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个旧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超级稻”测产个旧行 
热度 6 lipng6575 2016-9-15 13:09
受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之邀,2016年9月13日来到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参加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的创制”项目现场观摩会。据悉,个旧市是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杂交水稻高原育繁示范中心组建地(2010.6,下称“高原中心”),袁隆平院士担任 该中心专家组组长 ,中心主任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辛业芸博士担任。2009年 个旧市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联合在该市大屯镇实施了4个百亩连片高产杂交水稻优良示范栽培项目,其中Y两优1号超级稻新品种平均亩产达916.44公斤,创下了杂交水稻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全国第一的最新纪录。后来“高原中心”与 我国农学家、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合作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历经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到第五期目标的攻关,每年均有突破,尤其是在2015年达到平均亩产1067.5公斤(超优千号,即超优1000,广香24s/R900 ,国家杂优中心选育 ),首度实现袁隆平院士确定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16吨/公顷),并创造了杂交水稻百亩片平均亩产世界新纪录。今年的情况又如何呢? 14日上午, 由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的百亩连片杂交水稻示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实地测收。 选择的三块田实收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实收折合产量(含水量13.5%)分别是1043.5公斤,1099.4公斤和1154.34公斤,按上等田产量20%、中等和下等田各40%的权重计算平均产量为1088.0公斤(16.32吨/公顷), 再次刷新百亩片平均产量纪录。 项目地点位于新瓦房村第四、第五村民小组,距个旧市区18公里,海拔1287米,北纬23 ° 26 ' 4 ,东经103 ° 17 ' 31 , 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年降雨量700-900毫米, 热量丰富,雨量适中,紫外线强,台风少。示范田块地势平坦,田面平整;有大型灌溉系统供水,灌溉方便。 项目涉及59户农户,共101亩,继续选用“超优1000”开展示范种植,攻关产量目标为17吨/公顷。该品种3月26日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4叶1心开始移栽(4月21日),栽插规格4寸 × 9寸,单苗移栽,每亩1.65万穴,总叶片数16叶,全生育期165天。总施肥量为:每亩大田施纯N=24 ~26公斤,纯P2O5( 五氧化二磷) =11公斤,纯K2O( 氧化钾) =22公斤,14%的硅钙服30公斤。科学管水,13叶施穗肥,统防统治病虫害。 现场组织了100位农民收打,按当地农民的收打方式 以谢华安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在科技部农村中心及云南省农业厅领导的见证下实施了现场测产 原江苏省副省长、农学家、水稻栽培学家凌启鸿教授在测产现场 感想:有感于袁隆平院士86岁高龄还情系着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及对杂交水稻高产的执着追求,亲临各高产创建基地。有感于83岁高龄的凌启鸿教授对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不倦的示范推广,奔波于各示范基地。有感于个旧市李文友对杂交水稻高产创建的真心支持,他历经副市长、政协主席及退居二线的各个岗位都身体力行实实在在的支持这项工作。 友情提示:高产创建是在袁隆平院士总结的“良种、良法、良壤、良态”的条件下实现的,远高于我国水稻平均产量,如何缩小这产量差距,整体提高我国水稻的产量水平,还需水稻科学家从各个方面继续攻关,解决其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特别是使用“精简栽培技术”如何实现高产和超高产的问题。此外,超优1000(超优千号)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品种,虽然产量潜力高,但抗病性和耐高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良。 个旧市是中国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东经102°54′至103°25′、北纬23°01′至23°36′之间。面积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万(2014年),被称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个旧是以生产锡为主并产铅、 锌、铜等多种有色金属的 冶金工业 城市,是中外闻名的“ 锡都 ”。当地以产锡著名,开采 锡矿 的历史有约2000年,是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同时是世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
个人分类: 科研新闻|7618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