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旅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生是一个怀着希望背着包袱不断前行的过程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1-19 07:23
人生是一个怀着希望背着包袱不断前行的过程 蒋继平 2019年1月19日 网上经常有人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我这里不谈人生的意义, 只谈人生的过程。 简单地来说, 人生的过程就是从生下来到死的时间。 这个时间在人类中的差异很大, 有的人的人生过程也许只有几个小时, 有的人可以达到120年以上。 当然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 大多数人一般在80年左右。 除了那些早夭的不幸者, 绝大多数的人生过程就是一个怀着希望,背着包袱不断前行的过程。 对于生来生理上正常的人来说, 人生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其心怀的希望和背负的包袱的程度。 大家一定会同意, 尽管人生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人生是一个苦旅, 但是, 世界是美好的, 前景是光明的。 人们之所以要活下去, 就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因而, 希望是人生前行的动力。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 这样的话, 有可能导致人生旅程的终结。 这是世界上一些人采用自杀结束生命的最大原因。 因为世界充满了美好光明的前程, 使人们满怀希望走向未来。 但是, 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充满了挑战。 正所谓: 前途是美好的, 道路是曲折的。 更为重要的是, 上苍在创造人的时候, 已经在本能上给人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就是繁育后代, 使世界始终后继有人。 人为了尽到责任, 就得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负重而行。 这种负重而行可能导致人感到既苦又累。人生旅程越长的人, 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比较出众, 而且运气也比较好。人生旅程能够走到什么高度, 那是负重前行的能力和机遇决定的。 不用多说, 能力越强的人,遇到好机遇的人, 越可能到达高位。 综上所述, 人生旅程要走的长, 爬得高, 就必须具有无畏的勇气, 坚强的毅力, 过人的才能, 和有利的机遇以及天恩赋予的好运。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398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生不过是一段段旅程
lhj701 2018-4-29 08:14
人生不过是一段段旅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位逝者的遗物
fqng1008 2017-11-24 10:36
按:这里,据新浪网博友“永远的小阿妹”意见: Man不该译为‘男人’,该译为‘ 人(不论性别) ’ ” 。因此,将 Dead Man该译为”逝者,不仅仅是男人,我觉得很有道理。 A man died... When he realized it he saw God coming closer with a suitcase in his hand. Dialog between God and Dead Man: 有个人死了 当他意识到时 他看见上帝手拎行李箱向他走来 于是有了死者和上帝的这段对话 God:Alright son, it’s time to go Man:So soon? I had a lot of plans...... God:I am sorry but, it’s time to go 上帝:好了,孩子,我们走吧。 逝者:这么快?我还有很多计划没…… 上帝:很抱歉,但时间到了 Man:What do you have in that suitcase? God:Your belongings 逝者:你的行李箱里是什么? 上帝:你的遗物 Man:My belongings? You mean my things... Clothes... money... God:Those things were never yours, they belong to the Earth 逝者:我的遗物?你的意思是我的东西,衣服和钱... 上帝:那些东西从来就不是你的,它们属于地球。 Man:Is it my memories? God:No. They belong to Time 逝者:是我的记忆吗? 上帝:不是。它们属于时间。 Man:Is it my talent? God:No. They belong to Circumstance 逝者:是我的天赋? 上帝:不是。它们属于境遇。 Man: Is it my friends and family? God: No son. They belong to the Path you travelled 逝者:是我的朋友和家人? 上帝:不,孩子,他们属于你走过的旅途。 Man: Is it my wife and children? God: No. they belong to your Heart 逝者:是我的妻子和孩子们? 上帝:不,他们属于你的心。 Man: Then it must be my body God: No No... It belongs to Dust 逝者:那么一定是我的躯体。 上帝:不,不,你的躯体属于尘埃。 Man: Then surely it must be my Soul! God: You are sadly mistaken son. Your Soul belongs to me. 逝者:那一定是我的灵魂! 上帝:孩子你完全错了 你的灵魂属于我 Man with tears in his eyes and full of fear took the suitcase from the God's hand and opened it... 逝者眼含泪水,恐惧地从上帝手中接过并打开了行李箱…… EMPTY!! 空的!! With heartbroken and tears down his cheek he asks God... Man: I never owned anything? 他泪流满面,心碎地问上帝…… 逝者:我从来没拥有过任何东西吗? hat’s Right. You never owned anything. Man: Then? What was mine? 上帝:是的。你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 逝者:那么,什么是我的呢? God: your MOMENTS. Every moment you lived was yours. 上帝:你的每一个瞬间,你活着时候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你的。 Life is just a Moment..... 生命仅仅是就是一个瞬间...... LIVE IT. LOVE IT. ENJOY IT. 过好它,热爱它,享受它!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1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到兰州,恍如一梦
热度 1 sstone2009 2012-8-29 20:14
从乌市到兰州,近两千公里,两个多小时的航程,又从机场到市里,安排好住宿,朋友带着去吃晚饭,走在老酒泉路上,看到一家家夜排档,我说,要不吃烤肉喝啤酒吧。大概是碍于客人的面子,朋友们同意了我的要求。坐在路口一家叫“大漠烤肉”的店前路边桌子旁,羊肉串、羊皮、羊尾、羊腰等等,各要若干串,加上啤酒各一瓶。 傍晚七点左右,天还没有暗下来,路灯还无需亮起来,逛街未归的市民有的救来到了夜市里,计划吃了再回家;也有几个伙伴,择一家自以为可信的店,吃自己喜爱的烤肉,或者羊杂,或者炒面……夜市里丰富的食物,可以让平民的生活显得丰富充实。街市渐渐地热闹起来。 半个多小时候后,又去另一家小摊吃羊杂汤。汤很鲜美,可是有些咸。吃毕,朋友建议去吃巴基斯坦水烟,兰州新近进来的时尚消闲。我想的还是早点回旅馆休息,洗个热水澡,看会电视,然后在疲倦中睡去。朋友放我一马,我心里一阵轻松。 一转眼,天已经黑了,路灯里夜市似乎更加热闹了。CCTV1套的电视剧已经开始了。我从奔波和喧闹里终于可以安静下来,突然发现时间和空间竟然在瞬间发生了巨大的转移,几个小时前是遥远的新疆,刚才是渐渐热闹的兰州夜市,眼前的电视屏幕里播放的是《木府风云》……又到兰州,恍若一梦!
