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去中心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区块链4.0
热度 2 lvnaiji 2019-1-23 14:06
吕乃基 摘 要 :区块链是当今炙手可热的技术前沿。本文从尚未成型的“通证经济学”入手,梳理关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区块链将推进良币驱逐劣币。区块链4.0可能是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现实世界中的国家之争,现实世界中的权力与未来世界之争,可能会影响人类社会走向未来的途径和未来世界的建构。 原文刊于《系统科学学报》2019,1 笔者曾发过“ 虚实之间的‘区块链’ ” ,核心观点是: 由实到虚,以虚驭实,“我管人人,人人管我”,以及“良币驱逐劣币” 。本文是对区块链4.0的理解,包括“通证经济学”、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良币驱逐劣币,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 一、通证经济学三要素:代币、社群和共识 任何个人、群体、组织,任何设备的特殊能力、资源,都可以以通证确权,获得特定社群的认可,也就是形成共识,以及在社群中发行定向的代币。 代币是该区块链运行的动力,以激励社群,维系、扩大和推动社群的运行。不发行代币的区块链,只是承担记录功能的分布式账本。作为实体的纸币的流通是看不见的,没有人知道一张纸币何来何往;区块链可以让数字货币的每一笔动向都 有“链”可查 ,同时还保护参与者的隐私 。 共识之一是,社群对发行代币者所拥有资源和能力的认可,之二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每一个社群都有属于自己的区块链。每一个个人和设施都可以加入不同的社群,充分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学,发挥设施的多种功能,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无需任何中心授权和中介介入。 代币、社群和共识,代币相应于迄今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社群相应于政治,共识则相应于文化。围绕“通证”,一种新的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正在形成之中。 二、去中心化 关于区块链的一大争议点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必然受到现有中心的抵制。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涉及两个方面,与现有互联网之争,以及与现实世界中的权力之争。前者主要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后者主要在政治层面。 Barlow 于1996年2月8日发表《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宣言》声称:传统的政府,再也无法统治互联网。然而事与愿违,虽然Barlow本人仍然对20年前的独立宣言深信不疑;著名的《连线》发现,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生活在一个日益“局域化”的互联网中,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对美国本土,以及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监视、美国FBI去“暗网”执法的时代。互联网入口成为控制力更强的渠道;电商、游戏的开发商和玩家则把利润交给电商平台。 区块链的发展摆脱20年来互联网形成的中心,在经济上,生产者可以把产品和内容直接推广出去,不需要经过平台,被互联网渠道和流量入口盘剥 。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觉察到,区块链撕裂了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矛盾从巨头与创业公司的矛盾,转变成古典互联网与区块链之间的矛盾。 虽然如此,互联网和被称为互联网“下半场”的区块链,实际上在技术层面难以分割“上下场”。马化腾强调,作为中心的云计算对于产业升级和公司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服务器的私有属性决定了数据的最终控制权属于服务器的控制者,数据很难自由流动和迁移。互联网已经形成巨头垄断,以至无法重建一个 Facebook 去打败 Facebook 。 “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最终承载于中心化的互联网服务之上,中心化的底层传输网络,可以轻易打击和控制“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产品 。 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强调所有的节点都保留完整的数据,每发生一笔交易,就同步给其他用户,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必须有部分中心化的信息节点(刘锋) 中心化的互联网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在技术层面还有合作的空间。 通证经济学所涉及的就是在公链基础上的私链及若干私链链接起来的联盟链。 云计算可以加速区块链技术成熟,推动区块链从金融业向更多领域拓展。反过来,物联网以传统的中心化网络模式进行管理,需要巨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投入,基于中心化的网络模式也存在安全隐患;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为物联网的自我治理提供方法,帮助物联网中的设备理解彼此,进而知道不同设备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分布式物联网的去中心化控制。 