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乡村振兴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乡村振兴

相关日志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六)
热度 1 蒋高明 2020-8-7 06:53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六) 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节选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蒋高明对农村的现状做了大量调研,痛心疾首。他的生态农业实践,自然而然地将农民与农村纳入进来。进而,蒋高明提出了一套完整可行的乡村振兴方案,其中的核心,当然是生态农业。 弘毅生态农场运行几年之后,就开始销售不用化肥、农药、地膜、除草剂、转基因种子和人工合成激素的“六不用”产品。很快就达到了收支平衡,进而实现赢利。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外界经费投入,生态农业已经实现了赢利。 有机产品品质高,只要解决信任问题,就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很多农户开始加盟弘毅农场,按照弘毅的方式种植、养殖,由弘毅的平台售出。 首先是让农村有人气,让农业成为受人尊重的产业,就从源头上解决“空心村”问题。(第38页) 当农村的收入可以与打工相当,就会有很多青年人愿意回到农村。(第40页)毕竟是在自己的家乡,不用跑到城里作社会的底层,也不比担心老板欠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业化食品的害处,愿意购买有机产品,只要解决信任问题,生态农业就会有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村有人气,让农业成为受人尊重的产业,就从源头上解决“空心村”问题。(第38页) 生态种植,逐渐摆脱农药、化肥,被毒化的村庄和土壤逐渐恢复,驯养动物和野生动物逐渐回来,农村就会恢复繁荣。 农田逐渐生态化,国土上最大的污染源就可能慢慢消失,河流、地下水慢慢清澈起来。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周立教授的说法,农民不仅承担着为国家生产粮食的任务,还承担着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使命。而后一项,长期不被人意识到。 生态农业,食物的品质得以提高,则国民的健康水平从基础上得以保障,个人用在看病上的钱就省了下来,国家用于卫生健康上的钱也可以省下来。这部分钱就可以反馈给农民,就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这部分钱用来补贴有机食品,有机食品的价格就可以降下来,就会有更多人选择有机食品。。作法也简单,提高生态产品的价格就可以了。 社科院邢东田研究员指出,要尊重农民的劳动力价值。现在农产品的价格大大地被低估了。同样,工业化农业的产品之所以便宜,一方面是享受了国家的补贴,一方面是环境成本完全没有考虑在内。否则,工业化农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生态农业。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是农民的权利。 这时,很多人都会疑虑重重,或者断然否定,认为。说,生态食品是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的奢侈品。这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更深入的社会结构问题了。我们的回答是两步,第一,更多人选择有机食品,从事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的价格就会下降,要知道,40年前,中国所有人吃的都是有机生态食品。第二,粮食价格,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让每一个公民能吃上健康的粮食,让每一片国土保持健康的生态,这原本是国家的基本任务。 到了这一步,蒋高明的工作已经不仅仅在于具体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是悄悄地进行了一场社会改造,一场乡村建设。 在这本书里,蒋高明还系统地介绍了乡村的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教育、乡村组织化、生态技术推广等一整套操作方案。(第四章) 目前,生态农业最大的阻力来自工业化农业的既得利益者。蒋高明在书中讲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农药销售者劝告村民购买农药,诋毁生态农业,甚至进行直接的破坏。农场中的诱虫灯,多次遭到系统的破坏。这正证明了我的观点,工业化农业与工业文明的其它发明一样,首先是资本增殖服务的,而不是为国民服务的。增产是增殖的手段,是以环境恶化、食物品质恶化和公众健康恶化为代价的。 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在一个并非生态的农业上,怎么可能建设起生态的文明。 我多年批判工业文明,倡导生态文明,总有人批评我说:你只说了不能怎么做,但是没有说应该怎么做,没有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我一贯的反驳是,我没有不能给出可行的方案,不等于我提出的问题不存在。现在,我的回答是,蒋高明已经给出了一整套可行的方案。 建设生态文明,从生态农业做起。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29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五)
蒋高明 2020-8-6 08:12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五) 蒋高明博士 2020-08-06 08:10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五) 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节选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四,从生态农业到生态文明 一棵大树会突然倒下来,这时才发现,树根稀疏,已经烂了。虽然在倒下来之前,看起来也很风光。 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漫画,一棵大树,埋在土地下面的部分,比树冠还要茂盛。这样的大树才是稳定的,能扛得住狂风骤雨。 所谓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中国传统社会格更外重视农业,无农不稳。农,就是土壤下的部分。只要农村这个根还在,国人就有可以退守的家园;社会就能扛得住动荡,礼失便可求诸野。在传统社会,农村也是一向城里人可以退守的家园。 但是,在中国, 中国农村全面工业化农业几十年后,土壤毒化,村庄不仅农田变成了污染源,农村也同样凋敝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食物链中,农村位于下游,成了城市垃圾的汇聚地。在为上游输送工业化食品的同时,还为上游输送廉价的劳动力。农村的现状早就超出了我的想象。 蒋高明在进行生态农业的科学实验的同时,也变身为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我陆续地在他的博客上看到了他对农村的调查,这些内容出现在2013年他出版的《生态农场纪实》中,也有大量农村调查的内容。在本书的第一章中,又有系统的呈现。 农村凋敝,首先表现在人员流失,青壮年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农村以留守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主。农村空荡荡的,出现了大量空心村。蒋高明写道:“很多人家都进城谋生了,剩余的是个村落的空架子。一个人家的看门狗饿死好久了,脖子上还拴着铁链子。在另一个村庄,冬天不到晚上7点,就见村里漆黑一片,大街上几乎听不见大人们的说话声和孩子们玩耍的喧闹声。”(第25页)根据2010年的统计,全国“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在消失”(第34页) 人员稀少,人与伴生的驯养动物也消失了,家畜家禽不再是每个农户的标准配置。与人伴生的野生动物也逐渐稀少,以前家家房檐飞有燕子坐窝的景象早已不见了。 农田毒化,村庄也毒化。鸡鸭不敢放养,因为随时可能误食洒了农药的食物而被毒死,连猫狗也不敢轻易放出家门了。 这样的农村还会继续凋敝下去,衰落下去,这样的社会是危险的。大树随时都会倒下。而在一个被毒化的环境中,不可能长出新的大树。 蒋高明对农村的现状做了大量调研,痛心疾首。他的生态农业实践,自然而然地将农民与农村纳入进来。进而,蒋高明提出了一套完整可行的乡村振兴方案,其中的核心,当然是生态农业。 弘毅生态农场运行几年之后,就开始销售不用化肥、农药、地膜、除草剂、转基因种子和人工合成激素的“六不用”产品。很快就达到了收支平衡,进而实现赢利。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外界经费投入,生态农业已经实现了赢利。 有机产品品质高,只要解决信任问题,就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很多农户开始加盟弘毅农场,按照弘毅的方式种植、养殖,由弘毅的平台售出。 首先是让农村有人气,让农业成为受人尊重的产业,就从源头上解决“空心村”问题。(第38页)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三)
蒋高明 2020-8-4 07:22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三) 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节选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弘毅首先是试验田。蒋高明与他的学生们在弘毅开展了基于生态学的各种农业科研活动,既产出生态的粮食,又产出大批学术论文,以及大批硕士、博士。蒋高明的学术方向与当下主流生物学范式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他与学生的文章不断发表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这使得他能在中科院立于不败之地。 2011年后,他宣布,他完全以生态方式种植的试验田,粮食产量超过了工业化农业的产量。 这个结论让科学主义的第一堡垒哄然崩解,也让工业化农业的增产神话变成了一个昂贵的笑话。 在这个科学依然具有话语主导地位的时代,蒋高明的工作具有特别重的话语分量。因为蒋高明是一位科学家,他的结论有严格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他们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代表着科学共同体认可。 三,走出工业化农业,创造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 实际上,对于农民来说,增产与否并不重要。谷贱伤农,农产品的价格更为重要。增产一倍,价格降低一倍,不如产量不变,价格增加一倍。农民首先渴望的是增收,而不是增产。 对于社会来说,粮食产量早已不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多年前,我曾把连续十年的中国粮食总产量与总人口平均,发现单是主粮,人均早就超过了400公斤。温饱问题早就解决了。全球亦然。如果依然存在饥饿,那是社会分配机制的问题,而非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只要这种分配机制依然存在,无论增产多少粮食,也会有人饥饿。社会问题不能单纯依靠科技来解决。 工业化农业其实已经不是农业,而是工业。在工业化农业中,一棵作物有效的部分仅仅是谷穗,茎秆和根部都是无用的,只能烧掉——又导致另外的环境问题。而在弘毅农场,不仅谷穗是效益,茎秆用来喂牛,产出的有机的牛肉,是效益;牛粪堆肥还田,又是效益。田里的虫子用物理方式捕获,用来喂鸡,还是收益。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五谷丰登与六畜兴旺是相互关联的,用蒋高明的话语方式,需要不同的物种相互合作。在本书第二章,蒋高明描写了农村应该具有的多样性:野生动物多样性、栽培物种多样性、驯养物种多样性;也讨论了森林、湿地、草原、海滨等多样性的环境。足够丰富的多样性,才能保障生态的稳定性,微生物、植物、动物,形成相互关联的网络,才有健康的生态。在健康的生态之上,才能生产出健康的粮食,也才会有健康的人。 中国有些生态农场,就是以传统农业的方式进行的。不过,作为生态学家,蒋高明超越了传统,创造了新的农业体系。比如,他要设计各种对照实验,考察不同肥料、不同施用方式的效果;他要调控农作物、家畜、家禽的数量,使之保持恰当的比例;他要称量诱虫灯捕获的虫子,研究虫子的习性…… 对于从工业化农业转化为生态农业的过程,蒋高明讲述了一个果园的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现在的工业化果园依靠越来越多的农药和化肥, ……果园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果品质量下降,口感下降并含农残。北方苹果园每年要打20多遍农药,打除草剂5遍,使用反光地膜,套袋里膜也含塑料类物质。果园里的害虫就一直在与农药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人类使用的农药毒性越来越大,剂量也越来越大。果农们并没有消灭害虫,害虫们以很大的生命代价验证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法则,彰显了它们的存在。相反,人类以前的许多好朋友如一些有益的鸟类(如灰喜鹊、大山雀)和昆虫 (如螳螂、七星瓢虫)却被杀死了。(第304-305页) 更不幸的还在后头,农药最终杀死了果园的主人。山东某县有个叫新村的几百人小村,近几年得怪病的人不断增加:不到三十岁得了尿毒症;不到半百的人浑身肿痒,疼痛而死;不到60岁的人患上了肝癌、肺癌和肠癌。过去七八年间,因癌症而失去生命的超过了20多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50出头!而在果园没有进入该村前,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癌症。无独有偶,跟我们学有机果园种植的果农,也没有等到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增产的那一天,他被胃癌夺取了生命,去世时年龄55岁。(第305页)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二)
蒋高明 2020-8-3 06:42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二) 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节选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蒋高明是农民的后代,他一直保留着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也保留着农民对土地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有时会以生态学的话语表述出来,极为生动。比如他说:用过农药化肥的土地,虫子不喜欢,鸟儿不喜欢,种子也不喜欢。我能够理解,这种说法不是比喻、不是拟人,而是写实。他还说:庄稼生长,是人的功劳吗?不是,是老天的功劳;从种子变成粮食,主要的工作都是老天干的。这种说法也同样给我很大的启示:人不能贪天功为己有。就算人能把水搬来,没有阳光和空气,没有其它物种的帮助,人也不能让粮食长出来。对于生态学术语“物种”,他有一个特别的用法。比如他说:人的科学再厉害,也不如物种厉害。科学的技术不可能把麦秸变成蛋白,但是牛非常轻松地就可以做到。他还说:蚯蚓这个物种,能够让土壤疏松,比任何机械的效果都好,不用人花钱,不用人出力。 在我看来,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有一个通道。很多我们称之为迷信的传统智慧,都可以转化为后现代的生态学的话语。这在蒋高明身上有直接的体现。 蒋高明出生于1964年,比我大一岁。我们这一代人少年时在学校里接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在乡村接受的是依稀尚存的传统伦理熏陶。蒋高明创办弘毅生态农场,关心农业、农民与农民,从生态农业实践走向乡村建设实践,都建立在这个底色之上。弘毅二字便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蒋高明以士自况,有着比其科学家的身份更宽旷的视野、更高远的境界。 在他写《中国生态环境危急》的时候,他是一位对中国生态问题有全面了解的生态学家;在他写《生态农场纪实》的时候,他是一位生态农业实践家,是一位社会学家。 二,消解科学主义的第一堡垒,粉碎工业化农业的增产神话 在多年的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之下,人们脑子里有一个定式,没有农药化肥,粮食产量不会这么多,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地球上有多少人就会饿死。我把这称之为科学主义的第一堡垒。一旦有人质疑科学技术,就会有人重复这套流俗之见,然后说,不要否定农业科技对人类的贡献。 工业化农业是美国生物学家布劳格(Norman Ernest Borlaug)发明的一整套农业方式,包括育种、化肥、农药、机械化灌溉等,被称为“绿色革命”。印度在1960年代末期引入了这场革命,粮食大幅增产,从粮食进口国变成出口国。中国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农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年代开始的,而在此时,印度已经出现了多种负面效应:土地板结、水位下降、河流污染、地下水污染……。十几年后,中国也出现了同样的后果。让人不胜感慨的是,蕾切尔·卡逊早在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似乎对绿色革命毫无作用。甚至直到今天,很多夸夸大谈生态文明的人还没有读过此书。人是一种非常难以汲取教训的动物,尤其是别人的教训。中国农田污染的总体情况长期以来似乎是保密的,一直到2014年,环保部才第一次给出了全国性的考察数据,问题非常严峻。简而言之,农田变成了污染源。我经常问:污染源上长出来植物能叫做粮食吗?如果不能叫做粮食,统计它的产量有什么意义呢?所谓增产又从何说起呢? 结论也是明确的,绿色革命的工业化农业是不可持续的,它固然提高了粮食产量,但同时也是一场生态灾难,当然也是人类的灾难。它的增产是以土地和粮食品质的恶化为代价的。 即使如此,大多数人仍然被思维的惯性驱使着,他们中的消极者会说,总不能回去吧,然后把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描写得一片黑暗,仿佛那时人们天天忍饥挨饿似的,所以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饮鸩止渴。他们中的积极者则不承认绿色革命是场灾难,还要发动第二次绿色革命,他们宣称,转基因种子,以及与之配套的化肥和农药,能够减少负面效应,获得更高产量。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蒋高明在2006年创办了弘毅生态农场,这是中国第一家生态农场。两年后,温铁军教授创建了小毛驴市民农园。这两个生态农场代表着中国生态农业实践的两种不同的模式。蒋高明最初是作为科学家,考虑一个科学问题;温铁军作为社会学家,更加关心三农问题。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一)
蒋高明 2020-8-2 04:49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连载之一) 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节选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蒋高明以十年之力,以弘毅生态农场为基础,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农业体系,包括作物种植、禽畜养殖、园林树木……;并从农业,延伸到农民、农村,提供了一个解决三农问题、振兴乡村的完整方案;同时,为生态文明开辟了一个可行的入口,一条可行的道路。 这是一条通向未来的希望之路。 蒋高明也从生态学家,变身为社会学家和社会实践家。 我愿意把蒋高明的工作,称之为一场农业的生态革命,是一次伟大的社会实践。 这部《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就是对这场实践的一个总结。值得每一位生态农业的实践者、乡村建设实践者、生态文明的倡导者,以及农业的决策者认真阅读。 一,蒋高明其人:生态学家、农民之子、古道热肠的山东大汉 作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蒋高明当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他不是一般的科学家,他是生态学家。尤其是,他是一个经常说科学坏话的科学家。对于我的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之类的言论,他毫无反感,并且跟着一起说。 作为生态学家,蒋高明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于主流话语,不同于普通公众,不同于主流学术精英,也不同于大多数科学家。这是因为,我们的主流话语是数理科学建构的。大多数学术精英的缺省配置也是数理科学建构的。数理科学的其认知基础核心之一,是机械自然观,把自然、社会及自身视为机器,可以拆卸,可以改装,可以修补。而生态学家则可能有不同的自然观。 我第一次认识蒋高明是在2005年,《读书》杂志组织的“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座谈会”上。那次他讲植树造林,说在原本是草原的地方种树,是对生态的破坏。首先是树不容易活,劳民伤财;其次,不活还好,万一活了,就成了抽水机,加速当地的沙漠化。几句话醍醐灌顶,让我脑洞大开。几年后,我认真地阅读了他讲述在内蒙进行草场恢复的著作《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收获良多。 我们正处在一个文明转型时期,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几年前,生态文明克莱蒙学派的菲利普•克莱顿(Philip Clayton)来北师大,鉴于我对科学的激烈批评,他问,未来是否还需要科学?我想了想,说,未来需要生态学或者博物学。 不久前重读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1977年著作的《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在其前言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话:生态学应该成为我们时代的向导。 生态学(或者博物学)不仅仅是一套知识体系,也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是一种价值观。在我看来,数理科学与机械自然观是相互建构的,是工业文明所需要的。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则需要生态学或博物学,需要一种非机械的自然观。 一株庄稼为什么会从土壤里生长出来,在不同的自然观看来有不同的解释,这也决定了对农业的不同理解。从机械自然观看来,土壤可以还原成氮磷钾之类的元素,庄稼需要的那些元素是土壤“有效成分”,庄稼不需要的则是不必要的,多余的。只要有那这些元素,庄稼就能生长。人还可以精准地控制这些元素,人为地添加或减少,所以会有化肥,会有无土栽培。机械自然观是工业化农业的认知基础,也是工业文明的认知基础。只有把世界看成机器,才会把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大工厂,才会建立起工业的文明。 而在生态学家看来,土壤是一个生命的集合体,其中腐殖质、微生物;蚯蚓、蚂蚁;也有杂草,飞鸟……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合作,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系统才是健康的土壤,健康的土壤上才能长出健康的粮食。种子落在土地上,是其它的生命形态,加上阳光、空气和水,共同合作,才能生长出来。蒋高明也讲元素循环,但是生态学家所理解的元素,并不是可以随意分离随意组合的元素,而是包含在整体之中的。 所以,生态农业不只关心庄稼的生长,更而是要关心土壤这个生命共同体,进而要关心整个村庄的生命共同体。,早在1948年,利奥波德就在《沙乡年鉴》中提出大土地伦理的观念,,把土壤中的其它生命形态视为共同体的一部分。 工业化农业只看到各种元素,只关心谷穗的分量,而毫不在意化肥、农药对把土壤中的其它生命形式的伤害、毁灭消灭殆尽。所以范达娜•席瓦(Vandana Shiva)说,工业化农业的所谓增产,其实是从蚯蚓那里偷来的。蚯蚓,也是蒋高明衡量土壤品质的重要参数。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展“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具有怎样的意义?
