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智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智能

相关日志

机器学习可有效改进飓风(台风)强度预报
热度 1 xuxfyuwp 2020-9-13 17:26
2020 年劳拉飓风(图为 8 月 27 日)在路易斯安那州上岸之前不久,经历了快速强化过程,风速在 24 小时内增加值超过 35 英里 / 小时( 56 公里 / 小时) 对飓风(台风)的预测,一般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移动路径,二是风雨强度。两方面的预报对于防范飓风(台风)可能造成的灾害都很重要,是天气预报中的难点问题。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对路径预报的把握要好于强度,但若飓风(台风)出现突变,则无论是路径还是强度的预报,都易出现问题,往往使预报员难以判断。 2015 年 10 月,东北太平洋曾发生过一次飓风强度突然大幅增强的事件,飓风“帕特里夏”在 24 小时内从 1 级风爆炸性增长至 5 级,风速从 86 英里 / 小时(约 138 公里 / 小时)跃升至 207 英里 / 小时(约 333 公里 / 小时)。类似这样在短时内爆发性增强的飓风(台风),“帕特里夏”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这类转折性变化是困扰气象预报人员的难题,一直未能找到有效办法。 近年来,人工智能( AI )技术的发展似乎带来一缕曙光。不少气象科技人员开始与相关领域专家合作,探讨如何利用 AI 技术提升飓风(台风)预报的准确性,特别是针对包括风雨突然变化在内的强度预报,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 今年 8 月 25 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一篇论文介绍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 )科学家率领的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开发的预报模型,有望提高预测飓风(台风)快速增强变化的准确性。 对飓风(台风)的强度变化预判除要关注其周围环境场的演变外,还要考虑内部的结构变化,包括云雨分布、温湿结构及垂直与水平速度变化等。这些因素既难以准确测定,也不易计算其变化规律,使得导致飓风(台风)强度突变的内部结构特征难以判定。为了找到预测指标,研究团队分析了大量卫星数据,发现飓风(台风)核心眼区的降雨强度是影响飓风(台风)强度未来 24 小时内变化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即围绕飓风(台风)眼区的密集雷暴墙附近降雨越强烈,风暴加剧的可能性就越大,从美国与日本联合发射的热带测雨卫星( TRMM )资料中可以收集到这些雨强数据。 此外,影响风暴强度的变化还取决于飓风中云的冰水含量,这类信息可以从 NASA 发射的云探测卫星( CloudSat )的观测数据中获取。另一个影响因子是飓风(台风)眼区顶部流出的空气温度,也称为出流温度,被认为与飓风(台风)强度变化密切相关,通过 Aura 卫星上的微波测深器( MLS )及其他数据集中可获得相关数据。 研究团队将降雨强度、冰水含量和出流温度等因子添加到美国国家飓风中心( NHC )已运行模型中,并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改进,不断适应飓风(台风)复杂的内部机构,确定可能导致飓风(台风)强度突变的过程,形成了独立的预报模型。 1998 年至 2008 年经过对发生的风暴资料进行学习训练后,又在 2009 至 2014 年对新数据进行了测试,并与 NHC 业务模式对相同风暴强度变化预报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在 24 小时内风速增加了 35 英里 / 小时(约 56 公里 / 小时)以上的飓风(台风),新模型较业务模型预报准确率高了 60 %,若仅对 24 小时内风速增加 40 英里 / 小时(约 64 公里 / 小时)的飓风(台风)测试,新模型优势更为显著,要优于业务运行模式 200 %。 研究团队仍在与 NHC 的合作者一起,用研发的模型对当前飓风(台风)季节发生的风暴进行测试,进一步评估其性能,并针对可能导致飓风(台风)发生变化的其他指标进行预测实验,筛选更多卫星数据,测试可以改进飓风(台风)预测的有效信息,目标是使科研和业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掌握飓风(台风)变化规律,减少引发的灾害。 分析美国科研团队取得的这一进展,一方面可以从中看到 AI 技术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探索、查询指标的不易。在各类海量数据中筛选可能引发突变的因子,通过不断学习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式,有相当难度。从目前的结果看,几个指标的建立有显著效果,不但在飓风(台风)强度变化预报中可用,也有助于引导对其他强对流系统预报因子的查找。从实际业务应用角度看,应还有很大改进空间,特别是在卫星资料方面, TRMM 卫星已被新的测雨卫星 GPM 取代,或许还应对新资料重构学习模型,且 GPM 、 CloudSat 、 Aura 卫星都是单一的低轨卫星,在监测信息的时空重复率方面有一定不足,能否在飓风(台风)强度发生突变的转折点时及时捕捉到有效信息,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成果来之不易,路还长,仍需努力。 《中国气象报》
个人分类: 文章|61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能互联下的交通安全特刊将于10月16日截至投稿
Hindawi 2020-7-10 15:47
特刊名称: Traffic Safety in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Environment (智能互联环境下的交通安全) 期刊名称: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客座主编: 冯忠祥,合肥工业大学 截止日期: 2020年10月16日 联网与自动驾驶车辆(CAV)是公认的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可以帮助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废气排放。更重要的是,通过基于车对车(“V2V”)和车对基础设施(“V2I”)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车辆轨迹实时数据交换,CAV还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尽管CAV有望显著改善交通运行情况,但它对交通安全仍然提出了巨大挑战。特别是驾驶员分心是导致CAV碰撞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仔细检查驾驶员的操作及其对安全隐患的作用。此外,还有必要考虑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由传统车辆和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模式)对驾驶员行为和驾驶安全的影响。 自动驾驶是一项新兴交通技术,他将CAV的最终目标。然而,最终完全自动驾驶目标的实现仍然任重道远。“人机合作阶段(Human-Machine Cooperation Stage)”是指全自动驾驶和传统手动驾驶之间的过渡阶段。目前,驾驶员在交通运行和交通安全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必要从驾驶员行为、生理特征、心理负荷和安全感知等角度,探讨“人机合作阶段”的驾驶表现的基本问题。因此,仍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汽车技术、基础设施开发、立法和教育等手段实施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 本特刊旨在为研究人员和交通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个就智能互联环境中的交通安全问题交换意见的平台。我们欢迎原创性研究和综述论文,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驾驶模拟实验和自然驾驶实验等主题。 欢迎涉及以下领域的原创研究和综述论文投稿: 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和传统汽车混合模式的交通安全分析 智能互联环境下的驾驶行为和生理特征 智能互联环境下驾驶员风险认知影响研究 智能互联环境下道路交通控制研究 智能互联环境下其他交通参与者(如行人、骑行者、乘客等)的出行行为分析 自动驾驶接受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自动驾驶车辆和其他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交互 自动驾驶环境下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优化方法 自动驾驶汽车碰撞事故分析 自动驾驶人机协作时的接管意愿和方式研究 负责自动驾驶人机协作过程中的培训方法 人机协同环境下的驾驶仿真与自然驾驶实验 所有被接受的论文,均将根据 创作共用许可证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出版。任何人均可免费获取您的论文,您将保留该论文的完整版权,这将确保您的研究将永远归属在您的名下。为此,所有经同行评审后被接受准备出版的论文,均应缴纳一次性文章处理费(APC)。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征稿详情 由查尔斯沃思集团(Charlesworth Group)统筹翻译。
2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W最新研究成果︱用于温度监测的柔性智能自供电传感贴片
张海霞 2020-3-17 08:32
【成果简介】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利用喷涂工艺,通过将摩擦式能量采集器、电源管理电路和温度传感阵列集成在一起,展示了一种柔性透明自供电的智能温度传感贴片;相关成果以 “Self-powered flexible andtransparent smart patch for temperature sensing” 为题,发表于《应用物理学快报》(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上,其中博士研究生陈学先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海霞教授为通信作者。该项工作通过掩模技术和大面积喷涂工艺,利用银纳米线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等功能材料,将单电极摩擦式能量采集器,电极引线和温度传感器阵列同时加工到同一柔性衬底上,并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工艺制作的能量管理电路与之集成,从而实现集能量采集、能量管理和温度传感为一体的自供电传感微系统。得益于温度传感阵列的低功耗特性和能量管理电路的快速充电能力,该器件可通过能量采集部分在 105s 内将电路板上的 100 F 电容快速充电至 1V ,并驱动单个传感器件持续工作 100s 。这项研究中提供的加工方法和器件架构不仅避免了复杂的制备过程,而且方便通过新材料选择和器件设计进行功能扩展,为构建自供电传感系统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大批量的实现方法。 请扫描二维码看微信公众号阅读全文,约1500字,并配有视频。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病毒疫情中的视觉技术
王中任 2020-2-11 12:02
农历鼠年的这个春节,注定会让我们记忆一辈子。 宅在农村老家,忐忑不安的吃和睡了十几天之余,也时时关注疫情对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疫情固然很可怕,但就像战争一样,或者会促进我国餐饮卫生习惯的改变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疫情来临,对于餐饮、旅游等行业来说无疑面临极大的危机。而对于视觉技术公司或涉及视觉技术的自动化公司而言,却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1、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器设备。 福禄克、高德、华中数控、大华为代表的公司,估计都春节假期无休,加班加点生产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器设备。为什么红外线可以测温?因为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而红外线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因此,物体发射的红外线,都可以通过红外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应,再通过算法和程序处理,就可以把把物体的表面温度信息测量处理。而热成像是指物体表面不同部分发射的红外辐射被红外探测器所探测到后,经过光电转换、信号处理,然后给不同的温度赋予不同的颜色,最终在屏幕上显示出一幅黑白或彩色的温度分布图像。热成像对人群进行体温检测筛查预警,也有一定的作用。当对人群进行检测时候,不需要人员进行停留,比传统的体温枪效率高。 2、柔性智能口罩生产线 面对市场口罩荒张,富士康、比亚迪等大公司都开始生产口罩。那为什么这些企业可以生产口罩呢?因为他们都有自动化生产线或非标自动化部门,口罩生产线相比于很多复杂机械电子产品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当然,要实现自动化柔性生产,就少不了机器视觉技术。视觉技术可以用来对口罩原材料进行在线检测,实现机器人引导、定位、识别和信息采集等集成应用。因此,拥有视觉检测技术的口罩生产线,比人工口罩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生产规格品种更丰富。 3、移动视觉机器人 采用移动机器人进行疫区的服务,可以大大减少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机会。这些移动视觉机器人可以进行物流配送、智能巡检、送药、送餐、消毒等服务。比如,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赛特智能机器人可以自动开门、关门、搭乘电梯,与医护人员将病人的药品放入机器人舱内后,机器人就会按照输入的病房和床号将药品送到指定病人的手里。完成送药任务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机器人进行消毒处理,才能再次使用。 参考说明:相关企业网页或新闻网页,恕不一一列出。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3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跟上时代步伐: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三大技术融通融合发挥作用
geneculture 2020-1-26 10:0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0 个评论
人类文化基因图谱:广义的言和语
geneculture 2019-11-30 08:56
一、引言 人机共享的广义语言文本国际标准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二、正文 人类文化基因图谱详解及其采用的序位逻辑、联动函数和广义翻译的科学原理的发现过程分析。 三、结语 广义语言文本的言和语的形式化体系,人机共同遵循的,国际国内标准信息交换码详解及其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展开就得到了人类文化基因图谱及其超级形式化智能系统。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709 次阅读|2 个评论
进化的动因——突发与偶发
shaopenghan 2019-11-17 21:02
DNA突变会产生进化。 大脑突发奇想、偶然的灵感会形成创新。 在社会中,偶然事件、意外发现会推动科技的进步,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突发与偶发事件推动了事情的发展,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系统的出现将突发偶发机制化并放大了。 大脑有意识地集中思想在某些方向、领域来寻找灵感和突破,这极大的推动了信息系统的进化效率,相比之下DNA的突变随机多了。 社会中,科学技术崛起被人们重视,建立起各种观测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这让偶然的科学发现机制化,效率提高了很多。 突发与偶发推动了DNA、大脑-神经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进化,是进化的核心推动因素。 突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信息系统出现的错误。DNA突变就是复制中出现的错误。同样,大脑产生的新思想中有很多也都是错的,需要就行筛选。这也广泛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经典计算机按照人们的指令运行,很听话,极少犯错。它产生不了突发或者偶发信令,无法实现自主演化,实现不了真正的智能,做不到像大脑那样的普适性。 有新闻介绍,量子计算机在运行中有相当比例的错误率,这里的错误会是实现计算机普适性的关键,但前提我们要找到驾驭它并进行信息筛选的方法。这将是通往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1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Sanzhi Rongtong-ronghe de Shidaitezheng
geneculture 2019-11-3 07:58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3 个评论
人机协同,进一步就是协同智能
geneculture 2019-9-16 10:39
人机协同的概念是1995~1997之间就已经在融智学初期的理论和实践中反复验证了的。2000~2005已经在系统科学之窗谈天说地论坛的信息科学专题讨论反复交流过。2005~2007前沿科学和信息学报都有刊载过相同的内容。 【各式各样人机协同的机器人,让我们迎来了人与机器人共舞的新时代】-李德毅2016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已经触及天花板。从长远来看,必须得走人类智能这条路,最终要发展人机协同,人类和机器和谐共处的世界。未来需要建立可解释、鲁棒性的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发展安全、可靠和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张钹2019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3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智能的三个层次看自动化行业及智能制造
zhuyucai1 2019-9-8 12:32
前面讲到智能的三个层次:感知智能、执行智能和认知智能,见下图。其中认知智能是建立并改进系统模型(规律的表述),使用模型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 为流程工业服务的自动化行业包括 DCS/PLC 系统制造商,还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制造商。多数 DCS/PLC 公司也生产传感器和执行器,如 Honeywell 、 ABB 、西门子、施耐德、横河、中控等。在智能的三个层次中,这些传统自动化公司主要做那一层呢? DCS/PLC + 传感器 = 感知智能, DCS/PLC + 执行器 = 执行智能。 DCS 系统中唯一能够称得上是认知智能的,是单变量 PID 控制器。然而,这些 DCS 公司连 PID 控制都没做好。我知道这些是因为很多公司用我开发的 PID参数 整定技术。 我们认为,对流程工业中的生产装置,一个理想的智能制造系统有 5 层,见下图。 这 5 层全是基于模型的算法软件,属于认知智能。传统的自动化公司对这一智能制造基本无所作为。大家都在做底层的硬件 / 设备,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当前 DCS 市场一片红海,都是白菜价。虽然都在喊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感觉还没有找到北。搞硬件 / 设备出身的人,很难认可软的东西。 在上世纪 90 年代,在石化工业,有三家美国公司从事智能制造。 DMC 公司和 SETPOINT 公司从事模型预测控制( MPC )技术咨询; AspenTech (阿斯本)开发了流程模拟软件。这三家公司的技术核心是生产装置的数学模型: DMC 和 SETPOINT 使用的是基于实验数据的系统辨识模型; AspenTech 使用的是机理模型(物理模型)。后来 AspenTech 在纳斯达克上市有了钱,于 1995 年分别收购了 DMC 和 SETPOINT 。合并后的 AspenTech 可以说是纯粹的智能制造公司,只做基于模型的算法软件和相关的咨询项目。这期间 Honeywell 、英维思(后被施耐德收购)等 DCS 公司也通过收购方式发展了模型预测控制和实时优化业务,但都比不上 AspenTech 。 全世界石化工业就几百家大厂, AspenTech 和几家 DCS 厂家挤在那里, 20 年把蓝海做成了红海。 我们认为,以模型预测控制和实时优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在所有的流程工业复制,包括发电、水泥、冶金、钢铁、采矿、垃圾发电等等。我们小小的团队已经在石化、化工、发电和水泥取得成功应用。 AspenTech 的石化行业背景过强,限制了想象力,始终没有跨出石化工业。 DCS 公司受硬件 / 设备和相应行业的双重限制,更难有在多个行业推广智能制造的梦想。这是我 20 多年观察的结果。 最近听说,阿里、华为和京东三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尝试流程工业控制与优化,也就是我们说的工业智能制造,而且是面向所有的工业。一开始在心里嘲笑他们,又一想自己不是从 20 年前就做同样的梦吗? 难道工业智能制造要靠互联网公司来实现? 伟大的突破,或者靠绝境逼出来,或者靠梦想造出来。
5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的三个层次
热度 3 zhuyucai1 2019-8-6 15:49
人工智能真是一个奇葩的学科,到现在连定义都搞不定,二百年来头一回。 前一段听一家投资公司的 CEO 讲演,提到他原来 IBM 同事曾经提出智能的三个层次:感知智能、执行智能和认知智能。感觉这种说法把智能是什么梳理清楚了,容易理解。在这里用这种结构把智能的内涵描述一下,试着给出人工智能的定义,供参考。 动物和人的智能 动物和人的智能,是他们进化的在地球上的生存能力。动物和人的智能有三个层次,初级,感知智能;中级,执行智能;高级,认知智能。见下图 动物和人的感知智能是由感应器官(俗称五官)实现的,用来感知环境的状态。动物和人的执行智能是由行动器官(手、足等)实施的,用来实现所需的行动。动物和人的认知智能是由头脑实现的,用来处理感官提供的信息,做出决策,并对行动器官发出相应的指令,以达到某种(适应自然或改造自然的)目的。 来看一下一头鹿是怎样从狮子嘴下逃生的。首先,鹿看到(听到、闻到)狮子的出现。该信息传到大脑,触动大脑中一个模型(一条规律):狮子吃鹿。为了达到不被吃掉的目的,大脑发出指令:跑!鹿的四腿接到指令,拔蹄奔跑,摆脱了追赶的狮子。这里,鹿的哪一项智能出问题,都会被狮子吃掉。 必须强调,动物和人认知智能的基础和关键是大脑中描述环境规律的模型。 认知智能 认知智能是动物和人建立并改进环境模型(规律的表述),使用模型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 认知智能是最高级智能。认知智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动物和人的地位。人比其他动物认知能力强,成了万物之王;人类社会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定义了认知智能,可以试着定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是 研究模拟 和扩展动物和人的 智能 的理论和方法,包含 感知智能、执行智能和认知智能。 当前人工智能 现在的所谓人工智能大都是开发基于图像和声音的感知技术。所以当前的人工智能还在感知智能的层次。这里不贬低感知智能。没有基础,何来高楼? 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 自动控制系统包含三部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见下图。 其中,传感器包括热电偶、压力计、测速计、化学分析仪等等;执行器包括阀门、电机、泵等等;控制器则是一组算法,根据控制目标(设定值)处理传感器的信息,做出控制决策,发出控制指令给执行器。控制算法的基础和核心,是描述被控系统和环境的数学模型,一般是微分方程组。 可以看出,自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的内涵是一样的:传感器代表感知智能;执行器代表执行智能;控制器代表认知智能。 所以,从概念上讲,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是两个平行的学科,区别只是对象不一样。自动控制的对象是动态系统,即可用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人工智能的对象么,当前还说不清楚。说得乐观的可以无所不包,但当前研究的是基于图像和声音感知的技术系统。 认知智能是智能的最高层次。人工智能的认知智能是什么,该怎么做,是个大问题。 同学,清楚点了,还是更糊涂了?不管如何,引起思考就好。
13283 次阅读|6 个评论
笔者提出信息、智能和数据三门学问的这类研究方略却很少人明白其中的奥妙。真有趣!
geneculture 2019-6-28 09:19
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本体和本真(既本质又真的即本真)三类信息(简称三信)协同处理的方法与原理。 智能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智慧、智力和智能(三智)协同的实际效果(一定优于其中之一)及其蕴含的方法与原理。 数据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数字和数字化数据(三数)协同的综合表达(远比单独研究要好)及其蕴含的方法与原理。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王坚先生谈“城市大脑”
热度 2 xuxfyuwp 2019-6-3 17:30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先生在报告中谈到了这样的问题,杭州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280 万辆,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数字,但就在此时此刻,在杭州的道路上有多少辆车在跑呢?若再进一步问杭州发生汽车拥堵时又有多少车在路上呢?就很难有人给出准确答案了。 设计并建设“城市大脑”,掌握这些随时变化的动态数字是必要的,因为管理者要据此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基本信息不准确,决策难免出现偏差。现在许多大城市为了解决交通问题,都采取了限号上路、摇号购车等措施,这样的管理方式尽管简单、有效,但也会给汽车拥有者带来不便。该怎样更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准确的信息掌握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以杭州为例,虽然汽车保有量超过 280 万辆,但一般情况下在路上行驶的车辆也就 20 万辆左右,连总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即便是在交通拥堵期间,行驶车辆大约在 30 万辆。也就是说,造成拥堵的仅是这十万增量。在交通管理和治理过程中,面对不同数字的分析,给出的结论显然会有所不同,对拥有汽车的数量和经常上路的车辆应区别对待。当需要对造成拥堵的 10 万辆增量汽车进行管理时,若对 280 万辆车采取同样措施,显然欠妥,可能会用力过猛,劳民伤财,伤及无辜,也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 造成拥堵的环节可能很多,不能仅关注单一因素,城市道路的合理设计、红绿灯时间的优化、天气变化的影响等都需要考虑。通过数字化的智慧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对影响交通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定量化分析后,对症采取措施,比一些简单的方法更有针对性。杭州市近年来通过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初见成效,交通拥堵水平已从 2015 年的全国第四,降至 2018 年的 30 开外了。 王坚先生最后谈到,人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持续消耗,不会再生,而城市智慧大脑将会为你算计,分析造成浪费时间的每个环节,争取可以节约的每一分钟,提出合理的举措和方案,如在医院可以先看病,后付费;在停车场先离场,后缴费;在“城市大脑”的帮助下游杭州,每天可以多游一小时。 从王坚的演讲中,可以体会到已在各地蓬勃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是空谈概念,要从发现具体问题入手,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形成标准,融入到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
个人分类: 文章|4106 次阅读|3 个评论
融智时代SmartSystemStudied应运而生
geneculture 2019-5-7 21:59
大数据+神经网络=学习系统; 互联网+知识图谱=认知系统; 机器人+机器学习=行为系统; 三方面融通融合产生智慧系统。 传统三大源流历经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三个技术发展阶段已经汇聚到了智慧、智力和智能三方面分合自如的融智时代SmartSystemStudied应运而生 -邹晓辉SmartSystemStudiedByZouX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三类技术趋势可检验
geneculture 2019-5-3 13:13
三曲线 邹晓辉 2019-05-03 下午1:08于北京 英美标准几十年 信息处理为引领 人工智能批处理 关键依靠大数据 三类技艺徘徊时 下轮突破在哪里 标准与法双建构 单一分层定乾坤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想法没有行动的悲哀
热度 2 realbaryon 2019-5-1 15:25
今天在researchgate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Towards Uniform Point Density: Evaluation of an Adaptive 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均匀和自适应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意识到可能和自己以前一个想法很类似。那是2016年产生的一个想法,觉得可以通过预先获取粗略场景,再通过改变激光扫描步长的方式获得适合分辨率的点云,当时起名“智能激光雷达扫描”。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浏览了一下,思路非常类似,也是先粗略扫描场景,再根据距离调整扫描频率,从而得到均匀分布的点云。 很悲哀,虽然想法早了3年,但只是停留在想法上,没有继续。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例如2010年时为了在palm treo 650的480X320像素小屏幕上看pdf文献,自己写程序实现了扫描版pdf段落重排(包括分栏pdf),但仅限于自己使用,没有商业化。 后面几年随着电子书和智能手机兴起,类似多看和K2pdfopt等软件或者kindle等电子书也实现了这个功能,包括扫描版pdf段落重排的概念也是后来才有的。 再一次,我的想法甚至实现都早了几年,但又停留在自娱自乐上了,看来对我来说行动比想法更重要。 专业知识和脑子点子能挣钱吗?谁来拯救我一下?
个人分类: 点子|3786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理解人脑的心理智力与电脑的人工智能?
geneculture 2019-3-16 21:45
机器只能是形式化理解(区别于人脑的概念化理解)! 可以就此问题展开实质性探讨: 上午先专门讨论理解问题, 进而是计算和学习以及创造三个概念的问题。 在我看来通用计算机与通用学习机就是机器发展的两个阶段 (与其说是硬件还不如说是软件发展的两个阶段) 因此,计算和学习的定义(定性分析或性质判断)是理论依据 实际效果就是机器的计算功能和学习功能(这样就非常明确了) 关键要说清楚:依托大数据的(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类型的机器学习? 如果有,那么就有更通用的机器学习(即:存在通用学习机); 如果没有,那么也就没有更通用的机器学习(即不存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外的通用学习机); 实际上是每个人或各类人心目中的“学习”概念不一样而引起的某种误解(属于:伪问题) 本质上是混淆了人脑智力与人工智能两个基本概念。 并没有跳出语言哲学的范围 也没有跳出心智哲学的范围 理解(这个概念)是:学界至今没有说清楚的 因此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及社会哲学才会在学术界盛行 才会有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以及科学哲学的一系列问题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382 次阅读|2 个评论
目前的计算机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智能
热度 2 shaopenghan 2019-2-13 10:41
首先有几个问题。 人工智能成为专门的学科诞生以来,经历了几次起落,在人们的期望和失望中摆动。即便目前在计算机、机器人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也还是显得不尽人意。业内很多人都能感觉到目前的人工智能离人类大脑的智能仍有较大差距,高等智能的提出就有这方面的因素。但究竟如何才能让人工智能更进一步走向人脑智能?还有,之前我们对智能的研究缺失了什么以至于计算机实现的智能与人脑的智能之间存在越不过去的坎? 对智能的研究一直都以人类大脑的智能为范本。但大脑及神经系统只是生物演化中形成一种信息系统而已,还有没有其他种类的信息系统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如果有,这些信息系统会有哪些异同? 目前人们对于智能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会思考、有意识、理智、智慧、像人那样行动等等,都归属于描述性表述。会不会有一种更简单的,更直观的,触及到本质的定义呢? 下面阐述一下体系论中关于信息系统和智能的观点。 在体系论中,细胞为一级生物体系,动物、植物、真菌为二级生物体系,人类社会为第三级生物体系。其中第一级和第二级是紧致实体,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细胞(体)、动物(体)、植物(体);第三级生物体系是离散型生物体系,非紧致实体。一级生物体系 细胞作为基本单元组成了二级生物体系,二级生物体系中的人作为基本单元组成了第三级生物体系。 一级生物体系的信息系统以DNA为主,二级生物体系的信息系统为神经系统,其中以大脑为主,第三级生物体系的信息系统为社会信息系统,包含了社会中人的头脑、书籍、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自然演化形成的信息系统中,除了大脑,还有DNA和社会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中又以人的大脑为核心,因此我们可以先以DNA、大脑-神经系统和计算机这三种典型的信息系统为对象进行研究。 对DNA主导下的细胞和大脑-神经系统主导下的人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DNA和大脑-神经系统不仅仅有感知引起的行为,还会有自发的、主动的行为。比如大脑内突然涌现出的想法、突然萌生的要去哪里做什么的意愿。可见DNA和大脑神经系统有自主能力,能够自发地形成信息活动,产生自主行为,它们都是自主信息系统。 在演化方面,DNA可以由突变产生新的信息概念,推动演化;大脑可以通过思考、灵感形成新的信息概念,实现信息演化。它们都有自主演化能力。DNA中新信息概念产生的速率要小于大脑灵感的产生速率,而且大脑灵感可以有很强方向性,产生之后可以通过思考进行检验、处理,筛选出结果,大脑相比DNA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二级信息系统 大脑-神经系统的演化活性和信息处理能力是高于一级信息系统DNA的演化活性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另外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第三级信息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的演化活性和信息处理能力也高于大脑-神经系统的。总结可知,一、二、三级信息系统都是自主信息系统,都具备自主演化能力,它们的演化活性和信息处理能是逐级提高的。 再看看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系统——计算机,目前它只能在编程后按人的指令产生信息活动,或者通过外界的感应形成活动,无法像人和细胞那样自发地形成信息活动。虽然有些机器人拥有自行能力,但还是基于感知-行动或者人的指令产生的,它的信息活动仍然不是自发形成。目前的计算机只是实现了半自主信息活动能力,只能算是半自主信息系统。在演化方面,计算机中的新信息概念是由人输入形成的,它的演化是在人的辅助下的演化,和自主演化有本质的区别。 根据对DNA、大脑、计算机的观察和分析,我在体系论中提出了偶发信令、可控信令、信令协调控制机制和信息概念的观点。DNA和大脑都可以形成偶发信令,然后偶发信令在信令控制机制的协调下引发一系列可控信令,形成信息活动,即自主信息活动。计算机本身无法产生偶发信令,只能由外界引发起始信令后,在信令控制机制的协调下产生一系列可控信令,形成信息活动,即半自主信息活动。DNA可以由突变形成新信息概念——新基因,实现自主演化。大脑可以由偶发信令形成新的信息概念,实现自主演化。而计算机还形成不了偶发信令,也没有突变,无法形成自主演化,只能在人的作用下实现升级、演化。 自然界中,正是突发、偶发事件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演变。信息系统的出现使这些突发、偶发事件及连锁变化更可靠了。在DNA中,有偶发信令、突变来形成自主信息活动,产生新信息概念,推动演化;在大脑中,有偶发信令来形成自主信息活动,产生新信息概念,推动演化;在社会信息系统中,有大脑的偶发信令来形成自主信息活动,产生新信息概念,推动演化。 目前的计算机与人脑的差距就在于无法产生偶发信令,也形成不了新信息概念,所以无法产生自主信息活动,无法实现自主演化。现在计算机实现的智能可以在特定情景中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而在情景改变后就变得极其笨拙了,更不要说适应更为广泛的情景了。然而人就不一样,到了新环境后经过学习思考可以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可见,计算机、人工智能若想要达到大脑那样的智能,必须能够产生偶发信令,形成新信息概念,实现自主演化。计算机的普适性应该通过提高其自主演化活性来实现。 通过以上对信息系统的分析,我们提出了新的关于智能的定义,即偶发信令形成新信息概念的能力为智能。这样我们会认识到计算机和DNA都没有智能,只有大脑-神经系统和社会信息系统拥有智能。目前计算机实现的只是功能上的类智能,达到一定程度地智能化,距真正的智能似乎还很遥远。虽然如此,计算机仅是类智能的半自主信息系统,就已经使人类社会产生了跨越式的改变,那么可以预见真正人工智能实现的时候,必定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备注:体系论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将人类社会也归为一个生物体系,进而划分出细胞(一级生物体系)、动植物(二级生物体系)、人类社会(三级生物体系)三个生物级别,并对各级别生物体系的演化以及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对目前解决生物分类、演化、大脑意识、智能、经济、哲学等相关领域的一些问题会有很大启发。 《体系论》 全文百度可见。
31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智能与人工智能
zhuyucai1 2018-11-6 20:27
( 一 ) 人工智能 是 研究 、 开发 用于 模拟 、 延伸 和扩展 人的 智能 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百度百科)。 问题是, 人的智能一直没有定义清楚,人工智能也就定义不清楚。弄得现在谁都能说自己是在搞人工智能。 首先,要有个范畴,即人的智能是(非人)动物没有的智能。现在商业化的所谓人工智能大都是基于图(像)声(音)感知的简单自动执行系统。但动物也有图声感知能力和简单执行能力。所以说商业化的人工智能还只能叫“人工动物智能”。注意这里“动物”没有贬低的意思,人也是动物;更没有说商业化的人工智能没用,非常有用。 ( 二) 那么人区别于(非人)动物的智能究竟是什么?以前说是制造使用工具的能力,后来发现有些动物也有该能力。后来说人有意识,动物没有。但动物也可能认为人没有意识呢。另外意识是什么谁能定义清楚? ( 三) 本人认为, 人的智能是建立和使用模型的能力 。这里,模型定义为人对本身和自然界的认知系统( cognition system )。除了数学模型和各种自然界的模型,模型还包括神的信仰、各种主义、意识形态、货币、公司、国家和法律等等。一万年来,人类就是靠建立和使用模型成为地球的主宰。 ( 四) 基于以上讨论,人工智能应该定义为 自动建立和使用模型的系统 。 ( 五) 如果有一天发现动物也有建立和使用模型的能力, 人工智能 只能叫 人工动物智能 了。 不过也没什么,不能歧视动物,是吧?
3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三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教育部批文)
geneculture 2018-6-29 10:08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8/cfp.jsp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8/committees.jsp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8/speaker.jsp
个人分类: 国家级教学团队|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严重问题:六个重要的英语词被混淆成三个汉语词
热度 3 zhuyucai1 2018-3-23 22:35
(1) Safety, security 被翻成“安全”; (2) Intelligent, smart 被翻成“智能”; (3) Stochastic, random 被翻成“随机”。 这是谁干的?!请科学网的专家改进翻译,为普及科学做贡献。
4360 次阅读|5 个评论
英国剑桥:信息融合大会2018专题-"智能信号处理与数据挖掘"跟踪
热度 1 JRoy 2018-3-10 16:20
欢迎投稿,信息融合大会2018专题-智能信号处理与数据挖掘应用于目标跟踪”。大会2018年7月10-13号在美丽的英国剑桥举办! information fusion - data mining - signal processing 交叉前沿! SS11 -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Fusion and Data Mining for Tracking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fusion data mining has matured during the past years and many effective applications of this technology are now deployed such as Wearable Computing,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Smart City/Home-Care, Smart Grid, Web Tracking, Network Manage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distributed network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new paradigms to combat the challenges that arise in target detection, tracking, trajectory forecasting and sensor fusion in harsh environments with poor prior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the advent of large-scale/massive sensor systems provides very informative observation, which facilitates novel perspectives based on data clustering and model learning to deal with false alarms and misdetection, given little knowledge about the objects, sensors and the background. Sensor data fitting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provide another unlimited means to utilize the unstructured contex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trajectory is smooth” for continuous-time trajectory estimation and forecasting. As such, the sensor community has the interest in novel information fusion data mining methods coupling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especially for challenging problems that mak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inappropriate. This special session aims to assemble and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on recent, novel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information fusion sensor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nd approaches, and promote a forum for continued discussion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in this area are welcome. IMPORTANT DEADLINES Full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extended to15 March 2018
个人分类: 科技动态|484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LeCun论战Manning:语言是通用智能的钥匙?
Kara0807 2018-3-1 22:38
文章转载自“新智元” 来源:abigailsee.com;Stanford AI Sloan 作者:Abigail See 编译:闻菲、刘小芹 二月初,成为Facebook首席科学家、能更多投入研究的LeCun,和深度学习NLP领军人、斯坦福教授Chris Manning做了一次讨论。LeCun主张使用简单而强大的神经架构执行复杂任务,不需要大量针对特定任务的特征工程,而Manning则积极推动将更多的语言结构融入深度学习。双方交锋,有人将其称为AI领域的“蝙蝠侠VS超人对决”。 这个月早些时候,我非常有幸组织了一场Yann LeCun教授和Christopher Manning教授之间的讨论,题目是“我们应该在深度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中建立什么固有先验?”(What innate priors should we build into the architecture of deep learning systems?)这个活动是斯坦福AI Salon的一个特别分会 ,斯坦福AI Salon讨论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内举行,通常以专家级嘉宾为主。 这次讨论主题—— 我们在神经架构中做的与结构设计(structural design)有关的决策, 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对应于某些假设和归纳偏见,是当前AI非常重要的一个讨论。事实上,去年我在一篇文章中,将“语言结构的回归”作为2017年NLP深度学习研究的4大趋势之一。 一方面,Manning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将更多的语言结构(linguistic structure)融入深度学习系统,他是这方面的杰出倡导者。另一方面,LeCun教授则积极提倡,使用简单而强大的神经架构执行复杂任务,不需要大量针对特定任务的特征工程。出于这个原因,两人之间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分歧,有人在Twitter上评论称,这次讨论是人工智能界的“蝙蝠侠与超人对决”。 然而,LeCun和Manning对彼此观点的认同超出了预期。LeCun最著名的贡献(卷积神经网络)完全是关于先验(innate prior)的,CNN假设图像处理系统应该保持平移不变的,而这是通过权重共享这一结构上的设计选择实现的。对于Manning而言,他曾公开表示,深度学习的复兴对于NLP来说是一件好事 。 虽然两位教授在讨论中在许多其他事情上也达成了共识,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差异,你可以观看完整视频了解更多。接下来,本文将总结介绍整个讨论中出现的主要内容(译注:原文还给出了进一步了解的链接,可参见原文,地址见文末)。 结构Structure:必要的善还是必要的恶? Manning和LeCun在他们的开场发言中,迅速确立了主要的意见分歧。 Manning将“结构”(structure)称为“必要的善” ,认为我们应该对结构持积极的态度,将其纳入神经网络的设计决定中。特别是,结构能够让我们设计一些系统,这些系统与那些没有结构的系统相比,能从更少的数据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抽象层次更高。 相反, LeCun则将“结构”称为“必要的恶” ,并警告说如果认为结构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做出某些假设,而这些假设至少对于数据中的某些部分而言,总是错误的,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过时。作为例子,LeCun假设ConvNets可能会在10年后过时。 尽管存在分歧,但我们应该注意到,LeCun和Manning至少都同意,结构是“必要的”,他们只是对对这种必要性的态度不同。 Manning认为这种必要性是正确的,而且符合原理。例如,语言在根本上是递归的,所以NLP结构也应如此!不过,他也确实承认,在实践中很难做出正确的结构假设,而这些假设也并不能总是转化为性能上全面收益。例如,递归神经网络,又名树-RNN,强制使用递归组合作为内在先验,这样做有好也有坏。 LeCun对结构的理想化程度要低得多。在讨论过程中,他多次提到各种类型的结构(例如残差连接、卷积),仅仅是让优化见效所需的“元层次基质”(meta-level substrate)。LeCun称,一个没有结构限制的类似的网络也能工作,除了训练需要更长的时间。 深度学习缺乏原理,端到端学习存在局限 LeCun和Manning提到AI研究的历史轨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固有先验(innate priors)的理论已经过时,今天的深度学习研究则将有监督的端到端学习(由大数据和大量计算支持)视为主导范式。 LeCun和Manning都一再强调这种范式的局限性——例如在记忆、计划、迁移学习、现实世界知识和多步推理方面仍有待进步,并认为目前的研究积极地通过结构设计决策(structural design decision)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 Manning更进一步,断言现代深度学习的大数据、大计算的范式事实上已经“颠覆了计算语言学领域”,并且“偏离了轨道” 。他认为,如果你能够访问大量的数据,有强大的计算力,你可以通过构建简单但效率低下的系统来获得成功,这些系统在表面层次上执行所谓的“最近邻学习”。这阻碍了研究人员构建良好的学习系统——在较高抽象层次学习表示,并且不需要大量数据。他说,这对整个领域都是不利的。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加入适当的内在结构(innate structure),使系统能够在正确的抽象层次上有效地学习概念。 我不确定LeCun对Manning认为深度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歪曲了这一领域”的断言是否认同。不过,LeCun确实也认为,深度学习缺少原理(请参考他的CVPR’15主题演讲:What's Wrong With Deep Learning)。 鸡生蛋,蛋生鸡:无监督学习与结构的关系 虽然LeCun和Manning的讨论涉及到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许多核心的局限性,但是有个挑战是尤其迫切的问题: 无监督学习,或少监督学习(Less-Supervised Learning)。 两位教授都举了一些例子:人类能够进行few-shot learning;能够通过观察了解世界,不需要任何奖励任务或外部奖励; 并且能够在没有明确监督的情况下学习结构零散的抽象概念(例如物体分类)。 他们认为,这些无监督的学习能力对AI的进步至关重要。但是,当讨论到结构(structure)应该在无监督革命中扮演的角色时, LeCun和Manning出现了分歧。 Manning认为强加上结构是解决无监督学习的关键。 他说,如果我们为机器提供适当的结构工具,以让其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学习,那么它们可以在较少的监督下学习。 相反, LeCun认为,如果你可以进行无监督学习,你也不需要强加结构 。他举了一个例子:人类的大脑没有任何先天的卷积结构——但它并不需要,因为作为一个有效的无监督学习者,大脑可以学习相同的低级图像特征( 例如定向边缘检测器)来作为ConvNet,即使没有卷积权重共享约束。他总结说,对我们目前的神经架构强加上更多的结构可能是徒劳的,因为一旦我们开发出了更好的无监督学习方法,那些结构设计决策可能就会过时。 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差异很微妙,也可以说是鸡和鸡蛋的区别。 Manning认为结构是实现无监督学习的重要关键,而LeCun将无监督学习视为学习结构的唯一长期方式。 结构是固有的,还是从环境中学习的? 在他们的讨论中,很明显至少有两种类型的“结构”:作为固有先验(例如,ConvNets中的卷积假设,或递归神经网络中的递归假设)加到模型中的结构,以及通过机器动态地学习和计算的结构(例如,通过Capsule网络中的动态路由计算的结构,或由注意力机制计算出的)。两者之间没法简单地区别,Manning和LeCun对ConvNets的层级结构应该属于这两种类型中的哪一种意见不同。 LeCun一再反对固有论,他称之为hard-wired priors,他认为所有结构都应该从环境中学习。虽然Manning 同意很多结构应该从环境中学习,但他也认为我们(AI系统的设计者)应该在提供这种结构方面起一定的作用。虽然我们不应该回到人类设计复杂的系统(如乔姆斯基语法)的时代,但他说,我们应该为机器提供正确的“支架”以令它们更有效地学习。 奖励是一个内在先验 LeCun和Manning都同意,理想情况下,奖励(reward)应该是内在的(innate)。也就是说,正确地理解世界,本来就应该是智能体的奖励。例如,人类不断构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模型,并根据外部观察对其进行修改。 相比之下,今天大多数机器学习系统从外部提供的与特定任务密切相关的奖励中学习。Manning认为,这些目标函数过于肤浅,他指出 如果将目标函数定义在如此低的水平,我们将永远无法建立能够学习抽象概念的AI系统 。 LeCun认为奖励需要是由内而生的(intrinsic),而且丰富多样,而不是从任务特定的奖励中学习。人工智能系统应该通过不断预测“一切事物”来学习,不需要训练标签或任务定义。 语言是通用智能的关键吗?LeCun“No”,Manning“Yes” 在讨论的最后几分钟, LeCun可能有点挑衅地称,语言“并没有那么复杂”,也不是实现通用智能的关键 。为了支持这一论点,LeCun还以猩猩没有语言也几乎像人一样聪明为例。 作为回应,Manning开始捍卫语言。 他声称,语言对于通用智能至关重要 ,因为语言是让个人智能得以共享并转化为社会智慧的载体和渠道! 在英文原文中,作者Abigail See还写了“杂谈”一节,总结了讨论中提到的一些(不是全部)论文、观点和资源,以及与讨论有关的其他内容,并给出链接。 了解更多请参阅原文: http://www.abigailsee.com/2018/02/21/deep-learning-structure-and-innate-priors.html 📚 往期文章推荐 🔗 浙江大学吴朝晖、潘纲丨脑科学的新手段新技术:信息+系统+智能视角 🔗 为何 NLP 领域难以出现“独角兽”?中美两位 AI 大师的“巅峰对话” 🔗 权威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丨附下载 🔗 DeepMind提出机器心智理论神经网络ToMnet,让机器思考与互相理解 🔗 他是从贝尔实验室走出的巨人,乔布斯脚下的巨人肩膀 🔗 5年发51篇SCI论文的川大博士,数量上超过很多教授一辈子的发文 🔗 他是中国第一个汽车院士,他的学术生涯从“红旗”开始,穷尽一生只为汽车 🔗 一边睡觉一边讨论学术的双料院士:将突发性睡病化为成就之源的乔治·丘奇 🔗 华人银行被美国政府当替罪羊,这位老华侨花1000万美元誓死反击 🔗 中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人,一生挽救了无数国人的性命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人机大战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个人分类: 德先生|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融智学底蕴 作者:邹晓辉 2018-02-09上午11:18
geneculture 2018-2-9 13:13
融智学底蕴 作者:邹晓辉 2018-02-09上午11:18 古希腊爱 神 的智 慧 近现代知 人 的智 力 现当代行 机 的智 能 古今中外三智融通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配套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大讨论班(3)
geneculture 2018-1-23 21:30
第三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配套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大讨论班(3) 主题:在AI时代背景下谈记忆和思维的科学机理及应用 时间: 2018年1月28日(星期日) 下午2:00~4:00 (读书人将全程录播) 地点: 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365教室 主持人:钱敏平教授(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一、主题报告(2:00-3:00) 报告题目: 单纯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与混合记忆结构 报告人: 马尽文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系) 摘要: 大脑中的记忆结构和方式是人类智能机制的基础,一直是人们努力探索的基本问题,但目前还远未解决。本报告从神经细胞的水平来揭示大脑的记忆结构和信息恢复方式。首先,提出了一种单纯记忆神经网络,能够合理地记忆单个模式,并在噪声环境下对所记忆模式进行有效的恢复。进一步,建立了一种基于单纯记忆神经网络的地址检索型和内容检索型相结合的混合记忆结构模型,能够有效地解释大脑的记忆结构和信息恢复方式。 二、拓展报告(3:00- 4:00) 报告题目: 计算机辅助记忆与再现的思维过程- -懂会熟巧用 报告人: 邹晓辉教授(中美塞尔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 大脑的记忆与再现和思维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借助电脑可把其看不见的过程以计算机可自动识别的文本形式外化。这不仅对于理解人类心智存在的科学机理极其有帮助,而且,对于机器人再现人类的记忆与思维过程也是极其有益的。以往人们在探索这样的基本问题时缺乏明确可验证的形式化工具,因此,到目前为止还远未获得解决这类问题的科学途径,所以一直徘徊于技术、艺术、哲学、神学、主观臆断之间。本报告从人机互动的可视化文本范式的角度,来揭示大脑的记忆结构和信息恢复再现的方式并以思维过程的呈现形式加以印证。首先,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双语记忆形式化途径,能够实现计算机辅助记忆与再现的思维过程,并在有干扰的环境下实现懂会熟巧用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把记忆训练和思维训练及双语乃至多语理解,在智能平台即人机协同开发环境条件下做知识模块精加工,为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语种和多媒体的知识中心建立,提供了一种基于知识模块序位的检索而实现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并行检索的范式,能够有效地解释人机双脑的记忆结构形式和信息恢复再现方式以及思维的完整过程,尤其是对于人机双脑协同理解文本具有显著效果。其意义在于开拓了人们探索这类问题的宏观新方略(融智三棱)和微观新途径(表格数学)。 计算机辅助记忆与再现的思维过程:.ppt (线下报告、对话和讨论4点准时结束。如大家有意犹未尽的,则可在相应的微信群和在JionNet线上讨论)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想:“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
热度 3 zlyang 2017-10-29 19:06
随想:“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 人类的“智能”是客观存在的。 在《圣经•创世纪》里,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于是,我们可以自欺欺人地且理直气壮地认为人类比“ 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更有智能。 到底人类具有怎样的智能?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 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下述多种类型: 1. 语言(Verbal/Linguistic) 2. 数理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 3. 空间(Visual/Spatial) 4. 身体-运动(Bodily/Kinesthetic) 5. 音乐(Musical/Rhythmic) 6. 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 7. 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 自然探索(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9. 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 另外,有人从内省智能分拆出“ 灵性智能 ”( spiritual intelligence)。 这样,“人工智能”可以用机器实现上面的智能,至少是里面的某些能力。 因此,“图灵测试 The Turing test ” 是一种相当片面的观念和方法 。 人类的思维能力,至少有六种: 抽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直觉、灵感、顿悟,等。 所以, 创新的途径是多元的,人工智能也是多样的。 “人工智能”没有明确定义,也许并不妨碍“人工智能”的发展。 如,人类数学多少年了?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对【数学】的所做的定义 。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数学文化》的负责人说: 现有 16种对【数学】下的定义,都不全面。 其中恩格斯的定义“ The science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nd spatial forms in the real world .”,最具说服力,争议最小。 感慨: 尽管没有数学的定义,似乎没有妨碍人类数学的进步。 担心: 超级人工智能或许会把人类变成机器的奴隶! 因为加德纳说过:“ 我不认为所有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 ” 相关链接: 杨正瓴. 人脑有多复杂?《百科知识》, 1997, 7(总第216期): 39-4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KZS199707022.htm 杨正瓴,林孔元. 人类智能模拟的“ 第2 类数学(智能数学)”方法的哲学 研究,《哲学研究》,1999, (4): 44-5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XYJ199904005.htm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ory_of_multiple_intelligences 多元智能理论,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9A%E5%85%83%E6%99%BA%E8%83%BD%E7%90%86%E8%AE%BA/1704606?fr=aladdin 图灵测试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E%E7%81%B5%E6%B5%8B%E8%AF%95/1701255?fr=aladdin Turing test,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uring_test Mathematics.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http://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title=Mathematicsoldid=23895 The science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nd spatial forms in the real world. Being inseparably connected with the needs of technology and natural science, the accumulation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nd spatial forms studied in mathematics is continuously expanding; so this general definition of mathematics becomes ever richer in content. mathematics | Definition History | Britannica.com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he science of structure, order, and relation that has evolved from elemental practices of counting, measuring, and describing the shapes of objects. It deals with logical reasoning and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involved an increasing degree of idealization and abstraction of its subject matter. Since the 17th century, mathematics has been an indispensable adjunct to the phys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and in more recent times it has assumed a similar role in the quantitative aspects of the life sciences. 2017-10-23, 启示录:人类可 能在这6种技术灾难中灭亡_搜狐科技_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199595218_99950936 搜狐,2016-02-26, 重新认识“多元智能”——孙云晓对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ttp://www.sohu.com/a/60662254_247541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4372 次阅读|9 个评论
信息与智能的含义及其关系以及理解方法(学术交流竞赛)
geneculture 2017-8-20 00:54
信息是什么?智能是什么?信息与智能是什么关系?相应的哲学方法论和科学方法体系又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最基本而又最核心的理论问题。每一位立论者,不仅要自圆其说,而且,还要与其他立论者能够真正对话(其中就隐含着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如何说清楚多个不同的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先暂时说到此(抛砖引玉……) 基本要求:各方要阐述自己的核心学术观点(立论);彼此要先尽可能地相互理解对方的立论基础,进而,才能聚集各位专家的智慧;如果自己的论点立不住,那么,要去驳论(评论其他人的观点就没有了自己的立场)自然就难免人云亦云;通常都认为立论难(似乎驳论易)--其实驳论也不易(因为要真正具有独立的立场或资格来驳论,首先必须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立场或观点--实际上就等于自己也可立论);拿其他人的观点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还只属于学习阶段(还不具备真正做学问的本领),只能是观众(还不具备打擂台赛的资格);所谓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其区别就在于此。学生的比赛,老师的比赛,大师的比赛,分属三个不同的层面。三级跳,是需要基本训练的。三届会议就好比三次比赛,每一次都会脱颖而出相应的人才和成果。这才是国际智能科学界同仁们想要看到的。打擂台赛是一个比喻。就是集中精力总结过去研究的基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旨在确立第三届国际智能科学会议的主题及其筹备期间的一系列辩论。以往许多会议都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尤其是缺乏必须的学术讨论。第三届国际智能科学会议务必要上一个新台阶,要在第一届和第二届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来一个较大突破。举例来说:马蔼乃教授马老师您需要给到场的学者们说明并论证你的上述两个模型(地理信息模型与复杂系统模型)和一个公式(复数信息公式)里面所说的信息含义的一致性!进而您还需要说明你的“地理信息模型和复数信息公式”里面的信息与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里面的信息和邹晓辉《信息基本定律》里面的信息之间是否也存在的一致性?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信息处理能力为特征的)智能原理
geneculture 2017-8-18 17:30
语义原理2017-08-18 16.25.09_20170818162839319.pdf 语义:现象、属性、形式 Semantics: Phenomena, Attributes, Forms 信息:机理、原则、法则 Information: Mechanism, Principle, Rule (以信息处理能力为特征的)智能原理 (Characterized b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intelligent principles 作者:邹晓辉(中美塞尔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Author: Zou Xiaohui (China-US Searle Research Center: Director, Research Fellow)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智划分的融智学问
geneculture 2017-5-16 23:28
2012年、2015年和2017年发表的英语论文(摘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4143-1049335.html 最高被引 软件工程学科何以独特 ——形式化方法的双重路径 . 邹晓辉,邹顺鹏.软件 . 2011 (07) 7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 邹晓辉,邹顺鹏.软件 . 2011 (05) 6 最高下载 “云计算”概念的分析研究——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的一个特例 . 邹晓辉,邹顺鹏.软件 .2011 (09) 164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 ——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 邹晓辉,邹顺鹏.软件 . 2011 (06) 153 论公平视域下当代科学通识教育的前瞻性——从《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得到的启示 . 邹顺鹏,邹晓辉. 2011 142 软件工程学科何以独特 ——形式化方法的双重路径 . 邹晓辉,邹顺鹏.软件 . 2011 (07) 125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 邹晓辉,邹顺鹏.软件 . 2011 (05) 56 言和语的关系 ——在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基础上进一步 . 邹晓辉,邹顺鹏. . 2012 52 虚拟的孪生图灵机 ——以双语信息处理为例 . 邹晓辉,邹顺鹏.软件 . 2011 (08) 50 双语信息处理方法及原理 . 邹晓辉,邹顺鹏.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2015 (11) 42 当代中国大学新使命:基于汉语思维与双语处理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 邹晓辉,邹顺鹏.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5) 42 大学的教育与管理“迭交”模型 . 邹顺鹏,邹晓辉,刘志方. . 2011 28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39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知识自动化: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
ericmapes 2017-4-6 09:55
知识自动化: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 王飞跃 , 王晓 , 王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74-1043901.html 就像工业时代必须依靠工业自动化一样,知识自动化将 是发展知识时代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 一、时代的召唤: 从知识自动化到智能的自动化 近来,一部名为《西部世界》的美剧在学术界、技术界与影视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机器能否获得生命?它们能否获得智能?未来的人与机器将保持怎样的关系?剧中,所有的机器人接待员最终获得生命及智能,根据内置的机制与设定的“目标”,能够在面临不同境地时做出符合目标的决策。 当然,《西部世界》目前只是文学上对机器智能的梦想,但生命和智能的确一直是人类最美好、最重要的两类追求。让机器获得智能,一定程度上就是让机器根据输入的知识,借助智能算法,如当下流行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深度神经网络( DNN )、卷积神经网络( CNN )、深度信念网络( DBN )等,来解决知识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让机器围绕特定的目标 / 任务,结合数据处理、知识提取、算法分析、模型构建等形成决策制定流程,实现知识自动化。 经过约200 年的发展,人类社会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建设,并从工业时代迅速向知识时代转移,智能产业随之崛起。就像工业时代必须依靠工业自动化一样,知识自动化将是发展知识时代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的虚拟空间成为与现实化的物理空间平行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新空间,数据成为这一空间中最为重要的“矿藏”资源。未来产业一定 是围绕数据的处理、知识的加工、智能的自动化建设而成,就像围绕地下矿藏的挖掘、加工和制造形成的大型现代企业一样。在新的产业中,成百上千的算法被集成到一起,形成“数据清洗厂”“信息加工厂”“知识生成厂”,甚至“决策制定厂”,使得它们面对具体问题时具有深度知识的敏捷性,针对具体问题时具有深度分析的聚焦能力,同时具有自适应精准实时地向目标收敛的能力,实现智能的自动化。 知识自动化是时代的召唤,是人工智能AI ( ArtificialIntelligence )通向智能自动化 AI (AutomationofIntelligence )的必由之路。 二、知识自动化的核心:软件定义一切 近年来兴起的软件定义的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 SDN )技术,可扩展成为构建“数据清洗厂”“信息加工厂”“知识生成厂”以及“决策制定厂”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知识表示( KnowledgeRepresentation )和知识工程( KnowledgeEngineering ),针对各类特定领域和问题,我们能够构建可计算、可重构、可编程的软件定义的对象( Software-definedObjects , SDO )、软件定义的流程( Software-definedProcesses , SDP )、软件定义的系统( Software-definedSystems , SDS ),进而搭建软件定义的“工厂实验室”,甚至“社会实验室”,进行复杂问题和决策的计算实验。 基于软件定义知识自动化的“工厂实验室”或“社会实验室”,可根据实际输入的数据作为小数据或训练数据,通过 SDO 、 SDP 和 SDS 等,使常识、经验、猜测、假定、希望等形式化,并使其组织、过程、功能等软件化,变为可操作、可试验、可评估的流程和系统,进而实现知识自动化系统的构想、设计、实施、运营、管理与控制。这种以软件定义为基础,利用计算实验把物理世界、心理世界里的小数据变成大数据,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认知学习、交互学习,像化工厂提炼各种各样的化工原料一样,炼成针对具体问题的小知识、小定律,就是要实现从牛顿的“大定律小数据”到默顿的“大数据小定律”之升华,为智能企业以及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三、从牛顿到默顿:描述、预测、引导的交融 由于“人”与机器、流程、系统的深度耦合,并且人的行为具有动态性、实时性、自组织性、突变性、高度复杂性、虚实交互性等特点,人机复杂系统极易表现出显著的不定性、多样性、复杂性( Uncertainty , Diversity , Complexity ,简称 UDC )特征。同时,这类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建模鸿沟”问题。随着复杂程度的增加,系统逐渐地从简单的物理系统向大型的信息系统,再向复杂的社会系统过渡,所涉及的关键信息也从物理信号,到商务信号,再到社会信号。系统的行为越来越难以理解,因而也难以被精确地刻画,相应的建模方法也从解析式的数学模型到仿真模型,再到描述型的人工模型。但是,实际行为与模型行为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大,以至形成“建模鸿沟”的客观现象。当复杂性提高的时候,目标跟现实的差距甚 至无法跨越。 无法跨越,还要跨越,这就是矛盾。使用传统的方式无法跨越,就需要我们转变思维,从传统的“牛顿系统”思维转换到“默顿系统”思维。“牛顿系统”是指系统行为遵循牛顿定律的系统。牛顿定律泛指可以通过解析的方式精确地描述系统行为的各类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定律和公式,当然也包含经典的牛顿三大定律等。“默顿系统”是指系统 行为遵循美国社会科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出的默顿定律的系统。默顿定律是指默顿的自我实现定律,即由于信念和行为之间的反馈,预言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自己的实现。 对于“默顿系统”,建模的首要任务变为根据希望的目标去描述并设计能够有效地影响或指导系统行为的默顿定律。大数据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开源信号可被用于“制造”默顿定律。西方管理学界有两句名言,其一为现代质量工程的奠基人戴明所说,“除了上帝,其他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其二为提出“知识工人”和“信息社会”概念的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所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简言之,就是“数据说话”“预测未来”和“创造未来”。系统首先必须以可描述、可实验、可执行的手段完成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解析,而基于 ACP 的平行智能,即通过人工社会或组织( Artificialsocieties/organizations )、计算实验(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和平行执行( Parallelexecution )的有机组合,为沿此方向的有效尝试。其基本思路为:利用人工社会对复杂企业和社会单元、过程及系统进行建模,实现描述智能;通过计算实验对复杂企业和社会场景进行分析和评估,达到预测智能;借助平行执行对复杂问题进行引导和管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由意志,改变行为模式,进而通过实际系统与人工系统的平行互动,引导实际系统运行在希望的目标之下。 基于 ACP 实现描述、预测、引导的交融 四、从CPS 到 CPSS :虚实一体的平行智能 按照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世界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物理世界、第二部分的心理世界和第三部分的人工世界。使用物理学上的3 个术语对其特征进行定义,则分别是:能量( Energy ),对应物理世界;熵( Entropy ),信息熵对应心理世界;纠缠( Entanglement ),对应人工世界。从地表到地下资源,农业和工业社会已全面地开发了我们的物理自然世界和精神心理世界,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理念和技术的出现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再次风靡,预示并已经开始了人类向人工世界的进军,核心任务就是深度开发数据和智力资源。解放智力,让数据资源、知识体系和社会智慧成为建设智能时代的原料和动力,人类才能得以进入一个崭新的“智业” 社会。为此,我们必须从传统的信息物理系统(CPS )转向以人为本、面向物理世界和网络空间融合的社会物理信息系统( CPSS )。 研 究 知 识 自 动 化的主要动机之一是面向CPSS 系统,解决复杂系统中 UDC 特征向智能系统中灵捷、聚焦、收敛( Agility , Focus , Convergence ,简称 AFC )特性的转化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将知识自动化嵌入到基于ACP 的平行智能框架和流程之中,将虚拟的网络空间变成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新的、另一半空间,同自然的物理空间一起构成求解复杂问题之完整的“复杂空间”,从而突破传统理念、方法及资源的约束。 一定程度上,平行智能的使命就是借助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与方法,化解复杂系统的UDC 特征。利用虚实一体的平行智能,知识自动化可实现面对具体问题时具有深度知识的灵捷性,针对具体问题具有深度分析的聚焦能力,同时具有自适应精准实时地向目标收敛的能力。它的框架由 5 部分组成:一个物理系统,与一个或多个虚拟系统交互,平常可以用来学习和培训,“以万变应不变”;一旦遇到突发异常情况的具体问题,系统可以立即进行实验与评估,“以不变应万变”,进行管理与控制。 面向CPSS的 平行智能基本框架 五、从平行科技到智能产业:新IT和工业5.0 2016 年 3 月初,人工智能系统 AlphaGo 以 4:1 战胜人类围棋高手;年末,其升级版本“大师 Master ”更以 60:0 横扫人类围棋群雄,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计算机的胜利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信心,同时也为解决优化问题中的计算复杂性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就像邱奇 - 图灵论题( Church-TurningThesis )假设所有“合理”的计算都可以用图灵机完成一样,或许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 AlphaGo 论题”:所有“合理”的复杂性问题,包括 NP-Complete 甚至 NP-Hard 问题,或许都可以 用AlphaGo 方法与结构处理。邱奇 - 图灵论题为我们带来了计算机与信息时代,“ AlphaGo 论题”能否催生基于新 IT ( IntelligentTechnology ,即智能技术)的新纪元? 如 果“ AlphaGo 论题”成立,软件定义的组织(军队、企业、机构等)将成为必须和现实,通过知识自动化的集成,变成“组织围棋”,与物理形态的实际组织虚实互动,构成“平行 组织”,产生“平行智能”,进而实现智慧型组织,最终走向智能产业和新 IT 的智能时代。像 AlphaGo 一样,平行组织可以通过“自我对打”在短期内提高能力并且在线学习监控。例如,平行军队可以进行数百场“战争”,平行企业可以积累数十年的“经营”经验,从而迅速对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对决策进行实验评估,使过去必须长期实践才能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在短期内取得,最后实现对行动的闭环反馈式的监控与指导。 平行产业1.0 即为工业 5.0 。此时 IT 也是平行的,包括了新 IT 的智能技术、旧 IT 的信息技术和老 IT 的工业技术。物理世界中,我们强调工业基础,此时需要“人机结合”;信息世界中,我们最终强调的是真正的“知行合一”;面向人工世界,我们要达到“虚实一体”,软件定义的你、人工人、人工组织、人工企业将变成第三世界的主体。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任务,农业时代的任务是克服血缘和资源不对称;工业时代的任务是克服发展资源与信息不对称;在智业时代,我们利用平行 IT ,构造各种各样的 X5.0 式的智能系统,以此解决数据和智力的不对称。这就是今天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助手的原因。未来,很可能每个人一生下来,都会有他 / 她的专属平行机器人(硬件 + 软件),软件定义的机器人伴随人类生活,其时代任务就是弥补人与人之间智力的不对称,最终达到一个虚实互动,公开、公平、公正的平行智能社会。 六、迈向智慧社会和智能时代 我们知道,新学科、新技术、新产业出现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种各样的新名词所表示的新型社会基础设施的出现。今天,我们一谈到发达国家,首先会想到这个国家有高速公路,有飞机场、火车站等基础设施;未来,我们提到一个智能社会,一定会首先想到各式各样的CPSS 与 X5.0 平行系统。 因此,智能产业中的智能系统一定是首先使用人工社会对物理系统进行描述,然后基于计算实验挖掘CPSS 中的“默顿定律”并分析预测系统状态,最后平行执行引导系统朝着预期的方向运行。人工与实际虚实互动,平时以万变应不变,以游戏或博弈的方式,计算出、评估出企业的市场策略、企业的效率,增强企业运营的敏捷性;一旦出现异常,则以不变应万变,通过计算实验产生的大数据,针对异常情况下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智能化的决策,使得企业向既定的目标收敛。这样,未来的智能时代,一定是“合一体”平行智能系统: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 未来智能时代的“合一体”特征: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 文章发表于《张江评论》 : 王飞跃, 王晓, 王帅,知识自动化: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张江评论,2017(1):pp.35-38. 知识自动化: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pdf ------------ ------------ ------------ ------------ ------------ ------------ ------------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飞跃科学网博客。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自动化: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
lq198956 2017-4-5 23:03
知识自动化: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 王飞跃 , 王晓 , 王帅 就像工业时代必须依靠工业自动化一样,知识自动化将 是发展知识时代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 一、时代的召唤: 从知识自动化到智能的自动化 近来,一部名为《西部世界》的美剧在学术界、技术界与影视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机器能否获得生命?它们能否获得智能?未来的人与机器将保持怎样的关系?剧中,所有的机器人接待员最终获得生命及智能,根据内置的机制与设定的“目标”,能够在面临不同境地时做出符合目标的决策。 当然,《西部世界》目前只是文学上对机器智能的梦想,但生命和智能的确一直是人类最美好、最重要的两类追求。让机器获得智能,一定程度上就是让机器根据输入的知识,借助智能算法,如当下流行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深度神经网络( DNN )、卷积神经网络( CNN )、深度信念网络( DBN )等,来解决知识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让机器围绕特定的目标 / 任务,结合数据处理、知识提取、算法分析、模型构建等形成决策制定流程,实现知识自动化。 经过约 200 年的发展,人类社会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建设,并从工业时代迅速向知识时代转移,智能产业随之崛起。就像工业时代必须依靠工业自动化一样,知识自动化将是发展知识时代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的虚拟空间成为与现实化的物理空间平行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新空间,数据成为这一空间中最为重要的“矿藏”资源。未来产业一定 是围绕数据的处理、知识的加工、智能的自动化建设而成,就像围绕地下矿藏的挖掘、加工和制造形成的大型现代企业一样。在新的产业中,成百上千的算法被集成到一起,形成“数据清洗厂”“信息加工厂”“知识生成厂”,甚至“决策制定厂”,使得它们面对具体问题时具有深度知识的敏捷性,针对具体问题时具有深度分析的聚焦能力,同时具有自适应精准实时地向目标收敛的能力,实现智能的自动化。 知识自动化是时代的召唤,是人工智能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通 向 智 能 自 动 化 AI (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 )的必由之路。 二、知识自动化的核心:软件定义一切 近年来兴起的软件定义的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 SDN )技术,可扩展成为构建“数据清洗厂”“信息加工厂”“知识生成厂”以及“决策制定厂”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知识表示(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和知识工程( Knowledge Engineering ),针对各类特定领域和问题,我们能够构建可计算、可重构、可编程的软件定义的对象( Software-defined Objects , SDO )、软 件 定 义 的 流 程( Software-defined Processes , SDP )、软件定义的系统( Software-defined Systems , SDS ),进而搭建软件定义的“工厂实验室”,甚至“社会实验室”,进行复杂问题和决策的计算实验。 基于软件定义知识自动化的“工厂实验室”或“社会实验室”,可根据实际输入的数据作为小数据或训练数据,通过 SDO 、 SDP 和 SDS 等,使常识、经验、猜测、假定、希望等形式化,并使其组织、过程、功能等软件化,变为可操作、可试验、可评估的流程和系统,进而实现知识自动化系统的构想、设计、实施、运营、管理与控制。这种以软件定义为基础,利用计算实验把物理世界、心理世界里的小数据变成大数据,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认知学习、交互学习,像化工厂提炼各种各样的化工原料一样,炼成针对具体问题的小知识、小定律,就是要实现从牛顿的“大定律小数据”到默顿的“大数据小定律”之升华,为智能企业以及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三、从牛顿到默顿:描述、预测、引导的交融 由于“人”与机器、流程、系统的深度耦合,并且人的行为具有动态性、实时性、自组织性、突变性、高度复杂性、虚实交互性等特点,人机复杂系统极易表现出显著的不定性、多样性、复杂性( Uncertainty , Diversity , Complexity ,简称 UDC )特征。同时,这类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建模鸿沟”问题。随着复杂程度的增加,系统逐渐地从简单的物理系统向大型的信息系统,再向复杂的社会系统过渡,所涉及的关键信息也从物理信号,到商务信号,再到社会信号。系统的行为越来越难以理解,因而也难以被精确地刻画,相应的建模方法也从解析式的数学模型到仿真模型,再到描述型的人工模型。但是,实际行为与模型行为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大,以至形成“建模鸿沟”的客观现象。当复杂性提高的时候,目标跟现实的差距甚 至无法跨越。 无法跨越,还要跨越,这就是矛盾。使用传统的方式无法跨越,就需要我们转变思维,从传统的“牛顿系统”思维转换到“默顿系统”思维。“牛顿系统”是指系统行为遵循牛顿定律的系统。牛顿定律泛指可以通过解析的方式精确地描述系统行为的各类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定律和公式,当然也包含经典的牛顿三大定律等。“默顿系统”是指系统 行为遵循美国社会科学家罗伯特 • 金 • 默顿提出的默顿定律的系统。默顿定律是指默顿的自我实现定律,即由于信念和行为之间的反馈,预言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自己的实现。 对于“默顿系统”,建模的首要任务变为根据希望的目标去描述并设计能够有效地影响或指导系统行为的默顿定律。大数据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开源信号可被用于“制造”默顿定律。西方管理学界有两句名言,其一为现代质量工程的奠基人戴明所说,“除了上帝,其他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其二为提出“知识工人”和“信息社会”概念的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所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简言之,就是“数据说话”“预测未来”和“创造未来”。系统首先必须以可描述、可实验、可执行的手段完成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解析,而基于 ACP 的平行智能,即通过人工社会或组织( Artificialsocieties/organizations )、计算实验(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和平行执行( Parallel execution )的有机组合,为沿此方向的有效尝试。其基本思路为:利用人工社会对复杂企业和社会单元、过程及系统进行建模,实现描述智能;通过计算实验对复杂企业和社会场景进行分析和评估,达到预测智能;借助平行执行对复杂问题进行引导和管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由意志,改变行为模式,进而通过实际系统与人工系统的平行互动,引导实际系统运行在希望的目标之下。 基于 ACP 实现描述、预测、引导的交融 四、从 CPS 到 CPSS :虚实一体的平行智能 按照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世界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物理世界、第二部分的心理世界和第三部分的人工世界。使用物理学上的 3 个术语对其特征进行定义,则分别是:能量( Energy ),对应物理世界;熵( Entropy ),信息熵对应心理世界;纠缠( Entanglement ),对应人工世界。从地表到地下资源,农业和工业社会已全面地开发了我们的物理自然世界和精神心理世界,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理念和技术的出现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再次风靡,预示并已经开始了人类向人工世界的进军,核心任务就是深度开发数据和智力资源。解放智力,让数据资源、知识体系和社会智慧成为建设智能时代的原料和动力,人类才能得以进入一个崭新的“智业” 社会。为此,我们必须从传统的信息物理系统(CPS )转向以人为本、面向物理世界和网络空间融合的社会物理信息系统( CPSS )。 研 究 知 识 自 动 化的主要动机之一是面向CPSS 系统,解决复杂系统中 UDC 特征向智能系统中灵捷、聚焦、收敛( Agility , Focus , Convergence , 简 称 AFC )特性的转化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将知识自动化嵌入到基于 ACP 的平行智能框架和流程之中,将虚拟的网络空间变成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新的、另一半空间,同自然的物理空间一起构成求解复杂问题之完整的“复杂空间”,从而突破传统理念、方法及资源的约束。 一定程度上,平行智能的使命就是借助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与方法,化解复杂系统的 UDC 特征。利用虚实一体的平行智能,知识自动化可实现面对具体问题时具有深度知识的灵捷性,针对具体问题具有深度分析的聚焦能力,同时具有自适应精准实时地向目标收敛的能力。它的框架由 5 部分组成:一个物理系统,与一个或多个虚拟系统交互,平常可以用来学习和培训,“以万变应不变”;一旦遇到突发异常情况的具体问题,系统可以立即进行实验与评估,“以不变应万变”,进行管理与控制。 面向CPSS的 平行智能基本框架   五、从平行科技到智能产业:新 IT 和工业 5.0   2016 年 3 月初,人工智能系统 AlphaGo 以 4:1 战胜人类围棋高手;年末,其升级版本“大 师 Master ”更以 60:0 横扫人类围棋群雄,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计算机的胜利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信心,同时也为解决优化问题中的计算复杂性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就像邱奇 - 图灵论题( Church-Turning Thesis )假设所有“合理”的计算都可以用图灵机完成一样,或许现在我们又 有 了 一 个“ AlphaGo 论题”:所有“合理”的复杂性问题,包括 NP-Complete 甚 至 NP-Hard 问题,或许都可以 用 AlphaGo 方法与结构处理。邱奇 - 图灵论题为我们带来了计算机与信 息 时 代,“ AlphaGo 论题”能否催生基于新 IT ( Intelligent Technology ,即智能技术)的新纪元? 如 果“ AlphaGo 论题”成立,软件定义的组织(军队、企业、机构等)将成为必须和现实,通过知识自动化的集成,变成“组织围棋”,与物理形态的实际组织虚实互动,构成“平行 组织”,产生“平行智能”,进而实现智慧型组织,最终走向智能产业和新 IT 的智能时代。像 AlphaGo 一样,平行组织可以通过“自我对打”在短期内提高能力并且在线学习监控。例如,平行军队可以进行数百场“战争”,平行企业可以积累数十年的“经营”经验,从而迅速对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对决策进行实验评估,使过去必须长期实践才能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在短期内取得,最后实现对行动的闭环反馈式的监控与指导。 平行产业 1.0 即为工业 5.0 。此时 IT 也是平行的,包括了新 IT 的智能技术、旧 IT 的信息技术和老 IT 的工业技术。物理世界中,我们强调工业基础,此时需要“人机结合”;信息世界中,我们最终强调的是真正的“知行合一”;面向人工世界,我们要达到“虚实一体”,软件定义的你、人工人、人工组织、人工企业将变成第三世界的主体。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任务,农业时代的任务是克服血缘和资源不对称;工业时代的任务是克服发展资源与信息不对称;在智业时代,我们利用平行 IT ,构造各种各样的 X5.0 式的智能系统,以此解决数据和智力的不对称。这就是今天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助手的原因。未来,很可能每个人一生下来,都会有他 / 她的专属平行机器人(硬件 + 软件),软件定义的机器人伴随人类生活,其时代任务就是弥补人与人之间智力的不对称,最终达到一个虚实互动,公开、公平、公正的平行智能社会。 六、迈向智慧社会和智能时代 我们知道,新学科、新技术、新产业出现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种各样的新名词所表示的新型社会基础设施的出现。今天,我们一谈到发达国家,首先会想到这个国家有高速公路,有飞机场、火车站等基础设施;未来,我们提到一个智能社会,一定会首先想到各式各样的 CPSS 与 X5.0 平行系统。 因此,智能产业中的智能系统一定是首先使用人工社会对物理系统进行描述,然后基于计算实验挖掘 CPSS 中的“默顿定律”并分析预测系统状态,最后平行执行引导系统朝着预期的方向运行。人工与实际虚实互动,平时以万变应不变,以游戏或博弈的方式,计算出、评估出企业的市场策略、企业的效率,增强企业运营的敏捷性;一旦出现异常,则以不变应万变,通过计算实验产生的大数据,针对异常情况下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智能化的决策,使得企业向既定的目标收敛。这样,未来的智能时代,一定是“合一体”平行智能系统: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 未来智能时代的“合一体”特征: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 文章已经发表于《张江评论》 引文格式 : 王飞跃, 王晓, 王帅, 知识自动化:智能产业的基础与关键,张江评论.
3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大生产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充要条件
geneculture 2017-3-7 05:04
知识大生产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知识可计量进而可管理到位形成知识中心; 2、知识经济即网络信息时代和智能科学时代。 由此可见,逻辑信息、算术信息和翻译信息三大类信息协同处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的发现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新的伦理
wangxzhong 2017-1-30 10:43
创新对人类的影响所体现的伦理问题。 比如:克隆技术,人工智能 又如:智能手机,VR技术 延展人的功能的技术(提高生产和制造的能力),还是满足人的欲望的技术(扩大消费和新欲望的能力)。 智能手机成为新的市场,创造了万亿GDP,可是这种智能的产品是个人获取信息、自我虚拟化的能力显著增强,个人成为一世界。而VR技术,是一个新的GDP增长点,个人消费性VR眼镜,在智能手机的基础上,进一步虚拟化,使得个人可“沉浸”在独立的世界里。 人的智能越扩大,个人越独立,人的社会性越虚拟化、弱化,利益冲突将可能越异化。
个人分类: 创新伦理|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活是科学(八):不可谈判?(图)
热度 1 wengjuyang 2017-1-8 13:25
今天上午 7点,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播出了一个题为“视线无限”的节目。 它报道说,英国记者约翰·坎特利被伊斯兰国囚禁已经四年多了。约翰·坎特利在伊斯兰国发布的视频中说:“我是约翰·坎特利,我是伊斯兰国家的囚犯,英国政府放弃了对我这个英国公民的责任。”画面上的他批评奥巴马的军事战略,批评伊拉克军队,并说反叙利亚政府军的自由叙利亚军队腐败和无效率。 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都既不与绑架者谈判也不支付绑架者任何赎金。 政府官员们说,这是不可谈判的。 他们要求被绑架者的家人不要声张。 与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欧洲大陆国家已直接向绑架者支付赎金(英国独立新闻社)。然而,没有证据表明被扣押的美国和英国人质比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少。 其它国家的人质回去了,而美国和英国的人质们被杀害或继续被羁押。 相应地,中国政府也有不可谈判的题目。 2016年12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一个英文评论,题目是“一个中国不可谈判”。 它写道:“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作为一个为自己的商业谈判能力而自豪的资深商人,他应该很熟悉这个词语,谈判破坏者。” 然而,正如我在《生命是科学 (七)》中所谈到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给了台湾游客免签,而没有给中国大陆游客免签。 刊登在《脑心智杂志》第一卷第二期的我给奥巴马的第二封公开信,我认为大脑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见信的表一)。 谈判和妥协对于世界上的所有题目都是必要的,因为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下面我只给几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1. 所有人起先认为牛顿力学绝对正确。但不是如此,尤其是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 。 2. 绝对的平均并不存在。为了达成妥协,一个人可能只有张部分票。 美国1787年的宪法第1条第2节实际上宣布了,在计算国会中的代表数时,每个黑人奴隶被计算为白人的五分之三。 3. 反恐不是绝对的。恐怖分子的产生起源于西方政府官员们对国家作用的误解。例如,他们违反了政教分离原则。这种误解制造了意识形态上的国家的敌人,如伊斯兰国和朝鲜。它们根本就不应该是任何国家的敌人。 正如我以前写的,是美国及其盟国创造了伊斯兰国。 4. 殖民地反而吸引中国移民。例如,1842年,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把香港岛租给了英国。 然而,自1949年以来的几十年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逃离中国大陆定居在香港这个殖民地,成为逃港潮。 5. 威胁起相反效果。东方世界只有在西方世界对他们不那么敌对之后才改革了。例如,我的书《自然和人工智能》的第 11章群智能认为正是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触发了台湾终止戒严法、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解体和改革,而不是靠西方国家的敌意和威胁。 我建议所有政府不应该过于僵化,因为任何僵化的政策是因为缺乏智能,导致相反效果。 2017年1月7日
个人分类: 生活科学|214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促会应急安全智能技术研究院
geneculture 2017-1-4 16:33
荣誉院长 张重庆,院长 邹晓辉,总工程师 王军 执行院长 王军1.0 应急安全研究院.pdf
个人分类: 管理学|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6年研究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工具使用培训(湖南大学)
terahertz 2016-12-15 19:37
2016年12月13-15日,“研究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工具使用培训”在湖南大学举行。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3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码相机产业的衰退
热度 2 自我源于思考 2016-11-24 09:49
数码相机产业的衰退 11 月 8 日 , 日本尼康公司宣布将在日本国内裁员约 1000 人 。 据当地媒体报道,尼康将在 2017 年 3 月末之前执行裁员计划,通过提前退休的方式在国内削减约 1000 名员工,相当于其国内员工总数的约 10% 。另外还将实施人员配置的调整。 在裁员的同时, 尼康当天还把公司全年销售预期下调 约 2 亿美元 。 分析人士对此归结为 智能手机普及 ,挤占了 数码相机市场,导致占尼康收益很大一部分的相机业务持续低迷。 2000 年代初期开始普及化的数码相机,至今其实只有十多年, 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何等迅速, 相机的产量在 2010 年达到顶峰, 2010 年的全球 1.2 亿台 ,尤其日本品牌业绩辉煌,也成为国人钦佩日本质量的一个产业代表。 带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数据首次出现在 2003 年, 就 立刻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发展。伴随着智能手机热销的,则是相机销售的增长疲软。冲击最大的莫过于 2007 年 iPhone 面世,触控屏幕手机及其相机镜头质素飞快的成长,以至于“传统”数码相机市场不断被智能手机蚕食。 数码相机销量自 2010 年后开始 剧降 , 2014 年 仅为 4000 万台 ,而 2015 年又进一步降至 3500 万台 。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不断刷新销量记录, 2016 年 7-9 月智能手机发货 3.733 亿部,数量惊人。 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智能手机,可以非常轻松地处理照片,有多款图片处理软件位列手机软件下载榜前列。新推出的华为手机,还可以让人们在手机上处理自己拍摄的视频。这些功能是数码相机所不具备的。 整个相机的历史,可简单概括为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智能手机又将取代数码相机 。 这一产业的衰退,使人想象到的是: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如果数码相机不能智能化,那么,智能手机就会取代它。
个人分类: 生活|3766 次阅读|4 个评论
控制如何不死?模型智能
热度 3 zhuyucai1 2016-11-20 01:15
Definition: Model intelligence is a class of computer programs and algorithms that can, for a given class of processes, automatically develop, maintain and use dynamic process models for control, predic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模型智能是能够对某一类过程进行自动建立动态模型、自动模型维护和自动使用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和算法,应用包括控制、优化、预测和诊断。) 这是我 10 年前在 IFAC 辨识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提出的概念,也是我做为控制人的愿景。我是先有具体系统的构思,然后提出这一概念。 第一个系统是一个预测控制( MPC )系统。该系统包含三个模块:在线辨识模块、控制模块和监控模块。三个模块均能自动行使其功能,互相配合,最终实现 MPC 系统的自动投运(实施)和自动维护。换句说法,就是实现了自适应 MPC 。用俗话说,就是傻瓜式 MPC ,是个人就能用。目的是把高不可攀的控制白雪,变成和蔼可亲的下里巴人。 经过十年努力,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 。 同样的思路,可以用在 DCS 中的 PID 控制回路,还可以开发基于模型的检测与诊断系统。
475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64-141李盛学=杰出人才五元智能开发实例摘选-学导式刘学浩摘选5
ljkf 2016-11-5 09:57
64-141李盛学= 杰出人才五元智能开发实例摘选 摘选者 学导式刘学浩 51116 141-1 李盛学 _ 百度百科 简介: 李盛学 , 男 ,1948 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 吉林市政协委员 , 中共党员 , 吉林天三奇药业有限 ... 多年来拜师求艺 , 潜心致力于 微生态制剂 的研发和生产。他用他独特坚韧又仁爱的 ... baike.baidu.com/ 吉林天三奇药业有限公司总裁。 1992 年创建吉林市盛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995 年创建吉林市盛大生物工程研究所, 1997 年创建吉林天三奇药业有限公司, 1998 年创建吉林市天三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因综合调节平衡理论》创始人,糖尿病等慢性病 “ 自然综合调节法 ” 发明人,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医医促会授予全国 “ 治未病 ” 首席专家,民族安康(北京)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家委员,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大爱慈济会、会长,吉林市劳动模范,东北三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吉林省优秀民营实业家,吉林省质量管理十佳厂长、吉林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光彩事业理事。 经营理念 李盛学的企业经营理念 “ 真、善、美 ” 三字箴言,真心真诚献给患者,善心善行献给患者,美德美药献给患者。   李盛学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企业家,自己白手起家的经历,让他秉承了诚信和踏实为本的做人做事原则。他曾经是我国第一个研发生产浓缩饲料的人,他苦学中医。多年来拜师求艺,潜心致力于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他用他独特坚韧又仁爱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无数华夏儿女的心灵。他也用成功的光芒昭示着农民企业家的坚毅不屈。他将天三奇药业的事业与回报社会的企业使命结合起来,不忘向社会奉献企业力所能及的爱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十几年如一日进行无偿健康救助的企业。  诠释天三奇 “ 天三奇 ” 蕴藏着无穷的内含和韵味:老子《道德经》有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三字经》中有言: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 ”   天三奇包含着天奇、地奇、人奇的内涵。 企业使命 一、 永远救助贫病交加的大病儿童   二、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人 1000 年   三、 呼唤人间真爱,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公司把社会效益作为发展目标,把赚钱作为手段,赚来的钱服务于社会。   公司从 1997 年创业之初就开始救助贫病交加的孩子,十几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救助了四千余名大病儿童,在 全国二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召开过新闻发布会,并得到了团中央、全国总工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对天三奇健康救助大力支持的还有全国各省、市、区的政府和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为天三奇捐款的人很多,为天三奇捐祖传秘方的人也非常多。 李盛学证书 (20 张 )   李盛学几十年来潜心于中医学和微生态医学的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天三奇科研团队研制的高科技微生物天三奇胶囊、归元精产品成为吉林省火炬项目,曾荣获国家第二届优秀产品博览会金奖,获 99 国际巴黎发明博览会银奖,被列入 “ 国际精品批发中心 ” 产品。公司注重社会效益,在全国开展 “ 健康救助工程 ” ,免费为因患肠胃道疾病和风湿、类风湿疾病失学的孩子送医送药,直至康复为止。   天三奇药业于 2004 年通过药品 GMP 和保健食品 GMP 认证。公司有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我国著名的微生态学家王厚德教授被聘为天三奇总工程师。微生态制剂长乐胶囊生产工艺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公司研制治疗脑中风的中药一类新药羟基红花黄色素 Ay 获得国家中医药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临床批件,并取得了国家专利局的发明专利证书。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天三奇医药技术研究所和上海天三奇医药发展公司。十几年的实践中,公司科研团队创造性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 内因综合调节平衡 ” 健康理论和糖尿病 “ 非药物内因平衡法 ” 是对糖尿病的重大突破,可使多数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缓解和恢复健康。 参考资料 1. 李盛学和他的 “ 健康救助工程 ” .中国侨网. 2001-5-7 2. 中华赤子健康使者 - 记吉林天三奇集团和李盛学总裁 .人民网. 2002-8-3 3. 主流媒体为 “ 健康救助大行动 ” 推波助澜 .环球网. 2010-9-28[ 引用日期 2013-01-23
个人分类: 五元智能开发|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水杯都要做成黑科技了,能监测和过滤水质!
