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实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看看美国五百万农民如何养活三亿人
热度 17 jiangjiping 2015-2-28 10:32
看看美国五百万农民如何养活三亿人 蒋继平 2015 年 2 月 28 日 根据有关资料, 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1.8% 左右, 按照这个比例, 美国的农民的总数大约在五百万左右。 那么,美国的五百万农民如是如何养活美国三亿人的呢? 根据本人在美国 30 年的生活经历, 加上我的职业生涯一直在农业领域, 我为大家提供一些这方面的信息。 1. 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 农场的经营管理非常简练,注重实在和效率, 不讲排场和形式。 图 1 。一个拥有五万亩土地,专门生产蕃茄和其他蔬菜的农场的办工房, 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简易房子, 里面有农场经理,经理助理, 秘书和前台接待员各一人, 加上两位植保员, 一位负责灌溉的工程师, 和一位负责日常农工调度的技术员, 一共八个办公室。 加上实验室和会议室, 咖啡厅等设施。 2. 高度机械化。 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几乎完美的程度, 各种运输和操作几乎全部靠机械来完成。 图 2 。这个农场的主要运作场地。 田间采集的农产品在这里重新组装发运到加工厂去。 图 3 。用于田间采收果蔬的专用车辆。 图 4 。不同类型的采收车辆。 图五。 也是采收车辆。 图 6 。大型运输车辆。 图 7 。不同类型的运输车辆。 图 8 。其他的机械。 3. 农场工人训练有素, 技术全面。 不但会开车, 还必须能够熟练地操控各种机械设备, 几乎都是多能手。 由于博文的篇幅关系,我在这里只列出一些运输设备,其它大量农用机械就不展示了。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4733 次阅读|47 个评论
网上识气温
热度 5 fdc1947 2013-8-17 06:30
济南的夏天热得早,每年初夏,当江南还在梅雨之中时,济南的最高气温便窜到了三十七八度。但是,那时候虽然看天气预报觉得可怕,实际上人却并不难受,因为室外温度虽高,房子却还没有热透,空气也是干爽的。 而每年一到七月下旬,就好像夏天快要完了,有盼头了。那时候,江南已经被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原来盘踞在江南的雨区被副热带高压抬升到黄淮甚至更北的华北地区。所以,济南的“七下八上”是雨季,大雨滂沱。等到雨季过去,时间也过了立秋,虽然中午仍旧炎热,但是,早晚却凉快了,晚上能够睡个好觉。即使有几个桑拿天,也是夏天的尾声了。 可是,今年的天气却不比往年。令人丧胆的副热带高压长期盘踞在江南,使得大江南北烧得让人多少天也喘不过气来,早早地把雨区赶到了华北。所以今年七月上中旬,济南就多雨。等到七下八上之时,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上,把济南烧成了半个世纪以来最热的八月。这些天,晚上的全市平均最低气温都在 30 度以上。而城区室内凌晨的实际温度,往往不会低于 33 度。 人们看气温,夏天往往只看最高气温,其实使人最觉难受的往往是最低气温的过高。如果最低气温能够落到 25 度以下,最高气温高一些也不可怕。到了晚上,人们有个喘息的机会。如果最低气温在二十七八度以上,那就难受了,最低气温过了三十度,晚上的日子就很麻烦了。 越是极端的天气,人们越是关心天气预报。这些天,济南的气象预报,一般总是比人们实测的低。有关方面的解释,往往只是说,预报的气温是指百叶箱内的气温。其实,仅仅这样解释说很不够的,因为大多数人实测的气温也在室内。人们自己实测的气温高于预报气温,这个很正常,因为人们在网上自己能够公布实测温度的人一般总是生活在城市里。而预报的气温则是那个地区的平均气温。 拿济南来说,我在济南气象网主页上能够看到现在和过去 24 小时的气温实况,但是,那并不是实测的气温,那是全济南的平均气温。在 济南气象网上,有一栏“自动站分钟实况” ,那上面有济南市五区、四县市共计 78 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温度。在这些自动站所显示的实测气温数据中可以看出,市区的气温一般比在农村地区的高二至三度,而比跑马岭、七星台等地竟高出七八度,因为那里的海拔在八百来米,而市区是海拔三十米。所以,当全市气温的“当时实况”在 35 度时,市区的那几个站如市政府、泉城广场、百花公园等都在 37 度以上。 对我来说,这个济南气象网的“自动站分钟实况”是很有用处的,一年四季,我都经常看它,用它来指导我的开窗关窗。通常情况下,我希望多开窗户,以流通空气。但是,夏天室外阳光逼人,气温炎热,我需要在中午以前关闭窗户,防止室内太热。上午什么时候关窗比较合适?下午什么时候开窗?这决定于当时室外的气温。在春天,早晚房间里气温常常比室外低,而中午则反过来,我希望中午开窗来提高一点室内的气温。决定是否开窗、关窗的关键也是必须知道室外的气温。人的主观感觉不一定是完全可靠的,比如,身上有汗,一开窗户,一阵风来,明明气温较高的,你也会觉得凉快。而测量室外气温又不是特别容易的的事情,至少你需要把温度计放在室外一段时间。 我家距离“百花公园”只有数百米,周围环境也相似,因而百花公园气象自动站的气温分钟实况就是我了解室外气温的最重要的参考。我可以把那里的气温当成我这里的室外气温,从而决定我是否开窗或关窗。 利用网络看气温,不但能够使我们能够了解和解释气象现象,而且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3281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阿里郎08.03.演出实况
yangyongtian 2013-8-5 08:27
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ashidian/201308/01c4e4cf-70af-4cc0-8455-c34e0ef08056.shtml
个人分类: 走读世界|1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赛实况:5月22号晚8:20
热度 11 physicsxuxiao 2013-5-22 20:32
造势贴拉票贴: 一览众山小的手机照 刺 我拍的一组照片再次被SCI检索了 手机摄影?继续啊! 现任校花 手机拍照 海边落日,这个美啊! 拉票贴:给孩子一个特别的儿童节礼物和生日礼物,拜托啦! 《张海霞女儿:高飞的少年》 ~~~~~~~~~~~~~~~~~~~~~~~~~~~~~~~~~~~~~~~~~~~~~~~ 花絮 表示狠不服的网友janms的作品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2323 次阅读|31 个评论
北京空气质量实况:全部城区均重度污染!!
