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格式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格式

相关日志

如何提高论文可读性?Nature高级编辑提出15条原则
NatureResearch 2020-6-29 18:53
Michael White表示,应根据论文的学术价值而非外在呈现,决定是否发表一篇论文。 11年来,我在《自然》经手了1000多篇气候科学论文的审稿工作。 是否要将某篇论文送审,我的决定依据是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而不是它的呈现形式。 尽管如此,许多方面的呈现问题通常会引起混淆或误读,造成审稿流程大幅拉长。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审稿过程的麻烦,也为了尽量让编辑和审稿人能够重点关注论文的科学内容,我在此提出下列建议。 其中一部分和气候科学的相关性更大一些,但是大部分都普遍适用于各种领域。 来源:vladwel/Getty ▍格式与布局 ▍ 使用宽行间距和大字体。 这是为了方便阅读文本。论文终稿在纸版上多列排版时,小字体和单倍行距没问题。举例来说,《自然》的纸版采用双栏排版,单栏的一行一般包括10个左右的单词。但是大部分论文在最初投稿时采用的是单栏排版,同样的字体和行间距,一行可能包括至少20个单词,这样就不便于断句。双倍行距加上15号字体,却也矫枉过正了。合理的做法是采用1.5倍行距和适当的字体,使得在单栏排版的情况下,一行包括12-15个左右的单词。 使用连续行号。 审稿人喜欢查看具体的行号,并且经常会指出缺少行号的情况。如果一篇论文进入了二审,连续行号也方便你指出你做了修改的位置。 提供文内图表和图例。 至少在《自然》的初始审稿中,我们鼓励作者在单个Word、PDF或LaTex文件内包含图表和图例,图表尽可能紧挨着相关的文本。 ▍ 撰写论文 ▍ 避免主观性词语。 审稿人通常会反感以下这类词语或词组,如“前所未有的”“范式转变”“令人惊讶的”“剧烈的”“有趣的”和“显著的”。最好少用形容词描述研究结果,让读者自己判断某项科学进展的重要程度。 避免首字母缩写和缩略词。 虽然这种缩写形式确实可以让你有更多的空间去呈现其它材料,但是它们也会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前后查看来确定它们的原始定义。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当一个词在论文中至少会出现五次,则使用缩略形式。请务必使用通用缩略形式;比如在气候科学领域,“SST”代表“海平面温度”,“CCN”代表“云凝结核”。如果可以,请避免创造仅限于你自己的论文的缩略词。 避免没有方向性的词语,如“影响”。 反之,应指明你所描述的影响的方向。比如,不要写“降水会影响净初级生产量”,而应写“降水会增加净初级生产量”。再具体就更好了:“干旱生态系统中的年降水增加一倍,可以使净初级生产量增加20%。” 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要避免使用“显著”。 如果你想说“巨大”或“主要”,那么不要使用“显著”,因为它可能和统计检验结果产生混淆。如果你报告的是统计检验结果,最好报告具体的数值。 使用陈述式标题。 审稿人(以及编辑)通常会推荐使用 陈述式标题,即陈述而非暗示 ,标题要能体现论文的主要结论。不要使用假定性标题,如“地下水储量的趋势”,可以尝试使用“2010年以来地下水损失增加了一倍”。请注意——陈述式标题可能和夸大或含混不清搅在一起。如果避免主观性词语,谨慎地将重点放在论文的实际发现而非潜在影响上,你应会发现起一个可读性强、有内涵、有趣而不夸张的标题,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根据模板写摘要。 《自然》论文的摘要或第一段是相当标准化的,作者如果采用 我们的模板 ,应能省力不少。 ▍数据和图表▍ 定义不确定性。 在许多初投的稿件中,误差和不确定性都没有完整的定义。置信度是95%,或者说2σ?箱形图表示的是四分位差还是其它东西?请在图例中明确说明。 考虑统计分析。 如果有可能,在文中纳入统计分析或数值数据分析。虽然数据的可视化解读可能无可厚非,但是通常并不值得提倡。举例来说,如果你提出大洋环流加速会在两年后使欧洲气候变暖,审稿人可能预期看到定量分析而非可视化展示。《自然》研究型期刊有 一个合集 ,里面集中讨论了何为优秀的统计分析。 展示和提供基础数据。 如果有可能,将所有数据都展示出来,而不是简单地总结一下。