pandyliu 2016-10-27 09:55
古时候的大侠行走江湖,潇洒的都不带水袋。 走路时渴了,直接就捧了溪水、山泉解渴。 换作今天,被严重污染的水源早就把这些大侠毒死了。。。 那我们平时行走江湖,如何避免被不干净的水暗算了呢? 办法总是有的。 kickstarter众筹网站上最近有款智能水杯非常火爆,能监测水质,能过滤,它就是—— Ecomo 智能水杯 跟普通水杯不同的是,Ecomo 水杯的底部 可拆卸 可拧转,边上还有一只”手环“ (它真的可以戴在手上) 。 往水杯里装进任何液体,摇一摇就能测出各种污染物质,包括重金属、化学药品和悬浮污染物。 “手环”能以红、黄、绿三种颜色的LED 灯光,清楚的显示出水杯里的水质是否适合直接健康的饮用。 红色为较差水质, 黄色为良好,绿色为放心饮用 为了让水质监测更加准确,研发团队对水质监测传感器不断的改进迭代,经过了严格的测试。 直接把监测组件装在水龙头上,让水通过就能监测到水质情况。 Ecomo 配套的 APP 可直接查看 TOC有机物总量、TDS溶解性固体总量、浊度、温度4个水质指标,以此判断水质是否可以直接饮用。 如果监测到水源不能直接饮用,只要 拧一拧瓶身底部的过滤器,就可以快速过滤掉水里的化学药品残留、细菌和大多数的重金属。 它的过滤原理是什么呢? 在Ecomo 内部有着一个由活性炭纤维、离子交换纤维、纳米纤维膜组合而成的过滤滤芯。 各种物质的作用分别是: 活性炭纤维:具有强大的吸附功能,可去除去除氯、医药、农药、石油产品。 离子交换纤维:去除重金属如铅、汞、铜、镉。 纳米纤维膜:能有效过滤水中高达 99.9% 的细菌与微生物。 丁少前面就提到,“手环”是可以带在手上的。 它与手机上的APP连接后,就能提醒你喝水, 让你养成健康的好习惯。 Ecomo重368克,过滤芯寿命为两到三个月(更换需要10美元),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一个星期。 对于那些背包客、骑行党、徒步旅行这些常年行走江湖的人来说, Ecomo绝对是不错的选择。
3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05-02-信息的施效理论(下)
ruleofbit 2016-10-3 16:36
信息的施效理论(下) -- 智能的相关理论 一、万物有灵 意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世界观的基础问题,一切世界观概莫能外。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一直试图理解,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我们凭什么感知、理解、预测外在世界。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由 古代的灵魂之说发展成近代物质与意识的二元对立,并逐步转移到现代的信息智能理论上面来 。在古代,人们不理解意识是什么,将灵魂当成了人类意识的来源。古人认为,不仅人有灵魂,日月山河、树木花鸟等无不具有灵魂。灵魂有独立性,人死后会离人而去,或寄 存 于海洋、山谷、动物、植物或他人身上,或进入转世轮回。人的灵魂与宇宙万物的灵魂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是万物有灵。 虽然古代人类均不理解意识的科学来源,但是全球各族人民在人类本征态(本征态,物理学名词化用,这里指人类的基本生理机制)的作用下,普遍独自形成了认为人的意识来源于灵魂的灵魂学说。灵魂学说的细节集中在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两方面。祖先崇拜是相信死去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神灵崇拜是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为祈求各种神灵庇护,不受各种邪恶鬼怪的侵犯,经常将祭品献给神祗,希望能赐福平安。人类虚构神灵理念,用以理解自然界变幻莫测的现象,求得自身心理安宁。 在埃及,古埃及人信仰神的根深蒂固,他们坚信世界是众神创造的,世代相传的神话传奇,让古及文明充满了神秘与魅力。古埃及人崇敬神,认为神无所不在。在一份古文献上,埃及众神共列出740位神祇,由此可见埃及人尊奉的神明之多。埃及的神祇大致上可分为三大类:一、与王权紧密结合或创造天地有关的神,如众神之王—阿蒙Amon 、智慧之神-图特Thout ……二、与来生信仰或丧葬有关的神,如死神-阿努比斯Anubis 、真理女神—玛特Maat ……三、与家庭生活有关的神,如爱神-哈托尔 Hathor 、家庭保护神-贝斯 Bes……等等。 在希腊,奥林波斯十二神是古代希腊神话传统崇拜的诸神中的主要神祇。这些神祇以宙斯为中心,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些神祇中有十二位神,相对其他神祇更为重要,被称为奥林波斯十二神。 奥林波斯十二神主要是: 宙斯(众神之主,因武器为闪电权杖又被称为雷神),赫拉(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波塞冬(海神),哈迪斯(冥王,地狱主宰),雅典娜(智慧女神、胜利女神和女战神,阿瑞斯代表的是暴力与血腥之战,雅典娜则代表正义之战),阿波罗(太阳神),阿尔忒弥斯(月亮、狩猎与森林女神),阿弗洛狄忒(美与爱女神),阿瑞斯(战神),赫菲斯托斯(火与工匠之神),赫尔墨斯(神使,冥界引渡),狄俄尼索斯(酒神)。 在南美洲,原住民都崇信太阳神,但是信仰的方式有较大不同。玛雅人认为,羽蛇神(kukulcan),是太阳神的化身,为玛雅人带来雨季,与播种、收获、五谷丰登。而印加帝国自始至终,上到印加王,下及普通百姓都尊奉太阳为唯一的主神,印加王族就自承太阳之子奉神命执掌世俗事务。阿兹特克人信奉多神教,但是也崇拜太阳,他们认为必须用人的鲜血供奉太阳,太阳神才有力量每天从东边升起。 阿兹特克人 用活人当祭品的数量令人发指,一天之内用掉数千人常有的事。这些人牲通常被斩首或剥皮,或是活活被挖出心脏, 人牲 被带到金字塔的顶端 (最接近太阳的地方),屠杀后让血沿着石阶流下,真正血流成河。 因为受儒家的影响,我国神话也有神灵崇拜,但是在神灵崇拜的过程中,带有了很多祖先崇拜的特征。我们崇拜的神灵除了先天修成的女娲、伏羲等远古大神,更多的神灵本身就是祖先真灵。如炎黄二帝,即是祖先,又是神灵。封神演义中,上古部落战打成了排位赛,战斗结束后,排位,封神,祖先真灵依次转换成了神灵。 我国的古老神话中,还有一点好,就是 万物有灵。齐天大圣孙悟空,由一块石头受日月精华变化而来。白蛇传中,白蛇不仅能修炼成人,还会报恩,更为我们上演了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万物有灵的体系中, 虽然人处于最高的位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 非生物、生物、人并没有绝然的不同。这说明人类还是发现了非生物、生物、人之间的统 一性。只不过古代人认为,灵或者生机可以依靠外在赋予或内部修炼得到,比如金蝉子可以依靠听佛经得道,白素贞则全靠自身修炼得道。 万物有灵看似愚昧,但是却有科学的内核。 信息智能理论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就是认为万物有灵,这里的灵,不管是高级的意识还是低级的反射,他们的本质都是信息的传递和转换方式,都是信息体,都是智能体。非生物,作为一个系统,内部也存在信息转化与传递,也是有灵的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信息哲学进一步认为世界统一于信息,因此生命与非生命并没有全然的不同,他们都是有灵的,只不过灵性有上下,智能水平有高低。有知识库的系统,我们可以凭借教育,或者信息输入来提高事物的灵性,但这就是智能理论中的学习问题了,我们将在下文中予以介绍。我们在文章中提到的相关概念,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我们这里仅是最简单的介绍。除了适应度这个概念是基本原创的,其它在学界均有一定的研究予以支撑。 二、适应度 信息的施效理论(上)中 ,我们介绍了可能性空间、自由度 、自发目的 这三个概念。可能性空间认为事物发展是可能的而非确定的。 自由度是系统可能性空间的度量,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越多,系统的自由度越高,系统更加有序。 系统负反馈会导致系统向确定性的方向发展,形成自发目的。 知道了可能性空间和自由度、自发目的这三个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入另一个基本概念,适应度。 适应度是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下维持自身自由度,实现自发目的能力。 适应度是理解智能这个概念的基础。 理解适应度这个概念要把握五点,一是开放系统,存在以物质为载体的信息和能量交换;二是外界 即自然界,自然界的环境差异是巨大的。在个别极端环境中能够存活,是适应度的体现,但是还要考虑极端环境出现的可能性,极端环境越常见,适应度越高;三 是自由度不降,组织存在反熵运行,不会因为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导致结构崩溃;四是考虑比较标准,在条件不变时,自由度能上升的,适应度高;在条件改变时,能够维持自身自由度不变的条件数量越大,自由度越高;五是能够实现系统自发目的,系统的自发目的,是由系统的本征态,即系统的自身信息结构所决定的,体现为多境一果。多境一果揭示了目的性的本质——不管条件如何,环境如何,最终结果总是一样的。 生物体一般都是开放系统,也具备反熵运行能力。从生物学来看,单细胞、多细胞(植物、动物、人),他们的适应度是依次上升的。单细胞生物的典型是细菌,细菌虽然在极端条件下可以存活,但是在这种条件下细菌一般会转换成芽孢陷入休眠状态,已经不属于典型的开放系统了,不能因此认为适应度理论存在严重缺陷。细菌中的特殊门类,古核细菌,虽然能够在热泉水、缺氧湖底、盐水湖等极端环境中的生存,但是他们为了维持生存,已经进化出了和其他细菌不一样的细胞构造。比如极端嗜热菌,其细胞膜双层类脂进行了共价交联,成为两面都是水基的单层脂,极大地增强了其耐热性。但极端嗜热菌,喜欢酸性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100℃,80℃以下即失活,适应度也不见得高。多细胞生物以上,就存在内环境问题了,多细胞生物内环境一般都是稳定的,外界条件的改变时,生物体依旧能够维持自身自由度不变,这当然是具备高适应度的体现。 多细胞的生物,极端条件下的存活能力没有细菌高,但是生物界在演化出单细胞生物后,还会进化出多细胞生物呢?原因在于单细胞生物由于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只能生活在水中,适应面有限,而且遇到不利环境只能采取消极的躲避,所以只能靠大量复制(繁殖)实现在消极环境中的适应性。多细胞生物,随着结构逐渐复杂,不仅能适应环境,并且能通过影响环境使得种族的延续更容易实现,虽然繁殖方式复杂,繁殖速度相对单细胞生物慢,但是确保了后代的存活率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所以,从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方向上来看,整体上的适应度升了。 如果我们理解了适应度这个概念,那么智能的定义也就呼之欲出了。智能本质上是完成给定目标的能力,是系统维持自身适应度的工具。前面说的目标可以是系统自生的,也可以是外在设定的。外在设定的目标好理解,扫地机器人的扫地,围棋智能AlphaGo的策略目标都是直观的外在设定的目标。系统自生的目的,长期被作为内驱力看待,并不被当做意识中目的,但是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比如你说自己想喝水,喝水是你的目的,但是表面上的这种目的,其实是你内驱力驱动形成的(身体缺水),而这常常被我们的主观所忽视。信息构成系统后,系统通过反馈预设目标,系统实现这个预设目标的过程,就是智能。这里之所以要插入适应度这个概念,是因为通过适应度可以将控制、自组织、智能,这三大信息施效的基础理论统一起来。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最新兴的学科之一。认真的研究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迅速展开,到了1956年,它被正式命名为“人工智能”。同分子生物学一起,AI通常被其它领域的科学家誉为“我最想参与的研究领域”。物理专业的学生有理由感觉到,所有好的研究思想已经被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以及其他物理学家想尽了。然而对于AI来说,情况恰恰相反,这里还有出现几个新爱因斯坦的余地。(人工智能 一种现代方法 第二版)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和自然相对,意味着人类 不仅试图理解智能实体,还想建造智能实体,这比较好理解。但智能的定义还是比较混乱的,我们前文讲到 系统通过反馈能够预设自发目标,系统实现预设目标的能力,就是智能,这只是一家之言,也不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思路离不开两组矛盾的组合,这两组组合分别为人与理性的矛盾,思想与行为的矛盾。这两组矛盾互相交织,形成了四条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方向:拟人的思考系统;拟人的行动系统;理性的思考系统;理性的行动系统。 从历史上看,所有这四个方向都有人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同以智(理性)为中心的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争议。以人为中心的方法一定是经验科学,涉及很多假设和实验证实。而理性主义方法则涉及把数学与工程相结合。这四种观点之间互不相同,但又彼此交融。持有不同观点的团体之间既相互不服,又彼此帮助。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这四种方法。 像人一样思考的系统 ,该方向以认知科学领域的展开和探索为核心。作为交叉学科的认知科学领域,把来自AI的计算机模型与来自心理学的实验技术相结合,试图创立一种精确而且可检验的人类思维工作方式理论。认知科学一方面探索脑和心智的工作机制,研究我们自身是如何思考的;另一方面从问题解决模型入手,寻找使计算机和大脑一样思考的方法。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 )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于1961年设计了一个“通用问题求解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他们并不满足于仅让程序正确地解决问题,而是更加关心对程序的推理步骤轨迹与人类个体求解同样问题的步骤轨迹进行比较。1975年,由于著名的美国斯隆基金的投入,美国学者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6大学科整合在一起,研究“在认识过程中信息是如何传递的”,这个项目标志着认知科学的诞生。 像人一样行为的系统 ,该方向以 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 图灵测试为标志。图灵测试 设计的目的是为智能提供一个满足可操作的要求的定义。他建议与其提出一个长长的而可能有争议的清单来列举智能所需要的能力,不如采用一项基于人类这种无可质疑的智能实体的辨别能力的测试。”如果人类询问者在提出一些书面问题后,无法判断答案是否由人写出,那么计算机就通过了测试“,这就是图灵测试,也是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定义标准。 目前,我们要让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计算机尚需具有以下能力: 自然语言处理,使得计算机可以用生活语言成功地进行交流; 知识表示,储存它知道的或听到的信息; 自动推理,运用储存的信息来回答问题和提取新的结论; 机器学习,能适应新的环境并能检测和推断新的模式。 图灵测试有意避免询问者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物理接触,这是因为人类身体和生理的模拟对于智能是不必要的。当然,所谓的完全图灵测试还包括询问者利用视频信号来测试对方的感知能力,以及询问者“通过窗口”传递物体给受试对象。要通过完全图灵测试,计算机还需要具有: 计算机视觉,可以感知物体; 机器人技术,可以操纵和移动物体。 理性地思考的系统 ,该方向以形式推理为核心,俗称符号主义。19世纪的逻辑学家发展出一种描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精确的命题符号。(与之形成对照,普通的算术符号主要用于描述数与数之间的相等和不等关系的命题。)到了1965年,原则上,己经有程序可以求解窟沟用逻辑符号描述的可解问题,。人工智能领域中传统上所谓的逻辑主义希望通过编制上述程序来创造智能系统。这种逻辑的方法有两个障碍。首先,难以获得非形式化的知识并得到逻辑符号表示所需的形式化表达,特别是在知识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情况下。其次,“原则上”可以解决一个问题与实际解决问题这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对于仅有几十条事实的问题进行求解,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导来选择合适的推理步骤,都可能耗尽任何计算机的计一算资源。尽管这两个问题适用于痊沟建立计算推理系统的努力,它们最先出现在传统逻辑主义中。 理性地行动的系统 ,该方向指的是理性智能体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人工智能 一种现代方法》的推荐方法,全书也是围绕着理性智能体概念展开的。智能体(agent)就是某种能够行动的东西,但是人们期待计算机智能体有其它区别于简单“程序”的属性,不仅仅能够自主控制、感知环境、持续能力、适应变化、还有能力承担其它目标。理性智能体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最佳结果,或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获得最佳期望结果。 四、人工智能的 三大路径 (本节内容主要摘自《广义人工智能》) 前面我们介绍了探索人工智能的四大方向,在这四大方向上,总的还可以归纳出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三大路径。四大方向和三大路径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比如理性地思考的系统本质上就是功能模拟方法,理想的行为系统和行为模拟密不可分。这里我们对人工智能设计的三大路径进行介绍,帮助大家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功能模拟学派 ,也称为“符号主义”学派,其主要学术观点是:人脑、计算机 都是物理符号系统,智能活动的基础是物理符号系统,思维的基元是符号,思维 过程即符号运算,智能的核心是知识,利用知识推理进行问题求解,知识可用符 号表示,可建立基于符号逻辑的智能理论体系。主要科学方法:基于实验心理学 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的,以思维过程的功能模拟为重点的“黑箱”方法。 表性成果:1956年间世的第一个启发程序“逻辑理论机”LT,1968年发表的第一 个专家系统DENTRAL化学分析专家系统。功能模拟学派的发展途径:启发程 序→ 专家系统。 结构模拟学派 ,也称为“联结主义”学派,其主要学术观点是:智能活动的基 元是神经细胞,智能活动过程是神经网络的状态演化过程,智能活动的基础是神 经细胞的突触联结机制,智能系统的工作模式模拟人脑模式。主要科学方法:基 于神经心理学与生理学的、以神经系统的结构模拟为重点的数学模拟与物理模 拟方法。代表性成果:1943年问世的第一个人工神经细胞MP模型,1960年研 制的感知机,1982年提出的全互连型人工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1986年开发 的多层感知机、“BP”神经网络。结构模拟学派的发展途径:人工神经细胞→ 人 工神经网络。值得注意的是,联结主义看似和信息传递有关,但本质上还是信息转换现象,神经细胞在每一次联结时,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而已经包含了信息的加工和传递过程。 行为模拟学派 ,也称为“行为主义”学派,其主要学术观点是:智能行为的基 础是“感知一行动”的反应机制,智能系统的智能行为,需要在真实世界的复杂 环境中进行学习与训练,在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适应过程中,不断进化和体 现。主要科学方法:基于智能控制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生物控制系统的 智能行为模拟为重点,研究拟人的智能控制行为。代表性成果:1952年研制成 功的第一个“控制论动物”—香农老鼠,1991年布鲁克斯演示的智能机器人。 “行为模拟”学派的发展途径:控制论动物→ 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三条途径,在学术观点、研究内容、科学方法上,存在严重的分歧、矛盾和差异。“联结主义”学派反对:“符号主义”学派关于“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认为:人脑神经网络的联结机制与计算机的符号运算模式有原则性差别。“行为主义”学派批评:“符号主义”学派、“联结主义”学派对真实世界作了虚假的、过分简化的抽象,认为:存在“不需要知识”、“不需要 推理”的智能。 由于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存在分歧,人工智能的三个层次“高层思维智能、中层感知智能、基层行为智能”也存在分离。所以,人工智能学科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各分支学科之间缺少相互的学术交流、分工协作,不利于人工智能学科协调和高速发展。 我们认为:功能模拟、结构模拟和行为模拟三大学派、三个层次、三条途径是在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当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友好协商、彼此交流、综合集成、协同工作。 五、智能体 人工智能领域的经典教材《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提出了智能化智能体的思想。这和信息哲学的主体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信息哲学一以贯之就是信息体的思想,一切事物本质上都是信息体的传递、转化和施效。智能体是具备适应性的信息体,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体。 按照《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的划分,智能体程序可以分为 四种基本类型 :简单反射型智能体;模型反射型智能体;目标型智能体;效用型智能体。 这四种智能体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适应性逐渐增强。我们用自动驾驶来举例子。 简单反射型智能体 是 最简单的智能体。信息的施效理论(上)中提到的基础控制模型,就是简单反射型智能体的基础模型。 简单反射型 智能体的特点是基于当前的感知选择自己的行动,不具备学习能力和知识库。如自动驾驶智能体感知到前车尾灯亮,就条件反射立即刹车。下图中只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基本没有中间判断的,就是简单反射型智能体。 模型反射型智能体 是具有知识库的简单反射型智能体。在不完全观察的条件下,为了让智能体对未观察到的世界进行判断,智能体就需要两方面的知识库,关于世界如何独立发展的知识(如正在超车的汽车一般在下一时刻会从后方赶上来,更靠近本车)和智能体自身的行动如何影响世界的知识(如方向盘顺时针转,车右转)。这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转的知识也被称为世界的模型,所以使用这样的模型的智能体被称为模型反射型智能体。下图中懂的世界如何演变,我的行动做了什么的智能体,就属于模型反射型智能体。 目标型智能体 比模型反射型智能体更高级些。这里的目标指的不是任何智能体都可以分解出的简单目标,而是间接的,需要多步骤完成的复杂目标。基于目标的智能体的特点是通过搜索和规划,寻找最佳的行动序列来达成目标。 反射型智能体的内建规则直接把感知映射到行动,在感知 到前车尾灯亮时就会刹车。而基于目标的智能体强调智能体能够推理“如果前面的车辆刹车灯亮起表明它将 要减速。根据智能体对己知的世界的理解,能够达到不碰撞其它车辆的目标的唯一行动就是刹车。” 下图中有了“现在我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的,就是目标型智能体。 效用型智能体 将更抽象的效用设定为目标。品质和 目标是两回事,到达目的地仅仅是目标,但是 更快、更安全、更可靠,或者更便宜则是品质。更先进的智能系统 允许 智能体对效用的多少进行比较,以保障目标的高品质实现。 基于效用的智能体通过效用函数描述目标, 当有多个互相冲突 的目标,而只有部分目标可以实现时,智能体可以通过效用函数适当折中,如优先保证速度和安全,而非舒适。 当智能体瞄准了几个目标,而没有一个有把握达到时, 智能体可以 效用函数能够根据目标的重要性对策略进行加权,得出效用最大的方案。 下图中有了效用问题的就是效用型智能体。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是最高级的,人类的行为自然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效用型智能体。 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假设 的经济人、理性人,本质上的问题均是效用最大化问题。当然这个假设是有问题的,主要是没有考虑到智能体的认知机制问题,我们以后还会专题去讲。信息哲学期望自身能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门指导理论,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理论基石能对世界,对自身,对社会进行更基础的分析。能否运用信息哲学理论解构现代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将是我们未来努力工作的方向。 六、知识与学习 (要点摘自信息科学原理与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 知识与学习这两个概念,大家在生活中都有所接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点出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问题。儒家虽然带有很多历史糟粕,但是对学习理论,学习观念的塑造大力推动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苏格拉底、亚理斯多德等古希腊学者,既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也在不断传播关于学习的理论,可以说学习与教育问题是一切社会得以运转的基本前提。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家卢梭,不仅写出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这样的政治学经典著作,他在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爱弥儿》一书更是教育学理论中的著名文献。 在我们这里,学习和知识成为了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学习与知识理论在整个理论体系中获得了更基本的地位。信息哲学理论中的知识和学习是尤其特定含义的,这里我们区分知识与知识获取,我们定义“ 知识就是先验信息 ”。在完全可观察的环境中,直接输入的信息本身并不是知识,正如我们不会说人知识了(看到了)杯子。我们谈起知识,离不开对信息转换和推理的理解。在涉及部分可观察的那环境中,知识和推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于知识的智能体能够将知识(先验信息)和当前的感知结合起来,从面在选择行动之前推导出当前状态的隐藏部分 。 例如,一个内科医师 在选择治疗方案之前给病人做诊断—也就是说,推断出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病理状态。医师采用的知 识,某些是以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到的规则的形式出现,某些则是以关联模式的形式存在。虽然医师无 法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描述,如果它存在于该医师的脑海中,实质上对推断过程产生影响,那么它就可以被当作知识 。 这里我们定义知识是的先验信息,是在抓知识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其他的知识定义,比如“ 知识是结构化的信息 ”, “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知识是认识主体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等等,是从 知识发现、知识管理角度提出的知识定义,实际上对知识进行了缩小解释。如“ 知识是认识主体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这个由钟义信教授提出的定义,强调的正是知识的先验性,在上文的例子中看病就是收集病人的信息,并通过先验知识(规律)对这种信息进行预判并且得出结论。 在知识管理或者知识发现中,知识的结构性极为重要。知识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组织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可以是结构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半结构的。结构化的信息具有清晰简明,易于传递储存和使用的特点,因此信息的结构化工作是信息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为了获取结构化的信息,我们通常要对信息进行预处理。信息的预处理可以分为表层信息处理和深层信息处理两种类型。表层信息处理一般不改变信息的深层结构,比如为了便于对信息进行操作而进行的处理、为了快速流通而进行的处理、为了保存信息而进行的处理、为了实现共享而进行的处理、为了便于检索而进行的处理等等都属于表层信息处理。深层信息处理则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信息的深层结构,主要有为提高效率而进行处理、为提高抗干扰能力的处理、为提高信息的效用性而进行的处理、为提高信息安全性而进行的处理、为了提高可用度而进行的处理、为了生成知识所要讲行的信息处理等六种类型。 学习与知识在逻辑上紧密相连,我们定义, 智能体将外在信息转换为自身先验信息的过程就是学习 。因此,智能体知识库的改进过程也是学习,知识生成的过程也是学习。另外,知识推理是从旧有知识中导出新知识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学习理论是信息哲学的重要基础理论,是信息哲学试图超越其他哲学理论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智能理论建立在适应度理论上,是从智能体适应于外在环境这个角度建立起来的理论框架。智能体的本质就是对外在环境给出的信息输入进行转换和输出,这里的信息的转化规则,我们可以称之为本征态,也可以称之为先验知识。在上文对智能体这个概念的介绍中,我们提到了简单反射型智能体;模型反射型智能体;目标型智能体;效用型智能体,这四种基本智能体类型。在简单反射型智能体中,由于只存在传感器和执行器,只能对输入的信息存在简单的处理,不具备专门的先验知识库,这种智能体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 模型反射型智能体有了一定深度的知识库,如果这个知识库可以根据外在环境发生改变和调整,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智能体有了一定深度的学习能力。模型反射型智能体是目标型智能体和效用型智能体的基础,所以这三种智能体都可能有学习能力。 我们研究学习,研究知识, 着眼点在于一般系统,而不是人类本身。换言之,这里研究的目的是试图 使一般系统能够具有“知识生成”的能力,所采取的基本研究思路是“拟人律”:借鉴人类科 学实验活动中的“知识生成”机制,寻求能够在机器中实现的机理。虽然在 人类的知识生成的机制中,有一些(特别是其中最为精彩的那些)机制是难以在 机器中实现的。因此.不能奢望机器能够具备同人类一样精彩的知识生成能力。不 过,即使如此,机器学习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受拟人律影响,我们认为知识的生成有两个基本途径。一个是从实践中逐步积累,把所观察到的现象的 共性核心升华成为概念,把所积累经验的精华上升成为理论;另一个途径是由已有的 知识通过推断产生新的知识。前者是由信息到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 过程,在逻辑上称为归纳;后者是从知识到知识、由抽象到抽象的过程,在逻辑上称为 演绎。 归纳与演绎,不仅是人类思维的一般方法,也是学习的一般机制 。 自AlphaGo战胜李世石后,深度学习这个概念火了,我们这里也顺便介绍一下。AlphaGo电脑程序的技术基础就是深度学习技术。我们前面介绍了联接主义和符号主义。 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之一,是以符号主义的“专家系统”为代表的,用大量 “如果-就”(If——Then)规则定义的,自上而下的思路。而以联结主义为核心的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al Neural Network),标志着另外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路。 神经网络没有一个严格的正式定义。它的基本特点,是试图模仿大脑的神经元之间传递,处理信息的模式。深度学习就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一种改进模型。深度的深不是牛逼的意思,而是层级的意思。在神经元网络中, 从一个输入到一个输出的最长路径的长度就是深度。深度学习通过加权值来定义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强度,并通过 组合低层特征来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特征 。 深度学习的 核心就是:计算、连接、评估、纠错、疯狂训练 。 深度学习的特点是 非线性、分布式、并行计算、自适应、自组织。深度学习有很多优势,但其本质还只是一种权重的判断方法,我们不应该对其有过高估计,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我们会在下文进行介绍。 七、规划与决策 提出能达到一定目标的行动序列的任务称为规划,规划本质上是问题求解的算法 。我们前面提到过,“信息加工、信息编码、信息计算本质上可以看成两种形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信息变换规则也被称为算法”。在这层意义上,规划本质上就是信息转换问题,信息的施效性和信息的转换性是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由于在管理学领域有个核心词汇“决策”, 决策是考虑在效用条件下的规划问题 ,在概念上是可以被规划合并掉的,所以这里将规划与决策并列,为以后的管理学理论和技数治理理论埋下伏笔。在信息哲学理论中,规划与决策是同义词,规划就是决策,决策就是规划,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在词义上不进行区分,由大家根据自己的使用 习惯 来使用 。 由于信息哲学的历史任务在于启发更多的人参与思考,没有提到很多实际上的困难。信息哲学绕来绕去,就是希望建立起用规划去代替君子小人、自由人权的等传统分析系统,把问题归结为规划和算法问题。第一步是容易的。但是要寻找宇宙最本质的算法,要通过更新的算法解决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这则是困难的。孔子用克己复礼那一套对世界进行了解释,把人分成君子和小人两类,这是容易的。但是想要用君子和小人的划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则是困难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但问题在于,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往往事后才知道。明末清流自称君子,但其已背离宗旨,热衷党争,与齐党,楚党,浙党,宣党斗法不止,并最终促成了明朝的灭亡,这显然算不上君子。 人可以分为小人君子,算法也可以分为经典规划环境和非经典规划环境两大类型。 经典规划环境是指“ 完全可观察的、确定性的、有限的、静态的(只有当智能体行动时 才发生变化)以及离散的(对于时间、行动、对象以及效果)环境”。相反, 非经典规划针对的是部分可观察的或随机的环境,这两种环境涉及不同的算法集和智能体设计,下面对三类经典的规划与问题求解的算法进行初步介绍。 (一)基于搜索的问题求解 : 前面提到的简单反射型智能体是最简单的智能体,它们把行动建立在从状态到行动的直接映射基础上,非常简单,但适应性不强。在映射太大而无法存储或者消耗的时间太长的条件下,此类智能体是难以运转的。更先进的是基于目标的智能体,它通过考虑未来的行动和对结果的需求来获得成功。 基于搜索的问题求解智能体是基于目标的智能体的主要规划方法,分为无信息的算法和有信息的算法两种类型 。智能体通过构造行动序列达到目标的过程被称为搜索。在智能体可以开始搜索解之前,它必须对目标加以形式化并且用目标对问题加以形式化。一个问题由四个部分组成:初始状态、行动集合、目标测试函数和路径耗散函数。问题的环境用状态空间表示。一条穿过状态空间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路径是一个解。问题求解算法的结果不是failure(失败)就是解,我们一般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评价一个算法的性能:“① 完备性:当问题有解时,这个算法是否能保证找到一个解?② 最优性:这个搜索策略是否能找到最优解?③ 时间复杂度:找到一个解需要花费多长时间?④ 空间复杂度:在执行搜索的过程中需要多少内存?” 时间和空间的复杂度往往要与问题难度的某种度量一起考虑。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一个典型的度量是状态空间图的大小。因为状态空间图被视为要输入到搜索程序的显式的数据结构。 ①无信息的搜索中(也称盲目搜索)是除了问题中提供的定义之外没有任何关于状态的附加信息。可以做的事情只能是生成后继,并区分目标状态与非目标状态。无信息搜索可以分为四种方法 : 广度优先搜索选择搜索树中深度最浅的未扩展节点进行扩展。它是完备的,在单位耗散的情况下也是最优的,作为 最简便的搜索算法之一,这一算法也是很多重要的图的算法的原型。Dijkstra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和Prim最小生成树算法都采用了和广度优先搜索类似的思想。其别名又叫BFS,属于一种盲目搜寻法,目的是系统地展开并检查图中的所有节点,以找寻结果。换句话说,它并不考虑结果的可能位置,彻底地搜索整张图,直到找到结果为止。 一致代价搜索则从搜索的代价角度考虑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贪心搜索,取扩展深度最浅的节点,代价一致搜索扩展的是路径消耗最低的节点n。如果所有单步耗散都相等的话,这种算法就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是一样的。不过,这样在扩展到一个具有能返回到同一状态的零耗散行动的节点时就会陷入无限循环。 深度优先搜索选择搜索树中深度最深的未扩展节点进行扩展,也就是说先搜索一条路,直到不能走为止,换另一条路。这种方法既不是完备的也不是最优的。深度优先搜索有一种特殊类型,即 深度有限搜索。这种搜索方式在深度优先搜索上施加了一个固定的深度限制,搜到这个限制后,就跳转到其他节点进行扩展,而不是继续深入。 迭代深入搜索则使用不断增加的深度限制调用深度有限搜索直到找到目标为止。 双向搜索的是运行两个同时的搜索,其中一个从初始状态向前搜索,而另一个从目标状态向后搜索,当它们在中间相遇时搜索终止。这个方案的原理是B d/2 + B d/2 <B d 。 双向搜索的特点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时间复杂度,但是它并不总是可行的而且可能需要太多空间。 ② 有信息搜索(也称启发式搜索) 是 知道一个非目标状态是否比其它状态“更有希望”接近目标的搜索方式。 启发式搜索在状态空间中的搜索对每一个搜索的位置进行评估,得到最好的位置,再从这个位置进行搜索直到目标。这样可以省略大量无谓的搜索路径,提高了效率。在启发式搜索中,对位置的估价是十分重要的。采用了不同的估价可以有不同的效果。 我们先看看估价是如何表示的。 启发中的估价是用估价函数表示的,如: 最佳优先搜索的最广为人知的形式称为A*搜索(发音为“A星搜索”)。它把到达节点的耗散g(n)和从该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消耗h(n)结合起来对节点进行评价:f(n)=g(n)+h(n)。 因为以g(n)给出了从起始节点到节点n的路径耗散,而h(n)是从节点n到目标节点的最低耗散路径的估计耗散值,因此f(n)=经过节点n的最低耗散解的估计耗散。这样,如果我们想要找到最低耗散解,首先尝试找到g(n)+h(n)值最小的节点是合理的。可以发现这个策略不只是合理的:倘若启发函数h(n)满足一定的条件,A*搜索既是完备的也是最优的。 如果把A*搜索用于Tree-Search,它的最优性是能够直接分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h(n)是一个可采纳启发式--也就是说,倘若h(n)从不会过高估计到达目标的耗散——A*算法是最优的。可采纳启发式天生是最优的,因为他们认为求解问题的耗散是低于实际耗散的。因为g(n)是到达节点n的确切耗散,我们得到一个直接的结论:f(n)永远不会高估经过节点n的解的实际耗散. A*搜索比较复杂,但我们这里掌握一个观念即可, 启发算法是减少搜索次数的重要手段,信息哲学希望给所有人提供一套好的启发算法 。 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比较经典的 启发算法有: 蚁群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蚁群算法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随机搜索寻优方法,是生物界的群体启发式行为。各个蚂蚁在没有事先告诉他们食物在什么地方的前提下开始寻找食物。当一只找到食物以后,它会向环境释放一种挥发性分泌物pheromone (称为信息素,该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挥发消失,信息素浓度的大小表征路径的远近)来实现的,吸引其他的蚂蚁过来,这样越来越多的蚂蚁会找到食物。有些蚂蚁并没有像其它蚂蚁一样总重复同样的路,他们会另辟蹊径,如果另开辟的道路比原来的其他道路更短,那么,渐渐地,更多的蚂蚁被吸引到这条较短的路上来。最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可能会出现一条最短的路径被大多数蚂蚁重复着。蚁群算法的正反馈性和协同性使其可用于分布式系统,隐含的并行性更使之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现己陆续应用到组合优化、人工智能、通讯等多个领域。。从数值仿真结果来看,它比目前风行一时的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有更好的适应性。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一类借鉴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遗传突变)演化而来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它是由美国的J.Holland教授1975年首先提出,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具有内在的隐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遗传算法的这些性质,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信号处理、自适应控制和人工生命等领域。它是现代有关智能计算中的关键技术。 退火算法来源于固体退火原理,将固体加温至充分高,再让其徐徐冷却,加温时,固体内部粒子随温升变为无序状,内能增大,而徐徐冷却时粒子渐趋有序,在每个温度都达到平衡态,最后在常温时达到基态,内能减为最小。根据Metropolis准则,粒子在温度T时趋于平衡的概率为e(-ΔE/(kT)),其中E为温度T时的内能,ΔE为其改变量,k为Boltzmann常数。用固体退火模拟组合优化问题,将内能E模拟为目标函数值f,温度T演化成控制参数t,即得到解组合优化问题的模拟退火算法:由初始解i和控制参数初值t开始,对当前解重复“产生新解→计算目标函数差→接受或舍弃”的迭代,并逐步衰减t值,算法终止时的当前解即为所得近似最优解,这是基于蒙特卡罗迭代求解法的一种启发式随机搜索过程。退火过程由冷却进度表(Cooling Schedule)控制,包括控制参数的初值t及其衰减因子Δt、每个t值时的迭代次数L和停止条件S。 (二)不确定性与概率推理 : 前文讲到 非经典规划针对的是部分可观察的或随机的环境。在经典规划条件下,逻辑方法使智能体能够得到保证可行的规划,但不幸的是,现实中的智能体均无法了解关于其环境的全部事实。智能体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行动,就涉及不确定性与概率推理问题。 不确定性与前文的可能性空间是对应的,信息是确定性的来源,不确定性=不完全信息,非经典规划针对的就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规划问题。 不完全信息意味着在演绎推理中可能进行的很多简化不再有效。 我们可以用概率来表示不确定性,通过效用表达的偏好与理性决策通用理论中的概率理论相结合,称为决策理论:决策理论=概率理论+效用理论。概率表达了智能体无法得到关于语句真值的确定决策的无能程度。概率概括了智能体的信心。基本概率语句包括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上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先验概率是指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如全概率公式,它往往作为由因求果问题中的因出现的概率。条件概率是事件A在另外一个事件B已经发生条件下的发生概率。条件概率表示为P(A|B),读作“在B条件下A的概率”。 英国数学家贝叶斯对条件概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P(A|B) = P(B|A)*P (A) / P(B)的 贝叶斯定理 ,这个定理告诉我们, 通常,事件A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的概率,与事件B在事件A的条件下的概率是不一样的;然而,这两者是有确定的关系,贝叶斯定理就是这种关系的陈述。 这个公式极度违反直觉, 假设你参加一个电视游戏节目,节目现场有三扇门,其中一扇门后面是一辆车,另外两扇门后面则是山羊。主持人让你选择其中的一扇门。不妨假设你选择了一号门吧。主持人故意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比如说三号门,让你看见三号门的后面是山羊。然后主持人问你,“你想改变你的选择,换成二号门吗?”一般人认为换门赢汽车的概率是1/2,换不换一样,你会怎么做?、根据贝叶斯定理,我们计A为选中汽车的概率,B为主持人选中山羊门的概率,则直接选中汽车的概率P(A)=1/3。如果主持人故意打开一扇错误的门,那么 P(B|A)=1, P(B)=1解得 P(A|B)=1/3。因为 P(A|B) 代表了主持人打开后面是山羊的门,你当前选择的门有汽车的概率,也就是如果不换会赢得汽车概率。这个概率是1/3,因此换之后赢得汽车的概率是2/3。所以换之后赢的概率更大。我们还可以继续推理,如果主持人是随意打开一扇门,那么 P(B|A)=1, P(B)=2/3,解得 P(A|B)=1/2,换不换一样。 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们,要从概率角度理解世界,我们的观点,应该随着不断更新的事实而发生改变。每一个新事实出现之后,我们就调整一下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我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事实求是活的精髓。 (三)基于多智能体的问题求解 : 对抗搜索:在多智能体环境中,其中任何智能体需要考虑到其它智能体的行动,及其对自己利益的影响。如果认为其他智能体是不可预测的、偶发的,那么可以将模型归为基于搜索的问题求解智能体来解决。当在竞争的环境中,每个智能体的目标是冲突的(当然可预测的),于是就引出了对抗搜索问题—通常被称为博弈。数学中的博弈论(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把任何多智能体环境看成是一种博弈游戏,其中每个智能体对其它智能体的影响是“显著的”,与智能体是合作的还是竞争的无关’。人工智能中“博弈”通常是更特定的种类——专指博弈论专家们称为有完整信息的、确定性的、轮流行动的、两个游戏者的零和游戏。在我们的术语中,这意味着在确定性的、完全可观察的环境中两个智能体必须交替行动,在游戏结束时效用值总是相等并符号相反的。对抗搜索过程中,需要牢记的一点就是总是做最坏打算,在决策的时候,总是认为对方会作出最佳决策。 合作规划:当环境中有其它合作、竞争或协调的智能体时,多智能体规划是必要的。多体规划通过使用对联合行动描述的有效分解来构造联合规划,但是如果两个合作智能体要在执行哪个联合规划上取得一致,必须以某种形式的协调来增强。一组智能体能够确保在一个联合规划上取得一致的最简单方法是在参加联合行动之前采用公约。一组智能体能够确保在一个联合规划上取得一致的最简单方法是在参加联合行动之前采用公约。公约是在对联合规划的选择之上的任何约束,超过“如果所有智能体都采用则联合规划必须运转”的基本约束。公约也会通过进化的过程出现。例如,群居昆虫群体执行非常精细的联合规划,这被群体内个体的共同基因构造所推动。一致性也能通过公约的偏差会减少进化适应性的事实而被增强,所以任何可行的联合规划都能够变成稳定的均衡。但是,公约被用来覆盖个体多智能体规划问题的全域,而不是对每个问题重新开发,这可能导致不灵活性和崩溃,如在网球双打中当球在两个伙伴之间大致等距离时所看到的。在缺乏可应用的公约时,智能体可以使用通讯(信息传递)来获得一个可行联合规划的常识。例如,一个网球双打比赛者可能喊“我的!”或“你的!”以指示一个偏好的联合规划。这就是联合规划的第二方法,通过信息传递(通讯)使系统协调。联合规划的两种方法实际上贯彻于自然的自组织环节中,我们前文的相应章节已经讲到过这个问题。 八、智能分类概述 万物有灵这种旧瓶装新酒的观念我们已经树立了。智能的本质适应性,我们已经确定了。智能体的概念与分类我们也讲了。在通过求同得出一切适应性都是智能体后,我们还可以用求异的方法研究智能和智能之间的不同,这就是智能的分类理论。我们前面说的智能体的四种基本类型就是一种智能的分类理论。因为我们人类对智能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目前还没有科学的,标准的智能分级理论,这里补充几种流行的智能的分类方法,以便读者对智能理论够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一、如果完全按照适应度来分,那么适应度越高级的,智能也越高级,这种方法对生物体来说比较直观有效。越高级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智能也就越高。但是适应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不同目的的人工机械,难以直观的比较适应性,所以这个分类标准并不普世。我们只能说,在同样的目的机制下,适应性更强的机械,智能更高。比如扫地机器人,能够自充电的就比不能自充电的智能水平更高。但是切面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你就不能直观的说,哪个智能水平更高。在适应度这个分类下,还可以分为强知识库的和弱知识库,强规划能力和弱规划能力的两类标准。按适应度划分,这是和本著一脉相承的分类方法,我们一直强调信息哲学希望建立起认识自然-人类-社会的一般方法。适应的概念源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今依然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做的仅是将其从生物界推广到非生物界和社会理论中去。人类支配万物,自诩为万物之灵,也离不开自身高度的自然适应性和强智能能力。 二、按智商来分。按智商来分,实际上是按人的推理判断能力来比较,这是一种直观的常见分法,属于我们前面提出的类人方向的智能评价标准。在特定领域,和人解决同样的问题,即可按照人的智商数值得出系统的智能等级。据说目前百度搜索的智商水平可以达到4岁幼儿的水平,但是这种分类方法也不科学,一些基本智能现象,智商测试本身就是测试不出来的,比如扫地机器人,他的智商你就没法测。智能领域有个莫拉维克悖论,讲的就是“和传统假设不同,推理等人类所独有的高阶智慧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计算能力,但是无意识的技能和直觉却需要极大的运算能力。”用智商量化人工智能比较简单直观,但科学性不高。智商理论的基本前提就是智力的差异可以定量化 ,沿着这个问题继续探讨就要分析智力的具体构成因素是什么,再进一步就要会返回智力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原点,陷入循环论证。 三、和人类整体比对来分,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能够完成单方面工作的人工智 能,如切面,扫地,下棋等等。别看阿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是其能力还没有超出弱人工智能的边界,你叫他打麻将他就蒙蔽了,大量基本程序都要重头开始设计了。EXCEL等办公软件中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是在完成单方面的工作,也具备适应性,其实也是弱人工智能,只不过太弱智了,我们一般不将其当做人工智能看。 强人工智能是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具备自我意识, 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 人类能干的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我们目前还拿不出确定性的方案去实现它,只能在上文说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这三条路上走一步再看一步。这三条路径,我们明知是错的,但是我们无路可走,只能依旧走下去。 超人工智能是 牛津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提出的概念,他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由于超人工智能实在太强了,所以自然也成为 科幻界、宗教界热衷探讨的问题。信息哲学要搞出宗教理论,必然要在超人工智能领域下手,夺取该领域的解释权以和传统宗教抗衡。 九、自我意识 从地球上生物的发展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前提是要有智能,没有智能不可能产生意识。但有智能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这可不一定。我们前面提到的,强人工智能拿不出确定性的可实现方案,主要原因在于自我意识这个东西。意识是什么根本搞不清楚,我前面说万物有灵,意识源于信息,这是我们神经科学研究的结果,神经科学发现大脑的基本组成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基本功能仅仅就是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传递激活或者抑制的信号,相当于一个个仅仅可以发出0和1这两个信号的发生器,然后几百亿的信号发生器一互联,在经过实践训练,自我意识就有了。你告诉我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根本所不说不上来,只能用涌现,用系统生成原理去理解。所以信息哲学只是哲学,只是我造出用于对抗和吸收其他哲学理论的工具。但是,这里有一点信息哲学敢说,“意识和自我不是物质,不是具体的物理实在,仅仅是信息系统为计算需要而建立的一个虚拟对象。” 所以, 目前人工智能根本不可能产生意识,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搞清楚意识产生的细节,人类目前的研究是如何让它表现得更像智能一些。但是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类越智能意识也就越强,但是这一点对人工智能并不适用,计算机是在用擅长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来实现同样的效果,因此,人工智能在产生智能的过程中,看起来智能的结果跟人越来越接近了,但这条路径不会产生意识的。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大部分成功的人工智能跟意识都没有关系,跟意识的产生过程都没有关系,基于大数据的这种方法,目前也看不到任何产生意识的迹象。大家都讲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战胜了人类,好像它也会产生意识一样,这是很大的误区。( 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一字之别差在哪? ) 虽然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实现,但如果我们回到神经科学中去,沿着“意识是信息系统为计算需要而建立的一个虚拟对象”这条思路继续走下去,我们自然会发现意识存在于系统之中,存在于神经网络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你脑袋偶尔被门夹一下,只要不因为脑细胞大量死亡造成网络崩溃,你依然还是你。既然如此,“自我意识”的就不应该仅仅存在于生物性的大脑中,理论上它可以从任何足够庞大的平行分布式计算系统中涌现出来。也就是说,信息系统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时候,能够产生称之为“自我意识”的东西,未来有可能创造出机械意识。 最后,再介绍两个关于意识的经典思想实验,缸中之脑和中文屋。 缸中之脑:实验的基础是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最终都要在大脑中转化为神经信号。假设一个疯子科学家、机器或其他任何意识将一个大脑从人体取出,放入一个装有营养液的缸里维持着它的生理活性,超级计算机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和原来一样的各种神经电信号,并对于大脑发出的信号给予和平时一样的信号反馈,则大脑所体验到的世界其实是计算机制造的一种虚拟现实,则此大脑能否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如果一个大脑无法知道自己是在颅中还是缸中,因此这世间的一切可能都是虚假的、虚妄的。那么什么是真实?对此,笔者的观点是,由于信息的等效性,大脑是无法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的,但是这不意味着虚妄与真实之间存在绝对的对立。如果真有一台电脑,试图传来和真实宇宙一样的数据,那么这个电脑就是真实宇宙的拟态,和真实宇宙是等效的,不可区分的。我们前面讲到过,宇宙的物理层是有可能转换为信息问题进行描述的,信息本身就是实在,宇宙在本质上很可能是一台大型信息处理机,即使我们真是 缸中之脑,我们也要用真实的心态去生活,只要我们感受到脑在颅中,那么我们就认为脑在颅中,否则一切认识理论都无法建立,也违背 奥卡姆剃刀原理 。另外, 缸中之脑这个问题是不可证伪的,我们在构建宗教理论的时候,还会用到它。 中文屋:中文屋实验是用以反驳强人工智能(机能主义)提出的主张“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的思想实验。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但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中文屋假设”主要是针对“图灵机实验”而提出的,提出者塞尔认为即便人类能够造出完全符合“图灵机试验”要求的机器,也无法证明这种机器本身是具有意识的。笔者认为,赛尔的观点已经融入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体系中去了,中文屋子实验并不能完全证明机器没有意识,而是说表现得像有意识,并不一定真的有意识。 十、人工智能的困境 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主要可以分为乐观和悲观两派。悲观派由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人构成,他们认为人工智能会造成人类的灭绝,因此反对人工智能。乐观派由扎克伯格,吴恩达等人构成,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还远远不值得担忧。本著显然执乐观派的观点。 抛去意识问题和目前三大路径自身的矛盾,对于悲观派的观点,人工智能界至少有两大实际困难难以解决,这些都是强人工智能的重要阻碍。 一、 莫拉维克悖论。 莫拉维克悖论指出:和传统假设不同,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低等级智慧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 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认为这是人工智能研究者的最重要发现,他认为:过去 智慧最重要的特征是解决那些困难到连高学历的人都会觉得有挑战性的任务,如 象棋,抽象符号的统合,数学定理证明和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 。但 经过35年人工智能的研究,人们学到的主要内容是“困难的问题是简单的,简单的问题是困难的”。四岁小孩具有的本能,如─辨识人脸、举起铅笔、在房间内走动、回答问题等,过去是被认为不需要智慧的能力,而事实上这是工程领域内目前为止最难解的问题。随着新一代智慧设备的出现,股票分析师、石化工程师和假释委员会都要小心他们的位置被取代,但是园丁、接待员和厨师至少十年内都不用有这种担心。 二、奇点理论陷入困境。 奇点理论由未来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提出,该理论由摩尔定律的扩展定律(科技加速律)扩展而来,是相对于摩尔定律的二级推广。奇点理论认为很多技术处于指数增长中,如芯片的计算能力,DNA技术,数据的储存等等。他预测技术在突破一个称之为奇点的临界点后爆发性增长,在2045年左右会出现自己思考的人工智能。谢熊猫君的著名回答《 为什么最近有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 》中很多论证实际上就是奇点理论的再表达。但是实际上, 奇点理论的根基摩尔定律已经快失效了 。摩尔定律认为,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摩尔定律只是 硬件业 经验结论的总结,目前已经快到达物理极限了。 现今各大厂商量产的最先进的 半导体技术 应该能做到22nm左右。一般认为,当器件尺寸小到5nm时,器件中的载流子的行为将要用量子力学的理论进行解释,现今的半导体元件物理的知识几乎失效,学界和产业界认为按照现有技术摩尔定律大概还能进行到7nm的技术节点。而7nm以后,大概将会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才会产生下一代半导体技术。 计算机科学界泰斗斯图尔特圠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教授,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把奇点理论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因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不符合指数规律。由于运算速度被限制,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个瓶颈期。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但两千年过去了,地球还是撬不起来。可控核聚变,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结果到现在变成了“永远还需25年”的笑话(其实可控核聚变和信息理论还真不是不同的科技树,可控的问题离不开前面说的控制论问题)。 目前,很多鼓吹人工智能会灭亡人类的人,他们即不懂人工,也不懂智能。鼓吹“人工智能毁灭人类”就是“炒作”,或是诉诸于恐惧,或是别有用心。在我们看来,这项技术远远不值得担忧, 人工智能是机遇而不是危险 。 近百年来,西方文明处于人类文明的巅峰,他们恐惧任何形式的变革,他们害怕更强的文明体系像当年他们奴役我们一样奴役他们 。他们拍的都是外星人侵略地球,而我们只能不断回顾当年被日本人支配的恐惧。有这个心情担忧人工智能毁灭人类,还不如担忧担忧美国的核弹会不会丢在我们头上,至少这项风险更现实,可能性更大。 人工智能目前的水平仅仅是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我们要 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方法和理论是人类改造和认识世界的工具,不要奢望立即制造出强人工智能,在弱人工智能框架内,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让机器帮助人类,沿着“人机共进”的道路, 不忘初心、 苦练内功,稳扎稳打,逐步接近强人工智能。 另外,我国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信息革命为契机,吸收最前沿的理论成果,推动自身社会文明的转型。西方文明越害怕,我们越要努力,否则就不能实现弯道超车。我试图建立的技数治理理论,就想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现在社会认可度不高,还需要各位同志共同努力。闭上眼睛,就想起国家、民族和自己被支配的恐惧,发展、发展、再发展!努力、努力、再努力! 参考文献: 书籍: 《信息科学原理》 《人工智能 一种现代方法》 《广义人工智能》 文章: 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一字之别差在哪? 为什么最近有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 谢熊猫君 面对人工智能热潮该怎么办?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会议发言 以及知乎部分相关回答和百度百科
个人分类: 信息哲学|3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智能交通建设前景可期 未来呈两大发展趋势
gongkong 2016-9-7 15:48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与交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网络约车、网络购票、交通一卡通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各项方案措施也在政策上为智能交通发展照亮了发展道路,逐渐将智能交通带入新纪元。   我国智能交通建设前景可期   从近两年来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于智能交通产业的支持与引导是显著的。首先,推动智能交通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政策是国家持续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它为智能交通保持巨大需求态势起到基础性作用;其次,数据开放、“互联网”等为行业重组、甚至洗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第三,PPP政策引导或将引导社会资本对智能交通行业巨头显现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以年平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年度规模已经突破200亿元。而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为246亿元,同比增长25%,2010年到2014年复合增长率为24%。2015年上半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合计达110.2亿元,同比增长近20%。机构预计,随着多项政策持续加码,预计未来10年我国智能交通的资金投入将超过1700亿元。   智能交通系统助力城市交通治理功不可没   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在很多方面已经派不上用场,搭载网络化和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开始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得力助手。以车辆筛查为例,在智能交通领域称为“过车记录检索”,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我国已经能够实现对总量75亿条的过车记录,在1秒钟内完成精确车牌检索,对于车牌号不完整的模糊检索也能在3秒钟内完成。   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交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仍将是我国交通科技领域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方向。针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对交通运输提出的重大需求,以解决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等迫切问题为导向,面向应用需求,继往开来,创新引领和推动智能交通的持续发展,是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路。   未来智能交通产业将呈现两大发展方向   从国家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格局来看,智能交通产业将有两个大的发展方向:其一是现有综合交通格局在横向扩张和纵向关联,其二是培育全新的智能交通体系。横向扩展是指区域综合交通将成为重点方向。纵向关联是指依托大数据资源形成的“数据智慧”。全新的智能交通体系是指车联网、智能驾驶等新一代智能交通产业。   区域综合交通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性方向之一。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机动化的社会需求将持续升温。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将由“极化带动(一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向“区域协同(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互补、资源利用模式转变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转变,与之相伴的智能交通重点方向必定是区域综合交通,也就是说:智能交通格局将向横向扩张,需要解决密切关联的城市间的交通效率问题,需要考虑综合交通模式间的协同问题。   另一个崭露头角的全新方向就是车联网、智能驾驶等。面对日趋复杂的交通态势,无线宽带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迅速与智能交通相结合,通过车联网构建智能交通全新运行环境,通过智能驾驶打造全新交通工具。这种全新的智能交通业态将颠覆性旧有的交通业态,将智能交通带入新纪元。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八大智能制造市场前景解析
gongkong 2016-9-5 15:18
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左右,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20%。本研究中心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列举出产业中八大热点: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本文将围绕这八大投资热点的市场规模及前景逐一进行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日前一研究中心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本文将围绕这八大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及前景逐一进行分析。 智能制造: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当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期,大部分企业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是主要原因。 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左右,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20%。本研究中心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列举出产业中八大热点: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本文将围绕这八大投资热点的市场规模及前景逐一进行分析。 智能家居: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市场规模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家居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础。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家居经历了概念期、开创期、徘徊期,当前产业已经正式步入发展初期。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431亿元,未来两年将呈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的市场规模。 从智能家居的价值链来分析,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核心环节,产业价值中等。智能化产品中,必不能少的是芯片和传感器,而智能家居也不例外。芯片环节是智能家居行业的最核心环节,芯片直接反应了技术路线特点和产品性能。从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核心技术掌握在东软载波等国内公司手里。 产业链中游产业价值最小,但厂商占市场大半份额。智能家居中游环节包括智能控制终端产品环节和智能控制中心环节。在智能控制终端产品环节中,该环节的竞争焦点是智能互联终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产品系列化和低成本竞争是该环节发展的着眼点。 产业链下游中家电网络化产业价值最大,该环节是最终体现的用户接口,所有智能家居信息最终将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将家居信息进行集成并可视化提供给用户,从而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该环节互联网公司具备程序开发和平台优势。 ●未来小家电将成为未来智能化的重点,小家电产品价格较便宜,即使是智能化之后价格也不会超出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而且产品技术难度较低,互联网企业容易介入,可以通过产品成本化销售快速打开市场; ●硬件零利润时代将正式开启,服务会成为核心竞争力,随着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的重要性将超过硬件; ●产品设计思路将发生转变,功能集成化成主流,产品功能集成化能够降低消费成本,一物多用的设备相较于购买多种智能家居设备所花费的成本要小得多。 机器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 机器人应用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3D打印、农业、装配、建筑、电子、物流和仓储、生产制造、医药、采矿以及运输等很多其它行业。让机器人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在某个行业中的机器人设计革新以及终端执行器方面的应用经验,能够很容易被其它行业采用。 2015年国产机器人产值规模达到16.4亿元,产值增速达55%。其中,中型负载、轻负载的机器人增速会比较快。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7.5台,同比增长23.7%,增速较2014年同期略有放缓。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2025和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增长前景诱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制造三要素
gongkong 2016-9-2 15:47
智能制造的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差别很大,即使同一行业中相似的企业,也有可能从不同的环节开始,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从完整系统角度来剖析具体行业或企业的智能制造,有三个要素是最基本的,它也是企业管理者在实施智能制造项目时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生产什么?用什么设备?怎么生产? 第一个是生产什么 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来说,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可分为流程行业的智能制造和离散行业的智能制造,不同的产品,其智能制造的环节和模式有所不同,而且,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并非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发展智能制造。因此,我们在对两个工厂智能制造水平进行比较的时候,如果他们不是同一行业,同类产品,则对比的意义不大, 一般来说,流程行业总体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要高于离散行业,那么在离散行业内,产品的价值越高、产量越大、标准化程度越高、生产自动化水平越高、模块化程度越高、产品自身智能化水平越高的领域就越适合上智能制造。 以西门子成都工厂为例,它主要生产PLC、HMI和IPC设备,属于离散行业,简单的理解就是把各类零部件组装成各类工业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多是模块化产品,组装工艺标准化程度高,一些特殊复杂工艺环节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具有向智能制造进一步升级的基础。 但并不是所有生产工业电子产品的企业都实现了自动化,笔者曾经参观过几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电子企业,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较低,生产规模较小,而且制造装配环节多以工人的手工操作为主,整体处于1.0-2.0之间,这样的企业并不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条件,它首要的考虑是先做自动化的改造。 当然,对于生产什么,还可以做更深一步的理解,就是企业要想实施智能制造,必须对于他所生产的产品有本质上的理解,我们有时候去看一些智能制造做的比较好的企业,都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比如国内的海尔、蒙牛或者国外的西门子、宝马,我们总会想当然的把智能制造理解为一种投入,因为企业需要购买许多先进的设备,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彻底的改造,这些企业是行业内的龙头,它们财力雄厚,所以走在了前面。 其实智能制造不止是钱的问题,规模大仅是表面原因,最根本的优势是这些企业掌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看透了产品的本质,摸清了生产工艺的特点。我们为西门子成都工厂每百万产品仅为9.4的出错率感到吃惊,但耀眼成绩的背后是工厂的智能制造系统覆盖了超过1000个测量点,企业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学习而来的,企业生产的越多,就理解的越多(干中学),正如庖丁解牛一般,企业可以做到“目无全牛”,它们看到的是牛的内部机理筋骨,然后就可以做到“以无厚入有间”,最后推行智能制造,自然可以走的快一点。 第二是用什么生产 这个主要考虑到机器、机器人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不同行业的生产能力构成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汽车制造行业,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机器人替代了人,支撑了制造流,但是在芯片制造行业、饮料制造行业,机器人不多,但是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挺高,这就是专用设备在发生作用。 在许多地方我们还能看到大量的工厂是人海战术,比如笔者曾去过的贵州一家知名的辣酱工厂,大量的工人组成了生产线,企业也做了许多尝试,希望用智能机器和机器人替代人力,但由于工艺上难以满足,至今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我认为智能制造并非是用机器人去替代人,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做到最优配置,在组合中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工厂的机器人数量或者工厂的无人化程度来判断它的智能水平,而是应该看工厂内人和机器人的协同程度。 即使是比成都工厂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德国安贝格工厂,其自动化率也只是75%,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在发挥着作用。来到成都西门子工厂,我们看到并非是带有科幻味道的无人工厂,虽然在物流、配送、检测等环节主要由智能装备来完成,但在组装、包装等工序上仍然存在许多技术工人,但在有人的环节也会通过智能化的辅助装备来规避人在能力上的短板,有效实现了效率、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兼得。 比如在装配线上,我们看到有许多人工操作环节,自动小车运送过来将需要加工的零件运送到组装工人的工位,这时候工作人员通过显示在电脑上的任务单,完成装配。生产中,生产订单由MES系统统一下达,并与ERP系统相集成,完成数据的实时传送,当产品要到达下一个工序前要通过严格的检验,整个生产过程中有20多个质量控制点,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质量检测环节,也专门开发了视觉检测装备,它用相机拍照下产品的图像,与Teamcenter数据平台中的正确图像进行比对,瑕疵品将被挑出,这相比传统生产中的人工抽检要可靠和快速得多。 第三个是怎么生产 智能制造是靠数据来驱动的,数据反映生产设备的健康状况,反映产品的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的数据信息来优化生产,但这更要求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找到关键的数据关系。 经济上的很多研究是将工厂看作黑箱,因为传统的生产模式主要靠经验,靠规章制度,靠企业文化,难以琢磨总结。但是智能制造模式下要更多的靠数据来组织生产,对于生产控制的决策主要依靠联通的、持续的智能数据,数据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实现了整合,工厂变得越来越透明,设备对产品进行加工,产品在生产线上滚动,工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数据仓库中留了可追溯的数据痕迹。帮助管理者搜集信息、整合信息,辅助决策。 笔者曾经调研过一些工厂,他们在实施智能制造项目的时候就很难从经验驱动成功转向数据驱动,多数企业没有能力搜集完整且高质量的数据,但最大的制约是不能理解数据关系,它看不出99和100之间的差异,不掌握分析和利用数据的知识。 西门子成都工厂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之为数据工厂,通过数据的可视化,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在智能数据的帮助下,可以快速清晰地发现效率损失在哪里?质量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进而突破原有生产方式的极限。据西门子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家员工总数不超过500人的工厂,年产自动化产品超过250万件,平均每10秒生产一件产品,每100万件产品中有缺陷的不超过10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指标远远优于那些雇佣了大量熟练工人的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工厂。 不仅仅生产过程是数字化的,生产工艺也逐渐被拆解,进而转向了数字化,此前的生产的组织更多依靠经验型管理,各种规章制度给人的行为建立约束和边界,而未来则会由数据提供引导,每一个岗位都会变得“有据可依”。 例如在西门子成都工厂中的生产环节,由于是混流生产,零件盒上的信号灯会指示工作人员所需安装的零件,避免误操作;在包装环节,并没有实现机械自动化,但却实现了信息自动化,信息工作站会确认到达包装环节的产品是否完成了所有测试,与此同时,装箱单会被显示在屏幕上,如果所有的流程和工作步骤都完成了,工作站会把标签打印出来,如果没有通过,这项任务就将被锁住,停止运行,而且标签也不会被打印出来,想想如果没有实现信息自动化,这一环节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还会成为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 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飞行机器人之父:航拍是我最后才会想到的应用场景
热度 1 beckzl 2016-8-25 23:16
平坦的路好走 但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 ...    无人机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心中的骄傲    以大疆为首的中国公司在世界无人机排行中占据大半席位    这些公司们似乎已经完美诠释了无人机    印象中的无人机只是一群极客的大玩具    闹哄哄的飞行噪音以及繁琐复杂的操作设备    似乎无人机离我们很远,它们只是少数人的爱好    大疆的成功让很多厂商对无人机有了更多的想法    例如亚马逊的运输测试,极飞在农用领域的开拓    看起来无人机正在向大型化的线路发展    但是现代民用无人机的奠基者却花了近十年    把无人机做成了仅有手掌大小的小玩意    为的可不是让它像一个恼人的苍蝇在你耳边徘徊 …    韦杰·库玛,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    同时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和四旋翼无人机的先驱    自幼成绩突出的他进入印度最难考的印度理工学院    又来到美国延续自己机械工程师的梦想    在美国深造期间库玛接触到了很多科技前沿    其中就有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机器人技术    在攻读研究生时,库玛已经了解到许多地面机器人    包括足式和轮式机器人,可是在空中却是一片空白    他决定在片蓝海中闯出自己的天地    起初库玛对飞行机器人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选择了军事领域已经成熟的固定翼无人机作为切入点    但很快库玛就发现固定翼飞机的试飞手续复杂    研究成本也过于高昂,于是库玛便悬崖勒马    由室外转向室内,研发安全便携的室内飞行机器人    经过几年的研究,第一款可靠的四旋翼无人机终于诞生    此前,早在上个世纪初,四旋翼飞行器就已经出现在军方的实验当中了    但由于缺乏可靠的电子反馈控制系统    这些四旋翼飞行器都沦为人们记忆中亮眼的先烈    而库玛的想法并不是想让这些飞行器飞到室外去    恰恰相反,他希望这些飞行器能更加灵活可靠地穿梭于房屋内    技术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工业革命,机器人也不例外。    得益于智能设备爆发的浪潮,传感器的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    这让库玛得以在他的室内飞行机器人上搭载许多的“感官设备”    技术的革新让库玛看到了全新的机会    空中机器人不应该是载重的“飞行骡马”    它也不应该是一个完全由人操纵的机器    它需要有自主的飞行能力,而传感器正是它的眼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家看到的可能是里程碑式的成果,但没有看到的是这背后可能有着5年、1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积累。    2012年,库玛带着自己团队的成果登上了TED的演讲台    库玛和他团队设计制作的飞行机器人只有巴掌大    却展示出超凡的运动能力和控制精度    从此,人们便记住了这一个美国口音的印度大叔 …    研发小型化的飞行机器人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体积减小虽然带来了更小的惯性和转动惯量    这意味着小无人机有更为卓越的运动能力和安全性    但载重量的下降让无人机很难搭载齐全且高性能的传感器    库玛从飞舞的蜂群中找到了灵感    小型的飞行机器人虽然很难做到搭载大量的传感器    但可以采用集群协作的工作方式弥补这点    每一个飞行器个体在任务中各司其职,协同工作    集群行动的飞行机器人拥有群体自主性    在室内它们可以感知空间,规划出最佳的行进路线    甚至可以分工合作,一边探路一边执行任务    飞行机器人绘制室内地图    呕心沥血近十年,库玛终于将他的飞行机器人做到了只有20多克    库玛的飞行机器人集群可以脱离网络在自主地执行任务    它们能够互相交流而不需要人为干涉操作    这非常适合在条件较差的偏远的地区使用 集群跟随演示    库玛在最近举办的CCF-Gair大会上表示    在他看来飞行机器人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领域将会是救援与农业    航拍是我最后才会想到的应用场景    全球有数以亿记的儿童因为缺乏食物而营养不良    这样的情况在库玛的家乡印度尤为明显    他希望通过他的自主飞行机器人改善粮食的生产效率    飞行机器人可以监测大范围的果林农田    第一时间将农作物的异常情况通报给农民    他坦言这些飞行机器人能帮助农业产量提升10%    库玛始终对机器人行业充满了热情与期待    当有记者问及他对机器人行业新人的建议时    库玛坦诚地说:“机器人是一个有趣领域,唯一的挑战在于这是一个没有边界的领域,我不能和他们说,你应该研究这个关注那个,因为机器人的边界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    今天的机器人已经上天了,下水的机器人还会遥远吗    海洋是地表上最大的空间,海洋资源我们甚至至今都只接触到了冰山一角    库玛在机器人领域的探索让我们有理由相信    水下农业也许会是未来能依靠机器人开拓的新大陆    你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新的机会敏感,每天需要进行学习——我现在仍然在学习,只是体系变化太快,你需要提醒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不知道的。 想要观看库玛的TED演讲 请在公众号后台: “无人机” 获取完整演讲视频 _____________    我们同样热爱科技 对科技未知充满孩子般的好奇 为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一切改变感到热血沸腾 我们将科技的感性给大家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5786 次阅读|1 个评论
ZouXiaohui's 24 questions on intelligence science
热度 1 geneculture 2016-8-24 20:33
(在首届智能科学工作群)邹晓辉提出了24个问题: ZouXiaohui put forward 24 questions(in the first intelligence science working group): 首先,锁定研究对象(intelligence)。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select the object of study (intelligence). 进而,明确学科性质【(心理学的人脑智力和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都是用的“intelligence”这个词;心智哲学的“mind”这个词又与之密切相关。这三个学科领域各自又都有自己的不同学派及其研究范式(涉及各自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基本方法架构)的差异。因此,每一次讨论最好要能够明确一个主要的目标方向!】 Then, we should clear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 The word 'intelligence' is used by the human brain intelligence in psycholog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omputer science). The word ‘mind’ in philosophy of mi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word ‘intelligence'. These three disciplines have their own different schools and different researching paradigm (relating to the respective basic concept framework and the different basic method architecture). Therefore, it is the best to be able to clear a main target direction for each discussion. 问题1:自然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心理学人类智力的研究取向)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向)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 Question 1: What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of brain (psychology research on human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问题2:怎样把握信息处理能力(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基本的结构要素和程序步骤? Question 2: How to grasp the basic elements of structure and procedures 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especially ability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问题3:自然人和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是否存在本质区别? Question 3: Is there an essential difference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etween human and computer? 问题4:如何区分最基本的现象信息? Question 4: How to distinguish the basic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问题5:各种现象信息有没有共同本质?如果有,那么,怎样抽取?如果没有,那么,证据或理由是什么? Question 5: Is there a common nature on all kinds of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If so, how to extract? If not, what is the evidence or reason? 问题6:可否用具体的语言来体现并揭示最最基本的信息概念框架? Question 6: Can you use the specific language to reflect and to reveal the most basic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问题7:是否存在一个与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那样的直接形式化方法体系之间既等价又独立的间接形式化方法体系? Question 7: Is there any independent system of indirect formal method to be equivalent to the system of direct formal method on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问题8:为什么可以说机器翻译的基本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即如何排除歧义? Question 8: Why we can say that the basic core problem of machine translation is only that how to eliminate ambiguity? 问题9:为什么有语言学和语言哲学而没有语言科学? Question 9: Why we have both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ut we don’t have science of language? 问题10:为什么有信息学和信息哲学而没有信息科学? Question 10: Why we have both informatics and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but we don’t have science of information? 问题11:为什么有教育学和教育哲学而没有教育科学? Question 11: Why we have both pedagogy an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but we don’t science of education? 问题12:为什么有心理学和心智哲学而没有心智科学? Question 12: why we have both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of mind but we don’t have science of mind? 问题13:为什么有社会学和社会哲学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 Question 13: Why we have both soci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ociety but we don’t have science of society for real? 问题14:为什么有逻辑学和逻辑哲学而没有逻辑科学? Question 14: Why we have both logic and philosophy of logic but we not have science of logic? 问题15:为什么古希腊哲学这个词是爱智慧的意思? Question 15: Why the word philosophy means the love of wisdom in ancient Greek? 问题16:为什么意义(meaning)现当代成为人文、社会和哲学的核心概念? Question 16: Why the word ‘meaning’ becomes the core concept of humanities, society and philosophy for contemporary? 问题17: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很难消除的自然语言歧义,如何让计算机排出? Question 17: How to make computer to eliminate the ambiguity of natural language even when It is difficult to eliminate the ambiguity of natural language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问题18:化学、经济学、语言学乃至数学,都使用同一个词汇--价值,人机分别是怎么区分其含义的? Question 18: When using the same word -‘value’ in chemistries, economics, linguistics and mathematics, how the human and the computer distinguish the meaning among them? 问题19:如何理解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心智哲学三者的关系,它们对智能科学的形成为何具有奠基作用? Question 19: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psych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ind, why there are basically important for the formation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问题20:至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科学的判定体系有证实、证伪和范式三大源流,思维科学也好,智能科学也罢,关键在于:如何确立其自身独立的判据? Question 20: So far, the scientific decision system has the three origins as confirmed, falsified and paradigm on a world scale. For the science of thinking or intelligence science, the key is how do we establish its own criterion? 问题21:什么是真正意义的科学? Question 21: What is the real meaning for science? 问题22:拉瓦锡为何凭物质不灭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而成为化学之父? Question 22: Why Lavoisier became the father of chemistry with the finding that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matter is indestructible). 问题23:智能科学有无基本定律?如果有,那么,它是什么? Question 23: Is there a basic law of intelligent science? If so, what is it? 问题24:脑(brain)与智(mind)的复杂关系可怎样系统梳理? Question 24: How can we systematically combin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and mind?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72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智能制造之下,机床、机器人、3D打印前景如何?
gongkong 2016-8-11 16:24
经济危机让中国警醒了!2015年中国在制造业的方向上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智能制造!   在目前的世界竞争格局中,唯有提升制造业水平,把中国制造业整体推升至智能制造的水准,中国才真正有机会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才会长期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智能制造的大框架下,机床、机器人、3D打印都处于怎样的地位,前景又如何?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机床仍是智能制造的核心   刚刚过去的2015,制造业最火的词是“机器人”!   “机器人”之所以火,在中国有其特定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1. 中国劳动力出现了结构性短缺   说“结构性短缺”,其实不是真正的短缺,而是出于某些原因才短缺的,最主要的是90后整体厌恶体力性工作和蓝领身份,导致这样的结果原因特别复杂,根本原因是源于社会整体的浮躁和攀比之风炽盛,导致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不完全就业,另一方面制造业招工难,二者同时存在的现象。   企业为解决燃眉之急,“机器人”自然成为首选的替代解决方案。   2. 劳动成本快速提升,企业不堪重负,转而寻求机器人代替人工   人工成本持续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不必赘述。即使是经济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仍未现趋缓之势。   3. 企业迫于提高效率的压力,寻求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中国制造业长期低水平竞争格局并未改变,社会总需求下降导致竞争白热化,“生存还是死亡”已是无法回避的严重选项。这种情景之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新的迫切的需求,“机器人”自然成为竞争的手段。   然而,机器人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可能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充其量是智能制造的环节,机器人最终无法提升产品质量,金属加工行业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仍是“机床”!退一步说,机床在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目前来看仍不可替代。 “机器人”的火爆,将随着自动化代替人工化的逐步深入而趋于平淡,当中国制造业使用机器人的比例追赶上发达国之后(这一过程不会太长,以中国人做事的风格来推算,10年时间足够了),人们又会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机床”行业之上,因为,“机床行业”长期拖中国制造业的后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3D打印将成为机床的重要门类,前途不可限量   3D打印技术虽是近年火起来的加工手段,但其发展的历程可以说不算短了。之所以又突然火起来,是因为欧美在3D打印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实际的加工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今天为止,3D打印仍可算作是新生事物,所以也必然遵循新生事物的发展节奏,即初期发展缓慢,一旦在技术上有了突破,局面会迅速打开;如今,我们已隐隐地感觉到:这一天就要来了!   制约3D打印技术的关键是材料,随着材料技术的突破,3D打印将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写制造业的格局。   中国在3D打印这一技术上的黯淡前景——将是无法避免的,这与机床行业落后的原因如出一辙。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材料科学方面的落后局面,也终会在3D打印技术上重演!    三、中国机床行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了,而越来越大!   中国机床行业在近10年里,看似有很大进步,但实质上却是被发达国家落得越来越远,以我的估计在50年以上。   中国机床行业的落后表现已是老生常谈了,虽不是新鲜事,还是可以再来说一说:   1.加工精度提高有限;   2.稳定性长期无法提升;   3.关键技术没有重大突破,长期依赖进口;   4.自动化水平低下。   中国机床业不争气的原因有很多,总结果起来如下:   1.社会风气浮躁,没人愿意埋头于新技术的研发;   2.教育体制严重不匹配,人才匮乏;   3.社会始终未培养出工匠精神,整个社会做事敷衍了事;   4.机床行业中:大企业以吹牛为能事,中小企业无力搞研发;   5.政府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整个社会信奉“拿来主义”甚至是“偷来主义”;    四、中国的智能制造要快速见效,引入欧美技术是无奈的选择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欲在近期内实现“智能制造”,其发心是好的,怎奈中国机床业不给力啊!为今之计,引进欧美先进技术是一个选项。   除了引进技术,中国还有很多事要做,都是硬骨头,比如:   1.政府转变浮夸之风为实干之风,引领全社会脚踏实地,以制造业为荣!   2.培养工匠精神!这方面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一代人的时间够吗?又或者几代人方可?前景不明!   3.教育体制改革,以振兴制造业为主导,鼓励学以致用!   4.降低企业负担,让企业有财力搞研发!   5.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能做到其中一项就已经是国之大幸了,不敢奢望太多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智能制造五大热点分析
gongkong 2016-8-11 16:23
到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20%。智能制造产业中五大热点分别是: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本文将围绕这五大热点细分领域未来发展规模进行预测分析。 当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十年周期的起点上,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汽车等正在成为行业热点词汇。这轮产业革命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取代传统制造技术成为产业的核心价值来源,传统产业向互联网生态系统转移,标志着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即泛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 机器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 伴随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机械的使用放大并延伸了人的四肢能力,计算机的使用提升了人脑的功能,机器人的使用将大大拓展人类的综合能力,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这使国内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图1 机器人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2025和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未来市场空间巨大。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四点动力推动产业发展: 制造业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而产品价格却越来越低,企业需要利用机器人改变传统制造业依赖密集型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模式; 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而能够提供老龄化服务的人力资源却越来越少,人类需要利用智能化机器设备提供优质服务; 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战争仍频繁发生而人类难以适应此类环境,人类需要机器人代替人来执行任务; 人类探索深海、太空等极端环境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而人类在此类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且代价高,需要利用机器人实现远程交互作业。 机器人已从早期的工业机器人发展为种类繁多的现代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门类工业领域,应用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3D打印、农业、装配、建筑、电子、物流和仓储、生产制造、医药、采矿以及运输等很多其它行业。 我国机器人市场容量巨大、多样,这是国外机器人产业发展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正如我国消费电子、互联网行业的国产品牌正不断实现对国外行业巨头的超越,我国机器人行业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创造新的奇迹。 无人机: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近年来无人机在民用市场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农林植保和电力巡线两个领域,无人机需求较为迫切,且具备较大的市场规模。在其它行业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显现,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空间巨大,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或将在未来3年内,迎来第一个行业应用小高潮。 民用无人机用途极为广泛,未来市场主要集中于农林保值、影视航拍、电力巡视等领域。鉴于国内民用无人机政策的规范和低空空域改革的深化,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1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0.9亿元。 图2 无人机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2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年人享受没有错-读《所谓的享受,就是对体能与智能的放弃》
热度 1 wyuehua2004 2016-8-10 08:43
看到某网友博文《所谓的享受,就是对体能与智能的放弃……》说:何谓幸福?在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意识中,离不开“享受”二字!尤其是上了年纪后,享福,是许多人晚年生活的向往。 我们习惯于把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看作幸福。所以,当我们开始有条件享福时,“不动”与“占有” 便是我们最大的特点。 ...... 而小日本,在我们眼里都是些穷命鬼,在他们日常用语中,不仅没有带“享”的语言,而且较多的一个单词是“ 頑張る ”(意思是加油)。我们的享受二字,如果硬要用日语表达,就是“ 楽しむ ”,意思是开心地、快乐地、愉快地……没有“受”的意思!...... 没有汗流浃背,谈何盛夏所在?所谓的享受,其实就是对上苍赋予我们人类的体能与智能的一种放弃,一种荒废,一种自我机能退化的过程……难怪,走向富强的中国人民,体态发福者越来越多,天天吃保健药者也愈来愈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50818-995491.html 我的看法是:“老年人享受没有错”!分析如下: 文章都是在批评享福。但我认为“坐享其成”不完全是贬义,农民把农植物种好后等着收获没有错,家长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人到了晚年等着孩子“养”自己也没有错。如果人到了晚年都不能这样“坐享其成”,难道这真是合适的嘛?所以,文章说:“ 当我们开始有条件享福时,“不动”与“占有”便是我们最大的特点。 ”这个不合适。 “不劳而获” 一词本身也没有错,一个人在路上捡了一百元,谁会当成倒霉的事呢?但这个词错在作为思想。一个人整天抱着这个思想肯定是不对的。但不能跟“坐享其成”混淆作为并列意义使用。即使这样我认为也不能用来指责一个人的晚年生活。强调“享福”,这是对人性的尊重。赞美日本指责国人的本质只是站在社会立场上来表达的。作为自由、进步的、民主的社会,个体的人得到尊重才是第一位的。马克思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同样,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美好的前提。人类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正是人类变迁的写照。因此,一个人的晚年生活也可以说是人类晚年的写照。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人尽其才”社会还是“人尽其享”的社会。社会好不好,看看老年人即可,说其他的没有用。晚年的人是可以“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我们家兄弟三人包括媳妇都是用这样的观念来孝敬父母的。我们要求父母不要工作,我们每月给钱,他们的任务就是找“乐”,少生病就是帮儿女搞创收。我们认为这没错,相反,晚年的父母去工作,即使去做一些娱乐过激的话,也必然带来隐患,花的供养的钱甚至比逼着父母去挣的钱多的多。对子女来说,这也不划算! 最后,文章说:“ 所谓的享受,其实就是对上苍赋予我们人类的体能与智能的一种放弃 ”,这好像跟上文分析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即使不劳而获的晚年,老人打麻将也不能说不是智能活动。一些喜欢享受的人到处旅游也能说跟“体能”无关。这样的判断有点粗糙。 建议要批评的话,针对年轻人批评还比较合适.......
个人分类: 评论|59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未来的智能家居中控会是什么样的?
gongkong 2016-8-5 16:07
作为智能家居的大脑,在华丽变身成为机器人形态之前,“家庭中控”还曾经历过各式变换,而未来的产品形态,似乎也逐渐有迹可循……   基础形态:手机们的好基友   较早的家庭中控产品,往往需要通过APP端来实现设备管理与指令下达,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强,比如直接以手机为载体的京东超级APP、飞利浦Hue+网关、新和创的家庭服务器、风向标的风机,以及领耀东方的Smartbox空气盒子。其中,后三者可以支持场景设置与设备联动,以实现智慧安防、智慧空气等服务场景。   隐身变形: 融入智能产品内部   相较于冷冰冰的网关中控,将之与日常生活中可视的、经常与人交互的设备进行结合,显然更容易让用户建立亲切感。同时,也会显得更物有所值,毕竟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用户并不愿意单纯地为智能家居买单,若设备附带有中控功能,反倒让人有一试的兴趣。   也因如此,越来越多披着功能外壳的中控设备开始出现,比如彩易生活就是以电视作为家庭入口,将电视/OTT/机顶盒/IPTV作为控制中心组网拉通智能设备,希望通过高频应用(视频娱乐)带动低频应用(智能家居)。相同做法的还有云智家的智家宝(中控+IPC),以及BroadLink的智能遥控“黑豆”(中控+环境监测+IPC)等。   华丽升级:闪亮亮的机器人来了!   而自2015年起,让机器人充当“家庭中控”的趋势就越来越明显,去年年底的深圳高交会现场,为数不多的几款家庭机器人几乎都拥有中控能力,今年年初,各大企业也相继放出大招,比如开篇提及的海尔Ubot,以及美的Bubble机器人与BroadLink的Rokid,多是主打家庭管家概念,功能大体相似,支持家电智能管理、安防监控、生活助手等功能。   家庭智能机器人概念热炒的背后,除却资本市场热度高、产品营销需卖点外,更为重要的是,用户对于活泼、听话的机器人产品容忍度更高,偶尔犯点小错并不会引起失望、不喜等负面情绪,这也是导致产品形态向机器人升级的原因之一。   其二,机器人是进入家庭的最佳角色与入口。相较于依赖手机/遥控器等设备进行手动控制与语音交互,机器人简直人味儿十足!试想下这两种场景:通过手机/遥控器来完成灯的开关,或者对着小机器人说“hey robot,帮我把灯打开行吗”,体验简直千差万别呢。   图注:手机语音交互VS机器人交互   其三,科幻电影的长期熏陶。还记得那个又暖心又萌的大白吗?层出不穷的科幻类电影,让我们对机器人始终抱有着一定程度的美好期待与幻想。(当然,那些带来灾难与毁灭的机器人大片就暂时忽略吧…)   终极形态:科技式未来已在路上   不过,当前的家庭智能机器人仍然停留在问答式交互上,听话却未必懂你。未来依托于人工智能+自学习,机器人可以从每一次互动中掌握你的喜好与生活习惯,根据习性每天早上自动为你播报天气与感兴趣的资讯,当你说“我累了”的时候会自动调节成你最喜欢的舒缓环境等等,让机器人真正成为家庭中的智慧大脑。   此时的智能设备们则可以相应做减法,变得更加头脑简单,只需接收中控大脑所发送的指令并执行即可,不用自己做判断。比如衣物洗护,洗衣机不必需要判断衣物材质的能力,而改为由机器人来判断,并下达相应的洗护指令。   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未来,与中控大相径庭的家居控制模式可能会是“去中心化”。在通信协议统一标准之后,让每台智能设备都拥有自己的小大脑,互相对话互相联动,而不必要一个控制中心来进行统筹。也许这一天来的更早,也未可知呢?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60 次阅读|0 个评论
(ICRCICN - 2016)第二届IEEE计算智能与通信网络国际会议
chrischytey 2016-6-16 15:05
了解会议详情请点击: (ICRCICN - 2016) 2016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CRCICN - 2016) September 23 - 25, 2016 Kolkata, West Bengal, India Conference Description The 2016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CRCICN 2016) aims to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engineers, developer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academia and industry working in all major area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mputer networks and soft computing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 and exchange and cross-fertilize their ideas. ICRCICN 2016 will be held at the cultural city of Kolkata, West Bengal, India. It is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CC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olkata jointly with IEEE Young Professionals Affinity Group, Kolkata Chapter to cater the creation of intelligent solutions in future. It is expected that researchers will bring new prospects for collaboration across disciplines and gain idea facilitating novel breakthrough. The conference will provide an exceptional platform to the researchers to meet and discuss the utmost solutions, scientific results and methods in solving challenging problems with people that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se evergreen fields. The 3-day conference commencing from 23rd September 2016, will feature prominent keynote speakers, tutorials, panel discussions and workshops. ICRCICN 2016 will no doubt be proven to be exciting and educative. The General Chairs, along with the entire team cordially invite you to take part in this upcoming event and flourish it into a most memorable experience. Moreover,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also plans for various tours to various historical places around the cultural city of Kolkata. Topics of Submission ICRCICN 2016 will include presentations of contributed papers by invited keynote speakers. Original and unpublished research papers are invited on the following tracks but not limited to: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Computer Vis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oft computing, Fuzzy Logic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Bioinformatics, Biometry and Medical Imag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and Steganography Remote sensing and GIS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trieval Sensors and networks (wireless ad hoc N/W, Vehicular N/W) Grid, Cloud, High Speed/Performance and Green Computing Data Mining and Data Warehousing Microwave IC, Antennas and Wave Propagation Tele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RFIDs and applications Embedded systems and Hardware Design/Implementation Mobile Computing Nanoelectronics and Quantum Computing Prospective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manuscripts reporting original unpublished research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opics related to the conference. It is required that the manuscript (maximum 6 pages) follows the standard camera-ready format ( standard format, double column, 10-point font). Submissions must include title, abstract, keywords, author and affiliation with email address. The paper should not contain page numbers.
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工智能的本源:一本书和两个学术家族的故事
热度 13 王飞跃 2016-6-12 08:05
人工智能的本源:一本书和两个学术家族的故事 大家好 ! 非常高 兴来参加听道和中国自动化协会联合举办的这次公益活动。我今天就跟大家谈一点人工智能的历史和本源,还有相关的一些话题,但不谈技术。那么这次报告的主旨呢,就是跟大家传达三个信息,一,智能技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技术,对此我们要激动之心 ; 二,智能技术其实是科学跟技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对此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 三, 这种技术绝对不是对人类的威胁,它是人类的朋友,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对此我们要有平常之心。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跟大家来介绍一下 , 人工智能的历史还有它的作用。 大家 都知道今年是人工智能 60 周年的纪念。为什么 ? 就是 60 年前一帮小伙子带头开了一个会,这个会的内容是关于什么呢 ? 实质是关于自动机和 Cybernetics 控制论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组织会议的这两个年轻人 McCarthy 和 Minsky , 为了让大家一不把它认为是自动机的研究 , 二是不愿意跟 Cybernetic 控制论联系起来, 他们不愿意跟 Wiener 联系起来,因为控制论创始人 Wiener 那时候脾气很不好,年轻人都蛮怕他的 , 所以 McCarthy 就想出个新的名词来,就叫人工智能。 当时参加会议的有些人并不觉得这个名字合适,因为觉得人工智能这个名字,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听起来不大真实,好像还有 点 骗人的意思。所以当时参加这个会议年纪比较大的司马贺 (H. A. Simon) 就说我们能不能把它叫成 “ 复杂信息处理 ” ? 更好的反映这个领域的本质 ? 但是最后呢,这个领域还是叫了人工智能。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庆祝人工智能 60 周年。不过,把在美国汉诺威开的这个会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开始,我是觉得一有点任性,二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60 年后的 2016 年的年初,我去另外一个汉诺威开会,就是德国的汉诺威,更老的汉诺威。在这个会上,我跟一个叫 Phoenix Contact 的德国公司二位负责人谈起人工智能。我认为他们公司这个名字很好, Phoenix Contact 凤凰接触,今年正好是人工智能 60 年 , 60 年中国人说是一个甲子一个轮回,要重新开始,就是 凤凰涅槃 ,恰好他们正计划从老 IT 工业技术转化为新 IT 智能技术,力推 工业 4.0 。跟凤凰一接触之后变成智能了,你们以后的口号就叫 凤凰涅磐,智汇天下 吧。 这个公司的 CEO 叫 Frank ,他说汉诺威是莱布尼茨的出身之地 ( 实际上是其安息之地,生于莱比锡 ) 。莱布尼茨是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号称 17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发明了微积分和二进制。 亚里士多德 其实他还发明了一样跟人工智能非常相关的东西,叫 “ 推理器微积分 ” 。什么叫推理器微积分 ? 就是想把 人的这个思维也和算术一样给机械化了,以后人的思维也变成可以像大家做数学题一样,机械化微积分了。当时他只是一种设想,他的相关的工作现在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只留了一些名词和一些片言只语的东西。 到了一个多世纪之后,又有另外一个数学家、逻辑学家叫乔治 · 布尔,他写了一本书叫《 LAWS OF THOUGHT 》思维定律,最终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论形式逻辑 ( 这是奠定了数理逻辑最初基础的哲学工作 ) ,结合一千多年之后莱布尼茨提出的设想,集大成开始了现代的数理逻辑,并提出布尔代数,成为后来数字逻辑电路的数学基础,智能的科学研究真正开始了。 30 年前,我在一个美国小教堂里面的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后来主教把这本书送给我,我也是因为这本书认识了我后来的老师 Robert McNaughton 教授,让我认识了一个历史悠久、伟大的学术家族。这也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不同的认识。 在我看来,这几个人开创了人工智能的现代史。哪几个人 ? 布尔、巴贝奇 (Babbage) 还有德 • 摩根( De Morgan )这三个人。布尔我刚才已经讲了,那么巴贝奇呢 ? 就是做了世界第一个完完整整有记录的机械计算机的人。 德 • 摩根是布尔同时代的学术好友,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布尔,但德 • 摩根是布尔的坚决支持者,他是一个数学家,也是一个逻辑学家,还是一个哲学家。研究逻辑或做电路的人都知道有个 De Morgan Law ,就是他提出的。当时在布尔岳父 的 组织之下,三人都在一个社会小圈子里,专门研究印度古代逻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就开始了我们今天的计算机史,也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人工智能的早期历史。 当时,巴贝奇雇了德 • 摩根的一个学生叫爱达( Ada Lovelace )给他编程,所以这个 Ada 成为了世界第一个程序员。她是谁呢 ? 她是大诗人拜伦唯一的合法女儿。现在大家公认 Ada 是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你去看计算机行业有好多奖甚至程序语言都是以她命名的,其实她到底做了多少工作,大家都说不清楚。这 也像 一首诗 一样 ,算是拜伦这个诗人的另一个美丽传说吧。其实,摩根之后还衍生了一个完整的学术家族,这个家族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简单地说,人工智能是从哲学开始的。哲学一词本来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爱智慧,学术 上 来说就是对智慧的追求,这不就是人工智能吗 ? 从亚 里 多士德到莱布尼茨,一直到布尔,都由哲学主导。 然后,到了 1900 年的 8 月 8 号,开了一次世界数学大会。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会上提出 23 个问题,其实他的核心思想还是要把数学机械化了,引发了德 • 摩根的学生怀德海 (A. N. Whitehead, 白头 ) 在自己的学生加朋友罗素( Russell) 鼓动之下,合写了一本书叫《数学原理》,号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100 本书之一,提出怎样一步一步地用符号逻辑建立一套公理和推理体系,把数学机械化。写这本书要克服许多奇怪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罗素悖论,剃头师的头谁剃 ? 通过引入 category 的慨念,这些问题似乎基本解决。 沒过多少年,哥德尔( Godel )就提出靠有限系统沒有矛盾地推出整个数学体系这条路根本就不行,这就是有名的哥德尔的不完备原理。然后又来了图灵( Turing ),他弄了一个更简单的图灵机,再次证明不行。大家都说图灵机是实现智能的基础,但谁要是拿图灵机来做人工智能就只剩人工没有智能了,图灵机其实是没用的,只是一个数学概念一个简单的装置而己。但这个装置证明了决策问题 “ 停机 ” 问题是不可判定的。由此,引发了所谓的 Church-Turing Thesis 的计算假设,就是所有能计算的东西都可以用图灵机来实现,冯 • 诺依曼( von Neumann )据此做出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提出了今天还在用的冯 • 诺依曼的结构,有了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催生了今天的信息技术,推动了我们今天的人工智能。从维纳到人工智能会议,《数学原理》这本书发挥很大作用,如这幅图所示,这是几个学术家族之间差不多一百多年的努力的结果,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人工智能。 讲这个的目的就是要表明, 今天的智能技术 是几代科学家的努力,而且还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人工智能不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尽管这个威胁论目前风行,特别在中国很有市场。 一个是这个奇点理论,到什么 2029 年机器智能要超过人类智能,再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说它比原子弹还可怕,最后一个更有名的物理学家说人工智能可能标志着人类的结束 ! 我是觉得这有点太过分了,像这类讲法都是一种文学上的描述。虽然有些是科学家,有些是企业家,但这些东西你驳都没办法驳。他要是说一个具体时间,什么时候实现什么,你只有靠时间来验证。比如说库兹韦尔(奇点大学校长)说到 2010 年计算机就消失了,可今天是 2016 年了,这可是白纸黑字写的,并在公共场合上讲的话,我想今天好多人还是带了计算机来了吧。有些预测是没有时间界限的,你就更没法儿验证,好多几乎是业内常识,搭顺风车就能实现,能叫预言 ? 还有一些我说其实是默顿定律( Merton’s Law) ,他有这个预测使得大家都愿意跟他去做,在大家的推动下,最后可能也真的实现了。所以我说,这一类的预测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套用霍金自己讲的话,他自己年轻的时候讲过只要有人类, 就有希望,人类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 他还讲过一句话,他说不能把万有引力作为飞机失事的罪魁祸首。显然,那你也不能把智能作为终结人类的这个祸首。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不会威胁人类呢 ? 大家不妨回顾一下智能的本质,首先什么叫智能 ? 有一年开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大家做了个调查,发现有一百多种定义。 你要真找,我估计两三百种定义你可以都找到。但是有个很简单的定义,大家去查字典呗。英文字典 Intelligence 其实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技术层次的智能,它就是人类利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但是还有一个意思,智能就是情报。为什么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这一点特别重要 ? 你看搜索技术,谷歌,还有我们的百度,它们为什么变成人工智能的领先公司,就跟智能的另外的意思 —— 情报,是相关的。你要把信息搜集起来,形成大数据、物联网、最后还要云计算一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走向智能。所以智能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一定要把智能和情报两个结合起来。 为什么我们的时代需要智能技术 ? 这是因为我们进入一个智能的时代,这个智能的时代不由劳动力主导,它要求我们每个人具有深度的知识 、 深度的技巧,可新一代是 QQ 长大的一代,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如果你让他们花那么多时间再去读那么多专业书,了解这么多专门知识,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做这种努力了,你还要生活的好,所以,你就需要智能技术。工业社会是靠了工业自动化才实现的, 我们下面一个知识社会智能社会,一定要靠知识自动化来实现。 人工智能机器人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已,如何来进一步智能 ? 我们要从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产生智能技术,最后形成智能产业。由此,必须对 IT 的这个词有新的理解。 IT=“ 老 ”IT+“ 旧 ”IT+“ 新 ”IT 我们现在进入一个新 IT 时代,就是 IT 不再是 “ 旧 ” 的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不再是 “ 老 ” 的工业技术 (Industrial Technology) ,而是 “ 新 ” 的智能技术 (Intelligent Technology) ,但是它只是这个 IT 的一部分,将来的 IT 一定是老旧新三部分都有,但这是一个新 IT 的时代 ! 刚才提了一本书和二个学术家族在智能研究过程的历史作用,时间原因我就不再细讲了。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呢 ? 这两个学术家族,一个里面有伽利略, 是 第三代,第六代就是牛顿,这个家族里面出了接近 20 多个诺贝尔奖, 出了好多位图灵奖。另一个里面有欧拉、达郎贝尔、泊桑等伟大的力学家和数学家。所以,智能走到今天,是主流科学家一代一代推动的结果,这些人在整个科学发展史上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工智能是主流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六十年前才开始的,更不是今天才冒出来的。说人工智能威胁人类,不如直接说科学威胁人类听起更有道理。 我相信,我们现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物理世界 + 心理世界 + 人工世界的时代。三个世界是波普尔的世界观,这三个世界加起来就是平行的时代。以前农业社会开发了物理世界,工业社会开发了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还有一个第三世界叫人工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这个人工世界就是要有人工智能,数据就是它的基础、矿藏。但智力最重要,而且人工智能,人工有多广,智能才可多深。 最近的 AlphaGo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驱动的智能和知识自动化特例。这个特例 我们 可以用 Self X 来称呼它。你看,它这个智能靠什么 ? 相对过去的方法,它靠自打实现大数据,它靠加强学习实现智能化,它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自打三千万盘。我们人类自从有围棋以来,下的围棋的总盘数加起来还不到 AlphaGo 的几千万盘。它下了这么多,自己下了这么多盘了,就算不太聪明,胜过一个人类棋手也是应该的。 Self X 就是一种初步的平行,应是建设 Digital Twin 的主要目的。 如果这种技术用到运营管理中,将来每个企业里面做自打、自运营、自管理、自营销,它的智能一下就会涌现出来了 ! 企业还没成立之前就可以靠这种平行的 ( 人工 + 实际 ) 的技术,这种企业自我运营方式,相当于一下子就运行了好几百年, 它那个管理经验一总结,是不是应该比其它的企业好 ? 所以这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我觉得,要进入这个新时代,必须从我刚才讲的 Church-Turing Thesis 跨越到 AlphaGo Thesis ,就是认为用阿尔法 Go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的工程智能技术。 将来的大家都要编程,我们要编各种各样的软件定义的系统,让 VR 、 AR 和 AI 虚实互动。机器人,包括有软件机器人和物理机器人平行合作,将来所有东西都平行,成为灵捷、精准、收敛 、 可编程化的个体与组织。 所以,人也是平行的。你一生下来就有好几个数据双胞胎 twin you , 也就是 软件定义的你在各个方面跟你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各种各样的产品也是平行的,虚实互动。制造过程也是平行的, 工厂也是平行的,物流也是平行的。将来的军事、企业,包括你自己,都必须这样 ! 你将来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你这个军队就是平行的你,软件定义的你,加上你买的各种各样的平行机器人,从小跟你一起成长形成你自己的一个、多个映射,提高你的智能。 所以我说按这种技术发展下来,将使人类社会更加开放,人工智能不是对人类的威胁,而是让人走向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智能社会。在这个新 IT 社会,智能技术迫使大家不骗人、不欺人、不害人,大家都能 Happy, Healthy, High paid 地工作 ! 这就是我今天传达的三个信息,也是我的一个信念。智能技术是时代的召唤和必须,要有激情迎接 ; 也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敬畏 ; 不是对人类的威胁,是人类的朋友,要平常心对待其效果,只有人类才能威胁人类 !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科研记事|17944 次阅读|13 个评论
32观察力实例-30416学导式五元智能研发者 采育 摘编改写自微信
ljkf 2016-5-1 11:33
32 观察力实例 -30416 学导式五元智能研发者 采育 摘编改写自微信
个人分类: 五元智能开发|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狗狗狗,来呀!来呀!来呀!
热度 12 xqhuang 2016-3-16 12:49
狗狗狗,来呀!来呀!来呀! 人类能洞察黑洞与地球的眉目传情,却在人与狗之间迷失了方向。 人与狗大战,以狗咬人4口、人咬狗1口,4:1,人被狗虐。这不是很娱乐吗?可某某同学很DeepMind的样子:“亲,你知道吗?我有一种深入谷底的危机感!”,拜托,能不能不要总这么娱乐? 狗,中华之葵花宝典,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所以,古时候“遛狗”是一种修炼。认真说,我也是为中华围棋事业做出贡献的人,虽没有自宫修炼,曾缩衣节食、自掏腰包买下人生的第一款正版软件【手谈】。 自从机器狗的诞生,“遛狗”已成娱乐的网游,面对面的“手谈”演变为不见面的“鼠谈”。在“谷狗”之前,有个叫ZEN的免费狗,它比【手谈】强太多了,无聊时常派它上网咬人,居然咬到弈城5段。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如果人能成功咬狗三口,就能获得125万的美金!这绝对是娱乐新闻。当今天朝,有钱就能娱乐、有钱就有粉丝,大棋渣柯洁一句话:李世石咬不过狗,我能!几天时间,粉丝就从1万暴增到近50万。 这场人狗大战无疑是成功的,想咬狗的人都跃跃欲试,日本棋院第一时间给“谷狗”下了战书。每年的三月,中美有两场性质完全不同的《March Meeting》,我建议谷哥每年组织一场人狗车轮赛,名字暂定《March Going》,主题曲十八年前就写好了,《生命之狗》:狗狗狗,来呀!来呀!来呀! 狗不可怕,可怕的是狗后面的人。 讲个故事作为结束: 有一家农贸市场,家禽区基本上被一练散打的肌肉男垄断,后来变成一不要命“狠主”的地盘。“狠主”养了一条巨型狗,女主人典型的“狗眼看人低”,见穿戴上档次、不讨价还价的,笑脸相迎,见农民工打扮、讨价还价的,一副爱买不买的臭脸,见乞丐乞讨,一个字:滚! 一天,市场不远处传来一名男子的惨叫声,很快有人跑来: 你们家狗狗咬了一名捡破烂的,大腿处鲜血直流 !见众顾客一脸恐惧,女主人笑了笑:各位放心,我家狗狗聪明,不会乱咬人的!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4603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发起成立
idmresearch 2016-3-1 14:10
教育部:《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已起草完成。 在2月24日下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受国务院委托,作国务院关于落实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报告。袁贵仁说,教育部已完成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起草工作,正在征求各地、部门、行业企业等意见。袁贵仁说,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很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对照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提出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展仍然较慢、成效还不明显:一是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二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还不够有力,职业院校的地域布局、专业结构、层次类型不够合理,办学特色不鲜明,存在重复建设、资源分散、学校无序竞争、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三是多渠道筹资机制尚不够完善。因历史欠账较多,一些职业院校特别是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未达到国家办学基本标准。在调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方面,还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和操作办法。四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编制管理、收入分配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仍有障碍,“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激励政策不够。五是行业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行业、企业等参与办学的责权利尚未有法律明文界定,具体政策缺乏吸引力、可操作性。特别是一些国企“办学难”,所办学校既无生均经费、教师工资等财政拨款,也不能按民办学校标准收费。六是部门沟通协调的有效机制有待完善。职业教育工作涉及诸多部门和管理层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不够,上下协调、各方协作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教育部:38所医学院扩招儿科研究生。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会上介绍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有关情况时表示,为适应“全面两孩”政策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正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全科医学人才。同时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摘编自中国网) ·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发起成立。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两院院士卢秉恒、蒋庄德、徐宗本、谭建荣、杨华勇、林忠钦、丁文江、李培根、丁汉、雒建斌、高金吉、蔡鹤皋、郭东明、王立鼎、王华明等科学家领衔发起的“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日前宣告成立。该创新网络将围绕创新设计、3D打印、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先进制造材料、装备运行智能监控等方向汇聚高校最优质的智能制造创新资源,以协同开放共享的理念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提供创新服务,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优势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智能制造创新网络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凝练重点创新方向,组织多所高校联合攻关形成突破,并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合作,推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转移转化;智能制造创新网络还将与多个国际创新组织和跨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抢占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向国际分工价值链高端攀升。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取得试点经验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还将陆续组建先进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轨道交通、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现代农业、生命健康、清洁能源、军民融合等高校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网络。(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我国高被引论文数排名世界第四位。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中国各学科论文在2005—2015年10年段的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有15011篇,占世界份额的11.9%,排名世界第四位。据了解,2005年至2015年(截至2015年9月)我国发表国际论文158.11万篇,数量比2014年统计时增加15.4%,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标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比重达62.1%;论文共被引用1287.6万次,增加24.2%,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有19个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十位,比上一年度增加3个学科;2014年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为5505篇,排名世界第二位,其中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3060篇,占55.6%。2015年,除了在高质量论文数量上取得较快增长外,不少科技成果也令世界瞩目。“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和全文的形式发表;中科院物理所方忠团队独立发现外尔费米子,成果入选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北京大学乔杰与汤富酬团队在世界上首次绘制人类原始生殖细胞转录组及DNA甲基化组景观图,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细胞》。(摘编自《人民日报》) ·教育部:建设800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鼓励高校共享。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通知要求,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继续建设800门左右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鼓励高校广泛共享;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推动中国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走向世界。建立健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体和课程平台的自我管理机制,落实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规范,对课程平台的安全、运行及服务进行规范管理。通知要求,继续建设100个左右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试点开展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资源库建设。继续指导CALIS和CADAL项目管理中心研究项目发展和运行维护机制。(摘编自人民网) ·中山大学发布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路线图。 自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以来,中国本土引力波探测工程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受到各方关注。21日,该校举行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并发布其实施路线图“0123计划”,该计划将用15年—20年的时间发射卫星上天。据介绍,“天琴计划”实验本身将由三颗全同卫星(SC1,SC2,SC3)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卫星本身作高精度无拖曳控制以抑制太阳风、太阳光压等外部干扰,卫星之间以激光精确测量由引力波造成的距离变化。“天琴”的重要探测对象是一个周期仅有5.4分钟的超紧凑双白矮星系统RXJ0806.3+1527产生的引力波。“天琴”首先要求三颗卫星非常精确地进入一个预先选定的轨道。为了稳步实现目标,根据每项任务需要的卫星数目,制定了“0123”计划路线图,天琴计划将首先发展月球和深空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帮助实现对天琴卫星毫米级的定轨精度;并进行空间等效原理检验实验、下一代重力卫星实验等,最终进行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实验:探测引力波。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表示,与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相比,天琴计划引力波探测会有光学辅助手段,此外,与LIGO探测到的短时间的爆发型引力波不同,天琴探测的低频段的连续型引力波,可以持续验证。“‘天琴计划’不仅仅是基础研究,‘天琴计划’发展起来的关键技术可用于很多领域,如精确测量地球重力场,使人类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球、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又如精确测量距离,大到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小到一个原子尺度的变化,都可以精确测算出来。”罗俊表示。(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清华大学与匹兹堡大学合作建立创新研究中心推进技术产业化。 近日,清华大学与匹兹堡大学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一项旨在通过多领域的合作来推动研究和商业化的协议,合作建立创新研究中心,支持两所大学的创新创业活动。根据协议,匹兹堡大学创新研究中心将在清华大学举办有关匹兹堡大学创新-商业化方法及相关主题的研讨会;两校还计划在北京举办半年度的技术展示,为中国战略伙伴提供评价两校创新产业的平台。此外,两校也将对各个行业的商业化机会进行全方面考察,双方更加鼓励各自的教师,学生及员工参与合作机构的商业计划比赛及其他创新与创业活动。(摘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专家研讨会召开。 近 日,西安交大本科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专家研讨会召开。郑庆华副校长从“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八大工程、大类培养方案修订、陕西省巡视诊断工作及其整改、少年班创办30周年纪念活动等多个方面对人才培养年度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学校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郑副校长指出,“十三五”是学校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和决胜阶段,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将全面贯彻学校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西安交通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以“抓规划明确目标,抓内涵提升质量,抓秩序树立形象,抓落实体现成效”为指导思想,重点解决思想观念、前进动力和体制机制问题,培养方案的前瞻性问题,生源质量与结构、教师素质及其投入问题,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广度问题等,以全面贯彻“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为目标,以目标驱动,过程可控的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手段,理顺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教育教学体系,力争招收一流的学生,激励一流的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摘编自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32门北大课程在“华文慕课”平台同时开放。 近日, 32 门北大课程在“华文慕课”平台同时开放。“华文慕课”是北京大学在阿里巴巴集团支持下开发的新一代网络课程发布和运行平台(http://www.chinesemooc.org),以开放、公益为宗旨,践行学习免费的理念,任何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学习。这批开放的32门课程,既有“中国古代史”“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等人文课程,也有“刑法学总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等社会科学课程,还有“生物演化”“大学化学”等理科课程,也有“魅力机器人”“计算机组成”等工科课程,更有“身边的营养学”“更年期综合管理”等医学课程。每门课程除了包括大量讲课视频外,还有自动批改的测试习题等,是一套完整的学习和自我评测资源和工具。(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浙江普通高校将于3月底前普遍建设创业学院。 浙江省教育厅22日通报称,浙江从今年起,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今年3月底前,浙江普通高校将普遍建设创业学院。近年来,浙江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培养机制不全、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由此,浙江省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其提出,2016年起,浙江省将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到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实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4-2017年)预期目标,实现浙江高校毕业生毕业1年后自主创业率稳定在5%以上。到2020年,浙江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战训练、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创业群体和大学生创业企业。根据要求,到今年3月底前,浙江省普通高校将普遍建设创业学院,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浙江将探索创业学院建设与运行新模式,选择若干所高校开展本专科“3+1”“2+1”、研究生专业硕士融合创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试点。此外,到2020年,浙江省还将培育创业导师5000名,并建立创业导师数据库,实现创业导师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开展创业导师与创业学生对接活动,结对指导两万名创业大学生。(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斯坦福大学成立全球资助金额最大奖学金。 2 月24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宣布成立奈特-亨尼斯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奈特-亨尼斯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共获7.5亿美元捐款,它将会成为全球资助金额总数最大的奖学金,其中逾八成捐款将直接用于获奖学生的学费及生活开支。中国本科生也能申请这项研究生奖学金计划。Nike创办人之一、美国慈善家菲利普·奈特(Philip H. Knight)是该研究生奖学金的主要捐款人,他向学校捐赠了4亿美元。而奖学金计划以奈特及斯坦福大学第10任校长约翰·亨尼斯(John L.Hennessy)联合命名。斯坦福大学的奈特-亨尼斯研究生奖学金计划为一个“研究生项目”,每年计划资助100名来自不同背景及国籍的本科生。这些“斯坦福候选人”需要具备优异的成绩、出色的领导才能,积极履行公民责任,并获得其本科所在的大学推荐。获得资助的学生将得到在斯坦福大学为期三年的奖学金,用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专业课程,并接受特设课程。“横跨多个学科的多元化项目”是该奖学金项目的一大特色,参与计划的学生均可报读斯坦福大学校内七个研究院及专业学院(法律、商业、医学、工程、人文及科学、教育、地球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且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有机会在三年后继续获得资助。(摘编自澎湃新闻) (姜洁,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专员)
个人分类: 一周要闻|2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盼一款自动填写表格(word、excel)的智能软件
热度 5 lhj701 2015-12-17 16:40
期盼一款自动填写表格(word、excel)的智能软件 现在每年用在填写表格的时间,不计其数,很多都是重复劳动,比如名字,不知道需要填写多少次。既然表格非得填写不可,能不能开发一款自动填写word和excel的填表软件? 我把空表给它,它进行识别,将预先存放在数据库中的元数据自动填写在表格中,实在填写不了的,我自己填上。自己需要做的,就是维护这个库好了。其实,一个人,比如老师,一年活动的工作成果记录,也没有多少啊:上课、论文、科研、社会活动等等。 我从网上没有搜到这样的软件,期盼有人编程出来,比如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等,如果智能程度高,不知道能解放多少劳动力,去掉多少重复的劳动。 既然现在,学术论文机器都能以假乱真,编写这么个软件,应该不会不可能吧?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502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计算神经科学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必要桥梁
Fangjinqin 2015-11-4 14:35
计算神经科学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必要桥梁 来源: 雷锋网   发布时间: 2015年11月04日 http://www.ccf.org.cn/sites/ccf/nry.jsp?contentId=2890605141285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1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树莓派+.NET MF打造视频监控智能车】遥控篇
alaclp 2015-10-26 01:07
树莓派是最近比较火热的开源硬件,其设备只有信用卡大小,运行着Linux系统,专为学生编程教育而设计。我十多年的技术路线基本以学习微软的技术为主,中间也曾试图学习过linux,但是相对陡峭的学习曲线,只好让我放弃了。最近几年深入研究嵌入式系统,自然绕不过去linux学习这个坎。幸好有了树莓派,一是让人容易滋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全球范围内网友技术交流,便于问题的定位和解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解开了linux的神秘面纱,使得有机会一探linux设计架构之美。 以前用.NET Micro Framework系统做过一些智能车控制,但是功能相对简单。这次有了树莓派的加入,增加了Sony PS2遥控器、视频监控和机械手,便变得很有意思了。下图是设备连接的示意图: 从上图来看,功能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需要9路PWM,其中7路来自凌霄评估板(.NET Micro Framework开发板)3路控制机械手,余下的四路PWM和8个GPIO分别驱动四个马达;另外2路PWM来自树莓派,用来驱动摄像头云台(两自由度,可以水平和垂直旋转);树莓派引出一个GPIO,用来控制LED闪烁,摄像头选取的是配套摄像头;由于Sony PS2接收器和凌霄评估板连接,所以还需要把一些按键信息通过串口发给树莓派,由树莓派驱动摄像头云台。 下图是组装好的设备图片: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先看一段演示视频: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2MTE1NjQ0.html 由于需要介绍的内容相对较多,所以我们分四篇来讲解视频监控智能车的制作,分别为《遥控篇》:主要讲解Sony PS2遥控器信号接收处理;《控制篇(.NET MF)》:主要讲解用.NET MF如何驱动小车和控制机械手;《控制篇(树莓派)》:主要讲解如何用树莓派驱动GPIO、PWM和串口通信;《视频篇》:主要讲解视频服务的搭建,远程视频观看及自启动程序的配置。 本篇先介绍Sony PS2遥控器信号获取。 A 遥控器说明 Sony PS2游戏机手柄有两个摇杆,14个功能键(不包含模式键),非常适合我们控制复杂的系统,比如控制机械手、摄像头云台、小车行进及速度快慢。 目前网上购买一个这样的游戏手柄大概40元左右的样子,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B 设备接线 购买游戏手柄的时候已经包含了一个接收头了。有些店家还额外提供两种转接头,一种是SPI接口的,一种是串口的。SPI接口的其实就是进行了一个电平转换(3V3=5V),没有进行什么特别的处理。串口的转接头是中间加了一个AVR单片,可以主动把采集的按键信息,通过串口(TTL电平)发送出去。使用相对简单,但是功能上有问题,一是程序似乎有bug,在操作PSB_PINK和PSB_BLUE按键的时候,其返值和其它按键不同(PSB_PINK仅抬起发键值,PSB_BLUE按下和抬起都发键值,其它键都是按下发键值)。另外摇杆的键值是必须按下L2或R2时,才发送对应摇杆的X/Y值,此外多个按键如果同时按下,是无法区分的。 所以我们选用SPI接口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把手柄接收头和我们的凌霄系统进行连接,只是增加转接板便于接线)。 凌霄评估板 包含一个USB、一个TF卡槽和一路RS485接口,另外直接引出31个PIN(两个标准.NET Gadgeteer接口和一个子板接口)。提供2路SPI、1路I2C、5个串口、16路PWM、12路AD、2路DA、若干GPIO(Pin脚会有复用)。 四个马达,两个驱动器供分别需要4个GPIO和2路PWM,为了便于连接,我们分别通过.NET Gadgeteer接口提供,所以遥控手柄接收器我们连接在子板接口上。 接线如下: Mainboard.SubPort.Pin2 (5V) -- 电源(4.vcc,如果是直接连,则连接Pin1 3V3) Mainboard.SubPort.Pin12(PA5) -- att(6.ATT选取) Mainboard.SubPort.Pin10(PA7) -- cmd(2.命令) Mainboard.SubPort.Pin8(PC7) -- dat(1.资料) Mainboard.SubPort.Pin14(PB3) -- clk(7.时钟) Mainboard.SubPort.Pin3 (GND) -- 地(GND) 【注】中间的四个GPIO可以任意,只要在程序中指定就可以。 C 用户驱动开发 虽然接口类似SPI,但是实际用SPI接口去通信,设置各种模式(A/B/C/D四种模式),通信都不正常(返回0xFF等系列值)。所以我们采用用户驱动,用C++进行开发。 用户驱动我已经写过几篇文章了,请网友自行参考《 .NET Micro Framework之MDK C++二次开发 》。 我们直接从Arduino相关驱动进行修改移植,包含两个文件:ps2x_lib.h和ps2x_lib.cpp。 我们需要修改和GPIO操作、时钟操作相关的部分。 在config_gamepad函数中我们添加GPIO初始化相关代码 MF- CPU_GPIO_EnableOutputPin(att,FALSE);MF - CPU_GPIO_EnableOutputPin(cmd,FALSE);MF - CPU_GPIO_EnableInputPin(dat,FALSE,NULL,GPIO_INT_NONE,RESISTOR_PULLUP);MF -CPU_GPIO_EnableOutputPin(clk,FALSE); 原GPIO操作代码: inline void PS2X::CMD_SET( void ) { *_cmd_lport_set |= _cmd_mask;}inline void PS2X::CMD_CLR( void ) { *_cmd_lport_clr |= _cmd_mask;}inline void PS2X::ATT_SET( void ) { *_att_lport_set |= _att_mask;}inline void PS2X::ATT_CLR( void ) { *_att_lport_clr |= _att_mask;}inline bool PS2X::DAT_CHK( void ) { return (*_dat_lport _dat_mask)? true : false ;} 改为: // On pic32, use the set/clr registers to make them atomic... inline void PS2X::CLK_SET( void ) { MF - CPU_GPIO_SetPinState(SPI_CLK_Pin,TRUE);}inline void PS2X::CLK_CLR( void ) { MF - CPU_GPIO_SetPinState(SPI_CLK_Pin,FALSE);}inline void PS2X::CMD_SET( void ) { MF - CPU_GPIO_SetPinState(SPI_MO_Pin,TRUE);}inline void PS2X::CMD_CLR( void ) { MF - CPU_GPIO_SetPinState(SPI_MO_Pin,FALSE);}inline void PS2X::ATT_SET( void ) { MF - CPU_GPIO_SetPinState(SPI_CS_Pin,TRUE);}inline void PS2X::ATT_CLR( void ) { MF - CPU_GPIO_SetPinState(SPI_CS_Pin,FALSE);}inline bool PS2X::DAT_CHK( void ) { return MF- CPU_GPIO_GetPinState(SPI_MI_Pin);} 定义几个宏: #define delayMicroseconds MF-HAL_Time_Sleep_MicroSeconds_InterruptEnabled #define millis() (MF-HAL_Time_CurrentTime()/1000) #define delay(x) MF-HAL_Time_Sleep_MicroSeconds_InterruptEnabled(1000*x) 由于没有map函数,需要我们自己实现: int map(INT32 x, int in_min, int in_max, int out_min, int out_max){ return (x -in_min)*(out_max -out_min)/(in_max -in_min)+ out_min;} 另外就是重定义一些变量类型了,这里就不详述了。 下面说一下用户驱动接口的编程: 我们通过GeneralStream_Open2_UserDriver接口传递一个32位整型数,传入四个GPIO的值。 int GeneralStream_Open2_UserDriver( int config){ // 必须第一个执行 InitUserDriver(); // 获取系统函数的指针 MF = (IGeneralStream_Function* )config; // 配置IO att = (UINT8)(MF-iParam1 24 0xFF ); cmd = (UINT8)(MF-iParam1 16 0xFF ); dat = (UINT8)(MF-iParam1 8 0xFF ); clk = (UINT8)(MF-iParam1 0 0xFF ); ……} 这里我们用到一个.NET Micro Framework PAL底层特有的一个功能函数:HAL_COMPLETION。可以定时去执行一个函数,类似一种多线程机制(可以定义多个)。 我们定义一个20ms执行的扫描函数,用来扫描键值: hcHander = MF-HAL_COMPLETION_Initialize(ScanKey,NULL); MF-HAL_COMPLETION_EnqueueDelta(hcHander,20000); //20ms执行一次 完整的扫描函数代码如下: void ScanKey( void * arg){ if (error == 1 || type == 2 ) { InitPS2(); MF -HAL_COMPLETION_EnqueueDelta(hcHander, 1000000 ); // 1s执行一次 if (error == 1 || type == 2 ) return ; } // 读状态 ps2x.read_gamepad( false , vibrate); UINT8 button = 0 ; for ( int i= 0 ;i 16 ;i++ ) { if (ps2x.NewButtonState(Buttons )) { button = ps2x.Button(Buttons ); // MF-debug_printf(%s:%d\r\n,ButtonNames ,button); // MF-lcd_printf(%s:%d \r\n,ButtonNames ,button); if (button) ButtonState |= 1 i; else ButtonState = ~( 1 i); // 触发事件 MF -Notice_GenerateEvent(UserDriver_Hander,( byte )i 16 | button ); } } UINT8 lx = ps2x.Analog(PSS_LX); UINT8 ly = ps2x.Analog(PSS_LY); UINT8 rx = ps2x.Analog(PSS_RX); UINT8 ry = ps2x.Analog(PSS_RY); ButtonAnalog = lx 24 | ly 16 | rx 8 | ry; if (frist!= 1 ) { if (lx!=olx || ly!= oly) { // MF-lcd_printf(lx:%d ly:%d \r\n,lx,ly); // 触发事件 MF -Notice_GenerateEvent(UserDriver_Hander,( byte ) 16 16 | lx 8 | ly ); } if (rx!=orx || ry!= ory) { // MF-lcd_printf(rx:%d ry:%d \r\n,rx,ry); // 触发事件 MF -Notice_GenerateEvent(UserDriver_Hander,( byte ) 17 16 | rx 8 | ry ); } } olx =lx;oly=ly;orx=rx;ory=ry;frist= 0 ; MF -HAL_COMPLETION_EnqueueDelta(hcHander, 20000 ); // 20ms执行一次 } 为了便于同时获取键值和摇杆值,我们还封装了一个接口,代码如下: int GeneralStream_IOControl2_UserDriver( int code, int parameter){ // 获取当前按键状态 if (code == 0 ) return ButtonState; else if (code == 1 ) return ButtonAnalog; return - 1 ;} 以上代码编译成bin文件,通过YFAccessFlash直接部署到设备中即可。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用户C#代码 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封装: public PS2(Cpu.Pin clk,Cpu.Pin cmd,Cpu.Pin att,Cpu.Pin dat ) { gs = new GeneralStream(); if (gs.Open( UserDriver , ( int )(( int )clk 24 | ( int )cmd 16 | ( int )att 8 | ( int )dat)) = 0 ) { throw new Exception( Open UserDriver failed! ); } gs.Notice += new GeneralStreamEventHandler(gs_Notice); } void gs_Notice( uint hander, uint data, DateTime timestamp) { // Debug.Print(hander.ToString() + - + data.ToString()); if (hander == 1 ) { Key key = (Key)(data 16 0xFF ); int state = 0 ,x= 0 ,y= 0 ; if (key == Key.LRocker || key == Key.RRocker) { x = ( int )(data 8 0xFF ); y = ( int )(data 0xFF ); } else { state = ( int )(data 0xFF ); } if (Click != null ) Click( this , new ButtonArgs(key, state, x, y)); }} public class Progra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PS2 ps2 = new PS2(Mainboard.SubPort.Pin12, Mainboard.SubPort.Pin10, Mainboard.SubPort.Pin8, Mainboard.SubPort.Pin14); ps2.Click += new PS2.ClickHandle(ps2_Click); Thread.Sleep(Timeout.Infinite); } static void ps2_Click( object sender, PS2.ButtonArgs e) { Debug.Print(e.ToString()); } } D 用户应用程序功能测试 接上设备,把以上的程序运行,操作游戏机手柄,我们就可以看到按键信息了。 文章导航: 1、 【树莓派+.NET MF打造视频监控智能车】遥控篇 2、 【树莓派+.NET MF打造视频监控智能车】控制篇(.NET MF) 3、 【树莓派+.NET MF打造视频监控智能车】控制篇(树莓派) 4、【树莓派+.NET MF打造视频监控智能车】视频篇 小结: 1、 有了用户驱动C/C++ 二次开发接口,很容易移植相关C/C++ 代码。 2、 .NET Micro Framework 的封装性能,让用户程序仅关注业务逻辑即可,显得非常的简单易用。 3、 VS2010/VS2012 可以在线调试.NET Micro Framework (加断点、单步执行等等),便于问题诊断和调试。 标签: .Net Micro Framework , 树莓派 好文要顶 关注我 收藏该文 叶帆 关注 - 5 粉丝 - 408 +加关注 来源:http://www.cnblogs.com/yefanqiu/p/3533454.html
个人分类: 机器人|1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八位博士的公开信:中国知识界未尽它的责任?
热度 2 wengjuyang 2015-9-18 04:53
尊敬的 李国杰,李德毅, 陆汝钤 ,倪明选,蒲慕明,谭铁牛 , 姚期智,郑南宁 博士 : 对不起,打扰你们了。我这样给你们写公开信可能不是中国比较通行的方法,但是这个题目不仅关系到自然科学研究,还关系到社会科学,争议比较大。不象“医疗要支持全科”那么简单明了,可以比较快地有中国院士联名写倡议书。希望这封公开信可以引发你们和其他更多人的思考和讨论。 我邀请你们通过电子邮件非正式地讨论这个问题,也可直接发表你的意见到科学网或其它场合。在中国,有些人当了院士就会注意少讲话了,希望你们知道中国政府官员们更需要靠你们的发声才能看到中国深度改革的迫切性。请原谅我的直言。 第一,中国的知识界对中国的国策应该有更多的影响和发言权。一个国家人民幸福的问题是一个简单的“主义”的问题呢,还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智能的问题?在我的科学网博客《 中国的“发育基因”缺陷:从群脑知识的角度探讨中国梦 》及《 和张维为教授商榷:美国的“三流总统” 》中解释了为什么任何一个国家的立法,执法和行政是复杂的知识和智能问题。美国的知识界对美国政府的立法,执法和行政一直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美国发达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诺姆·乔姆斯基只是很多例子中的两个。 当今中国知识界对国家的国策有足够的影响吗?中国的知识界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当今中国的国策更科学?难道知识界的每个人仅局限于搞个人的科研项目,或最后拿个院长或校长当当对中国就足够了吗?知识界精英们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第二,中国的知识界对当今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体制应该有更多的影响和发言权。知识界怎样才能帮助政府看到改革当今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体制的的迫切性?当今的中国的知识界多的是逼迫多产文章的环境和这环境逼出来的论文。少的是自由思想的环境和宽松的科研环境。挖几个牛人到中国来了,除了可以讲“我们中国也有”外,和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整体环境可比吗?在我的科学网博客《 我在复旦大学的十年遭遇:为推动改革“钱学森之问”的科研环境 》,《 中国科研环境分析:2010年我给教育部、复旦大学和计算机学院的信 》, 《 公开信:敬请中国计算机学会取消对会议和期刊的歧视性分区并公布 》提出了这些问题和呼吁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譬如,你们怎么能容忍对会议和期刊的歧视性分区,而很多大学已把在这些分区表上的会议和期刊里发表当成毕业的必要条件?用《罗辑思维:庸众的迫害》的话说,不仅在中国社会上,在中国的大学也有“庸众”迫害。 中国的知识界精英们,你们可能主张你们的孩子到发达国家去上学,但对你们自己的教育和科研环境的改革有什么是可以做的? 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们能不能走出各自的小领域?在《 和张维为教授商榷:美国的“三流总统” 》文中,我担心地提出为什么中国因近两年多来的投资和就业环境已恶化而加速了她的资金和人才外流。中国知识界应怎样尽它的责任? 祝好! 翁巨扬
3633 次阅读|4 个评论
政府管多管少与你个人无关吗?