热度 1 sincos 2013-1-28 21:23
北京空气质量实况:全部城区均重度污染!!
都是GDP搞得吧,201 3年 1月28日晚上9点21分实况 :
36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实况
热度 2 zw373737 2012-12-9 22:10
当地时间12月9日14:00(北京时间21:00),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将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演讲,他将与研究者、译者和读者们就他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实录 大家好! 卡尔·布雷莫:非常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今天非常欢迎莫先生来到这里。我们斯德哥尔摩大学一直非常高兴邀请所有诺贝尔奖的学者,更多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来到这儿。斯德哥尔摩大学有很长的中国语言文化以及社会的传统,这个传统主要由罗多弼教授传承。这一次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快速的发展,上一次教育部也公布了将来学校里中文要成为普通的外国语一样,他的位置要相当于法文、西班牙文。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多了解其他国家的问题,引导着诺贝尔奖以后会促进多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各方面的文化。 莫言:我读我的短篇小说很短的一篇《狼》。 那匹狼偷拍了我家那头肥猪的照片。我知道它会拿到桥头的照相馆去冲印,就提前去了那里,躲在门后等待着。我家的狗也跟着我,蹲在我的身旁。上午十点来钟,狼来了。它变成了一个白脸的中年男子,穿着一套洗得发了白的蓝色咔叽布中山服,衣袖上还沾着一些粉笔末子,像是一个中学里的数学老师。我知道它是狼,它无论怎么变化也瞒不了我的眼睛。它俯身在柜台前,从怀里摸出胶卷,刚要递给营业员。我的狗冲上去,对准它的屁股咬了一口。它大叫一声,声音很凄厉。它的尾巴在裤子里边膨胀开来,但随即就平复了。我于是知道它已经道行很深,能够在瞬间稳住心神。我的狗松开口就跑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就将胶卷夺了过来。柜台后的营业员惊讶的看着我,打抱不平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霸道?”我大声说:“它是狼!”它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无声地苦笑着,还将两只手伸出来,表示它的无辜和无奈。营业员大声喊叫着:“把胶卷还给人家!”但是它已经转身往门口走去。我知道它一出门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果然等我追到门口时,大街上空空荡荡,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只麻雀在啄着一摊热腾腾的马粪。等我回到家里时,那头肥猪已经被狼开了膛。我的狗,受了重伤,蹲在墙角舔舐伤口。 瑞典演员约翰·拉巴乌斯正声情并茂地用瑞典语朗读莫言短片作品《狼》。 莫言:我要学习这位先生站起来读。但是我不管是站着读、还是坐着读,都没有他读得好。”莫言继续朗读,读的是《生死疲劳》中西门闹被蓝脸小鬼押着转生回到人世变驴的那一段。 我们沿着河边的道路,越过了十几个村庄,在路上与许多人擦肩而过。我认出了好几个熟识的邻村朋友,但我每欲开口与他们打招呼时,鬼卒就会及时而准确地扼住我的咽喉,使我发不出半点声息。对此我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我用脚踢他们的腿,他们一声不吭,仿佛他们的腿上没有神经。我用头碰他们的脸,他们的脸宛如橡皮。他们扼住我喉咙的手,只有在没有人的时候才会放松。有一辆胶皮轮子的马车拖着尘烟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马身上的汗味让我备感亲切。我看到身披白色光板子羊皮袄的车把式马文斗抱着鞭子坐在车辕杆上,长杆烟袋和烟荷包拴在一起,斜插在脖子后边的衣领里。烟荷包摇摇晃晃,像个酒店的招儿。车是我家的车,马是我家的马,但赶车的人却不是我家的长工。我想冲上去问个究竟,但鬼卒就像两棵缠住我的藤蔓一样难以挣脱。我感到赶车的马文斗一定能看到我的形象,一定能听到我极力挣扎时发出的声音,一定能嗅到我身上那股子人间难寻的怪味儿,但他却赶着马车飞快地从我面前跑过去,仿佛要逃避灾难。后来我们还与一支踩高跷的队伍相遇,他们扮演着唐僧取经的故事,扮孙猴子、猪八戒的都是村子里的熟人。从他们打着的横幅标语和他们的言谈话语中,我知道了那天是1950年的元旦。   在即将到达我们村头上那座小石桥时,我感到一阵阵的烦躁不安。一会儿我就看到了桥下那些因沾满我的血肉而改变了颜色的卵石。卵石上粘着一缕缕布条和肮脏的毛发,散发着浓重的血腥。在破败的桥洞里,聚集着三条野狗。两条卧着;一条站着。两条黑色;一条黄色。都是毛色光滑、舌头鲜红、牙齿洁白、目光炯炯有神。这一段路上,我的脑海里浮现着当初枪毙我的情景:我被细麻绳反剪着双臂,脖颈上插着亡命的标牌。那是腊月里的二十三日,离春节只有七天。寒风凛冽,彤云密布。冰霰如同白色的米粒,一把把地撒到我的脖子里。我的妻子白氏,在我身后的不远处嚎哭,但却听不到我的二姨太迎春和我的三姨太秋香的声音。迎春怀着孩子,即将临盆,不来送我情有可原,但秋香没怀孩子,年纪又轻,不来送我,让我心寒。