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家实验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家实验室不玩了?玩国家研究中心?
pinjianlu 2017-11-24 15:44
领导换届了,上届的东西不买账了吗?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1/394996.s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界小组讨论:国家实验室要不要末位淘汰
ericmapes 2017-3-7 10:54
科技界小组讨论:国家实验室要不要末位淘汰 作者:倪思洁来源: 中国科学报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3/78:39:09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3/369700.shtm ​ ​ 张德兴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问题 蔡晓红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问题 周建平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问题 “国家实验室评估的时候有一个‘末位淘汰’制,这个造成的问题很严重。”3月6日上午,在科技界小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德兴举手示意主持人后,将话筒移到自己面前,谈起了国家实验室评估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体系包括成果、人才、国际合作、对外开放等指标,根据专家评议和打分,对成绩排名最后的实行末位淘汰。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是强化基础研究,培养创新精神,我们要想清楚,我们到底是要淘汰,还是要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张德兴说。 张德兴话音刚落,坐在他斜对面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黄力有些按捺不住了:“感谢张委员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说着,黄力回忆起了一位从事地学研究的科学家朋友的“惨痛经历”。 “有一个实验室主任,因为评估排在末位,就跑到主管部门那里去问‘为什么要把我的实验室摘牌’,结果管理部门说‘因为你排在最后一位’,除了这个之外,没有别的理由。就在那次评估的前一年,这个实验室还被评为‘优’。”黄力说。 在场的一些政协委员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看着黄力,安静地听着他把这段经历讲下去。 “这个实验室主任很感慨,她告诉我‘我们已经把科研成果和热情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可是当我们还在青藏高原上做研究的时候,发现这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牌子被末位淘汰掉了’。”黄力说。 通常,国家管理部门将对优秀类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而较差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黄力说完后,张德兴又接过了话题:“很多专家对这样的评议方法都是很无奈的,现在我们的评议都请不懂的人来评,不懂的话就只能是看SCI论文数量。” “是啊,一些实验室排在前面,就是因为比后面的实验室多发了几篇SCI论文。”黄力说。 此时,场上的政协委员们已经三两聚集,低声讨论起来。 “这样的评审很粗暴。”一片嗡嗡的讨论声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提高声调,吸引了全场的关注,“各个学科的情况差别特别大,有些热门学科可以发表很多文章发表在《自然》《科学》上,经费也多得不得了,但是像地学和我们学科来说,相对来说没那么容易出引用率非常高的SCI文章,在这种粗暴的评估里,我们肯定永远都处于劣势。” 在一片安静中,蔡晓红接着说道:“这种评估方式决定了,不管怎么评估,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我们永远都是在最后。那么,我想问问,是不是就不要这个学科了?” 语毕,会场嗡嗡的讨论声又响了起来。 “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是专家说了算还是管理者说了算。”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主任张宁说。 “如果能建立一个独立的、具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这个问题就好办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建议。 “淘汰是不得已而为之,更重要的是要鼓励科学家的积极性,把实验室建设好。”张德兴建议,“该怎样合理地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我认为还是要让同行专家来评议,只有同行专家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实验室在做什么,才能权衡它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和贡献,而只要实验室的地位和贡献非常好,就一定不要用末位淘汰制来淘汰。” 摄影:倪思洁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7/3/710:45:07 sheepgogogo 末位淘汰是违法的,只是不签订新的资助合同。 2017/3/710:14:23 MHe 楼上说的有道理,支持淘汰人不淘汰实验室。 2017/3/710:06:18 coltec11 应该淘汰人,不要淘汰实验室吧。科研界要提高自己的感知域、感知谱,构建更大的信息树,这是必须的。每个实验室都必须有个确定的研究对象,且这研究对象跟其他实验室没重复,就必须保留。但因为实验室领导者自己的感知能力太差,感知域、感知谱太小,就没必要站在这个实验室的统领位置上。 2017/3/79:55:27 王成社 可以更换领导,但不要淘汰。建一个实验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7/3/79:51:23 eagle311 专家说得很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该同行评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要看国重在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实际贡献。也要充分考虑研究的周期等因素。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洋国家实验室新年红包
xluan 2017-1-25 11:40
人员招聘 http://www.qnlm.ac/hykczypjytcjs/page?a=0b=2c=10d=1p=detail 开放基金 http://www.qnlm.ac/hykczypjytcjs/page?a=0b=2c=12d=1p=detail 欢迎申报。
3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ional Lab 要来了,而且还是一批!现有的国立研究所算个啥?
zhgzhang 2016-4-26 13:43
National Lab 要来了,而且还是 “ 一批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4/344404.shtm 万人、千人、百人……National Lab, State Key Lab, Institute,和五花八门的所谓 “ 人才计划 ” 一样,研究体制也要叠床架屋地瞎搞? 开口闭口米国的国立L abs ,米国有 State Key Labs 吗?米国有科学院各研究所吗?整个讲话完全忽视现有的研究所,好像现在这些研究所都不存在,都没在做基础科研似的。 中科院整体作为一个庞然大物已经连续四年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昨天还引以为豪的事,今天就不算,要另起炉灶了? 再说翻译问题: National Labs, 翻译成国家实验室是很不科学的。 Laboratory ,既有实验室的意思,又有研究机构、研究所的意思。特别是 National Lab 都是很大的科研机构。日本语中对他们均译为 “国立研究所”,显示他们的体量和实力。鄙人曾在日本国经产省下属的 Electrotechnical Laboratory 工作过,汉字是“电子技术縂合研究所”,从不叫什么“电子技术实验室”。国人望文生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胡乱翻译已经从下蔓延到上,鄙人曾专门撰写博文批评把例如 Book 简单地翻译成“书”的劣质文化现象。 如果真把National Lab翻译成“国立研究所”或“国家研究所”,问题就来了:现在中科院这些研究所,难道不是国立研究所吗?还用得着再建什么“国立研究所”吗? 鄙人建议,不要再去搞什么 National Labs, 只要把现有的研究所整理组合一下,就可达到同样的目的 ,因为这些研究所压根儿就都是国立研究所!
1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察 | FFRDC:美国研发的国家队
热度 1 st69786 2016-3-2 12:17
观察 | FFRDC :美国研发的国家队 贺飞 北京大学 美国FFRDC的全称是 联邦资助研发中心 ,一直在美国的研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部分成员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部分机构,如世界一流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托马斯·杰弗逊国家加速器试验设施等在高能物理、核科学、等离子体科学、计算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代表着当今世界最高水平。 2016 年2月29日,美国科学基金会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NCSES)公布了2014年度FFRDCs研发调查结果。NCSES的年度FFRDC研发调查自2001年开展以来一直是对全部FFRDCs的普查,调查对象是FFRDC主管,所收集的数据包括FFRDC研发支出的经费来源(联邦、州和地方、企业、非营利组织、或其他)、研发工作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以及支出类型(工资、软件、仪器、子合同或间接成本等)等数据。调查结果的详细数据报表见 www.nsf.gov/statistics/srvyffrdc 。 结果显示,美国41家联邦资助研发中心(FFRDCs)2014财年研发支出为177亿美元,较2013财年仅增长0.3%, 其中18家FFRDCs自2013财年以来一直减少(表1)。 表1.美国各FFRDCs研发总支出:2010-2014财年(万美元,当前价) FFRDC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3 – 14 百分比变化 所有 FFRDCs 1888060.9 1867124.5 1828094.3 1766718.4 1771855.6 0.3 Aerospace FFRDC 88065.3 90845.8 87465.3 83506.8 83870.8 0.4 Ames Laboratory 3083.6 3244.2 3385.3 3423.4 4182.4 22.2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65050.4 71043.5 67938.7 70850.1 71945.9 1.5 Arroyo Center 2864.7 3218.0 3127.8 3278.9 3339.1 1.8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53554.6 52657.1 51692.1 52963.4 57336.4 8.3 Center for Advanced Avi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14968.6 16564.5 15931.1 14686.0 14905.4 1.5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7192.7 7260.0 6260.0 5147.7 6319.9 22.8 Center for Enterprise Modernization 17046.0 18778.5 22653.9 20231.9 15806.9 -21.9 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10906.8 8516.5 9162.8 8613.2 8028.3 -6.8 Center for Nuclear Waste Regulatory Analyses 1534.6 1637.7 1314.7 1233.1 1231.4 -0.1 CMS Alliance to Modernize Healthcare na na na 1752.1 7045.8 302.1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40265.8 42011.9 41243.8 37647.2 33452.2 -11.1 Frederick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Cancer Research 64393.5 43160.0 43010.0 43390.0 44850.0 3.4 Homeland Security Studies and Analysis Institute 3340.2 3687.0 3021.3 2245.2 2086.6 -7.1 Homeland Security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5871.5 8515.4 7715.9 7553.0 9435.3 24.9 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47835.6 42507.2 53639.9 49681.8 47980.1 -3.4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164034.1 154396.9 149361.3 151925.8 166453.9 9.6 Judiciary Engineering and Modernization Center na 465.0 530.9 639.9 229.9 -64.1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75938.1 78838.6 76755.4 76856.3 76260.1 -0.8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137074.7 142499.3 135345.4 131329.3 117057.1 -10.9 Lincoln Laboratory 78950.2 82235.8 87310.4 87229.8 83007.6 -4.8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250591.3 230719.7 205687.8 170800.0 176700.0 3.5 National Astronomy and Ionosphere Center 1320.3 1431.7 na na na na National Biodefen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Center 5005.8 4178.6 3120.1 2984.9 3031.0 1.5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22032.8 19823.1 16974.3 17252.7 16225.9 -6.0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 5165.2 4633.0 5383.2 5946.0 6207.3 4.4 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y Observatory 4559.6 3616.5 3632.1 3002.1 2516.1 -16.2 National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 13760.7 8130.5 7916.8 9325.3 8532.7 -8.5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32665.2 38653.9 39887.3 34736.8 35999.8 3.6 National Security Engineering Center 92502.7 94118.7 94673.7 92861.4 88538.2 -4.7 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 1154.9 1172.4 1023.6 1064.8 1003.9 -5.7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153841.2 155807.3 155346.0 145168.4 129372.2 -10.9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111664.8 109592.3 103376.8 93449.1 102191.2 9.4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8393.2 8486.3 8138.9 8508.8 9776.8 14.9 Project Air Force 4395.7 4417.1 4103.1 3600.3 3935.1 9.3 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35439.3 32771.6 32974.7 32700.5 31664.6 -3.2 Sandia National Labs. 215702.2 227716.6 229330.7 241247.6 250709.9 3.9 Savannah River National Laboratory 12716.0 13453.0 13235.7 11585.7 12101.3 4.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stitute 600.0 870.0 754.7 501.0 1094.9 118.5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9933.4 10783.7 11337.1 13497.3 12321.7 -8.7 Systems and Analyses Center 15600.0 15620.0 14915.0 14297.7 14521.1 1.6 Thomas Jefferson National Accelerator Facility 9045.6 9045.6 9416.7 10003.1 10586.8 5.8 na= 不适用 FFRDC = 联邦资助研发中心 注: 2014 年 FFRDCs 的数量从40上升到41是因为加入了太阳观测国家实验室(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在2014财年调查中,科学基金会(NSF)决定回溯太阳观测国家实验室自2010财年以来的数据。