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五一小长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政府的政策造成的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7-5-1 00:04
中国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政府的政策造成的 蒋继平 2017年4月30日 今天在微信上读到在北京的大侄女的一条信息。 她说五一小长假待在家中苦闷, 所以带着一家子出外郊游看风景。在到达景区前的最后1.2公里, 竟然开了1小时。 那个堵车是难以忘怀的。 看到这条信息, 我立即评论道:所以我很难理解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明明知道节假日人多堵车, 还要出去添堵。我认为许多中国人不是为了看风景, 而是喜欢凑热闹, 喜欢人多拥挤的场合。 我的一位亲友看到我的评论给我一个解释:中国现在过的是快节凑的生活, 平时周末通常要加班, 所以只能利用节日长假出门放松一下。 看到这条评论, 我结合美国一些部门的政策法规, 认为中国现在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政府的政策造成的。 我的想法来自于下列的事实。 首先是在规划上只注重经济效益, 而不顾环境保护。 这点大家都清楚, 我不多说了。 其次,节假日的安排人为地增加了大城市的堵车现象。以往的五一,十一和春节长假造成了某个时段的旅游高峰。 在这样的旅游高峰期, 堵车是在所难免的。堵车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30多年,我很少利用节假日出外旅游, 而是利用带薪年假在旅游淡季出门看风景和探亲访友。 我现在的公司明文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将带薪休假在每年的11月之前用完, 不能在11月和12月用带薪年假。 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因为11月和12月有两个美国的重要节日, 一个是在11月的感恩节, 一个是在12月的圣诞节。 美国的节日最多只能休息两天, 一般加上周末也就是四天。 我太太的公司也有这样的规定。 我想要是中国政府也采用美国的做法, 给员工们一些带薪休假的福利, 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用,而不是通过人为延长的节假日来减轻工作压力。 一个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应该能通过合理的政策法规来调节社会重大问题的。 我认为堵车和空气污染是影响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得到应有的解决。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3164 次阅读|6 个评论
博士后之路(六)
热度 4 Wuzhiqiang 2016-5-1 12:52
至上次待续之后,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自己一直在待续之中 …… 现在还是美国时间 2016 年 4 月 30 日晚上十点半了,国内已经开始五一小长假了。到了明天,自己也要离开现在的职位,去向下一个的位置了。在外,奔波的状态没有停过,一个地方待上一两年就得走。铁打的实验室,流水的博后啊!这个时候自己就想写点什么,给自己一个小小的交代吧。 明天就是自己来到 CSU 满满的两年了,也是自己离开的时候,现在想想,心里还是很不舍得,毕竟是两年的时光。虽然辛苦,但是自己的心里是满足的。回顾这两年中,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还是有一定的成绩的,多希望自己可以再继续下去。这周就算自己的离开告别周,分别和系里四位相熟的教授聊天,然后周三( 4/27 )晚上,导师在自己家里给我办了一个告别 party 。这也是自己第一次参加为自己举办的聚会,心里还是特别感激导师。 通过这几天和各个不同老师的交流,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建议,记下来,也许是一种经历: 教授 G 建议 1 :从你的博士后一开始,你就应该开始尝试工作申请。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经历各种的磨练,你不知道你的经历什么时候就满足工作的需求了,要坚持去申请,可以积累很多收益的经验; 教授 G 建议 2 :找工作也得要遵从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城市,这个是要你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要让自己过得舒服点; 教授 T 建议:不论去做什么课题,都要保持 100% 认真努力的状态,坚持学习的心态; 教授 M 建议:研究对象不要担心,可以学习和解决某些科学问题才是对的; 教授 K 建议:科研中不要忘记了生活。 每个人的关注点是不同的,给出的建议也不一样,不可以一定说对或者不对,但都是各自经历过的积累,自己还是很感激他们的。收齐自己的心情,前往下一站吧!努力,明天启程!
3871 次阅读|6 个评论
补发五一观鸟游记
热度 2 ricefrog 2014-5-15 15:25
(这篇博文前两天发过一遍,但是据说图片显示不出来,所以再一遍重新上图) 今年五一,难得的没有出差,有机会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出游,所以有了这次的五一观鸟游。这次出行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在新疆鸟况比较好的五月去福海观鸟,福海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境内有乌伦古湖和吉力湖,是新疆北部地区水鸟的重要繁殖地以及迁徙停歇地,第二个特点,这次出行安排了一晚的露营,有机会回味一下好几年没体会过的睡帐篷的感觉。 五一出行第一天几乎都是在路上度过,新疆太大了,去很多地方都很远,再加上五一让人无奈的堵车, 600 多公里的路,早上 8 : 30 分出发,晚上 11 点多才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来到宿营地,支好帐篷舒服躺下时,已经过了零晨零点,在鸟鸣和蛙鸣声中入睡。 