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漏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警惕,用微信支付的漏洞!
kd652 2019-4-30 09:40
继“闪付”有漏洞之后,现在又发现用微信支付也有重大漏洞,可要小心了! 详情请看: https://mp.weixin.qq.com/s/isieKf7H2XTuR3sZV4hNAw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慧”是消防的必由之路?
dfedhw 2018-10-19 14:46
云集木星 共建消防新生态 把需求理清楚 首先引用原文中的一段话:“重大火灾往往在以下四个条件下发生的:一是火灾监测设施缺失,缺乏火灾发现的手段;二是火灾监测系统故障,无法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及时发现并报警;三是报警后人员疏漏,没有及时到现场确认;四是现场确认时灭火设施失效无法及时救援。如果消防物联网可以有效地堵住以上四个漏洞,则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 堵住第一个漏洞需要的是更多的设备设施投入,第二个漏洞还是投入,第三个漏洞涉及到人员管理,少不了又是资金投入;第四个漏洞,失效设施需要及时维修,也是投入。说到底,支撑上述一切需求的都是海量资金。 依托现有技术形成的消防设施,其实际完好率及实战效果有目共睹,设想一下:大量的软硬件投入之后,基数增加的同时,又需要更多的备品备件及更大量的人员,加之产品接口不一,升级换代,背后无疑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低的使用频率导致维护保养的意愿与动力严重不足,用进废退,一旦后续支撑不足,将再度陷入“半瘫”或“全瘫”,方向路线不明的前提下进行盲目地投入完全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是个“无底洞”。本意为堵漏洞,由于产品技术自带的根本性缺陷,导致盲目的跟风投入之后,必将遗留更多的漏洞,一个简单的火灾问题不仅没有因此变得简单,反而变得愈发复杂起来。 消防的根本目标是以灭火剂为核心,并由此形成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一套极其简单且高度实用的操作流程。用户最终的需求只是一个“洞”,并不在意“钻头”好看与否,然而在这里,智慧消防始终未能触及和改善最根本的问题,所以就这一概念而言,甚至可能连根像样的“钻头”都算不上。 灭火技术及应用方式得不到彻底革新,动用类似于“人海战术”依然无济于事,数量优势终究难掩质量的劣势,所谓重大火灾无一不是在数量众多的小火基础上演变而来,何须刻意求解?即便在没“辙”的情况下,“内行”也不该被“外行”随意牵着鼻子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冠以“智慧”之名,未见得就有智慧之实,或许仅仅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景。
1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防火会从哪里失守?
dfedhw 2017-1-13 10:18
说到“防守”,自然要谈到“防线”,本文所讨论的专指建筑内部为控制初始火灾所构建起的第一道“防线”。至于由消防队构建的第二道“防线”,并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除去一些特例,如果初始火灾持续时间已经超过10分钟(视不同的燃烧物质略有增减),基本就可视为第一道防线全面“失守”,因为此时所需要进一步投入的灭火剂数量仅靠人力已望尘莫及,继续灭火面临的风险已非专业人员所能承受。 下列均为第一道“防线”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1. 发现时间 如果从起火到被发现耗时较多,就挤占了宝贵的扑救时间,前期可用于扑救的时间越短,就越容易“失守”。 2. 可燃物分布 点火源的出现往往出人意料,事前绝对控制并不现实,如果没有提前对可燃物有意识地分隔,那么以火势的蔓延速度,很容易撕开“防线”。 3. 消防设施器材复杂性 实战中的心态与消防演练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设施器材复杂程度每增加一分,都可能导致关键时刻无法正常使用并及时发挥功效。 4. 时间考验 火灾实际发生周期难以预测,消防设备设施一直处于漫长的等待期,有可能随时间缓慢失效,各种电子器件或机械构件可能老化失灵,一旦火起,手中无“粮”,不战自溃。 5. 管理因素 人员是整个防控体系中的主导因素,由于个人技能、责任意识、疏忽懈怠、安全投入、信息传递、应急体系的不足,都可能形成漏洞。 尽管看起来有这许多潜在的漏洞,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缺乏简单高效的灭火技术。正因为第一道防线中缺乏这样的技术,只能再以更加复杂的方式来补充应对初始火灾,而复杂性注定了整条“防线”实际运作起来不可避免的会漏洞百出。 正是由于这些薄弱环节的隐形存在,导致第一道“防线”随时可能失守,需要频繁启用第二道“防线”,日常所见到的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案例,大抵如此。
2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科学论文分区评价方法的个人看法
zhengjun324203 2016-1-25 15:53
目前国内科研评价的方法主要是看一个人的文章数量,兼顾看文章质量。文章质量,主要是参考中科院的论文分区作为参考标准的。笔者的学术能力有限,在这个评价体系看来,也没有什么好的研究论文可以作为骄傲的资本。但是作为该评价体系内生存的一员,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这个标准中,一些工程论文,特别是中文期刊的论文被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作者的中文的论文多么出色,意义多么重大,那么只要不在这个分区之内,基本都可以被该体系所忽视。除此之外,很显然这种评价方法还有其它负面影响。 其一,一些行业内影响较大的期刊被贬低。在这些行业内拔尖的期刊上发文的难度,事实上不比在某些一区期刊上发文容易。 其二,该评价体系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方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绩效,主要参考的就是论文的数量和论文所在期刊的分区。比如某高校一篇一区的SCI期刊为2000分,可以奖励大概3万左右。但是二三四区论文为200分,相差10倍,只奖励三千左右。假如一个杂志在某个行业内时二三区的,但是在另一些行业内是一区的,这时候某些有权力的人就会在最终进行绩效考核时,将该杂志作为一区的进行奖励。所以这就造成了标准的不统一,成了某些人捞取利益的工具。 其三,会造成研究工作的浮夸和不切实际。一区的期刊,大多刊载一些具有理论上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在实际上的应用往往却并不一定具有切实实现的基础。这样一来,为了利益的考虑,很多人会夸大其研究工作。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漏洞百出的体系是应该被改进。在修正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引入其他的评价指标。一篇发在一区期刊上的论文,如果他引次数还不及一篇发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那么这篇一区期刊上的论文,原则上将就是垃圾论文。因此,我个人觉得,论文的他引次数在同行业内的排名,才是评价这个作者工作的价值的一个相对来讲 还算合理的指标。 “他引“包含的层面就是,同一个作者的其它文章再次引用其之前发表的论文时,则不算他引,只能算自引。如果自引与他引的比值很高,那么就要考察这篇论文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了——毕竟有的工作可能只有该作者本身的课题组在做,而其它单位并没有相对应的工作。 综上所述。如果要分区,那么同一个期刊只能被划入一个科学而不能划入不同学科,否则就产生了多重标准,容易被别有用心的有权之人利用。其二,应该参考文章的他引次数;其三应该参考文章的他引与自引的比值。一流工作那就是他引次数很高,与此同时他引与自引比值很高。
个人分类: 社会评书|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主规则的漏洞:故事二则