热度 3 wengjuyang 2015-9-2 11:35
古今中外,一个政府规定的法律表面上是个政策问题,但实际上是个非常复杂的群智能问题。管得太多太死,国家就落后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比较宽容,允许任何一个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一生努力可以变得很成功很富有,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很有动力和生气。 这个机会均等是什么意思,科学界和法律界可以讨论。我们在这里先放下不谈。 总体地讲,每个发达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都是比较宽容的,而每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管得太多太死。但是,当有新技术产生新的可能时,连发达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都太死,不适应。 这里举个优步(Uber)的例子。虽然优步在很多国和当地政府的现有规定有了冲突,让我们就仅仅看看优步的诞生地美国。 优步是一家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和交通网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佛尼亚州旧金山,以手机应用程序来链接乘客和司机,提供租车及实时共乘的服务。优步声称:公司对司机是承包商关系,而不是雇员关系。承包商关系的要求比较灵活。雇员关系会受到美国劳动法的约束,如雇主必须为雇员缴纳社保,工伤,失业保险等。但是,承包商关系和雇员关系的界限该怎么定呢? 有三位优步司机在旧金山联邦法院起诉优步,声称他们是优步的雇员,有权报销费用,包括燃气和汽车维修。目前是优步司机自己支付这些费用。今天,2015年9月1日,法官作出裁决,优步司机可以集体诉讼优步公司,声称雇员关系。 这样的裁决意味着这个民事案件可以覆盖超过16万位加州司机,可以给原告更多的杠杆来和优步公司达成妥协。 今年6月,一个加州劳工专员裁定,一名提出申诉的优步司机是一名雇员,而不是承包商。优步已对这一裁定提出上诉。 许多公司说,承包模式允许灵活性,这对公司的成功很重要。公司的成功是不是对顾客有利? 过去十年,我每年访问上海。只要一下雨,就很难叫到正规的出租车。但不时有叫我上车的“黑车”,我一般不敢上。有一次实在时间紧,没问价格我就上了一俩“黑车”。但我发现这司机很强势,他发话了如果我不同意他的价格,在高速公路上就会要我下车。 但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很多出租车开着空车。 如果管理到位,优步这样的公司对这个动态的市场是不是个有弹性的补充? 再举一个例子。在美国每个出租车司机都会帮助客人提行李,连宾馆的免费车也是如此。不少人会给司机小费,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给。中国国务院批准, 1987年8月17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严禁私自收取小费的规定》。 这样,在中国就很少有这样出租车司机帮助客人提行李的现象了。 这是中国投资和旅游环境和发达国家的差矩之一吧?是不是源于政府管得太多太死? 实际上只要规定不能主动向客人要小费就可以了。 联想到在日本解雇正式员工的高度困难和历时二十年的日本经济停滞;联想到很多国家的最低工资的规定实际上使很多人无法找到正式工作;联想到中国的小到严禁私自收取小费大到不允许香港的真普选。这些缺乏智能的立法官员们想出来的法律和规定是不是实际上加害了这些规定原想保护的对象?这和中国1976经济改革前的悲剧是不是服从同样的原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难道与你个人无关、不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吗?
264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移动核心网虚拟化演进趋势探讨
SDNLAB123 2015-3-24 14:37
摘要: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出发,对网络功能虚拟化概念、网络虚拟化演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了移动核心网虚拟化需求,并针对移动核心网虚拟化演进架构趋势进行探讨。 1 引言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井喷式发展,网络中的流量和信令一直处于的爆炸性增长,对网络容量和性能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运营商的收入和利润却并不能随着网络中的流量而大幅增长,甚至是出现负增长,形成著名的收入和成本的“剪刀差”现象。究其原因,运营商的业务重心已经由语音短信向高速数据业务迁移,就是因为这些高速发展的移动宽带业务给网络造成了巨大的负荷压力。为了应对网络中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运营商不得不加大投资力度,缩短投资建设周期,对移动网络进行新建、升级或者改造,造成了巨额的网络资本支出( CAPEX , Capital Expenditures )及运营成本( OPEX , Operational Expenditures )。 如何有效地提高网络管理灵活性和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这是移动宽带时代各大运营商开始不得不正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前,传统以专有硬件为主导的设备产品架构、基于预先规划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高速数据业务发展的要求,需颠覆传统电信设备的认识理念并利用新的技术理念来支撑新的业务模式对网络资源有定制化的诉求,包括设备形态、配置管理、扩容升级等方面,以推动网络向基于云化、开放的网络架构演进。 信息通信技术( ICT )融合发展背景下,电信网络将借助于网络功能虚拟化( NFV ,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技术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营商 OPEX/CAPEX 支出,同时还提供了高可扩展性、多网融合的端到端智能管道,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业务使用体验,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契机。 2 NFV 技术 传统网络设备由于基于网络应用实际需求,大多采用专有硬件平台独立开发,网元功能与硬件平台耦合性高。 NFV 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了电信设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上层网络功能应用的解耦,与当前烟囱式、垂直化的网络应用部署相比较,底层资源(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同构化和归一化,并可以被多种上层逻辑网络应用所动态共享。如图 1 所示, NFV 技术主要设计思路是采用通用服务器硬件平台,在服务器之上运行虚拟化软件并生成虚拟机,各种网元以软件的形式运行在虚拟机之上。采用这种架构,运营商将只需维护统一的虚拟化平台,而不同的网元将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在虚拟化平台之上,新增网元或者网元升级则体现为新的虚拟机实例化或虚拟机中软件版本升级。同时,由于虚拟化技术屏蔽了底层物理平台的差异,跨网元、跨厂家的硬件资源共享问题将迎刃而解。并且,利用虚拟机动态迁移,动态生成等特性,结合对虚拟化平台的智能管理,根据业务量的变化实现网元的动态扩容、缩容,从而本质上提高硬件利用率和软件的可移植性,同时带来运维的成本和应用部署时间的显著降低。 毫无疑问, NFV 技术理念将对传统电信运营商及电信设备商思路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对运营商而言,这是摆脱厂商专有设备的限制,实现更高效灵活、自动化的网络建设与经营的良好契机,然而却无法重用现网的固有投资;对传统电信设备商而言,除了需要在商用成品( COTS , Commercial Off-The-Shelf )服务器硬件平台上满足电信高标准业务需求,同时将与更多的 IT 软件开发商展开竞争。 NFV 技术是通信技术( CT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与信息技术( IT , InformationTechnology )融合的集中体现,它的提出在是 IT 硬件平台上实现 CT 技术的思路,其将对 IT 和 CT 领域各自的开发模式和产品规划的冲击不言而喻。 IT 与 CT 之间的互相渗入将引入并鼓励更多的竞合。 为了更快推动 NFV 理念的推广和产品和实现, 2012 年 10 月, 13 家运营商发起在 ETSI 组织下正式成立网络功能虚拟化工作组,即 ETSI ISG NFV ,致力于实现网络虚拟化的需求定义和系统架构制定。 ETSI NFV 工作组的目标是实现移动和固定网络各个网元在开放 IT 平台上的虚拟化,以更低成本、更灵活运营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难以预测的动态业务需求,并摆脱对厂家专用硬件系统、封闭软件平台的依赖,致力于制定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相关需求,并对系统框架进行定义与设计,同时对关键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并提供相关的差距分析( Gap Analysis )。但是,由于 ETSI NFV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本身并不制定国际标准,而是以技术白皮书、需求文档发布以及联络函( Liaison )形式输出并影响产业界及相关标准化组织。然而, ETSI NFV 作为 NFV 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组织,截止目前, ETSI NFV 拥有超过 170 家成员单位,涵盖几乎所有 IT 和 CT 领域的顶级运营商、设备商、 IT 厂商,包括 Cisco 、 Ericsson 、 Huawei 、 HP 、 Dell 、 Intel 在内的等众多厂家积极反馈,明确表示对 NFV 的欢迎和支持。 2014 年 11 月, ETSINFV 组织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发布 NFV 技术白皮书第三版,进展符合业界预期。 由于 NFV 技术颠覆了传统电信封闭专用平台的思想,同时引入灵活的弹性资源管理理念,因此, ETSI NFV 提出了突破传统网元功能限制、全新通用的 NFV 架构如图 2 所示。 NFV 技术主要由 3 个域构成: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 NFVI , NFV Infrastructure )、虚拟网络功能( VNF , VirtualizedNetwork Function )和 NFV 管理与编排( MANO ,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 ■ VNF 是网元功能的软件实现,运行于 NFVI 之上,比如 EPC 网元、 IMS 网元等的逻辑实现。 ■ NFVI 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硬件资源与其相应的虚拟化资源,以及虚拟化层,支持 VNF 的资源调用,比如 COTS 服务器、通用交换机等。 ■ NFVMANO 在 NFV 框架中集中了所有 NFV 相关的管理功能,实现对 NFVI 和 VNF 的管理以及对网络业务编排功能和支持虚拟化的物理 / 软件资源和 VNF 的生命周期管理。 NFV 概念架构为 NFV 在不同场景下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功能模块与接口标准将围绕概念架构进行制定。 3 移动核心网虚拟化 由于移动核心网具有大量不同功能的硬件网络设备,因此被业界认为是最适合并最早可以实现虚拟化的场景之一。虚拟化的移动核心网通过利用标准工业界服务器、交换机和存储设备部署网络应用降低组网复杂度,自由灵活的网络弹性在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网络运维成本,与 SDN 技术结合提高与网络边缘应用(如防火墙、 DPI 、视频加速等)的组网与业务链串联可扩展性。 3.1 移动核心网虚拟化场景 传统移动核心网架构如图 3 所示,其组成网元根据所执行主要功能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控制面、用户面和用户数据三类网元。其中,控制面网元包括 MME/SGSN 、 PCRF ;用户面网元包括 S-GW 、 P-GW ;用户数据网元包括 HSS 。控制面设备主要处理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等功能,以控制信令交互为主;用户面设备则主要处理用户数据的交换与转发、计费数据处理等功能,同时接受控制面设备信令控制;用户数据网元则存储用户签约静态数据,以类似于数据库操作为主,同时接受控制面设备信令控制。 移动核心网通过 NFV 技术实现网元在同一硬件平台上的部署,尤其适合控制面网元设备主要处理控制信令,由于 COTS 服务器计算能力较强,适合处理状态转移和信令交互等流程。 3.2 移动核心网虚拟化演进架构 移动核心网向 NFV 方向演进架构如图 4 所示,所有网元将统一部署于通用服务器硬件( H/W )之上,通过虚拟化层抽象为归一化虚拟资源提供给上层移动核心网网元软件应用调用。其中,对于用户面设备,针对处理用户高速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硬件加速功能,如通过 Intel 的 DPDK 套装或者 SR-IOV 绕过虚拟化层直接调用硬件资源,提高 COTS 服务器上的吞吐量性能。 考虑到未来 NFV 与 SDN 技术的结合,移动核心网的 SDN/NFV 愿景架构如图 5 所示。移动核心网虚拟化的网元在部署到统一的数据中心以实现集中化部署,提供网络的运维效率,同时将控制面与转发面分离。架构中的控制面网元通过南向接口控制通用转发面交换机完成用户数据的转发和疏导,有利于实现全网的统一高效的管理和控制策略以及控制面 / 转发面的可扩展性,实现从封闭黑盒的网络走向开放可编程的移动软网络。 3.3 标准、产业现状 当前网络虚拟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ETSI NFV 第一阶段已完成 NFV 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关键需求梳理,目前已启动第二阶段工作,重点关注 NFV 架构与接口的规范化、生态系统与演进、可靠性与安全等方面问题; 3GPP SA5 正在评估 NFV 引入对传统的网管影响; ITU 也正在进行核心网的控制网元和控制转转发分离架构研究; CCSA TC3 和 TC5 分别完成《核心网控制网元虚拟化技术研究》、《移动软网络需求及架构( SAME )研究》等多个研究立项,推动核心网虚拟化的需求明确和标准制定工作。 NFV 技术在标准研究同时,在产业链生态系统方面也正在逐步形成,电信设备商及其上下游厂商,都在积极抢占核心网虚拟化商用产品制高点。传统电信设备商,华为、爱立信、阿朗、中兴、诺基亚、思科为了维护各自电信领域的市场,正在全力转向在提供传统专有硬件解决方案同时提供电信虚拟化解决方案;通用服务器厂家 HP 、 DELL ,通用芯片厂家 Intel 、 AMD 等相关行业,为了通过 NFV 技术进一步打开电信市场,其积极程度毫不逊色;传统电信仪表厂家思博伦也针对电信虚拟化趋势提供网络虚拟化的测试解决方案。 4 结语 本文从网络虚拟化概念入手,阐述了 NFV 技术的优势及其在移动核心网的应用,详细分析了移动核心网未来虚拟化的演进趋势。随着流量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面对如何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加强网络资源的可扩展性和运维的灵活性,提供多租户、虚拟运营粒度的网络服务能力等方面重要挑战, NFV 技术在 ICT 融合背景下开始成为影响未来通信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文章转载自 SDN 产业联盟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1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ITQM2015-智能决策与可拓创新workshop征稿截止日期为3月31号
anley 2015-3-20 07:41
ITQM2015-智能决策与可拓创新workshop征稿截止日期为3月31号 Important Dates Dear Participants of ITQM 2015: Duo to different schedule of many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ITQM 2015 organizing committee has decided to change the submission deadline as the following so that more interested scholars, practitioners, and students can have a chance to submit their papers: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March 31, 2015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Rejection: April 12, 2015 Final Submission due date: April 26, 2015 Tutorial Proposal Submission Deadline: March 15, 2015 Tutorial Proposal Submission Notification: March 31, 2015 Early Registration starting date: April 26, 2015 Early Registration due date: May 26, 2015 Best regards Luiz Gomes and Yong Shi, on behalf of ITQM 2015 Organizing Committee  
个人分类: 可拓学最新学术交流|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人驾驶汽车的真正智能,体现在连接之中
热度 18 lionbin 2015-2-6 09:54
【引子】 在对物联网介绍的相关课件中,我经常会拿物联网冰箱和车联网来作为重要案例来说明。有关物联网冰箱的话题,我2012年曾撰写了一篇博文“   畅想物联网冰箱带来的数字化生活   ”进行了介绍。一直也想写一篇有关无人驾驶汽车和车联网的文章,谈谈我自己的畅想,但一直被其他话题所冲淡了。前几天刚一口气读完一本书《车联网:决战第四屏》(我对该书用很大篇幅谈论在其他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应用的电子商务的内容不以为然,这并非车联网的特色和革命性变化,我觉得更多应该讨论其他方面并不具备而只有汽车连接起来才有的新特性),昨天又看到 Nature 中有篇介绍无人汽车的文章。看完这些资料,发现许多其中认识与我原本遐想的许多内容相当一致。现在终于忍不住将这些在课堂上重复了多遍的遐想整理出来了,一方面算是附和一下这本书和这篇文章,另一方面也总结一下我的思考。 由于人类的固有弱点,比如容易疲劳,分心,或碰到紧急情况时因激动而导致应对失误, 道路交通事故约有90%是由驾驶员的错误做引起的 。如果将这种控制权交给电脑,的确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儿。多少年来,不需要人掌握方向盘、或者压根就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是人们所向往的。汽车运行过程中,乘坐人可以围坐在一起,喝茶、喝酒、聊天、上网,打瞌睡也行。 无人驾驶汽车中的惬意生活(引自 Nature , 2015-02-06 ) 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和电子产品公司都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面对2010年10月跨界进入汽车领域的谷歌公司,他们感觉充满了挑战。目前,谷歌的无人驾驶测试车已行驶了20多万公里。由于公众对此充满了期盼,许多汽车制造商和各国政府都在这个领域注入了大量资金,希望能加速这个进程。连美国运输部的官员 Richard Bishop 都感叹“ 我从来没有见过从概念到产品发展如此迅速的 ”。尽管许多技术挑战依然存在,但开发商都信心满满地说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光明的前途,大部分问题或全部问题都有了解决途径。 如今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工作中需要配备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和电子地图,即导航系统。同时还需安装一些雷达侦测障碍物、激光三维扫描对周边环境的测距的设备,还有能识别红绿灯、施工信号、行人和其他车辆等对象的摄像机等。处理能力相当于几个桌面单元的车载电脑,能集成所有的信息,决定汽车在不同条件下采取何种行为。为了减少驾驶算法的负载,谷歌汽车还装备极其详细的地图,有助于汽车进行非常精确的控制。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也就是说这样的地图要求曾经对这个地方进行过高精度的勘测,限制了其适用范围。但谷歌似乎对此充满了信心,谷歌地图在2013年的汽车项目中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扩展到世界公路并不是很难的事儿。 对于汽车驾驶中非常明确的问题来说,似乎容易解决。比如汽车在十字路口的问题,雨后路面变滑的问题,这些明显的挑战现在已经都很好地得到了解决。但是,汽车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还有诸多不太常见或不大可能的事件所组成的“长尾”。 谷歌汽车测试过程中,记录下了许多古怪而罕见的事件,如塑料袋吹过高速公路或横亘在道路中央的沙发。显然,类似的事件是无法穷尽的。目前,处理这些罕见事件的唯一办法是尽量进行记录,在高性能机器学习算法的帮助下设计应对措施,然后进行模拟测试,或者实际进行路测。这样的工作做得越彻底,软件就越会变得像优秀驾驶员一样安全,而且最后会更安全。这需要花多长时间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谷歌估计约需要5年时间。 上述这些努力, 似乎是致力于让车本身变得更聪明 ,但如何与实际的场景结合仍然存在许多困难。比如,地图数据采集不完整,汽车无法及时对当下的路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谷歌在2012年就表示无人驾驶在技术上已没有什么难度,然而离实现真正的安全、高效的无人驾驶还需要更多的突破。 别忘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从互联网发展到物联网的时代,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驾马车并进的时代。如果在汽车自身智能的基础上再加上网络互联,让这些交通工具相互之间能沟通交流,那又将是何种情形呢? 可以预测,这将会像其他物联网设备一样,让1+1的功能远远大于2,只怕你的想象力不够了。 不过,本文还是想尽力想象一下。这种让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基站、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进行移动通讯的系统,泛称为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IOV)。具体到汽车的通讯上,按照与汽车交互的对象,一般分为V2X(Vehicle to X),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和V2V(Vehicle to Vehicle)。 V2X,即车与外界信息的交流,目前成熟的导航系统(包括GPS接受器、路况信息和最佳道路选择等)就是一个重要的雏形。但这个技术目前只是单向接受并独立分析信息,并不存在于其他设备的交互。如果汽车智能终端能将最后决策的行驶计划传递给其他设备,那么就演变成V2I或者 V2V 了。先来说说V2I吧,这是汽车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交流。 由于是双向通讯,汽车不再是仅仅被动接受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也可以主动向智能交通信号灯发布请求,要求调整不同道路的交通密度和红灯的等待时间。 V2V技术最早在2006年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凯迪拉克上做了展示。那个时候的概念只是想让V2V做驾驶员的第二双“眼睛”,这从理论上可降低驾驶员因注意力分散或能见度低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现在,人们对这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整个道路系统都安装了这些装置, 车辆与车辆之间实现通讯交互,就为汽车行驶带来主动安全性,而且还弥补了像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这类依赖视频分析技术和地图资源的局限。 这一技术概念已经在欧盟进行了实测,汽车连接成一串,就像小鸭跟踪它们的母亲一样。 前面的车辆在侦测到红灯或行人时能及时通知后面的车辆降速。 遇到紧急情况,由于每辆车都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受到了这个信号,并几乎在同一时间踩下刹车,就避免了导致灾难的滑行。 在许多道路上,我们都会看到一个安全提示牌:“保持距离,注意刹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公里的速度行驶,就要保持至少100米的距离,下雨的时候还要降低速度或者保持更长的距离。这是因为汽车之间没有连接,相互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意图,后者总是要花去不少时间完全理解前车的意图后,才能采取后续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并减少了无端刹车的能耗 。相反,如果汽车互联了,那么就能统一部署,不管是从启动到停车,还是 从停顿状态再次进入开动状态,它们几乎可以同时进行,就像汽车组成的列车同步进行。再看一个例子, 交通拥堵的时候,汽车行驶缓慢,平均每辆车占用道路的时间增加,让拥堵雪上加霜,通行效率越来越低。如果汽车速度加快了,将极大地缓解这个矛盾;如果汽车之间都能够相互通讯,那么它们就不必再开开停停了,几乎总能以最佳的运行速度行驶。 如果再考虑汽车行驶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可以节省至少10%的燃料消耗。去年9月,通用汽车宣布将在未来的型号中支持V2V技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准备在近10年发布的新汽车中安装V2V的规定。 可见,无人驾驶汽车的真正智能,是体现在连接之中的。如果我们将这个连接,特别是V2I再进一步畅想开来: 在云的时代,应该有一个云端服务器 (这里我们可以称之为“交通调度总管家”), 道路上都安装了通讯性能极佳的基站,可以随时与汽车进行高速网络的连接。那么,汽车的运行状况随时受总管家的支配和调度,很明显可以让道路交通更加优化,甚至有没有红绿灯都是次要的 。当然,在这种全网络覆盖的道路还没有完全建成之前,上述的V2X和V2V技术应该还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而且只是过渡期。 【BTW】 别奇怪了,我的专业是生态学,但一直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特别是新型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花费的时间甚至比本专业还多。写作此文,虽然我是从科普角度出发来组织文字的,但同时也想接受专业人士的批评,及时改正我认识上的误区。文中的许多内容,主要来自我的“生态学大数据与公民科学”相关课件的内容。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9961 次阅读|34 个评论
幸获蔡自兴教授赠书《高级专家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第二版
chrujun 2015-1-27 21:53
虽然在蔡自兴教授指导下做了9年共计两站博士后,关于智能科学方面学习的东西极为有限,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因为主要在琢磨地球物理仪器研制方面基本问题,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现在地球物理仪器研制方面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硬软件都有同事在做,提升地球物理仪器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下一阶段我琢磨的重点。 非常感谢蔡自兴教授长期以来对我的器重、期待和教诲,并送给我很多书。四十而立,把智能科学和地球物理仪器结合起来是我今后研究的主要目标。也感谢蔡自兴教授在我博士后出站后还对我指导和关照,我前进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 虽然我这颗笨拙的小树还没有开花结果,我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种族歧视和科研创新:一个真实故事
wengjuyang 2014-11-14 00:07
摘要: 如同本系列的其他文章一样,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科学研究的程序——科研政策和细则——在坚持公正方面似乎还不成熟。人类用着纳税人的钱,正在为这不公正付出高昂的代价。不过,我并不是要劝阻聪慧的年轻人们从事科研职业。 尼古拉斯·哥白尼( NicolausCopernicus , 1473-1543) 、伽利利欧·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 1564-1642) 和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 1809-1882) 的故事,特别是在他们的理论被普遍接受之前的部分,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们这些后来者当中的许多人原先以为这些仅仅是过去的历史而已。我以前也是这样以为的,直到我发觉当今在许多方面越来越像那些旧时代。此外 , 请注意这三位科学家都是当地出生的 , 又是白人。而我们是中国人。 I. 计算机视觉 我的博士学位课题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我研究了从一系列连续的图像中计算运动信息和移动的刚体物体的三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算法。这项研究工作发表在几个期刊(例如 IEEE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期刊 IEEE TPAMI )和会议(例如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 ICCV )上,后来由 Springer-Verlag 出版社出版了一个专著。虽然我们发表的成果受到了充分的引用,但我明白,我的工作,以及像 TPAMI 和 ICCV 这样的出版物所发表的所有成果,离人脑所能做的还差得远。 II. 发育视觉:早期 我的博士研究结束后,感谢我的恩师资助我进行博士后研究,我有机会从一个更广的视角回头审视计算机视觉。我们启动了一个项目,研究如何让计算机自动地生长出视觉网络,称为 Cresceptron ,从混杂场景的一系列二维图像中学习、识别和分割出自然的三维对象。人类导师交互地在要学习的处于混杂场景中的物体(比如人体或电话机)的外围画出一个封闭的轮廓线。其混杂场景包含其他物体,例如树、其他人和建筑物。人类操作者还要给定预期的标签,例如“人类”或“电话机”。 Cresceptron 受了 Neocognitron 的启发 , 发表在 1992 年 IJCNN 和 1993 年 ICCV 上。但 Cresceptron 不是手工设计的 . 它在更新其深层次特征检测器的同时,自动和增量式地生长(即发育)出一个网络来。从前面的层到后面的层, Cresceptron 执行级联的前馈分析,使前面层中的局部特征在后面的层中组合成更整体的特征。借助于多层,对每个特征的变形的容忍度也增加了。因为从人勾勒出的轮廓线的区域中来进行特征组合, Cresceptron 能够忽略混杂的背景。在最后一层, Cresceptron 在对应的图像位置上给出预期的类标签。也就是说,不像后来的位置类别网络 (WWN) ,位置和类别的概念在 Cresceptron 的输出中没有被分别地抽取出来。识别之后,人类操作者点击“分割”按钮,触发 Cresceptron 通过特征结构层次自动向后分析,以便在输入图像中分割出被识别的物体,与混杂场景的其他部分分开。 Cresceptron 的主要缺陷在于效率:它允许在对象间共享特征,但没有基于统计特性进行优化。后来受到人脑启发的 WWN 网络解决了这一问题。 III. 视觉学习的兴起 在我获得我目前所在大学的终身职位之后,我对了解人脑如何理解所看到的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旁听了一些心理学课程,诸如动物学习与记忆原理,发育心理学等。我开始懂得了,人类婴儿从他们与环境的交互活动中学习看东西。例如,身体正在采取的行为同时监督着脑子。 托马索·泼吉奥教授( TomasoPoggio , T.P. ),这位在发起计算神经科学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著名科学家,似乎对 Cresceptron 有兴趣。他为我支付了机票费,邀请我于 1994 年 10 月 19 日到麻省理工学院 (MIT) 做报告。直到 1992 年 Cresceptron 发表时, T.P. 令人关注的工作是 HyperBF (例如 , ,它是一种径向基函数 RBF ),用作规整网络以近似平滑函数。 HyperBF 不像 Cresceptron 那样,它不是深度学习网络,不构建局部到全局特征层次结构,不能逐渐容忍从前面的层到后面层的变形,也不能处理混杂场景。 1994 年 10 月 19 日 MIT 共进拜访午餐时,我向 T.P. 预言说“脑中的视觉回路的结构可能是从活动中学习的。” T.P. 当时不置可否。 1996 年,当希瑞·纳亚尔( Shree Nayar )和 T.P. 编一本关于视觉学习的几项早期工作的书时,我受邀撰写其中一章。我选用了一个题目,“ Cresceptron 和 SHOSLIF: 面向全面的视觉学习”。一位编辑打电话给我,建议我避免使用“全面的”一词。他说 T.P. 在该书中也有一章,如果我在同一部本书中谈论全面的学习,他会怎么想?我认为“全面的”确实是我的工作的目标,因而我没有遵照他的建议改题目。现在我希望我那时照他的建议做了,但是不知道这件事跟我后来的一连串困境是否有关联。 1996 年那本书面世之后,我发现该书的导言在介绍各章时,我们的工作被描述为“现有的工具”。关于我们那章,主要的处理混杂场景中的一般物体的新能力根本就没有被导言提起。而导言将 T.P. 那章从混杂场景中只针对人脸对象的检测提为“最近” 进展。 接着,只要我们的视觉算法将视觉学习与行为相结合,我们的论文就很难被录用。第六次 ICCV ( 1997 年)的评审人评论说“这不是计算机视觉研究”,因为我们在视觉中组合了行为,它很容易被归类为机器人视觉。因此,继第一次( 1987 )到第五次( 1995 ) ICCV 我都有论文被录用之后,第六次 ICCV 成为是我没有论文被录用的第一年。 10 年后, T.P. 及其合作者 2007 年发表的 HMAX 网络 具有级联的成对的 S 单元层,后面连着 C 单元层,与 Cresceptron 中的级联成对层结构相似——“模式检测层”后面连着使用最大操作的“节点缩减层”。但是,不幸的是, T.P. 等人在 2007 中没有引用 1992 年的 Cresceptron 。我们后来提交给 TPAMI 的论文甚至受到总编辑的拒绝审稿,说是因为它使用了神经网络的方法,而 T.P. 的网络 被编辑说成是“例外”被录用,还是发表在 TPAMI 上 。 1998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NSF 的信息与智能系统处( IIS )主任向我建议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研究团体,就像当初神经网络团体那样。在白人同事拒绝和我一起写一份研讨会提案之后,我得到一位好心的很杰出的黑人同事艾达·斯托克曼的赞成。在一起讨论后,我们俩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NSF 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 DARPA )提交了一份召开关于研讨会的联合提案,获得了资助。由 NSF 和 DARPA 资助的发育与学习研讨会( WDL )于 2000 年 4 月在我们大学举行。这也就是第一届国际发育与学习大会( ICDL )。 WDL 的几个主要成员起草了一篇短文,投给《科学》。因为文章有关一个新的领域 , 机器人和动物心智发育的计算研究,我们把它提交给《科学》的政策论坛栏目, 2001 年发表了。然而, 2001 年《科学》上的这篇文章标示了一个封锁的开始 : IV. 政府资助的封锁 到 2001 年为止, 我有过几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 和美国国防部(DOD)资助的项目。 一个后继的 DOD 计划指南指定了一些期望的研究方向,很好地对应了只有我的研究团队在先前的一次DOD项目会议上展示了的新能力。但是这个新计划指南没有提及“发育”。我天真地写了一封信给此DOD 基金署,建议用“发育”这一词。该局回了一封反驳我的信。然后,我们给这个DOD 的新计划的提案被否决了。从那以后,我所有的DOD提案都被否决了。我早先曾写信给此DOD基金署为我那封信道歉,但是无济于事。类似的,2001年以来,我所有的NSF 提案都被拒绝了。下面是我2009 年7 月17 日给NSF 的一封信。此信没有收到答复: “经过 10 年多的跨学科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2006 年,项目负责人提交了一份提案,附有大脑皮层感知和运动通道的模型和一些初步结果……自然,评审组对于应对这么宏大的挑战感到不安,说‘解决这个问题将花费几十个项目负责人的几十年的时间’,因此‘这个研究的目标定位不好’。” 对于我 2008 年12 月提交的提案,我的那封信叙述道:“评审人1写道:理解反馈在视觉皮层中的功能性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申请人所提议的研究将反馈带入到一个一致的视觉处理框架中,这是标准的计算机视觉方法中所没有的。” “评审人 2 写道:这个系统结构致力于模仿哺乳类动物视觉系统的‘什么’和‘哪里’通道。在学习中,该系统学习物体的各种变化。因而,在辨认中,系统是全自动的。……对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提案总体上写得很好。受生物学启发的视觉识别建模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题目。很少有研究者达到该项目负责人的程度。” “评审人 3 写道:对这个问题的发育方法很有意思, 和这领域的其它处理相似问题的方法不同。” “评审组得出一个错误观念:‘所提出的研究在技术方面深度不足’,有可能来自 3 个评审人的评论:‘把这些思想放到可执行的/算法的结构中去。’……他们可能没有追溯文献去理解,任务特定的‘算法结构’是与已知的大脑发育的证据相矛盾的(也就是说,任务特定的算法是浮现出来的)。” 自从 2001 年以来,我的研究没有收到过1 美分政府资助,尽管我每年都向相应的政府基金局提交了多份提案。我注意到搞神经网络研究的白人科学家,如T.P. 和里斯托·米库莱宁(Risto Miikkulainen) 的那些给人映像深刻的被资助记录。 用纳税人的钱资助研究计划的更好的准则是什么?我们的政府如何更好地执行这些准则?这个国家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学术界对其少数族裔设置的玻璃天花板问题? V. 出版的厄运 我的第二本书原名《自主发育的机器人和代理》。 2005年12月27 日,我的出版申请,附带从全书中选取的三个样章,被T.P.否决了。他的留言是,“我和特里都读了你送审的章节(很有趣!),认为此书更适合归入另一个系列,如……”(发育心理学系列)。考虑到这个主题不合适,我不得不直接交给一个大学出版社了。这个出版社从 2006年后换了4次编辑,所以我的书至此经过了5 位编辑的手,收到过各种修改要求。为了最后一轮评审,我从编辑那里要来了所有评审意见的逐字复印件。4位评审人中,3位选择了“我推荐发表。兹呈上修改建议,但采纳与否,请作者和出版社自定。”1位似乎没有选择出版社的标准的出版意见,而是写了:“我对此书的印象,当我第一次读完的时候, 非常深刻。”出版社现在的编辑想让我再次修改,我同意了,但是在我修改完之后,她还是要叫4 位审稿人重审。 我注意到 2011 年出版的此出版社的计算机科学与智能类图书的宣传册中,共有297个作者/编辑/前言作者,但是其中只有5个是亚裔,仅占1.7%,与这个国家亚裔教授和研究人员的数量不可思议地不成比例。 所有的会议论文,无论我写的还是与他人合写的,提交给 2011 年发育与学习国际会议与表观遗传机器人联合会议(ICDL-EpiRob)和2012年ICDL-EpiRob 全部被拒稿。ICDL 和EpiRob 这两年合并成一个会议。例如,只有一个评审人看了我们向2012年ICDL-EpiRob 提交的一篇论文。他否决这篇论文的根据是“我几乎不能理解这篇论文确切地属于哪个领域。”一个ICDL-EpiRob的大会主席写道:“程序委员会刚送给我一份否决 xx 篇提交的论文的建议。我翻了前4篇,这些论文的被拒令我震惊。……掠过我心头的一个想法是……直接否决对那些我感觉对我们研究团体有趣的论文的拒稿决定(称之为主席特赦)。” 我提交给 IEEE 自主心智发育期刊(IEEE TAMD)的最后4 篇论文经过多轮评审后都被拒稿了: 1)符号模型与浮现模型的综述 2)类脑浮现式空间处理 3)类脑浮现式时间处理 4)脑心智网络的5+1 组块理论 前 3 篇在被拒稿后, 又改再提交后才被录用了。每一次结果都包含多轮评审。第4篇被拒稿时同时被建议以后再次重新提交。 2002年以后,我们给《科学》和《自然》的投稿都在第一阶段编辑评审就被拒稿。一位《自然》的编辑给我写信说,我们最后一篇论文与那一周《自然》准备录用的同一类的论文无法竞争。我们后来发现,那篇发表的论文是克里斯托夫•科克(Christof Koch ,C. K.)及其合作者的。C.K.和我在新加坡时交流过,那时我们都为“心智研究十年(VI)”大会作主题报告。C.K.的论文在2010 年10 月28日《自然》发表后受到很多讨论。有趣的是,我们被《自然》拒用的论文解释了C.K. 的那篇论文报道的人类自顶向下的视觉学习的有趣现象的计算机制。 我的第 3 本书《自然与人工智能:计算脑心智导论》总结了我们的计算脑心智研究。有鉴于我第2本书的命运,第3 本书似乎太超前于时代而找不到合适的评审人。它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框架解决太多有着巨大兴趣的问题,触及了太多学科,以致不大可能被任何一位评审人接纳。 “更糟”的是,它使用了太少生物学机制作为“类基因程序”。总而言之,它使用类似赫布的学习规律、简化为前 k 个赢家通吃的侧向抑制,加上包括惩罚、奖励和自主突触维护在内的神经调制的简化理论。所有的主要大脑功能,诸如感知、认知、行为和动机都是浮现的,而不是由手工静态地制定的或由“类基因程序”刚性指定的。这本书开始解释如何和为什么。 不过,这本书还是幸运的,因为它诞生在美国,政府不审批出版事务。尽管几乎所有学术出版都要求编辑和同行评审批准, BMI 出版社,一个还没有建立很高声望的出版社,给了它机会。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ISBN,还有中国的期刊和杂志,都必须经过一个政府机构的批准。 什么才是更好的出版审批准则?高拒稿率就标志着高质量的出版单位吗?如果评审人因为有某项工作不属于他们的阵营、与他们自己的工作相竞争,或者是评审人不愿意追溯文献而要求一篇论文教会他们全部,从而否决这篇论文,这对于科学的进步是公平的吗? VI. 研究指标的缺陷 我同中国上海的一所大学的几个同行合作过。中国计算机联盟 www.ccf.org.cn 在网上将一批期刊和会议分类为3 个区:A、B和C, 令我大吃一惊的是,“作为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评估的参考证据”。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AIPR)方面,A 区有4 个期刊, 前2个是: 1) 一个主要的人工智能期刊(关于它的行径,参看 ) 2)IEEE TPAMI (关于它的行径,参看 ) B区只有27 种期刊,C 区只有39种。中国的那个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院简单地计算这3 个区上的发表文章数来考核教员年度工作和授予学位。A区的1 篇论文算作B 区的2篇,等等。 代表比较新的研究主题的比较新的期刊, 如 IEEE TAMD (影响因子: 2.310) 和《类人机器人国际期刊》(2010 年夏季之前,影响因子:1.230)都不算是被认可的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工作。 2013年3 月1 日,那个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告诉我,他认为他需要把博士学业延长1年,因为他与我合作,至今没有一篇A 区论文。我很关心此事, 给俩位学校领导写了电子邮件, 因为他们视乎支持改革: “任何将期刊和会议分区的做法都是行政上的学术歧视。这种系统想让中国等到前沿方向成为传统方向和普遍接纳的领域,然后中国政府和大学才催促研究人员赶上去。用这种方式,中国将永远落在后面。” “进行计算脑科学研究不可能通过年度考核,学生不可能获得学位、毕业。谁还愿意做这个方向的研究呢?……敬请你们考虑新兴科研领域的重要性和困难。请求立刻改革本大学的考核政策和科研政策。” 现在,在美国我所在大学的我的实验室也处境危险: 2013 年2 月27 日,我接到来自我的大学行政干部的一个他签署了的备忘录,说我的大学很快要关闭我的实验室(只是一间标准房间),里面所有的机器人设备和实验装置都要锁进一个库房里去。此备忘录里陈述的唯一的理由是:你近三年过低的平均研究经费产出额(低于 $xx,xxx/年),和近 5 年过低的研究产出(低于$xx,xxx/年) 自从我加入这所大学,我为它争取到了大约 5 百万美元。因为2001年以来我受到新的政府资助的完全封锁,他所引证的经费额是来自私人公司的。这个月,我非常感激地收到了微软研究院和丰田北美技术中心分别捐助的每个$20,000的研究经费。但是那个行政干部还是给我的学生发了多封电子邮件,催促他们离开实验室。在他的邮件里,一些实验室成员没有被给予替代的办公桌。我并非对其他族裔和其它出身地国家的同事不满。但据我所知,一位自2005年以来就没有收到外来研究资助的白人同事仍然安然地保有他的专用实验室。其他实验室有很大比例的桌子既没人用也没分配给任何学生用(比如一个实验室9张桌子中有5 张空着,另一个17 张有8张空闲)。我很快就要失去研究的基本手段了,而这个学校的规章严格要求我要完成一定量的大学研究任务。 什么才是杰出研究的主要指标?获得大笔研究经费?在有着高引用率的期刊上频繁发表文章?一个新的开创性的领域,当只有少数研究者在其中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引用吗?高引用率就标志着高质量的发表场合吗?即使论文的引用率是唯一的指标,能用一个发表场合过去的平均引用率来评估它未来的每一篇文章吗?统计学家都知道,方差太大,以致两个平均值不是统计显著的。当我们用少数 n 个指标去评价一个大学、期刊、会议或研究者的时候,我们在隐含地迫使每个被评价者人为地提高那n个指标,毒害整个系统,浪费纳税人的钱,减缓科学的发展。 让我们从尼古拉斯·哥白尼、伽利利欧·伽利略和查尔斯·达尔文作研究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受到错误的对待中吸取教训吧!公正地对待科学,公正地对待所有人! 参考文献 C.S. 麦斯菲斯(Masfis). IEEE 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PAMI) 期刊禁止了神经网络类方法. 脑心智杂志, 1(2):8–10, 2012. C.S. 麦斯菲斯(Masfis). 桥接人工智能两大学派的理论证明却招致一主要人工智能期刊直接拒稿. 脑心智杂志,1(2):11–12, 2012. T. 泼吉奥( Poggio),M. 法哈(Fahel),S. 埃德尔曼.视觉高敏锐度快速感知学习. 科学,256(5059):1018–10217, 1992. T. 泼吉奥( Poggio),S. 埃德尔曼(Edelman). 一种学习识别三维对象的网络.自然, 343:263–266, 1990. T. 希瑞(Serre),L. 沃尔夫(Wolf),S. 拜尔斯基(Bileschi),M.瑞森哈勃(Riesenhuber),T.泼吉奥. 似皮层机制的鲁棒的物体识别. IEEE 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学报, 29(3):411–426, 2007. 此文转载于以黄宁识笔名发表的题为《大脑的故事之 3: 苦涩的科学》,脑心智杂志,第2 卷, 第1期, 2013 年(http://www.brain-mind-magazine.org/)
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经济和智能网络 —可拓学通俗介绍(195)
anley 2014-11-6 07:58
网络经济和智能网络 — 可拓学通俗介绍(195 ) 人类在经历过采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技术不仅渗透到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空间技术产业,而且渗透到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网络财富成为人类财富的构成部分,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和不可阻挡之势发展着。近些年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3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支柱、基础和先导产业。信息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政府与文明社会的互动关系,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互联网造就了庞大的新兴网络产业,搜索引擎、网上银行在线交易、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络游戏、网络教育、网络求职……等的发展,使互联网向经济领域各个角落迅速渗透,形成了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总规模达到5874亿元,比2007年增长47.3%。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1281.8亿元,比2007年增长128.5%,人均网购金额超过1600元,比2007年增加582元,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见《网络战争》 一书)。 另一方面,互联网正成为越来越多传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它与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来促进发展。网络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预示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上面也充斥着观念冲突、矛盾甚至战争。现实世界中利用冲突和争夺、引发战争的根源和因素,逐渐向互联网迁移和聚合,引发互联网上的战争。2003年,美伊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把战场从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较量,发展成一场互联网较量,被人们视为第一场“互联网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高科技与高智慧的战争。 在网络经济和网络战争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接着,又朝着个人化、视频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以Web2.0为代表的个人化应用,以流媒体等为代表的视频化应用,以专业网站为代表的专业化应用等迅速发展。一大批以Web2.0为核心的网络公司为互联网的发展推波助澜。 要使网络也会思考,会处理问题。在互联网上建立“可拓策略生成引擎”和“可拓策略生成网站”的设想将使互联网中出现象google 类似的功能,您给出了目标和条件构成的问题,它就可能给您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您再给出评价标准,它就能把这些方案按优劣度大小排列起来,让您挑选出要实施的创意。 ——摘自《创意的革命》(科学出版社,2010) 可拓学主页: 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普及与推广|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振人工智能雄心壮志的时刻已经到了
bigdataage 2014-8-7 19:26
重振人工智能雄心壮志的时刻已经到了 拉里·哈德斯蒂(Larry Hardesty) 发表于 2014-07-23 01:16 创造人工智能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具挑战性。然而新的人脑及机器思维研究中心已准备再试一次。这一次,计算机科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将一起处理这个问题。 在1955年夏天,4名顶级美国数学家(那时还没有“计算机科学家”这个术语)倡议在达特茅斯学院召开了一次会议,来探讨被他们称为“人工智能”的主题。“这项研究是在一个猜想的基础上进行,那就是学习的每一方面,或智能的任何其他特征,可以在原则上被精确地描述为,能够造出一部机器来对其进行模仿,”倡议书说。 这次会议于1956年进行,为期一个月,通常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起始。倡议书作者中的三人,即表处理语言(LISP)发明者约翰·麦卡锡(JohnMcCarthy),麻省理工学院40届理学硕士、40届博士、信息论先驱克劳德·香农(ClaudeShannon),以及后来的图灵奖得主马尔温·明斯基(Marvin Minsky),稍后都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授课。 麦卡锡和明斯基(55年后他仍是麻省理工学院教师)创立了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到1967年,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明斯基在他的书《计算:有限和无限的机器》(Computation: Finite and Infinite Machines)中大胆写道,“我确信,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智能的各个部分,鲜有哪个会在这部机器(电脑)的领域之外,创造‘人工智能’的问题将在本质上解决。” 当然,明斯基的预测过于乐观。早期人工智能研究者把赢得国际象棋比赛当成智能应用的范例,但后来发现这比区分口语词汇或识别面孔之类计算问题要容易得多。 在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复制人类智能的难度逐渐清晰化,人工智能具有了某些非常不同的含义,那就是实用的专用计算机系统,通常基于“机器学习”,这应用到对大量训练示例的统计分析。正是这一手段给了我们语音识别和自动文本翻译功能。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们相信,现在是重振人工智能雄心壮志的时刻了,因为有希望开发出更好的治疗神经紊乱的疗法,以及能以人类直觉预测我们需求的计算机系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似乎也同意这一点。 去年9月,该基金会宣布为人脑及机器思维研究中心(Centerfor Brains, Minds, and Machines,简称CBMM)捐赠2千5百万美元,该中心位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麦戈文脑科学硏究所(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麻省理工学院为该中心提供12名主要研究人员,另有6人来自哈佛,还有5人来自其他机构。 CBMM由托马索·波焦(Tomaso Poggio)领导,他是一名脑科学和人类行为学教授,也是麦戈文研究所和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简称CSAIL)的首席研究员。 对他的双重身份展示了新中心的首要理念:如果能够把计算、生理和心理的方法相结合,我们就能比孤立研究更快地理解人类智能。 “这个中心尝试的是,为了复制人类智能,需要对大脑和认知了解更多,而不是像50年前那样仅仅依靠计算机科学,”波焦说。 帕特里克·温斯顿(Patrick Winston)是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和CBMM的研究协调员,他补充说,调查问题的技术在近年来有着显著的提升。 温斯顿说,首先,“计算是自由的,不论需要何种类型的计算,都能够做到。”他还说,其次,“fMRI 现在已成常规。”fMRI 是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用于研究大脑活动。 他还指出了一些技术,例如经颅磁刺激,能够在认知测试中扰乱特定大脑区域的活动,以及光遗传学,这种技术利用光来选择性地激活或沉默大脑中的转基因神经元。 光遗传学的先驱是99届工程硕士埃德-博伊登(Ed ­Boyden),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edia Lab)的教授,也是麦戈文研究所和新中心的首席研究员。 中心的研究围绕几个主要的主题或要点包括:视觉智力,其中集成了视觉、语言和运动技巧;智力回路,将包括神经生物学和电气工程学的研究;智能发展;以及社会智能。 波焦是视觉智力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还将领导一个理论平台的开发,旨在将研究结合在其他领域。 对于每一个要点,CBMM研究者们正致力于定义一组基准的问题,令他们可以以此来评估他们的进展。 波焦提供了一个例子,与他之前在视觉系统的研究相关。面对一副人们互动的图像,一台智能计算机应当能为5个问题提供合理的答案,从易到难分别是:图像里有什么?图像里都是谁?人们在做什么?谁在对谁做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不变量 探索围绕着人类智能的所有问题的理论框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波焦对于大脑如何回答他列表上的第一个问题的研究,为这一框架可能的样子提供了一张草图。 “图像里有什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需 开发物体识别的电脑系统来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通常,物体识别系统会使用某些种类的机器学习。人类标记样本图像,指示哪些物体出现在哪里,接着系统会尝试识别该物体在所有图像上所共有的一些常见特性。 “这与人类学习或动物学习完全不同,”他说。“当一个孩子学习认识一只熊或一只狮子,你无需为他展示一百万次狮子的照片。大概两到三次就够了。” 波焦认为与机器学习系统不同的是,人脑是以一种“不变”的方式描绘物体:不论物体有多大,是在视觉区域的何处,还是在旋转的,描绘出的都是一样的。他还相信,自己对这种描述的可能构成有一个看上去合理的理论。 波焦的理论需要大脑或尝试模拟大脑的电脑系统存储一些物体的一块模板,其中包含这些物体的每一种变化——类型、位置和在平面上的旋转。例如,大脑可能会存储一张人脸的几十张图像,描绘出其360°的旋转角度。 一个陌生的物体将被描绘成一个“点积”的集合,介于其图像和模板之间。点积是线性代数的一种标准算法。不论该物体的大小、位置或方向如何,该集合总会维持原样。 该理论具有说服力的一点是,点积把两组复杂数据集(例如视觉图像)的对比,减少到一个数字。点积的各个集合,即便是为多个模板,也不会在记忆中占据太多空间。波焦说,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一点是,“对于神经元来说,点积是最简单的计算之一,或许就是最简单的。” 在实验中,波焦的系统或许无法超越机器学习系统。但它需要较少的训练例子,这表明它更好地复制了人脑的运作。对于大多数计算任务,人脑的方法通常是更好的。 波焦相信,积点的集合还能锁定更抽象的概念。包括不同形状物体集群的模板,就像一个骰子一面上的点一样排列,或者排成一列或是圆形,能够加强数字的概念。一个从不同透视关系观察的平行线的模板,能够加强平行或透视关系的概念。“可能会有更多有趣的事情有待探索,”他说。 模糊思维 和波焦一样,乔希·特南鲍姆(Josh Tenenbaum)是脑与认知科学系(Department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s,简称BCS)的教授和CSAIL的首席研究员。 他领导的CBMM开发要点,集中于直观把握孩子也能展示的物理现象,同时他也进行有助于波焦领导的理论工作的研究。 特南鲍姆解释说,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集中在构建数学语言上,例如可以为“鸟能够飞”和“鸽子是鸟类”等论断编码。 研究者们认为,如果语言足够严谨,计算机算法将能够梳理编写在其中的论断,并计算出所有逻辑上有效的推论。 但是,理解语言论断所需要的背景信息被证明远比预期中要多。例如,并不是所有鸟都能飞。 在不能飞的鸟类中,关在笼子中的知更鸟和翅膀断了的知更鸟是有区别的,另一种区别是各种类型的知更鸟和一只企鹅的区别。 以手工编写出足够的这类常识性例外,以使最基础类型的推理成为可能,被证明过分耗时。 相比之下,通过机器学习,电脑可以自行学习某种东西的大量例子,并推断这些例子的共同点。 例如,通过1百万张一只狮子的图像,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量化自身的猜测:77%拥有这类视觉特征的图像是狮子的图像。 但是,虽然这种方法对于明确定义的问题处理得不错,例如识别鸟类的图像,但在处理更抽象的概念时会遇到麻烦,例如飞行这种鸟类、直升机、风筝和超级英雄共有的能力。 而比起语法和母性来说,飞行还算是一个具体化的概念。 特南鲍姆和他的学生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工具,名为概率性编程语言,其中融合了新旧人工智能的最佳特色。 如同早期人工智能语言一样,它包含了推理规则。但这些规则是概率性的。例如说食火鸡是一种鸟,以特南鲍姆的语言编写的程序估计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食火鸡可能可以飞。 但假如程序随后被告知食火鸡的体重将近200磅,它大概就会把飞行可能性降低。 “在人工智能的两个早期阶段,最大的分歧在于符号对抗统计,”特南鲍姆说。“我们在数学方面的发现之一是如何将这两点相结合,如何以这类符号语言进行统计推断和概率推理。” 读懂人们 波焦的五个基准问题中的第二个是“图像里都是谁?”。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与BCS教授南希·坎维舍(NancyKanwisher)的工作相关,她最知名的领域是,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来识别和分析大脑的面部感知专门区域。 坎维舍领导着CBMM的社会智能要点研究,她把这当成自己先前研究的自然延伸。“当你看一张脸时,你感兴趣的不仅是基本的人口统计方面信息,例如那具体是谁,他们是男是女,他们年龄多大,”她说。“你能说出的不仅是这个人快乐或悲伤,还有他们是自信还是踌躇,精力充沛还是被动。通过非常简短的一瞥,我们能够从一张脸上看出极为丰富的东西。” 坎维舍说,人类通过肢体语言,同样可以推断出很多关于人们情绪、意图,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肢体语言有着符合计算建模的优势。 她还援引了已故的纳莉尼·阿姆巴迪(Nalini Ambady)的研究,后者是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曾开发出“薄片判断”理论。 “在学期开始时,她录下了哈佛课程助教在班级前讲课,”坎维舍说。“然后她把这些视频非常简短的片段向心理学实验的对象展示,并说‘为这名教师的效率打分’。这些人都是看到一个人在教室前对一个班级讲话的几秒钟,甚至都没听到在说什么。而她发现,这些评分结果,与那个人的实际学生的评分非常接近。” 坎维舍说,CBMM社会智能要点的第一个项目,将是设计一组实验任务,令研究人员能够量化人类社会知觉。一旦研究人员建立一条基线,他们就能进行一些研究,例如童年期间各项任务的表现,或是自闭症儿童不同于其他儿童的表现。 他们还能确认参与社会知觉的大脑区域,方法是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来测量神经活动,或是通过经颅磁刺激来干扰表现。 在收集所有这些数据之后,他们将尝试为大脑运行进行精确计算机建模。 听懂故事 波焦的列表上后边的问题是“谁在对谁做什么?”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些问题吸引着帕特里克·温斯顿(Patrick Winston)。 他认为,定义人类智能的特征就是讲述和理解故事。 这种能力甚至在标记图像过程中发挥作用。正如温斯顿喜欢指出的一样,一个人类能够把一个人拿起杯子放到嘴边的图像识别为他在喝酒。如果这个人拿着杯子向前几英寸,那他就是在敬酒。不过一只猫头朝上接着水龙头里的几滴水的图像,也会被人们识别为喝水的实例。 “你必须思考你所看到的是一个故事,”温斯顿说。“它们得到相同的标签,因为这是相同的故事,而不是因为看起来一样。” 这就是把一个研究要点贡献给视觉、语言,以及社会和运动技能的一个原因。 为说明另一个原因,温斯顿援引了发展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斯皮克(Elizabeth Spelke)进行的一项实验,她是前麻省理工学院教员,目前在哈佛,是发展要点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斯皮克曾被一些实验引起了兴趣,在那些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老鼠放在一间房间中心的一个旋转平台上。食物被明显地放在一个角落,但随后被挡板遮住。相同的挡板被安置在其余三个角落,平台则被旋转。 斯皮克决定将该研究扩展到人类儿童和成人上,隐藏物改为一个玩具或一串钥匙而非食物。 对于所有动物、儿童和成人来说,一旦旋转停止,实验对象或者走向被遮蔽物的角落,或者走向对角的角落(看起来和被遮蔽物的角落一样),两者概率相等。 研究者们还改变了实验,为目标物体对角角落的墙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动物和儿童仍然以相等的概率选择正确角落或对角角落,而成年人则可以相对可靠地找到目标。 这就是事情变得有趣的地方。如果成年人在前往目标前,被要求听一段文本并背诵,那么他们又会被截然相反的角落所混淆。收听和背诵文本“消耗了人类的语言处理器,把他们降到了老鼠的级别,”温斯顿说。“之后他们会说,‘是的,我可以看到蓝色的墙,但却没能记住。’” 回答CBMM的基准列表上最高级别的问题,大概会比 NSF 最初资助的 5 年需要长得多的时间。不过波焦说,“是时候再试一次了。已经过了 50 年。我们不清楚这一次能否成功。但如果我们不去尝试,就无从知道。” 原文: http://www.techreviewchina.com/home/article/detail/id/566.html
5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钟义信:我们的发现和进展——高等人工智能理论
热度 4 sciencepress 2014-6-19 08:32
钟义信教授获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成就奖 钟义信教授积25年研究最新推出首创性 学术专著 《 高等人工智能原理 》, 提出的“ 机制 主义 模拟 ” 方法 和“ 信息转换 ” 原理 是当前国内外 人工智能 领域的最新 研究方法 和最新理论。该方法和理论统一了国际上“ 结构模拟”, “ 功能模拟” 和“行为模拟”三大主流学派的研究方法, 建立了 “ 意识、情感、智能 ” 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 新 理论, 2011 年曾 获得 首届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 之最高荣誉—— “ 成就奖 ” 。兹摘选部分文字以飨读者。 我们的研究发现,面对人工智能这类开放的复杂信息系统,发端于物质系统的“分而治之”方法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复杂信息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的时候,丢失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是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活的灵魂和生命线;因此,按照“分而治之”方法论分别完成各个子系统的研究之后,却怎么也不可能通过对这些子系统的“拼装”恢复原有复杂信息系统的面貌和性质。这便明确宣告: 传统的“分而治之”和机械的“还原论”方法论在开放的复杂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失效! 传统方法论失效的事实既令人沮丧,又令人振奋。这是因为,只有丢掉了对于传统科学观和方法论的幻想,才会促使我们不得不义无反顾并全力以赴地探寻新的科学观和探索新的方法论。结果,终于发现: “信息观、系统观、机制观的三位一体”才是人工智能这类开放复杂信息系统所需要的科学观,“基于信息转换的机制主义方法论”才是开放的复杂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方法论。 首先,关于“信息观”:由于“智能”系统(包括自然智能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是以信息为主导特征的复杂系统:没有信息便不可能有智能,信息不同就可能导致系统的智能水平的不同。因此,信息的因素和信息转换的规律就成为智能系统的核心灵魂和整体命脉;而智能系统所涉及到的物质因素和能量因素则只能看作是信息运动这个核心过程的支持性条件。于是,在研究和探索智能系统奥秘的时候,首先就应当抓住信息和信息转换的本质特征,而不应把物质结构和能量形式作为本质的特征。这是研究智能这类开放复杂信息系统与研究物质系统和能量系统的根本区别。 其次,关于“系统观”:对于智能系统这类开放复杂的信息系统,必须保持信息的内涵的完整性和信息转换过程的系统性,这种信息内涵的完整性和信息转换过程的系统性是正确认识这类复杂信息系统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在这里,信息内涵的完整性就是指信息的形式(语法信息)、内容(语义信息)和价值(语用信息)的三位一体(全信息);而信息转换的系统性就是指信息转换在时空领域的整体规律。如果这种信息内涵的完整性和信息转换过程的整体性被“分而治之”方法所不恰当地肢解和割断,甚至被丢失,就势必会使信息系统的本性遭到破坏,并可能导致智能能力的丧失。 第三,关于“机制观”:对于任何智能系统来说,“智能生成的机制”才是贯穿整个智能系统全局的灵魂和生命线;至于智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则都是为实现和保障智能生成的机制这个核心灵魂和生命线而服务的;而系统的“行为”则是智能生成机制所实现的结果表现。因此,“智能生成的机制”是比“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更具本质意义的特征。抓住了智能生成的机制,才算真正抓住了智能系统的核心本质。 按照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信息观、系统观、机制观”的理念,智能系统(包括自然智能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智能(其实也包括基础意识、情感等智能要素)生成的核心机制便是以全信息为基础的信息转换。于是,水到渠成,“信息转换”便成为智能系统这类开放复杂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论。 事实上,正是按照 “以信息观、系统观、机制观的三位一体为科学观、以基于(全)信息转换的机制主义为方法论”,我们已经发现:智能生成的共性核心机制就是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简称为“信息转换”,也发现并阐明了与此相关的“全信息理论”和“知识生态学结构”,因而建立了与结构模拟、功能模拟和行为模拟方法在学术理念上全然不同的“智能生成的机制模拟方法”;进而还发现了“人工智能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方法分别是机制模拟方法在不同知识条件下的和谐特例”,从而形成了“人工智能的统一的方法和理论” 。不仅如此,我们还欣喜地发现:“ 基础意识、情感、智能的生成机制其实都是在各自条件和各自目标下的信息转换” 。这是意义重大的发现! 综合以上这些发现和进展,一个 以信息观-系统观-机制观的三位一体为科学观念、以基于(全)信息转换的机制主义为方法理念的“高等人工智能理论”便浮出了水面 ,与现有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相比,高等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的理念、方法、深度和广度全然面貌一新。 高等人工智能和现有人工智能之间的基本联系和主要差别 由此我们便发现:按照传统“分而治之”方法论形成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三种方法之间之所以不能互相认可,不能形成合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依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掩盖和割断了事物内在的信息联系,因此难以真正触及到智能问题的深层本质,也难以互相沟通。而一旦运用新的更为先进的科学观和方法论阐明了智能的深层本质,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便会豁然显现出来!而且,更加深刻和更加科学的理论体系也便由此矗立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摘编自钟义信著《 高等人工智能原理——观念·方法·模型·理论 》一书,图片来自于网络。 该书更多文摘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微信: 一起阅读科学! 搜索微信ID: sciencepress-cspm 或“ 科学出版社 ”公众号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7716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不插电:戒除智能手机成瘾症
bigdataage 2014-5-8 18:30
不插电:戒除智能手机成瘾症 译者: VeraS 发布:2014-04-17 17:42:53 你是否已经染上那种名为“智能手机瘾”的疾病了呢?若非我最近有三天时间都未曾携带手机的话,很可能我还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很遗憾,我发现自己已经对手机上瘾了。按照下面这张图表中的数据,66%的人认为自己无法在没有手机陪伴的情况下度过一天。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 原文来源: dailyinfographic.com 原文标题: Unplugged: A Smartphone Detox 原文地址: http://dailyinfographic.com/unplugged-a-smartphone-detox-infographic 转载于: http://select.yeeyan.org/view/270688/404680
2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哲学家的难题——可拓学通俗介绍(33)——
anley 2014-3-5 06:40
哲学家的难题——可拓学通俗介绍(33) 著名哲学家和他的学生签订了一份合同:学生先交学费一半,另一半待学生第一次 出庭胜诉后才交。学生学成后,一直不出庭。老师无奈,诉诸法官。学生对法官说:“假如您判我不交,我就不交。如果判我要交,我败诉了,按照合同,我不必交。所以,不管您怎样判,我都不必交。”老师反驳说:“不对,假如判决你不交,你胜诉了。按照合同,你必须交。假如判你交,按判决,你必须交。总之,无论如何判,你非交不可。” 您作为法官,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是: 如果判决书的结论是学生不交学费,那么,根据合同书的规定必须交学费。 如果判决书的结论是学生交学费,那么,根据合同书的规定不必交学费。 因此,作为法官,必须对付两个方面:一是合同,一是交学费。判决书也必须用分解的方法去对付两个方面。 聪明的法官把判决书分为两部份,第一款判决合同无效,第二款判决学生要交学费。 在这里,采用的是先分解后组合的变换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 组合与分解,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一个零件起不了什么作用,一旦多个零件组合起来,可以接收信号、发出声音、生成图像、进行录音、成为录音机、电视机等。 过去的铅笔是不带橡皮的,写字时旁边总得放一块橡皮,以备檫改。后来,发明家出了一个创意:把铅笔和橡皮组合起来,带橡皮头的铅笔就诞生了。发明家采用了组合的方法。 分而治之,是治理国家,处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一艘破船,作用不大。但是,很多零部件却是有用的,因此拆船业也成为一种产业。可见,分解,也是常用的方法。 组分变换包括组合变换、分解变换、先组合后分解或先分解后组合四种类型。 组合,也是创造。 聚腋成裘,分而冶之,说的是组合和分解的方法。处理一个问题力量不足时,可以综合多种力量去解决。 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常常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小问题去处理。而这就要用到基元的可组合性和可分解性。基元的组合或分解,是提出创意的一种基本方法。也 有的人善于把世界同类先进产品中最先进的部件组合起来,构成比原有产品都强的产品。 您能否用基元的组分变换提出一个新产品的创意? 您能否用基元的组分变换提出一个处理矛盾问题的创意? ——摘自《创意的革命》(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 可拓学主页: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普及与推广|1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的第一桶金是这样来的——可拓学通俗介绍(31)
anley 2014-3-3 08:13
他的第一桶金是这样来的 ——可拓学通俗介绍(31) 与缩小变换相反的是扩大变换。 美国有一个青年,用一美元的买卖,逐步发展自己的事业,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他是怎么发展的呢? 为交通不便的顾客邮购1美元商品。 得到第一批顾客 发展到 为交通不便的顾客邮购1-5美元商品。 更有信誉,得到更多的第二批顾客 发展到 为交通不便的顾客邮购1-30美元商品。 更有信誉,得到更多的第三批顾客 发展到 为全市市民邮购1-30美元商品 更有信誉,得到更多的第四批顾客。 这个创意是:在小报登广告,愿意为交通不便的人邮购1美元的商品,有人寄来1美元,他利用送货的机会,又发送邮购1-5美元的广告。顾客对他的服务深表满意和信赖,又第二次让他购买更多的东西,他便利用这种办法,逐步拓展市场,最后赚到“第一桶金”,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这里,这个年轻人采取的是对象和量值的扩大变换。 扩缩变换指扩大或缩小,包括扩大变换和缩小变换,是另一类基本变换,人们常对基元中的量值或对象进行这种变换。对量值乘以大于1的数是扩大,乘以小于1的数是缩小。巧妙运用扩缩变换,是生成处理矛盾问题创意的一类方法。 您能否用基元的扩缩变换提出一个新产品的创意? 您能否用基元的扩缩变换提出一个处理矛盾问题的创意? ——摘自《创意的革命》(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 可拓学主页: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普及与推广|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意是什么?——可拓学通俗介绍(28)
anley 2014-2-27 08:59
创意是什么?——可拓学通俗介绍(28) 钻牛角尖和聪明变通的不同点之一就是会不会使用置换变换。置换变换中置换的的可以是对象,特征或量值,也可以是规则或领域。 在这些例子中, 物、特征和量值是一个整体,其中一个要素的变换,其他要素会随之改变。例如,把人置换为猪,重量、高度等特征的值都会变化。茶杯的特征从体积被置换为重量,相应的值就会从250毫升被变换为100克。如(茶杯甲,体积,250毫升)被置换为(茶杯甲,重量,100克),(柜子,高度,3米)被置换为(柜子,宽度,0.8米)再置换为(放倒的柜子,高度,0.8米)。正是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可拓学的细胞___物元。 (对象,特征,量值)叫做一个物元,例如,(某柜子,高度,3米) 就是一个物元, (唱,支配对象,歌) 就是一个事元。当对象是关系词时,就是关系元。物元、事元和关系元统称为基元。它们可以用来表示万物、万事和各种关系。 对象,特征或量值叫做基元三要素。其中一个改变就会使基元改变,这种改变叫做基元变换,包括物元变换、事元变换和关系元变换。 创意,就是由基元的变换及其运算生成的。 有了基元,就可以表示开拓创新和处理矛盾问题的一切创意。 把(大象甲,重量,x斤)置换为(石头堆甲,重量,x斤)和 把(大象甲+船,吃水深度,a)置换为(石头堆甲+船,吃水深度,a) 就表示了曹冲称象的创意。 用基元表示事物和问题以后,就可以输进计算机中,让计算机进行操作,得到很多点子。 您能否用基元的置换变换提出一个新产品的创意? 您能否用基元的置换变换提出一个处理矛盾问题的创意? ——摘自《创意的革命》(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 可拓学主页: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普及与推广|1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征的置换(五类基本变换) ——可拓学通俗介绍(26)
anley 2014-2-25 07:58
特征的置换( 五类基本变换) ——可拓学通俗介绍(26) 有一次,我们安排一个车间的布局时,只剩下一米长的位置,却还有一个80厘米长的变速箱和40厘米长的电机,放不进去。怎么办? 大家正在那里发呆时,老厂长过来一看,说了一句:向空中发展嘛!大家恍然大悟。于是,把变速箱放在地下,在变速箱的上方作了个电机机座,把电机放在“空中”,矛盾问题轻易地解决了。 实际上,车间除了长度以外,还有高度,可以变换为在高度这一特征做文章。 一个茶杯,可以用来喝茶,用的是它的容积;来了小偷时,也可以用来作武器摔向小偷,用的是它的重量。由此可见,一物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功能,利用这些特征的置换可以产生很多有用的创意。 从很多例子可以看到: 一个事物有很多特征,在某个特征上产生矛盾时,可以置换为这个事物的其他特征,去提出处理问题的创意。 ——摘自《创意的革命》(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 可拓学主页: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普及与推广|1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变不离其宗(五类基本变换) ——可拓学通俗介绍(25)
anley 2014-2-21 05:06
万变不离其宗 ( 五类基本变换) ——可拓学通俗介绍(25) 1 .用猪换人与置换变换 三国时,海州县张县令接到一个纵火案:一女子丈夫的家人认为是这个女子杀了她的丈夫,然后放火烧房子以毁尸灭迹,该妇女不服。张县令接案后, 根据历史的判案,有这样的经验: 如果 烧活人 那么尸体口内含灰。 如果 烧死人 那么尸体口内不含灰。 但又不能拿活人做实验,这是一个矛盾问题。不过,活着的东西不止有人,还有牛、羊、猪、狗等,可以用它们去代替人,因而,可以得到这样的创意:用猪代替人。 如果 烧活猪 那么尸体口内含灰。 如果 烧死猪 那么尸体口内不含灰。 张县令正是使用了这样的创意:叫人抓来两头猪,杀了其中一头。然后活猪、死猪一起用柴火烧。烧后,果然大家看到活猪烧后口中有灰,死猪烧后口中无灰。再检验该妇女丈夫的尸体,果然口内没有灰,说明不是烧死的,而是死后被焚尸。经过审讯,那妇女承认了自已杀夫的罪行。 在这个例子中,从烧人变为烧猪 。 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要称象,却通过称石头、称沙、称水、称人、称杂物去解决。 在个人、家庭和事业中,我们要处理各式各样的矛盾问题,遇到瓶颈的难题时,有人聪明,采取“此路不通走他路;此物不行用他物,此人不当换他人,此法不好使他法”去处理。 为了研究飞机,而去研究飞鸟;为了研究潜艇,而去研究海豚;为了推倒一幅墙, 而去打洞;为了建立与甲的关系,而先去认识他的太太等等。 在实际问题中,当这个对象不能解决问题时,常常利用另一个对象去处理,这种方法就叫做对象的置换变换。 ——摘自《创意的革命》(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 可拓学主页: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普及与推广|1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成创意的“算术”(变换之法) ​——可拓学通俗介绍(24)
anley 2014-2-20 08:15
生成创意的“算术” (变换之法) ——可拓学通俗介绍(24) 为了称大象,而变为称石头,从而达到目标。为了知道园铜板的面积,却变为称它的重量。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却变为通过测量 100 张纸的厚度来实现。为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却变为量度把它放进装水的量筒后,增加的体积。变换,使很多不可能的事变为为可能,也就使矛盾问题变为不矛盾问题。 算术,大家都学习和运用,但它实质上只有十四个符 号: 0,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 ,-,× ,÷,全部算术就是由这十四个符号产生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要与它们打交道。同样道理,能不能找到一些基本的变换和运算方法 , 开拓创新和解决问题的“点子”、“窍门”、“办法” 都是这些基本变换或它们运算的结果。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有五类基本的变换和四种运算方法,可以起这样的作用 , 它们是按照程序生成创意的基本工具。 ——摘自《创意的革命》(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 可拓学主页: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普及与推广|1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45=57 自学成才的智能因素 (159页)
热度 1 ljkf 2014-1-23 15:55
45=57 自学成才的智能因素 (159页) 自学,可以成才。没经专门训练,没有正规文凭,通过自学,可以成为有一技之长并发挥独创才华的人,成为专门家。历史上许多人靠自学成才,现实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但,这并非自学一下,便可个个成才。自学成才是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那么,立志成才者应当具备那些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呢?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它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以大量的实例为根据,提出以下十条理应具备的智能因素: 一、 要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学习目的与明确的学习目标,从本身的现实条件出发,边学边用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要想自学成才,就要在强烈的时代感和崇高的责任心的鼓舞和推动下,把个人长远的奋斗目标和眼前的任务结合起来,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的可能性,正确地进行自我设计,而不能随大流,泛泛地学。这就是说,要着眼与社会地需要,同自身的条件或本职工作恰当地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正确子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找时间;正确地选准主攻方向,可以把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易于用得上,见效快,同时也可以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以下的实例省略】 ...... 可见,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这绝非一句空洞的漂亮话,需要和本职工作或自身的条件恰当地结合,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去系统自学,例如可以单科独进或一段时间里集中选学一、两门课程或者有重点的钻研下去,从而发挥出个人的爱好和特长。 农村中目前正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专业户——养牛大王、养鸡大王等等。他们同样具有这样的主观因素【以下的实例省略】。可以充分说明:成才之路就在每个自学者的脚下,每个人的工作岗位都可以是成才的土壤,每个人日常所从事的行业都可以是自学的课堂。结合本职工作,选定自学目标,方向专注如一。这样,自学的内容和本职工作密切联系,就容易很快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理解。每天可以在干中学,学中干,结合每天的实践,去系统的学习书本知识。 因此,自学的目标要专一。那些同时去抓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很难抓到。目标专一的自学,始于日积月累,不断从劣势转化成优势,有利用坚定决心,增强信心,、就能自强不息,循序渐进。 【以下的实例省略】自学成才的大量事实证明: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动力,有志者事竟成。【以下的实例省略】 ...... 在工作中边学边用,为祖国争了光。 二、 要有为实现目标而坚定不移地持久奋战的恒心与毅力,勤奋进取,百折不挠 自学者大都对这繁忙的工作任务,同时又多半缺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短时间要获得自学的成绩是很难办到的。【以下的实例省略】 ...... 持之以恒,勤学苦练,愚笨者也会变得聪明起来。这正像自学成才的大文豪高尔基所说:“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 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 无论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都坚持不懈,专注如一,向着既定的目标顽强地挺进,终于学有所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三、 要有持久作战和短时突击的强壮体力,有劳有逸,保持旺盛的精力 自学者要有孜孜不倦求索和涓涓细流成河的长期打算。【以下的实例省略】 ...... 坚持自学,搞技术革新,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技术革新能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几年来,他结合工作,先后自学了机械和电子两个专业的知识,不仅掌握了机械制图、设计、金属材料加工、热处理及电子线路等知识,还学会了钳工、车工、电工、绘图、装配等几门技术。自学实践证明:只要下定决心经过艰苦努力,两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五年,自学成才这条路总是可以走通的。多年来争分夺秒的紧张工作,使他养成了每天干到晚上十一、二点以后才睡觉的习惯。在紧张的工作和自学期间,他注意调剂自己的生活,例如,坚持参加厂篮球队、去游泳或滑冰等等。由于他重视增强自己的体质,所以在胃部手术以后,仍能出色地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 【以下的实例省略】 ....... 经过十年自学 ....... 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人现在当上了大学教师。 ... “一定要注重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他很喜欢到湘江里游泳,还坚持过冬泳。这样从表明上看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可是实际上却提高了学习效率。他的经验证明了八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减掉一个小时用于体育锻炼,竟然获得了多于八个小时学习的好效果。 【以下的实例省略】他 1961 年年夏季初中二年级时因家庭发生变故回乡参加农业生产。 1965 年开始自学兽医, 70 年被调到了公社兽医站工作。后来,他发奋写书。上述的这本书,六易其稿,最后一次用半个月时间在出版社修改定稿。每天要修改誊写一万多字,天天早晨六点起床,一直写到深夜三点才休息,该书 19 万多字。没有强壮的体力是不可能完成这样高的劳动效率的。【以下的实例省略】 ... 他坚持走自学成才之路, ...... 1980 年被提升为助理工程师。他上中学时有点近视,可是,他连续几年熬夜自学,视力却恢复到 1.5 。这主要是他一贯坚持做视力保健操。每天看书超过两个多小时后,他就一定做保健操。做完眼保健操后,他还极力向远处看清细微的东西。当他工作疲惫不堪,效率低下时他就搞搞体育运动或听听轻松的音乐。然后再学点简单有趣的知识,读读科普材料等等。身体感到实在劳累时,他索性早点睡觉,常常一觉醒来,反倒能很容易地解决昨晚的难题。他平时走路也总是加快步伐,这样,既能锻炼身体也节约了时间。 四、 自学的主攻方向确定后,就要有计划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自我监督,自觉地督促、检查自己 【以下的实例省略】 ...... 他在确定自学的主攻方向时,回顾了自己离开学校到农村插队的几年时间,他学过医学、针灸、美术、理发、数学、书法等等,他认识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过去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收效并不大。要想自学有效,应当结合自己的条件和本职工作。他患过小儿麻痹症,腿有残疾,会计工作适合自己的身体条件。便把会计工作作为自学成才的基地。把财经专业确定为主攻方向。他给自己订立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开始了系统的学习。从 1976 年起,经过五、六年的刻苦努力,到 27 岁时便获得了会计师的职称,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并且写出了一些具有相当水平的论文。 时间和精力对立志自学成才的人都是格外宝贵的。每个人都要围绕所确定的主攻方向,分清轻重缓急,既要有长计划,也要有短安排。要自觉地坚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主次、有缓急、有系统;一个时期集中精力钻研一、两个问题或选学一至两门课程,要安排好时间进度。对于自学的内容要明确选哪些书,怎么读;哪些书要精读,哪些书只需泛读;哪些书只需选读其中某一段有用的章节,都要心中有数。同时要明确每天在什么时间自学什么内容,每天学多少,到哪一天完成进度。要养成到时间就学习的好习惯;同时,经过一个阶段对所学的内容要做一次整理,以加强记忆,并可温故知新。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19 68 年开始自学,每天按计划看书,坚持完成进度。几年间他自学了外语,搞科技翻译,从 1974 年起便专门从事自动化及自动化仪表方面的研究工作了。【以下的实例省略】 ...... 是 1968 届的初中毕业生, 19 78 年他光荣地参加了省科学大会,获得了一项成果奖。他开始走上自学之路时,干什么就学什么,钻研什么,有些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他感到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后来他下决心补课,制订了自学计划:从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生物,到高中的数、理、化,直到大学的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普通物理……他强迫自己一步一步攀登。他给自己创办‘大学’;像在学校一样,每周将课程安排好,该完成的决不拖延,自己严格遵守。他为防自己偷懒,还把王铁人的警句“自觉从严”写成条幅,挂在案头。就这样,他从 1973 年到 1977 年四年间,自学完成初中、高中全部课程,进而开始学习大学基础课了。他在最初这样做时,也曾考虑到枯燥无味,但由于有了信念和毅力,目标始终一致,这种感觉也就很块消除了。他这样坚持自学未用上十年,便获得了成果奖。 五、 要自觉地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学方法,注重提高效率 自学时,通常不是人家给你提出问题,引导你去解决,而是要自己去找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有钻研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宁可进度慢一点,也一定要把道理弄懂弄通弄准。要准确理解基本概念,还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例如,学文学,要多观察、思考,多写文章;学外语,要多看、多写、多听、多讲;学数理化,要多作习题;学技术,还要多动手演练。学会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求同存异。学外文要经常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许多问题经过比较,认识便深刻得多;作完一批习题最好再想一想,什么样的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求解,与以前解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改进和提高等等。要力求把所学的东西消化吸收加以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技能与熟巧,增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本领。 有人说得好:“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展。” 立志自学成才者要重视从自己实践的经验教训中增长才干,敏锐地学习和借鉴一切成功经验。要努力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情况的优化的学习方法。方法科学,合理,自学就会事半功倍。效果好,成绩也显著。方法不对头,则浪费时间,空耗精力。 ...... 把所学到的知识同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了自学的成果。 一般说来,自学要在保持较快速度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对于精读的书,第一遍先要粗读,只要基本上理解就往下看,以求及早对所学的内容能了解全貌。第二遍细读,每字每句力求搞懂,认真解题、做练习。第三遍再粗读、主要思考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把握作者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尽量争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把自己的思想提高一步。在这个粗读—精读—粗读的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抄在小纸条上随身带着,走路或空闲时掏出来看看,想想,多看几遍,有时会豁然顿悟;也可能在阅读另外的章节时触类旁通。对于始终解答不出的,就要找人请教。也要有的问题,暂时绕过它并不妨碍进一步学习,那就要继续往前学下去。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 就是这样保持较快的自学速度,在两年多的空余时间里自学了全套的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科技术语课本、微积分和古代汉语。为后来从事翻译和情报工作奠定了基础,他 1968 年底下乡插队落户四年, 1980 年便晋升为情报工程师。 六、 要科学地支配时间,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并要尽量求得亲友和同志们的支持 【以下的实例省略】 ...... ,他从 1976 年坚持自学会计专业和日语、英语。 27 岁便通过了会计师的考核。他家离工作单位十九里路,上下班一天来回四趟,要耗费两个多小时。他运用统筹学安排自己的时间:晚间住在办公室,可以省出早晚在路上的一个多小时;又把中午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安排为学外语、背单词、背课文,这样又挤出一个小时。这样,他从 1978 年以来,每天晚上坚持学习五个小时(很少在十二点以前休息),一年就挤出学习时间约 1800 小时。几年来,他除了春节以外,节假日、星期天他都坚持在厂里自学。他几乎不看电影、不看戏,日常生活中不讲究吃穿,三伏天他也这样在会计室里学习。几年里他自学了高等财经院校的工业会计专修科的十余门课程,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笔译日文的专业资料。 可见,立志自学成才者学会挤时间,充分利用,要有不浪费一分钟的精神。只要每天都能挤出时间自学,时间长了就会见效果。例如:早晨可以用来精读,熟读基础理论及外文等等;在熟读的基础上需要背诵的,可写在小纸条上随身携带,利用白天上下班,饭前、饭后,排队、坐车等零碎时间,反复默念,走到哪里念到哪里。晚上主要用于思考问题,写笔记,写文章或读文献资料,重要科目等等。每天睡觉前要把第二天工作、学习的时间作个大致安排。例如,需要同别人合作完成的工作,大都安排在白天干,而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项目,大多安排在晚上和星期日,为了自学和早出成果,要肯于放弃一定数量的休息、娱乐和看电影、电视或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下的实例省略】 ...... 每天少玩一会儿,少睡一会儿,少看几场电影、电视,每天节约出两小时,用于自学或工作,就会取得一定的成果。 ...... 劳动休息时间掏出小本本解一、二道题,晚上睡前再背熟一、二条公式,日积月累就显出了效果。 ...... 尽量挤时间自学,充分利用单位时间的效率。他早起晚睡,连节假日都利用来自学。甚至在刻苦自学时,常常忘了吃饭、睡觉, ...... 平时注意求得亲友和家里人的支持 --- 尽量减少他的家务活,让他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显然,立志走自学成才之路的人,只要想方设法,注意取得家里人和亲友们的理解和帮助,就容易减少干扰,解除后顾之忧,把自学长期坚持下去。自学成才者更能体现以自学为主并主动求得内行的师长、亲友恰当指导的“学导式”的指导思想;他们的成功实践同样是开发人才智能的学导式教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七、 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博览广闻,思路开阔、广学博见、有利于深专 自学成才既要依靠自己刻苦攻读,埋头钻研,走自力更生之路,同时要重视扩大信息来源,了解本专业、本行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以求思维灵活,触类旁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览广闻,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有利于早出成果牧业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下的实例省略】 ...... 中学毕业时正值十年动乱时期,去东北农村劳动的几年里,他坚持自学医药科学。后来 ...... 当上了医生。他结合工作撰写了十几篇学术论文,担任兼职教员并参加编写教材。他体会到登高方能博见,广学才可卓识。他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精的基础上力求博。为此,他有选择地读了一些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哲学、诗词等书籍文章,借以开阔眼界,活跃思路。他为了探索经络的实质,又努力钻研分子生物学、控制论、时间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 【以下的实例省略】 ...... ,他从初中时就开始自学,经常到图书馆围绕课本自学各种参考书,并作了大量习题。高中时他已能独立阅读英文的数理化书籍了。他对图书的分类法,各种工具书的用法都较熟悉,遇到疑难问题能很快从书海中求得援助。 每个立志自学成才的人,除了有条件买书的,买到后就急切翻阅之外,为了扩大知识面可以多上图书馆,多逛书店,多同别人交流情报信息。对于一些很难全读,一时也不必全读的书,可只看前言后语,扼要翻阅,知其大略。对各种辞典,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也应适当涉猎,知其梗概。 我国著名的体育实况转播的解说员宋世雄既没有学过体育专业理论,又不是运动员出身。他从十四岁念初中二年级时爱上了体育播音员工作,从此,一年四季坚持练习转播。二十岁时当上了中央台的播音员。经常在体育比赛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恰如其分地把比赛场的情况介绍给听众、观众。这不仅需要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反应迅速,声音圆润,精密地、准确地、合乎逻辑地使用语言,而且需要学习广泛的知识 --- 体育包罗万象。电台除了转播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冰球外,还要转播手球、水球、游泳、跳水、体操、武术、举重等等,他既要了解比赛场的新技术、新战术,还要了解国内外各类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为了熟悉这些,宋世雄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千百次地背诵,一遍又一遍地说,一天又一天地练,终于掌握了体育播音员的基本功。 爱好文学的自学者同样要注重广泛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多发面的知识,语汇。【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 从小爱好文学,中小学时期就读了很多文艺书籍,并作笔记。“文化革命”开始后的两三年,他在家里大量阅读所能借到的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尤其是古今中外的中、长篇小说。在插队落户的茅屋中,在铁路工地的工棚里,他利用农闲、工余、清晨、夜里的时间练起笔来。在将近七年的劳动余闲时间,他都用来学习写作。经常在上班前,下班后带着小本子,去记录苗乡的地理环境、房屋结构,坡上长的是什么树。林子里叫的是什么鸟,河里出产什么鱼,去记录苗族人民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流传的民歌等等。他这样刻苦努力,随后出版了 ...... 等作品获得较好评价。 八、 在打好基础,学好一门或主要学科的同时,刻苦锻炼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立志自学成才的人掌握基本知识要力争系统、扎实,学懂基本原理、基本现实,注重大好基础。选定主攻目标后,在制定读书计划时,要理个头绪,分门别类地采取浏览、通读,精读逐段筛选、搞个纵横系统,用点、线、面的办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努力做到浏览要广,通读要快,精读要深,既有广度有机地联系成为既有点又有面、既有纵又有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知识网络。例如,学中医要懂医古文、四部经典、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等及临床各科;学西医要学生物、生化、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内科学基础等及临床各科。前面的内容不掌握,后面的知识就看不明白。要根据各自所选学的专业特点,择要攻读有关著作,对经过筛选后的重点书籍,对一般章节要寻其要点,对重点章节精读细看,力求读熟,一字一句都把它弄明白,边读边思索,读想还要读写并举,随读随写笔记心得,力求真正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 勤学还得苦练,演练基本功,要十次百次地不厌其烦。宋世雄刚开始练习体育播音时,说话快了,不清楚,不是吃字就是打结巴;说话时间长了,声音又容易嘶哑。他为了提高播音素质,千方百计进行演练 --- 有时一个人在空洞洞的房子里练习演讲;有时召集一群小朋友给他们讲故事;有时看一幅画练习口头作文;有时站在繁华的街头路口,描述来往车辆和行人;训练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行现场转播之前,他先把转播当中常用术语背得滚瓜烂熟。他还练习各种绕口令,做声母、韵母、声调对比练习及气息吐字综合练习;力求比赛场上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他都能运用自如。 九、 要谦虚谨慎、多方求教,胜不骄、败不馁,永不停止地勤奋攀登 自学遇到难题怎么办? ...... 一向书本请教,二向老师请教。自学,也必须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平时,不管是在食堂吃饭,或是走在上班的路上,只要有机会就要尽量向内行者求教。自学,并非一切都只靠自己去解决疑难,只要留心,虚心,诚心,总是可以找到老师的。 【以下的实例省略】 ...... 为了寻找老师帮助指导自己的自学,他仔细地了解父母的同事,他同学的父母和其他能接触到的内行人的情况,想方设法去求教。除了求教本厂的技术人员外,他听说情报所有一位英语本科毕业的人发音很准确,他便大胆登门求教,获得了可贵的指导。甚至让他同住在一起,进行学习。有时,他还利用出差的机会,在火车上,向旅客中一些有专长的同志请教疑难问题。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 到中医医院工作后,发现石医师的中西医理论造诣很深,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对针灸选穴配方,针刺手法尤有独到之处,有时同一病人,同一配方,自己扎效果就不明显,而石医师扎就大有特色。他就虚心拜石医师为老师,随师门诊,细心观察老师的医疗特点,不懂就问,是他感到茅塞顿开。他虚心向同事、同行、甚至病人、学生学习,学习人家的一技之长。他这样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有所进步。 事实上,许多实际问题书本上未必会有答案。此外,还有大量的问题是同技能技巧联系在一起。自学者老老实实向别人请教,就易于获得成效。 【以下的实例省略】 ......她 认识到必须善于求师,还常常登门拜访这家及有关同志。同时,每逢有同自己专业有关的学术报告,专业训练,现场会议等,她都千方百计争取参加。各种广播讲座,电视教学,她都不轻易放过。 俗话说:“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以下的实例省略】 ...... 在自学过程中,主动和自学青年组织在一起讨论问题,交流体会,切磋方法,这样,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相互促进,互相监督,从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益处。 可以说,自学成才 = 个人的正确目标 + 高效率的自学方法和勤奋努力 + 群众的帮助与家庭及领导的支持。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 因腿有残疾不能上大学,就给自己办“大学”。自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选择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以儿童科学文艺,作为主攻方向;他大量阅读并研究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又自学生物学,还涉猎了其他门类的基础知识。没有老师,他就到处求教,并坚持做一些社会工作,担任了市少年宫的义务校外辅导员,和无数的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多年来,他连续被评为市优秀义务校外辅导员。这些社会活动有利于他的文艺创作。 二十年来,写出了一百多篇科学童话,其中有的已译成几种文字。他的童话生动、美丽,语言通俗、活泼,这和他跟孩子们经常交往是有直接关系的。孩子们也经常到他家听他讲童话故事。他坚持文艺创作,得到他哥哥、亲友的支持,他的每一篇作品也有他妻子的心血。他的创作得到老一辈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的亲切关怀,他决心把高老给他的题词:“坚持写作,为繁荣科普创作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十、 要学会继往开来,有所创新,不断从已有阶梯向高一级的阶梯开拓前进 许多自学成才者同时也是改革者、创新者,结合生产或工作实践进行改革,从而获得了社会的承认。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 1964 年高中毕业,经过十余年的自学,由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为一名科研人员。他从小就爱好无线电,立下了做一名电气工程师的志向。 1976 年春,他接受了电子束焊这一项我国急需的新技术试验任务。为了阅读有关电子束的文献资料,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英文,努力看、念、记、背,经过一年多,基本上能借助字典翻译专业资料了。他又用近三年时间,学习了电子光学、阴极电子学、电子束焊手册等二十多本专著,查阅了《真空》、《国内焊接》等数百本杂志,写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翻译了十几万字的英文资料。他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利用废旧实验设备及仪器,一件一件修复、安装,终于设计出一台中压电子束焊机,并进行了 20 余种产品的工艺研究,取得了国内首创的重大科研成果。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 利用所学的工业会计理论原理和方法,对本厂的产品、成本、利润进行了分析、预测,为工厂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资料,在实践中也获得了明显成效。他提出的经营预测与贯彻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受到市委的重视,并在全市推广。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 原来初中文化,后来学医。他把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几种慢性病作为主攻方向,并得到了医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他开始试制胃宁散时,为了确定细辛的剂量,就自己亲自试服,直至服到正常用量的十倍,并打破了“人参最畏五灵脂”的戒律,用于临床获得了显著效果。他还在自己身上试针,经过几十次试验,摸索出穴位双针升提法这种独创的针法,治疗重度胃下垂等项新疗法。同时,他从 1978 年开始学日语,用三年多时间,他不仅能看日文的专业书刊,翻译了近十万字日文资料,还用日文写了几篇中医治疗的体会文章,并且在日本的《汉方治疗》杂志上发表了为两国的医疗技术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以下的实例省略】 ...... 她“文革”中到皖北农村插队期间,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勤奋学习,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于攻下了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 ...... 不久,又以外语和专业基础知识名列第一的成绩,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当她得知我国因汉字信息处理问题解决不好,影响了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后,她分析研究了国内 400 多家设计方案,记录整理 20 多万字的资料笔汇。同时,她又自学了汉字学、行为学、心理学。她博采众长,首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引进汉字编码领域,提出了 ........ 的编码思想,还发表了 6 篇学术论文,使国内汉字信息研究的专家们大为震惊,说她的思想独到、高深、合理。 19 84 年 7 月,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汉字输入评测比赛中,她的方案、输入速度获得第一名。 综上所述,每一个立志自学成才的人,都应当具备上述十项主观因素。在自学过程中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调节能力,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切合本身发展趋势的优化的智能结构,努力争取尽快顺势成才,为四化大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自学已日益成为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与终身教育中最有适应性的切实可行的基本求学方式,成才也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纵向到横向的不断提高、不断扩展的永无止境的终生学习的动态过程。走自学成才之路,不仅适用于未受到正规大专学校教育的广大青年人,从广义上看也适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人只要具备上述的十项主观因素,就会在迎接新的世界技术革命挑战的时代洪流中,在人生的智能开发的征途中大显身手,大有可为!在校学生更能在学导式教学中处处主动! 【《 1984 年黑龙江省自学成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3061 次阅读|1 个评论
未来的聪明机器
anley 2013-12-27 15:02
未来的聪明机器 把能生成点子的智能系统制作成硬件,装在起重机上,当它碰到危险时,就能自己作出决策去消除危险。把它装到不同的机器,它能按照您的要求,提出所遇到的矛盾问题的处理方案,也就是说,能帮助您出点子,想办法,并直接指挥机器去操作,这种机器就是能处理矛盾问题的“聪明机器”。 随着可拓学研究的发展,这种能处理矛盾问题的机器将会越来越多,也将会逐步进入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 这是一台特别聪明的洗衣机,它不但能知道衣物的多少,还能分辨它们的质地,从而选择合适的洗涤方案去洗干净它们;这是一位特别聪明的“决策顾问”,尽管企业现在显得风生水起,利润可观,但它能从企业报表浩瀚的数字中,找出将毁坏“千里长堤”的一穴;这是一个特别聪明的“教练”,它能根据集训前后的数据,从眼前貌不惊人的运动员中,把最有潜力的找出来……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拓学是干什么的?