蒋高明 2020-1-27 08:20
发展“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具有怎样的意义?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利用生态学的办法是完全能够生产出足够量的食物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需求的,且避免大量的食物浪费与环境污染。人们担心的产量问题,是可以通过科技进步解决的。中国农田中有9亿吨秸秆;养殖场有38亿吨畜禽粪污;屠宰场有6亿吨内脏废弃物等;城乡生活垃圾中有4.1亿吨据我们初步统计,在农林与城乡存在的生物质氮总资源量,为全国使用化肥被农业植物实际吸收量的3倍以上。上述可降解的植物光合产物及其衍生物(天然有机物),均可通过土地系统重新生成粮食、水果、蔬菜,甚至中草药,从源头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除此之外,广袤的草原、森林、天然湿地,辽阔的海洋,还分布有大量的人类食物或饲料原料,都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提供大量的食物。 发展“六不用”农业模式具有下述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一,为了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安全。添加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进入人体,进入到人体中的那些非生命元素尤其重金属,以及“三致”有机化合物(致病、致癌、致突变)是没有办法从人体中排出去的,日积月累会带来健康隐患。病从口入,“化学毒垢”的出现就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体内毒素长年累月层层沉积形成毒垢,牢固地附着在五脏六腑及各种管道的组织细胞上,甚至骨缝中,不易被人体代谢掉。乌克兰人体清理专家通过各种清理,从死亡人体中清除的毒垢垃圾达3~5公斤,相当于体重的4%~6%。另外,采用工业化方法生产食物,其营养成分下降,造成“营养空洞”和“隐形饥饿”。 第二,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为人类生产食物,从源头不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可大幅度减少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为牲畜生产饲料可以使用少量的化肥和农药,进行集约化种植,但这不在生态农业考虑的范围之内。目前人类的很多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消失、以及生物多样性消失等,都与人类采取工业化做法从事农业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为了保护老种子以及人类经几万年驯化的动物物种。由于追求产量,采取杂交、转基因技术以后很多作物、蔬菜或果树不能留种,农业就受制于人,并造成一些优良遗传基因丧失。以高粱为例,虽然杂交高粱可以实现亩产千斤,但容易遭受病虫害,酿酒口感差,而传统的红高粱虽然产量低,但果穗也能产三四百斤,后者市场价高于杂交高粱价,另外高粱杆也是很好的建筑或编织材料。但由于民间不留种,已经很难找到红高粱种子了。 第四,为了保留中国传统的农业技艺。不合理的农业模式,廉价农产品造成的社会分工不合理,农业附加值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食物供应靠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他们提供的食物是用工业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生产的,适合做燃料、饲料或肥料。农民的劳动必须得到尊重,他们在家门口的劳动必须得到货币回报。要接受中国通讯无芯被人卡脖子的教训,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就需要农业必须成为令人羡慕的产业。没有农民参与的生态农业是假的生态农业,是不可持续的。农业附加值高,从事的农民有尊严,这个产业才能保持下去。 第五,为了物种的生存,尤其保存栽培物种与驯化物种。由于采取对抗的办法从事农业生产,乡村的小生灵不断消失,它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是人类的贪婪造成的。从源头停止使用有害化学物质,一些物种就能够重新回来,农田生态系统恢复了生态平衡,对于化学农药的依赖就越来越小了。 第六,为了唤醒消费者,从源头减少重大疾病发生。医院的大楼越盖越高,殊不知医院的钱是患者给的。医生应当建议患者从源头注意饮食安全,而不是等到有病了,靠药物和医疗器具来医治。全球最发达的美国,食物非常便宜,但医疗和药物昂贵,买药的钱超过了买食物的钱,但美国人平均寿命在发达国家垫底,甚至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肥胖率全球领先,这说明他们的农业模式是有问题的。消费者必须被唤醒,不要攒钱去医院,消费安全食物才有解。四十年前癌症非常少,现在非常多,原因出在哪里呢?食物关系可能最大。 第七,为了挽救乡村。目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遏制乡村消失趋势。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报道,全国每年平均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正在消失。有些地方搞撤乡并镇,让农民上楼,原本存在了几千年的乡村消失,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美丽乡村是适合人类居住的,一方水土能够养育一方人,不必舍近求远、违背农民意志去搞西方人的城市化。 第八,为了固碳减排。传统的化学农业是净释放碳的,而高效生态农业是净吸收碳的,我们的研究数据发现,采取“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耕地固碳潜力可达11.5吨CO2当量/(公顷·年),其固碳潜力高于草原造林,而且是生态农业的副产物。 第九,为了社会诚信的恢复。目前诚信是最稀缺的缺失,严格采用“六不用”技术种植,就是实现了真的有机食物,而不是贴牌的。从源头认真做产品,消费者认账,诚信问题才能够妥善解决,城乡才能够和谐发展。 第十,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与振兴。目前年轻人群中出现的不孕不育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个不能留下遗传基因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食物链中充满了各种破坏生殖细胞或生殖系统的有害物质应当减少到最低水平,如除草剂、激素、塑化剂、重金属等应从人类食物链中逐步清除出去。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北乡村发展问题及振兴实践
choudaowei 2019-12-5 19:37
东北乡村发展 问题 及振兴 实践 2017 年,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 年国家公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同年,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实施意见和规划,从国家层面总体上,高屋建瓴地确定了中国乡村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及其步骤,是中国乡村几千年来的一次巨大发展机遇。 中国东北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山地蜿蜒,草地沙碱化,决定了东北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决定存在着乡村振兴特定问题及需要完善的生产实践。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东北乡村自然资源丰富,走过了温饱有余阶段,新机遇面前,如何满足上述发展总要求,尚需立足区位,发现问题, 务实 开拓实践。 乡村,一方面指森林、草地、沟塘、河流等自然景观 ,一方面指 农田、菜地、果园、乡间道路等人类印记,一方面指人类聚居单元,村落,包括人群、庭院及其生活生产方式,这些构成了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针对要素。为此,根据多年农林牧区考察及其草地生态、草地畜牧、植物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的研究经历,结合对东北林区、东北草原牧区、东北农区一些村落和居民的 座谈 访问,总结归纳东北乡村自然景观、人类印记和村落发展存在的特定问题,探究东北乡村振兴的潜在实践。 国家宏观政策奠定了乡村发展体系框架,并就教育、医疗、养老等实施了系列建设,希望本文的几个微观问题及潜在实践具有拾遗补缺完善意义。 一、乡村的意义 中国有 4 万个乡镇、 70 万个行政村、 300 万个自然屯,约 2 亿个庭院。 乡镇人口约 2 亿,村屯人口约 6 亿,合计乡镇村人口 8 亿,占中国总人口 57% ,但 乡村 土地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 99% 。 中国 99% 的森林、草地、农田、果园、菜地分布于乡村。乡村振兴所涉及的生态宜居近乎涉及整个中国的自然环境治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涉及一多半中国人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涉及近 300 万个自然屯、 2 亿个庭院、 6 亿人的生产生活。 乡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乡村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粮食、肉品、水果、蔬菜,保障了全社会的基本生活需要,奠定了我们生活的基础层面。长期看,乡村状况影响城里人的基本人生观、价值观。 二、东北乡村发展问题及其振兴实践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土地面积 120 万平方公里,人口 1.1 亿,约有 4 千个乡镇、 5 万个行政村, 6000 万乡村人口。同全国一样,发展振兴面临系列问题。 1. 东北的土地问题 东北具有大面积、高比例的国有林地,黑龙江如此,吉林亦如此,辽宁少些。国有林地多天然林,天然林正在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限制了林地资源利用。依据政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的同时,开放林下土地,积极开发林下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对于东北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东北产业兴旺。 尽管乡村中缺少青壮年人,现代机械条件下,中老年人完全可以满足种地需要,现有耕地明显 明显地 不够种。政策鼓励青年人返乡创业,若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需要有场地空间。保护森林,开放林地,发展可持续林下经营,为东北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土地保障。 “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浙江安吉如是,东北亦如是。 “一竿毛竹富了一县农民,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把转椅富了一方经济。越来越多像安吉一样的山区,正演绎着新时代 靠山吃山的绿色发展故事”。 东北林区乡村需要创造演绎这样的故事,这故事的导演在政府,演员为乡亲。 绿水青山,一方面输出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一方面蕴含可持续利用产生的商品价值。可持续利用,绿色发展,方 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东北乡村产业 东北乡村的优势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黑龙江如是,吉林如是,辽宁亦如是。一段时期以来,东北乡村为国家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在每年也大量调出粮食及其 衍生 产品,部分供养着全国人民。原粮生产单位面积效益弱,鼓励粮食生产,人们在争取种地利益的同时,弱化了粮食加工潜在的巨大效益。鼓励粮食产地 - 就地加工、鼓励粮食深加工成食品,为东北乡村产业兴旺的深化实践。 东北市场上,无论冬夏,满目南部外来水果、蔬菜,这些水果蔬菜千里迢迢从南部运到东北,消耗化石燃料、增加道路运输负担,东北不能自己生产相当的水果蔬菜吗?答案是肯定的 , 苹果、沙果、梨、葱、蒜、白菜、甘蓝、菜花、芹菜、萝卜、土豆等很多很多都可以生产,并比种玉米粒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没有大量生产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政策有效推动,没有形成产业链。政策猛力向粮食生产倾斜,弱化了经济作物种植业,弱化了经济作物生产,弱化了多样的生态农业产业,包括食用菌产业及“关药”产业。 东北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就是入秋后满地的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东北大地上如果没有满地的秸秆,那就只有空空的田野。玉米秸秆适时收获,质量优于草原草,机械揉搓调制后用于饲养牛羊产肉,近乎具有无限的乡村产业发展机会,还过腹还田环保。 东北冬季具有 “冷资源”,从地面适度向地下挖掘,建一系列储存窖并通风调干,甚至是筑山洞,对于冬季蔬菜储存,满足某些品种供应有积极作用。东北大葱、大蒜还要靠南部供应这很费解。 东北为了延长生长季,生产反季节蔬菜,建了许多各式大棚,这增加了一些水果蔬菜的生产,但闲置多多,说明效益不好不对路。充分利用东北的 “冷资源”,建系列通风调干地窖,促进形成产业链,拉动东北水果、蔬菜生产有助于东北产业兴旺。 东北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冬季的雪及冷资源,总体是只能远处观望,不能近距离接触,特定景点人满为患价格高企。在森林、草原,甚至农田中,开辟若干简易通道,因地制宜适度建设近距离观光活动场地,并设置服务,为人们提供能够到达、漫步、欣赏的机会,可以促进旅游、观光、康养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增加收入。 特色村落、农家小院,特色食物,具有吸引城镇人游憩消费的潜力。 为城镇人提供躲开喧闹、拥挤,进入自然、融于自然的做法是产业机会,并是辽阔、空气清新的东北乡村优势。 3. 东北生态问题 东北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状况相对良好。东北乡村不美丽的现象之一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两侧修路时挖掘的坑坑洼洼,大沟小壑,有碍观瞻,影响人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状态。这些“人类破坏”的自然景观不具浑圆、流畅自然特点,植被不易恢复,并易水土流失,暴起沙尘。整理各种道路两侧沟壑成浑圆 、 流畅的自然状,对于植被恢复,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道路两侧、村落周边、田间地头的各种其他生产、生活垃圾也污染人们欣赏美的视觉、伤害人们追求美的心灵。 地膜塑料污染受到关注,农药瓶子弃扔在田间地头未引起重视。我国农药年使用量 180 万吨,到农民乡亲手里基本为瓶装,以 1 公斤 1 瓶计算,我国每年扔弃在田间地头近 20 亿个农药瓶。这是一个十分有害的污染源,需要引起重视,进行有效清理。东北亦如此。 东北乡村冬季需要烧炕取暖屋子,冬季取暖烧柴是我们一直没有直面探究解决的问题。长期以往,搂草做烧柴、砍树做烧柴是乡村习惯,近几十年秸秆做烧柴成为选择。秸秆做烧柴存在秸秆堆放、燃烧污染等诸多问题。以住宅为单位,政府支持发展光伏发电供应住户使用,或对于解决东北乡村冬季取暖,降低生活成本,保护生态,具有巨大的乡村振兴意义。 4. 东北村落、庭院建设问题 东北村落源于自由选址,自由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布局。总体存在的问题是宅基地位置零乱,房屋大小高矮参差,拥挤(这本身是软弱群体抵御外部侵犯的一种生活方式),内部道路狭窄崎岖, 栅栏 围墙破败丑陋,有碍观瞻。政府指导制定村落及庭院建设标准,引入美术、艺术理念,调动农民乡亲积极性,发动农民乡亲积极作用,自行调整建设维护是村落及庭院建设的基础。 依规拆除各种房屋改造后还保留的旧房、危房,破旧无用仓房,对于村落建设 ( 疏透 村落,扩大 庭院面积 ) ,甚至土地复垦有积极作用。 历史上,村落基本配置为:磨米坊、榨油坊、屠宰场,这些存在有什么不好呢?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可以完善解决。现在没了才是问题,需要政策、财政鼓励发展。完全取消,群众 也 不满意。同时,如前所述,新时代,村落基本配置应该有一个适宜的冷库、冷地窖。 乡村宅基地面积狭小,不足以展开各项生产事宜。扩大乡村庭院的宅基地面积(现行规定的宅基地面积还没有城市一些商品住宅面积大),保证庭院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便乡亲种几棵果树满足自家水果需要,种几种蔬菜部分满足自家需要(最好是全部满足自家需要),并生产一些粮食,甚至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这对于降低乡村生活成本,相对提高富裕程度,对于全社会减少水果蔬菜粮食供应,对于减少远距离运输的化石能源消耗,甚至对于减少道路运输繁忙,有积极意义。东北亦如是。 扩大乡村庭院的宅基地面积,提倡庭院养几头猪、养几头牛、养几只鸡鸭鹅,并在村落和庭院内合理布局。现代物质条件下,做出一个小规模养殖的无污染工艺方案简单易行。最基本指导思想就是雨水、畜禽粪尿分离,各行其道,实行过腹还田,实施循环生产。政府或社会力量指导发布一个标准样式,莫要包办莫要操办,乡里乡亲照葫芦画瓢建设,简单可行。东北亦如是。 东北庭院历来的标配:菜地、猪圈、鸡鸭鹅舍、茅厕、地窖等。新时代,这些应该继续存在,完善发展。解决掉潜在的粪尿污染问题、疫病传染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如种地一样,年轻一代不愿意干、不再干,才可能是我们需要真正面对的问题;限制乡村愿意干的事,做反向了。 乡村吃肉问题解决了,全社会的肉品供应压力是不是锐减? 6-7 亿乡村乡亲的吃饭问题如通过庭院解决很多,其生活成本将降低,相对增加生活富裕程度,并对全社会吃饭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乡村少吃菜,少吃肉,是常态,这不是一种健康、富裕的生活方式表现。粮食价格涨一点, 油品价格涨一点, 肉品价格涨一点,对城市生活冲击微弱,却有利于促进乡村庭院生产,丰富乡村餐桌,提高乡村生活质量,反而能降低乡村生活成本,相对提高富裕程度,增加满意度,并有利于全社会减少食物浪费,有利于保障全社会 粮食 安全、食品安全。 5. 乡风文明问题 东北乡村居民多为内地各地移民组成,各自为主或三两家成群,统一一致的村落内部凝聚力及道德约束体系弱,偷盗行为多发,偷窃公共财物、私人财物及疏忽管理的财物(某省几亿元的草地建设围栏被盗窃殆尽为典型实证),败坏了文明乡风淳朴乡风,为社会发展歪风,也很普遍。宣传教育、严厉打击乡村偷盗等违法行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保证乡风文明的基本实践。 过去,乡村存在“诸禁”,现在,乡村同样需要“诸禁”,并严禁。 衣食住行,为基本生活需要,衣为首位。乡村服装布料、样式、颜色单一,显土气萎靡,并不适于多种生产活动,还有 生产 安全隐患,为存在的问题。政府、企业 、研究单位 设计发布几种适合乡村生产劳动的各式 “工装”,当地裁缝照猫画虎做出来供乡亲穿戴,有助于乡村摆脱“土老帽”、“傻大黑粗”形象,有助于提振乡村乡亲精气神,这对于提高乡村生活幸福感,建立乡村新形象有积极作用。 6. 组织 治理 问题 俗话说:说的好,不如做得好。农村各种基层组织是乡里乡亲的表率,乡亲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多源于各基层组织成员的表现。农村各种基层组织及其成员需要树立榜样作用:遵法守纪、做事规范、诚信守则,带动乡风文明向上发展。 主体乡里乡亲对通过劳动而生活致富有积极性,需要强化宣传赞美;部分懒散人员等靠要,需要受到谴谪批判。以自然屯为单位,实行户主 “声誉”评价制度,惩戒不合格末位进行村屯社区服务制度有必要,表扬几个“好人”的做法效果微弱。 东北村屯有使用,缺维护管理,甚至自家庭院也缺少精细管理。乡村是国家的乡村,也是乡村人的乡村,需要出台政策号召自行建设维护村落整洁,甚至出台强制性政策。政府对村落建设不能大包大揽,大包大揽不可持续、也不能面面俱到。中国 300 万个自然屯,每村仅修 10 公里村内硬化道路就至少需要 100 万,合计 3 万亿,这很多。路边修几个模范村的做法是装模做样,另类形象工程,有副作用。东北明显亦如是。 城镇有物业费制度,乡村义务工制度有存在的意义。这些义务工至少可用于:修一修自家门前的路、修一修自家庭院、掩埋清理村屯垃圾、植树美化村落庭院,让村落干净整洁、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东北夏季乡亲有很多空闲时间,需要引导利用。义务工制度应该是乡村人的一种强制性社会责任。另外,乡村人要对群体、社会做点贡献怎么体现呢?有人要是想干呢? 国家各种涉农、涉乡村振兴基础建设项目并不具备深奥的技术含量,现在的乡里乡亲完全有能力实施。这样的项目交乡村所属独立的项目委员会承办,政府监管、群众监督切实可行,主要是可作为一种引导乡亲切身参与村落建设的手段,体现为 “主人翁”。招标企业操办的做法是一种新形式主义。乡村厕所改造过程中,有企业通过政府去卖一种混凝土模块茅坑是什么行为,乡亲完全可以自己做嘛。 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乡村发展不能简单地实行买买买、卖卖卖的市场经济驱动 、 也不能 就是无偿地 给给给 、更不能简单行政命令禁禁禁 。需要仔细界定哪些是需要政策引导的,哪些是需要财政支持的,哪些是需要政府操 办 的, 哪些是需要社会力量支持的, 哪些是需要乡村乡亲动手的。 乡村的主人是乡亲。历史上,一些农民运动需要:“引而不发,跃如也”,乡村发展振兴部分需要:引而不发,跃如也,但不能罔顾不处。 未来三十年,乡村振兴伴随着城市化发展,普及城市化建设到乡村不容易,况城市也存在诸多乡村元素。 中国有大量的零散地块,不能连片规模化生产,但这是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组成部分,零散耕地数量及其低生产力需要增加乡村 人口数量 、城镇化拉动乡村人进城需要有相当的工作岗位,诸因素决定城乡人口比例需要适宜。城里人 : 村上人 = 黄金比例值 62:38 ?或估计值 60:40 、 70:30 ?,似无定论。 乡里乡亲的生活要求是 “没病没灾活着,踏踏实实过日子,子女接受教育上大学进城,摆脱沿着垄沟找豆包囧境” ; 进城后找一份工作,平安生活,或幸运地挠腾个一官半职 出人头地 ,这是后续标准。这其中似乎缺了点什么,影响着乡村发展及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准确理解乡村需求及我们能有效地做什么,开展生活观念及生活质量宣教, 亦 为乡村振兴实践之组成部分。
4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谓弘毅生态农业模式?
