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生选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女儿不想成为笼中的小鸟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5-7-30 04:45
女儿不想成为笼中的小鸟 蒋继平 2015 年 7 月 29 日 女儿是 2011 年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的生物医学工程系(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录取的本科生。 她在大学四年中读了两个专业, 一个是生物医学工程, 一个是计算机工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 计算机工程是在 Whiting School ofEngineering 读的。 四年后, 她顺利拿下了这两个本科学位。 在大三和大四的暑假中, 她到应用物理实验室( Applied PhysicsLaboratory )做实习生。 在此期间, 她曾经两次带我们(我和她妈)到这个实验室附近参观游览。 但是, 我们只能在实验室的外围看风景和地形, 不能进入真正的实验室。 在实习期间, 我们很少有机会与她交流。 她一方面很忙, 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个实验室的保密程度的限制。 她在交流中告许我们, 实验室有规定, 许多东西是不能对外说的。 我本来就对这方面有所体验, 所以, 深切理解她的处境, 从来不问实验室的有关信息。 我对这个实验室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据维基百科( Wikipedia )的信息, 这个实验室主要是美国防务方面的工程研发项目的合作单位。 这里是维基百科的介绍: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 APL ), located in Howard County,Maryland, near Laurel and Columbia, is a not-for-profit, university-affiliatedresearch center, employing 5,300 people. APL is primarily a defense contractor.It serves as a technical resource for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NASA, and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Lab is an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rganization rather than an academic division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Hopkins’ Whit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 offers part-time graduate programsthrough its Engineering for Professionals program. Courses are taught at sevenlocations in the Baltimore-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including the APLEducation Center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坐落于马里兰州的霍华德县, 紧邻劳雷尔和哥伦比亚。 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 附属于大学的一个研究中心。 有 5300 位雇员。 应用物理实验室主要是一个防务订约单位。它为国防部, 航空航天局, 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技术资源服务。 这个实验室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工程研发机构, 而不是一个学术分支。霍普金斯的豁挺工程院通过它的专业工程项目提供临时研究生课程。 在巴尔的摩和华盛顿都市区,包括应用物理实验室教育中心 在内的 七个分部授课。 ) 根据有关信息, 这个实验室主要是研究导弹和航空航天器。 比如说,最近飞临冥王星的新视野号航天探测器就是这个实验室研发设计的。 鉴于这样的背景, 这个实验室的保密级别很高。 它的大多数员工, 凡是涉及到真正的工程试验设计的, 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女儿在申请这个工作时, 这个单位曾经核查我们的背景。 女儿说, 下班时不能带电脑回家, 也不能带任何与实验室有关的资料回家。她觉得, 在这样的实验室工作, 根本没有个人自由, 一切都在严密的监控之下, 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中的小鸟。 在大四的最后一学期, 这个实验室就给她一个机会, 在职读研究生。 也就是给她一份工作, 在工作期间, 继续读研究生。 女儿在反复考量后, 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她也许受到我的影响。 我平时总是在儿子和女儿面前说, 像我们这样背景的人, 最好不要在敏感的专业领域任职, 否则的话, 可能吃力不讨好, 两边不是人。 总之, 女儿选择了另一个单位, 她把个人自由看得比其他的东西高一些。毕竟, 自由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一个人连自由都没有, 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义?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3355 次阅读|6 个评论