此前的2010-2013财年该实验室的研发数据是包括在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yObservatory中的,相关数据均相应有所变动。 数据来源: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FFRD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urvey. 数据显示,前6家FFRDCs的总支出(合计94亿美元)超过了2014财年总支出的一半: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 喷气推进实验室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以及5家能源部(DOE)资助的能源和环境、国家安全和核科学实验室(桑地亚( Sandia )、橡树岭(Oak Ridge)、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劳伦斯利弗莫尔(Lawrence Livermore)以及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其中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经费增长要远超过平均水平,若按当前价计算它们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了9%。桑地亚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增长也大大超过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和3.5%。而橡树岭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报告2013到2014年间支出减少了10.9%。 FFRDCs 是全部或绝大部分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独立运行的研发机构, 其中 部分FFRDCs被明令 禁止接受非联邦研发经费(表5)。过去14年来,按不变价计算,联邦资助FFRDCs的研发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2.5%(表2),其中2001到2010财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5.2%。但在2010年达到支出峰值后(主要因为来自2009ARRA法案(ARRA)的一次性的投入),FFRDCs年平均增长率为 -3.2% 。 表2. FFRDCs的联邦资助的研发支出:2001-2014财年 (2009 年不变价,亿美元) 财年 联邦政府 2001 115.93 2002 130.47 2003 134.68 2004 138.26 2005 140.42 2006 135.26 2007 137.68 2008 152.93 2009 159.43 2010 182.31 2011 176.90 2012 169.97 2013 161.94 2014 160.08 FFRDC = 联邦资助研发中心. 数据来源: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FFRD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urvey. 从来源渠道看,2014财年,FFRDCs的研发支出中来自联邦部门的资助占绝大多数(97.8%),其余经费中企业是最大的非联邦来源,为2.207亿美元,高校和外国政府为1.009亿美元,非营利组织3720万美元,此外,州和地方政府为2830万美元。 从工作类型看,2014财年,FFRDCs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占比23.7%,为42亿美元 ,其余差不多等分为应用研究(68亿美元,38.6%)和试验发展(67亿美元,37.7%),这一比例分布与2013财年相比几乎没变(表3)。 表3 FFRDCs按工作性质的研发支出统计(亿美元) 财年 总支出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总计 百分比 总计 百分比 总计 百分比 2001 101 39 38.5% 2002 115 47 41.1% 2003 121 51 42.2% 2004 126 49 39.0% 2005 133 51 38.5% 2006 132 52 39.3% 2007 a 138 53 38.3% 35 25.2% 44 31.9% 2008 156 54 34.4% 40 25.6% 62 40.0% 2009 164 59 35.8% 45 27.7% 60 36.4% 2010 189 67 35.2% 52 27.5% 70 37.3% 2011 187 66 35.3% 52 27.7% 69 37.0% 2012 183 62 33.7% 54 29.4% 67 36.9% 2013 177 42 23.7% 68 38.6% 67 37.7% 2014 177 42 23.7% 68 38.6% 67 37.7% 数据来源: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FFRD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2014 财年是ARRA资助支出的最后一年,本年度FFRDCs共计支出该项经费7560万美元(表4)。该项经费的大量支出(74.7%)是发生在2010和2011财年。ARRA在5年内为FFRDCs的研发活动提供了24亿美元的额外经费。 表4 . FFRDCs 的总支出和来自ARRA资助的研发支出:2010–2014财年(当前价,亿美元) 财年 总支出 其中来自ARRA的 2010 184 .54 10 .26 2011 182 .76 7 .49 2012 178 .75 3 .45 2013 172 .84 1 .79 2014 173 .31 0 .76 ARRA = 2009 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 数据来源: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FFRD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表 5. FFRDCs 总支出以及按经费来源的总支出: 2001-2014 财年 财年 总支出 联邦 非联邦 2001 100.71 97.09 3.62 2002 115.36 110.95 4.41 2003 121.27 116.81 4.46 2004 126.32 123.22 3.11 2005 132.55 129.17 3.37 2006 132.18 128.25 3.94 2007 138.25 134.01 4.24 2008 156.16 151.77 4.39 2009 163.90 159.43 4.47 2010 188.81 184.54 4.27 2011 186.71 182.76 3.95 2012 182.81 178.75 4.06 2013 176.67 172.85 3.83 2014 177.19 173.31 3.87 数据来源: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FFRD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参考文献: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tatistics, FFRD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Fiscal Year 2014.http://ncsesdata.nsf.gov/datatables/ffrdcrd/2014/.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82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发展和引领大科学的新举措
热度 1 xiaoqingke 2015-11-7 16:35
在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中注意到一条可能会催生不少“科技界新事物”的决定——“要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这里首先应该明确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在我国,具有“重点”字号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远高于国家实验室的数目。查询中国科学院网站即可发现在科学院系统内“国重”已有85个( http://www.bfse.cas.cn/sysjcss/gjzdsys/ ),而目前全国的国家实验室数目真还不好确定,因为大多数均处于筹建状态,比如在中国科学院网站上查询到的4个国家实验室( http://www.bfse.cas.cn/sysjcss/gjsys/ )中有3个显示处于筹建状态,其他依托单位的国家实验室也基本如此。大概正因为此国家接下来还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我国国家实验室大多是在2000年以后建设的,对多数人来说,大概国家实验室还是“无名”的“英雄”;即使在学术界,其应有的学术成果、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也并不十分理想。这其中肯定有很多问题。相较于美国六七十年的国家实验室历史,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与运行经验明显不足;国家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定位不明确,大概有不少只是现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扩大版本;国家财政支持或者说长效的有力的支持机制有待健全完善。诸多原因造成我国国家实验室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对来说就更加成功,其重大成果的产出、学术影响力、人才的集聚效应、对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推动力明显更大。拿美国能源部管理的17个国家实验室( http://www.energy.gov/about-national-labs )来说,它们建立于二战之前,几十年间已经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新能源、计算机、信息科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深远影响了全世界的科技发展,并转化了一大批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到实际应用领域。在人才培养和聚集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比如,依托加州大学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http://www.lbl.gov/about/ )建立于1931年,创建者是伯克利的 Ernest Orlando Lawrence,其本人就于193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几十年来,有十三个诺贝尔奖与伯克利实验室相关,实验室中有70个科学家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3个是美国工程院院士,有13人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the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此外,伯克利实验室每年都培养了大量的大学学生、访问学者等(未来)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不少都有军方背景。比如,一直致力于保障美国国家安全的、在1943年创建了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http://www.lanl.gov/ )从一开始就有极其隆重的军工色彩——它的建立就是为了执行“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则是第一任主任。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国家实验室需要大批多学科的高端科技人才作为支撑,同时它也会造就和输出一大批人才;它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来保障在重大科学领域进行规模性、连续性、积累性和长期性的研究,同时它也会将重大的科研成果作为回报;它进行的是大尺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取得的是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能为科技、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这些大科学工程,离普通人员也并不十分遥远,高大上的科学重器也有可能为广大科研人员所使用。比如最近读到一篇文献中采用的一种样品表征方法是在阿贡实验室完成的。 可以说目前国家将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到的高度是以往从没有过的,我觉得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我国特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改善管理,理清定位和依托关系,整合资源集聚人才,也是可以发挥出国家实验室这一特殊科研建制的力量的。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过程。“赶英超美”类的口号是不大管用的;大量的资金注入或者资金花费也不是必然成功的保证。 如果说我国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是为了发展大科学,那么,“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则是为了引领大科学。过去百年间的科学进程一直由西方国家引领。重大而有名的大科学工程和计划,比如阿波罗登月计划、核聚变反应堆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工程,都是由欧美国家所组织和引领。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论文发表国家,但是未来中国倘若不能引领科技潮流,或者没用能力引领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那么中国在科技界的影响力永远是欠缺的。组织这样的大计划、大工程不能仅仅靠资金和口号,科技积累和人才聚集能力是实现的基础。 发展科学已是不易,能引领之又是何其艰难。但是如今这两项都已是越来越体现在国家的最基本和最重大的发展战略之中,对目标的实现无疑是件好事,令人振奋。在未来几年国家在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大科学计划上应该会有不小的新举措。期待我们的科技在继几十年的追踪和发展之后,能逐步走向引领世界潮流的水平。
170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家实验室
guolingju 2013-1-21 10:44
个人分类: 杂谈|5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一瞥
热度 41 lixuekuan 2012-2-17 09:44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一瞥
在芝加哥学习,参观了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费米国家实验室。 阿贡国家实验室不让拍照,而且不让进实验室参观,只能在会议室座谈。 进入阿贡国家实验室大门安检比上飞机还严格,办进入手续也很繁琐。 进入之后直接在会议室座谈,座谈后坐在车里环绕实验室转了一圈就算结束了,防范意识很强。 讨论的时候只要问到具体情况美方几乎都绕开问题,可以说去阿贡参观没有多少收获。 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环境优美,森林密布,像一个森林公园,可惜没有拍照。 费米国家实验室与阿贡国家实验室不同,安检是象征性的,大楼里随便参观与拍照。 大楼里气氛很轻松,上班时间看到很多科学家在咖啡厅里一边吃喝,一边讨论问题。 大厅里的绿色植物让你感觉是在热带雨林。带领我们参观的华裔科学家是中科院高能所过来的。 知道费米国家实验室也不是只做基础研究,利用加速器里的质子为癌症病人治疗,而且病人需要排很久的队。 不懂高能物理,参观收获也不大。 1.费米大楼外 2.大厅里挂的国旗,说明有这个国家的科学家在这里工作 3.这个大楼的设计很漂亮 4.大厅里热带雨林的感觉 5.不知道邢志忠老师是不是在这个讲台上做过报告 6.会议室的核桃木装饰板,很有意思 7.加速器一角 8.加速器一角 9.从楼上向下看 10.楼下的湖水很清澈,也是大雁的家 11.对称的美? 12.美国到处有国旗,国家实验室更不能例外 POSTER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803 次阅读|89 个评论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隆重举行奠基仪式
热度 1 xiaguangqing 2011-12-26 15:18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隆重举行奠基仪式