热度 1 蒋高明 2019-10-5 08:00
何谓弘毅生态农业模式? 蒋高明 弘毅生态农业模式是生态农业模式的升级版,也称“六不用”生态农业,或高效生态农业。之所以称为弘毅生态农业,是因为该模式是在中科院弘毅生态农业团队经13年研发基础上得来的。弘毅两字出自春秋末年曾子的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为今山东平邑人,弘毅生态农场就在该县。 生态农业,顾名思义农业生产方式是生态的,是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之下,用健康的办法进行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农业,以种植谷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中草药和仿生态种养殖为主。生态农业所需要的原料尽量就地取材,均来自自然界。不用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植物生长添加剂和转基因种子(六不用),或仅使用少量化肥,其余要素不能用(五不用)而并满足作物对水、热、矿物质需求,其产量不低于或略高于常规农田。 弘毅生态农业即上面介绍的“六不用”,这是在生态科学理论指导下,所开发的耕地固碳增氮型农业,生产出来的食物为有机食物。弘毅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智慧基础上,利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提升的一类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 弘毅生态农业模式的鲜明特点如下 : ①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② 农田里有湿地 ③ 本地森林与农田防护林; ④ 健康的土壤; ⑤ 没有地膜覆盖; ⑥ 优美的乡村景观。 弘毅生态农业的科学原理为 : ① 水热耦合原理; ② 土壤碳氮库增长原理; ③ 生物多样性原理; ④ 生态位原理; ⑤ 生态系统设计原理。 弘毅生态农业模式所采用的科学技术如下 : ① 物理+生物防虫技术; ② 天然有机质养地技术,地球上所有的光合产物及其衍生物均可以做肥料; ③ 生物与机械控草技术; ④ 生物控病技术; ⑤ 动力与灌溉技术; ⑥ 农产品生态加工技术; ⑦ 互联网技术; ⑧ 物流技术,自然界中的所有适合人类食用,从深山老林或者远洋,都能进入人类餐桌。 弘毅生态农业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10亩的生态农田里,具有73种可实现经济价值的物种;单位面积产值是当地普通农田的4倍,日本的2倍,印度的11倍,美国农田的46倍。 弘毅生态农业模式盈利方式 : 即六 不用 平台+农户。平台主要负责对农户种植与养殖技术等全面指导,并对他们的劳动进行分工与管理。农户主要支付劳动力,以产品兑现金,自己给自己打工,每天都有进账,实行月底结账。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餐饮等等环节,按照平台要求合理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农产品滞销。   对城市消费者来讲,该平台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尽量提供足够多的顺季节食材。平台提供给消费者的食材均为“六不用”的,在加工环节还杜绝使用防腐剂、养殖过程不能使用激素、瘦肉精等。对销往城市消费者的初级和加工农产品,按欧盟有机标准进行抽检,实现质量全程监控;产品必须不含或基本不含农药残留、重金属、抗生素、寄生虫、黄曲霉素等,才能够进入平台销售。   “六不用”平台公司的团队成员,由种植专家、养殖专家、植保专家、销售专家、产品设计专家、客服、包装与物流人员组成,尽量让 农民 种地变得非常简单,避免风险。平台同时研发几十种种替代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抗生素等的生态技术,如组织生产优质有机肥,保留传统种子等。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销售,以销定产;市民则避免在市场上漫无目的地试错,从中发现理想的优质农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 农民 实际上付出的是比进城打工要轻松的劳动力,且因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 农民 自身健康得到保障。他们付出的是劳动,获得的是工资性收入。市民虽比到超市多付出了一些钱,但他们避免了食物链中有害物质进入身体,获得了健康,减少去医院概率,尤其对身体发育中的孩子意义更大。他们的消费带动了生态环境保护,使老品种资源以及传统农业工艺得以保留,实现城乡共赢。 弘毅生态农业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 :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固碳减排,清洁能源使用;使食物恢复良好的口感,并保证营养健康;从源头改善城乡居民健康体质,少制造病人,减缓医患矛盾。弘毅生态农业可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对乡村振兴,实现国家“强、富、美”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用15字来概括弘毅生态农业模式 :“六不用、零农残、好口感、一二三、能稳产”(一二三指的是一产到三产的产业融合)。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93 次阅读|2 个评论
思维在量子世界穿梭
uestc2014xiaoyu 2019-8-29 17:38
最近有几个朋友在问, 跨界是什么感觉? 无法用语言描述。 不过, 突然想到自己荣获今年的“成华工匠”时, 成华区政府为我们每位工匠创作了一首诗歌。 我倒觉得, 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 你的思维穿梭于量子世界, 带着一份科技十足的大数据分析, 向世界展示来自中国的骄傲。 人工智能改善劳动样貌, 信息融合汇聚时代智慧。 你用创新, 驱动乡村振兴, 你用理念, 催发零售升级。 你践行服务于民的党员精神, 打造出绿色生态的美感, 规划了智慧旅游的便捷。 未来的天, 会因科技而愈加湛蓝, 将来的地, 会因科技更加环保, 以后的人们, 会因你如今的埋头苦干, 而越加幸福。
个人分类: 创新创业|10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西省吉水县双橹村实行垃圾分类和人禽分离的建议和规划设想
biofuture 2019-6-15 08:49
前年底去年初,我租了一块非常漂亮的山里田地,打算自己种养点东西,给孩子建个游乐花果园,顺便看看能否带着那个村的村民们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实践下生态农业的想法。后来在镇党委书记的热情推荐下,来到了同镇的另外一个村——双橹村。双橹村应该不属于现在比较常见的那种空心村,留在村里的青壮年人口还是比较多,所以村庄也算颇有活力。 镇委和镇政府及双橹村委书记领导下的村干部们,都很希望尽快大力发展村里经济,他们也希望从文旅入手,正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的设想是以教育为核心,将整个村建设成近零污染的新时代文明村庄,以此为基础,来开发、发展文旅产业,使村庄走上一条基础稳固、能自我造血、永续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当于,我本来只想给孩子和自己打造一个好玩的山村游乐园梦幻花果园,顺便部分解决下自家和朋友们家的安全好吃食品来源,结果,不知不觉参与进了乡村建设,被带进了当前很流行很火热的乡村振兴大潮,哈哈。也挺好的,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确实希望我能尽到有效的力,能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变为现实。 非常感谢双橹村干部群众们的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我在村里住了一年多了,一直在思考。 去年底,我写了一篇文章,希望将那篇文章作为一次读书会的主题,希望村干部能带着村民们开始做起来。当时我不在村里,不能亲自组织,但是后来村干部们还是抽时间组织起来读了,也有普通村民参加,真的很高兴。 今年初,村里给每家发了栏网,要求将鸡鸭圈养。村里干净多了!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城里人估计难以理解,其实推进起来颇不容易,真是感谢村干部们的努力!感谢村民们的配合! 只要开始了,就是进步!只要在进步,未来就可期! 下面就是我去年底写的村民读书会文章,希求文字简单易懂,解释清楚,同时又能有点教育提升功能,因此比较冗长啰嗦,望朋友们谅解。发出来一是介绍双橹村,其二更想请朋友们帮忙,提意见和建议,感谢费时阅览 双橹村实行垃圾分类和人禽分离的建议和规划设想 神憩岛 2018 年 5 月至 11 月中旬,我带孩子住在双橹村,其间虽有数次离开,但长时间是在村里,从春末夏初到初冬,也算大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 也许因我是本地人,沟通无障碍,尤其我的家庭与双橹村有着深厚渊源,双橹的人们对我格外亲切。但我想,主要还是因双橹人民本身的淳朴、热情、善良,才能对我和孩子这两个外来者展现出真实的宽容和接纳,让我们生活其中能感受到温馨、温暖,有安全感的温暖。 我了解到,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关注关心和村干部们的争取、带领、努力下,双橹村近两年,尤其从 17 年底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之前的泥泞、杂乱的封闭小山村,变成了道路宽敞、整洁漂亮的新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所接触到的村民们全部都对这种改变持拥抱、好评的态度,少数有意见的村民,意见的来源也基本在于认为这种改善还不够,未能彻底到达自己家中。我自己,以及许多来看望过的朋友们,都对这个藏在山里的小村庄的干净、敞亮,感到颇为惊喜。 我也深切感受到,县乡两级政府对双橹村发展的期许,双橹村干部和村民们对本村未来发展的渴盼,尤其可贵的是,政府、干部和村民们,一致且坚定的认识是,一定要以保持良好的生态为发展前提,即我们的发展,无论是什么大老板投资,无论什么形式,无论能带来多少经济利益,都不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牺牲我们现有的青山绿水洁净空气来获取。 是的,我们不能重走某些地区的老路,为了发展(其实只是为了短期内的物质利益的发展,而且结局往往是少数人获利的发展),而牺牲环境。牺牲的环境,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文、精神环境。因为太单纯而直接地追求短期内的物质利益回报,滋养、纵容了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的盛行,滋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使人类不仅仅在失去干净的自然生存环境,失去曾经的田园,同时也在失去精神家园。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仅以金钱及物质收益为标准,先饥不择食地成为百万亿万富翁,然后用百万亿万财富来治疗重疾甚至绝症,包括身体、精神和生存环境的绝症。 沉痛的例子已经太多,希望不要再增加。我们在江西省,吉水县,丁江镇,经济上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的比较落后的乡镇里,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经济基础较差,豪宅豪车存款方面,自然都比不上城市,比不上发达地区的农村。然而我们缺什么呢?房子?有几家不是多层独栋的?只要乐意,还可以围个大花 / 菜园。车子?真正有频繁出行需求的村民,也大都有了,没有车的人家,实际上也基本没有开车的需求。吃用?没看到、没听说过有穿不暖、吃不饱的人家,而且吃的大多是城市难以得到或者得花高价得到甚至有钱也买不到的绿色健康新鲜食品,喝的是无污染的山泉水,呼吸的是 PM2.5 超低、清爽洗肺的纯净山风,每一口都是咫尺之遥的水灵灵绿叶呼出的氧气,满满的负氧离子!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随着留存下来的小村落结构而留存的淳朴民风,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因为之前的开发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而有幸保留的财富。现在,自然环境和淳朴民风不仅是现成的财富,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些优势,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可自造血的、可永续发展的健康发展之路。 任何道路都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才能稳步前行。对于双橹村的未来发展,我既非政府官员,也非搞资本运作的大投资家,所以不能也并不想给出什么“高瞻远瞩”的设计远景及美好承诺。未来的一些日子,我有意于在双橹做些事情,并且非常愿意,不仅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且能够同时有益于所有的双橹人,甚至所有的人。如果双橹人民愿意继续接纳我,愿意让我与你们同行,在我们一起迈步的起始,出于我的亲身调研和思考,我想建议我们村,要进一步改变,要想真正变得更好,先从两件事做起: 1 、垃圾分类。 2 、人禽分离(即鸡鸭圈养)。 一、垃圾分类 双橹村垃圾处理现状: 1 、每户有分到 2 个垃圾桶,原则上要求分类投放,一个放干垃圾,一个放可沤肥的湿垃圾。基本没有哪户做到分类投放。 2 、村里共有 16 个垃圾收集点,即 16 个大垃圾桶,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村中各处,各家就近随时倒垃圾。 3 、据说原则上应该每天有垃圾车来收运,实际并非每天来,有时几天来一次,垃圾桶装不下,桶边时有垃圾围绕,常有异味,尤其夏天。 4 、垃圾车装运时不分类,由某公司转运出去(全县卫生清洁工作均由某公司承担)统一处理,其后处理方式还不明确。 5 、保洁员有时会分类,售卖纸箱等可回收物,收入归保洁员,但现在回收价太低,保洁员积极性不高。 6 、村委会收取村民卫生费,作为保洁员奖补和购买清扫垃圾工具;户外垃圾桶、保洁员工资和垃圾转运费用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7 、田埂上、水库边、菜地里农药瓶、农药袋、种子袋随意丢弃。不能再用了的地膜、秧盘等塑料农资在田地间随意丢弃。 8 、常有人为了眼前干净,燃烧塑料垃圾,燃烧地点可能是菜地,山林,也可能是自家的炉灶。 大家通常理解的垃圾是什么?包含些什么东西? 就是没有用了的东西,对不对?垃圾这个词,往往和废物、肮脏,甚至疾病、毒害这样的词语和概念紧密联结。包含废纸、瓶瓶罐罐、拆掉的包装、烂菜叶子、瓜皮果壳、吃剩的骨头 ...... 等等等等。 没有用了,当然要扔掉,不然留在家里占地方,发霉长毛制造异味。 但是,我们再多思考一点:那些东西真的没有用处了吗? 对于我们自己,个人和家庭,这些许的“废物”,确实是废物,没用了。 但是,如果我们站高一点,把眼光从自己身上和小家上抬起来,将视线放长一些,让视野里容纳下整个村庄、整个乡镇、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甚至整个社会,来看看: 千万张废纸,积聚起来,是无数吨的纸张,这些纸可以再粉碎,重新变成崭新的纸品,可以写字、画画,也可以是纸箱帮你把网购的东西装好快递到家。我们的那一张废纸,重生了,有用了,不是废物。 千万个没用的塑料瓶,千万张不能用了的薄膜,积聚起来,是无数吨原材料,可以再熔解,重新塑型,变成千姿百态的产品。不废弃在环境中,不污染土壤了,没用的塑料用起来了,再次进入流通领域,降低成本,最终我们消费者自己还能获得更便宜的东西。我们的那一个废瓶子,那一张烂地膜,重生了,有用了,不是废物。 老菜帮、黄菜叶、瓜皮果壳、剩骨头 ...... 这些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农村本有很好归宿的,却也大都成了废物,成了垃圾中的至少 60% 以上的组成成分。而其实,它们本来是喂养动物、返土肥田的最好材料。 ...... 塑料废弃在山林田地,要几百年才能降解,燃烧后,会生成成分很复杂的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氯化氢、二噁英等等,二噁英是已经确认了的极强致癌物,氯化氢遇到水就是盐酸,这些物质,对土壤、水、空气、人体,都有不可逆转的毒害作用。污染了的土壤、水和空气,最终迟早也是要毒害到人身上。 怎么能让这些“废物”不成为污染物,而成为有用之材呢?首先,给它们分类,分类存放,分类处理。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初步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从实际操作出发提意见和建议,力争完善成可实行性强、老人孩子都可理解、方便执行的方案。 垃圾桶:厨房内: 1 、装植物类生鲜(老 / 烂叶子,瓜皮果壳等等) 2 、装餐余垃圾(剩饭菜、动物性废弃物) 主屋外: 3 、装可回收物品(纸、塑料、瓶罐等等,干物质),可换钱 4 、装其它垃圾(除可做堆肥的有机类垃圾及可卖钱回收废品、有毒有害物品外的垃圾) 5 、有毒有害废弃物品(电池、过期药及包装等),通常量少,可制作小盒子挂在 4 号垃圾桶上 二、人禽分离(鸡鸭圈养) 双橹村里很多人家有养鸡鸭,基本都是散养,鸭子还好,一般会圈起来或者放到池塘或村外的田地里,偶然会有在村里路上闲逛的,但是到晚上就有很多鸭子上岸睡觉,一早再离岸下水,留下大面积鸭粪。鸡基本就是和人亲密共处,共享几乎所有的空间,只要稍有疏忽未及时关门,客厅、厨房甚至卧室,都会溜进几只,留下它们来过的证据,更不用说房前屋后、村中道路,白天的时时刻刻,都会有鸡在溜达、觅食、排泄,画面看似悠闲,实际给村民生活造成烦扰,里里外外总也扫不干净。鸡在村内放养还有一大缺点,也许大家比较少意识到:限制了空地的使用。去年我在村里住,想在空闲地上种上花花草草,美化村容,同学给我寄了十几公斤的种子,寄之前还做了发芽实验,确保有一定发芽率,可是我播下一些后没有任何动静,后来才知道种子都被鸡刨出来吃了,哪里能留到发芽?就是有幸出芽的,也难逃鸡嘴鸡爪。我种的蔬菜,因为种子直接来源于专业育种老师和大种子公司,品种好,长势都很好,可是架不住小鸡们的偷菜,只要有一点小洞,它们就能进去啄个遍。所以有种菜的家庭,家家都是“重金”着力打造菜园篱笆,还拉网加高,因为鸡毕竟是有翅膀的,虽不能翱翔,跳上个普通篱笆易如反掌。 我大致总结了人禽分离,即鸡鸭圈养的好处(好处的同时也消灭了坏处,就不一一列坏处了): • 1 、卫生:大家都懂的。 • 2 、安全:不同家的鸡鸭隔离了,不随意串门接触,就不易传染病,不易得鸡瘟,且不易丢,好管理。(就在写这篇文章期间,听说村里发生了鸡瘟,很多家的鸡大量死亡,血本无归,可是圈养的那户人家的鸡就未受影响,而邻居家放养的却死光了。这就是最明显的事实对比啊!) • 3 、省钱:虽然围鸡鸭需要花费些钱,但鸡鸭围起来后,菜园就不用围了,围菜园的钱可省。菜园篱笆主要是为了防鸡鸭,并不是防贼,对吧? • 4 、省心:再也不用担心菜被啄了!不用担心鸡飞狗跳打破碗了!不用担心踩到鸡屎了!小孩可以更放心地在门外玩耍了! • 5 、省事:再也不用一天扫几次鸡屎了! • 6 、肥源:粪便可就地或者很方便地收集起来做有机肥,不浪费资源。 • 7 、改善 村容 :首先,环境整洁好维持,另外,没有鸡鸭的破坏,村里任何空地都可以种上菜、果树、花草、香料作物 …… 村里遍布鲜花香草,可观赏可食用,赏心悦目,人处其中自然更愉悦,精神状态更好,不仅仅村容村貌会大改观,而且空地利用率提高,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圈养后,我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和各处资源的帮助,为我们提供优良的鸡鸭品种,兼具观赏和食用性,鸡鸭圈养点本身就可以作为景点及与游客互动场所,也可以作为孩子的学习场所,为将来的文旅发展服务。 • 8 、开放:大部分菜园篱笆拆了后,四季繁花绿菜,与人没有隔拦,让人心理上对村子更亲近,整个村会呈现出开放的状态,生活其中的人会受环境潜移默化,心理、性格上变得更开放、宽容,尤其对孩子,生活在村里的孩子性格会更大气,胸怀更广,眼光更远,不斤斤计较,有这种心态和性格的孩子,将来无论在什么领域,做什么事业,一定会比心胸小见识窄的人发展更好,生活更幸福。 实施方案提议: 1 、现有较大菜园的人家,可以在菜园里分出一部分养鸡鸭,用菜园篱笆围出鸡鸭园,与菜地隔离,菜园篱笆去除。鸡鸭园在菜园里的位置可以随时随意调整。 2 、现在村里有不少空闲地,主人家忙于做工,没有利用起来,任由荒废,这些地是不是都可以圈养鸡鸭?有少数人家已经是圈养,结果很好,好管理,又不脏,可以学习借鉴。 3 、如村内圈养地方不足,是不是可以村里统一拿出集体的山林来划分? 垃圾分类后的厨余和餐余垃圾,可以制作清洁日用品和肥料,制作方法我可以请有经验的大学老师以及我自己来教大家。 垃圾分类和人禽分离的具体实施操作方案,还待村干部和热心村民们思考,与村民们一起商讨制定。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但我认为,在现代文明生活中,在物质日益丰富及人们对物质日益增加的需求,与自然、人文环境日益恶化、地球承载能力日益饱和的矛盾日益增长的现实困境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实行好垃圾分类,不仅仅会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生态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让环境更整洁美丽,而且,也意味着普通民众对“垃圾”的重新认识,对资源的思索,和更高层次的全局观念的建立,也即意味着更具责任感的精神文明。 我认为,当前在我国,这项工作在农村,尤其小村落,会比在城市更容易取得成就。在某些方面,农村也可以比城市更文明。 期待所有双橹村民们达成共识,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用双手、智慧、和责任心,把双橹建设成接近零污染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好新农村,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此走上一条所有村民受益的、能自造血、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民宿房顶俯瞰 民宿房顶遥望 双橹早晨 双橹清晨 双橹夜空,纯净,星月同辉 附海南大学张荣萍老师专门为我们写的酵素制作及用途文章,感谢张老师! 三种自制有氧发酵肥料/饮料的做法 海南大学张荣萍 绿色、健康、采收期长的有机农作物( 2017-2018 ,海口) 我们既要青山绿水,又要优质高产、健康富裕,怎么做?农业良性循环。谁来协助我们完成?自然界中的不计其数的微生物。 每天,我们都产生大量的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指含有较多含水量的新鲜果皮和菜叶(没有腐烂的);干垃圾是指比较干燥的植物废弃物。我们只须将垃圾合理分类,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环境(碳氮物质、水分、氧气、温度、避光),让它们进行有氧发酵,微生物就可以把“动植物垃圾”变废为宝,就可以成为农作物的高级肥料,确保庄稼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实现农业良性循环。 肥料制作,我们以固体的堆肥为主,液体的肥料为辅,制作少部分的精美的有氧发酵液肥(环保酵素)既可以农用,又可以生活日用,一举两得。液体肥料用湿垃圾,固体肥料可以用一切干和湿的动植物材料。以下是固体和液体有氧发酵肥料的制作方法。 (一)固体肥料的做法   1、材料准备 每1000公斤作物秸秆需要 酵母 ( 可以自制,见后文,也可以购买 )1公斤~2公斤,10%的人粪尿、鸡粪或是30%土杂肥(氮素), 麦麸或米糠 5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公斤(磷和中微量元素)。 2 、材料处理 水稻秸秆、玉米秸、高粱秸最好铡成20~30厘米的小段(如堆制时间长可整条秸秆堆沤),越短,分解越快。 3 、堆制要点:吃饱、喝足、盖严。所谓吃饱是指秸秆和调节碳氮比的鸡羊粪或土杂肥及麦麸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证堆肥质量。喝足就是秸秆必须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关键。“盖严”就是成堆后用泥土或草席密封,可起到保温保水作用。堆制10~15天可翻堆1次并酌情补水,加速成肥过程。堆肥内部的温度超过65度,要补粪水(添加了鸡羊粪的自来水)降温。如不进行翻堆,要在中央竖数把秸秆束,便于透气,满足好气性微生物活动。 4 、堆制方法 (1)集中堆制 1 )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建堆,以利增温。 2 )堆制场地四周起土埂30厘米,堆底要求平而实,以防跑水。 3)将已湿透的秸秆撒于堆处,堆集高60厘米时浇足水,料面先撒氮素、磷肥总量的2/10,再加少量水溶解,然后撒发酵酵母和麦麸混合总量的2/10,再撒秸秆高60厘米,按上述方法分别撒氮磷、麦麸和扩大菌的4/10,上面再撒秸秆30~40厘米厚及其余的氮磷、麦麸和菌,最后用泥封存1.5~2厘米。要求堆宽1.5米~2米,高1.5米~1.6米,长度不限。分 3-4 层堆沤。稻秆、麦秆、豆秆纤维长的材料不可踩实,玉米秆应适当踩实,但不可太实,否则影响发酵。 (2)深埋堆沤 在果园行间挖宽50~60厘米,深1米的条沟,在沟内按上述堆制方法进行堆沤,成肥可直接供果树利用。 (3)温室底施 在室内挖深1米,宽40~50厘米的定植沟,在沟内撒30~40厘米秸秆进行堆制,堆制方法同上。最上面盖足土施肥后直接定植。秸秆应铡成20~30厘米的小段。 5 、堆肥检验标准 成肥颜色以黄褐色最佳,无气味或有点霉味和发酵味最优,纤维变脆,轻压便碎。 6、 堆肥的使用方法 底施,每亩3吨。或开沟追施。 (二)液体肥料的做法   1、材料准备 液体肥的制作:1份红糖或麦麸 + 3份厨余或绿叶 +10份 水 。简称 1:3:10 。 2 、材料处理 绿叶和厨余最好铡成10~20厘米的小段。 3 、发酵要点:密封、有氧发酵。所谓有氧发酵是指保证材料内部有充足的氧气。每天搅拌1~2遍,28-30度1周左右可发酵好,温度越高发酵越快。如不及时搅拌,会腐败发臭。 4 、容器   液体肥选用塑料大桶(有盖子的)或有盖的水泥池。 5 、液肥检验标准 成肥颜色以透明、胶状液体最佳,有发酵的清香酸味最优。   6、发酵液和发酵残渣的利用   发酵好的液体按10倍液喷雾或每亩灌根2L。 残渣可作为下一批液肥和固体肥的酵母。 (三)食用酵素的做法 1 、材料准备 营养和风味浓厚的各种水果和蔬菜,方法同液体肥的制作。特别要注意的是,所有材料和器具一定要严格杀菌消毒。最好用蜂蜜代替红糖。 2 、材料处理 蔬果切块或切片。 3 、发酵要点:同液体肥。 4 、容器   最好选用玻璃容器(有盖子的)。 5 、食用酵素检验标准 发酵成功后,颜色以透明、胶状液体最佳,有清香酸味或酒精味,表面有白膜生成最优。   6、酵素液和酵渣的利用   每天1-2次,每次20-50mL(保健按下限,调理按上限,保健饭后饮用,调理用饭前饮用)水果酵素液体, 酵渣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下一批食用酵素和有氧发酵肥料的酵母。
1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西省吉水县双橹村实行垃圾分类和人禽分离的建议和规划设想
biofuture 2019-6-15 06:55