为了提升整体效率和体验,同时避免区块链牺牲效率的弊端,借贷宝在借贷供应、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充分引入了区块链去中心化概念,但在身份鉴权、支付、贷后管理等一系列辅助环节仍然保持中心化状态 。 总体而言,技术层面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涉及新老技术背后利益的重新分配, 新技术动了老技术背后的奶酪,这是“争”的缘由;但由互联网到区块链在技术上具有继承的一面,这是争论双方不可能一拍两散,进而开展某种合作的依据。 至于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权力之争,各国央行对比特币的举措就是明证。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央行 与区块链的爱恨情仇 ”。在中国大数据领域应用典型的贵州省,贵阳市常务副市长徐昊的观点是:区块链本质是去中介化,中心不可能去掉。 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权力之争,核心是监管。 一种观点认为,区块链想要在金融领域实现颠覆极其困难,提倡去中心化几乎不可能。短期,可能是三到五年,也可能是十到二十年,但一定不是永远。 倾向于维持现实世界权力的设想是,“秩序互联网”和“主权区块链”,前者创新社会组织方式、治理体系、运行规则等。后者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必须在国家主权范畴下,在法律与监管下。要求设“超级后门”,以便对区块链进行上帝般的监管。 网络中有一些特殊的节点拥有“穿透”和“干涉”整个网的能力。一旦发现节点出现问题,司法部门可以对账户和节点上的资产进行冻结。监管机构有予以撤销或强制停止的权力。“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加上主权区块链,塑造一个透明的世界,资产的流转、数据的流动,都将难逃法眼。”“很多巨头的项目,都(主动)给监管留好了后门,可以随时监控。” 想起若干年前联想引入ERP之后,杨元庆的一番感言。联想的运行,部门、员工、设备、产品,如同透明的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一目了然。关键是,杨元庆本人在金鱼缸外,对联想进行“上帝般的监管”。 在技术相对稳定和常规发展时期,监管与技术的关系相对均衡;新技术问世打破均衡,监管出现某种程度的空白。新技术在社会化过程中引发一些因素的野蛮生长,例如炒比特币,发空气币等等,对“去中心化”的刻意强调也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作为对无序现象和过度渲染的反拨,有可能走向监管过度,由此也引发业界的担忧。搜狗CEO王小川的理解是,区块链的生存空间在“公司信用之上,国家信用之下”。在央视财经的节目中,Don Tapscott希望政府要保护消费者,民众,同时让好的技术繁荣发展,以及创造创新型的经济。 一位区块链专家这样预测区块链的命运:“要么就是绝对的自由,要么就是绝对的集中。”这么说,看来绝对化了。 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开放是必要的,但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这一说辞貌似辩证,失之空泛。 可以确定的是,技术的发展必然不断消解现实世界的权力结构。或许张首晟的理解是区块链所引发的监管之争的解决之途,那就是把 政府对区块链的监管本身做成智能合约。 http://mp.weixin.qq.com/s/bM4TPTC3AVGWzl1gC1McOg 鲍捷 http://36kr.com/p/5116582.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http://www.8btc.com/yuan-yu-ming-ben-zhi?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https://view.inews.qq.com/a/20180424A1ERNR00?uid=10000892564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https://c.m.163.com/news/a/DJ4SKD8R05129QAF.html?spsw=1spssid=b4bd4394666db081 e8d27099ed2fde8dspss=newsappfrom=timeline http://mp.weixin.qq.com/s/2E7qyvcrfcgbiMDiAhFM1w
个人分类: 科技|5816 次阅读|4 个评论
去中心化交易所OAX简明介绍
热度 1 outcrop 2018-6-22 17:37
今天,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数字资产交易所(Decentralized Cryptocurrency Exchange)——OAX(www.oax.org)迈出了第一步,发布了第一个可交易的原型demo: https://dex.demo.oax.org 不过,新事物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作为除了开发人员之外的第一个成功交易的用户,记录下交易的过程供参考。大概步骤有: 1、浏览器(推荐Firefox)安装MetaMask以太钱包插件,并创建钱包。注意,OAX的demo运行在Rinkeby网络,因此MetaMask需要连接到Rinksby网络。 2、获取测试以太eth,这一步也不容易。钱包创建成功后,到 https://www.rinkeby.io/#faucet ,用社交账号获取一定量的测试币:比如在推特发一篇包含钱包地址的推文,贴入链接地址后要求发测试以太: 3、确认交易资产。获取ETH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交易确认,点击钱包下拉菜单的叉叉,然后在metamask中确认即可,几秒钟后会变成勾勾对号。 4、将eth转化为WETH。免费获取测试eth后,钱包会看到ETH,但此时还不能交易,需要先转换为WETH。注意metamask插件上的消息和确认,之后的各种交易操作都需要关注metamask。 点击“Quick Start”的“Wrap some Ether”,出现转换对话框。 点击Convert to WETH后,注意metamask上的操作: 5、开始交易。对WETH也需要确认交易资产,之后,就可以如同传统的交易所一样,进行买操作。如果进行卖操作的话,同样也需要对交易资产确认,比如前面图中的OAX后面还是叉叉的话,需要确认后才能卖出。 OAX官方也也做了一个视频教程,不过操作的门槛还是相对较高,希望未来能越来越容易操作。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51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区块链4.0:区块链+人工智能(上)