个人分类: 山水印象|2987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生旅程:走出独立第一步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2-6-21 07:31
人生旅程:走出独立第一步 蒋继平 2012 年 6 月 20 日 人生是个不确定的旅程, 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将会发生什么。这是因为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有的是被动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人生的旅途是渐进的,连续的。 人一生下来的时候, 只能躺着, 然后才能坐起来和会爬,再经过一段时间, 才会站起来。 有些小孩能够较早独立地走第一步, 而有的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独立地行走。 这种差异可能是人的依赖思想造成的, 而并不是身体智商方面的原因。 这是因为有些幼儿在早期行为迟钝, 学东西学得较慢,但是, 长大后并不一定比那些在幼儿时表现正常的差。 学会独立行走是人生开始的第一步。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 这第一步的早晚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 各人的勇气和能力,第二, 父母亲戚的关心程度。 那些有勇气, 有独立能力的, 加上父母亲戚愿意及早放手让孩子一试身手的,就可能成为独立行走较早的小孩。 独立行走只是身体行为上的独立,这个时候的青少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他们的衣食住行还得依靠父母。 因而, 人生旅程的真正独立还得从能够自食其力开始。 大圣人孔夫子说:三十而立。 他的意思是人到三十应该学会独立。 我不知道他的标准是建立在什么依据上的。不过,孔夫子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因而,他的三十而立的论点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普世价值观。 所以,要是一个年轻人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独立成家立业,就会受到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猜测和议论。那些过了三十的独身男女就被称为剩男剩女。 当然这是从婚姻角度看的。 我这里谈论的独立不仅是家庭婚姻的话题,更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独立, 尤其是指经济上的独立。 从我个人的经历和认知上来说,我觉得三十而立是晚了一些。 我自己从高中毕业就开始独立生活, 首先去当兵, 从此一个人闯荡天下。 说句心里话, 年纪很轻的时候, 独自出远门闯天下,心里确实不踏实。 这是因为没有经验。 但是,不去独立地经受考验, 总是在父母的关怀下生活,永远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 从我对社会的观察得到的印象来说,越是家庭条件好的, 走向独立生活的步子越晚。 这是因为生活在优裕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较高。 生活在家境贫寒的子弟, 一般能够较早地学会独立生活。 寒门子弟必须较早地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父母分难解忧。 所以,中国有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所谓独立,就是依靠自己, 而不是拼爹,拼娘, 更不是啃老。 因而,独立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本领。 很明显, 独立越早的人,生存的能力越强。 独立也是摆脱依赖的开始。而依赖是一种负担。所以,独立也是给父母解除包袱, 使自己从负担变成自食其力的个体。 有些家长对孩子非常溺爱, 总是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导致一些到了上大学年龄的孩子,还不会生活自理。 这是平时不教会孩子们独立生活的结果。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 平时应该经常利用机会让孩子们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 越早越好。 独立是一个人从包袱和负担变成一个自主自立的人的分水岭,是一个人的生存能力的自我展示。 简言之, 人生的旅程虽然因人而异, 但是, 学会独立自强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第一步, 也是一个人生存本领的标记。 父母应该创造条件和鼓励孩子们较早地学会独立,每个人自己应该尽早摆脱依赖思想,学会独立生存的本领, 越早越好。 自古有训:好男儿走四方; 男儿当自强。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4406 次阅读|4 个评论