新疆福海吉力湖 第二天 6 点多,伴随着日出醒来,收到一份惊喜,原来我们的营地距离湖水非常近,不到 20 米的距离。粗略一望,就看到大白鹭、灰雁、赤麻鸭等水鸟。于是带好望远镜、相机等装备,去细细看一下这些鸟们,共收获鸟类 21 种包含 3 目 7 科 15 属。其中照片拍的可以作为记录照的有以下几种: 赤麻鸭,新疆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因为雄性身体大部分为黄色,所以也被人们称为黄鸭。几乎新疆所有的水体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灰雁,新疆比较常见的雁类,是我这次看到的鸟中体型比较大的种类,除了大白鹭细长条的身影外,就数它们最显眼了,远远的就能看到它们。 黑翅长脚鹬,也是新疆水体比较常见的种类,黑翅长脚鹬在福海应该是有繁殖的,因为它们身体黑白分明,又有显眼的红色长脚,也是鹬类中容易分辩和容易记住的种类。 红嘴鸥,鸥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冬季飞到南方过冬,等到北方春暖花开后飞来北方繁殖的典型候鸟。云南昆明冬季数量众多,与人特别亲近的就是这种鸟。 银鸥,在新疆的水库、渔塘等地方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常被人们称为海鸥,身体银灰色,所以叫银鸥。有些养鱼专业户们特别讨厌银鸥总惦记着他们养的鱼,经常会赶它们。 4 月份在一渔塘边调查时就遇到这么一位渔民,他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骑摩托车绕着湖边赶鸥。 赤嘴潜鸭,小红嘴是它的典型特征,与灰雁等体型大的水鸟相比,它们体型要小许多,所以离的远时想看清它们,拍清它们挺不容易,尤其对像我这样近视眼,经常是远远看到水面上有小点,借助单筒望远镜才能看清它们的真面目。 本次还看到其它一些种类,比如针尾鸭、翘鼻麻鸭、赤膀鸭、矶鹬等鸟类,因为距离太远,就我拿的 400mm 定焦镜头想拍张纪录照都难,就不在这里一一晒出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很方便的搜到它们的照片。 小结一下,本次观鸟算是小有收获,看到一些鸟类,不过没有看到太新奇的种,这也和调查的时间有限有关,毕竟这是一次放松的出游能在这里看到 21 种鸟类,也算知足了。
个人分类: 个人记录|7520 次阅读|2 个评论
拜访绩溪龙川胡氏宗祠
热度 1 陈龙珠 2013-5-1 21:55
2013 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赴皖南宣城地区访友,回程路经 绩溪县 城,去拜访了著名的 龙川 胡氏宗祠 : 位于县城东面不远的 大 坑口村 ,始建于宋代,明 嘉靖 25年(1547年) 兵部尚书 胡宗宪 对祠堂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清光绪4年(1898年)重修。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 龙川 在明代曾出过两任 六部尚书 ,也是前国家主席 胡锦涛 的祖籍所在地。 胡适 先生的故乡也在绩溪,所在村庄在县城以西较远的地方。本博虽未经进一步考证,但觉得传说的先后两任前国家主席的祖籍村庄隔山相依,是一种误传:隔山相依的,应该是现隶属于旌德县的江氏宗祠所在村庄与现隶属于绩溪的胡适老家的村庄。绩溪籍这两大显赫的胡姓先生是否不属于同一宗祠,也是待于查阅的一个疑惑。 雨后绩溪云烟 龙川胡氏宗祠前的牌坊 龙川胡氏宗祠内一口钟上的“国泰民安”字形诠释:国家少收一点,民众多留一点 龙川胡氏宗祠所在的大坑口村(1) 龙川胡氏宗祠所在的大坑口村(2) 兵部尚书胡宗宪故居 兵部尚书胡宗宪故居院内小景(1) 兵部尚书胡宗宪故居院内小景(2)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02 次阅读|1 个评论
五月的鲜花:花王谢幕前最后的辉煌
热度 4 cherrylu1960 2012-5-2 17:07
五月的鲜花:花王谢幕前最后的辉煌
五一小长假上班的第一天,明媚的阳光终于重新照耀在京城的上空。气温也一下子窜升到30度上下。呆在办公室里感觉好热啊,无奈请出了电风扇帮忙降温。唉,现在的人儿真是越来变得越来越娇气了。淡定,静心,降火。不知为什么,右眼总是跳个不停。 五月,鲜花季,牡丹、郁金香之类的名贵花卉就要谢幕了。好在现在观花都不要跑很远,稍大的公园里都有很多的名花。才发现,紫竹院公园里也种了不少牡丹(比较矮花,植株像芍药,但看季节还应是牡丹),多数已近凋萎,但仍然吸引了不少游人。拍下她们最后的辉煌,给五月花季凑个热闹。好在后面还有花相,芍药快给登场了。真正的春天来了,尽管炎热的夏季正向我们逼近,但我们身边又该被鲜花环绕。好好享受生活吧。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385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畏惧陌生
aimeiya 2009-5-2 19:42
五一这是我来到新城市的第二个小长假,三天的时间都用来休息是很长的。但我根本没有出行的计划,恰逢现在闹的正凶的猪流感,成了懒惰的最好借口。 简单的逛街(超市)就是小长假的主题,今天除了去图书馆借书,就一直窝在家里。到晚上时下楼扔垃圾时,突然反省自己这样的状况是什么原因,大致归纳一下估计两个原因是主要的。一个是懒惰,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懒惰,现在我都懒得去了解这个城市,但在这个城市我至少要生活八年(卖身契的时限),而且很可能是直至退休甚至终老在此。来到这里两个多月了,每天就是简单的家到单位的两点一线,两天左右去一次不远的超市,若不是为了安家买东西或给孩子买书这样不得不完成的事儿,就没有上街的冲动。另一个原因大约是畏惧,从东北来到东南,完全不同的地域人文环境,我有比较明显的恐惧感,尤其我是语言的不敏锐者,当地人若是不说普通话,我就完全听不懂,比我听英语都费劲,若是说英语,我还能对付个差不多呢。在这个城市里,不到万不得已我不开口说话,我不愿意让别人一听我说话就知道我是外地人。 每天穿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心里非常希望我能像了解长春一样了解她,呆在这个城市的怀抱里让我感觉很踏实。但了解这座城市是需要勤奋的学习和探寻的,可是我一直没有行动。好像和我差不多经历的同事也都是类似的状态,可见人们对于陌生的事物都是抱有戒心的和畏惧的,只是可能我比别人还多了懒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6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