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类命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类价值观的三个阶段(三)中国
热度 3 lvnaiji 2018-1-25 10:16
吕乃基 三、中国的道路 1. 现实 西方国家相对清晰地走过了价值观的三个阶段,当今世界更多的国家可能是这三个阶段,主要是前两个阶段的迭加,其典型当数中国莫属。迭加,不是融合,也不是混合,而是“纠缠”。中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中的纠缠最甚者。 中国和美国,就价值观的历程而言,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的两个极端。 自孔子建构儒家学说,特别是秦一统天下之后,数千年传统社会即沉浸于以家为核心的血缘价值观之中,国,只是家的放大,家国一体。任何群体都有分化与整合两个趋势,西方国家的个人本位体现分化趋势,随后在契约的安排下整合;中国除了民国时期有过短暂不充分的分化外,自古至今几乎始终强调整合, 个人的价值从未得到充分发展。 进入19世纪,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甲午海战,国破家亡的危险,致使血缘价值观强化再强化。在发现问题不止于“船坚炮利”之后,也开始了对血缘价值观的反思。 在西方思潮特别是进化论的影响下,一方面是个人价值观萌生,另一方面是“中体西用”的固守。辛亥革命试图构建与个人价值观相匹配的契约价值观。国家成为公器,而非一族一姓的“私货”。在这种政治组织理念下的国家,相对于封建皇朝更具有政治正当性和社会号召力 。这一浪潮在五四运动和随后的“科玄之争”中达到顶峰,随后被内乱打断。 对于价值观的递进过程而言,在中国历史上来自外部的影响莫过于日本的入侵。 每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血缘价值观压倒契约价值观之时 。打断中国内生的现代化进程,这是日本对中国犯下的最大罪行。 49 年后,中国对内延续并重塑历史上的血缘价值观,对外与持契约价值观的西方世界为敌,“某某亡我之心不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力度,批判契约价值观,经由阶级斗争、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铲除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一旦被铲除,也就无所谓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契约”可言。批林批孔,传统文化,血缘价值观也在批判之列。剩下的只是无时无处不在,以及貌似无所不能的权力,可以称之为“ 权力-共同体价值观 ”。实际上,此时的权力也就走到了自身的反面。 80 年代的思想解放,说到底,解放的就是个人价值观,所诉求的主要是政治权利,要求建立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包产到户是一个“增加的产量归农民”的合约。“中国改革开放,所有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所谓“违法”,就是对前30年“权力共同体”的否定。随即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个人价值观与前30年所构建的权力共同体价值观之间愈演愈烈的冲突。 92 年后转向市场经济,共同体与个人之间“搁置争议”,貌似在共同“钱进”的道路上,相逢一笑“泯分歧”。 然而,问题没那么简单,当下中国实际上再度陷入价值观的冲突甚至对立之中。 人的解放必须包含针对“性本恶”的“底线设计”,以及市场经济的有限规则和重复博弈。由于个人没有与个人,以及共同体达成契约关系,没有制度的准备,到处涌现的是“自我中心的无公德的个人” ,追求经济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欲倾泻而出。 与此同时,诸如“大河”与“小河”之争,家国之争等依旧在不同层面展开。强调权力-共同体价值观的一方还不时唤来传统社会的血缘价值观,强调起源,如龙的传人、黄皮肤黑头发,子不嫌母丑,等等,以这些非契约的关系作为凝聚个人的源泉。在民间,央行成了“央妈”,甚至马云也成了“爸爸”。这些说辞不只是戏言,而是反映了血缘价值观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影响。 任何契约,只存在于在契约所涉及方面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个人或组织)之间。既然中国的绝大多数个体从来没有从民族与国家中独立过,本来意义的契约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在依法治国的口号下,中国个人与共同体,以及个人之间契约关系的建构,不得不经历漫长的过程,以及必然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在此意义上,中国与第二阶段抽象的“契约共同体价值观”相对应的是“ 权力-血缘-契约并存的共同体价值观 ”。其特点是,其一,个人地位弱化,不具备与共同体对等的地位。重要的不是底线之上个人的充分自由与个人之间的自组织,而是个人的价值须凝聚到共同体的目标上来。其二,在处理共同体与个人的关系上,权力、血缘,最后才是契约,共同发挥作用。 重要的是“权力-血缘-契约”三者的次序 。当下中国,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契约大多宽泛,有大的变通空间,如“原则上”,以及有待“正确理解”,而何为“正确”,唯有权力方拥有解释权。柳传志认为,对民企最大的挑战源于中国不断调整的政商关系。他提醒企业家们,中国历史上的商人都来不及走完自己这一程的路,形势就发生了变化。 眼下,对前30年,特别是对特定个人与文革的评价等,在某种意义上都与在中国历经千年的价值观之争相关,以及在延续这一旷日持久的争论。