广州之旅
sstone2009 2012-2-12 22:02
下午一点四十分左右,车离开新华苑,赶往硕放机场还不到两点半。飞机四点准时起飞,到达广州也很顺利。巧得很,定的七天就在地铁站边上,这个地铁站叫江泰站。 一切安排妥当,赶紧约定这几天的行程。 明天上午八点半,先去中山医科大学拜访汪老师。 然后去附属一院顾老师处索要显微外科方面的史料。这是去年就与顾老师约的,那次他不在广州,一直拖到现在。 下午去南方医科大学徐老师处索要临床解剖方面的资料。 周二上午到东莞康华医院李老师,善谈关于“手足外科技术联盟”事宜。 珠江医院张主任要周三晚上才回广州,只好周四上午去拜访了。 如此,可以定周四下午或者晚上以后的回程了。或者去深圳拜访老友,然后从深圳回程。 广州的地铁也十分方面了,除了东莞外,其他地方都可以地铁到达。我索性去江泰地铁站买了一张“羊城通”,估计在高峰时间,买票也是会有些拥挤,有了这样的卡,可以免除排队等待的不便。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2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品一杯清茶
hjf306 2010-8-4 16:35
突然喜欢品茶了,之前总觉得茶伤胃而拒绝它。突然喜欢它是因为我品到了它的清香和它的沁人心脾。在夜幕降临后,在喧嚣归于沉寂之后,在劳累了一天终于能够清闲之后,为自己,只为自己沏壶茶,然后靠坐在布艺沙发上,用手指轻轻地握住茶杯,一缕缕茶香袅袅升起,它在空中微微地打旋着飘浮着,不知不觉浸入到你肺腑中,接着再轻轻地品那么一口,那清香便留在心底了。   就这样地享受着,享受着忙碌中意外的悠闲,享受着饭菜外额外的清香。多年前就有个朋友写信说一杯淡茶一曲轻音一盏黄灯再加一本旧书便是他最享受的生活。原来享受是这么的简单。浪漫的情人在沙滩上日光浴是种享受;衣衫褴褛的乞丐坐在墙角晒太阳也是种享受;开辆越野车在空旷的原野奔驰是种享受;骑辆自行车在海边的公路上迎着落日的余晖慢行也是种享受;位高权重的达官们呼风唤雨、前呼后拥是种享受;熙熙攘攘的百姓们自由说唱随意穿戴也是种享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来往奔波是上帝赐给我们众生的职责,赶集的老爷爷在落日的余晖里赶着驴,做客他乡的游子在古道上寻着梦,伏案劳形的文人在方格子里求索着一条路。然而生命是个旅程,在旅程的尽头没有谁能够向老天再借一百年。在老天的眼里芸芸众生都是客,都是一批批的匆匆过客,既是客,那就让我们在履行完客人的职责后尽情地享受这生命吧,例如品一杯清茶!
个人分类: 茶道感悟|1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顺利的新疆旅程
lixuekuan 2010-8-4 11:02
昨天顺利到达克拉玛依,旅程顺利地让人不可思议。因为我来那么多次新疆,这样的3段飞机没有一次晚点这还是第一次。 年初相同的旅程还记忆犹新,那次的痛苦和这次的顺利形成了鲜明对比。( 应急机制太差,陈安博士任重道远 , 艰难的旅程与航拍 )。 下午1点35从太原起飞,1小时后来到了西安。稍作休息,接着飞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要等3各小时,晚上22点15分起飞,23点正点到达克拉玛依。 乌鲁木齐地窝铺机场和北京一样有三个航站楼,从东航的1号去南航的3号有差不多快1公里,可没有车坐,也没有人告诉你怎么走,只有自己一路问人。 3号航站楼很大,很空荡。3个小时的等待是无聊的,晚饭时间到了,去了一个咖啡厅吃了顿牛肉面。一共3片牛肉和一点挂面,要价58元,比首都机场还黑。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吃,望着外面的美丽的夕阳只能是无奈。 22点15分的飞机21点15分就催促着要登机,莫非要提前起飞? 检完票上了摆渡车半个小时不开,让大家都站着半小时。 无论怎么样,这次航班都正点,这是不可思议的。 一天内三次飞机都正点的几率太小了,我很幸运遇上了。谢谢东航,谢谢南航。 太原直飞乌鲁木齐的航班也有,8.5折,从西安转6.5,为了省点银子就在西安停了一下,毕竟是400多元呀。 58元挂面的咖啡厅: 空荡的3号航站楼和美丽的夕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2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旅程备忘
sstone2009 2010-4-19 18:33