anley 2013-12-7 09:40
可拓学是干什么的? 曹冲称象、空城计和深圳的皇岗桥等等创意都是为了处理矛盾问题而提出的。 矛盾问题,到处都有,要生存,必须与它打交道,要发展,更避不开它。 管理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要处理很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问题。构思新产品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需要不能满足的矛盾问题 开拓新市场是为了解决产品推销出现的矛盾问题。 做企业,天天要处理人、财、物的矛盾问题,使对立的问题变为共存。 日常生活和家庭中,也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 说某人聪明,本质上是他善于解决矛盾问题。说某人愚蠢,是他碰到矛盾问题时一筹莫展。 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要处理各式各样的矛盾问题。有人出的是好主意,有人想的是膄点子。 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思维水平的标志。因此,学习处理矛盾问题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解决矛盾问题、不断开拓的历史。 上至国家决策,下至单位和个人,无论生产过程,科研实践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要处理形形色色的矛盾问题。以“化不行为行,化对立为共存,化非为是”。以往,处理矛盾问题的创意是依靠人的聪明才智,靠聪明人“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提出的。对矛盾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哲学论著。那么,解决矛盾问题有无规律可循?能否建立一套形式化的理论与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生成解决它们的创意?使人们在遇到新的矛盾问题时,能够使用这些方法,提出解决它们的点子、窍门和办法?如果可行,还要研究计算机能操作的推理方法和技术,使计算机具有处理矛盾问题的智能。同时,对于特定的领域,研制相应的智能系统,帮助人们处理该领域内的矛盾问题。 这就是可拓学的研究方向。它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有重要的价值。 可拓学于1983年诞生。 可拓学 的 研究者从古往今来大量奇智人物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案例中,抽象出他们提出创意的规律,形成一套新理论,建立一套新方法。 然后,把这些理论和方法 “授给”计算机, 使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生成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创意, 让计算机帮助我们解决矛盾问题。 人学习这套方法,也可以不再是靠灵机一动,而是按一定程序去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 可拓学正是这样一门以解决矛盾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可拓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可以拓展的,通过各种变换的方法,能够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创意。 1 .问题与创新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应用于政务大数据展现平台的智能分析方法及展示的思考
wwh1295 2013-12-2 16:11
图 1 政务智能分析框架 1 、建设内容及目标 电子政务不断深入的应用需求和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在驱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由各部门业务数据库和统计数据库构建的省情政务大数据集,通过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空间相关性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挖掘省情政务大数据集中多元数据的内在关联、时间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并通过可视化技术加以展现,实现跨部门数据的协同分析和更高层次的决策支持。 在管理层面上实现由数据管理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转变;在实践层面上实现由业务处理、在线办公向协同业务和协同决策等高层应用的转变;在战略层面上实现政府部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向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部门管理模式的全新转变。 2 、功能实现 2.1 面向主题的信息协同分析 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往往是面向单一部门或者领域的,且开放性较低,而对于反映省情的各主题对象,需要交换与该主题相关的各部门业务、统计数据,这些数据纷繁复杂,且元数据定义、数据采集、处理与统计方法不尽相同,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比对。 ( 1 )关键数据比对(数据一致性检测 )方法设计 对于反映省情主题的某些 相同或相似统计指标,不同部门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源可能有所差异,造成了数据的不一致性,衡量差异程度、提取异常值以及分析对目标值的影响,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地进行关键数据的分析比对,更加科学地把握该主题的省情。 方法 / 模型 衡量差异程度 输入 采用不同部门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源的相似统计指标 输出 指标差异 展示 折线图 示例 输入 税收收入月统计数据(财政、税务) 输出 税收输入统计差异 展示 折线图 说明 例如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发布的税收收入会有一定的差额,输入两个部门税收收入的月统计数据,通过折线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分析比对,有利于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省情。 方法 / 模型 提取异常值 输入 不同部门相同业务的原始数据 输出 异常数据元 展示 高亮 示例 输入 养老保险数据表(人社部门、卫生部门) 输出 异常值 展示 高亮显示 说明 例如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统计的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数据可能存在差异,将相同业务数据表根据主键比对具体数据记录,进行一致性检测,发现错误的数据元素,有助于发现在数据录入或者其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方法 / 模型 分析对目标值的影响 输入 采用不同部门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源的相似统计指标 输出 指标差异 展示 折线图 示例 输入 税收收入月统计数据(财政、税务) 输出 不同统计口径的税收收入月统计数据对年增长率计算的影响 展示 柱状图 + 折线图 说明 例如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发布的税收收入会有一定的差额,这对于税收年增长率这个目标值的计算有一定的影响。输入两个部门税收收入的月统计数据,并分别计算年增长率,通过柱状图 + 折线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分析比对,反映不同统计结果对宏观数据计算的影响。 2.2 基于知识发现的辅助决策 面对海量、异构和快速更新的全量政务大数据,“数据丰富而知识贫乏”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对于宏观、科学、全面、深层次地把握省情提出了挑战。政务智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从不断扩充的模型库、知识库、方法库中提取出适用元素,综合运用各类大数据分析技术,从跨部门多元大数据中提取出省情相关的隐含、潜在有用的隐式或显式的知识,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决策支持。 ( 1 )多元政务对象关联分析方法设计 通过对多元政务对象的时间序列数据或空间分布数据的分析、挖掘,判断其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支持度、置信度和关联规则的可视化展现。 方法 / 模型 时间序列数据相关性分析 输入 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或实时监测数据 输出 指标相关性 展示 柱状图 + 折线图 示例 输入 全社会机动车拥有量月统计数据和 PM2.5 月平均值 输出 两者相关关系 展示 柱状图 + 折线图 说明 例如全社会机动车拥有量和 PM2.5 之间可能存在着正相关,同一时间段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灾害数之间也可能存在着正相关。对于同一类关注内容,可以根据先验知识选取若干可能存在相关性的指标,通过勾选多选框进行图表展现;也可以对其深度挖掘,找出关联性强的两个或多个指标。对于不同时间段相关性支持度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些宏观政策的成效,例如上面所说的全社会机动车拥有量和 PM2.5 ,由于扩大了黄标车限行区域,两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可能会减弱。 方法 / 模型 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 输入 各空间单元(行政区划)某统计数据、地图矢量数据 输出 空间相关性 展示 散点图 示例 输入 福建省各县人口密度 输出 人口密度空间相关性 展示 散点图 说明 例如通过县域人口密度数据和地图数据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计算,并以散点图的形式呈现。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第三象限内分布的县域单元数量远多于第二、第四象限内单元数,表明各县域单元之间人口分布大多呈空间正相关性,即县域人口分布之间异质性表现并不突出。 方法 / 模型 关联规则挖掘 输入 关联对象数据 输出 关联规则及其支持度、置信度 展示 表格 示例 输入 案事件数据集 输出 案事件强关联规则 展示 表格 说明 例如通过公安部门统计的诈骗、抢劫、入室行窃类案件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挖掘出犯罪类型、动机、手段之间的强关联规则,有利于公安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布防。 ( 2 )政务时空数据异常检测方法设计 综合考虑往年同期以及连续分布的政务主题数据,对数据的时间空间分布的异常值进行自动提取和地图可视化展示。 例如日刑事案件数量的的变化情况,通过日历图、时间环等可视化表现形式可以直观地反映案件高发时段(“离群值”),通过与往年同期数据的比对以排除犯罪的季节性影响,分析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异常值”);通过对案发地地理坐标的聚类分析,发现其在某一时段的高发区域。 方法 / 模型 时空异常值提取、展示 输入 政务对象时空数据 输出 异常值(或离群值) 展示 日历图、时间环等 示例 输入 环境质量检测数据 输出 环境质量时间分布及异常值 展示 日历图 说明 例如输入环保、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通过日历图的形式将每天的空气质量分级显示,有助于发现空气质量时间分布的异常。 ( 3 )省情宏观数据预测方法设计 通过对直接反映或间接影响经济等主题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利用相关预测模型、方法,预测未来经济或其他省情指标的走势,从而制订出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方法 / 模型 省情宏观数据预测 输入 与省情主题相关的若干指标数据、预测模型 输出 省情宏观数据预测数据 展示 折线图 示例 输入 往期主要价格指数: CPI 、 PPI 、 P_I 、 P_GDP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GDP 平减指数) 输出 主要价格指数预测 展示 折线图 说明 例如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数据,可以选取影响该数据的若干指标,并输入相关预测模型进行计算,获得对未来该省情指标的预判。 ( 4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方法设计 通过多个图层的叠加和逻辑运算,联系多个数据层的属性,产生新的属性关系和空间关系,以获得空间隐含信息。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连通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省情对象空间分布状况提供直观展现,为用户分析其合理性提供辅助决策。 例如通过对避难场所数据层的缓冲区分析,并叠加重大危险源图层,分析避难场所的覆盖范围是否全面;通过对道路图层的连通分析,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道路阻断或无法连通的情况,为应急管理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模型 图层叠置分析 输入 省情对象点、线、面图层 输出 新属性和空间关系 展示 地图、表格 示例 输入 高速公路分布、城市中心点位置 输出 城市中心与最近高速公路的距离 展示 地图、表格 说明 例如输入全省高速公路分布线图层和城市中心点图层,进行叠置分析,计算每个城市中心点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的距离,对于高速公路布局和交通状况有宏观的把握。 方法 / 模型 缓冲区分析 连通分析 输入 省情对象点、线、面图层 输出 新属性和空间关系 展示 地图 示例 输入 应急避难场所、主要道路图层 输出 应急避难场所覆盖范围及连通情况 展示 地图 说明 例如输入应急避难场所点图层和主要道路线图层,通过对避难场所的缓冲区分析以及道路的连通分析,直观展现避难场所分布的合理性、覆盖范围以及交通便捷程度。
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怕被机器人劫持吗?(131125)
热度 10 ymin 2013-11-25 09:07
你怕被机器人劫持吗? (131125) 闵应骅 1999 年在香港召开IEEE太平洋沿岸国际可信计算会议(PRDC'99),我和赵伟是会议主席,我们邀请了香港警察总部一位警官作了一个大会发言,讲网络时代的犯罪问题,给我印象很深。他说 网络时代法律有许多新问题,譬如什么叫犯罪、什么叫证据,在网络环境下有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按过去的定义无法解释。十几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法律也已经有相应的发展和补充。到现在,新问题又来了。机器人已经并且将要大发展,类似的问题又提了出来。 据新闻报道,美国军用机器人数量十年内将超过士兵人数,平均每 10 个机器人对应 1 位人类士兵。当美国士兵们在危险的街道上巡逻时,将可以使用机器人的热成像来扫描该区域,并将现场图像发送回指挥中心。美国机器人研究人员与美军方官员正试图在几年内将以下场景付诸现实:巡逻时的每位士兵都将机器人在侧翼搜寻敌人和发现地雷;同样,徒步穿越山区的步兵小分队,将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携带额外的水、弹药和防护装备。美国陆军宣布或将于 5 年内部署远程遥控机器人步兵投入到实地作战中。除军事应用之外,一个医生可以给几千里以外的医院里的中风病人看病;股票行情可以瞬时地进行分析;在因特网上可以限时抢购到最低价的鞋子;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可以在安全距离时驶下高速,自动调整速度、方向盘,并根据实时路况信息适当制动。所有这些情况,机器人都可以帮助人类。甚至还有性爱机器人,几乎和真人一样。有人说吸血鬼机器人可以提取血液凝块,清除大脑血栓。无人机可以携带武器攻击地面目标,甚至也可以探测到一大群蚊子的行踪,然后对这群蚊子进行攻击,杀死在野外的蚊子。 机器人可以做这么多好事,但也可能做坏事。当机器人出事,不管是无意的,或者是设计的故意,都会带来经济损失、财产损害、人身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当然,对于某些机器人系统,出现异常行动的责任要根据传统的产品责任判定法、法律专家提供的案例,区别故障部分生产厂家和操作员的责任。但是,必然有许多情况是难以判断的,而且会出现许多新的判例。许多公司不敢把机器人推向市场,因为他们不知道出了事故,他们要付出多少。谷歌一直在找能限制他们责任的法律条文,或者设法能管理这些风险。 一般的机器做坏事,首先是追究操作员或生产厂家的责任。但机器人设计得越来越复杂,一般都有所谓“智能”,即根据外部环境的自我决策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按预先确定的指令行事。他们可以根据外部和环境刺激而行动或反应。机器人的一个事故或者瞬间的决定,其最后责任就很难确定。这时,机器人或者任何自主的机器的动作也许是由设计者故意设置的,而看不出任何错误或故障的痕迹。如果不是设计者的故意,责任就很难分清。 有些现象可能是机器人设计者无法预见的。譬如无人驾驶的汽车从超级市场的停车场出来,正赶上一个购物手推车和一个童车同时推到汽车前面,要是人驾驶,一定会接近购物车,以避让儿童。但是,机器人会这么选择吗?尤其是在故障情况下,机器人任何动作就成为产品责任法律之外的问题了。私营部门关键利益相关者、贸易协会、学术机构和公共政策制定者必须协同工作,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还没解决。另一个责任问题是人起什么作用,是人以安全的名义去统治机器人的行动、还是听之任之?如果出现事故,不管是无人驾驶汽车、操纵医院走廊的机器人、或者飞到平民村上空的无人驾驶飞机,其责任问题有待争议。 机器人大多设计在方便人操纵的地方,法律要追究人的责任,争议就会增加。机器人制造者说“我的机器人可靠性 100% ,我是没责任的。”其实这对危机分析者来说是个误导。汽车事故的人为原因占 93% ,自动驾驶汽车的可靠性应该达到多少呢?不可能要求 99.99% 。美国已有四个州批准无人驾驶车辆合法,但条件是:驾驶员必须始终坐在驾驶座上,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驾驶员必须有传统的意外保险。欧盟制订了紧急制动系统和车道偏离警告系统规范。医用远程机器人主要有两个功能:远程医疗会话,包括音频、视频和某些传感器;移动组件,通过传感技术使机器人能自主在室内活动。法律对机器人在工作场所的使用没有明文规定,但把机器人作为个人或公司的代理的想法已经提出来了,机器人的所有者或操作者将对事故负法律责任。由于先例很少,这个法律的制度进程将是很慢的。 现在一般机器人开发大多基于开源软件,出现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很难定量地确定功能或使用违规或非法。斯坦福法学院等校指出:开源机器人的功能无法事先定义,机器人运行动作的地点无法限制,使得机器人部件或系统开发者很难确定他们的责任。部件内隐藏某些危险,装成系统以后就可能产生有害的动作。现在法律学者建议建造一个许可系统,类似于成品软件的终点用户许可协议,规定机器人或其部件在某些情况下不许使用,譬如制造武器,或其他伤害人、动物或财产的机器人,并且,对机器人或部件的诬告将需要赔偿其开发者和制造厂家。 图示的机器人是教育研究者的开发平台。如果此机器人发生事故,引出损害和伤亡,谁来负责?本图来自 CACM , 2013 年第 11 期。
个人分类: 学术导航|6552 次阅读|32 个评论
智能科技助力中国梦圆
hitech 2013-11-15 10:29
特约撰 稿 / 韩力群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两 大 带头学科群最重 要 、最有意义的交叉领 域 , 也是产业智能化的主要基 础 。其研究目标 是 创造丰富多彩的智能机器为人类更好地认 识 世界和优化世界服 务 ,只有通过智能化才 能 实 现 2 1 世纪意义 上 的 “ 工 业 化 、信 息 化 、 城镇 化 、农业现代 化 ” ,信息化—智能化 — 新四化 , 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在人类完成利用蒸汽 机 、电动机等驱 动 机械替代人的体能进行劳作的机械化工业 革 命 , 并 且实 现 了机 械 自动化 以 后 , 历 史已 经 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走到了让机器能够按 照 给定的知识和规则自行作出决策并执行决 策 的智能化的阶 段 。如果说机械化时代因能 源 驱动而使得机 器 “ 四肢发 达 ” ,信息化时 代 因信息灵通而使得 机 器 “ 耳聪目 明 ” ,那 么 智能化时代会使得机器因智能技术 而 “ 头 脑 聪 慧 ” 。 采用了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或智 能 系统具有某种人类智能的特 点 ,能够像人 一 样 处 理信 息 、 提炼 规 律 、调 度 知识 和 作出 决 策 。 人 类的 智 慧指 挥 人类的 行 动 , 机 器的 智 能则统帅机器的行为 。 机器的智能水平越高, 机器的作用越 大 ,因为智能科学技术成果 的 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可以实 现 “ 低消 耗 、低 污 染 、高质 量 、高效 率 、高和 谐 、高安 全 、可 持 续 ” 。 过 去 3 0 年 ,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 的增长速度。但推动高速增长的高投入 、 高消 耗之 路 ,已经走到尽 头 。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 , 使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度依赖资金 、 资源和环境投入转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 , 已成为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紧迫要求 。 而智能科技作为一种共性支撑技术近年来越发受到关注,发展迅速。 我国近年来智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 出 以下几个趋 势: 其 一 ,智能科学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 的 趋势明显加 快 。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产业 正 在自发 地 形成与信息 产 业结合的发展 模 式 , 而这种结合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 信 息处 理 ,更需要的是将信息转化为知 识 , 将 知识转化为智能策 略 ,处理复杂的环境条 件 和作业任务的知识处理能 力 。与传统产业 相 结合将为智能科技发展提供应用载体和持 久 动 力 ,体现了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行业的 新 模 式 。不难预 料 ,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以 及 生态保护等许多由传统工业引发的重大问 题 的解决,智能科学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 其 二 ,智能科学技术与高科技产品的 更 新换代密切结 合 。近年 来 ,智能汽 车 、智 能 手 机 、智能监 控 、智能家 居 、智能材料等 一 大批走向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开始成为国 际著 名 厂 商 争 夺 未 来 市场 的 法 宝 。 这 一 现象既 体现了智能技术长期以来与高科技产品的 自 然 结 合 , 也 使 我 们看 到 了 信 息 社 会 全 面走向 智能化的曙光。 其 三 ,智能科学技术在各个战略型新 兴 产业关键技术中的作用日益重 要 。国家重 点 倡导和扶植的智能交 通 、智能电 网 、智能 制 造 、 智慧城市 、 智能机器人 、 物联网 、 云计算, 无不以智能科技作为其关键支撑技 术 ,智 能 科技的发展因而具有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另 外 ,智能科学技术研究的学科实力 和 社会影响快速提升 。 经过长期的研究与积累, 我国智能科学研究进入了以自主创新为主 的 全新阶 段 ,很多前沿领域都形成了有相当 规 模的研究队 伍 ,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的研 究 成果。智能科学技术本身的发 展 , 正 在 向 “ 理 论创 新 ” 的高 潮 和 “ 大规模实际应 用 ” 发展 。 理 论 基 础 和 研 究 手 段也 不 断 取 得 突 破 。 智能科学技术将进一步突破以人工智能基 础 理论为核心的传统研究模 式 ,不断地引入 生 命科 学 、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等自然智能的 研 究成果和实验方 法 ,开展自然智能与人工 智 能有机结合的互动研究。 智能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领 域 ,目 前 处在起步加速 期 。近年 来 ,随着国家发展 战 略 型 新 兴 产 业 一 揽 子 政 策 的 推 出 、 智 能 科 学 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智能科技与传统产业 的 结 合 ,以云计 算 、智能电 网 、智能交 通 、 物 联 网 、 智 能 制 造 为 代 表 的 智 能 化 产 业 迅 速 发 展 ,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和新增长 点 。 智 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不仅为智能化产业的 发 展 提 供 了 重 要 的 战 略机 遇 , 而 且 借 助 于 智 能化 技 术 , 智 能 化 企业 的 产 品 功 能 和 种 类 大 为 丰 富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 升 ,生 产和 研 发 方 式 发 生 了 深刻 改 变 , 企 业 的 核 心 竞 争力不断增 强 。目 前 ,形形色色的智能化 产 品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 活 当 中 ,对社会的消费理念产生了深远影 响 , 智能化产业正在迎来蓬勃发展的繁荣时代。 作者简 介: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2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竞选诺贝尔物理奖科学课题(成果)与智能技术国际合作文献
wangyuanshi 2013-11-11 05:39
王汰非 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能云分院院长 世界学术 成果研究院院士 国际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等 为了提高我国与国际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能力,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变革现代科学的表观性局限性和实证性,审视变革现代 科技发展 双刃剑的逆效应(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引发 智能 科技革命用智能技术第一生产力推动现代社会与经济快速高效发展,有效科学利用地球有限资源,充分开发索取太空能源 , 补充地球能源危机,修复地球绿色家园,促进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开创智能文明社会。我们经过多年 多学科多领域系统 研究,科学实验分析和大量的观测事实系统总结,以世界前沿科学为核心 经过大型计算机逻辑演绎分析, 提出竞选诺贝尔物理奖科学课题成果与智能技术,抛砖引玉与国际科学科技界专家 交流合作。 1 广义优化论 与 广义优化 宇宙技术 研究宇宙与物质结构及分布的广义优化原理,揭示宇宙演化与发展和谐统一的优化规律。 1 ) 广义优化理论(广义优化原理、广义黄金分割中比、位比定理) 2 ) 宇宙结构广义优化分析 3 ) 宇宙智能生命优化进化论 4) 优化数字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广义优化论将普遍应用宇宙动力学系统万物万变几率概率分布的确定优化规律。适用人类思维意识活动,社会形态,社会实践,国际发展战略,科学实验,天文观测,工程技术,经济与科技发展,人文伦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的广义优化普遍规律。简称万能优化论。 建立 广义优化 宇宙技术。 创新成果: 广义优化理论(广义优化原理、广义黄金分割中比、位比定理 ), 宇宙结构广义优化分析 , 宇宙智能生命优化进化论 , 优化数字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 广义优化 宇宙技术等。 广义优化论,优化经济学,优化价值观,优化货币体系,宇宙智能生命优化进化论,文明社会优化进化论,马克思主义优化进化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优化进化论等论文发表于研究院网络系统 ( 地址如下)。 核心成果《优化数字宇宙学》入编国际大型交流学术文献《华夏优秀人物思想宝库》中国百科文库出版社, 2008. 获国际交流学术文献优秀成果一等奖。 2 物质质量与时空量子性及在近代物理发展中的应用 提出量子物理新学说 — 物质质量与时空的量子性 ,为 现代物理统一核心理论 。 使量子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及黑洞物理等多学科统一协调 发展, 建立统一微观物理。拟解决量子力学理论解释问题、超统一理论、统一场论、超微观与超核结构 、 原子核能与终极核巨能分布规律、黑洞粒子与时空结构及分布规律等多学科重大科学难题。研究表明物质质量与时空的量子 性 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价值与广泛的应用。 核心理论: 物质质量与时空的量子性 ; 超统一理论 ; 统一场论 ; 超微观与超核结构 ; 原子核能与终极核能 ; 黑洞粒子与时空结构 。 多篇成果获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等 . 3 量子物理数字分析 提出 粒子 时空的量子 性 ,给出粒子波的量子性物理性质 与 波粒二象性 数字化特征新 概念 ,引进数字分析波函数、数字分析薛定谔方程和广义测不准关系。定性描述粒子 和粒子体系的 微观精细行为 ,整体 变化状态及规律,从基本理论上解决量子力学理论解释物理界中心问题 . 为建立量子力学模拟仿真自动化数字系统提供科学基础与精确的科学数据。 核心理论:质量与时空的量子性;物质波的量子性;数字分析波函数;数字分析薛定谔方程;广义测不准关系。 多篇成果获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 4 粒子物理数字分析 将粒子物理,量子力学,核物理与超弦理论和谐统一,建立具有数字化特征的粒子物理体系。 提出数字 分析 统一场 与 基本粒子模型 , 研究基本粒子 基础 结构及分布规律,给出 粒子规则结构模型与 基本力统一理论, 拟解决超统一理论与统一场论等科学难题。粒子物理数字分析基础理论(粒子质量与时空的量子性,数字分析定理,统一场基本粒子模型,微观规则结构模型和基本力统一理论等)与粒子数字技术科学模型,奠定了粒子物理智能数字化基础,提供粒子物理及科学实验计算机模拟仿真自动化系统及课件软件数字技术模型。预期粒子物理数字分析将推动现代物理,自然科学及科技全面系统数字化发展。 核心理论:统一场基本粒子模型;基本粒子全息结构;粒子规则结构;基本粒子与基本力统一理论;基本力量子理论。 多篇成果获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04 优秀学术成果奖等 . 5 核物理数字分析(优化数字核物理,高阶光速核物理,量子相对论核物理,终极核物理) 终极核物理 用泛系分析与统一场论的方法,引进量子相对论,研究相对论量子协变规律。以量子相对论与核物理为基础,提出终极核物理数字分析。研究粒子运动或加速达到高阶光速(无限趋近光速的最大速度)时相对论核物理规律。揭示粒子高阶光速极限运动自发演化为终极粒子核与致密物质核(黑洞)的基本物理规律。给出原子核,夸克核,粒子终极核直至终极核物质的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建立粒子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终极理论。 提出夸克核模型,夸克核结合能,夸克核反应物理机制。给出终极核能理论与元素终极周期表及终极核能周期规律。为高阶光速加速器,对撞机及人造黑洞的研制提供科学基础,以其发展核巨能大工业。预期终极核物理在多学科统一协调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现代物理,自然科学及科学实验数字化分析及模拟仿真自动化系统提供逻辑基础与可靠的科学数据。 核心理论:量子相对论;高阶光速粒子结构;原子核、夸克核与终极核动态模型;夸克与终极结合能;夸克与终极核反应;元素终极周期表。 数字核物理 对原子核质能结构进行数学分析,发现了原子核质能结构遵循数学分析规律。用数学分析方法计算的原子核质能结构物理量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拟合。研究表明,原子核具有优化理想结构、终极核结构与终极核巨能,并可推广到基本粒子结构中,遵从统一的数学与物理分析规律。从而建立数字核物理分析新学科,将引发数字科学(科技)与终极核巨能革命。 核心理论:原子核优化数字结构;数字结合能;数字核反应。 多篇成果获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04 优秀学术成果奖。 6 数字微观物理分析与数字技术科学 数字微观物理分析变革发展微观物理基础理论,具有数字 化 特征的微观物理 数字分析 体系,提取现代微观物理交叉多学科统一核心理论,用数学与物理分析公理化的方法阐述微观物理基本理论及其统一协调规律。用最新前沿成果揭示交叉多学科统一物理规律及宇宙高深层次整体规律,拟解决相关重大科学难题十余项,建立数字技术科学模型。推动科学 科技 进入 系统 数字 化 发展 。 创新成果:数字量子力学,数字粒子物理,数字核物理。 成果《智能数字微观物理教程与数字技术科学》入编国际大型文献《世界重大学术思想获奖宝库》中英文理论工具书。世界文献出版社, 2010 。获世界重大学术思想特等奖。 智能数字技术国际合作文献入编国际大型商情通报《 W TO 商情通报》 2009 , 388,42 。香港 W TO 商情通报杂志社。 数字微观物理分析与数字技术科学,入编国家级大型文献《中国科技成果与学术精典》中央级出版社出版2011,05 出版。 1)智能 数字技术 科学 模型 程序 智能 数字科学( 数字 教程)—— 智能 数字教育( 教学) —— 智能 数字科学试验与观测 —— 智能数字软件 —— 智能数字 模拟仿真 —— 智能数字技术 —— 智能数字 产 业 链 。 2)智能 数字 科学 ( 数字 教程) 依据高于经验知识的数字逻辑,提取现代科学多学科统一核心理论建立智能数字科学(数字教程)。数字逻辑可将自然与社会科学全面公理数字化,规范系统化,建立人与社会与自然普遍联系整体统一规律 。 数字科学包括:数字自然与社会科学两大类。 数字自然科学:数字现代物理,数字现代力学,数字现代宇宙学,数字现代天文学,数字现代生物学,数字生命科学等. 数字社会科学:数字政治学,数字哲学,数字经济学,数字经贸商贸,数字管理等。 数字科学实验技术 原理 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完备标准。 数字科学实验范畴 人工机械实验的可观测性,适用测不准关系 AB h 。 人工机械实验的不可观测性,适用超测不准关系 AB h 。 数字科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见以下阐述)。 3 )数字物理教学与实验技术。 4 ) 数字微观结构分析与检测技术。 5 )数字仿真实验技术。 6 )量子与瞬间态数字技术。 7 )量子数字信息与全息数字网络技术。 8 )全息粒子与终极粒子数字技术。 9 )数字坍缩机, 加速器 与对撞机。 11 )数字核反应与数字核巨能模拟仿真技术。 12 )数字天文观测技术。 见以下阐述。多篇成果获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 等 . 7 高温超导动力学 研究高温超导动力学规律 , 提出高温超导定理 .. 对高温超导体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和理论预测 .. 引进超导光电效应 . 为超导动力学研究 . 高温超导实验和超导材料的研发开辟新途径。 核心理论:高温超导动力学定理;高温超导转变温度;高温超导动力学机制;超导热动力学;超导力学;超对称光电场论;超导结合能。 6系统相对论(泛系相对论与量子相对论) 泛系相对论 用泛系分析与统一场论的方法,引进相对论广义对称理论——泛系相对论,研究物质低光速与超光速运动的广义对称与协变规律。提出泛系相对论基本原理:物质秩序相对性原理、泛系狭义相对性与光速相对不变原理、泛系广义相对性与等效原理、广义罗仑兹变换、广义速度定理,广义对称相互作用原理、泛系相对论质能观与时空观,泛系相对论引力定律,泛系引力场方程等。揭示泛系宇宙起源、演化及运动规律,拟解决初始奇性、第一推动和泛系(巨系)宇宙结构。从而开辟泛系现代物理和泛系宇宙学新领域,为相对论及自然科学交叉多学科统一协调发展提供基础。 核心理论: 泛系 ( 宇宙 ) 规范场;基本公理与原理;广义洛伦兹变换;广义速度定理 ;泛系相对论质能观与时空观;泛系相对论引力理论;泛系引力场方程。 量子相对论 引进量子相对论研究相对论量子协变规律。高阶光速核物理是以量子相对论与核物理为基础的终极核物理。研究粒子运动或加速达到高阶光速(无限趋近光速的最大速度)时相对论核物理规律,揭示粒子高阶光速极限运动自发演化为致密物质(黑洞)的基本物理规律。给出原子核,夸克核,直至终极核高阶光速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建立粒子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终极理论。 核心理论:狭义与广义量子相对论原理;量子协变洛伦兹变换;量子相对论核物理;初始宇宙与量子引力理论;量子引力场方程;宇宙量子结构演化规律。 核心理论入编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文献,中国当代思想宝库等国内外大型学术文献。多项成果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国际金奖和特等奖,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探索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等。 8 黑洞物理数字分析 引进微观粒子超引力坍缩超黑洞理论,揭示泛系黑洞基本粒子分布与运动规律及时空结构。给出黑洞演化动力学分析。提出黑洞核巨能理论建立黑洞巨能技术科学,为研制提取利用自然界巨能开辟新途径。 核心理论: 超黑洞理论;黑洞量子物理;黑洞粒子物理;黑洞核物理;黑洞超光速物理;黑洞广义 Hawking 辐射动力学理论;人造黑洞技术科学模型等。 多篇成果获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等。 9 引力动力学分析 提出引力动力学定律,研究多体和整体物质运动及引力规律,揭示宇宙热爆炸0秒具有热爆炸震荡力与第一推动力, 标志着宇宙的创生和一切相互作用及惯性的起源。简明表述宇宙热爆炸震荡力、第一推动、原始引力、万有引力和宇宙连续创生惯性及其整体演化规律. 提出大统一基本力模型与基本力广义功能原理,给出大统一基本力物理变换。变换和计算结果与四种基本力特征尺度完全拟合。类比核能结构引进基本力结合能模型,为研究宏观物质和宇宙巨能规律提供基础。引力动力学将优化进化引力论、宇宙论与广义相对论,在自然科学多学科领域统一协调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核心理论:泛系引力场;引力动力学定律;宇宙第一推动力;动力学场方程;引力结合能模型。 多项成果获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探索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国际优秀成果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中国创新英才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 . 10 悬浮力动力学分析 研究第五种基本力 — 宇宙悬浮相互作用。提出悬浮力场物质运动定律:悬浮惯性定律,悬浮合外力定律,悬浮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悬浮力定律,给出定性(量)分析与计算。对著名的伽利略实验和超负载力加以修正与完备。 预期宇宙悬浮力将在物理、力学、天文学及航天科技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价值与广泛的应用,将引发悬浮科技革命。 核心理论:悬浮力场;悬浮相互作用;悬浮力定律;悬浮核心科技。 多项成果获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探索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国际优秀成果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中国创新英才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 11 太阳核聚变动力学 提出 微观粒子坍缩理论 , 给出初始宇宙(0秒 ~ 10 — 44 秒)和黑洞 r0 时空结构 。 引进广义功能原理, 研究基本力所做的功与粒子动能增量及核反应结合能相等的力学规律。即核反应结合能是核力对核子做的功。 引进统一场基本定则,研究宏观与微观量子统一协调规律。精确计算太阳与恒星黑洞基本粒子与时空结构,揭示太阳与黑洞广义核聚变动力学规律。 通过广义核聚变动力学分析给出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动力学演化周期(寿命)的科学预言。引进广义核能理论与广义核反应物理机制,为研制人造太阳与黑洞开发宇宙巨能提供基础。 核心理论:粒子坍缩理论;广义功能原理;基本力结合能模型;太阳广义核聚变;人造太阳技术科学模型。 12 大统一基本力学模型 提出大统一基本力与基本力结合能模型,研究多体和整体物质运动及大统一基本相互作用规律。揭示宇宙热爆炸震荡力与第一推动力规律。表述宇宙热爆炸震荡力、第一推动力、原始引力、万有引力和宇宙连续创生惯性及其整体演化规律. 给出大统一基本力物理变换 . 变换和计算结果:基本力具有共同的起源和统一性。 引进广义功能原理, 研究基本力所做的功与粒子动能增量及核反应结合能相等的力学规律。提出基本力结合能模型,揭示核反应结合能是核力对核子做的功的力学规律。建立经典力学与核物理,微观与宏观物质运动普遍联系规律。为研制开发核动能提供基础。 核心理论 : 基本粒子统一理论;大统一基本力模型;大统一基本力物理变换;基本力结合能模型。 13 大统一场论 提出大统一场论:第一推动场论、初始宇宙场论、耦合流动场论(引力场论、 悬浮力场论和膨胀场论)、量子统一场论、粒子统一场论、基本力统一场论、超对称光电场、智能数字场论。研究热爆炸 0 秒 ~10 17 秒(现今宇宙)整体宇宙演化发展过程状态及规律。 核心理论:第一推动场论;量子统一场论;粒子统一场论;基本力统一场论;超对称光电场;信息统一场论。 14 系统宇宙物理数字分析 数字宇宙物理 提出标准圆锥宇宙模型。以我们宇宙为参照系(相对中心)研究整体宇宙数字化结构及分布规律,数字分析宇宙起源演化发展整体规律。宇宙是动力学系统,星系结构及演化遵从统一的动力学规律。宇宙按照确定的动力学规律演化发展。 核心理论: 数字宇宙学原理;数字演化学;数字结构学;数字运动学,宇宙数字科学实验;数字天文观测。 标准宇宙动力学 提出标准宇宙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原理(定律),研究宇宙终极演化规律。引进哈勃周期常数 , 广义哈勃定律和宇宙演化周期定律,分析星系退行宇宙膨胀动力学规律 , 导出与天文观测拟合的宇宙年龄 (133 亿年 ) ,特征膨胀周期 (712 亿年 ) 和终极宇宙周期 (1424 亿年 ) 。为定性(量)研究与数字分析大尺度物质结构和整体宇宙规律提供基础 . 预期标准宇宙动力学将推动天文学进入定性研究与数字分析新领域,将开辟天文科学实验新途径,将引发天文学、天文科学实验与天文观测系统数字化发展。 核心理论: 标准宇宙动力学原理与定律 ; 标准圆锥宇宙模型;宇宙膨胀势能曲线;哈勃周期常数;宇宙演化周期定律;宇宙大周期学说。 巨系理想宇宙物理 用泛系分析与统一场论的方法,引进大宇宙学:巨系理想宇宙学。提出理想宇宙学基本原理与定律,定性(量)研究低光速与超光速宇宙演化、结构及运动的广义对称与协变规律。 将我们宇宙有机协调地扩展为超光速宇宙巨系统。 理想宇宙学将引起相关多学科发展,在宇宙学与现代物理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宇宙学及自然科学交叉多学科统一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推动人类进入宇宙高深层次发展,索取利用宇宙巨能开辟巨系大宇宙时代! 核心理论:理想宇宙学原理与定律;巨系宇宙观;巨系理想宇宙模型;巨系理想宇宙演化学、结构学与运动学。 核心成果《优化数字宇宙学》入编国际大型交流学术文献《华夏优秀人物思想宝库》中国百科文库出版社, 2008. 获国际交流学术文献优秀成果一等奖。核心理论入编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文献、多项成果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国际金奖和特等奖,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等。 数字 宇宙 技术科学 宇宙热爆炸数字技术(模拟仿真) 宇宙起源演化数字技术(模拟仿真) 宇宙发展进化数字技术(模拟仿真) 数字宇宙结构分析技术 数字天文天象观测技术 数字天文实验技术 宇宙过程模拟仿真技术 宇宙与太空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人类远程太空航天技术 人类太空生存技术 地外人类第二生存空间建造技术 远程太空网络技术 外星系与外星人普遍联系技术 宇宙与生命态普遍联系技术等 . 15 数字天文实验技术科学 高于经验知识的智能数字逻辑,将天文学全面公理数字化,规范系统化,智能程序化。揭示自然宇宙和人类社会普遍联系整体统一规律 , 建立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机制。提出数字天文科学实验是检验天文学理论的完备标准。给出第五代宇宙智能计算机逻辑模型,使人类社会进入宇宙智能科技时代。数字天文实验科学模型在多学科数字化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天文学、天文学科学实验观测模拟仿真自动数字化发展提供基础。 核心理论:数字天文实验逻辑模型 ;智能数字逻辑;宇宙智能科技;第五代宇宙智能计算机。 16 数字系统科学分析 研究系统的 数字 结构、 动力学 、调控、信息与组织化等, 数字 系统科学是分析与综合渗透的 数字科学 研究方法,包括 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心理学、 社会学 和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系统 数字化 方法、 原理 和技术等 的数字科学 研究。 核心理论:系统宇宙观模型; 数字系统科学模型;系统物质与时空结构;数字系统科学原理;数字系统科学逻辑方法与智能数字变换; 第五代智能系统计算机逻辑模型。 17 智能数字 技术 与第五代智能计算机技术科学模型 依据高于经验知识的数字逻辑,研发 智能数字技术 科学模型。即智能数字技术与与第五代人 工和宇 宙智能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智能 数字科学 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经济等智能 数字 系列产 业 链 。 智能数字技术科学将覆盖国内外科学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等各领域智能数字系统,将引发第四次科技革命与第五代计算机革命,开辟智能数字全球化时代! 核心理论: 智能数字技术 科学;智能数字逻辑;第五代智能计算机;宇宙智能. 18 巨系生命科学 提出与巨系宇宙相适应的巨系生命科学,研究巨系圆锥生命(抛物、双曲、椭圆生命)起源演化、发展进化及普遍联系规律。高智能生命具有宇宙机能,为宇宙演化特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可以模拟复制宇宙活动。大周期宇宙生命可模拟大宇宙,对天体施加作用改变大宇宙自然。小周期宇宙生命可模拟小宇宙,对物质和粒子施加作用改变小宇宙自然。(如人类可对微观粒子施加作用研究微观结构,对宏观物质作用改变局部自然)研究表明人类属于低速小周期宇宙初级高智能抛物生命态,在人类之外将存在着高速或超高速大周期宇宙双曲和椭圆生命态。低速抛物生命是圆锥生命的初始态,高速双曲生命和超高速椭圆生命是圆锥生命运动态和终极态,圆锥生命态具有广义对称与协变性及普遍联系。 创新成果: 圆锥生命 模型; 圆锥生命起源演化 ; 圆锥生命发展进化。 多篇成果发表于国内外多个大型学术刊物。 竞选诺贝尔物理奖成果开放式面向全球,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是世界各国科学事业联谊的纽带、桥梁和俱乐部,为国际间的科学发展、交流及合作起促进推动作用。供国内外科技学术界,科研院所,著名高校,相关专家学者讨论交流合作及广泛应用。 智能云技术国际合作文献 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能云分院 与 全球智能云联盟(筹), 向国内外隆重推荐,我院王汰非院士自主研发的智能云技术 科学模型 。通称 WTF 工程。依据高于经验知识的数理数字逻辑与 《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技术科学模型》王汰非著 , 科学出版社,2013. 结合现代科学科技工程技术,开发智能科技,工程技术、航空航天、 人工和宇宙 智能 机器人、网络通讯、信息传媒、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智能技术系列产业链。 智能云技术工程将覆盖国内外科学科技、科研教育、科学实验与天文观测等各领域,将引发第四次科技革命与第五代智能云计算机发展,开辟智能文明全球化时代! 依据高于经验知识的数理数字逻辑与 《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技术科学模型》,提取现代科学多学科统一核心理论建立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数字逻辑将自然与社会科学全面公理数字化,规范系统化,智能程序化。揭示自然宇宙和人类社会普遍联系整体统一规律 , 建立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机制。 智能云技术工程与数字逻辑,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精确的数值性。可以智能分析自然宇宙、社会发展、政治经济、科学科技、文化教育和人文社会等多领域多系统智能数字结构、变化状态、分布规律和概率几率的优化选择等整体和谐统一规律,以其建立智能文明社会。 智能云技术工程为基础理论、科学科技、实验观测、应用技术、高端与智能软件、自动化智能化模拟仿真、人工和宇宙智能机器人、网络通讯、信息传媒、航空航天功能机、太空建筑旅游、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等一体化智能化同步发展进化。将引发全球智能科技风暴引领人类社会步入智能文明社会发展。期望能引起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关注重视,携手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11.1 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程序 数字科学(数字教程) —— 数字教育(教学) —— 数字科学试验与观测 —— 智能技术及软件课件 —— 模拟仿真自动化 —— 智能工程 —— 智能生产力生产工具 —— 智能产业链。 数字科学(数字教程) 依据高于经验知识的数字逻辑,提取现代科学多学科统一核心理论建立数字科学(数字教程)。数字逻辑可将自然与社会科学全面公理数字化、规范系统化、智能程序化。揭示自然宇宙和人类社会普遍联系整体统一规律 , 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和精确的数值性。建立人与社会与自然普遍联系整体统一规律。 数字科学包括 :数字自然与社会科学两大类。 数字自然科学: 数字现代物理,数字现代力学,数字现代宇宙学,数字现代天文学,数字现代生物学,数字生命科学等 . 数字社会科学: 数字政治经济学,数字哲学,数字科学社会,数字管理科学,智能文明社会科学等。 数字教育 数字教程教法,体制机制。数字休闲教法,体制机制: 数字教程制作游戏 , 动漫科普科幻,实施休闲教法休闲体制机制,在学子游戏 , 动漫,科普科幻中学习,开发智能提升思维休闲教育自然进化。 智能科技 智能技术、智能工程、智能科学实验、智能科学观测、智能模拟仿真、智能生产力生产工具、智能产业链等。 智能技术将覆盖国际科学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等各领域,将引发第四次科技革命与第五代计算机发展,开辟智能文明全球化时代! 11. 2 智能云科学实验观测技术 在现有科学实验基础上,研发数字科学实验与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发展变革传统经典的人工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将实验课题项目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科学实验。 数字科学实验模拟仿真自动化系统,具有全息数字化、智能程序化、规范系统化和完备整体化。数字系统科学逻辑的严谨科学性,严密逻辑性,精确数值性等,可以智能分析数字处理实验课题项目交叉多领域多系统结构、变化状态、分布规律和概率几率的优化选择等整体和谐统一规律。 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充分必要的理想模拟标准(见原理 1 )。 11.3 微观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 1 数字教学与实验 将教案教程与教学实验课题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教学与实验。可缩短简化教学与实验周期及过程提高质量效率。 2 数字微观结构分析与检测 将微观粒子各层次数字结构,变化状态及规律(粒子数字状态普)编入计算机程序。模拟仿真微观结构与实验。可研究基本粒子 —— 终极粒子( r ~10 – 35 m ,t~ 10 -- 44 s )各层次数字结构变化状态及规律,可进行分析检测基本粒子达到与理论及实验结果相拟合的精确数值。 3 数字量子与瞬间态技术 依据量子力学数字分析质量与时空量子性及物质精细行为的瞬间态过程,建立量子与瞬间态数字技术模型。瞬间态数字科技用于飞机激波实验材料断裂、桥梁应变、核弹起爆、导弹跟踪、卫星与飞船姿控、物理与化学反应、生命过程、生物细胞衰老、基因变异、肿瘤起因与防治、瞬间态医疗器械、瞬间态养生疗法、化学激光、同位素分离、光合作用过程、太阳能光电转换、火箭与飞船推进剂燃烧过程、飞船发射、运行、回归瞬间态变化过程等。 4 数字量子信息与全息数字网络 依据物质精细行为的瞬间态过程,研制量子数字信息与量子全息数字网络系统,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清晰度,超高速(亚光速)运行及快捷快速隐情检索系统。可用于民用军用航天太空全息系统网络。 5 全息粒子与终极粒子数字技术 发展现代电子科技电子工业为全息粒子与终极粒子科技及其大工业体系,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速(亚光速)运行,超高能效产业链全息系统。 6 智能微观显微镜 依据数字量子技术,研制智能数字微观显微镜,模拟仿真微观显微技术,可以观测微生物,超微生物与遗传基因的量子结构变化状态繁衍规律。 7 智能微观观测镜 依据量子、粒子与核物理数字分析研制智能微观观测镜。具有观测微观与超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及精细量子过程变化状态规律。分析研究粒子 ~ 终极粒子质量与时空量子性及测量结果的精细行为及过程。 11.4 智能核技术科学模型 1 数字对撞机及模拟仿真系统 改进人工观测的粒子对撞机,研制数字对撞模拟仿真机。由人工实验观测改进为数字实验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研究分析粒子 ~ 终极粒子演化发展全部过程变化状态及规律。 2 数字压缩机 : 云核反应实验器 ( 人造太阳与黑洞实验机制) 见 以下阐述。 3 数字脉动加速器 依据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数字分析在现有的粒子加速器基础上,改进更新为数字脉动加速器,具有向心与离心数字加速功能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系统。 4 数字核反应 现有理论与实验核反应仅释放出核动能优化结构的 0 . 7% ,剩余的 99 . 3% 核动能潜存在核废料中。数字核反应将揭示剩余的 99.3% 云核能的分布规律及其实验的物理机制,研究计算表明云核能为现有核能的约百倍,有效充分开发利用全部核能与终极核巨能,以其建立核巨能大工业。 物理与实验机制见科学依据第三章。 11.5 数字科学实验智能技术 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理想 ( 模拟)标准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论点加以变革与发展,提出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理想 ( 模拟)标准。应用到科学科技与实验观测提出 原理 1 数字科学实验原理 数字科学实验模拟仿真自动化系统,具有全息数字化、智能程序化、规范系统化和完备整体化。数字系统科学逻辑的严谨科学性,严密逻辑性,精确数值性等,可以智能分析数字处理实验课题项目交叉多领域多系统结构、变化状态、分布规律和概率几率的优化选择等整体和谐统一规律。 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充分必要的理想模拟标准。 这一原理为现代社会与科学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建立充分必要的理想实验基础,在现代网络社会实践与科学试验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数字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生产工具的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科学实验基础,建立了检验科学理论充分必要的理想模拟标准。 数字科学实验范畴 人工仪器实验的可观测性,适用测不准关系 : A B h 。 人工仪器的不可观测性(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观测),适用超测不准关系 : A B h 。 统称广义测不准关系。 A , B 为广义测不准关系两力学量。测不准关系是描述微观可观测范畴的测不准规律,超测不准关系是描述微观不可观测范畴(量子时空)的测不准规律。二者具有广义对称性与统一的物理规律。 原理 2 物质整体过程和变化状态具有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的广义对称性。测不准关系具有可观测性,超测不准关系具有不可观测性。物质整体过程的可观测和不可观测都是真实的物理实在。 数字科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变革发展传统的人工科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将实验课题项目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进行科学实验与观测。计算机将自动按照编程与指令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与精确的实验数据,具有真实的科学意义,严格的科学逻辑与精确的科学数据。人们只要编出逻辑程序给出指令,将自动出现人工机械实验的可观测与不可观测实验的全息结果。例如粒子在时空量子中具有人工机械实验的不可观测性,满足 A B 超测不准关系,依据量子力学数字分析只要编出时空量子波函数及薛定谔方程的逻辑程序给出指令,将自动出现粒子在人工机械实验不可观测的量子时空的精细行为变化状态及规律,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 例如量子力学数字分析指出粒子波具有量子性,人工机械实验为不可观测。将粒子数字分析波函数程序骗入计算机,给出指令将出现波量子变化态及分立规律。其原理是我们看电影时,电影银幕出现连续画面,而拷贝上是连续画面的间断分离的量子镜头。银幕上这种连续画面分离的量子镜头在瞬间的间断,由于人们观测视差及观察瞬间态精确度能力不足,构成不可观测效应。实际上不可观测的事实是真实的存在,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数字科学试验为模拟仿真智能技术建立了可靠的科学基础与精确地实验数据。人工与数字实验观测具有等效性。 数字科学试验可全方位节省人力智力设备材料、缩短实验周期简化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质量效率和精确度,将研发数字仿真实验智能核心技术。建立数字试验技术科学,引发数字试验技术革命。 物理与试验机制见科学依据第一章。 11.6 智能云生命技术科学模型 1 智能生态生物模拟仿真 依据生命科学,遗传学,进化论与智能数字技术,研制智能数字生态生物 。 模拟仿真地球生态生物技术,可以提取现有生态生物遗传基因重新组合匹配,改变遗传密码与基因结构,建立智能数字生态生物与自然和谐的排列程序,给出智能生态数字细胞极其优化分裂规律。研发优化智能生态生物基因、转基因、克隆技术,复制智能数字基因与物种,繁衍智能数字生态。 2 智能细胞与优化分裂模拟仿真 提取一般细胞用智能技术复制智能数字细胞。改变遗传排列重新组合细胞的遗传基因,删除细胞变异变形基因。保持细胞分裂形态不变,具有再生新细胞功能,建立与社会与自然和谐智能数字细胞程序。 3 智能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利用智能技术模拟仿真人体与高级智能生命神经元,研制智能数字神经元与神经系统,研发高于人类的智能数字生命生态。与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和谐共存。具有人工不及的宇宙功能和自然界普遍联系,代替人类修复地球提取利用地外能源进行太空活动。推动协助人类参入宇宙高深层次发展。 4. 智能基因与物种 用智能技术复制高智商数字基因。改变遗传基因排列重新组合智能数字基因,消除人体生命的不良意识行为的变异变形基因。 优化组合智能数字基因与物种,建立具有宇宙功能的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智能基因与物种。 5 智能生命起源新学说 见 12 、智能生命起源新机制 11.7 天文智能技术科学模型 1 智能天文观测 智能天文观测变革发展传统经典的人工天文观测方法与技术,将观测与研究的课题转换为数字技术形式编入计算机程序,用模拟仿真自动化进行天文观测科学实验,将引发智能天文科技革命。 2 天文智能模拟仿真实验 在天文智能观测基础上,建立天文智能模拟仿真实验。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天体星系的演化发展及变化状态运动规律。模拟仿真宇宙热爆炸,起源演化发展过程,类比微观粒子碰撞机制,进行天体星系碰撞天文模拟仿真实验技术,用数字天文实验研究宇宙演化整体规律。 3 天文智能显微镜 利用智能技术科学可研制天文智能显微镜。精细观测天体星系内部物质粒子结构,变化状态演化规律。及时监控遥感天象地象变化,以便提取利用天体内部运动及爆发的能量,有效应对疏导自然灾害的发生。 4 天文智能望远镜 将现有的机械人工观测天文望远镜改进为计算机观测智能天文望远镜。大大提高观测的精确度精密度准确度远程度。将能观测过去现在与未来超新星及宇宙演化发展的全部过程。为人类研究过去,现在与将来宇宙整体演化发展规律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 5 天文智能观测分析 在智能天文显微镜与望远镜基础上,研制计算机智能化分析检测系统。可以定性分析定量计算过去,现在与未来宇宙整体演化发展规律。 6 宏观数字显微镜 依据泛系量子,粒子与核物理,数字量子技术,研制宏观智能显微镜,模拟仿真宏观显微技术,观测宏观物质与生命体的遗传结构,遗传基因,生命与植物细胞极其分裂演化状态规律。可以优选生命与植物基因与转基因。复制基因物种研制智能生命与生态。 7 宏观数字观测 将宏观物质各层次数字结构,数字变化状态及规律(物质数字状态普)编入计算机程序。模拟仿真宏观结构和科学实验。分析检测物质各层次数字结构变化状态及规律,揭示宇宙演化物质生成分布规律。可达到与理论及实验结果相拟合的精确数值。 8 人造太阳与黑洞实验机制 ( 广义核反应实验器研制 ) 根据核物理,黑洞物理,广义核能理论与现有核试验,类比黑洞与致密物质形成机理,研制广义核聚变与裂变实验器 一 广义核反应实验器。具有如下功能 ( 1 )强引力场作用下的引力坍缩与粒子加速功能。 ( 2 ) 物质完全量子化分离功能。将宏观物质引力坍缩后有机协调地分离为基本粒子,满足宏观物质量子尺度 m n = k M n — 1 r n = h / m n c t n = h / m n c 2 式中 M n 为物质核各层次质量,k为质量子常数, m n 为各层次基本粒子质量 , r n , t n 为各层次粒子时空尺度, n = 1 , 2 , 3 , . . . n 为各层次量子数。 ( 3 )粒子能级跃迁与分立的协调机制及功能。 ( 4 )粒子高阶光速(无限接近光速的最大速度)加速及热平衡功能。 ( 5 )广义核聚变与核裂变链式连续反应功能。 ( 6 )人工控制释放与提取物质核 N 级量子核能功能。 ( 7 )模拟宇宙热爆炸、黑洞、超新星爆发与极早期宇宙物质生成机制及功能。 ( 8 )接收、提取、储存宇宙自然能源机制及功能。(如太阳风、宇宙线、黑洞与超新星爆发、河外射电源、引力与类星体红移动能、宇宙与天体引力结合能、宇宙膨胀动能等太空能源 . (9) 对早期物质的生成及其量子结构可进行物理实验与测试。对基本粒子( E 10 1 8 GeV )基础结构可超精细测试。可模拟宇宙热爆炸、黑洞与超新星爆发,坍缩与致密物质机制,从而变革宇宙物质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宇宙潜能与巨能,将定量接收提取利用自然能源。这样人类将具有足够见的能力动力探索地外生存空间,参入宇宙高深层次领域活动。 广义核巨能具有巨大的能量与威力,为了确保地球的稳恒运动和生态平衡,可利用宇航技术建立宇宙巨能太空实验基地,进行高层次巨能空间实验,与地球定量提取所需能量,象我们日常用自来水、煤气与电源一样方便。 理论表明,太阳在以寿命为周期的巨能核反应中释放出全部能量后将在太空中消失或演化为白矮星。类比黑洞瞬间爆炸后释放出全部能量消失一样。广义核巨能为人类提取利用宇宙自然巨能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物理机制及其实验方法。 太阳广义核聚变放出结余能发生爆发而消失或演化为白矮星等其它星体。 理论与观测证明,太阳广义核反应最终将放出广义核能: U = E = E + E 而消失或演化为其它星体。广义核反应发展了核物理与原子核能,建立了宇宙热爆炸演化动力与恒星天体能源结构基础,为研究宇宙和天体起源演化的动力能源结构,模拟自然界核巨能人造太阳提供基础理论与实验数据。 以上分析总结为 太阳与恒星黑洞广义核能数字分析略。 9 物质与时空复制技术科学模型 物质全息复制技术模型 技术 1 根据现代物理数字分析,提取物质全息基因(类比生物遗传基因)进行物质全息复制。与现代克隆生命类同,可全息复制微观粒子,宏观物质和宇宙天体。实现人造太阳梦想。 技术 2 利用全息模拟仿真技术,对物质进行全息扫描在全息智能计算机(电脑)中三维复制,程序分析提取物质全息优化基因(类比生物遗传基因)重新组合物质。 时空弯曲折叠与时空隧道技术模型 根据现代物理数字分析可研发时空弯曲折叠与时空隧道技术。在时空隧道中宇航飞船可进行银河系和宇宙边际的星际旅航。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地提高和深化,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应用不断地精化,量子与瞬间态数字技术科学是人类探索微观物质一般态与瞬间态,可观测与不可观测全部量子过程精细行为的整体技术规律,发展完备现有量子技术开辟量子与瞬间态数字技术新领域,预期随着理论深入发展和科学实验技术的精确测试,对物质基础结构、整体状态与规律的研究及在多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将具有新的突破。 10 太空智能技术科学模型 具有人工和宇宙智能的低空高空与太空飞行器,智能数字自动化 . ,可以有人或无人驾驶 , 为三种宇宙速度 , 具有智能数字变轨变速技术,空间定位悬停技术,空间变力(轨)技术见以下阐述 . 。 元素起源于重元素的科学学说 . 空间智能悬浮技术 根据悬浮(场)和引力(场)理论可研制人造天体围绕星体运行,可模拟地太空间环境研制有生命存在的类地人造天体,围绕类太恒星运行,在太空建造生命生存空间,人类将变革更新生存环境,进入宇宙高深层次领域活动。 设计复合型地空两用悬浮汽车,具有飞船、飞机、汽车三种复合功能,为变速、变动力、变地空位置多功能复合运载体,适合民用和高端科技军事装备。 悬浮力(场)和引力(场)具有自然耦合精细微调与协同平衡对称性,为宇宙和物质运动的整体力学规律,在宇宙演化运动及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根据悬浮力定律可对宇宙膨胀进行定性(量)分析计算,引力系统可精确计算圆锥轨迹运动的天体(星系)空间悬浮规律及演化过程的物理参量,定性(量)研究分析考察天体和星系起源演化、运动发展的整体规律及变化状态。根据悬浮(场)和引力(场)理论可研制人造天体围绕星体运行,可模拟地太空间环境研制有生命存在的类地人造天体,围绕类太恒星运行,在太空建造生命生存空间,人类将变革更新生存环境,进入宇宙高深层次领域活动。 由宇宙悬浮力理论可源头创新悬浮核心科技,将在地球和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空间定位悬停技术:飞船运行悬浮力和引力(重力)相平衡时可在空间定位悬停。 空间变力(轨)技术:即悬浮力和引力(重力)变力装置(类似地面汽车变速一样),太空中可启动更换变力档,当飞船悬浮力大于引力(重力)时,将脱离原轨道进入自由悬浮或高层次运行(类比粒子轨道跃迁机制),反之将回归原轨道。利用变力技术飞船将进入银河系或宇宙边界运行。 用悬浮力技术和悬浮力公式可精确计算飞船速度、高度、运行姿态、空间位置。返回时可计算航天员准确着陆位置。在太空选择最佳空间位置建立太空实验站、加油站、维护站、能源开发基地及太空旅游空间。 依据飞船、飞机、汽车运行原理,设计复合型地空两用悬浮汽车,具有飞船、飞机、汽车三种复合功能,为变速、变动力、变地空位置多功能复合运载体,适合民用和高端科技军事装备(具体设计方案不拟讨论)预期宇宙悬浮力理论将引发地内与太空悬浮高端科技革命 ,开拓悬浮新型动力,为索取宇宙巨能开辟地外生存空间提供新捷径。 智能 悬浮建筑技术 1 ) 智能悬浮建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必要性: 目前人类仍然延续着地面居住的传统习惯,人口的递增现在世界已达到 64 亿人口。因此居住已经成为一个大课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地球的有效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气候异常等已经成为公害。据有关统计 50~100 年后地球资源将全部被开采,那时全球人口将递增百亿以上,因此人类面临着人与地球生存的双重危机。地震、海啸、山洪爆发、泥石流、台风暴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气候异常、地磁场作用等的自然灾害为人类生存居住带来了巨大危害。低太空悬浮建筑可从根本上解决避免以上危害,可以建立智能空间建筑科学,用现代智能科技建筑悬浮摩天大厦。 基于以上研究 宇宙物体或天体(星系)周围普遍存在着悬浮相互作用的空间悬浮力场。 我们提出开发地球低层空间资源,利用宇宙悬浮力场进行智能空间建筑。智能空间建筑是人类空间革命切实可行的伟大壮举。 可行性: 首先根据悬浮力场与悬浮力定律建造空间悬浮平台。正象一千零一夜中的空间飞毯。空间悬浮平台可以运转,自转与围绕中心质点公转。象地球自转围绕太阳公转一样。理论表明悬浮平台质量与悬浮力正比,悬浮平台高度(离地面高度)与悬浮力反比。根据理论公式可计算悬浮平台大小(面积)高度及其原材料。可以用钢材、铝合金、超导与纳米材料等。悬浮平台需要有悬浮发动机动力驱动平台空间旋转。最大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可以围绕地球旋转。 在悬浮平台上可以建筑空中楼阁、公寓、别墅、厂房、办公楼、学校科研院所、文艺娱乐场所、度假旅游酒店等。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主要采用太阳能能源,一切设备都具有太阳能装置及光缆传输(输电)设备,可以从地球输送水源与从海洋进化水,或空间人工造水。空间建筑为世界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数字化智能空间乐园。 因此悬浮平台是一个空间转动的地球,也可称为低空人造飞球,可以遨游低空,居住、工作空间旅游为一体的智能空间乐园。设置智能光缆电梯直通地球。当然这仅是根据理论的初步设想。卫星、火箭、宇宙飞船高太空飞行器人类都可以制造,低空智能空间乐园一定能够实现。有科学理论指导高太空宇宙飞船的经验与技术,智能空间乐园完全可以实现。 2 )智能 悬浮建筑的科学方案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提出开发地球低层空间资源,利用宇宙悬浮力场进行空间建筑。这一重大方案是人类空间革命切实可行的伟大壮举。 宇宙物体或天体(星系)周围普遍存在着悬浮相互作用的空间悬浮力场。 首先根据悬浮力场与悬浮力定律建造空间悬浮平台。正象一千零一夜中的空间飞毯。空间悬浮平台可以运转,自转与围绕中心质点公转。象地球自转围绕太阳公转一样。理论表明悬浮平台质量与悬浮力正比,悬浮平台高度(离地面高度)与悬浮力反比。根据理论公式可计算悬浮平台大小(面积)高度及其原材料。可以用钢材、铝合金、超导与纳米材料等。悬浮平台需要有悬浮发动机动力驱动平台空间旋转。最大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可以围绕地球旋转。 在悬浮平台上可以建筑空中楼阁、公寓、别墅、厂房、办公楼、学校科研院所、文艺娱乐场所、度假旅游酒店等。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主要采用太阳能能源,一切设备都具有太阳能装置及光缆传输(输电)设备,可以从地球输送水源与从海洋进化水,或空间人工造水。空间建筑为世界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数字化智能空间乐园。 因此悬浮平台是一个空间转动的地球,也可称为低空人造飞球,可以遨游低空,居住、工作空间旅游为一体的智能空间乐园。设置智能光缆电梯直通地球。当然这仅是根据理论的初步设想。卫星、火箭、宇宙飞船高空飞行器人类都可以制造,低空智能空间乐园一定能够实现。有科学理论指导人类实验技术高空宇宙飞船的经验,智能空间乐园完全可以实现。    3 )智能悬浮建筑的科学性 卫星、火箭、宇宙飞船与航天飞机等是人类进入高层太空的航天工具,用以研究宇宙天体规律探索自然奥秘开辟了人类地外活动领域。高层太空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社会经济效益较少。因为目前我们的科技能力水平不能开发太空资源能源。人类在极力探索高层太空时往往忽略了低太空的开发利用,这正是不是庐山真面貌只因此身在山中。主要是现有科学理论不足不完备,没有揭示 宇宙物体或天体(星系)周围普遍存在着悬浮相互作用的空间悬浮力场,而偏执于牛顿的万有引力与引力场的作用。误认为万有引力是宇宙中基本相互作用力。由我们的第五种悬浮作用力的研究及美国研究人员在分析富佛斯实验结果而提出的“ 超负载力 ” , 是地球重力悬浮作用导致的结果,为第五种基本力形式。可在科学实验与天文观测中验证。为此 智能悬浮建筑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与高层太空航天工具的可靠技术性。   11 智能生命起源新机制 1 )智能生命起源于致密物质元素(重元素),发展还原于致密物质。 2 )生命元素生存及起源的致密物质与生存环境的核心天体普遍联系。 3 )智能生命起源具有基本三要素:致密物质生命元素(重元素),生命物质,生存环境核心天体。三要素具有连续演化关系及普遍联系。 4 )自然与人工合成重元素一定条件下可以复制新物种与新生态 . 研究计算生命元素起源于核物质重元素 , 核物质在宇宙膨胀背景下演化为恒星引力源物质。即人类生命元素与核物质及太阳恒星有连续演化关系及普遍联系。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在银河系最佳优化空间建造生命生存空间。当然这需要太空科技发展与巨能动力。而智能数字技术正是采用高于经验知识的数字逻辑规律,揭示原子核,核物质,致密物质的宇宙巨能结构及分布规律。有效优化提取利用自然巨能。如现有核能仅利用原子核动能优化结构的 0 . 7% ,剩余的 99.3% 超高能(称为结余能)尚未开发。研究证明黑洞爆发爆炸正是释放这种 99 . 3% 的结余能。宇宙智能模拟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发原子核剩余的 99 . 3% 结余能与黑洞巨能。为现有利用核能的 100~1000 倍,终极核能为现有核能的 18 个量级。 如果人类掌握了提取利用巨能技术银河系建造生命空间是切实可行的星系建设。 11.8 宇宙智能技术科学模型 1 地球数字空调机模型 利用核巨能太阳能等,研制地球核巨能数字空调机。具有调节地球气侯与温度功能,由航天技术可在卫星上建立动态核巨能数字空调站或月球上建立地球核巨能数字空调基地。 2 太空能源储存站技术模拟仿真模型 太空中具有巨大的宇宙(天体星系)能源在向自然界释放,如太阳风、太阳耀斑黑子活动、太阳光辐射、地球磁暴、地震、天体引力相互作用、月球引力对地球作用(引起潮汐)、黑洞和超新星爆发(爆炸)、宇宙线、河外射电源、流星雨、微型小黑洞的蒸发等 , 这些宇宙现象和自然界演化过程,每时每刻的向自然界释放出巨大的宇宙巨能而耗散于大自然,如果人类能研制出接收宇宙巨能的太空能源储存站,将耗散于大自然的宇宙巨能加以人工能源转化接收储存于太空能源站,象我们日常用的自来水、天然气、电能一样方便定量提取利用,将从跟本上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保护地球的有效资源,扼制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等,将从源头上解决人类和地球生存极限重大难题。 我们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科学实验分析和天文观测事实初步掌握了宇宙巨能形成演化发展过程的物理规律,可在外太空建立宇宙巨能接收、储存与释放宇宙巨能的数字人工可控系统。 3 地球修复技术模拟仿真模型 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为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气候异常等。据有关报道地内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等) 100~200 年后将全部被开采,那时世界人口将增到 100 亿。这两个反差数字表明人类与地球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危机。人类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繁衍生存必须用宇宙智能科技修复地球。使地球恢复绿色家园,生态平衡气候风调雨顺,自然环保能源充足。同时开发太空能源经济。 人类利用智能高科技宇宙智能机器人将能修复地球进化环境还原地球绿色家园,遏制地震海啸自然灾害,气候调控生态平衡能源优化开发合理利用等具有宇宙功能。太空能源储存站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等。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进化。 4 智能飞机飞船模型 利用智能高科技研制人工和宇宙智能太空飞行器即智能飞机飞船等,具有自动化智能系统三种宇宙速度。可以有人或无人驾驶智能自动变轨变速技术,空间定位悬停技术,空间变力(轨)技术等,在地外太阳系或银河系进行宇宙高深层次自由运行,开辟太空能源、经济及旅游等太空社会发展。见以下阐述 . 。 5 人造地球 : 地球太空飞船模型 模拟地球环境研制地球太空飞船 , 具有地球大气层,适应人类与生态生存活动,并可以在低空高空与太空中运行。人类可以驾驶地球太空飞船到银河系 , 宇宙星系中太空旅游与生存 . 。地球太空飞船动力为核巨能。性能与功能: 空间定位悬停技术:飞船运行悬浮力和引力(重力)相平衡时可在空间定位悬停。 空间变力(轨)技术:即悬浮力和引力(重力)变力装置(类似地面汽车变速一样),太空中可启动更换变力档,当飞船悬浮力大于引力(重力)时,将脱离原轨迹空间进入自由悬浮或高层次空间运行(类比粒子轨道跃迁机制),反之将回归原轨迹空间。利用变力技术飞船将进入银河系或宇宙边界运行。 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模型 研发系统智能云机器人:微观量子(粒子)智能云机器人、宏观人工智能云机器人和宇宙智能云机器人物理原理机制,为研制系统智能机器人提供科学基础,探索智能机器人世界为人类造福。 6 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原理 1 ) 广义量子化 我们依据现有理论结合科学实验与观测数据,由大型计算机逻辑演绎数据分析 , 归纳出微观物理统一核心理论:物质质量与时空的量子性。建立宏观和微观物质及宇宙普遍联系规律,为研制微观智能机器人的提供理论基础与物理机制。 2 )物质质量量子性及分析 3 )时空量子性及分析。 详细阐述见科学依据第一章。 微观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模型 微观智能云机器人:量子(粒子)智能机器人 依据微观质量与时空量子性可以研制微观智能机器人。即将微观粒子智能化, 研制智能粒子用计算机电脑自动化程序控制,按照人工指令程序运动(波动)。可以应用到微观世界建立智能微观系统。用量子机器人可以检测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突发自然事件,可以进行生物细菌微生物智能检测分析。可以建立智能微观核反应堆及智能微观核电站。现代医学利用“ 数字胶囊 ” 可以拍摄人体内疾病及人体内部器官直接供药等技术。将引发智能微观科技产业发展。 宏观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模型 人工智能云机器人 :自然语言的理解,数学物理定理证明 , 科学与社会难题的解决,工业机器人在高空水底和危险作业区工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人工智能技术展望:具有人体一切功能(思维,情感,交流,创造,意识形态等数字高智商)储存复制生物生命思想意识 , 生命基因与器官等的全部信息及其生命起源演化密码。 目前人造人体器官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开端,利用智能技术可以研制智能人体器官。可以更新替换原器官,改变人体遗传基因导致人体完全智能化进化。 宇宙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模型 宇宙智能云机器人 : 模拟宙具有宇宙功能的机器人称为宇宙机器人。广泛应用的是太空机器人,在高空太空,深海底和超高危险作业区工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宇宙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太空飞行,即智能数字飞船,开发太空能源,影响作用一定质量的天体运动。如天体加速减速改变运行轨道,遏制地震海啸自然灾害,地球家园修复,地球气候调控,生态平衡,能源优化开发合理利用等具有宇宙功能。 宇宙机器人按照宇宙速度可分为三种宇宙机器人 第一宇宙机器人 : 环绕地球运行最小速度 v = 7 . 9 × 10 3 m/s ,具有保护维护建设地球的宇宙功能称为地球机器人 . 第二宇宙机器人 : 环绕太阳运行最小速度 v = 1 . 12 × 10 4 m/s ,具有保护维护建设太阳系的宇宙功能称为太阳机器人。 第三宇宙机器人 : 脱离太阳系运行最小速度 v = 1 . 67 × 10 4 m/s ,具有保护维护建设恒星系或银河系的宇宙功能 . 称为银河机器人。 三种宇宙机器人结构性质 , 能量动力由其功能确定 . 可以在智能计算机模拟宇宙机器人 , 取得科学数据后研制 . 建立宇宙机器人仿真系统。 系统智能机器人是目前人工机器人发展趋势,人类掌握了智能技术科学基本原理与物理机制,将研制系统机器人,在微观宏观和宇宙中将具有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科学将应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气候异常及生态破坏等,修复维护地球绿色家园,索取开发微观和太空有效资源能源。建立智能核反应核电站、智能人造太阳与智能太空能源基地。将推动现代科学科技及人工实验观测进入智能化发展,导致智能文明全球化伟大新纪元。 智能技术科学模型我们简称 “ WTF 智能国际工程 ” 简记 WTF 工程。预期 WTF 工程将覆盖国内外科学科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航空航天、空间科学、空天科技与工程技术等多领域智能数字系统,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及不可估量社会经济价值。预测WTF工程需要相关国内国际基础科学,现代物理,理论物理,力学,数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高端学者专家,基础研发,科研科技,高端与实用技术,软件自动化工程师、航空航天等高级科技人员及软件,电子,信息,计算机,英语,理工等专业人员参入联盟合作组成 WTF 工程团队。 期望国内外相关科学科技机构,科研院所著名高校,计算机软件技术等科研机构联盟合作,打破国界打破常规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多元体系组合,采用快速高效发展机制。合作形式不限(个人集体单位系统均可),合作项目不限(单项多项系列产业链均可),合作者具有该项目的技术专利权技术独立开发权。社会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我们备有详细科研资料(基础理论,物理模拟仿真逻辑,智能数字逻辑,数字算法,智能数字技术模型等)供交流合作。诚邀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科技机构,及其相关专家学者科研科技工作者参入合作,将引发智能科技革命 ! 课题与技术科学依据 《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技术科学模型》 科学出版社 2013 出版 王汰非著 《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是变革发展现代物理基础理论,提取现代物理交叉多学科统一核心理论,用数学与物理分析公理化的方法阐述、论证数字化特征的现代物理分析基础理论及交叉多学科普遍联系规律。用最新前沿成果揭示交叉多学科和谐统一物理规律及宇宙高深层次整体规律。从基础理论上解决相关重大科学难题,建立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将引发第四次智能科技革命与第五代智能计算机发展,推动科学科技,教学科研与实验观测等进入系统数字化、自动智能化发展的新纪元 ! 本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第一章量子物理数字分析与量子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第二章粒子物理数字分析与粒子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第三章核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核技术科学模型、第四章系统相对论物理分析(泛系相对论与量子相对论物理分析)与泛系技术科学模型、第五章黑洞物理数字分析与黑洞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第六章引力动力学分析与引力技术科学模型、第七章悬浮力动力学分析与悬浮智能技术科学模型、第八章太阳核聚变动力学与人造太阳(黑洞)技术科学模型、第九章泛系统一基本力学、第十章宇宙物理数字分析与天文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第十一章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第十二章自然耦合基本物理常数及分析 专著核心成果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国际金奖与特等奖,世界百年学术成就奖。国际优秀成果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世界学术交流优秀成果一等奖,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探索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 , 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中国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创新英才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华名人文论优秀作品奖,中国知名专家终身成就金奖等。获奖成果发表于国内外多学术刊物入编百余部大型学术文献。 作者经过二十余年的交叉多学科系统研究,完成了系列创新科学体系。完成交叉多学科系统专著八部,即将出版《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陆续出版《泛系现代物理分析及应用》香港:中新出版社(待出版),《数字物理及应用》 《宇宙物理数字分析与天文技术科学模型》 《力学数字分析与力学智能技术科学模型》 《时间动力学及应用》 《自然科学数字分析与智能技术科学模型》等待出版。欢迎国内外科研院所、著名高校、科技研发机构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及学者专家交流斧正。 《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科学出版社 2013 出版。 3 8 万字,定价 45 元,优惠价 40 元订阅联系作者。 作者与发布人简介 王汰非: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终身院士 , 国际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国科学院北京智能云分院院长 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终身研究员 , 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世界杰出华人协会会员等。从事理论物理,基础科学研究,高端与智能数字技术研发,模拟仿真自动化物理逻辑设计,智能数字教程课件软件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等。研究领域:量子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相对论,宇宙学,天体物理与统一场论,物理与信息工程等。 经过 20 余年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研究,与国内外学者专家学术交流百余次,参加大型学术论坛研讨会百余次。 96 年开始至今于国内外学术刊物,大型学术文献发表论文 100 余篇 , 30 余项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 10 余项成果获国际优秀成果奖。完成交叉多学科系统专著六部、出版一部《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数字技术科学模型》科学出版社, 2013 。 主要成果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国际金奖与特等奖,世界百年学术成就奖。国际优秀成果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世界学术交流优秀成果一等奖,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探索奖,世界重大学术思想(成果)特等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 , 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中国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国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知名专家终身成就金奖,中国国学专家经典文论优秀作品金奖,共和国重大前沿理论创新特等奖,中国国学专家优秀成果奖,中国创新英才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华名人文论优秀作品奖,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 , 第五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奖成果发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与入编大型国内外学术文献。王汰非院士评为最具影响力学术华人,环球时代杰出人物特殊贡献奖 , 获中国国际经济发展行业副理事长等荣誉称号。 诚约世界各国科学家、专家学者探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竞选诺物奖课题及智能技术,可联名于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合作出版课题的科学专著及研发相关高端与实用技术(著作权知识产权共有)推动现代科学科技发展。有意交流合作联系我们。 课题详细阐述理论依据参阅近期出版的科学专著 《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 王汰非著,科学出版社,2013 。 欢迎订阅联系作者。 欢迎交流转载引用传播标明出处保留项目人知识产权。 具体项目简介请浏览国际院士博客 http : //tskj998.blog.163.com 联系我们网络系统 http : //tskj998.blog.163.com http://blog.sina.com.cn/wangtf888 联系方式 EmaiI: wangtf788@163.com qq 545635392 移动电话 13521430655 联系人 : 王院士 科研单位: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能云分院 全球智能云联盟筹
个人分类: 创新科学成果|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观智能技术科学合作研究报告
wangyuanshi 2013-11-10 22:36
微观 智能 技术科学 合作 研究报告 王汰非 (美国加州)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院士、(美国纽约)国际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能云分院院长、 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 等 科研单位: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能云分院 全球智能云联盟筹 一 、 项目概述 微观 智能 技术科学是依据高于经验知识的数字逻辑,提取现代科学多学科统一核心理论建立智能技术科学模型。数字逻辑将自然与社会科学全面公理数字化,规范系统化,智能程序化。揭示自然宇宙和人类社会普遍联系整体统一规 律, 建立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机制。 智能 技术科学模型与数字逻辑,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精确的数值性和智能全息性。可以智能分析自然宇宙 , 社会发展,政治经济 , 科学科技 , 文化教育,人文社会、娱乐休闲等多领域多系统普遍联系建立智能数字化发展。 由人机语言创新来带动科教研 智能 技术创新,再借助智能技术的龙头作用来驱动整个科技理论、实验与工程技术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将软件编程、教程编辑、教案书写、信息归类整合等所有信息生产工具融为一体,使程序员、科教研工作者、 学者与教育者、专家与 管理人员等都聚集在 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 平台上,人脑可读且电脑可执行的、文化、教育科技全书,从而大大减少重复劳动无效劳动提高效率。由科技理论实验与工程技术社会实践的信息软环境创新平台,来承载电脑网络等硬环境创新的平台,让人类借助这种智能文明和智能网络的不断创新,是社会改革 发展 的重要工具。通过 智能 生产 力、生产工具 与 智能生产关系 一体化机制来协调 社会 与经济和谐发展 以促进智能文明全球化 。 微观 智能 技术科学软件与自动化系统可建立系列产业链发展。 智能云技术科学 系列产业链将用系统数字化程序代替现有的各种科研资料、各种教程教科书,用智能化软件、自动化系统和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教学、人工实验、观测及工业生产的人工操作等。通过云计算可以获得大量丰富完备严谨系统的科学数据,经过数据分析选择合理优化科学的实验方法,最优化的实验原材料,用先进技术高效实现实验课题研究及其技术产业化发展。 因此研发 微观 智能 技术科学软件与自动化系统 系列产业链,集科教研、实验观测、工业技术、能源环境、太空开发等多领域多系统多产业智能化制动化一体化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对于解决能源危机进化地球环境,人类太空生存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二、 科学 预测 当今网络时代全球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全面普及应用。计算机开始进入第五代人工智能机研发,科技即将进入智能时代发展。计算机模拟仿真与智能技术将逐步取代人工与机械技术覆盖各系统各领域,预期智能技术即将成为生产力,将引起现代社会与经济变革,生产关系,生产资料优化发展。生产力智能化革命,可以创造极大物质财富,引发社会与经济等进入智能远程发展,即远程经济与远程工业即将崛起,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大科技大生产大经济远程工业及其高深层次太空经济发展新纪元! 目前科研、教学与实验开始进入数字化模式处于半智能化状态。智能化手机兴起将预示智能化科技的发展及科研、教学与实验的智能化进程。目前科研、教学与实验没有进入完全智能化发展主要原因是现代科学及教程,仍然沿用五十年代传统的以实验为依据的经验知识经验规律,由此获得的知识与规律事实与实践已经证明,具有不完备性,局限性与实证性。因此经验知识不足以研发数字逻辑,智能技术是依据高于经验知识的数字逻辑定律制作的程序,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精确的数值性。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经济社会广泛普遍意义 . 。因此智能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将变革知识结构,提高生产力和实践效率,缩短人和自然的差距,推动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进入智能文明社会新纪元! 三、 项目研究与开发 1 、智能 增值产业链 王汰非院士与 国 内外 相关专家经过多年 交流,自主 研 发 完成了 智能 技术科学模型 (成果获 国内外 30余 项优秀成果奖)。建立了 智能 系列增值产业链 。 数字科学(数字教程)—— 数字教育(教学) —— 数字科学试验与观测 —— 智能技术及软件课件 —— 模拟仿真自动化 —— 智能工程 —— 智能生产力生产工具 —— 智能产业链。 2、数字逻辑分析 用泛系分析与统一场论的方法,将现象世界的经验规律扩展还原为优化和谐与完备统一,自然耦合与精细微调的整体自然规律。即将经验规律还原为整体统一规律。从宇宙热爆炸,第一推动,原始相互作用,基本相互作用研究宇宙物质起源生成,演化发展的全部过程 , 整体状态及规律。将形式逻辑简化优化为智能数字逻辑。即用简明的基本公理,基本逻辑定律,简易数学表述,描述宇宙优化和谐、完备统一及自然耦合精细微调的整体自然规律 智能数字逻辑可揭示宇宙现象世界发生的概率几率的不确定性的内在优化和谐规律。阐述概率几率事物内在决定因素及隐变量。 这样就可以准确地决定对宇宙现象每一次测量的结果,而不是只决定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几率。 智能数字逻辑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精确的数值性。可以智能分析自然宇宙 , 社会发展,政治经济 , 科学科技 , 文化教育,人文社会等多领域多系统智能数字结构,变化状态,分布规律,概率几率的优化选择等整体和谐统一规律 . 具有多系统多领域普遍联系,广泛覆盖全球智能数字化发展。 3、 微观 智能 技术科学 模型 3.1 智能云量子技术科学模型 一、量子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量子技术科学模型 概 要:提出 物质质量、时空与 planck 常数的量子性 ,给出粒子波的量子性物理性质 与 波粒二象性 量子分析新 概念 。 引进 量子 分析波函数 及 薛定谔方程 与 广义测不准关系 , 为量子力学发展与数字分析建立了充分基础。 描述微观粒子 ( 体系) 在普通与量子时空的 精细行为 与整体 变化状态及规律 , 从基本理论上解决量子力学理论解释物理界中心问题 。 为量子力学 研究、教学与实验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系统提供科学基础与可靠地科学数据。 推动现代物理数字化发展, 建立智能云量子技术科学模型。 核心理论 : 质量与时空的量子性;粒子波的量子性; planck 常数的量子性; 量子分析波函数;量子分析薛定谔方程;广义测不准关系。 1 . 1 物质质量量子性及分析 1 . 2 物质时空量子性及分析 1.3 泛系微观结构模型及简要分析 1.4 planck 常数的 特征性与 量子性 1.5 粒子 时空和粒子波的广义量子性及分析 1 . 6 量子力学数字分析 1 . 7 物质运动和谐相容理论 1 . 8 广义测不准关系 1 . 9 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 论的理想 ( 模拟)标准 1 . 10 智能云量子技术科学模型 量子物理 数字分析与智能云量子技术科学模型。即 WTF 量子物理系统奠定了微观物理数字化基础,提供了数字科学实验与模拟仿真智能化系统的基本数字逻辑,建立了智能云量子技术科学模型。预期 量子物理 数字分析将引发现代物理,自然科学,科学实验及量子科技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成果核心理论获 国际优秀学术成果奖,世界优秀学术思想特等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 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 共和国重大前沿理论成果创新奖 等。 核心理论多篇论文发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大型学术文献。 王汰非院士评为最具影响力学术华人,环球时代杰出人物特殊贡献奖 等 荣誉称号。 详细阐述参阅科学依据。 ( 1 )量子力学数字分析教程模型 依据量子力学数字分析与智能量子技术,研制量子力学数字分析教程及课件软件。建立模拟仿真量子力学自动化系统。 ( 2 )粒子时空量子结构数字分析检测 由时空量子性研制粒子时空量子数字结构软件,可以定性观测粒子在量子时空的精细行为及其粒子波的合成及变化状态。 ( 3 ) 波量子(时空量子)实验与数字分析检测 入射 粒子衍射源我们称为波源。强引力场中波源的核心尺度为波量子(时空量子),衍射射线的波长按照波量子的整数倍分布,即 = n j , n = 1.2.3 , . . . n 为量子数。 通常情况下波量子为隐变量表现得不明显,在极早期 高能宇宙,致密物质,黑洞及强引力场中有显著的量子效应。理论与观测表明致密物质与黑洞核心为时空量子(波量子)区域。 据我们的最新研究 ,原子核(核子)在加速到高阶光速(趋近光速的最大速度),原子核(核子)自发演化为黑洞裸奇点,裸奇点尺度为时空量子(波量子)尺度。因此时空量子(波量子)具有真实的物理和宇宙学意义。详细阐述见科学依据第三章。 例如我们将石头抛入水中出现水的衍射波,波源核心潜存着波量子隐变量。波量子隐变量与石头质量无关,与水的质量成正比,与水的流速成反比,满足波量子公式 r w = k( m 0 / v)。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数字科学实验,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可以精确观测测试波量子与粒子波的合成演化的精细行为。 波量子待于实验物理学家进行实验设计与精确观测测试。 ( 4 )粒子波粒二象性数字分析检测 由量子力学数字分析,研制粒子波粒二象性数字分析检测软件,定性观测分析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生成演化,粒子在量子时空的精细行为,粒子波几率的内在确定规律及变化状态。 ( 5 )数字分析波函数及其粒子态谱分析 由量子力学数字分析,研制数字波函数及其粒子态谱软件。用计算机自动化数字实验,定性观测波函数尺度及其粒子状态谱分析。确定粒子瞬间定性变化状态及与波动几率的普遍联系规律。 ( 6 )数字分析薛定谔方程及粒子规律谱 由量子力学数字分析,研制数字薛定谔方程及粒子规律谱软件。用计算机自动化数字实验,定性观测数字分析薛定谔方程及其粒子规律谱分析。确定粒子瞬间定性变化规律及其波动几率的普遍联系规律。 ( 7 )广义测不准关系数字分析 由量子力学数字分析,研制广义测不准关系数字分析软件,用计算机自动化数字实验,可以同时观测测不准与超测不准整体过程。模拟仿真可观测粒子波几率状态与不可观测波量子的精细行为。 ( 8 )数字教学与实验 将教案与实验课题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教学与实验。可缩短简化教学与实验周期及过程提高质量效率。 (9)数字量子与瞬间态技术 依据质量与时空量子性及物质精细行为的瞬间态过程,建立量子与瞬间态数字技术模型。瞬间态数字科技用于飞机激波实验材料断裂、桥梁应变、核弹起爆、导弹跟踪、卫星与飞船姿控、物理与化学反应、生命过程、生物细胞衰老、基因变异、肿瘤起因与防治、瞬间态医疗器械、瞬间态养生疗法、化学激光、同位素分离、光合作用过程、太阳能光电转换、火箭与飞船推进剂燃烧过程、飞船发射、运行、回归瞬间态变化过程等。 ( 1 0)数字量子信息与全息数字网络 依据物质精细行为的瞬间态过程,研制量子数字信息与量子全息数字网络系统,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清晰度,超高速(亚光速)运行及快捷快速隐情检索系统。可用于民用军用航天太空全息系统网络。 ( 1 1)智能微观显微镜 依据智能量子技术研制智能微观显微镜,模拟仿真微观显微技术,可以观测微生物,超微生物与遗传基因的量子结构变化状态繁衍规律。 ( 1 2)智能微观观测镜 依据量子、粒子与核物理数字分析研制智能微观观测镜。具有观测微观与超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及精细量子过程变化状态规律。分析研究粒子 ~ 终极粒子质量与时空量子性及测量结果的精细行为及过程。 ( 13)数字科学实验与观测技术 在现有科学实验基础上,研发数字科学实验与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发展变革传统经典的人工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将实验课题项目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科学实验。 数字科学实验模拟仿真自动化系统,具有全息数字化、智能程序化、规范系统化和完备整体化。数字系统科学逻辑的严谨科学性,严密逻辑性,精确数值性等,可以智能分析数字处理实验课题项目交叉多领域多系统结构、变化状态、分布规律和概率几率的优化选择等整体和谐统一规律。 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理想 ( 模拟)标准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论点加以变革与发展,提出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理想 ( 模拟)标准。 应用到科学科技与实验观测提出 原理 1 数字科学实验原理 数字科学实验模拟仿真自动化系统,具有全息数字化、智能程序化、规范系统化和完备整体化。数字系统科学逻辑的严谨科学性,严密逻辑性,精确数值性等,可以智能分析数字处理实验课题项目交叉多领域多系统结构、变化状态、分布规律和概率几率的优化选择等整体和谐统一规律。 数字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充分必要的理想模拟标准。 这一原理为现代社会与科学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建立充分必要的理想实验基础,在现代网络社会实践与科学试验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数字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生产工具的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科学实验基础,建立了检验科学理论充分必要的理想模拟标准。 数字科学实验范畴 人工仪器实验的可观测性,适用测不准关系 : A B . ≥ h 。 人工仪器的不可观测性(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观测),适用超测不准关系 : A B ≤ h 。 统称广义测不准关系。 A , B 为广义测不准关系两力学量。测不准关系是描述微观可观测范畴的测不准规律,超测不准关系是描述微观不可观测范畴(量子时空)的测不准规律。二者具有广义对称性与统一的物理规律。 原理 2 物质整体过程和变化状态具有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的广义对称性。测不准关系具有可观测性,超测不准关系具有不可观测性。物质整体过程的可观测和不可观测都是真实的物理实在。 数字科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变革发展传统的人工科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将实验课题项目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进行科学实验与观测。计算机将自动按照编程与指令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与精确的实验数据,具有真实的科学意义,严格的科学逻辑与精确的科学数据。人们只要编出逻辑程序给出指令,将自动出现人工机械实验的可观测与不可观测实验的全息结果。例如粒子在时空量子中具有人工机械实验的不可观测性,满足 A B 超测不准关系,依据量子力学数字分析只要编出时空量子波函数及薛定谔方程的逻辑程序给出指令,将自动出现粒子在人工机械实验不可观测的量子时空的精细行为变化状态及规律,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 例如量子力学数字分析指出粒子波具有量子性,人工机械实验为不可观测。将粒子数字分析波函数程序骗入计算机,给出指令将出现波量子变化态及分立规律。其原理是我们看电影时,电影银幕出现连续画面,而拷贝上是连续画面的间断分离的量子镜头。银幕上这种连续画面分离的量子镜头在瞬间的间断,由于人们观测视差及观察瞬间态精确度能力不足,构成不可观测效应。实际上不可观测的事实是真实的存在,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数字科学试验为模拟仿真智能技术建立了可靠的科学基础与精确地实验数据。人工与数字实验观测具有等效性。 数字科学试验可全方位节省人力智力设备材料、缩短实验周期简化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质量效率和精确度,将研发数字仿真实验智能核心技术。建立数字试验技术科学,引发数字试验技术革命。 物理与试验机制见 理论依据 第一章。 ( 1 4)数字隐情瞬间观测分析 依据量子力学数字分析研制数字隐情瞬间观测分析技术 ,可以在隐情发生的瞬时,进行应急优化处理修复。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机械故障,人为恐怖绑架等应急优化处理修复技术。 ( 1 5) 超微波量子通信产业 当前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发展很快覆盖了地球村网络。互联网与物联网离不开无限射频传输技术,这就是新兴的超微波量子通信产业。具有无限发展的生机与商机。譬如在人体上安装传感装置,集成身体测试功能可随时监控身体状态,将系统连接在手机上通过无线超微波量子通信网络,与医院联网可以避免突发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联网与物联网传感装置,将身体的各种指标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传送到医院,由医生远程诊断这些需要无线超微波量子通信技术作为网络支撑的。无线超微波量子通信技术可普遍提高网速。促使网络时代进入通信量子化瞬间超高速传输时代。 超微波量子通信产业基础为时空与粒子波的量子性。 ( 1 6) 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模型 研发系统智能云机器人:微观量子(粒子)智能云机器人、宏观人工智能云机器人和宇宙智能云机器人物理原理机制,为研制系统智能机器人提供科学基础,探索智能机器人世界为人类造福。 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原理 1 ) 广义量子化 我们依据现有理论结合科学实验与观测数据,由大型计算机逻辑演绎数据分析 , 归纳出微观物理统一核心理论:物质质量与时空的量子性。建立宏观和微观物质及宇宙普遍联系规律,为研制微观智能机器人的提供理论基础与物理机制。 2 )物质质量量子性及分析 3 )时空量子性及分析。 详细阐述见 科学依据 第一章。 微观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模型 微观智能云机器人:量子(粒子)智能机器人 依据微观质量与时空量子性可以研制微观智能机器人。即将微观粒子智能化, 研制智能粒子用计算机电脑自动化程序控制,按照人工指令程序运动(波动)。可以应用到微观世界建立智能微观系统。用量子机器人可以检测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突发自然事件,可以进行生物细菌微生物智能检测分析。可以建立智能微观核反应堆及智能微观核电站。现代医学利用“ 数字胶囊 ” 可以拍摄人体内疾病及人体内部器官直接供药等技术。将引发智能微观科技产业发展。 宏观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模型 人工智能云机器人 :自然语言的理解,数学物理定理证明 , 科学与社会难题的解决,工业机器人在高空水底和危险作业区工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人工智能技术展望:具有人体一切功能(思维,情感,交流,创造,意识形态等数字高智商)储存复制生物生命思想意识 , 生命基因与器官等的全部信息及其生命起源演化密码。 目前人造人体器官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开端,利用智能技术可以研制智能人体器官。可以更新替换原器官,改变人体遗传基因导致人体完全智能化进化。 宇宙智能云机器人技术科学模型 宇宙智能云机器人 : 模拟宙具有宇宙功能的机器人称为宇宙机器人。广泛应用的是太空机器人,在高空太空,深海底和超高危险作业区工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宇宙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太空飞行,即智能数字飞船,开发太空能源,影响作用一定质量的天体运动。如天体加速减速改变运行轨道,遏制地震海啸自然灾害,地球家园修复,地球气候调控,生态平衡,能源优化开发合理利用等具有宇宙功能。 宇宙机器人按照宇宙速度可分为三种宇宙机器人 第一宇宙机器人 : 环绕地球运行最小速度 v = 7 . 9 × 10 3 m/s ,具有保护维护建设地球的宇宙功能称为地球机器人 . 第二宇宙机器人 : 环绕太阳运行最小速度 v = 1 . 12 × 10 4 m/s ,具有保护维护建设太阳系的宇宙功能称为太阳机器人。 第三宇宙机器人 : 脱离太阳系运行最小速度 v = 1 . 67 × 10 4 m/s ,具有保护维护建设恒星系或银河系的宇宙功能 . 称为银河机器人。 三种宇宙机器人结构性质 , 能量动力由其功能确定 . 可以在智能计算机模拟宇宙机器人 , 取得科学数据后研制 . 建立宇宙机器人仿真系统。 系统智能机器人是目前人工机器人发展趋势,人类掌握了智能技术科学基本原理与物理机制,将研制系统机器人,在微观宏观和宇宙中将具有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科学将应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气候异常及生态破坏等,修复维护地球绿色家园,索取开发微观和太空有效资源能源。建立智能核反应核电站、智能人造太阳与智能太空能源基地。将推动现代科学科技及人工实验观测进入智能化发展,导致智能文明全球化伟大新纪元。 3.2 智能云粒子技术科学模型 二、粒子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粒子技术科学模型 概 要:提出 粒子 分析 统一场 与 基本粒子模型 , 研究基本粒子 基础 结构及分布规律 。 给出 粒子规则结构模型与 基本力统一理论, 从基础理论 上 解决超统一理论与统一场论等科学难题。为 粒子物理 研究、教学与实验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系统,提供科学基础与可靠地科学数据。 推动现代物理数字化发展, 建立智能云粒子技术科学模型。 核心理论: 粒子 分析 统一场 ;粒子质量与时空量子性; 统一场基本粒子模型;粒子核规则结构;基本力统一理论 2 . 1 粒子 分析统一场 2 .2 基本粒子全息结构分析 2 . 3 统一场基本粒子模型 2.4 基本 粒子 核 规则结构模型 2 . 5 基本力统一理论 2 . 6 智能云粒子技术科学模型 粒子物理数字分析与粒子智能技术科学模型,奠定了粒子物理智能数字化基础,提供了粒子物理、科学实验观测等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基础,粒子智能云技术发展将引发粒子数字科技及产业进入智能化时代! 成果核心理论获国际优秀学术成果奖, 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 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共和国重大前沿理论成果创新奖 等。 核心理论多篇论文发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大型学术文献。 王汰非院士评为最具影响力学术华人,环球时代杰出人物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详细阐述参阅科学依据。 (1) 粒子物理数字分析教程 依据粒子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数字技术,研制粒子物理数字分析教程及课件软件。建立模拟仿真粒子物理自动化系统。 (2) 数字教学与实验 将教案与实验课题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教学与实验。可缩短简化教学与实验周期及过程提高质量效率。 (3) 基本相互作用数字实验观测 由数字分析统一场与基本力统一理论,研制基本相互作用数字实验观测技术。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自动化观测检测分析,粒子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及其基本力起源演化规律。 (4) 全息 粒子与终极粒子数字技术 发展现代电子科技电子工业为全息 粒子与终极粒子 科技及其大工业体系,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速(亚光速)运行,超高能效产业链全息系统。 (5) 微观结构数字分析与检测 将微观粒子各层次数字结构,变化状态及规律(粒子数字状态普)编入计算机程序。模拟仿真微观结构与实验。可研究基本粒子 —— 终极粒子( r ~10 – 35 m ,t~ 10 — 44 s )各层次数字结构变化状态及规律,可进行分析检测基本粒子达到与理论及实验结果相拟合的精确数值。 (6) 智能量子信息与全息数字网络 依据物质精细行为的瞬间态过程,研制量子数字信息与量子全息数字网络系统,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清晰度,超高速(亚光速)运行及快捷快速隐情检索系统。可用于民用军用航天太空全息系统网络。 (7) 数字科学实验与观测技术 在现有科学实验基础上,依据数字科技研发数字模拟仿真科学实验技术。变革传统经典的人工科学实验方法,将实验课题项目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可观测与不可观测整体过程,自动化得出精确的科学数据。大大提高实验的灵敏度精确度。 粒子物理数字分析与粒子智能技术科学模型,奠定了粒子物理智能数字化基础,提供了粒子物理、科学实验观测等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基础,粒子智能云技术发展将引发粒子数字科技及产业进入智能化时代! 3.3 智能云核技术模型 三、核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核技术科学模型 3 .1 量子相对论 3 . 2 粒子 核 动态理想 模型 及分析 3 .3 泛系微观理想模型与 夸克核 结构及核反应 3 .4 广义 核能与云核能理论及分析 3 .5 元素 动态 终极周期表及核能 分析 3 . 6 智能云核技术科学模型 核物理数字分析 奠定了相对论与核物理智能数字化基础,提供了相对论与核物理及科学实验及模拟仿真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物理逻辑基础。预期 核物理数字分析 将引发现代物理与自然科学数字化发展及数字核科学技术革命! 成果核心理论获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共和国重大前沿理论成果创新奖 等。 核心理论多篇论文发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大型学术文献。 王汰非院士评为最具影响力学术华人,环球时代杰出人物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核物理数字分析 参阅科学依据。 (1) 数字对撞机模拟仿真 改进人工观测的粒子对撞机,研制数字对撞模拟仿真机。由人工观测改进为电脑模拟仿真,用计算机电脑研究观测粒子 ~ 终极粒子全部过程变化状态规律。 (2) 数字压缩机 : 云核反应实验器 ( 人造太阳与黑洞实验机制) 类比引力场作用下物质发生引力坍缩机制研制数字压缩机,具有宏观与微观全息量子效应,自动控制下数字压缩机具有吸收释放粒子和物质全部能量的宇宙功能。 根据核物理,黑洞物理,广义核能理论与现有核试验,类比黑洞与致密物质形成机理,研制数字压缩机 : 云核反应实验器 ( 人造太阳与黑洞实验机制)。 具有如下功能 1 )强引力场作用下的引力坍缩与粒子加速功能。 2 ) 物质完全量子化分离功能。将宏观物质引力坍缩后有机协调地分离为基本粒子,满足宏观物质量子尺度 m n = k M n — 1 r n = h / m n c t n = h / m n c 2 式中 M n 为物质核各层次质量, k 为质量子常数, m n 为各层次基本粒子质量 , r n , t n 为各层次粒子时空尺度, n = 1 , 2 , 3 , . . . n 为各层次量子数。 3 )粒子能级跃迁与分立的协调机制及功能。 4 )粒子高阶光速(无限接近光速的最大速度)加速及热平衡功能。 5 )云核聚变与云核裂变链式连续反应功能。 6 )人工控制释放与提取物质核 N 级量子核能功能。 7 )模拟宇宙热爆炸、黑洞、超新星爆发与极早期宇宙物质生成机制及功能。 8 )接收、提取、储存宇宙自然能源机制及功能。(如太阳风、宇宙线、黑洞与超新星爆发、河外射电源、引力与类星体红移动能、宇宙与天体引力结合能、宇宙膨胀动能等太空能源 . 9) 对早期物质的生成及其量子结构可进行物理实验与测试。对基本粒子( E = 10 1 8 GeV )基础结构可超精细测试。可模拟宇宙热爆炸、黑洞与超新星爆发,坍缩与致密物质机制,从而变革宇宙物质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宇宙潜能与巨能,将定量接收提取利用自然能源。这样人类将具有足够的能力动力探索地外生存空间,参入宇宙高深层次领域活动。 云核能具有巨大的能量与威力,为了确保地球的稳恒运动和生态平衡,可利用宇航技术建立宇宙巨能太空实验基地,进行高层次巨能空间实验,与地球定量提取所需能量,象我们日常用自来水、煤气与电源一样方便。 (3) 数字脉动加速器 依据粒子与核物理数字分析在现有的粒子加速器基础上,改进更新为数字脉动加速器,具有向心与离心数字加速功能可用电脑模拟仿真。 (4) 数字核反应 原子核具有优化数字结构遵循数学分析规律。核反应仅释放出核动能优化结构的 0 . 7% ,剩余的 99 . 3% 核动能潜存在核废料中。数字核反应将揭示出剩余的 99.3% 核能的分布规律及其实验的物理机制,揭示终极核能结构及分布规律。 (5) 数字科学实验与观测技术 在现有科学实验基础上,依据数字科学研发数字模拟仿真科学实验技术。发展传统经典的人工科学实验方法,将实验课题项目转换为数字技术编入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科学实验。详细阐述见第一章。 (6) 人造太阳与人造黑洞 太阳核聚变在氢核反应中有 0.7% 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因此太阳核聚变具有优化结构。如果人类掌握了数字核物理及原子核优化数字结构规律,可研制实现人类理想能源人造太阳 与人造黑洞 。理论与天文观测证明,黑洞爆发与爆炸将释放出黑洞全部能量 。黑洞 Hawking 辐射是黑洞核反应释放核动能的粒子流效应。试验表明,一般结合能仅释放出原子核能优化结构的 0.7% ,剩余 99.3% 的高能尚未开发。在太空实验室可以开发利用原子核潜存的 99.3% 的超高能 将现有核高能发展为核巨能。详细阐述见第五章与第八章。 (7) 地球数字空调机模型 利用核巨能太阳能等,研制地球核巨能数字空调机。具有调节地球气侯与温度功能,由航天技术可在卫星上建立动态核巨能数字空调站或月球上建立地球核巨能数字空调基地。 (8) 太空能源储存站技术模拟仿真模型 太空中具有巨大的宇宙(天体星系)能源在向自然界释放,如太阳风、太阳耀斑黑子活动、太阳光辐射、地球磁暴、地震、天体引力相互作用、月球引力对地球作用(引起潮汐)、黑洞和超新星爆发(爆炸)、宇宙线、河外射电源、流星雨、微型小黑洞的蒸发等 , 这些宇宙现象和自然界演化过程,每时每刻的向自然界释放出巨大的宇宙巨能而耗散于大自然,如果人类能研制出接收宇宙巨能的太空能源储存站,将耗散于大自然的宇宙巨能加以人工能源转化接收储存于太空能源站,象我们日常用的自来水、天然气、电能一样方便定量提取利用,将从跟本上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保护地球的有效资源,扼制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等,将从源头上解决人类和地球生存极限重大难题。 我们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科学实验分析和天文观测事实初步掌握了宇宙巨能形成演化发展过程的物理规律,可在外太空建立宇宙巨能接收、储存与释放宇宙巨能的数字人工可控系统。 (9) 地球修复技术模拟仿真模型 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为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气候异常等。据有关报道地内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等) 100~200 年后将全部被开采,那时世界人口将增到 100 亿。这两个反差数字表明人类与地球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危机。人类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繁衍生存必须用宇宙智能科技修复地球。使地球恢复绿色家园,生态平衡气候风调雨顺,自然环保能源充足。同时开发太空能源经济。 人类利用智能高科技宇宙智能机器人将能修复地球进化环境还原地球绿色家园,遏制地震海啸自然灾害,气候调控生态平衡能源优化开发合理利用等具有宇宙功能。太空能源储存站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等。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进化。 以上 成果核心理论获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共和国重大前沿理论成果创新奖等。核心理论多篇论文发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大型学术文献。王汰非院士评为最具影响力学术华人,环球时代杰出人物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四 微观 智能 技术科学依据 《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 王汰非著 科学出版社2013 内容简介 《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 是变革发展现代物理基础理论,提取现代物理交叉多学科统一核心理论,用数学与物理分析公理化的方法阐述、论证数字化特征的现代物理分析基础理论及交叉多学科普遍联系规律。用最新前沿成果揭示交叉多学科和谐统一物理规律及宇宙高深层次整体规律。从基础理论上解决相关重大科学难题,建立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将引发第四次智能科技革命与第五代智能计算机发展 。 推动科学科技,教学科研 、 实验观测 与工程技术 等进入系统数字化 智能化 、自动 化一体 化发展的新纪元 ! 本书共分十 二 章,内容包括第一章量子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量子技术科学模型、第二章粒子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粒子技术科学模型、第三章核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核技术科学模型、第四章系统相对论物理分析(泛系相对论与量子相对论物理分析)与泛系技术科学模型、第五章黑洞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黑洞技术科学模型、第六章引力动力学分析与引力技术科学模型、第七章悬浮力动力学分析与智能 云 悬浮技术科学模型、第八章太阳核聚变动力学与人造太阳技术科学模型、第九章泛系统一基本力学、第十章宇宙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天文技术科学模型、第十一章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 、第十二章自然耦合基本物理常数及分析 专著核心成果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国际金奖与特等奖,世界百年学术成就奖。国际优秀成果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世界学术交流优秀成果一等奖,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探索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 , 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中国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创新英才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华名人文论优秀作品奖, 中国知名专家终身成就金奖等。获奖成果发表于国内外多学术刊物入编百余部大型学术文献。 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3 8 万字定价45元册,网上预订优惠价40元册,作者签名售书享受优惠合作项目,订阅联系作者。 作者经过二十余年的交叉多学科系统研究,完成了系列创新科学体系。完成交叉多学科系统专著八部,即将出版《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云技术科学模型》,陆续出版《泛系现代物理分析及应用》香港:中新出版社(待出版),《数字物理 与智能工程 》 《宇宙 物理 数字分析与天文技术科学模型》 《力学数字分析与力学智能技术科学模型》 《时间动力学及应用》 《自然科学数字分析与智能技术科学模型》等待出版。欢迎国内外科研院所、著名高校、科技研发机构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及学者专家交流斧正! 微观 智能 技术科学模型我们简称“ WTF 智能国际工程”简记 WTF 工程。预期 WTF 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社会经济价值。预测 WTF工程需要相关国内外基础科学,现代物理,理论物理,力学,数学 等高端学者专家,基础研发,科研科技,高端与实用技术,软件自动化工程师等高级科技人员及软件,电子,信息,计算机,英语,理工等专业人员参入联盟合作组成 WTF 工程团队共同实施。    期望国内外相关科学科技机构,科研院所著名高校,计算机软件技术等科研机构联盟合作,打破国界打破常规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多元体系组合,采用快速高效发展机制。合作形式不限(个人集体单位系统均可),合作项目不限(单项多项系列产业链均可),合作者具有该项目的技术专利权技术独立开发权。社会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我们备有详细科研资料(基础理论,物理与数学模型,数字逻辑,数字算法,智能技术模型等)供交流合作。诚邀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科技机构,及其相关专家学者科研科技工作者参入合作,将引发智能科技革命! 有意合作联系我们。 部分创新 核心成果 1、 王汰非 ,智能数字微观物理与智能数字技术模型, 全文入编国际大型文献《世界重大学术思想获奖宝库》中英文理论工具书。世界文献出版社, 2010 (国际公开发行)。获 世界重大学术思想特等奖。 2、 王汰非 ,智能数字技术国际合作文献,入编国际大型商情通报《 W TO 商情通报》 2009 , 388,42 。香港 W TO 商情通报杂志社。 3、 王汰非 , 数字核物理分析 , 入编国家级大型文献《中国科技成果与学术经典》大众科技报社出版社, 200 7 . 获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 4、 王汰非 , 数字微观物理分析与数字技术科学 , 入编国家级大型文献《中国科技成果与学术精典》中央级出版社出版2011 。《共和国重大创新理论成果文选》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前沿创新理论部, 2011 。获共和国重大理论成果创新特等奖。 5、 王汰非 , 第五代智能数字计算机软件开发,入编国家级大型文献《 中国 领导管理艺术文库 》 中央党史 出 版社 2011 。 6、 王汰非 , 宇宙智能技术科学模型,入编国家级大型文献《 2011 和谐杯全国优秀论文集》 ,获优秀成果奖, 2011,0 6 国家级出版 社 。 7、 王汰非 ,数字系统 科学模型,入编国家级 大型文献《全国优秀文集》获优秀成果奖,中国国史研究编修馆学术评审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新闻信息中心编撰,国家级出版 社 ,2011, 8、 王汰非 , 优化数字宇宙学,入编国际大型文献《华夏优秀人物思想宝库》中国百科文库出版社, 2008 。成果获国际优秀成果一等奖。 9、 王汰非,大统一基本力学,入编国家级大型文献《共和国国学专家优秀文集》, 获优秀成果特等奖,中国国学院大学编撰,国家级出版, 2011 。作者获国学专家创新奖章。 10、 王汰非,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充分标准,自然辨证认识论,自然辩证法矛盾的动态平衡统一规律及在量子力学发展中的应用,三文分别入编中国当代思想宝库,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三文分别获中国当代思想优秀论文奖。 11、 王汰非《泛系现代物理分析 及应用 》香港:中新出版社(待出版)。 12、 王汰非,数字微观物理分析与数字技术软件开发合作文献,入编国家级大型文献《中国当代重大创新理论成果文选》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 2012. 。获中国当代重大创新理论成果特等奖。 13 王汰非,数字微观物理与数字技术合作文献,入编国家级大型文献《经典文库》时代人物杂志社编辑部, 2012. 。 《理论探索与学术文选》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编撰,国家级出版社, 2012. 14、 王汰非 著 《现代物理 数字 分析与 智能 技术科学 模型 》 科学出版社 201 3 。 15 王汰非《数字物理 与智能工程 》待出版。 16 王汰非《宇宙学数字分析与天文实验技术科学模型》待出版。 17 王汰非《自然科学数字分析与智能技术科学模型》待出版。 参考书目 1 近代物理 《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基础》陈泽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一版 . 2 普通物理 ( 力学、热学、电磁学 ) 《力学》(上、下册)郑永令、贾起民,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 3 《普通物理学》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第五版 . 4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量子力学》(上、下册)姚玉洁,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 5 《原子物理学》(第二至第八章)禇 圣 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6 原子物理 《原子物理学》(第二至第六章)杨福家编, 2000 年版 。 7 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卢希庭编,原子能出版社, 2000 年版 . 8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编,原子能出版社 1985 年版 . 9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程》欧维义,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 10 《数学物理方法》郭毅仁,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年版 . 11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钟江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第一版 12 激光原理 《激光原理》周炳琨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年版。 13 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罗先河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 14 工程光学 《工程光学》郁道银谈恒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年,第一版 . 15 激光原理《激光原理》周炳琨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年第 4 版 . 16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 17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 18 微机原理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二版)张菊鹏,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 19 传感器原理《传感器原理》黄贤武、郑筱霞,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 20 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王移芝、罗四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 项目研发人 简介 及科技进步成果 王汰非 (美国加州)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院士、(美国纽约)国际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外联部副主任、全球智能云联盟(筹)主席、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能云分院院长、(香港)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等。 从事理论物理、现代科学与智能技术科学研究,高端与智能技术研发,现代自然科学教程、科学实验、天文观测等自动化智能化 科学 逻辑设计软件开发及成果转化应用等。 研究领域:现代物理、 力学 、 宇宙学、生命科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及智能技术科学等 。 提出智慧资本与知识商品新观念。开展科技经济产业 社会资源整合组建智能产业、项目 、 人才与资金链国际资源整合对接平台 , 探索 科教研 系统化智能化 、 科学化 国际化 发展模式 , 整合 科技教育 资源 , 推进传统 科技教育 向智能远程模式发展。 经过 20 余年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研究,与国内外学者专家学术交流百余次,参加大型学术论坛研讨会百余次。 96 年开始至今于国内外学术刊物,大型学术文献发表论文 100 余篇 ,30 余项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 10 余项成果获国际优秀成果奖。完成交叉多学科系统专著六部、出版一部《现代物理数字分析与智能技术科学模型》科学出版社, 2013 。 主要成果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国际金奖与特等奖,世界百年学术成就奖。国际优秀成果奖,国际优秀文献成果雄狮奖,世界学术交流优秀成果一等奖,国际优秀科研学术成果探索奖,世界重大学术思想(成果)特等奖,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未来与发展论坛新世纪优秀成果一 , 二等奖,中国科技优秀成果特等奖,科技创辉煌金牌奖,中国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国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知名专家终身成就金奖,中国国学专家经典文论优秀作品金奖,共和国重大前沿理论创新特等奖,中国国学专家优秀成果奖,中国创新英才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华名人文论优秀作品奖,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 , 第五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奖成果发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与入编大型国内外学术文献。王汰非院士评为最具影响力学术华人,环球时代杰出人物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欢迎推荐转载引用标明出处,保留发布人知识产权。 科研单位: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能云分院 全球智能云联盟筹
个人分类: 智能技术科学|64 次阅读|0 个评论
PUBMED数据库智能检索策略用于科技信息检索查新
xupeiyang 2013-10-14 08:32
PUBMED数据库智能检索策略,采用了检索用词系统自动匹配技术,包括MESH主题词、文献中的文本词、期刊、作者等字段中的词汇,构置的检索策略全面、准确,能保证文献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科研人员和检索查新人员在检索其它文献数据库时,可以参考应用PUBMED数据库的检索策略。 检索实例:艾滋病与肺癌(aids and lung cancer) 智能检索策略如下: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cquired AND immunodeficiency AND syndrome ) 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ids ) AND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neoplasms ) OR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cancer ) OR lung cancer ) Result: 检索结果 1181 Stopword(s) Ignored: 禁用词 and Translations: 检索式 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cquired AND immunodeficiency AND syndrome ) 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ids lung cancer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neoplasms ) OR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cancer ) OR lung cancer Database: 数据库 PubMed User query: 检索提问 aids and lung cancer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details?querykey=8 PUBMED数据库的检索用词是如何自动匹配的? How PubMed works: automatic term mapping Untagged terms that are entered in the search box are matched (in this order) against a MeSH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translation table, a Journals translation table, the Full Author translation table, Author index, the Full Investigator (Collaborator) translation table and an Investigator (Collaborator) index. When a match is found for a term or phrase in a translation table the mapping process is complete and does not continue on to the next translation table. 1. MeSH translation table MESH主题词表中的词汇 The MeSH Translation Table contains: MeSH terms MESH主题词 The See-Reference mappings (also known as entry terms) for MeSH terms MESH主题词的参照词(款目词) MeSH Subheadings MESH副主题词 Publication Types 出版类型词汇 Pharmacologic action terms 药理作用词汇 Terms derived from the 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 ( UMLS ) that have equivalent synonyms or lexical variants in English 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MLS)中的词汇 Supplementary concept (substance) names and their synonyms. 补充概念(化学物质词汇)及其同义词 If a match is found in this translation table, the term will be searched as MeSH (that includes the MeSH term and any specific terms indented under that term in the MeSH hierarchy ), and in all fields. For example, if you enter child rearing in the search box, PubMed will translate this search to: child rearing OR (child AND rearing ) OR child rearing If you enter a MeSH Term that is also a Pharmacologic Action PubMed will search the term as , , and . If you enter an entry term for a MeSH term the translation will also include an all fields search for the MeSH term associated with the entry term. For example, a search for odontalgia will translate to: toothache OR toothache OR odontalgia because Odontalgia is an entry term for the MeSH term toothache. Substance name mappings do not include a mapping for individual terms in a phrase, e.g., IL-22 will not include IL . MeSH term mappings that include a standalone number or single character do not include a mapping for individual terms in a phrase, e.g., Protein C will not include Protein or C .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utomatic term mapping: See the results Search details to verify how your terms are translated. If you want to report a translation that does not seem accurate for your search topic, please e-mail the information to the NLM Help Desk . 2. Journals translation table 期刊相关信息 The Journals translation table contains the: full journal title title abbreviation ISSN number. These will automatically map to the journal abbreviation that is used to search journals in PubMed and in all fields. For example, a search for endocrine pathology will translate to: Endocr Pathol OR (endocrine AND pathology ) OR endocrine pathology 3. Full Author translation table 作者全称 The full author translation table includes full author names for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2002 forward, if available. Enter a full author name in natural or inverted order, e.g., julia s wong or wong julia s. More information about full author searching: A comma following the last name for searching is optional. For some names,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which name is the last name by using the comma following the last name, e.g., james, ryan. Omit periods after initials and put all suffixes at the end, e.g., vollmer charles jr Initials and suffixes are not required, if you include a middle initial or suffix, you will only retrieve citations for articles that were published using the middle initial or suffix. To distinguish author initials that may match a full author name use the search tag, e.g., peterson do . 4. Full Investigator (Collaborator) translation table 研究者(合作者) If the term is not found in the above tables, except for Full Author, and is not a single term, the full investigator table is consulted for a match. The full investigator (collaborator) translation table includes full names, if available. Enter a full investigator name in natural or inverted order, e.g., harry janes or janes harry. 5. Author index 作者索引 If the term is not found in the above tables, except for Full Author or Full Investigator, and is not a single term, PubMed checks the author index for a match. PubMed automatically truncates a search for an author's name to account for varying initials, e.g., o'brien j retrieves o'brien ja, o'brien jb, o'brien jc jr, as well as o'brien j. When combining multiple authors, to avoid a match with full author names, include initials or use the search tag, e.g., ryan james . Author names comprised of only stopwords, e.g., as a, are not searched as authors if they are part of phrase, chemical burn as a danger, unless the search only includes the author name, e.g., as a. 6. Investigator (Collaborator) index 研究者(合作者)索引 If the term is not found in the above tables, except for Full Author, Author, or Full Investigator, and is not a single term, PubMed checks the investigator index for a match. 7. If no match is found? 没有匹配的信息怎么办? PubMed breaks apart the phrase and repeats the above automatic term mapping process until a match is found. PubMed ignores stopwords in searches. If there is no match, the individual terms will be combined (ANDed) together and searched in all fields. 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3827/#pubmedhelp.How_PubMed_works_aut 采用PUBMED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在生物学数据库(BIOSIS)中的检索结果如下: BIOSIS Previews 注意 检索结果 主题=((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cquired AND immunodeficiency AND syndrome ) 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ids ) AND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neoplasms ) OR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cancer ) OR lung cancer ))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BIOSIS Previews。 查看 Web 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 17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summary.do?SID=T1cGRKWJcJvpJJcvdwRproduct=BIOSISqid=1search_mode=GeneralSearch 采用PUBMED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在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检索结果如下: Web of Science 注意 检索结果 主题=((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cquired AND immunodeficiency AND syndrome ) 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ids ) AND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neoplasms ) OR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cancer ) OR lung cancer ))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查看 Web 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 2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summary.do?SID=T1cGRKWJcJvpJJcvdwRproduct=WOSqid=2search_mode=GeneralSearch 采用PUBMED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在Ovid MEDLINE(R) 1946 to Present with Daily Update中的检索结果如下: 检索内容: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cquired AND immunodeficiency AND syndrome ) 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OR aids ) AND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neoplasms ) OR lung neoplasms OR (lung AND cancer ) OR lung cancer ) {包含相关词汇} - + 检索词: syndromemesh syndromemeshes terms sitting sittings term termini terminus terminuses term resin temporary endodontic restorative material acquiredall acquiredalls fields field fields stain immunodeficiencyall immunodeficiencyalls syndromeall syndromealls aidsall aidsalls lung 树型图 lungfuls lungs respiratory system lung pulm pulmonary lung structure neoplasmsmesh neoplasmsmeshes lungall lungalls neoplasmsall neoplasmsalls cancerall cancerall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The term 'syndromemesh' may be misspelled. Please edit your term and rerun your search. 搜索返回: 12 个文本结果 http://ovidsp.tx.ovid.com/sp-3.10.0b/ovidweb.cgi
个人分类: 信息检索|5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数据遇上商业智能
helloating1990 2013-10-9 16:47
时下大数据大热,而且这股热潮可谓来势汹汹。在相关厂商、投资方以及众多第三方机构的鼓动下,越来越多的用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虽然眼下各家关于大数据的宣传重点各有不同,但描绘的前景基本相同,即通过数据探查、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示等相关技术,让我们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很快找到新的商业机会,或者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对IT业发展历史有些了解者对这一情形并不陌生,当年商业智能也是同样炙手可热,而且商业智能也是以“打开智慧之门”的名义让不少企业投入其中,而时至今日,很少有企业真正拿到了那把“金钥匙”。   如今,当两个同样以“智能”或者“智慧”名义敲开用户大门的技术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特别是对于传统商业智能的用户,我们该如何积极拥抱大数据?有了大数据我们还需要商业智能吗?大数据将取代传统商业智能吗?   在大数据声名鹊起而传统商业智能声音似乎逐渐式微的当下,我们提出这些问题并非毫无来由。尽管目前关于何谓大数据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大数据是以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本质,增加企业洞察力为目的而诞生的,而这与商业智能的目的基本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当我们把“大数据是否将取代传统商业智能”话题发布在《计算机世界》官方微博和计世网上的时候,的确引起了业界的广泛探讨(微博调查结果参见图1)。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业界对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之间关系的模糊认识。   草根与贵族之争   尽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智能日益平民化,如今基于Excel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传统商业智能的部分功能。但是,商业智能最精典的架构依然以数据仓库为基础,通过搭建数据仓库(常常是专用设备),利用ETL工具进行数据抽取、转化,建模,然后通过报表和驾驶舱等形式进行结果展示,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投资不菲而且耗时。因此,很长时间以来,商业智能被认为大企业的专有,而被称为是贵族。相对而言,大数据主要用于一些互联网企业,采用通用硬件设备加上开源软件实现,成本低而被一些人认为是草根。因此,这场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之争也被看成是“草根”与“贵族”之争。那么,当“草根”出身的大数据遇到了“贵族”商业智能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会抢占商业智能的市场?   “目前看来,大数据还抢不了商业智能的市场,无论从技术成熟度还是生态系统来说。”SAP亚太区数据库解决方案技术总监卢东明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商业智能这个概念自1992年兴起后的20多年中,已经在IT界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这个概念的知名度是一个巨大的资产,颠覆一个已有20多年存在且仍有生命力的技术是非常不容易而缓慢的过程。   而就生态系统而言,历经近20年的发展,商业智能从最初朦胧的概念到如今丰富的产品系列和解决方案组合,特别是数据库、数据仓库产品的组合在用户中已经留下很深的烙印。此外,还有各种各样围绕商业智能产生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软件,如此完善的生态系统是现阶段大数据所无法媲美的。   基于上述原因,卢东明更愿意把大数据作为传统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商业智能这些概念的外延和扩展,认为相互之间不存在取代的关系,也并不是互斥的关系,他倾向于把大数据归为实现商业智能的一种技术手段。“打个比方吧:如果BI是个听诊器的话,你说X光、核磁共振和它啥关系?”   实际上,在我们的微博调查中,持类似观点的基本占绝大多数,特别是业内人士。北京殷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架构师朱东也是其中之一,在朱东看来,大数据就是一种分布式存储和处理技术,用来处理那些“分散”和“难处理的数据”,和商业智能不在一个层面上,本质上大数据只是商业智能的一个新数据源。从这一点上也反映出业界对大数据的概念至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所说的大数据是广义的大数据,涵盖对海量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到最终结果呈现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技术。正是基于此,这两个概念才有可比性。)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看。特别是在一些用户看来,两者的关系可能就简单得多了。   “从用户观点看,只有草根打法和贵族打法的差别,没有大数据和BI的差别。”中文信息处理及金融IT知名专家、上海证券交易所白硕在其微博中也对我们提出的“大数据将取代传统商业智能”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跑在不同轨道上的列车   抛开商业智能与大数据之间的争论不谈,目前这两者各自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看起来区别实在太大,更像是偶有交叉但行驶在不同轨道上的两辆列车。   众所周知,当今的数据资产基本可以归为三类,即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公共服务机构的数据(如物联网相关数据),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数据(如网络日志、微博等)。   “在这三类数据中,企业内部业务数据和部分公共服务器的分析和处理基本是传统商业智能的天下,而互联网数据的处理则是大数据技术的天下。两者的重合度并不大。”Informatica中国区首席产品顾问介绍说。   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李航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到目前为止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不同阵营,现实中绝大部分企业的商业分析都基于传统的商业智能来进行,还不会因为大数据而摒弃原来的传统分析方法。因此,不存在所谓的市场冲击。   “大数据相关技术(如Hadoop)主要用来存储和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但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想要被充分认知和分析,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之后处理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将大数据以及聚合数据输入传统商业智能系统中去做分析与展现,最终形成报告,出分析结果。”李航说。   李航的观点在传统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厂商从业人士中很典型,基本代表了大多数传统传统数据库、数据仓库厂商的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它们最常推荐的一个应用场景是,将大数据存储在Hadoop,利用Hadoop来初步处理,然后将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存储数据仓库中,再利用现有的传统商业智能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供报表,或者成为企业驾驶舱中的一部分。而那些率先引入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却很少使用这些方法,这些缺乏传统商业智能基础的企业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完全架构在Hadoop等大数据技术上,直接从Hadoop中提出数据,利用自己定制的MapReduce,完成数据的分析和展现。比如,提供网站精准推荐服务的百分点就是这样使用Hadoop挖掘访客点击数据的。   显然,用户不同的技术储备决定了技术方案的不同选择,而厂商不同的出身也决定了其不同技术发展路线。在传统商业智能厂商看来,商业智能和大数据都不可偏废。IBM新兴市场部大数据中心总监王晓梅就多次强调,在IBM大数据的战略中,传统的关系型数据、结构化的数据仍旧是IBM大数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数据仓库也仍旧是整个大数据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技术上的融合   尽管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在数据分析市场上大数据与商业智能更像两个行驶在不同轨道上的列车,并肩前行同时偶有交叉,但是在技术上,同为数据分析、提高洞察力而存在的两种技术之间早就开始了交流和互动。比如,为应对海量数据带来的挑战,商业智能相关产品纷纷在性能方面做文章。内存计算、列式存储等技术就被广泛应用到传统的数据处理相关产品和技术中,今天我们在IBM、Oracle、SAP等相关产品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比如,SAP正在大力推广的HANA就是典型代表。同样,专注在数据分析层面的SAS也在其新一代数据分析工具中引入名为HPA的高性能分析引擎,主打的同样也是高性能。   除此之外,那些提供传统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主流供应商,包括甲骨文、IBM、SAP(收购了Sybase)、微软等都在其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提供各种连接器,支持对Hadoop数据进行分析。比如,甲骨文推出了软硬一体的大数据库机,其中内置了与Oracle数据库的连接器来与Hadoop进行数据通信。在SAP Sybase最新一代数据仓库Sybase IQ 15.4中也同样配备了很多接口。通过这些接口可以同时访问Sybase IQ和Hadoop,或者用一个标准的SQL来访问Hadoop的数据。   “适者生存,从结构化为主的‘小数据’到非结构化为主的‘大数据’,大量连接器的出现其实已经表明了数据库厂商的姿态,大数据扩充了数据的外延,也扩大了数据库的应用空间。目前还没有一个数据库完美地解决‘小数据’和‘大数据’的混用问题,接口就是目前最好的阶段性技术。”SAP卢东明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而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数据库、数据仓库产品必须自我发展,以适应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一如商业智能的过去一样。   众多周知,在过去的20多年,传统商业智能从行式存储数据库转为列式存储数据库,磁盘数据库转向内存数据库,软件架构也从SMP转为MPP,数据仓库实施从延时多维变为实时抽取等。这些转变的背后,其推动力就是用户对数据处理和分析日益增加的需求。   相对于比较成熟的传统商业智能,出现不久的大数据其需要成长和完善的地方更多。“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一个成熟的数据处理平台所必须具备的,对于大数据而言,这也是它首先需要解决的。”Informatica大中国区首席产品顾问但斌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而在这些方面传统BI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提供很多值得借鉴的技术和方法论。   另一方面,大数据在技术上也有待突破,特别是在微博、微信等语义分析方面,只有这些技术实现了突破,大数据的市场才会真正从互联网领域走向传统领域。   其实,以Hadoop为代表的大数据相关技术也在做出一些适应性变化。比如,Hive的出现,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像使用SQL数据库一样,来直接调用Hadoop中的数据;而NoSQL的出现本质上也是借鉴传统SQL数据库来解决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问题。   商业智能3.0   实际上,当我们还在探讨大数据与传统商业智能之间的关系时候,国外已经有人提出了BI 3.0的概念(参见图2), 将大数据也作为商业智能的一个部分。在这一概念体系中,传统商业智能被称为BI 1.0,其与大数据结合后称为BI 2.0,而在结合移动数据后就成为了BI 3.0。与之相似,在国内也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颇为有趣的是,这种观点将商业智能归到了大数据之下,称大数据 3.0。   比如,天云科技首席数据科学家郑毅就将传统商业智能称做大数据的1.0,此时处理的主要是企业内部流转的业务数据,服务的也是企业内部;下一阶段将是大数据2.0,此时数据不只在企业内部发挥价值,还会用这些数据向外去创造价值;大数据最终会走向3.0,那时数据能够对内、对外产生价值,同时还能在不同组织间自由流动,形成整个社会的数据基础设施。   显然,出身的不同决定了其对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来自传统商业智能领域者将大数据当成一个新增的数据源;而大数据一方则认为传统商业智能只是其领域中处理少量数据时的一种方法。不过,对于用户而言更希望能获得一种整体的解决方案,即不仅要能收集、处理和分析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还希望能引入互联网上的网络浏览、微博、微信等非结构化数据。除此之外,还希望能结合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这样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数据价值发展平台。毕竟,无论是大数据还是商业智能,目的都是为分析服务的,数据全面整合起来,更有利于发现新的商业机会。这也正是“BI 3.0”或者“Big Data 3.0”的最终目的。   实际上,用户对数据分析相关工具和界面的融合需求也已经开始出现,比如,在商业智能应用最为普及的银行中,就希望在原来仅仅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之外,还能知道更多客户的购买信息(比如,物品清单),从而可以更为充分地了解客户,为其下一步的精准营销奠定基础。   过往的历史表明,技术的活力在于不断创新。对于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相对比较成熟的商业智能而言,早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大量企业在传统商业智能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特别是企业里很多业务其实已是围绕这样的系统来开展的时候,即使真有一种可替代的技术出现,这种替换也不会很快发生,更何况从目前来看大数据也不是这样一种技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数据和传统商业智能将在相互促进中竞争,在竞争中共同进步,最终走向“BI 3.0”或者“Big Data 3.0”。
个人分类: 大数据 云计算|1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学导式创新体系=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激励人才创新文献索引
ljkf 2013-9-28 17:09
2013 学导式创新体系 = 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激励人才创新文献索引 北琴海鹏 摘编 2013 年 1] 2013 年 1 月 19 日学导式教学法 9. 教学活动中 , 主导因素是什么 ... www.doc88.com/p-113632696090.h... 2013-09-24 - 快照 2] 山区小学如何开展体育活动 - -... 如教学过程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较好 , 即 : 提示 → 自学 → 解疑 → 演练 → 小结。如教低年级前滚翻时 , 只向学生提示做翻滚的要求和作法 , 教师不急于示范 , 而是让学生在 ... www.17xing.com/class/diary/det... 2013-02-19 3] 中国基础教育网 www.cbe21.com ... · 学导式和讲授式教学法的对比实验研 . ·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 www.ranknow.cn/detail/history/... 2013-07-21 4] 积极愉快地学习 ... 让学生生动、主动、自主地学 -- 运用 学导式 教 百分数应用题 本文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第十册数学第 31 页的 百分数应用题例 3 的教学为例 , 谈如何灵活 运 ... new.060s.com/center/stalnn/all... 2013-07-01 5] 《新余教育》第五期 ... 构建学导式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黄文斌 ... www.xyjy.cn/xhdt/ShowArticle.a... 2013-07-30 6] . 徽商职业学院】 ... 坚持 以人为本 的教育 ... 学导式教学及示范教学方法。只有切实联系学生实际 , 才能培养出 厚基础 , 高技能 的专门人才。 2 、注重专业技能培训 ,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高 ... www.ah.xinhuanet.com/zhuanti/2... 2013-01-10 - 7] 杨羽 _ 新浪博客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上卷 - 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献目录 ... blog.sina.com.cn/u/2639592057 2013-01-16 8] - 蔡祖泉的 Blog 《学导式教学》等大量的业务书籍认真研读 , 做了 100 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 当时的 学导式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 我都能在第 ... essx.ess.e21.cn/oblog4/u/caizu... 2013-06-03 9] 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新尝试 ... 充分发挥 学导式 教学学生自学、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性 , 经过做 -- 学 -- 教 , 使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 ... www.cngr.cn/article/61/388/200... 2013-07-28 - 10] 北京大学 --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刘学浩倡导的 学导式 、黎世法教授的 先学后讲 , 自学为主 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魏书生创立的 课堂教学六步法 等。在国外 , 著名的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 发现学习理 ... gpjh.pkudl.cn/zxbyc/news_info.... 2013-09-24 - 11] 镇海教育信息网 ... 这些课题有《从 低段作文先导式 到 中高段全程学导式 教学的改革》 ... www.zhedu.gov.cn/xxpd/bencandy... 2013-07-12 12] 黔江新闻网 , 武陵传媒 ... 2013 年 6 月 25 日 - 导学式和学导式 课堂教学模式 , 金溪学校的 四环节 课堂教学模式 , 沙坝中心校的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 , 石会中学的 小班化 课堂教学模式 , 育才小学 www.wldsb.com/edu/content_2576...2013-06-25 13] 瓯海教师研修网 -- 教科研 .... 体验 -- 学导式 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金志正 瓯海中学 8 WK1203041 ... www.ohedu.cn/yanxiu/Web/CG/CG_... 2013-09-25 14]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 高等教育论文 ... 学导式、讨论式等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 更好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智能发展 ; 在教学环境上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营造浓厚的学习、科研氛围 , 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竞 ... lunwen.28xl.com/bencandy-34-30... 2013-06-19 - 15] 宝应教育网 -- 公众参与 征文专题 ... 学导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同时还是市级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 ... www.byjy.org/articleRead.asp?a... 2013-09-24 - 16] 我会学了 - ... 学导式 教学法 . 2. 学生明确了这一 . 我学 的意识 ; 学生有了 . 越来越 ... www.rrxk.net/index.php?n=1q=2... 2013-09-25 17] 读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 有感 - 高密教育社区 ... 学导式 教学法 . 从中我受益最深得莫过于他的 学导式 教学法 , ... jysq.kc100.com/showtopic.aspx?... 2013-07-05 - 18] 教育心理 -- 心理健康 -- 学习方法网 学导式教学 ; 实践课应同临床实习紧密结合 , 真正做到从做中学 , 应建立高规格的临床实习基地。 ... www.xxff100.com/xljk/xxxl/9969... 2013-07-12 - 19] 立足课程内涵 , 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 _51 厦门家教网 ... 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 等 , 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 , 在创造性的活动中 , 技能越高 , 就会产 ... www.51xmjj.cn/news_info.asp?id... 2013-07-13 - 20] 改变思路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 ( 杨俊杰 ) 采用 情景教学 和 学导式 教学法 , 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 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建立更多、更好、更完善的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就业基地 , 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 ... 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 2013-08-07 21] 姜堰教育论坛 ... 练 四步教学流程的 学导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41 名教师中有 17 名教师获得省、市优质课一等奖 , 形成了以省市特级教师和市县骨干教师为 ... bbs.jysedu.com/viewthread.php?... 2013-05-02 22]] 阳泉市教育科学研究 ... 在学校创建的 自主 -- 创新 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 学导式 教学的实施中她率先垂范 , 在每学期学校教学节活动中都要进行引路课、示范课公开教学 , 她讲的公开课和观摩课受到 ... yqjks.yqedu.cn/readnews.asp?ne... 2013-07-07 23] 上海崇明教育 ... 学导式 、 问题解决式 、 分组式任务型 等新型学科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保持教学质量高位运行。 三年来 , 学校每年认真组织教学基本功竞赛 , 深入开展 ... wwwNaNjy.sh.cn/html/xxgk/20100... 2013-07-27 24] 学前儿童家庭科学教育浅谈 _ 乐活网 ... 用学导式和自练式相结 合 教法的尝试研究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年 12 期 ... www.zgnwang.com/a/jiankangshen... 2013-07-2 25] 中山街小学 _ 百度百科 ... 学导式教学 、 尝试教学 、 快乐教学 等教学方法的推广和运用 , 对全区小学教改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如今的中山街小学 , 把 德育为首 , 五育并举 作为办学宗旨 ; 把培养学 ... baike.baidu.com/view/196456.ht... 2013-01-15 26] 万 方数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 ... 小学语文学导式高效课堂初探 谢士旺 2013-04 浅析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教学 李文峰 2013-04 抓好 双语 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 浅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杨利红 2013-04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李静 2013-04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梁晓盛 ... edu.wanfangdata.com.cn/ShowMan... 2013-05-29 - 27] 导学、交流、释疑、训练 四步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结题 ... 原新兵老师 , ... 发挥学导式的优势 ,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 , 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 二 ) 探索变教为导 , 导中有学与学中 ... blog.sina.com.cn/s/blog_5c5d8f... 2013-07-09 28] 小学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 道客巴巴 2012 年 7 月 4 日 ... 学导式 、 愉快教育 、 典型引路 、 微格训练 … 他潜心研究勤耕不辍先后撰写了多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其中论文《自学、读议、质疑、点拨 ... www.doc88.com/p-271180018131.h... 2013-09-23 29] 邯郸市复兴区前百家小学 ... 特别是学校探索建构的 体验 -- 探究 -- 升华 和谐学导式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和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生自育 和谐互动式 ' 四位一体 ' 教育机制 已显特色 , 初显成效 ... xuexiao.chazidian.com/xuexiao6... 2013-09-24 30] 思想政治课 三环式 教学法初探 - 豆丁网 2011 年 9 月 12 日 ... 即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由 五步学导式 课堂教学模式、 飞扬的青春 系列课外实践活动和学业成绩 1+X 综合评定法三大环节有机构成。三大环节环环独立 , 各具侧重点 , 又紧 ... www.docin.com/p-257710903.html 2013-09-11 - 31]] 中国期刊网 ... 用学导式创新中等职业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 .. www.chinaqking.com/arealist.as... 2013-08-21 32] 浅谈如何成为一名精品教师 --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年 22 期 ... 岳利民 ; 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及见解 ; 医学教育 ;1994 年 10 期 ... 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 2013-06-01 33] 远程学习者学习情况及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陈立波 ; 李振江 ; 易红英 ; 刘春波 ; 学导式 教学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 ... 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 2013-04-12 - 34]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 , 可采用 启发式 、 学导式 教学法。首先 ,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 , 做到深入浅出 , 画龙点睛 , 一语道破 , 起到指导作用 , 以达到 导 在关键上的目的 ... www.fyeedu.net/info/35578-141.... 2013-07-09 35]] 待续 ] 以下:第一见 ljkf 的个人博客 =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 第二见 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 http://ljkf.blog.edu.cn ]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4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学导式创新体系=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激励人才创新文献索引
ljkf 2013-9-28 17:08
2012 学导式创新体系 = 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激励人才创新文献索引 北琴海鹏 摘编 2012 年 1] 刘学浩 李国忠 著《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上)----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选》 前言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第1 版 ) 2] 2=57 【2】上卷 卷首语 从2011年宁波市云龙镇中学“高效课堂”的来龙去脉说起 (文献7篇) (1 ) 3] 57+1=57 学导式创新方式探索60年 【 1913】 ——涌现创新人才的学导式创新体系理论探究记实 4] 【7】专家媒体评介学导式创新教学及创新体系文献 ( 4编) (1984--2011) ============================================= 5] 杨寒寒 ;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教学法在沁阳永威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年 《成功 · 教育》 2012 年第 9 期 - 龙源期刊网 6] 2011 计划 下的高校人才评价变革初探 , 少教多学 模式在中学古诗文教学过程的效用分析 , 学导式 教 ... www.qikan.com.cn/MagDetails/16... 2013-09-08 - 7] 如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琴棋书画 - 道客巴巴 , 2012 年 12 月 3 日教学中 , 如何实施 , 在教学中 ... 学导式 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 导 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 ...www.doc88.com/p-902234930842.h... 2013-08-26 - 8]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探究》实施方案 ... 2012 年 12 月 20 日刘学浩倡导的 学导式 教学 , 段力佩提倡的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 有称异步教学 ) 及邱学华组织的 尝试教学法 实验 , 魏书生创立的 课堂教学六步法 , 等等。 众多研究已经明晰 ... www.doc88.com/p-738498811414.h... 2013-09-11 9] 中学课件 - 道客巴巴 2012 年 5 月 13 日 丁建强和卞惠石 学导式数学教学 、 .... 等名师工作室 ... 都成功举办了 ... www.doc88.com/p-017651640651.h...2013-09-16 10] 成功 ( 教育版 )2012 年第 9 期目录 - .... 学导式 教学法在生物实验课上的应用尝试 韦雪凤 ... 0530qikan.net/m_parer_detail.a... 2013-07-31 11] 青年路小学学校特色发展初步设想 -- 道客巴巴 2012 年 11 月 9 日 ... 我校在总结以前课改工作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 学导式 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工作。今后要继续深入实践研究形成学科课型有效教学新模式为各科教学导航真正激活了 ... www.doc88.com/p-779458343285.h... 2013-09-22 12]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2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看智能电网(转载)
tyranthu 2013-9-27 18:48
从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至今已经10年有余,自从2009年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发展智能电网的号召,至今也有3年多了。关于智能电网是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智能电网所涵盖的内容太丰富了,而且存在巨大的商机,因此除了学术之争外,还存在利益之争。但是,事实总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本文就从电网自身发展历史及其面临的挑战的角度,对智能电网的发展问题做一些思考,供有兴趣的网友批判! 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看智能电网 自从 19 世纪末人类发明电力以来,便有了电网。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电网的 输电电压达到了 220 千伏,发电机组以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为主,其单机容量大约为 10 万千瓦左右,电网以独立电网为主。此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电力需求量日益增长,加之技术的进步,使得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高,从而也使得大型电站(主要包括水电站、火电站和核电站)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提高电网的效率并在大范围内有效配置电力资源,远距离超高压输电( 500 千伏乃至 1000 千伏)和电网间的互联逐步涌现,进而使得电网发展成为今天的大规模交流电网。 人类总是被自己所发明的东西所困扰。电力的发明,使得人类日益依赖于电力供应,因而,电网的任何安全稳定性问题均可能影响工业生产、服务和人们的生活。例如, 2003 年美加 “8·14” 大停电事故使得 5000 万人饱受断电之苦,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8 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地区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严重破坏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受灾地区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然而,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日益突显。一方面,由于电网是一个统一的电气系统,任何局部故障均可能对整个电网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电网内的发电、输配电和用电需要实现实时动态平衡,因此电网内的扰动也可能造成电网安全稳定性问题。所以,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大电网的不可预知性与出现安全稳定性问题的概率有所增加。 因此 ,自从有了电网以来,电网技术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地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以提高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历史,也就是电网不断满足电力供应需求的历史,同时,也是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电力系统的综合效率和效益的历史。 但是,纵观一百多年来电网的发展历史,其主导能源是可灵活调度的化石能源,发电机组则以汽轮发电机组和水轮发电机组等大惯性机组为绝对主导。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并替代常规能源是必然的趋势。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特点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式与常规能源有根本性的区别,因而将对未来电网带来新的革命性挑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加之 可再生能源资源和负荷资源分布不匹配决定了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存在,因此,能源结构的调整将使得 未 来电网的规模将比当前有成倍的增长,因而电网的不可预知性和安全稳定性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 2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模式与传统发电模式有根本性的不同(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就缺乏常规发电机组的机械惯性,而风机的机组惯性与传统发电机组也有很大区别),在满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的约束条件下,如何保障交流电网的实时动态功率平衡和安全稳定性,就成为未来电网面临的新的重大挑战。( 3 )由于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一般认为,需要建设大量的储能系统来解决其对电网的影响。但是,即使不考虑储能系统的技术成熟度,储能系统的大量使用将大大增加电网的网络损耗(例如,目前各类化学电池的效率只有 80% 左右,而抽水储能的效率只有 70% 左右)。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好的时空互补性,采用超级大电网有效整合广域内的资源时空互补性后,从电网整体上讲,电网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个整体,其间歇性和波动性将大为降低,可以大幅度降低对电力储能系统的需求,从而大大提高整个电网的效率和效益。但是,如何有效地整合广域资源的互补性则成为电网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4 )由于可再生能源资源是一种广域分散资源和波动性资源,不同区域资源(包括电力资源和负荷资源)的实时变化和波动可能会导致电网输送功率的双向流动,解决大量功率的双向流动控制问题是电网需要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 5 ) 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分散性的特点,靠近负荷侧就地利用的分布式发电也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就是说,未来的电力用户也将是电力供应方,分布式电网如何实现与大电网的并网互动,也将是未来电网面临的重要课题。( 6 )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目前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消费系统将采用电力(例如,电动汽车将采用电池),这就使得未来电网的负荷构成及负荷特性也与目前电网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适应负荷这一重要的变化也将是未来电网面临的重大挑战。 由于现有电网固有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对电网带来新的革命性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应对上述挑战,人们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尽管各国针对自身的国情,对发展智能电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智能电网的 本质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主要包括信息与智能科技、新材料技术、储能技术、预测预报技术、新型器件和电气装备技术等)和新的电网组织结构及运行模式等来运行和管理电网,使电网能够大规模地容纳新能源的接入,并使电网更加高效、安全、可靠,从而为实现能源体系的重大变革提供基础。因此,智能电网是涵盖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的能源网络,是未来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的统一体。 为此,要实现整个电网的智能化,关键是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从哲学上讲,结构决定功能。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电网结构,采用合理的电网结构来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并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利用;第二,需要改变现有电网以交流为主的运行模式,实现从交流模式向直流模式的重大转变,采用直流运行模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大型电网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智能电网是由智能设备构成的智能能源网络,要打造智能电网就需要实现所有设备的智能化,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的智能化以及开发新的智能设备,以便于实现全电网的统一智能协调控制;第四,打造涵盖整个电网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所有智能设备有机地联系起来, 并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电网进行实时仿真乃至超实时仿真,进而确立整个电网的优化运行方案和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出应急预案和有效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智能电网的实现是一个美丽的理想,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值得几代人为之奋斗!