http://nlaa.buaa.edu.cn/ 2011年12 月 25 日 上午,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奠基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隆重举行。此次奠基仪式的举行拉开了国家实验室在“十二五”时期建设发展的新序幕,也是国家实验室在实质性建设阶段新的里程碑。 奠基仪式上,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向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奠基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具有雄厚的航空航天学科基础和技术实力、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航空航天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北京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就是要把航空航天元素更深、更广地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他表示,北京市相关单位和部门一定会全力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希望北航进一步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在航空航天基础科研和产学研方面的引领作用,助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北航校长怀进鹏院士指出,国家实验室肩负着开展航空基础研究和竞争前高技术研究、重大高端实验基础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汇聚、支撑科技重大专项、引领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瞄准新一代亚声速大型客机、超声速客机、临近空间飞行器、航空发动机等战略目标开展创新性研究。 他表示,北航将不负信任和重托,牢牢把握和创造机遇,以持久的激情和百倍的努力投身国家实验室建设,争取早日把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成为引领航空科技和航空产业发展的一流协同创新平台。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国代表中航工业向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奠基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大力发展我国的航空科技,对于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中航工业集团将继续全方位支持北航的发展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大力推动航空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无缝衔接,不断巩固和深化与北航的战略协作关系,推动我国航空科学技术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代表中国商飞对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奠基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体系,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研究,必须高度关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航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航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飞机专项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昌平区区委副书记朱光彤在致辞中表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落户沙河,是继昌平区与北航联手打造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之后的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国家实验室在昌平的建设和运行,必将进一步拓展昌平的发展空间,推动高端产业的聚集,促进高端领军人才的汇聚,提升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水平,加快创新成果的就地转化,助推昌平经济发展走向依靠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支撑和人才智力支持的高端引领轨道。昌平区委区政府将全力支持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为北航师生在昌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 奠基仪式最后,周济、苗圩、干勇、杜玉波、张彦仲、苟仲文、姜澄宇、贺东风、张新国、胡凌云、怀进鹏、李未、钟群鹏、徐惠彬、朱光彤等领导共同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培土奠基。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于 2006 年 12 月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开始筹建,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航空科技基础研究基地。 其主要任务是瞄准国家航空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航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建设和维护重大实验设施,通过机制创新,进行跨学科前瞻布局,组织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研究工作,提升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我国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五年的筹建工作,国家实验室通过建设和维护重大实验设施,培养、吸引和凝聚高水平航空人才,进行深度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民航局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波音公司、空客公司等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航空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支撑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实施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悉,当天奠基的国家实验室大楼总建筑面积 20.86 万平方米,是北航沙河校区的标志性工程。建成以后,与北航学院路校区新主楼 D 座共同构成国家实验室的主体建筑,为在不久的将来最终建成具备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国际一流的国家实验室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实验室建成后,将作为我校实施空天信融合战略的顶级平台,必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支撑北航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建设。 参加仪式的领导与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中航工业科技委主任张彦仲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中航工业科技委冯培德院士、刘大响院士、中国工程院秘书长白玉良、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贺东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国、中国工程院一局局长谢冰玉、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宣益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焕敏、北京市昌平区区委副书记朱光彤,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体校领导、原校长李未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钟群鹏院士。奠基仪式由北航党委书记胡凌云主持。 注: 主要相关研究领域和方向: 1) 空气动力学 2) 航空推进理论与技术 3) 飞行器综合设计技术 4) 航空制造理论与技术 5) 航空材料与结构 6) 飞行器控制与导航技术 7) 航空电子与通信技术 8) 飞行器安全与可靠性技术 9) 先进网络化空管技术 10) 深空探测技术 11) 其它相关的航空科学技术
58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介绍
Helmholtz 2011-8-1 11:46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 【 简介 】 德国在两百多所大学及高校之外,另有四大高校外的国家科研团队,其中亥姆霍兹联合会是最大、官方色彩也最浓的科研单位。亥姆霍兹联合会现在拥有 17 个国家科研中心(国家实验室)、员工总人数 3.1 万人、年度科研经费 33 亿欧元。不论是人员以及经费在都大致超出德国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和莱布尼兹联合会等另外三家德国科研机构的一倍左右。 这四家机构都具有非常明确的科研定位,其中亥姆霍兹联合会着眼于德国中长期国家科技任务,以解决社会政治、科技和经济的重大挑战为己任,运行大型科研装备,通过前瞻性的综合性的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力图解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难题,为保障德国经济的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 亥姆霍兹联合会自 2001 年正式成立后(过去一直是松散的“大科学中心联合会),进一步明确了以科研任务计划为导向的科研特点,并且实施5年科技规划和评估,跟中国的支撑计划、 973 及 863 等国家科研任务有很高的吻合度。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现有 17 个德国国家科研中心成组 , 分别是: 1, 阿尔弗雷德 . 魏格纳研究所 AWI : http://www.awi.de ; 2, 德國電子同步辐射加速装置中心 DESY: http://www.desy.de ; 3,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 DKFZ: http://www.dkfz.de ; 4,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 DLR: http://www.dlr.de ; 5, 德國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DZNE: http://www.dzne.de 6, 于利希研究中心 FZJ: http://www.fz-juelich.de ; 7, 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中心 HZB: http://www.helmholtz-berlin.de ; 8, 亥姆霍兹达姆斯达特重离子研究中心 GSI http://www.gsi.de ; 9, 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 HZDR: http://www.hzdr.de ; 10, 亥姆霍兹吉斯达赫研究中心 HZG: http://www.hzg.de/ 11, 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 HZI: http://www.helmholtz-hzi.de ; 12,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 UFZ: http://www.ufz.de 。 13, 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 - 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HMGU: http://www.helmholtz-muenchen.de ; 14, 亥姆霍兹波兹坦中心 - 德国地学研究中心 GFZ: http://www.gfz-potsdam.de ; 15,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 KIT: http://www.kit.edu ; 16, 柏林分子医学研究中心 MDC: http://www.mdc-berlin.de ; 17, 馬克斯 - 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MPI-IPP: http://www.ipp.mpg.de ; 【 历史沿革 】 德国亥姆霍兹中心联合会的前身是 50 年代末成立的德国 " 大科学中心联盟 " , 1994 年为纪念德国 19 世纪的伟大科学家海尔曼 . 冯 . 亥姆霍兹逝世 100 周年而改为现名,但一直是松散的国家科研中心联盟,主要工作只是认证大型科研装备的必要性、落实科研经费、协调人员工资待遇等等。 实质性的变化发生在 2001 年,为配合政府实施任务目标优先的科技经费改革的要求,经德国政府授权委托联合会重新进行法人登记,设置了专职的主席和职能得到强化的总部,并开始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度:前十年每年德国政府提供3 % 的经费增长,在经济危机发生后,为强调科技教育兴国战略,政府资金以每年 5% 的速度递增。科研事业费转化为项目经费,由科研机构实施总经费自我管理的模式,打破了过去由各具法人资质的国家研究中心直接从德国联邦与州政府的相关部门获得科技事业经费框架,从而鼓励合作与竞争,优胜劣汰,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加强机构内部以及机构与高校及国际伙伴的合作。 联合会的总部只有员工四十余人,更象一个服务于亥姆霍兹各科研单位的内部基金委或者说科技经费管理办公室。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变革仍然还在进行之中,包括仍然在不断兼并一些其他科研机构以及与一些高校成立联合研究所。近十年来,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努力方向一直是更加高效地发挥和利用其科技资源,做出更有创新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事实证明, 2001 年开始的任务目标及项目优先的经费管理体制整合了联合会内部的人力及设备资源,初步成功地实现了加强联合与竞争,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扩大联合会的国际影响力的初衷。 亥姆霍兹联合会把促进国际科研合作当作提升国际显示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为看中中国巨大的人才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看中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亥姆霍兹联合会把发展对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视作一个工作重点,并于 2004 年正式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这是该会的第二个海外代表处,也是全球仅有的三个代表处之一(第一个设立于布鲁塞尔,协调争取欧盟内部的科研经费;第三个是晚于北京代表处半年,设立于莫斯科)。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国家基金委主任陈宜瑜、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等领导与德国教研部国务秘书杜登豪森、联合会主席克罗尔共同出席了 2004 年 7 月 26 日 代表处成立的隆重仪式。 【 权力 结构 】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理事代表会议是真正的权力及决策机构,成员为联合会主席再加各中心正副两位主管主任。对重大事务和重大事项实行票决制。联合会另设有主席团,分别由联合会主席、六大研究领域各由一位中心科技主任兼职的副主席以及两位中心行政管理主任兼职的副主席构成9人主席团。主席一届任期5年,可以联任一次;副主席则任期两年,从亥姆霍兹联合会所属科研中心负责人之中轮流选拔。 理事代表会议制订联合会共同的研究任务目标,然后由各研究所和课题组依据科技条件及资源优势按研究领域以及专题方向申请科技项目经费。科研项目的立项依据是项目是否符合联合会的总体战略、是否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否可以创造国际水平的成果,实现对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的重要贡献。项目的评审和管理,由主席领导下的总部负责,所有评审专家全部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其他知名研究机构或著名高校。 【 主要任务 】 § 协助社会各界面对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挑战。通过开展顶级的科学战略研究,为协助社会各界、科学界和工商界面对各自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挑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 复杂系统研究。通过与德国国内及国际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我们利用自身的大型设备和科学仪器对复杂系统进行研究。 § 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通过将科技进步、创新应用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相结合,我们希望能够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经费与支出 】 亥姆霍兹联合会 2010 年的经费预算达到 33 亿欧元左右。这些经费主体是政府的事业拨款(其中联邦政府和所在州政府的经费比例为 9:1 ),只有不到 20% 的经费来自竞争到的科研项目,比如来自其他的德国国家部门、欧盟、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各私立机构的项目经费。 【研究领域和主要科研活动】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 能源、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关键技术、物质结构以及航空航天与交通 6 大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活动又被归并到 30 个左右的重大科研专题,其下又细分为几年重点方向。在每个科研专题领域,实行首席科学家制度,并实施计划单列的项目管理。 原则上,亥姆霍兹联合会每年将对两个领域进行战略以及科研计划的规划,并邀请来自本机构之外的全球杰出科学家对项目以及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评审(评委中半数为其他单位的德国杰出科学家、半数为非德国的国际知名专家)。 而联合会体系的科学家要想获取体系内的经费,也必须依据自己的优势、在相应的科研计划中提出有五年为期的科研课题,并要提供具有可检验性的阶段性指标。只有申请的科研课题具有符合亥姆霍兹联合会的科研定位、具有学术上的先进性、具有与应用结合的前景、能够促进人才培养,才能优先被考虑。为此,亥姆霍兹的科学家不仅被鼓励要加强内部合作,还要与联合会以外的科学家进行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合作。