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超慢电磁脉冲速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利用超慢电磁”波速”进行铝板测厚实验
热度 11 fanjing1 2016-5-8 10:20
序 : 一群老大不小的人,不少还是砖家。为了一个纯科学问题,居然争论的面红耳赤。这是怎样的科学精神?!在这争论之中,我们不得不忘记自己的年龄、职称、地位,因为网络是平的,大家都是网民。既然是网民,就得拿出点儿“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魄,想方设法抱得美人归,别管它是 82 还是 28 。一时间,黄秀清明了心,徐晓见了性,高山评了审,众人得了乐。我敬佩:张操老师上下求索,志在千里;徐晓老师巧妙判决,洞察间隙;王虹宇老师博闻强志,运用洒脱。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故,应文克玲老师的要求,做了利用超慢电磁场对铝板进行测厚的实验。请大家指导。 实验时间 : 2016 年 5 月 7 日上午,星期六 天气:多云,室温 25 度左右。 实验地点: 南阳理工学院智慧能源实验室 实验目的: 使用电磁学方法对铝板的厚度进行精确测量,达到工程应用的目的。 实验设备 : 1 、测量发射线圈: 1# 空心铜线圈,平均直径约 32mm ,电感量 649uH 。 2 、测量接收线圈: 2# 空心铜线圈,平均直径约 32mm ,电感量 558uH 。 3 、示波器:安捷伦 DSO3034A ,实时采样频率 4G/S 。 4 、信号发射器: Rigol 4062 ,双通道同步任意波形发生器 5 、金属铝板,板厚 2.8mm 。共 4 块。 实验步骤 : 1、 本实验测量系统原理是:信号发生器产生高斯脉冲信号,送入1#发射线圈,同时连接示波器探头CH1;2#接收线圈连接示波器探头CH3。比较CH1和CH3的波形峰值点,测量延迟时间t,进而计算电磁脉冲穿越铝板的速度。 2、设定发射信号为高斯脉冲,具体如图1。 图1 发射高斯脉冲信号 3、 使用空心线圈,比较发射与接收信号的时间差,以校正系统误差。 图2a 发射和接收线圈靠在一起 图2b 发射波形和接收波形 示波器通道 1 连接发射线圈,通道 3 连接接收线圈。示波器的输入阻抗均为 1M 欧姆。校正系统时发现,发射波形与接收波形在最高点的时间几乎重合。我们真的要感谢这个时代工程师们的劳动。值得说明的是:这样的测量实际上是电磁感应的方向,对于正弦波而言,勉强可称为相速度,是超光速的。理论上时间差为零。 4 、在线圈之间分别加入一层、两层、三层、四层相同厚度(约 2.8mm )的铝板。测量接收端高斯波的滞后情况。 图3 发射和接收线圈中间放置铝板的样子   注:发射线圈放在铝板下面,接收线圈放在铝板上面,旁边放了一本冯慈章老师的老版《电磁场》, 以稳定探头,同时也借冯老师的气场稳住我躁动的心。 5、一层铝板测量结果 图4 一层铝板测试结果 我们发现,在发射和接收线圈之间放置一层铝板, CH3 通道比 CH1 通道的脉冲信号滞后 158uS 。这是电磁场穿透铝板需要的时间。根据 V=S/t ,可以得出: V=17.7 米 / 秒。 6、二层铝板测量结果 图5 二 层铝板测试结果 放置两层铝板, CH3 通道比 CH1 通道的脉冲信号滞后 340uS 。根据 V=S/t=2.8mm/ ( 340uS-158uS ) =15.3 米 / 秒。请注意:为了方便比较时间 t ,我们调整了示波器 CH3 通道的放大倍数。因为信号透过铝板后会有较大的衰减。 7、三 层铝板测量结果 图6 三 层铝板测试结果 放置三层铝板, CH3 通道比 CH1 通道的脉冲信号滞后 544uS 。根据 V=S/t ,可以得出: V=13.7 米 / 秒。 8、 四层铝板测量结果 图7 四层铝板测试结果 放置四层铝板, CH3 通道比 CH1 通道的脉冲信号滞后 800uS 。根据 V=S/t ,可以得出: V=10.9 米 / 秒。请注意,由于信号较弱, CH3 波峰前可以看到一个很小的峰,这是绕射的磁力线所致。 结论:我们可以使用测量脉冲时间t的方法,确定金属厚度。 如果网页图不清,可以下载word版。 铝板测厚实验.docx 
个人分类: 个人随笔|5241 次阅读|3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