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南山谷韩屋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了解韩国民居文化的一个窗口----南山谷韩屋村(二)
黄安年 2009-5-6 10:10
了解韩国民居文化的一个窗口 ---- 南山谷韩屋村(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6 日发布 4 月 19 日上午 , 北京旅游团一行来到首尔市南山下地铁 3 、 4 号线忠武站附近的南山谷韩屋村参观 , 这里是在首尔集中了解民居文化的一个窗口,是将五家位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民居集中移居在这里的仿制品 , 虽然文物价值不大 , 但是不影响对于古代韩国民居生活和习俗的一般了解。 其一 , 純貞孝皇后尹妃亲家,是朝鮮第 27 代王純宗的皇后 -- 尹氏在 13 岁時以东宫继妃入宫前所居房屋,又里屋、舍廊房、大门间连接成口字的平面,面积共 68 坪。原址在钟路区玉仁洞,已经破旧不堪。 其二 ,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斋府,是是朝鮮第 27 代王純宗的皇后 -- 尹氏之父在她當皇后後所建的房屋,本来在东大门祭基洞,祠堂屋和正房组成元字形平面,面积 66 坪。 其三 , 駙馬都尉朴泳孝家屋,是朝鮮第 25 代王哲宗之駙馬(傅永惠翁的丈夫)所住的房屋,旧址在钟路区宽勋洞 30-1 号 , 由里屋、舍廊房和别堂组成 , 面积, 98 坪。 其四 , 五衛將金春永家屋,是金春於 1890 年所建的房屋,原址在钟路区三清洞 125-1 号 , 为现在的平民住宅模式,面积 25 坪。 其五 , 木匠工頭李承業家屋,他是朝鲜末期在宣大院君统治时期,負責重建景福宮的都片头 ( 木匠工頭 ) 於 1860 年所建的房屋, 3 原址在中央区三角洞 32-6 号 , 由里屋、舍廊房组成 , 面积 36 坪。(一坪 = 3.30378 平方米) 这里还有许多仿制品实物和定期开放的传统民俗表演 , 引起许多游客的兴趣。我们同样可以从中了解古代韩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旅游团中颇多藏龙卧虎之类人物,同行中有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顾问专家、设计个多项重要建筑物吴英凡教授,他对民居极感兴趣,在这里选择独特视角,拿起照相机拍个不停。 附照片(一) 26 幅 , (二) 17 幅为即时拍摄。 附网上介绍 : *********************** 南韓之旅 從南山谷韓屋村看傳統文化     據說全韓國保存、復原了許多處老村莊,都叫韓屋村。我們公會經過比較和打聽,知道還是位於首爾的南山谷韓屋村最為精彩和完整,我們實際參觀的日期是八月廿五日。這個韓屋村是由五棟古老房舍所組成,房舍建造的年代大約是在 1850~1900 年之間,因都具歷史價值,而於 1998 年遷移或重建於此,期望能集中長期保存。五棟房舍的名稱如下: 1. 純貞孝皇后尹氏娘家(原屋太破舊,依樣復原),是尹氏(朝鮮第 27 代王純宗的皇后)幼時所居房屋, 68 坪。 2.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府(遷移、復原),是尹氏之父在她當皇后後所建的房屋, 66 坪。 3. 駙馬都尉朴泳孝公館(遷移、復原),是朝鮮第 25 代王哲宗之駙馬所住的房屋, 98 坪。 4. 五衛將金春榮之府(遷移、復原),是金春榮於 1890 年所建的房屋, 25 坪。 5. 木匠工頭李承業之屋(遷移、復原),是負責重建景福宮的木匠工頭於 1860 年所建的房屋, 38 坪。     這些房屋的式樣、色澤大致協調,會放在一起明顯是經建築專家研究作業過的。我從它們的坪數看出一件有趣的事實:如果那時的韓國人不是貧富差距不大,那一定表示他們從來不習慣奢華。五衛將和木匠工頭居住在二、三十坪的房子是很自然的,但是駙馬和皇后娘家也只有 70~90 坪就很難想見;想想一百多年前的滿清,其奢華何止五到十倍!每棟房舍都有妥善規畫的圍牆和門戶,並能連通或取景至相鄰房舍;這些圍牆顯然也是依原樣但重新配置的。房屋大體上都是白牆黑瓦,但是白牆是砌在木柱木梁之間,所以木結構能清晰地呈現出來。