热度 4 bigdataage 2014-4-12 16:33
民主规则的漏洞:故事二则 同人于野 最近跟人闲谈之中得知两个有意思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也许可以令我们对 民主和法治 作进一步的思考。给我讲这两个故事的几个人都不是研究政治或经济的,所以我也不能保证其准确性。 故事一,欧元引起的涨价事件 2002年开始欧盟各国开始把本国原有货币变成统一的欧元。按照固定的比率,比如你本来有多少马克,银行给你换成欧元;比如这个东西本来卖多少马克,现在重新换算成欧元定价。规则非常简单易懂,什么东西就是计算一个乘除法,这总不会出问题吧? 还真就出问题了。如果你正好赶上政府换届,问题就会更大,甚至影响后面若干年的经济发展。 问题出在超市里卖的小商品上。没变欧元以前,消费者对于什么东西值多少钱心里一般有个数,有点价格变动大家都很敏感。 但是一旦全部换算成欧元,消费者突 然之间失去了这种价格敏感性。 在商店里看到一个价格,本来可以立即反应这东西涨价没有的,现在必须计算一番。如果是买什么大件,比如电视机之类的,消费者 会计算一下这么多欧元相当于多少”钱”。那么如果是牛奶,咖啡,酒吧,餐馆这样的小商品呢?可能大家就都懒得算了。 这就给商店提供了一个暗中涨价的机会。事实表明欧元刚刚推行的时候,德国,荷兰,西班牙, 这些国家都发生了小商品趁机涨价的情况 。这时候各国政府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制止。 但是意大利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意大利当时正好赶上了政府换届。开始实行欧元的时候已经是新政府了,而做出使用欧元这个决定的,则是上一届政府。新政府不喜欢上届政府做出的这个决定,干脆放任小商品涨价,以此来让上届政府”好看”。 于是商店就好像得到鼓励一样,继续涨价。里拉对欧元的比率是1欧元差不多等于2000里拉,使用欧元之前,一杯咖啡的价格是800里拉,结果后来居然涨到了1.2欧元。几乎所有日用品都涨价了。但是一般人的工资没有上涨,商店 进货 的价格也没有上涨。 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在意大利做统计,得出结论必然是意大利没有显著的通货膨胀,因为汽车,电视机这样的大件商品,价格都没有上涨。可是老百姓每天买的日用 品价格在上涨,给人印象就是通货膨胀了。 据说就是这个欧元引起的涨价事件,导致意大利经济至今低迷。与此同时的另一个后果是贫富差距加大,中产阶级人数减 少。 故事二, 如果有第三个人参选总统 总统选举,任何人得到一定的支持(比如一定数量的签名),符合法律规定的都可以参选,然后选民从所有候选人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当总统。假设所有人都遵纪守法没有贿选或者”枪击事件”什么的,也不管”民意”是否就是正确意见,选举结果应该能 反映民意 ,这总没问题吧? 如果只有两个候选人,就没问题。如果候选人多于两个,就可能有大问题。 今天听说了一个意大利选举的故事。意大利主要选的不是总统,是总理。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当选的一次(我也不知道具体时间),就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本 来传统上意大利各个政党在总理选举前要分为两大联盟,也就是左翼联盟和右翼联盟,两个联盟各推举一个候选人,这样选民二选一。顺便说一句,意大利有三个共 产党和两个社会主义党。 那一次不知道怎么搞的,有几个左翼政党没有参加左翼联盟,而是在联盟之外又推举了一个左翼总理候选人,这样就变成了三选一。结果是贝卢斯科尼作为右翼候选人当选了。 这里面的问题在于, 如果左翼没有分裂,而只推一个候选人的话,那么左翼是可以当选的。 分出去的候选人只得到了少量选票,但是这少量的选票都是从那个多数的左翼候选人身上分走的,导致他不能当选。 200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最后戈尔跟布什的结果相当接近。当时参加选举的其实不止两人。其中有一个叫 Nader 的代表绿党,他获得了2.7%的选票。绿党的理念其实接近于民主党,也就是说如果 Nader 没有参选,那么那些投票给他的选民绝大多数会把票投给戈尔,这样就是戈尔赢。Nader 就好像世界杯小组赛里面的弱队, 本身注定不可能出线,可是他却能决定谁出线。 现在的问题是,贝卢斯科尼和布什的当选,是否真正反 映了民意呢?假设有 A1, A2 和 B 三个人参选总统。其中A1, A2 的理念类似,但是支持 A2 的人很少,假设有30万人吧。对于这30万人来说,最好 A2能当,如果A2 不能当的话那就 A1 当,反正不能让B当。这才是真正的民意。 然而现在 A1和B 的差距也就是10万票,因为A2分流了A1的30万张票,最后导致B当选了。 这还是民意么?注意民意不仅仅是 大多数人都不希望B当总统 ,更是 大多数人都认为 “A1比B更适合当总统” 。 真正反映民意的做法应该像国际奥委会选奥运会主办城市那样, 进行多轮选举 ,每轮淘汰一两个城市,然后给那些支持被淘汰掉城市的委员机会选择支持剩下的城 市中的哪个,直到最后剩下两个城市对决。甚至,其实”超级女声”的”选举”规则也比选总统更能体现民意。但是选总统是不能这么一轮一轮淘汰的,组织选举, 统计选票都非常麻烦,国家玩不起,四年一次已经够多了。 选票分流是个很常用的选举技术 ,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我甚至怀疑共和党是否应该暗中支持 Nader 参选啊。 民主了,法治了,规则已经制定。仿佛只要人人都按规则办事,世界就变成美好的明天。可是这些规则有漏洞。而且根据歌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规则是必然有漏洞的。 (跟“ 歌德尔不完备定理 ”不相干,是 阿罗不可能定理 。) 原文: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112
1745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国转基因科研及产业链存在严重问题和漏洞
蒋高明 2014-1-3 06:49
有关部门应当认真调查研究一下,下面的漏洞是否客观存在?如果漏洞是存在的,就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抓紧补漏,以免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被动局面。 我国转基因科研及产业链存在严重问题和漏洞 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ehui/2014/01/312274.html 作者:宗为民发布时间:2014-01-02来源:海疆在线 点击: 130 字体: 大 | 中 | 小 !--   核心提示:2010年至今,转基因大讨论已经进行4年。大讨论暴露出我国转基因科研链、产业链的许多漏洞和问题。从基本理论、立法、发展规划、经费审批、科研内容、科研体制、安全评估、实验、审批,再到推广、监管、生物国防、善后赔偿等,均存在大量漏洞和问题。  第一、基本理论  在科学界,转基因的基本理论一个基因只编码一个特定的蛋白质,其实早已过时。这是50年 --   核心提示:2010年至今,转基因大讨论已经进行4年。大讨论暴露出我国转基因科研链、产业链的许多漏洞和问题。从基本理论、立法、发展规划、经费审批、科研内容、科研体制、安全评估、实验、审批,再到推广、监管、生物国防、善后赔偿等,均存在大量漏洞和问题。   第一、基本理论   在科学界,转基因的基本理论“一个基因只编码一个特定的蛋白质”,其实早已过时。这是50年前的理论。科学界早已取得共识,基因与蛋白质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对于基本理论是错误的转基因技术,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和反思,需要对现有的科研、实验、开发进行深刻反思。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再决定哪些实验和科研项目该做。   第二、立法   2002年7月1日施行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曾有规定,“ 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不得低于对应的原有食品”。但是在该管理办法废止后,新的法规中都将此条规定删除。   不仅如此,卫生部新颁布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还将转基因农作物、食品的的最关键权力——审批权交给农业部。