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永恒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永恒

相关日志

[转载]道别
uestc2014xiaoyu 2020-9-30 16:14
转载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5e3f7af0102zzr4.html 转载来源:绿血 lvxue 新浪的博客 道别 文/绿血 题记:无论分别还是停留,我和你的心都已在光明之中。 虽然在你的眼里 你要去的地方 和身后这个世界 并无差别 但你走了 我还是无比悲切 我一直受教于你 所以,就算你发誓 曾经给予的关注和守护 并不会因为分别而停止 但你走了 我还是忍不住哭泣 世上没有陌不相关的存在 到处都是你利益众生的缘起 严厉的风雪是你 温和的熙阳是你 令人仰止的高山是你 博大宽厚的大海是你 就连那拂过我脚踝的青草 和沁入我心肺的花香 都带着你的气息 所幸,在你的陪伴之下 那些一路走来的印迹 像花朵一样 永久地开在了我的心里 任生死别离 还是岁月流逝 都静静地绽放着欢喜 2020-9-16
个人分类: 一只木鱼|4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则关于母亲的故事
yurongming 2018-11-15 11:54
“妈!我饿,肚子痛。我们今天能有什么吃的?”   “我们今天有吃的了。等一会有卖烧饼的来,妈就买给你。”她欣慰地更加紧捏着掌中的小银片,低微的声音悲凉地发抖,走近屋角去一看她的女儿,移开草席,抱起来放在破榻上。   “还早哩,再睡一会罢。”她说着,同时抬起眼睛,无可告诉地一看破旧的屋顶以上的天空。 ——《颓败线的颤动》 这则故事的主角是森林里的一位母亲。 森林里一家三口:鹿妈妈带着两只鹿宝宝,悠闲漫步在草地上。遗憾的是,生活不是童话,这则故事,无疑也不是。两头豹子觊觎已久,突然从草丛中包超扑过来。没有意外,赤裸裸的丛林法则,接下来当然是四散奔逃。 但是,鹿妈妈跑不过幼鹿,她瞬间累了,伊不跑了,停下来,任两只豹子扑到自己的身上,撕咬。伊昂起头,不知道为什么。两头豹子很满足,扑在伊身上,撕咬。鹿妈妈倔强地站立,昂起头,任两豹子扑在她的身上,撕咬。 我的心也被撕咬,这无词形容的残酷与温情,那一瞬间被定格、拍照。 题外: 艺术家没有道德倾向,“你眼中的美景,只不过是别人挣扎的生活。”(郑永军) 这则故事被定格、拍照的那一瞬间,造就了艺术的永恒。其实,连写下这句话都是一种残忍。艺术家只是观照,用被沙砾和刀尖打磨的(曽泳春老师语)心来叙写。故而,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流出的心血。
个人分类: 其他|1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随想
热度 4 zlyang 2015-8-12 13:36
“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条件”随想 生物的生命特征: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条件。 http://max.book118.com/html/2012/0109/972218.shtm 56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ppt 何帆写到: 在生物界,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不同的物种往往有极大的相似性。 鲨鱼是鱼,鲸鱼是兽,但它们看起来却如兄如弟。 在另一种情况下,比如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看到的,同样是鸫鸟、陆龟和金翅雀,在不同的岛屿上却有各自的特殊品种。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结尾写到: “从一个简单的开端,演化出了无穷无尽的、最美丽和最奇异的生命形式,而且这一过程仍在继续。生命以此观之,何其壮丽恢弘!” 俺们这里的苹果园,苹果树被砍头,主要是环境条件,而不是苹果品种的差异。 适者生存? B. T. Smith等人发现: 学过生物的人都会认识一种 鸟类“达尔文雀”,它们是一群近缘的雀鸟,但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进化出了不同的生物特征:它们喙的大小不一,有些习性也不大一样。这种差异成为物种进化理论的经典例证。 某一物种在其栖息地呆的时间越长,越可能分散和分化;相应的,一个物种越少迁徙,他们越可能分化。具体来说,相比那些栖息于开阔森林之上的鸟类,被局限于森林地面的鸟类展现出了显著的高度多样 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种无法在一固定栖息地生活足够久,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进化。 看来,环境条件深入到物种的演化,需要一定的稳定时间。 环境条件,也会改变啊! 流行腐败时, 腐败分子呼风唤雨。 反腐败时, 腐败分子住进监狱。 某些环境下,劣币驱良币,逆淘汰: 100人组成的社会,90名强盗+10名雷锋。 雷锋,怎么才能胜出? 唯心主义认为可以把自己和外在完全区分开,是多么的唯心啊! 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哲学: 普遍的联系,永恒的发展。 相关链接: 2014-10-28,可怜的小苹果树:2014傻拍(2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39335.html 2014-10-24,大树底下无寸草:2014傻拍(2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38304.html 2014-12-23,被砍头,好像不怨俺:卡片机傻拍2014(3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3204.html 何帆,2015-07-20,为什么猴子变不成猩猩?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5-7-20/1186425.aspx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74-908089.html http://blog.tech110.net/index.php?uid-11851-action-viewspace-itemid-75364 Robb T. Brumfield 来源:《自然》,2014-12-19,科学家提出物种进化新观点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4121914584849635097.shtm Smith, Brian Tilston; McCormack, John E.; Cuervo, Andres M.; 等. The drivers of tropical speciation. NATURE 卷: 515 期: 7527 页: 406-+ 出版年: NOV 20 2014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5/n7527/full/nature13687.html 感谢您指正任何错误!
4295 次阅读|22 个评论
关于时间的诗两首
热度 2 lev 2015-7-19 18:04
关于时间的诗两首 入伏,闭关中。 为“爬格子”整理思路并积累素材,如海滨拾贝,偶有不期而至的惊喜——因为还可以惊喜,尚不至于麻木...... I 西比尔 Nam Sibyllam quidem Cumis ego ipse oculis meis vidi in ampulla pendere, et cum illi pueri dicerent: “Sibylla ti theleis?”, respondebat illa: “apothanein thelo”. —— Petronius,The Satyricon XLVIII 这段“小诗”被 T. S. Eliot 移作名篇《荒原》( The Waste Land )的题记,以至于许多文献将之误为 Eliot 的原创。原诗出自古罗马文学作品《萨蒂利孔》( The Satyricon, http://www.thelatinlibrary.com/petronius1.html ),作者是罗马帝国尼禄时代的 Petronius, 它既可以被视作诗歌,也可以看成是格言体的拉丁散文 。 我先用google把拉丁文(与希腊文)转译为英文,然后参考穆旦和赵萝蕤的汉译,“攒”了一个“自造版”: 是的,我亲眼看见 古米 的西比尔吊在一个瓶子里, 当那些男孩问道 : “西比尔,你想要什么呀?” 她说: “我要死亡”。 注释: 古米: Cumae ,地名,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西北。 问答原文为希腊语的拉丁化拼写: Sibylla ti theleis——Σιβνλλα,τι θελειζ ; apothanein thelo——áπóθανειν θελω. II 永恒的人质,时间的囚徒 Sleep not, sleep not, artist Do not yield to sleep, You are Eternity’s hostage A captive of time. —— 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Night, 1956 帕斯捷尔纳克( 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 )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多年前从祖父书橱里翻出的《日瓦戈医生》( 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 ),就像在山峦海洋(托尔斯泰?普希金?)与巨浪洪流(肖洛霍夫?法捷耶夫?)之后面对山涧的涓涓细流。这是抒情诗《夜》(1956)的最后一段,全诗的汉译版(顾蕴璞译)收在201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今天,还能有帕斯捷尔纳克的“全集”,这也是一个惊喜。 可惜,我还没有找到俄文原版(望方家赐教),先将就这个版本吧: 别睡,别睡,艺术家 勿为睡梦俘虏, 你是永恒的人质, 时间的囚徒。
个人分类: 优哉游哉|5165 次阅读|5 个评论
随想
sparrowfj 2015-5-26 10:32
有些东西很美好,却不能长久。看着您逐渐老去的容颜,不免伤怀。岁月啊,你为何这般无情!也许最美好的东西,只能化为记忆刻在心里,使之永恒!写着paper思想又开小差了,呵呵
1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花开甲午
pingguo 2015-1-12 21:16
