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拉动经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共中央首度召开全国水利工作会议
热度 1 陈龙珠 2011-7-10 06:51
本博日前曾编发“ 保障房债券融资开闸,水利工程建设咋办? ”。 今日晨读,乐见诸多网上传媒以头条报道了 据说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于本月8-9日召开的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主要党和国家领导人悉数出席。这个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掀起大兴水利的热潮。 中央会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看来,继大搞保障房建设之后,中国高层又正式掀开了为保民生兼顾拉动经济之第二大投资舞台的序幕。 自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之后,中央财政对水利工程一直都是有投入的,但实效不佳,灾害深重。因此,在新的热潮之初,应该先弄清楚如何全局性布防水患、如何筹资和合理配置、如何保证长治久安等重大政策性问题,而沿袭摸着石头过河的老套,必将继续付出沉重的生命和经济代价。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163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上海公布“莲花河畔景苑”未倒楼房检测报告
陈龙珠 2009-9-26 13:19
新华网上海9月25日电(记者杨金志)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5日公布发生倒楼事故的上海莲花河畔景苑未倒10幢楼房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其中9幢楼房总体符合安全要求,距离倒楼最近的6号楼则需要进行基础加固。 今年6月27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发生楼房倒覆事件,7号楼整体倾倒。事件发生后,上海市闵行区房管局委托上海建科院和上勘院联合对小区内其他10幢住宅楼进行工程质量检测与安全性评估,其中建科院负责上部主体结构部分,上勘院负责地基基础部分。检测评估内容包括20项。 27日公布的报告指出,10幢楼的各房屋的建筑、结构布局符合设计要求,轴线尺寸、层高、构建截面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等指标总体达到设计要求,检测中未发现各房屋的主体结构存在明显施工缺陷和裂缝损伤。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中存在部分施工偏差,经检验各种规格钢筋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考虑施工偏差进行结构验算,各房屋上部主体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地基基础方面,各房屋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均较小,无明显倾斜变形,目前沉降区域稳定,沉降与倾斜均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通过资料调查表明,桩基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单桩水平承载能力、低应动变测及桩芯孔内摄像检测表明,抽样工程桩均未发现桩身质量问题。 根据调查确定的实际桩长、桩数及单桩承载力进行验算,报告指出,1号到5号、8号到9号楼的桩基承载力、桩基抗震验算及沉降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综合施工环境条件比较以及房屋沉降、倾斜、水平位移测量和现场工程桩完整性检测等分析判断,前期施工及事故过程对它们基础结构的安全性未造成影响。 由此,报告综合检测和分析结果表示,莲花河畔景苑1号至5号楼、8号至11号楼上部主体结构工程、基础工程和桩基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至于距离7号楼最近的6号楼,报告中表示,其上部主体结构工程总体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安全性和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不过,综合施工环境条件比较、水平位移分析和监测结果判断,6号楼基础发生的水平位移可能会造成其工程桩的损伤,为确保6号楼基础的安全性,报告建议对6号楼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这个检测报告的检测评估工作大纲和检测评估报告经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责任编辑: 赵银平 陈元 ) 后记 : 中新网上海10月11日电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6号楼的加固方案今天下午出台。   据加固方案设计方介绍,方案分为桩基加固和基础底板加固两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先在楼房底部的基础梁和房间梁之间再加设一层约70厘米厚的基础底板,然后在底板下重新打入116根30多米长的钢管桩,来替换原有的112根PHC管桩,这样一来,整栋房子下面会有228根桩基。   根据此前公布的时间节点,所有业主必须于本月15日前在继续履行合同、解除预售合同和第三方收购三套解决方案中选择一套。部分6号楼业主提出,今天才获悉加固方案4天内就要做出选择时间比较仓促。闵行区政府代表律师表示,将就时间节点问题,再与政府进行沟通争取延长期限,让业主们有个了解消化的过程。   据了解,6号楼一共有两个单元,五十二套住宅,目前已经卖出三十多套。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4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上海在建建筑整体倾覆原因的看法