个人分类: 智能电网|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学导式创新体系=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激励人才创新文献索引
ljkf 2013-9-27 16:59
2010 学导式创新体系 = 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激励人才创新文献索引 北琴海鹏摘编 2010 年 1 】 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推广使用学导式 2 】 学导—案例式” 创新教学在“医学免疫学”的应用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年 32 期 3] 范小辉 吕义德 ; 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 ; 闽北日报 ;2010 年 4] 2010 年 4 月 19 日 - 聘请黑龙江大学刘学浩教授做了题为 学导式教学模式 理论专题辅导讲座。通过一系列扎扎实实、形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培训活动 , 促进了 70 中学 教与学 深 www.hrb70.com/Article/ShowArti... 2010-04-19 - 5]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年 1... 6] 张燕 ; 导学式和学导式教学法结合运用于高中排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 ; 苏州大学 ;2010 年 .. 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 2013-09-18 7]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年 1... 8] 浅谈如何成为一名精品教师 --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年 22 期 9] 岳利民 ; 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及见解 ; 医学教育 ;1994 年 10 期 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 2013-06-01 ==================================================== 以下:首先见 ljkf 的个人博客 =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 第二见 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 http://ljkf.blog.edu.cn ] 10] 9=57 以人为本应以人的五元智能开发为本 (143) 11] 3 0=57 学导式教学与洋思中学的成功实践. (108) 12] 3 1=57 学导式教学与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实践 (113) 13] 49=57 职业教育养成创造与奋斗的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 —三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180) 14] 50=57 创新和谐光彩老年学导式创新方式人才研究 (185) ================================================ 15]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2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霍金等科学家预测世界末日:智能技术上榜 (新浪科技)
热度 3 twhlw 2013-9-19 06:02
信源:新浪科技 他们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超级英雄团队,英国这些最有头脑的人现在聚在一起,共同思考如何拯救我们人类本身。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这个由里斯领导的协会将考虑小行星撞击地球、极端气候事件和流行病等自然灾害。但里斯认为,影响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现在来自人类,而不是大自然。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物理学家霍金和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家梅等著名思想者组建剑桥大学存在危险研究中心,起草一个可能毁灭人类的世界末日的危险名单。这个组织由皇家天文学家里斯负责。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剑桥大学存在危险研究中心成员斯比格霍特说,从电到食物供应等各个方面,我们都使用互联系统,这就表示一旦哪个环节出错,我们就会遇到麻烦。他指出,如果食物供应因任何原因遭到破坏,食物48小时后就会用尽,从而引发社会骚乱。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家罗伯特-梅等著名思想者新近成立了一个学会,目的是为起草一个可能毁灭人类的世界末日的风险名单。这个组织由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同时又在剑桥大学供职的马丁-里斯领导。 从恐怖分子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瘫痪性的网络攻击、人造病毒或细菌的释放到电脑杀手,他们警告未来很不乐观。但这项在剑桥大学“存在的危险研究中心(CSER)”进行的科研工作有朝一日应该对拯救世界有所帮助。一旦这些威胁得到确认,他们就会想办法确保人类拥有一个长久未来。 尽管核毁灭和巨大小行星摧毁地球等观点依然占主导地位,但里斯认为影响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现在来自人类,而不是大自然。这个由多达27位成员组成的科研组考虑的其他因素还有极端气候条件、快速蔓延的流行病、战争和粮食或资源短缺造成的破坏等。该组织的成员还包括牛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 里斯日前在纽卡斯尔大学举行的英国科学节上指出:“未来几十年,低概率但有灾难性后果的事件可能成为政治议事的焦点。这是剑桥大学自然和社会科学家计划和牛津大学以及其他地方的科学家开创一个研究项目、编辑一个有关这些存在危险的更为完整的名单然后想办法应对更可信潜在危险的原因。迄今为止,对我们的提议作出的反应不仅很大,还非常积极。这个项目还处在萌芽期,但我们正通过各种来源筹集资金,加强国际咨询网络。” 剑桥大学存在的危险研究中心的另外两名共同创办人是Skype公司创办人之一让-塔林和剑桥大学哲学家胡-普莱斯教授。这个组织的宣言十分清楚:“许多关心人类科技发展的科学家不久就会为全人类提出新的毁灭级危险。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剑桥大学少数著名智力资源以及在过去和现在科学地位上建立起来的名声,进行这项确保人类拥有长远未来的任务。” 剑桥大学统计学家同时又是存在危险研究中心成员的大卫-斯比格霍特教授说:“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一个存在的威胁,但我们真的做不了太多,去阻止这样一个事件的发生。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是技术威胁。我们对科技的依赖使我们更容易受到它的影响。从电到粮食供应等各个方面,我们都使用互联系统,这就表示一旦哪个环节出错或它们遭到破坏,我们就会遇到麻烦。在一个现代化的高效世界中,我们不再储存粮食。如果粮食供应因任何原因遭到破坏,粮食48小时后就会用尽,从而引发社会骚乱。所以每个人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家中储存一些不易腐烂的粮食。能源安全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从国外进口大部分燃料,所以将来可能发生资源冲突。” 世界末日危险名单: 1.智能技术:电脑网络可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机器可能为它们自己的目标而控制资源,从而威胁到人类对粮食等资源的需求,最终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 2.网络攻击:电网、空中交通管制、银行和通信都依赖于互联网系统。如果这些网络因敌对国家或恐怖分子的攻击遭到破坏,就可能造成社会全面瘫痪。 3.人造病毒或细菌:一种无药可解的人造超级病毒或细菌逃出实验室或被恐怖分子释放,致使数百万人丧命。 4.粮食供应链遭到破坏:有效配置网络表示许多西方国家只有48小时的粮食存储。任何破坏都会制造抢购危险,从而引发社会骚乱。 5.极端天气:地球持续升温,到达一个临界点时,全球变暖过程就会变得像滚雪球一样,最终造成不可逆转和日益恶化的自然灾害。 6.快速蔓延的流行病:“国际旅行”有了新的含义,一种新的由动物突变产生的病毒杀手可能数日内在全球散开,在科学家研发出疫苗前导致数百万人丧生。 7.战争:日益增加的人口使水和粮食资源陷入匮乏境地。有些国家会发动战争保护或占有这些宝贵资源。 8.核灾难: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能实施针对性打击,从而引发全面战争,使无数地球居民丧生。 9.小行星撞击:科学家认为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有些科学家认为类似的撞击事件可能毁灭人类
2017 次阅读|9 个评论
谈谈智能电网
热度 2 ailiyakong 2013-9-5 21:54
今天给大家说说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想来大家都听说过,可到底什么是智能电网,国外和国内发展智能电网有什么异同,发展智能电网是为了什么,我今天就这些问题随便唠唠。。。 先给大家画个大饼,未来的电网会是什么样子呢? 电价不再一成不变,它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来自动定价。(用电高峰,电价自动上扬。智能电表根据电价制定用电规划,比如不在高峰期熨衣服。) 以前只是电力系统读取用户的电表,现在用户也可看到整个城市的用电情况,从而为自己的用电进行规划。再也不用担心停电怎么办了,因为智能电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动恢复,在公用事业人员修理之前,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用户可以控制调温器的设置,在离开家时命令提高空调的温度,回到家时再恢复到一个比较舒适的低温。 你也可以在家里面装个风机或者太阳能发电,除了自己用还可以卖给电网公司。 大饼画完了,再来说说啥是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定义: 从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智能电网的概念是随着技术进步和业务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智能电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智能电网参与各方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概念。 美国能源部 Grid2030 定义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能够监视和控制每个用户和电网节点,保证从电厂到终端用户整个输配电过程中所有节点之间的信息和电能的双向流动。 美国电科院的 IntelliGrid 定义是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欧洲技术论坛对于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一个可整合所有连接到电网用户(发电机或电力用户)所有行为的电力传输网络,以有效提供持续、经济和安全电能。 美国 IBM 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 ; 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 ; 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 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 1200 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是指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视、远程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它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形成电网全新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互动电网具备可靠、自愈、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点,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的能源体系,特别提高集能源大成的传统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二是要逐步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创新能源利用体系;三是要建造消费者和生产者互动的精巧、智慧和专家服务化的能源运转体系。 国家电网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因此特高压对于智能电网来说至关重要,结合基本国情和特高压实践,智能电网建设目标是,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这就是智能电网的定义,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位于智能电网产业链上不同位置的单位都提出自己所认知的智能电网。定义有点糊涂,有点混乱,貌似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再把复杂问题简单话吧,总结下各个国家智能电网的定义有什么共性,智能电网有什么特征呢: 自愈:对电网状态进行连续的在线自我评估,并采取预防性的控制手段,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故障发生时,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实现复杂互联电网的管理,需要使用更多的自动检测装备,调度员、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和数据采集传感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必须更加默契。 互动: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支持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到现在为止,需求响应和分布式能源的示范工程已经表明它们对可靠性、经济稳定等具有明显效益。未来随着技术的提高和新政策的实施,主动参与电网的人数越来越多,费用也将会下降。新的技术,比如能够支持用户决策的计算机辅助、传递店家信息的宽带电力载波通信等将使用户和电力企业之间实现更加有效的交互。 坚强:未来电网可能受到的威胁主要包括物理攻击(爆炸、武器)和信息攻击(计算机)。尤其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将会大大提升,因为网络化的智能电网使通过攻击电力系统网络而攻击其他基础设施系统成为可能。这点是我国智能电网强调的重点部分,注意我国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坚强的智能电网。 提供优质电能:电能质量影响数字设备的正常运行,越来越多的商业、工业、民用数字设备对电能质量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能够根据不通的电力价格提供不同等级的电能,能够减小由于输配电设备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它的高级控制方法将检测必要的组件,实现电能质量的快速诊断和周密解决方案。它的高级组件将应用最新的超导、材料、储能、电力电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提高电能质量。 FACTS 和相关技术,包括 UPS 、 STATCOM 、 DVR 、 TCSC 等将是智能电网输送洁净电能的关键。 兼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必须兼容不断增加的分布式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储能。未来的分布式能源,将会像现在的计算机、手机、互联网一样广泛分布。智能电网将和物连网、三网融合等概念关联,形成多网融合局面,全面改变社会活动方式。为了兼容一系列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需要的功能包括实时电价、智能传感和控制、通信基础设施、用于运作和规划的控制和工具、互联政策和标准等。 支持电力市场:未来的电力计划和使用将基于批发和零售模式建立完全开放的自由市场,实现完全商业化。未来的电力市场将集成多种类型的技术和控制功能,包括:( 1 )各种市场中的发电商将无缝集成所有的发电容量;( 2 )大量的各类用户,如工业、商业、居民用户,通过各种形式的决策辅助软件无缝参与市场;( 3 )所有符合具有智能控制检查功能,促进新的需求响应市场。智能电网的无缝体系将电力市场延伸到配电层次,配电用户可以参与需求响应或者分布式能源项目,这些聚集到一起时,在整个批发市场上可以使电力形成一个市场商品,并通过规划、日前、实时、后实时以及衍生金融市场进行交易。 以上是属于智能电网的终极形式,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要经历社会主义的洗礼,目前由于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科学技术,资源禀赋,电网现状的不同其关注点也不同。 美国主要关注电力网络基础架构的升级更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智能对人工的替代。主要实施项目有美国能源部和电网智能化联盟主导的 GridWise 项目和 EPRI 发起的 Intelligrid 项目。 2009 年 1 月 25 日美国白宫发布《复苏计划尺度报告》宣布:从节能减排、降低污染角度提出绿色能源环境气候一体化振兴经济计划,智能电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将铺设或更新 3000 英里输电线路,并为 4000 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 欧洲则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并带动整个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2006 年,欧盟理事会的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明确强调,欧洲已经进入一个新能源时代,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欧盟电网电能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2009 年初,欧盟有关圆桌会议进一步明确要依靠智能电网技术,将北海和大西洋的海上风电、欧洲南部和北非的太阳能融入欧洲电网,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成的跳跃式发展。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北海国家, 2010 年 1 月正式推出了联手打造可再生能源超级电网的宏伟计划,欧洲超级智能电网( Super Smart Grid )是将高压直流输电网络与智能电网结合起来的广域智能网络。欧洲计划通过超级智能电网计划,充分利用潜力巨大的北非沙漠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满足欧洲能源需要,完善未来的欧洲能源系统。 而我国呢,坚强可靠的特高压输电则是目前的关注点。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今后我国将建设联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 13 项直流输电工程(其中特高压直流 10 项),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到 2015 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步电网,使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接下来说说为啥会有这些不同。 美国关注的是电网的更新换代,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我上次说过的大停电事件不,由于审批程序复杂、征地难度较大等原因,输电网建设项目很难获得批准,加上电网项目投资回报率偏低,导致电网投资下降,输电设备老化情况比较严重,目前美国电网的设备大多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或更早时期建成投产的,电网投资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基于此,美国希望能够改造现有电网,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美国电网投资情况 欧洲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能源系统和能源安全。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市场,欧盟的能源消耗占全世界能源消耗的 1/5 。欧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净进口者,其对外能源进口依赖度越来越高。能源问题是欧盟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此,欧盟国家一直旨在实现欧盟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与可持续。根据 2013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数据,在 2012 年欧盟石油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2% ,而消费量则占到了 15% ,天然气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4% ,而消费量则占到了 13% ,石油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4% ,而消费量则占到了 7% 。因此,欧盟寄希望与超级电网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完善自身的能源系统,减少能源对外的依赖度。 谁不想腰板挺得直直的,欧盟不想再因为能源受气了。。。 最后说说伟大的中国特色 --- 坚强的智能电网。。。 我国资源禀赋情况是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对匮乏。根据国土资源部 2006 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的情况。 能源消费结构 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04 ~ 2020 年)》中确定,中国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2030 ~ 2050 》报告提出 2050 年煤炭年产量控制在 30 亿吨,因此煤炭将长期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 自上往下分别是石油、煤炭、天然气、水电、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相比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我过对煤炭的依赖性过高,在全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的今天,我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能源走向绿色、低碳都是必须的! 而风力、太阳能发电有其自身的缺点:波动性和逆调峰性。 美国‎科罗拉多一个8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 受云朵的影响,其输出极不稳定在 5 分钟的时间里面跌落了 80% 。 某地区的风电 风能的反负荷特性将对电网的消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且 RE 资源丰富的西北部地区更是以热电联产机组为主),电源运行调节灵活性相对较差,系统调峰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电力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一个老问题。 建设智能电网,将推动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为集中与分散并存的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清洁能源较快发展。通过智能电网平台,为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网提供辅助服务,实现不同能源间的互补与均衡,提升其可用性,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科学发展,促进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节能减排。 (2)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 80% 以上的煤炭、水电和风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而 75% 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未来能源生产中心不断西移和北移,跨区能源调运规模和距离不断加大,能源运输形势更为严峻。 电网是科学合理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重要载体,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平台。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建设具有坚强骨干网架的智能电网,能够有效解决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低损耗传输问题,促进大型水电、煤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和跨国输电,实现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 3 )智能电网将融合网络通信、传感器、电力电子和化学储能等高新技术,对于推动通讯信息、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推动新技术革命具有直接的综合效果。建设智能电网,一方面将带动其上下游和周边衍生产业链,推动电力和其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和装备升级;另一方面,将为国内电动汽车和智能家电等相关行业提供友好、公平的竞争平台,促进关联产业良性发展和新产业的涌现。加快建设智能电网还将为我国占据世界智能电网技术、相关标准的制高点提供战略机遇。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写到,智能电网是新兴经济的支柱,“正如互联网创造了数以百计的商业机会和数百万的就业机会,智能电网会带来同样的辉煌,只不过‘它将比互联网大 100 或者 100 倍’”,因为,“每个家庭都连接了电网”。 智能电网是一副美好的图画,一个美丽的愿景,需要千千万万的电力工作者不屑的努力才能实现,不过话又说来,特高压电网的建设还是比较现实的,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调侃
2147 次阅读|2 个评论
48=57 黄炎培论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对开发五元智能深化素质教育
ljkf 2013-8-31 11:21
48=57 黄炎培论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对开发五元智能深化素质教育的贡献 --—— 二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174)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1878-1965)老先生在“一分精神全为国,一寸光阴全为民”的大量实践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目的是:首要“谋个性之发展 ” 。黄老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理念,至今对我国职业教育如何深化素质教育、正确开发五元智能、对新形势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仍有指导作用。(注:引用黄老先生的文字出处,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下同) (一)黄炎培论职业教育目的、人的发展同智能开发的联系 黄老:“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办理职业教育者,必须注意于个性之发展”。这些论述紧紧抓住了人与职业和人与教育关系这个纲,体现出“谋个性之发展”同智能开发的联系。 1.黄炎培论职业教育开发智能发展个性 (1)职业。黄老:“人人以其劳心或劳力换取生活需求之定型动作,职业是也”。 (2)教育。黄老:“用启发方式,使人人明了其自身应尽之义务与应享权与利之质量与限度,而努力取求,而珍重行使,教育是也”。 (3)职业教育开发智能、发展个性。黄老:“用启发方式,使人人增益其智能,即知而即行之,并深明其意义,则职业教育是也”;“职业教育目的:谋个性之发展”。 2.黄炎培论职业教育目的、目标、人的发展 (1)职业教育的目的。黄老: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中国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2)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黄老:培养“知识要切实,技能要精熟,人格要完整”的人;“一方授予学生以谋生的知能,一方仍注意社会服务的道德 …… 谋生与做人,二者本应同时并重”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德性,养成健康的人格,俾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 (3)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黄老主张职业教育要为所有人的一生服务,要主动地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满足人的需求;将发展个性与开发智能统一了起来,注重个性及其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毕业生。 3.智能及其开发与五元智能优化=优化人的素质 (1)人的智能发展是个性发展的更具体、更明确的体现。智能开发就要发展人的个性和特长、优化人的素质。 (2)人的智能由一系列智能元素组成。智能不可能是单一元素。世界上不存在衡量人的智能及其构成的唯一标准。 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有9种智能元素 【见下卷专题 】 。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和大脑由很多部位、器官和智能组成,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按照自己的规则相对独立地运作。 (3)五元智能=人的素质及其内涵:五元智能比较“素质”一词,两者既同义而五元智能内涵又更加具体。 ①五元智能是对人的“素质”从人才学上更加具体而又简洁的学术概括。 五元智能的定义 【见下卷专题 】 。 ②五元智能的构成 【见下卷专题 】 。 ③五元智能优化包容了深化素质教育的要求 【见下卷专题 】 。 ④开发五元智能,应成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整体开发与学习。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有关开发五元智能中的知识、技能 1.领悟知识 黄老:“得应用之知识”;“若以狭义而言,则仅以讲求实用之知能为限”;“真实学问不是书本上,而在事事物物上 …… 书本上的,是间接的知识;眼前的事事物物,才是直接的知识 …… 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 是万万学不成的。故欲得真实学问,必须在书本以外,就个人环境的接触,或生活的需求,用种种方法,研究最适当的处理方法,这就是真实学问” …… 黄老:“对职业的性质应有准确之观念;对所欲之职业社会应有相当的了解”;“一面做,一面学;从做中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知识)”;“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 …… 2.熟练技能 黄老:得“纯熟之技能”。形成技能需要持续积累与熟练。 (1)技能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服务社会、增进生产力”之“关键”要素。 黄老:“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要“熟练掌握知识与技能”;“注重实习与掌握技能”;“人人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 (2)技能重在实用,需要手脑联动。黄老:“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井用”;“手脑联合训练,确是人类生活教育上最基本的工夫”,“适合青年期身心发展的自然要求”“手脑并用”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原则,要求做学合一、知行统一、开发智能。 (3)练技能——“先习后学”效率高。黄老:学习技术的方式“ …… 分三种:①先学后习;②先习后学;③同时学习 …… 先实习,后再参考理论与方法,其效率更大,所谓“由做而学 …… 先学会技能,而后求得理论知识以证明之”。 (4)开发五元智能,要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有关开发五元智能中的智力、能力 1.智力 黄老:“注意手脑并用”;“如何集中并增厚一切力量以献之国家?最有效方法,莫如浚发人人智力,运用科学,以开拓地力与物力。” 注意力。黄老:“对将从事之职业应有相当的兴趣”。 观察力。黄老:“本能教育”“耳聪目明”。 思维力。黄老:“本能教育” ——‘思想灵活’练成敏捷而善决断”。 开发智力,要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上述智力要素的功能,加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智力的效率与水平。 2.能力 。 黄老:“职业教育,不惟着重在‘知’,尤着重在‘能’ …… ”;“使人人增益其智能,即知而即行之”“人各有特别之才能,本之天赋,苟——用之于适当之途”“养成应付一切的能力”“ …… 于己具有自主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 (1)自学—探索能力 …… 黄老:“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须依其夙所研究之学科,调查社会上关于该科之现状,谋增进其知能 …… ”“崇尚实际,学以致用”“能把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修习得十分纯熟”。 (2)表达—表演能力 …… 黄老:“须发表其心得与疑问,或以笔、或以舌 …… ”,“本能教育”——“说话清楚”。 (3)健体—操作能力 黄老:“人格好,体格好”;“厉行身体锻炼。规律生活 …… 增进身体的健康 …… 我们生活日程表,何时吃饭,每顿吃多少,都要固定; …… 环境应该常常变换; …… 要简单,不可奢华浪费 …… 生活要变易,生活方式要简易”;“个人身体在规律中工作,可以减少疲劳,增进健康,”“应做之事有: …… ①早起。②整洁。③锻炼身体。”“本能教育”——‘动作敏捷’,四肢灵活、各官发达”。 “身心健全,是一生事业的根本”;这是“谋个性之发展”的‘前提条件’;做学合——“手脑并用”“双手万能”,会动脑又动手操作,能实际应用、制作实物。 (4)社交—管理能力 黄老:“须随时利用机会,注意社交”;“勤快办事、善于合作、善于适应、敏捷而善断、讲究办事方法、熟练掌握知识与技能等”;“职业教育,既是给人们以互助行为的素养,完成他共同生活的天职 …… 发挥大合作的精神”。 (5)革新—创造能力 黄老:“养成创造与奋斗的精神”。 (6)情感—审美能力....黄老:养成“优美之感情”;“乐群”--“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 有业者乐业 (7)意志-调节能力 。 黄老:养成“巩固之意志”“良心上认为应该做的,从我做起,而且须立刻做!良心上认为不应该做的,从我戒起,而且须立刻戒!”“行动必须非常谨严,操守必须非常竣洁 …… 律己严,待人宽 …… ” “思想要深切,治事要精严”,用物要节约,律己要整饬,但待人要宽厚”。 总之,能力七要素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谐发展。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要将智能开发能力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体现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如语文课可培养训练运用语言的表达——表演能力;数学课可培养灵活、敏捷探索问题的思维力;各种专业课可培养动手操作的健体——操作能力等。学生还可根据本人个性——爱好和兴趣、特长,选择参加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等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中锻炼能力、开发智能。 (四)黄炎培职业教育有关开发五元智能中的品行及个性-“谋个性之发展” 黄老:职业教育“一方授与学生以谋生的知能,一方仍注意社会服务的道德 …… 谋生与做人,二者本应同时并重,不具谋生能力,人固无从做起,具有谋生能力,而不知做人之道,必将成为自私自利之徒,更违教育之本旨矣”;“养成公而忘私的德性;养成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德行与习惯”。 1.品行 。 黄老:“既得应用之知识,纯熟之技能,而无善良之品行,仍不足以立身社会” “所谓德育者,宜归于实践”“故本校特重学生自治,提介公共作业,养成其共同心,责任心,及勤勉诚实克已公正诸美德,俾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 职业教育五元智能中的品行结构,可分为-导向、驱动、躯干三个系统: (1)品行结构的导向系统 【见下卷专题6 51 及有关章节】。 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谋个性之发展”的“灵魂”。 黄老:“敬业”——“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会之事业具责任心”,即敬重其所从事的职业,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乐群”——“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有“言必守信,行必踏实”“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高尚情操、“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对所任之事具责任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争;将吾整个生命,完全献给我国家、民族生存工作上”。 ①首先明确为谁服务——“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而且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 ②有理想、信仰: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而献身。 黄老:“吾们是有信仰,唯一的信仰,就是爱国,报国”。 (2)品行结构的驱动系统。有与时俱进、追求进步的自觉性,就能产生强大推动力。黄老:“理必求真”: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事必求是”: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坚强的进取心,自强不息,做事实事求是;对“未来世界的任何演变,因思想不断前进,并且从容应付而有余”。 (3)品行结构的躯干系统 。 有计划的做人-堂堂正正,纯洁、高尚。 黄老:“须得清清白白地有计划的做人”;具有“高尚、纯洁的人格”;“责在人先,利居众后”,有责任心;“言必守信,行必踏实”;“做一世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 职业教育训练应坚持做人第一,懂得学做人重于学做事的道理,单纯教技术、技能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①有积极的精神、气概。 黄老:“养成创造与奋斗的精神”;“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精神”;“博爱互助的精神”;“ 革命所以成功,全靠一般民众与革命党人不怕死的牺牲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 ②有自觉的意识、观念。 黄老:“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意识”。 有竞争意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有经济观念。 ③注重道德、美德 。 黄老:“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以‘诚’为一切道德之根本”“注意社会服务的道德”“不知做人之道,必将成为自私自利之徒”,养成“勤勉诚实克己公正诸美德”。 遵守社会公德;养成“高尚纯洁的品格”、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理性的服从的美德、勤劳节俭的美德。 ④有自觉的纪律: 黄老:“铁的纪律”“不撒谎,不侵蚀公款,不冶游,不赌博”。遵纪守法并有严明的纪律,遵守国家法律。 ⑤注重人格修养 。 黄老:“为民族谋独立与繁荣,以人格修养为起点”“人格必须完整”“自己尊重人格,同时还须尊重他人的人格;互相尊重,实为人与人之间最理想的境地”。 黄老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订立了修养标准13条,如:“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⑥有规律的习惯行为 。 黄老:“习惯能支配一切行为,有良好之习惯,乃有良好之行为,教育之所以有效,全靠习惯。 …… 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习惯之力很大很大”“养成负责习惯;养成勤朴的习惯;养成合理的服从习惯;养成守规则、有礼貌;养成守法的习惯;刻苦耐劳的习惯”“办职业教育不但着重知能,而且还需养成他们适于这种生活的习惯”“个人的日常生活,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律 …… 个人在规律中过生活,可以使思想清澈;个人的工作效率,因为有了规律,可以提高起来 …… ” (4)职业教育应突出品行修养。重视德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规范国防教育等 ,要居安思危 。 2.个性 黄老:职业教育也要发展个性:“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应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因职业的各各不同,与人的天性、天才、兴趣、环境的各各不同,替他分别种类”。 有人认为“人的个性,就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按:这些均包容在五元智能的结构中)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也有人认为:个性是“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个性,作为五元智能在个体身上概括而集中的体现,职业教育要“谋个性之发展”,理应注意其下列特点: (1)个性是个人区别于其它人的独特性、独立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2)个性具有多面性:这是五元智能具体表现在多方面的结果;这也可以说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因素形成的。 (3)个性具有整体性:这源自五元智能是一个有机整体。 (4)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源自五元智能的开发处在动态发展之中。个性的发展,可以说是出于个体的内在和外在需要而进行的“本能”活动。 (5)个性具有动力性,即个性的发展与个体内在的动力因素密不可:这主要源自五元智能中品行的导向与驱动系统的功能。 (6)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和精华:这是“谋个性之发展”的社会价值所在,而创造性则源自五元智能中革新创造能力和品行的自我提升。 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就要开发五元智能-深化素质教育。这要以育人为本,多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个性中的意志、兴趣、性格、气质等因素,即五元智能诸要素及其多面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多样化。再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宽松的环境,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用学导式教学模式全面开发五元智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我开发的积极性;以学生勤奋好学主动发展为本,充分认识自身五元智能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开发五元智能时充分展现个性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探究性。这样,让所有学生的个性、五元智能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要深入发掘、研究、继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全面提升学生的五元智能=素质,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 见 《黑龙江省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2008】
个人分类: 五元智能开发|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45=57 自学成才的智能因素 (159)
ljkf 2013-8-31 10:51
45=57 自学成才的智能因素 (159) 自学,可以成才。没经专门训练,没有正规文凭,通过自学,可以成为有一技之长并发挥独创才华的人,成为专门家。历史上许多人靠自学成才,现实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但,这并非自学一下,便可个个成才。自学成才是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那么,立志成才者应当具备那些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呢?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它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以大量的实例为根据,提出以下十条理应具备的主观因素: (一) 要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学习目的与明确的学习目标,从本身的现实条件出发,边学边用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要想自学成才,就要在强烈的时代感和崇高的责任心的鼓舞和推动下,把个人长远的奋斗目标和眼前的任务结合起来,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的可能性,正确地进行自我设计,而不能随大流,泛泛地学。这就是说,要着眼与社会地需要,同自身的条件或本职工作恰当地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正确子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找时间;正确地选准主攻方向,可以把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易于用得上,见效快,同时也可以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以下的实例省略】 ……可见,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这绝非一句空洞的漂亮话,需要和本职工作或自身的条件恰当地结合,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去系统自学,例如可以单科独进或一段时间里集中选学一、两门课程或者有重点的钻研下去,从而发挥出个人的爱好和特长。 农村中目前正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专业户——养牛大王、养鸡大王等等。他们同样具有这样的主观因素 【以下的实例省略】 ……可以充分说明:成才之路就在每个自学者的脚下,每个人的工作岗位都可以是成才的土壤,每个人日常所从事的行业都可以是自学的课堂。结合本职工作,选定自学目标,方向专注如一。这样,自学的内容和本职工作密切联系,就容易很快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理解。每天可以在干中学,学中干,结合每天的实践,去系统的学习书本知识。 因此,自学的目标要专一。那些同时去抓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很难抓到。目标专一的自学,始于日积月累,不断从劣势转化成优势,有利用坚定决心,增强信心,就能自强不息,循序渐进。 【以下的实例省略】 ……自学成才的大量事实证明: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动力,有志者事竟成。 【以下的实例省略】 ……在工作中边学边用,为祖国争了光。 (二)要有为实现目标而坚定不移地持久奋战的恒心与毅力,勤奋进取,百折不挠 自学者大都对这繁忙的工作任务,同时又多半缺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短时间要获得自学的成绩是很难办到的。 【以下的实例省略】 ……持之以恒,勤学苦练,愚笨者也会变得聪明起来。这正像自学成才的大文豪高尔基所说:“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 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无论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都坚持不懈,专注如一,向着既定的目标顽强地挺进,终于学有所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三)要有持久作战和短时突击的强壮体力,有劳有逸,保持旺盛的精力 自学者要有孜孜不倦求索和涓涓细流成河的长期打算。 【以下的实例省略】 ……坚持自学,搞技术革新,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技术革新能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几年来,他结合工作,先后自学了机械和电子两个专业的知识,不仅掌握了机械制图、设计、金属材料加工、热处理及电子线路等知识,还学会了钳工、车工、电工、绘图、装配等几门技术。自学实践证明:只要下定决心经过艰苦努力,两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五年,自学成才这条路总是可以走通的。多年来争分夺秒的紧张工作,使他养成了每天干到晚上十一、十二点以后才睡觉的习惯。在紧张的工作和自学期间,他注意调剂自己的生活,例如,坚持参加厂篮球队、去游泳或滑冰等等。由于他重视增强自己的体质,所以在胃部手术以后,仍能出色地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 【 以下的实例省略 】……经过十年自学,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人现在当上了大学教师……一定要注重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他很喜欢到湘江里游泳,还坚持过冬泳。这样从表明上看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可是实际上却提高了学习效率。他的经验证明了八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减掉一个小时用于体育锻炼,竟然获得了多于八个小时学习的好效果。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1961年年夏季初中二年级时因家庭发生变故回乡参加农业生产。1965年开始自学兽医,1970年被调到了公社兽医站工作。后来,他发奋写书。上述的这本书,六易其稿,最后一次用半个月时间在出版社修改定稿。每天要修改誊写一万多字,天天早晨六点起床,一直写到深夜三点才休息,该书19万多字。没有强壮的体力是不可能完成这样高的劳动效率的。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坚持走自学成才之路, 1980年被提升为助理工程师。他上中学时有点近视,可是,他连续几年熬夜自学,视力却恢复到1.5。这主要是他一贯坚持做视力保健操。每天看书超过两个多小时后,他就一定做保健操。做完眼保健操后,他还极力向远处看清细微的东西。当他工作疲惫不堪,效率低下时他就搞搞体育运动或听听轻松的音乐。然后再学点简单有趣的知识,读读科普材料等等。身体感到实在劳累时,他索性早点睡觉,常常一觉醒来,反倒能很容易地解决昨晚的难题。他平时走路也总是加快步伐,这样,既能锻炼身体也节约了时间。 (四)自学的主攻方向确定后,就要有计划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自我监督,自觉地督促、检查自己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在确定自学的主攻方向时,回顾了自己离开学校到农村插队的几年时间,他学过医学、针灸、美术、理发、数学、书法等等,他认识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过去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收效并不大。要想自学有效,应当结合自己的条件和本职工作。他患过小儿麻痹症,腿有残疾,会计工作适合自己的身体条件。便把会计工作作为自学成才的基地。把财经专业确定为主攻方向。他给自己订立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开始了系统的学习。从1976年起,经过五、六年的刻苦努力,到27岁时便获得了会计师的职称,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并且写出了一些具有相当水平的论文。 时间和精力对立志自学成才的人都是格外宝贵的。每个人都要围绕所确定的主攻方向,分清轻重缓急,既要有长计划,也要有短安排。要自觉地坚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主次、有缓急、有系统;一个时期集中精力钻研一、两个问题或选学一至两门课程,要安排好时间进度。对于自学的内容要明确选哪些书,怎么读;哪些书要精读,哪些书只需泛读;哪些书只需选读其中某一段有用的章节,都要心中有数。同时要明确每天在什么时间自学什么内容,每天学多少,到哪一天完成进度。要养成到时间就学习的好习惯;同时,经过一个阶段对所学的内容要做一次整理,以加强记忆,并可温故知新。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1968年开始自学,每天按计划看书,坚持完成进度。几年间他自学了外语,搞科技翻译,从1974年起便专门从事自动化及自动化仪表方面的研究工作了。 【以下的实例省略】 ……是1968届的初中毕业生,1978年他光荣地参加了省科学大会,获得了一项成果奖。他开始走上自学之路时,干什么就学什么,钻研什么,有些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他感到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后来他下决心补课,制订了自学计划:从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生物,到高中的数、理、化,直到大学的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普通物理……他强迫自己一步一步攀登。他给自己创办‘大学’;像在学校一样,每周将课程安排好,该完成的决不拖延,自己严格遵守。他为防自己偷懒,还把王铁人的警句“自觉从严”写成条幅,挂在案头。就这样,他从1973年到1977年四年间,自学完成初中、高中全部课程,进而开始学习大学基础课了。他在最初这样做时,也曾考虑到枯燥无味,但由于有了信念和毅力,目标始终一致,这种感觉也就很块消除了。他这样坚持自学未用上十年,便获得了成果奖。 (五)要自觉地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学方法,注重提高效率 自学时,通常不是人家给你提出问题,引导你去解决,而是要自己去找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有钻研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宁可进度慢一点,也一定要把道理弄懂弄通弄准。要准确理解基本概念,还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例如,学文学,要多观察、思考,多写文章;学外语,要多看、多写、多听、多讲;学数理化,要多作习题;学技术,还要多动手演练。学会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求同存异。学外文要经常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许多问题经过比较,认识便深刻得多;作完一批习题最好再想一想,什么样的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求解,与以前解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改进和提高等等。要力求把所学的东西消化吸收加以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技能与熟巧,增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本领。 有人说得好:“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展。” 立志自学成才者要重视从自己实践的经验教训中增长才干,敏锐地学习和借鉴一切成功经验。要努力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情况的优化的学习方法。方法科学,合理,自学就会事半功倍。效果好,成绩也显著。方法不对头,则浪费时间,空耗精力……把所学到的知识同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了自学的成果。 一般说来,自学要在保持较快速度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对于精读的书,第一遍先要粗读,只要基本上理解就往下看,以求及早对所学的内容能了解全貌。第二遍细读,每字每句力求搞懂,认真解题、做练习。第三遍再粗读、主要思考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把握作者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尽量争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把自己的思想提高一步。在这个粗读—精读—粗读的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抄在小纸条上随身带着,走路或空闲时掏出来看看,想想,多看几遍,有时会豁然顿悟;也可能在阅读另外的章节时触类旁通。对于始终解答不出的,就要找人请教。也要有的问题,暂时绕过它并不妨碍进一步学习,那就要继续往前学下去。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就是这样保持较快的自学速度,在两年多的空余时间里自学了全套的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科技术语课本、微积分和古代汉语。为后来从事翻译和情报工作奠定了基础,他1968年底下乡插队落户四年,1980年便晋升为情报工程师。 (六)要科学地支配时间,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并要尽量求得亲友和同志们的支持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从1976年坚持自学会计专业和日语、英语。27岁便通过了会计师的考核。他家离工作单位十九里路,上下班一天来回四趟,要耗费两个多小时。他运用统筹学安排自己的时间:晚间住在办公室,可以省出早晚在路上的一个多小时;又把中午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安排为学外语、背单词、背课文,这样又挤出一个小时。这样,他从1978年以来,每天晚上坚持学习五个小时(很少在十二点以前休息),一年就挤出学习时间约1800小时。几年来,他除了春节以外,节假日、星期天他都坚持在厂里自学。他几乎不看电影、不看戏,日常生活中不讲究吃穿,三伏天他也这样在会计室里学习。几年里他自学了高等财经院校的工业会计专修科的十余门课程,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笔译日文的专业资料。 可见,立志自学成才者学会挤时间,充分利用,要有不浪费一分钟的精神。只要每天都能挤出时间自学,时间长了就会见效果。例如:早晨可以用来精读,熟读基础理论及外文等等;在熟读的基础上需要背诵的,可写在小纸条上随身携带,利用白天上下班,饭前、饭后,排队、坐车等零碎时间,反复默念,走到哪里念到哪里。晚上主要用于思考问题,写笔记,写文章或读文献资料,重要科目等等。每天睡觉前要把第二天工作、学习的时间作个大致安排。例如,需要同别人合作完成的工作,大都安排在白天干,而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项目,大多安排在晚上和星期日,为了自学和早出成果,要肯于放弃一定数量的休息、娱乐和看电影、电视或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以下的实例省略】 ……每天少玩一会儿,少睡一会儿,少看几场电影、电视,每天节约出两小时,用于自学或工作,就会取得一定的成果……劳动休息时间掏出小本本解一、二道题,晚上睡前再背熟一、二条公式,日积月累就显出了效果……尽量挤时间自学,充分利用单位时间的效率。他早起晚睡,连节假日都利用来自学。甚至在刻苦自学时,常常忘了吃饭、睡觉……平时注意求得亲友和家里人的支持---尽量减少他的家务活,让他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显然,立志走自学成才之路的人,只要想方设法,注意取得家里人和亲友们的理解和帮助,就容易减少干扰,解除后顾之忧,把自学长期坚持下去。自学成才者更能体现以自学为主并主动求得内行的师长、亲友恰当指导的“学导式”的指导思想;他们的成功实践同样是开发人才智能的学导式教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七)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博览广闻,思路开阔、广学博见、有利于深专 自学成才既要依靠自己刻苦攻读,埋头钻研,走自力更生之路,同时要重视扩大信息来源,了解本专业、本行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以求思维灵活,触类旁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览广闻,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有利于早出成果牧业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下的实例省略】 ……中学毕业时正值十年动乱时期,去东北农村劳动的几年里,他坚持自学医药科学。后来……当上了医生。他结合工作撰写了十几篇学术论文,担任兼职教员并参加编写教材。他体会到登高方能博见,广学才可卓识。他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精的基础上力求博。为此,他有选择地读了一些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哲学、诗词等书籍文章,借以开阔眼界,活跃思路。他为了探索经络的实质,又努力钻研分子生物学、控制论、时间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从初中时就开始自学,经常到图书馆围绕课本自学各种参考书,并作了大量习题。高中时他已能独立阅读英文的数理化书籍了。他对图书的分类法,各种工具书的用法都较熟悉,遇到疑难问题能很快从书海中求得援助。 每个立志自学成才的人,除了有条件买书的,买到后就急切翻阅之外,为了扩大知识面可以多上图书馆,多逛书店,多同别人交流情报信息。对于一些很难全读,一时也不必全读的书,可只看前言后语,扼要翻阅,知其大略。对各种辞典,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也应适当涉猎,知其梗概。 我国著名的体育实况转播的解说员宋世雄既没有学过体育专业理论,又不是运动员出身。他从十四岁念初中二年级时爱上了体育播音员工作,从此,一年四季坚持练习转播。二十岁时当上了中央台的播音员。经常在体育比赛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恰如其分地把比赛场的情况介绍给听众、观众。这不仅需要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反应迅速,声音圆润,精密地、准确地、合乎逻辑地使用语言,而且需要学习广泛的知识---体育包罗万象。电台除了转播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冰球外,还要转播手球、水球、游泳、跳水、体操、武术、举重等等,他既要了解比赛场的新技术、新战术,还要了解国内外各类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为了熟悉这些,宋世雄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千百次地背诵,一遍又一遍地说,一天又一天地练,终于掌握了体育播音员的基本功。 爱好文学的自学者同样要注重广泛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多发面的知识,语汇。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从小爱好文学,中小学时期就读了很多文艺书籍,并作笔记。“文化革命”开始后的两三年,他在家里大量阅读所能借到的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尤其是古今中外的中、长篇小说。在插队落户的茅屋中,在铁路工地的工棚里,他利用农闲、工余、清晨、夜里的时间练起笔来。在将近七年的劳动余闲时间,他都用来学习写作。经常在上班前,下班后带着小本子,去记录苗乡的地理环境、房屋结构,坡上长的是什么树。林子里叫的是什么鸟,河里出产什么鱼,去记录苗族人民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流传的民歌等等。他这样刻苦努力,随后出版了……等作品获得较好评价。 (八)在打好基础,学好一门或主要学科的同时,刻苦锻炼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立志自学成才的人掌握基本知识要力争系统、扎实,学懂基本原理、基本现实,注重大好基础。选定主攻目标后,在制定读书计划时,要理个头绪,分门别类地采取浏览、通读,精读逐段筛选、搞个纵横系统,用点、线、面的办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努力做到浏览要广,通读要快,精读要深,既有广度有机地联系成为既有点又有面、既有纵又有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知识网络。例如,学中医要懂医古文、四部经典、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等及临床各科;学西医要学生物、生化、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内科学基础等及临床各科。前面的内容不掌握,后面的知识就看不明白。要根据各自所选学的专业特点,择要攻读有关著作,对经过筛选后的重点书籍,对一般章节要寻其要点,对重点章节精读细看,力求读熟,一字一句都把它弄明白,边读边思索,读想还要读写并举,随读随写笔记心得,力求真正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 勤学还得苦练,演练基本功,要十次百次地不厌其烦。宋世雄刚开始练习体育播音时,说话快了,不清楚,不是吃字就是打结巴;说话时间长了,声音又容易嘶哑。他为了提高播音素质,千方百计进行演练---有时一个人在空洞洞的房子里练习演讲;有时召集一群小朋友给他们讲故事;有时看一幅画练习口头作文;有时站在繁华的街头路口,描述来往车辆和行人;训练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行现场转播之前,他先把转播当中常用术语背得滚瓜烂熟。他还练习各种绕口令,做声母、韵母、声调对比练习及气息吐字综合练习;力求比赛场上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他都能运用自如。 (九)要谦虚谨慎、多方求教,胜不骄、败不馁,永不停止地勤奋攀登 自学遇到难题怎么办?……一向书本请教,二向老师请教。自学,也必须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平时,不管是在食堂吃饭,或是走在上班的路上,只要有机会就要尽量向内行者求教。自学,并非一切都只靠自己去解决疑难,只要留心,虚心,诚心,总是可以找到老师的。 【以下的实例省略】 ……为了寻找老师帮助指导自己的自学,他仔细地了解父母的同事,他同学的父母和其他能接触到的内行人的情况,想方设法去求教。除了求教本厂的技术人员外,他听说情报所有一位英语本科毕业的人发音很准确,他便大胆登门求教,获得了可贵的指导。甚至让他同住在一起,进行学习。有时,他还利用出差的机会,在火车上,向旅客中一些有专长的同志请教疑难问题。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到中医医院工作后,发现石医师的中西医理论造诣很深,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对针灸选穴配方,针刺手法尤有独到之处,有时同一病人,同一配方,自己扎效果就不明显,而石医师扎就大有特色。他就虚心拜石医师为老师,随师门诊,细心观察老师的医疗特点,不懂就问,是他感到茅塞顿开。他虚心向同事、同行、甚至病人、学生学习,学习人家的一技之长。他这样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有所进步。 事实上,许多实际问题书本上未必会有答案。此外,还有大量的问题是同技能技巧联系在一起。自学者老老实实向别人请教,就易于获得成效。 【以下的实例省略】 ……她认识到必须善于求师,还常常登门拜访这家及有关同志。同时,每逢有同自己专业有关的学术报告,专业训练,现场会议等,她都千方百计争取参加。各种广播讲座,电视教学,她都不轻易放过。 俗话说:“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以下的实例省略】 ……在自学过程中,主动和自学青年组织在一起讨论问题,交流体会,切磋方法,这样,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相互促进,互相监督,从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益处。 可以说,自学成才=个人的正确目标+高效率的自学方法和勤奋努力+群众的帮助与家庭及领导的支持。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因腿有残疾不能上大学,就给自己办“大学”。自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选择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以儿童科学文艺,作为主攻方向;他大量阅读并研究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又自学生物学,还涉猎了其他门类的基础知识。没有老师,他就到处求教,并坚持做一些社会工作,担任了市少年宫的义务校外辅导员,和无数的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多年来,他连续被评为市优秀义务校外辅导员。这些社会活动有利于他的文艺创作。 二十年来,写出了一百多篇科学童话,其中有的已译成几种文字。他的童话生动、美丽,语言通俗、活泼,这和他跟孩子们经常交往是有直接关系的。孩子们也经常到他家听他讲童话故事。他坚持文艺创作,得到他哥哥、亲友的支持,他的每一篇作品也有他妻子的心血。他的创作得到老一辈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的亲切关怀,他决心把高老给他的题词:“坚持写作,为繁荣科普创作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十)要学会继往开来,有所创新,不断从已有阶梯向高一级的阶梯开拓前进 许多自学成才者同时也是改革者、创新者,结合生产或工作实践进行改革,从而获得了社会的承认。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1964年高中毕业,经过十余年的自学,由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为一名科研人员。他从小就爱好无线电,立下了做一名电气工程师的志向。1976年春,他接受了电子束焊这一项我国急需的新技术试验任务。为了阅读有关电子束的文献资料,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英文,努力看、念、记、背,经过一年多,基本上能借助字典翻译专业资料了。他又用近三年时间,学习了电子光学、阴极电子学、电子束焊手册等二十多本专著,查阅了《真空》、《国内焊接》等数百本杂志,写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翻译了十几万字的英文资料。他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利用废旧实验设备及仪器,一件一件修复、安装,终于设计出一台中压电子束焊机,并进行了20余种产品的工艺研究,取得了国内首创的重大科研成果。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利用所学的工业会计理论原理和方法,对本厂的产品、成本、利润进行了分析、预测,为工厂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资料,在实践中也获得了明显成效。他提出的经营预测与贯彻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受到市委的重视,并在全市推广。 【以下的实例省略】 ……他原来初中文化,后来学医。他把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几种慢性病作为主攻方向,并得到了医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他开始试制胃宁散时,为了确定细辛的剂量,就自己亲自试服,直至服到正常用量的十倍,并打破了“人参最畏五灵脂”的戒律,用于临床获得了显著效果。他还在自己身上试针,经过几十次试验,摸索出穴位双针升提法这种独创的针法,治疗重度胃下垂等项新疗法。同时,他从1978年开始学日语,用三年多时间,他不仅能看日文的专业书刊,翻译了近十万字日文资料,还用日文写了几篇中医治疗的体会文章,并且在日本的《汉方治疗》杂志上发表了为两国的医疗技术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以下的实例省略】 ……她“文革”中到皖北农村插队期间,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勤奋学习,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于攻下了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不久,又以外语和专业基础知识名列第一的成绩,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当她得知我国因汉字信息处理问题解决不好,影响了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后,她分析研究了国内400多家设计方案,记录整理20多万字的资料笔汇。同时,她又自学了汉字学、行为学、心理学。她博采众长,首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引进汉字编码领域,提出了……的编码思想,还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使国内汉字信息研究的专家们大为震惊,说她的思想独到、高深、合理。1984年7月,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汉字输入评测比赛中,她的方案、输入速度获得第一名。 综上所述,每一个立志自学成才的人,都应当具备上述十项主观因素。在自学过程中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调节能力,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切合本身发展趋势的优化的智能结构,努力争取尽快顺势成才,为四化大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自学已日益成为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与终身教育中最有适应性的切实可行的基本求学方式,成才也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纵向到横向的不断提高、不断扩展的永无止境的终生学习的动态过程。走自学成才之路,不仅适用于未受到正规大专学校教育的广大青年人,从广义上看也适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人只要具备上述的十项主观因素,就会在迎接新的世界技术革命挑战的时代洪流中,在人生的智能开发的征途中大显身手,大有可为!在校学生更能在学导式教学中处处主动! 【 见 《1984年黑龙江省自学成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
个人分类: 五元智能开发|1056 次阅读|0 个评论
43=57 学导式拓展训练与女性五元智能开发 (153)
ljkf 2013-8-31 10:48
43=57 学导式拓展训练与女性五元智能开发 (153) (一) 学导式 【见下卷专题 】 (二)学导式拓展培训 拓展培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补给运输船队常常在大西洋海底被德军潜艇攻击,致使盟军船船员遭受重大牺牲,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活下来。人们惊奇发现,活下来的不是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年纪相对年长的水手。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决定一个人生存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体能,而是心理素质及意志。年长水手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处事经验,沉着冷静分析应对所处的环境,怀着坚定的生存信念,最终摆脱了厄运。而年轻的水手们,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精神的沮丧和不知所措会导致生理防线全面崩溃,造成体力的急剧下降,最终的结果是死亡。于是军方建立了一些水上训练学校,除了体能训练外,还对生存能力、作战意志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训练。于是,拓展训练发展起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拓展训练才进入我国,现在它也还是个新行业,一个刚被淘金者发现的金矿。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它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个人、团队活动项目,让学员在高度参与和群体互动中完成各项任务;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磨练个人意志,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实战情景中提高团队组织、协调、沟通、决策和执行能力;帮助企业和组织整合内部关系,提升文化向心力和整体竞争力,推动个人、团队和企业一起成长;从每一项活动中感悟人生的经验与道理,改变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三)学导式拓展培训试验 拓展训练对人的成长效果如此之大,如果拓展训练在学导式教学法的理念和原则指导下,对当代女性进行拓展训练,那么她们品德、情感、意志及其性格的培养,又有那些影响和效果呢?为取得实证效果,我们特别进行了一次有实验性质的学导式的拓展训练。 2009年6月21日,在学导式创始人刘学浩先生的倡导下,学导式推广理事会总会会长张大生、哈尔滨行动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卜范奇,组织一场以黑龙江大学学生和行动力咨询公司员工为主,以学导式为了指导思想的拓展训练实验课。这场拓展训练实验课参加者共30人,半数为女性,在一天之中进行了信任背摔、断桥、飞跃自我和毕业墙等四个项目。 信任背摔:这一项可能是最难的,并不是说它本身的难度系数,而是我们的培训对象内心和对集体的信任。当她们站在台上、手脚都被捆住,在往后仰倒的时候无论是谁都会有一个心理斗争的过程,只是看你的意志力和对这个集体的信任。这无疑是对她们的考验。断桥:我们让培训对象站在8米的高空上,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帮助,脚下踩的是一块只有35厘米宽的木板,跨越两者距离1米2同样细长的的断桥。这对她们绝对是一场挑战。飞跃自我,对一个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两个人的小团队中,如果相互配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你出只胳膊,他提供个膝盖,那小小的团队就会有一股无穷的向上的动力。一级级攀着云梯,与队员一起攀到天梯的最高处,最终她们赢得了胜利。我们设计的毕业墙项目,最后就是她们的“毕业墙”了,让她们所有人组成一个大的团体,都要翻过这4米高的庞然大物。她们站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真的不知所措。比登天还难!但是她们翻跃过去了。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在鼓掌,为她们的胜利欢呼! 进行学导式拓展训练,对我们的培训对象来说是艰难的,甚至困难不可逾越的。我们根据采用学导式教学法理念,基本模式“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对她们循循善诱,把训练项目当做具体的生活场景,用指导、鼓励、说服等方法,终于获得了成功。 我们的每个拓展训练项目,就是培养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潜能以及禀赋,发现目标,就要抓住机遇,且果断勇敢,尝试行动;克服本性恐怖,风险就是成功,这个成功也许是超越自己的一步;在竞争的社会中,除了需要勇气和技能,更需要信任,需要掌声和鼓励;相信自己,鼓励自己,把不可能都变成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是不可能的;要勇敢地去尝试,尽管失败,那也是在为最后成功做铺垫;认识自我,也要认识别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比自己想象多得多的勇气、力量、智慧和善心。在培养她们的人生观,形成道德,发展体能和智能,发展才能和禀赋;培养行为,塑造性格,发展沟通能力,提高认知;培养就业技能、团队精神等方面,学导式拓展培训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希望创造出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经历真实的艰险、他人的嘲笑、自我的怀疑和厌倦,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拓展训练改变人的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 通过拓展训练,我们培训对象在以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知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惰性心理,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团队的作用,增强对集体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拓展训练的效果:拓展训练实际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听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10%;看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20%;亲身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80%。就像学会了游泳、驾驶之后,就算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而即使是反复背诵的公式或英文单词,只要过了一段时间不用就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因此,通过在模拟环境中的亲身体验与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观念会深深的植入心中,不容易被忘记。实践证明,学导式拓展训练这类体验式学习方式对女性情感,意志、行为、性格以及禀赋,开发她们五元智能,即“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这五项元素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学导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欢迎的原因。 【合著, 见 《学导式国际文库》】
个人分类: 五元智能开发|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41=57 学导式提升思维力 开发学生=人材五元智能(149)
ljkf 2013-8-31 10:46
41=57 学导式提升思维力 开发学生=人材五元智能(149) 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钱老开创 思维科学研究 、 倡导 “大成智慧学” “集大成,得智慧”。本文试图用学导式提升思维力,开发学生=人材五元智能,加深对钱老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一)钱学森思维科学注重思维力开发 钱老 倡导 “大成智慧学”的核心在于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 导,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事物面前,集古今中外经验、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增长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这同本文侧重论述的学导式五元智能开发,以学为主、学在导前、开发智能: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二 ) 学导式以思维力为核心开发五元智能 人类成为万物之灵,全靠有智能,会思维。 智能主要是指大脑及其统帅的人体(四肢五官)与外环境有效作用的功能,融合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而形成的多种潜能的现实表现。人能成为人才,皆因人才是智能之士,能把思维成果体现在实践中。五元智能 …… (三) 五元智能的组成与功能 【见下卷专题 】 (四)为开发学生=人材的五元智能而教学 教育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变成学生=人材学习的协助者、资源提供者、人材激励者和促进者,率先提升自身的五元智能---发展自己的优势、发扬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学艺术与个性特长;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也要学在导前,学会因材施教;学会放权,给人材充分的自主权;运用灵活有效的学导式教学,把课堂变成人材自理和自我表现的舞台。 教育者应了解每一个学生=人材的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围绕人材的需要——“为开发五元智能而教学”:确定最有利于人材学习的教育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允许人材以多种方式进行理解和一题多解,发扬每个人材的独特性,可把人材个人的活动心得编织到教学中,从而把所讲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通过开发五元智能来教学”。 “为开发 五元智能 而教学”和“通过开发 五元智能 来教学” 前者体现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可体现教育改革的新追求——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视角:对教育方针的追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课程,使课程保证 人材 的五元智能都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不同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上述要求都可以得到 五元智能理论 的支持。 五 元智能充实并丰富了素质的构成, 五元智能理论在人才的培养和智能开发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创新 【 见上卷专题 】 。 总之,以开发思维力为核心的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这一五元智能理论,作为学导式创新体系开发人才智能的基础理论,能启迪智慧,激发人人作为人力资源=人材=潜人才,都可尽快用学导式学会如钱学森所说“集大成,得智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悟最新知识成果,在实践中充分开发各自的潜能、获取人成其才的最大成功。 【 见 《学导式国际文库》 2011 】
个人分类: 五元智能开发|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39=57 以人为本应以人的五元智能开发为本 (143)
ljkf 2013-8-31 08:06
39=57 以人为本应以人的五元智能开发为本 (143) 人类脱离动物界,成为万物之灵,能生活、求学、立业,全靠有智能。 中国特色的五元智能理论以开发人的潜能、启迪智慧并与人类特具的伦理道德相结合,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有效地提高人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追求最大的成功为己任而充分开发整体智能、促进个性发展,提升生存价值。 五元智能理论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积极作用,是实施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理论保障与理论机制,为建设和谐世界、为21世纪全球化人类生存得更有价值做出理论和实践探索。 (一)智能与五元智能的释义比较 1. 智能 【见下卷专题 】 2. 五元智能 【见下卷专题 】 这是黑龙江省从事中外比较人才学研究的学者们首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和知识产权的五元智能理论创新的定义。 3. 五元智能的性质:①个体的遗传基因只是五元智能的生理基础;②在人脑和行为中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而存在;③人才的五元智能开发来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与所受的教育或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 4. 五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见下卷专题 】 (二)五元智能的组成与功能 1.组成 【见下卷专题 】 2.结构与功能 【见下卷专题 】 3.五元智能各元素简介: (1)领悟知识及其结构 【见下卷专题 】 (2)熟练技能及其结构 【见下卷专题 】 。 上述熟练技能简介如下: ①语言技能 【见下卷专题 】 。②逻辑——数学技能 【见下卷专题 】 。③视觉——空间成像视听技能 【见下卷专题 】 。④音乐——节奏五官活动技能 【见下卷专题 】 。 ⑤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 【见下卷专题 】 。 (3)开发智力及其结构 【见下卷专题 】 。 (4) 锻炼能力及其结构 【见下卷专题 】 (5)优化品行及其结构 【见下卷专题 】 。 (三)五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1. 五元智能结构是多维而开放的体系 五元智能理论充实了心理学的智力-智能概念,对教育学的智能理论提出了人才学的创新性理解,五元智能结构是多维而开放的体系。 2.五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落实科学创新的人才发展观、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观、多元发展的教师教育观、人材培养的综合评价观,为学习方式与教学——训练方式、发展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见下卷专题 】 : ( 1)科学创新的人才发展观 ; (2 ) 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观 ; (3)多元发展的教育者=教师教育观 ; (4)人材培养的综合评价观 【见下卷专题 】 3.五元智能理论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1 ) 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其内涵与五元智能相同,后者侧重点在人才发挥的社会实践效能表现。 (2)素质教育的内容应是人材完整的教育,光有知识、技能或只讲培养能力是不完整的,要强调 人材 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 人材 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智能来自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这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和新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倡导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上述要求都可以得到五元智能理论的支持。 五元智能充实并丰富了素质的构成,其中的优化品行五要素 把 素质教育的内涵 具体化了 。 (3)素质教育的对象不应仅是青少年学生而且应当是人材=全民的整体的发展与提升,培养合格公民。为此,需相应地改革教育的组织管理体制。 (4)五元智能理论作为学导式创新体系开发人才智能的基础理论,鼓励人材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独立思考、一题多解、标新立异,发展个性。创新与个性构成同义语。教 育者要关注人材全面和谐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人材的人格独立性,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5)五元智能理论在人才的培养和智能开发方面对素质教育更有优越性: ①更全面——包容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要求。②更可面向全体求学者——不仅培养有智能强项的少数人。③更具体——采用学导式学在导前,尝试、探究开发智能,便于操作,更易落到实处。④更易获得大面积丰收——不仅适用于学校,而且也适用于学校之外的社会教育组织,在建设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开发五元智能提升人才素质。 总之,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本文提出以人为本实质应是开发人的五元智能为本并对其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对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的价值作出简要论证 【见下卷专题 】 。 这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本文对其定义和内涵作出新概括。五元智能理论主张人人既是人力资源=人材=潜人才,就应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成其才的最大成功。 各级各类培养人材的教育者应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为开发人材的五元智能而教”“通过开发人材的五元智能来教”,采取灵活有效的学导式教学 【见下卷专题 】 ,近20多年来已在全国各省(市、区)都得到成功实践。 五元智能理论作为学导式创新体系开发人才智能的基础理论,能启迪智慧,激励人材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促进人材独立思考,展示自我一题多解、标新立异,发展个性,发扬人材的智能优势、激发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可为素质教育及教学改革提供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本文获黑龙江省社科联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人才|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38=57美国加德纳多元智力=智能理论同刘学浩五元智能结构优化理
ljkf 2013-8-31 08:05
38=57 美国加德纳多元智力=智能理论同刘学浩五元智能结构优化理论比较(之一) (141) (一)美国加德纳“多元智力=智能理论”的提出 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及助手在批判智力测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见《智力的结构》1983)。传统智力测验的内容以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为主,并认为个体的智力是固定不变、可以测量的。测量的结果可鉴别出学生聪明与否、预测日后的成功与否。这一理念在学校教育中体现为“以测验为本位的学习”和必不可少的各种考试。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他(她)就是个“成功者”,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学习上的失败者。 多元智力=智能理论同其他理论一样,并非没有缺点和局限性。自1983年以来,遭受了多方面的批评。 (二)“多元智力=智能理论”与五元智能结构的内涵 1.Howard Gardner加德纳的智能定义:是指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对自己所属的文化能够作出有价值的创造及其贡献的能力。 (1)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新的智能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会在某种文化情景下被激发,去解决问题或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试图使它更精确。 (2)多元智力=智能构成成分:“人的才能是多元的。人除了①言语-语言智力、②逻辑-数理智力这2种基本智力外,还有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节奏、⑤身体-运动、⑥人际交往(交往、交流)、⑦自我内省(自知、自省、自我反省)(以上7种是1983年提出的)⑧自然观察者、(1996年提出)⑨存在智力(1999年提出)共9种智力。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9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 2.五元智能结构定义:五元智能结构是人在认识、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时所必须具有的5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潜能并可能释放出的能量元素的有机构成;是人自身用来处理与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本力量。 (1)五元智能结构 的构成 【见下卷专题 】: ①知识结构 【见下卷专题 】 ; ②技能结构 【见下卷专题 】 ; ③智力结构 【见下卷专题 】 ; ④能力结构 【见下卷专题 】 ; ⑤人品(行为、品德、品行)结构 【见下卷专题 】 。 (三)五元智能结构理论的特征 1.多元性 人的五元智能结构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智能结构的这些元素各自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智能结构的不同元素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应同样看重这些元素 2.时代性 五元智能结构与一定的时代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 , 不同的时代环境下人们对智能结构的理解各不相同,对智能结构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3.差异性 由于环境与教育的差异,使个体智能结构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和表现形式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以看到有思考型、动手操作型等不同类型;因而每个人的五元智能结构各具特点 4.实践性 五元智能结构是人在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动潜能及其元素的有机构成;是个体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和创新新产品的结构功能。 5.开发性 人的五元智能结构的发展,关键在于开发。每个人都有一种或数种适合自身智能结构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有利于开发 。 (四)五元智能结构理论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即各种智能结构元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五元智能结构理论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包括 1. 积极的、平等的学生观 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五元智能结构,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展的程度不同。学校里没有绝对的差生,学生的问题不是聪明与否,而是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2.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观 【见下卷专题 】 3. 弹性的、多因素组合的智能观 影响每一个人的智能发展有3种因素:先天资质(对智能结构的类型起基础作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时代与教育环境。智能结构发展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经历的历史时代与文化教育活动。 4. 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优越的自学条件、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都能得到相应发展、各个元素的水平都可提升。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结构各种功能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不同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 尽快 成才。 5. 多元化、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 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和物质的)的五元智能结构的评价,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以学生学科成绩考核和标准化智力测验为重点的、新的促进发展的评价取向。 总之,具体说来教育教学要使能力结构7要素与智力结构5要素互相渗透,结合知识、技能、人品结构互相促进,和谐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要将智能开发-五元智能结构的优化放在教学的首位,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见《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人才|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37=57 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 (136)
ljkf 2013-8-31 08:02
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比较研究(文选17篇) (136) 37=57 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 (136) 大学生处在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阶段(一般大约从18岁到24岁左右)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迅速成熟的青年期的末期阶段。在这个黄金时期里需要十分明白地确立一个人一生发展的专业方向,从根本上确定他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并且要迅速地把各种潜在的聪明才智,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催化成能够在大学毕业以后解决种种复杂的社会实践课题的现实性的才干与本领。在这个黄金时期里,每个人在智能开发上所能达到的水平与高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一生的事业上所能获取成就的高度,而且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影响到民族、国家在二十年甚至若干年以后在国际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对人类进步事业可能作出的贡献。因此,必须强调大学生的智能开发,这是研究一个人一生——从生到死的生命活动全过程的“智能开发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不仅要从教育领域和人才成长的角度去认识它的重大意义,而且还应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探讨它的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 (一)大学生智能开发的时代意义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领域里出现的革命性的迅速更新,人类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知识激增”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仅仅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十余年间,各种新发见和新发明就超过了过去两千年的总和 …… 第二,新知识增长的速度日新月异:人类积累的知识总量现在大约每7年~10年就要翻一番!第三,知识陈旧率显著加快:目前在技术发达国家里,大学生所学得的技术知识,五年后将有50%以上变得陈旧过时。第四,知识物化正在不断加速:如果说晶体管从发明到应用不过用了两年时间,那么激光技术则缩短到仅仅两个月。第五,知识的新陈代谢频繁,重复交叉严重:全世界目前每年发表的科学技术论文已达500万篇以上,登记的发明专利已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发表论文一万三、四千篇,专利八、九百件。这使任何一个人都读不胜读。在学习和发明新东西时,往往避免不了遗漏和大量的重复与无效劳动。 在这种新形势下,现代科学预测指出: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大约只占他一生工作所需知识的10%,而另外的90%的知识则要在他毕业后去继续学习并且应当独立获取。因此,这就尖锐地提出了一个任务:大学生不能局限在掌握学校教学的知识范围内,更要通过学校教学的知识,去发展自己的智力与能力,既要具有独立地去自学,获得知识的进修才干,更要具有能够创造新知识、革新新技术的时代本领。也就是说,掌握知识与开发智能这两者相比较,开发智能不仅是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它是长期起作用的最重要的主观能动因素。只要大学生的智能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开发,不仅可以使他获得高水平的广博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确保它毕业后能独立进行创造性的社会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创造出富有价值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正是因为这一点,当代国际范围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中进行的错综复杂的斗争,西方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斗争的实质和最终结局则取决于各国的科学与教育的发展速度、数量与水平,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大学生的培养效率与智能开发的现状。这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相通的;社会的经济与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社会的教育与科学发展速度;而高水平的教育与科技成就必然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转化成现实的强大生产力,迅速增强着这个国家的斗争实力,可以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不容剥夺的充分权利。 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已经证明:各国政府机构,各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员和他们的“智囊团”的人选,正越来越迅速地由那些受过大学教育并且具有高度智能发展水平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与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去不断充实、不断更新,这是斗争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上述客观事实表明:大学生的智能开发,绝不仅仅是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趋势和成就大小的人才培养问题,更重要的是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民族、国家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的前途与命运的生死存亡的要害问题。我们探讨我国大学生的智能开发问题,也必须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智能开发的尖锐的时代意义。 (二)大学生智能开发的中心环节 大学生的智能开发的中心环节,既是大学生智能开发的核心问题,也是大学生智能开发的动力问题,同时它又标志着大学生智能开发的特点和性质。那么,什么是大学生智能开发的中心环节呢? 我国的大学生,从入学时起,就几乎全部确定了他的专业定向和职业趋势。文、理、工、农、林、医、师范、艺术、体育等各专业的大学生,从入学时起,就基本确定了未来的社会职业和各自的专业发展的方向和位置。这反映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各种不同的需要与具体要求,是长期地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与教学过程中一直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充分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和发挥这个决定性因素的作用,正是决定着大学生智能开发成败的中心环节。 大学生智能开发的基本方向,必须从专业定向和事业需要出发,既看到他们几年后毕业时国家建设的当务之急需,也要看到今后十年、廿年的社会进步的高要求。必须高瞻远瞩地紧紧抓住本专业所必备的深厚的知识基础,同时又要着力于专业兴趣、志向、职业热情与献身精神的培养,发展每一个大学生的独立探索与积极创新的能力。 大学生智能开发的基本途径,应当从毕业后实际工作的要求、专业内容和职业发展趋势寻找。学校和教师要把工作中心放在调动每个大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独立学习的积极性上,结合毕业后的实践要求和独立工作的内容,让大学生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或者从入学时起,就见习本专业和职业的实际工作,向大学生提出各个学年、各个学期或每个学习阶段的具体学习任务:必须获取知识的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相应的智能发展的主要指标。要激发起每个大学生主动学习和抓紧发展智能的积极性,让他们作学习生活的主人,因人而宜地充分建立各自具有不同个性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常见的那种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等待接受,对于如何具体开发大学生的智能,师生双方却心中无数,推着干、学着看的消极被动的传统教学的习惯方式。 (三)大学生智能开发的基本内容 智能包括智力和能力。对于智力的内涵 【见下卷专题 】 。 对于能力的看法 【见下卷专题 】。 下面,分别考察一下大学生的智力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具体内容及其开发的途径与特点。 (四)开发大学生的智力 1.开发注意力 【见下卷专题 】 。 2.开发感知— 观察力 【见下卷专题 】 。 3.开发记忆力 【见下卷专题 】 。 4.开发思维力 【见下卷专题 】 。 5.开发想象力 【见下卷专题 】 。 当然,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并不是要把上述五项基本智力因素孤立对待,单打一,而是要把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去综合开发,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信息的吸收与消化,逐步发展到较高一级的智力水平上去。 (五)发展大学生的能力 发展大学生的能力,重要的是使7项能力要素都得到普遍发展。为了节省篇幅,下面对大学生能力结构的要点及其发展的途径,仅略加说明,不详细论述:1.发展大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 【见下卷专题 】 ; 2.发展大学生的表达—表演能力 【见下卷专题 】 ; 3.发展大学生的健体--操作能力 【见下卷专题 】 ; 4.发展大学生的社交—管理能力 【见下卷专题 】 ; 5.发展大学生的革新—创造能力 【见下卷专题 】 ; 6.发展大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 【见下卷专题 】 ; 7.发展大学生的意志—调节能力 【见下卷专题 】 。 总之,发展大学生的能力,应当把上述七项能力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有计划、有步骤的综合培养。 (六)大学生智能开发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智能开发,比起小学、中学学生的智能开发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大学生的智能开发,要以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对过去学术成就的深刻而全面的概括为特点的知识作为中介,并且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综合,消化吸收,变成自己通晓的知识体系,还要能加以运用而生成熟练的技能,再进一步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不断经受检验和反馈,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开发过程。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反映出大学生教育的性质和水平。 第二,大学生的智能开发,在实践活动中能获得相应的学习、科研等各项活动的社会成果或学术价值,甚至创造出一定水平的物质财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因此,对大学生的智能开发,不仅是单纯的智力投资,也能同时获得较大的现实的社会收益,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 第三,大学生的智能开发,大学生本身并不仅仅是被开发的客体、对象,更重要的是开发主体,实行者。要让大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学习、研究、探索、革新、创造,以及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生活、劳动操作和社会交际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注意开发自己的智能,不断调整各自独特的智能结构。教育者,学校和教师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当成消极等待开发的被动的对象。 第四,大学生的智能开发过程,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完全确立,个性发展基本定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自身不断地接受教育、获得发展,同时又不断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功能。它是小学、中学阶段智能开发成果的深化与提高,又对今后人生的智能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根据。所以,它是人一生中智能开发的关键环节。 第五,大学生的智能开发,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与智力(五要素)及能力(七要素)各要素普遍发展的教学这个统一过程的聚焦点和验收阶段。验收的标准不是只靠学校本身来定,更要靠多方面的广泛社会实践来定;参加验收者也不能只是学校本身,更主要的是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有发言权。高等学校在开发大学生的智能时必须重视整个社会,甚至兼顾到国际社会的呼声与要求。 正是在上述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冶炼出合格的——以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锻炼与考验才形成的大学生智能的高级“合金” 开发大学生的智能,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迫切问题 1981年12月初,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要求这方面的精神文明,有更普遍更迅速的发展”),其中要大力加强智力开发,增加智力投资,使智力投资同生产建设投资的比例相协调,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这要使社会成员广泛地树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风尚和劳动态度,树立高尚的思想情操、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树立自觉的守法精神和高度的组织纪律;在处理人民内部的关系上,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团结互助。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要开展五讲四美运动。可见,智力开发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环,已列入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发大学生的智能(智力),正是直接影响到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影响到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的发展水平,而且又间接作用于工农业等各行各业生产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性环节。 要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能,当前需要解决几个迫切问题是: 第一,在高等教育工作中,要把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智能,摆在突出的首要地位。通过全部教育与教学工作,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要着重发展大学生的智能,把它作为教育指导思想的核心。知识可以在各种百科全书和文献中寻取,而大学生的智能及其创造的价值却根本无法取代。 第二,要具体调查、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要求;也要深入研究,具体分析大学生智力开发的个人特点和智能普遍发展的基本规律,使他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第三,要充分调动起大学生自己既作为开发智能的客体同时又作为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觉地为把自己的智能发展到尽可能高一级的水平而顽强奋斗。 第四,全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考试及毕业分配制度等都要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智能;带动智能发展,都要争取获得发展智能的最佳效果,绝不可阻碍或束缚大学生的智能发展。鼓励智能冒尖者可提前毕业。每学期都要推荐一次智能优秀的学生,建立学生智能档案,为优秀生快速成长提供方便。 【 见 1982年5月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3期 ; 北京师范大学高校干部进修班《大学生身心特点与教育》和东北师大高校干部进修班《高等教育学—教学参考资料》等书】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19=57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学导式社会之一---突出自学与智能开发
ljkf 2013-8-30 09:19
19=57 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学导式社会之一---突出自学与智能开 发 (55)  进入21世纪,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呼唤人们快速学习,而自学是最便捷的学习方式,人们可以努力提高学习速度、学习效率,达到快速学习的目的;永远保持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人和人的差异在于工作与业余时间学不学?学什么?怎样学?是否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智能?   知识重要,还是智能重要?有关专家估算,当今人类社会每7~10年左右知识的总量就翻一番;目前人的知识总量只相当于2050年的1%;发达国家许多技术的半衰期平均只有5年,而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在某些领域只有3年。 应当指出,知识与技术是有区别的。例如。收音机从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应用电子管、晶体管的技术已经明显地过时了,没有人在应用了。但是,有关电子管、晶体管的知识,从科学发展史看,还是可以了解一下的。人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适应职业变换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社会发展,进入了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学习型社会。我们认为,应当把技术从知识区分出来--技术(新的生产方法与手段)的起源同人类自身机体功能的有限性分不开,制造工具和研究新技术是由于人类适应自然的需要才出现的;任何一项工程都是一项系统的技术活动,都旨在创造某种产品;更具体地和生产相连;技术比起知识来,更加直接地和生产、和经济相结合、紧密联系。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经济效益密切相联。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才会形成现实生产力。因此,技术经济、这个概念比知识经济要容易理解得多,而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概念,有些大得空泛而不精确恰当,让人不易把握。这样,本文所谈到的知识,基本上是不包括具体操作技术的。 学知识,是很重要,但是,知识比起人的智能来,知识(如:各种说明书、百科全书.....)基本上是静止的,而人的智能确比知识要能动得多;知识终究是要靠人的智能去利用,才能产生力量;知识不被运用,摆在书架上,知识能产生什么力量呢?离开了人的智能的能动运用,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又能产生多大效能呢? 学知识的重要性,更在于它是开发和提高人的智能结构--这个高楼大厦的基石和建筑材料、有效工具。 那么,什么是智能结构?开发和提升人的智能结构, 形成优化的包括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五个层次的智能结构及其规律性联系并和谐发展,追求人才智能开发的最优化--理应是人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什么是开发人的智能的有效方式--学导式呢? 【 见下卷专题】 学导式 学习型 社会是学导式全民学习的社会 ,可简称学导式社会 。具有 学导式学习型人才与学习型组织结合 运行体系作为核心管理方式、拥有社会创新体系作为核心生产方式、终身学习与教育体系作为核心生活方式三位一体的共同体,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而终身学习;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者协调统一地为自学提供方便和条件,使人人学习的地位平等、发展的机会平等。    一、学导式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人人自学为主,辅以组织的引导关怀 1、自学为主并求得恰当指导 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学导式社会成员在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是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的社会;学习的内容:不仅学知识、经验;还要增长能力、创造新知识;掌握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完善人格,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等各个方面。学导式社会每个人都应有强烈的学习要求和进行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是个人、也是社会组织成功之母。 学导式社会学习的主体:主要是个人,进而扩大到个人所在的、个人结合而成的组织(单位和集体--家庭、班组、团队、社区、企业、院校、社会团体与其他各种组织...)。每个人都要经历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伴随着个体的成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选择能力在增强。幼年期的学习大都倾注于感兴趣的内容。成年时期的学习是主体依据自身生活需要自觉选择的一种生活活动和行为方式,突出了主体的能动性和自我选择性(主体的学习活动在生活方式中占有核心地位。人们将学习内化为生活需求、主体需要,才真正形成学习和生活方式;在自我需要的促使下,会不断积极行动,使自我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提高。 学导式的自学为主并求得恰当指导,在时间上超越了学校教育的时间限制,在地点上不受任何局限与约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与教学:教育是有指导的学习、是有组织的主体教育--更注重学习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育的着眼点从教育转到学习,从外部的教转向内在的学,更注重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学会学习,充分发掘个人的智能潜能;教育过程更注重个性品质的培养并为此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1)学习是每个人一生的重要内容、重要方面,应及早养成自学的习惯,成为每人日常生活方式,以满足各种需要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生活质量并达到全面发展。人们谋生和乐生--寻求自我实现、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满足创造性的人生需要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足不出户便可利用互联网学习,为各年龄段、所有职业阶层的人提供了最大的学习便利--个人自学获得了无围墙的大学、可学到世界上最好的课程。 2)全民学习--使人人生活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即学导式社会之中,学习成为一种社会行动。生活离不开学习--成为基本生活状态。学习成为群体的社会性选择行为-全社会普遍的大众行为。人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包括人的一生6大阶段-婴幼儿、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持续不断的过程; 2、实施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创新学习 中共16大提出追求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现代人的精神和视野培养现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把人的最终发展与幸福作为社会生活追求的目的,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学导式社会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利益的社会,人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学导式学习,是指时时处处从个人及其集体的需要出发进行学习,不断追求人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与进步。 1) 学导式学习,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人格、尊重每一个人的自主、自由,主体性和潜能,把求学者作为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人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自我超越、学习者有选课、怎样学、形成自己学术思想的自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科目主动选择、对学习内容主动钻研、质疑、能动理解、消化吸收;对教材、讲授内容能动超越。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每个人独立自主、充分、自由发展为前提,以每个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合作、协商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将取代课堂教学而成为新时代教育活动基本形式。 2)学导式终身学习,不断发挥潜能,获得终身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智力、能力与品格,面对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都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所学。 3、组织的引导关怀,是外因,外在条件   1) 倡导正确理念 学导式社会的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校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的讲授、示范、指导,是对学习活动的一种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质是积极的辅佐作用,不能代替学习者的独立发现、吸收、创新。不能主宰学习者的一切。学导式社会的学习实现教学民主化--学术思想平等切磋,从解疑、提问中,寻找自己教学的不足,甚至鼓励学生否定自己的见解;学会以“心”交心,彼此理解。高等教育控制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师生协商确定学习目标和达标的方法,并制定学习协议--这有助于教师的指导和学习者与学习。 2)组织的引导与人文关怀 社会的各个组织,都是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组织。 -1 社会的各个组织-尤其是中国 共产党 组织的领导、引导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2 社会的各个组织都有义务组织集体学习、相互交流经验、沟通共同理想、愿景与思想感情; -3 社会的各个组织的指导者、教员讲师,都是学习者必要的、具有能动性的优越条件。 -4 社会的各个组织-班组、团队、群体的领导人率先组织学习,以身作则地引导、示范。 -5 社会的各个组织尽力提供生动活泼、涌动创造 不断创新 的教、学活动 3)提供学习保障- 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与保障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即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1 适宜、实用的--精到而有趣味的学材; -2 物质及环境条件-充满合作和乐群精神的学导式学习型社区 -3 灵活而有弹性的学习制度保证,健全的法制 -4 以提升人才素质、优化智能结构为导向的评价系统和激励奖赏制度 评定学习质量的标准--是学习者的应用和拓宽知识、独立解决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和智能结构的开发水平。  -5 宏观上,健全的学导式制度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现代国民学习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学导式社会不断造就社会有用之才--提高民族素质并不断提升实践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未来世界的积极进取的创新型人才;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与保障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这也是学导式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 二)人人提升 五元智能【 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 】 学导式社会是个不断提高民族素质造就社会有用之才、培养面向现代化未来世界的积极进取并不断提升实践效益的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全社会成员人人自愿自觉不断提升自己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这样,学习就成为学习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身持续不断的经历。 善于学习的民族是世界最有希望的民族,国民的学习能力和智能结构的最优化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实力基础; 一般教育的目标是单纯传授、积累知识;思维以记忆显现型为主;拘泥于现成理论;学导式学习则追求形成优化的包括 领悟 知识、 熟练 技能、 开发 智力、 锻炼 能力、 优化 品 行 五个层次的智能结构 (简称五元智能开发) 及其规律性联系并和谐发展,追求人才智能开发最优化 【见下卷】 总之,学导式社会不断造就社会有用之才--提高民族素质并不断提升实践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未来世界的积极进取的创新型人才,人人能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这也是学导式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 三)社会有组织的持续发展,协调和谐无限优化 要有组织的资金投入、有效规划培训性学习,有周密的布置和效果评价。   1、在 学导式 组织里学习--鼓励共同学习和团队学习; 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促进探讨和对话; 1)集体学习:能自我管理的集体,会“在干中学” 2)由专家或专人将成熟的知识、技能加工给员工易于自学的学材。领导人直接负起培养其他成员的责任;内部在不同领域具有突出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的人向其他有关部门传授技术与技能。 3)家庭成了学习、工作、娱乐的重要中心。   2、为实现共同理想(目标、愿景)--成为不竭的学习动力 1)只有学习才能创造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实现人的终极价值; 2)社会事务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平等-思想和知识才能自由流动、智能结构才能丰富完善。 3、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学导式 学习型 社会 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一种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理论和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它们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各级各类组织进行广泛深入持久地创建活动。 1)要建设学导式 学习型 政党、政府 ,可简称 建设学导式政党 、政府 ,最根本的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和精神状态,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方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需要。 2)用学导式学会建设健全的法制社会 4、快速、便利、创新、优化 快速、便利((学导式社会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知识、开发智能便利化--即实现以人为本的学习 )、创新、优化是学导式社会的建设特点和发展前景   二、建设学导式社会的基本途径 一)以组织(包括家庭、社区、各个社会组织)为本位:求得指导的自学。例如: 求得指导的自学:既出自自学者内心的需要,能自我调整、强化,并能不断完善所学内容-自我领悟、自我提高--以便恰当地、充分地应用到工作中并创造出新知识、新方法。 二)国家、政府起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资源和价值的整合者、管理者,承担最大的责任和义务是对全社会的成员提供教育关怀和学习条件。以政府--这一组织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体或利益代理人,用教育关怀作为途径从总体上关注并致力于改善所有人的生存和受教育状况:致力于改变不平等--由于各种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歧视,那些在经济、文化、地理等环境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我国政府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材优势,就必须全面投资培养人才,提升人的智能结构优化水平[包括善于学习]。 三)有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逐步发展过程。它以学习与教育为纽带,把个人学习与需要同社会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 四)自觉运用6大理念,指导学习实践、建设学导式社会 明确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学导式组织、学导式社会的“灵魂”,是构建学导式学习型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各个组织的全体成员达成共识,自觉运用6大理念,指导学习实践,树立建构学导式社会的坚定信念。思想理念决定行为,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建立恰当的学习机制和促进与保障机制。 要运用6大理念: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全面-效益观、智能-学导观、管理-优化观--这6大理念构成的有机综合的统一体,是学导式的基本指导思想: 1、宏观-战略观:宏观上,我们判断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多极化是个大趋势、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在这个情势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需要加强中国 共产党 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 战略要把握全局、抓住机遇。要认清创建学导式社会的战略选择与战略意义:是我国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选择;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着眼点,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战略趋势;需要国家发展战略、政府转型战略、人才体制战略、组织创新战略、改造人们的学习与教育推动战略。 建设学导式学习型社会要高瞻远瞩,既满足当前的现实需要,又预测未来的演变趋势,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教育、教学、对人才开发的要求;学导式不仅仅掌握知识、技能,更要造就能适应现代化未来世界需要的积极进取的创新型人才;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既追求远大而崇高的目标,又要联系实际,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战略重点。   人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目前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者--只有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建设好人才开发的制度,提高普及教育的水平和程度,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生活质量、学习和发展能力。建设学导式社会,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由之路, 学习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与学习创新、深化改革,造就几亿计的亿万高素质的劳动者、成千万专门人才和几百万拔尖创新人才。要利用学导式社会的建设,发展网络、职业培训、继续与终身教育与学习,必须走出目前应试教育功利化取向,实现学习与教育事业的规模发展、创新、开放,为不同年龄、职业、需求的人们,提供多元、多层次的学习条件。 2、 整体-系统观:  学导式这一最优化教与学、工作与管理方式,作为一种事物也是由各个部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而形成具有新质的系统。学导式能促进整体改革,要合理操作协调配合。 学导式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带有整体协调性、开放流动性等特征。 建设学导式社会是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  学导式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学习整体化,即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学习具有整体性--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并把一切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连续、联系起来;学习具有完全性--把各类型的教育完全沟通协调起来; 要创造整个社会的学习风气、形成保障和推动学习的体制与机制、制定推动学习的法律与政策。    3、 动态-发展观: 建设学导式社会,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发展的进程不是笔直的,会有曲折;需要逐步推进、逐步完善。需要形成动态-发展、开放的、合理的社会流动结构取代固定、封闭式结构;合理流动能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联系、有助于消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寻求动态平衡 采取灵活多变的调节手段,在动态运行中长期维持系统接近均衡状态是可能的; 学习的目的在于发展-促进个人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只有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人类才有出路, 创建学导式社会,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观。在开放的学习系统中人们自由、快乐地学习--我国人口众多,众多的人口-→变成人材-→人才资本-→实现人才价值。学习由追求自身价值目标的个人愿望与个人行为,变为体现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的根本要求的社会行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4、全面-效益观:建设学导式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小康又是学导式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的关键是“全面”,而“全面”的重点在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素质--智能结构的全面提升。全面开发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这是我国的紧迫任务--是增强企业、城市、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学导式学习具有全面性--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也是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导式要使学习者的智能(包括体质、劳动技能、审美修养、品德以及德、智、体、美、劳诸育的要求)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品德修养)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管理的有效性。 5、 智能-学导观:学导式社会呼唤并催生终身学习与社会创新,是教育-学习理论与教育-学习实践最深刻的变革。 学导式开发人才、形成优化的智能结构(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的诸要素并相互促进,都溶化在智能结构里五个子结构之中);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管理的彻底性-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开发智能。 学习者要不断提高自觉性(深刻领会学习的目的任务、具有自觉积极的学习热情、采用适当的机智灵活的学习方法与形式)、主观能动性(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生动活泼的学习作风)好好规划学习时间;从感知,到理解、判断、记忆;由易到难,从一般到特殊; 学习的本质在于不断提升学习的总量(学习内容的宽广程度,也体现组织和个人的开放程度)、质量(表现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及学习效率、品质)、流量(表现学习的速度和载体的流通效率)、增量(表现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和对未来的价值)的综合效应。快速提升全社会的自学探索能力,是创建学导式社会的根本所在。学习速度 变化速度=消亡 教者、管理者、领导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者、管理者、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循循善诱(激发学习动机、启发、诱导、指导性讲解与训练,不断提升能够使大多数学习者“跳起来能达到”的高度)、以身作则(治学态度、待人接物、道德风范等);学和导相辅相成。 6、管理-优化观: 创新管理观念,指导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建设:建设学导式社会,每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人。学导式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学习与创新: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创新的根源在于学习。学导式社会,是参与社会运行与创造的各类主体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用学习促进创新的状态,不断淘汰落后的社会功能,保持开放进取的社会动力,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1)建设学导式社会的关键是确立开放互动的全方位的全民学习体系--大力发展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形成完善的现代国民学习-教育体系)与建设社会创新体系(国家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和形成全民学习保障体系(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使人们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并行建立,是个系统工程--这是建设学导式社会的主要内容。 学导式社会的学习运行体系也是管理体系。 2)创新人才管理-任何工作要从人开始,这是管理学导式社会的基础之一。 强调以人为本--就要尊重、为了人;依靠、发展人;使个人参与管理、 是自觉自愿管理自我、“自省”--管理的核心是使个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的丰富和智能(心理品质)的完善、更多发挥主体的潜能、自主性和能动性; 3)建设学导式社会要有创新管理的新方式,实行地方为主的新原则、有相应的管理策略。才可达到建设学导式社会的具体和最终目标。 (1) 创新学导式社会组织-提升组织和社会的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是学导式社会的总体目标;组织由小到大,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模式--创造高绩效组织,要有效配置人员、管理组织技能与能力、管理组织学习。 (2) 创新学导式社会的学习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达到管理规范有效。 4)学导式社会学习运行体系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各种管理手段的综合协调运用 (1)激励-激发鼓励,目的是激发人有效学习的行为动机、调动积极性。激励手段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组织成员的心理特点,以最大限度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是柔性的管理。 (2)沟通:交流信息是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基本的管理手段。沟通的目的是协调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统一行动,为实现建设学导式社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利用无线通讯、互联网络沟通更加容易、方便、信息量大增;扁平式组织模式打破了上下级之间的障碍;信息传达者经过学习,表达能力、心理水平及沟通技巧等都得到提高,沟通效果会更好;还要实现社会成员的及时沟通、团结友爱。 (3)协调:是目标,也是手段,协调个人之间、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和系统整体之间的关系和目标等。 (4)惩罚:是强制、控制等偏于刚性的方法,仅在故意严重背离建设学导式社会学习要求的迫不得已情况下使用; (5)自由:要给管理对象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其在更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主动投身学导式社会的学习与建设,发挥出尽可能大的能动性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5)管理-优化观要求彻底转变不合乎与时俱进要求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投入、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要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调动施教的积极性;关怀每个学生及其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不断提高教师的学识、思想品德和教学修养;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2) 学校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改革传统教育的整个教育内容,使德、智、体、美、劳各育之间的结构合理而不缺失,和谐开发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促进全面发展。 实行民主管理--形成各项要素的最佳结构;教学过程要合理组织有效控制,及时反馈、调节、评价结果,实现良性循环。 (3)改变 普通教育 只重视升学、只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学生;而要提供适合儿童的教育,要平等地面向和尊重每个学生,使每人都在他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4) 改变 普通教育 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克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培养能力倾向;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最优发展,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统一;采取能力分组与过去的快慢班不同--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补偿性的; (5)改变只要书本知识、忽视培养实践能力、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要加强课外和社会实践;爱护、培养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创造充分开发禀赋和潜能的宽松环境,实行 学导式的 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科学精神。 (6)改变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硬性灌输,克服“一个模子”铸造人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人;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支持冒尖,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不仅是继承性学习、更是更新性学习。 (7) 学导式 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会学”;不仅学知识,更要给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发展 ---为发展学导式学习型社会贡献才智 。 三、我国目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 我国目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是养成每个社会成员的自学习惯、主动求得恰当指导,成为学导式学习型人才 、积极建设学习型家庭和各种学习型组织,使学习真正成为个人与组织成功之母。 学导式社会的教育是全民的、终生的、自由的教育,不可能用一个具体的考试分数来衡量--素质不是考出来的,提高素质要靠科学的学导式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熏陶、诱导,是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 一)迫切要求现行的教育体制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发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 =五元智能 -这是建设学导式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 建立新的评价、考试制度是关键。要有新的指导思想--对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和德、智、体、美、劳各科都需要恰当评价和有效调控。要及早改善高考-连同中考的考试及其评分、评价制度-实行重在考核活用知识和创新能力与人品的评价制度。 三) 提升 教育机构 的创新 职能,推进各类学校教育改革,促进交流协作,加大学习-教育投资,强化硬件基础 。 【见《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2005】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1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0=57 序二 李新生 人才开发最重要的是人才智能的开发--学导式是
ljkf 2013-8-29 17:36
10=57 序二 李新生 人才开发最重要的是人才智能的开发--学导式是开发智能的好方法 (26) 人才资源是国家的一种重要资源。这种资源也需要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用。人才资源开发比自然资源开发更重要,因为它是其它资源开发的前提。没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其它资源就不会变成社会的现实财富,也不能成为国家的真正实力。人才开发的本质是充分发掘人才本身所具有的一切潜能并使之转化成为现实的能力,为社会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所以,人才开发最重要的是人才智能的开发。系统、深入地研究人才智能开发问题,既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又是人才研究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刘学浩同志编著的《人才智能开发系列丛书》是人才智能开发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无论人才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还是从是人才智能开发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这里得到启发和借鉴。 发展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的一条基本途径。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与人才智能开发有密切的关系。刘学浩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比较教育的研究,对各国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都有深入的研究。后来他转过来研究人才学的有关问题,这样,他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能够把教育学与人才学结合起来,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人才培养,从人才学的角度研究教育在人才开发中的作用,使教育学与人才学都得以丰富和发展。 刘学浩同志在书中明确提出了智能是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统一体的概念,对人才智能开发问题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探索。他认为智能结构包括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和品格结构。人才只有依靠智能和智能结构的优化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积极能动的作用。智能开发就是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优化人才的智能和智能结构。 如何优化人才智能和智能结构,这是本丛书探讨的中心问题。编著者提出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自学为主并得到教师恰当指导的新的教学法。学导式教学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学导式教学的精髓在于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已形成优化的智能结构为目标,以发展自学-探索能力为突破口,培养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当作存贮知识的“仓库”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也不是处在教师不“启”就不能“发 ”的被动地位。因此,它既否定注入式教学,又在启发式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变灌为导,学导结合,学有导辅佐,导为学服务;教学相长,师生相互启发。这种学导式教学是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新形势的要求而产生的,是对近几年来教学改革中着重培养自学能力的各种具体教学方式成功实践的本质概括及其发展趋势的总结提高,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基础上的教学观念的创新。它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明显的优越性。经过几年的倡导和推行,国内已有许多教育单位,包括学校教学和军事训练的应用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有一批热心的同志在致力于学导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全国已成立了学导式教学协作组,召开了学术理论讨论会,举办了讲习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颗新绽发的嫩芽正在茁壮成长。 我从一些材料中得知,目前在国内关于学导式教学法的首创权问题似乎还有争论。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学导式教学法是有价值的,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否则还有什么人去争呢?我在这里无意也不能去进行裁判谁有发明权,但我从报刊发表的材料看出,早在1980年刘学浩同志已有这种新思想的萌芽,1982年发表《浅谈学导式教学法》时这种思想已经成型了。将近十年来他致力于这种教学法的研究、阐述、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总结提高,逐渐取得了更多同志的认识和理解,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教学理论的一种新的见解为学术界所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刘学浩同志是作了创造性贡献的。我希望学界同仁捐弃门户之见,共同为扶植这棵幼苗茁壮成长而努力。 我前面说过,刘学浩同志是从教育学转过来研究人才学的。从这套系列丛书可以看出这两个学科关系之密切了。如果能把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研究有关问题,那么对两个学科都会是大有裨益的。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两个学科是不能相互取代的。教育学要研究人才开发与人才培养问题,但又不知说这些问题。人才学要研究人才教育培养问题,但这也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固然教育学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需要发展,人才学即使还很不成熟,也仍然有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我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家来研究人才问题,促进人才学的发展。 读了刘学浩同志的书稿,我深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多年来他围绕学导式教学作了那么多研究,写了那么多文章,现在把它们汇集到一起,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导式教学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脉络,同时也可以看到作者奋斗的足迹。在后面各辑中,作者从比较教学论--苏联、西方国家和我国教学理论的比较研究的广阔背景中,又展现了学导式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及可资借鉴的认识成果与实践经验,这更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但我总觉得现在这种编排有一个缺点,它很难使读者对学导式教学理论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了解,而不得不在读后再去作整理分析。我诚挚地希望刘学浩同志能进一步努力,拿出一本 学导式教学论 ,建立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人才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 李新生 一九八九年四月 于哈尔滨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1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研制智能玻璃可按需透光
hanlingeorge 2013-8-26 08:46
新研制智能玻璃可按需透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借助纳米结晶技术,开发出一种能让门窗更聪明的智能玻璃。这种玻璃中嵌入了一层超薄纳米涂层,可按需调整进入玻璃的光线,能做到明暗可控、冷热可调,有望大幅降低建筑的空调和照明开支。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与现有的技术不同,该涂层可实现对可见光与产生热量的近红外(NIR)光的选择性控制,以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舒适性和节约能源。 领导该项目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化学家迪莉娅·米莉蓉说:“在美国,我们所消耗的所有能源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用于建筑的照明、取暖和制冷。目前城市中的不少建筑都被大量的玻璃所覆盖,新材料的使用将大幅提高这类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 米莉蓉的研究小组此前因研制出能够阻挡近红外光而让可见光通过的隔热玻璃而为世人所知,该技术的关键在于电致变色效应。新研究要求他们的技术达到一个新高度,做到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独立控制。这意味着使用者能够在不增加额外热量的情况下,保证室内的采光,从而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依赖。 新技术核心是一种经过重新设计的电致变色材料,由氧化铟锡纳米晶体和嵌入在玻璃基质中氧化铌组成。除了能分别控制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采用这一技术的窗户还能按需切换到遮光模式(同时屏蔽近红外光和可见光)或全明模式(让所有光线毫无阻挡地进入室内)。 研究人员发现,纳米晶体在玻璃中微小区域的协同交互作用可增强电致变色效应,这意味着可以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涂层的厚度。最关键的是,这种纳米晶体玻璃界面的原子连接方式导致了玻璃基质结构的重排,其拓展了玻璃基体的内部空间,使电荷的移动和进出更加容易,这也为新型电池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思路。而从材料设计的角度来看,他们证明了能够用在单一同质材料中增加不同材料的方式来赋予其新特性。(来源:科技日报 王小龙)
1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车辆智能报警设计
胡业生 2013-8-7 20:57
能不能设计出 自动报警系统 对车辆人员超载自动报警 对遗留在车上的 提供自动报警功能,一旦有人被遗留在车上就会启动自动报警呢?