一 十年前,我喜欢一行一行地欣赏文字 自己的文字。那时的你是文字的主角 一行爱恋一行自恋,两者诸多相似 我未曾想去仔细分辨 二 这些年,我活得越来越简单 简单到只做简单的事,静坐或者旅行 写诗与绘画,作为静坐的另一种形式 在放弃思念的清风里走走停停 三 2014,我开始一行一行地审视文字 审视自己。透过理性的三棱镜 回望那些不变的光阴。我感觉自己 正成为某个型号的机器人,擅长输出文字 四 人,容易成为自己的旧路 岁月的画布生长出一片片遗忘的树叶 活着不难难在感动自己。回望故乡 在那里,不会有人用衰老去形容兰花 五 日子,突然变得像一杯神秘的咖啡 说不出味道。不再有芬芳出自你的双手 作为弥补,我从永恒的虚空中取出一束兰花 柔媚得近于妖娆,淡雅得近于无物 六 忽略蝴蝶与蜜蜂的来来往往 忽略夏日的蝉鸣,那令人惊讶的歌声 在星空的静默里 在乎自己的天地 七 我已习惯于将自身置于镜前 这情形仿佛是对于一个梦境的模仿 我理解的美,宛若花开三遍 第一遍开在近前,与旋转的季节相关 第二遍开在心底,我看见你眼里的瞬间 第三遍开在无形的水墨之上 开在过去与未来的钟声之上 2015-01-10
个人分类: 诗歌|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我们消失之际找到我们自己
pingguo 2014-12-28 12:06
桃花绽放,不是去年今日 那一刻,时间并不存在 这一点,连神也无法直接告诉我 唯有通过你 我愿意失去绿叶的身形,我愿意像露珠 在阳光下无止境地渺小下去 我愿意春天来临,不留一丝雪花的痕迹 在我们消失之际找到我们自己 孤独疼痛虚无,用道的多声部一对一 站在我的对面。它的阴影适合于成熟 我窥见缪斯保鲜真与美的秘密 除去智慧别无金石玉器 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时间里 但可以在瞬间 2014-12-28
个人分类: 诗歌|1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benlion 2014-11-15 14:59
创造论与进化论,体现的是宗教与科学之争;然而,进化论的含义就有“进化论”的进化,也就是科学的发展观。宗教的不变论是恒久性概念;因而,必然是以历史的不可篡改和人类延续和生存的价值观为永恒的目的。 中国传统哲学,以伦理和道德哲学为主,对法国人本或人文主义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一定等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可能“准宗教”或宗教的伦理诠释更合适。 人文( Humanities )和人文精神是已有的概念和定义,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发现和发明,得到承认和接受,就成为了历史的传统,在以往的基础上开拓与发展,则是创造和创新 – 古今中外文献没有的新知识。 科学有传统,伦理也有传统;但是,科学不能停止进步,伦理和道德也不应停滞发展,而这个任务,在思想层面就是哲学,哲学的时代精神 - 人文哲学的任务是新伦理,科学哲学的任务是新科学。 哲学,不仅包括逻辑、伦理和审美,也包括自然哲学(希腊比较强)、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印度比较强),以及 1 )宗教哲学(犹太 - 基督教比较强)、人文哲学; 2 )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中国哲学,偏向于 1 )社会哲学和人文哲学等;但是, 2 )科学哲学则是现代开始于维尔纳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 欧洲科学建立,先有经验主义,到美国为实用主义。现代西方,已经进入福利国家和后工业化社会,我国则仍处于前工业化时代,思维滞后 - 这是难以创新的重要原因。 因而,进化论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传统和环境限制论,只理解了 “ 适者生存 ” ,却没有理解生物改造环境和 “ 发展进化 ” ,也没有理解进化论的物种起源与变异,也就是传统与发展的关系。 - (传统与未来) -
个人分类: 启蒙教育|2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唯一的路上
热度 1 satangell 2014-4-21 11:35
小花回来了,回来嫁人;家里给安排好的亲事,嫁的人也不是小和尚。看着那个一起玩大的小丫头一身喜服被搀上花轿,站在后山远远望着的小和尚默默地哭了一场。回到庙里,茶饭不思的小和尚便睡倒了,这一睡就是三天,和小道士约好的踏青也没去成。 第四天,小和尚一早起来,去佛前上了一炷香,合什问道:“祖师爷,你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对小花,这份心里的痛楚,是不是你说的有为法?我睡了三天,觉得前尘如梦,可醒来依然有痛楚,看破放不下,这又是为何?” 等了半晌,佛像还是佛像,低眉顺目慈祥无比的看着小和尚,眼中似有悲悯,可是无话。小和尚微微叹了口气,正要离开,在后面站了许久的老和尚说话了:“祖师爷还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对着个泥胎木偶,能问出甚来?” 转头看到老和尚,小和尚合什回道:“师父,我问他不答,问者恒变,默者恒常。祖师爷不答却是答了。”老和尚愣了一下,问道:“那你说前尘如梦,又说心底有痛。可是真看破了?可是真放下了?” 小和尚笑道:“哪里有什么真假了?看破是空,放下是执。痛便痛、乐便乐,乐过痛过,方不虚此生。既入了这轮回,若是念念不忘超脱,反而是入了魔障。这唯一的路上,最好的风景是我们度过的光阴,是每一个人与世界相处的每一个刹那。说到根本上,我来了、我看了、我走了,这些抹不去的时光印迹,都是最好的风景。” 老和尚私底下扳着指头算了算,说道:“经云:‘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这样算下来,一刹那也不过是 0.018 秒,可即便是这一刹那,过去了便是过去了,永远也不能再见到。” 顿了顿,老和尚续道:“我曾看过一首诗,里面说了各种最远的距离。可要为师说,最远的距离却是这一刻与上一刻的距离。乐也好,痛也罢,不过是因为此心留在了已经逝去的那些个刹那中,看似不住,实则妄念丛生。存在的种种,在逝去的刹那便成了永恒,永远无法回去的消逝。单就这不定的世界而言,消逝的永恒便是此心不住的根由。” 小和尚哈哈一笑,问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还念个什么佛?修个什么道呢?所为何来?”“是啊,所为何来……”老和尚听了小和尚如是说,不由痴住…… 山门外,一阵热闹的鞭炮声,间杂着孩童的笑语。 今天,是小花回门的日子……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3069 次阅读|2 个评论
曼德拉在永恒里
热度 1 pingguo 2013-12-15 11:35
在自由里与在囚禁中保持一致 在做总统时与做平民时保持一致 在天堂里与在地狱里保持一致 在生与死里保持一致
个人分类: 诗歌|19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爱人之匙, 永恒的记忆
热度 6 罗帆 2013-10-27 21:28
前些天,亲戚们去汉口看望我的父母。我从武昌赶回去接待他们,见到了来自湖南的表兄。 见到我,表兄有些激动。八年未见了,他已是满头白发。握着我的手,他说要送给我一本自己写的书。离开热闹的客厅,我到另一个房间找笔,请他为我写上赠言。 接过书,我问起他的独生女儿,刹那间,他的笑容僵住了。没有想到的是,她已于两年前离我们远去。谈起她,表兄的眼泪涌出眼眶,无限悲伤袭上心头。几年前,炤炤觉得胃不舒服,但一直隐忍着,直到实在受不了才去医院,一检查就是恶性肿瘤晚期。她怕父母担心,做了手术之后才告知。此后,治疗的效果不佳,她最终还是被无情的病魔带走了。 炤炤,那么年轻、聪慧的女孩子,热情开朗,健康美丽,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2005 年初,我在弗罗里达的维嘉表哥家度假。表兄和表嫂从湖南来美探亲,邀请维嘉表哥一家去她女儿炤炤家做客。当时,炤炤已经博士毕业,在弗罗里达的一所大学找到了教师工作,新婚不久,建立了温馨的小巢。 我跟着表哥一家去了炤炤家,受到了热情的款待。炤炤全家忙了半天,做了丰盛的午餐。酒足饭饱之后,我们驱车驶向海滨,一起游览了迷人的“爱人之匙”。 “爱人之匙”( Lover's Key )是一串散布在墨西哥湾的岛屿。湛蓝的天空下,海浪层层叠叠地涌上沙滩。赤脚踩在细细的白沙上,多么惬意! 夕阳西下,海面被染成金黄色。炤炤和爱人手牵着手,走在松软的沙滩上。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爱人之匙,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无尽的思念。 人生如此短暂,愿生者珍惜,愿炤炤在天堂里依然幸福。
个人分类: 人物写生|4633 次阅读|14 个评论
木乃伊百科追踪永恒的死亡
ScienceNews 2013-10-24 16:29
段歆涔/编译 世界上那些曾经归私人所有的木乃伊到哪里去了呢?19世纪的埃及,许多来自欧洲与美国的旅行者将这些由亚麻布包裹的尸体作为纪念品买走。但他们或者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去照料这些“纪念品”,后来便将它们捐赠给了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其他的机构。 今年8月,一个名为木乃伊百科工程的组织宣布要找到这些木乃伊,建立“最全面的木乃伊信息索引”。 为了达成目标,生物考古学家Andrew Wade希望有志愿者提供信息,比如当地博物馆、学校,以及私人收藏的木乃伊的收藏时间和地点。目前馆中已拥有多具木乃伊,其中两具来自底比斯的木乃伊的复原图和CT扫描图。 通过使用“木乃伊百科”,研究者不仅将清楚地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来自特定古埃及王朝,或者特定古秘鲁文化的木乃伊;还可以利用这些木乃伊研究多种多样的课题,例如古寄生虫的进化和人类殡葬的发展。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10期 科学·此刻)
1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于至简,归于永恒
s110500617 2013-10-24 00:33