我在桥上站定后,猛地回过头,看着距离我只有几尺远的民兵队长黄瞳和跟随着他的十几个民兵。我说:老少爷儿们,咱们一个村住着,远日无仇,近日无怨,兄弟有什么对不住你们的地方,尽管说出来,用不着这样吧?黄瞳盯了我一眼,立刻把目光转了。他的金黄的瞳仁那么亮,宛若两颗金星星。黄瞳啊黄瞳,你爹娘给你起这个名字,可真起得妥当啊!黄瞳说:你少啰嗦吧,这是政策!我继续辩白:老少爷们儿,你们应该让我死个明白啊,我到底犯了哪条律令?黄瞳说:你到阎王爷那里去问个明白吧。他突然举起了那只土枪,枪筒子距离我的额头只有半尺远,然后我就感到头飞了,然后我就看到了火光,听到了仿佛从很远处传来的爆响,嗅到了飘浮在半空中的硝烟的香气…… 我家的大门虚掩着,从门缝里能看到院子里人影绰绰,难道她们知道我要回来吗?我对鬼差说:“二位兄弟,一路辛苦!”   我看到鬼差蓝脸上的狡猾笑容,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笑容的含义,他们就抓着我的胳膊猛力往前一送。我的眼前一片昏黄,就像沉没在水里一样,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人欢快的喊叫声:“生下来了!”   我睁开眼睛,看到自己浑身沾着黏液,躺在一头母驴的腚后。天哪!想不到读过私塾、识字解文、堂堂的乡绅西门闹,竟成了一匹四蹄雪白、嘴巴粉嫩的小驴子。 瑞典演员约翰·拉巴乌斯正声情并茂地用瑞典语朗读莫言短片作品《生死疲劳》中西门闹被蓝脸小鬼押着转生回到人世变驴的故事。 罗多弼:莫言先生,各位来自其他国家的嘉宾,校长先生、各位同事、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莫言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很明确他的根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学里,特别在说学传统里。我们刚才听他朗诵的故事叫《狼》,使我想起四世纪《搜神记》,因此我想起莫言故乡的名人,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 莫言读过很多西方文学的作品,他特别说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启发,这两位作家使他明白,一个作家需要有一块属于他自己的地方,因此他感觉必须尽快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因为他们是两所灼热的火炉,而他自己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他们就面临被他们蒸发掉的危险。很明确,今天莫言具有属于他自己的地方,具有一个很独特,一的中国声音。 莫言的故事充满幻想,我们刚才听他朗读的故事《狼》,利用幻想来创作一个情节紧张的故事,一个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一种没有很多象征意义的纯文学,但是一般来讲,莫言利用幻想来描述现实,比如在《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他用西门闹转生七次来描述高密和中国从1950年到现在的历史和社会。在这部小说他用幻想来提出很尖锐的社会批评。莫言用虚幻现实主义将传统历史和当代结合起来,是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在他得诺贝尔奖这里,莫言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写作,我想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莫言先生,你这样说也许以为你不太喜欢谈文学,但是您今天来斯德哥尔摩大学是我们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听你讲,因此我很希望你还是愿意回答我们一些有关您的文学、协作和世界观的问题。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你们。 主持人:很多作家他们从各个方面探索您的话题,您的作品里在探索的是什么? 莫言:确实我可以不说话,但是今天中午我吃了罗多弼先生请我吃了很丰盛的饭,吃了人家的饭就要听人家使唤,所以我要说话。 关于作家的写作,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话题。每个作家都说他要通过作品来探讨什么,但是我想所有的作家通过作品来探讨的最终还是人性。我想如果一个作家在人性方面没有他自己的发现,他的作家称号是值得怀疑的。 当然,人性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大家都在探讨人性,至今也没有探讨清楚,所以我们还将继续探讨下去。 主持人:历史对你来说跟其他的中国作家一样,历史非常重要,为什么历史这么重要? 莫言:因为我们就活在历史当中,所以历史非常重要。而且所谓的现实马上就会变成历史,任何现实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历史问题的延续,无论多么遥远的一个历史故事里,也都包含着现代性。 我在写小说的时候,写着写着我就会忘记,到底是历史还是现实?后来我就知道,我的小说里既有历史也有现实,是历史和现实的融合。 主持人:希望你的读者会了解你作品后面的思想是什么,或者他们欣赏这个故事就够了,不了解你的思想,你会很失望吗? 莫言:我想读者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读者,有的读者会看到我作品里的故事,有的读者会看到我作品里的思想。 作为一个作家,我想应该对所有的读者都表示足够的尊敬。