陈龙珠 2009-6-28 10:36
免责声明 : 本文仅是纯学术性的推理分析,其观点和结论不构成任何个人和机构追究相关工程事故责任的依据!( 本博5月10日文章 : 我国拉动经济时期须谨防工程事故多发 ) 昨天傍晚本博在对岸察看了 出事小区沿河情况 ,紧邻超高堆土使河岸失稳段的建筑仍屹立着,而已向南背离河道倾覆的建筑所在区段,河岸并没象媒体报道的出现破坏而是基本完好的。 从出事后数小时内网上刊发的多张照片分析推测,倾覆建筑南侧有正在敞开施工的基坑( 看似全埋式地下车库 ),且其坑底比倾覆建筑基底或桩顶标高要低数米( 与我现在住居14层建筑的基底及北侧地下车库横剖面很相似 )。照片显示该建筑南侧基坑底面无明显积水,似说明该区段地下未形成与河道的渗水通道。 从目前图片信息和本人隔河观望场景估计,房北侧超高填土( 目测5米左右,而一般基坑周边工 程设计不容许超过 1.5 米-地面附加压强 20kPa 以内 )、房南侧有待确认的比房下桩顶高程更低的基坑底 形成了一个高度8-10米的人工复合边坡 ,房下工程桩变成了抗滑桩( 工程设计一般无此考虑的 ),而这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顶部与房屋底板连接是较为薄弱的( 一般是施工时在管内插入几米普通钢筋笼并浇灌混凝土,图片上看到拔出桩段大多在此段下端断裂,其下桩再长也是没用的 ),这种工程桩在承受这种意外上拔力时不能有效发挥抗拔乃至房子的抗倾覆作用。 综上所述, 这次上海在建高层建筑倾覆事故,估计与邻近河道关系不大,而问题可能主要出在建筑北侧超高填土驱动和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开挖卸载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上了 — 坑边楼下地基失稳 ( 楼下地基失稳模式可能有二种:一是临坑侧的局部滑动,二是北及超高填土、南及基坑底面的深层滑动。在基坑和楼之间的坑壁围护体系若不能有效限制楼下地基土侧移时,则“一”先于“二”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 尽管现场施工组织和监管存在诸多不规嫌疑,但这次重大工程事故或许为岩土工程师们进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围护、管桩可能受拔和水平推力设计提供了一次深刻的警示。 ----------------------- 后记 ( 2009-6-30 ):对网友留言讨论,这里一并补充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下。 (1)楼房北侧堆土压力在楼房下面土中会形成向南的水平应力和位移,与楼房南侧挖地下室基坑卸压引起楼房下面土的位移是同向的,而楼下的管桩对这种水平推力作用抵抗能力较差。 (2)楼北侧堆土压力同时是会造成其下方乃至楼房下的土下沉,但楼下的管桩对由此引起(负)侧摩阻力乃是轴压力变化的抵抗能力较强。 (3)在楼房南侧开挖基坑时,若没有及时有效地采取技术措施限制坑壁附近楼下土的水平位移,该处桩就会承受不住这种作用而先破坏,致使楼房向南倾斜,继而楼下靠北侧的管桩因上部建筑重心偏离而由受压逐渐转为受拔并向南承受水平荷载断裂,楼房倾覆。 (4)由于管桩是脆性破坏,南侧桩一旦断裂,随之北侧桩受拔断裂,大楼倒地,往往历时很短的。但南侧桩断裂前坑边土的位移发展却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估计事故头天楼房南侧坑边土会有一些失稳迹象,这时若及时地被应有的基坑监测发现并回填南侧基坑和卸除北侧超高填土,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保住这座楼房的。 (5)从堆土未使该段河岸失稳来看,堆土对楼房南侧地基土虽然有所作用,但程度似可认为有限,主因分析似也不可忽视楼南侧基底以下坑壁围护方案对土体位移限制的有效性和施工是否规范的问题。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19834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上海一在建高层建筑整体倒塌
陈龙珠 2009-6-27 10:20
本博5月10日相关文章: 我国拉动经济时期须谨防工程事故多发 后记2: 傍晚本想到事故小区围墙外看看该楼南侧是否确实有敞开的基坑(南北两楼之间的地下车库),可惜周围道路全部封闭(围观民众很多,见 视频1 、 视频2 )不好接近,只好到邻近桥上和河对岸远眺了。在无临时施工用房区段,楼房与河岸间堆土高度超过2层高的临时施工用房的顶:昨天东部发生的是堆土 向北 推走了河岸,而今天西部发生的则是河岸基本完好而将楼房 向南 推倒? 小区东部:河岸失稳处,近邻楼房屹立 . 小区西部:楼房向南倾覆处,河岸正常 后记1: 房屋是背离河岸倒塌的 。从下午新浪网高清晰照片(如下截图)上倒塌房屋右端与相邻建筑空隙场地来看,该在建高层建筑背河侧似有敞开未填埋的基坑,房屋当前埋置深度浅且采用了抗拔能力欠佳的管桩(照片上可清晰看到部分拔出段)。因此, 这楼是否为临河侧超高堆土加剧楼下地基土和管桩向另侧敞开的基坑位移而引发事故?很值得经过综合分析来进行判断的! (若是这一原因,则地基影响范围有限,邻近小区住户撤离的必要性大幅降低) 一些区段的大面积超高堆土 向北 已使部分河岸失稳,说明其 向南 对建筑地基土和管桩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本工程事故还揭示了一个并未解决好但近些年来实际工程一直在用的管桩顶端与建筑底板或基础有效连接以保障其足够的抗拔承载力问题,不得轻视! ----------------- 来源 : http://sh.xinmin.cn/tufa/2009/06/27/2154103.html ( 动态信息 ) http://news.sina.com.cn/hdphoto/2009/0627/243.html#p=1 ( 高清晰组图 ) http://sh.xinmin.cn/shms/2009/06/27/2154486.html 上海闵行莲花河畔小区在建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 事故楼盘电子地图 新民网制图 事故现场图片 新民晚报 孙中钦 摄 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早晨起来打开手机,一则订制的重要新闻短信令人震惊:今晨六时左右上海莲花南路罗阳路一幢临河在建13层楼房全部倒塌。 