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天然食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今夏这里少了林荫
热度 9 fdc1947 2015-6-6 07:59
今夏这里少了林荫 我差不多每天都到老校去散步,这里可能是济南市大树最多的地方之一。夏天,这里的道路上,浓荫密布,温度明显比邻近的其他地方低得多。 连校门外的马路旁也都是早些年学校所种的树。 但是,今年这里有几条道路上却没有了林荫。事情还要从今年年初开始说起。 今年1月下旬的一天,发现六号楼前面的路被拦起来了。拦路的栅栏上有一张公告,公告称“六号楼前法桐树过于高大,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此排法桐严重影响其南侧银杏树生长,现银杏树已出现衰弱现象。为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保证银杏树正常生长”,要对该部分树木进行修冠。 去年,家属院也进行过几棵树的修枝,修完后的树木是这样的 我以为这次“修冠”也应当大同小异,但不知道到底以后会怎样,于是就在未修的时候先留下一个影,以后还可以看一看那参天大树原来的模样。 过了几天,就开来了大吊车。把工人们所站的平台吊到高处,用电锯把高高的树杈都一截一截地锯掉,几乎只剩下了主干。一开始,由于中间有一辆不知什么人的汽车停在边上,所以,有两棵树未被修冠。我以为它们可能会幸免,但是,后来还是全部被“修理”了。冠就是帽子,原来以为修冠大概跟剪个头差不多,谁知道比腰斩还要狠,把上面的一大半都砍了去。看看修冠以后的样子吧。 1 原来以为就对6号楼前面的这一排树“修冠”,后来才宣布,要对所有老的法梧树都进行修冠,原因是这些老树都到了有一定危险的年龄。修冠行动从年初开始,落落续续一直进行到了五月份。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到了不能修剪的时候了,才停了下来。这样,学校的多条主要道路边上的法桐树都被“腰斩”了。那些树的胸围大都在一米五到三米左右,没有了上半身,只剩下八、九米高的光秃秃的树干,显出很可怜的样子。 不过,校园里还总是没有“修冠”的地方,因为这次主要修的是法桐,还是有一些行道树是杨树、槐树、女贞树的道路,今年那里还是有林荫,就在那里散步吧。 一个人在树阴下散步,就不免胡思乱想。 我们把那些树木锯成这样,看上去真有些可怜兮兮的。令人想起来汉代的吕后把她的情敌和政敌戚夫人的四肢都砍掉,成了人彘。亏得那是树,就是不知道那些树有没有痛感。我想大概没有。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情大概也就是不会有痛感的。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草木无情呢?这个比庄子与惠子在濠上辩论怎么知道鱼是否乐可能更加麻烦。说到鱼,原来都说鱼没有多少智慧。你看,西方人是爱“动物”的(虽然他们吃肉比我们多得多),往往讲动物伦理,可是,我看他们对鱼就不那么人道,捕来以后烤烤就吃了。如今,科学网新闻报道,有人证明了鱼类也有很高的智慧,他们说不能搞“灵长类沙文主义”。是不是有一天会有人证明草木也有情呢?这事情也真不好说。 提起草木有情,我倒想起了那篇有名的《中山狼传》,就是小学里就学过的《东郭先生和狼》。狼要吃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提出抗议,结果是两位商定先去请问三老,三老中的第一位就是老杏树。这位老杏树控诉了人类的忘恩负义。这一段在“文化革命”中我做中学教师的时候是删掉的(我读小学时学白话的课文倒还是有这一段的)。按照老杏树的逻辑,从草木方面着想,我们人类确实有亏于草木。如果草木真的有情有知,他们将不知怎么憎恨我们人类呢! 万一草木也是有情的,有智慧的,那事情就麻烦了。如今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就很反对吃动物。这些人大概有以下几个层次:一类是反对吃狗猫,说狗猫是人类的朋友,但是他们还是吃猪牛羊马;比他们严格一点的是虽然吃猪牛羊马,但是要给这些动物良好的生活环境,宰杀的时候也不能使动物产生恐慌的情绪;再严格一点的就是所有的动物都不吃,但是,对于那些与他们为敌的低等动物,还是格杀勿论;更严格的那就是不杀生,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有一点还没有弄清楚,就是他们如何对待人体内的寄生虫,他们对于这个问题好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宣言)。好得迄今为止,虽然草木也是有生命的,但是,目前尚未取得与动物一样的资格,其原因就是“草木无情”。一旦证明草木也有情(如今已经有苗头了,有人说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草木能够长得更好),在逻辑上就也应列入免杀之类(草木更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就只有饮风餐露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列御寇那一类仙人的本事,看起来后果真是有点儿不堪设想。或许,那时候人们会利用空气、水和石油或煤合成出我们需要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其他营养物质。但是,这样又有些自然主义者会提出抗议,说他们不要这种食品,因为这是人造的,他们只要“神造”的天然食品。唉!难啊! 在树阴下胡思乱想一通之后,还得回家吃饭。毕竟树是人们种的,人的安全和利益高于假想中树的利益。专家告诉我,法桐的木质疏松,到了五六十年之后,有可能某些枝条会腐烂,断裂,因此,修冠是正常的维护措施。学校的事情本来就很多,万一哪一天树枝掉下来,碰着个把学生或者外来的儿童,那就要惹大麻烦了。 相信几年以后,林荫仍然会有,即使是差一点,也比出安全事故强。
个人分类: 闲说山东|6224 次阅读|21 个评论
天然食品与有毒食品
harmonism 2010-3-19 12:37