可以说,价值观的争论成为当今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乃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整个国家特定的存在方式。 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的价值观之争也具有重大影响。他国——通常是美国、日本——可以轻而易举影响中国,然而这种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却是至关重要。中国,有太多“核心利益”“裸露”在世人面前,都可能“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牵动中国人的心,影响权力-血缘-契约三者的权重,强化前二者,弱化后者。 中国,经由艰难卓越的历程一路赶超而成为GDP第二的国家,外部压力减小,看似可能为价值观的提升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原先那么弱小,发达国家居高临下俯视中国,中国对其不构成威胁。而今中国强大如斯,世界之大,无不感受到中国一试身手的影响。前有阻击,后有追兵。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形形色色的陷阱无处不在,与此同时还需克服强大的路径锁定。 可以预料,在“权力-血缘-契约共同体价值观”中,共同体与个人之争,以权力与血缘为一方与契约之争,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左右中国的舆情,影响中国发展的路径。 有趣的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反复拉锯的中国,相对而言却可以轻而易举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主体间”以及“天人间”的人类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认为中国行将,并正在改变世界,虽然也不是没有争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前文已述及的,中国,在第一阶段的“血缘价值观”期间或之前,已经孕育了人类价值观,这就为当下中国接受人类价值观做了铺垫。 2. 在抽象与现实之间 这些年中国经济一路赶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高铁、量子通信卫星、航母,一直到GDP。这些成果既追认以往道路——政府由上而下干预经济与社会的合法性,又赋予未来继续干预的合法性,也就是坚持“权力-血缘-契约共同体价值观”。“对比1949年前中国陷入的历史低谷,”上述事实“确凿无疑的证明了,自那时起,中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极其成功的” 。GDP说明一切,碾压一切。 与此同时,一些后进国家选择沿抽象的价值观之路(如“华盛顿共识”)前行,并未带来实际的成功。作为某种另类,中国的道路值得深思。 总体而言, 由中国当下的“权力-血缘-契约共同体价值观”可以概括出中国道路的三大特色:首先,目标整体最优, 局部服从整体,为此必须强调党的绝对领导,也就是在价值观中“权力”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次,不追求理论的纯洁, 以实践的结果论证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因而也就是执政的正当性。 复次, 道路灵活变通。 在确保权力地位的前提下,“权力-血缘-契约”三者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三大特色简言之就是, 权力的必要性,执政的正当性,以及道路的灵活性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大特色的背后清晰可见“契约共同体”的身影。WTO,意味着与国际接轨,依法治国,把权力关进牢笼,是对权力方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负面清单,是对社会与资本松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社会与资本的活力。中国把自由、民主、法治、公平等普适价值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权力-血缘-契约共同体价值观”中,契约共同体价值观的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长。 说到底,改革开放本身就表明, 中国融入普遍接受契约共同体价值观的世界潮流之中。这才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所有成果的根本原因,也是执政正当性进而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与此同时,近日的金融会议和监管、取消社团的一系列举措表明,社会与资本依然处于权力的控制之下。 所谓“灵活变通”,换言之,就是“模糊”,在空间上模糊各种要素各个变量之间的界限,在时间上模糊过去、现在与未来。然而需要指出的是, 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模糊,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和方向性。 模糊具有倾向性。 模糊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必须以中国国情为重,充分考虑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虽然在实践中或多或少“渗透理论”,譬如人类历史必须经由“现代化”阶段,市场经济阶段不可逾越,等等;但是刻意强调的无疑是实践“优位”。 模糊价值观的三个阶段。历史上的血缘共同体、现代的契约共同体,以及后现代的人类价值观共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模糊”的产物,重要的是,权力统摄所有这些价值观。 