有公众代表曾向卫生部举报转基因违法现象,卫生部以公文形式回复,让公众代表“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列》向相关部门提出诉求。”   《粮食法(草案)》中虽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但是“不得擅自应用”这条规定,并没有强制约束力。在没有完善立法的条件下,转基因技术获得巨额拨款,全面推进,并出现许多违法违规行为。   另外,农业部自己也承认立法漏洞很多。在官方举办的“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五次研讨会”上,公众代表指出转基因立法漏洞很多。农业部的一位处长也承认了这一点。当时指出了三个漏洞:   首先,关于常规种子审批的有关规定,并不要求对其进行转基因检测,所以根本不可能知道其是否是转基因种子。一些知名科学家就是借此蒙混过关,将转基因种子以常规种子的名义申报通过,并市场化。从2000年到2008年,通过国家合法机构审定的玉米品种就达到3150个,这些作物种子中有多少是转基因?谁也不知道。   其次,最近几年每年进口5000多万吨转基因大豆,却不对其草甘膦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因为没有检测标准。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留是国内普通作物残留标准的20倍左右。   再次,由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杂交后产生的新的作物品种,相关规定中,没有要求对其进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试验和审批,而是把它看做常规品种来审批。此漏洞将转基因作物合法化。   类似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所以迫切需要制定一份针对转基因的大法。   第三、发展规划和经费问题   彭光谦少将曾指出,国家对转基因品种的研发支持是300亿元,是同期常规育种经费的166倍。农业部林敏回应,不知道这个数据从何而来。但是林敏并未给出准确的数据,转基因育种、常规育种到底是多少钱。   转基因重大专项的资金是240亿元,这个数据毫无疑问是准确的。另外,光明网还披露,围绕转基因产业化,中国已投入1200亿。一位科学家估算,如果将转基因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等涉及转基因的部分,再加上各部门、各省市和生物公司的投入,应该有1200亿。   另一位资深专家推断,虽然找不到准确数据,但是有一点可以断定,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经费的差距极为悬殊,几十倍、上百倍都有可能。   这样畸形的投资比例,导致农业技术人员不得不搞转基因。若是反对转基因,很可能就没有饭吃。   第四、科研内容的漏洞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转基因育种开发并不是什么高端技术、新技术。而转基因赖以立足的基本理论基因基础科学,还有生命科学、生物防卫技术,则是我们应该大力支持的。   另外,近年来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广西在校大学男生精液过半不合格;中国不孕不育患者超5000万,类似的报道很多。还有,许多养殖户的家中地面上堆满玉米,却不见老鼠。所有这些与非法、合法的转基因有什么关系?不得而知。国家应该多做这样的大型调查和研究。   第五、科研体制容易为跨国公司分化瓦解   在转基因的基础研究领域,和许多人的推测不同,美国实行的恰恰是国家集中体制,而中国则是散兵游勇,一盘散沙。中国的转基因的研发费用,分散于各高校、科研院所及种子公司。很容易就被跨国公司分化瓦解。新闻报道中关于我国种业的危机已经讲的很多,不再赘述。   第六、安全评估和实验问题   国家有规定,转基因专项经费中,20%用于安全评估试验。但是这个规定却被转基因院士的一句话否决了,“很安全,不用做”。   另外,已经颁布了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几个作物品种的安全实验,也存在问题。   张启发院士获得了两个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他说转基因水稻比喝水还安全,依据是8天抗虫BT毒蛋白灌胃实验。实验中,用外界培养的BT蛋白给小白鼠灌胃,小白鼠安全,得出结论转基因水稻安全。这个实验表明他们将外界培养的BT蛋白,等同于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他们认为抗虫BT蛋白植入稻米的过程是物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物理过程,也不是化学过程,而是更为复杂、高级的生命过程。   打一个简单比方。一个人,若是腿上中了一枪,子弹没有取出来。若是这个人还能活下去,并且结婚生孩子,那么孩子体内绝对不会有子弹。子弹进入身体的过程是物理过程,子弹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转基因育种过程却不是这样,外源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种子。这是根本性的差别。   还有,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评估实验,也存在问题。90天喂养SD鼠抗农达转基因大豆 40-3-2实验,90天喂养SD鼠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NK603实验。两个实验,疾控中心没有检测样本的转基因成份,以验证其是不是转基因品种。也没有检测样本的草甘膦农药,以验证其与进口的大豆是不是同一种类型的产品。   转基因科学家和一些官员总是要求对公众进行科普科普科普,可是他们自己却缺乏起码的科学态度。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农业部公布已经颁布了“安全证书”的所有转基因作物的实验报告。同时推动由国家安全、军队、环保部等部门和机构,组织跨学科专家,对实验进行严格审查。   另外,还需要全面评估现有的实验和评估体系。现有的90天动物喂养实验,肯定是不够的。应该做长期、全面、客观、真实的实验和评估。   第七、审批过程黑箱操作   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是颁布转基因安全证书的机构,其中多人是搞转基因的。自己申请、自己审批,自己是运动员,自己是裁判员,黑箱操作,难以保证科学性、客观性。这种审批必须改变。   建议在《粮食法》、《食品安全法》中写明:转基因的育种工作交给农业部门,但是转基因的安全审批、管理工作交给专门的委员会,委员会国家安全、军方、环保部等部门的专家、公众代表组成,委员会也可以吸收农业部、卫生部的代表。   第八,非法种植、流通,缺乏标识   新闻报道中关于转基因产品的非法种植流通已经有太多,还有一些知名科学家将转基因种子以常规种子名义申报通过,并大规模种植。这些行为都没有受到有力惩处。   第九、转基因大豆的审批问题   2011年顾秀林等四人曾向农业部递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要求农业部出具批准进口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的审批文件和实验报告。   根据相关法规,进口转基因产品需要三方面的科学实验文件和审批文件,包括输出国美国的实验报告、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的实验报告,以及农业部委托的第三方实验报告。   但是在农业部提供的文件中,没有看到任何有关“三方”科学实验报告的内容。   2013年6月农业部又批准进口三种转基因大豆,公众代表要求公开实验报告,农业部说是商业机密,不予公开。   第十、没有科学刑事犯罪的规范   今天我们修建个下水道、盖个楼房,还有质量安全的终身负责制度,但是涉及13亿人民的大事却无人负责。我们需要明确科学刑事犯罪新规范和量刑的新原则。强化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   第十一、没有生物国防体系   吕永岩少将曾指出,美国有两部生物国防法,中国没有生物国防法。   美国参与生物国防行动的机构多达15个。不仅有农业部,更有国务院、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土安全部、环境保护署、卫生部等。而中国只有农业部负责转基因育种。生物国防的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   美国从2003年开始,为生物国防行动拨付600亿美元。而中国对生物国防的投入却是空白。   第十二、没有善后赔偿机制   国家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产品进行标识,但尚有许多不标识的情况,当公众购买了未经标识的产品后,却不能与生产者和销售者打官司,不能得到赔偿或补救。若是出现环境损害、健康损害,也难以诉诸法律。   根据以上各点,建议成立“转基因安全国家调查委员会”。以国家安全、军队、环境、医学及有关部委、各方面专家、公众代表为基础,对转基因问题进行全面国家调查。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购车摇号中签几率应该参考“摇号次数”而不是“申请时间”