此次出行,第一站到了南京。刚刚下过雨,很冷,没有丝毫阳春三月的温暖,看新闻,东北还下了很大的雪,莫非几千里之外的冷空气追到了南京来?要见的人约到了,事情的顺利出乎我的意料,但这只是一步而已,离成功却仍然十分遥远。有机会去看了一家医院,本是以传染病为主,院长有眼光,在往综合发展,正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可惜,没有见到这位具有开拓思路的领导,在车站候车的时候,朋友电话给我,他与院长介绍后,很有兴趣,节后约谈。这是额外的收获。 商丘也冷,但第二天便暖和了。项目的事情,已经很是不乐观了。我们期望未来的医院建设和运行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拟合作方却只是希望把楼房建造起来,并不是关心其他。在节前节后的商谈中,涉及接管原有业务事宜,对方担心职工的意见,这种担心,实际更好地反映了投资环境的问题。一个2005年就立项的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了点烂尾楼,然后一直搁置到现在,其中的意味是很能玩味的。这大概与其他的半吊子项目一样,也会聚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进入正式商谈前,都被拍着胸脯解决了,然而一到关键时刻,那些蕴含的问题,又委婉地冒了出来。现在,有个投资学校的投资商答应了造楼,然后交给医院管理。这样的结果,也许又会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了。但愿一切顺利! 到西安的第二天,就真正暖和起来了,毛衣可以不穿了。电脑的系统出了问题,不能启动,上午去电脑城修理,说要重装系统,50元。门店的小伙子又把我带到另外一处地方交代了一下就走了,又一个小伙子接待了我,他看了看,说要花不少时间,问我谈了多少钱。他说50元不够。看看时间也不早了,还要赶到宝鸡,就离开了电脑市场。 下午乘大巴到宝鸡,安排好住宿,先去修了电脑。第二天上午,把该办完的事情办好,吃过中饭,坐大巴,又赶回了西安。车上,一觉醒来,已经快到西安,翻看《读书》2010年第四期,有一篇文章里讲,只有真实世界的知识才能造福人类。 我又该计划着未来几天能否继续顺利,希望24日能够从银川顺利回到北京。
个人分类: 随笔|2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艰难的旅程与航拍
lixuekuan 2009-11-19 21:34
8日克拉玛依打来电话,让我去现场指导开工准备,随便对下一步合作进行探讨。 我订了10日(沈阳)--太原--西安的南航航班,西安--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赶快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准备出发。 本来有太原直达乌鲁木齐的飞机,但到达乌鲁木齐已经是凌晨1点,赶不上当天去克拉玛依的航班,又不想在乌鲁木齐住,就在西安转吧,而且全部是南航航班,这样转机也便宜。 10日一早下起了大雪,飞机封闭。转签第二天的,第二天还是下雪,转签12日的。12日天放晴了,为了怕误11点的航班,9点就让同事开车送到了机场。 到达机场才知道机场还在封闭,广播说11点可以开放。还挺守信用,11点看到飞机从机库里拉了出来。 看显示屏,我的航班正点,可已经过了太原起飞时间,飞机还没有从沈阳起飞呀。 12点南航发盒饭,还告诉我们飞机马上从沈阳起飞。 到1点半,在我们反复询问下南航工作人员才告诉我们航班取消,是因为西安大雪12点不能开放,决定取消飞行,马上有大巴来机场接我们,3星级宾馆免费食宿。可我要去西安,赶我去新疆的航班。我只好退掉机票,改买幸福航空的螺旋桨飞机,可这个飞机是从西安飞来的,而且已经起飞,为什么南航停飞?无论如何,我的7.5折票变成了全价,多花了200元钱。在买幸福航空的机票的时候,买机票的小姑娘异常高兴,相互说本来这个飞机就没有几个人坐,今天满员了! 下午15点终于登机了,起飞后感到有一种很低沉的声音让人不舒服。 螺旋桨飞机飞的很低,可以拍些黄土高原的雪地风光。按顺序发的片子,可以看出越往南雪越少。 我终于达到了西安。在西安的痛苦经历请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2027 在西安等飞机的时候知道13日沈阳--太原--西安还是取消,原因是沈阳大雪。如果我没有退票换换班,连西安我也来不了的。 在乌鲁木齐终于没有赶上去克拉玛依的飞机,在乌鲁木齐又住了一个晚上。 10日的机票,15日达到目的地,反复改签的6次,是不是痛苦的旅程?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476 次阅读|6 个评论
200965:第一次出国之旅记存
陈中红 2009-6-7 20:24
