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作时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工作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中风风险
热度 6 zhpd55 2015-11-30 22:47
工作时间过长 可能会增加中风风险 诸平 据 2015年11月 的 《敏思中国》报道, 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5 h(即平均工作时间~8 h/d,每周7 d)的人比每周工作时间为35~40 h(平均工作时间:7~8 h/d,每周工作天数:5 d)的人患中风的风险要高。 据《柳叶刀》最近报道,工作时间越长,可能患中风的风险性越高。如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5 h(即~8 h/d)也与冠状动脉心脏病(CHD)(相对危险性 =1.13; p =0.02)的风险增加有关。不过,这种关联比与中风的关联弱(相对危险性=1.33; p =0.002)。 . 研究人员汇集了对60万名工人跟踪了7~8年的25项研究的数据,研究工作时间长(每周工作45~55 h或更长时间)是否是中风和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基线时都没有冠状动脉心脏病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有4768例心脏病发作或心脏病事件和1722例患中风。 一项单独的专注于高品质研究的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地位(SES)和工作时间长与冠状动脉心脏病之间关系紧密。那些在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分组中的人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倍,而那些在社会经济地位中等或高的分组中的人风险则相对较低(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22;p=0.40和0.87;p=0.56)。 2012年《美国流行病学杂志》 (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 ogy )和《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早在2012年就有 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时间长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关联,尽管这些结果可能会受到某些局限性的影响,如刊物的倾向或反向因果关系。 . 相比之下,目前的研究并没有表现出反向因果关系、混杂、结果认定、发表状态、地理区域、失访、或研究质量等因素引起的偏倚现象。然而,有些关于工作时间的数据是从患者自我报告获取的,作者承认这是该项综述的局限。因此,他们建议,应对长期延长工作时间的影响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还提议,监测长时间工作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能是必要的。 看来痴迷于熬夜玩游戏、垒长城的可要注意了!千万别将健康不当一回事。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8392 次阅读|14 个评论
“他那个待遇我也想要。。。”
热度 1 Greg66 2014-8-20 16:42
“他那个待遇我也想要。。。” 20140820 看到一位同事一边打电脑,一边喝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颇为有趣。 十多年前,我接待过一位英籍华人 Ma 先生。 Ma 先生对我讲了他的故事。他上世纪 40 年代初到英国,在一家机械工厂工作,由于勤奋,工作出色,老板很是满意。于是,老板对 Ma 先生说,你可以按照中国方式,在工作(搞设计)的时候喝茶,于是 Ma 先生就这样做了。一位英国人同事看到 Ma 先生这样做,就和老板说,“他那个待遇我也想要。。。”,我不知道老板怎么回答的,但是这个故事的前半截我至今还记得。 看来在上世纪 40 年的英国 ,一边工作一边喝茶不是通常做法,被允许这样做,那是一种待遇。当然,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现在都不是那样了。一些 公司管理已经很人性化,不但允许喝茶,还有咖啡机提供免费咖啡和咖啡室。当然,业绩是必须有的,否则可能就要走人了。 体面工作,快乐生活。
个人分类: 12|33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该如何分配工作时间
热度 3 whitesun 2013-12-3 19:11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大学教师需要承担三方面的工作量: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那么,按照我国现状,一名普通大学教师该如何合理的分配工作时间? 拿我校要求来说,在教学方面,要求大于300个工作量;在科研方面,主要标表现为发论文、主持项目等,一般来说每年要2篇以上的EI或SCI收录论文;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未给出明确要求,我理解为横向项目进帐经费等,如30万算一个条件,归在科研条件里,要求2条以上。 目前我大致是这样安排的,将主要教学工作量放在春季,加上研究生工作量等,半年基本上能完成300个工作量;而半年和业余时间主要是参与编写教材、指导研究生、参与一些科研活动等。 按照我国目前8小时工作制,大学教师大约也就2000多个小时工作时间,其实完成300个工作量,至少要700-800个小时,而平时教学、学校杂事也占很多,至少200个以上,能留给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感觉最多1000个小时。 目前周围老师的现状是,教学不存在太大问题,能完成工作量,但对没教学质量明确要求,其实忽视很多;其实大部分老师,在科研上很有压力,实际上从来没有上下班一说,有时间就工作。 不知道各位老师,如何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的?