即便是有的读者曲解了我创作的愿意,我觉得也是应该尊重他们的。而且我也感觉到,优秀的作品他也存在着无限的被人曲解的可能性,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可能被人曲解、误解。只有那种主题特别明确的,特别简单的小说,才不可能被误解。 中国有一部最有名的小说《红楼梦》,几百年来每个人都在解释,越解释越糊涂。所以我想高密的小说家会把自己的思想深深的藏在他的故事里面。他应该把他主要的精力放在塑造人物上,他应该让他的人物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有的小说充满了矛盾,充满了悖论,我今后要继续的努力,争取写出这样充满矛盾和悖论的小说来。 主持人:我认为你好像对读者有很大的要求,要求很高,因为文化不同,所以中国的读者会相对容易看得懂您的作品。 莫言:我刚才的话里面对读者是非常的理解,没有任何要求,只要读我的书就是我的好朋友,因为你读我的书就要花钱买我的书,我就可以拿到版税。当然,我更希望年轻学生到图书馆里读我的书,少花点钱。 主持人:罗多弼先生你阅读了很多其他国家的作品,也最了解这些个作品的文化背景,我想请问你,莫言先生的书好不好读? 罗多弼:我首先认为莫言先生是一个讲故事的作家,一般来讲故事比较好懂,你的理解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即使你对中国文化没有任何的理解,但是我想你还是可以理解和享受莫言的故事性。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没有任何的理解,以后来我们大学学点中文,学点中国的文化,过几年后再回到莫言的作品里一定会有更深层的理解。 我想,一方面莫言的作品可以说好懂,很丰富,有不同层次可以理解。比如《生死疲劳》我自己最近才读了这本小说,我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书,虽然我自己搞了40年的汉学,我自己读三次、四次也是值得。毛主席的书至少要读五遍,您的小说至少应该读四遍。 主持人:虽然您得的是文学奖,但是有很多人在问您很多政治方面的问题,您也知道有一些争论,所以我想知道您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莫言:我想任何一个读者都有权利对作家发问,都可以提问题,当然有的作家可能愿意回答政治问题,有的作家不愿意回答政治问题,这也是作家的自由。如果诺贝尔有一个政治奖,我得了政治奖你们来问我问题我不回答的话,这奖牌就会被收回去了。 政治是需要政治家研究,我没有深刻的研究,所以我的回答很可能不正确,我不正确的话就误导了读者,所以我还是不太愿意回答。 但是我的小说里有政治,你们可以在我的小说里发现非常丰富的政治。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高明的读者就会发现,文学远远的比政治要美好。政治教是教人打架,勾心斗角,这是政治要达到的目的。文学是教人恋爱,,很多不恋爱的人看了小说之后会恋爱,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关心一点教人恋爱的文学,少关心一点让人打架的政治。 主持人:中国官方为什么认同你这次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就是因为我得了文学奖,所以他们认同我,所以文学是没有国界的,文学也是超越了政治的,所以瑞典的文学院认可了我,中国也认可了我。 主持人:您那天说过,中国没有一个法律说你不可以写什么什么东西,但是出版某一些文字还是有一些问题,你对中国的审查有什么看法? 莫言:我听说这两天有媒体说我赞美审查制度,我从来没有说过我赞美审查制度。我的意思大概就是说,我反感所有的审查,就像我反感所有的检查一样,但是检查处处存在。我举个例子说,我要去大使馆签证,大使馆要审查我。我有一年到西方一个国家去,他们给我拒签的理由说,我不懂任何外文,所以把我拒签了。我后面特生气给他们发了一个传真说,你们国家的人到我们中国来都懂中文吗? 我第二次签证,他们一年内给了我多次往返,一年内可以来去很多次的签证。我去机场所有的海关都要让我系腰带,脱皮鞋,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上完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完全的没有检查也是不存在的。中国有书报检查,西方也有书报检查,而且对中国的出版界比较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中国出版的尺度已经跟三十年前相比宽了许多许多。 主持人:你说在西方也有检查,到底是什么意思? 莫言:就是我在西方的报纸上造谣诬蔑了他人,受到了别人的控告,报纸就要被起诉。报社要赔很多钱,这不是一种检查吗?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检查。反而在中国有一些不负责任的报纸在造谣诬蔑别人的时候,一点事都没有。我看到有一家报纸故意的登载了一篇诬蔑我的新闻,说我给了马悦然60万人民币,贿赂了马悦然才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在西方要登上法庭,或者登报道歉负法律责任,但是中国人没人管他们。我觉得这一点西方比中国检查的还严格。 当然,我希望将来所有的国家都取消书报检查制度,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说的能算吗?我说了不算。 主持人:中国文学将来会怎么样,他有什么途径,往哪儿走,已经打破了很多的机会,以后会怎样,在中国作为一个作家会有抗议吗? 罗多弼:回答这个问题说起来话长,可能来不及。我回顾中国三十年以来的发展,我也觉得中国作家的自由真的扩大了,今天的情况不能跟毛泽东生前的情况相比。