从截止目前新民网的报道看,该楼邻近于河道,河道边大面积超高堆积了土体(或许源自基坑开挖),河岸-地基出现了整体失稳破坏(重要特征是河底大幅上抬)。这种深层地基失稳会使高层建筑基础(桩)引发侧移和受力逐渐偏心,发展严重后便出现破坏直至坍塌。( 后记 :经多方面图片和隔河观察确认,楼房背向河岸倒塌,所处河岸未出现早些时候新闻媒体所说的破坏现象,河岸破坏导致房屋倒塌原因基本可以排除 ) 以上过程只是从已有报道资料的推测( 要更合理地分析判断,还需要了解该楼地下结构、桩基等设计和施工图纸,近期该楼周边地下施工情况以及施工中的地基变形和房屋沉降观测资料 ),确切原因有待于官方事故调查组经现场考察分析后的结论。若以上推测不严重失误的话,则这一在建高层建筑坍塌前,河岸及其与建筑之间的地面沉降、侧移裂缝应在数日前就会显现的,而现场若按规定有安全监测、监管的话,至少近日就应该采取防范措施(包括撤离施工人员),以避免后续可能发生的恶性工程事故不至于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13591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国拉动经济时期须谨防工程事故多发
陈龙珠 2009-5-10 09:40
为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千方百计是可以理解的,但人们务必要注意安全:在基本建设行业中,须谨防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拉动经济大环境下恶性工程事故多发的问题! ====== .. 建国以来历次工程事故高峰期 1958~1960:大跃进时期,缺乏技术力量; 1972~1976:文革后期,管理制度混乱,缺乏技术力量; 1985年前后: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崛起,制度不全 1993~1997: 市场经济起步阶段,原因很复杂(含腐败) ====== 【案例更新至5月底】 新华社发 ,5月31日,一辆载有4名技术人员的工作用车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镇江段行驶时,不慎坠落,造成 3人死亡,1人重伤 。( 转注:这种桥上能跑车?唉! ) ------ 中新社武汉5月24日电 (记者徐金波) 武汉市东西湖区一工地今日发生提升机吊笼坠落事故,造成 2名现场施工工人死亡 。发生事故的建设工地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二雅路附近,两名死亡施工人员系武汉市黄陂区人。 ------ 中新网消息 ,5月18日20时15分,天津临港工业区渤化永利热电有限公司在进行烟囱内筒安装作业时,发生烟囱内筒坠落,造成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现场施工人员 12人死亡、11人受伤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后续报道 ) ------ 新华网湖南株洲5月17日电 (记者苏晓洲) 新华社记者从现场搜救指挥部获悉,到20时50分记者发稿时止, 株洲市区红旗路高架桥坍塌 事故现场 已发现4名遇难者,15名伤员 。新浪网刊载有事故现场 高清晰图片 。(后记: 湖南株洲塌桥致 9死16伤 , 高架桥坍塌事故9人被依法逮捕 ) ------ 兰州九州山体滑坡现场抢救工作结束,事故共造成 7死一伤 。      5月16日晚 ,兰州市九洲开发区房地产开发公司石峡口小区西面山坡突然山体滑坡, 导致小区四号楼两个单元三十户房屋坍塌 。 ------ 东北网5月14日讯 13日下午,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山河镇一拌和站发生一起水泥罐倒塌事故,造成 8人死亡,2人受伤 。   记者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事故发生后,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向总局汇报称,在五常市山河镇一在建公路拌和站水泥罐发生倒塌事故,当场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 ------ 新华网上海5月9日电 (记者刘丹)9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一在建塑料厂厂房发生坍塌,截至发稿时,事故已造成 2人死亡6人受伤 。 记者了解到,事发地位于浦东新区虹星路185弄15号。据警方透露,9日17时许,警方接报浦东新区虹星路靠近川沙路附近一在建塑料厂厂房发生坍塌,坍塌面积达300余平方米。 接报后,公安、消防等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处置。8名伤者被立即送往川沙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其中2人因伤势重不治身亡,还有3人重伤。 ------ 东方网5月7日消息 :今天早7时40分许,吉林省磐石市烟囱山镇一处正在修建的供水厂过滤池墙体突然坍塌。5名正在池底作业的工人被埋,事故导致 4人死亡,1人受伤 。 ------ 新华网广州5月1日电 (记者詹奕嘉)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一厂房倒塌致 3死9伤 事故的原因初步查明,该厂房承重构件材料老化,工人在维修改造时违章施工,且未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导致厂房突然坍塌。增城市已成立事故专案调查组深入调查,事故相关责任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4月30日下午2点15分左右, 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沙埔新慧骏电脑绣花厂生产车间屋顶突然发生坍塌,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伤者均已送往医院治疗,无生命危险。 ------ 新华网石家庄4月24日电 (记者张洪河)24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一服装厂发生屋顶坍塌事故,已造成 10人死亡、8人重伤、7人轻伤 。 