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交流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交流会

相关日志

参加学术会议的意义
热度 13 xin 2017-11-1 07:20
今年 7 月 31 日至 8 月 2 日 ,我去辽宁沈阳农业大学参加了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 2017 年学术研讨会; 10 月 22 日 至 24 日,去陕西西安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中国科协第 324 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两个学术会议办的都相当成功,感觉受益匪浅。以前我对参加学术会议认识不清,今天中午饭后迷困,思考一番,做了个总结,与大家分享,请诸位批评指正。 ( 1 )了解领域前沿。 参加学术会议,短时间连续倾听若干学术报告,最直接的受益是快速了解本领域及相近领域的学术前沿,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大家都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 2 )分享研究成果。 参加学术交流会,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给同行进行简要的汇报。从选题、做 PPT ,到报告和会后讨论,是一个研究阶段工作的总结,可以让同行给自己提出建议,明确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 ( 3 )启发科研思路。 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各种思想碰撞,这会开拓我们的科研思路,激发灵感,很多科研想法会灵光乍现,进而丰富、发展自己当前研究,优化自己学术体系。 ( 4 )重新评估自己。 参加学术会议过程中,听别人报告、看别人成果,也是重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的过程。看到好的科研成果,让自己羡慕,也感到自己不足。同时,也会让自己看到自信,给自己力量。 ( 5 )提高鉴赏能力。 学术会议很短,大多两三天,但报告集中,是同行密集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时候。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同行横向比较,可以知道那些单位、那些学者做的研究水平高,进而提高了科研鉴赏能力,提高了自己学术品味。在平常工作中,也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有个较为系统的评价。 ( 6 )结实学术朋友。 学术会议是个平台,让相同、相似研究领域的人走到一起,彼此认识、彼此交流。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朋友,学术上的挚友,增进学术存在感,同时,也为平时学术思路交流提供了分享与讨论的人。学而无友,孤陋寡闻。有三五个学术好友,科研道路会有趣的多。 ( 7 )全面培养学生。 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掌握研究动态,培养科研兴趣。领略领域内著名科学家的风采,给学生树立标杆,激励他们成长。参加学术会议通常会成为他们以后美好回忆。 ( 8 )短暂放松自己。 参加会议期间,可以让自己生活节奏慢下来,看看会议所在地风景,拍拍照片,品尝当地美食。老朋友,新朋友,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聊聊天、叙叙旧。还可以信马由缰地,写一写自己喜欢写的文字。 学术交流会是一个平台,如开卷有益相似,走上去就有受益;学术交流会,是学习平台、分享的平台,对自己学术是隐性的提高。学术交流会是一个阶段科研工作的总结,是下一段科研旅程的开端。我学术交流会是一群志同道合朋友的聚会,是享受友谊的盛会。我们参加的学术交流会,成了我们学术生涯的坐标,是科研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内心充实、从容自信,让科研变得有趣、有人情味。
31486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长非编码RNA 调控网络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2016
ericmapes 2017-3-31 08: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非编码RNA调控网络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2016年年度交流会在京召开 日期2017-01-03 来源: 医学科学部  作者: 洪微石嵘杨震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53635.htm 第1期 (总第701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非编码RNA调控网络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年度交流会于2016年12月12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项目学术指导组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医学科学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宋尔卫教授、詹启敏院士、黎孟枫教授分别汇报了项目的总体研究情况和各课题进展。课题组基于肿瘤的十大特征,发现了一批调控肿瘤侵袭转移、增殖、凋亡、代谢、调节肿瘤免疫和炎症等方面的LncRNA,包括肿瘤细胞以及肿瘤间质细胞中的LncRNA,以及巨噬细胞外泌体包裹的LncRNA;并对新发现的多个LncRNA进行了功能研究和机制探索。   通过深度测序,比较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LncRNA,筛选出一批在基因水平扩增和突变的LncRNA分子,并对食管癌外泌体中的LncRNA进行了建库和测序;对筛选出来重要的LncRNA进行了食管癌临床样本验证和动物模型研究,分析其与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发现了一批有望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转移诊断、预后和疗效判断的标记物。   围绕与肿瘤细胞转移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LncRNA,建立了信号蛋白分子与LncRNA相互作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并发现了非小细胞肺癌高表达的LncRNA005、Lnc001和PYCARD等。其中,LncRNA005可与DDX3和CK1ε结合后调控Wnt信号通路;Lnc001可结合IL-6启动子促进其转录,激活IL-6/STAT3通路,从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样表型和对TKI的耐药;PYCARD-AS1在染色质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负调控PYCARD基因表达,改变PYCARD启动子附近区域的H3K9me2修饰。同时,PYCARDmRNA通过碱基配对形成RNA-RNA双链,干扰核糖体装配调控PYCARD翻译。