最近有幸阅读到邹恒明教授的《算法之道》,在这本深入浅出的书籍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话,叫做“求于至简,归于永恒”,感到心灵都受到一种震撼,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的灵魂就是算法,这样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邹教授却能以非常浅显的语言浮于纸面,实在佩服。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日志呢,因为我发现“求于至简,归于永恒”这四个字道出学习甚至是成功的真谛,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在学习一门新学科时,往往觉得这门科学晦涩难懂,需要记忆那么多公式、定理,但是通常在我们经过一系列痛苦的理解、练习、讨论过后,就会发现这样一门科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而且通常我们只需要掌握住其中几个重要而简单的法门,理解很多概念和现象就变得理所当然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最简单的几个法门,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说明把握问题核心的重要性。很多成功人士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我个人感觉这句话不对,成功必有方法,而且很多时候,成功的捷径往往还很简单,只是在通往成功的至高点之路很多,有的九曲十八弯,有的则非常便捷,那么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获取走向成功的捷径呢?下面是我的个人观点: 首先,一个人要成功,就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只有在自己的世界,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天赋发挥到最高境界,也只有在这样的世界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心,所以我认为要找到信心其实是找寻属于自己的天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孔子说,三十岁前要学而不固,其实就是要我们不断接触各种领域,最终找到自己最喜欢而又最合适的平台,当我们找到自己的世界以后,就应该以极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斩断在找寻成功之路中的荆棘,这个时候我们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足够的资料来分解困难,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克服困难,经过足够的沉淀和思考后,我们便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问题在于,我们的生活经常不自觉地被周围环境控制,以至于我们甚至无法选择我们喜欢的世界,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世界中成功呢?不,我们依然可以成功!我们不喜欢某个领域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培养出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在乎于启蒙,就好像计算机算法这门课程,如果我们缺少像邹老师这样的领路人,就会认为自己根本不是搞算法的料,而事实上仅仅是因为我们接受的启发不足而已。 我们总结这样一条寻找成功的方法,那就是是培养兴趣,如果你已经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恭喜你,你已经踏进走上成功的大道,如果你没有选择,那么就在你“不得不”参与的领域中寻找好的启蒙老师,他可以是这个领域的大师也可以是几十本这个领域的顶尖经典,经过不懈努力以后,你也将“不得不”找到兴趣,然后你就能很轻而易举地获取属于你的世界,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万事开头难”。为了“求于至简”,我们将全文总结成一句话,寻找兴趣。今天,如果你可以选择,选你最擅长的领域,如果你处于“不得不”的状态,那么就要通过各种艰苦卓绝的努力来培养兴趣,你,找到兴趣了吗?请将这个过程“归于永恒”,惊喜和成功将属于你! 最后用一首小诗结束本文:惟其深入,所以浅出,求于至简,归于永恒!
3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于至简,归于永恒
s110500617 2013-10-5 17:25
最近有幸阅读到邹恒明教授的《算法之道》,在这本深入浅出的书籍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话,叫做“求于至简,归于永恒”,感到心灵都受到一种震撼,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的灵魂就是算法,这样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邹教授却能以非常浅显的语言浮于纸面,实在佩服。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日志呢,因为我发现“求于至简,归于永恒”这四个字道出学习甚至是成功的真谛,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在学习一门新学科时,往往觉得这门科学晦涩难懂,需要记忆那么多公式、定理,但是通常在我们经过一系列痛苦的理解、练习、讨论过后,就会发现这样一门科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而且通常我们只需要掌握住其中几个重要而简单的法门,理解很多概念和现象就变得理所当然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最简单的几个法门,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说明把握问题核心的重要性。很多成功人士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我个人感觉这句话不对,成功必有方法,而且很多时候,成功的捷径往往还很简单,只是在通往成功的至高点之路很多,有的九曲十八弯,有的则非常便捷,那么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获取走向成功的捷径呢?下面是我的个人观点: 首先,一个人要成功,就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只有在自己的世界,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天赋发挥到最高境界,也只有在这样的世界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心,所以我认为要找到信心其实是找寻属于自己的天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孔子说,三十岁前要学而不固,其实就是要我们不断接触各种领域,最终找到自己最喜欢而又最合适的平台,当我们找到自己的世界以后,就应该以极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斩断在找寻成功之路中的荆棘,这个时候我们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足够的资料来分解困难,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克服困难,经过足够的沉淀和思考后,我们便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问题在于,我们的生活经常不自觉地被周围环境控制,以至于我们甚至无法选择我们喜欢的世界,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世界中成功呢?不,我们依然可以成功!我们不喜欢某个领域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培养出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在乎于启蒙,就好像计算机算法这门课程,如果我们缺少像邹老师这样的领路人,就会认为自己根本不是搞算法的料,而事实上仅仅是因为我们接受的启发不足而已。 我们总结这样一条寻找成功的方法,那就是是培养兴趣,如果你已经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恭喜你,你已经踏进走上成功的大道,如果你没有选择,那么就在你“不得不”参与的领域中寻找好的启蒙老师,他可以是这个领域的大师也可以是几十本这个领域的顶尖经典,经过不懈努力以后,你也将“不得不”找到兴趣,然后你就能很轻而易举地获取属于你的世界,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万事开头难”。为了“求于至简”,我们将全文总结成一句话,寻找兴趣。今天,如果你可以选择,选你最擅长的领域,如果你处于“不得不”的状态,那么就要通过各种艰苦卓绝的努力来培养兴趣,你,找到兴趣了吗?请将这个过程“归于永恒”,惊喜和成功将属于你! 最后用一首小诗结束本文:惟其深入,所以浅出,求于至简,归于永恒!
2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失落的永恒 灵魂的自白——《异域镇魂曲》原声
hailanyun0415 2013-7-16 12:32
【转】失落的永恒 灵魂的自白——《异域镇魂曲》原声 http://tieba.baidu.com/p/702645312 原帖作者:日德兰彩虹 这是黑岛工作室(Black Isle Studio)的巅峰之作,RPG游戏史上前无古人,或许也没有来者的作品。不同于常见RPG游戏的帅哥美女、情情爱爱。丑陋而神秘的男主角、悲惨至极的女主角、晦涩难懂的对话、怪异但动人的剧情、疯狂的想象力,使得那个灰暗的世界充满了艺术的魅力,被称为最有内涵的游戏,没有之一。这个作品在我国曲高和寡-知道它的人不是太多,可是真正玩过后你会被它震撼。 善良-邪恶是一个梯度,守序-混乱又是一个梯度。与《博德之门(Baldur’s Gate)》等黑岛(Black Isle)的另一些伟大作品不一样的是,游戏一开始,你的角色阵营是默认的绝对中立。你在游戏中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对你的阵营位置产生影响。一段时间之后,你的阵营会慢慢稳定下来,结果出现了:活脱脱一个心理测试。 角色扮演的真谛莫过于此:真正慰藉人心的并非扮演惊天懂地的英雄,甚或创天造地的神灵,而是扮演自己。神祗往往不过是人类群体共同的内心凝结,是一种愿望的达成;特尔斐神庙中“认识你自己”的神谕,其实是代表所有人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在背景与现实差异巨大的游戏中,扮演活生生的自我,要比扮演冷冰冰的英雄更有吸引力。 推而广之,一切角色扮演游戏,一切奇幻作品,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乃至包括各个理学学科的数学或非数学的模型,它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包含真实的要素。象征,哪怕不全面,只要巧妙,就足以让阅读者或解析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说除非全息的克隆,作品或模型试图囊括所有要素的努力总要失败,那么不同作品或模型在不同的方面会有各自的模糊处理。但在力图揭示的主要方面,如果揭示得错误或幼稚或无知或相反,那么这个作品或模型就彻底失败了。 《异域镇魂曲》作者黑岛成功的地方在于面对纷繁多样的人群,他不用一刀切的办法强迫你说你在现实中不欣赏或厌恶的话,理解不了或不愿采取的行动,他让你自由选择,而他自己只是偷偷记下你的每一笔账,在后台算啊算。扮演的可能性何以成为可能?答案是连续。几乎所有凸显人物特质差异的重要地方,你的选择都会对阵营产生影响。这就好比碎玻璃,黑岛收集了足够的碎玻璃,而终于拼合镶嵌出一面难免有所扭曲却仍可以正衣冠的镜子;相形之下,暴雪 (Blizzard)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方面就只能算是玻璃渣了。 人的一生短暂数十年,能看尽多少花开花落?