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替课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真替这些学生担心
热度 26 fdc1947 2016-10-13 08:08
我真替这些学生担心 《科学网·新闻》转载了《齐鲁晚报》10月8日的文章,说“泰安高校有偿替课成产业,三千人混迹19个群”,“ 有社会实践活动没法上课、有事儿来不及去上课、体育课跑不完800米……只要提出上课要求,在社交群里说一声,就有人主动替课完成学分,一节课收费一二十元。9月开学后,涵盖泰安多所高校的替课群扩展到19个,多所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替课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链 ”。看到这样的消息,心里真替这些学生担心。 十多年前,我曾经给学生上《高等数学》课,开课的时候,我常常在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这样一段话:你们的同学如果到门口的饭店,给老板放下十元钱,不吃饭就走了,你们一定认为这个人精神有点问题。家长给你们交学费,是让你们来学习的。你们的家长给你们所交的学费,差不多两节课是十块钱。如果你们的同学随随便便不来上课,这样做与给老板放下钱就走是不是没有什么差别?学生们都笑了。 他们后来是不是都来上我的课,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不点名。我相信绝大多数是来上课的,因为大教室里差不多总有那么多人,缺那么几个人,我真是看不出来的。我已经尽到了教育的责任,有个别人不来就不来吧。因为我想,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应当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更是没有点名这一说的。同学们也极少有缺课的,如果真的有事情,必须缺课,那心里都是很紧张的。那紧张并不是担心老师知道,老师是不管这些事情的。关键是自己缺课就没有学到知识,怕下一堂课跟不上、听不懂。所以,有缺课的同学一般都是赶紧找同学看他们的笔记,开夜车也要补上这一课所讲的内容。 大学里教师给学生所开的课程,对学生都是有用的。一般情况下,听教师上课的讲授比自己学习能够更快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所以,大学的课程一般都是由教师特别是有经验的教师来讲授。学生应当认真去上课,很用心地听教师的讲授。当然,如果有的学生认为某些课程他可以自己学习,他自己学习效果更好,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够去听课,只能自学,那也只有随他的便。因为毕竟都是成年人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可是,很多大学生对于上课似乎不那么感兴趣,或者很不感兴趣,或者对于学习大学课程的知识根本不感兴趣,能够不去上课就不去上课。大学生缺课的情况很严重了,所以,各学校没有办法,纷纷采取各种办法强制学生上课。甚至把学生的上课率作为分数的一部分。对于出勤率考核的办法也是多种多样,“各庄有各庄的高招”。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校和教师有考核的高招,学生就有学生逃避的妙计,找人替课就是一计。可是这一点妙计实在不妙,真所谓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找人替课是实实的害了自己。 上面已经说到,大学的课程都是有用的,这不是指那些课程的内容完完全全将来都可以原封不动的应用,而是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学科的基础,一点一滴地提高有关的素质。这种提高必定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的,缓慢才能够扎实,日积月累才能够宽厚。课堂所学的具体的知识内容将来必然会变化,有些知识在不断更新,而只有有了扎实而宽厚的基础,才能够适应将来可能的不断变化。大学里如果缺课,如果教师在考核的时候在宽松一点,通过期末的“抱佛脚”式的背诵,考试可能是过去了,甚至得到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学到多少本领,就像一块材料,外表上看看还不错,实际上里面都是气孔,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一个好的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在刚刚建成的时候,是不容易看出来的 。同样,一个学习扎实的学生与一个混分数的学生,在若干年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他们的高下之分。古人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有这个意思。 如今媒体上用“寒门学子”这个词是很时髦的,其实,很多一般学校(即二三本或专科学校)里的学生家庭大都并不富裕,豪门子弟只是极少数,不少寒门学子到了大学里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上面所说泰安“替课群”里的成员我估计豪门子弟不会多,不要说寒门学子,就是最普通的家庭,供养一两个学生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些学生的家长,一旦知道了自己省吃俭用供养的子弟不但在浪费学费,还要雇人替他们上课的真相,会有怎样的想法。 我替这些同学担心。最担心的并不是他们将因缺课而不能很好的学习一些知识,而是他们在缺课问题上的弄虚作假。 明明不去上课,却偏偏要弄一个人去代替自己,这就是作假。 养成了作假的习惯,往往就不以为作假是个问题,还以为理所当然 ,我最担心的正在于此。 如果学生认为教师所讲的课对自己是无用的,或者认为自己学习可能比听课更好,从而不去上课,那也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自己就是想玩,放松自己,不想去上课,那也只是自己不想上进而已。而雇人上课,代替自己,就是欺骗学校了,说得严肃一些,这就是道德问题了。如果雇人进行考核或考试,那么道德方面的问题将更加严重了。 这么多学生组成的“替课群”,就是一个可能作假的大群体。在泰安一个不大的城市,就有19个这样大的可能作假的群体,真是应当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事情。 雇人替课,虽然从情节上和严重程度说,比雇人替考要轻,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弄虚作假。而集体的可能“作假群”,又使问题更大得多。 有时候,人们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弄虚作假或者掩盖错误往往把问题弄得更大、更严重 。这些天美国人正在竞选他们的总统,人们又把前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翻了出来,虽然从本质上看这是成年男女之间个人之事,只是与他们家庭相关的人有关,是一个个人和家庭道德的问题,但是,由于掩盖错误的谎言和弄虚作假,就可能变成一个严重得多的社会道德甚至是法律问题了。又如前些时候在巴西报假警的美国游泳运动员,得了奥运会冠军,高兴了,喝多了酒,做了错事,这是不好的,但是,为了掩盖错误,采取了报假警的手法,弄虚作假,性质就变了,事情就严重了。 应当说,诚信问题,对于我们国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上谎话连篇,甚至用暴力强迫人们说谎,强迫人们承认自己或指证别人是什么特务、是所谓“516分子”、是“内人党”、“三青团”以及诸如此类的“反动组织”,而那些真正的反党分子则吹嘘自己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三忠于”、“四无限”,又是如何“斗私批修”。那时候的两报一刊又成天胡言乱语,甚至颠倒黑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很多人,也并不能认识到不讲诚信的危害。俗话说:“三代出贵族”,是说风气或气质的好起来是需要相当长时间培养的。实际上,坏风气的消除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很多习惯、风尚是不好的,而我们自己则长期浸润在这种环境里,正是所谓“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比如,我们学生在一起做作业,相互讨论一下,最后相互抄一抄。我们往往不以为有什么大的问题,可是,国外的教师却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涉及抄袭、不诚信。很多学生到国外还是在国内学校时养成的习惯不改,结果自己出很大的亏才醒悟。现在写论文,很多学生总是错误地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他们从小学、中学做作文就是模仿甚至抄袭范文,以至于没有范文就写不出东西来。他们大段大段地抄袭别人的文章好像并不为耻。许多人做了管理人员以后,对于弄虚作假这一套,也是轻车熟路。像大家很反感的十来年前的那个臭名昭著的“本科达标考核”,就是一个弄虚作假的典型。 对于论文抄袭、实验数据造假之类的事情,现在好像比较轰轰烈烈,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但是,正如外国人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风气、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对于本科生的这种大规模可能弄虚作假的“替课群”,我估计全国各地都会有的,对此,我们真的不可等闲视之。
个人分类: 教育|9578 次阅读|4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