年轻学生现实一点并不是件太坏的事情
热度 8 AlecXu 2014-2-12 06:05
保证生存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像我这样即使遇到再大困难,面临再大的人生烦恼也依然没有勇气自杀,又顾及作为人子有责任感的人来讲,生存是第一位的——当然,一不小心要是出个车祸啥的意外挂了也没办法,否则我肯定死皮赖脸地也要生存下去。保证了生存,做到自食其力,才有余力去想不是那么触手可及的梦想,并思考怎么实现,不让人生理想成为一个只能解眼馋的画饼。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真心实意地认为现实一点不是个什么坏事情。成年了,就该自食其力,父母把自己拉扯大不容易,到了这个年龄,不说赡养父母还要啃老实在是让人抬不起头来的事情。所以我坚决同意重视自己的就业问题。只要不违法,先养活自己再说。 对某个方面有个人的兴趣爱好,甚至有希望把兴趣当成职业,养活自己当然是个好事情。如果囚于现实,一时半会不能以兴趣为业,必须做个妥协,也没那么糟糕。只要内心真心喜欢,坚持去培养实现梦想必须具备的相关的技能,哪怕是只有每天零碎的时间可以利用,坚持总能有机会,即使不是自己设想的那种机会。 当然,我个人非常赞同祖上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推崇“志存高远”。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生存是最基本的要求,生存如果有困难,其他都是空谈。 你们说呢? ----------- PS :我自己的人生才刚走过快 30 年,自身依然还在摸爬滚打当中,做了二十多年的学生还没正式工作过(尽管我相信我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肯定不会是什么头疼的事情,头疼的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所以完全没有要做任何人的人生导师的念头,只是把自己的真心话拿出来分享。至于要怎么看待我的个人看法,大家自个儿拿主意,我坚决不学 USA 那样谁家的事情都想管~~~
3842 次阅读|25 个评论
如何让个人信誉和人生多项选择可能共存——以真诚交换真诚
热度 3 AlecXu 2013-11-29 20:52
近日来,科学网因为曹广福老师对学生没有遵守承诺,放弃了保研名额,而选择去工作的相关博文展开了对诚信的讨论。 博文原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do=blogid=745081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中国高校不设置保送候选名单的惯常落后管理方法提出批评的有之,对不遵守承诺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的亦有之。我觉得这些批评都有道理。落后的管理模式需要改进,人们也需要珍视自己的信誉。但是恐怕,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在面临着各自有其吸引力的选择时,现实中怎么做才让大家觉得最好接受呢? 其实既要保留人生多项选择的可能,和遵守信用并不是鱼与熊掌的选择题,它本身就是个多项选择——既可单选,又可双选。如何都保全呢? 现在貌似流行案例分析——大家都喜欢从个人的经历出发来讨论问题,那我也拿自己的例子来说好了。 07 年我需要选择硕士毕业论文的课题,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规则是让学生自己找实验室。我没有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分别联系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 Lene Oddershede 的实验室和本校我的博士导师 Jerker 。结果呢?我硕士毕业论文去了哥本哈根,毕业后也得到了 Lene 的推荐信回来瑞典读博士 。 这样也可以,而且人家还接受? 是呀,其实做到这样并不难。 我更具体的介绍下这个经过的情况吧。 Lene 和 Jerker 都是我自己联系的。 Jerker 是我硕士期间一个课程的老师,我在课程中的表现给他留下了一个比较正面的印象,这是我敢于主动接触他讨论做硕士论文的原因。去丹麦面试前,我和 Jerker先有过面试,我喜欢他的研究,听了他对实验室的介绍之后,我就相信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实验室。我对Jerker 表示说我很感兴趣,不过我也坦白告诉他我同时在联系其他的实验室,参加了那边的面试之后我才好决定。 Jerker 表示 理解。 再说说 Lene 那边吧。她的实验室做光镊技术的开发和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是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到的。对当时的我来说,她的研究我了解并不很多,但是非常好奇并感兴趣。 Lene 给我面试报销往返的旅程和住宿费,去了以后,我发现她的实验室刚好需要招硕士人做课题,来填补一个博士生休产假的空缺。我申请的时间太恰巧了,因为注意到这个情况,我也提出,因为家里经济困难,过来做论文,能不能得到一些生活补助, Lene 很爽快的答应了。回到瑞典,和 Jerker 的再次约谈,我告诉他我的决定——我说,我对 Lene 和你的研究我都同样的喜欢,要在你们之间做一个选择不容易,但是因为 Lene 答应给我一定的经济补助,对于我来说,这也很重要,所以我决定去丹麦了。 我去丹麦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我将来会回到斯德哥尔摩 跟随Jerker读博士。当然,这些往事对于今天的话题并不重要,就先略过不说了。 以真诚交换真诚,这是我对个人这段人生经历的一个总结。