2009 年北京时间 6 月 4 日,阳光明媚,由 老婆 LP 陪同从山东启程,北京时间 6 月 5 日 到达北京,在石油大学北京办事处(石板房)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 10 点半左右搭乘出租车于十一点半左右到达北京机场,出租车费近 100 元。下午 1 点开始(规定提前三小时)办托运行李手续及登机手续。现在国际航班开始实行不采用纸质机票,只出示护照,同时查看了我的 DS2019 表,行李超重,又从大包里拿出 4 公斤左右的衣服,重新打包,终于办好托运手续。 因为 LP 担心家中孩子,要急着赶回家,赶紧同他寻找去八王坟汽车站的公交车,乘观光电梯,从 4 层楼好像是下到 2 层,问了以下情况后;撤回 4 楼进行安检。 首先进入国际入口处,第一入口有一武警,非乘客不让进, LY 送到此处后,两人悻悻离别,走几步,有一入口 2 名武警查看证件后,顺着通道继续前行,到达一宽阔的大厅。有许多似入口,原来此处才是安检处。 安检非常严,电脑必须从包里拿出来,身上的所有物件也都必须拿出来,一女警察,神态很威严,拿着探测器全身检查了一遍,照相,算检查完,拿上自己的东西,继续前进; 到达一带铁轨的厅内,等了 3 分钟左右,被一辆大 bus 带到候机厅,在候机厅又走了 10 分钟左右,寻找到去美国旧金山 CA985 的厅内等候,时间大概是 2 点半左右。继续等待,在 3 点半终于有机场 bus 带着我们到达飞机处。上机,时间 3 点 50 左右。 4 点,飞机开始滑行,过了一会儿,飞机起飞,感觉到城市渐渐离我远去,地上的建筑物越来越小,天空愈来愈明亮。终于,飞机穿破厚厚的云层,到达 1 万米 高空,向下看出,开始有点紧张,如果没有云层遮挡,能看见下面连绵起伏的群山或蓝蓝的海水。 很幸运,看见了太阳从遥远的海平线上方落下的瞬间,过了没多久又看见太阳从海平面以下冉冉升起来,火红的太阳映红了遥远的地平线,堪称人间一绝色美景;由于飞机穿着时区飞行,没有看见黑夜的来临,感觉和时间赛跑,一个白天被新的一个白天接替. 飞机飞了近 11 个小时,于旧金山时间 6 月 5 日 12 点五十分到达旧金山机场。 下机,海关检查,察看了 I20 表和护照,按指纹,问了几个问题,通行,到达厅后,拿了自己的托运行李,继续向外走,在通道处又被简单检查了一遍,两次都询问是否带了食品,看来中国的食品在美国不是受欢迎,不过都没有开包检查。 出来后按照 HM 说的,先看到 EXIT A 处,找到走廊尽头的电梯,由于 `HM 没有说清楚,从 2 曾下电梯到了 1 层,看外面每人,根本没有 SHUTTLE ,问了问人,感觉路线不对,一个人带着这么多行李,感觉有点紧张,没有人帮忙;赶紧撤回,看了 board 后,发现应该是上 level 3 ,到 level3 后,出门问了人,终于找到 shuttle ,心里放下了紧张的情绪。 司机后热情,快到的时候用了他手机, call 了 HM ,他在楼下等待,与旧金山时间 7 月 5 日下午 3 点半左右到达住处。 感觉, China Air 公司空姐都很漂亮,只是对美国旅客非常恭敬,其服务热情度明显高于对待中国旅客,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尤其是下机的时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 通往心灵中央的旅程
entropy 2009-5-10 09:42
不要以为我每天都在看这些,我仅仅是订阅了这个网站的RSS。 我用的是Google reader,只要能上网,就能把我关注的东西从不同的网站聚合在一个页面。到我有时间时一起看。 不能创造就作一个好的传播者、 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 通往心灵中央的旅程 By Tony Yet Apr 15th, 2009 Category: TED演讲汉译(全文)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当代著名神经学家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 Vilayanur Ramachandran )的演讲,中文翻译由 红猪 完成,本文最先载于 科学松鼠会 网站上。 像Chris说的那样,我研究的是人脑,是人脑的功能和结构。我想花一分钟来思考其中的意义。这是一块三镑重的巨大果冻,你能将它放在掌中,它能思考恒星间的广阔宇宙, 思考无限的意义。它还能思考它自身,这种奇异的性质就是自我意识,我认为它是神经科学的圣杯,希望有一天我们能了解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好,那么你要怎么研究这个神秘的器官呢?你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它们相互作用。从这些活动中,涌现出我们称为人性或人类意识的全部功能。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从很多角度出发研究人脑。其中的角度之一,是观察脑中的一小部分区域遭受持续性损伤的病人。损伤并不会导致认知能力的全面丧失,而是导致特定功能的丧失,其他功能则完好无损。这让你能自信地说:那个区域以某种方式在那个功能的运作中起到作用。这样,你就能将功能映射到结构上去,并找出这部分神经回路是如何产生这个功能的。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我向诸位展示三个惊人的例子,每个例子将分钟。 第一个例子是一种称为卡普格拉综合症( Capgras Syndrome )的罕见综合症。图中显示的是颞叶、额叶和顶叶。而折叠在皮层内部、在图中无法看到的,是一种称为梭状回(fusiform gyrus)的微小结构。它被称为脑的脸部区域,因为如果这个区域遭受损伤,你就无法再识别人们的面孔了。