个人分类: 科研实践|7879 次阅读|4 个评论
该如何分配工作时间
whitesun 2013-12-3 19:11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大学教师需要承担三方面的工作量: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那么,按照我国现状,一名普通大学教师该如何合理的分配工作时间? 拿我校要求来说,在教学方面,要求大于300个工作量;在科研方面,主要标表现为发论文、主持项目等,一般来说每年要2篇以上的EI或SCI收录论文;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未给出明确要求,我理解为横向项目进帐经费等,如30万算一个条件,归在科研条件里,要求2条以上。 目前我大致是这样安排的,将主要教学工作量放在春季,加上研究生工作量等,半年基本上能完成300个工作量;而半年和业余时间主要是参与编写教材、指导研究生、参与一些科研活动等。 按照我国目前8小时工作制,大学教师大约也就2000多个小时工作时间,其实完成300个工作量,至少要700-800个小时,而平时教学、学校杂事也占很多,至少200个以上,能留给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感觉最多1000个小时。 目前周围老师的现状是,教学不存在太大问题,能完成工作量,但对没教学质量明确要求,其实忽视很多;其实大部分老师,在科研上很有压力,实际上从来没有上下班一说,有时间就工作。 不知道各位老师,如何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的?
个人分类: 科研实践|5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投稿行为显示中国科学家最“工作狂”
热度 14 book 2013-11-23 10:32
大家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学家工作都非常努力,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还常在周末和晚上加班。比如坊间流行着一个每周至少工作100 小时的说法,也比如导师们常循循善诱的规劝学生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做研究。去年大连理工大学的王贤文老师( 科学网博客 )等人做了 一个研究 ,通过记录Springer 网站论文下载的情况来监测科学家的工作时间表,发现很多科学家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经常加班。 最近有另一项好玩的研究,通过分析作者的投稿时间、以及审者递交审稿意见的时间来监测科学家的工作习惯。 AhimsaCampos-Arceiz 等人 分析了2004 至2012 年间Biological Conservation 期刊 的10512 篇投稿、14918 个论文评审的时间,发现了以下主要结果: 1 )现有数据显示科学家相当数量的投稿是周末(11-12% )和晚上(16% )做的;并且在过去的9 年里,科学家在周末递交稿件和评审意见的比率每年平均增长5-6% 。 2 )科学家的周末工作行为存在地理差异。中国科学家在周末投稿的比例是最高的(19% ),在周末完成评审意见的比例也很高(25% );而这些比例在欧洲一些国家是最低的(比如芬兰、挪威)。 3 )晚上工作同样存在地理差异。日本(30% )、墨西哥(26% )、巴西(22% )科学家在晚上投稿的很多,中国科学家差不多是21% 左右,而美国、英国等(12% 左右)科技发达国家的比例低于平均值。 虽然这些数据仅来自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期刊,但作者们认为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可能有差不多的工作行为。综合来看,我自己觉得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家最“工作狂”了,王贤文老师他们的研究也显示中国科学家加班下载论文的比例差不多是最高的。 该文的作者们认为可能是由于中国、墨西哥、印度等国家科研竞争更加激烈,以及写作论文时的语言障碍,使得这些国家的科学家在周末和晚上加班更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为了减少过量工作对科学家家庭和个人生活的的影响,作者们建议研究单位应该将更多的正常工作时间还给科学家(少做不必要的事情),并且应该将“论文评审”贡献纳入年度考核。 相关博文: 你花在科研上的时间有多少?(科学网调查结果) 想多发文章吗?少喝啤酒 最新研究:为何女性更倾向于离开科研? 居里夫人,回家吧——PNAS 报道女学生更被歧视