个人分类: 看人生|5206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的这些想法是否适合当代青年学子
热度 24 jiangjiping 2012-5-30 07:23
我的这些想法是否适合当代青年学子 蒋继平 2012 年 5 月 30 日 在以往的一些博文评论中, 有的年轻网友要我谈谈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面对这样的要求, 我觉得有点为难。 不是我不想分享我的人生经验, 而是我认为各人的处境不同, 时代不同, 环境不同, 因而, 我的个人经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尤其是那些和我的处境差异很大的人, 更是难说。 不过, 为了满足这些网友的要求, 我还是简要地来谈谈这一个话题。 要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话, 请任意享用。 首先, 我认为人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未来是个不可知的东西, 因而, 要做出具体的人生规划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不过, 世界是有序的, 地球总是按照既定的方向和速度运转。 既然如此, 那么生活也应该有一个规律, 而这个规律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也可以说是跟随世界潮流。 所以, 制定人生规划首要的策略是弄清楚世界潮流或者说社会潮流,然后根据这个判断来制定具体的人生规划。 因为人生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 可以简单地分为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不同时期。 每个时期的责任和功能是不一样的。 因而, 在制定具体的人生规划时, 必须根据当时的人生时期的具体责任来考虑。 只有在实现了前一个人生规划的情况下, 才能相应地制定下一个人生规划。 我当年生活在农村, 由于文化大革命, 高中毕业没有机会上大学。 当时的社会潮流是军人很吃香, 我就去当兵, 希望在部队提干进城。 这是我的第一个人生规划。 不过, 事与愿违, 没有这个才能和运气。 第一个人生规划以失败告终。 复员回农村, 碰上恢复高考。 这个时候社会潮流又倾向于上大学, 我又给自己制定人生的第二个规划。 争取考上大学, 大学毕业争取进大城市。 结果如愿以偿, 顺利考上大学, 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城市的国家研究单位。到那个时侯, 公派出国留学又变得很吃香, 是一个社会潮流。 我又根据这种境况, 给自己制定第三个人生规划, 尽量争取公费出国深造。 很明显, 这第三个人生规划是在第二个人生规划顺利完成后才能制定的。 而且, 当时的单位正好有这种机遇,可以提供留学经费, 只要英语过关和身体健康就行了。 我虽然听力很差, 还是花了几倍于正常人的努力, 学好英语, 顺利地拿到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漂洋过海, 实现我的第三个人生规划。 顺利拿到博士后, 当时的社会潮流是在美国找一份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 我又给自己制定人生的第四个规划, 决定在美国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还是一个道理, 那就是第四个人生规划是在顺利完成第三个人生规划后才能提出来的。 我说这些, 并不是在显摆我的经历,而是说明人生的规划是应时制定的。 假如我现在是一个年轻学子的话, 我会给自己制定下列的人生规划。 第一, 学好一门外语 。 第一选择是英语。 这是因为现在的世界潮流是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即使在国内, 也有外企, 懂得外文就比较有优势。 还有, 许多现代化产品都用外文说明书, 尤其是英文。 第二, 选好专业。 在我看来, 选好专业比选择大学更为重要。 大学的排名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 一般来说, 招聘单位是看专业的, 不是看那所大学。再说, 毕业后的待遇也因为专业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这要看当前的社会潮流和世界的发展趋势。 凭我的判断, 未来的世界离不开电脑和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 所以, IT 专业是首选项目之一。 当然, 在现在的中国, 选择管理学专业一定很有前途, 将来可以考公务员。 选择专业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才能特长, 绝不能乱来。 第三, 坚持体育锻炼。 年轻人的身体最重要。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 我们都需要一个健康正常的身体。 而且, 锻炼身体也是培养意志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是因为锻炼身体是很苦很累的, 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坚持下去。 第四, 勤奋好学 。 不管在哪里,都要刻苦努力, 宁可多做牺牲, 不求回报, 敬业负责。 这是做人的根本。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6351 次阅读|57 个评论
寒门子弟的最佳人生选择
热度 126 jiangjiping 2012-5-11 07:47