室內的家具和用品據說是依據當時人的身份搭配的,庭院只是泥土地面,但有水井;圍牆的砌法內外有別,從外面看只是一般的水泥卵石牆,精彩的卻在內側:黃褐色的大石塊巧妙地交疊著,形成令人難忘的質感。這一切都以相當驚人的真實感呈現在遊客的面前,即使對於我這個建築師而言也是相當成功的。以我在台灣所見,建築的復原已落後很多,而家具和用品則遙不能及。我曾在鹿港的民俗文物館中看到一些農耕用具,但室內的家具似乎相當有限;比起韓國,台灣的史蹟文物一直在快速消失。     韓國的舊時房舍與從前的日式平房有些類似之處,例如日屋有窗台、韓屋有更寬敞的木製平台,都有把室內空間向外延伸的意味;這種做法,屋內比較不嫌擁擠,所以二、三十坪的房子,再加上庭院和圍牆,就很可以安身立命。日屋用榻榻米、韓屋則為木地板,地板上再放置桌、檯、床等(但都離地較近),這又近於中國。我記得小時候在台北街旁會看到成排的舊榻榻米,都是外省人住不慣而丟棄的;在榻榻米上放桌和床當然很奇怪,可見雖是鄰國,文化和習慣差異之大,難以想見。     南山谷韓屋村還安排了許多活動,使老建築能夠活用。他們的傳統節日與中國完全相同,包括春節、端午、中秋等。每週六、日有「傳統民俗藝術演出」,介紹舞蹈、音樂和衣采。每隔週有「傳統和現代的交匯」;「傳統文化節目」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辦理韓醫體驗、仲夏夜電影節,毛筆字大會、韓屋村照片展、傳統農事和飲食體驗、醃製泡菜節等。每週三次的「韓國之音演出」;「韓屋村文化教室」;每週六、日的「傳統人物服飾體驗」;全年的「傳統文化講座」包含書法、四君子、韓文閱讀和中文詩等。每日的「傳統工藝館展示」;每週二日的「首爾市無形文化遺產演出」包括刺繡、染色和結繩試演。從他們的簡介和照片可以看出,韓國是非常認真的在做一切有關傳統文化的工作;從上到下,各盡其責。夾在中、日兩強之間,他們的確需要維護傳統以免被同化,而其改漢城為首爾只是其中一小件事。我行筆至此,真覺台灣之落後,不僅僅是國民所得而已。 http://blog.udn.com/bowarch/433925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6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了解韩国民居文化的一个窗口----南山谷韩屋村(一)
黄安年 2009-5-6 09:34
了解韩国民居文化的一个窗口 ---- 南山谷韩屋村(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6 日发布 4 月 19 日上午 , 北京旅游团一行来到首尔市南山下地铁 3 、 4 号线忠武站附近的南山谷韩屋村参观 , 这里是在首尔集中了解民居文化的一个窗口,是将五家位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民居集中移居在这里的仿制品 , 虽然文物价值不大 , 但是不影响对于古代韩国民居生活和习俗的一般了解。 其一 , 純貞孝皇后尹妃亲家,是朝鮮第 27 代王純宗的皇后 -- 尹氏在 13 岁時以东宫继妃入宫前所居房屋,又里屋、舍廊房、大门间连接成口字的平面,面积共 68 坪。原址在钟路区玉仁洞,已经破旧不堪。 其二 ,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斋府,是是朝鮮第 27 代王純宗的皇后 -- 尹氏之父在她當皇后後所建的房屋,本来在东大门祭基洞,祠堂屋和正房组成元字形平面,面积 66 坪。 其三 , 駙馬都尉朴泳孝家屋,是朝鮮第 25 代王哲宗之駙馬(傅永惠翁的丈夫)所住的房屋,旧址在钟路区宽勋洞 30-1 号 , 由里屋、舍廊房和别堂组成 , 面积, 98 坪。 其四 , 五衛將金春永家屋,是金春於 1890 年所建的房屋,原址在钟路区三清洞 125-1 号 , 为现在的平民住宅模式,面积 25 坪。 其五 , 木匠工頭李承業家屋,他是朝鲜末期在宣大院君统治时期,負責重建景福宮的都片头 ( 木匠工頭 ) 於 1860 年所建的房屋, 3 原址在中央区三角洞 32-6 号 , 由里屋、舍廊房组成 , 面积 36 坪。(一坪 = 3.30378 平方米) 这里还有许多仿制品实物和定期开放的传统民俗表演 , 引起许多游客的兴趣。