模糊,政府、社会组织与个人在空间(广义)上没有清晰的边界,在时间上是因为历史。中国从来没有与传统之间清楚地切割、清算,即使面对半个世纪前的文革。传统被一再呼唤。无论何时,中国人 似乎永远处于和今天相同的发展阶段,同时又处于历史之中。 然而,中国又在模糊中前行,这就是模糊所具有的方向性: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最显著的标志无疑是GDP,相关的还有高铁、航母……。虽说不唯GDP,但由于在体制、道路和价值观等方面争议不断,而在GDP这一点可以形成共识。 模糊中的方向在于权力的施为。中国政府拥有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强大的权力,具有动用权力的惯性,以及情不自禁干预的欲望。中国发展的一大动力是各省各地之间的竞争关系,“勇者”可以升官晋爵。 当下中国市场经济的规则模糊,个人与机构的市场经济行为难以有效自组织。虽然GDP位列世界第二,但外部竞争的态势甚至更为严峻,前有阻挡后有追兵。以上两点说明权力由上而下干预的必要性。 模糊的原因是,契约不明,或干脆没有契约。正是这一点导致中西方运行方式的一个根本区别。西方国家的契约价值观清晰明了刚性,因而任何新的举措都会或多或少改变各方之间的契约关系,都要经过彼此间的反复博弈,何况还有反对党的穷追猛打。 中国契约的一大特点是柔性,譬如“原则”,譬如“精神”,各方之间可调的空间大,更重要的是拥有权力的一方拥有对“原则”和“精神”的最终解释权,以及没有反对党的掣肘。这就使得权力方具有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强大行动力,事前无须多加解释,事后虽众说纷纭,却木已成舟。典型如央视大楼,无论怎么看,就“矗立”在眼前。这就是既成事实。假以时日,最终人们接受了“它”。不仅如此,GDP、天眼、高铁、量子通信卫星、C919,这样的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成为继续前行的台阶,进而成为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事前与事后,知与行,区分中西。 最终,灵活的道路不仅是“手段”,道路本身就具有价值,那就是复杂系统的自适应过程。 然而,三大特色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市场不透明、无序、甚至混乱,付出了相应的成本或代价。市场主体与市场行为被迫跟从频繁的“政策调控”而广泛短期化 ,更严重的问题是投机和人性的堕落。在国际关系上,其他国家难以厘清中国的行为方式。权力的干预则使得本已模糊的规则变得愈加模糊,还夹杂着权力寻租和违规。 三大特色的背后还存在诸多悖论与人性相关的三大悖论 :权力悖论,认知悖论,以及道德悖论。 首当其冲的权力悖论,由此派生认知悖论与道德悖论。在深化改革中,权力必须得到进一步改造,“关进牢笼”,以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牢笼,是经济和社会的规律,是契约,是社会的监督。权力的改造是中国未来的重中之重。如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旨在说明权力的正当性,经济与社会自身的发展便可能被扭曲,以服从政治的需要。 契约价值观关系到“我在哪里”。在空间上,中国人,可以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可以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却难以堂堂正正做人;在时间上,中国人可以是“巨婴”,可以是“老人”,却罕见一个现代意义的成年人。不仅如此,他还将受到来自巨婴和老年人两方面的攻击。 由此可见, 强化契约价值观,厘清各方之间的关系,是深入改革开放的核心 。 此外,如果说美国需要整合白人与少数族裔,整合三个阶段的价值观;中国也有待整合。其一,整合国内在相当程度上对立的舆情,整合各民族及其宗教;其二,整合香港,看似弹丸之地,在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下,20年过去了,何以至今依然难以收服人心,值得深思;其三,还有眼下僵持不下,甚至渐行渐远的台湾。 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在相当程度上将沿着过去40年的道路前行,坚持三大特色,同时在权力的框架及可控范围之内,调整权力与契约的关系,以给予并激发社会与个人,市场与资本更大空间与活力。 姚选民,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向何处去—— 一种政治哲学层面追问, http://www.cqvip.com/QK/83655X/201701/671263121.html 许纪霖 https://wenku.baidu.com/view/a0def9ed4afe04a1b071de96.html GDP 无用论:清朝的 GDP 是世界第一吗?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824488-1.shtml 基辛格: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及局限性 http://www.lishicui.com/gushi/155.html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5685?tcode=smartrecommendulu-rcmd=1_02ra_art_6_1b060257714146f48bb436d66bbf71f9 https://mp.weixin.qq.com/s/jYTSvipQtJKpKqEkUWB9YQ
个人分类: 人文|6624 次阅读|9 个评论
平心静气看世界(提纲)
热度 12 lvnaiji 2014-6-8 08:50