个人分类: 科学那些事儿|18003 次阅读|29 个评论
应该给研究生一些自由的时间与空间
热度 30 lin602 2013-3-10 08:59
看到网上有关研究生做科研时间要求的博文及相关的回帖,从中可以看出各课题组有不同的工作时间要求与风格,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我不赞成,即有的课题组要求研究生七天或六天(也有五天)都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在实验室。有的导师要求好象一个星期在实验室多少小时。 我对研究生工作时间要求是:与学校公布的坐班教职工上班时间一致(现在是:8:00-12:00,13:30-17:30,晚上不要求,星期六与星期天不要求)。当然如果实验连续性,则要以实验要求为准,如果第一天时间太久太累,第二天可以适当在实验室少点时间。 我也不同意完全没有时间要求,因为做科研经常不能确定能不能做出来,所以不好用任务定量要求。而且因为做化学实验,也不能按网上有些评论说,让一些研究生白天睡觉,晚上科研,要知道,学校实验室大楼管理上不允许,二是如果一个人做化学实验,万一失火或事故,救的人都没有,太危险了。 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需要谈恋爱,需要交朋友,需要去休闲一下,甚至需要去逛逛街,利用空余时间接待家人与回校的同学与师兄弟,与他们喝点酒,唱唱歌甚至出去‘疯’一下。 他们不是机器做的人,有情感,也需要自己放松一下。 我觉得,按学校正常上下班时间来要求他们做科研,这是完全合理的,晚上、星期六与星期天他们可以来做实验,也可以出去玩玩,也可以与自己心爱的人享受二人天地,也可以与朋友们聊聊天。 因为有科研任务要求,一般来说,研究生们会正确利用这些时间的,许多人如果没有特别的事,非上下班时间在实验室也非常非常多,因为实验室气氛挺好的,做做实验,看看网,聊聊天。 我跟我研究生说得非常清楚,没有特别情况,上下班时间应该在实验室,如果身体不舒服,家里来人或老同学来了需要陪下,或者有点自己特别的事情,只要你说清楚,我会同意不来实验室的。但前提说的是真话,你尊敬我,我相信你。当然你可以适当用点其他时间补上,或抓紧点做科研。 有时候我们也反转角色想想,如果我们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与时间,我们要不要接待朋友与家人,有没有其他的社会交往,需要不需要放松下自己,需要不需要去看看花草。如果学校要求我们那样抓紧时间,我们会不会没有意见? 导师与研究生都是成年人,对心理、情感、社交与身体健康要求都是相近的。 好导师是要培养好研究生们的研究兴趣,让他们主动做科研并从中得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为自己做出的科研成果而有成就感。让他们从已经毕业走向社会的师兄师姐们身上看到做好科研会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共勉! 应该给研究生以自己自由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科研、学位、论文、婚姻、爱情、社交都兼顾。这样做也会有效地减少研究生们对导师的不满与不理解,让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长存’。
9967 次阅读|57 个评论
科学家工作时间一文被Nature报道
热度 14 xianwenwang 2012-12-17 14:25
科学家工作时间一文被Nature报道
2012 年 12 月 13 日, Nature 出版的第 492 卷 7428 期对我们的一篇关于科学家工作时间的论文进行了专文报道。 图1 Nature报道文章:Lab life: Balancing act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92/n7428/full/nj7428-299a.html 我们的这篇论文 ” Exploring scientists' working timetable: Do scientists often work overtime ? ” (探 索科学家的工作时间表:科学家们经常加班工作吗?)今年 8 月份在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发表后,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此前,包括 : 科学网曹俊老师博客 美国 wired 英 国皇家化学学 会 Chemistry World 德国 《法兰克福汇报 》 德国公共广播电台 《 中 国科学报》等国 内外媒体也都进行了推介和报道。 图2 部分报道媒体 向全世界辛勤工作的科学家们致敬!