虽然使用柱形图展示简单的数据(比如池塘里的鱼的数量)无可厚非,但是柱形图可能造成统计细节不明。因此,如果是小型数据集,可以考虑使用散点图;如果是较大的数据集,可以考虑使用箱形图或小提琴图( 查看在线免费工具 )。《自然》和许多其他期刊要求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遵守“ EnablingFAIRData ”计划的要求(数据要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可复用),并且要求提交许多其他类型的原始数据(包括电泳分离、地震仪、基因组和源自动物模型的数据)。审稿人现在会期待看到开放数据,因此在初次投稿时便把数据包括在里面,是值得的(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科学数据》在维护 一个潜在数据库清单 )。 遵循一定的颜色规则。 使用颜色时,要注意避免给存在视障的读者造成不便。可以在网络上查看一些出色的讨论和 设计建议 ;网络上也有 检查图表可读性的工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避免使用彩虹色方案——很多领域都流行彩虹色,但是它也 确实存在问题 。若要进一步讨论和了解其它颜色方案,请查看 cmocean 、 NASA GISS 和 ColorBrewer 。主流软件也正在做一些有用的改动,比如R(一种常用的计算及制图平台)已经将其默认的配色从彩虹色改为 翠绿色 。适当的时候使用发散色:对于相关数据与中心值有偏离的图,中心值用白色,其它的用另两种颜色表示一般会比较好。以《自然》曾发表的一篇论文 里的图4为例,温度的平均变化值用白色表示,降温用渐变蓝色表示,升温用渐变棕色表示。 查看这张图片的配色(来源:参考文献 1) 简化图表。 删掉任何无助于传递信息的东西。无关的效果,如3D、阴影和不必要的颜色,都应删掉。举例来说,如果你要展示一张温度图,不要使用叠加的等高线图展示相同的信息。 设置简短的图例标题。 有时候它可以是描述性的,比如“研究领域”。但是如果有可能,就起一个陈述性标题;举个例子,假设:“西太平洋的海洋热含量自20世纪末增加了15%”,那么,可以用一两句话突出图表的主要结论。 一些推特用户认为,前文提出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和行间距和字体有关的,可以通过向作者提供LaTex模板来解决或简化。确实如此,不过许多其它问题,比如主观性措词、彩虹色或首字母缩写等,只能靠作者自己解决,而不能靠技术。 《自然》已经将投稿门槛尽可能地降低了,尤其是因为只有不到10%的初始投稿可以在我们这里发表出来。如果某篇投稿最终被接受,那么我们的内部专业助理编辑会处理最后的格式问题。 除了极端情况之外,采纳我的建议既不会增加论文被送审的几率,也不会降低该几率。尽管如此, 我和审稿人以及读者打交道的经验表明,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增加你的作品的清晰度和透明性,从而为审稿人和读者清除不必要的阅读障碍。 参考文献: 1.Colledge, N. R. et al.Nature 566 , 65–72 (2019). 原文作者Michael White,为《自然》高级编辑。 原文以 How small changes to a paper can help to smooth the review process 为标题发表在2019年5月1日的自然职业版块。 © nature 自然科研论文编辑服务 科学编辑服务 : 自然科研标准的编辑对科学文档进行 全面检查 ,包括结构和论证,提供详细的建议和编辑服务,帮助研究人员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该项服务额外包含语言润色和投稿期刊建议等内容。) 语言润色服务 : 母语为英语的编辑将纠正语言错误,调整句式表达,提升行文流畅度,改善行文风格,帮助缺乏英语写作信心的研究人员。 (质量保证:经过我们语言润色的论文仅因为语言质量问题而被期刊拒绝,将免费获得一次重新编辑服务。) 扫描以上二维码获取 科学编辑9折和语言润色88折优惠 点击 此处上传文稿,查看报价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Springer Natur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4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论文的格式架构与人体架构的对应关系