吕乃基 人类社会历经千年乃至万年,至今纷扰不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环顾全球,世界仿佛陷入某种不确定的状态,“涌现出”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在中国人看来,乱象尤甚,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纷扰似乎都是冲着中国而来。 35 年里,GDP增长只有过三次连续2-3年低于8%,第一次是1979-1981年,第二次是1989-1990年,第三次是1998-1999年——每次都有不难想到的国内国际背景。第四次正在出现。2013年,中国GDP增长7.7%。2014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提出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5%——第一季度,现实的答案是7.4%。金融危机及随后决策的后遗症清晰可见。 有必要厘清乱象,揭示背后深层的原委,从而因势利导,走出迷局。 总体而言,博主试图把当代世界的种种事端分为四大线索:西方发展道路的历史“终结”与延续,全球化与全球产业链瓦解,中国崛起,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四大线索可以在“知识之树”及其与利益的关系得到进一步说明。 一、 国际关系的层次和发展阶段 (社会中的“量子阶梯”,承上一篇 量子阶梯的 “ 舞台阶梯 ” )地缘资源 经济 产业 金融 知识 文化 网络 二、 西方发展道路的历史“终结”与延续 1. 意识形态终结(贝尔)和历史终结(福山) 2. 延续之一:颜色革命 3. 延续之二:欧债,个人向国家让渡权利 4. 解析乌克兰 三、 全球化与全球产业链瓦解 1. 熵增 2. 相互依存和依存的不对等 3. 全球产业链瓦解 由优势互补到全面竞争 4. 民族主义再度勃兴 5. 两洋战略 四、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 世界工厂的弊病(资源污染 生态 劳工 汇率) 2. 摸不透的中国特色随处皆是的核心利益 脆弱的“中国人民的感情” 3. 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中资机构非洲资源 留学生 旅游) 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五、 利益与意识形态 1. 内外有别的利益与意识形态 2. 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形态之争(全球产业链中的中国与美国) 3. 意识形态一致时的利益之争(马岛珍宝岛 中越) 4. 意识形态与利益的双重博弈(中日) 5. 俄中关系“刺猬理论” 6. 金融产品与知识流程外包:走到一起的利益与意识形态 六、 人类命运 1. 人与自然生态 气候变暖 2. 人与人工自然 IT 生物技术 3. 国际纷争与人类命运个人-国家-人类 斯诺登 大数据(世界123) 七、 知识之树(历史延续 传统与现代 知识 血缘) 1. 上下之扰:颜色革命的破与立 2. 多样之争 3. 纠缠的知识和利益 4. 整体的树 共存的林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3923 次阅读|27 个评论
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3):旧作新编
pww1380 2012-4-17 00:21
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3 ): 旧作新编 杨文祥 题记: 《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在 这里所捕捉的虽然是一缕缕纷乱的思绪,一瞬间闪现的灵感和看似无序堆积的思想碎片,却很可能是智慧的闪光,更可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作为一个精神主体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智能、情感与意志的交相辉映。 尽管这缕缕不绝的思绪,一道道闪现不止的灵感和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碎片,不过是一个不安的灵魂在其心湖中荡漾的死水微澜,可是我坚信,这既是我作为一个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意志主体个体精神在不同时间点上起步的开端,更是一个个推动文化思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车轮继续前行的驿站。 留记于此,以为来日思想的启迪与思维之旅再出发的起点。 ————— 篱风 (杨文祥 pww1380 )写于 2011-12-30 清晨 ( 06:23 am ); 修订于 2012-1-11 1 0:31 am 人类在以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为标志的物质型文明走到尽头之时,不是走向信息文明这一精神型文明——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最新文明形态,就只能走向自己的末日。近年来无论是严肃的学者关于自然灾变的预测还是眼球经济和文字市场的商贩关于世界末日的频频炒作,其内在的逻辑依据和这一依据所揭示的历史趋势都在于此。 参见: 1 .杨学祥《 2014 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028 2 .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3 .杨文祥《 隽永集: 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2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65 4 .杨文祥《 隽永集: 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1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57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隽永集|2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25):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3)