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访问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到亥姆霍兹所属的各研究中心,利用这里的大型科研设施和设备开展研究工作。有许多设备就是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在亥姆霍兹联合会的支持下,许多青年科技人员可以参与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并且有机会在科研过程中使用各种先进的科研设施。每年有 4,500 多名外来科学家来到亥姆霍兹的研究中心进行科学研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员是由亥姆霍兹联合会提供的经费资助。 亥姆霍兹每年资助近 20 个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这些团队的数量已经达到 160 多个。亥姆霍兹联合会还把成立联合实验室、虚拟研究所、亥姆霍兹科研联盟做为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的新举措。 【 资助方式 】 【研究领域、科研专题与重点项目方向】 1 、能源 _ 该研究领域主要有 4 大主题以及主题中的重点研究方向: - 可再生能源 l 薄膜太阳能电池 l 太阳能热电站 l l 地热发电技术研究 - 能源的有效转化 l l 高性能的汽轮机 l l 采用陶瓷性电极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 l l 甲醇与低温燃料电池技术 l l 为保障供电平稳和传输高效的超导电网的元器件研制 - 核聚变 l EURATOM 的重要伙伴  l l 共建 ITER 项目 l 用欧盟资金研制建造 WENDELSTEIN-7-X (stellarator 装置 ) - 核安全研究 l 各类潜在重大核事故的预防 l l 核废物的处置及长期封存 参与该研究领域的 7 个研究中心分别是:德国宇航中心( DLR )、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于利希研究中心( FZJ )、波茨坦地质研究中心( GFZ )、马克思 - 普朗克等粒子物理研究所( IPP )、德累斯罗森多夫研究中心。 亥姆霍兹的能源专家与工业界人士认为,能源供应是一切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现阶段不能放弃对任何一种能源形式的研究。能源工业界目前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两大难题:减少原料消耗,降低废物和残渣带来的各种危害及相关风险。 2 、地球与环境 _ 该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科研计划并多个重点科研方向: - 地理系统:变化中的地球 地球重力场及磁场研究 自然资源及物资的循环利用 气候的变化及人的生存空间 自然灾害与救灾保障策略 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 - 大气与气候 几百年来大气成份的变化 自然界的水循环以及如何改善水供应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海洋、海岸与极地系统 l 大洋中的物理学、生物学及地学 l 海岸水土环境以及极地系统的环境 l 海洋系统中各种过程与交互的影响 l 如何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这些区域 - 生物地理系统:动态性、适应性及其调整 l 在这个领域主要是研究与农业相关的基本元素,如土壤、微生物、植物以及地下水(包括林业)等,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的影响。 - 地形地貌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稳定性 水资源的保护-供水渠道、资源管理、污水的处理系统 气候变化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 社会经济学以及法律学方面的疑难 - 可持续发展及其技术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来源以及变化 全球化趋势带来的社会政治学影响 参与本领域研究的有 9 大亥姆霍兹的研究中心:阿尔弗里德 • 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 AWI )、德国宇航中心( DLR )、 于利希研究中心( FZJ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 HZI )、波茨坦地质研究中心( GFZ )、亥姆霍兹吉斯达殊研究中心( HZG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暨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HMGU )、亥姆霍兹莱比锡环境研究中心( UFZ )。 由于人口的增长、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活动对地球上生命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远。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进而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处于失衡的危险之中。全球生态平衡也受到了威胁。亥姆霍兹联合会在“地球与环境”研究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目标是为了详细描述社会变化对地球与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促使政界和社会各界能够对这一问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地球与环境”领域里的每一个主要问题都无法单独研究。毕竟,地球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和演变过程之间存在紧密地互相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自然灾害、气候波动以及天气变化等,这里,水资源的取得也是应当研究的问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问题,乃至全球环境变化对社会政治的影响,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在“地球与环境”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们不仅互相合作,还与其他领域的同仁进行了合作。例如,环境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如何利用卫星数据模拟环境变化过程。该研究领域特别强调德国国内、国际和全球范围内的科研人员的合作。 3 、医疗卫生 _ 该研究领域有 6 大主题研究方向以及多个学科重点: - 癌症研究 l 癌症的产生机理,例如遗传学方面的因素 l 从分子学、遗传学、病理学方面探查危险因子 l 病毒与环境造成的影响与危害 l 细胞免疫系统的作用 l 寻求新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包括重粒子、质子治疗手段等等) - 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研究 · 心血管疾病与高血压 · 心脏与肾脏疾患 · 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症 - 神经系统的功能与功能紊乱研究 如帕金森式病患的退行性疾病 视网膜疾病 如阿尔兹海默类的脑科疾病 颠痫 由于受伤及脑瘤造成的识别功能障碍 - 感染与免疫 微生物研究 病理学研究 免疫学研究以及 预防与治疗 - 环境健康紊乱 呼吸系统的发炎感染 环境与粉尘、化学源或辐射线等因素造成的过敏与肿瘤 - 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比较基因组学 l 采用小鼠模型解码基因组 , 比较人类基因组,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研究数据。 l 通过基因组学获得致病基因的遗传学信息 l 研究基因产品、蛋白质的信息,细胞中不同蛋白质之间的交互作用 - 再生医学工程,组织修复与治疗 l 利用多学科的知识治疗器官衰变、器官受损、外伤等疾病 l 联合会提供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开发平台 共有十个亥姆霍兹研究中心参与了医学卫生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 )、 于利希研究中心( FZJ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 HZI )、亥姆霍兹吉斯达赫研究中心( HZG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暨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HMGU )、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中心( HZB )、马克思•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 MDC )、亥姆霍兹莱比锡环境研究中心( UFZ )、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 HZDR )。 亥姆霍兹联合会跨学科的医学研究正在改变这种局面,其研究重点是揭开复杂疾病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奥秘,而研究的目标就是更深刻地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从而发现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并通过与临床部门的合作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 医疗卫生研究在 2003 年得到的资金总额为 3 亿 3 千万欧元。 亥姆霍兹联合会努力促进具有优势并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科研活动,诸如遗传病学等领域的研究将会得到加强。同时,新的科研组织包括:一个具有广泛研究领域的癌症研究中心,一个从事神经系统功能与功能紊乱研究的临床研究病区,以及用于免疫监控的科研平台。 4 、关键技术 _ 该研究领域有 5 个研究方向: - 科学计算 l 高性能的运算 l l GRID 系统的研制与运行 - 微电子信息技术 l 逻辑器件中的信息过程 l RAM 中的信息存储与大容量存储介质 l 在芯片与系统水平上的信息传输 l 特殊的信息传感 ( 传感器技术 ) - 纳米与微系统技术 l 纳米的基础研究以及纳米颗粒的宏观效应 l 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 l 纳米与微系统技术的结合 l 纳米效应的技术产品转化 - 先进工程材料 l 基于镁铝和钛铝的用于交通和能源工程的新型轻金属材料 l 通过创新粘接制作的合成或混合结构材料 l 材料寿命的及损伤机理的研究、功能材料 l 尤其是激发敏感的高分子聚合物 l l 高分子膜材料和氢技术应用工艺与材料 共有三个亥姆霍兹的研究中心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研究: 于利希研究中心( FZJ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和亥姆霍兹吉斯达赫研究中心( HZG )。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 HZB )也从事材料学领域、尤其 是各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 关键技术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新技术,其范围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各方面的内容。科学家们先选择很有前途的多种技术,并将其在多学科开放性的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中加以使用。当发现某一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时,科学家会把他们的研究继续深入下去,直到该技术的稳定性完全符合商业应用的要求。 5 、物质结构 _ 该研究领域有 5 个研究方向: - 基本粒子物理学 l 物质的起源 l 高能下的各种力的统一场论 l 统一量子理论与相对论 l 寻找各种已知粒子的超对称伙伴 - 天体粒子物理学 l 研究高能宇宙射线 l 采用中子望远镜测量太空的高能中微子 l l 精确地测量中微子的质量 - 强子与核子物理学 l 核子中的夸克束缚 l 对称性的原理 l 核子的起源 l 多粒子系统的特性 l 临界态的异型核 l l 太空核物理学与天体现象,如中子星及超新星等、寻找未知的新物质 - 凝聚态物理学 l 固体介质 l l 软物质及薄膜与表面技术 - 用于光子、中子和离子研究的大型设备 l 原子与物理学 l 等离子体物理与凝聚态物理 l 结构分子生物学 l 化学与材料科学 l l 地学与环境研究、工程研究与其他应用科学 6 个亥姆霍兹的研究中心参与该研究领域: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 DESY )、 于利希研究中心( FZJ )、亥姆霍兹吉斯达赫研究中心( HZG )、亥姆霍兹达姆斯达特重离子研究中心( GSI )、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 HZB )、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 HZDR )。 从事“物质结构”研究的亥姆霍兹科学家们主要从如下三个“无限”的角度开展研究:第一,无限小的对象,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第二,无限大的宇宙,空间膨涨过程中宇宙的主要结构;第三,无限复杂的物理学现象,如凝聚态物理,液态和固态中大量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现象。 不论是对外层空间或对亚原子结构进行研究,科学家都需要大型科学仪器和设施的协助,如粒子加速器、同步加速器辐射装置和中子源。德国绝大多数的大型科研设施和仪器都可以在亥姆霍兹的研究中心找到。有些设备甚至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有许多来自德国国内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使用亥姆霍兹的科研设备。同时,亥姆霍兹还为外来使用者提供各种支持,从而保障这些大型仪器和设备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6 、交通与航天 _ 该研究领域主要三个研究方向: - 交通 · 通过新的服务和理念改善交通状态 · 寻找交通运输、环境、资源适宜的创新解决方案 · 提高效能的安全性 - 航空 对喷气式飞行器,主要是从航空动力学、结构、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对飞机系统进行优化 对直升机体系开展旋翼飞机研究,主要扩大对气象等环境条件的忍受能力 研发更高效和低排放的飞机发动机,提高环保性能和经济性 通过“飞行交通管理”,开展机场或机场附近地区的航空安全与有效的指挥控制研究 航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对污染排放、降低飞行次数、地面拖运等进行研究 - 航天 对地观测:本联合会拥有欧洲唯一齐全的卫星遥感体系,从传感器到观测接收到数据的处理与利用 通讯与导航:通过参与建设伽利略项目,以手机为手段实现宽带的通讯 太空运输:重点研制太空火箭的发动机系统,包括高温纤维陶瓷、航空动力学等。 太空研究:研究宇宙行星系统的深化,比如是否其他行星上面有水以及生命迹象 太空条件下的研究:充分利用国际航天站的合作机会 太空系统技术:在此题目下包括各种远程控制的人工机械和专用设备 在亥姆霍兹联合会内部,只有一个中心从事“交通与航天”方面的研究:德国宇航中心( DLR )。 2002 年,国际知名的专家对 “交通与航天”这一研究领域 进行了评审。 2003 年该研究领域得到了大约 2 亿 7 千 6 百万欧元的科研经费。 评审意见认为,交通运输研究将会得到加强,因为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因此,在未来的 5 年内,交通运输方面的研究经费将从 9 百万欧元增加到 1,500 万欧元(包括横向资助)。虽然航空航天项目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事实是部分资助将从航空航天项目转给交通运输研究。 【项目评审方式】 联合会内部项目评审的标准是科研申请项目获得资助的重要依据。这份评审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符合联合会的重点科技发展战略;最后所能获取的科技成果的水平及科学意义;项目的可操作性及经费管理的透明度。具体的项目评审全部交给来自本联合会之外的知名的领域专家。他们的评审意见将决定不同项目的资助力度以及不同项目中联邦政府资助与州政府资助的比例。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负责全部项目评审过程的管理。 这些因素也就确定了,符合国家需要的中长期的前瞻性研究、具有广泛横向合作渠道和网络化联系的国际性项目、能够获得工业界支持的项目,相比之下更容易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受到青睐。 2008 年和 2009 年通过大约 350 位国际专家对所有的六个科研领域所做的考评意见,客观独立地证实了亥姆霍兹科研的质量,另外也指明了仍可以战略性加强的方向。依据评审意见,亥姆霍兹联合会参议院在报告书中对全盘的 28 个新的科研计划项目提出了经费拨款建议。项目资助建议为: 在 2009 至 2013 年度期间:将向地球与环境、医学卫生以及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领域共注入资金 45.69 亿欧元(经费包括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建设以及计划项目未绑定的科研资金)。 在 2010 至 2014 年度期间:将向能源研究,关键技术,物质结构领域共投入资金 48.36 亿欧元(包括计划项目未绑定资金)。 在过去几年里,亥姆霍兹联合会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战略项目。特别是在第二轮以计划项目导向的资助模式中,那些跨科研中心的合作倡议项目获得了优先资助。这里暂举一些例子: 亥姆霍兹队列研究: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更好的治疗 气候研究倡议:新的研究网络汇聚了优势科研团队,得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影响 转化医学研究:拉近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距离 亥姆霍兹“太赫兹 TeraScale 物理学联盟”:增进数据分析、新的 IT 结构以及德国境内粒子物理学界新技术的开发协合联盟。 