wya 2013-11-21 14:49
由于 北京市 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 本身的缺陷和漏洞 ,导致用户修改了无关紧要的信息,如工作单位、地址、电话等,也会引起“申请时间”的改变,但其申请编码是唯一不变的。 如果未来真的考虑按照注册该系统的时间来分配中签几率的话,就应该按照“实际参加摇号的次数”或者进入系统“第一次摇号”的时间来计算,而不能按照页面上的申请时间来算。 其实,解决北京拥堵和污染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如果汽车真的多得不得了,开不动,污染也重,自然有很多人不开车而去乘坐地铁或者干脆离开北京。 同时,也会倒逼城建、交通和环保部门更积极主动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而不是一味采用计划经济的行政强制命令手段这一极为消极、粗鲁、慵懒、惰政的思路去治理城市。 如果是民选社会,170万无牌群众的怨言足以让市长和城建、交通、环保局长们立马下课!当然有车族也会因为拥堵、污染对这些惰政官员有怨言,但这些怨言肯定不如无车族来的切齿、直接和猛烈。 这种不得民心、只顾既得利益者(有车族)的行政强制政策与当下群众路线的宗旨也是相违背的。 科学规划、合理改造道路资源,对工业、建筑污染源进行主动治理才是解决城市拥堵和污染的正道。不要再拿群众的一点私家车来做挡箭牌。 强行压制群众合理需求的行政命令只会加重群众的反感和怨言!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诚实要真正的诚实
热度 4 Helmholtz 2012-11-22 14:30
诚实要真正的诚实 (2009 年 11 月 3 日) 我想起在芬兰买土豆时,称完 1 个土豆贴上价签然后再往里放 n 个土豆拿走的中国同 学。。。。 不知道去国外的上学的同学有没有这样的感触? 我们监督体系之复杂全球罕见,我们监督机制之成熟令人望尘莫及,我们监督形式之 多样令人目瞪口呆,但我们监督效果之低下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 Subject: 很棒的文章與您分享 --- 為什麼歐洲許多先進國家還是很富強 ? 道德是國力提升的基礎 為什麼歐洲許多先進國家還是很富強 ? 在某個電視訪談節目中,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的青年企業家。節目漸近尾聲 時,按慣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請問: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 沉思片刻之后,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漸漸 地,他發現當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根據 目的地自行買票,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 。甚至連隨機 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他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說以他的思維 方式看來是漏 洞。 憑著自己的聰明勁,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 分之三。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他便經常逃票上車。他還找到 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自己還是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他開始頻頻地進 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因為他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 開發亞太市場。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 一 次次的被拒之后,他实在是忍不住去质问这是什么原因,是否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原因。回答令他大吃一惊: 先生,我們並不是歧視你,相反,我們很重視你。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開發中 國市場,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 完成這個工作,所以你一來求職的 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很感興趣,老實說,從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 們所要找的人。 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 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 我不否認這個。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 才? 小事?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 我們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 釋,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只是給你補了票。 但在這之後,你又兩次逃票。 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 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 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獲前,你可 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那也罪不至死吧?幹嗎那麼認真?以後改還不行嗎? 不、不,先生。此事證明了兩點: 一、你不尊重規則。不僅如此,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 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 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 為了節約成本,我們沒有辦法設置複雜的監督機構,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 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時,他才如夢方醒、 懊悔難當。然而,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卻還是 對方最後 提到一句話: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 ,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但丁)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2593 次阅读|6 个评论
南航在线订票系统可能存在拒绝服务漏洞
outcrop 2012-1-19 16:27