pww1380 2012-1-8 18:33
信息文明之光(25):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3 ) 杨文祥 题记: 《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在 这里所捕捉的虽然是一缕缕纷乱的思绪,一瞬间闪现的灵感和看似无序堆积的思想碎片,却很可能是智慧的闪光,更可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作为一个精神主体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智能、情感与意志的交相辉映。 尽管这缕缕不绝的思绪,一道道闪现不止的灵感和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碎片,不过是一个不安的灵魂在其心湖中荡漾的死水微澜,可是我坚信,这既是我作为一个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意志主体个体精神在不同时间点上起步的开端,更是一个个推动文化思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车轮继续前行的驿站。 留记于此,以为来日思想的启迪与思维之旅再出发的起点。 ————— 篱风 (杨文祥 pww1380 )写于 2011-12-30 清晨 ( 06:23 am ); 修订于 2012-1-11 1 0:31 am 人类在以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为标志的物质型文明走到尽头之时,不是走向信息文明这一精神型文明——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最新文明形态,就只能走向自己的末日。近年来无论是严肃的学者关于自然灾变的预测还是眼球经济和文字市场的商贩关于世界末日的频频炒作,其内在的逻辑依据和这一依据所揭示的历史趋势都在于此。 参见: 1 .杨学祥《 2014 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028 2 .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3 .杨文祥《 隽永集: 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2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65 4 .杨文祥《 隽永集: 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1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57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资本主义、环境灾难与世界革命
蒋高明 2011-12-27 00:41
发布: 2011-11-26 10:38 | 作者: 红旗将士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9488 | 回复: 3 原作者: 福斯特|来自: 每月评论 本文链接: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603805 资本主义、环境灾难与世界革命 [编者注:本文是约翰 • 贝拉米 • 福斯特 10 月 23 日在纽约祖科蒂公园对占领华尔街运动发表的讲话稿。福斯特是《每月评论》杂志主编,是美国和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在这篇讲话稿中,福斯特特别强调了环境危机是资本主义危机的一部分以及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意义。国内左派过去对环境问题一直缺乏充分的认识,通过学习福斯特的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前途。翻译时有删节和个别词句的调整。] 远航一号编译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为了反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反对 1% 的少数人将危机的成本转嫁给 99% 的绝大多数人。但是,资本主义对人类威胁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对地球环境的毁灭性破坏。 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你们大概都听说过气候变化的危险。由于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不断地被排放到大气中,使更多的热能滞留在大气层以内,从而导致全球变暖。我想你们都了解,全球变暖的结果,将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未来,更不必说其它的数不清的物种。詹姆斯 • 汉森,美国最著名的气候学家,甚至认为 “ 这可能是我们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 ” 。 但是气候变化问题仅仅是全部环境问题的一个部分。科学家们最近的研究发现,我们已经突破了或正在突破地球生态环境在九个方面的边界。这九个方面是:气候变化、物种灭绝、对氮磷循环系统的破坏、海洋酸化、臭氧层消失、淡水供应、地表变化、大气尘埃颗粒物承载量和化学产品的使用。判断这九个方面的边界,是以维持自全新世以来就存在的环境状况为依据的,所谓全新世即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自 12000 年以前至现在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九个方面边界的任何一个,一旦被突破,都将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全球生态灾难。 