前年底去年初,我租了一块非常漂亮的山里田地,打算自己种养点东西,给孩子建个游乐花果园,顺便看看能否带着那个村的村民们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实践下生态农业的想法。后来在镇党委书记的热情推荐下,来到了同镇的另外一个村——双橹村。双橹村应该不属于现在比较常见的那种空心村,留在村里的青壮年人口还是比较多,所以村庄也算颇有活力。 镇委和镇政府及双橹村委书记领导下的村干部们,都很希望尽快大力发展村里经济,他们也希望从文旅入手,正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的设想是以教育为核心,将整个村建设成近零污染的新时代文明村庄,以此为基础,来开发、发展文旅产业,使村庄走上一条基础稳固、能自我造血、永续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当于,我本来只想给孩子和自己打造一个好玩的山村游乐园梦幻花果园,顺便部分解决下自家和朋友们家的安全好吃食品来源,结果,不知不觉参与进了乡村建设,被带进了当前很流行很火热的乡村振兴大潮,哈哈。也挺好的,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确实希望我能尽到有效的力,能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变为现实。 非常感谢双橹村干部群众们的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我在村里住了一年多了,一直在思考。 去年底,我写了一篇文章,希望将那篇文章作为一次读书会的主题,希望村干部能带着村民们开始做起来。当时我不在村里,不能亲自组织,但是后来村干部们还是抽时间组织起来读了,也有普通村民参加,真的很高兴。 今年初,村里给每家发了栏网,要求将鸡鸭圈养。村里干净多了!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城里人估计难以理解,其实推进起来颇不容易,真是感谢村干部们的努力!感谢村民们的配合! 只要开始了,就是进步!只要在进步,未来就可期! 下面就是我去年底写的村民读书会文章,希求文字简单易懂,解释清楚,同时又能有点教育提升功能,因此比较冗长啰嗦,望朋友们谅解。发出来一是介绍双橹村,其二更想请朋友们帮忙,提意见和建议,感谢费时阅览 双橹村实行垃圾分类和人禽分离的建议和规划设想 神憩岛 2018 年 5 月至 11 月中旬,我带孩子住在双橹村,其间虽有数次离开,但长时间是在村里,从春末夏初到初冬,也算大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 也许因我是本地人,沟通无障碍,尤其我的家庭与双橹村有着深厚渊源,双橹的人们对我格外亲切。但我想,主要还是因双橹人民本身的淳朴、热情、善良,才能对我和孩子这两个外来者展现出真实的宽容和接纳,让我们生活其中能感受到温馨、温暖,有安全感的温暖。 我了解到,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关注关心和村干部们的争取、带领、努力下,双橹村近两年,尤其从 17 年底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之前的泥泞、杂乱的封闭小山村,变成了道路宽敞、整洁漂亮的新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所接触到的村民们全部都对这种改变持拥抱、好评的态度,少数有意见的村民,意见的来源也基本在于认为这种改善还不够,未能彻底到达自己家中。我自己,以及许多来看望过的朋友们,都对这个藏在山里的小村庄的干净、敞亮,感到颇为惊喜。 我也深切感受到,县乡两级政府对双橹村发展的期许,双橹村干部和村民们对本村未来发展的渴盼,尤其可贵的是,政府、干部和村民们,一致且坚定的认识是,一定要以保持良好的生态为发展前提,即我们的发展,无论是什么大老板投资,无论什么形式,无论能带来多少经济利益,都不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牺牲我们现有的青山绿水洁净空气来获取。 是的,我们不能重走某些地区的老路,为了发展(其实只是为了短期内的物质利益的发展,而且结局往往是少数人获利的发展),而牺牲环境。牺牲的环境,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文、精神环境。因为太单纯而直接地追求短期内的物质利益回报,滋养、纵容了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的盛行,滋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使人类不仅仅在失去干净的自然生存环境,失去曾经的田园,同时也在失去精神家园。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仅以金钱及物质收益为标准,先饥不择食地成为百万亿万富翁,然后用百万亿万财富来治疗重疾甚至绝症,包括身体、精神和生存环境的绝症。 沉痛的例子已经太多,希望不要再增加。我们在江西省,吉水县,丁江镇,经济上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的比较落后的乡镇里,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经济基础较差,豪宅豪车存款方面,自然都比不上城市,比不上发达地区的农村。然而我们缺什么呢?房子?有几家不是多层独栋的?只要乐意,还可以围个大花 / 菜园。车子?真正有频繁出行需求的村民,也大都有了,没有车的人家,实际上也基本没有开车的需求。吃用?没看到、没听说过有穿不暖、吃不饱的人家,而且吃的大多是城市难以得到或者得花高价得到甚至有钱也买不到的绿色健康新鲜食品,喝的是无污染的山泉水,呼吸的是 PM2.5 超低、清爽洗肺的纯净山风,每一口都是咫尺之遥的水灵灵绿叶呼出的氧气,满满的负氧离子!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随着留存下来的小村落结构而留存的淳朴民风,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因为之前的开发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而有幸保留的财富。现在,自然环境和淳朴民风不仅是现成的财富,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些优势,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可自造血的、可永续发展的健康发展之路。 任何道路都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才能稳步前行。对于双橹村的未来发展,我既非政府官员,也非搞资本运作的大投资家,所以不能也并不想给出什么“高瞻远瞩”的设计远景及美好承诺。未来的一些日子,我有意于在双橹做些事情,并且非常愿意,不仅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且能够同时有益于所有的双橹人,甚至所有的人。如果双橹人民愿意继续接纳我,愿意让我与你们同行,在我们一起迈步的起始,出于我的亲身调研和思考,我想建议我们村,要进一步改变,要想真正变得更好,先从两件事做起: 1 、垃圾分类。 2 、人禽分离(即鸡鸭圈养)。 一、垃圾分类 双橹村垃圾处理现状: 1 、每户有分到 2 个垃圾桶,原则上要求分类投放,一个放干垃圾,一个放可沤肥的湿垃圾。基本没有哪户做到分类投放。 2 、村里共有 16 个垃圾收集点,即 16 个大垃圾桶,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村中各处,各家就近随时倒垃圾。 3 、据说原则上应该每天有垃圾车来收运,实际并非每天来,有时几天来一次,垃圾桶装不下,桶边时有垃圾围绕,常有异味,尤其夏天。 4 、垃圾车装运时不分类,由某公司转运出去(全县卫生清洁工作均由某公司承担)统一处理,其后处理方式还不明确。 5 、保洁员有时会分类,售卖纸箱等可回收物,收入归保洁员,但现在回收价太低,保洁员积极性不高。 6 、村委会收取村民卫生费,作为保洁员奖补和购买清扫垃圾工具;户外垃圾桶、保洁员工资和垃圾转运费用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7 、田埂上、水库边、菜地里农药瓶、农药袋、种子袋随意丢弃。不能再用了的地膜、秧盘等塑料农资在田地间随意丢弃。 8 、常有人为了眼前干净,燃烧塑料垃圾,燃烧地点可能是菜地,山林,也可能是自家的炉灶。 大家通常理解的垃圾是什么?包含些什么东西? 就是没有用了的东西,对不对?垃圾这个词,往往和废物、肮脏,甚至疾病、毒害这样的词语和概念紧密联结。包含废纸、瓶瓶罐罐、拆掉的包装、烂菜叶子、瓜皮果壳、吃剩的骨头 ...... 等等等等。 没有用了,当然要扔掉,不然留在家里占地方,发霉长毛制造异味。 但是,我们再多思考一点:那些东西真的没有用处了吗? 对于我们自己,个人和家庭,这些许的“废物”,确实是废物,没用了。 但是,如果我们站高一点,把眼光从自己身上和小家上抬起来,将视线放长一些,让视野里容纳下整个村庄、整个乡镇、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甚至整个社会,来看看: 千万张废纸,积聚起来,是无数吨的纸张,这些纸可以再粉碎,重新变成崭新的纸品,可以写字、画画,也可以是纸箱帮你把网购的东西装好快递到家。我们的那一张废纸,重生了,有用了,不是废物。 千万个没用的塑料瓶,千万张不能用了的薄膜,积聚起来,是无数吨原材料,可以再熔解,重新塑型,变成千姿百态的产品。不废弃在环境中,不污染土壤了,没用的塑料用起来了,再次进入流通领域,降低成本,最终我们消费者自己还能获得更便宜的东西。我们的那一个废瓶子,那一张烂地膜,重生了,有用了,不是废物。 老菜帮、黄菜叶、瓜皮果壳、剩骨头 ...... 这些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农村本有很好归宿的,却也大都成了废物,成了垃圾中的至少 60% 以上的组成成分。而其实,它们本来是喂养动物、返土肥田的最好材料。 ...... 塑料废弃在山林田地,要几百年才能降解,燃烧后,会生成成分很复杂的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氯化氢、二噁英等等,二噁英是已经确认了的极强致癌物,氯化氢遇到水就是盐酸,这些物质,对土壤、水、空气、人体,都有不可逆转的毒害作用。污染了的土壤、水和空气,最终迟早也是要毒害到人身上。 怎么能让这些“废物”不成为污染物,而成为有用之材呢?首先,给它们分类,分类存放,分类处理。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初步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从实际操作出发提意见和建议,力争完善成可实行性强、老人孩子都可理解、方便执行的方案。 垃圾桶:厨房内: 1 、装植物类生鲜(老 / 烂叶子,瓜皮果壳等等) 2 、装餐余垃圾(剩饭菜、动物性废弃物) 主屋外: 3 、装可回收物品(纸、塑料、瓶罐等等,干物质),可换钱 4 、装其它垃圾(除可做堆肥的有机类垃圾及可卖钱回收废品、有毒有害物品外的垃圾) 5 、有毒有害废弃物品(电池、过期药及包装等),通常量少,可制作小盒子挂在 4 号垃圾桶上 二、人禽分离(鸡鸭圈养) 双橹村里很多人家有养鸡鸭,基本都是散养,鸭子还好,一般会圈起来或者放到池塘或村外的田地里,偶然会有在村里路上闲逛的,但是到晚上就有很多鸭子上岸睡觉,一早再离岸下水,留下大面积鸭粪。鸡基本就是和人亲密共处,共享几乎所有的空间,只要稍有疏忽未及时关门,客厅、厨房甚至卧室,都会溜进几只,留下它们来过的证据,更不用说房前屋后、村中道路,白天的时时刻刻,都会有鸡在溜达、觅食、排泄,画面看似悠闲,实际给村民生活造成烦扰,里里外外总也扫不干净。鸡在村内放养还有一大缺点,也许大家比较少意识到:限制了空地的使用。去年我在村里住,想在空闲地上种上花花草草,美化村容,同学给我寄了十几公斤的种子,寄之前还做了发芽实验,确保有一定发芽率,可是我播下一些后没有任何动静,后来才知道种子都被鸡刨出来吃了,哪里能留到发芽?就是有幸出芽的,也难逃鸡嘴鸡爪。我种的蔬菜,因为种子直接来源于专业育种老师和大种子公司,品种好,长势都很好,可是架不住小鸡们的偷菜,只要有一点小洞,它们就能进去啄个遍。所以有种菜的家庭,家家都是“重金”着力打造菜园篱笆,还拉网加高,因为鸡毕竟是有翅膀的,虽不能翱翔,跳上个普通篱笆易如反掌。 我大致总结了人禽分离,即鸡鸭圈养的好处(好处的同时也消灭了坏处,就不一一列坏处了): • 1 、卫生:大家都懂的。 • 2 、安全:不同家的鸡鸭隔离了,不随意串门接触,就不易传染病,不易得鸡瘟,且不易丢,好管理。(就在写这篇文章期间,听说村里发生了鸡瘟,很多家的鸡大量死亡,血本无归,可是圈养的那户人家的鸡就未受影响,而邻居家放养的却死光了。这就是最明显的事实对比啊!) • 3 、省钱:虽然围鸡鸭需要花费些钱,但鸡鸭围起来后,菜园就不用围了,围菜园的钱可省。菜园篱笆主要是为了防鸡鸭,并不是防贼,对吧? • 4 、省心:再也不用担心菜被啄了!不用担心鸡飞狗跳打破碗了!不用担心踩到鸡屎了!小孩可以更放心地在门外玩耍了! • 5 、省事:再也不用一天扫几次鸡屎了! • 6 、肥源:粪便可就地或者很方便地收集起来做有机肥,不浪费资源。 • 7 、改善 村容 :首先,环境整洁好维持,另外,没有鸡鸭的破坏,村里任何空地都可以种上菜、果树、花草、香料作物 …… 村里遍布鲜花香草,可观赏可食用,赏心悦目,人处其中自然更愉悦,精神状态更好,不仅仅村容村貌会大改观,而且空地利用率提高,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圈养后,我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和各处资源的帮助,为我们提供优良的鸡鸭品种,兼具观赏和食用性,鸡鸭圈养点本身就可以作为景点及与游客互动场所,也可以作为孩子的学习场所,为将来的文旅发展服务。 • 8 、开放:大部分菜园篱笆拆了后,四季繁花绿菜,与人没有隔拦,让人心理上对村子更亲近,整个村会呈现出开放的状态,生活其中的人会受环境潜移默化,心理、性格上变得更开放、宽容,尤其对孩子,生活在村里的孩子性格会更大气,胸怀更广,眼光更远,不斤斤计较,有这种心态和性格的孩子,将来无论在什么领域,做什么事业,一定会比心胸小见识窄的人发展更好,生活更幸福。 实施方案提议: 1 、现有较大菜园的人家,可以在菜园里分出一部分养鸡鸭,用菜园篱笆围出鸡鸭园,与菜地隔离,菜园篱笆去除。鸡鸭园在菜园里的位置可以随时随意调整。 2 、现在村里有不少空闲地,主人家忙于做工,没有利用起来,任由荒废,这些地是不是都可以圈养鸡鸭?有少数人家已经是圈养,结果很好,好管理,又不脏,可以学习借鉴。 3 、如村内圈养地方不足,是不是可以村里统一拿出集体的山林来划分? 垃圾分类后的厨余和餐余垃圾,可以制作清洁日用品和肥料,制作方法我可以请有经验的大学老师以及我自己来教大家。 垃圾分类和人禽分离的具体实施操作方案,还待村干部和热心村民们思考,与村民们一起商讨制定。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但我认为,在现代文明生活中,在物质日益丰富及人们对物质日益增加的需求,与自然、人文环境日益恶化、地球承载能力日益饱和的矛盾日益增长的现实困境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实行好垃圾分类,不仅仅会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生态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让环境更整洁美丽,而且,也意味着普通民众对“垃圾”的重新认识,对资源的思索,和更高层次的全局观念的建立,也即意味着更具责任感的精神文明。 我认为,当前在我国,这项工作在农村,尤其小村落,会比在城市更容易取得成就。在某些方面,农村也可以比城市更文明。 期待所有双橹村民们达成共识,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用双手、智慧、和责任心,把双橹建设成接近零污染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好新农村,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此走上一条所有村民受益的、能自造血、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从其中一栋民宿房顶俯瞰村庄 民宿屋顶俯瞰村庄 双橹早晨 双橹清晨 双橹夜空,纯净,星月同辉 附海南大学张荣萍老师专门为我们写的酵素制作及用途文章,感谢张老师! 三种自制有氧发酵肥料/饮料的做法 海南大学张荣萍 绿色、健康、采收期长的有机农作物( 2017-2018 ,海口) 我们既要青山绿水,又要优质高产、健康富裕,怎么做?农业良性循环。谁来协助我们完成?自然界中的不计其数的微生物。 每天,我们都产生大量的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指含有较多含水量的新鲜果皮和菜叶(没有腐烂的);干垃圾是指比较干燥的植物废弃物。我们只须将垃圾合理分类,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环境(碳氮物质、水分、氧气、温度、避光),让它们进行有氧发酵,微生物就可以把“动植物垃圾”变废为宝,就可以成为农作物的高级肥料,确保庄稼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实现农业良性循环。 肥料制作,我们以固体的堆肥为主,液体的肥料为辅,制作少部分的精美的有氧发酵液肥(环保酵素)既可以农用,又可以生活日用,一举两得。液体肥料用湿垃圾,固体肥料可以用一切干和湿的动植物材料。以下是固体和液体有氧发酵肥料的制作方法。 (一)固体肥料的做法   1、材料准备 每1000公斤作物秸秆需要 酵母 ( 可以自制,见后文,也可以购买 )1公斤~2公斤,10%的人粪尿、鸡粪或是30%土杂肥(氮素), 麦麸或米糠 5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公斤(磷和中微量元素)。 2 、材料处理 水稻秸秆、玉米秸、高粱秸最好铡成20~30厘米的小段(如堆制时间长可整条秸秆堆沤),越短,分解越快。 3 、堆制要点:吃饱、喝足、盖严。所谓吃饱是指秸秆和调节碳氮比的鸡羊粪或土杂肥及麦麸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证堆肥质量。喝足就是秸秆必须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关键。“盖严”就是成堆后用泥土或草席密封,可起到保温保水作用。堆制10~15天可翻堆1次并酌情补水,加速成肥过程。堆肥内部的温度超过65度,要补粪水(添加了鸡羊粪的自来水)降温。如不进行翻堆,要在中央竖数把秸秆束,便于透气,满足好气性微生物活动。 4 、堆制方法 (1)集中堆制 1 )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建堆,以利增温。 2 )堆制场地四周起土埂30厘米,堆底要求平而实,以防跑水。 3)将已湿透的秸秆撒于堆处,堆集高60厘米时浇足水,料面先撒氮素、磷肥总量的2/10,再加少量水溶解,然后撒发酵酵母和麦麸混合总量的2/10,再撒秸秆高60厘米,按上述方法分别撒氮磷、麦麸和扩大菌的4/10,上面再撒秸秆30~40厘米厚及其余的氮磷、麦麸和菌,最后用泥封存1.5~2厘米。要求堆宽1.5米~2米,高1.5米~1.6米,长度不限。分 3-4 层堆沤。稻秆、麦秆、豆秆纤维长的材料不可踩实,玉米秆应适当踩实,但不可太实,否则影响发酵。 (2)深埋堆沤 在果园行间挖宽50~60厘米,深1米的条沟,在沟内按上述堆制方法进行堆沤,成肥可直接供果树利用。 (3)温室底施 在室内挖深1米,宽40~50厘米的定植沟,在沟内撒30~40厘米秸秆进行堆制,堆制方法同上。最上面盖足土施肥后直接定植。秸秆应铡成20~30厘米的小段。 5 、堆肥检验标准 成肥颜色以黄褐色最佳,无气味或有点霉味和发酵味最优,纤维变脆,轻压便碎。 6、 堆肥的使用方法 底施,每亩3吨。或开沟追施。 (二)液体肥料的做法   1、材料准备 液体肥的制作:1份红糖或麦麸 + 3份厨余或绿叶 +10份 水 。简称 1:3:10 。 2 、材料处理 绿叶和厨余最好铡成10~20厘米的小段。 3 、发酵要点:密封、有氧发酵。所谓有氧发酵是指保证材料内部有充足的氧气。每天搅拌1~2遍,28-30度1周左右可发酵好,温度越高发酵越快。如不及时搅拌,会腐败发臭。 4 、容器   液体肥选用塑料大桶(有盖子的)或有盖的水泥池。 5 、液肥检验标准 成肥颜色以透明、胶状液体最佳,有发酵的清香酸味最优。   6、发酵液和发酵残渣的利用   发酵好的液体按10倍液喷雾或每亩灌根2L。 残渣可作为下一批液肥和固体肥的酵母。 (三)食用酵素的做法 1 、材料准备 营养和风味浓厚的各种水果和蔬菜,方法同液体肥的制作。特别要注意的是,所有材料和器具一定要严格杀菌消毒。最好用蜂蜜代替红糖。 2 、材料处理 蔬果切块或切片。 3 、发酵要点:同液体肥。 4 、容器   最好选用玻璃容器(有盖子的)。 5 、食用酵素检验标准 发酵成功后,颜色以透明、胶状液体最佳,有清香酸味或酒精味,表面有白膜生成最优。   6、酵素液和酵渣的利用   每天1-2次,每次20-50mL(保健按下限,调理按上限,保健饭后饮用,调理用饭前饮用)水果酵素液体, 酵渣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下一批食用酵素和有氧发酵肥料的酵母。
1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雄安新区宣讲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
蒋高明 2019-6-5 06:54
本文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c/7nEbqBcV6wS “走遍雄安,我是行动者”宣讲会开讲 2019年06月04日 17:45:00 来源: 人民网 0 人参与 0 评论 人民网雄安6月4日电 (张娅喃)世界环境日前夕,雄安新区“走遍雄安”生态文明思想宣讲会暨世界环境日专题宣传活动在雄安召开。活动邀请了“绿色北京 绿色行动”宣讲团进行主题讲座,旨在加强北京与雄安学习交流,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携手共治,助力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 宣讲活动现场。张娅喃摄 此次宣讲活动主题是“走遍雄安,我是行动者”。宣讲现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高明和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分别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和“城乡大气污染网格化综合防治”为主题,为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三县生态环境局及企业代表200余人进行宣讲。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新区生态环境局将建立新区宣讲团、三县宣讲队、乡村宣讲员的宣讲组织架构,通过标语、条幅、广播、微信、明白纸、宣传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生态文明理论、环保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等进行宣讲宣传,并在媒体公开公布,全面展示新区“走遍雄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提升年活动成果。 现场参会人员告诉记者,“权威科学、生动活泼的宣讲让自己收获很大,提升了保护新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和信心,今后要为建设绿色雄安做贡献。”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笔者应邀在国家农业图书馆《乡村振兴大讲堂》做首场讲座
蒋高明 2019-5-26 08:19
国家农业图书馆主办的《乡村振兴大讲堂》正式开讲 本文链接:http://www.sohu.com/a/316284568_100111092 2019年5月23日,由国家农业图书馆主办的《乡村振兴大讲堂》在北京正式开讲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委和国家农业图书馆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读书活动之一,也是响应和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大讲堂的宗旨就是:集百家之良言,荟八方之英才。教育为本,科技兴业,文化塑魂。助力乡村振兴,共筑美好生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继芳出席了开讲仪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繁荣与富强,农业是根本!只有以农为本,才能国富民安,发展绵长;只有乡村振兴,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世界新格局的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更是我们每一位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新使命。他希望国家农业图书馆能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农科人的提出 “三个面向”、“两个一流”总体要求,积极主动地谋划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为早日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首期讲堂设定主题《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农业——从生态绿色发展说开去》,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就这一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开篇讲座。 蒋老师的讲座分为五大部分内容:1.人类农业模式;2.工业化农业及其问题;3.高效生态农业特点;4.乡村振兴从哪里入手;5.弘毅生态农场案例。 蒋老师在讲座中指出,中国新一轮经济转型或将从乡村振兴开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要重视生态农业,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围绕生态农业振兴乡村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乡村的软实力,更是硬实力。在讲座的最后,蒋老师就乡村振兴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在家门口就业是硬道理;生态农业是重要抓手;乡村必须美丽才能够留得住人等等。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杜东彦邀请蒋高明老师和刘继芳书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刘堃进行了精彩对话并回答了观众朋友的相关问题。 北京丝路文化发展协会、北京丝路田园文化交流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海淀教育改革研究会、北京亚德恒通国际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恒智兴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乡村振兴大讲堂》协办单位,给与了讲座大力支持,腾讯三农和全景云畅乐对讲座进行了网络直播。北京丝路文化发展协会副会长、诗人杜东彦女士亲自担纲主持,确保了首场讲座在很短的一周时间筹办成功,节目质量达到了专业级水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特邀互动嘉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党支部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第五党支部成员以及农业相关单位代表、乡镇园区基地代表等参加了会议,这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委支部共建活动的一次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期待这样的讲座持续下去,越来越精彩!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2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科协:首都科学讲堂第589期《乡村振兴之路》
蒋高明 2019-5-14 10:54
