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云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云盘危机分析与规范运营
zhouqian1108 2017-9-9 08:39
云盘危机分析与规范运营 周乾 (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 安徽安庆 246133) 摘要:当前云盘运营失范,导致云盘运营秩序“公地悲剧”发生。要规范云盘运营,在法律方面,制订完善包括云盘在内的云服务管理法律法规,明确运营者、用户的权利与责任,保障用户存储信息的自由和安全,保障信息资源合法、有序高度共享,促进知识传播。在技术方面,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并采用有限信息共享技术,建立黑名单制度,防止侵权和非法信息传播事件发生。在云盘运营标准化方面,及时将先进的预防侵权和非法信息传播的技术标准化,应用于云盘运营之中,强制推行云盘数据接口标准化,实现不用运营者的云盘之间、不同云服务之间数据无障碍流通,实现云存储有序发展与信息资源快捷共享,阻止云盘垄断现象产生。 关键词:云盘;运营;秩序;规范;侵权 1. 当前云盘面临的危机 继2016年3月份115网盘、UC网盘,4月份微盘、快盘,5月份微云,6月份新浪微盘等网络存储关闭服务或关闭部分功能之后,2016年10月20日,拥有近2亿用户的360云盘宣布转型,其公告原因众所周知,与其它云存储服务者宣布的原因一样,都是“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云盘存储传播非法文件、侵权盗版牟利、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重侵犯正版企业的合法权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其实,公告中所说明的原因,只是云存储服务者关闭、部分关闭服务或转型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整个互联网都存在这一问题,传统媒体也存在同样问题,然而,整个互联网并没有因此关闭,传统媒体也没有因此封杀。 显然,这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包括运营者的免费圈用户策略,以及版权过度保护、过度保密和其他管理过度上的原因。运营者免费圈用户策略无可厚非,毕竟云存储运行需要成本。然而,以存在非法用户来关闭或部分关闭云存储服务,这不由的人联想到“禁刀令”。 我国在公共资源共享方面,特别是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传播上,无论是理念,还是在实践上,本来就做得还很不够,云存储为此做出了重要的探索。“禁刀令”是否真实发生过,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云存储非法用户毕竟是少数,然而,以“禁刀令”形式简单关闭或部分关闭云存储服务,不仅仅是侵害了合法用户正当权益,还阻碍了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传播的发展进程,也给正在兴起的云服务的未来发展,带来可以预见障碍。 2. 云盘与信息共享 信息是一种资源,公共信息则是一种公共资源,为全民公有,共同享用。然而,在互联网上共享的合法信息,除了公共信息之外,还有个人愿意共享的由本人创作的信息资源。 合法信息资源以合法形式的有序共享,可以大大节约社会发展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特别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有利于知识传播,有利于降低教育、科研与公共管理成本,有利于国民素质整体提高,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公共管理能力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国当前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特别是公共信息资源被少数行业部门垄断,不向社会开放,国家巨额投资生产信息资源成为一堆无人或少人使用的死数据。 由于信息具有可复制性,特别是电子信息复制的低成本性,就信息资源本身而言,信息资源共享不会带来“公地悲剧”。但是,如果就信息资源共享秩序而言,如果没有建立有序的共享机制,实行无序共享,则在信息资源共享秩序上就会产生“公地悲剧”,当前的云盘关闭或关闭部分服务功能,就是无序共享的必然结果,而非云存储本身或共享信息本身造成的。 3. 云盘的侵权 就当前而言,云盘在运营过程中,存在3种侵权行为: (1)运营者对用户的侵权。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泄露用户身份信息,泄露用户存储的信息,用户存储信息丢失、被修改或感染病毒,以及随意终止曾经承诺的服务等。其中,泄露用户存储的信息和随意终止曾经承诺的服务这两种行为存在较为普遍,对用户造成的损失也最大,也是当前云盘关闭或部分服务关闭导致云盘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与显像之一。 在没有发生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云盘仅仅只是一个信息存贮的虚拟设备,与计算机内硬盘、U盘、移动硬盘没有本质区别,与家里藏书、图书馆藏书、博物馆收藏物品等行为具有类似性,即使云盘用户存储有敏感信息或有版权的作品,只要没有发生分享行为,这只是用户个人用于研究或欣赏,并不构成侵权与犯罪。之所以后来侵权、传播非法信息等行为蔓延成灾,原因之一,就是云盘运营者提供的服务无意或有意泄露了用户存储的信息,没对分享机制进行技术约束,使得不法分子利用分享、在线播放等入口,实现侵权或传播非法信息。 云盘运营者当初为了圈用户,曾经向用户承诺多种服务,然而,在当前云盘危机之下,这些服务几乎全部终止、部分终止或限期终止,同时也没有向用户提供有效的替代方案,使得用户上传的大量信息资源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用户上传的信息越多,损失也就越大。 (2)运营者共享造成的侵权 云盘的共享功能,对促进信息共享、知识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样地,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如果没有有效技术手段,对敏感信息、有版权作品进行共享约束,云盘的共享功能就会成为不法分子违法工具,但这并不能归罪于云盘的共享功能,更不能归罪于云盘和云盘运营者,这只是云盘发展过程中可以避免的偶发事件,只要运营者及时采取共享约束技术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侵权事件发生,至少可以以最快速度终止侵权行为的继续,并为维权提供有效证据。 (3)用户共享造成的侵权 当前,对于云盘危机,前两种侵权行为几乎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而人们普遍关注的就是云盘用户的侵权行为和传播非法信息行为。 其实,云盘用户的侵权行为并非都是用户有意为之,而且并非所有用户共享有版权信息行为都是侵权行为。现在大家一讨论起云盘用户侵权行为,都把用户分享有版权作品的行为统统列入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允许“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显然,云盘用户在国家版权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分享有版权的作品,或者共享自己的作品,应该不算侵权。云盘用户只有以营利为目的,或者违反国家版权法律法规规定分享有版权的作品,其行为才能列为侵权行为。象纸质、光盘、磁带、磁盘等传统媒介作品一样,以教学、研究、欣赏为目的,在有限范围内使用、分享有版权的作品,不应作为侵权依据,不应该将所有分享行为都列为侵权行为。 4. 利用云盘犯罪 目前,利用云盘犯罪,多是传播包括色情信息在内的敏感信息等非法信息,以及以营利为目的分享有版权的作品。与网络其它服务一样,利用云盘犯罪还有制作与传播计算机病毒,来实现对某一目标的信息攻击,或者窃取目标信息,或者进行非法信息传播。 因此,区别是否利用云盘犯罪的依据,就是以是否传播非法信息为依据,而非以存储为依据,以及是否制作或主动传播危及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的事实为依据。 5. 规范服务推进云存储有序发展 云盘本是一个极好的虚拟存储工具,不仅仅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还大大节约了社会整体的信息存储成本。此外,存储在个人存储设备上的信息,一旦个人存储设备出现故障或遭到病毒侵袭,其信息损失不可挽回。而云盘运营者有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存储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远远高于个人存储设备,再加上专业可靠的技术管理与维护,用户存储在云盘上的信息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其安全性远远高于存储在个人存储设备上。 尽管当前云盘存在诸多问题,危机已经爆发,但只要规范运营,包括云盘在内的云服务,将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规范云盘运营,不能走论坛、博客的老路。论坛、博客本是畅达民意,平民自娱自乐的好地方,曾经火爆一时,尽管论坛、博客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而现今由于论坛、博客设置了敏感词筛选限制功能,以及后台过于苛刻审核,使得论坛、博客日益冷落,几乎无人问津。 基于上述云盘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云盘在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2016年11月7日发布,将于2017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笔者认为,规范云盘运营,维护用户权益,遏制云盘运营中侵权和非法信息传播,保障数据安全,应该从法律、技术和标准化三个方面,加强云盘运营管理,促进云盘服务合法化、有序化。 在法律方面,首先要尽快制订包括云盘在内的云服务管理法律法规,借鉴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明确运营者、用户的权利与责任,保障用户存储信息的自由和安全,保障信息资源合法、有序高度共享,促进知识传播。 其次,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条例》,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精细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云盘而言,特别是要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和第七十条等条文中“发布”、“传输”与“传送”的内含与外延,明确其法律界限,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既要保障云盘用户存取信息的高度自由,又要防范非法信息传播扩散,尤其要防止用户因研究、欣赏需要而无法自由存取云盘中含有敏感内容的信息的现象发生。 再次,云盘运营者要依法运营,积极采用新技术,推进云盘运营标准化管理,维护用户数据安全,有效监测、防御和快速处置侵权、传播非法信息和网络安全风险事件发生。 在技术方面,首先,为了预防侵权和传播非法事件发生,云盘运营者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对于用户异地发生存取行为,运营者应要求用户采取手机验证码确认异地存取身份。对于以一用户多账号存储有大量信息的用户,运营者要提供该用户账号之间自由存取和合并的服务。