个人分类: 科学精神|2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会否自我抑制其智能发展?
热度 1 周可真 2013-8-2 22:20
在科学网最近热议的转基因问题上,我是认同曹广福的立场和态度的,但是我在这个问题上总体上是抱悲观态度:通观这个星球乱七八糟的社会、污七八糟的环境、灰七八糟的天空,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将会是怎样,已不难推断,因为这全球性的 “ 乱 ” 、 “ 污 ” 、 “ 灰 ” 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上看非但不可能得到改善,只会变得更加严重,就此而言, “ 挺转 ” 或 “ 反转 ” 还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上看这全球性的 “ 乱 ” 、 “ 污 ” 、 “ 灰 ” 非但不可能得到改善,只会变得更加严重呢? 人类本性既有善的一面(“善性”),又有恶的一面(“恶性”),当人类日益发达的智能和科技为其“善性”控制时,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反之为其“恶性”控制时就会越来越坏。由于智能和科技仍在不断发展,人类改善世界的能力和毁坏世界的能力也都在不断增长。其改善世界的能力是基于其“善性”,是谓“善能力”;其毁坏世界的能力是基于其“恶性”,是谓“恶能力”。 “善能力”的发挥会使人类世界趋向于至善,“恶能力”的发挥会使人类世界趋向于至恶。然则,这两种能力同时发挥,人类世界将会怎样?是否会趋向于善恶之间的中和状态?我认为不会出现中和状态,因为“善能力”的发挥是在于建设美好世界,“恶能力”的发挥是在于破坏美好世界,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难于建设,易于破坏。 对于个人来说,靠其家族累世的建设行为积累起来的家产,在不肖子孙手里可毁于一旦,这是个人智能在“恶性”控制下所能造成的恶果——此类“败家”之事无须枚举其例。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靠其族群世世代代的建设行为积累起来的文化,在不肖子孙手里亦可毁于一旦,这是一个民族的智能在其“恶性”控制下所能造成的恶果——此类“败族”之事可举中国“文革”为例,其“文革”才不过十年,几千年建设起来的中华文化就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故称之为“十年浩劫”。 对于全人类来说,靠世界各民族世世代代的建设行为积累起来的文明,在不肖子孙手里同样可毁于一旦,这是人类智能在“恶性”控制下所能造成的恶果——此类“败人”之事以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为其序幕,而当今世界则正在酝酿第三次大战,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在进行军备竞赛,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美国一国核弹的使用而宣告其结束的话,那末,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主要核大国互相使用核弹而达到白热化程度,其结果则难以预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使第三次世界大战尚不至于毁灭人类世界,但由于人类无法自我改变其本性,到其智能更加发达,以至于能制造出比现在的核弹更加先进的武器,并且这种武器一旦受其“恶性”控制时,足以导致人类毁灭的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若非人类进化成非人类,其本性(包括善性和恶性)是不可能改变的,一部人类文明史不过是人类越来越充分地自我展示其本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唯一不能做到的是改变自己的本性,可以做到的是抑制自己的智能发展。如果人类不知自我抑制其智能发展,其自我招致毁灭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但是,当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点时,他们会否实做其事地自我抑制其智能发展呢?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2550 次阅读|8 个评论
C++智能指针的设计和实现
yangtaolyt 2013-7-30 16:29
C++智能指针的设计和实现 分类: C/C++ 2013-06-15 22:17 237人阅读 评论 (1) 收藏 举报 C++ 智能指针 内存管理 目录 (?) 一、 智能指针 在C++语言编程时,当类中有指针成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来管理 指针 成员:一是采用值型的方式管理,每个类对象都保留一份指针指向的对象的拷贝;另一种更优雅的方式是使用 智能指针 ,从而实现指针指向的对象的共享。 智能 指针 (smart pointer) 的一种通用实现技术是使用 引用计数 (reference count)。智能 指针 类将一个计数器与类指向的对象相关联, 引用计数 跟踪该类有多少个对象共享同一指针。 每次创建类的新对象时,初始化指针并将 引用计数 置为1;当对象作为另一对象的副本而创建时, 拷贝构造函数 拷贝指针并增加与之相应的引用计数;对一个对象进行赋值时,赋值操作符减少左 操作数 所指对象的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为减至0,则删除对象),并增加右操作数所指对象的引用计数;调用 析构函数 时,析构函数减少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减至0,则删除基础对象)。 二、智能指针的一般实现 智能指针通常使用类模板来实现。模拟类指针的各种行为。但是,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对类指针成员的管理,防止悬垂指针的出现。 template class T class SmartPointer{ public : SmartPointer(T *t):pt(t){} T operator *(){ return *pt; } T* operator -() { return pt; } private : T *pt; }; 三、引用计数的实现 为了实现引用计数,我们定义一个_counter类来记录引用次数,把_counter类的所有成员设定为private,因为其他的类型并不需要访问_counter,只有SmartPointer对其进行操作就行了,SmartPointer将设为其友元类。 class _counter{ template class T friend class SmartPointer; _counter( int u):use(u){} ~_counter(){} int use; }; 在SmartPointer类中,保留_counter的指针。 template class T class SmartPointer{ public : SmartPointer(T *t):pc( new _counter(1)){ cout "SmartPointer::SmartPointer() invoded use is: " pc-useendl; this -pt = t; } SmartPointer(SmartPointerT rhs){ this -pc = rhs.pc; this -pt = rhs.pt; this -pc-use++; cout "SmartPointer copy invoked use is: " pc-useendl; } ~SmartPointer(){ pc-use--; cout "SmartPointer::~SmartPointer() invoded use is: " pc-useendl; if (pc-use == 0) { delete pt; delete pc; } } SmartPointerT operator=(SmartPointerT rhs){ if (rhs == * this ){ return * this ; } this -pt = rhs.pt; this -pc = rhs.pc; this -pc-use++; cout "SmartPointer::operator=() invoked use is: " pc-useendl; return * this ; } private : T *pt; _counter* pc; }; 例如:我们有一个HasPtr类,其类成员中有一个为指针*p。 class HasPtr{ public : HasPtr( int val):value(val),p( new int (3)){ cout "HasPtr::HasPtr() invoked" endl; } ~HasPtr(){ delete p; cout "HasPtr::~HasPtr() invoded" endl;} private : int *p; int value; }; 如果如下调用: HasPtr *php = new HasPtr(3); SmartPointerHasPtr psp(php); SmartPointerHasPtr npsp(psp); 我们现在有两个智能指针对象,指向同一个HasPtr对象,其模型如下: _counter的use成员(引用计数)为2. 四、测试 int main( void ) { HasPtr *php = new HasPtr(3); SmartPointerHasPtr psp(php); SmartPointerHasPtr npsp(psp); SmartPointerHasPtr nnpsp = npsp; return 0; } 使用gcc编译器,运行结果如下:
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健康国际会议将于8月3-4日在北京翠宫饭店召开,欢迎参加!
热度 3 王飞跃 2013-7-30 10:44
智能健康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mart Health ) 将于2013年 8 月 3-4 日 在北京翠宫饭店召开,欢迎大家参加! 2013 年度的智能健康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mart Health )将于 2013 年 8 月 3-4 日在北京翠宫饭店三层凝晖厅召开。本年度的智能健康国际会议旨在为中国地区的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公共健康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与国际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会议期间,我们将邀请大数据和语义网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 Jim Hendler 教授 (Fellow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British Computer Society, IEEE 以及 AAAS) 以及智能健康方面的国际著名教授 Hsinchun Chen ( Fellow of IEEE and AAAS ) 等做主题报告。这些国际顶级学者将详细阐述他们在大数据和智能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潜在的研究方向予以深入讨论。与此同时,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研究者也将带来他们在智能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相信此次会议一定会为我们带来很多新想法和新思路 。关于智能健康国际会议方面更为详细的信息,请您参阅我们的会议网站: http://ai.arizona.edu/ihic2013/ 。 欢迎各位踊跃报名参加,报名邮箱是: icsh2013@163.com 。
15441 次阅读|5 个评论
0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上)--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选目录
ljkf 2013-7-27 07:41
713《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上) ----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选》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下) ---涌现创新人才的学导式创新体系专论】】 【【【【【【【【【【【【【【【【【【【【【【【【【【【【【【【【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上) ----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选》 刘学浩 李国忠 著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第1版 定价:35元 总页数:242 0=57 目 录 (1--3) 1=57【1】 前言 (1-3) 2=57 【2】上卷 卷首语 从2011年宁波市云龙镇中学“高效课堂”的来龙去脉说起 (文献7篇) (1 ) 2=57 云龙中学推行快乐教育打造高效课堂 ---云龙中学教学改革侧记 (1 ) 3=57 李国忠 云龙中学的课改历程 ---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 (2 ) 4=57 课堂的突围—访李国忠校长 (10) 5=57 学导式教学法--黑龙江省首倡,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15) 6=57 学导式教学法的认识与期望 (17) 7=57 采访报道 刘学浩---首倡世界学导式教学法第一人 (18) 8=57 学导式教学法续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 (21) 【3】《学导式--开发人才五元智能大教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原名《人才智能开发系列丛书》)(文献4篇) (25) 9=57 序一 滕健 学导式教学法对人才智能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好方法 (25) 10=57 序二 李新生 人才开发最重要的是人才智能的开发---学导式是开发智能的好方法 (26) 11=57 序三 于北辰 学导式教学法万岁! ( 28) 12=57 导言:学导式--创新方式 (29) 【4】 学导式创新体系述要 (文选8篇) (34) 13=57 刘学浩学导式研究入编 《 中国当代思想经典》(34) 14=57 学导式创新体系纲要 (35) 15=57 彼得·圣吉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局限性 同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广泛适用性的比较 (35) 16=57 浅谈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组织)—学导式组织的人才开发与管理 (41) 17=57 试论学导式和谐管理 (46) 18=57 孔子《论语》与学导式--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方式 (50) 19=57 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学导式社会要点之一---突出自学与智能开发 (55) 20=57 用学导式建设学习型和谐家庭 (67) 【 5】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 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文选16篇) (75) 21=57 浅谈学导式教学法 (75) 22=57 学导式教学法是毛泽东同志教学法思想的合理继承与发展 (77) 23=57 学导式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80) 24=57 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学导式教学理论 (86) 25=57 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会暨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学导式教学理论讲习班(1988—8)纪要 (86) 26=57 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会(1988—8,太阳岛)论文及手稿主要论点综述 (89) 27=57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师外语专业实践课的应用 (93) 28=57 学导式教学法理论在《国情概况》教学中的运用(97) 29=57 启发式教学应向学导式发展 (105) 30=57 学导式教学与洋思中学的成功实践. (108) 31=57 学导式教学与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实践 (113) 32=57 用学导式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117) 33=57 学导式创新方式在《跨文化沟通》课程教学的实践特色 (120) 34=57 用学导式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124) 35=57 学导式高效课堂10条 (128) 36=57 2011年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导式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摘要)(133) 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比较研究 (文选17篇) (136) 37=57 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 (136) 38=57 美国加德纳多元智力=智能理论同刘学浩五元智能结构优化理论比较(之一) (141) 39=57 以人为本应以人的五元智能开发为本 (143) 40=57 孩子成长需要培养7能力7要素和智力5要素(145) 41=57 学导式提升思维力 开发学生=人材五元智能(149) 42=57 学会珍惜亲情、爱情、友情和健康 (150) 43=57 学导式拓展训练与女性五元智能开发 (153) 44=57 不断提升意志-调节能力,才能自我完善 (156) 45=57 自学成才的智能因素 (159) 46=57 二论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169) 47=57 实行学导式创新教育 用奖励性评价求学者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 ---给2006.1全国科技大会的建议 (171) 48=57 黄炎培论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对开发五元智能深化素质教育的贡献 --——二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174) 49=57 职业教育养成创造与奋斗的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 —三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180) 50=57 创新和谐 光彩老年学导式创新方式人才研究 (185) 51=57 领导干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作用--纪念建党90周年 (188) 52=57 党员书评: 公民都来关注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91) 53=57 学导式自学成才的光辉典范--毛泽东 (193) 【7】专家媒体评介学导式创新教学及创新体系文献(1984--2011) (196) 【8】结语(文选2篇) (213) 54=57 实行学导式创新教育,加速创新型人才成长---对“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213) 55=57 我的幸福时光--1949和2009两个9月 (217) 【9】附录(7篇) (223) 56=57 首倡者自学为主探求学导式的经历与学中求导学术交流的文献索引 (223) 57=57 1 读者参考文献 【见《学导式国际文库》】 (235) 2 报刊及会议的学导式论文索引 【同 上】 (235) 3 获奖的学导式成功实践与研究索引【同上】 (235) 4 各学科学导式实践与研究索引【同上】 (235) 5 各地区学导式实践与研究索引【同上】 (235) 6 各级各类学校学导式实践与研究索引【同上】(235) 总页数:242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1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暗流涌动下,智能医疗是否已经临近引爆点?
ailiyakong 2013-7-26 18:46
之前在虎嗅上写了两篇物联网相关的文章( 见此 ,以及 见此 ),竟然惊动不少行业内的老板和各路专家,虽然平时接触相关内容也不少,但与浸淫其中的大佬们相比还相差甚远。不过大家更多的是给予鼓励和深入思考,从中能感觉到行业人士的开放心态,于是我就欣慰了,那就再来谈谈物联网的另一大领域——智能医疗,这个领域的水实在太深,本文仅从IT的角度触及皮毛,权当抛砖引玉。 智能医疗是我真心看好的物联网应用,尤其是在中国,如果技术能推动体制变革来解决民生的话,是个功德无量的事情。智能医疗的事儿说了好多年,相关的网站也不少,APP也火了一些,但是真正能解决核心问题的还没出现。 马云十年能改变商业、微博四年能改变传播、微信两年多能改变通信,但医疗呢,何时才能改变? 近期有几个动向值得关注,一是穿戴类智能终端市场开始爆发,对体征的探测越来越深入,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 二是“医疗终端+远程监测”的商业模式开始显现,笔者所接触的几个医疗器械公司从今年3月开始以万为量级开始出货,商业已从概念变成实际试水 ;三是淘宝昙花一现的挂号服务,看得出互联网巨头也想涉足慢慢打造一个对接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的淘宝。 这些暗潮涌动之下,是否预示着智能医疗已经临近引爆点? 医疗信息化已经很不错,但没解决核心问题 智能医疗是个泛概念,从大的方面说,有医院的信息化(包括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化流程、电子查房等)、医疗信息的互联网化(包括各类很火的寻医问药的网站、APP应用)、药剂医疗设备的物联网化(药品/血液/器械等RFID管理等)、远程健康监护乃至远程医疗等,应该说,前三类领域已经发展得相当迅猛甚至可谓成熟,而第四类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简单分析一下: 1、医院信息化:需求驱动的主体非常清晰,当前大医院基本都实现信息化改造,随着新设备的不断引入,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过问题也很明显,至今都很少能看到哪个城市有通用的电子病历,这个不是技术的问题,你拿检查报告去别家医院看看试试,该检查的还是会让你检查。 2、医疗信息的互联网化:这个消费驱动也非常强,医院是稀缺资源,没动力把各类信息公布出来,但无数患者却有需要,于是催生了无数中间商搜集医院、医生、挂号、用药等信息,大大消解了原来的信息障碍,甚至还出现了可以直接和医生对话问诊的应用,但是这类应用还是专注于信息的公开化,没有涉足到核心流程。 3、药剂医疗设备的物联网化:这个在药品制剂、各类医疗器械管理上有非常强劲的需求,例如血液血浆的管理,不能出半点差错,慢慢也在从过去的条码管理慢慢朝RFID标签管理(可写可读)迈进,除了传统的监控血液的识别、定位、监控管理外,甚至有所处环境温度的监测等。 但是这些都不是能真正改变我们医疗感知的,医疗的本质是什么?流程简而言之如下: 1、患者:提供各类体征信息 2、医生:获得体征信息,进行诊断,下处方或提供治疗方案 3、药房:开药给患者(其他治疗则需要在医院进行) 以上这个核心流程目前只能在医院进行 ,这也是大多数人看病最头痛的地方,资源少、排队长、挂号难,要想看次病还要找关系,好不容易看上了,医生也忙得最多给瞅几分钟就开药,总之不舒坦。 所以,核心痛苦还是没有解决。 智能医疗的理想与现实 那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又能改变什么?一个理想化的智能医疗模式又是什么? 1、每个人:穿戴着体征感知设备 2、医疗服务提供商:自动远程健康监测、疾病预警、远程问诊 3、社区医院:根据问诊情况开处方药 4、社区药房:开药给患者 这个模式很理想,每个人不用经常上医院了,减轻了医院的压力;医院也不用每日消耗大量的资源进行低端重复的检测、开药,社区医院的价值也激活了,最终每个人也节约了时间,解决了问题,那么为这样的服务付出一点点钱就可以让整个商业模式转起来。这就是大部分远程医疗集成商讲的故事,每次听完都特别神往,真心觉得好。可是如此好的模式却非常少很成功的案例,否则早就在你我身边了。 为什么很难? 1、习惯问题:看病是一个不能出差错的事,只有是面对面沟通才给人以安全感,所以目前所谓的远程医疗往往是类似高清视频会议,就像思科推广的网真系统。 2、体征检测设备还不够:基本的传感设备只能做最基本的健康体检,更专业的设备还很难进入家庭,当然现在国外已经出现家用的基因检测等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用体征检测越来越强悍只是个时间问题。 3、“好”医生资源稀缺: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医疗的需求就是要准确快速的治好病,绝大部分人生个小病都要撇开门庭冷落的社区医院而去挤大医院,其实就是个信任问题;而从另一方面,大医院的好医生已经供不应求,医院和医生参与其中的意愿并不大。当然很多方案商提出在智能医疗下医生看病效率更高、获得分成收入更多。 4、产业链难以整合:上述的智能医疗实际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变革,涉及到医院、社区医院、药店、医疗器械商、系统集成商、医疗健康公司、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等,合作难度非常大,要理顺这个关系,政府引导是必须的,但即便如此也是困难重重。 5、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问题:与其他行业不同,医疗是个敏感行业。医院出问题都头疼不已,更别说远程状态下出问题了,产业链更长,责任更扯不清。所以远程医疗相关的政策不明确,行业很难健康发展。 因此,智能医疗核心的问题是: 从传统的医院线下模式过渡到以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模式,终端、平台、医患双方太多的东西需要改变, 就如同当年淘宝们改变商业形态一样。那穿戴类终端的崛起可以充当引爆点吗? 终端是基础,但核心是运营平台 首先没有终端的普及是不可能推动智能医疗的。这两年智能健康终端的突然爆发式增长为智能医疗创造了条件,现在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智能终端简直眼花缭乱,智能手环、智能运动鞋、智能体重计、智能血压计、带尿液分析的智能马桶甚至测基因的设备已经在消费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迅速爆发,而且这些设备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终端+云平台”模式,这种模式实际就是智能医疗的雏形。但是这类应用的云平台往往只是数据的罗列展示,缺少拥有医疗资源的另一方的参与。 而这所谓的另一方,也在向用户靠拢。一方面,传统医疗设备厂家已经动了起来,已经有不少血压监测(比如北京华录)、血糖监测(比如中山新联)等设备厂家,开始提供远程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专业体检中心也在探索云健康服务,相比医院,民营的专业体检中心对新技术、新模式更感兴趣。 虽然草根的各方正在各自领域野蛮生长之中, 但是真正的资源拥有者——医院还没为之所动,缺少一个中间的连接者,能打动医院入驻,能统一收集个人各类终端采集的数据,能提供医患双方的服务平台,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 因此,穿戴类终端只是基础,一个创新的运营平台才是智能医疗的引爆点。 谁具备做智能医疗运营平台的气质? 这是一个可能诞生另一个淘宝的地方,很多公司都盯着,但它又太特殊了,所以真难。现在健康服务公司(体检中心)、医疗设备厂家、创新型医院、互联网企业、穿戴式终端厂家、通信运营商都在想成为玩家。 那谁具有这种气质? 我看好健康服务公司或创新型医院, 不少这类机构都具有强烈的互联网思维,有相当多创新投资的入驻,又具有一定行业资源,是这个行业的鲶鱼。 医疗设备厂家虽然也有自行搭建平台的,但跨厂家的设备服务难以协调,医疗资源也较少,穿戴式终端厂家也类似。而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运营商也具有平台建设和运营的能力,但是行业准入和行业资源的缺失,他们可能成为一个合作者,而非主导者。 而 当前做医疗的人,都特别看好高血压和血糖等领域所谓慢性病监测市场, 这又是健康服务公司或创新型医院的擅长领域,也就是所谓面向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传统医院接待每天如潮的患者都来不及,一般不会有动力去做面向患者的类似客户管理的工作,而健康服务公司或创新型医院却往往着重提升这类服务。而这块的市场又足够的大,高血压患病人数大概占20%,尤其是富有人群更高。其商务模式也非常清晰,高端客户愿意为自己健康买单,而且很多是公司为高管或为客户购买健康服务。 回到文章的开头,穿戴式终端的普及降低了智能医疗的门槛,而行业正在等待着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出现,这是对原有利益格局的颠覆,必然是个漫长的过程,难不难,想想淘宝挂号、打车APP那些事。 不过畅想一下,未来看个病啥的,在手机上选择一个医生,把身体信息传过去,然后交流一下,然后远程就诊断下单,去个就近的药店,吃药解决问题,最后给个好评,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评论▂▃▅▆▇ 原文章下面有几个评论挺有料: 观点1: 不太同意作者的观点 :“穿戴类终端只是基础,一个创新的运营平台才是智能医疗爆发的关键”。 穿戴类的终端是关键。 关键点:获取体外数据密度 目前市场上与健康相关的可穿戴式传感器主要有两大类: 一个是体外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带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运动状况、运动距离和运动量,来帮助用户进行运动和睡眠的管理,同时在帮助用户引入社交平台概念让用户之间进行数据衡量和对比来推动用户持续产生行为改变用户的健康状况,并且在后端服务领域引入专业的运动和睡眠实验室的数据分析模型来对个体的运动和睡眠的改进提供收费建议。在这个领域国外Fitbit,Jawbone,Nike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 这类设备面临的问题只能满足用户自我量化的需求,并激发用户通过锻炼等预防行为来改善身体状况,但无法发现健康异常状况并做出风险预警。 第二是通过体征数据(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血压、血糖和血氧、激素和BMI指数,体脂含量)监测来帮助用户来管理重要的生理活动。现阶段可以利用的体征数据传感器包括:1、体温传感器;2、热通量传感器,用来监测热量消耗能力,可以用于血糖辅助计算和新陈代谢能力推算;3、体重计量传感器,用于计算BMI指数;4、脉搏波传感器,推算血压,脉率等数据;5、生物电传感器,可用于心电、脑电数据采集,也可用来推算脂肪含量等;6、光学传感器,推算血氧含量,血流速; 这些数值交叉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分析用户现在体质状况,主要健康的风险评估,并结合数据可以给出几项关键生理活动:睡眠、饮食、运动和服药的个性化改善建议,让用户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身体健康状况。 但是在这个领域还没有大的公司,原因有几个: 1、 体征数据较难采集,血压和血糖现阶段多是用有创或有感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虽然无创式采集有理论基础,但是只能用间接式的推算方式得出近似模拟数值,并且设备成本高。 2、 用户检测的时间随机和随意性带来的数据噪点,用户自发检测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排斥意外因素带来的数据干扰,比如:运动、情绪、服药、睡眠状况甚至天气异常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些数据远不能反应用户体征真实情况,会形成数据噪点。 3、 设备检测精度的问题,家用设备的检测精度无法与医用级设备达到同样的精度,数据量大同时检测精度不够,医生不愿意投入精力分析,是数据价值降低。 4、 缺乏处置服务和手段,数据虽然显示了每个单个个体的体征情况,但是缺乏对应的个性化处置方案,也降低了数据价值。 5、 缺乏体征数据的动态评估机制,无法有效提前发现异常。 6、 缺乏权威专业机构的分析判断,无法督促用户在没有体征感受前很难重视数据并持续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来预防。 7、 设备的采集频率和功耗、数据传输、数据分析能力的矛盾,数据采集密度越高,分析价值越高,但是功耗和数据冗余大大增加,数据采集密度低又降低了异常状况的敏感度。 上面的问题其实是大量准备进入这个行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经验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其实在这一波浪潮之前,远程体征检测设备已经经过一轮兴起和衰落,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换上可穿戴式设备的新概念,同样要面临去解决这些问题。 观点2: 个人不看好智能医疗普遍性应用,智能医疗有可能在常规体检类及健康保健领域出现快速应用,分析如下: 1、终端的局限,不能提供有效诊疗分析基础: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出现如血液化验、CT扫描等小型便携、廉价、可靠终端,只有一些简单的体征数据不能给医疗带来诊断基础,只能为常规健康保健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2、诊疗的专业性局限,不能大规模复制,只能依赖资源有限的医生,线上线下没有本质区别:除了发烧咳嗽等常见病,大部分病由于个人体质跟病因等诸多因素影响,很难通过信息数据化给予快速诊断,如最近一个亲戚骨骼上的病辗转上海、广州看了4家3甲医院,同样的化验、拍片结果,每家医院给出的诊断结果都是不一样的,疗法也不一样。 3、体检类的健康保健由于检查科目跟数据分析的固定,能够实现快速电脑学习跟复制,使得反而有可能实现智能化分析。 4、医院的瓶颈不在挂号、购药、挂盐水,而在医生诊断跟床位,无论是线上模式还是线下模式,都无法改变资源的稀缺性,稀缺的资源还是稀缺,只是分散了盈利点,即使做了意义也不大。 观点3: 当前智能医疗的核心是实现信息共享、互联网化,检查信息、诊断信息、病历、处方在医院、药店、患者之间共享,提高就医效率。 而家用型医疗终端(附带通信功能的电子血压计、体重计、计步器、智能穿戴设备)加远程监控信息平台的模式只能适合各类小病、慢性病,因为家用终端的检测范围非常有限,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无法实现不去医院就能进行所有检查。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医疗,与近来惹眼的“医疗终端 远程监控”应该属于不同的范畴,两者所面临的瓶颈不一样。
1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健康国际会议将于8月3-4日在北京翠宫饭店召开,欢迎踊跃报名
xlzheng 2013-7-25 17:20
2013 年度的智能健康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mart Health )将与人工智能国际顶级学术会议 ——IJCAI (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一起于 2013 年 8 月 3-4 日在北京召开,其旨在为中国地区的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公共健康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与国际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2013年度的智能健康国际会议期间,我们将邀请大数据和语义网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 Jim Hendler 教授 (Fellow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British Computer Society, IEEE 以及 AAAS) 以及智能健康方面的国际著名教授 Hsinchun Chen ( Fellow of IEEE and AAAS ) 等做主题报告。这些国际顶级学者将详细阐述他们在大数据和智能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潜在的研究方向予以深入讨论。会议召开地点在:北京翠宫饭店凝晖厅。 关于智能健康国际会议方面更为详细的信息,请参阅我们的会议网站: http://ai.arizona.edu/ihic2013/ 。会议报名邮箱是: icsh2013@163.com 。欢迎各位踊跃参加!
3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的高度、角度、深度及内容的思考
jlublx 2013-7-16 12:52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作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一个专项,上海编过几轮(2000年加拿大IBI咨询公司编制ITS发展规划,2012同济编制ITS框架体系,还有阶段性的十一五、十二五的ITS发展规划),深圳的几轮规划(2005 年的《深圳市ITS 总体建设规划》,2007 年的《深圳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的《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 “ 十二五 ” 规划》),也看到宁波、济南、湘潭很多中等城市的ITS规划,内容深度不一,有的是自上而下,从框架体系用户服务出发,有的是自下而上,从工程应用出发。ITS发展近20年,由于一直没有规划、设计各阶段的分工及编制规定,各城市的理解也都不尽相同。都说“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在这里谈谈我的一点理解。 1. ITS 规划高度 站得高,看得远。这句话一点也不错。用在规划中,要怎么领悟?规划的高度是与规划年限相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城市规划一致,自然,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应该一致,也就是说,远景看到20年后。我时常在比较,20年前和今天,我身边发展了什么?15岁的时候,我羡慕我的同学穿着乔其纱的衬衫,口袋了放10块钱零用钱,我哪里会想到今天GDP增长这么快,生活水平如此提高。 站在国际的视野,站在技术日新月异升级的高度,我在幻想,20年之后的交通与生活,是汽车保有量增加到道路堵塞,还是无人驾驶,google眼镜,远程办公?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后者,也许真的能实现“慢行交通90%以上”,没有汽油机动车,蓝天白云 … ..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所以,远景,难,但,肯定也有高人。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的高度,怎么把握?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拔高:站在技术发展的高度,站在交通运输体系统筹的高度。技术上做好目前成熟的视频监控、自适应信号控制、交通诱导、数据采集、公共交通智能化之外,从高度上把握车路合作、无人驾驶等给城市交通带来的改变。“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做ITS规划,应该看到道路、公交。公路网、港行等的运输体系的统筹发展,衔接它们的纽带是信息以及由信息引起的决策。 2. ITS 规划的角度 什么叫“角度”?百度是这么定义的:“角度是一个 数学名词 ,表示角的大小的量,通常用度或弧度来表示。也可用来比喻看事情的出发点。”ITS规划的角度,就应该是ITS规划的出发点。所以,就像我前面提到,有些城市为了工程而规划,规划最终是要落实到工程实施的,有的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角度,看交通数据、车辆自动化、车牌电子化,还有一种规划,是为了理清框架体系,明确发展思路。 按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可以看出几个关键词:“是政府实施 …… ”、“调控交通资源”、“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是编制 … .. ”的依据。 因此,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是调控交通信息资源,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数据衔接关系,是编制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公共交通等子系统、落实近期实施工程的依据”。 3. ITS 规划的深度 规划深度的理解,我是这样“夹攻”的,从第2中阐述的ITS规划的角度,可以明确它的目的,再看,ITS规划的下游是什么,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二者的内容有些类似,因为涉及到ITS子系统的工程投资大部分会在1个亿以下,本着“小规模工程手续适度精简”的原则,我们假定ITS规划就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上位。那么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呢? 按照《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1.1工程可行性研究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委托书为依据,其主要任务是:在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推荐建设方案。1.3某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经行业主管部门指定可简化为可行性方案设计(简称方案设计)。 采用这种2头(ITS规划角度、工可编制深度)往中间延伸的方法,规划中涉及到的子系统及工程,应描述到建设规模,工程目标,必要性、概要性技术方案,工程效益,同时做到与角度相呼应,与工可相衔接。 4. ITS 规划的内容 从已经出现的规划文本成果看,对ITS规划涉及的内容不一,1个平台5个系统,8个系统,3大体系,11个子系统 … .. 。当然每个城市应该量身定做适合自己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内容,从结构上来看,应该有些共性的核心内容。 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五)道路系统:确定城市各级道路规划指标和建设标准;确定城市主要道路网络布局和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形式和建设要求,确定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系统网络布局和设施规划指标,确定自行车与行人过街的基本形式和总体布局要求;提出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原则。   (六)停车系统:论证城市各类停车需求,提出城市不同区位的分区停车政策,确定各类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和要求。   (七)近期建设: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   (八)保障措施: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评价规划方案的预期效果。 依据这个套路框架,我认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应当包括的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智能化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智能交通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关系,预测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ITS发展目标,提出ITS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信息资源协调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信息化协同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功能:确定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在城市交通数据采集、汇聚以及挖掘应用中的角色。明确各行业交通管控与综合交通信息平台之间的关系和接口。 (四)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 (五)道路交通智能化系统 (六)静态交通智能化系统 (七)公路网交通智能化系统 (八)其他交通智能化 (九)近期建设: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安排和实施措施。   (十)保障措施: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评价规划方案的预期效果。 我也不太确定,按照这些属于比较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是否实施若干年后还会依然像北京等城市的核心区那么拥堵,但是,经过10多年的ITS建设,有一点可以明确的就是,智能交通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神器,过去我们夸大了ITS的效用,城市拥堵还是要从根本上着手,交通方式的转变、公交都市、合理有效的交通网络 …… 。智能交通的效用,在某些节点,比如ETC,快速通行,可以称之为缓解交通拥堵。ITS有安全、缓堵、减排的功效,其实更大的作用,我想,应该是数据采集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交通信息支撑与决策支持。
5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汽车展望
suishizi0318 2013-7-14 15:01
特斯拉 Model S 相对于常规汽车的转变,被人等价为 iphone 相对于传统手机的转变。那么,不妨再大胆一些,想象一下未来智能汽车( smart car )的样子。 1 智能汽车的特点 智能手机对于功能(手)机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智能汽车对于一般汽车也是一次颠覆,它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1 新能源汽车 智能汽车首先是新能源汽车,不仅动力要抛弃燃油动气,车身材料也必须采用大量新型材料,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使得汽车更加简单、质量轻等。新能源动力一般最终转化为电动力,可以减少汽车的尾气和汽车噪音。电动机相对于燃油机动力更加强劲,电机结构更为简单,还可以十分容易地实现无极变速,无须庞大复杂的变速机构,能够释放大量的空间。新材料的使用进一步使智能汽车更加轻便,使得智能汽车具有更好的加速性能,车内空间更加合理。目前,“电池”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特斯拉 Model S 最高续航能力可达 400 公里以上,一方面这个续航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快捷方便的充电也是必须的。智能汽车的续航能力不一定要达到燃油汽车的续航能力,至少也要和其相当,以满足原燃油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如果智能汽车的充电站像现在加油站那样多,而且一次完全充电能在 10 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用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如果暂时无法达到,可以使用多种充电模式来替代,至少可以使用家用电为智能汽车充电。 1.2 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是智能汽车的必备特征之一。“智能驾驶”的最终目的肯定是完全的汽车自动驾驶,从技术上来说,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作为一个替代方案,初级的智能汽车能够实现半自动辅助驾驶,即在一般常规路段实现不经过“驾驶者”干预或者极少干预的自动驾驶,并且完全实现特定的驾驶操作,如自动泊车等。 智能驾驶的关键是“智能规划技术”,它使得智能汽车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去执行“驾驶者”所设定的一系列驾驶任务。这些技术已经应用与航天器的自主规划中,只是智能汽车所处的环境比太空有其自身的复杂性。 1.3 软硬件分离 智能汽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软件和硬件的分离。如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区别一样:功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和手机硬件耦合在一起的,智能手机可以向 PC 机一样装入其它的操作系统。智能汽车也应该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允许装入新的“驾驶系统”。智能汽车的更新换代也许就不需要重新购买一辆新的,而是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 智能汽车的软硬件分离要求汽车生产的进一步“标准化”,不仅包括汽车硬件之间的标准化,还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标准化。硬件的标准化可以使得汽车向现在的 PC 机一样 DIY 攒出一个,然后装上相应的“操作系统”就可以了。 1.4 智能终端 “智能汽车”单机的智能还是不够的,它必须可以通过网络与其它智能汽车和中央控制中心进行联系,能够实施地与它们进行沟通。借助于这些联系,智能汽车能够将自身及周围的环境信息等传输给其它智能汽车和中控中心,并能通过其它智能汽车和中控中心提供的信息来优化自身的行动。 这里,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标准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每个智能汽车内部安装一个计算能力不亚于目前 PC 机的一个智能控制器,中控中心需要的计算能力更为强大。 1.5 实用性和娱乐性 智能手机的功能早已经不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智能汽车的功能也不应该局限于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具备更多功能的“智能终端”。它像智能手机一样装入多种多样的 APP 应用(包括软硬件),它可以在带着你驶向目的地的同时,让你从容地办公、娱乐等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1.6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 “智能手机”并没有它字面意思的那么“智能”,在智能手机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也仅仅是自然语言识别。在智能汽车中,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广泛深入地应用进来,不仅包括自然语言识别,以及上面提到的“智能驾驶”的核心部分智能规划技术,还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群体进化算法、多智能体技术、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智能汽车”真正实现“智能化”。 1.7 其它可能特点 毫无疑问,“智能汽车”具备更好的驾驶体验,它能够智能地选择出最佳行驶路线自主驾驶到目的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执行和现有汽车完全无关的事情,如自我故障诊断、变形为其它机器等。 2 智能汽车带来的影响 正如智能手机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样,智能汽车也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 2.1 对消费者的影响 智能汽车给消费者带来崭新的驾驶体验,驾驶智能汽车的驾驶人员不再是传统的驾驶者,他根本不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驾驶这个过程中。 智能汽车的标准化会带来更多的个性化,消费者也会对智能汽车提出更多的个性化要求,消费者选购智能汽车将会更加注重汽车的感官体验和舒适程度。 2.2 对汽车制造厂商的影响 智能汽车肯定会汽车制造业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汽车的设计理念和营销方式,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传统的汽车制造业企业墨守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必将面临如功能(手)机巨头(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一样的窘境。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巨头也必将面临更多的中小智能汽车制造企业的冲击,如智能手机“小米”一样,未来的智能汽车企业也可以从做“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起家,在占有一定市场和可靠的用户群之后,进入硬件。中小智能汽车制造企业没有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优良”的传统和经验,也许在未来的智能汽车制造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另外,更具个性化的智能汽车有更大的市场,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辆智能汽车,而不是一个家庭;同时智能汽车对驾驶者的要求也会降低,使得更多人都能够使用。 2.3 对社会的影响 一,智能汽车采用新能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二,智能汽车的广泛推广,可以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智能汽车能够自动计算出不会导致拥堵的行车路径);三、智能汽车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也许送快递之类的工作就可以完全交给智能汽车来执行了;四、智能汽车会造成人们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增加,就像现在很多人睡觉前和起床后都要打开手机看看,以后可能是人们每天睡觉前和起床后都要召唤一次智能汽车。 2.4 其他可能的影响 智能汽车不仅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如伦理上的,当智能汽车出现车祸时,责任如何划定(虽然智能汽车出现车祸的几率肯定是非常小的,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在智能汽车无论采取任何措施时都会不可避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命时,智能汽车该如何抉择,等。智能汽车也许会带来新的污染,其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带来新的污染仍是未知数。 3 总结 “科技要发展,全靠一个懒”,智能汽车集成了多项新技术,是将诸多“懒”融合在一起的结晶,它的出现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它的普及必将在人类发展史上画出重重的一笔。智能汽车的未来并不遥远,也许在你醒来的某一天,智能汽车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普遍。 【 2013-07-14 碎石子记】
个人分类: 若有所思|2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哈哈,就定《商务智能:从信息到智能的转化》为题了
热度 2 zlhua 2013-7-10 14:41
  其实,在定这个题目之前想了很多,有统计信息管理,信息科学概论,价值工程,物流信息资源管理,商务信息管理,有一次甚至想到了以信息科技历史回顾为题,呵呵,本来想先写一本业务流程管理的教材,但后来还是想着,先把基础打好吧,呵呵,人生就这么几十年,最多不过百年,一件事一件事地理清楚,做好,比天天空想要来得实在,呵呵,高兴,现在终于可以尘埃落定了,一步一步来,呵呵,10年积累,5年提炼,期待中...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2522 次阅读|9 个评论
《商务智能概论》信息篇构思
热度 1 zlhua 2013-7-10 13:35
在信息篇,我打算把钟义信先生有关信息科学的研究成果一一呈现给大家,并且希望本书的读者会跟我一样有兴趣继续将其完善并逐步推广,让钟义信的研究智慧和成果能造福更多人。 钟义信,男,汉族,江西龙南人, 1940 年生, 1962 年于北京邮电学院 “ 无线电通信与广播 ” 专业本科毕业; 1965 年信息论专业研究生毕业。 1979 年至 1981 年是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92 年至 2001 年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主席,亚洲及太平洋神经网络联合会主席, 我国著名的信息学家。 主要论著: 钟义信 . 信息科学与信息论 . 国外电子技术, 1978,NO.2 周炯磐(木)钟义信 . 近代电信系统简说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78 钟义信 . 伪噪声编码通信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79 钟义信 . 信息科学 . 自然杂志, 1979,N0.3 钟义信 . 信息学漫谈 .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4 钟义信 . 信息科学与信息革命,“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钟义信 . 信息科学基础 .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6 钟义信 . 科学拟人律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钟义信 . 信息的综合测度 .1985 年全国信息论及通信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 ,1985 钟义信 . 现代信息技术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86 钟义信 . 信息的科学 .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钟义信 . 关于信息系统 . 中国信息系统发展研究报告, 1986 钟义信 . 信息科学的探索 .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钟义信 . 信息技术导引 .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7 钟义信,潘新安,杨义先 . 智能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2 钟义信 . 信息科学原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996 钟义信 . 知识论框架 . 中国工程科学 ,NO.9,P.50~64,2000 钟义信 . 知识论:基础研究 . 电子学报, NO.1,2001 钟义信 . 知识论:核心研究 . 电子学报, NO.4,2001 Y.X.Zhong . Prilimiary Study on Knowledge Theory , Proceedings of SCI,July,Orlando,Florida,USA,2001 钟义信 . 信息科学原理 . 第 3 版 .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钟义信 . 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 .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32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在《商务智能概论》之前
zlhua 2013-7-10 13:28
《商务智能》这本书我打算分成信息篇、数据篇、知识篇、智能篇共4篇。 为什么我要把商务智能分成这样四篇内容呢? 从理论基础来看,这可能受钟义信先生的信息定义体系的思想的影响。因为在钟义信先生看来信息这个概念是复杂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都可以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所以,要想弄清楚信息的本质,首先要分层分角度来描述信息。首先是就事论事,没有任何约束条件下去描述信息到底是什么?钟义信先生把这个层次称为本体论层次,在他看来,从本体论层次来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的自然呈现。在我看来,这个定义直接受到了马克思的运动观的影响,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的看似静止的事物其实质是运动速度很慢,慢到了常人无法用肉眼观测的程度。既然运动是绝对的,那么任何存在的事物都会处在运动状态中,只是有的状态变化速度快,有的状态变化速度慢,有的状态变化地很规律,有的很不确定。所以,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信源,都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信息,即自然呈现自己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在本体论的层次上,如果要引入一个约束条件,存在认识主体的话,那么信息的定义层次就由本体论层次上升到了认识论层次。 钟义信先生研究发现,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一定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也就是说,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实际是分为三个层级的,首先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客观存在的,属于主体观测到的本体论层次信息的一部分。其次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这个跟人类对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规律的认识程度有关,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接下来在什么时空条件下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后是主体所判断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效用价值,即该事物在某个特定时空的变化会对主体产生什么影响,这个影响是有利于主体存在和发展的,还是阻碍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如果是促进主体存在和发展,则是有价值的。再则,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可以被动地适应环境,但同时还可以主动地改造环境。所以,这就延伸出信息的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的信息定义,即控制论层次信息定义。 呵呵,这是我自己的想法,所谓控制论层次的信息即主体利用现有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去改造世界后所产生的新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比如火箭的信息,就属于控制论层次的信息。它来源于认识论层次信息,是认识论层次信息利用的结果。 总之,本体论层次的信息通过人类对其外在形式的感知和表述,转化为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即是对这些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内容的提炼过程,其提炼的成果就是知识,而在特定情景条件下对知识的激活,进而对现实世界的改变过程则是主体智能的独特表现。 呵呵,上述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在写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不然估计写完了之后,自己偶尔看着也会磕睡...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3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电子产品:别“绑架”了生活
shenghuozhoukan 2013-7-5 14:56
智能电子产品:别“绑架”了生活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刷微博、玩微信、下载各种应用、玩游戏……近两三年,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普通手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娱乐的需求,智能电子产品已经占有相当大的市场比例和使用群体。不得不承认,智能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手机依赖症”“手机强迫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十足的沉默和距离感,也给健康敲响了警钟。 ■本报见习记者 牟一 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享受旅途中的美景名胜,一定要用iPad拍下来发微博与网友分享;品尝小吃、美食,也一定要拍照、网上晒照片才证明吃过;朋友聚餐,各自查看手机取代彼此间聊不完的话题;独自等待的时光,智能手机成为许多人心中打发时间的首选……不知不觉,这些智能电子产品的新奇功能替代了人们的各个感官,人们可能不会再用眼睛去欣赏、用大脑去记忆、用舌尖去品味、用语言去沟通交流。 于是,我们来到了一个被智能电子产品占据的年代。1993年,第一部智能手机的问世推动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2013年,全球主要国家智能手机普及率已高于50%。美国调查机构近期发布数据称,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约34次,使用频繁者查看手机的频率更是高达每6.5分钟1次,无论何时,拿出手机查看微博、发个微信已成为习惯动作,“手机强迫症”“手机依赖症”随处可见。 调查数据称,只要能够使用智能手机,人们愿意放弃一系列活动:70%的受访者愿意放弃喝酒;超过50%愿意在一周时间内远离咖啡因、巧克力等;超过3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手机放弃性生活。智能电子产品的入侵,很多人“罹患”了智能综合征,给健康生活带来了隐患和危机。 低头便是沉默 最近,网易的一组 “沉默的社交”的主题图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在反思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社交方式带来的改变。不论在何处,都可以看见众多人低头看着手机:吃饭、走路、坐车、等电梯……衍生出许多“低头族”。他们各自罹患手机症候群: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俩坐在一起,你玩你的手机我玩我的手机。 网易网友“淹死的鱼”表示:“热衷于低头玩手机的人,抬起头时却总感到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每个人都看似很忙,每个人却都感到孤独。” 安徽网友lxcroom表示,科技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反倒冷淡和疏远了身边的人。现在的孩子跟父母在一起时,每个孩子都是拿着手机自己玩,从来没有抬头去看看他们父母那些日渐苍老的脸。 的确,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距离感。“聚会不够有吸引力了,而智能手机里的‘人机’互动太有吸引力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鲁晶解释道,“与人们聚会沟通时相比,与手机的沟通显得更加自如,因为手机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不用担心它对自己的评价,与人沟通有明显的区别。” “玩手机也是一种表达,表达的内容因人而异,可能聚会上不开心,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交流话题,话不投机,或是性格内向在缓解某种不舒服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又英提出新的观点,“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如果你能读懂,就能开启新的、更好的交流与互动方式。” “内心的虚弱,需要不断地掩饰而不敢去袒露自己的真实心理是集体沉默现象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的方式会更加安全一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生中分析道。 健康隐患真是多 “地铁病,早晚的事!每人都拿着自己的手机、iPad聚精会神地在看着、听着,殊不知在运动时视物对眼损害很大,在喧闹中听耳机对耳的听力损害最大,在运动中跷二郎腿及长时间低头驼背弯腰比平时更损伤脊柱。”坐地铁,玩宽屏手机是眼下地铁中人们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对此,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邓叶青表示,“低头族危害大,因低头过度导致颈椎病年龄年轻化,程度严重化。现在有几岁的颈椎病患者,有的十几岁就有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使用者的工作时间,剥削使用者的健康。据介绍,过度依赖智能手机,会造成不少危害。长期低头盯着手机屏幕不但伤害眼睛,还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过度触屏,拇指多次反复移动,会导致手部关节、腱鞘韧带疲劳性损伤,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有数据显示,40%的微博控上厕所时有刷微博的习惯。对此,肛肠专家深表忧虑:如厕刷微博会将精神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机上,导致人体的排便应激反应变迟钝,且容易淡忘时间,易诱发肛肠疾病。 而且,过度依赖智能电子产品的结果就是会令右脑退化,出现痴呆等症状,特别是青少年损害最大,严重者甚至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称为“数码痴呆症”。 大学生小张经常在寝室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一个月后双眼由200度变为了左眼300度、右眼350度,并伴有干眼症。眼科专家提醒,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很容易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另外,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会引起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极度恶化。 记者咨询几家医院的眼科门诊发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及使用触摸屏电子产品后用脏手摸眼,导致不少人得上结膜炎。“手机触摸屏幕其实挺脏的,有时吃东西手上带着点油,或在外面沾上了土,都一样使用手机。等再用摸过这种屏幕的手直接揉眼,不知道有多少细菌揉进眼睛里呢。”小张表示。 此外,智能触控手机或平板电脑流行成为了孩子视力下降的新诱导因素。“从iPad1玩到iPad3,两岁半男孩竟然近视高达500度。”同时,儿童沉迷于手机、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会对儿童发育造成长期的身体损害,人类大脑的关键发育时间,是出生后的3年。专家表示,尽量避免3岁以下孩子长期接触智能电子产品。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并非特别必要的时候深夜睡前使用智能手机,会使用户睡意全无,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长此以往将影响身体健康。 有时,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前不久深圳市一名女护士在乘坐电梯时因专注玩手机不慎被电梯门夹头身亡,这算是沉溺于玩手机引发的一起惨案;智能手机上瘾有时堪比毒品,可以不刮胡子、不洗澡甚至不吃东西,但是绝对不能不使用智能手机,这严重地影响了重度使用者的生活。 看来,是时候向智能电子产品说“不”了,合理地、适度地使用和支配才是人们与智能机长久相处的原则。 《中国科学报》 (2013-07-05 第17版 生活周刊)
24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能甄别研究现状
zlhua 2013-6-20 21:42
主题含智能甄别共2篇 篇名含智能甄别共2篇 2007(1),2009(1) 1 税收稽查 智能甄别 系统 叶文忠 ; 杨招军 ; 王景芳 系统工程 2007/05 1 111 分享 2 网络统计数据跟踪与 智能甄别 研究 张利华 统计与决策 2009/23 1 87 分享 关键字含智能甄别共1篇 1 网络统计数据跟踪与智能甄别研究 张利华 统计与决策 2009/23 1 87 分享
个人分类: 信息甄别|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汉智能交通系统瘫痪不能怪【中国式过马路】
热度 4 outcrop 2013-6-14 13:44
《 “中国式过马路”逼瘫武汉2亿元智能交通系统 》报道中提到: ……“只有行人、车辆都守法出行,耗资近两亿元的智能交通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种显然是不负责的解释。 作为实际应用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之初就必然应该考虑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异常情况的处理,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交通管理系统,更谈不上“智能”。 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就该起到约束不守规则的人和车的作用,而不是依赖于理想模型。 把智能交通系统的瘫痪归结于行人,属于不负责的行为。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机电工程|4243 次阅读|8 个评论
紫外智能控制系统
zengtxnc 2013-6-14 01:18
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化效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我们的环境。其中除了由于 CO2 气体浓度升高所致的地球温室效应外,另一起引起人们全球普遍关注的全球变化效应便是由于平流层臭氧损耗带来的地表 B 区紫外辐射( UV-B )的增强。为了认识臭氧层损耗所致对的地表 UV-B 增强对植物的影响,人们要对植物进行 UV-B 增强的田间模拟实验。然而,目前国内已进行的所有 UV-B 田间增强实验,均未能较好地模拟日光中的 UV-B 辐射的自然变化及波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等)。即采用的是人工光源,其发出的 UV-B 辐射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方法的缺陷, Caldwell M M 和 Flint S D ( 1994 )已经做过详尽的评论。为了解决以上所述问题, 1983 年至今,国际上已有 20 多位学者发表了应用他们自行研制的可调式 UV-B 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的植物 UV-B 模拟增强实验论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项目组联合生命科学学院自行研制了 UVB 智能控制系统。 本系统可以能模拟室外的 UVB 强度比列由 1%-1000% ,还可以由用户设置恒定的 UVB 大小值,全部参数设置好后由智能芯片控制运行, 0 人工。方便,准确,稳定,适合科研单位使用。本系统软件和硬件部分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本系统包括 2 种控制方式:单机模式和联机模式 ,而单机模式和联机模式均包括 2 种 UVB 控制模式:恒定 UVB 模式 和 动态 UVB (室外同步 UVB )模式。 单机模式: 指每个温室里面的控制系统独立手动设置,相互独立运行,不与主控电脑联接,不受到主机控制。 联机模式: 指是通过电脑远程自动控制的,不需要在每个温室里面设置参数,只需在电脑上面设置控制参数即可。 恒定 UVB 模式: 指设定一个需要恒定的 UVB 值,系统就可以让温室内的 UVB 一直恒定维持在这个数字。 动态 UVB 模式(室外同步 UVB ): 指温室内的 UVB 值将随室外的 UVB 值动态变化,而变化的多少可由实验人员自主设定。 这套系统已交付使用。 或许有更多的科研机构需要类似的小型设备,我们的控制系统能为你服务吗?
34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智能结构与材料】200407Modeling the polypyrrole water inter
lcj2212916 2013-6-12 08:27
Modeling the polypyrrole water inte***ce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共8页。 摘要: Th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the polypyrrole/water inte***ce at two different oxidation states: neutral (or reduced) and charged (or oxidized) polypyrrole state. The system was modeled by two symmetric and amorphous polymer layers, each one containing 64 polypyrrole chains with 10 monomeric units per chain and 2677 water molecules. When the oxidized polypyrrole was modeled, 128 chloride ions used as counterions to balance the excess of charge of the oxidized polypyrrole. From the simulated trajectories, several properties with atomic detail have been evaluated such as volume changes during oxidation or reduction process, the atomic and charge distribution profile across the polypyrrole/water inte***ce, and the translation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dehydration of chloride ions from bulk water to the interior of the polymer matrix. In this sense, a diminution of the hydration and translation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was obtained for the chloride ions when they penetrated into the polymer matrix. 下载地址: http://www.pipipan.com/file/22705898
1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年前在集智的报告:《计算机、大脑、自然,谁更聪明?》
热度 1 xiaoda99 2013-4-28 11:32
发上一年前在集智作的报告,以及之前和jake的一些讨论。回过头来看,一年来对智能的探索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进展缓慢,但自己还是一直在一步步前行,前路也由模糊不清变得依稀可辨。 能量流和有序结构、尺度无关和分形、临界态、层次, 虽然当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很肤浅,但拿它们作为切入点现在看来没有错,而且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会陆续发上来。 ------------------------------------------------------ 尺度——当今复杂系统中的一个最大谜团 分形 尺度 人工智能 jake 2011-11-15 10:03:36  缘起:上周末xiaoda在集智俱乐部作的有关计算神经科学的报告:http://www.swarma.org/bs/viewforum.asp?id=17409。我个人以为这是参加“探索脑跑题阶段”以来听得最好的一次讲座了,非常对我的口味。 我现在不清楚的是,层次在计算机科学中的进展如何了?因为前几年就有多分辨率分析算法,小波变换就是一种在图像处理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多分辨率分析工具。当我从物理的角度切入复杂系统研究的时候,尽收眼底的关键词就是:Scale, Scaling,后来发现物理学家对这个概念的认识起步很早。大概在20世纪初期,对湍流的研究中,Kolmogrov就开始用多尺度的概念来研究流体。后来60、70年代,在相变临界现象中,就会呈现出多尺度效应,尺度不变性和长程关联。甚至物理学家发明了一整套称之为重正化的方法,参见:http://www.swarma.org/bs/membership/viewelite.asp?id=15652user=jake,有趣的是,重正化方程不再是关于时间、空间的方程,而是关于尺度的方程!只可惜,在此之后,我没有看到更多有关尺度的新进展,除了一个看起来不太靠谱的尺度相对论以外,还有吴剑锋给我推荐的还没来得及看的《共形场论》以外。进入到复杂系统后,到处能看到标度现象,从分形到股票市场比比皆是。但是这些现象仅仅是唯象分析的多,没有什么更深刻的见解。我一直猜想会有这样一种物理学研究:类似经典统计力学,通过最大化某种熵,得到分形是一种最可能的解。(其实物理学家早已经常是这种思路了,参见:Tsallis等人的非可延展统计力学(http://oldweb.ct.infn.it/~cactus/researches/nonext-stat-mechanics.htm),通过最大化Renyi熵得到长尾分布,以及关于最优输运网络的研究(http://www.swarma.org/thesis/detail.asp?id=206),空间嵌入的最优化输运网络自然具备分形特征。)但是,总觉得这些理论、模型还不够给力(说实在我也说不清楚什么叫做给力的模型)。 听了你的报告我才知道,实际上计算机科学家也开始思考关于尺度不变性的东西,并且发明了这个多层次计算模型,只不过这个多层次模型现在看起来还有点粗糙,而且不知道它的效果怎么样。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自然界是分形的,所以人类大脑必然体现出多尺度的特征,但是这种多尺度特征隐藏得很深,可能并不简单地存在于物理层,而是存在于信息处理的逻辑层。进而,我们应该如何构造一个多尺度的计算模型来更快速、有效地解决自然的分形问题(例如分形图像识别、多层次语音识别)等问题才是更加激动人心的研究主题。 xiaoda99 2011-11-15 23:08:25 承蒙jake表扬:) 其实我原来没怎么接触过统计物理、复杂系统,对多尺度、分形、层次的形成等这些东西也没什么概念。直到最近才慢慢感受到这些是很本质的东西,很可能是解开大脑之谜的钥匙。 通过这次讲座,又进一步理清了思路:物理世界中,时空局部性、层次、尺度不变等是怎样一步步涌现出现的,这一过程又是怎样在大脑的进化中重演的? 讲座结束后突然有一个想法: 时空局部性、层次、尺度不变性三者中,前两个更为本质,后一个是结果。也就是说,只要假设层次的存在和每一层次上的时空局部性,就必然导致尺度不变。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猜测时空局部性和层次都可以和某些基本物理定律对应。例如空间局部性可以和相互作用的局部性对应(万有引力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都是距离越近,作用越强),时间局部性可以和惯性定律对应。层次的形成还不知道和什么基本物理定律对应。 据我了解,统计物理和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计算神经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还没得到太多关注。我讲的两个东西都属于非主流。计算神经科学里,一个比较偏物理的学派涉及到Ising model、最大熵等, 例如William Bialek和Ga?per Tka?ik这两个人的研究。我比较喜欢,但没有涉及到层次。机器学习里现在deep belief network等deep learning算法现在倒是比较热,但只是通过实证知道hierarchical比非hierarchical好,至于为什么好,很少有人从我们感受到的物理世界怎样由层次形成的角度思考。 jake 2011-11-16 13:10:17 难点是物理里根本就没有说层次这回事,层次是一种信息的概念,而不是物理概念.物理中只有标度,以及粗粒化(这涉及到层次,但是一种近似方法,而不是基本的物理量). 我觉得从计算科学角度研究多层次标度的方向是沿着图像处理问题出发,看如何把物理中有关多标度的熵甚至量子力学引进来,这是一个有可能成功应用的方向.  另外还想问的是,虽然说你讲的人工智能未来这本书中的模型虽然看起来很好,但是否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呢?为什么很多人说这种研究是民科?如果要深入研究层次这个问题,必须从具体的模型切入,人工智能的未来中的模型是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呢? 公开活动.pdf 公开活动2.pdf
2831 次阅读|4 个评论
智能科学是实现人类水平人工智能的途径
热度 1 shizz 2013-4-15 23:39
图灵以人脑信息处理为原型,于 1936 年提出了图灵机,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图灵曾试图 “ 建造一个大脑 ” ,第一个提出要把程序放进机器里,从而让单个机器能够发挥多种功能。 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构成的交叉学科 智能科学 , 研究人脑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算法, 研究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是实现人类水平人工智能的途径 。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4242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在看MPI很有味儿道,忙着实验群智能的计算效能
fswdong 2013-4-1 21:31
说来还真是羞答答的,群智能和组合优化搞了一段时间,竟然找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放置一边,现在为云所动结果不尽人意,划拉出来MPI品味儿了两三周,速度真格比之前的Hadoop更适合HPC,真想建立起来一个群智能的分布计算,目前只是简单的分布计算
个人分类: 其他|4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monograph《Extension strategy generation system》
anley 2013-4-1 07:07
Title : Extensionstrategygenerationsystem Authors: LiLi-xi,YangChun-yan,LiHua-Wen Version: SimplifiedChineseversion Press: SciencePressSimplifiedChineseversion PublicationYear: 2006 ISBN: 7-03-017125-x * 今年,是可拓学创立卅周年,为此,由中国、美国、罗马尼亚、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的教授筹备在2013年8月16-18日于北京召开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会上将组织“可拓学创立卅周年庆祝活动”。这里,将陆续发表30年来有关可拓学的资料。 (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请浏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和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的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或 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
个人分类: 可拓学书籍出版消息|1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群体智能的博客版
seawan 2013-3-31 15:31
从目前的技术来说,可以做到下面的事情: 以一个类似博客的平台为基础(里面可以加上一些协同办公的东东),实现各项知识和思路的共享和自动关联。 例如,当某篇文本的核心是讨论“去中心化”的“P2P”架构的时候,自动与其他相关的文本关联起来,甚至通过自动摘要和语义分析等提示可能的解决方案。 类似的思路,不仅可以在科研这类人群中实现,也可用于大众,或者用于情报(那种特殊意义的“情报”)目的。
个人分类: 杂感|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一代电脑:智能眼镜还是智能手表?