这类LncRNA分子直接与肿瘤细胞重要的信号蛋白相互作用,调控蛋白的表达和功能,成为肿瘤细胞内一种新的信号调控机制,为抑制肿瘤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在肿瘤间质细胞和间质炎症免疫细胞特异的LncRNA研究方面,发现调控肿瘤特异T淋巴细胞活化诱导死亡(AICD)的LncRNANKILA、调控化疗诱导激活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炎症信号通路的LncRNA5,以及一群具有特异表面标记物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亚群特异表达的LncRNA;揭示了这些LncRNA分子调控肿瘤间质细胞和炎症免疫细胞活性、促肿瘤发展的功能和机制,为靶向肿瘤微环境细胞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项目实施期间,课题组在广州承办了Cell杂志社题为“功能性RNA(FunctionalRNA)”的CellSymposium(2016)。宋尔卫教授主编了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TheLongandShortNon-codingRNAsinCancerBiology(《长、短非编码RNA与肿瘤生物学》)。   学术指导组专家一致肯定了该项目实施以来的研究成果、良好的发展趋势和活跃的工作状态,为后续研究和产生突破性进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提出以下建议:(1)LncRNA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课题组除了发现和阐释一批肿瘤转移相关的LncRNA的功能和机制,还应当整合各课题组优势,在探索LncRNA的新功能和新机制方面提出重要的创新性的结论。(2)建议围绕肿瘤转移相关的重要蛋白,阐明LncRNA与其相互作用的功能和机制,在LncRNA研究和肿瘤转移领域产生引领作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发现仅有3%的基因组序列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而占人基因组62%的序列转录为长度超过200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长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随着具有功能的LncRNA不断被发现,LncRNA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前沿。目前已知LncRNA作为功能蛋白质的诱导分子、诱饵分子、支架分子等多种方式,在染色质重构、基因转录、翻译及蛋白质修饰等多重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网络。LncRNA在包括发育、免疫、生殖等基本生理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LncRNA的表达与功能失调已经与包括多种恶性肿瘤的人类疾病联系在一起。深入研究LncRNA调控网络在恶性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与分子机制,不仅从新的角度认识肿瘤的发病机理,而且将为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与治疗靶标。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21届清华大学“学术新秀”颁奖典礼暨分享交流会举行
ericmapes 2017-2-11 18:27
“酷享学术”——第21届清华大学“学术新秀”颁奖典礼暨分享交流会 举行 附上: “酷享学术”——第21届清华大学“学术新秀”颁奖典礼暨分享交流会 举行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222/2016/20160531112225890870715/20160531112225890870715_.html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1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好的日子
热度 1 CHENGJIANLAN 2015-4-8 12:20
春暖花开的4月,有幸在北京参加了霎哈嘉瑜伽2015年的国际交流会
个人分类: 诗歌摄影|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铝氧化铝赤泥利用技术现场交流会在山东公司举行
xiaomadage 2015-1-30 09:52
中铝氧化铝赤泥利用技术现场交流会在山东公司举行 【 中国铝业网 】目前,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 中铝 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共同举办的 氧化铝 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现场交流会在山东公司举行。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副秘书长尹雪春出席会议,宝钢集团、神雾集团和贵州铝、山 西铝 、中州铝、平果铝、郑州研究院、长城铝等兄弟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铝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工服公司总经理吴建生主持。山东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副总经理于健,总经理助理蒋涛及相关单位、部室负责人参加研讨。      尹雪春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山东企业在赤泥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      会上,山东公司从赤泥产出堆存情况、赤泥综合利用状况、存在的问题、未来2-3年赤泥综合利用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汇报交流。      宝钢集团、神雾集团、郑州研究院及山西铝、中州铝等单位也分别围绕环境治理、工业固废的处理、工艺路经,以及未来的思路设想等情况作交流发言。      当日下午,与会人员还围绕赤泥综合利用研发中存在的欠缺适用的成熟关键技术、基础研究投入资源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就今后进一步加强跨行业、跨企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关键技术攻关、商业合作等形成了备忘录。
个人分类: 铝土矿赤泥|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铝氧化铝赤泥利用技术现场交流会在山东公司举行
xiaomadage 2015-1-30 09:51