jiangjiping 2019-1-30 09:01
科研论文的格式架构与人体架构的对应关系 蒋继平 2019年1月30日 虽然科研论文的专业期刊多如牛毛, 数不胜数, 但是, 绝大多数科研论文都有一个共同的格式架构。这个格式架构几乎被所有专业期刊采用, 也被所有论文作者用来作为写论文的标准。 一个标准的科研专业论文一般具有这些格式架构: 1. 题目(Title)。 2. 作者和通讯地址(Authors and Addresses)。 3. 摘要(Abstract)。 4. 引言(Instruction)。 5.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 6. 结果和讨论(Result and Discussions)。 7. 参考资料(References )。 一共有7个部分组成一个标准的科研论文。 当然, 不同的期刊会有一些小小的变动。 比如说: 参考资料部分也可以用引用文献(Literatures Cited)来替换。 根据以上的信息, 我觉得科研论文的格式架构与人体架构有着很相似的对应关系。 首先, 题目是人的头发。都是架构最上面的部分, 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其次, 作者和地址应该是前额部分, 一般不会引起多大的关注。 再者, 摘要相对于人的脸面, 是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然后, 引言是人的脖子, 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 接下来, 材料和方法好比是胸肩和上肢。 材料和方法是一篇论文的核心内容,胸肩和上肢也是一个人的核心部位。 还有, 结果和讨论对应于腹部和大腿。 最后, 参考资料好像是小腿和脚。参考资料是做实验的依据, 小腿和脚是人站立的依靠。 从以上的分析和对比很容易看出, 一篇标准的科研论文从题目到参考资料就像是一个站立的人体, 题目是人的头发, 参考资料是人的小腿和脚, 中间从上到下的顺次是摘要(脸), 引言(脖子),材料和方法(肩和上肢及胸部),结果和讨论(腹部和大腿)。 鉴于这样的对应关系, 不难理解,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色。 第一, 一个合意和引人注目的标题(发型和颜色, 发型应该与体形匹配)。 第二, 一个具有特色和新意的摘要(眉清目秀和鼻梁高挺, 让人一看就喜欢或者印象深刻)。 第三, 一个非常得体和精炼的引言(一根不太长也不太短的, 不粗不细的脖子, 要不然, 会给人一种长脖子, 短脖子, 粗脖子, 或者细脖子的感觉)。 第四, 一段非常具体和内容翔实的材料和方法的展示(一个肌肉丰满, 轮廓明显,架构均称的手肩胸组合)。 第五,一席具有逻辑分析推理的结语和讨论(一个不太肥胖臃肿的腹部和一对肌肉丰满, 但是不太长, 也不太短的大腿,要不然, 会给人一种肥胖或者短腿的感觉, 反正要与整个论文保持均称)。 最后, 参考资料既要全面又要尽量做到精炼, 所以, 要控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 但是, 又要尽量将相关研究的信息包含在内(一双大小尺寸均匀正常的脚和小腿, 让人站在那里有一种稳妥的感觉)。
个人分类: 万花镜|1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投稿前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9-1-27 08:56
论文投稿前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蒋继平 2019年1月27日 我有时候会收到博友的请求, 要我为他们发表论文做点事。遇到这样的境况, 我一般给予礼貌的回复, 说明我的专业知识范围和相关情况。我对有些请求真是爱莫能助, 虽然想帮忙, 但是, 由于专业和能力的局限性,我确实帮不了忙。 不过, 虽然在具体发表论文上我帮不了实质性的忙,但是, 凭着我以往100%的投稿成功率, 我愿意为一些急切想发表论的博友们提供一些发表论文的个人经验。 我觉得要成功地发表一篇论文, 在论文投稿前必须解决好下列一些问题。 首先, 问问自己这个论文的数据是否真实,是不是自己亲自做实验获得的, 这些实验数据是不是属于新的发现, 是不是有值得发表的价值? 要是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就应该写论文发表。 其次, 投哪种期刊最合适? 