lvnaiji 2018-6-11 09:49
吕乃基 6月7日, 应中国科普研究所、《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之邀,作了关于“区块链”的发言 http://s2.rabbitpre.com/m2/aUe1ZicQfC?lc=1sui=V3oMKcy9openid=o7kepwVTS_owpCcoGxOXR7ZB0vDwaccess_token=10_FW9wwcYzl7Elcauj4sscxkgu-0vFc0R9wW3lcR-Lgr0hk-msv1rXfVNri4pOy44OJ3nDR3uXQlrVt4w3eRdcVQ#from=share 以下是由ppt加以整理、修改的内容。因部分内容已经在公众号上传过了,核心思想是, 由实到虚,以虚驭实,“我管人人,人人管我”,以及“良币驱逐劣币”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搜索( 虚实之间的“区块链” http://mp.weixin.qq.com/s/bM4TPTC3AVGWzl1gC1McOg ),此处仅涉及对“通证经济学”、中心化,以及对区块链4.0的理解。分“上下”两次上传。 1. 通证经济学三要素:代币、社群和共识 任何个人、群体、组织,任何设备的特殊能力、资源、意向,都可以以通证确权,获得特定社群的认可,在社群中发行定向的代币,以激励社群,维系、扩大和推动社群的运行。共识之一是,社群对发行代币者所拥有资源的认可,之二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每一个社群都有自己的区块链,作为实体的纸币的流通是看不见的,没有人知道一张纸币何来何往,区块链可以让数字货币的每一笔动向都 有“链”可查 ,同时还保护参与者的隐私 http://36kr.com/p/5116582.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 每一个个人和设施都可以加入不同的社群,充分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学,发挥设施的多种功能,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无需任何中心授权和中介介入。 代币、社群和共识,代币相应于迄今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社群相应于政治,共识则相应于文化。 2. 去中心化 关于区块链的一大争议点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必然受到现有中心的抵制。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涉及两个方面,与现有互联网之争,以及与现实世界中的权力之争。前者主要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后者主要在政治层面。 Barlow 于1996年2月8日发表《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宣言》声称:传统的政府,再也无法统治互联网。然而事与愿违,虽然Barlow本人仍然对20年前的独立宣言深信不疑;著名的《连线》发现,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生活在一个日益“局域化”的互联网中,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对美国本土,以及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监视、美国FBI去“暗网”执法的时代。互联网入口成为控制力更强的渠道;电商、游戏的开发商和玩家则把利润交给电商平台。区块链的发展,生产者可以把产品和内容直接推广出去,不需要经过平台,被互联网渠道和流量入口盘剥。 ( http://www.8btc.com/yuan-yu-ming-ben-zhi?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 。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表示,区块链撕裂了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矛盾从巨头与创业公司的矛盾,转变成古典互联网与区块链之间的矛盾。 虽然如此,互联网和被称为互联网“下半场”的区块链,实际上在技术层面难以分割。马化腾强调作为中心的云计算,对于产业升级和公司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服务器的私有属性决定了数据的最终控制权属于服务器的控制者,数据很难自由流动和迁移。互联网的巨头垄断,无法重建一个 Facebook 去打败 Facebook 。 “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最终承载于中心化的互联网服务之上,中心化的底层传输网络,可以轻易打击和控制“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产品。 https://view.inews.qq.com/a/20180424A1ERNR00?uid=10000892564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强调所有的节点都保留完整的数据,每发生一笔交易,就同步给其他用户,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必须有部分中心化的信息节点(刘锋) 中心化的互联网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在技术层面还有合作的空间。 