能经历多少悲欢离合?能与多少人擦肩而过?又能创造几次辉煌奇迹?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有很多能理解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而这些,在多元宇宙面前,不过是沧海一栗。游戏里有一个叫做“感应结社”的派系,他们相信人的生命在于体验,体验各种各样的行为、活动、经历,他们拥有一个很大的感应室,其中的感应石积累了来自不同位面的经历,只要你把手放在感应石上,你就必须甚至是被强迫的代入进那份体验中,像是从一个现实跨入另一个现实,必须全身心投入,那么真实,你将掌握那些记忆拥有者的所有秘密。你感受着他\她的喜怒哀乐,就好像,你的生命不止一次。 故事的主角是个没有名字的人,因为他忘记了-自从他让自己变成了不死之身后,第一次复活的那一刻起。而这样的诅咒还在继续,每一次复活都会让他失去记忆,他的过去被分割成了碎片,每一片就是自己的一个前世。。。 谁能想到?不尽的痛苦,并非来自死亡,而是缘于无法拥有真正的死亡!在生与死之间流浪,在遗忘与记忆间徘徊。为什么这些煎熬会降临到他的身上?为什么他必须承受失忆所带来的痛苦?他的过去是怎样的?他曾经是一个残暴的杀手,多情的浪人,还是心灵的忏悔者? --------------------- “Deionarra Theme”戴娜拉出场音乐(又名my love): 她是一个美丽的鬼魂,当她在自己的坟墓前见到Nameless One时狠狠地将其责备一顿,但最后还是称呼他“My Love”。她自称是Nameless One前世的情人,一直在这里等待Nameless One的消息。而随着Nameless One找回了有关她的回忆,他们的关系不再那么简单。。。 那个漆黑压抑的停尸房、墓碑,前世爱人的灵魂,耳边响起这段音乐,百感交集! -------------------------------- “Annah Theme”安娜出场音乐: 她的养父同Nameless One前世的纠葛,把这个有着部分魔鬼血统的辣妹带进了Nameless One的旅途。看起来像个坏女孩的Annah其实很单纯,跟Nameless One在大多数时间里看起来就像兄妹。 安娜是一个“提佛林”(凡人和恶魔的混血儿)除了敏捷的身手外,身后长长的尾巴是她最大的特征。没有玩过这游戏的人自然无法了解为何这支沧桑空灵的曲子会作为妙龄女主角的配乐。假如你听不清曲子里苍老的女声和结尾的狗叫,那么——换音箱吧。 ------------------------------------------------------ 达肯是一个忠贞的吉雷瑟斯武士。吉斯瑟雷人是一个居住在“星界”的种族,他们安静祥和,沉默寡言,皮肤深黄色布满皱纹。他们用思想控制一切,他背着的那把“卡瑞克剑”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把剑能反射出他的意志和思维,时而平静如水时而波涛汹涌,那把剑的形状随着他的内心变化,有时候锋利无比,有时候奇钝不堪,他所有的信仰灌注在这把剑上,可谓是人剑合一,剑在人在,剑亡人亡,剑的威力来源于他的信仰,信仰越强大意志越坚定,剑的威力越强大。为了报答主角对他的救命之恩达肯发誓追随主角直到“死亡将我们的道路分开”。可惜的是当时的达肯显然不知道主角是不死的…… 因此,达肯成为了无名氏前世的“奴隶”。这个羁绊也伴随了他一生。对于玩家来说,就算是无名氏最后选择了死亡,达肯也是无价的盟友。 经典台词: 达肯: 当一个思想不『知道』它自己时,它就有缺陷。当思想有缺陷时,人就有缺陷。当人有缺陷时,他接触的东西就有缺陷。据说有缺陷的人看到的东西,他的手就会加以破坏。 ------------------------------------------------------ “Fall-From-Grace Theme”另一位女主角失宠的出场音乐: ​ 失宠JJ是整个游戏人气最高的人物。她是个看起来很完美的人,美貌、优雅、理智、外加过人的智慧,很多时候主角的心事都会告诉她(知己呀)。不过,她也有不愿回忆的过去。。。 失宠是一个塔那里女妖,身后有一对翅膀是她外形上最大的特色。她拥有完美的身体完美的脸蛋,是异域镇魂曲里最能勾起男人欲望的女性。当你不了解这个种族的时候,你会被她深深吸引,她告诉你她的吻对凡人来说是致命的,这也是她自卫的手段之一,如果有必要的话(……)塔那里恶魔是一种极为混乱邪恶的生物,所以失宠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嫌弃她也可以说是害怕她。 提到塔纳里魔就要提到血腥战争。这是多元宇宙里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战争,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交战的双方是塔纳里魔和巴兹魔。这里引用一段百度上对血腥战争的解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懂得血腥战争的意义,包括巴兹魔和塔纳里魔。血腥战争实际上是诸界保持平衡的一种方式,因此它一直存在于多宇宙之中。它最先为巴兹魔和塔纳里魔挑起,原因是因为双方无法同意彼此对诸界的处理方式和在诸界中的存在方式——巴兹魔主张秩序的邪恶,塔纳里魔则赞成混乱的邪恶。 这场战争从下界升级到整个多宇宙,没有任何域界可以幸免。它的意义在不断破坏和不断抵制中被放大,它使这两个公认的邪恶种族不会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而其他种族将竭尽权力捍卫他们的集体意志。 血腥战争破坏性极强,给多宇宙带来无穷困扰,但是它同时也使多宇宙得到重新构建的机会。多宇宙必须保持平衡,极强的摧毁力量会被赋予相应的反弹。” 失宠曾经也是邪恶的,后来她在各个位面间旅行,了解了更多多元宇宙的秘密,她对此的看法也和凡人不太一样,之后她又加入了感应会,感应了更多别人的人生,摒弃了他们种族邪恶的一面,她用正直的人性、自己的智慧和美貌建造了“智慧欲望妓院”,当无名氏问及失宠名字的来源,这个名字是她对于自己的自嘲。 她给人印象是冷静、沉着、理智的女性。但这并不能掩盖她美丽的光芒。如果说阿娜有一份恶魔的狂野,那失宠就是智慧和美貌的化身。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里的2位BOSS级人物都对失宠相当忌惮。以女妖之身行守序阵营高阶牧师之职、开设精神妓院(没有肉体接触)。失宠一生都在和自己的本性与欲望斗争,却能表现的如此克制隐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她的实际力量非常强大。贯穿整个异域故事的那个究极命题---“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质”其实失宠就可以很好的回答。最后告别时她与主角的那番精彩绝伦巨酷无比的对话还有那本永远不会向你敞开的日记……让人不禁想探究那被黑岛掐掉的另2/3的剧本里她的故事。终结之时她的一句:Time is not your enemy,forever is。绕梁不绝……
个人分类: 其他|3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喜悦因分享而永恒
wyc 2013-6-25 10:09
今年是拙著《创造思维》发表20周年纪念。 又是笔者的“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句子,用中英文对照镌刻在我校远洋教学实习船“育鲲”轮的海上课堂里的5周年纪念。 还是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专业信息多媒体电子杂志《凌云飞天》2009年第5期全文刋载我的《创造思维新编》第1章《学会提问》4周年。 今天 再刋出上世纪80年代 我讲课时用的一张课稿的大字报(爱因斯坦论提出问题之意义)。 以与网友们共勉并求教。
25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追求永恒价值而不为名利诱惑所动的人们
热度 36 武际可 2013-6-17 07:57
追求永恒价值而不为名利诱惑所动的人们 在人类的科学和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人是很幸运的,他们一旦有作品或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便有各种荣誉或奖赏纷纷袭来。不过,从情感上说,人们更加同情和崇敬那些潦倒一世,后来他们的艺术和科学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接受,显露出其永恒的价值。他们生前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永恒的价值,而丝毫不为名利的诱惑所动。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科学和艺术所敬重的。下面我们说的这四个人,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 文森特 · 威廉 · 梵高 ( Vincent Willem vanGogh , 1853 年- 1890 年),荷兰画家。一生追求表现内心感受的艺术画作,开辟了一种新的印象派画的流派。不过他在世时世人并不能欣赏他的作品。据说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其价值还不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他的生活一直靠弟弟供给。 1853 年 3 月 30 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 1890 年 7 月 29 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困扰其多年的精神病发作自杀身亡。时年仅 37 岁。 他去世后, 20 世纪初当新思想汹涌的氛围下,他的画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存。 1987 年他的《花瓶里的 15 朵向日葵》拍得近 4 千万美元的记录。 华尔特•惠特曼 (WaltWhitman1819-1892)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诗人。只读了5年小学。当过信差、排字工人、木工和建筑师。1855年出版诗集《草叶集》。 初版《草叶集》印了1000册,一本都没有卖掉,全送了人。不过似乎没什么人愿意领惠特曼的情,有的人干脆扔进了火里,对它不屑一顾,有名的诗人们大都很看不起他。不过1856年经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评论推存,逐渐为读者认可。1855年初版是只有12首诗,到1892年版,已经积累到400首了。后来被翻译为德、法、俄、西班牙、希伯来等语种,成为世界诗坛的名著。 奥地利人 孟德尔 (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 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 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因家庭贫寒大学辍学而进入修道院。同时进行长达 8 年的豌豆杂交实验。 1866 年发表《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因子(即后来称为基因)的概念。并且论证的杂交后这些因子分布的统计根据。从而奠定了近代遗传学的基础。