我喜欢南航,是因为南航比较早的支持在线订票、电子票、在线选座等功能。 由于今年南航现在的会员系统与原来的明珠会员系统合并,只好在南航网站用非会员订票;结果偶然发现南方航空的在线订票系统可能存在一个拒绝服务漏洞,给票贩子留下了倒卖机票的机会。 漏洞描述: 比如在南航官网,以“非会员购票”方式订票,只需要一个手机号码,即可下订单;取消订单后,又可以再下订单——订单半小时有效。这本来没有多大问题,但问题在于,票贩子可能用多个手机号码,利用半小时订单有效的特性,快速垄断某个时段的票务信息,造成官网缺票的假象,形成拒绝服务攻击。 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订票时发现某时段的票务信息很诡异,时有时无:一旦出现可用机票,极短的时间内(小于一分钟)又显示无票,然后半小时左右,又出现有票;如此反复——但某订票网站一直显示该时段有票可订,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改善建议: 建议增加验证机制,比如增加一个手机号码一段时间内有限次订票、取消订票限制。完善会员制度,增加会员订票的优先级等。 我们也许生活在一个很多事情被操纵的年代,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实际情况。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3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三年旧三年补三年
if229 2012-1-7 16:08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什么?回答:袜子。——错, 答案:是OS 是软件。 // 其实早在1949年,计算机先驱莫瑞斯·威尔克斯拖着打孔纸,带上楼装载程序的时候就预料到了这种未来:“我强烈地意识到,生命中剩下的好日子,都要耗费在给自己的程序找错误上头了。”《梦断代码》 斯科特·罗森堡著 韩磊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开发Windows有多少人,在不断地给Windows打补丁堵漏洞的又有多少人?成为一名电脑程序维修工的条件是什么——自学新的旧的程序语言的能力不要太强啊? 在Windows换代时,多少应用软件不得不紧跟Windows升级。
个人分类: 计算机|3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X光安检仪的官方解释漏洞百出、疑问重重
热度 1 wya 2011-10-13 10:23
京沪深地铁部分安检仪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http://news.qq.com/a/20111013/000180.htm?pgv_ref=aio 近日, 深圳 市民投诉286台地铁X光安检仪的三个厂家,均没有环保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也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上海市环保局辐射监督管理处也表示, 上海 市轨道安全安检仪的使用也未获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记者随后走访发现,在 北京市 地铁的行李安检仪中,也没有任何辐射安全方面的警告标示。 1、昨日,北京市环保局表示,首都机场和 较早固定使用 行李X射线安检仪的 部分 公共场所,均已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其余 新增在公共场所使用此类设备的单位也正按规定程序办理 《辐射安全许可证》。 红色部分语焉不详,和没说基本一样!政府工程也不能先斩后奏,没有办理完成许可证就使用本身就违规,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执法部门连这点基本常识都没有!汗颜!不能用行政命令否定法律法规。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副教授郭秋菊说,人每天都暴露在一定程度的天然辐射中,辐射量达到2.4mSv,而mSv这个单位比μGy/h相差三个数量级,远远大于后者。如果是符合国家要求的低于5μGy/h,其剂量非常低。 既然天然辐射比机器泄露辐射大得多,那么机器泄露辐射是如何被测量到的?不是应该淹没在背景辐射中了吗?? 3、市环保局表示,地铁行李安检仪的工作原理 与普通医用X射线诊断仪一样 ,都是利用X光照射被检测对象以获得其内部图像。 同方威视回应,安检仪的原理来自电子对撞,加速后产生X射线, 这和老的医院X光机器不同 ,后者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产生放射,需对放射性源设警告标志。其称合格的安检设备,剂量比办公场所装修的天然大理石还要低,不需要警告标志。 原理到底一样不一样?双方的文字表达应该统一、严谨一点。 4、 辐射工作单位在申请许可证前,需组织编制或者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依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环评报告书需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此外,获得许可证的单位应当编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报原发证机关。 没有环评就使用,本身就盲目。 5、行李进入,激发红外线感应,内部才产生X光射线,从一侧直线出发,另一侧接受, 因不是同位素放射源,不会被放射出来,一旦有泄漏,也会被铅帘挡住 。 到底能不能泄露?既然不会被放射出来,弄个铅帘干什么?布帘不就行了?同位素放射源和电子加速产生的X射线难道有区别?前者的X射线能泄露,后者产生的就不能泄露??异常搞笑的解释!泄露的是x射线,不是辐射源的辐射啊! 其实,该文中“ 该安检员同时提到,有些乘客在安检时会图一时之快,把手伸入安检仪中取包。因此提醒乘客应正确接受安检。” 这一句才是关键。很多人在放和取行李的过程中,铅帘都是半打开的,手几乎就伸进了安检仪,应该重点测量这时的辐射剂量,而非强调“正常使用时”,因为一般没有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大家如何正常使用。所以,应该在安检仪前设置专门人员,引导、监督公众不要伸手进入机器、或者距离未完全关闭的铅帘太近。这才是使用单位应该重点考虑的工作。 但他们多半对此不关心,他们关心场所安全的程度远远大于公众健康! 拜托各位官员、厂商和媒体,工作再专业、细致一点,毕竟现在大家接触信息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不要再这么简单的敷衍大众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州动车事故暴露铁路管理漏洞:只听喜报不听警报
热度 2 杨学祥 2011-8-5 10:33
安监总局:温州动车事故暴露铁路管理漏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5日04:00 新京报    “7·23”事故不是天灾,其中暴露出了铁路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昨日,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事故原因调查正紧张有序进行,安监总局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黄毅表示,安监总局官方微博正式落户人民网,将定期发布政务信息,并与网友进行交流。   【事故性质】   动车追尾是重特大事故   网友笔墨染丹青:您是如何看待温州动车事故原因的?   黄毅:目前,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正在按照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原则,对这起事故的原因、性质、责任进行紧张有序的调查。我们会及时将调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现在可以肯定地讲,这不是一场自然灾害,而是一起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事故。而且铁路方面也指出,事故当中所暴露出来的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 。对此,事故调查组将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之上,尽快地认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原因,给社会一个真诚的、负责任的交代。   