科学家将我们现在所生存的时代称之为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 时代,我们正在经历自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物种灭绝。我们对地球氮循环系统的破坏已经在许多近岸海域造成了大面积的死亡区。海洋酸化与气候变化一样也是由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被称之为邪恶的双胞胎。全球淡水可获得量减少的问题正在导致令人难以想象的环境危机。 面对所有这些全球生态危机和灾难、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的危机和灾难,怎么办?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这一点,那就是,所有这些对我们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都来自于这样一些过程,这些过程都与我们现在的全球生产方式有关,也就是与资本主义有关。如果我们能够对我们的生产方式进行根本的改造,那么我们或许还有机会。但是,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气候变化问题,这是目前最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我们仅仅消费掉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剩余可采储量的一半,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就足以使全球变暖超过 2° C (两摄氏度),从而使我们越过一个不可逆转的转折点;而我们一旦越过这个转折点,地球气候就不可能再回到人类文明曾经赖以繁衍的全新世或者说工业革命以前的状态。一旦越过了这个转折点,就会发生一系列的无可挽回的变化,北冰洋的海冰将融化,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层将消失,冻土融化将释放出大量甲烷。所有这些,都将导致气候变化加速,同时导致巨大的、灾难性的变化,海平面将加速上升、极端恶劣天气将更加频繁。 如果我们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2° C 以内,那么气候科学家认为我们在未来所消费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不应该超过它们剩余可采储量的四分之一。非常规资源如油页砂等则完全不应该开采。这里关键的问题是不可逆转性。现有的科学模型认为,即使我们在全球变暖达到 2° C 以后立即完全停止一切化石燃料的使用,在公元 3000 年以前地球仍然不可能恢复到接近全新世的气候状态。也就是说,上述边界一旦被突破,那么气候变化在人类可以想象的时间范围内就是不可逆转的,而到时一切灾难都已经发生了。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碳排放总量达到了 5000 亿吨(译者注: 5000 亿吨碳排放量大致相当于 18000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要有至少 50% 的概率确保全球变暖不超过 2° C ,那么在整个的 1750-2050 年期间,人类累计的碳排放量不能超过 1 万亿吨;如果要有至少 75% 的概率确保全球变暖不超过 2° C ,那么人类累计的碳排放量不能超过 7500 亿吨。 但是,按照现在的趋势,在 2028 年以前我们累计的碳排放量就会超过 7500 亿吨,也就是说只剩下 16 年时间了。如果要使累计的碳排放量不超过 7500 亿吨,那么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每年下降 5% ;如果要使累计的碳排放量不超过 1 万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必须每年下降 2.4% 。我们越是拖延,未来所必需的下降幅度就越大。 面对即将降临的气候灾难,我们怎么办?气候科学并不能够提供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了解环境指标以外的问题,我们需要社会科学。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是这样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资本积累主导一切;所谓资本积累,也叫做经济增长,但是是由最上层的 1% (也就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级)所主宰的经济增长。资本主义是这样一种制度,在这个制度中,现在积累资本完全是为了将来再积累更多的资本,没完没了地积累更多的资本。在这种制度中,没有控制器,也没有社会的有意识的控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这个制度的经济减速了,它马上就会陷入危机。这种危机或许对于环境是一种短暂的喘息,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底层的 99% 来说,则往往意味着失业、生活水平下降等种种可怕的后果。 资本主义必须按照指数不断地增长下去。它不可以停止不前。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最低增长速度大约是 3% ,但是 3% 的增长速度就意味着每隔 24 年翻一番。而地球还能承受全球经济多少个这样的翻番呢? 在如何解决气候危机和环境危机的问题上,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认为,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所有问题。