据了解,事发地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祖各庄村的金博服装厂。4月24日上午7时40分,服装厂的机台车间屋顶突然发生整体坍塌。现场人员已全部被抢救出来,共造成10人死亡,8人重伤,7人轻伤。伤者已全都被送往医院,正在全力抢救。有关善后工作也在进行中。 ------ 新华网石家庄4月11日电 (记者张洪河)4月11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一建筑工地发生坍塌事故,已造成 5人死亡、8人受伤 。伤者已送医院救治,目前无生命危险。 记者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委宣传部门获悉,事发地位于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的一个名叫纳丹堡的建筑工地。4月11日8时许,施工人员在拆除临时建筑时发生坍塌事故,9时10分,当地警方110接警后立即赶发事发地,9时20分,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目前,有 5人死亡,另有8人受伤 ,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已无生命危险。 ------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  记者从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9日7时50分,在北京市复兴路69号五棵松桥东北角五棵松桥文化体育中心地下过街通道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护坡坍塌事故,正在施工的四川安弘建筑劳务开发有限公司两名施工人员被埋。   北京市、区两级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抢救预案进行抢救。目前被埋的两名人员中一人已被送往医院抢救,另 一人因掩埋时间过长,不幸身亡 。抢救已于10时15分结束。 ------ 人民网3月19日西宁电 最新消息,青海省西宁市商业巷施工事故工地刚已挖出 8人,全部死亡 。 19日下午,青海省西宁市商业巷南市场改造工程施工中,一堵护坡墙(看似基坑围护体系)倒塌,附近工棚中8名工人被埋压。 ------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杜宇)记者16日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获悉,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日前通报江苏镇江丹阳市311房屋坍塌事故,要求加强对易发生粉尘爆炸企业和场所的安全监管。   2009年3月11日凌晨1时45分,承建沪宁城际铁路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二十四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公司在江苏省镇江丹阳市吕城镇惠济村为劳务人员租用的一处生活用房发生爆炸并坍塌,造成 11人死亡、20人受伤 。   通报指出,经初步分析,事故是由租用的生活用房地表及墙面残留的危险化学品铝粉粉尘遇水受潮产生化学反应,燃烧并爆炸而造成的。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通报说,这次事故暴露出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黄毅 ( 2009-4-21 ): 关于建筑安全。一个时期以来,发生在建筑施工工地的事故也有增多的趋势,这也是我们担心的一个问题。随着保增长、扩大内需、基本建设规模的增大,在建筑施工领域容易出现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对此我们与建筑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就加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监管防范工作研究制定了一些措施。 一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凡是没有经过安全审查批准的不得施工,施工过程当中,安全措施不落实,以至于竣工之后没有经过安全验收的不准投入使用。 二是切实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严格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防止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而导致的各种事故,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是我们要通过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施工队伍的安全素质,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上。同时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建筑工人要真正维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权益,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举报,要运用法律所赋予自己的合法权利同各种违章行为作斗争。我想,只要大家的安全意识强化了,就可以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 本博观点: 监控恶性工程事故发生的环节,不能仅限于在建工程的施工过程,还要特别重视已投入使用中的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后者一旦出事,则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更大!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584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