投稿前要对投稿的期刊进行充分的考量, 一定要找到最适合发表这个论文的期刊。 世界上的专业期刊实在太多, 每个专业都有好多种不同类型的期刊。要是投到不太关联的期刊, 就可能被认为没有价值。 这是因为不同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对论文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认知。比如说, 一篇主要是研究真菌致病机理的论文投到主要是细菌研究的期刊编辑部, 那就很可能遭到退稿的后果。 再者, 论文的写作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格式要求, 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格式要求。 投稿前一定要对所投期刊的格式要求认真仔细地研究一下, 然后将自己的论文与之核对, 并一定要与之保持一致。 然后, 图表数据和图标是否正确?图表数据和图标是一篇论文的最重要的部分。 要是数据和图标有差错, 或者数据和图表有矛盾, 就会遭到质疑甚至退稿的后果。 还有, 数据和图表的形式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 有些期刊对数据和图表的形式有专门的规定, 比如说, 大小尺寸。 最后, 谁为论文承担责任? 这个关系到论文投稿后的一系列的后续沟通。主要是期刊编辑与论文通讯作者之间的交流。 所以, 一般来讲, 论文的通讯作者应该对论文负责。 这个在投稿前就必须明确定下来, 并且在投稿时在材料中说明这一点。 一般来说, 编辑在收到论文后, 要是觉得有发表的价值, 但是, 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 会将论文发回到通讯作者的地址。 简言之, 要使一篇论文被接受发表的概率高一些, 在论文投稿前必须认真地审查一下与这篇论文相关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论文的质量, 其次是论文与期刊的关联性, 以及期刊的特殊要求和论文的责任人。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是成功发表论文最起码的要求。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12883 次阅读|7 个评论
[建议] 开发计算机互联网的“国家公务浏览器”
热度 1 zlyang 2018-12-9 14:24
开发计算机互联网的“ 国家公务浏览器 ” 为了计算机互联网的浏览、打印等格式一致, 上传内容、填表等的便捷性, 以及增加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性, 建议从 最低层开始 开发“ 国家公务浏览器 ”。 这样,可以对我国的各种正式场合的互联网使用,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 http://www.tech110.net/home.php?mod=spaceuid=11851do=blogid=78282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链接!
2523 次阅读|6 个评论
参考文献格式
richor 2018-11-24 15:08
PNAS 是一年为一卷 , 每周为一期 . 我们在引用的时候一般列出 卷 和文章的页码或者起始页码 , 期号一般是不给出来的 , 或者如果给出来也是跟在卷后面的括号里。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6652060.html Nature : 年放到后面的,很好 Romanelli, M. N. et al. Central nicotinic receptors: structure, function, ligand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ChemMedChem 2, 746–767 (2007). 可以作为引用的 手写格式 。 5 个作者就都列出来, 6 个及以上就只列第一个,其他的 et al. Nature 网站上给出的 最简引用格式 : Nature , 550, 380 – 383 (2017) 很好,作为 ppt 里的引用格式。
个人分类: 文章写作|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投稿可编辑图片如何解决?