热度 4 outcrop 2013-3-6 14:49
随着智能设备的制造技术提升,手机电脑等计算设备,将越来越小,越来越集成于传统的设备之中——比如眼镜或者手表。 实际上智能眼镜以及智能手表已经开发出了原型,正在攒足劲准备上市冲击市场。 比如google的google glass已经面向开发者出售了。 比如苹果的iWatch也低调的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未来的电脑,到底是眼镜还是手表? 也许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可能两者甚至多者并存。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眼镜是一款科幻性比较强,比较超前的产品,面临一些技术以及用户习惯问题需要突破;而智能手表,则是一款比较务实的产品,用户的近期接受度可能也比较高。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4975 次阅读|14 个评论
【2014年973计划-大数据和智能信息处理】
specterzou 2013-2-13 15:13
信息科学领域 5.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研究 面向网络信息空间大数据挖掘的需求,结合1-2种重要应用,研究多源异构大数据的表示、度量和语义理解方法,研究建模理论和计算模型,提出能效优化的分布存储和处理的硬件及软件系统架构,分析大数据的复杂性、可计算性与处理效率的关系,为建立大数据的科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6.面向三元空间的感知认知和智能控制 面向复杂交通系统、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分析网络空间、现实世界和人类认知的三元交互融合;研究人的感知灵敏度和智能处理能力的拓展及集成方法;研究面向三元空间海量感知计算模式,建立认知计算理论,提出基于CPS的聚合协同与人机交互闭环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中文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 综合交叉科学领域 7.针对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与技术整合 成像、仿生及生物传感器等实验技术与方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物大数据挖掘与生物网络和生物体系的重构。
3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交叉引向拓展___李幼平院士的发言提纲
anley 2013-1-11 07:41
从交叉引向拓展 李幼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 100089 email:liyp@cae.cn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转载者) 对可拓学的期望 • 期望可拓学能成为联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链条 • 当前的社会科学,基本上用语言表述,主语是名称与特征 • 20世纪末出现一个新事物:数字化 • 用数量描述规律,是自然科学的传统 • 可拓学是联结语言与数量的链条 • 当然是一门任重而道远的新型交叉学科 马克思的预言 •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曾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会把关于人类的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正如同关于人类的科学把自然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一样,它将成为一个科学。” • 我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它”,指关于人类的科学,即有关社会的学问 • 预言:社会学科将拓展成真正意义的科学 • 希望可拓学成为实现这种拓展的一种数学工具,成为 连接自然科学通往社会科学的桥梁 普郎克的预言 •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认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 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索从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试图寻找那条被打断的“沟通链条” 可拓学是一种沟通的链条,一种“连接”的手段 事物、特征、量值 • 解释世界:先用多个量值说明特征,再用多个待征说明事物 • 拓展世界的一种方法:包容和联系多种事物、多种待征和多个量值 • 先做一个容器,把本来是对立或对抗的两个矛盾事物包容进去 • 再用数学的方法,关联多种特征下的多种数量 • 用量变换取质变,化解对抗为非对抗 • 中国人的哲学: 古人的“和而不同”、今天的“和谐社会” 数字化帮助可拓学 • 数字化是20世纪末人类巨大的成果 • 数字化把特征尽可能表达为量值 • 量值本是连续取值(模拟)的,数字化就是量子化,数字化后的量值变得很容易计算、很容易关联、很容易跨接,很容易借助计算机 • 社会科学本来只用语言表达,可拓学借助数字化把量值表达介绍给社会科学,使它很容易利用基于量值的计算与关联 • 数字化、计算机化,使可拓学将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普郎克链条) • 蔡文1983提出可拓学,但可拓学要真正被人们赏识,只能等到21世纪 学科研究与科学研究 • 某一社会学科,如果只限于用语言定性地表达,还不算是科学 • 只当用数学或部份用数学定量地描述,才算进入科学的领域 • 例如,什么是民主,文字表达很难完善 • 民主应该是某种基于科学统计的施政 • 选举只是一种简单的统计,一种最初等的民主 • 不仅尊重民意,还应尊重大自然,尊重历史 • 借助于可拓学,社会科学家有可能构建更完备的统计架构 联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说,计算机科学应强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 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索从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试图寻找那条被打断的“沟通链条” • 他强调,计算机模拟与仿真研究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计算民意 • 计算机不但可以模拟汽车、飞机等人造物,而且可以模拟人类社会,计算机可以“计算”民意,为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 如果不是基于大数定律,缺乏大量独立的数据,民意的表达可能陷入片面性 • 需要发明一种工具,把语言表达的民意转化成数字表达的民意,就象模/数变换( A/D ) 那样 • 再用某种严谨的数学计算帮助行政部门施政 • 计算辅助民意统计,可拓学可以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交叉引向拓展的多个例子 • 全球定位系统( GPS )的发明 • 纠错编码( RS Code )的发明 • 断层扫描( CT )的发明 • 英语测试机的发明 • 计算机辅助民意测试 • 双结构互联网的创意 …… (详细内容略) (此文为作者在“香山科学会议”“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个人分类: 可拓学专题讨论|1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拓学与智能科学、信息科学
热度 1 anley 2012-12-31 17:20
可拓学与智能科学、信息科学 陈文伟 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广东广州 510431 email:chen_ww9301@163.com (作者为教授——转载者)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处理和利用的科学,它是以信息论为基础,与计算机和自动化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智能科学研究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智能科学是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构成的交叉学科,智能科学是信息科学的核心。智能科学是利用知识去解决随机出现的复杂问题。矛盾问题求解是问题求解的难点,在智能科学中还没有明确提出解决矛盾问题。 可拓学是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学科。解决矛盾问题是重要的智能活动,也是人工智能水平的体现,它比一般解题更富创造性,更强调智能的发挥,对解决矛盾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人工智能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把可拓学对问题的形式化描述、可拓推理和可拓变换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应用于人工智能中,对机器智能水平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可拓学将为信息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研究开拓新的方法。 1 .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信息与可拓知识 1.1 可拓信息与可拓知识的概念 把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信息科学的研究,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可拓信息与可拓知识来改变问题的目的或条件,去解决信息领域中的矛盾问题。 可拓信息是解决矛盾问题的信息。可拓学基元理论的基元(物元、事元、关系元)是可拓信息的基础信息。可拓学的变换是变化信息,通过变换才能变矛盾问题为不矛盾问题。可见,可拓信息包括基元信息和变换信息。 可拓信息=基元(基础信息)+ 可拓变换(变化信息) 可拓知识是解决矛盾问题的知识。可拓学的拓展原理的表达式,即拓展式(发散式、相关式、可拓式、蕴含式等)是可拓知识的基础知识。可拓学的传导原理的变换蕴含式是变化知识。这些知识通过推理解决矛盾问题。可见,可拓知识包括拓展式和变换蕴含式。 可拓知识=拓展式(基础知识)+ 变换蕴含式(变化知识) 变换蕴含式: ,简写为: 1.2 可拓信息是信息概念的扩展 在信息科学中,对信息概念有很多定义,比较典型的有: ( 1 ) Shannon (香农)的定义:信息是事物不确定性减少或消除。 ( 2 ) Wiener (维纳)的定义:信息是系统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 ( 3 )《人工智能辞典》的定义:信息是数据中所蕴含的意义。这些对信息的定义,基本上属于对信息的静态描述。 可拓信息中的基元信息也属于静态的描述,而变换信息属于变化的信息,具有变化特征。 解决矛盾问题必须通过变换,即利用变化的信息才能解决矛盾问题。可见,可拓信息是信息概念的拓展。在解决矛盾时,单纯利用可拓变换还不够,还需要考虑变换的内涵,即增加语义信息才能真正解决矛盾问题。我们把可拓信息的表示看成可拓信息的语法信息,则把可拓变换的内涵看成是可拓信息的语义信息。可拓信息的语义信息在解决矛盾问题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可拓知识是知识概念的扩展 在智能科学中,对知识概念也有很多定义,比较典型的定义有: ( 1 ) Feigenbaum (费根鲍姆)定义: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整理、解释、挑选和改造而形成的。 ( 2 ) Bernstein ( Hayes-Roth 引用):知识是某一特定域的表达式、关系和过程构成的。 ( 3 )《人工智能辞典》: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 可见,知识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到如表达式、关系等规律性的信息。知识是对信息进行浓缩,找出事物中存在的规律。知识概念仍具有静态性。 可拓知识中的拓展式中的蕴含式与人工智能的产生式规则是一致的。拓展式中的发散式、相关式、可扩式等可以看成是产生式的扩展。它们仍具有静态特征。可拓知识中的变换蕴含式是典型的变化知识。它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更有价值的知识。可见,可拓知识是知识概念的扩展。 1.4 可拓推理是知识推理的扩展 在智能科学中,知识推理采用了形式逻辑中的假言推理,即: ┣ 可拓推理是对拓展式和变换蕴含式的假言推理。 (1) 拓展推理:对拓展式的假言推理称为拓展推理。以发散式为例,发散式推理表示为: ┫ ┣ (2) 传导推理:变换蕴含式是可拓变换与传导变换之间的蕴含式,它的假言推理称为传导推理,表示为: 可拓推理是在知识推理的基础上,扩展为对变化知识的推理。 1.5 解决矛盾问题的量化工具——关联函数 关联函数本身属于知识。当 x 从区间 X 0 变化到区间 X 后,即关联函数值 k ( x ) 由负数变为正数,表明矛盾问题得到解决。关联函数的建立,使矛盾问题可以通过量化方法进行解决。 对于矛盾问题,一般可利用可拓变换 (论域变换 T U 、关联函数变换 T k 、基元变换 T u ),使关联函数值由 k ( u )0 变为 T k k ( T u u )0 ,从而使矛盾问题得到解决。 2 .矛盾问题的智能化处理 2.1 利用可拓推理解决矛盾问题 ( 1 )利用拓展推理解决矛盾问题:矛盾问题 P 可以表示为目标 G 和条件 L ,即 P = G * L , 其中, G 、 L 分别用基元或基元的组合表示。 矛盾问题的解决有三种推理方法: 1 目标不变通过条件的拓展推理,使矛盾 化解; 2 条件不变通过对目标的拓展推理使矛盾化解; 3 目标和条件同时进行拓展推理,使矛盾问题化解。 ( 2 )利用传导推理解决矛盾问题:在拓展推理不能解决矛盾问题时,可利用传导推理解决矛盾问题。利用可拓变换蕴含传导变换的可拓知识,在大量问题中普遍存在,利用传导推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矛盾问题。 2.2 挖掘变化知识的可拓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中挖掘出知识。由于数据具有静态性,所挖掘的知识也具有静态性。我们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提出可拓数据挖掘,包含如下两类: ( 1 )挖掘关联函数 的区间信息:解决矛盾问题的量化方法是建立关联函数,通过可拓推理使变量 x 从属于区间 X 0 变换到属于 X ,区间参数 a 、 b 、 c 、 d ,一般是运用实验或统计得到。利用数据挖掘方法,获取区间参数信息,是可拓数据挖掘的一类重要任务。 ( 2 )挖掘变换蕴含式的可拓数据挖掘:数据挖掘获取知识(条件 → 结论),对条件进行可拓变换和对结论进行传导变换,获得的变化的知识,即可拓知识: 。我们把这种挖掘变化的知识称为新型的可拓数据挖掘。 通过研究,我们证明了两条可拓数据挖掘定理,并通过实例,获得了比原数据挖掘更有价值的变化知识。例如,通过可拓数据挖掘获得了在“起病方式”和“意识障碍”症状发生了变化后,脑血栓就变成了脑出血,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完全相反的。医生若不具有这种变化的知识,按原方案治疗,将导致病情的加重和死亡。 2.3 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策略生成 策略是决策原则、方案和行动指南。可拓策略是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利用可拓变换(可拓信息)与可拓知识及其组合来表示。 可拓工程研究所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多个项目,对可拓策略以及可拓策略生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可拓策略生成系统( ESGS )。策略生成的步骤是: ( 1 )建立基础数据库(基元库):从企业原有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用基元表示。 ( 2 )建立问题库:建立关联度,根据关联度的取值发现具体矛盾问题,建立问题库。 ( 3 )寻找核问题:对问题库中的问题,应用人机交互寻找核问题。 ( 4 )拓展推理:通过拓展推理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 5 )生成策略:将可拓变换及其组合生成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 ( 6 )评价策略:对策略进行评价筛选和策略排序,选择较优策略。 通过可拓策略生成理论、方法和软件的研制,初步看来,这可能是计算机可以使用的一种新模型。目前正在研制的可拓策略生成系统和可拓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立足于挖掘“变换的知识”,这将为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变换的来源。 3 .展望未来 可拓学针对矛盾问题,建立了可拓论和可拓方法,利用可拓信息和可拓知识去解决矛盾问题。这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可拓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何将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变成计算机的算法在计算机中实现,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矛盾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要使计算机能利用可拓模型处理矛盾问题,生成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必须研究带有矛盾前提的逻辑。可拓逻辑研究化矛盾问题为不矛盾问题的推理规律,对可拓推理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将为人工智能领域提高智能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网络和复杂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解决它们需要探讨新的工具。可以建立网络和复杂网络中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利用可拓推理、可拓变换、传导变换和传导效应,生成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策略。这种新的模型有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对复杂网络的研究将是有价值的。 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智能系统是前瞻性的工作。它必然导致用计算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需要用到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和可拓学的进一步交叉融合,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将推动模仿人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延伸人脑的智能机器的创新性研究。 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会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创新之路。 (本文为作者在“香山科学会议‘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讨论会"上的发言稿)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可见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个人分类: 可拓学专题讨论|1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能技术在公安应急系统中的规律分析思考
热度 1 jojo199084 2012-12-30 22:11
利用智能技术思考其在公安应急系统中是否能够实现如下规律分析: 1、分析犯罪热点及特点:哪些时间段(分一天的不同时段、分季度季节时段以及案件发生是否有时间周期规律等)、哪种天气情况;分别在哪些场所(场所分布状况、地形、交通状况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哪些人群最容易犯哪些类案件、犯罪分子以及受害者的普遍特征、哪些案件一般是惯犯、哪些案件新手率更大;不同案件一般有哪些不同的作案手法等等。 2、警力配置分析:通过对犯罪热点和特点的分析后需要在哪些区域增强警力配置、不同区域应该主要增加哪些警种、不同警种应该在哪个时间段加强防卫等等。 3、各类案事件本身有无关联,依靠什么关联。 4、犯罪分子有无关联、是否为同伙、曾经有无犯罪史。 5、从社会制度、从小生活背景分析犯罪人为什么会犯罪(如单亲家庭或有阴影家庭易产生犯罪),从而分析出哪些人群容易犯罪从而重点防范。
5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于GIS的公安应急智能技术路线及选题思考
jojo199084 2012-12-1 20:46
基于GIS的公安应急智能技术路线及选题思考
l 总体技术路线 l 选题思考: 1. 将商业智能技术用于公安应急方面能克服大数据现象给公安应急所带来的困扰以及用独特的地图可视化功能能使数据分析更加方面明了,能更有效的运用于案件的预防、分析及决策工作。 2. 将“位置智能”引入公安应急方面,提高了公安应急事件的预防能力,且使得应急能力更加精准、可靠,为公安应急事件的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分析方法。“位置智能”与商务智能的不同之处就是结合了 GIS 的特点,其基于 GIS ,高于 GIS ,为 GIS 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在理念、功能和应用等方面又超越了 GIS 。总结起来, GIS 与“位置智能”的不同点可归纳为以下 6 点: 1) GIS 侧重于技术,而“位置智能”侧重于应用; 2) GIS 一般是专用系统,而“位置智能”是一种通用技术; 3) GIS 多基于部门内部,信息较为闭塞;而“位置智能”始终与其他系统共同运作,有利于减少并防止信息孤岛; 4) GIS 一般实现单一运用,而“位置智能”易于在 Internet 或 Intranet 上实现,更符合时代前进的方向; 5) GIS 技术更加复杂、开发较难、且是打包整块销售,而“位置智能”采用的是模块化理念,因此只需在基础模块上开发组件,而不需要购买不必要的部分,有利于避免资源及资金上的浪费。 因此,我们可认为“位置智能”是基于 GIS 的综合性能之上,更加强调了集成展示、分析功能,更有利于决策支持。 3. 可以说,位置智能通过地理信息可视化和查询分析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的提升了商业智能的能力 , 促进商业智能的发展。
6 次阅读|0 个评论
MLA2012 Notes (1) - 利用知识智能、数据智能和社会智能
热度 1 jujumao 2012-11-25 18:39
MLA2012 Notes  (1) - 利用知识智能、数据智能和社会智能
UseKnowledgeIntelligence,DataIntelligenceandSocialIntelligenceforInternetInnovations Speaker :周明,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该 presentation 介绍了三种类型数据智能( data-Intel )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将三种智慧结合起来实现 QA , MT ,和自动对对联的系统。 三种智能: Knowledgeintelligence(KB-Intel) 指专家知识,一些领域内的 rules 。优点是  质量高,一旦问题( query )在该知识库范畴内搜索到解,往往比较准确。 ‚ 因为是固定存储的知识库,所以搜索成本小,速度快,在有适当索引和算法时能较快生成答案,而无需从网上爬取答案和获得用户 log 进行计算。缺点是  这些专家知识比较难以获取,代价较大。 ‚ 专家知识相对静态,不易更新,时效性不高。 Dataintelligence 数据智能,主要指从 web 上 data 挖掘得到的知识。这类 inte  时效性较高,相对容易获得; ‚ 领域宽泛,海量( largescale , generaldomain )但  质量较低,网上的数据存在噪音干扰,准确率较低 ‚ 速度慢,因为要从 online 获得数据,进行挖掘 SocialIntelligence 社会智能,主要指与人(用户)的互动得到的数据(众包)。如用户的 feedback 和 log. Combine 三种 Intelligence 去构建智能系统 主要介绍了微软 Online 的三种系统及其构建,也提到 NLP2.0 的概念以及 NlpforSearchEngine 1. Light-QA 问答系统 ①  定义提问的类型如 Person , Location,Works,TimeEvents.Number,Others 。 ②  数据获取,知识库构建 已有的专家知识库( KB-QA ) 从网上爬去数据,构建知识库 (WEB-QA) 从一些问答社区如百度知道, yahooAnswers 获得数据( Social-QA )。 2. ChineseCouplets 自动对对联系统,并扩展到诗词生成( NLP2.0 ) ChineseCouplets( http://duilian.msra.cn ). Demo( http://video.sina.com.cn/v/b/10937201-1452530713.html ) 用户输入上联,系统利用已有的文学知识库中,通过一些算法(如 HMM , N-gram )等生成候选下联的列表,利用一些平仄规则,加以过滤。最终生成 rankedcandidatecoupletlist 。供用户选择。再利用用户操作行为的 logs 对模型进行强化( EncodeUser'sWisdomintotheSystem )。 3. EngKoo 词典 http://dict.bing.com.cn 和个性化同声翻译系统。( MT ) 同声翻译比较牛逼,综合了语音识别(将奥巴马演讲时的声音信号识别成 text ),机器翻译(将英文翻译成对应的中文),最后合成转化成演讲者本身的声音特质,播放出来。速度很快,几乎实时。
3785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能科学介绍
热度 2 shizz 2012-10-25 12:11
智能科学研究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是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构成的交叉学科。脑科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行为水平研究人脑智能机理,建立脑模型,揭示人脑的本质。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意识等人脑心智活动过程的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 实现机器智能。智能科学是实现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4248 次阅读|3 个评论
智能科学-神经生理基础
shizz 2012-10-25 12:09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质,它是人类智能与高级精神活动的生理基础。 脑是认识世界的器官,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智能机理,就必须了解这块高度复杂而有序的物质的生理机制。脑科学和 神经科学 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行为水平研究自然智能机理,建立脑模型,揭示人脑的本质,极大地促进智能科学的发展。 神 经 生理及神 经 解剖是神 经 科学的兩大基石。神 经 解剖学介绍神 经 系统的构造,神 经 生理学則介绍神 经 系统的功能。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3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科学-类脑智能机
热度 1 shizz 2012-10-25 12:06
图灵以人脑信息处理为原型,于 1936 年提出了伟大的图灵机思想 ,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图灵曾试图 “ 建造一个大脑 ” ,第一个提出要把程序放进机器里,从而让单个机器能够发挥多种功能。 21 世纪是智能革命的世纪。以智能科学技术为核心、生命科学为主导的高科技,将掀起一次新的高科技革命 ---- 智能技术革命。 要向人脑学习,研究人脑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算法。这里讨论蓝脑计划、人脑计划、神经形态机等课题,展示类脑智能机的脑模型研究的思路和进展,推动类脑智能机的研究。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3331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能科学-意识
shizz 2012-10-25 12:02
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是最重大的科学问题之一。在智能科学中,意识问题具有特别的挑战意义。 存在如何决定意识,客观世界如何反映到主观世界中去,既是哲学研究的主题,也是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意识涉及知觉、注意、记忆、表征、思维、语言等高级认知过程,其核心是觉知 (awareness) 。近年来,由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新的无损伤性实验技术的出现,意识的研究再度被提到日程上来,并且开始成为众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在 21 世纪,意识问题将是智能科学力图攻克的难题之一。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3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科学-智力发展
shizz 2012-10-25 11:59
智力发展是智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首先说明智力的实质、智力的差异、智商以及智力的发展特征,然后介绍不同心理学家如何看待智力 , 讨论智力能否测量 , 以及如何做到精确和客观的评估。最后还要谈到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高低 , 以及智力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基因或环境条件等。 皮亚杰 (J.Piajet) 对儿童认知发展领域,如语言、思想、逻辑、推理、概念形成、道德判断等长期的临床研究 , 创立了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为核心的智力发展理论。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3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科学-思维与决策
shizz 2012-10-25 11:56
思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提供关于客观现实的本质的特性、联系和关系的知识,在认识过程中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化。与感觉和知觉 , 即与直接感性反映过程不同,思维是对现实的非直接的、经过复杂中介的反映。思维以感觉作为自己唯 一 的源泉,但是它超越了直接感性认识的界限,并使人能够得到关于它的感觉器官所不可能感知的现实的那些特性、过程、联系和关系的知识。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2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科学-记忆
shizz 2012-10-25 11:55
记忆是在人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也就是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心理特征。记忆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
个人分类: 大数据挖掘|2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科学-学习
shizz 2012-10-25 11:53
学习能力是人类智能的根本特征。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向客观环境学习。人的认识能力和智慧才能就是在毕生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1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将智慧、智力和智能分列为具有三个异曲同工之妙的形式化路径
geneculture 2012-9-17 10:44
将智慧、智力和智能分列为具有三个异曲同工之妙的形式化路径
将智慧、智力和智能分列为具有三个异曲同工之妙的形式化路径进而实现协同操作 (2012-09-1710:23: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197d93010130ss.html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1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滥用的“智能”
热度 1 xiaoyanghe 2012-8-22 17:32
“智能 ×× ”的字眼会时不时地闯入人们的眼帘。 智能卡、智能芯片、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智能仪表、智能控制、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监控、智能武器 …… 而实际上,“智能”这个词汇已经是被滥用了。 滥用的目的可能各自不相同,有的主要是商业炒作,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只是因为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甚至只是有了操作系统,就冠以“智能”。不过这些作为商业行为也无可厚非,就不去管它了! 有的就不那么简单了,涉及到某些行业(包括垄断行业),其实所作的工作不过前些年“信息化”的继续与升级;却人为地设计出一些概念,利用公众以及决策层的无知,骗取资金从而获取巨大的利益,例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当然,也不排除人们一方面可能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值太高,而另一方面,对其局限性却认识不足。 我们先来看看“智能”以及相关的概念。 “智慧(狭义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 ” 智力( Intelligence) 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 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 “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Intellect: The faculty or sum of faculties, of the mind or soul by which one knows and reasons (excluding, sensation and something of imagination; distinguished from feeling and will); power of thought. 智慧: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 智力:通常称“智慧”,指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智能:智慧和才能;智力 。 Intellect: T he faculty of reasoning and understanding objectively,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abstract . Intelligence: The ability to acquir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 从以上的一些定义来看,“智能”、“智力”、“智慧”以及“ Intellect ”和“ Intelligence ”并无太大区别,我们这里也不做区分,只谈“智能”。 如果只把“智能”视为一个个体从信息的获取、存储,到处理(可能是非常有限的)所具有的能力或者视为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可能是非常有限的)。很多的设备,就连普通的电冰箱或者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都可以看成是“智能的”。 关于“人工智能”及其局限性,我会在以后的博文中讨论。 智慧 . 维基百科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9%BA%E6%85%A7 ( 2012/08/20 ) 智力 . 百度百科 .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6.htm ( 2012/08/20 )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 nd E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1989 辞海(缩印本,第六版)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Definition of intellect. Oxford Dictionaries online . http://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intellect?q=intellect ( 2012/08/22 ) Definition of intelligence . Oxford Dictionaries online . http://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intelligence?q=intelligence ( 2012/08/22 )
个人分类: 科普|405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信息、智能与逻辑高级学术论坛》...中何华灿的部分文章选
热度 1 wenqinghui 2012-8-2 21:10
【 文清慧 2012.8.2. 注:这是何华灿教授向园地提供的资料,全文转载如下。 】 《信息、智能与逻辑高级学术论坛》 研究通讯 第四期(统一无穷理论专辑)中何华灿的部分文章选 注 :《信息、智能与逻辑高级学术论坛》不是个公开的网站,而是由西北工大基础研究基金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于 2007 年 4 月开始创办的系列小型学术会议,具体由何华灿主持召开。一般每年开一次,专门探讨信息时代需要的核心基础理论问题,每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年轻学人 20-30 开会集中讨论,平时则通过 e-mail 讨论酝酿讨论话题,不定期地在内部编辑发行《研究通讯》交流讨论心得,大家认为讨论话题酝酿成熟后再正式编辑成书出版,向外公开论坛的讨论成果,但这不影响个人单独公开发表自己在论坛上的发言内容。论坛已经在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3 卷《信息、智能与逻辑》 5 册,由何华灿等人主编,大都是关于数理辩证逻辑的研究成果。最近 2 年主要讨论《统一无穷理论》话题,如果参与者认为某些讨论话题已经成熟,可能会公开出版新的论文集。目前网友们已经熟悉的张景中、沈卫国、吕陈君、殷业都是论坛中的主角之一,他们已单独发表了自己在论坛上的部分发言,这符合论坛惯例。其他论坛成员也可能会公开发表自己在论坛上的发言,但是作为集体讨论的论文专辑,则需要共同认为酝酿成熟后才能正式出版,目前论文集的初稿正在编辑和讨论修改之中,不益公开发表。且根据参与者自己的选择,他可匿名或实名地出现在论文集中。 现在我只能应网友的要求,公布部分何华灿自己的发言。 论文集的前言 从上个世纪开始,由于电报、电话和电子计算机等信息传输和处理工具的陆续出现,把人类带到了信息时代。为信息时代打开历史大门的金鈅匙是图灵机原理、递归函数论和电子学。近 60 多年来,信息处理的主要对象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最初的确定信息处理、进入到现在的智能信息处理。开始 50 多年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机械系统中的确定信息,使用的是传统的处理工具和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经典逻辑和 “ 老三论 ” ,属于初级信息化阶段;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系统中的不确定信息需要处理,使用的处理工具和方法都必须是智能化的,其理论基础是非经典逻辑和 “ 新三论 ” ,属于中级信息化阶段。从能源工具出现之后 500 多年的近代史可以看出,工具的革命必然推动数学、科学理论和产品技术的革命。现在,人类将再次进入工具、产业、科学技术、科学理论和数学等各方面 “ 一条龙式 ” 的原始创新高峰期,可统称为信息革命。 我们应该在信息革命中做些什么?由图灵机原理可知,影响信息处理的两个最基本的科学概念是 “ 逻辑 ” 和 “ 无穷 ” ,处在智能化信息处理阶段的我们,必须针对处理复杂系统中不确定信息的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 “ 逻辑 ” 和 “ 无穷 ” 这两个最基本的科学概念,为信息革命做点实事。为此,编者根据自己的毕生感悟提出了 “ 两个基本信念 ” 并提倡进行 “ 两场理论革命 ” : ① 智能信息处理需要柔性逻辑学,建立柔性逻辑学需要进行第二次数理逻辑革命,实现辩证逻辑的数学化; ② 无穷大和无穷小都是唯一存在的实数,建立统一无穷理论需要进行一场新的数学基础理论革命。根据这 “ 两个基本信念和两场理论革命 ” ,何华灿等人已写成两本专著《泛逻辑学原理》和《统一无穷理论》在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论文集是过去一年半中在《论坛》内部讨论《统一无穷理论》的发言专辑,它包括作者自己对书的介绍、朋友们的肯定性评价、论坛上的各种质疑和讨论、佐证支持的文章等 4 大部分。从某种意义上看论文集是研究和应用数理辩证逻辑的珍贵材料,与前三期《研究通讯》一脉相承,特提供给有兴趣的朋友们研究参考。其中记录的都是在讨论中迸发出来的 “ 思想火花 ” ,这些 “ 思想火花 ” 来源于下列不同视角和观点的激烈碰撞:统一无穷理论的直接探索者及其同盟军、学校基础理论创新研究的倡导者和管理者、资深数学家和层次无穷理论的坚定维护者、其他科学工作者。他们中间有老、中、青三代人,有从事数学、逻辑、哲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学科的专家,有院士、教授、研究员、编辑、工程师和学生。所以,这些 “ 思想火花 ” 是在基础理论创新过程中形成的鲜活的科学思维结晶,具有典型性、草创性和启迪性。相比之下,那些已经发展完善了的基础理论体系,虽然在自己的领域里发育十分成熟,方方面面都能自圆其说,却失去了探索新领域的思想活力,显得闭关自守、循规蹈矩,老态龙钟。科学理论发展的不变规律是:所有已经成熟的理论体系必然排斥一切新思想的 “ 入侵 ” ,只能在老框框的范围内按照既定规矩 “ 增高加厚 ” 。编者认为,这些 “ 思想火花 ” 在探索新领域的过程中异常珍贵,千万不要把它们当成 “ 科学垃圾 ” 给扔掉了。历史上一个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转折常常开始于某个人头脑中一次偶然迸发的 “ 思想火花 ” ,后来所有人的全部努力不过是在给业已燃烧起来的火焰中 “ 添材送风 ” 而已, “ 思想火种 ” 是异常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愧是各个科学理论体系中的 “ 人文始祖 ” ,是这些 “ 思想火种 ” 开创了一个学科! 通过阅读本专辑的各种材料,读者可以亲身感受到辩证逻辑对数学理论形成的奠基性作用,以及形式逻辑对数学理论大厦构建地基的封固性作用:从表面上看数学理论是一个形式演绎系统,与辩证逻辑 “ 毫无关系 ” ,甚至 “ 水火不容 ” 。而事实上,要构建一个数学理论 “ 大厦 ” ,必须事先通过辩证逻辑(建筑师 1 )在数学家头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基本信念 X 作为 “ 地基 ” ,它以基本定义、基本规定和基本公理的形式(称为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出现在数学理论体系中,作为所有推理的总前提条件。在数学理论体系建立之前,基本信念 X (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是完全自由的,只要它内部不自相矛盾,什么内容都可以,它能够任意变化。一旦基本信念 X (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被确定下来之后,数学家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组合派生出各种次生的定义、规定和公理,然后利用形式逻辑(建筑师 2 )提供的原理和方法推出各种引理,证明各种定理和性质,形成一个完备而无矛盾的形式系统大厦 X-S 。建成后的 X-S 反过来会凭借自己完备而无矛盾的整体属性,把 “ 地基 ”X 牢牢地封闭在 “ 大厦 ” 之内不允许再有任何修改,一切有悖于 “ 地基 ”X 的其它信念都不允许在 “ 大厦 ”X-S 中存在。所以, X-S 大厦是建立在 X 上的完全封闭的自洽系统,它本身不能向 X 外扩张,只能在 X 上按照既定的规矩 “ 增高加厚 ” 。如果要想突破 X 的局限性,包含更多的客观规律,他必须把原来的基本信念 X 扩大,这个过程只能在 X-S 大厦之外通过 “ 建筑师 1” 来完成。因为只有辩证逻辑才永远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可以接纳各种新思想的出现,重新归纳出不同于 X 的基本信念 Y 。在新的地基 Y 上, “ 建筑师 2” 仍然可以通过形式逻辑来建立 Y-S 大厦。一般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出现: ① 一是 X Y ,这时可以把 X-S 大厦作为子建筑包容在 Y-S 大厦中。 ② 二是 X 和 Y 不相交,这时 X-S 大厦和 Y-S 大厦彼此独立,它们将作为一个更大的建筑群的两个独立组成部分存在其中。不管是哪种情况,新的 Y-S 大厦将拥有自己的概念、规定、原理和方法,并可通过特殊的退化或者转换机制与 X-S 大厦中的概念、规定、原理和方法相对应。但是,试图用 X-S 大厦中的概念、规定、原理和方法去否定 Y-S 大厦中的各种原始根据和推理结论,那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们的立论基础已经完全不同。不清楚这一点,把已经存在的数学理论当成 “ 绝对真理 ” ,那就会阻碍数学的 “ 创新性发展 ” ,结果是数学只能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按照既定规矩 “ 增高加厚 ” 。历史早已用事实否定了这种 “ 循规蹈矩 ” 的数学发展观。 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几千年来数学的发展过程一直是有两种模式在交替地进行: 正常模式 -- 在原有的 “ 天地 ” 内按照既定规矩 “ 增高加厚 ” ; 反常模式 -- 在新的 “ 天地 ” 内进行 “ 创新性发展 ” ,形成新的规矩,建立新的数学大厦。在数千年内整个数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有穷数学到常量数学、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两次大的反常发展期,在数百年内变量数学的发展又经历了两次小的反常发展期:从经典微积分到标准分析,从标准分析到非标准分析。在除此之外的其它时间内,数学都处在正常发展期。不同正常发展期数学家们的集体 “ 基本信念 ” 是不同的。 建立有穷数学 F-S 的基本信念 F 主要是: ① 从 1 开始通过 +1 操作形成的自然数都是有穷整数; ② 从 1 开始通过分割操作形成的小数都是有穷小数。 建立常量数学 PI-S 的基本信念 PI 主要是: ① 有穷自然数可无限地延伸,没有最大元存在; ② 有穷小数可无限地延伸,没有最小元存在。 建立变量数学 AI-S 的过程比较曲折,其 “ 基本信念 ” 的归纳在编者提出统一实无穷观之前经历过两次变迁。 第一次是变量实无穷观 1AI ,其要点是: ① 实无穷大变量是比任何有穷自然数都大的变量,它要多大就能有多大,其极限是 ; ② 实无穷小变量是比任何有穷小数都小的变量,它要多小就能有多小,其极限是 0 。对应的数学理论 1AI-S 是经典微积分。 第二次是穷竭(极限)实无穷观 2AI ,其要点是: ① 有穷自然数的无限延伸形成了一个实无穷集合,其 “ 势 ” 是最小的实无穷大 w ; ② 为了包容无理数,单位区间实数应该是 1 通过实无穷大 w 次分割操作(二进制中是对分)形成的小数,它共有 2 w 个不同的编码,是另外一个实无穷集合。 ③ 实无穷小是 0 。对应的数学理论 2AI-S 是标准分析,层次实无穷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后来出现的非标准分析是对标准分析认识局限性的一种补充。 现在编者提出了统一无穷观 UAI ,其要点是: ① 根据无穷概念的双相性,潜无穷过程和实无穷过程应该同时并存,各司其职,不能相互排斥、相互代替或相互转换。 ② 根据完整的自然数谱和完整的单位区间实数谱,层次无穷理论的错误是把潜无穷大 w 当成了实无穷大 。实际上,通过 +1 操作形成的自然数集和通过对分操作形成的单位区间实数集都是 位编码,共有 2 个,差别仅仅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③ 根据无穷位编码仍是无穷个的 ICI 原理, 2 = 是实无穷大的基本性质,实无穷大的分层没有理论根据。 ④ 实无穷小 d =1/ 唯一存在。 UAI 是建立在完整数谱基础上的科学实无穷观,它能够包容 1AI 和 2AI 两种实无穷观中的合理部分,克服它们的局限性,更加科学合理。其对应的变量数学理论 UAI-S 能够把标准分析和非标准分析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理论中。 编者认为,变量数学系统 2AI-S 的内部虽然完备而无矛盾,一切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它的基本信念 2AI 具有明显的认识局限限,只有突破这些认识局限性(而不是逻辑演绎方面的错误),在 UAI 基础上才能建立完善的变量数学大厦 UAI-S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厘清实无穷的基本概念,发现层次无穷理论的 2AI 从那一个基本概念开始走偏了(认识错了),把它彻底纠正过来,为变量数学理论体系的最后建立清理出完整可靠的地基 UAI ,然后才有可能进入构建形式系统 UAI-S 的技术细节讨论。如果硬是要用 2AI-S 中的已有概念、规定、原理和方法来评价 UAI 中的各种基本主张,那是不恰当的,两者的基本信念已经有很多的不同。犹如我们不能根据欧氏几何学中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 180 度的结论,去排斥非欧几何学中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大于或者小于 180 度的结论那样。有了牢固的地基,上层建筑中的技术细节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论坛上一切争论和分歧,从本质上讲就是如何看待辩证逻辑(建筑师 1 )和形式逻辑(建筑师 2 )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就是如何看待地基(由基本信念决定的领域公理组)和大厦(公理化的形式演绎系统)的关系问题。编者相信,当数学家们验收通过了地基 UAI 后,建立公理化形式演绎系统大厦 UAI-S 的任务对他们来说是 “ 轻车熟路 ” 的事情,有许多标准件、模板和成功经验可以使用,没有原则性困难。现在的主要思想障碍是:要改变数学家头脑中业已存在的那些基本信念和数学常识异常艰难,它们已经和各种概念、规定和定理密切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有一次大规模的 “ 洗脑运动 ” 。 编者原有的学校重点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研究信息世界的逻辑规律)已于 2009 年底结题,没有了再申请资助的机会,继续研究下去已失去了科研经费的支撑,这犹如春暖花开后突然大旱无雨。编者的探索刚刚起步, “ 幼果 ” 虽已挂满枝头,但并不是业已成熟了的 “ 果实 ” ,获得应用验证和数学界的公认更是遥远的事情,必须有最基本的水分和营养保证,让它们一一 “ 成果 ” 。这就是说,编者的研究工作必须在新的条件下想办法继续进行到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就等于前功尽弃,胎死腹中,那样我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因为我相信腹中的胎儿有可能是未来的 “ 王子 ” ,他将来有可能造福一方。于是编者选择了把自己原来主持的《信息、智能与逻辑研究所》变成网上的 “ 虚拟机构 ” ,视本《论坛》的参与者为研究所的 “ 特邀兼职研究员 ” ,他们可以来去自由。这是一个虚拟的科研共同体,它不需要场地,设备,经费和专职人员, “ 所长 ” 就是一个自封的召集人, “ 研究员 ” 没有功名利禄的诱惑和在职考核指标的约束,不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大家自愿集合在一起共同探讨信息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和核心基础理论(有成员戏称我们在一起 “ 好玩 ” )。在共同研究中所形成的各种见解既是本《研究所》共有的财富,也是参与者自己和他所在单位的理论成果。编者认为,只要能够真正做一点实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一份力,不管是什么形式,都是值得欢迎和肯定的。如果有人硬要嘲笑编者这是 “ 自甘沦落为民科,在搞山寨版数学研究 ” ,那是他的权利和自由,编者并不感到脸红。因为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探索真理的目标和报效社会的方式,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必千遍一律。编者以为,按照中国目前流行的 “ 民科标准 ” ,爱因斯坦应该是历史上最典型的 “ 民科和山寨版物理学家 ”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相对论的科学价值和爱因斯坦的历史贡献,我现在这样做丢什么人! 编者现年 75 岁,估计还有 5 年头脑清醒的时间,自会倍加珍惜。 “ 老牛自知夕阳晚,无需扬鞭自奋蹄 ” ! 何华灿 2012-07-15 《数域论》研究什么? 何华灿 现代观点认为,数学是研究数、形和量化模式的科学。而要研究好形和模式,必要条件是先要把它们量化,所以数学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研究数的学问。既然是研究数的学问,那就需要回答数是什么,各种数域有多大,其基本性质是什么?能够系统全面回答这些问题的是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它是数学真理的试金石。因为,所有的数都是通过计数器数出来的(包括实数),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是各种数的生成器,只有通过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才能确定各种数域的大小及其基本性质,所有违背数的理想计数器工作原理的 “ 推理结论 ” 或者 “ 数学常识 ” 都是错误的。 近几百年来由于对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认识不够全面,出现了基本概念偏差,致使层次实无穷理论偏离客观现实已经很远而不能自知,积重难返,错误的实无穷概念已经让近现代数学家们伤透了脑筋。所以作者决心回到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上重新考察无穷概念,希望能够获得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效果。作者相信,计数器是数和数学形成的起点,是数之 “ 人文始祖 ” ,从他那里可以看清楚无穷概念是如何诞生的,它的真实面貌是什么。可是当作者根据这次考察结果指出层次无穷理论有认识偏差,建议用统一无穷理论来代替时它时,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普遍表示无法理解,拒绝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让作者深刻地体会到,现在人们的数域概念太模糊、太混乱了,说什么的都有,说什么似乎都有理。非常需要在数论和集合论之间,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基础理论 -- 数域论,专门论述各种数域的大小及其基本性质(特别是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用以统一大家对数集和无穷概念的认识,指导各种数学理论的构造,这是现代数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1 统一无穷的新主张和科学意义 2011 年 12 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何华灿,何智涛著的《统一无穷理论》,该书根据数的理想模型明确反对目前对实无穷大无限分层的错误做法,提出了统一实无穷的新主张。 1.1 统一无穷观新主张的内容 潜无穷过程和实无穷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应该同时并存,各司其职,不能相互代替或者转换。 只有一个实无穷大 和一个实无穷小 d , d =1/ 。 潜无穷大符号 w 和潜无穷小符号 D 也只需要一个,两个符号的关系是 D =1/ w 。 1.2 统一无穷观的科学意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和核心基础理论。根据图灵机原理,逻辑和无穷是信息科学中的两个最基本概念,信息时代的智能信息处理需要两个理论支撑: ① 不确定信息处理需要柔性逻辑来规范,仅仅依靠二值逻辑是不够的。为此作者创立了泛逻辑学原理和连续值逻辑代数。 ② 实无穷大只有一个,不需要分层,信息科学的涵盖范围不是潜无穷的,而是实无穷。为此作者创立了统一无穷理论。 统一无穷理论可实现 “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 的科学无穷观,把潜无穷和实无穷严格区分开来,大大简化无穷理论和变量数学的论证过程,有利于复杂(演化)数学的建立,有益于信息科学的更快发展。 2 对《统一无穷理论》的评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统一无穷理论》出版前后的近两年中(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已将书稿陆续寄 20 多位学界朋友提意见),引起读者广泛地热议,有数学、逻辑、哲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形成决然相反的两类评价。 2.1 正面评价 《统一无穷理论》是 “ 对集合论的重大突破, ······ 是纯化和精简, ······ 将成为一本经典著作 ” 。 “ 它既继承了康托尔的实无穷理论,又超越了他的理论。 ” “ 它标志着对无穷的认识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 “ 这是一部真正求真的不可多得的心力之作,值得学界予以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它可能为说了多年而未真正成气候的非康托尔型集合论,奠定最坚实的思想基础! ” “ 统一无穷理论的确立对数学是一大幸事,因为大小实无穷值都可以计算了!这对逻辑学也是一大幸事,因为连续统假设是一个曾经伤透了逻辑学家们和数学家们的脑筋而不得解的伪问题! ” “ 实无穷概念统一后定将给数学、逻辑和信息科学带来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 。 该书 “ 以智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理辩证逻辑为方法,研究信息、智能与逻辑的数学基础问题 —— 无穷集合问题,提出了统一实无穷观。它将开创信息、智能与逻辑研究的新局面。 ” 作者的 “ 探索性研究是我国科学家在现代科学这一前沿领域独树一帜的研究,它必将为科学技术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 “ 此书思想很新奇,说理令人信服并耐人寻味。 ······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 读《统一无穷理论》 “ 真是经历了一次令人激动的创造之旅,一路风光绮丽,令人目不暇接!确实惊心动魄,受益无限啊。 ” 2.2 负面评价 《统一无穷理论》 “ 违反 ZFC 系统的概念、规定和公理,无视实无穷研究的许多现代成果,采用了容易出错的研究方法(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其主要结论(实数可数,实无穷大唯一)都是错的。 ” 书中 通过 “ 完整的自然数集合 ” 来证明 “ 实数可数,实无穷大唯一 ” ,实际上是把 “ 实数集合 ” 直接改名为 “ 自然数集合 ” ,它们当然能够等势,但这样做没有什么数学价值。 作者的 “ 所谓超穷自然数只会存在于他自己的心中、书中。人家仍然会使用那些有穷自然数。 ” 书 中 “ 除了错误的 ( 例如数学归纳法用错了 ) 就是已有的,实质上没有发现新的正确的内容。有的只是改换一下名称就当成新的发现,这没有什么意义。 ” 书中 “ 把 2 = 作为实无穷大的基本性质,叫 ICI 原理,实际是用公理来规定实数可数。在现行系统中 2 是康托尔用对角线法证明出来的定理,作者直接将其反定理当公理使用的做法值得质疑。 ” “ 实无穷一旦进入数学,它就会逻辑地产生更大的无穷,以至分层,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无穷的分层不但不可怕,而且给我们提供了更丰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硬性统一它们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无穷的分层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的数学思维快乐。 ” “ 无穷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是人类智慧的创造。但是一旦创造出来,它的性质就由创造它的定义和逻辑所确定。无穷世界的丰富多彩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康托尔自己当初可能也想只要一个无穷,但他最后不得不接受层次无穷存在的现实。逻辑的现实! ” “ 作者的书,以及有关的正面评论,尽管其中的错误观点很多,却让数学家得到这样的信息:研究逻辑和数学哲学的学者们是多么地不了解近代数学! ” “ 作者对建立在 ZFC 基础上的现代数学缺乏基本的了解,我知道不少企图在数学基础领域做创新工作的学者,对目前的数学基础的看法常常有常识性的误解。我还是那个建议,先花几个月的时间把常识性的东西踏踏实实地了解一下,这样会少走许多弯路。 ” “ 作者一方面认为在 ZFC 系统内康托尔的对角线法证明在逻辑上没有错误,一方面又在自己的书中称康托尔的实数不可数定理为伪定理,这是在脚踩两只船,两头都想占,结果是自相矛盾。 ” 统一实无穷实质 是 “ 退回到潜无穷观去搞直觉主义的构造数学,这是历史的倒退行为。 ” 2.3 核心疑问 《统一无穷理论》主要是跨学科为数学界写的建议书,可是目前数学界的朋友还无法理解和接受。他们之所以无法理解和接受,主要是在思想上存在三个方面的疑问: 【 核心疑问 1-1 现代数学的实无穷成果不容忽视 】 康托尔提出集合论已有 130 多年,早已成为现代数学的理论基础,层次实无穷理论是集合论的核心内容。最初的朴素集合论虽然出现过逻辑漏洞,但已在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上得到了完善,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数学理论。近百年来,现代数学在公理集合论基础上得到了长足进步,取得丰硕的成果,能够解决数学中的许多困难问题。他们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无视这些成就,推翻层次实无穷理论? 【 核心疑问 1-2 现代数学会出现大破坏的局面 】 统一实无穷理论与层次实无穷理论的基本主张完全相反,代替后会在现代数学中出现 “ 推倒重来 ” 的大破坏局面,近现代数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这不符合数学发展需要 “ 前后兼容、不断累进 ” 的一般原则。数学家有理由怀疑这样 “ 变更 ”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甚至怀疑作者是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 核心疑问 1-3 另搞一套会无法自圆其说 】 数学家无法相信现代数学已偏离客观规律很远,到了需要退回起点、重新思考、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时候。他们坚信作者背离公理集合论(如 ZFC 系统 )另搞一套是行不通的,不可能自圆其说。 从具体的技术细节上看,主要的问题有: 【 技术问题 1-1 穷竭(极限)实无穷观的合理性 】 通过对潜无穷过程取极限为什么就不能获得实无穷的结果,作者说是这个实无穷概念让数学家们伤透了脑筋,让人无法理解。 【 技术问题 1-2 潜无穷开集和实无穷闭集的差别 】 自然数本来就是有穷位的编码,为什么要扩大到无穷位的编码,这违反几千年来的数学常识。讨论自然数集合和完整的自然数集合之间的差别、单位区间实数集合和完整的单位区间实数集合之间的差别没有数学意义,好像没有这个必要。 【 技术问题 1-3 连续性概念和实数概念 】 连续统概念是变量数学中必然存在的,它不可能够避免。实数理论只能在连续统基础上建立,大家相信在这样的连续统中运动过程能够完成。 3 主要任务 3.1 研究内容 《数域论》将围绕上述三个核心疑问和三个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利用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来说明层次无穷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统一无穷理论的立论依据。 主要研究的数域包括:工程实用的有穷数域,现实可能的潜无穷数域和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最后要讨论什么是正确的连续概念,运动是如何连续进行的。 3.2 从物理模型到数学模型 现实中的计数器是物理的机器(模型),它能够计数,生成各种数的编码,但是由于时间、空间和能耗的限制,它只能生成有穷位的编码,只能用于研究工程实用的有穷数域。 如果忽略计数器中 时间、空间和能耗方面的限制,位数就可以从有穷位扩大到潜无穷位甚至实无穷位,由物理模型演变为数学模型,用于研究现实可能的潜无穷数域和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 佐证:图灵机模型就是在计算机的物理模型基础上, 忽略计数的 时间、空间和能耗方面的限制,成了计算机的数学模型。这一点学术界早已公认,没有争议。 3.3 逻辑公理和领域公理都应正确 任何科学真理都必须从客观实践中抽象出来,且能回到实践中去经受检验,数学理论也不例外。所以,数学理论仅能在内部 “ 自圆其说 ” 是不够的,逻辑上的 “ 自恰性 ” 只是保证数学理论具有真理性的必要条件,它代表数学理论相对于自己的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在逻辑上是完备且无矛盾的,但这并不能代表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本身符合客观实际。要确保数学理论的真理性,还需要有一个充分条件: “ 领域公理组 ” 中所有的 “ 真命题 ” 都在客观世界中为真,且所有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性质都是 “ 领域公理组 ” 中的 “ 真命题 ” 。只有同时具有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才能既保证其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又保证数学理论相对于它的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在逻辑上是充分且没有矛盾的。除了个别供数学内部研究欣赏的理论系统外,所有希望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数学(包括在构造数学体系自身的应用),都需要同时满足逻辑标准和现实标准。 3.4 立论背景 《数域论》不打算在现行公理集合论( ZFC 系统)基础上建立,因为它已经被极限实无穷观严重地污染。作者要根据自己建立的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讨论各种数域的大小及其基本性质。离开现行公理集合论系统,退回到理想计数器模型上去思考问题,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是数学发展现状的需要,现代数学中的许多错误概念和公理,只能回到问题提出的起点才能看清楚。当然,公理化是有效组织形式演绎系统的好方法,在正确知道了现实可能的潜无穷数域和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的大小及其基本性质后,仍然可以重新建立正确的公理集合论系统,作为现代数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我不想成为数学家,更无意对现代数学发动 “ 恐怖袭击 ” ,制造新的 “ 理论危机 ” 。我仅仅是为了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需要,不得不想一些本该数学家想的问题,提点建议。多有冒犯,敬请原谅! 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012-08-02 返回 文清慧:《统 … 论》评论园地首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55313-593018.html
个人分类: 评论园地|134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ZigBee携手云技术 开启智能家居新方向
lhj701 2012-7-8 19:36
ZigBee携手云技术 开启智能家居新方向 来源: 中关村在线   智能家居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潮期之后,因为技术的改进,已经完成了从有线向无线,从电线向电波的转变,如今全球智能家居智能 家电 供应商大半已经摒弃了综合布线的模式,转而采用了各种无线通讯技术。    什么是ZigBee?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近距离范围内比较常见的通讯技术有Wi-Fi,蓝牙,433M/315M射频,电力载波,Z-Wave,ZigBee。与其它无线技术相比,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具有高可靠、高安全、低功耗、自组网、自修复、抗干扰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家庭环境使用,也非常容易嵌入到各种家电中。现在,采用ZigBee技术发展智能家电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家电厂商的最优先的选择方向。   标准化曾经是ZigBee技术在全球推广的一大瓶颈,也是如此优秀的无线技术得不到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因素,值得高兴的是ZigBee联盟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使ZigBee近年来在各行业的应用得以大规模展开。    ZigBee技术的应用   ZigBee技术的推广是以应用为前提的,而应用需要具备很多要素,包括产业链的各种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目前产业链的相关要素都已经具备,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家庭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这也是ZigBee技术受到市场热捧的原因。   基于Zigbee技术的传感器网络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智能生活。据悉Zigbee技术应用在数字家庭中,可使人们随时了解家里的电子设备状态,并可用于对家中病人的监控,观察病人状态是否正常以便作出反应。Zigbee传感器网络用于楼宇自动化可降低运营成本。如:酒店里遍布空调供暖(HVAC)设备,如果在每台空调设备上都加上一个ZigBee节点,就能对这些空调系统进行实时控制,节约能源消耗。此外,通过在手机上集成Zigbee芯片,可将手机作为Zigbee传感器网络的网关,实现对智能家庭的自动化控制、进行移动商务(利用手机购物)等诸多功能。    “云”将无处不在   仅仅有ZigBee技术显然是不够的,在一般人的想法里面,什么密码还有关于智能家居的各种设定,都是存储在作为终端的手机或者电脑中,这显然是会影响到具体使用以及家居安全的,一旦作为终端的手机电脑出现意外,比如说丢失或者是出现故障,智能家居的智能反而会变成用户的桎梏,因此,一个安全保密的云端是必要的。   物联网时代,智能家居离开云是不可想象的,每一个家庭其实就是一个云家,不管你身在何地,家里的风吹草动对你都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家随时随地就像在你身边,是可知可控甚至是可以自主决策的。   国内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主要是与云有很大关系,全球范围内都是最优秀的资源加入到云的竞争中。   ZigBee无线通讯技术,加上相应的云服务,在这个物联网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的年代,可以说是配合默契,成为了物联智能家居最为匹配的组合,必将引领国内外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
个人分类: 物联网|2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气功治病系列之四:智能气功 还我新生
mqr 2012-6-3 09:23
智能气功 还我新生 李凤玲口述 庞明老师评述 我曾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 10 岁那年,母亲因肝癌晚期腹水离开了我。 20 岁那年父亲又因肝硬化、心脏病去世。双亲的先后离去,使我受到很大的打击。 1994 年之后我相继得了心脏病、声带脂肪瘤、低血压、胃痉孪等多种疾病。就在我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 1966 年 8 月 26 日我年仅 49 岁的哥哥又被肝癌夺去了生命。过度的悲伤使我身体更加虚弱,今年 7 月 6 日终于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先后到唐山路南医院、工人医院、人民医院检查,诊断只是一般的肝功能性疾病。 8 月 20 日,又到路南医院 B 超检查,诊断为肝占位 2 。 6 × 2 。 4 ㎝ 2 。当时觉得两眼发黑,我该怎么办?我还不到 40 岁,我不甘心啊! 7 月 28 日我找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有关专家说这种病没什么好办法,手术加化疗可以多活几年。我没接受,就买了许多药,但我还不死心,一边吃着带回的保肝、养肝的药,一边又先后求医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天津第三医院、天津总医院、廊坊管道局医院,然而医生全是同一种说法。我的情绪越来越不好,体质也越来越差,体重只剩下 87 斤。婆婆、公公、外地的姐姐都来劝慰我 , 我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治好我的病的地方,创造出奇迹。我先后几次给《综艺大观》主持人倪萍打电话,向她哭述我的情况。倪萍热心地安慰我,并给我介绍了西安肝病研究所。 9 月 3 日,我到达西安,在肝病研究所挂了个主任门诊,按医生嘱咐连服三副该所自己生产的治肝病药物,三个月共花去两万七千多元钱,但仍未见效。 11 月30 日 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的一个军校毕业、在智能气功康复中心所在地的部队当兵的外甥,专程赶到我家,告诉我康复中心能治我的病。当时我并不相信,他说:“ 不信,你也去看看。 ” 就这样我来到了智能气功康复中心。12 月1 日 报名时,我仍是不相信,还问康复一部的刘书记:“若练不好,不练了,让回家吗?退学费吗?”他笑着说:“你过两天就不想走了。”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报了名。 当看到这里的康复学员和老师像一家人一样亲,学员练功都那样刻 苦,老师教功治病是那样认真投入,我也就逐渐安下心来,也慢慢有了气感。12 月4 日 至6 日,首届智能气功抗癌明星会在康复中心召开,抗癌明星们运用智能气功与癌魔抗争的动人事迹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庞老师的讲话又给了我必胜的信心。 6 日晚上奇迹出现了,在老师组场调气时,我就想自己是个大气筒,空荡荡的,里面只有肝,感到身体里气很足。当老师走到我面前时,我却吐了起来。第二天又开始拉肚子,发烧。 7 号下午班主任老师带我去做 B 超,躺在 B 超床上,我默念混元灵通。做 B 超的老师一边做一边说:“什么也没有,肝形态大小都正常。我当时问那位老师:“这是真的吗?”那位老师说:“是真的!”高兴得我拉住他的胳膊哭了起来。回到宿舍赶紧给家人打电话,向他们报告这一喜讯。当天晚上,我失眠了。我真是不敢相信,才开学 3 天癌就没有了。 3 天后我出现了气冲反应,第一次很快就过去了。第二次在 12 月 12 日,当时我觉得骨头里都疼,连坐也坐不住,浑身打哆嗦,我心里很害怕。三大组的老师都来看我,一边发气,一边对我说:“不要害怕,这是长功呢!”我的心情逐渐安定下来,反应也渐渐过去了。 12 月 14 日,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唐山工人医院做了个彩超,医生说肝脏什么事儿也没有。我高兴得连检查报告都没拿,拿着图片,又赶到路南医院又做了一次,还是什么事儿都没有,这时,我才感到雨过天晴,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12 月 19 日,我又在唐山 工人医院化验肝功,一切指标正常。这时我彻底相信了混元大气场的威力。是智能气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好好珍惜自己。只可惜认识它太晚了,如果是早一些认识,我的亲人们也不会这么早离我而去。 经过 20 多天的练功,我经受了气冲病灶考验,认识到反应虽难受,但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健康,是身心素质的提高。面对反应我们一定要稳住心神,坚持不懈地去练功。 来“中心”后,我身上其它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心脏病、胃病、低血压也都明显好转。智能气功给了我新的生命,今后我一定要坚持刻苦练功,并做一名智能气功的传播人, 使更多的人受益。 庞明老师评述:这位同学来康复中心不到一个星期,通过 B 超检查,肝瘤就没有了。能这么快好起来,说明她的身体素质比较敏感。开始来时她不相信智能气功,由于身体素质比较敏感,所以在大气场中一冲,癌症就被冲化了、冲没了。当然,应该她练功之前的中医、西医治疗也有作用,但是主要的效果还是在智能气功,因为她练功之前治疗了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效果,而到康复中心后,一个星期就好了。所以说智能气功起了主要作用。我在这期开学典礼时曾讲过,有的人敏感,气场一冲就好了;不敏感的,就要通过练功,通过主动运用意识从不敏感变为敏感,使我们自身的气和大气场的气有同一性。我们有很多同学,通过一期的练功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就说明通过练功能够从不敏感变为敏感。
个人分类: 气功转|4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电网——值得几代人为之奋斗
hitech 2012-5-18 09:16
智能电网——值得几代人为之奋斗
特约撰稿 肖立业 自从 19 世纪末人类发明了电力以来,便有了电网。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电网的输电电压达到了 220 千伏,发电机组以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为主,其单机容量大约为 10 万千瓦左右,电网以独立电网为主。此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电力需求量日益增长,加之技术的进步,使得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高,从而也使得大型电站(主要包括水电站、火电站和核电站)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提高电网的效率并在大范围内有效配置电力资源,远距离超高压输电( 500 千伏乃至 1000 千伏)和电网间的互联逐步涌现,进而使得电网发展成为今天的大规模交流电网。 人类总是被自己所发明的东西所困扰。电力的发明,使得人类日益依赖于电力供应,因而,电网的任何安全稳定性问题均可能影响工业生产、服务和人们的生活。例如, 2003 年美加“ 8 · 14 ”大停电事故使得 5000 万人饱受断电之苦,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8 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地区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严重破坏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受灾地区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然而,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日益突显。一方面,由于电网是一个统一的电气系统,任何局部故障均可能对整个电网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电网内的发电、输配电和用电需要实现实时动态平衡,因此电网内的扰动也可能造成电网安全稳定性问题。所以,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大电网的不可预知性与出现安全稳定性问题的概率有所增加。 自从有了电网以来,其技术发展史就是不断地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其智能化水平的历史,也就是电网不断满足电力供应需求的历史,同时,也是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电力系统的综合效率和效益的历史。 但是,纵观一百多年来电网的发展历史,其主导能源就是可灵活调度的化石能源,发电机组则以汽轮发电机组和水轮发电机组等大惯性机组为绝对主导。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并替代常规能源是必然的趋势。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特点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式与常规能源有根本性的区别,因而将对未来电网带来新的革命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加之可再生能源资源和负荷资源分布不匹配决定了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存在,因此,能源结构的调整将使得未来电网的规模将比当前有成倍的增长,因而电网的不可预知性和安全稳定性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2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模式与传统发电模式有根本性的不同(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就缺乏常规发电机组的机械惯性,而风机的机组惯性与传统发电机组也有很大区别),在满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的约束条件下,如何保障交流电网的实时动态功率平衡和安全稳定性,就成为未来电网面临的新的重大挑战。( 3 )由于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一般认为,需要建设大量的储能系统来解决其对电网的影响。但是,即使不考虑储能系统的技术成熟度,储能系统的大量使用将大大增加电网的网络损耗(例如,目前各类化学电池的效率只有 80% 左右,而抽水储能的效率只有 70% 左右)。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好的时空互补性,采用超级大电网有效整合广域内的资源时空互补性后,从电网整体上讲,电网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个整体,其间歇性和波动性将大为降低,可以大幅度降低对电力储能系统的需求,从而大大提高整个电网的效率和效益。但是,如何有效地整合广域资源的互补性则成为电网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4 )由于可再生能源资源是一种广域分散资源和波动性资源,不同区域资源(包括电力资源和负荷资源)的实时变化和波动可能会导致电网输送功率的双向流动,解决大量功率的双向流动控制问题是电网需要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 5 )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分散性的特点,靠近负荷侧就地利用的分布式发电也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就是说,未来的电力用户也将是电力供应方,分布式电网如何实现与大电网的并网互动,也将是未来电网面临的重要课题。( 6 )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目前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消费系统将采用电力(例如,电动汽车将采用电池),这就使得未来电网的负荷构成及负荷特性也与目前电网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适应负荷这一重要的变化也将是未来电网面临的重大挑战。 由于现有电网固有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对电网带来新的革命性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应对上述挑战,人们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尽管各国针对自身的国情,对发展智能电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智能电网的本质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主要包括信息与智能科技、新材料技术、储能技术、预测预报技术、新型器件和装备技术等)和新的电网组织结构及运行模式等来运行和管理电网,使电网能够大规模地容纳新能源的接入,并使电网更加高效、安全、可靠,从而为实现能源体系的重大变革提供基础。因此,智能电网是涵盖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的能源网络,是未来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的统一体。 为此,要实现整个电网的智能化,关键是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从哲学上讲,结构决定功能。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电网结构,采用合理的电网结构来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并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利用;第二,需要改变现有电网以交流为主的运行模式,实现从交流模式向直流模式的重大转变,采用直流运行模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大型电网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智能电网是由智能设备构成的智能能源网络,要打造智能电网就需要实现所有设备的智能化,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的智能化以及开发新的智能设备,以便于实现全电网的统一智能协调控制;第四,打造涵盖整个电网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所有智能设备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电网进行实时仿真乃至超实时仿真,进而确立优化运行方案和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出应急预案和有效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智能电网的实现是一个美丽的理想,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发展智能电网将催生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得几代人为之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2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盗梦的智能闹钟——浅睡唤醒
热度 1 crossludo 2012-5-14 11:25
盗梦的智能闹钟——浅睡唤醒 Sleep Cycle应用程序能让iPhone把你唤醒。在使用此应用程序时,你要将iPhone面朝下放在床上。 Sleep Cycle应用程序可以分析人的睡眠模式。 Zeo包括一个头带,装有可测量脑电波和眼部活动电脉冲的银电极,可通过蓝牙与iPhone设备连接。 在选择闹钟时,人们考虑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是合适的闹铃声──要够刺耳,这样才能强迫你起床,但又不能太吓人,否则会影响你一整天的心情。现在,一批“智能闹钟”有了新卖点:在最理想的时间唤醒你。 据销售智能闹钟的公司称,这种闹钟可以监测你的睡眠,在你处于浅睡阶段时轻柔地唤醒你,从而减轻醒来后昏昏沉沉的感觉。但睡眠专家对这种闹钟能否让人醒来时更清醒表示怀疑,他们强调晚上睡个好觉才是关键。 有几种设备的原理是利用“静息活动监测仪”来监测你的身体活动,因为人们在浅睡眠时更容易动。这类闹钟通过探测身体活动的情况来决定唤醒你的最佳时间,设备既可以佩戴在身上,也可以放在床上。你可以设定一个你想被叫醒的时间段,比如半个小时。 能在最佳时间把人唤醒的闹钟至少在2005年左右就面市了,但它们价格高昂,用法常常也很复杂。当前出现的新一代智能闹钟用法要简单一些,而且也便宜一些。 也有一些设备不使用静息活动监测仪,Zeo便是其中之一。Zeo是一个头带,装有可测量脑电波和眼部活动电脉冲的银电极。Zeo有一种移动设备款,可通过蓝牙(Bluetooth)与iPad、iPhone或安卓(Android)设备连接,售价为99美元。另有一款是放在床头的闹钟,售价为149美元。Zeo公司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牛顿(Newton),其网站显示,其系统可以在“你睡眠周期的最佳时间轻柔地唤醒你”,该公司网站还称,这个最佳时间是在浅睡眠向快速动眼期(有时被称为REM或者有梦睡眠期)过渡的阶段。 睡眠专家小肯尼斯•P•赖特(Kenneth P. Wright Jr.)说,醒后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在这一阶段你的认知和运动功能较弱)被称为“睡眠惯性”。他说,研究已经证实,人从深睡眠中被唤醒时,睡眠惯性是最严重的,但现有文献对最佳唤醒时间的看法“有些不一致”,比方说,有人认为是在浅睡眠阶段,也有人认为是在REM睡眠阶段。赖特是科罗拉多大博尔德分校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 in Boulder)睡眠实验室的负责人,同时担任Zeo公司的有偿顾问。 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睡眠监测用品公司Innovative Sleep Solutions LLC的网站显示,该公司出售一种名为SleepTracker的腕表式闹钟,售价149美元,这种闹钟可以在“真正的最佳时间”唤醒你,也就是当你的身体活动显示你睡眠变浅的时候。你可以在震动和音乐这两种铃声之间任选一种,或者两种同时使用。 售价99美分的Sleep Cycle是一种iPhone应用程序,可以放在床垫上。开发该程序的瑞典公司Maciek Drejak Labs AB称,该应用程序用一个算法分析人的睡眠模式,让iPhone“在你睡眠最浅的阶段”把你唤醒。 这三种设备都没有经过临床试验,证明用户在使用智能闹钟功能后能变得更加警觉和清醒。这些设备都可以绘出睡眠曲线图供你分析,但只有Zeo证明了其可以精确区分睡眠阶段。 《睡眠研究期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去年发表了一项由Zeo公司赞助的研究,该研究显示,Zeo预测的睡眠周期与一家实验室的专业睡眠设备测得的结果在大约75%的时间里是吻合的,而两家独立专业实验室之间的吻合率则为86%。Zeo公司首席执行长戴维•迪金森(David Dickinson)说,Zeo可以帮助你监测睡眠,能测出哪些措施──比如下午不喝咖啡──可以改善睡眠。 一些睡眠专业医师对此持怀疑态度。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睡眠专家迈尔•克里格(Meir Kryger)说,“如果睡眠不足,我的脾气就会不好。我不确定这样一种机器对我有没有帮助,而且现在肯定没有科学文献能证明这种产品值得推荐。”他说,就算这种产品真的能减轻昏昏沉沉的感觉,其效果可能也只能在你醒后维持15或20分钟;至多能维持一到两个小时。 Zeo的移动款很有意思,用法也很简单。我喜欢它下载到我iPad上的详细的睡眠曲线图,它还能记录我的REM睡眠状态。这个头带一开始令我感觉不爽,让我额头上起了些红包。在我按照公司的建议用手洗掉头带上的生产残留物之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SleepTracker一般会在我设置的时间段结束时唤醒我。有两次我已经醒了。Innovative Sleep Solutions的执行合伙人李•洛里(Lee Loree)说,该设备使用一种“专有的算法”来确定该在什么时候唤醒你。他还说,设备可能是认为我没睡够,所以允许我睡得长一点。 在使用Sleep Cycle应用程序时,你要设定闹钟,并将iPhone面朝下放在床上。清晨似乎只要我身体一动,闹钟就会响;我的猫在床上跳上跳下也会启动闹钟。 Sleep Cycle 的首席开发员马西克•德勒雅克(Maciek Drejak)说,这个应用软件确实能记录小的动作,但它在分析你的睡眠模式时,可以“过滤”那些它认为不相关的动作。他还说,这个应用程序不能用来减少你需要的睡眠──只能在你已经休息好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候叫醒你。他还说,来自用户的反馈显示,该软件能让用户醒来时有个好心情。(来源:华尔街日报)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2204 次阅读|3 个评论
TD-S智能天线究竟能否在单时隙中构造多个用户的波束图?
热度 1 zhaopei 2012-4-16 13:06
1、南京邮电大学傅海阳老师还认为不能吗? 2、中兴通讯曾召华博士还认为能吗? 一个留在记忆中接近10年的话题,今天又有人提起,学术的争论一定要上升到政治吗?
3205 次阅读|1 个评论
院企携手打造东北“坚强智能电网”
热度 1 四面山 2012-4-15 23:22
本报讯 12月8日,中科院沈阳分院与东北电网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沈阳分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包信和,东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一凡等双方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中科院沈阳分院将发挥在智能装备、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针对东北电网公司在风力、水力及其他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常规电网发展、改造等方面的重点需求,开展全面科技合作;发挥院企双方优势,共建电力系统机器人、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等合作平台;共同申请并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开展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和交流等工作。 此次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的签署,让中科院沈阳分院的科技优势和东北电网区位、产业优势强强携手,必将推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与相关领域产业化研究,促进东北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与技术发展。(周峰) 《科学时报》 (2010-12-10 A2 要闻)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12/239516.html?id=239516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1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何为智能电网
sincos 2012-3-28 21:41
何为智能电网
图source:smartgrid.ultisky.com/smart-grid-platforms-opens-up-to-more-developers 美国能源部: “Smart grid” generally refers to a class of technology people are using to bring utility electricity delivery systems into the 21st century, using computer-based remote control and automation. These systems are made possible by two-wa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processing that has been used for decades in other industries. They are beginning to be used on electricity networks, from the power plants and wind farms all the way to the consumers of electricity in homes and businesses. They offer many benefits to utilities and consumers -- mostly seen in big improvements in energy efficiency on the electricity grid and in the energy users’ homes and offices. 试着翻译下: “智能电网”一般是指为将电力输送系统推进21世纪人们所采用的技术,一般是基于计算机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通过采用在其他工业领域应用了几十年的双向通信和计算机处理,智能电网系统将得以实现。这些技术已经开始在包括传统发电厂、风力发电场以及所有民用和商用的电网中获得应用。智能电网技术为电网和用户带来很多好处——主要体现在对电网以及用户家用和办公用能源转换效率的大幅提高。 Remarks:上面是美国能源部的说法(http://energy.gov/oe/technology-development/smart-grid)。个人觉得,中国的智能电网更像是传统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例如风电、光伏等。至少目前是这样。所谓的智能电网的坚强、自愈、兼容、高效、电能双向流动等目标还远未实现。其实,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电网公司的意愿。
4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题
qingqingshu 2012-3-25 17:54
好久没有看到小车在跑道上驰骋了,今天学校举行第二届智能车比赛,和同学一起去凑凑热闹,看了看。参加比赛的同学和当时的我们一样,在小车出发的那一刻,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点担心,担心它会在某个地方冲出赛道;又有点期盼,期盼它可以跑的快一点。三年前的我们和现在他们是如此的相似,可是现在,看到这熟悉的场景,我却没有了往日的激情。你们呢?你们还好吗?还会在听到智能车的时候为之一颤吗?
1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城市
ephedra 2012-3-3 17:10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认为,智能城市(Smart City)是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三位一体建设的城市形态。   智能城市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这些基本的要素,还会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智能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智能城市体系中,首先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银行、智能商店的生产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智能城市是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融合体,信息经济的电脑网络提供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基础条件,而知识经济的人脑智慧则将人类智慧变为城市发展的动能。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个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北京城市智能管理系统”(BCSMS)。在此基础上,季铸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国经济智能管理系统“(CESMS)也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中国经济被纳入智能管理轨道,2011年”世界经济智能预警系统(WESFS)也将投入运行,北京已经成为世界智能经济中心。   智能城市建设是智能经济的先导。2011年是中国智能城市建设的初起之年,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宁波在内的中国城市将形成智能城市建设浪潮。 智能城市发展趋势    智能城市的发展   智能城市研究始于智能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开始出现,成为现在很多智能城市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智能建筑逐渐由单体向区域化发展,从而发展成大范围建筑群和建筑区的综合智能社区。通过智能建筑、智能小区间广域通信网路、通信管理中心的连接,继而使整个城市发展成为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的概念   智能城市是把基于感应器的物联网和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快速计算分析处理,对网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特别是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等公共行业进行的实时管理和控制的城市发展类型。    智能城市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   智能城市可以在政府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决策依据,使其更好的面对挑战,创造一个和谐的横式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个人分类: 数字植物志|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植物志样本
ephedra 2012-3-3 17:02
根据现在分类集成式研究——区域性编志工作,结合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制定数据标准,设计框架,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该项目将《云南植物志》至2004年出版的14卷本的全部内容著录数据库,其包括6张表69个字段,总记录近8万条,涉及种类300余科2000余属11000余种的各方面内容,并开发出基于现代网络和个人计算机使用的智能应用系统。经检测,通过网络访问的注册用户已达2200,访问次数近30万人次。这是植物学相关应用性强的知识文献一次创新性的开发利用,也将对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云南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转自: http://210.73.128.41/rugaokjcg/view_outcome.asp?ID=23888
个人分类: 数字植物志|2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new
jiangdm 2012-2-15 16:45
new
new
个人分类: CHI|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晓辉的协同智能观:第四范畴(fundamental relation)凸显
geneculture 2012-2-14 15:52
晓辉的协同智能观:第四范畴(fundamental relation)凸显
在赛尔教授的论题(审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基础之上来 重新审视晓辉的协同智能观(突出“第四范畴”--fundamental relation)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细胞与智能
热度 3 tangwei 2012-2-6 09:26
一日,师徒几个路过一个豪华寺庙,远远地烟雾缭绕。估计是此处百姓富裕,且普遍信佛,寺庙得的捐赠多,香火旺。距离大殿很远的地方,各种车辆便停了数里,简直比商业街还要热闹。 三藏领着徒弟,要进去落脚。 走到寺的外门,看见两个小和尚在看门。那么热闹的情况下,看见小和尚,自然是亲切。 悟空上去招呼:小师父,我们来落个脚,要进去通报么? 小和尚很不情愿地抬头,说:不用不用,直接进去便是。 八戒好奇,探过头去:玩啥呢? 小和尚:呵呵,小游戏,小游戏。 八戒看那屏幕花花绿绿:咦,我这手机咋没有。 说完掏出自己手机来。 小和尚眼睛一瞥八戒的手机,小声嗤笑:你那个手机还是“单细胞”呢。咱这是智能的。 八戒:。。。。。。。 为此,八戒郁闷了好久。。。。。 不知道是因为如来最近高兴,或者是得到了什么资助,或者是听到了什么 “ 单细胞 ” 的故事等等别的原因,派观音给三藏师徒带来一个新手机,是个智能手机哦。说是要与时俱进,给大家的装备更新更新。 拿到新手机,三藏深表感谢。回过头,就交给悟空了。 悟空很兴奋,根据自己自学的那一点知识,捣鼓半天。后来发现,如果没有 WLAN ,这智能手机跟普通手机没啥区别,就是存储量大一些而已。而这取经路上,哪里有一直可用的 WLAN 哦,如果用移动网络,那里有那么多的银子支付流量费哦。 八戒则看起来一点也不积极。其实呢,早听闻智能手机的各种娱乐功能,只想等着悟空捣鼓好了,他直接拿来玩。左等右等,也不见悟空弄好。八戒急了。 八戒:猴哥,你会不会弄啊。 悟空:不是我不会,是没有条件嘛。 八戒:。。。。。那还不是你弄不好嘛,神通不够嘛。。。。 悟空:。。。。。。。这个,还真不在我神通范围之内。。。。惭愧惭愧啊。。。。。 八戒:唉,咱们有了这手机有啥用啊。。。。 悟空:好像没啥特别用处。。。。不过不管有没有用,咱们至少脱离了 “ 单细胞 ” 手机装备的境况了。。。。。 八戒:。。。。。。。
个人分类: 有些故事|2520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2 IEEE Int. Conf. on Intelligence & Security Informatics
nsfc 2012-1-30 21:02
2012 IEEE Int. Conf. on Intelligence & Security Informatics
June 11-14, 2012 | Washington, DC, USA THEME: Cyberspace, Border, and Immigration Securities HOS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URL: http://isi.borders.arizona.edu/index.htm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ISI) research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ield involving academic researche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mputer science, public policy, bioinformatics, and social and behavior studies as well as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law enforcement and intelligence exper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nsultants and practitioners to support counterterrorism and homeland security missions of anticipation, interdiction, prevention,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 terrorist acts. The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ISI Conference series (http://www.isiconference.org/) was started in 2003, and the first nine meetings were held in Tucson, AZ (twice); Atlanta, GA; San Diego, CA; New Brunswick, NJ; Taipei, Taiwan; Dallas, TX; Vancouver, Canada; and Beij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se ISI meetings and workshops have been published by the IEEE Press and in the Springer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series . ISI 2012 will be organized in four main streams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Data/Text Mining,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s, Terrorism Informatics,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Submissions may include systems, methodology, testbed, modeling, evaluation, and policy papers. Research should be relevant to informatics, organization, or public policy in applications of counter-terrorism or protection of local/ national/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physical world or cyberspace. Topic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Data/Text Mining Intelligence-related knowledge discovery Computer or cyber crime investigations and digital forensics Criminal investigative criteria and standard of procedure on Computer crime Criminal data mining and network analysis Forecasting crime and the impact of crime Criminal/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visualization Crime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odeling tools Web-based intelligenc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Spatial-temporal data analysis/GIS for crime analysis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Deception and intent detection Cyber-crim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Authorship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library technologies in intelligence data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sharing, and analysis Agents and collaborative systems for intelligence sharing HCI and user interfaces of relevance to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on sharing policy and governance Privacy, security, and civil liberties issues Intelligence-computerized community security and surveillance system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s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 security and incident management Cyber-infrastructure design and protection Intrusion detection Bio-terrorism tracking, alerting, and analysis Bio-terrorism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Border/transportation safety Law Enforc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Emergency response and management Disaster prevention,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and decision support for search and rescue Assisting citizens' responses to terrorism and catastrophic events Computer forensics and crime lead discovery Anti-frau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rrorism Informatics Terrorism related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and software tools Terrorism knowledge portals and databases Terrorist incident chronology databases Terrorism root cause analysi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radicalization, recruitment, conducting operations), visualization, and simulation Forecasting terrorism Countering terrorism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errorism on society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unter-terrorism campaigns Crime intelligence and cyberspace crime investigation Immigration and security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tandards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olicies Behavior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Fraud detection Cyber crime and social impacts Corporate going concerns and risks Accounting and IT audi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onitoring Board activism and influence Corporate sentiment surveillance Market influence analytics and media intelligence Consumer-generated media and social media analytics Paper submission instructions and template information can soon be found on the Submissions page at http://isi.borders.arizona.edu/ WORKSHOPS In conjunction with ISI 2012, several workshops will be held on June 11, 2012. The currently committed ones include (1) the Border Security Workshop, (2) the Immigration Studies Workshop, and (3)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ocial Computing (SoCo). Workshop proposals are welcome. IMPORTANT DATES paper submission due date for ISI 2012: February 15, 201 2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March 15, 2012 The due date for Tutorial/ Workshop proposals: February 27, 2012 PAPER SUBMISSION Submission file formats are PDF and Microsoft Word. Required Word/LaTeX templates (IEEE two-column format) can be found at the conference Web site. Long (6,000 words, 6 pages max.) and short (3000 words, 3 pages max.) papers in English must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via the conference Web site. The accepted papers from ISI 2012 and its affiliated workshops will be published by the IEEE Press in a formal Proceedings. IEEE ISI Proceedings are EI-indexed. Authors who wish to present a poster and/or demo may submit a 1-page extended abstract, which, if selected, will appear in Proceedings. The selected IEEE ISI 2012 best papers will be invited for contribution to the new Springer Security Informatics journal. Proposals for tutorials and special-topic workshops in any areas of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welcome. Such events will b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ISI-2012 conference program. Proposals in PDF or Microsoft Word not exceeding 3 pages should be emailed to the conference organizing committee at zeng@email.arizona.edu by February 27, 2012 and contain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itle of tutorial/workshop Preferred duration (half day vs. full day) Brief bios of proposed instructor(s)/organizer(s) Objectives to be achieved Scope of topics to be covered Target audience and evidence of interest (for tutorials) Target audience and the list of potential presenters/contributors (for workshops)
个人分类: 信息发布|4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XX何其多? (120116) 精选
dongzg101 2012-1-16 23:08
智能XX何其多?(120116) 精选 已有 1788 次阅读 2012-1-16 10:45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人工智能 智能产品 智能XX何其多?(120116) 闵应骅 当下,智能二字用得很广泛: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终端,等等。我不想去抠智能的定义,咱们还是从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一个会议上建立人工智能(artif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说起吧!说到AI,离不开John McCarthy(约翰.麦卡锡),因为artif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就是他造出来的。他去年10月23日刚刚去世于斯坦福,享年84岁,他在斯坦福大学服务40年。他于1971年由于AI方面的工作得到图灵奖,1991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的创造很多,譬如大家知道的LISP语言、非单调逻辑、太空电梯。他的学生又研究了机器人、机器学习、知识表示、认知科学、形式哲学,等等。他真是一个思想家,思考的问题非常广泛。他1957年在MIT还实现了第一个分时系统。这都是真正的原始创新。在斯坦福,有一个房间演示最早提出的人工智能,就是房子里有好多挡板隔墙,机器人能够自己寻找路径,从这个角上走到那个角上,技术挡板移动改变一下,它仍然能。这就是最早关于人工智能的概念。 50多年下来,人工智能一直可以算作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可是,在学界一直备受争议。在1980年代,热门所谓专家系统,甚至在商界、在中国,大家都热衷于所谓专家系统。其实,那是一个靠规则匹配的数据库。后来,冷下来了。1997年,IBM的深蓝超级计算机与世界国际象棋大师Garry Kasparov对垒,结果在纽约的第一场比赛他赢了,而在第二场休斯敦的比赛计算机赢了。许多人认为这是人工智能的成功。但是,McCarthy为之失望,因为深蓝凭借的是它超强的计算能力,并不是高级棋手对游戏深层次的理解。 美国有一个是最流行的智力问答竞赛节目,叫做Jeopardy!(危险边缘)。Jeopardy!是一个涵盖时事、历史、文学、艺术、流行文化、科学、体育、地理、文字游戏多方面知识的智力问答电视秀节目。在该节目的独特问答形式中,选手必须根据线索提示找出答案,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回答。譬如,当节目主持人给出提示信息:“这是一种冷血的无足的冬眠动物”,选手应该回答“什么是蛇?”而不是简单快速地回答“蛇”。去年2月,IBM超级计算机系统“沃森”(Watson)参加了智力游戏Jeopardy!挑战两位最优秀的人类选手Ken Jennings和Brad Rutter。这被称为是第一次的人机大战。可是,哲学家John Searle说:“沃森”并不知道它赢了,IBM是发明了一个巧妙的程序,而不是一个可以思考的计算机。 早在1965年,Herbert Simon就预言:20年内,机器可以做人类可以做的任何事情。McCarthy不同意,说要是那样的话,何必叫人工智能呢?进入21世纪,有人说:21世纪的技术---机器人、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有人说机器人将偷走我们的工作岗位。事实上,过去的30年,PC机演变到一个片,智能手机,云计算,贫富差距全世界都在扩大,百万工作岗位丧失,经济衰退,这种趋势仍未结束,技术驱动的生产力增长看来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机器应不应该做人能做的任何事情。 智能XX很多其实是商业上的炒作,不过是增加了许多很少人用、或者很少人能够用的功能而已。智能手机可以有千万种功能,你用了几个?现代照相机功能多得不得了,你用几种?增加这些功能无非是让他们更新换代而已。科学界应该研究的是机器应不应该、能不能做人能做的任何事情。科学素来研究那些最基础、最本质的问题,而不是浮在大面上的呜呜呕呕。   
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检测血液的智能导电纤维
nanyq 2012-1-3 21:53
早期美国密歇根大学成功开发了可检知血液的导电性智能纤维,他们利用这种纤维织成的面料,制成的服装可检知血液,并监测健康。 军事用途广泛: 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消防战士或警务人员,由于失去知觉不能向指挥所发出求救信息。一位健康处于临界限的病人不能告诉医生他的病情。但是,他们穿在身上的衣服穿则可以通过检测血液解决这一问题。 当受伤的士兵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或血凝。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源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它血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血浆内具备了发生凝血的各种物质,所以将血液抽出放置于玻璃管内即可凝血。血浆内又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物质(anticoagulant)。血液在血管内能保持流动,除其它原因外,抗凝物质起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又存在一些物质可使血纤维再分解,这些物质构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fibrinloytic system)。 在生理止血中,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相互配合,既有效地防止了失血,又保持了血管内血流畅通。 原理揭秘: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智能纱的制造过程,这种智能纱具备引导电流功能。这些纱线可以有效地织进软面料,并定制成服装。这些服装可以检测血液,并监测健康。 此高科技纤维在制造过程中,将聚合物溶解于三氟乙醇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直径为1.5毫米的棉纱在乙醇粘性聚合物中浸几次,并晾干,这样处理后的纱线能从电池中导电,让二极管照明设备发光。 由于纳米碳管的导电性,正常棉花成为导电材料。过程完成后,棉纱仍保持其柔软的特点。与目前设计的带电流织物相比,这种棉纱有很大的改善。棉纱的惟一变化是,由于碳的存在,棉纱变成了黑色。 这些服装如何检测血液并监测健康? 其原理是抗白蛋白与白蛋白发生反应,发现血液中的蛋白质。当注入抗白蛋白的纱线接触白蛋白时,导电率提高,与通信设备连接,即使士兵受伤失去知觉不能求救,手机等通信设备也能把信息传输到指挥所。 应用优点多: 这些用智能纱线生产的面料可以用于高风险专业领域。一名身处危险的警察,一名在工作中受伤的消防员,一名在前线受伤的战士,他们可能无法发出求救信息,但是,充填了智能纱线的服装将能够做到这一点。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服装,储存能源,这些能源可以启动小型电子设备。移动电话或任何其它形式的附带在服装上的通信设备,把信息传输给一个指挥所。它也可以用在监视健康的服装上。作为功能性服装,它的应用前途无量,而且有利可图。 智能导电纤维制成的电流敏感服装,可适应于各个有潜在风险的领域。 目前,智能型织物是由金属或光纤制造出来的。它们磨损很快,易脆,穿在身上不舒服。此类纺织品在洗衣房经常遇到麻烦。智能导电纤维创新方式为纺织工业解决问题。
4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ArcGIS for Server 10.1智能支持云的架构
miran 2011-12-28 08:17
[转载]ArcGIS for Server 10.1智能支持云的架构
ArcGIS for Server 10.1智能支持云的架构 已有 240 次阅读 2011-12-12 09:59 标签 : ArcGIS 云计算 gis server api (上) 一、 基于Site - GIS Servers新模型的架构 在ArcGIS for Server 10.1中采用了新的模型结构:Site - GIS Servers。这里将它称为nGIS Servers,即多节点GIS Servers。新的模型架构取代了10.0以前的基于SOM – SOCs结构。 ArcGIS for Server 10.1 架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新型的nGIS Servers模型已经没有像10.0及9.x版本的SOM主控制节点,采用点对点(p2p)的方式,即每一个GIS Server节点都是平等的。这样新模型即使是某一个GIS Server节点意外的宕掉,也不会导致整个地图服务的停止运行;同样,当需要增加一个GIS Server节点时,以plug-in方式插入一个节点为服务提高负载能力。而这种松散的、热插拔的架构是构建云GIS应用的基石。 在逻辑上,这n个GIS Servers节点组织为一个Site站点。 ArcGIS for Server 10.1 新架构模型的逻辑关系简单概括为:以Site为架构单位;Cluster为GIS 服务的逻辑单位;GIS Server为实际处理单位;GIS Instance实例为每个GIS功能的处理容器。 1.1 、 Site为架构单位 ArcGIS for Server 10.1 在安装完成以后,需要确定创建一个新的Site站点,还是添加到已经存在的Site站点。如果是创建一个新的ArcGIS Server环境,就需要选择New Site操作,在创建新的站点过程中配置了Directories和Configuration Store路径、以及Site用户信息。 只有添加到Site站点的GIS Server,才能称为Siteful的GIS Server节点,要不就为孤立的节点,是不属于架构之内。 每个Runnable的GIS Server所需的一系列数据,它们都被保存到Site相关属性里。如:所属的集群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所依赖的数据信息、目录信息以及日志信息等等。GIS Server也是基于这些信息才能提供具体服务的。 一个具体的应用GIS环境只有一个Site站点。 1.2 、 Cluster为GIS 服务的逻辑单位 安装完GIS Server节点,创建一个新的Site站点后,ArcGIS Server默认会产生一个名为“default”的默认集群。以后创建的Runnable GIS Server节点都可以添加到这个集群内,当然某个Site站点可以创建多个集群。 对于某个特定的Cluster,它是某个具体服务的逻辑容器,承载的具体服务如:Map Service、GP Service等等。举个例子:现在需要发布某区域的基础地形的地图服务,就需要选择是有哪个Cluster承载这个地图服务。到此为止,用户发布地图服务的过程就完成了。当然,具体的服务能力是有下面的GIS Server提供。 但并不是一个Cluster不是只承载某一个服务、或者某一类服务,每一个Cluster可以为不同类型,多个服务提供容器。 ArcGIS Server 为 Cluster内的GIS Server通信提供了完善的协同保障,如:TCP轮询、UDP广播、心跳感应等等。 1.3 、 GIS Server为实际处理单位 每一个安装ArcGIS Server的机器为一个GIS Server节点,这里的机器可以是物理机,也可以是虚拟机,当然这样的每个机器内只能有一个GIS Server节点。 上述的GIS Server节点,其实也是Siteless的节点。要想转成为Runnable的GIS Server节点,首先需要添加到Site站点内,转为Siteful的GIS Server节点,然后添加到Cluster内,就成为Runnable 的GIS Server节点。 在每一个Cluster逻辑内可以存在多个GIS Server节点,这些GIS Server节点负载均衡上层的逻辑功能。ArcGIS Server提供了多种负载均衡的算法,对于不同的请求情况,如:密集I/O型、长事务型、高CPU型等,会自动配置到不同的负载算法。 在新模式下,GIS Server是全缓存模式的,这样性能将得到提升。 1.4 、 GIS Instance实例为每个GIS功能的处理容器 GIS Instance 为GIS Server的处理实例。默认情况下,一个GIS Server节点自动设置最大实例数为两个。对于ArcGIS Server for windows版本,如果这个节点运行饱和下就是产生两个java.exe进程,这些就是处理具体功能的实例进程。 当然,对于某个负载较重的GIS Server节点,通过相关接口可以调整最大实例数,以满足处理量的需求。 二、 开放的后台接口 - ArcGIS Server Admin API ArcGIS for Server 10.1 对比于前些版本,不但提供基于操作各类Service的Rest/Soap SDK API,如: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ArcGIS API for Flex等等;而且提供操作和管理后台的Admin API。 ArcGIS Server Admin API 是基于主流的Rest框架,这样无论使用的是C/S,还是B/S;无论使用Javascript、Sliverlight,还是Flex,都可以轻松的操作ArcGIS Server暴露出来的后台接口。 ArcGIS Server Admin API 对于建设云架构的GIS应用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它提供了粒度适中的接口,让用户可以轻松的控制后台ArcGIS Server整个运行情况,无论是动态创建、或者删除GIS Server;调整某个GIS Server的实例数;还是动态迁移Site;合并多个Cluster集群;乃至统计某Map服务的访问量;监控某个GP服务的处理时间。 Admin API 让ArcGIS for Server完美的支持云架构,主要体现在主流云计算的以下几大特征中 2.1 、 GIS服务的智能弹性调整。 在通用的GIS应用中,伴随着用户量或者使用频率的增加,超负荷并发量的请求推向后端的GIS服务器。此时,GIS服务处理性能就遇到瓶颈。 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需要停止GIS服务,重新构建满足客户需求的GIS环境。这就涉及到:物理服务器环境变更,如:添加服务器、或者替换为更高性能的机器;再者需要在新环境中重新部署ArcGIS Server,如:安装和配置软件、数据迁移、服务重新发布等等无法避免的操作。这些都是耗时耗力的过程,并且使得GIS应用无法满足7*24的运行。 当此应用的用户量或者使用频率下降时,根本不需要如此多资源,这样又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基于ArcGIS for Server 10.1新架构下,结合Admin API可以智能的弹性调整资源。调整分为两个级别:GIS Server机器级别 和 Server Instance实例级别。资源弹性调整分为两种情况: · 当并发负载开始增加时,首先检查现有GIS Servers机器的物理处理能力是否饱和,如果不饱和的话,增加现有GIS Server机器中的Server Instance实例数,使其达到饱和状态;随着并发量的持续增加,现有的GIS Server机器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启动备用的GIS Server机器,并且平滑的将新的GIS Server加入到GIS 服务逻辑单位中。如果并发量再增加导致新的GIS Sever机器也达到饱和,则可以继续平滑增加新GIS Server机器,达到满足用户并发量的GIS环境。 当然如果资源充足的话,可以无限的并发扩展。 · 当并发访问量开始下降时,现有的GIS Servers出现亚饱和状态,此时减少某台GIS Server机器上的实例数。伴随着访问量下降到一定程度,现有环境GIS Servers出现不饱和,此时可以平滑的将某台GIS Server移除。这样不断的动态调整,在低并发时使用少量的GIS Servers机器,而删除掉其余的机器,以达到最合理的利用资源。 上述情况的性能检查和服务调整,不管是实例级别的,还是GIS Server机器级别的,其核心功能是基于Admin API提供的。 在实际生产情况,上述两种过程是交替、平滑的发生在云端,对ArcGIS的用户来说完全是黑箱的,无论用户端使用情况如何复杂,用户都能获得流畅的用户体验。 2.2 、 GIS服务可度量。 GIS 服务的智能弹性调整的基础是:服务可度量。通过Admin API暴露出来的某些服务度量数据,云GIS应用才能进行智能的调整资源。但是资源的弹性调整并不是GIS服务可度量的唯一用途,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向管理者反映:某服务的历史访问量、某服务操作的成功率等等。 Admin API 暴露出以下重要的可度量的信息: · 宏观信息。如Site中集群数;某个Cluster服务逻辑中的GIS Server数;每个GIS Server的最大实例数等。 · 微观信息。如:截至到当前时刻服务的访问量;该访问量占用的处理时间;服务实例数实时使用情况等。 2.3 、精准的成本核算。 基于Admin API提供的成本核算也是建立在服务可度量的基础之上。根据事先定制好的服务成本系数,可以精准的核算出每个服务在某段时间的成本费用。除此之外,在Admin API上传数据时可以获得数据量大小,在按照事先定制数据成本系数,可以获得GIS数据的成本费用;再者可以结合Web服务监视接口可以获得托管在云端的应用成本费用。 2.4 、完善的日志描述 在ArcGIS Server 10.1中通过Admin API暴露了完善的日志接口,不但包含系统日志,而且包含操作日志。例如:系统日志就分为:SEVERE, WARNING, INFO, FINE, DEBUG等级别,每种级别中有不同的日志代码,根据日志代码可以查询到问题表述,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的解决问题。 感谢 云板块 版主 beniy388 撰稿 ArcGIS for Server 10.1智能支持云的架构(下) 已有 119 次阅读 2011-12-14 13:35 标签 : ArcGIS 云计算 gis server api 三、 服务基于统一的数据源格式 在 ArcGIS for Server 10.1 Manager 中发布服务时,使用了统一的 GIS 数据源格式 .sd(service definition files) , .sd 数据也是暂时 Manager 中唯一支持发布 GIS 服务的格式。此 .sd 服务文件可以来自于任何 GIS 资源,如: Geodatabase 、 Address Locator 、地图文档、 GP 模型、影像数据集等等,都可以将它们发布成对应的 GIS 服务。 .sd 服务文件是基于 7zip 压缩的文件,里面包含了服务属性、服务类型以及服务所展现的 capabilities 等相关信息。当然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 .sd 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 MapService 类型的 .sd 文件还可能包括切片信息、地图服务所依赖的数据源等;而其他类型的服务者没有这些信息。 3.1 、统一的服务文件格式,给我们带来什么便利呢? 例如:在实际生产流程中,或许需要制作数据和发布服务需要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这样统一的服务文件 .sd 就能满足需求。不同人员协作制作服务的过程如下: · UserA 人员使用 Desktop 等工具来制图,然后将 map 文档保存为 .sd 格式,该过程需要此 .sd 选择包含所依赖的数据源; · 对于具有发布服务权限的 UserB 人员,就可以直接将包含数据源 .sd 发布成服务。 3.2 、统一的服务文件格式,在 Manager 内部是如何发布成服务? 在 ArcGIS for Server 10.1 Manager 里提供了内置的 GP 服务 - PublishingTools , Manager 使用者基于这个 GP 服务将 .sd 数据直接发布为对应的 GIS 服务。在应用程序中,开发者同样可以借助 Rest SDK 中这个 GP 服务,或者使用 Admin API 自定义流程来上传数据和发布 GIS 服务。 Manager 自带的上传数据和发布 GIS 服务的内部流程: · 首先将 .sd 数据上传到 Site 定义的 directories\arcgisuploads 目录下。 · 然后 Manager 使用内置的解压缩工具将上传的 .sd 数据解压到 directories\arcgisinput 目录下,解压缩后的文件包含 .msd 文档 , 以及一些配置信息,例如:切片信息等等。 · 最后 Manager 使用 Admin API 将 .msd 发布为对应的 GIS 服务。 在基于 ArcGIS Server Admin API 的二次开发,内部流程和 Manager 完全相同,但对于某些流程属性是可以自定义的,如 .sd 数据存储 / 解压路径等。 3.3 、统一的服务文件格式,给云架构带来了什么? 关于 ArcGIS 10.1 数据源对云架构的支持分为:公有云 和 私有云 两种方案。这种不同是依赖于公有云和私有云它们本身的不同性质,如:数据和服务托管的方式,是托管在 Internet 公有云提供商?还是企业私有的局域网内?等等。 正如前面所述,在 ArcGIS 10.1 外部是通过统一的 .sd 服务文件发布成对应的 GIS 服务:首先解压 .sd 文件,得到 GIS 资源文件,如 MapService 中的 .msd ,再使用 Admin API 将这个 GIS 资源文件发布为对应的 GIS 服务。 .sd 服务文件分为包含 (chosen the option to copy the data) 和不包含 ( not chosen the option to copy the data) 依赖的 GIS 数据,其中包含的 GIS 数据是以 File Geodatabase 形式存在。 其中包含依赖的 GIS 数据对公有云的 .sd 服务文件来说是必须的;而不包含 GIS 数据,使用局域网内的 GIS 数据,是私有云区别于公有云的基本特征。 根据 .sd 是否包含依赖的 GIS 数据有如下两种方案: · 依赖的 GIS 数据托管在 Internet 公有云的云端 如上所述,公有云方案中 .sd 文件务必包含依赖的 GIS 数据源,然后通过 ArcGIS Server Manager 内置的上传数据功能将数据上传,或者云端自定义的功能将其发布为 GIS 服务。 · 依赖的 GIS 数据托管在局域网的私有云内 在私有云方案中依赖的 GIS 数据源不一定非要打包在 .sd 中,可以来源于多种方式: i 、 每个服务逻辑单位的 GIS Server 在同样目录下都放置一份 .sd 所依赖的 GIS 数据。 ii 、 .sd 所依赖的 GIS 数据来源于网络共享目录 (UNC) 。当然需要保证每台 GIS Server 具有读写这个 UNC 文件的权限。 iii 、 .sd 所依赖的 GIS 数据来源于强大的 ArcSDE 。适用于大数据量、大并发操作的数据;同时对备份和迁移有很好的支持;也可很好的支持客户端 edit 功能等等。 无论在公有云中、还是在私有云中,支持统一的 .sd 服务文件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包含数据的 .sd 文件。 如:分离 生产 Geodatabase 库 和 web Geodatabase 库。一般在生产库中很多数据是没有通过审批的、或者没有核对的、或者是临时数据,而不能将这类 GIS 数据通过服务展现给 web 端用户。而可以定时 / 定任务的将通过审批的数据导出为 .sd 文件中的 web 库,并发布为 GIS 服务展现给 Web 用户。 四、多方位的安全机制 在 ArcGIS for Server 10.1 中,提供了多种控制机制以保证 ArcGIS Server 服务和数据的正常运行。 4.1权限与安全 在 ArcGIS Server 10.1 中,权限机制更加简便和安全,除了上述的用户级别的使用权限的控制,还可以有另外两种:对服务使用的控制 以及 ArcGIS Server 本身管理组件使用的权限控制。 对于本身管理组件控制。其权限分为三种: administrator 、 Publisher 和 user 三种权限。这权限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manager 页面展示功能的区别、 site 目录的访问权限 以及 是否能为某个特定 Map 服务创建 cache 等等。 对于服务使用的控制。对于某一特定用户,是通过该用户绑定的角色 (Role) ,判断该 Role 是否有权限使用某服务,或者使用该服务的文件夹来确定的。 当然对于服务权限控制, ArcGIS Server 根据权限信息的所在位置、或者控制级别不同,提供了四种验证和授权 (authentication and anthorization) 方式: ArcGIS Server built-in 内嵌型 、 LDAP 服务器型、基于 Windows Active Directory 型 以及 用户自定义型。 对于安全型不是很高的用户,可以采用 ArcGIS Server 内嵌型,这也是安装 ArcGIS Server 默认的方式,比较简单。所有的安全控制由 ArcGIS Server 自己完成,权限信息被放置到 Configuration Store 中。 如果对于安全要求比较高的用户,可以使用 LDAP 或者是 Windows AD 方式。 ArcGIS Server 将安全访问控制将 LDAP 或者 AD 上,有其提供的安全机制进行验证与授权,这样权限信息将在控制的服务器上。 对于客户认证信息,提供了基于 Token 和 Http 认证(分为: Basic 与 Digest )两种不同的验证模式,作为开发者需要有所关注。 除此之外,在 10.1 中还提供了一个额外的组件,名称为: Web Adaptor ,也就是新架构图中在 Site 之前的 GateWay 。 Adaptor 需要依赖于 web 服务器,主要承担的功能有两个: i 、将客户端的 ArcGIS Server 操作的 HTTP 请求,默认用基于 robin 的负载均衡分配到 Cluster 的某台 GIS Server 中。 ii 、安全认证。 还可以考虑将 Adaptor 置于反向代理容器中,以提供更加完善的性能和安全。 4.2容错与容灾 ArcGIS Server 充分的考虑容灾和容错能力。主要从 3 个方面来说明: i 、新模型的架构 在容灾方面,新架构支持热插拔、松散型、点对点的 GIS Server 节点,当任何一个遇到问题,都可以不会导致应用的崩溃;如果添加上用户自定义的控制流程,可以让 GIS Server 节点自动恢复。对于提供重要信息的 Site 站点事先做好备份,当灾难发生时,可以自动的切换到备份的 Site 站点上。 ii 、数据层 数据是 GIS 的核心。在 ArcGIS Server 10.1 中,数据要么来源于 Site 的 Configuration Store ;要么来源于远程的 Geodatabase ,如: ArcSDE 的数据。 对于来源于文件型的 Configuration Store 数据,可以借助各种硬件备份存储和恢复技术,做一个存储备份以防不测之用。 对于 ArcSDE 的数据,可以借助 ArcSDE 的容灾策略。如 : Oracle 的 Data Guard 等。 五、 结束语 ArcGIS for Server 10.1 将完美的支持基于云架构的应用,基于 ArcGIS Server 的云 GIS 应用将会遍地开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 云板块 版主 beniy388 撰稿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线性 谈起
caesark 2011-12-6 15:36
丘院士来武大讲座,一位老先生提问,现在计算速度这么快,那是不是以后宇宙的运作都可以在计算机中模拟呢? 当时丘院士就给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一个小问题,其计算复杂度,或者说,穷尽各种可能的运算量就超过了10的22次方...,反省一下,觉得我自己就经常受限于线性思维,除了地理学第一定律外,突变也到处存在,比如说天气预报,比如说断裂带。此外,越来越觉得机器到底只是运算的工具,处理数据方面可以很强,但是比起智能来,和人类差的还是太远了,李院士也提到,除了数据驱动方面,今后更应该将数据和知识结合起来。 同化,据说将统计和机理,观测与模型结合起来,到底怎么个“靠”,还没有看到一个简单的运行实例,有时间关注一下。
1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终极搜索引擎-基于概念的智能搜索
热度 1 acthinker 2011-11-29 11:39
今天晚饭时,喝了一口汤,突然想到一个想法。搜索引擎从早期的黄页,到雅虎的分类,再到谷歌和百度的网页索引分析,还有在开发的语音和图像,未来一 定会到 智能搜索。 智能搜索的主要特征应该有两个:一是搜索系统本身具有学习和归纳的能力,二是搜索引擎搜索的不是简单的字串,而是概念。基于概念的搜索已经接近于人,这就 是智能,可是怎么才能从字串到概念?在语音和图像搜索还不成熟的时候,这的确是个更复杂的问题。 从字串到概念的分析一定是需要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的。希望新的搜索革命出现时,会有神经科学家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在技术的实现上,可能还有很多需要解 决。计算机芯片的半导体元件单体都是很少的节点,这样,当个元件整合信息时的逻辑是比较简单的。然而,每个神经元有十万个突触联系,神经元的兴奋是由这十 万个联系来决定的,这种复杂性,计算机硬件可能一下子还真的难以达到。 (2011年春)
个人分类: 窗前偶思|2725 次阅读|2 个评论
智能主体在表达和理解中的语言信息
Babituo 2011-11-28 22:56
智能主体在表达和理解中的语言信息
智能主体的语言是:用于表达、传输和理解智能主体的思想活动内容的符号及其组合。 智能主体的语言分为三种类型 文字符号语言 声音符号语言 动作符号语言(肢体语言) 从信息通信的角度看: 语言的信息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信息: 1. 思想意识信息,是智能主体以通信为目的思想意识活动的内容,即:连续的思想意念。 2. 语言含义规则信息,是对主体连续的思想意念进行离散采样表达的基本规则。 3. 语言符号的编码信息,是产生的符号序列,包括文字、语音和动作序列。 从过程控制的角度看: 智能主体的表达和理解的过程,是传替主体及其受控对象的行为操作的过程,包含了 7 个步骤: 1. 智能主体及其受控对象的产生行为操作。包括内外部的心智与机械行为的操作,这些操作是以改进智能主体自身和环境过程为目的的操作。 2. 智能主体的行为操作反映到主体的思想意识活动中,形成以通信为目的的思想意念。 3. 智能主体查找自身的语言含义表达规则,将思想意念编码为语言符号序列。 4. 智能主体以发送者的角色将语言符号序列通过通信信道传输到另一接收智能主体。 5. 接收智能主体查找自身的语言含义表达规则,对收到的语言符号序列通过解码重现发送主体的思想意念。 6. 接收智能主体通过响应发送主体的思想意念,驱动影响自身的心智和机械的操作行为。 7. 接受智能主体的操作行为执行,使智能主体或其受控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 基于控制过程分析语义概念 以上述控制过程的 7 个步骤为基础,分析各种语言符号序列背后所表达的含义,也就是语义,就至少包含如下三个层次的含义: 1. 语言符号的含义表达规则,也就是存在哪些语言符号,这些符号是怎样的?每个符号用来表达什么主体的基本意念单位?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意念如何形成?能与相关的其他哪些意念形成连贯的表达?该层语义就是通常所说的形式语义, 2. 语言符号序列在发送者处表达了怎样的意念,到达接收者能得到怎样的理解,复原成怎样的接收者看来的发送者意念?显然,在接受者看来的发送者意念,受到接受者语言符号含义表达规则的影响。如果接受者语言符号含义表达规则与发送者不同,在接受者看来的发送者意念,就会失真于当初发送者编码前的意念。该层语义可称为“意念语义”。 3. 语言符号序列在发送者处表达的发送者意念,是对怎样的内外部的心智与机械行为实际操作的反映?接收者理解到的发送者意念,在接受者现实环境中又能驱动产生什么样的心智与机械行为操作?该层语义可称为“现实语义”。 对于一个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而言,表达和理解的 7 个步骤分别对应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备和终端控制设备的各个处理的过程,语言层位于数字通信设备之间,三层语义分别对应数字化处理、模拟量处理和外部操作层面的活动行为。 到此,有关智能主体的语言信息的问题已经基本想通,思考暂告一段落。
个人分类: 基因软件开放实验室|4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难题
热度 1 zhidaodaxue 2011-11-21 21:31
四大世界难题: 1宇宙起源 2生命起源 3智能问题 4粒子问题 其实这四个问题就是在探讨物质问题和意识问题。看来科学研究到终极时,又跟哲学连在一起了。
2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看设计院做智能交通
热度 2 jlublx 2011-11-16 13:09
我看设计院做智能交通
几遍拜读十八的博文“传统设计院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布局”、“传统设计院在智能交通行业的突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0e8590100zbjl.html ),有些地方还是看不懂,悟不透。记得, 5 月在上海伯尔曼酒店,与北京徐总简短聊过设计院做智能交通的一些瓶颈和困惑,但是,至今,我还是没有完全找到突围的道路。 我到设计院 5 年了,对于城建系统来讲,我们 ITS 这点产值微乎其微。做的岗位几乎被忽略,我想也不是件适意的事儿。所以,一直要思考: ITS 部门在单位里如何定位?设计院的 ITS 在国内该怎么发展?总工曾经跟我讲,希望设计院的 ITS 做好理论与实施的 bridge 。但看,高校在理论研究和实施设计的能力都在加强,企业呢, ITS 系统集成商,做设计也是响当当。所以,设计院ITS谋发展,难的。 除了 ITS 发展规划外,很少有城市直接做 ITS 系统初步设计的,有,也是针对某个区域。如生态城区、迪士尼乐园区等。这些年我们团队所接触的 ITS 子系统工程设计主要有:“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工程”(其中包括 SCATS 系统设计、快速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设计、匝道控制设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监控中心设计”、“上海市高速公路 ETC 二期工程设计”、“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信息化配套工程设计”、“天津生态城智能交通系统设计”、“迪士尼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等。可以看到, ITS 设计,体现在 ETC 、信息平台、外场采集设备布置、信号控制、综合交通枢纽等几大方面。 与传统的道路、桥梁、规划专业相比, ITS 没有设计规范,没有规定资质(除了交通工程资质主要针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主要针对交通信息化系统)。所以,无论是 ITS 全局规划,还是 ITS 子系统设计,谁都可以做,只要你有这个能力。 因为现在对 ITS 的设计,无章可循,没有硬性规定,不像城市规划,有法可依,很多条例框着你“应怎么样,应怎么样”,自然就道道程序下来。当然,这可能也与 ITS 新兴发展有关。 在上海,这些工程的设计流程还是很规范的,项目建议书、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一整套流程,很规范。 ITS 真正在国内发展,也就 10 几年,政府加足马力,企业也是不断出产品。从招投标网站看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注重 ITS 规划与设计、从交通诱导、交通信息平台、交通决策支持系统等开始设计。所以,可以肯定, ITS 不是一个值得退却和放弃的市场,她有更广阔的挖掘空间。细分析来,设计院,做产品是不太可能的。那么设计院该怎么发展 ITS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 (1) 做科研,做标准。 ITS 的科研立项,国家和市里给的支持很大,外围环境比较成熟。标准呢, ITS 目前的标准略偏向于产品技术标准,建议可以尝试在设计方面推出标准立项。比如说,快速路的线圈怎么布设,摄像机怎么布设,匝道怎么控制、信息平台怎么搭建,应具备的功能有哪些?我参编了一项建设部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这部分内容作为一章节含在里面,我个人觉得,应该整合一个 ITS 设计规范。 (2) ITS 规划与咨询。现在很多二线城市都在建交通信息平台,有的是另起炉灶,搭建新的一套系统,有的是在交通监控系统基础上完善。由于城市的管理体制不同,往往会造成公交管公交、市政管市政,如果再缺乏统筹的规划,势必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那样,也就达不到我们“低碳、联网”的目标了。所以,我认为,要抓住中小城市开拓、引领,做规划,做以 ITS 为主的交通改善及智能化管理规划咨询。 (3) ITS 设计施工总承包。现在城市 ITS ,多为施工设计总承包,系统集成商以提供集成为主,顺带将设计做掉了。在设计院的传统专业中, EPC 的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道路、桥梁、隧道、污水处理厂等, EPC 的模式,加强了设计与施工的协调,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ITS 做 EPC 的可行性,显而易见。 之前看到网站上在讨论“新一代智能交通到底是个啥?” 06 年我的导师申报了“新一代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从单一的信号控制,拓展到信息协同、控制诱导一体化、自组织交通流等。“十二五”的到来,新一代智能交通,更多的体现低碳、绿色、公交都市、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词。 新一代智能交通的路该怎么走?设计院的智能交通该怎么走?我想,永远跟着党走,没错的。
个人分类: 科研探讨|62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智能系统与社会管理
热度 42 王飞跃 2011-11-14 15:13
智能系统与社会管理
智能系统与社会管理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自然中的许多物理过程在人造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加剧,催发了后来的现代自动化产业,还有今天生产过程几乎已标准化的可编程控制器 PLC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等等。这是因为如果还是按农业时代的“自然”方式处理这些过程,就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爆炸”,许多灾难,这点大家都清楚。 今天,我们正从工业时代向知业或智业时代迈进,社会中的许多组织过程在人工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加剧,也必将催发未来的新型社会管理产业,今天的 ERP , SRP 和 CRP 等只是滥觞。将来,我们必须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管理器”甚至“社会控制器”,就像 PLC 和 DCS 一样,否则,就会在社会过程中产生许多“爆炸”(大型动乱的加强、小型与常规化),就像由于控制不当在复杂生产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一样。 智能系统将是实施此类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
21817 次阅读|76 个评论
[转载]《思维科学通讯》2010(2)五元智能同多元智能比较及二者对深化
ljkf 2011-11-1 10:59
文讯: 题名 : 五元智能同多元智能比较及二者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作者: 张大生 王功玲 刘学浩 出处: 《思维科学通讯》 2010 年第 2 期 摘要: 五元智能与多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五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五元智能认为:智能,作为人才学的名词,首先是指智力和能力的综合体。人人在 先 天遗传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基础 ... 2
个人分类: 五元智能开发|2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基于多智能体仿真平台Swarm的研究综述
热度 1 liuyongkui 2011-10-29 11:17
Swarm 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桑塔费研究所( The Santa Fe Institute , SFI ) 1994 年起开发的一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OP )的多智能体仿真软件工具,是一种基于 复杂适应系统 (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 CAS )发展起来的支持 “ 自下而上 ” 或称 “ 基于过程 ” 的建模工具集 。 SFI 的 Swarm 开发组定义 Swarm 为用于复杂自适应系统仿真的多智能体平台 。 在短短十多年内,基于 Swarm 仿真平台的 应用研究 ,得到迅速的发展,所涵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社会学、生物学、生态学、物理学、地理学、军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许多领域。 一、 CAS 理论 SFI 开发 Swarm 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的合作制造一个高效率、可信、可重复使用的 软件实验仪器 ,用来帮助科学家们分析复杂适应系统(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简称 CAS )。而 所谓的复杂适应系统是指经济、生态、免疫系统、胚胎、神经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的统称 , 它是由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s, 简称 GA )的创始人霍兰( J. Holland )于 1994 年在 SFI 成立十周年时正式提出的,也迅速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被尝试用于观察和研究各种不同领域的复杂系统,成为当代系统科学引人注目的一个热点 。 CAS 理论的 最大贡献 在于其提供了一种 “ 自下而上 ” 或称 “ 基于过程 ” 的建模研究方法,通过仿真重现真实世界的复杂现象。其核心思想是 “ 适应产生复杂性 ”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 智能体( Agent ,亦称代理人)是主动的、活的实体 ,这也正是 CAS 理论区别于其它建模方法的关键所在; ② 智能体与智能体、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即适应性)是系统演化的主要动力源 ; ③ 将宏观和微观有机地联系起来 ; ④ 引入随机因素的作用,使它具有更强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 当然, 适应性是产生复杂性的机制之一,但不是唯一来源 。所以,与关于复杂系统的其它理论相比, CAS 理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即: CAS 理论恢复了古代系统思想强调的活力观; CAS 理论对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给出了新的认识角度 -- 涌现( Emergence ); CAS 理论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CAS 理论的产生与遗传算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吸收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特别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 目前,基于多智能体( Multi-Agent )的仿真模拟软件比较多,相对有影响力的如美国西北大学网络学习和计算机建模中心的 NetLogo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的 StarLogo ,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计算实验室开发研制的 Repast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 McFadzean 、 Stewart 和 Tesfatsion 开发的 TNG Lab ,意大利都灵大学 Pietro Terna 开发的企业仿真项目 jES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 Miles T. Parker 开发的 Ascape ,以及美国桑塔费研究所的 Swarm 。本文不对相关的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而是侧重于综述 Swarm 的研究进展,这是由于 Swarm 开发较早,并且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使建模者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自身专业领域,而不必花费够多的时间去编写软件 。而且,一些相关软件,如 Pietro Terna 开发的 jES 是基于 Swarm 开发的,而 Repast 具有与 Swarm 相似的功能和界面。 Swarm 是一组软件库的集合,建模者可以像堆积木( Building bricks )一样建造基于智能体的仿真模型 。 1995 年, SFI 发布 Swarm 第一个 Beta 版,采用 Objective-C 和 Tk/Tcl 语言编写,只能在 X Windows 和 Unix 操作系统下运行; 1997 年 1 月,发布了 Swarm1.0 版本,该版本能在 Solari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上运行; 1998 年 4 月,发布了 Swarm 1.1 版本,由于引入 Cygnus Win32 包,解决了 Swarm 不能在 Windows 95/98/NT 上运行的问题; 1999 年年底, Swarm2.0 和 2.0.1 版本的发布又进一步提供了对 Java 语言的支持,从而使 Swarm 更方便于非计算机专业学者的使用; 2003 年 Richard Leow 和 Russell K. Standish 尝试用 C++ 语言编写 Swarm 库文件 ; 2004 年 6 月发布了 Swarm2.2 版本,从而使 Swarm 可以在 Windows XP 系统上运行。更让人兴奋的是, Swarm 已获得 GNU 公共许可证,所有文档实例、软件和开发工具的 Alla 组件、可执行部件和源代码都可以免费得到。 二、 Swarm 的结构特征 通常情况下, Swarm 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即 模型 Swarm ( ModelSwarm )、观察者 Swarm ( ObserverSwarm )、模拟智能体( Individual Agent )和环境( Environment ) ,通过类库包括许多可重复使用的类,以支持模拟实验的分析、显示和控制,用户可以使用 Swarm 提供的类库构建模拟系统使系统中的智能体和元素通过离散事件进行交互。 ModelSwarm 包括模型中行为的时间表和一系列输入和输出。输入的是模型参数,如对象的个数、初始值等;输出的是要观测的变量的值及模型的运行结果。 ObserverSwarm 是目标模型观察和测量的窗口,包括一组个体和一个行为时间表。其中,个体是用来观测的探测器以及输出界面,如图表、二维格点等;而行为时间表则用来描述各探测器采样的间隔和顺序。 基于 CAS 理论和 Swarm 建模思想及其结构,可以进一步归纳出 Swarm 智能体具有四大特点: ① 聚集( aggregation ),即单个智能体可以相互粘附形成多个智能体的聚集体,并具有与单个智能体一样的运动趋势; ② 非线性( non-linearity ),即智能体以及它们属性在发生变化时,不完全遵循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关系; ③ 流( flow ),即智能体之间所存在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交换,当然流的渠道、速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进程; ④ 多样性( diversity ),即智能体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有着更加分化的趋势 。同时, Swarm 中智能体的活动机制则分别为: ① 标识( Tagging ),其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提出智能体在环境中搜索和接收信息的具体实现方法; ② 内部模型( Internal Models ),表明层次观念,即每个智能体都是有复杂的内部机制的; ③ 构件( Building Block ,或称 “ 积木 ” ),复杂系统常常是在相对简单的构件基础上,通过改变它们的组合方式形成的。 所以, Swarm 智能体是多层次、与外界不断交互、不断发展和演化的活的个体。 三、基于多智能体 Swarm 仿真平台的研究进展 由于 Swarm 对模型和模型要素之间的交互方式不做任何限制,使用者则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所感兴趣的特定系统中,而不必受数据处理、用户界面及其他纯软件工作和编程等方面的问题所困扰,甚至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者而言使用也是相当方便。在国内, Swarm 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异常迅猛,尤其是 2001 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举办 “Swarm 仿真培训班 ” 以后,基于 Swarm 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近几年美国桑塔费研究所 每年举办的 “SwarmFest” 和 “ 复杂系统暑期班 ” ,更为全球 Swarm 和 CAS 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加系统的学习交流机会。正是 由于 Swarm 可以模拟任何物理系统、经济系统或社会系统,所以受到国内外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社会学、生物学、生态学、物理学、地理学、军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或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 。 基于多智能体的 Swarm 仿真平台在 经济学和生物生态学 研究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经济学主要集中在 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博弈论和金融 等研究领域。 1 、市场供求研究 在 Swarm 仿真平台上,不仅可以继续遵循以往那些被认为不再有希望而被抛弃的一些研究思路来仿真,而且可以为微观行为和宏观现象的交叉作用的研究开拓新天地。我们知道,对现实供需市场进行实验的难度很大, Pietro Trena ( 2000 ) 则率先利用 Swarm 来研究实验经济学,建立一个自发的无竞卖者的模拟 Hayekian 市场,扩展了智能体模型方法论在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方面应用的内涵。 Charlotte Bruun 和 Francesco Luna(2000) 在一个 Swarm 人工经济实例中,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具有周期性的内生增长经济模型。 Marco Corazza 和 Alessandro Perrone ( 2000 ) 提出的垄断市场供给造假的非线性随机动态仿真 Swarm 模型,研究了在垄断市场中供应造假的非线性随机动态系统,并首次在 Swarm 中应用图形描述法,描述状态空间动态过程。 Gianluigi Ferraris (2004) 则利用 Swarm 仿真平台,探索史前原始社会 “ 商业涌现 ” 的似是而非的动机,并发现在不考虑伦理问题的基础上,交易可能替代战争。邓宏钟、迟妍、谭跃进( 2001 ) 提出的产品供求非线性 Swarm 模型,仿真模拟得出供求平衡出现条件和系统非线性现象,并进一步构建 Swarm 虚拟经济社会,研究食品产品供求关系,并生成能够反映产品价格变化的动态蛛网模型。张影、景旭、孙晓波( 2003 ) 也构建了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 Swarm 仿真模型,验证了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环境下,仅仅通过各经济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涌现出一致与有序的整体均衡行为,为自组织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仿真依据。赫连佳鹏、景旭、孙晓波( 2003 ) 则利用 Swarm 仿真平台对经济系统中的两个领域 — 决策系统与简单供求市场,基于智能体的人工神经网络仿真分析。任韬( 2003 ) 将 Swarm 运用于伯川德模型及其扩展模型的仿真研究,检验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寡头垄断厂商短期价格竞争的理论。雍丽英、景旭、孙晓波( 2004 ) 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复杂性,提出寡头垄断市场 Swarm 仿真模型。 2 、博弈论研究 博弈论及其拓展的应用领域 已经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仍存在着 模型设定和模型分析 两方面的困难。 目前基于 Swarm 仿真平台的博弈论研究较多,充分表明博弈论研究中引入 Swarm ,为博弈论的实际运用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引入 Swarm ,主要是利用 Swarm 中的智能体来代表博弈的参与者(或局中人),利用时间表在某一时刻可以触发许多事件的特性,使参与者可以真正实现博弈论中的多阶段重复博弈,以达到对博弈模型分析的模拟与仿真的目的。 借助 Swarm 仿真平台进行博弈仿真,更易于获得重复博弈问题的均衡趋势,从而为人们在现实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最优策略选择的学习与深化、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 。李玉丰等( 2001 ) 借助 Swarm 仿真平台研究博弈论的定量化问题,以 “ 囚徒困境 ” 经典模型为实例,通过适应度来求解均衡结果,验证了理论的均衡解。邓宏钟、王军民、谭跃进( 2001 ) 利用 Swarm 仿真平台仿真分析和验证了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邓宏钟、谭跃进( 2002 ) 又基于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仿真分析经济中的多人混合博弈问题,利用 Swarm 仿真平台建立博弈模型 —GAME ,并基于模型的仿真结果研究分析了博弈对象的数量、博弈半径和博弈规则对博弈结果的影响。王文举、杨思磊( 2002 ) 研究了复杂适应性系统与博弈论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相似性:研究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智能体(即局中人)相互作用的问题;讲究策略互动思想并设计了很好的学习机制等。朱晔( 2002 ) 利用 Swarm 仿真平台分析了金融系统中多智能体间的博弈关系。孙建、叶民强( 2003 ) 也利用 Swarm 仿真平台验证了一个重复博弈模型。 Alessandro Perrone (2003) 沿用进化论,利用学习技术如遗传算法、分类器理论、多重遗传算法和随机搜索等,建立 Swarm 仿真模型,探索 “ 忙碌海狸博弈 ”(Busy Beaver Game) 的最佳解决方案。 Xu Jing , Jiapeng Helian 和 Xiaobo Sun (2004) 基于密封式一级价格拍卖博弈理论,利用 Swarm 平台仿真模拟了竞拍模型观察招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行为。当然,通过对仿真模型的扩展,可以进一步研究信息不对称动态博弈以及更复杂的博弈分析。 3 、金融研究 金融系统是经济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于 CAS 理论和 Swarm 仿真平台的金融研究,主要是将金融系统内的所有相关智能体及资源等内容归结成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设计时空作为系统的承载体,形成模型的系统环境,然后引入金融系统的相关智能体。 Pietro Ternar ( 2000 )提出 SumWEB 模型(基于网页应用的 Swarm ,其核心是用 Objective-C 编写的股票市场仿真平台,其思想是利用具体化的技术将人引入仿真平台),构筑了一个纯 ACE (基于智能体的计算化经济学)方法通向实验经济学的桥梁。 Massimo Sapienza ( 2000 ) 建立了 Swarm 银行网络仿真模型,对金融媒介活动的自发涌现进行实验研究。 Timothy E. Jare ( 2000 ) 则转向了金融领域中的一个不同的方面,即数值建模,噪音交易商及 Swarm 仿真系统,研究现实中所观察到噪音交易商的持续行为,并得出一个与传统模型预测相悖的结论,即这样的噪音交易商的存在会影响长期价格。 Alessandro Cappellini ( 2004 ) 在 Pietro Ternar 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人工控制实验室研究了股票市场的股民行为。李群( 2002 ) 利用 Swarm 仿真平台,将贝叶斯金融市场建模的方法与多智能体仿真结合,研究金融市场的宏观突变行为与微观层面的交易者行为的联系,并挖掘某些市场现象深层次的微观解释。陈学彬、李翰、朱晔( 2003 ) 基于 CAS 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两类智能体各自的属性特征,及其在选择合约和利润分配过程中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特征的行为方式,并利用计算机模拟这些行为过程,来观察不同激励约束条件下的结果。模拟结果显示,提高经营者的固定报酬并不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提高与经营效益挂钩的浮动收益比重有利于充分调动经营者经营积极性;不同风险类型的经营者对激励系数提高的反应不同,商业银行应通过长期期权制等长期激励方式适度提高经营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邓凯( 2002 ) 采用 JAVA 语言编写 Swarm 金融仿真模型。 4 、生物生态学研究 生物圈、生态圈都是一个复杂系统。比如物种起源,对进化生物学家而言,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现象,然而现实进化过程中相对复杂性及长周期性,所以对其研究的难度很大。利用 Swarm 仿真平台对生物物种起源、繁殖、进化,生物圈内的食物链,以及生态时空演变等复杂问题进行模拟,不仅使得一些研究思路得于实施,而且还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结果。杜军平、 Brian Mayoh ( 2000 ) 应用 Swarm 仿真平台和 KOHONEN 网络,构筑了一个由许多地貌、植物和动物模型结合起来的 Swarm 模拟解决方案。 Todd Hoffenberg (2003) 则依据分布体系结构确定物种起源和联合适应的参数,建立了基于 Swarm 的物种起源模型,使物种起源的研究成为可能。 Steve Railsback (2002) 在 Swarm 平台上选择对河蛙从死亡风险、成长潜能和竞争等方面选择其栖息地以及海鲱迁徙的仿真模拟,来检验鱼类的生态学理论。谷可( 2002 ) 利用 Swarm 平台模拟三个子系统的胡萝卜 - 兔子 - 狼的生态模型、两种捕食者 - 两种被捕食者的复杂生物竞争模型,有效地分析了各个系统的演化进程。魏一鸣、张林鹏、范英( 2002 ) 建立了一个基于 Swarm 仿真的洪水灾害时空演化模拟平台,结合洪水灾害时空演化的模拟实例,结果表明 Swarm 的应用可以得到一些洪水灾害时空演化规律。 Chric Langton (2001) 建立传统农业系统合作的 Swarm 模型,首次通过基于智能体的建模技术,研究在传统农业系统中合作的涌现及特点。 Steve Jackson, Steve Railsback (2001) 将 Swarm 模型运用于大鳞大麻哈鱼的动态进化研究。关广丰等( 2002 ) 借助于 Swarm 仿真平台,以蚂蚁作为聚集演化过程(典型的非线性过程)的智能体,通过定义蚂蚁的行为规则,对聚集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出较理想的仿真结果,即蚂蚁行为规则的变化将使聚集体的形状、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除此之外, Swarm 平台在战争冲突 、计算机科学 、股票证券市场 、民意预测 等领域也得到较好的应用。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改进, Swarm 仿真平台帮助了社会经济、管理、环境资源保护和生物生态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创新研究思维,拓宽研究视野,其贡献非同小可,今后其作用也必将得到更充分、更深入地发挥。如在技术方面, Swarm 平台将跨跃单机操作向多台计算机联机操作转变,小型机向大型机延伸,程序编写也将进一步被高级语言,如 Java 等所取代;在应用领域,其应用层次将更加复杂化、系统化,应用领域也将逐渐拓宽,比如在物理、化学、材料学、航天航空、语言学、能源等领域应用。 参考文献 王雪霞. Swarm 经济仿真:基于代理人的模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 5 ): 63-64 Francesco Luna Benedikt Stefansson . Economic Simulations in Swarm: Agent-Based Modeling and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弗兰西斯 · 路纳,本尼迪克特 · 史蒂芬森,编.景体华,景旭,凌宁,等译. Swarm 中的经济仿真:基于智能体建模与面向对象设计 .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叶民强.双赢策略与制度激励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博弈分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陈禹.复杂适应系统( CAS )理论及其应用 — 由来、内容与启示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1 ,( 10 ): 36~39 王利.基于主体的仿真建模工具 .计算机教育. 2005 ,( 2 ): 48~51 Pietro Terna . Decision Making and Enterprise Simulation with jES and Swarm . SwarmFest2003 , 2003 丁浩,杨小平. Swarm— 一个支持人工生命建模的面向对象模拟平台 .系统仿真学报, 2002 ,( 5 ): 569-572 Richard Leow, Russell K. Standish . Running C++ Models under the Swarm Environment . SwarmFest 2003 , 2003 朱晔,叶民强.区域可持续发展预警的 Swarm 博弈仿真模拟探析 .财经研究, 2002 ,( 1 ): 57-63 www.santafe.edu ; Gianluigi Ferraris . Fruit and Meat: growing trading among wild prehistoric humans guys . SwarmFest 2004 , 2004 邓宏钟,迟妍,谭跃进.经济系统中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 ,( 18 ): 7-9 邓宏钟,迟妍,谭跃进.复杂经济系统的微观仿真分析 .小型微观计算机系统, 2002 ,( 12 ): 1506-1509 作者: 刘荣添 叶民强,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343006/
个人分类: 旁征博引|4264 次阅读|1 个评论
汽车智能预警/避让/制动系统
metanb 2011-10-25 13:14
可以考虑研制“汽车智能预警/避让/制动系统”,旨在减少交通事故,防止肇事后司机逃逸。 功能描述:汽车行进中发现前方有车辆或行人时会发出警告(司机可根据判断取消警告),若司机未处理则自动减速并发出二次警告,若司机继续忽略则自动刹车。这种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司机注意力分散或睡着、心脏病突发等时发生肇事的机会。肇事后汽车会自动发出特别的鸣叫引起行人的注意,同时自动向警方和周围监测系统发出信号;车内安装的自动相机对司机拍照并发送到警方备案。汽车肇事后可自动进行自检,若汽车未受损坏,则自动锁闭车门,防止司机弃车逃逸。车内底盘可安装四个千斤顶,肇事后自动将车顶起,可避免继续压迫肇事受害者。
个人分类: 奇思妙想|2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筹)
chjw027 2011-10-21 11:10
由中国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所)(筹)”,中文简称为“重庆研究院(所)”;英文名称为“Chongqing Institute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缩写为CIGIT,CAS)。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环境工程三个领域进行科技布局,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为牵引,以绿色化、智能化、产品化为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与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提升重庆创新发展能力。 可喜可贺!!!!