这样开支颇大的评估所产生的其他结果还有 ,三个根据评审专家推荐而将予以资助的跨科研计划的战略性倡议计划:分别是气候研究倡议计划,将基础研究成果更迅速地转为临床应用的转化医学研究,以及一项旨在提高人类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的诊断的,未来二十年针对大人口量的群体性“亥姆霍兹队列”研究计划。此外资助部门(这里指联邦经济与技术部)根据专家们的强烈建议,还决定显著追加在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人员费用的投入。 【 所属各研究中心简介 】 亥姆霍兹共包括 15 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有 24,000 多名科技人员利用最现代化的科学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和装置,从事从天体物理学、生物学到细胞学各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设施同时也向全世界的学者开放。作为代表国家的科研人员,亥姆霍兹的科学家们非常明确自身的使命:为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阿尔弗里德 • 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院( AWI ) 阿尔弗里德 • 韦格纳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极地、海洋与气候方面的研究。他们希望揭示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球环境系统的变化。 德国电子同步装置中心( DESY ) 位于汉堡的 DESY 利用大型离子加速器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并通过这些研究为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寻找答案。同步辐射(一种特殊的光线)为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手段。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Stiftung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DKFZ ) 位于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致力于对癌症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的改进进行分析与研究。 德国宇航中心( Deutsches Zentrum fuer Luft-und Raumfahrt e.V., DLR ) 位于科隆的德国宇航中心是德国在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领域进行研究与技术研发的国家级研究中心。 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DZNE ) 德国新成立的核心在波恩,同时在多个城市有分布式实验室的科研中心,重点研究老年性疾病如奥兹海默、帕金森氏症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以及治疗。 于利希研究中心 (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GmbH, FZJ ) 于利希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如下五个方面:物质结构、能源、信息、生命和环境。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由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与卡尔斯鲁厄大学联合组成的拥有 8000 多位员人的大机构,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能源、卫生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研究领域,如:微系统技术、纳米技术以及科学计算研究。 亥姆霍兹波茨坦研究中心暨德国地学研究中心( GFZ ) 亥姆霍兹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如下方面的研究:测地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 亥姆霍兹达姆斯达特重离子中心 GSI ( Gesellschaft fuer Schwerionenforschung mbH ) 位于达姆施塔特的 GSI 利用现代加速器装置开展物理学基础研究,同时,它也从事生物物理和辐射医学的研究。 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中心 ( HZB ) 该中心由哈恩 - 迈特纳研究所与 BESSY 合并后更改为现在名。 亥姆霍兹柏林中心主要 从事新材料、尤其是光伏材料相关的工程材料方面的研究。其科研内容主要关注材料的技术特性与其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太阳能研究,特别是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是该研究所另一个核心研究领域。 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中心( HZDR ) 这是一个拥 800 位员工的亥姆霍兹新成员, 2011 年 1 月 1 日 之前是德国莱布尼茨联合会的成员,再过去是东德核技术国家实验室。现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了材料、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 亥姆霍兹吉斯达赫特研究中心( Helmholtz Zentrum Geesthacht ) 位于吉斯达赫特的 HZI 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海岸方面的研究以及先进工程材料的开发,同时也开展医学工程与技术和物质结构方面的科研工作。 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 HZI ) 位于布伦瑞克的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前身是德国生物技术研究协会 GBF, 现主要从事医学微生物及感染机理的研究。 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 HMGU )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前身是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GSF , 主要从环境因素与遗传素质的交互作用的角度对复杂生命系统进行研究。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 UFZ 莱比锡 - 哈勒) UFZ 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人口密集、环境受到破坏的地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UFZ 所提观点和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后代生存所需的自然根基。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 MDC )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位于柏林布赫,重点是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失调类疾病。它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以此开发诊断和治疗严重疾病的新方法。 马克斯 - 普朗克等离子物理研究院( Max-Planck-Institut fuer Plasmaphysik, IPP ) IPP 是唯一一个人事编制和内部管理属于马普学会,而项目经费论证与支持来自亥姆霍兹的科研中心。该机构有地处伽兴的本部以及在 Greifswald 的一个分部,主要专注于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目标是在地球上模拟并力争实现太阳释放能量的方式。 【 对华合作 】 作为以完成国家重点科技任务、从事基础性或应用基础性研究的科研实体,亥姆霍兹联合会以及它所属的各个研究中心把加强与中国的长期性、战略性合作看得十分重要。 中国拥有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这些都意味着中国正在迅速增长的科技潜力,意味着中国的顶尖的科研机构将是 亥姆霍兹联合会 重要的合作伙伴。 这也是为什么联合会除了在布鲁塞尔设立有一个代表处,以便与欧洲各科技机构协调,更多地争取欧盟科技经费之外,特别选择于 2004 年在中国设立第二个海外代表处。 新成立的亥姆霍兹北京代表处为中、德双边科技界的广泛接触搭建了一个平台 : 代表处将 向 亥姆霍兹的科学家们,提供关于中方在国家政策、学术环境及研究项目方面的信息。而中方科学家则能了解亥姆霍兹联合会的重点研究方向及设施条件的等等信息。 因此,北京代表处不仅是亥姆霍兹 15 个国家研究中心的代表处,而且将发挥宣传介绍德国科研条件的作用,吸引有潜力和才华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共同参与高水平的研究。 在过去这些年里, 亥姆霍兹的科技人员其实已经与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医院以及其他政府研究机构 在许多领域 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一方面,在亥姆霍兹的客座科研人员之中,中国科学家的人数在所有国家之中排名第三;另一方面,德方已经 与中国多个科研机构建立有各种形式的联络和合作关系:例如,成都的西南核物理研究院获德国等离子体研究中心赠送的托克马克装置,并在德方专家的指导下重新调试安装;兰州的中科院现 代物理研究所新上的重粒子加速器,也获得达姆斯达特同行全方位的支持;中科院武汉水生所、中科院环境研究中心都与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之间有人员培训、学术会议等合作;中国医科院北京阜外医院与马克斯 - 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研究中心( MDC )联合在京设立了中德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等。另外,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授也较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德方项目,并在合作中做出了贡献。 目前亥姆霍兹联合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之间签有院级合作协议,与中科院的院级合作协议也在准备之中。另外,亥姆霍兹联合会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之间签署有每年交换 100 名博士、博士后的联合奖学金计划。亥姆霍兹联合会与浙江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之间成立有联合实验室,等等。 亥姆霍兹联合会如今通过一个常设的北京代表处,力求大大提升其在中国的知名度。代表处将协助中方与德方的科学家获得有关基础科研条件、杰出科学家小组、重点课题进展等相关科技信息,并且开拓经费渠道,为双边科学家提供更充分的人员及信息交流服务,从而有力地支持双边科学家之间在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并从项目层面提供协调、落实。当然,合作项目的最后商定、成功地通过评审并到相应的经费支持,需要双边科学家在相互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受益,更好更快地完成科研任务的目标。 【 联系方式 】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北京代表处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 8 号 亮马河大厦 2 座 1723 室 电话: 00-86-(0)10-6590 7865 传真: 00-86-(0)10-6590 7867 网址: www.helmholtz.cn 电子邮箱: info@helmholtz.cn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11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实验室”提法的辨析
liwei999 2011-4-23 01:12
“国家实验室”提法的辨析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22/2011 02:18:30 这是应王老师的博文 浅谈中美两国的国家实验室 。老老年有个说法:小组套大组,越套越糊涂。这是说在某一级里有“小组”,小组指挥大组。著名的“小组”有“文革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一时期几乎指挥了所有的国家机器。这样一来,不乱倒是奇迹了。 Quote 我们国家的重点实验室级别可以大致分为:校级/所级--市级--省/部级--国家重点--国家实验室。其中国家实验室是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中等级最高,数量最少,投资也最大的,代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对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许多人认为是一码事,我们国家现在大约有200多个已经批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国家实验室的数量仅仅只有其十分之一,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批准筹建的总共只有19所,这个所有名单可以参加这个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在这个顺序中, 国家重点实验室 反倒比 国家实验室 的档次低,在字面上很难被人们理解。前者的洋文是State Key Laboratory of xxx,后者的洋文是National Laboratory。依以往的译法,前者叫关键实验室,后者叫国立研究所。在汉语中,Laboratory也往往被译成“研究所”。比如国人的“高能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洋文都是用的Institute,而对口的国外的研究所则都是用了Laboratory。这个差异至少在兰州的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国家实验室成立的1991年,并不很突出。从资料上看,“国家实验室”的提法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因为第一号的“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基本上算是“追认”的,至少在外国,这个档次的机器是要进博物馆的,比起“上海光源”这个新的同步辐射设施来,科大档次的装备被称为“国家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是个相当寒碜的事态。 文理科的研究所被称为Institute,而后起的、具有大型设备、装置的理工研究所通常叫做Laboratory。这个区别可以用设备费用与固定资产和员工费用的比来考察。国立Laboratory是因为设备费用远远大于员工费用情况下的一种运作模式。一方面叫研究所,另一个牌子叫国家实验室,这样“有利于”增加人员和费用。这也算是个中国特色了吧。从精兵简政的角度看,用一块牌子是最省的形式。但这样一来就显得不够“阔气”了,国人不大喜欢。 借鉴国人行政级别的提法,Institute是 所 ,所一级的Laboratory可译为 实验厅(局) 或 实验部 ,下一级的可译为 实验室 。 所列的19个国家实验室中,1-3,10,12,18,19可以认为是“正宗的”国家实验室,因为那些的研究都要依靠着某种核心的大型设备、装置。如果清华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搞超大计算机的话,也可算一个。其它的就是瞎起哄了。由于材料、凝聚态、微尺度、分子科学、光电、洁净能源、微结构、重大疾病、蛋白质科学、现代轨道交通、现代农业根本就没有什么共同的设备平台可言,从国务院的立场上看,无疑是作了“冤大头”。尤其是重大疾病这样的研究,由于涉及到传染病,分散才是安全(低风险)的根本。 材料、凝聚态、微尺度、分子科学、光电、洁净能源、微结构、重大疾病、蛋白质科学、现代轨道交通、现代农业这类学科的研究,由于是支撑研究的技术手段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才是繁荣的根本,“垄断”则是个最可怕的状态。比如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设“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清华又有个结构生物学研究所,实际上搞的是同样的事情。“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除了好听一些,没有什么必然性。何苦这样折腾呢?结果一定是多出十几个著名科学家的“主任”来。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是“最好的”说法不敢苟同。镜某以为这个标准是要提出过解法或者同等的实验技术、设备。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22/2011 11:08:05 如今长晶体是个技术,在此之前的增殖 、提纯也是个有些技术含量的活儿。的确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 对长什么晶体时髦、什么蛋白是有意义的方向,施老师、王老师们熟悉。具体到收集数据、上计算机处理,都有标准程序。以今天的计算速度,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作。就如同汽车司机一样,二十年前是个工种,是个技术,但今天都有私家车了,就不再是个事儿了。 与强相关电子体系不同的是蛋白质的很多机能并不能在分子结构层次来理解。但是不理解在生物上也有很多的事情可以作。这一点有些象材料学科,不必凡事儿都要从原子层来理解。有得是事情可以作。 有作仪器能力的人也很要紧。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仪器不可能做得比别人好。因为从第一台仪器到可以商用要有几年的滞后。创新能力是要从会搭台子开始。遗憾的是被封锁的时代里国人还有些搭台子的能力,国门一开,反倒不会了。当然军口做得很不错,但是与大学的学术联系不是很密切,因为不好出文章。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室庆十周年散记与片花
jianxu 2010-10-28 22:42