寒门子弟的最佳人生选择 蒋继平 2012 年 5 月 10 日 所谓的寒门弟子, 在我这篇博文里是指家境贫寒和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少年, 不管他们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 寒门弟子生来的命就是比较艰辛的, 但是, 这是不能选择的。 总的来说, 世界上还是寒门弟子占多数。 对于寒门弟子来说, 大家生来就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因而,寒门弟子的人生成败还是取决于个人的人生选择,或者说个人的后天努力。 在大千世界中, 同样的寒门弟子, 其人生的最后结局差距巨大, 主要是人生选择的途径不同所致。这种不同的结局主要是由人生的追求和生活态度不同造成的。 有的人抱着消极的人生态度, 抱怨上帝的不公, 责怪父母的无能, 但是自己也不愿意付出应有的努力。 有的人不求上进, 害怕困难, 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早早地放弃了拼争的努力, 安于现状。 还有一部分人抱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为了自己, 为了家庭, 为了后代, 自始至终奋力拼搏, 最后走向成功。 前一类人不但改变不了自己寒门的身份,而且他们的子女很可能仍然属于寒门弟子。 后一类人, 虽然他们自己可能因为不断的努力付出,生活比较艰辛, 但是, 他们为子女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他们的子女就可以摆脱寒门弟子的身份。 我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寒门弟子, 出身农村, 家境十分贫寒, 自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而且,我身怀残疾,所以,我比一般的寒门弟子还要不幸。 面对这样的不幸, 我立志要为自己的后代努力创造一个比我好的生活环境。 我没有崇高的理想, 我的想法很朴素。 我相信科学网上的许多博主和读者也属于寒门弟子,也有同样朴素的人生追求。 我的人生经历告许我, 寒门弟子的人生选择虽然多种多样, 但是, 最佳选择只有一个, 那就是读书, 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 这条道路虽然不能说是华山一条路, 但是, 对于绝大多数寒门弟子来说, 这是最佳途径, 是最有效, 最可行的一条高速公路。 我深刻体会到,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寒门弟子, 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愚笨, 而是因为没有文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没有文化不是不会读书, 而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在社会给与寒门弟子同样受教育的机会下,我极尽全力读好书。在听力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仍然以非凡的毅力学英语, 虽然成功的概率只有 1% ,但是我仍然付出 100% 的努力。 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使我有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正是这种超凡的付出, 感动了苍天, 使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虽然不能说已经成名和富贵, 但是, 至少也为子女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就拿女儿来说, 上的是美国同个专业最好的院系, 每年的学杂费在 6 万美元以上, 都是由我提供,她根本用不着为学费担心, 还有, 她一个人住一个房间, 隔壁三个白人女孩共享一个房间。 我母亲虽然自己是文盲, 但是, 她也深深懂得知识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因而,她一直坚持这样一种信念:宁可自己吃苦受累, 也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 正是因为这种朴素的理想信念, 成就了我今天的业绩。 也正因为母亲的这种信念和付出, 我宁可自己睡地板, 吃过期的食品, 把省下来的钱寄给父母亲, 让他们盖起楼房, 改善生活条件, 以报恩德。 虽然寒门弟子也可通过其它途径来改变命运, 但是, 走其他途径较之读书更为艰难。 我当过兵, 知道在部队也有升官进城的机会。 可是, 那种机会不但很少, 概率很低, 而且寒门弟子在这种场合更加吃亏, 没有背景, 没有靠山, 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如愿。 除了当兵, 还可走经商之路, 不过, 仔细地想想, 经商不但需要资本, 而且也要靠人际关系, 寒门弟子在这两方面都处于劣势, 如何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胜? 作为寒门弟子, 我们没有必要与富豪权贵子弟比较, 大家生来的命运不同,起跑线不一样, 因而,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 假如我们一定要比的话, 就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人比。 凭我个人的经验, 要想赢得这场比赛, 做好人生的选择是关键因素之一。 我的经验, 我的选择, 就是学习和掌握知识, 用知识文化来改变命运。 这是寒门弟子的最有效途径和最佳人生选择。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19956 次阅读|293 个评论
你的人生选择有没有创新?