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 35 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 1900 年,在他去世后 16 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 迈尔 ( Julius Robert Mayer,1814 -1878 )是德国的物理学家。大学时学医,但他并不喜欢当医生,他当过随船医生,工作比较清闲。 在西方大约从公元 4 世纪开始有一种大量放血的治疗方法。一次大约要放掉 12 到 13 盎司(约合 340 - 370 克,有一杯之多)的血,有的则一直放血放到病人感觉头晕为止。这种疗法的根据是,在古代的西方有一种所谓“液体病理”的理论,说人体含有多种液体,如血、痰、胆汁等。这些液体的过多或不足都会致病。放血的作用就是排除多余液体一种措施。中世纪西方的有钱人,特别是那些贵族上层人物、绅士们,还要在一年中定期放血,一般要在春秋各放血一次。放血另一种作用是使女人看上去更好看,这和西方当时的审美观有关,使她们既显得白皙,又不会因为害羞而满脸通红。所以西方的贵妇人也经常放血。迈尔作为一名医生,不用说也是经常使用放血疗法给人治病的。 大约是在 1840 年去爪哇的航行中,由于考虑动物体温问题而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在印尼泗水,当他为一些患病的水手放血时,他发现静脉的血比较鲜亮,起初他还误以为是切错了动脉。于是他思考,血液比较红是在热带身体不像在温带那样需要更多的氧来燃烧以保持体温。这一现象促使迈尔思考身体内食物转化为热量以及身体能够做功这个事实。从而得出结论,热和功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他又注意到当时许多人进行永动机的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从童年时期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些使他猜想“机械功根本不可能产生于无”。 在 1841 年 9 月 12 日他给友人的信中最早提及了热功当量。他说:“对于我的能用数学的可靠性来阐述的理论来说,极为重要的仍然是解决以下这个问题:某一重物(例如 100 磅)必须举到地面上多高的地方,才能使得与这一高度相应的运动量和将该重物放下来所获得的运动量正好等于将一磅 0 ℃的冰转化为 0 ℃的水所必要的热量。” 1842 年 3 月,迈尔写了一篇短文《关于无机界的力的看法》寄给了《药剂学和化学编年史》的主编、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Justus von Liebig,1803 - 1873 ),李比希立即答应使用这篇文章。机械的热功当量在这篇文章中得到第一次说明。文中说:“人们发现,一重物从大约 365 米高处下落所做的功,相当于把同重量的水从 0 ℃升到 1 ℃所需的热量。”他的文章发表于 1842 年 5 月。 迈尔是最早进行热功当量实验的学者,在 1842 年,他用一匹马拉机械装置去搅拌锅中的纸浆,比较了马所做的功与纸浆的温升,给出了热功当量的数值。他的实验比起后来焦耳的实验来,显得粗糙,但是他深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并且最早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他在 1842 年底给友人的信中说:“我主观认为,表明我的定律的绝对真理性的是这种相反的证明:即一个在科学上得到普遍公认的定理:永动机的设计在理论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是说,即使人们不考虑力学上的困难,比方说摩擦等等,人们也不可能成功地由思想上设计出来)。而我的断言可以全部被视为从这种不能原则中得出的纯结论。要是有人否认我的这个定理,那么我就能立即建造一部永动机。” 迈尔的论文没有引起社会重视,为了补足第一篇论文没有计算、过于简要的缺点,他写了第二篇论文,结果如石沉大海,没有被采用。他论证了太阳是地球上所有有生命能与非生命能的最终源泉。 后来亥姆霍兹与焦耳的论文相继发表,人们将能量守恒定理的发明人归于亥姆霍兹与焦耳。而他的论文既早又系统,却不仅得不到承认,而且还招来了一些攻击文章。再加 1848 年,他祸不单行,两个孩子夭折、弟弟又因参加革命活动受牵连。 1849 年,迈尔从三楼跳下,从此成为重残,而后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送入精神病院,医生们认为他经常谈论的那种新发现,是一种自大狂的精神病症状。 1858 年亥姆霍兹阅读了迈尔 1852 年的论文,并且承认迈尔早于自己影响很广的论文。克劳修斯也认为迈尔是守恒定律的发现者。克劳修斯把这一事实告诉了英国声学家丁铎尔( John Tyndall , 1820-1893 ),一直到 1862 年由于丁铎尔在伦敦皇家学会上系统介绍了他的工作,他的成就才得到社会公认。 1860 年迈尔的早期论文翻译成英文出版, 1870 年迈尔被选为巴黎科学院的通讯成员,并且获得了彭赛列奖( Prix Poncelet )。之后迈尔的命运才有较大的改善。 每一代都有当时的科学上时髦问题和艺术时尚,如果一味追求时尚,随风倒,而没有艺术家和科学家的独立爱好和独立的追求,一句话没有独立人格,即使能够做出一点迎合时尚的东西,但时尚一过,便不会留下什么痕迹。科学与艺术的永恒,永远是留给那些有独立人格的人的。 杜甫有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明代诗人方登有诗句:“参透穷通理,谁言吾道非。”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独立精神的“吾道”。 上面这几位的确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迈尔像
个人分类: 科技史|22206 次阅读|57 个评论
[转载]席琳迪翁《我心永恒》震撼表演--绝对经典
luguilong 2013-6-15 14:05
请欣赏......
1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间唯变化永恒]3 刘道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热度 1 zlhua 2013-5-30 14:05
今天是一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因为今天我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刘道玉!呵呵,是通过一个我的学生喻宁推荐的纪中展今日推荐的好书《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认识的。哈哈,一打开这本电子书就一直看了下去,花了五个小时,利用微博做了135条摘录,哈哈,看道玉的书真是大快人心,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我期望已久的中国大学校长的言行。他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感谢道玉,特附道玉先生简介,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摘自《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1933 年 11 月 24 日(农历乙酉十月初七):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市)蔡阳乡北大刘家坡。 1941 年— 1947 年:先后在蔡阳古城私塾和蔡阳铺中心小学读书。 1947 年 9 月— 1953 年 6 月:先后在襄阳二中、联中、枣阳中学、襄阳高中读书。 1953 年 10 月— 1958 年 8 月: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8 年 9 月— 1960 年 12 月:武汉大学化学系助教。 1961 年 1 月 1 日:与同班同学高伟结婚。 1961 年 1 月— 1963 年 7 月:先后在留苏预备部和前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学习。 1962 年 11 月 3 日:长子刘维宁出生。 1963 年 9 月— 1966 年 4 月:武汉大学化学系讲师。 1966 年 5 月— 1977 年 4 月:先后任武汉大学副教务长、校党委副书记。 1968 年 10 月 7 日:次子刘维东出生。 1973 年 7 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1977 年 5 月— 1979 年 4 月: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 1978 年 3 月:被北京市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 年 5 月— 1988 年 2 月: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校长。 1979 年 11 月:率代表团访问法国,与法国政府签订第一个交流协议。 1981 年 11 月:率代表团第二次访法,签订第二个交流协议。 1982 年 8 月, 1985 年 5 月:先后被评为化学副教授和教授。 1982 年 9 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1983 年 5 月— 1993 年 9 月:任武汉市人民政府第一、第二届咨询委员会主任。 1983 年 9 月:率代表团访问日本,与京都大学等校签订交流协议。 1984 年 7 月:《新的技术革命与未来》(合著)一书出版。 1984 年 8 月:参加在美国召开的中日美第二届金属有机化学讨论会。 1984 年 10 月 16 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改革与创造型人才》一文。 1985 年 1 月 11 、 12 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长篇报告文学《刘道玉晶核》。 1985 年 5 月:接受法国驻华使馆拉奥公使授予的密特朗总统荣誉勋章。 1985 年 7 月:作为代表团副团长参加中日大学校长第一次会议。 1985 年 11 月:《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1985 年 11 月: 率团第三次访问法国,签订第三个交流协议。 1986 年 9 月: 参加美国耶鲁大学第 20 任校长就职典礼和签订交流协议。 1986 年 12 月:在《红旗》 12 期上发表《搞好教学综合改革》一文。 1987 年 11 月:参加日本创价大学 17 周年庆祝并发表演说。接受池田大作授予的东洋哲学学术奖章。 1988 年 5 月— 1999 年 2 月: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专家委员会主任。 1988 年 8 月:《教育经济学研究》(合著)出版,获全国教育成果一等奖 1988 年 10 月: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9 年 3 月:参加香港章(太炎)黄(侃)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宣读了论文。 