十年英文专门有一个词,叫做 decade 。写 paper 时,我们会经常会在 introduction 中写到, last/past decade 如何如何。 说到十年,便联想到了这些字眼 : 十年 寒窗苦; 十年 磨一剑; 十年 树木,百年树人;...... 。 (当然,也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类。) 做科学研究的人,最好的光景也就是那么 十年 。 一个科学研究领域,一般也就是能火上个 十年 。 十年 河东, 十年 河西。 幸运的人 :用最好的年华,在最火的领域打拼 十年 。 最牛的人 :炒一个概念,让别人在这儿打拼 十年 。而自己去等着领奖,待炒下一个概念,或者淡出江湖, enjoy life 。 。。。。。。 10 月 27 日 , SYNL 室庆十周年活动: 上午的全室教职员工、学生会议上,室主任老卢回顾了实验室这十年的变化与辉煌。最后,他还特别提到了老谢(谢天生同志)。这个日子自然勾起了许多人对他的怀念,回想起他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撑系统、后勤工作等立下的汗马功劳。 我只想说的是,老伙计,在这实验室里,我时常触景生情地想起你,你的精神无法复制! 随后是研究生学术年会。 最热的讨论话题是,为何得诺贝尔奖的石墨烯是别人先做出来的?为什么不是我们?是我们没有洞察力,让它擦肩而过?还是物理基础不够?虽然可以做材料,但不能预见其奇异的性能。 结论还是,他们的成功我们无法复制! 晚上,部分员工与学生以及特邀嘉宾在食堂的三楼有一个庆祝 party 。席间,大家谈论的话题包括:十年前,我们都在干些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走上科研这条(不归)路?我们各自的研究领域红旗还能打多久? 未来的十年将会怎样?那些刚起步的年轻教授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能够成功?在他们看来,素日里大家的交流太少,这样的 party 应该常有才好...... 。时光渐晚,生日蛋糕已被分享,晶莹剔透的标识冰雕开始在高表面能的棱角之处融化、滴水 ...... 。室庆活动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不过,给实验室过生日的蛋糕和标识冰雕可以复制 (当然,那应该是在十年之后)! 相关链接 明天是你的生日: SYN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25 次阅读|5 个评论
明天是你的生日:SYNL
jianxu 2010-10-26 21:24
旁白: 2000 年 10 月 27 日,国家科技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英文缩写为 SYNL ) 。 SYNL :你十周岁的生日已经进入倒计时, 3h, 2h, 1h, 。 SYNL , Happy Birthday to You! 十分荣幸,能够成为你的一员。 十分满足,在这里拥有了一块儿生存与打拼的空间。 十分快乐,在这里与年轻的弟子们共同探索未知,漫游材料科学世界。苦辣酸甜,乐在其中。 十分珍惜,在这里与一伙志同道合的才俊们共事、图业。 One Lab, One Dream 。 十载春秋,弹指一挥间。人生苦短。咱家呢,白发与时俱进,精气神与时俱衰。怎奈何?学海无涯,苦舟乏力。可欣慰,革命自有后来人,国力昌盛不差钱( 本山语:那美国人多牛,现在不还得朝咱们借钱吗?其实,美国人那叫一个坏 )。 。。。。。。 回想起当年(大约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的一段往事。筹建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专家论证会上(地点金属所报告厅小会议室,好像是庄育智先生主持会),负责筹建实验室的王景唐先生(后来出任首任实验室主任)向专家们做筹建计划报告。报告中,先生这样说道, 我已过花甲之年,可是我的实验室才是个婴儿 。讲到这里便哽咽住,泪下。那时,我们那帮不理事的年轻人甚为不解,老先生为何如此这般?历练了大半辈子之后,今天方才多少悟出了一点其中的道道。为何一位科学家对他自己谋划、领衔的实验室会有那样厚重、笃深的情感?答案或许是:事业和科学已成为那些正宗科学家生命的一部分。科学家是鱼儿,实验室是水。 先生的眼泪也许也包含着辛酸,从上面要点儿想做事儿的钱太难了,太折腾了。 生不逢辰,那时的国家,差钱哪!( 那实验室还是用世行贷款建的。 ) 。。。。。。 SYNL ,尔今已为十龄童。日子虽比不上富二代,但也可算得上是小康。咱家呢,就是希望你能成为这地球上材料研究实验室中的大牛之一,成为百年老字号。 明天大家给你过生日,吹蜡烛,吃蛋糕 。还有一道大餐研究生学术年会。你就瞧好吧! 中厅咖啡屋。 迷你地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8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国首个“无线谷”在江宁开发区启动 200909
pikeliu 2010-8-22 20:15
http://www.jndz.gov.cn/chs/c810z.jsp?id=1249 全国首个无线谷在江宁开发区启动 无线谷(Wireless Valley)这一构想的创新理念,日前已在江宁开发区落地生根,成为现实中的宏伟计划,这一提法在全国尚属首次。已被列为江宁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的东南大学无线谷项目于9月28日在江宁开发区正式启动。按照产业布局的预想,这一无线通信产业基地将最终形成三个圈层,建立起多个研究中心和测试平台,成为高端通信技术集聚的能量谷。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了启动仪式。 东大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是我国无线通信领域唯一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是不可替代的高端、稀缺技术创新平台,它的建设对于加强无线通信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促进江宁乃至南京通信产业换代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这样创新、超前的认识,江宁开发区与东大以过人的眼光与胆识通力合作,携手共建这一项目。 这一项目无疑将是未来江宁开发区提升无线通信产业层次的领军者。合作以来,双方组成的项目工作小组积极沟通,并加大宣传力度,为项目建设营造更好的氛围,逐渐打响了知名度,并已成为省市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江宁开发区启动迅速,专门抽调有多年招商经验、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有通信专业知识背景的七名同志组成无线谷项目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无线谷的前期规划论证及具体推进工作。为有效发挥实验室的创新平台作用,快速推动开发区通信产业升级,开发区同步开展了对园区现有通信产业现状的调研分析,对区内通信类企业进行梳理,并列出企业重点名单,寻求加强与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技术合作,拉长和延伸开发区现有通信产业链条。按照边规划建设、边宣传招商的思路,他们已积极开展项目的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现已有多家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有意向与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共建联合研发机构。 据悉,无线谷核心区占地450亩,由六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移动通信综合测试场构成。目前正在进行该项目的总评规划和有关研究中心的单体设计。作为开发区实现通信技术高端产业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内容,无线谷项目将建成以东大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包涵各类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测试平台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和生产企业集聚的无线通信产业基地。布局上将分三个圈层,即第一圈层以东大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主要建设六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移动通信综合测试场。六个研究中心包括核心网络与互联技术研发中心、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研究中心、通信射频与天线研究中心、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和通信协议与应用软件研究中心。中间圈层主要建设相关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机构、跨地区联合研发机构、公共测试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等。第三圈层是以通信技术为特征的高科技企业集群。 南京中国无线谷暨通信技术实验室项目,代表了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蕴含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副市长、区委书记李琦在启动仪式上说,我们将倍加珍惜机遇,汇聚市区各方力量,抓紧规划和实施,大力组织宣传和招商工作,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推进无线谷项目建设,更加密切与东南大学的合作,着力用新机制、新办法、新政策,打开绿色通道,全力支持东大通信技术实验室筹建;同时加大研发产业引进培育,加快集聚拉长无线通信产业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通信技术产业园区。 东南大学对这一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校长易红说,东南大学在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等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引领着全国专业行业的发展方向。东大将与江宁开发区紧密合作,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将这一项目建成南京乃至全国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加速器。 在启动仪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说,无线谷项目的启动,凝聚了东南大学和江宁开发区以及省、市、区三级政府的汗水和希望,是推动南京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特别是振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通信产业的重要引擎。双方的强强联合,意味着南京、江苏的电子信息产业又增添了一支极具发展潜力的生力军。 我特别高兴的是无线谷国家实验室的启动,东南大学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把国家实验室开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载体,这样能够促进发展,我觉得这十分重要。万钢欣喜地说。对如何很好地推进这一项目,他认为,国家实验室最重要的是开放,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投入力量。第二点,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要抓住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这是国家实验室重要的职能。第三点,要紧紧做到在这个领域的领先。第四点,要聚集人才,人才政策放宽一点,把既能发展学科,又能发展经济产业的人才引进来。他高兴地表示,我们会高度关注这个项目的建设,希望你们也能够集中力量努力做好这方面工作,无线谷的建设,推动这一产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据悉,下一步,江宁开发区将积极配合东大,加快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力争2009年底前建设完成,用3-4年时间正式挂牌,在国家实验室挂牌的同时,启动通信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工作。根据无线谷项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开发区还将筹建通信产业所需的公共研发和测试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平台以及面向创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平台等四大平台,建立适合通信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软环境,用3-5年时间,全力打造高端通信技术和产业集聚的能量谷。 省、市、区领导蒋宏坤、徐南平、刘以安、王咏红、柏鹏、戴华杰、高吉祥、杨友林等也参加了启动仪式。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著名实验室简介
xinliscau 2010-8-17 13:05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下面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类加以介绍。 一、第一类是建立在大学里面,附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实验室,荷兰莱顿大学的低温实验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实验室,等等。美国很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为政府代管国家实验室,这些设在大学里的国家实验室作为原始性创新基地,在国家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占地81公顷,毗邻旧金山湾。它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伯克利代管。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先生于1931年建立的,早期关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建起了第一批电子直线加速器,发现了一系列超重元素,开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科学等研究方向,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的圣地。它是美国一系列著名实验室:Livermore,Los Alamos,Brookhaven等实验室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实验室的楷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在研究的领域非常宽泛,下设1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涵盖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建立以来,共培养了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4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有3800名雇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伯克利分校的老师和学生,2004年的财政预算超过5亿美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实验室的主任是朱棣文先生,他是极少数担任美国国家学术机构领导的华人之一。 2、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Lincoln Laboratory) MIT于1951年在麻省的列克辛顿(Lexington)创建了林肯实验室。其前身是研制出雷达的辐射实验室。该实验室是联邦政府投资的研究中心,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应用到国家安全的危急问题上。它很快在防空系统的高级电子学研究中赢得了声誉,其研究范围又迅速扩展到空间监控、导弹防御、战场监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领域,是美国大学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 1957年该实验室建成全固态、可编程数字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系统(Millstone Hill radar),实现了对空间目标的实时跟踪,既能跟踪苏联卫星的活动,也能监控卡那维拉尔角的火箭发射。后来,这发展成弹道导弹战略防御系统,其中关键性的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林肯实验室开发了卫星通信系统,导致8颗实验通信卫星的发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验室开始研究民航交通管制,强调雷达监控,进行恶劣气象的检测,开发了航空器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在20世纪80年代,实验室为克服大气紊流的影响,开发了大功率激光雷达系统。20世纪90年代,为NASA等开发了传感器。现在,林肯实验室则在开发陆地图像处理设备。 为了支持庞大的创新研究,林肯实验室一直保持了在基础研究上的领先地位,例如表面物理、固态物理以及有关材料的优势。它完成了开发半导体激光器的早期研究,设计了红外激光雷达,并开发了高精度卫星定位与跟踪系统。 林肯实验室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以及设计与建造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信号处理毕竟是实验室许多项目的核心技术,包括高吞吐率的通用信号处理器。它在语音编码与识别方面也有许多出色工作,为自动翻译开拓了道路。 林肯实验室现有雇员2432人,它在2003财政年度的经费是5.226亿美元,其中91.6%即4.787亿美元来自美国国防部,这就不难理解MIT林肯实验室事实上是美国军事电子系统的大本营。 3、加州大学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ANL)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圣塔菲西北56公里处,成立于1943年,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而闻名于世。 洛斯阿拉莫斯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科学城和高科技辐射源。