对于以前注册尚未及时进行实名身份验证的用户,运营者应要求用户限期进行实名用户身份验证,如果用户逾期尚未进行有效实名验证,也不要删除用户存储的数据,运营者可以以限制存取形式进一步敦促用户进行实名验证。 其次,云盘运营着要采用有限信息共享技术,防止侵权或传播非法信息事件发生。所谓有限信息共享,就是指用户只能对没有版权限制的、不含非法内容的信息进行分享。对于有版权的信息,以及含有非法内容的信息,运营者可以通过有版权信息或非法信息标识的头文件进行识别,限制用户进行分享。对于有版权限制,但头文件没有版权信息的,以及没有特别标识的含有非法内容的信息,运营者可以记录该信息具有标识作用的关键信息段,或者采取MD5校验技术,记录该信息关键标识,限制用户分享该信息。 再次,建立黑名单制度,限制用户分享。对于进入黑名单的信息,禁止所有用户分享该信息;对于进入黑名单的用户,关闭该用户分享功能,或者有条件地限制该用户使用云盘的其他功能;对用户黑名单分级,对于高级别黑名单用户,有利用云盘犯罪嫌疑的,应及时将该用户信息报告网络行政管理部门,预防犯罪事件发生。 在云盘运营标准化方面,首先要及时将先进的预防侵权和非法信息传播的技术标准化,应用于云盘运营之中,提高云盘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其次,要强制推行云盘数据接口标准化,实现不用运营者的云盘之间、不同云服务之间数据无障碍流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快捷共享,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以商业秘密为由的云盘垄断现象产生。 6. 结束语 对云存储规范运营的探讨,不仅仅是对云存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对其他云服务的有序发展,规范运营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唐霞,利用虚拟云盘进行新型网络犯罪的法制进路 ,出版广角,2016,(8):36~37 蒲凯伦,浅析网络云盘中影视剧的版权保护 ,传播与版权,2016,(8):172~173 司晓,网络云盘版权侵权问题及规制对策 ,中国版权,2015,(6):28~31 苗月,云储存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风险与法律责任探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3):45~46 徐明,孙齐蔚,余安妮,杨雨涵,李凌子,云存储环境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问题的研究 ,传播与版权,2016,(6):192~194 田宪策,唐素琴,云盘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认定规则研究 ,电子知识产权,2014,(7):46~51 刘海洋,论微信公众平台名誉侵权的程序法救济 ,学术界,2014,(9):180~188 杨丽君,论自媒体时代侵权现象的立法规制 ,今传媒,2016,(2):42~43 虞佳臻,论自媒体著作权的保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3~67 莫岱青,律师评阿里IPO后第一案 暨全国自媒体人涉嫌侵权第一案 ,计算机与网络,2014,(19):14~15 郭兰英,单飞跃,赵文焕,食品安全自媒体监督_现状_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宏观质量研究,2014,(1):82~89 贾宏渊,贾博森,网络谣言的成因及防控对策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9):62~64 葛伟,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探究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6,(4):37~42 阳倩倩,微信传播的失范现象研究 ,新闻研究导刊,2016,(18):243~244 栗剑峰,微信公众号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科技与出版,2016,(9):97~99 赵爽英,庹继光,微信朋友圈信息转发的法律风险 ,中国出版,2016,(18):61~64 吴闻莺,蔡尚伟,我国微博舆论风险社会因素、作用范围及化解机制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10~115 周春雷,王涵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治理问题研究 ,现代情报,2016,(9):63~68 王志刚,宗贝贝,自媒体版权问题探讨 ,新闻爱好者,2015,(8):7~10 程一帆,自媒体传播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以“知乎”网友作品被侵权为例 ,青年记者,2015,(9):64~65 业界资讯,360云盘和百度云网盘等网盘繁荣背后深藏的版权杀机 ,(2015年9月10日) ,http://www.fuliba.com/8793.html 司晓,刘政操,网络云盘版权侵权问题及规制对策 ,(2016年3月1日) ,http://www.tisi.org/Article/lists/id/4459.html 王开广,网络云盘侵权规制面临法律困境避风港原则不应成为故意侵权挡箭牌 ,(2016年4月18日) ,http://www.legaldaily.com.cn/legal_case/content/2016-04/18/content_6590989.htm?node=33828 苗夏丽,网盘云盘纷纷关停涉黄侵权系主因文件存储还有招 ,(2016年10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6-10/22/c_135773438.htm 范晓,云盘:不能随意分享美剧 ,(2015年10月26日) ,http://tech.ifeng.com/a/20151026/41496433_0.shtml 