1989 年 5 月:主编《中国当代高等学校管理》一书出版。 1989 年 9 月:《知识 智力 创造力—谈创造教育》一书出版。 1989 年 12 月:被英国剑桥名人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聘为名誉顾问。 1990 年 10 月:参加中国化学会,被选为 22 届理事、永久会员。 1991 年 1 月:参加“ 863 ”高技术评审会议并承担一项重点课题任务。 1992 年 6 月:《光明日报》内参发表了“关于创办中国实验大学”的建议。 1993 年 3 月: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颁发的 20 世纪银质勋章。 1994 年 3 月 8 日:武汉路石教育改革基金会成立,任理事长。 1994 年 7 月 4 日— 10 日:赴英国参加第 16 届金属有机化学大会,宣读论文,担任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4 年 10 月:《传记文学》发表了《生命六十始》一文,美国《华夏文摘》全文转载。 1995 年 6 月 6 日:参加“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并作了报告。 1995 年 6 月 15 日:收入有刘道玉专篇的《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家》一书出版。 1995 年 12 月:《创业与人生设计》一书出版。 1996 年 7 月 26 日:赴美参加第 9 届国际合成金属科学与技术大会,宣读了论文。 1996 年 11 月:《爱的学校》一书出版,获武汉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1997 年 2 月 28 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素质教育与培养创造力》,获一等奖。 1998 年 1 月:主编《新世纪曙光》一书出版。 1998 年 11 月:为纪念改革开放 20 周年,录有刘道玉专篇的《流金的岁月》专题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9 年 7 月:《高等教育研究》 4 期发表了《面向 21 世纪大学生学习观”一文。 2000 年 1 月 6 日:《浙江教育报》发表了《 21 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展望》一文。 2000 年 5 月 11 日:参加“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理念研讨会”上,宣读了“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建”论文,发表在当年《教育发展研究》 第 12 期上。 2001 年 2 月:在《天津市教育科学学报》上发表《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一文。 2001 年 12 月: 《金属有机化合物和配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机构与性能》一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2 年 3 月:收入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世界 2000 个名人录(第 1 版)。 2002 年 9 月:主编的《创造教育丛书》(共 7 本)出版,其中包括刘道玉的创造教育三部曲:《创造教育概论》、《创造思维方法大纲》和《创 业与人生设计》,三本书获得 2004 年湖北省社科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2003 年 2 月 27 日:《光明日报》发表《为大学文科改革献计三策》一文。 2003 年 3 月:《高等教育研究》第 2 期上发表《怎样建成中国一流水平的大学》一文。 2003 年 11 月:《创造教育新论》一书出版。 2003 年 12 月:《教育评论》第 6 期发表《中国现代为什么不能产生著名教育家》一文。 2004 年 1 月:《高等教育研究》第 1 期发表《高校学风亟待整肃》一文。 2004 年 7 月:《高教探索》第 2 期发表《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文。 2004 年 11 月:《学习月刊》第 11 期发表《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校长》一文。 2005 年 3 月:《高教探索》第 2 期发表《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一文。
个人分类: 天马星空|1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间唯变化永恒]2 数学为什么很有用?
热度 1 zlhua 2013-5-28 13:47
我一直很喜欢数学,但是最不喜欢的就是题山试海似的学习方法,所以,高考数学考得很糟糕,但由于运气好吧,最后总分仍然排在了地区职教师资财经类第二名,全市第一名。但这仍然没有排除我对数学产生的心理障碍,再加上大学一年级时,高数考了76分,排在了全班最后一名,所以更加剧了我对数学的逃避。 但大家都知道,但凡大的考试,都要考数学,你只要想深造,必须要学好数学,所以,我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了数学课本。这次上的是工程数学,比以前的计算机数学明显简单了很多,但第一次课听完,说实在,我脑袋一片空白,第二次课刚好学校有培训,所以乘机请假逃避现实。但是第三次再进教室,发现问题严重了,因为数学老师讲得太快,我明显跟不上了。还好,我运气很好,偶然跟一位学姐交流了一下,她告诉我,其实她数学也很不好,但是只要愿意听,还是可以听得懂的。于是我接受了建议,保持了“空杯心理”又走进了教室。果然,慢慢有点感觉了,再到后来,我发现自己慢慢又回复到最初那个喜欢数学的状态了,但是面对老师下发的考试复习题,我又打起了退堂鼓,还好我运气好,那个学姐总是在我思想开小差的时候出现,她年龄比我大一点,虽然学历没我高,但心态却比我好很多,而且很爱学习,很爱思考。所以,慢慢我受了她的感染,不再做愤青,心变得更静了,心静之后再做题,发现那些题其实都不难。感谢:) 平心而论,这次工程数学教学目的明显是为了应试而非应用,但还好我思维比较发散,很快找到了数学的妙用。那还要从我今年讲授的业务流程课程说起,我是属于备课很充分型的,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先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做最充足的准备,所以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创始人哈默入手,我追溯到了IBM,然后联想到霍华德.艾肯发明第一台大型自动数字计算机那个项目,最后再深入挖掘,找到了给他智慧灵感的查尔斯.巴贝奇的资料,最终成功解密“数学为什么很用?” 原来,查尔斯.巴贝奇最初就是因为想把欧洲大陆的数学引入英国的过程中,面对人工计算出的数学表的准确性很不满意的时候,受一台提花纺织机工作原理的启发而萌发了想要把计算过程机械化的想法。而后来第一台大型自动数字计算机MARKI的设计者也同样是因为其博士论文涉及大量非线性微分方程计算的困扰才下产生了研制自动计算机的想法。也就是说,其实他们也属于比较“较真”和“懒”的,因为“较真”,对现实不满,所以总想做点什么,但由因为想偷懒,或者想取得更高的学习效率,所以才被迫发明了计算机。而计算机的发明又出乎意料地改变了人类文明历史,所以,数学无用论明显是偏见,是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喜欢偷懒,不喜欢做题,但又没有勇气面对并改变现实的人找的“借口”而已,所以,要想发展好中国的信息产业,想要拥有更多自主创新能力,高校一定要建设好数学课程群,学生也要自己想方设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个人分类: 天马星空|323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间唯变化永恒?]序
热度 1 zlhua 2013-5-27 12:33
张利华 一直都想写一本书,记录我所感受到的我生活的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我期望这本书能真实记录我的所感所思,真实的反映我所存在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世界,我的祖国、我周围的环境、我的亲朋及我自己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发生的变化。本来,我打算在自己退休了之后再开始写,但现在,我打算开始写了,呵呵,因为我害怕时间久了,或者是等我老了,“记忆”已经慢慢改变了我头脑中存在“真实历史画面”... 之所以打算现在就开始写,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受我居住的环境影响,不久之前,在一个朋友的提醒下,我开始认真观察了我现在居住的环境,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用一个触目惊心的词来形容我当时的感觉,还真的一点也不为过。二是这几年去企业调研的感触,发现很多企业都处于表面繁荣,内部专业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甚至枯竭的状态,很多诚实守信的人才被当成牛马使,而巧言令色的人却得到了重用,他们浪费着那些诚实守信创造的大量财富,还大笑那些诚实守信的人是傻蛋,这种劣胜优汰的人才环境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这也让很多高校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经对工作的价值充满了困惑,有的甚至到失望,教育质量逐渐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如意,面对教育部频繁出台的有关加强教育质量的文件,很多高校管理者都只会上说说,然后束之高阁。特别是有些初衷立意都很好的评估活动,却一不小心变成了造假,请客吃饭,既劳民伤财又对教学质量提升无益的形式和过场。 一. 小环境 我现在住在一家医院的家属区,之所以放着自己的房子空着,而租现在这套看起来还不错的房子来住,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老公上班方便,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相处。我们自2010年10月初搬进来,至今仍然住在这里,最初我并不喜欢这栋楼,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房龄,而是不喜欢它的造型。但最后决定租下来的原因主要还是看了临河的阳台,婆婆很喜欢,看了之后,回头对我咧着嘴笑着说,以后晒东西就方便了,既然老人喜欢,而且临河阳台的风景的确也不错,再加上是朋友的房,价钱也很合适,于是就租了下来。 