首都科学讲堂第589期《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链接:http://www.bast.net.cn/art/2019/5/6/art_16801_403825.html 发布于2019/05/06   2019年4月2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589期首都科学讲堂活动在首都图书馆举行。本期讲堂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乡村振兴之路》的精彩讲座。   蒋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的“三农”问题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1987年前后,“三农问题”第一次见诸理论界。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时任总理朱镕基的信中写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由此,“三农”问题经过媒体传播,开始让久居城市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农民群体面临着的生存危机。   接下来,蒋老师向观众深入讲解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原理、技术及优势。高效生态农业运用水热耦合原理、土壤碳氮库增长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通过有机肥养地、生物与机械控草、动力与灌溉、产品加工、互联网及物流技术,实现种养结合,维护生态平衡,从而提高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   蒋老师指出,中国新一轮经济转型或将从乡村振兴开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要重视生态农业——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乡村的软实力,更是硬实力。   在讲座的最后,蒋老师就乡村振兴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围绕生态农业振兴乡村经济;利用生态方式去生产安全的食材和食物,停用或少用农药,达到国家要求的有机标准或至少绿色标准;在政府补贴上向生态农业倾斜等。   首都科学讲堂同期实现在北京时间、YY在线直播,据初步统计,本期讲堂超过14万人(次)在线观看。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用农药能治害虫吗?
热度 1 蒋高明 2019-4-22 09:24
不用农药能治害虫吗? 蒋高明 本文节选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如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或真正的有机农业,一滴农药不用,能够控制害虫吗?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在近万年的农业历史中,国外使用农药也就 100多年;中国大约半个世纪。我们通过12年的研究发现,一滴农药不用,恢复生态平衡,并采取适当的物理+生物办法,农田没有爆发过一次虫害。不用农药控制害虫的常用做法如下: ①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趋 光 性,人为设置灯光诱杀害虫。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 330-400纳米的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的 趋光性 ,以 鳞翅目 害虫为最多,其次为 直翅目 、 半翅目 、 鞘翅目 等害虫。黑光灯诱虫时间一般在 5-9月份。在害虫成虫发生期,每 5- 10亩设一盏黑光灯,每晚9点开灯,次晨关灯。在无风、闷热的夜晚诱虫量最多。 ② 性诱杀 用 50-60目 防虫网 制成一个长 10厘米、直径3厘米的圆形笼子,每个笼子里放两头未交配的雌蛾,也可用成品性引诱剂,把笼子吊在水盆上,水盆内盛水并加入少许煤油,在黄昏后放于田中,一个晚上可诱杀数百上千只雄蛾。 ③ 糖醋诱杀 糖 6份,酒1份,醋2-3份,水10份,配置成糖醋液。可诱杀地老虎、斜纹夜蛾、粘虫、梨小食心虫等。配好的诱 虫 液放在盆里,保持 3-5厘米深,每亩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30厘米,连续进行15天。 ④ 谷草把诱卵 粘虫喜欢在黄色枯草上产卵,利用该习性将虫诱到谷草把上产卵,集中烧毁灭卵 , 每亩插 10把 ;在苹果园里,也可以用这种办法防治美国白蛾等。 ⑤ 黄板诱杀 用纸板或 纤维板 裁成长 1厘米、宽0.2厘米的长条,用油漆涂成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亩设20-30块,置于田间与植株高度相同,可有效诱杀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当虫粘满板面时,及时重涂粘油,一般7-10天重涂一次。 ⑥ 植物诱杀 利用害虫对某些植物有特别的嗜食习性,人为种植此种植物诱杀害虫。如在玉米周围种 蓖麻 ,可诱杀金龟甲 ; 棉田内种植玉米可诱杀棉铃虫。 ⑦ 银灰膜避蚜 播种或定植前,在菜田间铺设银灰膜条,可有效避免有翅蚜迁入菜田。 ⑧ 泡桐叶诱杀 用新鲜 泡桐 叶或莴苣叶,每亩放 60-80片,下午放上,次晨捕捉,连续3-5天,可大量诱杀地老虎幼虫 。 ⑨ 沼液杀蚜虫 取沼液原液,按照 1:10比例稀释后,对小麦和苹果蚜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⑩ 中草药提取液 用烟草、猫眼草、半夏等中草药提取液,按照 1:50比例稀释对红蜘蛛、蚜虫等有一定防治效果。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1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安徽泗县科技局考察弘毅生态农场
蒋高明 2019-4-3 14:40
安徽泗县科技局考察弘毅生态农场 弘毅报道组 2019年4月2日,安徽泗县科技局局长江宝丰局长一行6人,专程考察弘毅生态农场。考察团由泗县科技局长江保丰、副局长许安如、工作人员万慢慢、张伟秋、朱孔飞等组成。平邑县科技局局长徐常永、卞桥镇镇长胡现民、副镇长唐贞强等领导陪同考察。考察团现场观摩了弘毅生态养殖区、弘毅生态小院、科学实验区、大田推广区、实验室、成果展示厅、产品销售中心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弘毅生态农场设计人蒋高明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谷仙、硕士研究生吴志远等接待了泗县科技局考察团。在现场,蒋高明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生态农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以及不同有机肥长期养地效果,回答了领导们普遍关心的产量、质量与销量问题。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蒋高明新书示范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蒋高明 2019-4-3 14:37
蒋高明新书示范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韩玉芬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的新著《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名植物生态学专家,2006年,作者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回到家乡山东平邑县,建设了弘毅生态农场,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研究,验证生态学在维持农业产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该团队对农户种植与养殖技术等全面指导,并对他们的劳动进行分工与管理。参与实验的农户全面停止了农药、除草剂、化肥、农膜、添加剂,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六不用),恢复耕地,生产优质食物,并以优质的价格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经过持续12年科学实验,团队成功地将低产田改造为吨粮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而”六不用”平台+农户农业模式,经过12年研发和试运行,业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山东、河南、贵州、陕西、内蒙古、辽宁、新疆、海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苏、广西、宁夏等省市推广面积约20万亩。初步实现了“六不用,三到五倍效益”既定目标。 《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一书记述并总结了作者和他的团队在开展以上生态农业实验的具体经验和成果。 本书回溯了中国古代乡村制度、近代乡村革命、乡村建设运动、乡风民俗等,从乡村产业着手,分析了中国乡村问题的由来。 作者指出,从生态学角度入手,在农业生产与加工全过程,告别农业成千上万的有害化学物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目前尚没有引起决策者重视。 在书中,作者分析了现代农业模式下进入到人类食物链中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其严重后果就是国民健康的恶化。作者进一步指出,违背农业规律,急功近利,被资本绑架,是造成今天农业乱象的根本原因。 作者认为,食物安全与投入到食物生产上的优质人工成正比,与投入的化学物质与激素成反比。因此,净化食物链,将传统农业提升为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市民的医疗投入,实际上是一种高效的可持续的农业。 以治虫和治杂草为例,作者认为采用自然对抗的办法懒人农业,过度使用化学物质,降低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直接造成的后果是生态平衡被打乱,导致害虫、杂草与病害治理成本更高,并造成了人为病害的发生。 针对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作者在书里提出,关键在于提升质量,优质优价,同时注重品牌打造。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愿意种地,释放城市的消费力量。而国家的相关配套政策也应当到位,尤其有机认证。 结合个人的成功实践经验,作者认为,中国应以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既满足粮食安全,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带动全民大健康工程实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互动和生态文明建设。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2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乡村问题的由来
热度 1 蒋高明 2019-3-16 11:15
乡村问题的由来 本文节选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中国古代乡村制度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乡村治理始终是个奇迹。人类从原始社会走来,由原始的狩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由原来的合作到私有财产出现,直到出现目前高度专业化、市场化分工的工业化社会,商业巨头控制了人类的基本命运。工业化过程对乡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乃至决定了乡村命运。在传统乡村中,人类从事食物生产,男耕女织解决了食和衣这两个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在这个模式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单元,而村中不同的家庭之间最初大多有共同的祖先,存在着血缘关系。最早的一家人或逃荒、或躲避战争、或垦荒、或讨饭定居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顽强地生存下来。以后随着通婚,不断繁衍后代。由同姓组成的村庄占据了中国乡村的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的乡村制度是放大了的家庭单元,是家族治理,或几个家族共同推选出来的有德高望重的乡绅治理。当然,这种推选即使在同宗之间也是斗与和的结果。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典型形态是乡里制度。远在夏商周(公元前2070-前1600年)时,就出现了乡里制度雏形。商周二代就有“里正”、“族尹”等官名。早期的乡里制度,在区划上为“六乡六遂”。六乡是指比、闾、族、党、州、乡;六遂是指邻、里、酂、鄙、县、遂。乡设于“国”,分布在西周国都地区;遂设于“野”,即国都以外的地区。据《周礼》记载,国中“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贝周;五州为乡,使之相宾”。野中“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六乡分别设置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等职;六遂则设有邻长、里宰、酂长、鄙师、县正、遂大夫等职。在长达470年的夏商周时期,乡、党、邻、里是四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乡里制度继续保留下来,并且出现了新的聚落形式——邑,乡、党、邻、里也开始各有专名。此时县下有乡、乡下有里已成定制,乡里成为基层行政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置乡、亭、里为基层政权组织。魏晋(220年—420年)和南北朝(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主要是沿袭汉制,实行乡、亭、里制。 隋朝(581年-618年)建立伊始,其乡村治理制度是族、闾、保三级制。《隋书·食货志》载:“颁新令,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畿外置里正,比闾正,党长比族正,以相检察焉。”较之前朝旧制,保一级为新设的最基层的组织,取消了乡一级,并改坊为里。至公元589年即隋文帝开皇九年,隋文帝颁布诏令,“五百家为乡,正一人;百里为里,长一人”。这样,族、闾、保三级制又被改为乡、里两级制,乡制得以恢复。 唐代(618年—907年)实行的是乡、里、村三级制。以里正为主、村正为其辅.。《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文献的记载表明,唐代武德时期即已通过颁布正式律令的形式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村设置范围是“在田野者为村”,村为城市之外的聚落之处,无家户数的限制。我国正式设立“村”这个行政单位始于唐贞观十五年(641),之前,村是聚落区(草原上的嘎查,以饮水点为聚落区,相当于农耕区的村)。村作为最基本的行政区,村正即是村的管理人员。 宋元时期(960-1368年),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了1亿人,南方接近超过北方。在南方乡村,出现了“都”、“图”组织单位。“都”发端于北宋保甲制度,“图”在南宋已有萌芽。“都”“图”成为黄册里甲制度的编制单位,隶属于乡。 明清(1368—1840年)以来,中国乡村大概保留上面的制度。即使解放初期,还有乡村浓郁的味道,如邻里关系基本和睦,平时打架不说话的邻居,但火灾出现时也会去救,不惜一切代价;土匪来攻击,强壮男丁一起上,保卫乡村最基本的地盘。小说《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就是祝家庄村民自组织的武装力量,对抗梁山外敌入侵的典型例子。在山东一带农村,至今还可以看到当年保留的土围子,那是防护用的城墙。 总之,中国农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以自治为主的,邻里基本和睦,有事相帮。新中国成立(1949)以后有高度的组织化,成立了人民公社,村这一级改为大队,下分生产小队,再分为生产小组,有些军事化管理的味道。改革开放以后(1978),人民公社取消改为乡镇,大队恢复为村。本书探讨的乡村振兴即以乡村为主,部分涉及到乡镇。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4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姜文来 2019-3-14 21:13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姜文来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出炉,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6次聚焦“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覆盖面很多,其中最集中涉及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包括两个方面,即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及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集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于一体的综合经济社会系统,它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虽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了整治,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户生活污水处理靠蒸发、生活垃圾靠风吹、厕所臭味满村飘等现象在欠发达地区还较普遍存在,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非常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更涉及农村美,没有乡村的美丽,就没有美丽的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这是给广大农民送上的“红包”,一定会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让我们看到了美丽农村的光明前景,必将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农村环境保护设施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我国长期注重农村的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有很大关系。农村环境保护欠账很多,缺乏农村适宜的环境保护技术和简单易行、高效、成本低、可持续强的环境保护设施,河水污染、河道堵塞等现象见怪不怪。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水源和耕地、破坏生物链、扰乱生态系统,对食品安全也构成潜在威胁;畜牧业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缺乏有效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时有发生;农用地膜等白色污染不仅污染土壤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造成视觉的污染,增添了农村“脏乱差”的印记,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直面农村面临的关键环节问题,整体推进,对提升我国环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通过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有利于让农民生活在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地目标的实现。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方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目前,在大力发展高质量农村经济的同时,还要重拳整治环境污染,护好绿水青山,守好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农村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一种必然抉择,同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确立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理念,消除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保护次之的理念顺序。同等重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补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短板,消除农村环保监管“真空”或者“半真空”状态,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制度纳入领导考核体系,让地方书记、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切实高度重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并且将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地生根。   其次,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农村环境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长效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沼气、河道等的管护更要长效,让其持续发挥作用,避免环境基础设施用一段时间就废弃,“热一阵子”就被打入冷宫,加强基层环境设施管理能力,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第三,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农民的“土办法”和智慧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治理、如何发展多听农民的意见,建立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多数群众的共同需求为导向,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尊重农民的意愿,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2019年,是祖国70华诞,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们要将绿色发展作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本文发表于 2019年3月9日《黄河报 》)
2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乡村情结——《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出版后记
热度 9 蒋高明 2019-3-3 09:30
我的乡村情结 ——《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出版后记 蒋高明 很多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对乡村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或怀旧感,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员。自从 17 岁考生大学,笔者的户口就先转到济南,后落户北京,在英美期间也是住在城市里。在村民眼里,考上大学意味着就是城里人了,属于那种吃“国库粮”的干部了。其实,笔者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乡村,为什么骨子里还将自己定义为农村人呢?这很可能与乡村某种特殊的渊源有关吧。 记忆中的乡村,有很多值得怀念的东西:清清的河水、可爱的小动物、天真活泼的小伙伴、朴素善良的村民、诱人的食物,丰收的场景,露天电影,等等。乡村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灵感,给了我勤劳本分的人生观和决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乡村的艰苦对于人生也是一种磨难,笔者从事的是科研工作,搞科研也很辛苦,但相对于干农活来讲,科研的那种活还是很轻松的。搞科研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研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而搞农业呢?一次失败农民都承受不了。 上大学时,经常在宿舍里与城里来的同学,争论是乡村好还是城市好?往往争的面红耳赤,闹的不欢而散。大学里,来自乡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朋友圈是不同的。乡村来的同学争议的底气是农村空气新鲜、水捧起了就喝、食物诱人,就是不敢与城里来的同学比衣服比花费,人家吃国库粮有工资,农村来的学生就相对寒酸。乡村很苦,几千来如此。乡村苦的原因是穷,是没有钱。自古以来的城市有很强的吸金作用,吸人才作用,乡村美丽的女孩子也向往城市,到了城市一去不复返。笔者当年考大学时,班上同学学习的动力就是,尽快离开农村,永远不要回来 ——因为我们吃够地瓜面了。 中国的乡村一致要这样贫穷下去吗?空心村、留守儿童、 3860 部队、黑臭水体、各类劣质农资、乡村超市各种劣质食物,与现代化的中国是多么的不和谐啊。乡村需要改变,乡村必须富裕,乡村必须要留得住人。乡村必须有好的产业,这个产业就是用最健康的办法,生产加工与销售安全放心的食物。 笔者所学的专业是植物学,大学三年级专业方向选择了植物生态学。一辈子搞生态,所学的知识对改变家乡面貌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12 年前,笔者带着自己的 团队 重新回到了养育我的村庄,我们开展的是生态农业实验,也是乡村改造实验。我们要用生态学的办法,彻底停止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激素,也不用转基因种子,恢复耕地,生产优质食物,并以优质的价格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城市,彻底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12 年过去了,生态学的威力显示出来了 : 粮食产量超过老百姓的化学农业 产量 ; 一亩地的效益为周边农户的十亩 ; 村庄脏乱差的面貌也改观了。 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计划,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然而,怎杨振兴乡村?乡村要什么样的产业?怎样才能留得住人尤其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答案是农民的钱包要鼓起来,乡村的生态环境要美起来,乡村充斥的各类农药化学物质要远离乡村。乡村本来就存在大量不要钱的肥料,害虫与杂草也不是想象的那样坏。我们 12 年的科研成功,也让笔者有底气来撰写这本书,以生态农业为抓手或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出路。当有很多人将钱带到美国花,羡慕那里的阳光空气时,我们指出了相反的道路,有钱人的钱以及国家各项涉农、涉环保、涉健康、涉扶贫的钱应当花在乡村,让乡村变得有生气。道理很简单,到蒋家庄远还是到美国远?有了钱乡村也可以建造白宫,关键是要有人气。 2017 年 12 月,中国科技出版社杨虚杰老师约稿,希望就可持续发展话题撰写一本书。杨老师本来是约我写城市,但我建议要写乡村,因为乡村的问题最为紧迫,且我对此进行了几十年的思考与十几年的探索,很多材料是现成的。杨老师接受了笔者的建议,经讨论暂定书名为《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 正式出版更改为现书名 ) 。杨老师是我的老朋友,以前出版的《生态农场纪实》(含再版)、《中国生态六讲》读者反响不错,后者还获得了生态环境部的科普创新一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是有担当的国家出版社,也非常希望在乡村振兴方面传播一些相关知识。 2018 年 5 月份签订合同, 9 月份交初稿,时间是很紧的,且我的科研任务重,且在国科大还有教学任务,还经常出差,只能挤牙膏一样将所有的时间都用起来。叫停了很多无效应酬,能不开的会不开,终于将这本书如期奉献到读者面前。 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杨虚杰老师策划本书与宝贵建议;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写序,他的序总让人对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引发哲学的思考。书印书来了,多年思考的问题变成了铅字,尽管书还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这本书对决策者有一定的帮助,让中国的乡村尽快富起来,美起来,人气满起来。 2018 年 11 月 13 日 与北京九思斋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9232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山西大宁县擦亮“深化改革” 金字招牌