热度 9 zywsict 2018-11-3 16:19
论文投稿到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由于论文修改稿需要单独提交全文所有图表的可编辑源文件。本以为这件事情很简单,但还是折腾了一天,甚是狼狈。尽管自己也发表了一些论文,但在提交修改稿阶段遇到这种问题还是第一次。论文的图一部分是由 visio 制作,其格式为 .vsdx ,另外一部分是由 matlab 制作,其格式为 .fig 。将其他文件处理好上传之后,再将文中的图表按照顺序一一标注好,建立一个新文件夹然后上传。结果就遇到问题。 图片压缩文件包的格式为 .rar 不能上传;换一种压缩文件将压缩文件的格式变成 .zip 格式之后,压缩文件是可以上传。但又遇到新问题,也就是 .fig 格式的图片一个也没有上传成功。然后就上网搜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找了一些答案说可以将 .fig 格式的文件直接转换成 .TIFF 格式。抱着试试的态度,将所有 .fig 格式的文件全部转换成 .TIFF 格式;果然能够顺利上传,本以为问题至此解决。接下来就是生成 PDF ,确认提交。 结果,就在这一步出了大问题,连续试了 5 次,结果都是一样,都生成不了 PDF 。接着就开始逐步排除故障,到底是系统出问题;还是由于上传图片的格式不对才出问题。第一次,将所有表格移除,重新生成 PDF 发现还是不能成功。第二步,将所有 TIFF 格式的图片移除,发现还是生成不了 PDF ;第三步,将所有 .vsdx 格式的图片移除;发现能够正常生成 PDF 文件,并且说明系统没有问题。 接着在将 .vsdx 格式的图片上传,发现又生成不了 PDF 。至此确认问题是出在 . vsdx 格式的图片上。与此同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 .TIFF 格式的图片也是不能编辑的;而 .eps 格式的图片才是可编辑的。所以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将所有的图片转化成 .eps 。 由于 Matlab 制作的 .fig 图片格式无论是转化成 .TIFF 还是 .eps 格式都是非常容易。只要将原图打开,点击另存为;选择 .TIFF 或者 . eps 格式;再保存即可。所以先将 .fig 格式图片转化成 . eps 格式图片;然后上传,发现可以正常生成 PDF 文件,至此问题就解决一大半。 接下来就得将 visio 制作格式为 .vsdx 的图片转化 .eps 格式。这个过程就比较费劲,因为 visio 不能通过另存为方式将图片直接保存为 .eps 格式。不过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将其转化成 .eps 格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意下载了 Adobe Acrobat Pro 8.0 这个软件。当然安装这个软件也费了一些时间。安装完软件之后,接下来就得将 .vsdx 的图片转化 .eps 格式。用 visio 打开 .vsdx 格式的图片,然后选中要转化格式的内容,点击复制。接着打开 Adobe Acrobat Pro 8.0 软件,点击新建,图片来自剪贴板;然后保存的格式选择 .eps 格式,点击保存。 将所有图片转化成 .eps 格式之后,再上传发现能够正常生成 PDF 文件,至此大功告成。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精选|34713 次阅读|20 个评论
〖学术推广的多维视角〗捷径:对标
Pauldu 2018-6-15 12:32
对标就是以某个业务 相对比较先进小同行作为参照,先研究再学习模仿其运作的方式 (个人定义,未必合理全面)。在学术推广领域,对标还不像其他行业或其他方面的对标,有可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更多的只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罢了。推广时的对标虽然更多的是一种表面上的模仿,但有时候着实有效果。比如你可以参考国际知名期刊建议自己的网站,学习别人的样式设计推广的邮件,甚至以别人的发展运营模式为模板,照葫芦画瓢去发展自己。 还是具体一点,在进行学术推广时,哪些是可以对标先进的呢?仍然是以邮件推广为例,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可以借鉴先进的。 第一,是内容设计 ,之前的文章也提及过,让目标决定形式,但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将优质的内容精致化,从读者的角度设计每一次推广的内容; 第二,就是要学会格式本身的优化 ,可以参考那些效果好(如高打开率、点击率)的推广,同样的内容在编排上的过人之处在哪里。 第三,要象写广语一样为一次推送设计一个吸引读者的邮件题目 ,不必不服,有数据说好的邮件题目同样情况下,有可能带来双倍打开率。 经过从一段时间的 “ 跟随 ” ,会发现效果上会不断有所提升,甚至有可能达到 “ 引领 ” 的过程。可能期刊的品牌并不是特别知名,但由于经验的积累与技巧的娴熟运用反而可能达到名刊所能达到的效果。前日,见华为的任正非在引用国外管理体系时有个说法叫 “ 削足适履 ” , 也就是抛开以前既有的理念,不细讨论适合到什么程度,先引用同行先进的方法再说 ,也可能作为 “ 对标 ” 方法的印证吧。