实验室在二战期间由罗斯福总统倡议建立,是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是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 该实验室是一所由能源部与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管理的多计划研究机构。其研究工作分两大类:武器研究,包括开发满足目前军事需要的核弹头、设计试验先进技术方案,以及通过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维持一项创新性武器研究计划;非武器研究,包括核裂变、核聚变、中等物理加速、超导、计算科学、生物医学、地球科学、非核能及基础能源科学等。 这里云集了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目前共有1.2万名雇员,每年经费预算高达21亿美元。 4、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BNL)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位于纽约长岛萨福尔克县(Suffolk County)中部,原址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陆军厄普顿兵营。该实验室成立于1948年,现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石溪大学和BATTELLE成立的布鲁克海文科学学会负责管理。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拥有3台开展研究用的反应堆和同步辐射光源、强场核磁共振仪、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正电子断层成像仪、回旋加速器等一大批大型仪器和设备。除开创了核技术、高能物理、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外,该实验室还在生物、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技术等多学科开展研究。大科学装置群的强大支撑能力和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使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在发展新型、边缘科学和突破重大新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取得多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并数次获得诺贝尔奖,成为著名的大型综合性科学研究基地。 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拥有3000名雇员,每年还接待全球的超过4000名科学家的访问。布鲁克海文的年度研究经费超过4亿美元。 5、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简称JPL) 喷气推进实验室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和管理无人空间探测任务,行政上属于加州理工学院管理,前身是由航空大师西奥多.冯.卡门于1936年牵头成立的喷气动力研究所。在国际科技界,喷气推进实验室如雷贯耳,它在美国导弹和航天发展史上起到了空前的作用,尤其是1958年探险者1号进入轨道,确立了其作为太空开发计划之母的地位。目前喷气推进实验室共进行着45个项目的研发,各种无人探测器升空后的控制工作大都由其负责。它还担负着对地球准确测量的任务,控制着全球的深空探测网络。这里汇集了太空研究领域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员工总数超过5200人,年度研究经费达13亿美元。 6、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ORNL)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科学和能源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43年,原称克林顿实验室,是曼哈顿秘密计划的一部分,现由田那西大学和Battelle纪念研究所共同管理。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要从事核能、物理及生命科学的相关研究。70年代成立了能源部后,使得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计划扩展到能源产生、传输和保存等领域。 目前,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任务是开展基础和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上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方法,增强美国在主要科学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提高洁净大量能源的利用率;恢复和保护环境以及为国家安全作贡献。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许多科学领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它主要从事6个方面的研究,包括中子科学、能源、高性能计算、复杂生物系统、先进材料和国家安全。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现有雇员3800多人和客座研究人员大约3000人,年度经费超过10亿美元。 7、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ANL) 阿贡国家实验室是美国政府最老和最大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实验室之一在美国中西部为最大。阿贡是1946年特许成立的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也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过去半个世纪中,芝加哥大学为美国能源部及其前身监管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运行。 阿贡是从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学的冶金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后,阿贡接受开发和平利用原子反应堆的任务。数年来,阿贡的研究不断扩大,包括了基础科学、科学设施、能源资源计划、环境管理、国家安全、工业技术开发等许多领域。阿贡有两个场所:位于伊利诺州的东场所,占地1500英亩,是美国能源部芝加哥工作办公室所在地;位于爱达荷州的西场所,占地约900英亩,是阿贡多数主要核反应堆研究设施的所在地。 今天,阿贡的雇员超过3500名,运行经费约为4.75亿美元,支持200多个研究项目,从原子核研究到全球气候变化研究。1990以来,阿贡曾与600多家公司、无数的联邦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组织一道工作。 二、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由好几个国家联合承办。它们大多从事于基本计量,高精尖项目,超大型的研究课题,和国防军事任务。例如: 1、德国的联邦技术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Bundesanstalt,简称PTB) 建于1884年,原名帝国技术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Reichsanstalt,简称PTR),相当于德国的国家计量局,以精密测量热辐射著称。十九世纪末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致力于黑体辐射的研究,导致了普朗克发现作用量子。可以说这个实验室是量子论的发源地。 谈到该实验室就须介绍物理学史上两位重要的人物。 第一个是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恩Wilhelm Wien(1864-1928),他曾是该实验室的理论带头人,在这里工作长达近十年的时间。他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热辐射定律。 第二位是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郎克,他发现的能量级对物理学的进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继维恩后曾在该实验室工作的一位重要的学术带头人。 2、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简称NPL) 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是英国历史悠久的计量基准研究中心,创建于1900年。 1981年分6个部:即电气科学、材料应用、力学与光学计量、数值分析与计算机科学、量子计量、辐射科学与声学。 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计量中心,与全国工业、政府各部门、商业机构有着广泛的日常联系,对外则作为国家代表机构,与各国际组织、各国计量中心联系。它还对环境保护,例如噪声、电磁辐射、大气污染等方面向政府提供建议。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共有科技人员约1000人,1969年最高达1800人。 3、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简称CERN)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创立于1954年,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的实验组织。它的创建、方针、组织、选题、经费和研究计划的执行,都很有特点。1983年在这里发现W和Z0粒子,次年该中心两位物理学家鲁比亚和范德梅尔获诺贝尔物理奖。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由欧洲11个国家从1951年开始筹划,现已有26个成员国。经费由各成员国分摊,所长由理事会任命,任期5年。下设管理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和实验委员会,组织精干,管理完善。研究人员共达9000人,多为招聘制。这是一个旨在探索宇宙开始时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等问题的纯科学的物理研究机构,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实验室之一。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8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物理学家曾在此工作过。 这个研究中心建有两个国际研究所,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小组研究亚原子核的结构及其理论。第一研究所装有6亿电子伏的同步回旋加速器,280亿电子伏的质子同步加速器等。第二研究所在第一研究所旁边,它装有一台周长约7千米的新质子同步加速器。 研究中心除有许多先进而价格昂贵的试验设备外,还有图书资料室,并出版《欧洲核研究组织信使》(月刊)和科学报告等。由于中心的设备齐全,服务优良,加上科学家们的勤奋努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粒子物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子研究中心。 数十年来,该研究中心先后建成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质子同步加速器、交叉储存环(ISR)、超质子同步加速器(SPS)、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氢气泡室(BEBL)。 4、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简称PSI)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是瑞士科学和技术的多学科研究中心。在与国内外大学、其他研究机构和工业界的合作中,PSI在固态物理、材料科学、基本粒子物理、生命科学、核与非核能研究及与能源有关的生态学的研究中非常活跃。 PSI是瑞士最大的国家研究所,有雇员1200人,是瑞士唯一这种类型的研究所。 PSI研究的重点放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领域和对教育和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但超出大学单个系能力的领域。 PSI研制和运行需要特别高标准的技术诀窍、经验和专业的复杂研究设施,拥有散裂中子源,瑞士光源(SLS)等大科学装置,是世界科学界主要的用户实验室之一。通过它开展的研究,PSI获得新的基础知识,并积极促进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三、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其中最著名的有贝尔实验室和IBM研究实验室。 1、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 贝尔实验室原名贝尔电话实验室,始建于1925年,总部在美国纽约(后迁至新泽西州的墨里黑尔)。它是一个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宗旨是进行通讯科学的研究,有研究人员20000人,下属6个研究部,共14个分部,56个实验室,每年经费达22亿美元,其中10%用于基础研究。除了无线电电子学以外,在固体物理学(其中包括磁学、半导体、表面物理学)、天体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等方面都有很高水平。 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获专利26000多项(平均每天一项),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项,如有声电影、晶体管、信息论、激光理论、3K宇宙背景辐射、可视电话、磁泡器件、光通信、数字计算机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里每年都要发表上千篇学术论文,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几十年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先后有:发明电子衍射的戴维森,发明晶体管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坦,发明激光器的汤斯和肖洛,理论物理学家安德逊,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正是由于贝尔实验室产生了许多科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人们把它看作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之一。 2、IBM研究实验室(IBM Research) IBM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简称,创建于1911年,现已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在计算机生产与革新中居世界领先地位。 IBM研究实验室也叫IBM研究部,共有研究人员3500人,还吸收许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参加工作。它专门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并探索与产品有关的技术,其特点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科学家在这里工作,一方面推进基础科学,一方面提出对实际应用有益的科学新思想。研究部下属四个研究中心: (1)位于美国纽约的Thomas J.Watson研究中心。从事计算机科学、输入/输出技术、生产性研究数学、物理学、记忆和逻辑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物理学包括:凝聚态物理、超微结构、材料科学、显微技术、表面物理、激光物理以至天文学和基本粒子。 (2)位于美国加州的Almaden研究中心。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还进行高温超导、等离子体、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同步辐射等研究。 (3)瑞士Zurich研究中心。重点是激光科学与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激光器、光学储存、光电材料、分子束外延、高温超导、超显微技术等方面,还进行信息处理等计算机科学研究。 (4)日本东京研究中心。内分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新技术研究所和东京科学中心,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的生产和革新进行研究。 进入80年代,IBM研究中心成绩斐然,两届诺贝尔物理奖都被它的成员夺得:一是因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宾尼格(G. K. Ginnig)与罗勒尔(H. Rohrer)共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二是因发现金属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柏诺兹(J. G. Bednorz)和缪勒(K. A. Mller)共获1987年奖。 参考文献: 1.二十世纪世界著名实验室简介 .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GZ/GZWL/WLBL/WLXS/wl100019zw_0116.htm . 2.赵文华,黄缨,刘念才.美国在研究型大学中建立国家实验室的启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57. 3.美国的著名国家实验室介绍 . http://www.lab127.com/showtopic-25296.html . 4.MIT与计算机教育 . http://www.itedu-tsinghua.com/ReadNews.asp?NewsID=345 . 5.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 . http://222.18.57.33/lab/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9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摘编)
个人分类: 转载社区|3268 次阅读|3 个评论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学?