【 中国铝业网 】目前,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 中铝 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共同举办的 氧化铝 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现场交流会在山东公司举行。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副秘书长尹雪春出席会议,宝钢集团、神雾集团和贵州铝、山 西铝 、中州铝、平果铝、郑州研究院、长城铝等兄弟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铝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工服公司总经理吴建生主持。山东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副总经理于健,总经理助理蒋涛及相关单位、部室负责人参加研讨。      尹雪春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山东企业在赤泥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      会上,山东公司从赤泥产出堆存情况、赤泥综合利用状况、存在的问题、未来2-3年赤泥综合利用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汇报交流。      宝钢集团、神雾集团、郑州研究院及山西铝、中州铝等单位也分别围绕环境治理、工业固废的处理、工艺路经,以及未来的思路设想等情况作交流发言。      当日下午,与会人员还围绕赤泥综合利用研发中存在的欠缺适用的成熟关键技术、基础研究投入资源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就今后进一步加强跨行业、跨企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关键技术攻关、商业合作等形成了备忘录。
个人分类: 铝土矿赤泥|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刊工作汇报与研讨: 如何提升科技期刊对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贡献
热度 1 waterlilyqd 2014-7-17 10:45
中国科协学术专委会的专家和领导来川调研工作,并于7月15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会议室就“如何提升科技期刊对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贡献”的主题听取了四川大学主办的四个学术期刊和我们期刊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的工作汇报。 来蓉调研的专家和领导分别有中国科协学术与学会专委会副主席、国家基金委副主任沈岩院士,中科协学术与学会专委会委员陈运泰院士、刘嘉麒院士、钱七虎院士、高福院士,中华医学会培训部部长游苏宁,科普出版社社长朱明,以及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兴平。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魏于全院士正在作报告) 参加此次调研的专家和领导 沈岩院士主持会议 四川大学副校长、正在创刊的《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的主编魏于全院士作报告。 这是一本正在申请创办的新刊,CN号已经拿到,但还没有正式出版, 该拟创办的新刊于2013年得到了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的新刊创刊支持,目标是在两年内被SCI收录,用8-9年的时间进入JCR的Q1区。 华西口腔医院书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主编周学东做报告。幽默风趣而又精明干练的周书记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一阵阵会心的微笑。华西口腔牙科的宣传广告非常简练和独具匠心,将“华西牙”与“川菜”、“熊猫”并列为四川的三宝。该刊在创刊时就召开了一个规模庞大、规格很高的国际编委会,不用考虑办刊经费的问题,这也是优秀期刊能够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该刊创刊于2008年创刊,创刊两年后即被SCI收录,2013年进入了JCR的Q1区,在SCI收录的的全球牙科杂志中影响因子排名第九位,于 2013年获得了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的A类资助,经费就更不是问题了。他们的成功是以华西口腔在国内外上100年的良好声誉和科研积累为背景基础的。由此可见,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学术积淀深厚、人才荟萃的科研机构作支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的李岭 博士作报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是一本中文刊,也是国内该行业非常知名的学术期刊。 《中华眼底病杂志》的唐健副主编作报告。 《中华眼底病杂志》是一本偏向技术应用的期刊,该刊很受眼科技术人员的青睐,同时, 也是各类眼科产品和技术投放广告的重要期刊。另外,编辑部每年会组织全国性的眼底病学术年会,参会人数由最初的上百人发展为现在的1400余人的规模,由此可见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值得技术应用类期刊好好学习。 最后是我作的关于如何提高我国英文期刊对科技创新的贡献的报告。我认为科技期刊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一部分,优秀的科技期刊担负着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选拔人才的作用,与期刊相关的编委、编辑、作者、审稿人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总结科学研究经验,撰写科技论文的过程中,在审理和编辑一篇篇稿件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沿着学术阶梯向更高的学术殿堂迈进。同时,优秀科技期刊通过制定规则和规范,引导和规范科学研究。以JMS为例,期刊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国内外科学家和学者的支持,特别是主办单位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同时,科学家们在参与期刊的初审、审稿和担任责任编辑的过程中,也学习和了解了国际学术界在科研伦理方面的一些具体要求和规定,还学习了稿件的准备规范等相关的知识。 我们主办的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也于2013年获得了中国科协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C类资助。借助项目的资助,2014年起,对期刊的外观设计和内文版式均作了相应的改变,采用了全彩印刷,外观更漂亮了,为优秀稿件减免了版面费,更新了编委会成员,新增了海外的科学编辑,同时,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专职编辑人员的编辑水平、英文水平以及在期刊宣传推介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参加此次调研会,使我感觉我们在办刊资源、办刊模式等方面与部分参会的期刊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个人分类: 编辑杂谈|441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