云计算可以加速区块链技术成熟,推动区块链从金融业向更多领域拓展。反过来,物联网以传统的中心化网络模式进行管理,需要巨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投入,基于中心化的网络模式也存在安全隐患;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为物联网的自我治理提供方法,帮助物联网中的设备理解彼此,进而知道不同设备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分布式物联网的去中心化控制。 为了提升整体效率和体验,同时避免区块链牺牲效率的弊端,借贷宝在借贷供应、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充分引入了区块链去中心化概念,但在身份鉴权、支付、贷后管理等一系列辅助环节仍然保持中心化状态。 https://c.m.163.com/news/a/DJ4SKD8R05129QAF.html?spsw=1spssid=b4bd4394666db081 e8d27099ed2fde8dspss=newsappfrom=timeline 总体而言,技术层面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涉及新老技术背后利益的重新分配, 新技术动了老技术背后的奶酪,这是“争”的缘由;但由互联网到区块链在技术上具有继承的一面,这是争论双方不可能一拍两散,进而开展某种合作的依据。 至于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权力之争,各国央行对比特币的举措就是明证。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央行 与区块链的爱恨情仇 ”。中国大数据领域应用的一个典型是贵州省。贵阳市常务副市长徐昊的观点是:区块链本质是去中介化,中心不可能去掉。 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权力之争,核心是监管。 一种观点认为,区块链想要在金融领域实现颠覆极其困难,提倡去中心化几乎不可能。短期,可能是三到五年,也可能是十到二十年,但一定不是永远。 倾向于维持现实世界权力的设想是,“秩序互联网”和“主权区块链”,前者创新社会组织方式、治理体系、运行规则等。后者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必须在国家主权范畴下,在法律与监管下。要求设“超级后门”,以便对区块链进行上帝般的监管。 网络中有一些特殊的节点拥有“穿透”和“干涉”整个网的能力。一旦发现节点出现问题,司法部门可以对账户和节点上的资产进行冻结。监管机构有予以撤销或强制停止的权力。“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加上主权区块链,塑造一个透明的世界,资产的流转、数据的流动,都将难逃法眼。”“很多巨头的项目,都(主动)给监管留好了后门,可以随时监控。” http://mp.weixin.qq.com/s/2E7qyvcrfcgbiMDiAhFM1w 想起若干年前联想引入ERP之后,杨元庆的一番感言。联想的运行,部门、员工、设备、产品,如同透明的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一目了然。关键是,杨元庆本人在金鱼缸外,对联想进行“上帝般的监管”。 在技术相对稳定和常规发展时期,监管与技术的关系相对均衡;新技术问世打破均衡,监管出现某种程度的空白。新技术在社会化过程中引发一些因素的野蛮生长,例如炒比特币,发空气币等等,对“去中心化”的刻意强调也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作为对无序现象和过度渲染的反拨,有可能走向监管过度,由此也引发业界的担忧。搜狗CEO王小川的理解是,区块链的生存空间在“公司信用之上,国家信用之下”。在央视财经的节目中,Don Tapscott希望政府要保护消费者,民众,同时让好的技术繁荣发展,以及创造创新型的经济。 一位区块链专家这样预测区块链的命运:“要么就是绝对的自由,要么就是绝对的集中。”这么说,绝对化了。 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开放是必要的,但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这一说辞貌似辩证,失之空泛。 可以确定的是,技术的发展必然不断消解现实世界的权力结构。或许张首晟的理解是区块链所引发的监管之争的解决之途,那就是把 政府对区块链的监管本身做成智能合约。
个人分类: 科技|1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取决于业务模式
vegagrid 2017-7-17 18:59
区块链技术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创新。但是和任何技术一样,区块链技术只能在其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特征是去中心化,即需要网络中多个节点达成共识才能完成记账,也就是说网络中没有节点具有集中控制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特征需要和具体业务相匹配。如果业务本身就是集中控制方式的,那么采用区块链技术未必能带来好处。 实际上,很多应用的业务场景都是集中式的,特别是一些成员之间高度信任的组织和结构,很多业务的执行无需采用共识过程。 比特币区块链的初衷是就是实现去中心化的自由货币。人们其实都知道这种方式有显著的优势,只是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无法实现而已。这种去中心化的 业务需求与区块链技术完美匹配,也使得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大获成功。 因此,采用区块链技术之前,需要认真考虑实际业务是否真的需要去中心化,否则采用采用传统的中心化成熟技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2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