按照这种主张,只要有了各种先进技术,我们就可以既解决环境问题,又不需要改变社会制度。我们可以既吃掉蛋糕,还照样拥有蛋糕。因此,对利润的追逐和资本积累仍然可以一切照旧。这样的主张自然合乎大公司和政治精英的口味。于是,统治集团将赌注压在各种技术奇迹上,希望这些技术奇迹可以允许他们一切照旧。毫不奇怪,这样赌博的结果,不但没有导致碳排放减少,甚至不能够阻止碳排放继续增长。 许多新技术(比如太阳能技术)仍然不如传统技术那样有利可图,并且要推广这些技术也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根本改造。于是,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核能以及所谓碳捕捉和碳存放技术上。前者其实等于是与魔鬼做交易,而后者无非是为了继续使用煤(化石燃料中污染最严重的),而实际上无论在经济上还是从生态角度都是不可行的。 另外一种主张,是要求改造社会本身,我们必须摒弃以追逐利润、积累、无限经济增长为目的的社会制度,而代之以可持续的稳态经济(译者注:即物质生产和消费都保持在稳定水平、不追求增长的经济制度)。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减少和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型的消费。我们还必须重组社会,将一个以商品生产和消费为目的的社会改造为一个以可持续人类发展为目的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要有社会平等,必须要有民主的生态和社会计划。也就是说与社会主义一向所主张的目标是根本一致的。 只有通过这样的改造才能按照所必需的规模减少碳排放。从社会和生态的角度看,美国经济所生产的绝大部分商品都完全属于浪费。想一想吧,我们平常生产多少无用的东西,然后又被引诱去购买这些东西,然后几乎刚一买回来就扔掉。想一想那些稀奇古怪的塑料包装,往往比商品本身大很多倍。想一想美国的军事开支,每年 1 万亿美元。还有与金融制度、与华尔街相联系的所有被浪费的资源。正是这些浪费,才给最上层的 1% 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而却给底层的 99% 带来了社会疏远和贫困,同时还毁灭了环境。 我们所需要的是生态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拥有为此所需要的技术,但这主要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主要的问题是,促进全人类的团结和人类与地球的团结,让我们将所有的基层社区都组织起来,建设一个全世界的社区,建设一个帝国主义富国不再剥削穷国的全世界的社区。这是不可能的吗?但是一个月以前,人们也说占领华尔街是不可能的。 既然我们要斗争,让我们以生态革命和社会革命为我们的目的,为了保卫人类,为了保卫地球!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古人生叹遗憾 (散文诗体散论)——下篇
pww1380 2010-12-14 01:00
如果,我们所期盼的一切,全部都姗姗来迟,显然,这些期盼的实现,尚不具备所必需的历史条件。 如果,不期而至的,竟是我们未曾意料的困难甚至灾难,那就是社会实践,在向我们展示其历史的警示与判断 尽快走出主观的臆想与梦幻 。 尽管这一臆想与梦幻格外绚丽,色彩斑斓,可是面对现实,人们总是难免失望,更难免遗憾。 昨天的理想,牺牲的壮烈,奋斗的艰难;今日的现实,喜忧参半;破釜沉舟的改革实践,每前进一步,都是那样举步维艰 理想与现实,理念与实践,巨大的落差,历史的遗憾。 为了生存,别无选择,唯有坚强意志,坚定信念。 这一意志,来自我们民族的精魂。这一信念,源自古老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薪火相传。 面对未来,我们未曾中断自己的思考与探索。这一思考和探索的结果就是,今日中国的沧桑巨变。 中国的改革和巨变,谱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中国的改革和巨变,为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增添了无比丰富的内涵。 尽管,中国模式远未成熟;尽管,仍需牢记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但我们改革与探索的实践,已经在萌生着中华传统文明与人类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新苗。这一文化新苗无论如何稚嫩,历史都将赋予她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尽管我们仍不免,一次又一次,留下不堪回首的遗憾 灰心落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辛勤的耕耘,难免收获苦涩的遗憾。这是,历史的无奈。这是,世道的艰难。 无论如何,我们始终怀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 个人和人类社会的整个生命历程,就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遗憾,联结成一道遗憾之旅。 然而,恰恰是这一个个具体的遗憾,造就了一个个人类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恰恰是这一个个局部的遗憾,浇铸了人类文明的辉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循着这一遗憾之旅划出的历史曲线,我们将赢得中华民族的复兴、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循着这一遗憾之旅划出的生命曲线,我们还必将赢得作为人的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历史完善,从而实现人的尊严。 尽管,这一发展与完善的具体进程,将始终是,半是辉煌,半是遗憾 作于 2009-2-11 日 2010-12-13 日改写 参见: pww1380. 人生的遗憾与人类历史的进步.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16459495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4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古人生叹遗憾 (散文诗体散论)——上篇