但是今天还有一些问题大概很难写,当然莫言先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我相信还有一些禁忌。 总的来说,我看中国文坛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觉得就管的非常紧,这也让我有所失望。 看未来我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今天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莫言先生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阎连科、余华先生,王安忆女士等等,这是令我非常高兴的。 中国好文学越来越多了,不过对严肃中国文学真感兴趣的人也许越来越少,这两个是一个悖论。 莫言:这是全世界共同的现象,好的文学很多,感兴趣的人很少,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中国有一句老话:“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故事。我的人喜欢喝很高级的白酒,有的人喜欢喝很差的白酒,这个我想他是各有口味。 现在文化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剧场在演戏,网络上在争论,电影院在放电影,每个人可以有很多的方式把自己一点点的业余时间消磨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所有的人都来看我们的文学,那样电影导演、音乐家不都没饭吃了,就饿坏了。但是我相信严肃的优秀文学的读者,永远不会减少到让我们没有兴趣写书的程度。 最近以来我感觉到一个让我很兴奋的现象,我得了这个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中国读者读我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比如另外一个国家的作家得了奖,这个国家读他书的人也会一下子多很多。而且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作家得了诺贝尔奖,中国的商业出版界就会用最快的速度把他的书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量的出版。哪怕这个作家是对中国不友好的,对中国很反感的,我看中国的出版界还是在出他的书。中国读者依然会对他的书进行非常客观的评价。 所以,我觉得文学年年都得掀高潮。 主持人:现场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向莫言老师提出。 提问:莫言老师,先想维稳您一下,这次行程这么紧张,辛苦了。第二个,问一个文学的问题,您给西门闹七条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我是您的书迷,您现场能给我签名吗? 莫言:我回答完这个问题,我愿意给你们签半个小时的名。这是实实在在的。 提问:首先祝贺您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很高兴我是中国来的,而且我是您的山东老乡。您虽然回答问题说,我的书对读者的要求并不高,谁都会读我的书,但实际上你的书里有很多的历史背景,比如你在你的诺贝尔奖的报告里提到,集体劳动中生产队牛羊马圈,就生产队集体劳动我不知道在座80后、90后懂不懂。是不是因为你的书出了以后刺激大家读,对中国现代历史是不是有更多的了解。 莫言:这位女士的问题我还没回答,我先回答她的问题。西门闹的几次转世灵感来自于佛教六道轮回的概念,我在写这本书以前曾经到中国北方承德的城市里,参观了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庙宇,在这个庙宇的墙上画了六道轮回的壁画。关于西门闹的故事实际上在我头脑里已经酝酿了很长很长时间,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动笔,就是没有想好这个小说结构的方法。 当我看到了六道轮回的壁画以后,我的头脑里一下子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用这个作为小说的结构。我想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来看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搬迁,也许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新鲜的一个视角。结构的问题解决以后,这个小说写起来会非常的顺利。 刚才那位先生的问题,我的小说里确实有很多带着当时很重的历史的背景,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50、60年代出生的人,当然知道人民公社、生产队。但是到了80年以后初升的孩子很可能不知道这次事情。但是我想我当年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关于当时的农奴制度和当时的地主社会,这个背景我一点也不了解。这当然会给我读一本书有一些障碍,但是我觉得并不妨碍我正确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我想小说里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事物,都是作家为了塑造人物的一个环境。 