天然食品与有毒食品 曾纪晴 由于农药、食品添加剂、瘦肉精等人造毒物的滥用,人们为了安全起见开始返璞归真,崇尚起天然食品了。天然食品也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这也是食品行业新兴的一大商机。在中国,特殊人物还专门享受食品特供。近来,由于转基因大米被授予安全证书,人们对转基因大米的恐惧又一次加剧了人们人人工食品的疑虑和对天然食品的向往。 然而,天然食品并非都是好食品,也并非都是无毒食品。这可能是人们逃离人工食品的时候,一味崇尚自然或天然食品时所没有仔细想到的。许多商家打着天然或自然、绿色、有机等幌子贩卖着人工食品,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人们恐惧人工食品的心理。 其实,我们大家都熟悉,河豚、土豆等天然食品,弄不好就成了天然毒品。我们人类的祖先,想必是尝尽了天下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天然食品,才最后形成了大致稳定的人类食谱。期间有多少人误食了天然食品而中毒死亡,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统计数字。即使在今天,误食天然动植物以及蘑菇等而中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大自然中生命丰富多彩,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它要生存下来,在获取食物的同时还得保护自己不被成食物。这其实也是一个矛盾。自然界所有的生命就在获取食物与避免成为食物的博弈中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许多动植物在这个猎取食物与防止被猎取的过程中进化出了独特的进攻与防御机制。强者如狮虎则有锋利的牙齿和利爪,弱者如小草细菌,则繁殖力旺盛。而有些动植物与微生物,进攻能力弱、繁殖能力也不强,它们就得依靠生化武器来防身了。你吃掉我你就得中毒而死,它们采取这种同归于尽的策略最终得以保全物种的延续。所以,自然界动植物和微生物并非是人类的天然食品库。它们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为我们人类准备好了毒药。 可见,食品是否有毒不在于它是否天然。 当然,我们所说的天然食品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往往指的是未施用化肥、农药、人工化学合成添加剂等化学成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但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为天然食品,人们则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说,转基因农作物跟杂交农作物一样都是天然的,转基因稻米与杂交水稻没有两样。既然杂交水稻没有问题,转基因水稻自然也就是安全的了。但也有人认为,转基因跟杂交是不同的,转基因是自然界存在自然现象,而转基因显然是经过了人类的基因干预,因而转基因食品就是人工食品。 显然,这种争论之所以发生,也就是基于天然食品就是无害食品这一逻辑。转基因食品无害说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杂交食品都是天然食品,因而无害;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人工食品,因而可能有害。 我们基于天然食品并非一定是无毒食品的认知,可知这一争论是毫无意义的。一种食品究竟是有毒还是无毒,仅仅根据其是否天然来判断显然是错误的。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吃了再说。我们人类祖先不就是这么吃过来的吗? 当然,人类祖先尝试各种食物时显然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急性中毒死亡的,人们就立即知道了某种食物有毒,不能吃,于是就记住以后不能吃这种食物。这种尝试代价可能还算是小的。就怕一些食物慢性中毒,第一个人吃了,开始觉得没事,以后的人跟着吃,后来发现大家都中毒了,已经悔之莫及。这种代价可就大了。由于远古时代通讯落后,加上认识上的局限,同样一个错误可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被纠正过来。 当然了,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可以不必亲自去冒风险,可以通过动物实验让动物为我们先去冒险。我们的许多药物试验也都是先从动物身上开始的。但动物毕竟还不是人,万一碰上对白老鼠无毒却对人体有毒的专一性杀人药物,人类可就惨啦。你看, Bt 毒蛋白不就被认为是专一性地杀某种昆虫的么?所以,人类的临床试验这一关还是免不了的。药物如此,食物也同样如此。因为对于并非人类传统食品中存在某种化学成分,本质上跟药物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人在转基因食品跟杂交食品同样是天然食品的逻辑下,先验性地得出了无毒无害的结论。转基因大米在没有批准商品流通销售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在中国偷偷地大批销售了。 2010-3-19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天然”的防腐剂
eloa 2009-5-3 22:34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4-29 9:29 (编辑版发表于《南都周刊》)如果在超市里,你看见一个熟肉制品的标签上写着:防腐剂(亚硝酸钠),而另一个其产品它成分完全一样,只是写着不使用防腐剂,而代之以芹菜粉、活性菌培养物。如果后者的价格要贵10%,你会买哪一种? 对于许多人来说,多付10%的价格去购买这样全天然的食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现代工业饱受指责,人们纷纷追逐天然食品的时代,任何天然的大旗都可以带来滚滚财源。 那么,什么是天然食品?它是否就一定安全呢? 在2008年,美国食品技术协会(现在它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了美国之外)在新奥尔良开年度大会的时候,政府主管部门、食品科学家和工业界的代表曾经商讨如何给天然食品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最后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所以,天然食品依然只是一个生活中的泛泛概念,缺乏法律意义上的准确涵义。