个人分类: 论文|7651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各国科学家工作的时间对比
热度 1 JQWangIoP 2012-8-20 08:32
[转载]各国科学家工作的时间对比
科学家的工作时间。大连理工的王贤文等人利用论文下载时间来反映美国德国中国的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得出挺有趣的结论: 1)科学家基本上没有周末。 2)科学家基本上不分上下班,平均工作时间严重超过8个小时。 3)中国科学家吃饭时间很有规律。 4)中国科学家更喜欢周末晚上挑灯夜战,凌晨很多美国人还在工作。 5)中国科学家不喜欢阅读文献。从下载总量上说国内科研人员对同行的工作关注度不够,不过这也可能国内获取论文的渠道更加丰富,不局限于去杂志主页下载。 6) 论文的下载次数基本上正比于该国发表的SCI文章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备注:本图片转自renren网,google上没查到图片中标注的杂志。所以作者不能肯定图片的是否属实, 也无法确认这个下载数据是如何获得的,是某几个杂志,还是整体的。欢迎知情人士确认。 同见曹俊博主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6183do=blogid=602706 文章下载: working time of scientists.pdf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6554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家的工作时间
热度 34 caojun 2012-8-16 09:10
科学家的工作时间
大连理工大学王贤文等人通过监测Springer上科技论文的下载情况,分析了各国科学家的工作时间。主要结论: 1)论文的下载次数基本上正比于该国发表的SCI文章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科学家基本上没有周末。美国、德国、中国科学家的周末工作强度分别是平时的68%,64%,77%。 3)科学家基本上不分上下班。如下图。 4)美国人是夜猫子( 会不会是作者没把IP与时区的对应算对? );中国人与美、德的生活习惯差别非常明显,工作时间呈现三峰结构,即中午要休息,吃饭的时间比较规律(也比较认真 ^_^)。而西方人一般中午不休息,吃饭大概也没准点。 论文下载地址: http://arxiv.org/abs/1208.2686
个人分类: 生活杂谈|35051 次阅读|53 个评论
按时回家日(Go Home On Time Day)
csiro 2011-11-30 15:31
今天上了回家的火车才看到是澳洲的按时回家日。调查显示,澳洲的雇员没有报酬地超时工作,每年奉献了价值720亿澳元的时间。半数的雇员宁愿削减工资,以便工作更少的时间。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满意现在的工作时间。 研究人员说: Today, we are urging workers to go home on time, resist the urge to check emails, think twice before answering their mobile phone and to enjoy a bit of extra timedoing anything but work. 有一个外国专家到地理所访问,问我的学生,你们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一听吓了一跳:早上7:30就赶班车,晚上有时侯最后的班车在21:30.这要工作多长时间?实际上,宿舍太拥挤,还没有办公室上上网、听听音乐好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实验室刻苦的几个人工作时间粗略统计
热度 8 wangshu 2011-10-18 22:43
晚上闲聊各自的工作时间合计和分布,粗略统计如下 =================================== A:35岁,博士二年级,有机合成 6:00~12:00 6小时 13:00~18:00 6小时 19:30~22:30 3小时 15小时 周1到周6全勤,总计90小时 =================================== B:25岁,博士三年级,有机合成 8:00~12:00 4 13:00 ~18:00 4 19:00~23:30 5 13 小时 周1到周6全勤 不过每周游泳2次,计4小时,上课5小时,周日半勤。总计65小时 =================================== C:30岁,博士二年级,有机合成 8:00~12:00 4 14:00~18:00 4 19:00~24:00 5 13小时 周1到周6全勤,周日半勤。总计83小时。 =================================== D:24岁,博士一年级,有机合成 8:00~12:00 4 14:00~18:00 4 19:00~22:00 3 11小时 周1到周5全勤,周六半勤。总计62小时。 =================================== E:27岁,博士三年级,纳米 8:00~11:30 3.5 14:00~18:00 4 19:00~21:00 3 10.5小时 周1到周5全勤,周六半勤。总计60小时。