【澄清传言】   “35人死亡红线”是讹传   网友黄晨灏:网上传言,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死亡人数有一个神秘的“35人红线”,超出部分就该计算为“失踪人员”。你对此有何看法?   黄毅:据我了解,没有所谓的神秘“红线”。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界定事故的等级时,一般是以死亡人数来计算。比如,一次死亡3到9个人,为较大事故;10到29人,为重大事故;30人以上,为特别重大事故。除此之外,也考虑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受伤人员的数量。   界定事故的等级,主要是按照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来对不同等级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有些事故发生后,在遇难人员遗体还没有全部找到的时候,一般是作为失踪,找到遗体之后,再计入死亡人数。所以,不存在35人“红线”的问题。   【事故调查】   重大事故追责决不姑息   网友杜康:动车追尾事故,现在调查到什么程度了?将如何处理相关责任人?   黄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明确提出了这次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内容,并本着调查处理工作公开、透明、加快的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的信息。现在,调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包括现场勘查取证、原始资料分析、相关技术设施检测检验和论证、相关知情人的查询,以及事故相关单位的调查取证,包括必要的模拟实验等,都在抓紧进行。一旦有了结果,我们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网友郑华淦:重大事故发生后,是不是一定要有人引咎辞职?认定过程会不会产生不公、腐败和暗箱操作?   黄毅:重大事故发生之后的责任追究,要严格依据调查处理的结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引咎辞职只是其中的一种组织处理方式,是谁的责任就要依法追究谁,决不姑息。   安监总局作为特大事故调查组的牵头部门,要和其他调查组成员单位一起,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事故的责任作出认定。而且这个过程还有监察部门和检察部门的人参加,处理结果还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使调查包括责任认定,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   本报记者 刘春瑞 实习生 秦悦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方能重树信心   青年时报:拿什么挽回高铁上座率   东方早报:调查不应止于事故原因本身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05/040022937048.shtml 动车事故漏洞或不止一处:事前的安全呼吁无人理睬 2011-7-30 11:55 动车事故漏洞或不止一处 设备提供商欲撇清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9日09:1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201131期封面   恸车7.23:重读“高铁上的中国”   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难道没有各种上升数字的焦躁?盘桓在我们内心的,难道没有重价格轻价值、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方法的虚浮?   文 | 黄志杰   2009年11月,本刊曾推出封面报道《高铁上的中国》。   那一组报道中,我们传递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黄强的预测:“到2012年,坐火车像坐公交车一样随到随走,基本上每个人想上哪儿就上哪儿。”因为三年内,国家将投资1.3万亿元,建设“四纵四横”的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离,在这“四纵四横”上,人们几乎可以畅通无阻。   直到7月23日,直到甬温线上的两百余伤亡---我们知道了,高铁上的中国,沉重如斯。   提速并非数字加减,而应服膺乘客安全。发展并非财富累积,而应服务民众福祉。   当人们指责那个上级的“死命令”---从头学起、不识德文的李东晓必须在10天内把第一列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开回北京,当人们指责一篇报道的作者小视德国专家迈克斯强调安全的严谨和倔强,我们也要反躬自问:   难道这种现象仅仅存在于高铁一域?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难道没有各种上升数字的焦躁?盘桓在我们内心的,难道没有重价格轻价值、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方法的虚浮?   难道我们都没有过忽略精致谨严、追求大干快上?难道那些超级奶牛牧场、超级办公楼,不是被我们默默接受?   直到7月23日,直到温州人星月救援、连夜排队献血——我们知道了,高铁上的中国,团结如斯。   富裕不意味着冷漠,我们其实有更熟悉的词语:富而好礼、仓廪实而知礼节。   我们曾经愤愤于温州炒房团、炒煤团、炒蒜团、炒酒团⋯⋯   我们是否注意到,将手中财富根据市场规则最大化地利用,恰恰是改革开放应有之义?   我们是否注意到,往往是那些大肆破坏市场规则的既得利益者,热衷于财富私享,乐见阶层割裂?   汶川地震让我们重读90后,动车追尾事故让我们重读温州人,其实,他们的大义大爱一直在那里,只是我们一直视而不见。   直到7月24日,直到温州市特警支队支队长邵曳戎等人救出小伊伊---我们知道了,高铁上的中国,坚韧如斯。   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生命探测仪不是万能的,我们才会相信,小伊伊的幸存不应该“是一个奇迹”。   任何机器,都只不过是个辅助系统,它只能作为参考。机器总有盲点,只有人,才应该是主导。   所幸,我们总能遇到有坚守、有担当的人,在最需要的时候,站将出来。   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中国其实也是一列列车,所有人都是乘客。   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会议要求“调查处理工作要公开、透明,结果向社会公布,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7-29/091522899006.shtml 无可奈何废品来 2011-7-17 04:33 杨学祥 拉动经济靠旅游, 路陷桥断鬼见愁。 高铁频频出故事 , 废品报复喜变忧。 缺质检,劣驱优, 贪官奸商成毒瘤。 市场经济管为上 , 不费财源滚滚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65508 废品的报复: 安全事故频发考验质检维修水平 2011-7-14 12:53 废品的报复:安全事故频发考验质检维修水平 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交通安全、旅游安全、建筑安全、燃气安全, 每一次重大事故,都暴漏了质检的漏洞,监察的失误,管理者的不作为。 难道事故发生前没有一点征兆?没有做例行检查?收费有人管,安检和维修谁来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64720 安全警报暴露出市场经济的质检和监督漏洞 2011-7-19 14:02 安全警报暴露出市场经济的质检和监督漏洞 杨学祥 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查?大量伪劣假冒产品惊现市场,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伤害,责任由谁负? 到目前为止,事件的处理看不出各部门的相关责任。 生产厂家是当然的第一负责人,造假出于谋取非法暴利的动机。 谁来监管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当地的质量监管部门是第二负责人,监管不力,甚至为私利或地方利益合伙造假,是监管失效的主要原因。 