传统上,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解释为没有加入合成成分的食品,而美国农业部(USDA)则解释为没有加入合成成分并且只经过轻度加工的食品不管是哪个解释,都缺乏法律术语的明确性。比如说,什么叫轻度加工?煮到70度算不算?煮到100度呢?用粉碎机打成酱算不算?那么用菜刀剁成末呢? 好在,多数人也不会针对是不是天然产物而上法庭,所以它有没有明确的定义也就不是那么关键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天然与人工的界限。只要不睁眼说瞎话倒也就没有什么问题比如一面宣称不含防腐剂,另一面的配料表里却又列着山梨酸钾;或者,偷偷加了防腐剂,却信誓旦旦说纯天然这些就应该受到追究。而前面说的用芹菜粉加活性菌培养物代替亚硝酸钠,然后宣称全天然,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就是合理合法的。 问题是,如果把这两种肉拿去做亚硝酸钠含量的检测,结果很可能是二者的亚硝酸钠含量并没有明显差别! 如果这样,你是否还觉得那10%的钱花得值呢? 这并不是厂家作假或者欺骗他们可能确实只加了芹菜粉和活性菌培养物,最后产品中的亚硝酸钠是天然产生的! 在肉类加工中,储存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肉实在是很容易腐坏。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会采用一些腌制的手段来保存。现代食品工业里,很常见的就是在肉中加入防腐剂,最常用的就是亚硝酸钠。一方面,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延长肉的保存时间;另一方面,它与肉中的肌红蛋白结合,在熟肉中会呈现诱人的红色。但是亚硝酸钠本身是一种有害成分,在人体内可能转化成亚硝胺后者是一种致癌物,所以通常亚硝酸钠也被当作一种可能的致癌物。好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找出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以忽略的含量。国家标准中的最大使用量,是远远低于有害剂量的含量。这也是它被允许使用的前提。 不过,人们总是倾向于追求零风险对于这些防腐剂总是避之不及,而追求全天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天然产物并不是安全的保障。比如说,这个例子中的芹菜粉,天然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硝酸盐是许多绿色植物中天然存在的。在活性细菌的作用下,这些硝酸盐会有一部分转化成亚硝酸盐,而实现外加防腐剂的作用。从法律上说,它的原料确实是全天然的,也没有进行非法的加工。 这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天然产物不含有害成分,只是我们的一种天真的想法动物植物,并不是按照我们的需求去进化生长的!在现代工业文明之前,我们觉得食物都是天然的安全的,不是因为其中没有有害成分,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 我国各地都有做腌肉、咸菜食物的习惯。通常,人们会用海盐来腌制相应的原料,从而实现对食物的长久保存。这些传统的工艺生产的东西,会被多数人当作全天然食品。在这些食物中,相当高的盐浓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从而防止食物变坏。另一方面,海盐中本来就有一定量的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这些盐中本来存在的,或者硝酸盐转化而来的亚硝酸盐,也就起到了防腐剂的作用。 酸菜也是传统的全天然的食品,其中更有可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中国国家标准规定肉制品中的亚硝酸钠含量每公斤不超过30毫克。而在酸菜腌制过程过程中,亚硝酸盐是一个由低到高然后再降低的过程。在最高点,可能达到每公斤一百毫克以上。如果吃腌到这种程度的天然食品,也就非常容易中毒。到最后完全腌透了,还会有每公斤几毫克的含量,只是这样的含量已经没有危害了。 我们都希望吃的东西绝对安全,而认为天然食物就能给我们这样的保证。可惜的是,这只是一种错觉,一种我们的祖先吃了很多很多年,所以就没有问题的错觉。许多东西的危害是轻微的、慢性的,在古代,既没有临床研究,又没有统计对比,人们不可能发现。伟大的神农氏尝百草,也只能尝出让人急性中毒的东西。祖先吃了几千年的天然食物,只是吃不死人,或者没有吃出大病,并不是我们所想当然的那样绝对安全。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现代工业食品有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可以评估这样的危害和它所带来的好处如何权衡。而传统的天然的食物,不做同样的检测,其实是不知道有没有害,而不是没有害。 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食物,关键都在于它里面含有什么东西,而不是它从何而来。合成的外加的防腐剂对人体可能的危害,天然含有的也同样具有。零风险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尽可能降低潜在的风险。对于社会来说,关键是进行什么样的管理,并且把准确的科学信息告诉大家。比如前面所说的用芹菜的熟肉制品,美国主管部门的要求就是:你可以说未加亚硝酸钠,但是必须同时说明含有天然生成的亚硝酸钠在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公众之后,如何人们还是愿意多花钱去购买这个天然食品,那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对于使用亚硝酸钠的厂家,也是公平的竞争。
个人分类: 健康|14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