个人分类: 学术推广的多维视角|2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写作要求--关于体例格式
nica 2017-6-6 12:45
文前 扉页 l 内容与封面完全一致,包括丛书名、主副书名、作者名、其他作者信息、编著方式等。 版权页 l 约200~400字,包括内容简介、读者对象等。各占一段。 ( 标题:小 5 号字,黑体,居中;内容:小 5 号字,宋体 ) 序 l 另起页。非作者写,可以是丛书主编,也可以是作者请的其他人 。 ( 标题: 3 号字,黑体,居中;内容: 5 号字,宋体 ) 前言 l 另起页。作者本人写,内容包括编写本书的目的、意义,本书的特点、主要内容、写作分工等 。 ( 标题: 3 号字,黑体,居中;内容: 5 号字,宋体 ) 目录 l 另起页。一般排到 3 级标题。若内容太多,也可排到二级标题。 ( 标题: 3 号字,黑体,居中;内容: 5 号字,宋体,左齐 ) 正文部分 l 正文用 5 号字,宋体, 1.5 倍行距。 第1篇 ( 小初号字,黑体,居中。此层次视情况而定,可有可无。也可为“第 1 部分”“上篇”等 ) 第1 章 绪论 ( 章,一级标题: 2 号字,黑体,居中。其中章序也可写为“第 1 章” ) 1.1 运行可靠性理论背景与意义 ( 节,二级标题: 3 号字,黑体,左齐或居中 ) 1.1.1 发展趋势概述 ( 节,三级标题: 4 号字,黑体,左齐 ) 1.1.1.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节,四级标题:小 4 号字,黑体,左齐。如果书中层次不是太多,最好不用此层 ) 1. 故障定义及维护 ( 条: 5 号字,黑宋,空两格起,标题形式 ) 1) 故障定义 ( 款: 5 号字,宋体,空两格起 。标题形式。如果书中层次不是太多,可不用此层 ) (1) 指标仅考虑故障发生的严重性,未定量计及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 项:5号字,宋体,空两格起。段落形式) 基于静态安全评估,可将电力系统分为: ① 正常状态,也称为正常安全状态; ② 警戒状态,也称为正常不安全状态; ③ 紧急状态; ④ 极端紧急状态; ⑤ 恢复状态。 ( 段:5号字,在段落中接排形式) 表1- 1 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大停电事故 事故时间 事故地点 停 电 损 失 ① 事 故 起 因 损失 负荷/MW 受影响 人数/万人 最长停电 时间/h 1996 年 7 月2日 美国西部 电力系统 11850 200 8 高温天气,线路触树跳闸,电压降低引起系统解列 1996 年 8 月10日 美国西部 电力系统 28000 750 5 高温天气,线路触树跳闸引起连锁过负荷跳闸,电压降低引起发电机跳闸,系统振荡解列 注: ①指…… ( 表:通常按章编号,表序和表题用小 5 号黑体字,居中;表头用小 5 号黑体字,居中;表体内容用小 5 号宋体字;表注用 6 号宋体字 ) 图1-1 Mate等人的实验结果 (a) 离散严重程度函数;(b) 连续严重程度函数 ( 图:通常按章编号,图序和图题用小 5 号宋体字,居中;分图题用 6 号宋体字,居中,一般放在图题之下 ) Q=mcT ( 1-1 ) 式中, m 为物体的质量, kg ; c 为单位质量的热容量, J/(kg • K) ; T 为温度, K 。 ( 公式:通常按章编号,如果公式太多,也可按节编号, 5 号字,居中;普通变量用白斜体, 矩阵和向量用黑斜体,物理 单位用白正体 ) 习题 1. 简述作业测定的方法及其特点。这些方法通常用在什么场合? ( 标题: 3 号字,黑体,居中;内容: 5 号字,宋体,左齐,可以自然排序,也可以按章排序 ) 参考文献 l 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或“著者 - 出版年制”,但二者不能混用 l 按标准格式编排,不要缺项。 l 可附在每章后面,也可统一放在书后 。 ( 标题: 3 号字,黑体,居中;内容:小 5 号字,宋体,左齐 ) 附上Latex模板文件: latex模板文件.rar
7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CiteSpace: Scopus新输出格式的问题现已解决
热度 2 ChaomeiChen 2017-6-2 11:29
Scopus新输出格式的问题现已解决。 Scopus恢复了4月份以前的格式。 对原来问题的描述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649-1051852.html
个人分类: CiteSpace用户提醒|948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