我们同样可以从中了解古代韩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旅游团中颇多藏龙卧虎之类人物,同行中有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顾问专家、设计个多项重要建筑物吴英凡教授,他对民居极感兴趣,在这里选择独特视角,拿起照相机拍个不停。 附照片(一) 26 幅 , (二) 17 幅为即时拍摄。 附网上介绍 : *********************** 南韓之旅 從南山谷韓屋村看傳統文化     據說全韓國保存、復原了許多處老村莊,都叫韓屋村。我們公會經過比較和打聽,知道還是位於首爾的南山谷韓屋村最為精彩和完整,我們實際參觀的日期是八月廿五日。這個韓屋村是由五棟古老房舍所組成,房舍建造的年代大約是在 1850~1900 年之間,因都具歷史價值,而於 1998 年遷移或重建於此,期望能集中長期保存。五棟房舍的名稱如下: 1. 純貞孝皇后尹氏娘家(原屋太破舊,依樣復原),是尹氏(朝鮮第 27 代王純宗的皇后)幼時所居房屋, 68 坪。 2.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府(遷移、復原),是尹氏之父在她當皇后後所建的房屋, 66 坪。 3. 駙馬都尉朴泳孝公館(遷移、復原),是朝鮮第 25 代王哲宗之駙馬所住的房屋, 98 坪。 4. 五衛將金春榮之府(遷移、復原),是金春榮於 1890 年所建的房屋, 25 坪。 5. 木匠工頭李承業之屋(遷移、復原),是負責重建景福宮的木匠工頭於 1860 年所建的房屋, 38 坪。     這些房屋的式樣、色澤大致協調,會放在一起明顯是經建築專家研究作業過的。我從它們的坪數看出一件有趣的事實:如果那時的韓國人不是貧富差距不大,那一定表示他們從來不習慣奢華。五衛將和木匠工頭居住在二、三十坪的房子是很自然的,但是駙馬和皇后娘家也只有 70~90 坪就很難想見;想想一百多年前的滿清,其奢華何止五到十倍!每棟房舍都有妥善規畫的圍牆和門戶,並能連通或取景至相鄰房舍;這些圍牆顯然也是依原樣但重新配置的。房屋大體上都是白牆黑瓦,但是白牆是砌在木柱木梁之間,所以木結構能清晰地呈現出來。室內的家具和用品據說是依據當時人的身份搭配的,庭院只是泥土地面,但有水井;圍牆的砌法內外有別,從外面看只是一般的水泥卵石牆,精彩的卻在內側:黃褐色的大石塊巧妙地交疊著,形成令人難忘的質感。這一切都以相當驚人的真實感呈現在遊客的面前,即使對於我這個建築師而言也是相當成功的。以我在台灣所見,建築的復原已落後很多,而家具和用品則遙不能及。我曾在鹿港的民俗文物館中看到一些農耕用具,但室內的家具似乎相當有限;比起韓國,台灣的史蹟文物一直在快速消失。     韓國的舊時房舍與從前的日式平房有些類似之處,例如日屋有窗台、韓屋有更寬敞的木製平台,都有把室內空間向外延伸的意味;這種做法,屋內比較不嫌擁擠,所以二、三十坪的房子,再加上庭院和圍牆,就很可以安身立命。日屋用榻榻米、韓屋則為木地板,地板上再放置桌、檯、床等(但都離地較近),這又近於中國。我記得小時候在台北街旁會看到成排的舊榻榻米,都是外省人住不慣而丟棄的;在榻榻米上放桌和床當然很奇怪,可見雖是鄰國,文化和習慣差異之大,難以想見。     南山谷韓屋村還安排了許多活動,使老建築能夠活用。他們的傳統節日與中國完全相同,包括春節、端午、中秋等。每週六、日有「傳統民俗藝術演出」,介紹舞蹈、音樂和衣采。每隔週有「傳統和現代的交匯」;「傳統文化節目」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辦理韓醫體驗、仲夏夜電影節,毛筆字大會、韓屋村照片展、傳統農事和飲食體驗、醃製泡菜節等。每週三次的「韓國之音演出」;「韓屋村文化教室」;每週六、日的「傳統人物服飾體驗」;全年的「傳統文化講座」包含書法、四君子、韓文閱讀和中文詩等。每日的「傳統工藝館展示」;每週二日的「首爾市無形文化遺產演出」包括刺繡、染色和結繩試演。從他們的簡介和照片可以看出,韓國是非常認真的在做一切有關傳統文化的工作;從上到下,各盡其責。夾在中、日兩強之間,他們的確需要維護傳統以免被同化,而其改漢城為首爾只是其中一小件事。我行筆至此,真覺台灣之落後,不僅僅是國民所得而已。 http://blog.udn.com/bowarch/433925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6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