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基金百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趣谈基金压力指数与百态
热度 7 After50 2017-7-27 07:54
趣谈基金压力指数与百态 吴超 /2017-07-27 在这 40 度高温的日子里,谈国科基金这个问题,可能会使有些人的体感热度更高。为什么每年国科基金申请那么难和有增无减呢?请浏览一下下面胡编的国科基金压力指数,就可窥见一斑。 一、基金申请人的压力指数 1. 压力指数五颗星的对象 近十多年,高校人才引进如火如荼,许多高校的学科专业引进来了大批的年轻博士。为了使引进的人才尽早成为所在单位学科排名的生力军,高校中各种诱惑加逼迫的政策不断出台。例如,有些高校将申请到一项国科基金作为青年教师正式入职的投名状之一,新入职博士 5 年内拿不到一项国科基金即走人,这个政策可是涉及到新入职博士的饭碗问题,其基金压力之大应该归为五颗星。 其实,按照五年申请五次一中的概率,中标率为 20% ,与国科青年基金的平均中标率也差不太多,作为能够留校的优秀青年教师,这个要求也不算很高。但是否拿到国科基金毕竟还是事不由己的,而且有些学科方向本来就不是做基金的事,申请几次如果还是不中,越往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特别是身边还有不知情的老婆孩子在嚷嚷的情况。 2. 压力指数四颗星的对象 如果拿不到国科基金,就与晋升职称或升级无缘,这也是现在高校常出现的政策,属于这种情形的老师们,可以归类为基金压力四颗星之列。他们拿不到国科基金虽然不会被勒令走人,但多年当老讲师或老副教授也不是个滋味,看到后起之秀的年轻人甚至是自己的学生都进步了,而老师还在原岗位稳如泰山,那种心情可想而知,他们也是常会郁闷的。 3. 压力指数三颗星的对象 在高校中当了硕导或博导的老师,没有在研国科基金项目,也没有什么国字号的课题,账上经费接近红线,学生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开支都得计较,系里院里开会时,领导讲话明里暗里都有些弦外之音,如果很在乎这事的人,心理也是不会舒畅的,在研究生面前甚至还会感到底气不足,属于这种状态的老师们,基金压力指数可列为三颗星。 4. 压力指数二颗星的对象 一些院级和处级等双肩挑的干部,甚至校级领导,他们一天到头大部分精力都忙乎于管理和公务,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去做横向课题,可研究生导师和课题负责人的身份还在。他们也很需要申请到国科基金,也有一定的压力。如果有了国科基金项目,让研究生和下属去做,负责人只要起指导作用乃至起负责的角色,而且基金项目做起来也比较自由。这些高人申请国科基金的中标概率一般都比较大。处于这类状况的基金压力可列为二颗星。 5. 压力指数一颗星的对象 有些教授横向项目和国字号支撑计划类项目都有了,账上经费也花不完,职称也不用提了,就是想拿几个国科基金项目,配套一下工程技术研究做做实验和发发 SCI 文章,这类人拿国科基金是锦上添花的事;也有一些带帽教授,他们深知基金本子撰写和申请的套路,人缘也好,基金申请几乎百发百中,且基金多多益善。这些人的基金压力指数列为一颗星。 6. 压力指数零颗星对象 高校中也有些境界进入了世外桃源之人,他们基本不在乎什么,当然也不在乎有无国科基金,饭碗好像也很稳定,日子也过的舒坦。这类人的基金压力指数可列为零颗星。 二、基金承担单位的压力指数 基金承担单位现在也有基金压力指数可排。比如基金压力五颗星的单位,此类单位科研经费、 SCI 文章数、人才队伍头衔、招生质量等的排名,基本都要靠基金数量来支持,没了基金,马上日落西山。基金是这些单位坐稳江山的头把交椅,可以想象,这些单位和主管负责人也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 什么是压力指数四颗星、三颗星、二颗星、一颗星的单位?这些请网友们说说吧。而压力指数零颗星的单位,我想应该是还没有在基金委注了册的那些。 三、基金评审专家的压力指数 不仅申请人和承担单位都有国科基金的压力,国科基金评审专家同样也有基金压力。如果真正怀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和伯乐之心去参加国科基金会评,那几天的基金压力指数也是很大的,至少不小于四颗星。 四、基金杂议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局面呢?我想更多的是体制造成的。让高校所有学科专业的全员都去申请基金和做基金的研究,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规律的。真希望我们的制度不要让申请基金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近些年个人对科学学研究有点兴趣,就个人所在的传统学科领域,个人以为一些人拿到国基金的,可能比没拿到的也好不到那里去。从长远和发展的视角看,还可能糟糕些。其原因是: 许多研究题目和内容根本就不是什么科学问题,也不具什么探索性,更不是出于兴趣。之所以这么说是其研究问题为某些非常无趣的和传统的具体技术问题,而且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随着所在领域研究的增多,很多传统行业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的新鲜事可做,申请者只好把研究的范围和条件设定得越来越苛刻,使得项目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不至于完全重复过去的工作。本来这类研究的结果就没有什么可重复性,这样一来可以预计,即使花了大力气去做了细致研究,也不太可能得到有科学价值的东西。另方面,所做的研究结果也没有可用或适用的工程实践。几乎可以肯定,忙乎三四年时间(不论是申请人还是其研究生或下属的时间),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些垃圾论文(包括 SCI 论文),或是垃圾专利。当然这些“成果”也可能对自己通过单位业绩考核有作用,也可以得到一点经济实惠。但 作为被父母亲经历千辛万苦抚养出来并寄以厚望和读了一二十年书出来的大博士和高级人才,难道还要靠花数年的青春,就为了这么个小目标?如果仅是为此小实惠,真还不如本科毕业就去找工作挣钱来得干脆。如果能将三四年的宝贵时间精心用于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也许更值! 顺便再说几句不着边际和无关紧要的话: ——基金变为“饥金”是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希望的。 ——基金不是为养“基”专业户设立的,不可多多益善。 ——申请基金的真实目的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其研究成果的质量。 ——缺乏科学问题,完全依赖于仪器设备来做实验 -- 获数据 -- 画曲线 -- 写文章的研究,是不会有多少好成果出来的。 ——即使是没有申请到基金资助的题目,仍然会坚持去开展研究的,这才是真执着,真兴趣。 ——一个有颠覆性的科研创意一般都是有动人“故事”的,专家们要多多留意和支持有动人“故事”的基金本子和申请人。 最后申明一下,以上趣谈完全承认一些基金申请书中可能有颠覆性的创意,也有很多申请者是毫无杂念和一心一意为做基金科研的纯碎者,他们都不在此趣谈之列。至于杰青基金什么的,顾名思义,前重后轻,“杰”字在前,“金”字在后,其重要顺序已经非常明确。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970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