蒋高明 2019-1-16 11:52
本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246232648_668940 大宁县“博导护航”擦亮“深化改革” 金字招牌 2018-08-09 20:47 近日,大宁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县”,该县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助力脱贫攻坚,邀请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高端智库)、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化农村改革项目首席专家徐祥临,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高明,于8月4日至7日来宁开展实地调研、举办讲座、研究规划等工作,通过“高层次人才”对接“高端标准”,精准推动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 下基层、广调研,摸清当前“航道” 深入全县6个乡镇,采取实地调研、现场科研、座谈研讨等方式,摸清核桃、苹果、甜瓜、花卉、生猪养殖等产业发展现状;与县、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5场座谈研讨会,总结办法、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深入贫困户、种养大户、合作社员家中座谈走访,了解有机产业发展和“村社一体”改革在群众中的实际反响和突出成效;赴矮化苹果基地、蔬菜大棚、果树认领基地采集样本、检测研究、操作示范、现场科研,综合分析大宁自然及社会因素,找准影响“有机大宁”创建的利弊条件,全方位、多角度摸清大宁深化农村改革与产业发展的现状,为制定科学规划、趋利避害提供坚强有力的实际依据。 作报告、教方法,绘就发展“航图” 举办“深化农村改革、振兴乡村经济”暨建设“有机大宁”专家报告会,两位教授分别就“有机大宁”创建和“深化农村改革”作专题报告,县四大班子、乡镇班子、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500余人现场聆听,全县干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学到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县委与教授团队共同研究制定“有机大宁”发展策划书,明确发展方法步骤,提供具体操作指南;加强“院地协作”,设立“有机大宁办公室”,明确责任人、对接人,强化专家团队在有机产业推广、认证、营销等方面的指导,构建人才助力产业的常态链条。 建机制、柔用才,护卫改革“航船” 建立高层次人才交流互访制度,在教授团队与县乡村干部互访的基础上,每年开展干部访学、教授教学活动,逐步提升能力、推进工作;探索柔性引才模式,利用视频认领果树基地,协商建立人才试验基地和果蔬种植基地,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在面上全面铺开,在点上高阶实验;开展远程教育教学,通过视频直播、果树跟踪、录像教学等,在有机农业发展和村社一体改革关键节点进行实时指导,确保全县改革“航船”行稳致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点县”金字招牌增光添彩。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效生态农业八字要诀
热度 1 蒋高明 2018-12-30 11:37
高效生态农业八字要诀 蒋高明 高效生态农业是指:在整个种植、养殖和加工过程中,不采用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转而采用自然界中的天然物质或物种而生产食物或中草药,并对农产品和中草药、加工与销售的现代农业模式。通俗地理解高效生态农业,就是种植过程中实现“六不用”,即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转基因种子;在养殖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饲料添加剂(尤其重金属)和食品添加剂;动物有享受阳光、新鲜空气、脚能够踏地、水禽类能够戏水的自由,而不是在传输带上长大的。这样的农业模式,实际上就是实现了的有机产品,而不单纯依靠有机认证来背书。 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特点是效益高,产品价位高于市场价,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普通农田的 3-5 倍,是单一化、化学化、工业化、生物技术化农业的 10 倍以上。这样的农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带动作用非常大。高效生态农业更是健康食品的重要来源,还可在源头带动环境保护与温室气体减排。高效生态农业产品优质优价,具有广阔的市场,从一线农村到城市的高收入家庭;从国内市场到发达国家市场。 要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必须认真做农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为此,下面八个字非常重要: 一是停。即停止在种植与养殖过程中的化学物质添加,如停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在饲料中要停止添加重金属与抗生素;在加工过程中停止使用防腐剂和形形色色的工业食品调节剂(这些化学物质,据不完全统计,高达 5 万种以上)。 二是养。当停止向土地和农业生态系统投入有害化学物质后,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得到休养生息、物种消失得到遏制;持续投入有机肥、绿肥、杂草肥等一切可降解的生物质肥料,可实现耕地碳库与氮库双增加。 三是种。即要保持种资资源多样性,尽量采用可留种的物种。农民连年自己留种,优中选优,他们就是天然的育种专家。除饲料采用一些杂交种外,尽量不用杂交种,坚决杜绝转基因种。 四是管。这是农业生产中最辛苦的环节,采用物理、生物、机械等办法,控制病、虫、草、旱、寒、涝害,鼓励农民多付出劳动,但其劳动强度比在城市打工低,但收入高于在城市打工。当农业管理的投入超过进城打工的收入时,年轻农民陆续回乡,农业后继有人,一些传统农艺就有人继承。 五是收。为了降低劳动强调,收获尽量采取机械措施;农机部门应多研发一些实用性农业机械。 六是储。上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采用物理办法储存,避免化学杀虫剂等二次污染。 七是加。农产品加工是使农产品升值的重要渠道。加工以小型化、家庭化、多元化为主,带动农民专业化分工,带动更大范围内的就业。尽量不采用规模化做法,从而避免市场竞争风险。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在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以白酒为例,那些动辄上百上千乃至上万的白酒,其实粮食和瓶子等成本只有区区十几元或几十元。 八是销。高效生态农业必须有自己的定价权。要发挥互联网与物联网优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上购买与现场体验相结合,将优质农产品以优质价格销售出去。顺季节多种经营,延长货架期,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农副产品积压。 需要指出的是,高效生态农业并不是包打天下的,毕竟规模上无法与工业化农业抗衡,尽量其产量表现也不差。其显著的优势是质量高、物种丰富、可持续。我们期望的高效生态农业,首先满足一线生产人员的福利,其次是城市有能力消费人群的健康需求。高效生态农业以为人类生产食物为主,为动物生产饲料粮不在考虑之内,那是工业化农业的范畴。 高效生态农业承担了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社会和谐多方面的功能。建议国家经费向高效生态农业倾斜,进而振兴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使国家在整体迈进中等发达国家之后,我们的饭碗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半数以上的人能够吃得上真正的有机食品。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7659 次阅读|1 个评论
献礼我的国:做一名有温度的80后
uestc2014xiaoyu 2018-12-20 12:30
这两日我们中国人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国家繁荣富强,带给我们的自豪与幸福感不言而喻;时代快速发展,于国家和个人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前日由于工作原因,断断续续的观看,总觉没有尽兴。昨天晚上,我快速完成手上工作,忍不住又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的直播视频重新观看。边听边看,边想边记,脑子里思绪万千!一幅幅场景的描绘,仿佛电影回放,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想起小时候记忆中过年的味道。同时,也不禁想起衣食住行的今昔对比,感慨着国家的飞速发展。每个人在历史长河面前都是渺小的,但是我们80后这一代人却逐渐成为历史的主角,也正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是时代的脉搏! 习大大掷地有声的讲述与总结,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坚定与激情,还是一次次戳到听者的共鸣点。“国家改革开放”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多维多角度的。“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身怀拳拳爱国心的我,无论用什么样的辞藻,总觉苍白无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点带温度的文字,构筑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场景,梳理一个个正能量的青年态度,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歌,作为一份朴素的礼物,献给我的国!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也希望自己的这点儿感悟,能够为我的学生们传递更多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以前小学、中学读书的时候,听老师们慷慨激昂的讲“你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你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世界的未来属于你们”……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总觉得没有概念,甚至觉得和自己压根儿就没有关系!但是,随着我们80后这一代人的脊梁越来越坚实、力量越来越强大、信念越来越坚定,不禁自嘲当初的幼稚,更加深切体会到每一句话其实并不空、并不远,而是真的与我们息息相关。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正处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磨砺阶段,也总是会时不时就把生活搞得一地鸡毛,有时也会怀疑人生、怀疑梦想。但是,国家的昌盛、社会的稳定、民族的自豪、文化的自信,却是实实在在敲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上。没有这些,我们或许还要为生计而发愁,无法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没有这些,我们也无法抛开生活的琐碎,去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没有这些,每个家庭单元将会老无所依、幼无所育,两头的负担对于我们80后而言,也将是难以承受的沉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看到生活本来的面貌,越来越体会到生活的本质,也就越来越知道我们国家这些成绩的来之不易。我们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也同样承载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勇气,正如习大大所言“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所以,这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让我们80后,跟着党和国家、跟着“改革先锋”的前辈们重新学习和领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智慧和坚韧! 我们80后正逐渐成为社会方方面面的中坚力量,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温度,我们的信念,将继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添砖加瓦,我们也将继续从自己的点滴行动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9年将会是自己更加坚实的一年,站好讲台、做好学生的“师者”,积极将象牙塔里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乡村振兴、为创新发展,而努力!不负青春、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个人分类: 献礼我的国|97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六成以上的中国人吃上真有机食物才是世界领先
蒋高明 2018-12-10 16:35
六成以上的中国人吃上真有机食物才是世界领先 蒋高明 中国高铁,华为的强大令世界刮目相看,然而未来比这些成果更厉害的,是中国60%的人在过上现代化生活后,还能吃上真正的有机食品。 那些先吃上有机食品的是50%的一线农民,他们一旦明白了有机种植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投入比进城打工同样多的劳动,就能率先满足自身的有机食品需求,多生产的以高于普通食品的价格卖到市场上去,有10%的城里人多花钱购买健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0%的人消费真正有机食品,就连欧美日那样的发达国家也远远没有做到(仅实现了5-20%左右),而中国具有超越的有利条件。 40%的人在不愿意多花钱的前提下,可消费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国家需加强农药地膜管控,让这部分中低收入者远离有害化学物质。 我国的具备的赶超条件为:一是技术已全面突破,二是我国有悠久的有机农业历史,具有十分丰富的食物物种多样性;三是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城市化。目前,人与动物吃的粮食或饲料是用同样的方法生产的,即都离不开农药、化肥、除草剂,甚至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吃动物粮,动物吃人粮,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与玉米也最终也做了饲料。 真正的有机食品是严格不使用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转基因种子,是没有农药、重金属、塑化剂、激素、抗生素等残留的真正有机食品,即40年前中国人餐桌上的好营养好口感的食品。这样的食物,如果严格按照生态学办法种植,不需要认证。目前资本主义国家总统与大资本家自己吃的食物,根本不需要认证。有机食物产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产,相反如果用地养地,农民愿意投入优质劳动力,产量不降反升。当然,与那些用膨大剂催熟食物的技术,有机产量可能下降,但那样的食物根本不能叫有机食物。 只要将人的口粮与动物饲料粮用不同方式生产,加上消费者与生产者觉醒,中央资金向生态农业大力倾斜,乡村振兴投入真金白银,解决农民就业医疗与教育问题,而就业以生态种养业为主,辅助以加工、运输、旅游、康养产业,则实现上述目标就不困难。农民兜里有了钱,就可带动工业品消费,中国巨大的市场因此而激活。生态环境改善了,食物安全了,必将使癌症、性早熟、不孕不育等重大疾病发生概率将极大幅度地下降。小病不出村(社区),大病几乎很少,全民免费医疗也就容易实行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2018-10-11 18:10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这里我们所指的生态农业是,完全不用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和转基因 ( 六不用 ) ,和仅使用少量化肥而不用其它五项要素的农业模式 ( 五不用 ) ,分别相当于国家认证的有机和绿色标准,或略高于其标准;我们所指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为 “ 六不用 ” ,是实现了的有机农业,其附加值高,农户、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生态环境都受益,农业因提高了经济效益,农民就会向土地上多投入劳动,农业就会后继有人。通过 12 年研发,我们成功探索了一种重要农业模式,即高效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有助于解决农业提质增效、产业扶贫、振兴乡村、农田面源污染、大学生就业、全民大健康工程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我们认为,高效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试分析如下: 第一,中国当前限制农民种地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重数量、重品相、轻质量 农产品价格低迷,由此引发的农产品滞销事件连年不断,造成大量水资源、农资、生态资源与餐桌浪费。由于种地不挣钱,农业靠老人和妇女大军惨淡经营。 “70 后不愿意种地、 80 后不会种地、 90 后不考虑种地 ” ,农业后继无人现象令人堪忧。 第二,很多环境污染来自化学农业模式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激素、抗生素,造成的严重环境与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解决。我国约 27 亿吨畜禽粪便、 8 亿吨秸秆、 4 亿吨可降解城乡生活垃圾、还有屠宰场废弃物、酒糟、中药渣、果树剪枝、烟草加工废弃物等等,均可以通过生态农业的办法,化废为宝;其所含有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大幅度替代化肥,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人类搞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并不是绿色的,中国人应当发起真正的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绿色革命。 第三,生态农业模式可促进耕地固碳 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可以少使用化肥,尽量不用农药、激素和地膜,这就从源头减少了碳排放。在温室气体方面,现代农业模式是净排放的,而生态农业模式是净吸收的,提高有机质并恢复地力。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暖温带农田耕地固碳潜力可达 11.5 吨 /CO 2 当量 / 公顷 / 年。 第四,人民群众健康的源头在健康的农业 当前很多疾病的爆发与食物环境恶化有关,食物品质下降与有害物质残留是工业化农业造成的,健康的食物中是不应当含有农药残留的。在资本话语权下,消费者已被先入为主地告知,食物生产是离不开农药的。其实,吃饭离不开农药是西方人灌输给中国人的错误理念,因为他们走的农业路线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目前,农药中的鸡尾酒现象非常严重。国外科学家研究认为,单独一种农药对人体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多种农药混合起来,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 第五,生态农业产量并不低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生态农业产量低,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通过 12 年的科学实验,在山东有机农业模式下,我们已成功将低产田改造为吨粮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在河南,大面积种植的有机小麦平均 750 斤 / 亩,是在丘陵低产田上获得的(见附件)。很多人担心的产量问题,因为优质优价,农民愿意多投入劳动生产,产量并不会减少甚至提高。实验证明,有机冬小麦、夏玉米、大豆和花生产量,分别超出山东省平均水平 42.6% 、 60.9% 、 32.2% 和 38.1%. 。 第六,利用互联网 + 优势,优质农产品可迅速销往经济发达地区 优质优价食品销售,可让经济发达地区的钞票,流向经济不发达但环境良好的乡村地区,实现生态产业扶贫。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电子商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便捷的物流等,已实现优质产品从偏远山区销往到发达城市,由此带动了种养业、加工业、物流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全球最多,且有悠久的农业历史。通过不懈努力,将自己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我们是有各种有利条件的,并科学回答布朗之问。 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市场销售上,中国人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 人类告别百年农药将从中国开始。我们认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既满足粮食安全,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带动全民大健康工程实施。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 国家用于扶贫、农业补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土地治理等的资金向高效生态农业倾斜 在全国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可发挥国家涉农、涉环保、涉健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还可以促进精准扶贫,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扶持优质 “ 零农残 ” 产品销售,向符合要求的销售平台提供必要的资助 生态名优农产品的网络销售,进一步释放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巨大推动力。如果 1 亿个城市家庭每年消费 3 万元的生态优质农产品,即可带动 1 亿个农村家庭从事生态农业。围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加工与生态农产品的销售,会增加就业机会,引导农二代、大学生二代进入生态农业领域,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 第三,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实验示范区 选择有良好条件的县或市,大范围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如果农民积极参与,利用相对较少的土地,同样可以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促进农业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食物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必须对各地搞的所谓现代农业产业园、反季节设施等做法进行反思,对用国家政策资金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必须尽快禁止。 第四,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 优质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水、土、空气都不能污染,从源头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人工合成激素,通过市场作用倒逼工厂少生产有害化学物质,帮助国家保护生态环境。高效生态农业其实是一种环保产业,更是最大的公益产业。生态农业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耕地固碳,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五,跟踪示范区人群健康指标,获得第一手健康大数据 从源头遏制重大疾病年轻化趋势,为今后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寻找合理的途径。病从口入,疾病与农产品质量关系密切。在试验示范区内,生态农业减少了化肥,农药,除草剂对食物和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保证了食品安全,实现从 “ 吃饱 ” 向 “ 吃好求健康 ” 的突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入基层知行合一,乡村振兴点滴践行
