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画说技术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画说技术史
热度 11 Einstein 2016-7-2 09:30
笔者博士论文研究元代王祯《农书》,重点关注的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农器图谱”。这部分其实是我国古代农具图谱的汇编,王祯爬梳其源流、考辨古今,还配有插图,咏以诗歌,使得研究起来别有趣味。近些年来,笔者在研究我国古代技术史的过程中,对图像中的技术关注颇 多,略有收获,简述如下。 1 、《我国单曲柄辘轳普遍应用的年代考》,《农业考古》 2010 年第 4 期 这篇论文是和张柏春老师合作完成的。主要利用了一些考古及图像证据,考证了我国单曲柄辘轳普遍使用(至晚年代)的年代——大致在北宋中晚期。其中用到的一则图像资料便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该画一口井上的一具辘轳为单曲柄辘轳(即常见的手摇辘轳)。这具辘轳并非我们发现的,过去研究《清明上河图》的学者也关注到了,只是它作为我国较早出现的单曲柄辘轳的形象,和考古证据(主要是墓葬壁画、砖雕图像)一道,判明这种辘轳出现的年代,是我们提到的。 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中的手摇辘轳 2 、《繁峙岩山寺壁画〈水碓磨坊图〉机械原理再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0 年第 6 期 该论文针对 2007 年该刊山西大学两位老师发表的论文提出了商榷意见,因为他们把岩山寺金代壁画描绘水力碓、磨系统的部分机械结构搞错了。主要是壁画中的石磨是上磨盘固定,下磨盘转动的形式,而不是相反。 《水碓磨坊图》(局部) 3 、《从古代绘画看我国的水磨技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1 年第 6 期 这篇论文是受张之杰先生在台湾《科学月刊》发表的一篇论文《为李约瑟补充一点点——古画中的水磨》一文启发而完成的。当时我继张先生之后,在我国古代绘画中又发现了十几幅(包括疑似的几幅,目前本人发现的已经超过 20 幅)绘有水磨的绘画。这些绘画对了解我国机械技术史、农具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4 、《我国至晚在金代初年已经出现砘车》,《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1 年第 3 期 这篇小文主要利用山西屯留宋村一金代墓葬( 1135 年)出土的壁画中一件农具,考古工作者提到是“石滚”,其实它就是元代王祯《农书》提到的砘车。过去认为砘车出现于元代,但具此壁画,可知(至晚)金代已经发明了此农具。 5 、《新绛县稷益庙壁画 “ 耕获图 ” 反映的农耕文化再探》,《文物世界》 2012 年第 3 期 这篇小论文是和当时的硕士生任春光合写的。之前山西大学几位老师分析过此画,但有些舛误,我们对此进行了纠正。 6 、《图像证史 : 运河上已消失的“翻坝”技术》,《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 年第 4 期 所谓翻坝,即过去运河上船只越过横向堰埭的技术。这篇论文基于清代乾隆年间马戛尔尼访华期间几位画师的绘画,以及清末民初居住在杭州的外国人拍摄的照片,从细节上更清晰地分析了此项已消失的技术。 一幅清末反映“翻坝”的照片 7 、《再探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历史变迁》,《丝绸》 2012 年第 8 期 该论文主要针对该刊 2011 年武汉纺织大学几位老师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了商榷意见,他们对我国古代曲柄机构及手摇纺车的技术演变判断有误。拙作对其提出了修正意见。 8 、《述论〈吴友如画宝〉描绘的农事器具》,《农业考古》 2012 年第 6 期 该论文以《吴友如画宝》中的纺织器具与翻车为例,分析了晚清长三角地区的物质生活及此类传统农事器具的传承、演变。 《吴友如画宝-西妇殉节》中“赶车”(脱棉籽器具) 9 、《乾隆〈益象征农图〉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3 年第 1 期 《益象征农图》是我 2010 年毕业临走时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一本书中发现的,别人还未做过研究。它是我国古代唯一描绘皇帝亲耕(耤田)的图册。拙文主要依据图册的图文,结合古代农业典籍,进行了校释。 10 、 《 杨家埠年画《农家乐》农事活动艺术构思分析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4 年第 2 期 杨家埠年画《农家乐》是我在翻看年画中发现的,其画面布局、设计有许多场景来自王祯《农书》——当然,绘画者依据的版本并不清楚,也许是民国或现代某个本子。其中经过改绘和重新设计,是古代技术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典范。 《农家乐》中的“抢麦收、斗旱魔”场景 11 、《中国古代活塞式风箱出现的年代新考》,《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5 年第 1 期 该论文主要质疑了李约瑟认为我国宋代已经出现活塞式风箱的观点。李氏的主要依据是《演禽斗数三世相书》的一本书,这本书据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判断为宋本。但经笔者审察,应该是明本,李氏的判定并不可靠。此外,我在仇英 1543 年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中一铁匠铺内发现了一具风箱,是当时学界发现的最早的活塞式风箱图。(后来笔者又发现了更早的风箱图像,待发表)。 仇英本《清明上河图》的风箱 12 、《山西太原居贤观明代壁画中的风扇车》,《文物世界》 2015 年第 3 期 山西大学两位教师曾分析过该壁画,但对这具风扇车形象在我国农具史上的地位并未指明。它是我国最早的虎头风扇车形象。另,笔者在《王祯〈 农书 〉中的飏扇新解》(《中国农史》 2011 年第 3 期)中也是利用明代的图像资料,发现 15 世纪晚期我国出现了圆筒状鼓风结构的风扇车。 此外,今年笔者与所带的两位研究生合作发表了《清末〈图画日报〉中的科学技术:写实与想象》(胡博涵),《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画〈制丝图〉研究》(邴娇娇)。 这大致就是近几年来笔者利用图像资料在技术史研究领域发现的一点收获。
个人分类: 图像证史|8781 次阅读|3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