最初我对这套房子还是有很好的想法,但后来被老公的实践破灭了,本来打算好好刷刷墙或者用墙纸贴贴,让房子看起来更干净温馨一点,但向来比较俭省的老公最终却用在姐姐家剩下的半桶墙漆,自己动手草草刷了N个“大字”之后,就完工了。说实在的,看到那花白的墙面,我的确郁闷了好久。但为了家庭和谐,我还是选择了适应。后来选卧室的时候,看婆婆喜欢通透的阳台,于是决定把主卧让给公公婆婆住,毕竟他们年龄大了,住得畅亮一点,他们心情好,行动也更便利,他们身体好了,我们也省心许多。呵呵,通过搬家这件事情,其实就不难看出我性格的优势和劣势。但这就是真实的我.... 现在我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差了,前面的沙河河道被淤泥和污染物占据了大约1/3,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1/2,而后面二环路改造工程,让我们的饮水经常变成了黄汤水,旁边的大桥变成了垃圾集散地。而在夜晚,这个垃圾集散地旁边还摆上了很多烧烤摊,很多年青人容忍度非常高,可以在垃圾车厢旁边悠闲地、熟视无睹地品尝着“美味”。关于医院的环境,职工也怨声载道,因为基层员工工资很低,有门路的都搬了家,然后把房子出租出去,租客素质良莠不齐,后勤工作也跟不上,垃圾经常到处可见,绿化带上的尘土更是常年累月地堆积着,有些好事者闲暇时,经常传说上面的院长娶了一个老婆,又一个,还大方地给她们“青春补偿费”....哈哈,我有时候路过听他们在议论时,我总会想,与其说那个院长的不是,还不如说是民众的容忍度太高,如果大家都一起抵制贪污腐化,抵制环境污染,那我们的环境怎么会变得如此越来越恶劣呢? 其实,防微杜渐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实践时却总感觉很难,不敢当出头鸟,害怕一不小心被处理掉!偶尔我也会联想到各家各互带孩子的情景,比如在我家,由于我感觉敏锐,每次总能第一个发现我家宝贝金阳呼吸声音、甚至汗味的异常,只要发现,我都会提高警惕,立马从饮食,情绪和作息上给他调节,因为金阳天生体质不好,我这个当妈的所以格外小心。但很明显,每次当我说金阳可能又要出状况时,婆婆都不太高兴,因为大多数都是她带金阳,她担心我言外之意是说她带的不好。呵呵,虽然婆婆刚开始总觉得我爱小题大作,但是实践证明,我的感觉是对的,实践结果让婆婆也渐渐增加了对我的信任和依赖。 二.大环境 我现在正在一所大学里进修,不是学校委派的,而是我自己花钱自己选择的结果,因为到企业去调研了之后,发现以前学的专业知识还不完善,所以,我打算再充充电,本来考起了一所我理想中的大学,但复试却被告知名额有限被拒之门外了。呵呵,所以,后来逆反心理之下,综合自己不喜欢死记硬背,不喜欢题山试海的学习特点,选择了现在的研修方式,还是十年前我研修的那个学校,那是一所我十五年前特别热情向往的学校之一。但是这次去了之后,感觉非常震撼,感觉里面的老师无论是从精神面貌还是从教育质量的把控,都大大出乎我意料。不过,让我欣喜的是,在他们之中,我还是看到了希望,仍然还有一大部分老师保持着应有的认真负责态度,但很明显,他们显得很不主流,呵呵,当然我这种每天按时上课,从不迟到的学生也很非主流。但我并没有因此而郁闷太久,因为我还是相信人心是一面镜子,其实大家都看到了问题,只是还没有想到更好的行动策略而已。 在我的同学中,有一部分在公司非常踏实能干,看得出他们也已经处于公司中层,但是他们相对而言,更沉默,除了做事时能看到他们难得的笑脸,其余时间,大多都表情凝重。他们中一部分人很喜欢把自己埋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可能他们觉得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呵呵,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惹不起躲得起”,所以,为了不给自己添堵,他们选择了对不和谐现象“闭目塞聪”。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个个都开着车,名车不在少数,他们几乎都“名正言顺”地宣称自己是来拿文凭的,在他们眼中,学校学的这些东西几乎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他们那个世界,更多需要的是人脉和投资,只要有关系有钱,在他们看来,什么样的人才找不到呢,何必自己费力去学? 这种观点跟我之前到企业调研的现状基本是吻合的,比如,在一家民营企业,我眼睁睁地看到几个所谓的业界专家(企业通常称他们为空降兵)被企业那几个抱成团的相对位高权重的功臣们成功排挤掉了,他们心里很排斥专家,认为他们都只会纸上谈兵,但是却又经常花大价钱出去学习考察,不过在学习考察时,他们几乎都是不进教室不看书的,如果上头来人要做做样子,进教室也只是打下磕睡,玩玩手机,发发呆,因为实在听不懂,也没有心思听,不过他们心里仍然盘算着该怎么勾兑一下,好顺利镀个金,回去也好有个更好的奔头,在他们看来,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事实上,他们的确成功地用钱解决了很多事情,当然,偶尔他们还是会碰壁,因为在高校还有一大部分的老师是理性的、智慧的。呵呵,这些老师们让我由衷感到敬佩,他们的存在让我感觉到温暖和希望。 呵呵,所以,我期望继续前进,传承这温暖和希望的火花,就像毛爷爷说的那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风向正确....
个人分类: 天马星空|157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竹
aizhipin 2013-3-17 22:11
看了蛛丝与梅花,便想到了你,我的竹。 曾经于众花中把你选出, 带你来到我日夜伏案的桌上。 你身上有一种气节, 没有众花的艳丽,但有独特的葱郁, 没有婀娜的身姿,却有挺拔的躯干。 一节一节地向上,向上! 每每静看你时,都会有一份宁静, 心的宁静。 近来,冬雪常来做客, 你便和窗外的雪松隔窗相望, 我还不能读懂你们的语言, 但时不时的我会左顾右盼。 情绪会在刹那间震荡, 记忆也被定格在那永恒的逝去里。 如今, 你发肤染上了伤感的黄, 可我依旧对你心存希望, 从你新生的绿, 我看出了你的坚强。 寒冬就要过去, 只希望能和你, 一起, 去感受春的暖阳!(写于2013年1月21日)
个人分类: 生活|2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鲜活的“动物” 永恒的模样
yangguanping 2013-3-17 16:47
鲜活的“动物” 永恒的模样 动物形数集三维形象是很美妙的,但静态图像的呆滞和信息不完整,看后总觉得还展现不充分。新近生成了它的动态视频文件,让其做 360 度旋转表演。再看,这家伙鲜活了。 细想想,这个模样不是人为设计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新近才发现,但它超世脱俗不受光阴约束,不随时间变化,应该算作永恒的。是永恒的东西那就事大了,可以与最古老的元始先祖比先后啦。按“先者可能影响后者”来推理,或许它对后者有作用。不过,地球生命出现之前就有这样的动物形,也没见得有单个地球生物很像它。倒是,宇宙生命诞生之前它也存在,或许别的星球有生物随它相。但也未必,客观现象没有那么简单。
9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摘
yangjianyun 2012-12-11 15:05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那么沉默,那么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1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典的不是爱情是永恒
max674086970 2012-12-4 11:07
15 年后三 D 版泰坦尼克上映了,满足了众多 90 后强烈感官需要的情势下,也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爱的熏陶。也吸引了众多 70 后再一次走进影院重温昔日情怀。 是什么又一次使得泰坦尼克最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是电影中的爱情吗?诚然爱情是该剧的一个主元素。但这样的爱情并非只有该剧才有。经典的不是爱情是永恒。爱情恒久远,永恒了才是经典。爱情人皆向往,永恒的爱情最是人之追求。永恒的爱情最经典,经典的不是爱情是永恒的意义所向。
2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永恒的陌生世界
热度 4 satangell 2012-11-26 17:47
题记:“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一体同观分 突来的一场冻雨,让南国的气温骤降了下来,素菜馆新推了时蔬酸笋火锅,满堂的热气腾腾,看起来倒比往日更热闹。打烊后,旅人和无妄备好第二天的菜肴,自己也堆了个酸笋锅底,小盅小盅地品起旧年的桂花酒,一筷一筷地涮着当令的蔬菜。 隔着桌上的雾气,旅人望着无妄,突然停著不动发起了呆。无妄涮了涮筷头的黄芽白,对着旅人笑道:“怎么了?何事让你如此分神?” 旅人一震,回过神道:“和尚,我刚才想起西南的事情,试着回忆妻子的模样,可我越想越觉模糊,往日的音容笑貌都成了过眼云烟。我本想张口问你,可看着你,却突然觉得极为陌生。按说你我相遇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可要我在心里绘出你的模样,却是不能。刚才一瞬间,竟有‘此身何身,今夕何夕’之感……” 无妄把玩着手中的酒盅,应道:“你说的这种感觉我也是常有,莫说是看别人,便是观想己身,时时都有生死寂灭,这一刻看上一刻的自己,同样是面目全非。有了时间这个维度,‘变化’就是注定的事情,以前师父和我说‘无常即常’,也是这个意思。”顿了一顿,无妄续道:“师父虽如此说,可我却不如此想。” “打个比方,人生或如戏,戏亦如人生,转头便是百年。但你我都明白,电影不过是将二十四幅静止的画面在一秒之内连出,才成了无常的画面,这‘无常’却是从‘常’中化来。分解到极致,人身的生死寂灭,必然是有那么一个瞬间,无生无死;人心的喜怒哀乐,也必然是有那么一个瞬间,无喜无悲。这个瞬间,即是‘当下’。可无数个‘当下’连在一起,却成了我们生死无端、变化无常的人生。” 听到这里,旅人忍不住内心欢愉,一把将筷子拍在桌面,大笑道:“你这和尚,果然无理都能辩三分。我明白了,‘无常即常’,说的是永恒的陌生世界;‘常化无常’,缺的是‘安住当下’的慧心。” “话虽如此,可寻遍世人,能安住当下的寥寥可数,我知道的也不过是老李、释迦这几个罢了。红尘翻滚,世人能做的,顶多是偶尔体察瞬间的当下罢了,便如你方才的一丝明悟上心头。”无妄笑笑,举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听闻此言,旅人不由愣住,偏头向窗外看去……穿过桌面的缕缕雾气,一滴雨水自檐间滑落,有那么一瞬,旅人仿佛看到雨滴在空中似动非动,整个世界也只剩了这一滴雨水。 可是,雨滴终究还是落在了地面,融入了满地的细流涓涓,一如旅人面上的泪水,不知从何而来,不知为何而去……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3089 次阅读|8 个评论
inner peace,超越自己才是永恒的追求
dribuu 2012-10-24 11:02
人生路走一遭不容易,不管有多菜,不管有多挫,不管有多糗,爱我所爱,享我所想。眼光聚聚焦,超越自我才是王道!
