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飞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十年得一见:意外在沟谷雨林发现毛耳飞鼠
热度 16 ecoliugy 2017-3-3 12:00
隐藏在团花树干上的毛耳飞鼠宝宝。你找得到吗? 2 月 25 日下午,在沟谷雨林陪同州电视台人员拍摄团花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两只 “ 小松鼠 ” ,其中一只快速爬到了大树顶部,另外一只则仅仅爬在树干上, “ 隐藏 ” 在灰色的树皮之中。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明纹花鼠,可定睛一看, “ 小松鼠 ” 腹部两侧竟然有折叠的皮囊,原来它并不是普通的松鼠,而是赫赫有名的飞鼠。 查询得知,这种飞鼠名为毛耳飞鼠( Belomys pearsonii Gray ),别名绒耳鼯鼠或毛足飞鼠,属于鼯鼠科毛耳飞鼠属,是该属里唯一的一种。在民间,老百姓将其称为 “ 飞罗 ” 。顾名思义,毛耳飞鼠耳朵上有一小撮毛,特征比较明显。据仅有的资料显示,毛耳飞鼠主要分布在华南和中南半岛海拔 800 到 2400 米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繁殖期为 4-8 月,每年一胎,每胎 2-4 仔。毛耳飞鼠主要以嫩叶和榕果等为食,种群数量很小, 2008 年已列入 IUCN 濒危红色名录。由于毛耳飞鼠均在夜间活动,生活习性隐蔽,科学界对其知之甚少,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均异常缺乏。 受惊后飞到另一棵树上的毛耳飞鼠 后来与同事交流得知,科学传播与培训部的顾伯健也曾在 2015 年 7 月在绿石林发现过毛耳飞鼠,并成功拍摄到照片。当时,一只成年的毛耳飞鼠正悠闲地吃着披针叶楠果实。种种迹象表明,珍奇的毛耳飞鼠不仅能够分布到海拔 600 米以下的沟谷雨林,而且可以成功繁殖。 2015年7月19日在绿石林拍到的成年毛耳飞鼠(顾伯健摄影) 由于西双版纳森林的快速丧失,以及频繁的盗猎,飞鼠在野外已经难寻踪影,本人十多年来曾无数次夜晚在林中拍摄,但也是第一次在野外看到了飞鼠。版纳植物园东区的沟谷雨林是植物园用于迁地保护的一片林区,迁入了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平日里有专人管理。此次发现毛耳飞鼠能在沟谷雨林成功繁殖,说明良好的植物保护管理,同时也可为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一个难得的避难所。毛耳飞鼠的发现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11951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