热度 2 yyhsci 2011-11-4 12:41
2011 年 11 月 4 日星期五 在这个人人都谈“创新”的年代,我想套用“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句型,说“这是创新的时代,这是守旧的时代”。“创新”一词近些年来经常被拿出来,似乎不谈创新,创新将不复存在。 一般所说的创新,指的是科学文化方面的创新。当然也有人说创新无处不在,突破原有的东西就是创新,例如改变一下自己的某个习惯等等。想想也是创新,不过这个创新只是针对自己的创新,与从前的守旧相对立。 我想试着来说一说人生选择的创新问题。 或许你的父母教子有方,学校老师尽心尽责,而你也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阶段,你一路走了过来,都很是顺利。毕业了做什么呢?当然向社会大势看齐,别人去大公司了,你也去大公司,别人去留学了,你也去留学。总之你选择了大家也认为很好的东西,一切顺理成章。多年之后,你回过头来看,你的人生似乎都是被设计好了的一样,一路走来,虽说也曾折戟沉沙,但你还是坚持了下来,走到了自己和别人都想要走的位置上,这时,你甚至想振臂一呼,大喊“我成功了!”遑论真正成功与否,回过来想一想,你的人生选择到底有没有创新呢?有没有在你能得到别人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而果断放弃而另辟蹊径,最终殊途同归,取得自己的胜利呢?这样的话,你不仅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取得了自己人生的成功,我想这才是人生选择创新的价值。诚然,这样的选择是风险和代价的,而且相对一般的选择,风险更大些。但我想问,这不就是创新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吗? 历史和当下环境中,这样的选择,这样选择的人,其实不在少数。比尔盖次是,好好的哈佛不上,偏要退学自己去折腾,最终把 PC 推向了全世界,个人也因此取得时代难常人难以取得的成功。近代的鲁迅先生是,好好的医学不当,在一个动荡的社会行医,至少可少免受饥寒之苦吧,济世活人,不也乐事?偏不!改从文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一只笔杆直刺敌人的心脏,终成一代文学与思想大家。钱学森也算是,好好的在美国研究火箭、导弹,日子会过得差吗?多少人想去都没机会,偏要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居然也把中国的“两弹一星”弄了出来,最终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 科学家 和中国 航天 事业的奠基人,也历史和时代所永记。太远了可能不真实,徐本禹,考了研究上去不读,而是跑到贵州山区去支教,青春发光在那里,也感动了十几亿的中国人,不论以后的路是如何走,这一选择已经洽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 生活一天天地过着,我们自愿或者被迫地做出着各种选择。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于随风而动,大势所趋,习惯于听众前辈的教诲,习惯于曾经的思维定势。选择还需要我们去创新吗?努力学习,继续学习,坚持学习,却忘了学习的本质;上好学校,进好单位,过好生活,即弄不清了生活的真正含义。世俗的成功,永远不能填满你精神上某一处的空虚。 你的人生选择有创新吗? 后记:看到很多同学找工作的情景,一部分可能被很多单位催着去签约,却一直纠结到底该去何方;一部分可能至今仍没能得到青睐,苦闷不解。我不是智者,只是众生中的一员,但却愿意在闲暇的时刻清醒一下,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一下子也不能想清楚,但会继续思考 ……
个人分类: 点滴思考|32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敢问路在何方
maplesunw 2009-5-12 10:32
一直以来,都在尽力做好每一件值得做好的事情, 一路走来,生活对我的付出给了超出我期许的回报。 从小学、中学、大学,我是幸运的, 未曾主动去设计过自己的生活,而生活却厚待了我, 未曾严正思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生活给予我的让我知足,也让我奋进。 从登上三尺讲坛,成就感和压力交织, 转而当回学生,让自己再次单纯地学习、生活。 前几日,导师的导师,研究室的“国宝”说要我对自己后一阶段的生活进行全面的谋划和思考, 因为,我面临着一生是否要真正走上科学研究这条道路这样的抉择,以及如何去走,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大问题,我却有点糊涂。 我说,要思考这个问题好辛苦啊! 老先生微笑着说,不谋一时,不足以谋一世!我们做森林经理的要具备这种思维。 我有些震撼,从被生活频频眷顾推着走,到自己主动去谋划和控制, 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做决策时,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 尤其是人生规划,不可控因素和不定因素太多, 该如何思考? 我想我还是脚踏实地地做好需要做好的每一件事情,边做边想吧,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本身就是一个互相调整和反馈的过程。
个人分类: 品味生活|292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