你仍然能够通过嗓音识别他人,哦,对了,这是Joe,但你没法看着别人的脸认出这是谁;连镜子里的自己都认不出。你知道这是你自己,因为当你挤眉弄眼,镜中人也对你挤眉弄眼,但你并不是真的认识你自己。 好了,这种梭状回损伤导致的疾病很多人知道,但还有一种罕见的综合症,罕见到连医生都很少知道,连神经科学家都不太了解,它名叫卡普格拉错觉(Capgras Delusion),即一个原本完全正常的病患遭受了头部损伤,从昏迷中醒来,看着自己的母亲说:这人看上去跟我母亲一模一样,但她是个假冒的,是个假装成我母亲的女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人在所有方面都完全清醒理智,但一旦母亲现身,错觉就出现,他就说这不是我母亲。 对这种症状,心理医生的书里最常见的解释是种弗洛伊德式的观点,那就是:当这个小伙子(女性也得有这种病的,但我只说男的好了)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感觉到母亲有种很强烈的性吸引,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我没说我相信这个,但弗洛伊德观点就是这样的。长大后,你的皮层生长发育,抑制了对母亲的潜在性欲。接下来,头部的击打损伤了皮层,把潜在的性欲释放到了表层。于是突然之间,你莫名其妙觉得自己对母亲起了性欲。于是你想:天,这是我妈,我怎么可能会觉得冲动?她一定是别的女人,是个假冒的。你觉得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说的通。我从来不觉得这样的论辩有什么道理,尽管像弗洛伊德的其他论辩一样,它非常巧妙。我觉得它没道理,是因为我见过遭受同样损伤的病患否认自己的贵宾犬。他说:大夫,这不是菲菲,它看上去跟菲菲一个样,但它是另一条狗。你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解释看(众笑),你会觉得人类具有某种潜在的兽性,那当然很荒谬。 实际是怎么回事呢?为了解释这种奇怪的疾病,来看看正常人脑区间通路的结构和功能。通常来说,视觉信号通过眼球进入脑中的视觉区域(脑后部负责处理视觉信号)。然后,信号通过称为 梭状回的微小结构,你的脑就在那里处理面部图像。那里有对面部敏感的神经元,所以称为脑的面部区。那个区域一旦损坏,你就失去了识别面孔的能力。 但神经信号还会从那个区域出发,往下到达边缘系统中称为杏仁核(amygdala)的区域,边缘系统是脑的情绪核心。杏仁核判断你所看见的物体在情绪上的重要性:那是猎物,是天敌,是配偶,还是完全无关紧要的东西。如果杏仁核变得兴奋,那么说明眼前的东西很重要,神经信号就会向下发送到自主神经系统,你的心跳开始加速,你的手掌开始出汗,肌肉开始收缩。还好手掌会出汗,因为可以把电极连上手掌,测试汗液产生的皮肤电阻,这样我就能判断你看着什么东西的时候,是兴奋,唤起,还是没有反应了。我的想法是:当这小伙子看着某个物体时,信号进入视觉区和梭状回,他认出了这件物体是张桌子或者是他母亲。接着信号就传到杏仁核,再往下传递到自主神经系统。但或许在这小伙子的脑中,从视觉区到边缘系统的线路被事故切断了。由于梭状回并未损坏,小伙子还能够认出他母亲,是啊,这人看上去像我母亲;又由于通往情绪中心的通路被切断了,他就会想:为什么我看见母亲时感觉不到温暖,或者恐惧?于是他就这样来解释这种无法解释的情绪缺失:这不可能是我母亲,而是某人假装的。你要怎么验证这个假说呢?你找来一个人,在他面前放一面屏幕,一边测量他的皮肤电,一边在屏幕上放图片给他看。我能测量你看见一个物体,比如一张桌子或一把伞时,手掌的出汗状况,当然了,看见这些,你是不会出汗的。如果我给你看狮子老虎的照片,你会开始出汗。信不信由你,如果我给你看你母亲的照片,你也会开始出汗,你不用是个犹太人就会出汗。(众笑)那么,当你向病人展示图片并测量他的皮肤电反应时,发生了什么事呢?给他看桌子椅子绒布,都没有反应,跟正常人一样;但当你给他看他母亲的相片,皮肤电图像拉成一条直线,他对自己的母亲也没有情绪反应,因为从视觉区通往情绪中心的线路被切断了。他的视觉没有问题,因为视觉区是正常的;他的情绪反应也没有问题,他会哭会笑;但是从视觉到情绪的线路却断了,因此,他有了这个母亲是冒牌货的错觉。我们在这里研究了奇怪、看似无法理解的神经-精神病症状,并认为正统弗洛伊德观点是错误的,你实际上可以找到一个精确的解释,如果你懂神经解剖的话。顺便说一下,如果这病人跟母亲通电话,他会说:哇,妈,你好不好?你在哪里?用电话就不产生错觉,但当母亲走到面前,他却说:你是谁?你看上去就像我妈。原因是:信息沿着另一条通路从脑的听觉区通往情绪中心,事故并没有切断这条通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能通过电话认出自己的母亲,但当他看到母亲本人,却说那是假冒者。 好了,脑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回路呢?是自然、基因、还是养育的作用?我们通过研究另一奇怪的综合症来试图解答这个问题,它名叫幻肢。 诸位都知道幻肢是什么。当一条手臂或腿被切除,或当你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肢体,你还是能活生生感受到那条已经失去的手臂,那就是幻臂(phantom arm)或幻腿(phantom leg)。