方圆,侵权影视:藏身云盘躲不开法网 ,(2015年7月10日) ,http://www.chuban.cc/bqmy/201507/t20150710_168299.html 佚名,侵权影视:云盘屏蔽用户私人收藏的视频,有没有法律依据,侵不侵权? ,(2015年6月10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37558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区论坛和云盘是侵权重灾区 ,(2016年4月15日) ,http://www.chuban.cc/bqmy/201604/t20160415_173515.html 北京日报,网络云盘将被禁分享热门剧集已侵权者需删除 ,(2015年10月26日) ,http://www.xxcb.cn/event/guonei/2015-10-26/9025148.html 佚名,莫让网盘成为网络侵权帮凶 ,(2015年6月9日) ,http://blog.csdn.net/raylan_hu/article/details/46423239
3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好的“永久”呢?360云盘关闭,契约精神烟消云散
热度 7 hongkuan15 2016-10-21 12:58
刚得到通知,360云盘将关闭个人云盘服务,转型企业服务。明年2月份前必须把资料转移! 第一感觉是,这是不是真的?当初不是 说好的“永久免费”,“永久容量”吗 ?咋就说关就关了呢? 看他们的公告,主要原因是:部分不法分子利用360云盘存储传播非法文件、侵权盗版牟利、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有发生,严重侵犯正版企业的合法权益,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未找到安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之前,决定停止云盘个人版服务。 听起来挺有道理啊。云盘中存了很多不良信息,很多动作视频是从这传播出去的,国家查到了得管啊,可360能力有限,管不了啊。细细琢磨,这事好像是说: 老子管不了,干脆不干了 !360一举把责任推给了国家监管部门和不法分子。 在登陆页面,确实有提醒,不得上传分享违法的东西。但是显然,提醒的作用不大。 那是不是360真的没有能力管吗?我看未必,其它网盘企业有办法审查上传和分享的内容,不符合的通不过。今年就在360云盘上查处了400多万部动作片。当然这样做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我看是360不想管了,因为他们这个云盘处于大面积亏损。 实际上,已经有多家云盘公司关闭了个人存储和分享功能,目前,应该仅剩下 百度网盘和腾讯微云两家公司了,不过他们两家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关闭。虽然,现在两家在360公布关闭后都承诺继续提供个人存储服务。 商家的承诺真是不可信, 契约精神面对商家利益显得无足轻重。 而大家对中国人普遍缺乏契约精神的质疑早已有之。契约精神其实在中国根不深,它还是在西方比较盛行。西方的契约精神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关于正义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契约思想,亚氏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不得损人利己是交换正义的基本原则,现代契约精神是从自愿交易理论推演而来的。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其产生难以摆脱宗教的烙印。西方文明传统中具有一种契约精神。这种精神首先表述在“神人立约”的意义上。 构建信用体系,离不开契约精神 。信用与契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甚至信用要靠契约来维系,可以说传统的商业文明时间里的契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如此,不断发展的商业文明有反过来催生了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诚信精神,只有交易的双方遵守契约,切实履行合同,才能确保交易安全,市场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诚信的建设一定要以制度来保障,要有巨大的惩罚措施 ,使得不诚信的人所失大于所得,而且总是如此,人们就会选择诚信。诚信只是一种选择,久而久之,诚信会成为一种道德。其实西方人并不比我们守信,而是不遵守信用的代价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没有诚信的西方人简直寸步难行,生不如死。这就迫使他们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诚信。对西方人来说,失去信用,就是失去精神生命,这两者没什么区别。 好的制度还要严格执行,执行不力就是形同虚设。 在美国,大部分人开车都能遵守交通法规,是因为他们天生遵纪守法吗?不是,而是他们一旦交通违规了,惩罚是相当严厉的,不仅有罚款,第二年的保险费等都大幅度提高,交通违规代价高昂!反观中国,违法付出的代价并不高。关于制度和执行,可以看看汪晓军老师的博文: 看到这些新闻似乎我们所有研究努力都白费了 。 对于环保, 我们目前的重点可能还不是提高排放标准的时候,而是严格执法!对商业诚信和个人诚信也应该这样。 不知道云盘的关闭是否涉及违约,当然,我估计360公司肯定咨询过律师了,一定有办法躲过法律纠纷。但是对我们用户来说,还是给我们造成了很多不便,我那上了T的数据该怎么办?以现在的网速要下载多长时间?下载下来的数据还得买硬盘存储。这其中的时间成本,附加的费用都是损失。对免费的客户这样也就算了,但是对付费的用户仅仅退还费用应该是不合理的。 我那些数据该怎么办呢?
5048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