热度 1 uestc2014xiaoyu 2018-9-26 01:26
今年5月份,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欧美同学会·四川留学人员联谊会发起了“我为改革发展献策建言”活动,当时虽然是政治任务,需要我们这些“海归”写一些文字,但是也确实是自己最近一年的心路历程和一点点感悟。加之,5月28日我们举办的“蓉漂●未来派”的博士论坛活动,我也深感自己身处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中。马上国庆节了,最近我服务的街子古镇即将迎来又一个客流高峰期,所以,我贴出这篇文章,算是一点献礼。 \0 摘要: 作为留学回国人员,我们应该传承留学报国的优良传统,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立足自身专业积淀和国际视野,充分发挥智力资源,走出象牙塔,学以致用,切实推进产学研新探索。作者义务智力服务基层,深入开展调研,先后走访 11 个行政村、 3 万余名群众,基于大数据和智慧旅游等专业方向,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等几个方面,凝练提出 5 条谏言建议。衷心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的科学推进,贡献绵薄之力! —————————————————————————————— —————— \0 2018 年 3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 “ 三农 ” 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作为一名“小海归”,作为大家眼中“学有所成”的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员,似乎天天泡在研究室里、课堂上、论文里,才是正常的人生状态。然而,同样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当我在美国求学的时候,当我戴上博士帽的那一瞬间,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时候,当我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总觉得有种天然的使命在召唤。冥冥中告诉我,我需要走出象牙塔,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需要把更多的学识转变为另一种智慧的力量,输出、服务于生我养我的中华大地。 自 2014 年毕业至今,我主要从事大数据研究、量子计算探索、智慧系统产业规划、大学生双创等工作。很荣幸 2017 年受聘为街子镇的科技顾问,有机会深入到基层,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并将大数据的很多专业知识服务于可爱、美丽的街子镇,践行了科技振兴乡村、智慧驱动全域旅游的理念。在最近几年的时光里,我从思想学习到俯身做事,从知识凝练到学以致用,从岗位敬业到时代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于高层次人才如何走出实验室,走进基层;如何面对专业认知几乎为零的群众时,将“高深”的理论变为“接地气”的家常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同时,针对于乡村的产业业态,如何因地制宜的引导和建设,而不至于陷入二次的“供需失衡”;针对于乡村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如何能被吸引到基层,等等,这些都是切实的问题。 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及深度走访,如果高层次人才想要真正的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里面去,站在人才自身的角度,有如下三点建议: 1 、走出象牙塔,亲身摸底调研,获得基础数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应该是从基本情况摸底和调研开始。例如:这次担任街子科技顾问期间,我用了近三个月时间,走访了街子镇 11 个村、社区,对辖区内 3 万多群众的发展痛点、资源现状有了大致清晰的把握和梳理。同时,紧密联系镇政府领导班子,了解市上、镇上已有的规划,尽量做到资源嫁接整合,避免盲目指导、一刀切、浪费资源等情况。大数据时代,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更加重要,否则数据只是一堆数字和符号,没有更多的商业价值和意义。 2 、不断学习、探索发展模式、智力输出 保持学习的态度,不纸上谈兵,用做科研的精神,来搞科技服务。大数据研究的灵魂和生命力,在于去伪存真,量身定制于业务和行业领域。每每和街子镇很多有思想的村干部、商家、居住在街子的老街坊聊天,总能切身感受到大家爱街子、有资源、想做事,但没有清晰的方向,没有科学规划和指导。所以,我学习、思考、凝练关于古镇旅游、民俗文化、休闲农业、康养农家乐、特色民宿、精准扶贫等相关主题,逐步建立相对科学、系统的发展建议,并量体裁衣为各个点位做智力服务和支撑。如,与古寺村沟通如何打造新时代康养农家乐,与唐公别院李阿姨交流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民宿,与镇政府沟通进一步挖掘街子镇的文化资源、适当恢复民俗文化等。智力输出是我们的优势! 3 、助推大学生双创示范,注入科技气质,焕发乡村活力 立足乡村,运用科技和智慧,需要逐步跨界融合。借助大学生双创的东风,首先积极宣传、推动、物色更多的大学生双创项目植入乡村发展,潜移默化让乡村具有科技气质!呼吁更多与振兴乡村、古镇旅游、文创相关的大学生创业到乡村,例如,田博士在做的旅游景区新零售,就把各种旅游文创产品、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作为 OMO 的载体。 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当地政府、当地群众的角度,如果想要真正的用科技、人才、市场、需求去振兴乡村,个人有如下两点建议: 1 、招贤纳士,吸引人才,遴选人才,留住人才 作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互联网时代的高端人才。所以当地政府或者对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建议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快速、精准建立招贤纳士的人才政策和系列举措。首先,招揽、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并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来;其次,从创业空间、子女教育、配套措施等多方面,留住人才,让他们的智力持续融入到乡村振兴;第三,建立不同层面的人才结构矩阵体系,这个体系里面有核心的智力人才,有兼职的服务型人才,有外围松散式的人才池。 2 、窗口效应,对接社会资源,形成示范样本 虹吸效应和杠杆效应,对于当前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是个不错的启示。很多人喜欢“凑热闹”,所以前期如何让大家对于“乡村振兴”感兴趣,并且能够对这个“热闹”感到好奇,将会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万事开头难,首先打造几个窗口工程,从大学生的双创入手,梳理几个典范,让更多的人才看到乡村振兴还可以这样搞!吸引的人多了,进而再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比如资金、市场、技术等等。对于每个点位的乡村振兴,逐步打造鲜明标签:国际化、科技感、道养、文创标杆、民俗文化体验地、智慧民宿聚集地等。以点带面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文创引领,打造绿色、生态、数字文化经济,弱化商业气息和走马花式的旅游方式,作为城市田园综合体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挖掘本土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规划点位和业态,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期间把好的模式、建议、项目固化下来,形成一套相对完整、可行的社会力量共建美丽乡村的办法。 作为留学回国人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如果真的能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上,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所以,如何真正做到“深入基层知行合一,乡村振兴点滴践行”,需要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共同努力!衷心希望自己的浅薄认知,能够为党、为政府的科学决策起到一点点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本刊特约报告员 .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时事报告 , 2018(2). 参考文献 . 董进智 .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 农村工作通讯 , 2017(22). 郑风田 . 乡村振兴需注意五个问题 . 农村经营管理 , 2018(1). 链接: 街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在崇州城西北 25 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有以晋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 32 座寺庙等古迹。街子古镇,五代时名 “ 横渠镇 ” ,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 境内有晋代古刹 —— 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 —— 唐求故居,华阳国志馆、有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崇州街子镇西距成都 50 公里,地处邛崃山脉。它坐落于崇州城西北 25 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街子镇东北与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 —— 龙潭。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 “ 川西水乡 ” 之名、 “ 青城后花园 ” 之称,更有“日游青城、夜宿街子”的美誉。
个人分类: 乡村振兴|14544 次阅读|2 个评论
乡土社会的现代转型及宿命
zguodong2006 2018-9-3 17:03
乡土社会的现代转型及宿命 2015年06月08日 07:1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刘庆邦的小说经常触及现代转型中的乡土社会的困境及其宿命。   房国春虽然代表了“传统乡村文化”的可贵的方面,但他既不了解中国的复杂现实(乡村现实),也缺乏反思反省的能力,小说以他的悲剧性命运的书写,提出了知识分子如何面对当前现实语境并安置自身的问题,而这正是摆在当今知识分子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刘庆邦的小说聚焦乡土农村的现实生活,但其思考的方向并非城乡二元对立框架下的现代乡土社会的结构变迁(《到城里去》),也不是历史和现实纠缠下的农村苦难(《平原上的歌谣》《遍地月光》),更非原乡想象中静美的乡土景观(《遍地白花》《梅妞放羊》)。《黄泥地》思考的是现代转型中的乡土社会的困境及其宿命,所谓“黄泥地”,即这种困境的象征。   权利的核心在其自身   小说从房户营村的政权更迭起笔,村里的换届选举,老支书房守本的儿子房光民成功上位,这一父权子替现象引起了村民们的普遍不满,因而掀起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倒阁”运动。表面看来,这是一部描写乡村权力斗争的小说,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重写现实的意味很浓。确实,“倒阁”成功后房光金治下的乡土农村与之前并无本质上的不同,甚至可以说反而更无约束、肆无忌惮。从结果反观村民们当初所展开的“倒阁”运动,其实是合法性不足的。   这当然不是说村民们当初的“倒阁”就不合理。就权力的父子相替而言,这一现象本身有其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其封建主义的阴影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而事实上,村民们当初反抗房光民房守本父权子替的背后,有其历史和现实的所指。房守本治下的农村处于特定历史与现实的交接,“文革”的阴影及其专制主义的噩梦,是村民们萦绕不去的幽灵。可以说,正是这一历史遗留赋予了村民们的反抗以道义上的合法性:他们反抗房守本的儿子房光民接替村支书这一行为,折射出他们走出历史阴影的渴望和努力。但问题是,他们反抗既没有彰显其精神肉体上的双重创伤,也没有明确的主张。只是为反抗而反抗,其结果就变成了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变化的只是当权者的个人,权力的本质及其功能并没有任何变化,而民意——村民的意志——也仅成为权力斗争的武器,并无实质的意义。   就这部小说而言,民意虽具有表面上的合法性,但既不能无限夸大,也不能没有限制。任何以民意之名而并不为民谋利的行为,其实都是对民意的滥用。《黄泥地》的写作正是在这一方向展开了对民意的深刻反思。刘庆邦通过这部小说告诉我们,民意一旦同权力斗争纠缠在一起,其危害性往往会更大也更具迷惑性。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不能对权力的本质进行反思,所谓父权子替与民主选举,本质上并无不同之处。可见,权力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是否真正选举,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等形式,而在于其本身。房户营村村民鼓动同乡中学教师房国春挑头倒阁,房国春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但他意识不到这点,所以他失败了,并且失败的很惨。相比刘震云式的隐喻书,刘庆邦显然别有怀抱,他既无意于解构或嘲讽,也并非仅仅在反思现实和历史。 现代知识分子与士大夫精神   小说中还有另一条线索,就是房国春的抗争之路。他先是被村民哄抬出来挑战村支书一家,而后演变成为自己的诉求上访,又被别的上访户鼓动,他的后半生都是在不断的上访和抗争中度过的。从历史的渊源来看,上访现象中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带有中国古代权力结构的历史痕迹,反映的是民众对公平世界的一种愿望:寄希望于包公式的青天大老爷或上达天听以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不公正现象。小说中房国春的上访就带有这样的想象。但最终问题的解决却必须依靠低一级的权力机构(如县乡政府)。房国春看不到这点,他的失败不可避免。另外,房国春的悲剧性处境还在于,他的反抗和上访这一“能指”缺乏一个明确而稳定的“所指”,其对象不断变化,“上告的对象越来越多,告状的雪球越滚越大。同时,他从反面获得了继续上访的新的动力,下面的官僚们这么不讲理,不上访真不行啊,不上访真的对不起党啊!”至此,他的上访就不再仅仅是为了现实诉求或利益,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姿态和仪式。这与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和贾平凹《带灯》等小说中主人公的上访截然不同,而带有一种“后寓言写作”的倾向。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房国春身上存在着的古代士大夫的思想。在古代,士大夫阶层是国家权力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济天下的思想是内在于他们群体存在的抽象,其天下并不指向具体的个人:天下并非天下人的天下,而只是儒家构想中的天下。房国春则不同。他作为一名教师,是现代社会分工中的专业知识分子。就现代性的社会分工而言,人们往往只能各司其职,各务其本。他的悲剧正在于时代的错位及其身份认同的混乱。他以古代士大夫的人生信条加之于现代社会分工下的庞大而严密的技术社会,其悲剧不可避免。但问题是,房国春为什么这样固执?显然,他的固执背后是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传统在起作用:传统知识分子的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和精神上的优越感使他挺身而出,以身对抗现实。他自认为可以为村民代言、为苍生立命,但其实是充当了村民权力斗争的工具而不自知。他被一种虚妄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支配,既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缺少真正认识现实的勇气。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失败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败,也是知识分子精神传统的困境,是知识分子传统面对现实失去阐释、分析、判断能力的表现。小说以房国春的悲剧告诉我们,面对现实,知识分子首要做的不是批判或批判的姿态,更需要分析、阐释并提出自己的真正的问题。知识分子如果失去了针对现实提问题的能力,其存在的合法性其实是很可疑的。小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向我们提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现实位置问题。 面对现实与反思自身   虽然说刘庆邦的乡土小说多有批判现实及历史的地方,但其更多地还是在思考乡土社会现代转型中的命运及其宿命。对于现实主义题材小说而言,要做到对现实的批判并不难,难就难在批判之后的思考和真正有效提出问题的能力。刘庆邦通过一系列倔强的主人公形象呈现出了历史发展的“势”之所在。倔强的形象的意义正在于彰显其背后的推动力的内涵:推动宋佳银(《到城里去》)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差距及其两者间的内在冲突。金种(《遍地月光》)的内在矛盾在于他认识不到历史激荡的时代(如继续革命的激进现代性进程)自己争取主宰自己命运的不可能。房国春的悲剧则表现在坚硬的现实面前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至于一败再败。房国春所面对的并非个别官僚,也非愚昧的村民,而是他对自身内心的盲视和缺乏对自身困境的反思。宋家银和金种们认识不到其背后的历史推动力,所以只能被动前行。但房国春不同。他是知识分子,他的固执和倔强表明他实际上缺乏对自身信念及行为的反思。他被情势推动却不自知,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悲哀乃至悲剧,就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而是知识分子乃至人类命运的象征。他不仅不自知,还以此教育子女,对待妻子,以至于于无形中充当了历史的独裁者和实践者。他的家庭没有任何温情可言,有的只是不近人情的高傲倔强。他的儿子房守良从小被他打骂,苛责,以至于主体性丧失,变得懦弱无比;妻子则始终处在他的笼罩下,作为一种附属性的存在,过着一种隐身人的生活。可以说,这是一个被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严重异化以至于达到对日常生活的压制、改写的形象。自己的世界中既没有日常生活,而又在现实世界中另僻出一个精神传统的存在,自己寄寓其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自我阉割:以精神传统阉割了日常生活,又拒绝进入现实日常,其结果可想而知。   房国春虽然代表了“传统乡村文化”的可贵方面,但他既不了解中国的复杂现实(乡村现实),也缺乏反思反省的能力,其走向个人乃至家庭的毁灭并不是偶然的。小说以他的悲剧性命运的书写,提出了知识分子如何面对当前现实语境并安置自身的问题,而这正是摆在当今知识分子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个人分类: Network in Agriculture|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论坛深切关注农耕文明起源研究
lulingkxw 2018-6-23 00:19
深切关注中国北回归线地区农耕文明起源研究    众所周知,北回归线同纬度地区及附近地区,是被学界公认的人类古文明起源地。这些发祥地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南亚的古印度和东亚的中国等。近期考古发现再次确认中国拥有 5000 年的文明史,黄河和长江是哺育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 “ 母亲河 ” 。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北回归线地区拥有不可多得的温暖宜人的生态环境,位居我国第三大河流的珠江,以及横贯我国华南、西南地区 2000 多公里的罕见的连片绿洲。近年来,在我国,该地区及其附近省区均被发现多处超过 5000 年的农耕文明遗存、 5000 年古村遗址(粤)、 8000 年的历法(滇)和人工种植的水稻(桂)、以及闽台同根同源连绵数千年的文化遗存等,这些均显示了曾经孕育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大量信息。论坛成果之一《中国北回归线地区农耕文明起源探索》,表达了本次论坛对中国北回归线地区农耕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切关注。   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论坛: 产学研政宣携手助力乡村振兴 启动仪式   广州拥有北回归线特色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近日,广州市北回归线生态文明促进会(筹)、万信达企业集团、广州市花都区科学技术协会、花都区旅游协会、广东省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举办了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该论坛与会人员来自多个行业和专业,充分体现了产学研政宣共同参与携手乡村振兴的特点。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 “ 弘扬北回归线文化,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 ” 的主题,聚焦我国北回归线地区乡村的社会经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等问题,积极探索促进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乡村振兴:从概念到行动   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章家恩教授做了 “ 乡村振兴:从概念到行动 ” 的论坛主题报告,对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框架体系及行动对策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他认为,作为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的 “ 升级版 ” 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更为丰富、深刻和全面的新时代内涵。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乡村生态振兴、人口(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基层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科技振兴和基础设施振兴等方方面面。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首先要做好 “ 农民 - 农村 - 农业 ” 的 “ 三位一体 ” 综合发展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 “ 山水林田路湖草 ” 景观生态规划、生态社区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且需做到 “ 多规合一 ” 。同时,在乡村地区,要加快设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消耗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第二,要大力发展乡村区域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要加大乡村民俗文化保护和古村落保护力度,积极挖掘和打造乡村生态软实力,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走多样化、特色化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第三,需要加强乡村振兴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以有效激活城乡之间的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科技流等要素流动,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之间的联动共赢发展。第四,需要大力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山水林田路湖草综合整治及其一体化建设工作,切实将乡村地区打造成为 “ 适宜于居住、适宜于生活、适宜于就业、适宜于创业、适宜于发展 ” 的美丽家园。他还特别强调,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仅仅是农村和农民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切实需要城乡互动、产业互动、软硬一体、全民参与、统筹兼顾。     乡村振兴:从传承到创新   论坛上,代表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及 “ 可落地 ” 的对策措施。如:要充分挖掘北回归线地区的农耕文明资源,不断创新和发展北回归线农业 + 其他产业、北回归线农业 + 生态文化、北回归线农业 + 互联网等综合发展模式,实现北回归线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协同推进乡村振兴(陆玲副研究员)。   还有一些代表站在北回归线区域农业创新发展的角度,分别从草产业(张巨明教授)、芳香植物产业(陈碧琳研究员)、乡村民宿产业(赵飞副教授)、 “ 泥 ” 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郭东基高工)、农旅综合产业(梁达平高级政工师)、生态文化科普(蔡卓平博士)等方面介绍了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发展思路与具体抓手。同时,一些代表建议,要大力挖掘、激活和传承岭南文化基因(黄建中副主任)、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冯文彬总经理、曾江经理等)、大力加强农村创业青年科技文化培训(陈长卿副主任)、充分挖掘北回归线地区的气象气候资源和天文资源(段舜山教授、曾志雄副局长、刘华新高级教师等),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另有代表呼吁,在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切实做到 “ 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心灵 ” (陈日铃董事长)。   