实际上,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会产生幻肢现象。信不信由你,即使内脏器官都不例外。我有位病人被摘除了子宫,结果得了幻子宫病,每个月还会有幻一次月经。一天一个学生问我,那病人有没有幻经前综合症?倒是个不错的科研课题,但我们还没有研究那个。好了,接下来的问题是:通过实验,你能从幻肢现象中学到什么?我们发现了一种现象:感觉到幻肢的病人中,有一半宣称自己能移动那条幻肢,他们能用幻肢拍兄弟的肩膀、能在电话铃响时拿起听筒、能挥手道别。他们有种十分强烈鲜活的感觉。病人的脑知道手臂已经不在了,但感觉还是非常强烈。 然而,病人中的另一半没有这种运动的感觉,他们告诉我:大夫,我的幻肢被麻痹了,它痉挛地捏紧拳头,疼得不得了。如果我能移动它,疼痛或许就会减轻。为什么幻肢会被麻痹呢?听上去自相矛盾。当我们查看病例时,我们发现,这些感觉幻肢被麻痹的人,他们的手臂原先曾被麻痹过,原因是神经受伤,控制手臂的神经被车祸之类的原因切断了。所以,病人的手臂曾经真的疼痛过几个月或者几年。然后,为了帮助病人赶走疼痛,外科医生给他做了截肢手术;接下来,就有了条同样疼痛的幻肢。这是个严重的问题,病人们心情抑郁,甚至有人自杀。那么你要怎么治愈这种综合症呢?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幻肢麻痹? 查看病例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有过真实的手臂,控制手臂的神经被切断,真实的手臂在截肢前麻痹了几个月,这种疼痛被带到了幻肢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当手臂完好但麻痹的时候,脑向手臂发送指令,前脑命令动,但视得到的觉反馈却说动不了;动――动不了――动――动不了这被固定在了神经回路中,我们把这叫做习得行麻痹 (learned paralysis)。脑了解到,移动手臂的指令制造了麻痹的感觉。然后,当你将手臂切除,习得性麻痹就进入了你的体象(body image),进入了你的幻肢。 你要怎么帮助这些病人呢?你要怎样解除习得性麻痹,好让他们的幻肢不在剧痛中痉挛紧握?如果你向幻肢发送指令,并且得到了幻肢响应指令的视觉反馈,那会怎样呢?那样,说不定就会减轻幻肢疼痛了。你要怎样做到这一点?可以用虚拟实境,但那会花上几百万。我想到了这个成本三美元的办法,别跟我的赞助机构说。(众笑)你是这么干的:在纸板盒中间放面镜子,制造出一个我称为镜盒(mirror box)的东西。 我的第一个病人十年前截肢,此前手臂麻痹了几年,截肢后幻肢产生麻痹。他来看病的时候,我给了他一个这样的镜盒,病人将疼痛痉挛的幻肢左臂放到镜子左侧;右臂则放在镜子右侧,并做出和左臂同样的姿势。然后病人看着镜中,他感觉到了什么?他感觉幻肢又复活了,因为他看到了镜中的手臂,就好像他的幻肢又重生了。接着我说:现在动一下你还在的手指,同时对镜子里面看,这样你会看见自己的幻肢正在移动。很好理解,对不?但惊人的是,病人说:天,我的幻肢又在动了!疼痛也随之减轻。(掌声)我的第一个病人来看病时,我叫他看着自己幻肢的镜像,他咯咯笑起来,说:我看见我的幻肢了。他不傻,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只是个镜像,但这是非常鲜活的体验,接着我说:动一下你真实的那只手和幻肢手。他说:我可没法移动我的幻肢手,你知道的,很疼。我说:那动一下正常的那只手吧。 他说:哦,天,我的幻肢又在动了,简直不能相信,我的疼痛也好些了。接着我说:把眼睛闭上。他闭上眼,我说:动一下你正常的那只手。厄,感觉不到了,它又握紧了。睁眼。哦,天,又在动了!他就像个进了糖果店的小孩。 所以,这证明了我关于习得性麻痹和视觉信息所起重要作用的理论,但我可不会因为让人成功移动幻肢而获得诺贝尔奖。(众笑)细想之下,这种能力完全没有用处,但我开始意识到:也许你在神经科学中观察到的其他类型的麻痹,比如中风,也许都有习得的成分,都能用一个装了镜子的简单装置予以克服。我对那位病人说:把镜子带回家,自己练习一两个礼拜,也许你能扔掉镜子,解除习得性麻痹,开始移动幻肢,消除疼痛。他说好啊,我带回家。我说:两块钱而已,带回家吧。于是他把镜子带回了家。两周后他打来电话说:大夫,你一定不相信。我说:什么?他说:它不见了。我说:什么不见了。我还以为镜子或者盒子可能不见了。他说:不不不,这个跟了我十年的幻肢,它消失了!我觉得担心了,我改变了这个人的体象,人类被试啦、研究伦理啦方面会有什么问题?我说:你觉得困扰吗?他说:才没有!过去三天,我没了幻肢,于是就没了幻肢肘关节痛,没了握拳,没了幻肢上臂疼痛,所有这些疼痛都消失了。但问题的,我的幻手指还挂在肩膀这边,你的镜子够不到,你能不能把镜盒改装一下,好让我用脸贴着镜子,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幻手指?(众笑) 我一直觉得这像是魔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脑面临巨大的感觉冲突,它收到视觉信号,说幻肢又回来了;但另一方面,又没有来自肌肉的信号证明它真的回来了;你的动作信号也在告诉你手臂没在动。在这种冲突之下,脑就说:少来啦,根本就没有什么幻肢,这条手臂已经不在了。