pww1380 2010-12-14 00:41
不堪回首的往事,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遗憾。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后主李煜的一曲《虞美人》,唱尽了古往今来人生的一切遗憾。 这正是常言所道的人生几度伤往事,试问何人不遗憾? 环视中外,纵观古今,无论是芸芸众生,还是达官显贵,作为人的个体命运的人生,永远是,一个遗憾紧接着一个遗憾的过程。 个体的人生如此,对作为人类个体人生的集合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既然无论是个体人生还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全都难免遗憾,那么,究竟什么是遗憾,人们又为何而遗憾呢? 生活告诉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对自己所置身其中的生活现实,无论何人,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足感,物质的,或精神的;轻微的,或强烈的。 这些种种不满足感一旦升华为一种心理上或精神层次的某种状态,便被称之为失望。 日积月累,斗转星移,逝者如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润物无声的失望便悄然汇集,终于酿就了绵绵不绝,恨无尽期,挥之不去的遗憾。 就是说,遗憾,衍生于失望;失望,诞生了遗憾。 这些人生的遗憾,有的涓涓汨汨,在心底流淌为一线淡淡的哀愁。有的则令人仰天长啸,抒发其壮怀激烈的心声。更有的直如火山沸腾,迸发出满腔的怒火和愤愤不平的雷鸣。 辛稼轩的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东坡居士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范仲淹的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后主的,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诵不已的经典。这些千古名句除了蕴含其中的声韵美和语言结构之美以外,总会令人感受到诗人那感慨人生的遗憾情怀。而构筑了这些名篇佳句的审美底蕴的,正是这千年一叹的人生遗憾。 人类文明史上一代居功至伟的 科学 巨匠,爱因斯坦,终于驾鹤仙去,满怀他那对广义相对论的执著和遗憾。 作为工业文明人类智慧的巅峰,马克思终生笃志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切。然而,在常人眼中, 19 世纪末以来的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却似乎背离了这位智者为其描绘的运行路线:伴随殖民主义体系衰落崩溃的,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灭亡,而是帝国主义的 变脸 ;尽管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令人炫目地拔地而起,可是倏忽间又是冷战终结,苏东剧变;长期徘徊在农业文明阶段贫穷落后的中国,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 姓资姓社 无谓 之争的曲折之后,终于在变革之路上,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一古老国度的变革,尽管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改革的巨大困难,仍然不时给世界带来一番又一番强烈的震撼;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资本主义世界的众多知识和思想精英,竟然不约而同地返回到马克思主义学说,去寻求走出困境的答案 马克思,这位在天国关注人间冷暖,关切人类命运的伟人,面对这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想必也会百感交集,几多悲欢,几多遗憾 作于 2009-2-11 日 2010-12-13 日改写 参见: pww1380. 人生的遗憾与人类历史的进步.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16459495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4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刘洋系列博文《菜根谭》有感
pww1380 2010-12-10 09:25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将决定民族文化的兴衰。民族命运与人类命运的融合与统一,将决定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 拨云见日,把握民族文化精华,寻求民族复兴的路径和希望是历代思想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洋.春风育物,朔雪杀生-《菜根谭》.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438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286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