经销商是伪劣假冒产品的中介机构,优越的代销条件(现代销,后付费)、高额的代销利润,往往使代销商铤而走险,哪里假货成堆,哪里就代销商和采购员云集。代销商和采购员是第三负责人。 伪劣假冒商品能进入市场销售,与市场监管不力,甚至合伙谋取非法暴利有关。假冒伪劣市场火爆,货真价实市场冷清,市场管理处于进退两难境地:或者赔本退出竞争,或者放任伪劣商品泛滥从中获利,二者必居其一。市场管理部门是第四责任人。 市场监督部门是国家质检的把关机构,也是不法商贩贿赂和腐蚀的主要对象。就是一项简单的公平秤问题都无法解决,质量检查就更成问题。如商品房市场,房屋装修市场,欺诈现象普遍存在,消费者只能靠自身力量维权,受到损失。市场监管不力,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是第五责任人。地方政府只收税,不服务,这就是不作为。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中央政府应该追查地方政府的责任。 假货营销的最大帮凶是虚假的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必须保存可靠的广告原始资料,有责任为清查造假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否则负有支持造假责任。 没有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监督是市场经济出现“假货驱逐真货”的不合理竞争的原因。例如,有资质的单位承包工程,转包给无资质的单位施工,层层转包到施工单位,已无利润可得,造假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严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堵住造假源头的有效途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6625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7003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补考”——中小学教育的关键词
热度 9 boxcar 2011-1-28 21:27
前些天(腊八)教研室新年会餐,饭桌上的话题一直是围绕着子女的教育展开。因为我们教研室的老师年龄段比较集中,多在 40 岁上下,其子女大多在上中小学。我支楞着耳朵听了半天,归纳出来关键词居然是两个字——“补考”。 必须声明,我在这里说的“补考”,可不是说现在中小学也像大学一样期末考试不及格(挂科)以后还给个补考机会,不得不在开学回来的时候或者毕业前进行的那种“补考”,而是分离开的两个独立的字“补”和“考”,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补课”和“考试”(特指升学考试)。 在 30 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最初还在实行“二部制”只上半天课(教室不够用),后来全天上学了,也几乎没有“补课”这一说。到 20 多年前,我高中毕业的时候,通常低年级学生还是没有寒暑假的课后补课的,最多也只是针对毕业班或者竞赛小组的“补课”,但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疯狂,如此这般地没完没了。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口号在教育界也喊了 N 多年,迄今我们看到“减掉”的不是“负担”而是“负号”,结果是“负负得正”了,负担似乎还在增加。原先我们看到的中小学生的负担来自学校里面的加班加点利用晚自习和节假日的体制内的、带有“计划经济”特征“补课”,这种补课可以靠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和“红头文件”去制止,现在我们再看到的“补课”,却早已经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社会现象,它正在创造着大量的就业机会、个人收入来源,甚至 GDP 。 “补课”之所以如此盛行,缘由主要在于孩子们都要对付升学“考试”,这个道理不用我说,大家都懂的。在我看来,考试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检验学习效果、督促学习和对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前两者对学生和老师个人有意义,后者则在更大程度上对整个社会有意义。成绩分值的高低如果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是有意义的,反之则难免存在很大的问题。补课显然可以帮学生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大量的训练和讲解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但我们同时绝对不要漠视,这种通过补课提高成绩的做法必然会造成考试的评价作用的下降,也就是说考试很可能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只能筛选出大量善于对付考题的考试高手。如果考试已经失去了最重要帮助社会进行人才评价的作用,那么它只能退一步成为个人进阶和谋取最大利益的工具。利用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机遇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带出来的好成绩学生的老师可以收获荣誉和金钱;借助考试,很多希望办班收钱的老师巧妙地把学生半拉半推地赶进了补课班。 补课的正面作用,我在上一段里面已经提到,这里不再多说,下面重点分析补课的负面影响。我曾经想到,我们的民族好像是一个很喜欢“补”的民族,“进补”大概是个关乎健康的长盛不衰的话题,补钙、补铁、补锌、补血、补气、补 ...... ,每天一串电视广告看下来,似乎我们从娘胎里一出来久什么都缺,什么都需要补。在我看来,坚持要“补”的一种原因是真的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漏洞,就像衣服破了个洞洞,不补上要出问题,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时候补补,倒也无可厚非。还有一种原因,是一种则是心理极端不自信的表现,老以为自己缺这少那,以至于把“补”作为一种信仰。还以衣服为例,如果我们穿着一身新衣服还觉得好,老担心一个地方会出漏洞,可能就会在那里加一块布打个补丁,通常情况下,这种预先打了补丁的部位会更结实些而不容易坏了,但将来先坏掉的是其他部位。如果担心很多地方会坏,就会多打几个补丁,于是可能浑身上下到处都是补丁,会把一件好衣服生生折腾成了旧衣服的样子。补丁多到一定程度,穿在身上就会觉得很沉重,行动也很不舒服不方便,着就是负担。 补课其实和补衣服差不多,其效果也是增加负担和不均衡,而且长期接受补课的学生会对补课产强烈的依赖,进而对自己的成绩和学习能力变得很不自信,这对其长远发展显然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有害。
个人分类: 教育|3865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百度算法漏洞
outcrop 2010-11-16 13:31