手臂一旦消失,附带的好处就是疼痛也一并消失,因为不可能有一种不依附形体的疼痛漂浮空中。其他研究团体在几十个病人身上试验了这种疗法,也许能称为治疗幻肢疼痛的有价值的方法。还有人在中风病人身上试验这种疗法,有的中风瘫痪也是习得的,或许也能用镜子加以克服,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 好了,接下来开始讲第三部分,是关于另一个奇怪现象的,它叫做联觉(Synesthesia),是由达尔文的表亲弗朗西斯.高尔顿在十九世纪发现的。他指出,人群中某些成员,其他方面均与常人无益,却有如下特别之处:他们看到一个数字时,就能感受到色彩。5是蓝色的,7是黄色的,9是靛色的。这些人其他方面完全正常。有人能在音符中看出颜色,升c是蓝色的,升f是绿色的,另一个音符可能是黄色。为什么会这样?高尔顿把这称为联觉――感觉的混合。对我们来说,感觉之间是分开的,但有人会混合,为什么会这样?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联觉会遗传,高尔顿认为其中有遗传学基础。此外,在艺术家、诗人、小说家当中,联觉比其他人常见八倍。为什么会这样?我就要回答这个问题,此前没有人回答过。 好了,什么是联觉,成因是什么?有许多理论做出解释。一种理论认为,他们就是疯了而已。那算不上什么科学理论,所以别管它了。另一个理论是这些人吸了毒,或许有点道理,因为联觉在湾区比在圣地亚哥常见。(众笑)我们来问问自己:联觉到底是什么?我们发现,图中梭状回里的颜色区和数字区彼此接近,因此我们认为,在颜色区和数字区之间发生了意外串线(cross-wiring),所以,每次你看见数字,就会同时看见颜色,于是就有了联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串线呢?记得我说过这是遗传的。这就给了你线索,说不定是某个变异的基因引起了串线。我们每个人在出生时,脑中的所有区域都彼此相连,它们后来被修剪成为脑中的不同模块。有一个基因控制这种修剪过程(trimming),当这个基因发生变异,修剪就不完全。如果是数字区和颜色区没有断开,你就有数字-颜色连觉;如果音符区和颜色区没有断开,你就有了音符-颜色联觉。那么,如果脑中的一切区域都彼此相连呢?好,想一下艺术家、小说家和诗人之间有什么共通的地方。他们都能进行类比思考(metaphorical thinking),将看似无关的想法联系在一起,比如朱丽就是太阳。这句话的意思难道是朱丽是个发光的火球吗?精神分裂的人会那么想,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正常人会说:意思是她像太阳一样温暖发光,哺育他人。他马上就能领会其中的联系。假设联觉者人的脑中发生串线,再假设概念也位于脑的不同部分,那他们的脑就更有可能倾向于类比思考,更有创意。因此,艺术家、诗人、小说家中具有联觉者就更多。 下面看最后一个演示。我将向诸位展示:你们全都有联觉,只是自己不承认罢了。图中是我称为火星字母的东西,其中一个叫kiki,另一个叫buba。 哪一个是kiki,哪一个是buba呢?多少人觉得左边是kiki,右边是buba,举下手。好了,有一两位变异人。多少人觉得左边是buba,右边是kiki,举下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好了,诸位都不是火星人,你们是怎么认出火星字母的?因为诸位都在进行跨模块的联觉抽象,意思是,你觉得右边那个尖尖的东西看上去像kiki。在你的听觉皮层中,kiki的声音很像尖尖的视觉形象;这看似幻觉,但在你的视皮层和听觉皮层分别处理视觉和听觉信号时,脑能够抽取两者的共性。我们现在知道,这发生在脑的梭状回,因为那里受损的病人无法正确判断buba kiki对应的字母,同时也失去了比喻的能力。你要是问他:发光的未必是黄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会回答说:意思是会闪光的金属不一定是黄金,你得测试具体成分。他完全不明白其中的比喻意义。这个脑区在人脑中的体积比低等灵长类中的大八倍。这边的角回(angular gyrus)区域很有意思,因为它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交汇处。人类的角回特别大,我认为这是许多人类特有的能力,比如抽象、类比,和创意的基础。这些问题,哲学家已经研究了上千年。现在我们科学家能够通过脑成像、研究病人,还有提出正确的问题来开始进行探索了。谢谢。   参考阅读: Reith Lectures 2003: The Emerging Mind Vilayanur Ramachandrans bio on Edge.org Vilaynur Ramachandran Home Page 您可以通过RSS阅读器 订阅 TED中国粉丝团的文章: http://www.tedtochina.com/feed/ 欢迎发表评论,参与TED中国粉丝团的 讨论组 ,或者 在 twitter 上面 follow 我们。 参与越多,您也会学到更多。 Tagged as: 心智秘密 , 神经科学
3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