净”等。这里的“一推六二五”来自珠算口诀“ 一退六二五 ”。有人说,我们小时候学珠算,为什么加减乘除都没有这个口诀啊? 这是一个过去一斤十六两制时代的除法口诀 。比如某物一元钱一斤,那么一两就是六分二厘五毫(0.0625元),打算盘的过程就是“一退六二五”。由于过去算几斤几两值多少钱是最常用的计算之一,而且也相对不容易心算。不容易心算就要打算盘,所以这个口诀过去的人常常会念到。就像上面所说的“桃之夭夭”就要一个桃(逃)字的道理一样,“一退六二五”谐音“一推六二五”,实际上要的就是一个“推”字。 有些语言,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很难说出它当初用这个口诀的道理,例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如今就说不出为什么一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而不是“不管三六一十八”。当初说这句话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是古人没有文字上记载下来,我们也不好乱加解释。当然,总有人喜欢编些故事,但是那显然不是认真的说明,只能骗骗人的。 还有一句成语,很多人不清楚它的来历,那就是“九九归一”。这四个字往往表示“归根结底”,或者说是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红高粱》里的主题曲有“ 一四七,三六九, 九九归一跟我走 ”的句子。 为什么说九九归一?一个流行的解释是,九十九以后就是一百,因此称九九归一,这样的解释完全是乱说一气。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九除以九就是一, 归是除的意思,过去算盘做除法就称为“归” 。中国古代的珠算书《谢察微算经》中就有“归法”。归字,也正好对着了归根到底、落叶归根的归。过去,人们常说“三三见九、九九归一”,这才是完整的说法。上半句是三乘以三等于九,下半句是九除以九等于一。三三见九是迅速膨胀,九九归一是回到原点。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三三见九、九九归一”,说的正是人或事物从发展、繁荣到消亡的整个过程。《老子》说:“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天下谁能够逃脱这个过程?我们的文学名著,汤显祖的《邯郸梦》、曹雪芹的《红楼梦》写的都是这样的“三三见九、九九归一”。
个人分类: 汉语言|6854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