转载开始: 百度算法漏洞新发现 占满百度前六页   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天下商机品牌网库,结果如上图所示,百度的前六页都是这样的结果,经过对这些网站域名、IP地址、网站架构、网站内容等信息分析,初步判断百度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漏洞:    垃圾网站群漏洞   这些网站都是独立域名和独立IP地址,根据站长工具查询域名信息发现,域名拥有者是都一个人,而且IP地址是相连的,都是218.246.19.xxx。网站数量大概在60个以上,很明显这是一个大型的垃圾网站群,百度却没有发现,个人认为百度识别垃圾网站群上的技术实力不够,这样的漏洞还会存在一段时间,除非百度人工干预。这种狼群战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对待百度同样效果明显,使用此漏洞需谨慎,不要把百度大佬激怒了。    框架识别漏洞   这些网站使用同一个CMS系统,网站架构相同,都是使用了框架,框架内的广告占了5屏,这些骗人的连锁加盟广告才是核心内容,他们真是抓住了百度框架识别的漏洞,才大量的使用框架显示相同的内容,已达到QJ百度的目的,根据目前百度的技术实力,除理此漏洞需要一定的时间,大家可以利用一下该漏洞。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做法不算作弊,因为框架引用的是一个独立网页,根据搜索引擎在同一个网页内不能显示两个页面内容的收录规则,这种做法只能算是钻了空着,在搜索引擎规则不改变的情况下,利用这一漏洞是安全的。    拼凑内容识别漏洞   早有传说百度作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能够识别堆砌、拼凑的垃圾文字内容,而这些网站让百度能够抓取的文字内容都是拼凑起来的,语句不顺,上下文意思不通,有的是直接复制天下商机品牌网的页面Description,拼凑内容是最低级的黑帽手法,搜索引擎都能够识别这种作弊手法,今天居然还有人在使用,并且是大量的使用,而且排名也很好,看来传说毕竟还是传说,百度的技术实力还是有待提高。这个漏洞不建议大家使用了,如果是为了短期的优化排名,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后果难料,就看百度大佬的心情了。   最后说一下,搜索天下商机品牌网库出现的这些网站,确实有它们的独到之处,值得搞SEO的朋友们去研究,根据本人观察这种现象出现将近两个月了,百度没有任何动作,更多的秘密等待大家的发现,一起分享、一起进步、一起QJ百度吧。 来自: 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100714/250795.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212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百度搜索排序算法的漏洞说起
outcrop 2010-11-16 12:35
根据搜索引擎优化朋友的指点以及个人观察,发现最近几个月一些网站利用站群技术,直接将垃圾网站排名提升到百度首页,并在不被人为处理的情况下,长期占领百度搜索结果的首页。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前些时候的人体艺术,以及目前的左旋肉碱等热门关键字;打算研究的速度搜索,稍后会被百度处理。 搜索作为核心业务的百度,目前却在努力尝试多元化、社区化发展,与其他内容制造商形成直接竞争,并不明智;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形成强大的内容体系和用户粘度的话,QQ等用户粘度高的产品,将给百度带来的是致命打击。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每一家都想控制整个产业链,而不是彼此合作对外,很纠结。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管理之三:我在首都机场的遭遇
ljxm 2009-7-7 10:15
6 月28号在首都机场遭遇的经过:当日我准备乘海南航空公司的早7:55班机去满洲里参加会议,下机场摆渡车登机时遇到保安(简称A)的拦截,理由是:我的登记纸(自行打印的)没有盖上机场安检章,我耐心的等了10分钟,在等的同时告诉飞机登梯处海航的地面男管理人员(简称B):该问题如何处理?回答:与他没有关系,言外之意,他不管,我反问道:你在此的职责?此人不作答。此时,护送乘客到登机梯前的海航女管理人员(简称C)与A交涉递上我的另一半盖有安检章的登记纸,A还是不同意我登机,此时我已经在炎炎烈日下曝晒20多分钟!此时慌慌张张跑来一个保安(简称D),D看过有安检章的登机纸,告诉我可以登机!并说A是新来的,业务不熟练!我要求A因“业务不熟练”致使我不能正常登机,并在炎炎烈日下曝晒20多分钟给我道歉时,A不但不道歉,反而“很火”大有准备“收拾”我之意,D制止了A。因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在要求A、B、C、D道歉,也没有再要求他们上机给所有乘客道歉! 分 析原因:1、第一道安检人员(故称E)没有将安检章盖全,不负责任!请自行打印的看客注意:各航空公司设计自行打印的“登机纸”不统一造成的!国航的就是三联在一直线上,海航上两个下一个!中国民航能否将此统一? 2、第二道座摆渡车前的海航管理人员C不负责任,我还告诉C它撕开的留给我的登机纸上没有安检章!他说没有问题! 3、登机梯前B的作用,为什么不把海航的顾客当“顾客”? 4、真的剩下的半张纸没有安检章也能登机吗?D是为了保护E没有盖全安检章子的错误?海航飞行的安全有保障吗? 5、为什么A业务不熟练也能上岗?分析是D在撒谎! 6、出了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没有人承担责任? 所 以,中国民航的管理系统有问题,需要乘客负起提醒盖全安检章的责任:)!从海拉尔返回北京过安检通道时,我多次重复告诉第一道安检员求你把安检章子盖全,握怕因此登不了机是我责任,没有提醒管理人员是我的错,还耽误一飞机乘客的时间!你看中国的顾客累不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甲型流感机场检测方法存在漏洞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杨学祥 2009-5-4 11:02
  东方网记者陈洁、朱雯婷、刘歆、乔礼、实习生于量 5 月 3 日 报道:在今天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出香港确诊的墨西哥病例是经过了上海和香港两个检测的过程都没有发现他染病,检测方法上是否存在漏洞。对此,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回应称,上海检验检疫措施符合要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凡也表示,上海浦东机场检疫所用的方法安全可靠。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介绍说,一方面我们考虑了飞机停在远机位,另一方面,我们相关检验检疫人员登机对每个乘客进行了认真、严格的测体温,这项措施严格程度超过了其它有疫情国家的做法。我们要每个人坐在里边,一个一个测,同时还要询问他有没有症状。诊断主要就是靠体温、主诉和反应。这两点来讲,我们对这班航班所有的乘客,都有比较详细的检阅、检查。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凡还提供给大家一个小知识,对于甲型流感从感染到发病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讲零到七天是从感染到发病的期限。在零到七天的过程当中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症状,出现发热、咳嗽,浑身酸痛的症状,进而被诊断为病人。大家如果理解这一点,就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个病人上午通过上海的检疫,没有发现,晚上通过香港的检疫也没有发现,而是入住酒店以后才出现症状,自己去进行主动的就诊。 吴凡强调:我们认为在我们上海浦东机场的检疫所用的方法是可靠的。我相信香港所用的检疫方法也是可靠的 。 根据情况介绍,上海浦东机场的检疫所用的方法对感染流感且发病的病人来说是可靠的,对感染流感且未发病的病人来说是不可靠的。确切地说,该方法不能把所有感染流感的病人都检测出来,因而存在不可忽略的漏洞和隐患。漏检已是客观事实,与该方法可靠是自相矛盾。我们应该承认基本事实,以便堵塞漏洞,亡羊补牢。没有考虑到该检测方法的缺欠,已经是防范措施的最大疏漏。 我们相信检验仪器对发病病人的检测是可靠的,检查人员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问题是,在检测仪器的设计和防范措施的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向管理部门和公众说清楚,该方法的确切功效是什么,有无漏检的可能?是否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但愿我们上海浦东机场的检疫所用的方法是可靠的这句不科学的结论,不再掩盖检测的真实漏洞,使机场检测能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洁 等。上海回应 H1N1 流感检测方法是否存在漏洞。 2009 年 05 月 04 日 00:13 东方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04/00131773624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0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