通过与会者的齐心协力, 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成果:启动了每年一届的 “ 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坛论 ” ;汇编了《论文集》;举行了万信达企业集团晨采庄园北回归线地理标志揭牌仪式;发起了《中国北回归线农耕文明起源研究》,并发出 2018 年《羊城倡议》。    深切关注中国北回归线地区农耕文明起源研究    众所周知,北回归线同纬度地区及附近地区,是被学界公认的人类古文明起源地。这些发祥地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南亚的古印度和东亚的中国等。近期考古发现再次确认中国拥有 5000 年的文明史,黄河和长江是哺育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 “ 母亲河 ” 。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北回归线地区拥有不可多得的温暖宜人的生态环境,位居我国第三大河流的珠江,以及横贯我国华南、西南地区 2000 多公里的罕见的连片绿洲。近年来,在我国,该地区及其附近省区均被发现多处超过 5000 年的农耕文明遗存、 5000 年古村遗址(粤)、 8000 年的历法(滇)和人工种植的水稻(桂)、以及闽台同根同源连绵数千年的文化遗存等,这些均显示了曾经孕育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大量信息。论坛成果之一《中国北回归线地区农耕文明起源探索》,表达了本次论坛对中国北回归线地区农耕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切关注。    链接    《羊城倡议 ·2018 》   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聚焦于共同关注的我国北回归线乡村振兴发展、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等问题,畅所欲言,分享经验,交流思想。论坛代表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达成了系列共识,并向社会各界发出以下倡议:    1 、加快成立 “ 广州市北回归线生态文明促进会 ”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北回归线上人口规模、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为了将广州市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可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城市,我们需要建立北回归线地区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的跨界合作平台以及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和组织。为此,建议将产学研政宣等系统联合起来,尽快成立 “ 广州市北回归线生态文明促进会 ” 。    2 、大力培养新时代广州农村现代农业管理和科技人才   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生态转型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形势,需要培养一大批与之适应的跨界协同管理和综合性科技人才。因此,需要有效聚合多方资源,共建共享北回归线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创办广州乡村振兴讲习所,以及高校 — 企业产业学院等,为培养新时代广州农村现代农业管理和科技人才提供平台支撑。    3 、努力打造北回归线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   北回归线是一条重要的生态地理分界线。万物生长靠太阳,该地区自然生物多样性丰富,农业特有物种分布集中、生产力高,而且具有鲜明的热带亚热带特色。因此,我们可充分利用北回归线地区环境资源的共同特性,树立和打造 “ 北回归线地理标志农产品 ” ,作为该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公共品牌,让该地区农产品在国内外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4 、加快建设北回归线地区高端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平台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北纬最北处点的连线,独特的天文观测条件、自然环境及其影响形成了特别丰厚的天文、地理、生物、生态及人文科学资源。因此,为更好地实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可借力北回归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北回归线地区高端天文科普教育基地,进而形成广州北回归线科普的特色品牌。    5 、倾力打造可持续的 “ 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 论坛   农业文明是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母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和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助力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发挥北回归线生态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座落在北回归线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广州,需倾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 “ 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论坛 ” 品牌,以更好地助力我国 “ 一带一路 ” 战略的实施。   —— 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全体代表   专版内容由章家恩、蔡卓平、陆玲等综合整理
个人分类: 其他|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生态农业“六不用”?
热度 1 蒋高明 2018-4-26 16:35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生态农业“六不用”? 蒋高明 狭义的弘毅“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即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人工合成激素与转基因种子六大类常规农业投入物,广义的“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除上述六大类化学物质外,在加工过程中也杜绝非天然的人造化学物质。人类围绕食物链,从饲料生产到食物加工,所发明的化学物质高达几万种。 有人问,为什么要采取那么极端的做法从事农业呢?因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生态学的办法是完全能够生产出足够量的食物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需求的,且避免大量的食物浪费与环境污染。有人担心的产量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科技进步能够解决的。以我国为例,农田中有9亿吨秸秆;养殖场有38亿吨畜禽粪污(仅猪粪就达6亿吨);屠宰场有6亿废弃物内脏、下水等;城乡生活垃圾中有4.1亿吨可降解的植物光合产物,均可通过土地系统重新生成出粮食、果树、蔬菜等人类食物,甚至中草药,还从源头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除此之外,广袤的草原、森林、天然湿地,辽阔的海洋,还分布有大量的人类食物或饲料原料,都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提供大量的食物。 自从笔者研究团队提出“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得到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被攻击,被人指责为“回到原始社会”、“拉黄包车”、“扒铁路”,甚至被扣上“反智、弱智”等等的污蔑性的大帽子,而无视我们采用“六不用”模式经历12年研发,部分作物、蔬菜或果树已经超过普通农业模式产量的科研成果。我们发展“六不用”农业模式的理由如下: 一是让人民群众吃得健康。添加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进入人体,进入到人体中的那些非生命元素尤其重金属,以及“三致”有机化合物(致病、致癌、致突变)是没有办法从人体中排出去的,日积月累会带来健康隐患。病从口入,“化学毒垢”的出现就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体内毒素长年累月层层沉积形成毒垢,牢固地附着在五脏六腑及各种管道的组织细胞上,甚至骨缝中,不易被人体代谢掉。乌克兰人体清理专家通过各种清理,从死亡人体中清除的毒垢垃圾达 3-5 公斤,相当于体重的 4%-6% 。另外,采用工业化方法生产食物,其营养成分下降,造成“营养空洞”和“隐形饥饿”。 二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为人类生产食物,从源头不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可大幅度减少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为牲畜生产饲料可以使用少量的化肥和农药,搞集约化种植,但这不在生态农业考虑的范围之内。目前人类的很多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消失、以及生物多样性消失等,都与人类采取工业化做法从事农业有很大的关系。 三是为了保护老种子以及人类经几万年驯化的动物物种。由于追求产量,采取杂交、转基因技术以后很多作物、蔬菜或果树不能留种,农业就受制于人,并造成一些优良的遗传基因丧失。以高粱为例,虽然杂交高粱可以实现亩产千斤,但容易遭受病虫害,酿酒口感差,而传统的红高粱虽然产量低,但果穗也能产三四百斤,后者市场价高于高粱价,另外高粱杆也是很好的建筑或编织材料。但红高粱种子由于民间不留种,已经很难找到了。 四是为了保留中国传统的农业技艺。不合理的农业模式,廉价农产品造成的社会分工不合理,农业附加值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食物供应靠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他们提供的食物是用工业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生产的,适合做燃料、饲料或肥料。农民的劳动必须得到重复尊重,他们在家门口的劳动必须得到货币回报。要接受中国通讯无芯被人卡脖子的教训,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就需要农业必须成为令人羡慕的产业。没有农民参与的生态农业是假的生态农业,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农业附加值高,从事的农民有尊严,这个产业才能保持下去。 五是为了物种的生存,尤其栽培物种与驯化物种。由于采取对抗的办法从事农业生产,乡村的小生灵不断消失,它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是人类的贪婪造成的。从源头停止使用有害化学物质,一些物种就能够重新回来,农田生态系统恢复了生态平衡,对于化学农药的依赖就越来越小了。 六是为了唤醒消费者,从源头减少重大疾病发生。医院的大楼越盖越高,殊不知医院的钱是患者给的。医生应当建议患者从源头注意饮食安全,而不是等到有病了,靠药物和医疗器具来医治。全球最发达的美国,食物非常便宜,但医疗和药物昂贵,买药的钱超过了买食物的钱,但美国人平均寿命在发达国家垫底,甚至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肥胖率全球领先,这说明他们的农业模式是有问题的。消费者必须被唤醒,不要攒钱去医院,消费安全食物才有解。四十年前癌症非常少,现在非常多,原因出在哪里呢?食物关系可能最大。 七是为了挽救乡村。目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遏制乡村消失趋势。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报道,全国每年平均会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正在消失。有些地方搞撤乡并镇,让农民上楼,原本存在了几千年的乡村消失,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美丽乡村是适合人类居住的,一方水土是能够养育一方人的,不必要舍近求远、违背农民意志去搞西方人的城市化。 八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与振兴。目前年轻人群中出现的不孕不育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个不能留下遗传基因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食物链中充满了各种破坏生殖细胞或生殖系统的有害物质应当减少到最低水平,如除草剂、激素、塑化剂、重金属等等应从人类食物链中逐步清除出去。 九是为了固碳减排。传统的化学农业是净释放碳的,而高效生态农业是净吸收碳的,我们的研究数据发现,采取“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耕地固碳潜力可达11.5吨CO2当量/公顷/年,其固碳潜力高于草原造林,而且是生态农业的副产物。 十是为了社会诚信的恢复。目前诚信是最稀缺的缺失,严格采用“六不用”技术种植,就是实现了的有机食物,而不是贴牌的。很多人对我们的做法不理解,或怀疑,或谩骂,我们忍辱负重,用事实说话,用行动回应。其实,生态农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很多做法已经颠覆了原来的常规做法,产量和品质都可以提升。从源头认真做产品,消费者认账,上面提到的问题才能够妥善解决,城乡才能够和谐发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消费者觉醒的那一天,才是弘毅生态农业模式全面造福人类的那一天。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乡村振兴首先要减少农民
jiangming800403 2018-3-3 16:55
乡村振兴首先要减少农民 中国虽然已经经过了所谓的刘易斯拐点,但中国的农村劳动力仍在不断向城市转移, 中国减少的劳动力主要是早已经被城市化、工业化无情抛弃的老龄农业人口。 中国左翼和右翼的持不同政见者,在农村人口问题上,都在高喊“友邦惊诧”,但是乡村振兴首先要减少农民。中国有超过2亿户家庭小农,是美国农场数量的100倍,7亿农村人口,超过3亿农村劳动力,但农业GDP仅占全国GDP的不足10%。GDP的接近一半集中在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1/3集中在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乡村GDP只有全国的百分之十几。中国农业增加值是美国的5倍,但美国农民收入是中国的几十倍。不减少人口,不减少农民和农村人口数量,三大差别就永远不能削弱,中国也走不出中等收入。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意味着什么?
姜文来 2018-1-25 10:58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意味着什么? 姜文来 2017 年 12 月 18 日至 20 日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 2018 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会议提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 8 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三项重点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2017 年 12 月 28 日至 29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部署,提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估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也将是一个重点。中央如此重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质量、绿色是农的主旋律 长期以来,“三农”一直是党的工作重中之重,连续多年 “中央一号文件”都姓农,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业都占重要一席之地,每年还专门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农业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央对农业高度重视,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客观地说,农业随着改革开放也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农业依然没有那么强、农村依然没有那么美,农民依然没有那么富。事实表明,兴农的途径只靠增产速度是行不通的,必须有质量和绿色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兴农目标。过去农业也没有忽略质量和绿色,但大多局限于农产品的质量和绿色食品,这不足以提升农的质量。中央提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在涉农问题上更加注重质量和绿色,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涉农的主旋律,今后农业以质量、绿色为核心,做强农业、做美农村和做富农民。当然,这并意味着不要增产速度,而是要有质量的、绿色的增产速度,抛弃只要速度不要质量和绿色的观念,这既是兴农观念的转变,更是兴农路径的转轨。 其次,农业政策向质量、绿色兴农倾斜 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支农、惠农的支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做好“三农”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功不可没,今后还会陆续出台支农、惠农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导向为农业提质和绿色,也就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今后农业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指出“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会减弱,只是支持的方向要做一些调整,围绕着农的质量和绿色核心展开布局和支持,有利于提升农的竞争力。值得提出的是,这里提出的“质量”、“绿色”并非仅仅指狭义的农产品质量、绿色农产品,而是将质量和绿色覆盖在涉农的全过程,如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养殖等,其涵盖范围更广,无论哪个环节都要将质量和绿色。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抓住机遇沉着地应对挑战,通过质量和绿色政策的支持将农推向一个新台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业政策核心工作。 第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休戚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质量并非单纯指农产品质量,绿色并非指单纯的农产品绿色,其涵盖范围较广泛。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涉及到质量和绿色。如果生产的农产品超过需求,供给失衡,就是农业供给质量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调整。我国农业也存在大量的无效供给,大量农产品过剩,不仅造成农产品出售难,而且影响农民的收入。质量兴农也包含在高质量的农产品的供给上,提供市场数量适宜、质量优良、需求对路的农业产品是高质量的供给,农产品生产、储备、运输都诸多环节都注重环境保护,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活动是绿色的,这也需要在供给侧方面进行改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提供了切入点,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四,建立一套新的农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高质量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有关农的统计、政策、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难以适应新时代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需求,需要进行完善和创新,主要包括质量、绿色兴农有关的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和体系既要和原来的指标和体系相融合,同时又满足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评价等多种需求,有利于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迈向新台阶。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三农”一次深刻的变革,前进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三农”工作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和农民要富,需要“三农”质量要高、绿色要浓。我们坚信,通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变革,“三农”工作会更加美好!
3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介绍一种全新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六不用平台+农户
热度 1 蒋高明 2017-11-12 18:27
介绍一种全新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六不用平台+农户 蒋高明 : 这里介绍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即六不用平台+农户。该平台主要负责对农户种植与养殖技术等全面指导,并对他们的劳动进行分工与管理。农户主要支付劳动力,以产品兑现金,自己给自己打工。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餐饮等等环节,按照平台要求合理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农产品滞销,也避免购买到假种子与假肥料。种植环节包括大田作物、蔬菜作物、果园等;养殖环节包括养牛、养猪、养鸡、养鸭、养鹅等。在专家指导下,农户自己给自己付出的劳动力,通过优质农产品形式劳动转化为工资。农户每天都有进账,实行月底结账。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植入中科院专家研发的“六不用”替代技术,不打农药,不用地膜,不打除草剂,不用激素,除玉米等少数作物为杂交种外,尽量自留种,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这样,农户投入到每亩土地上的物料和机械费用可控制在500-1000元,如自有机械费用更低。如果按照六不用平台要求的产品,价格平均高于普通农产品2-3倍。反之,如果偷偷使用了农药与化肥,则六不用平台拒收。平台有专利技术对农户违规使用农药与化肥进行监控。 对于城市消费者,该平台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尽量提供足够多的顺季节食材。平台提供给消费者的食材均为六不用的,在加工环节还杜绝使用防腐剂、养殖过程不能使用激素、瘦肉精等。对销往城市消费者的初级和加工农产品,以不低于或优于高于有机和欧盟有机标准,进行抽检,实现质量全程监控;产品必须不含或基本不含农药残留、重金属、抗生素、寄生虫、黄曲霉素等,才能够进入平台销售。从这个角度来看,弘毅六不用平台销售的农产品一般保质期较短,建议随吃随买。 六不用平台公司的团队成员,由种植专家、养殖专家、植保专家、销售专家、产品设计专家、客服、包装与物流人员组成,尽量让农民种地变得非常简单,避免风险。平台同时研发几十种种替代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抗生素等的生态技术,并如组织生产优质有机肥,保留传统种子等。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销售,以销定产;市民则避免在市场上漫无目的地试错,从中发现理想的优质农产品。如果出了问题,平台直接出面予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实际上付出的是比进城打工要轻松的劳动力,且因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农民自身健康得到保障。他们付出的是劳动,获得的是工资性收入。市民虽比到超市多付出了一些钱,但他们避免了食物链中有害物质进入身体,获得了健康,减少去医院的几率,尤其对身体发育中的孩子意义更大。同时,他们的消费,还带动了生态环境保护,老品种资源保护以及农业传统工艺保留等,实现了城乡共赢。 上述六不用+农户平台农业模式,经过11年研发和试运行,业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山东、河南、贵州、陕西、内蒙古、辽宁、新疆、海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苏、广西、宁夏等省市推广面积约20万亩。初步实现了“六不用,三到五倍效益”既定目标,部分地块效益还要高。 当优质农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最终实现亩净收入5000-10000元时,农民就会返乡不在城里打工,一些80后90后青年,就会进入生态农业领域,避免空心村。农民在家门口有工作,且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工作,收入有保障。农民有了收入,也购买工业品,促进经济繁荣,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和谐发展与环境保护。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45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