个人分类: 当下|3980 次阅读|8 个评论
工作时间工作,休息时间休息
热度 1 liuxianxiang 2011-9-22 19:18
今天中午,和一个刚从芬兰留学回来师弟聊天, 他说在芬兰那边他感觉特别舒服,他们博士上班时间准时到实验室,下班时间准时离开, 晚上和周六周日都是自己的休息时间,然后去参加各种活动,和朋友聚会、交流。 每天生活都非常的丰富多彩,结果是工作也做好了,玩也玩好了,生活很轻松。 联想到自己工作,别人都说我好忙,我自己也觉得很累,可是又不知道忙出了什么,累出了什么, 结果是自己的身体和身心都不如以前健康快乐了,每天有空余的休息时间都是睡觉和想着生活的压力。 今天聊到这个工作时间问题,我结合自己回顾了一下,发现自己的事情都没安排在合适的时间, 比如上班时间有时就上网聊天,看新闻博客,或者有朋友来访就聊天没个时候, 所以就经常把工作时间该做的事情拖到休息时间,有时晚上还在办公室看文献,改文章…… 回去就睡觉。 想来想去,时间分配方式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影响极大。 我们很多人,尤其是搞科研的,整天可能就在实验室瞎忙,而忽略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忽略了应该陪伴家人的时间,忽略了参加集体活动的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休息时间休息,其实你发现,你的时间不会比加班的人少哪去了, 只要你提高工作效率,你会感觉你的工作时间已经绰绰有余了。
4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朱军先生今年中三项国家基金,工作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热度 12 徐峰 2011-8-21 21:37
精选博文,有朱军先生《浅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与不中》,见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2693do=blogid=477889from=space 。 原博文中说: “最后说下自己今年的基金申请情况: 总共申请了三项,主持两项,青年加面上,参与重点一项。结果都中了。当时时间很紧,本来打算两周准备一个项目,后来为提高中的几率,只好将准备投S的手稿的课题延伸了一下,写了个面上。两个都中了的确是意外(除了本子的质量,可能也和我之前“一穷二白”有关),三项限项已满,接下来三年可以安心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了。 顺便给下三个项目的申请资助额度/获批额度 重点368/280,面上60/60,青年35/26。” 好奇的是,这3项国家基金课题,他在申报时是如何填写工作时间?分别是1月、5月、6月?还是12月、12月、12月? 请知情者通报天下。
621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关于基金申请时的“工作时间”
热度 3 chmax 2011-3-10 06:26
根据基金申请指南,副高以上职称申请时不但限制申请项数,而且还限制参与项数。而对于副高一下职称就不再限制参与项数。 推想基金委的本意,应该有鼓励年轻人多锻炼的意味吧。 但是在实际中,还有个“工作时间”的问题。 1,申请人的时间投入总不能太少吧?一般推荐6~8个月; 2,作为参与者,也不能太少吧?一般推荐4~6个月; 这样的话,如果一个年轻人之前参加了两项,今年又来申请的话,按最少算:4+4+6=14。竟然超过了一年? 对于这个问题,通行的说法是:超过了会有麻烦! 另外一个,每逢基金申请,单位里人人都写,为了壮大声势,而且也确实有需要,各种专业的都需要,于是原本已经用去14个月,又有两人来找,又要去8个月,这样就有22个月! 超过,还是不超过?这是个问题! 鄙人就面临这样的困境。 单位里有未成文的规定:写不写基金,将列入年终考核考虑因素。人在屋檐下,况且自己也愿意试试身手,经受一下锻炼和洗礼,再加还有一点小小的鼓励,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困境就来了:超?不超? 面临我这样困境的年轻科研人员,应该有不少,单是我认识的就有好多。 究其实,是政策导向、操作现状、单位利益和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互不协调、相互博弈、有失偏颇所造成的。 政策导向本没有错,但操作上有不尽合理之处; 单位利益最大化,必然鼓励人人写; 评价体系单一,唯申请人马首,造成科研人员也倾向于写。 身处其间,两头为难啊! 更细的原因,不明写了,你懂的。 希望这种现状能早日改善,让自然基金发挥更切实的效力!
个人分类: 科研漫谈|923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