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cyjjyjy 2011-10-19 15:37
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最新版) ------------------------------------------------- 〖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 〖报告格式〗 纸质版:6500元 【电子版】: 6800元 【纸质+电子】: 7000元 〖报告编号〗 73645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AIL 〖出版机构〗 产业经济研究院 〖订购电话〗 010-83928809  010-52876950 〖客服:Q Q〗 814212140 〖联 系 人〗 李 军 〖企业网址〗 http://www.cyjjyjy.com/dianzibaogao/dianzishebei/73645.html (点击查看正文) 【 目录 】 第一章 智能节电器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节电器产业简述 一、电机节电器工作原理 二、照明节电器工作原理 三、路灯节电器工作原理 第二节 智能节电器阐述 一、智能节电器发展与改进 二、智能节电器的分类 三、智能节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三节 节电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节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技术分析 一、智能节电器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二、智能节电器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第二章 2010-2011年全球智能节电器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2010-2011年全球智能节电器市场发展分析 一、全球智能节电器市场供给状况 二、全球智能节电器市场需求状况 三、全球智能节电器消费结构 第二节2010-2011年全球主要国家智能节电器行业发展分析 一、美国 二、英国 三、荷兰 四、瑞典 五、韩国 第三节 2011-2015年世界智能节电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中国工业与节能发展态势 三、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四、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七、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节电器国家标准 二、节电器产业政策分析 三、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现阶段能耗情况 二、人们节能、环境意识加强 第四章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运行新形势透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综述 一、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智能节电器最高节能量 三、投资1.5亿智能节电器落户自贡市分析 四、智能节电器进出口分析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一、 主要问题与发展限制 二、 基本应对的策略 第三节2010-2011年金融危机对我国智能节电器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油价对智能节电器行业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对世界智能节电器行业的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智能节电器工业的影响 第五章 2007-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3662) 第一节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产值分析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四节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一、销售成本分析 二、费用分析 第五节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六章 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市场竞争新格局透析 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智能节电器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智能节电器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竞争趋势分析 第七章2010-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区域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华北地区节电产业动态分析 二、华北地区智能节电器市场应用情况 三、华北地区智能节电器企业分布情况 四、华北地区智能节电器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第二节 华南地区 一、华南地区节电产业动态分析 二、华南地区智能节电器市场应用情况 三、华南地区智能节电器企业分布情况 四、华南地区智能节电器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第三节 东北地区 一、东北地区节电产业动态分析 二、东北地区智能节电器市场应用情况 三、东北地区智能节电器企业分布情况 四、东北地区智能节电器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第四节 西北地区 一、西北地区节电产业动态分析 二、西北地区智能节电器市场应用情况 三、西北地区智能节电器企业分布情况 四、西北地区智能节电器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第五节 西南地区 一、西南地区节电产业动态分析 二、西南地区智能节电器市场应用情况 三、西南地区智能节电器企业分布情况 四、西南地区智能节电器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第八章 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重点企业竞争性财务指标分析(企业可自选) 第一节 大连三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北京亚维尔节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深圳市德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北京三元机械厂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天津现代合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乌鲁木齐希望电子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其它企业分析 一、深圳市高力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潍坊亚联设备有限公司 三、深圳市卓朗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四、广州保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五、深圳市联创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第九章 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智能节电器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二、智能节电器市场技术开发方向 三、智能节电器进出口预测分析 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智能节电器行业供给预测分析 二、智能节电器行业需求预测分析 三、智能节电器市场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投资商机与风险预警 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投资机遇分析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率对行业的支撑 二、智能节电器企业在危机中的竞争优势 三、金融危机促使优胜劣汰速度加快 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国内同业竞争风险 二、国际同业竞争风险 三、行业金融信贷市场风险 四、产业政策变动的影响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5-2011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三产业增加值结构图 图表:2009-2011年中国CPI、PPI月度走势图 图表:2005-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09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1978-2009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9-201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分季度增速 图表:2005-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1年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比图 图表: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图表:2009年1月-2011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 图表:2011年10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照表 图表:2009-2011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图表:2009-2011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月度增速走势图 图表:2001-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及增速变化图 图表:2011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币利率调整表 图表:我国历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统计表 图表:2005-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1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就业人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数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我国总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9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走势图 图表:2001-2009年我国广播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 图表:2005-200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走势图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企业数量及增长率分析 单位:个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及增长率分析 单位:个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从业人数及同比增长分析 单位:个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企业总资产分析 单位:亿元 图表: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数量 单位:个 图表: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量 单位:个 图表: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不同类型销售收入 单位:千元 图表:2011年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不同所有制销售收入 单位:千元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产成品及增长分析 单位:亿元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单位:亿元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出口交货值分析 单位:亿元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销售成本分析 单位:亿元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费用分析 单位:亿元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单位:亿元 图表:2007-2011年8月中国智能节电器行业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大连三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大连三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大连三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大连三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大连三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大连三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大连三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亚维尔节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亚维尔节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北京亚维尔节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亚维尔节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北京亚维尔节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亚维尔节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亚维尔节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德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德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德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德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深圳市德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德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德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三元机械厂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三元机械厂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北京三元机械厂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三元机械厂负债情况图 图表:北京三元机械厂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三元机械厂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三元机械厂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现代合信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现代合信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天津现代合信科技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现代合信科技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天津现代合信科技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现代合信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现代合信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乌鲁木齐希望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乌鲁木齐希望电子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乌鲁木齐希望电子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乌鲁木齐希望电子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乌鲁木齐希望电子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乌鲁木齐希望电子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乌鲁木齐希望电子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图表:2011-2015年中国智能节电器产业盈利预测分析 图表:略……
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总结:局部搜索
热度 1 Wesher 2011-10-15 11:37
通常考察一个算法的性能通常用局部搜索能力和全局收敛能力这两个指标。 局部搜索是指能够无穷接近最优解的能力,而全局收敛能力是指找到全局最优解所在大致位置的能力。 局部搜索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缺一不可。向最优解的导向,对于任何智能算法的性能都是很重要的。 局部最优问题 (或叫局部峰值\局部陷井): 现实问题中, f 在 D 上往往有多个局部的极值点。一般的局部搜索算法一旦陷入局部极值点,算法就在该点处结束,这时得到的可能是一个糟糕的结果。解决的方法就,目标函数差的点,被选中的概率小。考虑归一化问题,使得邻域内所有点被选中的概率和为 1 。 总的来说,局部搜索的方法,就是依赖于对解空间进行按邻域搜索。 起始点问题:一般的局部搜索算法是否能找到全局最优解,与初始点的位置有很大的依赖关系。 解决的方法就是随机生成一些初始点,从每个初始点出发进行搜索,找到各自的最优解。再从这些最优解中选择一个最好的结果作为最终的结果。 学习的重要性: 1、直接用于无约束的实际问题; 2、其基本思想和逻辑结构可以推广到约束问题; 3、约束问题可以转化成无约束问题求解。 方法分类: 1、间接法:对简单问题,求解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2、迭代算法: 零阶法:只需计算函数值f(x)(直接法) 一阶法:需计算▽f(x)(梯度法) 二阶法:需计算▽ 2 f(x)(梯度法) 直接搜索法优点:计算不太复杂;易于实施与快速调试;所需的准备时间较少 一、 单纯形搜索法: 1962年由Spendley,Hext和Himsworth提出,80年代得到证明。单纯形搜索法是一种无约束最优化的直接方法。单纯形法是求解非线性多元函数、无约束最小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许多技术领域内,都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所谓的单纯形是指n维空间E^n中具有n+1个顶点的凸多面体。比如一维空间中的线段,二维空间中的三角形,三维空间中的四面体等,均为相应空间中的单纯形。单纯形搜索法与其它直接方法相比,基本思想有所不同,在这种方法中,给定维空间E^n中一个单纯形后,求出n+1个顶点上的函数值,确定出有最大函数值的点(称为最高点)和最小函数值的点(称为最低点),然后通过反射、扩展、压缩等方法(几种方法不一定同时使用)求出一个较好点,用它取代最高点,构成新的单纯形,或者通过向最低点收缩形成新的单纯形,用这样的方法逼近极小点。 单纯形搜索法的 基本思想是: 先找出一个基本可行解,对它进行鉴别,看是否是最优解;若不是,则按照一定法则转换到另一改进的基本可行解,再鉴别;若仍不是,则再转换,按此重复进行。因基本可行解的个数有限,故经有限次转换必能得出问题的最优解。 一般解题步骤可归纳如下: ①把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 方程组 表达成典范型方程组,找出基本可行解作为初始基本可行解。 ②若基本可行解不存在,即约束条件有矛盾,则问题无解。 ③若基本可行解存在,从初始基本可行解作为 起点 ,根据最优性条件和可行性条件,引入非基变量取代某一基变量,找出 目标函数 值更优的另一基本可行解。 ④按步骤3进行 迭代 ,直到对应检验数满足最优性条件(这时目标函数值不能再改善),即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⑤若迭代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目标函数值 无界 ,则终止迭代。 二、Powell共轭方向法(方向加速法) 1964年由Powell提出,后经Zangwoll(1967年)和Brent(1973年)改进。该算法有效地利用了迭代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建立起能加速收敛的方向。 理论基础:以二次对称函数 为模型进行研究。 在非线性目标函数中,最简单的是二次函数,故任何对一般函数有效的方法首先应对二次函数有效;在最优点附近,非线性函数可用一个二次函数作近似,故对二次函数使用良好的方法,通常对一般函数也有效;很多实际问题的目标函数是二次函数。 设A是n×n阶对称正定矩阵,p(0),p(1)为两个n维向量,若成立p(0)TAp(1)=0,则称向量p(0)与p(1)为A共轭或A正交,称该两向量的方向为A共轭方向。 特点:Powell法本质上是以正定二次函数为背景,以共轭方向为基础的一种方法。 不同于其他的直接法,Powell法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故其计算效率高于其他直接法。若每次迭代的前n个搜索方向都线性无关时,则原始Powell法具有二次终止性Powell法使用一维搜索,而不是跳跃的探测步。Powell法的搜索方向不一定为下降方向。 不足:在原始Powell法中, 必须保持每次迭代中前n个搜索方向线性无关 ,否则将永远得不到问题的最优解。 为了避免出现搜索方向组线性相关的现象,Powell及其他人对原始Powell法进行修正: 三、梯度法 又名 最速下降法 , 求解无约束多元函数极值的数值方法,早在1847年就已由 柯西 (Cauchy))提出。它是导出其他更为实用、更为有效的优化方法的理论基础。因此,梯度法是无约束优化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选取搜索方向Pκ的出发点是:怎样选取Pk可 使ƒ(X)下降得最快?或者说使ƒ(Xκ+λΡκ)-ƒ(Χκ)0且不等式左式的绝对值尽量大。 目标:求出平稳点(满足f(x)=0的x*)。 对给定的解,按负梯度方向搜索其邻域解,若邻域中有更优的解(根据给定的评估函数评定),则移动至该邻域解,继续寻找,直至找不到为止。此时,就找到了局部最优解。 方法非常简单,但是缺陷也很明显,即陷入到局部最优解之后无法跳出。 注意:最速下降法的搜索路径呈直角锯齿形,相邻两个搜索方向是正交的。 1、优点:计算简单,需记忆的容量小;对初始点要求低,稳定性高;远离极小点时收敛快,常作为其它方法的第一步。 2、缺点: 收敛速度较慢(线性或不高于线性),原因是最速下降方向只有在该点附近有意义。 直线搜索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可能会“之字型”地下降。 尤其当目标函数等值面是很扁的椭圆、椭球或类似图形时,收敛更慢。 四、Newton法 由最速下降法可知,从全局角度来看,负梯度方向一般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向,有没有更好的方向 ? 基本思想: 利用目标函数 f(x) 在 x(k) 处的二阶Taylor展开式去近似目标函数,用二次函数的极小点去逼近目标函数的极小点。 或 1、 Newton法的最大优点是:Newton法是局部收敛的 , 当初始点选得合适时收敛很快,具有二阶收敛速度,是目前算法中最快的一种。对初始点要求高,一般要求初始点离极小点较近,否则不收敛。有时即使是收敛的,但因初始点离极大点或鞍点较近,会收敛于极大点或鞍点。 2 、Newton法的搜索方向-H(x) -1 g (x) ,称为Newton方向,是一个好方向,对二次函数此方向直指平稳点。 如果H(x(k))是正定的,则H(x(k)) -1 必存在,从而算法是可行的,并且保证求得的平稳点是极小点 。但 在迭代过程中要求H(x(k))是正定的这一条件不一定能保证 ,因而它 不一定是下降方向。 一般在极小点附近的Hesse矩阵容易为正定的。所以基本Newton法在极小点附近才比较有效。 五、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最早是又Hestenes和Stiefle(1952)提出来的,用于解正定系数矩阵的线性方程组,在这个基础上,Fletcher和Reeves(1964)首先提出了解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共轭梯度法。由于共轭梯度法不需要矩阵存储,且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二次终止性等优点,现在共轭梯度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与实际问题中。 共轭梯度法(ConjugateGradient)是介于最速下降法与 牛顿 法之间的一个方法,它仅需利用一阶 导数 信息,但克服了最速下降法收敛慢的缺点,又避免了牛顿法需要存储和计算Hesse 矩阵 并求逆的缺点,共轭梯度法不仅是解决大型 线性方程组 最有用的方法之一,也是解大型非线性最优化最有效的算法之一。 共轭梯度法是 一个典型的共轭方向法,它的每一个搜索方向是互相共轭的,而这些搜索方向d仅仅是负梯度方向与上一次迭代的搜索方向的组合 。 在各种优化算法中,共轭梯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其优点是所需存储量小,具有步收敛性,稳定性高,而且不需要任何外来参数。 1、 共轭梯度法不需要预先估计任何参数就可以计算,每次迭代所需的计算,主要是向量之间的运算,便于并行化。 程序简单,对大规模问题很有吸引力。对一般函数为超线性收敛。 2、 共轭 梯 度法的收敛速度比最速下降法要快得多,同时也避免了要求海塞矩阵的计算 。 收敛速度依赖于一维搜索的精确性及Hesse矩阵的特征值的分布。 局部领域搜索 是基于贪婪思想持续地在当前解的领域中进行搜索,虽然算法通用易实现,且容易理解,但其搜索性能完全依赖于领域结构和初解,尤其窥陷入局部极小而无法保证全局优化性。针对局部领域搜索,为了实现全局优化,可尝试的途径有:以可控性概率接受劣解来逃逸局部极小,如模拟退火算法;确定性的局部极小突跳策略,如禁忌策略;扩大领域搜索结构,如TSP的2opt扩展到k-opt;多点并行搜索,如进化计算;变结构领域搜索(Mladenovicetal,1997)等等。 一、爬山法(Hill-Climbing) 爬山算法是一种简单的贪心搜索算法,该算法每次从当前解的临近解空间中选择一个最优解作为当前解,直到达到一个局部最优解。爬山算法实现很简单,其主要缺点是会陷入局部最优解,而不一定能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如下图所示:假设C点为当前解,爬山算法搜索到A点这个局部最优解就会停止搜索,因为在A点无论向那个方向小幅度移动都不能得到更优的解。 爬山法是向值增加的方向持续移动到简单循环过程,算法在到达一个“峰顶”时终止,此时相邻状态中没有比该“峰顶”更高的值。爬山法不维护搜索树,当前节点只需要记录当前状态及其目标函数值;爬山法不会前瞻与当前状态不直接相邻的状态的值——“就像健忘的人在大雾中试图登顶珠峰一样”。爬山法从来不会“下山”,只会向值比当前节点好的方向搜索,因而肯定不完备, 很容易停留在局部极值上 。 functionHillClimbing(problem)return一个局部最优状态 输入:problem 局部变量:current,一个节点 neighbor,一个节点 current=MakeNode(Initial-State(problem)); loopdo neighbor=ahighest-valuedsuccessorofcurrent; ifVALUE =VALUE thenreturnSTATE ; current=neighbor; 爬山法又称贪婪局部搜索,只是选择相邻状态中最好的一个。尽管贪婪是七宗罪之一,但是贪婪算法往往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当然,爬山法会遇到以下问题: (1) 局部极值 (2) 山脊:造成一系列的局部极值 (3) 高原:平坦的局部极值区域——解决办法:继续侧向移动 随机爬山法:在上山移动中,随机选择下一步,选择的概率随着上山移动到陡峭程度而变化。 首选爬山法:随机地生成后继节点直到生成一个优于当前节点的后继。 随机重新开始的爬山法:“如果一开始没有成功,那么尝试,继续尝试”算法通过随机生成的初始状态来进行一系列的爬山法搜索,找到目标时停止搜索。该算法以概率1接近于完备:因为算法最终会生成一个目标状态作为初始状态。如果每次爬山搜索成功的概率为p,则需要重新开始搜索的期望次数为1/p。 二、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Annealing) “模拟退火”算法是源于对热力学中退火过程的模拟,在某一给定初温下,通过缓慢下降温度参数,使算法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给出一个近似最优解。 爬山法是完完全全的贪心法,每次都鼠目寸光的选择一个当前最优解,因此只能搜索到局部的最优值。模拟退火其实也是一种贪心算法,但是它的搜索过程引入了随机因素。 模拟退火算法与爬山法类似,但是它没有选择最佳的移动,而是选择随机的移动。如果该移动使情况得到改善,那么接受该移动;否则,算法以某个概率接受该移动。因此有可能会跳出这个局部的最优解,达到全局的最优解。 以上图为例,模拟退火算法在搜索到局部最优解A后,会以一定的概率接受到E的移动。也许经过几次这样的不是局部最优的移动后会到达D点,于是就跳出了局部最大值A。 模拟退火的原理: 我们将热力学的理论套用到统计学上,将搜寻空间内每一点想像成空气内的分子;分子的能量,就是它本身的动能;而搜寻空间内的每一点,也像空气分子一样带有“能量”,以表示该点对命题的合适程度。算法先以搜寻空间内一个任意点作起始:每一步先选择一个“邻居”,然后再计算从现有位置到达“邻居”的概率。可以证明,模拟退火算法所得解 依概率收敛 到全局最优解。 当陷入局部最优之后, 模拟退火算法要求概率根据算法进行过程中,逐步降低 (逐渐降低才能趋向稳定) 其跳出局部最优的概率,使其越来越趋于稳定。这一特性增加也同样存在缺陷,即对于全局最优解,也存在一定概率跳出,从而使得求解过程不稳定。 随着邻域的范围的增大,跳出局部极小区域,最终进入全局极小区域的概率越来越大,但是代价是总的迭代次数增加。但是随着邻域范围的增大,会出现所谓的在极值附近来回”振荡”而无法落入极值点的现象。可以推测,随着邻域范围的进一步增大及其随机特性,模拟退火算法将退化到随机寻找极值并进行记录极值的算法。当然这种算法也存在问题,即对于某些情况下,也不易达到全局最优。例如,解空间中仅有两个局部最优,其中一个是全局最优,那么模拟退火似乎并不一定总能进入到全局最优解当中。 CreateinitialsolutionS repeat fori=1toiteration-lengthdo GeneratearandomtransitionfromStoSi If(C(S)=C(Si))then S=Si elseif(exp(C(S)-C(Si))/ktrandom[0,1))then S=Si ReduceTemperaturet until(nochangeinC(S)) C(S):CostorLossfunctionofSolutionS. 1、在其他参数合适的情况下,初始解的位置与邻域结构是2个重要因素。 2、初始解的位置与邻域结构的设计之间对于找到最优解的问题而言存在依赖关系。随着邻域的范围的增大,跳出局部极小区域,最终进入全局极小区域的概率越来越大,同时也可能会产生振荡,无法落入极值区域。 3、模拟退火本质上也是一种暴力搜索,只不过是利用随机的性质和局部极值区域连续(也取决于求解问题中邻域的结构)的特性避免了大量计算,进而在较短时间内从某种概率上逼近局部最优值和全局最优值。 三、禁忌搜索(TabuSearch或TabooSearch,TS) 禁忌搜索(TabuSearch或TabooSearch,简称TS)的思想最早由Glover(1986)提出,它是对局部领域搜索的一种扩展,是一种全局逐步寻优算法,是对人类智力过程的一种模拟。TS算法通过引入一个灵活的存储结构和相应的禁忌准则来避免迂回搜索,并通过藐视准则来赦免一些被禁忌的优良状态,进而保证多样化的有效探索以最终实现全局优化。相对于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TS是又一种搜索特点不同的meta-heuristic算法。 禁忌搜索是人工智能的一种体现,是局部领域搜索的一种扩展。禁忌搜索最重要的思想是标记对应已搜索的局部最优解的一些对象,并在进一步的迭代搜索中尽量避开这些对象(而不是绝对禁止循环),从而保证对不同的有效搜索途径的探索。禁忌搜索涉及到领域(neighborhood)、禁忌表(tabulist)、禁忌长度(tabu1ength)、候选解(candidate)、藐视准则(candidate)等概念 。 简单TS算法的基本思想描述如下: (1) 给定算法参数,随机产生初始解x,置禁忌表为空。 (2) 判断算法终止条件是否满足?若是,则结束算法并输出优化结果;否则,继续以下步骤。 (3) 利用当前解的邻域函数产生其所有(或若干)邻域解,并从中确定若干候选解。 (4) 对候选解判断特赦准则是否满足?若成立,则用满足特赦准则的最佳状态y替代x成为新的当前解,即x=y,并用与y对应的禁忌对象替换最早进入禁忌表的禁忌对象,同时用y替换“bestsofar”状态,然后转步骤6;否则,继续以下步骤。 (5) 判断候选解对应的各对象的禁忌属性,选择候选解集中非禁忌对象对应的最佳状态为新的当前解,同时用与之对应的禁忌对象替换最早进入禁忌表的禁忌对象元素。 (6) 转步骤(2)。 局部搜索,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的形象比喻: 为了找出地球上最高的山,一群有志气的兔子们开始想办法。 1、兔子朝着比现在高的地方跳去。他们找到了不远处的最高山峰。但是这座山不一定是珠穆朗玛峰。这就是局部搜索,它不能保证局部最优值就是全局最优值。 2、兔子喝醉了。他随机地跳了很长时间。这期间,它可能走向高处,也可能踏入平地。但是,他渐渐清醒了并朝最高方向跳去。这就是模拟退火。 3、兔子们吃了失忆药片,并被发射到太空,然后随机落到了地球上的某些地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但是,如果你过几年就杀死一部分海拔低的兔子,多产的兔子们自己就会找到珠穆朗玛峰。这就是遗传算法。 4、兔子们知道一个兔的力量是渺小的。他们互相转告着,哪里的山已经找过,并且找过的每一座山他们都留下一只兔子做记号。他们制定了下一步去哪里寻找的策略。这就是禁忌搜索。
7903 次阅读|1 个评论
iPhone 4S Siri----人性化计算机智能的真正尝试
lhj701 2011-10-15 08:22
iPhone 4S Siri----人性化计算机智能的真正尝试
iPhone 4S Siri----人性化计算机智能的真正尝试 iPhone 4S很快就要上市,其中将启用一项新的语音识别系统 Siri。一直以为计算机看着聪明,其实很笨:连语音开机都实现不了,xp开一次就要等很久,自从用了Ipad,知道不再费事等待开机了,随使随用(当然,很多工作还是离不开笔记本)。 从网上看到iPhone 4SSiri视频演示( http://v.qq.com/video/play.html?vid=8hoRTc3GUXj )从视频上看,Siri可以通过语音实现各种简单搜索功能、语音打开网页、查询天气情况、短信留言、发送email(当然应该可以发送语音邮件?),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语音记事本,语音日程安排及自动提醒功能,当然这些都不会难了,总之,这些事情看着简单,但由于不用键盘操作,真正把我们解放了出来。第一次感到计算机真的可以变得更聪明,人工智能开始真正走入我们生活之中,对人工智能信心大增(其实物联网中的核心部分和最高层次,还应该是信息处理部分,即将人的智慧应用到物联网所收集的海量信息处理中,最终实现各种决策和控制)。 Siri据说发端于史上最大的人工智能项目:五角大楼的CALO项目。CALO是“Cognitive Assistant that Learns and Organizes”的缩写(会学习和组织的认知助理),这个项目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方面的顶尖科研人员。它不是单纯的“声音识别”,而是人工智能一种具体应用。 当然,iPhone 4S里的Siri被苹果定位在“beta”阶段,还远谈不上完美,但它开启了人机交互新纪元的黎明,将引领人类进入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生活中将会再现如科幻小说中的人工智能的世界。 视频截图: 声音命令 : 给我妈妈发个email。"Send an email to my mom" 机器应答 : John,你的email的主题是什么? "What's the subject of the email, John?" 相关补充: 1.《 Siri, are you seriously? 智能语音助理Siri深度评测 》 http://xpc.cc/?p=10105 2.《 智能,知能?关于 iPhone 4S Siri 的 8 个细节及示例 (更新) 》 http://www.ifanr.com/57154 3.科学网博客蒋迅老师的博文《 斯坦福大学的免费“人工智能入门”课 》很不错,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博友可以看一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0554do=blogid=496980
个人分类: 物联网|9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脑重量与智能的相关性
热度 3 kurihara 2011-10-14 21:41
当听到脑袋大是否聪明的提问时,不难会让人联想到猪脑袋要比小鼠的大很多。 因此,单纯从脑重量上还很难说明脑袋大小与智能的关系。 但,在相反的例子中,如果用人的脑重量与小鼠比较时,脑的大小与智能好象又是相关的。 如果我们不用单纯的脑重量相比,而换成脑 / 体重比例分析时,又似乎可以解释猪和小鼠的关系了。因此,有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脑重量与体重之间可以用 ^(3/4) 定律( Kleiber's 3/4 power scaling law )做比较,推算不同动物种群的智能水平。结果发现,小鼠居然与大象具有同样的智能水平。 通过 Kleiber's 计算方法,人们可以看出海豚及猴子等哺乳类动物的脑比重大于其他物种,当然灵长类动物的脑重量更为显著。在灵长类动物的脑重量比较中,人类的进化最为突出。从这种分析结果可以说明,动物智能水平与脑重量的进化相关。 人们在猪脑袋的绝对值大于小鼠脑袋的例子上可以看出,脑重量与体重量相关,这是因为维持体重的基本生理机能是需要一定重量的脑组织来完成。但从脑 / 体重比例分析上可以分析出灵长类动物的脑重量大于其他哺乳类动物是由于动物智能进化的结果。 而正常人脑袋的大小与智能并不相关,其的理由是因为智能不仅与后天学习相关,也受到兴趣和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个人分类: 濛濛细雨|7313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教育
vatang 2011-9-30 10:02
因为我还没有孩子,所以这个话题就像纸上谈兵。但看到我身边有孩子的人总是为这个问题苦恼,我忍不住要跳出来说几句。虽然我没有孩子,但至少,我曾经是个孩子。 对小孩的教育,12岁是个分水岭。12岁以前,家长对小孩的掌控是很游刃有余的。我常听人说小孩在3岁到10岁是最好玩的阶段,于是我常常这样理解,小孩子在家长眼里,更多的倾向是一个智能玩具,他们可以为这个职能玩具编写一些简单机械的控制程序,看着这个智能玩具按照自己设计的程序运转,心理感受到莫大的快感,这感觉是什么呢?满足与成就吧,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从自己的作品里寻求人生的意义。 但是很明显,这个智能玩具在12岁之后开始逐渐脱离家长的程序控制。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伟大领袖,可以编制更宏大的程序来控制更大型的智能玩具。他们编写的程序太过于简单,已经让这个玩具慢慢感觉到了束缚,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完善功能不能由这个简单程序尽善尽美的发挥,他们开始怀疑,开始探索,开始反抗,作为程序员的家长开始恐慌,他们或者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程序太过于简单,或者即便承认却也没有能力编写更适合这个玩具发展的复杂程序,于是只剩下对玩具脱离自己轨道的忧虑,对玩具反抗的愤怒,对无法预测的未来轨道的惊恐,以及对自己一片混乱的怨恚。 马克思说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借用一下,孩子的发展也不是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于12岁以后的孩子,家长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与方式了。 首先,不要再把孩子当成玩具,也不要把自己当成程序员,因为你不是上帝,编写不了完美的控制程序。即便如伟人毛泽东,也需要权力作为他程序漏洞的弥补,那些脱离程序控制的人,可以通过权力将其抹掉。但你即便你有权力,也不可能抹掉自己的孩子。我想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人,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赋予同等的尊敬与礼遇。你们是平等的,你们之间是互助的,你们是需要沟通和彼此理解的,千万不要把“不懂事”当成你拒绝沟通的借口,当你斥责孩子不懂事的时候,除了说明你不懂交流,不懂尊重,不懂礼节之外,你觉得你还懂什么? 其次,对孩子的期望请以自己作为参考标准。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如果你要望子成龙,请先参考一下自己是不是一条龙。我想老鼠的基因是突变不成龙凤的,至少目前的技术条件无法达到这一点。人人都想做皇帝,但皇帝永远只有一个。根据《相对论》,进取是有参照系的,如果大家都跑的一样快,那就是大家都没跑;如果全都是状元,那就是没有状元;龙可以呼风唤雨,老鼠也可以打洞,如果他打洞是老鼠里面打得最深的,那就是进取和进步,为什么要用一条龙的标准去要求一只老鼠呢?当然,我知道在某个国度,老鼠和龙并非仅仅是分工的不同,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是希望他们的子女不像他们一样受奴役,而是去奴役别人。这个愿望是美好的,实际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我总是想,通过奴役他人获得快感,传承的永远都是痛苦。既然大家都向往快乐,为什么非要痛苦代代相传呢? 再次,尽你所能,为你的孩子创造一个变化的环境。我想创造这个词也许太过于勉为其难,只要您不阻止,就算做创造了。当然,变化的环境是有前提的,就是看您的孩子是不是充满勃勃的进取之心。如果他的性格更喜欢安于现状,那么变化对他是多余的。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其实就是《谁动了我的奶酪》那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是有需求的,没有需求,何必去做呢?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里,需求不多,任何大道理都是多余的,只有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求才会不断提出来,满足需求的愿望才会化成个人进取的动力。如果您不是伯乐,您的孩子就算是千里马,守着您也没有价值;您不是子期,您的孩子就算把琴抚到了伯牙的境界,又有谁会欣赏呢?在一个变化的环境里,他会遇见伯牙,会遇见伯乐,自然就会有做千里马,弹高山流水的冲动。这冲动会让学习变成他自发的一种行为,只要他愿意,他自己会头悬梁锥刺骨,不需要你每天耳提面命,做些让彼此都难受的事情。 最后,为了体现您真正的爱孩子,请努力提升自己。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个最大的谎言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对于我来说,这句话不仅仅只是讽刺这个国家,它更可以讽刺这个国家的父母们。我们常听为人父母者感慨自己有多么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于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自己的下一代。我很难理解一切为了孩子的父母会强迫孩子实现他们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当你责骂孩子不懂事,懒惰、懦弱、不负责任、好逸恶劳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用这一套责备对照一下自己。你永远是孩子的一个榜样,不论好坏。如果对照自己,你的孩子实际是继承的你的品质,那么这笔糊涂账,到底该算谁的呢? 结语:虽然这是和为人父母者探讨的话题,但是请那些一知半解的傻孩子别对号入座,借机把自己混蛋的原因全归罪到父母身上。女娲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但没造出一个女娲来。
1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导式创新体系专著之三《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 提升公民五元智能
ljkf 2011-9-24 15:20
25911 学导式创新体系专著之三 要目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提升国民五元智能 》 已有 77 次阅读 2011-9-24 | 个人分类 : 学导式创新体系 | 系统分类 : 博客新闻 | 关键词 : 智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开发 推荐到群组 书讯【 22911 】: 1 学导式创新体系专著之一《学导式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可持续创新》作者刘学浩银滩祥瑞等 2 学导式创新体系专著之二《学导式创新干部教育员工培训提升五元智能 = 素质》作者刘学浩哈立冬等 3 学导式创新体系专著之三《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 提升 公民 五元智能 》 作者 刘学浩 ==================================================== 81011 专著三 要目 学导式创新体系专著之三《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提升 公民 五元智能》 作者刘学浩 2710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提升 公民 五元智能》 【全文 180 千字 】 作者刘学浩 章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学导式 -- 创新方式 第一节 学导式的基本定义 第二节 学导式的提出与发展 第三节 突出自学 → 解疑 → 精讲 → 演练是学导式 学与 教创新方式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自学 → 解疑 → 精讲 → 演练 的 实践 特点 第五节学导式 创新的教学原则 第二章 什么是学导式创新体系? 第一节 学导式创新体系的本质特征 【 10 条 】 第二节 学导式创新体系的创新特色 第三章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 = 提高五元智能 第一节 素质 与智能两个 概念 的同义性及其分类 第二节素质与智能的分类 第三节 五元智能 的构成 = 分类【 包容了 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基本含义】 第四节 五元智能 理论比多元智能 的优越性 第五节 五元智能理论 对 素质 与智能的新概括 第四章 五 元智能优化 可 包容深化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一节 五元智能理论 可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第二节 五元智能理论对 创新 素质教育的价值 第三节学导式优化五元智能是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第五章 五元智能 的 结构 、 功能 及开发 第一节领悟知识 (可包容智商 、 文化科学素质、 人才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 等 )的 结构 、 功能 及开发 第二节 熟练技能(可包容 语言运用 技能、 阅读技能、计算技能、实验技能 、 操作技能 、 职业素质 等 )的 结构 、 功能 及开发 第三节发展智力 的 结构 、 功能 及开发 (可包容 智力技能 、 文化科学素质、智商 、人才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等 ) 第四节锻炼能力 的 结构 、 功能 及开发 (可包容 智商、 情商、身体素质 、健康素质 、 人才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职业素质 等) 第五节优化品行 的 结构 、 功能 及开发 (可包容 智商、 情商、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 精神素质、心理素质、人格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乃至国民素质、人才素质 等 ) 第六节 五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第六章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提升 公民 五元智能的实践特 色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与理念创新 第二节 基本目标 与 主要任务 第三节 基本特点 及其途径 第四节 创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 - 动力、保障、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节 工作措施 及 评价机制 结语 ==========================================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2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开放的智能操作系统更适合中国
dongzg101 2011-9-23 15:49
开放的智能操作系统更适合中国 2011-09-22 08:59:47 归档在 手机新媒体 | 浏览 3259 次 | 评论 0 条 开放的智能操作系统更适合中国 文/ 陈永东   近年来,谷歌与苹果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叱咤风云,各领风骚。然而,它们却有本质的不同,苹果的iOS是封闭的智能操作系统,谷歌的Android是开放的智能操作系统。许多人在思考:开放与封闭孰优孰劣?究竟哪个更适合于中国?    一、谷歌与苹果:你争我夺   现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最耀眼的两颗巨星就是苹果与谷歌。   近期,有新闻报道称,苹果App Store的下载量已突破了150亿次,而目前苹果App Store中的应用也已超过了50万个,其中iPad的应用数量也已超过了10万个。苹果也因App Store的成功也为苹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根据CiTibank预测,苹果在2011年App销售额将达到20亿美元。   再看另一位强劲对手谷歌。最近有国外媒体报道,目前,作为后起之秀的谷歌Android Market的应用总下载量已突破的60亿次,而Android Market中的应用数量也超过了25万个。其实,这个数字一直都在变化当中,笔者于2011年8月9日查询androlib.com网站看到的Android Market应用程序及游戏的累计数量已经达到46万左右。   它们二者的抢眼表现,不仅让自己获得了许多市场份额,还将与之紧密联系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它们不仅将昔日操作系统霸主微软与手机霸主诺基亚逼得不得不进行合作,还在智能手机领域将昔日的手机终端里三星、MOTO、索爱、黑莓及LG等一大批知名品牌远远拉在后面。    二、开放与封闭:各有所长   说到谷歌Android的开放与苹果iOS的封闭,究竟孰优熟劣?这个真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它们各有所长。   开放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系统的代码对外开放,可以让开发者有更大的发挥自由度;第二,可以相对降低开发的成本;第三,可以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如目前与苹果Android合作的厂家特别多;第四,应用程序的审核过程较简单。   封闭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系统较为规范,系统的漏洞较少;第二,有统一的界面与互动设计,给使用者带来较佳的体验;第三,掌握系统代码的厂商数量少,对应的终端型号少,须开发的应用版本数量少;第四,开发的应用程序较规范,下架率较低。   开放系统的劣势主要体现在:第一,由系统自由度导致修改之后漏洞较多;第二,开发者要应对多种终端型号,进而变相增加了开发工作量;第三,开发的应用程序规范程序较低,下架率较高。   封闭系统的劣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开发者没有一定的自由度,许多底层的东西不能修改;第二,应用程序的审核过程较为复杂;第三,无法与终端制造商进行广泛合作。    三、开放与中国:更加契合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长有短,谷歌Android与苹果iOS也不例外。只要它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立足于自己的市场领域。我们要进一步想的是,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究竟是开放的系统好,还是封闭的系统好?笔者认为,从整体而言,开放的智能操作系统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其一,开放导致免费应用比例更大,这更适合中国国情。 目前开放的谷歌的Android Market免费应用比例远大于苹果iOS的App Store的免费应用。根据DISTIMO的统计数据,2011年3月Android的免费应用数量已经达到13.4万,相比iPhone的12.2万个免费应用数量,已经超出1.2万多个。而这一前提还是建立在Android Market应用程序总数比App Store应用程序少的前提下。实际上,免费应用数量更多的Android也许在中国会更有市场,因为按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大多数用户更喜欢免费的应用。当然,在应用程序免费的情况下,用户不得不忍受更多的嵌入式广告,此时广告的嵌入方式及创意将显得更重要。    其二,中国会比全球更需要开放系统支撑的中低价位智能手机。 根据Juniper Research对今后5年(从现在到2016年)的智能手机市场的预计,接下去5年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是便宜的智能手机(151-399美元)。全球已经有这种需求预测,对于收入水平不高的中国更加会需要中低价的智能手机。实际上,友盟发布的2011第一季度国内Android数据也表明这种情况。该报告称:过去半年里,国内Android应用的流量和用户迅速增长;Android终端呈两头增长趋势,高端机和低端机的份额都在逐渐升高。相信,接下去若干年,中国对中低价位的智能手机的需求会更大。    其三, Android 在中国二线城市的崛起将使国内企业受益。 友盟的2011第一季度国内Android数据表明:从省市分布来看,二线城市的Android份额在增长;二线城市国产品牌的份额相对更高;本土应用商店是国内用户获取应用的最主要渠道。这一信息对于国内手机终端制造商及应用程序开发商都是福音。一方面,接下去几年1500元以下的Android低端机市场将是国内手机终端制造商的机会,当然,可能这一档次的手机在消费力相对弱一些的二线城市会更受欢迎;另一方面,由于Android应用商店支付对中国的限制,以及国外中文版应用的不足,这为国内应用开发商及应用平台提供商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然,建议国内开发者的应用最好能同时提供免费与付费两种版本,毕竟不能忘了前面提到的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总之,从总体上看,开放的谷歌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可能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特别是智能手机制造商及应用程序开发商。这主要是因为与开放的谷歌Android的合作空间更大、Android免费程序比例更高以及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总体较低等原因。希望国内的相关企业能紧紧抓住机会,紧跟正在突飞猛进的移动互联网步伐。(本文已发表于《软件工程师》2011年第9期P48,作者:陈永东,电子邮件: cyd888@sina.com ) 0 上一篇 开放大潮席卷移动设备健康管理领…
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进化论
benlion 2011-9-16 18:33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人缺乏技能,从中国精致和微细的工艺就可见一斑,而且,在孩提时经常玩那些较量技艺的游戏,即使,考试包括托福、GRE等训练课程也都是应试技艺,在海外,更加验证了这一点,因一次老板们的厨房谈话,比较中国人生物技术的技艺和印度人计算机软件的脑子,激发了我一定要比试,于是,来到英国,用3个月时间写一份课题申请报告,成功获得了基金会的经费。 在德国时,其实,我一直“隐秘”地建立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站和筹建国际协会、会议,因为,那不是我的本职工作或学业,当然,这是从中学、大学以来一直是如此,在任大学教师、在中科院工作等也都如此,谁会赞成你钻研,更会有谁会资持那些科学界都未认同的研究工作呢? 我这里要说的倒不是这些,还是作为一个引子,智慧与技能的区别,那时我用了一个词汇是“基因组智能(genomic intelligence)”来说明细胞的基因组相当于一个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以编程和设计人工生物系统,通过基因工程与仿生工程(微电子)的结合来实现细胞的设计与工程改造,从而整合仿造生命与改造生命合而为一的系统生物工程*概念。 然而,基因组智能、人工生物系统成为了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或关键概念,直到今年追溯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历史时,才发现“genomic intelligence”这个词汇早我之前一年的1998年用在宗教学领域的上帝对生物的智能设计概念上;因此,这里我要谈的是人类的智能进化又是何故了。 上帝对“人才”的检选,在一定意义上与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是不是在逻辑上有一个贯通?生物的突变(也是自然界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导致)被自然环境、人类的育种挑选,动物的性选择又是动物的情感、性欲等社会行为的双向或单向抉择;因此,在人类社会的文化和智能活动,社会对什么样的“人才”挑选,就影响了一个社会什么类型的人才“优胜劣汰”。 当不同生态或环境选择出来的“物种”,在一个新的共同的环境里再来一次抉择或挑选的时刻,何者会是优胜何者又是劣汰呢?这就是一个全球化世界,一个即使偏僻山野也避免不了全球化影响的地球,那么,一个民族的未来如何,一个社会应该建立怎么样的挑选人才的体制,这就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世纪之交,国际上实质兴起的是系统生物工程(技术)- 大尺度数据计算生物技术、高通量组学生物技术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
30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智能的中央空调
mimu 2011-9-13 10:30
最近几年实验室装上了中央空调,可是太不智能了。早上过来的时候,室外温度宜人,大概是25、26度左右;然而进得实验室室温已经是32度了。没办法,冰箱、烤箱、培养箱,个个都是散热的家伙。这种温度下做实验,人有点吃亏喔:手套里面很快都是汗水,额头上的汗开始往下滴,衬衣也是干一块湿一块,实在是斯文扫地喔! 十点二十,终于开了,庆祝一下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比尔·盖茨住宅装修 豪华 高智能 程度全球第一
dongzg101 2011-9-11 04:33
比尔·盖茨住宅装修 豪华高智能程度全球第一 2011年09月10日 12:43 来源:凤凰网房产综合 字号: T | T 40 人参与 1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家,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湖畔,从市区开车只需25分钟。这座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经过7年时间精心打造的湖滨 别墅 ,堪称当今智能家居的经典之作,亦是一处美丽景观。 比尔盖茨 豪宅 装修独家曝光 豪华程度全球第一(图) 1 2 3 ... 8 9 相关新闻: 机器人做一切家务 迪拜智能住宅 2011-08-20杨澜访谈录 比尔-盖茨: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的告白
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刘学浩专著《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 提升五元智能》类参考文献Al
ljkf 2011-9-9 12:53
刘学浩专著《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提升五元智能》 参考文献 A 类见百度 9911 加德纳多元智能与刘学浩五元智能对比 -bulaosong 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加德纳多元智能 与 刘学浩五元智能 对比 ,bulaosong 的网易博客 , 学导式研究 , blog.163.com/ljkf34/blog/static/119274042...2011-6-29 - 百度快照 ...'五元智能' 同 ' 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 刘学浩的 ... ‘ 五元智能 ’ 的人才开发思想最初出现在 ... 简言之, 智能 主要是智力和能力的有机 ... 比较 提出的依据和起源(一)五元 ... 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2011-8-28 - 百度快照 加德纳多元智能与刘学浩五元智能对比 -docin.com 豆丁网 加德纳多元智能 与 刘学浩五元智能 对比关于该文档转帖至人人网 QQ 空间新浪 ... 依据多元 智能理论 开发支持式课程的意义和实践 (doc 依据多元 智能理论 开发支持式 ... www.docin.com/p-56517277.html2011-4-4 - 百度快照 科学网 — 旅游业突发事件危机公关与心理干预能力训练 -- 学导式创新... 旅游业突发事件危机公关与心理干预能力训练 -- 学导式创新 体系教学模式为基本训练方式 ..., 科学网 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2011-8-21 - 百度快照 科学网 — 第 2 讲用 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培养中职创新型人才 - 刘 ... 五元智能 理论对深化 素质教育 的价值五、用 学导式 开发 五元智能 ,培养 创新 型人才 ... 学导式 教学追求 五元智能 结构的优化,学生会主动自学、学会开发智能,逐步实现人才 ... 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2011-8-28 - 百度快照 5 第五章 学导式大教学目标-开发五元智能- 刘学浩 -ljkf- 专 ... 学导式创新 体系学导式以学开路、学在导前、善于 ... 提升 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体目标实现的过程。 ... 素质教育 ,即 五元智能 的优化,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 ... blog.china.com.cn/ljkf34/art/223332.html2011-8-19 - 百度快照 学导式创新教学的鲜活经验: ‘ 还学生主体地位 提升素质和能力 ’ _ 日 ... ( 及其学导式研究 |Gb. 活动索引 |Ga... 学导式创新 教学的鲜活经验: ‘ 还学生 ... 我在党校干部培训 教育 中进行过 “ 自学 ... 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5999102011-8-26 - 百度快照 ljkf 日志 (5)- 创新方式--学导式理论与实践 - 东北博客 -Powe... 用 学导式 育人-开发 五元智能 :知识、技能、智力、 ... 育人--包括自我 教育 、修己(每个人要注重自身的 ... 学导式 和谐管理的员工能主动自主地不断深入自学、既 ... blog.dbw.cn/?uid-217101-action-spacelist-...2011-9-1 - 百度快照 学导式创新方式协作组 2009 相关文献 - 刘学浩的博客 - 精英博客 学导式创新 方式协作组 2009 相关文献要目 :1 、 学导式创新 方式协作组酝酿组建中( 2009 - 3 )-- 学导式创新 方式协作组 2009 相关文献- 12 、 学导式创新 方式理论体系 ... 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t...2011-8-29 - 百度快照 四、五元智能与多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_ 日志 _EOL 个人门户 中国 教育 在线中国 教育 网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及其 学导式 研究 |Gb. 活动索引 |Ga. 回忆录、 ... 学导式 教学追求 五元智能 结构的优化,学生会主动自学 ... 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2053982011-9-1 - 百度快照 科学网 — 学导式创新变式的成功实践 -- “ 90 后 ” 大学生的 “ 教 ... 是 学导式创新 教学突出学生的 ‘ 自学 → 解疑 → 精讲 → 演练 ’ 开发 五元智能 : ... 归根到底是我们 教育 工作 ... 课程能以提高我们的 素质 ... 培养和 提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陈老师 ... 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2011-9-4 - 百度快照 ljkf 日志 (4) 创新方式-学导式理论与实践 - 东北博客 .. 目前 素质教育 所谓人的 " 素质 " ,即相当于 五元智能 的 ... 学在导前的 学导式 -- 创新 方式与人生基本理念,其理论 创新 及实践有六: 学导式 ... 摘要: 学导式 是自学为主并 ... blog.dbw.cn/?uid-217101-action-spacelist-...2011-8-29 - 百度快照 ljkf 日志 (12)- 创新方式--学导式理论与实践 - 东北博客 -Pow... 创新 方式-- 学导式 理论与实践日志 ... 通过学习美国发达的 教育 、经济及人文精神 ... 学导式 用于军事训练、部队院校和成人 教育 ... 以学为本,学导结合、充分发挥创造性 ... blog.dbw.cn/?uid-217101-action-spacelist-...2011-8-19 - 百度快照 ljkf 日志 (8)- 创新方式--学导式理论与实践 - 东北博客 -Powe... 在培养和 教育 下一 ... 从应试教学到 素质 ... 学导式学在导前 五元智能 学导式 ... 学导式创新 方式的基本理念在实践中持续完善,可使人人尽早学会自学、 提升 革新创造 ... blog.dbw.cn/?uid-217101-action-spacelist-...2011-9-1 - 百度快照 黄炎培论职业教育 “ 谋个性之发展 ” 对开发 五元智能深化素质教育的 ... ( 及其 学导式 研究 ... 学导式 教学模式研究 |M. 刘学浩 学导式 人才研究总目录黄炎培论职业 教育 “ 谋 ... 职业 教育 培养高 素质 ... 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2053932011-8-26 - 百度快照 再谈学导式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2271- 技术总结 -... 学导式 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教育 的应用【 2271 再谈 ... 学导式 心理健康 教育 包括发展直觉、判断、推理、逻辑、 ... 应试 教育 根深蒂固、消费至上、成功速成和胜者通吃等 ... www.doc88.com/p-10153661916.html2011-8-26 - 百度快照 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 二论 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 -_...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自学探索能力及 " 五元智能 " 的开发, ... 学导式 作为开发智能养才育人的 创新 方式, 1982 年首倡 ...3 )成员充分发挥创造性头脑力 提升五元智能 、发掘私人 ... www.renminlus.com/a/guojishangwu/20110716...2011-7-16 - 百度快照 科学网 — 二论 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 ` 五元智能 ` 同 ` 多元智能 ` 理论对深化 素质教育 的价值〔第 2 稿 ljkf... blog.china50plus.com/blogcirclewz.php?bgr...2011-8-19 - 百度快照 ljkf 日志 (3)- 创新方式--学导式理论与实践 - 东北博客 (哈尔滨师范大学比较 教育 ... 积极老龄化 提升 意志 - 调节能力可以老有所为 --- 试谈 ... 用 学导式 在老有所学中开发 五元智能 : 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五要素(注意 ... blog.dbw.cn/?uid-217101-action-spacelist-...2011-8-19 - 百度快照 科学网 — 用 学导式创新方式构建高校教学的创新模式 初中生物学导式目标学导法【刘学浩选载 学导式创新... 初中生物学导式目标学导法【刘学浩选载 学导式创新 ... 经三年多来的实践,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 素质教育 的 ... 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2011-8-26 - 百度快照 用学导式创新方式构建高校教学的创新模式 =2_ 日志 _EOL 个人 ... 学导式 包含新型的人才观、学习观、教学观、能促进 ... 素质教育 中所谓人的 “ 素质 ” ,即相当于五元智能的 ... 提升五元智能 、培养 创新 品行。 3 传统观念下的高校教学, ... 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2544432011-8-26 - 百度快照 《素质教育概论 介绍 学导式教学 _ 日志 _EOL 个人门户 ( 及其 学导式 研究 |Gb. 活动索引 |Ga...K.20 《 素质教育 概论 介绍 学导式 教学 ... 学导式 教学模式,是 “ 自学启导 ” 〔学 ... 开发 五元智能 、培养 学导式 人才〕的 ... 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2053572011-8-28 - 百度快照 学导式教学的成功实践〔 2007 - 10]br/br/ 刘学厚整理 . 学导式 作为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 创新 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法名词,最早出现于《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2 )和《成人 教育 》( 1983 )、《新华文摘》、《解放军报》等出版物 ... bbs1.people.com.cn/posts/00/3A/8A/36/cont...2008-1-5 - 百度快照 刘学浩:学导式创新体系纲要( 711 ) - 刘学浩 -ljkf- 专家博客 ... 学导式 的定义: 学导式 是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先学后教、发挥潜能 , 尝试 创新 , ... 刘学浩:黄炎培论职业教育 ‘ 谋个性之发展 ’ 对开发 五元智能 深化 素质教育 的贡献。 ... blog.china.com.cn/ljkf34/art/7005112.html2011-7-29 - 百度快照 学导式创新体系骨干培训 8 月 22 — 23 日 学导式创新体系骨干培训 8 月 22... 学导式创新 体系骨干培训 8 月 22 — 23 日 学导式创新 体系骨干的免费培训 8 月 22 — 23 日临时变更培训地址!!学导式教学法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比较 教育 学教师刘学浩在 1982 年首倡 ... 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t...2011-8-28 - 百度快照 二论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 -docin.com 学导式 对学习学、 教育 学、人才学、管理学的理念 创新 的突出特色,在于最大限度地 ...2 、学在导前 提升五元智能 :突出 创新 思维,形成正确思路,施展想象力;锻炼意志 ... www.docin.com/p-56517449.html2010-8-22 - 百度快照 学导式-开发智能大教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_bulaosong 的博客 _CNTV 博 ... 运用 学导式创新 方式的基本要求与条件:破除陈旧观念,保护好奇心,勤奋好学,学在导前 提升五元智能 :突出创新思维,施展想象力;锻炼意志调节能力、克服困难,及时求导 ... blog.cntv.cn/html/15/811715-48883.html2011-8-26 - 百度快照 中共中央办公厅原一局秘书吴良才同志来信: “ 我愿为 ‘ 学导式创新... ( 及其学导式研究 |Gb. 活动索引 |... 有关 学导式创新教育 方面的大作及相关 ... 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2691182011-8-19 - 百度快照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_ 圈子 _ 中老年博客 _ 五十博客 -- 中老年人 _ 老年人 _ 老 ... 学导式 是学在导前、发挥潜力 , 学中求导、学以致用 , 尝试 创新 ,优化智能 , 用以促 ... · ` 五元智能 ` 同 ` 多元智能 ` 理论对深化 素质教育 的价 (11 月 08 日 )ljkf · 黄 ... blog.china50plus.com/bgroup/index.php?bgr...2011-9-1 - 百度快照 科学网 — 学导式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 --- 申报全 ... (5) 建立 学导式 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5. 研究假设和拟 创新 点( 1 )开发、 提升五元智能 是 学导式 教学的目标,是对 “ 素质教育 ” 内涵既简洁具体又不同于国外 “ 多元智能 ... 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2011-8-28 - 百度快照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_ 圈子 _ 中老年博客 _ 五十博客 -- 中老年人 _ 老年人 _ 老 ... 学导式 是学在导前、发挥潜力 , 学中求导、学以致用 , 尝试 创新 ,优化智能 , 用以促 ... · ` 五元智能 ` 同 ` 多元智能 ` 理论对深化 素质教育 的价 (11 月 08 日 )ljkf · 黄 ... blog.china50plus.com/bgroup/index.php?bgr...2011-9-1 - 百度快照 216 附件六:黑吉辽蒙冀鲁地区 学导式实践与研究部分索引 -ljkf-... 215 附件五:各学科学导式实践与研究 ... “ 学导式 ” 字样),见《黑龙江高教 ... 以学为本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 佳木斯大学 ... 美国加德纳 " 多元智力= 智能 理论 " 同刘 ... 4121111.blog.hexun.com/18339914_d.html2009-11-12 - 百度快照 2161 京津沪渝川贵 学导式实践与研究部分索引 -bulaosong 的日志 -... 李庭芗教授谈 学导式 教学法对刘学浩《试谈外语 ... “ 学导式 ” 语文创造性教学模式初探为深化 教育 教学 ... . 黄炎培职业 教育 思想与新形势下的理论 创新 及 ... blog.163.com/ljkf34/blog/static/119274042...2011-5-8 - 百度快照 二论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 --1-- 杰科国际文库 法更有优势,能开发 五元智能 、培养 学导式 学习型人才、克服 " 我国 教育 的致命缺点 ... 学导式 作为学习、教学、工作、管理的 创新 方式,能博采众长,可明显 提升 自主 创新 ... old.blog.edu.cn/user2/24387/archives/2008...2011-8-19 - 百度快照 昆明学院学导式创新模式的尝试 —— 汉语言文学 教育教学为例 - 作者 ... 引言学导式教学倡导学在导前 , 凡是学生 ... 昆明学院 学导式创新 模式的尝试 —— 汉 ... www.ilib.cn/A-QCode~zgkjxx201020097.html2011-7-15 - 百度快照 学导式自学成才的光辉典范 -- 毛泽东 -wangzhicui- 分析测试百科网 刘学浩 - 比较 教育 学研究员、 学导式创新 体系首倡者和自学为主终身开发五元智能 ... 他不仅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学知识,更重 提升五元智能 ,即:领悟知识、熟练技能、 ... www.antpedia.com/viewspace-1537102011-8-4 - 百度快照 孔子《论语》与学导式-- 现代企业 - 吴怡伶的日志 - 土豆网 - 播 ... 学导式 教学是在启发式基础上的发展与 创新 ,是 1982 年由黑龙江省 教育 工作者率先 ... 学导式 企业成员持续不断地提高 ... 学导式 企业成员既学会又会学、养成会积极 提升五元 ... www.tudou.com/home/diary_v2760881.html2011-7-9 - 百度快照 科学网 — 学导式高效课堂小提示【小贴士 19811 】 - 刘学浩的博文 学导式是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变教为导、开发 ... 学导式创新 体系学在导前的学导式高效课堂 — 即高 ... grou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am...2011-8-26 - 百度快照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3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交通现在并不太“智能”110906
huangfuqiang 2011-9-6 13:31
国内外关于智能交通统一的、一致的定义并没有,多数是基于共同体或学者个人视域的理解性描述。但不管如何界定,智能理论与技术是改造传统交通工程系统建设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其中智能理论与技术体系也是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协同。此处智能指的是机器智能,对于机器智能的理解学术界也不尽一致。我认为交通领域知识是交通智能决策的基础,交通信息是交通知识的基础,交通数据是交通信息的基础,交通数据来源于智能交通系统对于交通环境的感知与探测。针对特定领域的交通系统语境,我们可以探究一下交通系统相关知识库的建设问题,对于真正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问题显得很重要又很必要。 交通系统是一个受约束的复杂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更是受双重约束的复杂系统(机器智能规则与交通规则)。现有智能交通系统(公交、城交、轨交、水路、航空等)离期望的目标还比较远,自主交通系统任重道远,但现在人机一体的管理模式中,已有落地产品与系统,体现了局部的自主与协同,比如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单点信号机的自适应与区域信号机间的协同自适应控制与调度,可以充分实现相关路口间、路段间交通流量数据的协同共享,可以为缓解交通拥堵做出智能决策。 智能交通系统的交叉性基础研究方面会带动很多学科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思考,传统交通工程系统如何消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成果?有待于相关涉众的交叉思考。物联网技术与理念肯定会影响智能交通领域,但关键是要找出结合的方法、结合的地方、结合的效用等。不怕想象与炒作,关键是炒作之后的具体规划、研究、开发、实施、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分类: 智能交通系统|2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无锡推出最新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系统
xushui 2011-8-16 13:01
7月18日,锡山区鹅湖镇圩厍村的水产养殖户们今年用上了“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实时监控水体的溶氧量、水温、PH值等多项参数,还能严格控制投入品的使用,促进池塘水质的净化,这样养出的鱼也会更健康。对养殖户们来说,养鱼不仅更省心,预计亩均收入也可增加1000元以上。   有着六年水产养殖经验的谭杰7月18日告诉记者,这几天虽然天气闷湿,但他不用再为50多亩鱼塘的养殖问题而担心了,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在他的鱼塘上投运,彻底改变了过去养鱼凭经验、靠天吃饭的命运。   谭杰是锡山区鹅湖镇圩厍村众多水产养殖户中的普通一员。圩厍村党总支书记戴小弟介绍说,圩厍村是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甘露牌”青鱼的主要产地,水产养殖面积2100多亩,全村有100多户人家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养殖的收入占全村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    现代人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渴求日益强烈,如何在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水产品的同时,又能实现增产增收呢?为此,圩厍村在建设特种水产苗种引繁中心——一个专门从事特种水产新品种引繁、培育、推广的渔业科技型苗种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100多万元,与江南大学联合打造水产养殖的物联网技术。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已成功申报无锡市高效农业机械化和物理农业农机装备示范项目。该项目的首席专家、江南大学教授卢泽民告诉记者,该系统主要有水质监测、环境监测、视频监测、远程控制、短信通知等功能,该系统综合利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水产苗种繁育阶段的水温、PH值和溶氧量等各项基本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自动处理或短信通知相关人员。    据测算,使用“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养鱼后,节本增效达到20%左右,预计亩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有利于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日趋完善,实施标准化养殖要求,严格控制投入品的使用,促进池塘水质的净化循环使用,从而保证养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少水产养殖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个人分类: 水产养殖|2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幽灵
热度 2 suxiaolu 2011-3-29 10:10
头脑中真的有信息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小时候常常纠结在心头,却又找不到答案的一个问题:世界上真的有鬼吗?下面我们要开始讲鬼故事了。 虽然信息死掉了,但是由信息引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信息就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幽灵,一直在作为智能体的信宿中游荡。有的时候,他似乎又借尸还魂一般的复活了,从外人看来,一个信息被智能体吐了出来,就和他刚刚吞下去的那个看起来一模一样。当然这只是个假象,智能体不会消化不良,那个被吐出来的,此刻真正活着的,是智能体制作的被吞下去的信息的克隆兄弟,他和原来的信息长得是如此之像,以至于常常被误认为是同一个。 信息到底是什么时候死掉的,这也是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问题出在信息被智能体吃掉的那一刻,那一刻似乎总是把握不住,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智能体吞下信息引发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链式反应,每一步都可能产生出来一些新的信息,然后又被吞下,直至最终没有新的信息产生为止。 如果一个智能体看到另一个智能体写的便条(在此我们不去深究“看到”的详细机理,事实上,“看到”本身就是一连串信息变换过程),就发生了以下一连串事情:首先,便条上的笔画被辨识成文字,这时候,便条信息被接收了,消失了,文字信息产生了;然后,文字信息被识别一个个语句,进而又识别成一个个词语,于是文字信息消失了,带有顺序和区隔的一组词语的信息出现了;再往后,词语被识别成一组对象,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的过程,或者简单说,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模型,词语信息消失,模型信息出现;当智能体再次吞下模型信息的时候,通常就会引发一些情绪的反应,如果这种反应足够强烈,就不会再有新的信息产生出来,信息的链式反应到此为止,再往后就是实实在在的生理反应了;链式反应也可以不停下来,继续向下传递,比如,模型可以再次符号化,之后再把符号作一番变换,然后再次建立模型,等等等等,这个游戏可以循环往复地玩下去,直到智能体自己厌烦了为止。在这每一步骤当中,智能体调出一个特定的概率空间,解码出原信息,之后把这信息投入知识的熔炉当中,随即信息被熔化铸成模型,模型又可以翻印出新的信息。说句题外话,日本企业管理主张要问五个为什么,实质就是把这种铸模--翻印的过程至少搞上五次,这也部分说明了这种思维游戏的价值。 经过这么一通折腾,原信息以及他的N代徒子徒孙被智能体彻底消化掉,得到的是一堆模型,其中有用的会被智能体存储起来留待后用,那便是我们称为“知识”的东西。至此,信息终于可以瞑目了,那郁结不化的幽灵终于可以消散了。 信息的旅程就这么结束了,而知识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个人分类: 信息技术|513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两个有趣的社会科学问题
热度 2 郭崇慧 2011-2-16 15:52
两个有趣的社会科学问题
武夷山老师在博文“ 美国社会科学亟待回答的 10 大问题 ”中介绍了 2011 年 2 月哈佛大学所公布的“ 社会科学最重大的 10 个问题 ”( Jim Giles , Social science lines up its biggest challenges, Nature, V470 (3 Feb. 2011): 18-19 ),对其中的两个问题(第五个问题与第六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两个问题分别是: How can we aggregate information possessed by individuals to make the best decisions? 我们如何将个体所处理的信息集中起来,做出最佳决策? How can we understand the human capacity to create and articulate knowledge? 我们如何认识理解人类创造和表述知识的能力? 按照 timy 的观点,这两个问题都属于 交叉学科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显示,社会计算仍然是未来研究热点 。武老师认为是 “机器帮助大脑”。而文明上一阶段的特征是“机器帮助四肢”。 我认为 这两个问题的理论核心还是“智能”问题,包括人工智能,人的智能,集体智能,社会智能等,在应用层面则体现在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决策。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6015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智能的一些想法
csoapy 2010-12-25 20:02
大脑学习,或者说思维的本质其实非常地简单? 刚才梦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醒的过程中发现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直到醒了,意识清晰起来的时候才知道,那是现实中的什么东西还是声音引起的,梦里面认为的不对。 可惜对梦没多少清晰的记忆 …… 也许,所谓思维,其实就是海量的 “ 刺激 —— 反应 ” 对,再加上一些纠正功能?而纠正功能也是靠这 “ 刺激 —— 反应 ” 来完成的:人在没有新刺激的情况下,总是假定他原来的知识是对的。梦醒的过程就是一个 “ 刺激 —— 反应 ” 的纠正过程? 这种 “ 刺激 —— 反应 ” 对只是因为人的感官各不相同,才造成了 “ 思维 ” 表面上看起来的复杂性? 如果把这 “ 刺激 —— 反应 ” 对统统抽掉,人,还有所谓的 “ 思维能力 ” 吗? 也就是说,海量的 “ 刺激 —— 反应 ” 对,是构成思维的基础? 如果这种假设成真,那么用机器再现思维的难点就在于,对人体各种感官的 “ 一般性描述 ” 。 2010 年 6 月 20 日 中午 在地球上的所有动物中,难道人的智力水平不是高得太离谱吗? 生物学史上,神经是如何出现的?大脑是如何出现的?语言又是如何出现的? 2010 年 7 月 1 日 上午 午睡时梦见自己在读小说,那种感觉跟在现实中没什么两样,而且,重要的是梦中读到的故事情节是以前没有读过的,而且像真正的小说,文笔也很成熟…… 那么,梦中的小说,是谁“写”的呢? 那么流畅成熟的文笔我根本就写不出来啊。又不可能是其它人啊?无意识?无意识的创作水平会远远高出自己平时具有的?或者梦,只是再现了某种感觉?但在梦里我的的确确是像平常那样认认真真地读下来的,有新鲜的故事情节,那是谁创作的呢? 此外,梦中的电影、音乐、故事情节等等,是谁在创作? 2010 年 7 月 20 日 上午 试图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描述某些“智能”行为,这种做法也许是走进了死胡同,是注定没有出路的? 因为大脑或者身体机制不需要那些知识就能轻松地做很多事情,它一定是以另一种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的方式进行着“计算”? 也就是有人宣称的“智能不需要知识”? 2010 年 7 月 30 日 上午 从生理上讲,为何音乐节奏能够用来表达某种情绪,或者说思想? 2010 年 8 月 14 日 傍晚 如果再进化个几百万年,猴子、鸡鸭狗猫等等的智力会不会达到今天人类的水平?果真如此,今日人类智能也不过如此,从根本上解决它只会是个时间问题? 2010 年 8 月 30 日 上午 关于什么是智能,或者说哪种功能算是智能,可否让医生来界定?特别是依据那些长期研究智障人士大脑的人提出的观点? 这种界定不可能?从生理学的角度,智能与非智能没有明显的界限? 2010 年 8 月 30 日 上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面公交调度,要分散不要集中
热度 3 weberfrank 2010-12-22 11:4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多年了。借此东风,一些项目纷纷上马,地下修建铁路,地面智能调度。 上篇文章评述了我国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现况,不多说了。本篇转谈一点新意吧。昨日中午(20101221),中国交通报王记电话采访,问下一步发展建议。答复中有一条意见,我犹豫但还是坚持了:公交调度,要分散,不要集中。为什么?我顿了一下,然后语焉不详。 刻薄一点讲,现状的公交集中调度是摆设,应付参观检查,有看头。但这只是问题,不是原因。我们知道,大铁路和地铁,调度集中是历史趋势。地面公交与之南辕北辙,无疑有新意。有新意,可能错的离谱,但也可能对的精彩。电话采访,耳疼臂酸,清楚的解释,在这里给出吧。 事实上,传统的公交调度是分散式,即以首末站的调度室为单位。没有远程调度技术,发车记录,在途信息反馈,需要采取首末站设调度室的现场接触式人工调度。 在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的应用后,地面公交可以实现远程调度。习惯地,各地纷纷兴建集中调度大厅,向着全市公交集中调度方向迈进,却忽略了以下要点。 其一、一市之内多家公交公司。调度事关运营,集团公司插手,等于插手每个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活动。或者集团公司甘愿筑巢引凤,为每个公司的调度员,提供空调热水供应的,集中调度平台? 其二、地面公交,车站客流变化大,车辆停靠时间变化显著;其三、线路旅行时间变化显著;其四、地面公交一般不指定车站到站时间,即没有时刻表;这三点,是说地面公交线路调度方案要实时调整,包括发车频率和在途调度。发车频率的临时变动,需要调配车辆和司机,必须以场站的调度室为单位。 实际上,成都正在推进这一过程。金沙车站集中调度中心已建成。动物园公交站,九里堤公交站、火车北站公交站、茶店子公交站等较大公交站都将陆续建设智能化集中调度分中心。这里字面上虽称“集中”,但与大铁路和地铁的调度集中相比,地面公交智能调度,实为分散式的。 再来看“在途调度”。集中调度和分散调度效果“几乎”一样。请注意,是几乎,不是完全。细微之差,可能重要。与完全独立路权(轨道和信号)的铁路和地铁不同,地面公交受环境干扰显著,调度安排不是日复一日的执行计划,而是动态执行:追赶30秒,缓行1分钟,提前3分钟等。最重要的是,这调度不强制执行,红灯总是不能闯,乘客未下完当然也不能启动。这里的含意是,调度员与线路司机沟通重要。首末站的调度室是一种沟通的平台,放弃可惜。身边的例子是,交大新老校区之间,班车动态运行。调度阿姨与司机师傅互动精彩,遇沙西线堵塞或突发客流,调配发车,分分钟的事。 。 总结一下,“地面公交,监视可以集中,调度必须分散”。我这观点,朋友你同意么?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40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外星生命,也可以没有
tarimriver 2010-4-27 23:15
外星生命,也可以没有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认为以数学的思维来考虑的话,数字本身让我们认为外星生命存在是非常合理的。数学上合理不一定在现实中就必须存在。宇宙确实像霍老所说的实在是大。但霍老只说对了二分之一,宇宙不但宏大,而且历史漫长。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年龄在100多亿年上下,纵然其中星球上有生命,其长度纵然在10亿年左右,怎么就那么巧正好好仅有百万年地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而且,生命这种现象之于复杂的宇宙绝不会如同春季的种子之于沃土,随意就可成长。从宇宙的角度地球外生命可以存在,但对于和人类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高级生命,从概率的角度,也可以没有! 对于霍老所说的真正的挑战是去弄清楚这些外星生命到底长得像什么样。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毕竟地球上的生命不一定是生命存在的必要形式,科幻影视里的类似地球人类的外星人的形象的想象有点侮辱外星人的意思,为什么他们就必须和地球人的模样相似?可不可以像水一样无常态?可不可以如风一般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如果他们是智能生命,能以某种交通工具来游牧,那么智力水平和科技水平都与地球人相差不大想法是地球人类一厢情愿的虚构。 至于霍金认为外星智能生命在与人类接触之后很可能会袭击地球,掠夺地球上的资源,所以不应该与他们联系,不要将他们找出来。这种观点果真出自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脑袋?如果外星智能生命存在,并且能离地球不远(几万光年?),你不联系他们,不找他们,他们就不存在了?就无法找到地球了?要知道,人类已经向地外发出了不计其数的各种电磁波!话再说过来,他们能在几万,几十万光年外的地方走到太阳系做客的外星人竟然土到要像地球上的人类一样用化石能源?他们那里也是靠挖煤挖石油走向现代化的?也就是说,他们居住的星球也与地球一样的变化过程?也与地球一样的地质演化?也曾经有兴旺发达的生物,然后其遗体被转化成了煤,石油?太天方夜谭了吧? 如果有高级智能生命的话,他们之于地球人类应该相当于地球人类之于笼中之鸟。有一种观点比霍老的有趣,就是外星人看我们,就想我们在观察一群忙碌的蚂蚁。 因此,说不能与外星人接触,有点像面对悬崖闭上自己的眼睛。而地球人担心外星人掠夺资源的观点则像口衔腐肉的乌鸦担心鲲鹏。我无意贬低我们地球人,但如果有能来地球社区的外星人,他们智力肯定不是和地球人一个重量级的。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710 次阅读|1 个评论
错的不是达尔文(上)
热度 1 Lewind 2010-1-13 08:27
我的译作《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已经上市两月有余了,也得到了些许的关注,心下甚慰。当然,也有进化论的怀疑者和反对者不断提出针对进化论或针对达尔文的质疑。我并没有英文版原作者Jerry的耐心与坚毅,所以并未一一回应。特别是对一些明显不了解进化论的观点,实在是没必要多费口舌。 然而,我愿意专门写此博文来回应lefeng的质疑。虽然我并不了解这位朋友,但从他在我博客上的留言以及他自己的博文可以看出,lefeng至少受过良好的教育,有逻辑的头脑和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我很乐意应他要求,指出下面文章之中的错误之处:http://space.biox.cn/21104/viewspace-67568.html 首先,在回应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要回答lefeng曾问过的另一个问题:我的专业是什么。当时我随口答为生物学,这也的确是我目前工作所在的专业领域。但看了lefeng的文章,我意识到专业问题的重要性:他实际上是在质疑生物学研究人员在思维上的严谨性和深入性。他还在文中写到学习过控制论以后云云,我猜lefeng当是学工程一类专业出身的。我不得不说,其实我跟lefeng还算是同门。只不过,我的专业背景比大多数人要复杂一些。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参加了数学奥校,一直到初三,高中又转学物理奥校。这些经历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应了那句话数学是科学之母,物理是科学之父。本科我学的是自动化,一个工程与计算机的综合学科,了解了控制论的皮毛。博士我才转到生物专业,算是半路出家。 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结构生物学,在原子层次揭示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功能与机制,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相结合的一个学科。虽然有人可能因此质疑我对进化论的认识水平,但如果你学习过现代生物学的任何一个专业方向就会发现,进化是任何一个生物学门类都无法回避的本质问题之一。或许我在进化论方面的认识不够高深,但我所具有的基础认识已经足够回应那些并不了解进化论的人所提出的质疑了。 书归正传, lefeng的原文我不在这里过多赘述了,也不作总结了,因为本文将对其观点逐条予以反驳。而之所以lefeng会在思考之后得出错误的结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贯穿全文的智能一词被不断偷换概念从而滥用;二、误读了控制论的内涵,混淆了控制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概念;三、并不了解完整的进化论理论;四、不了解近年来生物学及其它相关科学大跨步前进之后所给出的全新的、更为丰富的进化论证据。 关于后两点,我相信《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能给你很大的帮助。这本书的英文原版也是出版于2009年,因而包含了众多最新的科研证据。同时,这本书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本科普书籍而忽略进化论的一些次要方面,反而是面面俱到地介绍了进化论很多不为普通人所知的理论层面。我敢说,即便是一位生物学科班身的人,只要你不是从事进化生物学的专业研究,就一定会在这本书中发现你所不知道的知识。 好了,广告打完,下面逐一回应lefeng的观点。 lefeng : 1. 只有具有相当高智能的控制系统,才能实现生命所体现的种种功能,而且这种智能可能是在非显性层面上的,是生物本身意识不到的。 驳:首先,控制系统并不一定就需要智能。lefeng看到了生命活动中所呈现的精妙的调节现象,就认为这背后就一定要有智能的存在。这种推论在逻辑上是不通的,既无因,亦无果。《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中也对类似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我只能说,这种对智能的认识仍停留在智能空调那个智能的层面上。人们一般认为的智能是什么?通常是能自动做到某件事情就叫智能。然而学过工程的人都应该知道,自动并不需要智能,而往往只是收敛函数的体现罢了。   一般人听到控制论,一定以为这是讲计算机编程与人工智能的理论。我在进入自动化系之前也正是这样认为的。但直到上了控制论这门课才发现,这其实是一门数学课。它研究的是各种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高等数学来研究控制系统在接受输入时会得到什么样的输出结果。这种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函数来描述,完全与智能无关。 还以空调为例,如果房间内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制冷机就开始工作,令室内温度下降。但温度降到一个设定值的时候,制冷机就会停止工作。这就是自动。也许今天在超市里贩卖的智能空调的确是通过编程来实现相关控制的,特别是那些具有变频功能的空调。但以前的老式空调可没这么高级的电子系统,不过是通过一个负反馈电路来实现温度控制的。一个负反馈电路算是有智能吗?如果算的话,这智能的定义也太宽泛了,图灵大概要气得从墓里爬出来了。 实际上,在生物体内,很多看似精妙的生物学功能,其实也是类似负反馈调节电路一样简单的控制系统。比如我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酶,称为deoxycytidylate deaminase,即脱氧胞嘧啶核苷酸脱氨基酶,缩写为dCD。姑且不去管这拗口的名字,只看看它的功能。它催化dCMP转化为dUMP,而作为原料的dCMP本身可以在别的酶作用下生成dCTP,而作为产品的dUMP则可以用于生成dTTP。dCTP和dTTP均是我们基因DNA的组成材料。 很复杂,是吧,但在生物体内的实际情况却更复杂。由于dCTP和dTTP都是DNA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所以两者在细胞内要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浓度范围之内。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DNA的合成,从而对细胞有害(所以别再吃什么XX核酸了,对身体没好处)。而dCD这个酶由于能把dCMP转化为dUMP,也就是说能把dCTP的合成原料转化为dTTP的合成原料,因而成为这两者之间的一个单向调节阀。 只能单向调节的控制系统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暖气只能加温,而我们刚讨论过的空调则只能让温度降低除了现在的变频空调。问题是,空调有温度传感器,可以知道温度太低了,不用制冷了,或者温度太高了,需要制冷。酶又有什么呢?实际上,dCD这个酶不但是受控的,而且相当之精妙。 dCD本身是一个蛋白质,并没什么奇特的。但单个dCD分子并不稳定,而要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二聚体的dCD虽然稳定,却没有催化能力,也就是说,没有活性。dCD的催化功能要通过三个二聚体组成六聚体时才能实现。也就是说,控制了dCD二聚体形成六聚体的聚合与解聚,就能控制这个酶催化功能的开与关。 事实上,dCD二聚体到六聚体的聚合与解聚的确受控,而且控制这两个动作的两种小分子不是别的,恰恰就是dCTP与dTTP。当细胞中dCTP浓度上升时,dCTP就会与dCD二聚体结合,使之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形成六聚体,开始催化,消耗dCMP,阻止dCTP的进一步增多。反过来,当dTTP在细胞中变多时,dTTP与dCD六聚体可以结合,使之形变后,无法维持六聚体的稳定,解聚成为二聚体,从而停止催化,不再生成dUMP,阻止dTTP的进一步增多。 看,如果画成流程图的话,这是一个很简单控制系统。原料端的堆积会开启这个单向转换阀,而产品端的堆积则会关闭它。而这个系统只通过一种蛋白质就实现了。你能说这个蛋白质有智能吗?算了,还是让图灵他老人家好好安息吧。 以上只是一个小例子,只涉及了一种蛋白质。而生命体中还有其它更为庞大,更为精妙的控制系统。那背后没有什么智能,不过是化学反应或物理机制罢了。特别是像凝血体系这种涉及多种蛋白,体现了信号的多级放大和多级纠错。这些不是lefeng所说智能控制系统的许多特性,而不过只是一般控制系统的特性罢了。一个足够复杂的系统,比如像凝血体系这样超级复杂的化学反应,完全有可能带有这些特性。 的确,如lefeng所说,换一种思路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已经有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用电子电路,乃至控制论的观点来研究生物学中的生化反应体系,并且已经小有所成。在对MAPK,MAPKK,MAPKKK等蛋白组成的反应通路的研究中,有人成功地建立了近似于三极管的电路模型,把这一系列蛋白所参与的反应解释为对某一生化信号的放大。或许终有一天,细胞乃至生命个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可以建立电子的、物理的、甚至数学的模型。 然而,这种可建模的精妙性与复杂性并非是进化论所解释不了的。具体可以参见《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一书所给出的例子。本文在后面也会讲到一两个这方面的例子。断然认为进化做不到什么是纯粹的主观臆断,恰恰缺乏从事实到理论的严密逻辑推导,反而以日常感受代之。科学早已告诉我们,日常感受只能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用在科学研究中。更何况,我们的日常感受是基于经验的,往往受到感官的欺骗从而产生错觉,比如重的物体下落更快。这个问题就不多说了,否则就离题太远了。 lefeng : 2. 达尔文的进化论陷入了机械论的外因论,完全忽视了内因的作用,完全忽视生物智能控制系统的存在和作用。比如鸵鸟腿部肌肉的增长,不是天经地义的,而是智能控制系统起作用的结果。 驳:首先,我们要承认,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确在环境因素与生物进化结果之间缺失了一环。也就是lefeng所强调的内因。但在那个还不知道DNA为何物的时代,对于这个内因的认识是不可能的。相反的,在缺乏认识这个问题的条件基础的情况下,达尔文仍旧能得到正确的理论体系,恰恰体现了他的思想在哲学层面所达到的不同凡响的高度。 至于这个内因是什么,以我的水平,不敢给出一个科学严谨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与生殖密切相关的基因,以及基因在生命个体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才是这个内因所在。从这个角度上说,达尔文已经看到了生殖,应该说是已经看到了内因起作用的方式之一。当然,也还有其它众多生物学因素掺杂其中。然而,它肯定不会是lefeng所说的生物智能控制系统的存在和作用,因为这个内因在今天的生物学中已经研究得十分清楚了,与智能无关,只不过由于通常不表述为内因,所以难以给出定义罢了。关于这个内因的具体形式,下文反驳关于突变的问题时再给予详述。 关于鸵鸟的问题,lefeng引用达尔文的话由于没有使用引号而存在歧义。如果这就是著名的用进废退理论是达尔文的话的一部分,那达尔文并没有说错。因为用进废退理论本身就不是正确的,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恰恰站在它的对立面上。腿用得多,腿的肌肉会增长,这是对的。但翅膀用得少并不会导致它变小,至少不会像腿变粗那样显著变小。而且最重要的在于,这种由于使用而导致的变化不会直接体现在它们的后代身上。换言之,即便爸爸是健美冠军,如果儿子不喜欢任何体育运动,也不会自然而然就有一身健美运动员似的夸张肌肉。 而就肌肉增长这个问题本身而言,这的确是个复杂的生化过程,但并不需要智能,相反,可以说是不受智能的影响。否则的话,对于那些极度渴望获得肌肉的健美运动员来说,他们大可不必去做什么锻炼了,只消每日坐在那里冥想就好了。当然,如果以lefeng的标准来看,我此处所指为显性的智能,而肌肉生长的过程是受非显性智能控制的。但正如我在前一个问题的反驳中已经指出的,所谓非显性的智能控制,不过就是控制系统本身的固有数学特性罢了。称之为智能,完全是对控制论的误读。 退一步讲,即便承认非显性智能这回事,lefeng在这里的讨论也站不住脚,因为他略去了非显性这一定语,从而完成了一次概念偷换。非显性的智能是没有主动性的,它只能对某种外界条件(即函数的输入)给出既定的反应(即函数的输出),所以没可能为了适应某一情况而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但lefeng在这里直接谈论智能,意即是智能控制系统指令肌肉去增长的,从而对进化产生了导向性的影响。这种偷换赋予了本不存在的智能以本不存在的功用。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口舌之争|562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走上材料之路
shx44 2009-9-8 17:07
开学都有上十天了,感觉自己还没适应过来。从计算机专业跨到材料科学工程专业是我大学最后一年作出的选择,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确选择。从大学对材料科学感兴趣的那时开始,我就感觉材料是一片非常有前途的领域,中国材料领域现在不太发达,不仅仅是中国,就整个世界的材料科学也是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材料在近一些年来尤其显现出重要性。材料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科学体系。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的应用已经覆盖了大部分领域。尤其是功能材料。铁电材料、智能材料、隐身材料更是一种趋势。材料的前途的是光明的。以前没涉及到材料的很多专业知识,现在基本上从零开始,感觉挺累的。但是我想既然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就必须坚持,选择了材料就得在材料领域做出点什么成就出来。走上材料这条路,我不后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32 次阅读|3 个评论
硬计算、软计算与混合计算
热度 1 郭崇慧 2009-7-9 09:32
硬计算与软计算这两个术语首先由美国加州大学的 Zadeh 教授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 硬计算的主要特征:( 1 )易于建立问题的规范数学模型;( 2 )建立的数学模型易于求解,且能达到较高的精确度;( 3 )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软计算的主要特征:( 1 )难于建立问题的规范数学模型;( 2 )难于得到问题的较高精度的解;( 3 )算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动态环境。软计算中的核心方法主要包括模糊逻辑( Fuzzy Logic , FL )、神经网络( Neural Networks , NN )和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s , GA )以及这几种方法之间的不同组合形式。 混合计算是传统的硬计算与新兴的软计算的组合,混合计算可以获取各自所长,克服各自局限性。 一个合适的面向问题求解的计算策略的选择取决于问题的属性。 Soft computing differs from conventional (hard) computing in that, unlike hard computing, it is tolerant of imprecision, uncertainty, partial truth, and approximation. In effect, the role model for soft computing is the human mind.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soft computing is: Exploit the tolerance for imprecision, uncertainty, partial truth, and approximation to achieve tractability, robustness and low solution cost. ( http://www.soft-computing.de/def.html ) 参考文献: 1. Zadeh, Lotfi A., Fuzzy Logic, Neural Networks, and Soft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March 1994, 37 ( 3 ): 77-84 2. D. K. Pratihar. Soft Computing, Narosa Publishing House, 2008( 王攀 等译. 软计算,科学出版社 , 2009) 3. Ovaska S. J., VanLandingham H. F., Kamiya A.. Fusion of soft computing and hard computing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n overview.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2002,32(2):72-79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194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的禁区
iwesun 2009-3-20 12:30
科学的禁区    刘锋 , 《互联网是揭开人脑之谜的钥匙》 。   人类的认知,一直是 决定论 ,尤其是 结构决定论 ,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功能。   科学发展到今天,小到夸克,大到宇宙,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但唯独人本身,生命本身,智能本身,仍然是一片空白?   为什么会这样?   没啥好奇怪的,科学本身追求的就是确定性的表达,科学对非确定性,对于自由的表达,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确定性的符号上,比如给噪音,起了个名字,叫作噪音。   你可以研究噪音有n种属性,但本质上,这些都不表达噪音,因为你实现不了真随机函数,归根到底,科学无法表达噪音的不确定性。   啥叫不确定性?还要我说么?我专门写过《 打打基础(7)-确定性定理与符号主义 》,简单的说,就是你要这样,它偏那样,气死你,你没招!   鬼,存不存在?根本原因不是客观所决定的,而是主观决定的。   鬼的本质,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而且是宇宙存在的基石,鬼不存在了,宇宙自身立马坍塌,成为一堆虚无的死灰了,谁还能讨论鬼啊?再怎么谈论鬼存不存在,都毫无意义了。   青面獠牙的鬼,存不存在,有两个分支,你描述的一切确定性鬼的属性,都是存在的,到时候,我把这些鬼找来,你又不认可了,你说这不是你心目中的鬼。   其实,你本来就是在调戏我,甚至还在调戏你自己,时间长了,连自己也忘了。   人类对鬼的认知,是一种需求趋使的,实际上,人类对一切的认知都是如此。如果,这个需求,存在内在的逻辑矛盾,就不能满足人的认知的最最基本的、唯一要求确定性,也就是,你的需求是虚构的,是你要认知一个你不想认知的事物,这时候就只能,简单的用鬼这个词,来掩盖人类自身的认知的需求矛盾。   不光是鬼的问题,人类全部的认知,都是这样的,走得远了,就忘记了自己要干啥了,要这样,又要那样(不要这样),最后回到起点,从新走。   人类全部的认知的决定因素,都不是客观决定的,都是主观决定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客观物理学,整个物理都是瞎掰。   给你一台电脑,内存足够大,运算速度足够快,软件任由你写,你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鬼,最终你会发现,这还是无趣,一点都不好玩,你就会调整人鬼神的力量对比和平衡,首先得有人,这才有趣。   调整下来,鬼越来越确定,你站在游戏里的人的角度去看,鬼和神,不过是另一种生物而已,原本想要的鬼神,就都不存在了。   刘锋同学,对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科学得指出,网络就是生命,网络就是智能。   这打破了过去神秘的智能观,神秘的物理化学生命观,探索生命和智能本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这是科学的。   但唯独过多类比人脑,希望从联网的结构,能够解释生命的本质,智能的起源,这仍然是结构决定论的延伸,最终,仍然是无果的。    生命和智能的本质,本来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去阐述,会深刻得多,人脑的生理结构,物理化学反应,毫无意义,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严格的类比,是毫无意义的。   杨玲,前几日,搞出个生命计算机,我批了几个字,小学生的科幻。,小平同志批,你比民科还民科。   刘峰同学的互联网理论,已经是一种科学了,开始搭建结构了,这是一种硬件的体系结构。但这个科学,能走多远,能不能揭示生命的本质,能不能揭示智能的本质?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灵魂在于程序,硬件的体系结构本质上不打紧。   程序的灵魂在于两个,一是规模,二是适应性,适应性更为关键。当然没有相当的规模,也是谈不上适应性的,但规模仍然不是适应性的本质,随机性才是适应性的本质。   无论是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还是互联网的结构,都不能揭示智能的本质对随机的适应性,这与脑外科、脑科学一样的,是不能揭示生命和智能的本质的。   生命和智能的本质,就是用随机来适应随机,每一步都需要来调用真随机函数,产生新的随机代码程序,这个方法,会使全部的软件设计规则失效,这就是真正的 科学禁区 。   生命和智能的本质,已经和结构和载体无关了,你如何类比,都是无效的。   当然,生命和智能,工程上是可以实现的,最最简单的工程,就是人人都会的造小人,你也可以按照造小人的方法,造出一个生命和智能,但这个时候,已经和你造汽车,造飞机有了本质不同,你只能提供硬件基础, 你的结构决定论失效了,你造出了一个你永远都无法理解的东西。   上帝造人,也是如此,上帝造出的东西,他自己都理解不了了,否则,就没啥意思了。    上帝造了无限多的汽车,也不如造一个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好玩。    科学的禁区,也根本不是客观决定的,根本原因还是主观决定的,你都不想知道,你还去装模作样搞研究,你最后也只好搞鬼。 PS:    丫头同学: 读完了。生命的尊严与独立是不可被摹仿与复制的。人的灵性,是再高级的电脑也无法匹敌的。    回复: 你只能理解文化层面的。   我其实最不关心文化,因为文化本来就在胡搞。   我只关心科学, 一定要把科学胡搞到底!    吴渝 同学: 持续头疼,昨晚读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缘故,或者感冒兼而有之。需要左右脑分别阅读的小说,其内容一样分裂,探讨内容类似此文这是一个人类一直意图深究,却发现深究下去要变得疯狂,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角度。   互联网会成为天网否?人会抛弃肉体痴迷意识不?科学的胡搞会不会让人类宁愿到自己的意识所营造的一个不灭的世界尽头都不愿意置身冷酷的所谓仙境?    回复: 第一代 矩阵 ,设计了一个虚拟环境,人人都活得很幸福,结果人类大批量死亡,几乎灭绝。    痛苦和幸福的交织,才是唯一存在的理由。    刘玉平 同学: 实体性的存在是物质,精神性的存在是什么?如果物质决定精神,精神依托物质,那么实体性的鬼可能不存在,精神性的鬼就活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多多少少而已    回复: 实体和精神是不可区分的,不过是层次不同。   你对 仙姑 的照片,还是理解不深。    刘玉平 同学: 仙姑吗,信息是客观的,能否被人提取和识别才是关键。   另外,还要看采取什么样的认知体系,你说是鬼,我定义成假象,如何?    回复: 我说的鬼,有时候指真随机,有时候指不可知,还有别的,看语境了。    假象一词,也最好别用,要是假的,大家都是假的,没真的了,会引起大恐慌。   仙姑,有时间我深入说说,是个信息层次的问题。   信息的层次,与物质的层次,根本不同。物质的层次,是组成论,啥东西由什么组成,这仍然是决定论,一种很肤浅的认知方法。   人们一直把组成论,当作层次的唯一表达,是荒唐可笑的。    丫头同学: 差不多要把我们搞疯了。不过,我还要好好考虑你的想法。鬼王的脑袋里到底装的是啥。鬼王很勇敢,很灵活,有大理在心中。拿来研究。   提问:对于一个社会或人群,信息的层次是如何决定的?以前文章中论述过吗?请明示;对一个人,信息的层次是如何决定的?信息的层次,对于一个人与一个社会,在鬼王那里有何意义?注:简答题。不能搞复杂了。我们快被折磨得不行了。    回复: 对于一个社会或人群,信息的层次是如何决定的?   答:人心,就是我愿意。   信息的层次,对于一个人与一个社会,在鬼王那里有何意义?   答:权力不可放弃。    刘锋同学: 难得亚辉专门写一篇文章对我的观点进行讨论,被人批判也比每人理睬要幸福,呵呵。   1。有科学家说过,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会在自然界找到类似物,如果这个论断是正确的话,那互联网的对应物就是人脑。   2。你的这篇文章其实对我很温和,如沐春风,如果有更严厉的批判,我会更高兴,但你有一个误解,混淆了大脑结构功能领域和意识智能产生领域,我目前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与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对比,试图首先解决人脑功能的秘密,暂时还不涉及意识智能产生领域。你所说的科学禁区主要是针对意识智能产生。   3。关于意识智能产生,我也有自己的思路,与互联网进化有关系,但需要从另外一个方向突破,我需要一步步的走,主要是经历和积累还不够,我个人的观点则不是科学的禁区。   4。我认为只有两个地方是科学禁区,上帝也突破不了,   (1)在同一时间点实现互斥并存   (2)突破无穷循环的壁垒。    回复: 你在做什么,我知道,所以我说,你是在搞科学,我只是提醒一下,不要过多地类比人脑,没什么意义,直接从信息系统本身出发,就足够。   你描述的智能产生,是规模。   一个信息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后越来越会体现出智能,这是一定的。   但不要以为规模就是一切,因为其中有个灵魂,就是自由,就是随机,如果这个灵魂不在,规模多大,都不管用。   当然,工程上不会担心,这个灵魂,因为规模大了,自身就错误百出,根本不用担心,或有意去画龙点睛,睛是一定会有的。   但认知领域是不同的,认知是讲原理的,这一点得注意。   关于上帝的局限问题,仍然是人类认知局限的问题。    1.不是上帝的局限,是人类认知的局限,上帝这么做了,没有任何人类可以认知的证据,证明上帝这么做了,因为人的认知需要可识别的信息。   比如,上帝能不能造出一个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上帝真的这么做了,你会认为存在两个上帝,而不是一个。   另外,人类的认知是同步系统,这个同时性,是要有信息标示的,是存在极限的,没有这个信息标示,同时性,最终就会认知不了的。   2.突破无穷,也仍然是人类的局限,人类的记忆是有限的,是不能认知无限的上帝的。无限是存在的。    丫头同学: 完了,鬼,你只要涉及到人心,就又跳入我如来佛掌中了。所以,你这个唯信息论还不是一个最终解。是一个中间过渡态。   没用,信息不对称是亘古的。你以为共产主义要被你的全信息社会代替吗?全信息社会是个伪命题。不存在,不可能。(假如我理解的是对的)    回复:    1.没有最终解,就是最终解。   谁都没想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在如来佛的手掌心里,不是挺好的么?干嘛要跳出去呢?   2.不可放弃,是个动词,是要你去争取。动词明白么?    丫头同学: 之 所以不存在,不可能,是指在我们存在的这个空间中。纵使有太平盛世,也是有组织的。只要有组织,就有上下之分。上对下的信息过滤,是必然的。除非我们进入真空中,进入老曹他弟存在的空间中去。不过,那里可能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    回复: 你还没听懂,说直白一点,我的理论的作用,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搞破坏,总得有个理由吧。    吴渝 同学: 好奇,当不要什么(破坏性)的意愿大于要什么的意愿(建设性),会是什么在填补不对等造成的空白?在二元社会里,不要什么,就可以反向推论要什么。关键是,你要的又是多元社会,而多目标优化问题几乎无全局精确解,谁决定你的近似答案就是最正确的那个猜想?    回复: 这是根源问题。   人们搞科学这么长时间,形成了一个认识(信仰),就是精确解和近似解得问题。   何为精确?何为近似?涉及到另一个根本,可比性。   全部的可比性的建立都是主观的,人为的。客观只存在差异,就是不同,可比的序的形成,是人对信息化简过程中定义的。   以每个人为中心,都可以建立对自我有利的序,这是从主观意图出发,产生的斗争的根源。   有人借用科学说,我是客观的序,是系统的精确解,或近似解,你千万别相信他,如果真的抛弃了人为的不动点,只会归于无序。   所谓,当不要什么(破坏性)的意愿大于要什么的意愿(建设性),不是农民起义,推翻一个,建立一个,而是说,不可放弃斗争的权力,这是唯一普适的。    丫头同学: 或者说:鬼王的理想社会就是一个可以让他进行批判的社会(保持斗争的权力)。所以他穷守在这一亩三分地儿,没人给他发工钱他也一厢情愿地在这里单相思他的玉女。这儿是他的自由王国。哪怕文章被和谐了,鬼性依旧。   全部的可比性都是主观的,人为的。客观只存在差异,就是不同,可比得序的形成,是人对信息化简过程中定义的。 以每个人为中心,都可以建立对自我有利的序,这是从主观意图产生的斗争的根源。   今晚我就来讲道德经第二章,老子与你的这个思想是多么得相似。今晚我任务还挺大。    回复: 好,一定记住,(道德经)要再发两遍。   程序是一定要编的,要不,就自杀算了,看别人玩。   但一定记住,程序是建立在主观的喜好和无理之上的,任何科学都无法掩盖这个喜好和无理,否则,系统就死亡了。    肖重发同学: 没认真看。   但我觉得你这个批判自然科学是对的,但不太适合社会科学。当然你也可以说社会科学不是科学,只是描述。   社会科学怎么搞,社会科学搞几个原型的东西出来,然后拿实际的情况往里套。比如老马把历史分成几个原型、类型: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   大概社会科学比较像博物学,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理念世界,然后把真实的世界放到理念世界的格子里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科学是emergent科学,而自然科学是reductive科学。社会科学是没有你说的禁区问题。    回复: 社会科学其实也没啥特殊,只要是搞科学,就是知,知就离不开信息系统本质的规律。   所谓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只有四点:   1.不能只管人的确定性(物质性)的一面,人心是非常重要的,忽悠学就是真理,也就是社会学本身,有相当大的成分是仙术了。    真正的科学,没有啥别的办法,就是把活的东西杀死,把确定性分离出来,只认知其确定性的一面。   人是群居的,伙伴是最最重要的,否则,也没必要搞社会科学了,只有一种科学,全部都是物质科学,宇宙中,除了我,万物皆傻。   真的傻不傻,没关系,你把它当傻子,只认知和利用其傻的一面,就够了。   不能不在乎伙伴的人心的感受,不能像对待其他东西一样,把人当作傻子。   2.人类社会,重构这样一个真随机为底层的信息系统,时空边界条件下,样本不足,甚至从个体或集团而言,统计规律毫无意义,比如,统计学说,人活到30岁,就杀掉,这个社会最强大,你能搞么?    只能是加入进入的博弈,一个人和其他人斗,或者集团和集团之间斗,博弈更加强了这个主观的立场,也就是为了求得一招先,为动机的。   3.人类的社会形态,不过是信息系统特定时空边界的具体表现,不存在任何本质却别,底层都是逻辑电路,单核、多和、无核都是特定的条件下的表现,是信息技术趋势下的,空间时间的平衡,是收益和开销的平衡,根源上,不存在任何特殊性。   4.社会科学,最最头疼的是态度问题,任何人可以从大系统出发,得到一个认识,但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小环境里,跳出去,还得跳回来才行,否则,自身是无法存在的。   甚至系统规律不符合人心,也是毫无意义的。   科学科学自身,是仙术和科学的混合,甚至是一个仙术和科学斗争的混合,你说,怎么搞?你站在什么立场和态度上合适?   社会科学,引入了仙术,其本身就是个半仙的土地和财神,仙术可以表达任何不确定性的奇迹,当然不存在啥禁区。   但这都不是严肃科学,严肃科学只能是形而上,是确定性的表达,是知,严肃科学中的不知,全部都等同为一个符号。   仙术中的不知,花样就多多了。
个人分类: 科学探索|2239 次阅读|43 个评论
评王德华老师的学生
lefeng 2009-2-16 17:54
看了王德华老师您的学生的发言,觉得很有意思。 您的学生发言如下: 支持王老师打击伪科学郭志忠的谬论. 不知为什么科学网也让郭志忠这样的伪科学人士存在, 应依法取消其帐户 郭志忠的《达尔文错了》是不是谬论,是不是伪科学,应该让大家睁眼看看。如果是谬论或伪科学那你就应该指出他那里有错误,让大家看看你说的是否有道理。难道你这么科学还怕讨论一个科学问题吗? 我看这篇文章才是科学的态度: 《质疑大师,请用科学的态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8:31 东方网-文汇报 (前面部分内容略) 坦然接受质疑    进化论的影响不止于人们的认同。相反,类似美国要将进化论从中学课本中删除的消息至今仍不绝于耳。讲坛上,演讲嘉宾们毫不回避这样的敏感话题。在列举了大量来自化石的进化证据之后,戎嘉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最后一张幻灯片留给了进化论的怀疑论者。他引用了2001年美国所进行的一次听众调查数据:超过50%的人相信上帝,有24%的人相信上帝与达尔文并存,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认为没有上帝。   事实上,自进化论诞生的150年来,世界上从未停止过对达尔文的质疑,甚至审判。正如会场上,一位观众勇敢地发问:由于某些证据的缺失,进化论是否会变成一种靠信仰而延续的宗教呢?身为生命科学教授的钟扬,坦率地回答:如果我的学生从未质疑过达尔文,那么我认为他不了解进化论。   有意思的是,对于进化论,国内外公众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国内,许多人会说,因为我信了,所以我不知道;而在国外,许多人正因为不信,才会去研究。显然,后者更接近科学的态度。面对全场听众,钟扬说:你可以用哲学的方法思考,也可以质疑达尔文,但请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  本报记者任荃 你看人家钟扬老师,虽然也不赞成反对进化论,但他能坦率地回答:如果我的学生从未质疑过达尔文,那么我认为他不了解进化论。 相比之下,王德华老师的学生就只会不知为什么科学网也让郭志忠这样的伪科学人士存在,应依法取消其帐户。而且博主回复:科学网意识到了。(希望博主不要对科学网妄加猜测) 按照钟扬老师的说法:如果我的学生从未质疑过达尔文,那么我认为他不了解进化论。您的学生是不是不了解进化论呢? 其实王德华老师在他的博文中也说到:有些争论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还是中肯的,但在这里博主的回复却令人对博主的学风有些疑惑。 观众们:您认为上面两种态度,那种更科学呢? 科学网也会正确对待科学争论的问题。科学网在博客帮助里说:科学网编辑部的角色:原则上,只要不触犯中国的法律,科学网编辑部不会干涉各位博客的内容。 我也是互联网工作人员,会严格遵守互联网的管理规定,所贴文章没有黄色、迷信、漫骂内容,是一篇按照科学推理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存在什么问题的文章,如果那里说的不对,你可以指出来,你说是伪科学,伪在什么地方?让大家看明白,我也会心服口服,虚心改正的。 我的文章《达尔文错了 第四章第3节 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主要原因》经修改后从新发表,不是故意顶出来的,特此说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王德华老师有关博文的回应:
lefeng 2009-2-16 14:23
我认真看了 王德华 老师的博文《达尔文错了吗?没有》,现在有以下的回应: 1 .首先我对恶意注册多个用户,将其推荐到首页的事件向大家道歉。因为我在第三军医大学的一些朋友看了我的博客文章以后,想表示支持,所以注册了 6 、 7 个用户名进行了推荐。(另外也有几个用户是我不认识的其它地方用户,也进行了对荐,这不能怪他们。)我已经告戒了这些朋友,不要这样来支持我。以后应该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2 .其次,王德华老师说:有些争论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 这是科学的态度。既然是科学,就不应该怕争论,不应该怕用实验来检验,不应该怕反复的检验。有的人一听说反对进化论,也不看一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就把别人封杀了,甚至封网络帐号,这和中世纪的宗教审判有什么区别?当时的伽理略、哥白尼就是面对这样残酷压迫,直到 20 世纪罗马教廷才承认错误。我们中国的党中央现在提倡解放思想,提倡科技创新,我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经过认真仔细思考,发表了《生命聚合体》和《达尔文错了》这两本书,当中提到达尔文的错误之一是只讲生存竞争的错误,指出还应该讲生存协作,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这些都和中央的要求一致,希望社会真正能对《生命聚合体》和《达尔文错了》表示宽容。 3 .王德华老师在文章中讲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包括 4 方面的内容: 1 、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 2 、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3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4 、生物进化过程是渐变的。这是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人都乐意重复的内容,关于这 4 条我在《达尔文错了》一书中一一给予了评论,当然最主要的是对 3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4 、生物进化过程是渐变的。的批判,我认为这些批判是建立在科学推理的基础上的,这些批判如果不对,希望您和大家能指出具体错在什么地方,最好是一一加以驳斥,看看我是不是太过于轻佻了, 还是现在中国某些人太过于轻佻了 ,这样才有利于大家明辨是非,这样的讨论对我们的科学网也是一件好事。 最后,祝愿科学网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聚合体 第二章附录3 智能控制系统
lefeng 2009-2-10 15:56
附录3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的定义似乎还存在着问题和分歧。什么是智能控制系统还存在着多种看法。 在工程学里,智能控制的定义如下: 一种典型的观点是: 智能控制( intelligent controls ) 是指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 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 智能 。 因此,这里又定义 智能控制系统 (l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s) 为: 一个系统如果具有感知环境、不断获得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和计划、产生以及执行控制行为的能力,即称为智能控制系统 . 。 另有一种定义是:用于驱动自主智能机器以实现其目标而无需操作人员干预的系统叫智能控制系统。 关于智能控制在各种文献中的定义大致归纳如下: 所谓智能控制是指那种无需或尽可能少的人的干预就能独立地由 智能机器 实现其目标的 自动控制 ,是一种将 人工智能技术 与经典、 现代控制理论 相 结合的 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 是由智能机器对 生产过程 自动控制的系统。 智能是指人类所特有的智慧和才能的综合而仿效人类智慧的控制则称为智能控制 . 模糊控制 、 神经网络 控制是智能控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者是从行为上模拟人或生物的逻辑思维、推理和决策过程。 所谓智能控制,是指超脱文件原始载体的限制的控制 档案信息 的过程和行为。实体控制是智能控制和整个 档案管理 系统的基础。智能控制则是实体控制的升华,两者作用具有 互补性 和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神经元控制、 模糊控制 等等,它们统称为智能控制,与传统的经典、现代控制方法相比,智能控制具有一系列的特点;首先智能控制突破了 传统控制理论 中必须基于 数学模型 的框架,它按实际效果进行控制,不依赖于或不完全依赖于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这就与生物和电脑控制系统的运作方式一致。 基于 人工智能技术 的高级控制称为智能控制。智能控制不需要精确的 数学模型 ,而只是依靠策略,它可以形象化的被看成 自适应控制 的一种。 还有观点认为;智能控制的概念主要是针对被控系统的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及人们要求越来越高的控制性能提出来的。正如其它前沿学科一样,智能控制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统一定义。 而 自动控制 是能按规定程序对机器或装置进行自动操作或控制的过程。简单地说,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控制就是自动控制。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例如在感知环境、自动调整行为,不需人工干预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智能控制具有 不断获得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和计划、产生以及执行控制行为的能力。 智能控制技术是在向人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人脑是一个超级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推理、决策、学习和记忆等功能,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环境。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可能把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以及系统科学中一些有关学科分支(如 系统工程 、 系统学 、 运筹学 、 信息论 )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智能控制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是自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进行控制的研究领域。 1965 年,傅京孙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 1985 年,在美国首次召开了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 1987 年又在美国召开了智能控制的首届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智能控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得到承认。智能控制具有交叉学科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特点。 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智能控制的特点 (1) 同时具有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模型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重点不在常规控制器上,而在智能机模型上,即在策略上。 (2) 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级,具有一定的智能。    (3) 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4) 智能控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开发。 在这里,我们看到在工程学里智能控制系统的定义: 1. 只规定了它的行为特征,它的控制方式以策略为主。 2. 智能控制技术是在向人或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这十分有意思,意味着人们已经把人或生物看成了一种存在智能的东西。从工程学来研究生物与从生物学来研究生物的看法可能会有些不同,有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工程学里肯定了人和生物存在智能,但我们又不能犯循环定义的错误,所以我们需要更广泛的定义来定义什么是智能控制系统。我们还有必要确定智能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 根据以上对智能控制系统的讨论,一般来说, 智能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应具有: 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分析单元,存贮单元。 可以用图表示: 图:智能控制器结构 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没有存贮单元。高级的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具有存储器,电脑也可以构成自动控制系统,这种自动控制器常称为智能控制器。 图: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一般认为电脑的结构原理图如下: 图:电脑(计算机)结构示意图 从这个结构模型,我们可以看到,电脑是一种智能控制系统。 人,鸡,猫,狗,鱼等生物控制系统也都具有输入、输出、分析、存储等功能,它们的工作方式以策略为主,所以生物控制系统都是智能控制系统。 人们还应该注意到智能控制系统的一个特性,就是智能控制系统也可能犯错误,有的时候智能控制系统会表现出傻乎乎的现象,而且智能控制系统也可能出故障。就象人一样,再聪明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智能控制系统不论是机电的还是生物的,都可能有出错的时候。
个人分类: 生命聚合体|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聚合体 前言
lefeng 2009-2-10 15:33
前 言 人、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是由一些微小的单元 细胞构成的,细胞本身也是一种生命体,可以运动、吸收营养和繁殖。世界上有很多由生命体聚合而成的事物,除了人、动物、植物等生物之外,还有由这些生物的群体构成的整体结构组织,例如蚁群、蜂群、鱼群,直至人类群体组成的社会,对这些聚合体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这些事物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也有着一些共同的运动规律,我们把这样一些事物称为生命聚合体现象。 生命聚合体是由一些小的生物单元以紧密的,或离散的方式聚合而成的,具有高级整体功能的物体。生命聚合体现象代表着世界上生物最广泛存在的形式。 本书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的观点和方法,归纳总结出了生命聚合体必须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功能系统,它们是:资源系统、防卫系统、繁殖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只有具备了这些系统的生命聚合体,或者说是这样的生命体才能在自然界中长期生存。 通过对生命聚合体的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研究具有统一现代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世界观,开创生命科学研究、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里的新方法、新思路的作用。对揭示生物进化的奥秘,社会发展的趋势,人类生存的意义,甚至于医疗保健的正确方法等许多方面都有实际的意义。 本书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出了具有生物的三项基本功能 即 资源系统、防卫系统、繁殖系统的系统,必定具有智能控制系统,而且具有相当高的智能。指出了生物智能控制系统在生物中的普遍存在和构成方式。建立了显性智能控制系统和非显性智能控制系统的重要概念。分析了生物从低层的生化调节到高层的思维等大量智能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发展完备了进化论。本书在自然选择进化和基因变异进化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有目标进化现象,依据控制论的思想,提出了智能进化的观点和理论。智能进化的观点解决了自然选择进化和基因变异进化所忽略的进化内因问题,可以有效地解释大量自然选择进化论和基因变异进化理论所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完备了进化论,形成了新的、更完整的科学进化学说。 3. 系统地批判了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指出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历史局限,达尔文进化论缺乏证据和科学验证,自然选择只是进化的外因,自然选择也不是进化的主要原因,现代综合进化论存在失误的问题。 4. 应用生命聚合体的研究方法,对社会学、人工智能、医学、哲学等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例如: 在社会学方面指出了未来社会具有的组成结构和特点,屏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肯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和人造生命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生命体的定义,指出真正的人造生命应该具有的特性,并提出制造具有生命意义的机器人应当从制造小的智能部件着手这一思路。 在医学方面提出了如何从生命聚合体角度看待生物体和治疗方法,提出了开创新的、树立整体观的医疗方法和技术途径。 在哲学方面,根据生命聚合体的组成特点,按照信息论的思想定义了思维的概念,提出了思维的微观形式和宏观形式等问题。 可以相信,本书对于目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创新和启发的意义。 在此,向给予我支持的牛桂萍、陈荣平、郭晓波等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个人分类: 生命聚合体|9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