提问:我的问题是,您已经讲过我们80后,在您的小说里有很多中国的文化和您的童年,对于我们80后生活在很幸福的经济蓬勃发展的状态下,您对我们年轻人传承中国文化,尤其我们在外留学生传承中国文化有什么期望和建议等。谢谢。 莫言:本来我想我不回答问题了,干脆给大家签名,但是现在时间到了,我很遗憾的说,我不能给你们签名了。刚才小姑娘提的关于80后写作的问题,我在中国国内的时候回答了很多问题,对80后这一代人我也发表过很多的看法,因为我的女儿也是80后,我获取也老觉得他们80后老是担当不起大事情来。 但事实上我现在感到这是我错误的理解,我这一个多月来,得了诺贝尔奖之后,我发现我女儿比我想象的能干多了。我想再过二十年、三十年,这个世界就是80后的天下。 提问:我祝愿莫言老师身体健康,以后可以写出更多,更好反映中国社会底层的问题。我想提一个问题,我的问题是在中国当下比较普遍性的问题,莫言老师,你幸福吗?如果莫言老师你幸福的话,你幸福的源泉是什么?如果你感到不幸福,你不幸福的理由又是什么?对于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使自己获取到幸福。谢谢。 莫言:你是中央电视台的吗?我起码今天很幸福,因为有这么多的读者来听我讲话,我看到这么多年轻的脸上神秘的笑容,因此我幸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66 次阅读|2 个评论
NASA实况转播“好奇号”登陆火星全过程
热度 7 jiangxun 2012-8-6 13:18
作者:蒋迅 成功! 美国好奇号就要在火星登陆了。我正在NASA TV上观看实况转播: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mars/eventwebcast/index.html 。下面是中国国内的报导: 美国2011年底发射好奇号火星车8月6日登陆火星 核心提示:8月6日13时31分,美国航天局2011年年底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将登陆火星表面,预计“降落”时长7分钟。“好奇”号将在火星表面“巡游”,完成一项大约两年时间的实验项目。美国已发射十余次火星探测器,仅6次实现火星登陆。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定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6日1时31分(北京时间13时31分)登陆火星。 因为项目总投资高达25亿美元,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美国《华盛顿邮报》因此形容,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场“豪赌”。如果“好奇”号出现差错,这类投资巨大的火星项目将被叫停。 “好奇”号去年11月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它将在火星表面“巡游”,《华盛顿邮报》说,“好奇”号这次的目标不是找水,而是寻找以碳为基础的有机物。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发射十余次火星探测器,仅6次实现火星著陆。“好奇”号能否成为成功的第七次,尚不得而知。 火星“天气预报”显示适宜登陆 美航天局4日说,“天气预报”表明,火星车登陆点附近的天气状况良好,适宜登陆。“火星的表现不错,我们6日将得到好天气的帮助,”火星车项目科学家阿斯温 □瓦萨瓦达在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按计划,“好奇”号将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附近山脉登陆,时间为格林尼治时间6日5时31分,预计“降落”时长7分钟。 瓦萨瓦达说,登陆点附近两天前出现强烈沙尘暴,但眼下这股尘暴已减弱,成为对火星车“没有危害的尘云”,“估计不会对火星车进入大气层、降落和登陆构成任何实质性影响”。 “好奇”号著陆点预定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的山脚下。盖尔陨坑位於火星赤道以南,得名于澳大利亚已故天文学家沃尔特□盖尔,形成于大约3.5亿至 3.8亿年前,直径约为154公里,面积相当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和罗得岛州之和。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层状物含黏土和硫酸,著陆点周围存在沉积物形成的冲积 扇,这些物质和地貌的形成都与水有关。 登陆火星的“恐怖7分钟” 在整个“好奇”号登陆火星的过程中,最惊险的一段莫过於进入 ──下降──著陆过程了,该阶段缩写为EDL,指的是飞船以每秒5.9公里的速度撞击火星大气层顶,开始降落过程。EDL过程持续仅仅7分钟(被称为恐怖 7分钟),以火星车平安降落于火星地表为结束标志。从接触火星大气层顶之前10分钟探测器抛掉巡航级开始,到有“天空起重机”之称的下降级切断连著“好 奇”号的缆绳,飞船一共将经历6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允许各阶段动作的展开。 “好奇”号这次登陆火星,最扣人心弦的当属空中悬浮环节。航天局采用一种新型“空中吊车”系统,在距火星表面大约20米的高度令“好奇”号悬浮静止,而后将它放下。由於这一系统先前从未实际演练,所以成为登陆的最大悬疑。 项目官员莱弗里说,“好奇”号著陆过程中,目前已围绕火星运行的另外3颗探测器将及时向地面控制中心传递信号,控制中心最快可在“好奇”号登陆14分钟后确认其安全著陆。 美国火星学会第15届国际年会3日开幕,各路人士讨论“好奇”号。