pinjianlu 2009-5-6 22:27
什么是一流的大学呢?本来笔者是没有资格来定义的,但是针对目前国内虚浮的作风,实在很反感,不得不想写点儿什么来评论一下了,也不期望能改变什么,只是希望只能能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思考,大家一起来努力,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希望了。 前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曾经说过,一流大学不是看它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看它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它的学生和毕业生是否能够得到公众的承认和赢得社会的尊重。如果用这条标准来衡量,请问现在国内还有几所大学能够称得上是一流大学呢?曾经的北京大学是多么地受社会认可,而现在呢?似乎历史上的辉煌已经不在了!就拿我目前所在的重庆大学来说,曾经它也是一所很好的大学,可以不管政治,安心做自己的学术,它的学生在重庆市也非常的受人尊敬,重大的教授也是一个值得令人向往的职业,不过那时教授的收入可比公务员高多了。可现在呢?给人的感觉它更象是一个行政机构,政治的氛围非常浓厚。似乎这些副部级大学都是这样的,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中国的大学搞了三六九等,学校都与行政级别挂钩了,行政级别越高,就越喜欢搞政治呢?而一般教师的收入也是无法与公务员相提并论的,在很多学校当教师还不如搞行政呢! 说到这点,我想起了余世维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出去买水果,忘记了带钱,老板说,没有关系,你明天带来吧。于是余世维就问那个老板,万一他不来怎么办?老板就说,如果明天起没有再看到他,那只有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已经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是受人尊敬的,是得到老百姓认可和信任的,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可以放心使用。试问一下,我们国内的大学有几所能够达到这种层次?有几所大学毕业的学生是可以让用人单位放心的?这值得我们好好检讨一下了,我们的大学就只知道传授知识、组织各类考试,或者挣各种外快,什么时候考虑过培养学生的素质了。比如,有了电脑和宿舍通了网络本来是件好事,可以帮助学习,可是很多很多的学生都只是在玩游戏、看球赛,适当的休息娱乐并没有错,只是你调查一下,有几个宿舍晚上是早早休息,第二天早点儿起床锻炼或学习的?恐怕找不到几个了!我们宿舍一个山东人,每晚和网友聊天就聊到凌晨一点了,睡了都还要爬起来看球赛,结果每天都直接睡到中午吃午饭才起来,下午也干不了多少事情了,晚上又是和网友聊天,半夜再看球赛。如此周而复始,研究生阶段又能学到什么呢?简直是浪费父母的钱、浪费生命!而且还影响到了别人的正常生活。 大学生、研究生光有智商还不够,还要有情商、逆境商等等,看看现在公司的招聘就知道了,很多 IT 类公司基本上都要把智商、情商测试个遍。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公司已经看出了,现在虽然扩招得厉害,毕业生虽多,但是能够放心使用的却不多呢?国内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很多人读了博士却要去当个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工作轻松稳定,收入还比一般的大学教师高很多,这正是很多学生所设想自己毕业后的理想工作,所以这也就难怪公务员会成为香饽饽了。但是读到博士,还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自己想要追求什么,都还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话,那么就只能说明国内教育的悲哀了。国内的素质教育到底做到哪里去了?如果仅仅为了追求轻松,干嘛还要读博士呢?博士阶段的培养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周围的很多博士似乎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总以为读了博士就可以找到一份轻松、稳定又高薪的工作,在现在这个商业经济的时代,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了,这种理想似乎并不太切合实际。其实很多人读博士的目的仅仅是硕士毕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到底都是谁的错呢? 一流大学应该有自由的思维,自由的学术氛围,应该有一流的工科、一流的文科和一流的理科,这才能算是真正的一流大学吧。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国家就说要重点扶持一批大学,于是中国的大学就开始有了等级划分的概念,这个等级却并不是靠公平竞争、自己努力去争取得来的,而是靠国家的行政手段来强制性执行的。这样会出什么问题,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 52 年又来了一次全国性的院系调整,力度之大,把中国大学搞得面目全非。时过境迁, 50 多年过去了,全国重点大学从最开始的 9 所发展到了 88 所,全国重点大学还没搞完,又出来了 211 的概念。好了, 211 没出来几年,又出来 985 。并且在中国似乎新概念层出不穷,教育部也很热衷于搞什么工程、计划之类的,比如 111 创新引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等。中央这样搞也就罢了,各个地方政府也开始随波逐流,比如教育部有长江学者的说法,各地方政府也搞了自己的所谓学者,象湖北的楚天学者、湖南的芙蓉学者等等,总之是花样百出。很多学校甚至还有自己的人才引进工程或者项目,我在想,如果国内的土壤适合那些人才的发展,有他们的生存空间,根本就用不着搞那么多的人才工程吧?!莫非我们就借助几个海龟,就可以把国内的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了? 再拿实验室来说,有各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国家重点等等。近几年又出现了国家实验室( National Laboratory )、国家工程实验室(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以及各种类型的中心。表面上看起来国家似乎很重视教育和科研,实际上这些都造成了很多名校在以这种名义进行圈钱运动,重点大学的校长们忙得不亦乐乎,成天忙着博弈,这一轮的竞赛还未结束,又要开始忙着准备下一轮的 PK 了。而那些二本院校却似乎很清闲,也不是他们不想努力把自己搞好,而是国家行政上已经把他们枪毙了,早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就是一般的本科院校,仅仅搞教学就够了。一个民办的三本院校的校长就说过:不是自己不想努力把学校搞好,而是实在搞不好,不论自己多么努力,学校就是个在第三批次里面录取的民办本科院校,从生源上就永远无法和公办的学校相比,哪怕就是再差的公立学校。我想这些不公平的竞争手段,中国是永远无法出现哈佛的,象哈佛那样的学校到中国来了,估计也会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所谓的研究型大学。从武书连的大学排名上看,还划分了研究 1 型、研究 2 型。所谓研究型大学,其实是看学校招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重,于是一些大学开始了缩招本科生,扩招研究生,搞得研究生比本科生还要多得多。我想这些也许是和 MIT 学的吧,包括国家实验室也都是和欧美学习过来的先进经验,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些学校为了一个排名似乎搞得太激进、太浮躁了。本科教育还没搞好,就开始大搞特搞研究生教育,他们难道不懂:本科阶段是一个人的精华学习时光,本科四年的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吗?本科是基础,对做研究来说,本科培养出来的素质和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我实在不明白为啥我们有这么多学校这么不重视本科教育而要鼓吹自己是所谓的研究型大学。这也就难怪丘成桐他老人家要说国内的本科教育出了问题这样的话了,丘成桐还指责了北京大学的某个学霸,曾经是他的学生,这也正是指出了目前我们国内的氛围是多么的浮躁!我们现在是在经济上腐败、政治上腐败,最后导致了学术上的腐败。如果连大学这最后的一点儿净土都不能幸免的话,那我们还真如郎咸平教授所说的腐败铁三角了。 腐败、浮躁这两个互相促进的东西,就如两颗毒瘤一样,腐蚀着我们的大学校园。我今天在这里并不是想说国家搞什么国家实验室之类的有什么不好,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每一个发达国家在科研领域的最高研究机构,但是大学能得到这个为什么就只是靠一个行政手段呢?国家说哪个学校好,于是那个学校以前就是再不好,也就变好了。 211 出来的时候,不就有很多学校,本来以前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由于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手段支持,靠国家强制性的扶持,摇身一变,就成了 211 重点大学。如果这些是靠实力竞争得来的,是靠自己努力发展来争取的,那么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说三道四了。 我以前是在一所师范院校工作, 08 年全校申请到了 2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校领导都高兴得不得了,所有的老师都精神鼓舞,以为自己学校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所好大学了。本来热爱自己的学校是对的,但是我想请问,学校得到社会认可了吗?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毕业生在社会上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用人单位是不是很器重这所学校的学生呢?或者说人家都来抢着要咱们这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呢?没有!而且差得很远!所以我个人认为,不要老是去吹嘘学校申请到了多少项目,有多少自然科学基金、什么 973 、 863 之类的,当然这些是一所学校发展所必需的,也必须要去争取,但是同时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学校成天在追逐论文数量的时候,老是喊着要多快好省地发表所谓的高水平、强理论的论文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东西是真正有用的、真正能够产生价值和效益的、对人类有贡献和社会影响力的。 某些师范院校本来是院系调整的时候,定位于培养师资的学校,结果现在也要开始走综合路线,于是就开始扩招工科专业,但对工科的定位似乎又有点儿问题。我认为工科就是为了提高工程技术而设置的学科,所以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但是很多学校居然把工科教育搞成了与文理科类似了,甚至象回到了高中,把大学教育办成了应试型的教育模式。 国家要建设一流大学是正确的,但不能太激进,必须要以社会和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和背景。否则就会导致浮躁和腐败,君不见,教育部每年投资到教育上的经费,有多少投入到了初等教育之上?而投资到高等教育和科研上的经费,清华和北大占到了多少比例?不到十所的所谓名校居然占了每年国家投资到教育上的经费的绝大多数。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国家重视这些名牌大学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些大学靠着国家的支持,它们自己是否还有紧迫感、使命感和压力感呢?它们拿了那么多的钱,是否干了那么多的事,科研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又是多少呢?这都不得不引发我们大家的思考。 最后,还是以朱清时的那句话来结束本文,一所真正的好大学,不仅仅是看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是不是 211 、 985 重点,有好多所谓的基金,建有几所重点实验室或者工程中心,更应该看看它的贡献和影响力,有些学校所建设的大学科技园、高科技孵化中心真正创造的价值又有多少?所毕业出来的学生是否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还应该成为一所大学是否是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之一。希望武书连下次再排名、再选出国内的一流大学的时候,应该参考这些标准,学生的就业、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617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