出席会议的美国行星学会主席吉姆□贝尔认为,担忧没有必要。“我想说,我们应当完全信任工程团队,他们花费多年时间打造出这套系统……他们会让我们在那里安全降落。” 这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与太空探索学院教授曾牵头一个团队,为现已退役的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研制全景相机彩色成像系统。他告诉听众,“勇气”号在完成使命后,滞留火星,“它没被偷走……它的轮子都还在……火星车还在那里不错地生活著。” 美国电视直播登火星过程 据美国媒体报导,美国宇航局打算让一些美国民众能看到“好奇”号登火星的电视直播。美国宇航局官员称,美国宇航局电视直播将覆盖纽约时代广场,这里 的巨型电子屏幕将同步播放现场画面。直播开始时间从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23:30 (北京时间8月6日11:30)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4:00(北京时间8月6日16:00)。 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助理行政官约翰□格隆菲尔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这个不夜城,时代广场正是让纽约人参与到这项历史性事件中去的好地方。当你回想历史上所有重大事件,你会想到时代广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地方来纪念这一来自火星的特大新闻。”
个人分类: 航天|10309 次阅读|19 个评论
神九和天宫一号交汇对接过程实拍
热度 1 pukin 2012-6-18 16:11
下午2点多,打开电视机观看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交汇对接实况直播,拿相机顺手拍了几张交会对接的照片。
个人分类: 图片百科|44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况转播】大家的一些努力,能够换来的结果
热度 1 lilith915 2012-3-16 15:50
【实况转播】大家的一些努力,能够换来的结果
事件的最初( 付长杰:舍不得吃我家的腊猪 http://www.owecn.com/help/20120212/2012021211402_5.html ),之后陆续有人捐款,我一直也都关注了此事 下面是使人高兴的事情发展过程 我于 2 月 20 日 看到的 雅虎 《黑眼睛》第十三期( http://news.cn.yahoo.com/heye/fcj/ ):舍不得吃我家的腊猪肉(文中叙述了老人的情况),之后通过链接我进入了感恩中国, 2 月 21 日 我发信息索要捐助方式,很快有了回复,之后询问了一个负责提供情况的志愿者(大约 2 月 27 或 28 ),得知将于 3 月 3 日 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我想大约是还在等待捐款。 下面是那位志愿者的 qq 微博更新,我一直在等待事情能向好的情况发展 官方不作为很多事情,不代表我们自己不能做,希望的是大家能多说多做,即使是 一点努力但是可以看到希望的结果就使人高兴,也许结果也许不一定如意,但总归是好的。 在此过程中,有同学不理解,看不起,风凉话,也许我是个大傻瓜,但我就是如此,以上,如此。 2月22日 大家的反应都还是比较快的 2.24 3.3 进城是使人高兴的词 3.4 检查了没有住院 3.12 估计是初步结果出来了,然后会诊住院了,20天就住院,比我想象的快多了,如果是官方机构不知道现在要求救助的报告打完了没有 3.13 可能手术 今天早上,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的大门,现在是下午快四点钟了,我给那位志愿者的qq发去了信息询问情况,还没有回音,不知道结果如何(就在我打这句话的时候有了回音,手术快要结束了,结果还不知道) 结果出来了 手术结束了,看后面恢复 捐助还未结束,估计后续还有费用,请愿意的人们伸出援手 感谢张震坤志愿者做的事情 捐助还在继续,请有心人能够捐款
2615 次阅读|1 个评论
鲍元恺《达邦节日》
byk0104 2012-1-23 17:24
鲍元恺 达邦节日 选自《台湾音画 》 电子管风琴二重奏版 改编/演奏 赵伟成 渡边睦树 时间 2008年3月29日 地点 日本札幌Kitala音乐大厅 ------------------------------------------------------------------------- ------------------------------------------------------------------------------- 鲍元恺 达邦节日 选自《台湾音画 》 盖尔指挥台湾交响乐团2009年 -------------------------------------------------------------------------------- 鲍元恺 达邦节日 选自《台湾音画 》 电子管风琴独奏 缪开捷 ------------------------------------------------------- 鲍元恺 达邦节日 选自《台湾音画 》 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 音频 --------------------------------------------------- 鲍元恺 达邦节日 选自《台湾音画 》 陈澄雄指挥罗马尼亚Timisola乐团 音频 ------------------------------------------------------ 鲍元恺 达邦节日 选自《台湾音画 》 亨利·梅哲指挥台北爱乐乐团 音频 ------------------------------------------------------- 鲍元恺 达邦节日 选自《台湾音画 》 陈澄雄指挥台湾交响乐团 音频 ------------------------------------------------------------------------------- 《达邦节日》本事 达邦节日 Tapangu Hosa Mayasvi 鲍元恺 2月15日,是台湾邹族原住民祭典的日子。1996年的这一天,我在阿里山达邦社(Tapangu Hosa)同那里的邹族同胞共度了这个在邹语中称为“马亚斯比”(Mayasvi)的传统节日。 早上,我随东埔国小伍校长驱车到达位于阿里山南麓的吴凤乡(现阿里山乡)达邦社。 祭典尚未开始,达邦的中央空场已经被前来观光的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的群里见到了十八天前在台北刚刚结识的台湾音乐学家周纯一,此刻我俩在这偏僻的阿里山村不期而遇,他劈头就是一句“鲍教授真是无孔不入!”。与他同来的,是一位笑容可掬的年轻学者,从事台湾原住民文化研究的明立国。经周纯一的介绍,他成了我这个大陆首位赴阿里山采风的音乐家的向导。 临近十点,迎神仪式开始。在一间称为会所的茅顶木屋前,两个邹族青年将用以驱邪的石斛兰花放入花盆。跟着,一排身着对襟红衣的赤足男子从会所走到空地上的一棵大树旁,他们脖子上挂着镶嵌着贝壳的绶带,手腕上系着用树皮做的绳条,饰有熊毛和贝壳的帽子上还插着石斛兰花,很像以前一种香烟封盒上印地安“红仕”的形象。一个青年人从会所里捧出一堆燃着的树枝,置于空地中央。他们扛来一口黑猪,在熊熊燃起的火堆旁,大家一人一刀将黑猪杀死,并以尖刀上的鲜血涂抹在树干上。然后,几个彪悍健壮的红仕爬上树,用刀砍去大部分枝叶,只留下四株树枝。据明立国讲解,那是指向邹族四大家族的,以祈求天神经由神树降福族人。 迎神仪式结束,红仕们围在大树旁,敬慕地合唱“马亚斯比”的祭典歌曲。围观的人们屏住呼吸,静听这肃穆的圣歌从达邦飞向崇山峻岭,传到人间天上。这些歌曲的旋律多为古老的羽调式五声音阶,和音采用类似欧洲中世纪宗教音乐中“奥加农”式的平行五度。我虽然完全不懂属于南岛语族的邹语歌词的含义,却从这朴拙的旋律与奇妙的和音中听到了他们的祈祷与祝福,看到了他们苦难与欢乐,触到了他们的肌肤与脉搏,感受到了一个古老部族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和谐。这种心游万仞的现场感觉,如果离开此时此地,是绝难从乐谱、录音、唱片当中领略的。 这尚未被现代文明异化的原生状态的音乐,没有表演与欣赏的界限,没有作曲和演唱的分工,更没有以此取悦于人或以此交换物质的观念-----它是祭典中的一个过程,是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客人与主人,艺术与生活,人类与自然在这里是相依相和,密不可分的一体。如果不是明立国提醒我更换录音带,周纯一帮助我拍照片,我早已忘记了我是以作曲家的身份从遥远的天津到这里采风的。 晚上,通宵达旦的狂欢开始,当我随着邹族青年男女的歌声开怀大唱,随着他们的舞步迈开双脚,一起在篝火旁同歌同舞,狂欢狂饮的时候,一种从纷争世界的挤压中逃逸,从凡尘俗务的牢笼里释放的超脱感倏然而至。平时故做的端肃矜持此刻也丢到了九霄云外。 歌舞间歇,同几位老少红仕闲聊,方知参加祭典的邹族山胞并不完全是本地乡民。他们当中,有老板,有工人,有公务员,有总经理,还有告别书斋,从遥远的北欧学府归来的博士生。今天,“马亚斯比”把这个仅有两千多人口的部族召唤到故里,让族人面对列祖列宗,面对苍天大地,自由洒脱地释放着自己。 狂欢持续到十六日早上,“马亚斯比”在依依惜别的酣畅歌舞中落幕。 离开彼时彼地,回到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回到纷繁忙碌的日常生活,我仍怀念着阿里山那令人心醉的清醇歌声,时常回味着被它震慑,被它陶冶的美好感受。在《达邦节日》中,我把这难得的逸兴豪情用管弦乐的张狂音响一泄而尽。 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我们获得了物质文明的飞速进步和理性思维的不断健全,而另一方面,却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用理智阻滞了想象,用逻辑取代了直觉,用技巧湮没了灵感,用冷静限制了热情,使我们逐渐失去了本体的自我。即使我们这些“艺术人”,也难免如席勒所说:“我们的本性成了文化的牺牲品”。而那些大部分不知艺术为何物的山民,却以他们的虔诚和放达领略了艺术的真谛。
个人分类: 艺术快讯|3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Endnote X2培训录音和屏幕录像
yaoronggui 2009-5-4 08:39
Endnote X2培训录音和屏幕录像提供下载 录音 http://biotech.ustc.edu.cn/upimg/ endnote /081128Endnotex2.WAV 录像 http://biotech.ustc.edu.cn/upimg/endnote/endnotex2training.exe 录像(内容同上,仅文件格式不同) http://biotech.ustc.edu.cn/upimg/endnote/endnotex2training.rar 说明:屏幕录像使用屏幕录像专家录制的,自解压格式,后缀是exe,如果 下载有问题,可以下载压缩格式的文件,然后再解压。 本资源作者:中国科技大学罗昭锋老师 本资源来自于: 生命科学实验中心论坛
个人分类: 精读资料|5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