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帝永恒,阿门!
热度 1 yurongming 2012-10-20 16:57
上帝死了,腐烂的身体高踞黄金的宝座。祂身边的人沾满浑身的恶臭,这些人又把祂的尸水洒向凡俗的世间——伟大的礼物。于是,“一切并无可以腐朽”。
个人分类: 其他|30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接着摘抄许倬云《刹那与永恒》
热度 3 Wuyishan 2012-9-17 06:34
接着摘抄许倬云《刹那与永恒》 武夷山 《刹那与永恒》这本书我很喜欢,我在以前的博文中就引用过该书,如“ 科学思维方式能否成为社会伦理的出发点(外二则)”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9674.html )。 P72 坐而论道的人与起而行的人应是两批人。 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杜工部的这首诗,真正讲起来,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宇宙事、古往今来事都在他心里 …… P82 Amitai Etzioni 在 Active Society 一书中提出现代社会有很大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虚伪。 …… 美国的青年人往往求助于药物,以叛离来摆脱虚伪,后果却是没有走到真实与真诚,反走向另一种庸俗化。 P152 最近无锡同乡会聚会,钱宾四先生致词中还特别指出:无锡没有出过太多的状元、宰相,没有什么仕宦之人;有的只是教育家、实业家。 P276 在分裂局面下,有些地区也因为人才异常集中,而在若干项目获得异常的突破。 …… 这一现象,我称之为“隔舱现象”。在再一次统一时,这因隔离而具有成就的人口,对整个中国,竟可产生“反馈”作用。 …… 我认为唐代的富贵,得力于南朝在南方的开发; …… 同样的,南京的思想与工艺,为明清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使统一局面下的中国,出现了近古的繁荣与安定。 P296 可能在古代“华”和“夏”两个字是同一发音。 (博主:我完全同意这一看法。见我的博文“ 拼音字母 G 、 K 、 H 与 J 、 Q 、 X 的对应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93901.html )。) P303 大陆学者通常说中国封建制度时期很长,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官僚制度。 P310 我们的中学课本、甚至连小学课本都告诉我们说统一是好的,合是好的。而实际上,分是发展的阶段,合才是消耗的阶段。 P312 我个人对资源集中和资源发展这两者的配合,主张一种中度性的地区发展 …… 我的中度性是两个省大小的规模。 …… 我说的 20 个地区要以自然疆域而不以省界来划分。举例来讲,苏北应与鲁南、皖东合并,江苏与浙江合并 …… 现在大陆和台湾分而治之 , 只要思想和文化仍然一致 , 政体和制度有差异一点关系也没有。我把现在这种局面叫作分区的两党竞争制度,和西方在国会竞争不一样,而是在各自地区的成绩上竞争。
个人分类: 换一个角度|3984 次阅读|5 个评论
永恒是文明发展的主题
benlion 2012-9-15 08:39
永恒是文明发展的主题
评论 - “这个世界一片平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978-612898.html ): 可参看:《机器人总动员》科幻片,人类不得不居住在外太空人造环境里,等待地球有新的生命迹象,然后,再返航的动画片。人类社会,应该警醒,一种先进的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将是极为关键,只有优势的体制才能导致科技发达(这点至关重要 - 面对自然灾难,太阳的红巨星时期是必然,其它还有不可预见事件,因此,发展科技和产业并非是为了无节制的消费,而更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远景 - 远景或永恒的概念是西方文明,应该也是东方文明的发展宗旨)和明智的人类行为规范。 另外,《人工智能》科幻片,表达的主题是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如何发展科技和怎样使用科技等 - 宗教和伦理学的核心价值观,这都在社会体制上是一种挑战,只有解决了体制问题,才能使科技发展能够突飞猛进,同时又能避免科技的两刃刀带来对人类自身生存的相反作用,这都涉及的是社会体制与管理问题。 附:莲池阴阳图案 - 希腊自然哲学-印度心灵哲学、犹太宗教律法-华夏儒家伦理,这是人类文化的阴阳、四象图,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形态出现或演绎。- (2011年6月21日-2012年9月15日网络日记 - 封面)
2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许倬云《刹那与永恒》摘抄
热度 3 Wuyishan 2012-9-15 07:06
许倬云《刹那与永恒》摘抄 武夷山 1988 年读许倬云先生的《刹那与永恒》(时报出版公司,初版民国 77 年 4 月 1 日,印数 1500 册),做了以下摘抄。 我在以前的博文中就引用过《刹那与永恒》,如“ 科学思维方式能否成为社会伦理的出发点(外二则)”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9674.html )。 P13 文化至少包括三层面:思考方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 P17 我们并不一定要走日本的方向,将历史偶然性与逻辑必然性套在一起分不开。 P21 从三方面说,世界现代文明有其无法弥补的缺陷: 思考方式:工具性的理性主义,不问是非 人际关系:疏离 人与自然的关系:污染 中国文明之中,思考方式 …… 愿意接受两元的文化,阴阳即为承认两元的交互作用。(然后一段话大致意思:犹太人与阿拉伯人,语言、种族基本相同,双方死斗;爱尔兰的基督教与天主教也在互斗,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都是一元的,不能接受异端。) P24 中国文化之间因有中间团体(同乡会、宗亲会、同学会)存在,可以解决个人疏离,在大团体的压力来时也有得缓冲(博主当时的笔记:可是负面作用也不小!),中国文官组织可以补工具性的缺陷(博主当时的笔记:太乐观了,现在当官的并不是精英,而顶多是二流角色)。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古人说“民胞物与”(博主当时的笔记:可是,持这种观念的中国人反而穷,难道完全可以用强权掠夺来解释吗?) P30 人类的生活形态是文明的本体(广义文化),文化活动(美术、音乐)是文明的表现。 P38 既然犹太人没有自己的政府执法,律法是否可行,只有全仗理论的说服力了。 …… 这种以“理”服人的习性,可能是犹太人在学术界往往出人头地的原因。 P52 五伦成为尊卑之间的不平等,是元明以后才显著的现象。(早先)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父母有不善,子女也须规谏(博主当时的笔记:与“子为父隐”是否矛盾?);父母之乱命,子女不必接受。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4068 次阅读|4 个评论
永恒之路 ——写在~~岁之前 (三)
Boo 2012-9-12 13:30
永恒之路 ——写在~~岁之前 (三)
“哲学家说永远不说永远”这句自相矛盾的话让人糊涂,永远到底有多远,真的很难理解。这让很多人怀疑,这个世界到底是否存在永恒的事物。 还记得读过一篇有趣的科幻小说,大概内容是一位富豪出资上百亿美元邀请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希望能将他的名字保存 100 亿年以上。抛开钱不看,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科学问题,因为我们人类所接触到的东西,没有一种物体能保持其存在形式 100 亿年不变的。石碑或许能保存 1 万年,纸张 3000 年,而硬盘 50 年?可见“永恒”这个词对于只有 1 万年文明的人类来说,真的有永远那么远。 尽管如此,自古至今,仍有不少人妄图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如一统天下的秦始皇,炼丹吃药的道士,又如一些疯狂的科学家。其实依照现今科学的发展速度,长生不老或许真的不是梦。但这里存在一些技术理论上的难题,比如人的寿命受限于细胞的分裂能力,而人体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其癌变几率成正相关,要想靠增加细胞的再生能力来延长人的寿命似乎很难。即使这些难题也都解决了,想象一下活了一万岁的“我”那还是“我”吗,人的记忆基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构像,而皮球大小的脑袋怎能容下一万年的回忆,新的记忆将不断的替代旧的回忆,“我”早已消失不见了,此时的永生又有何意义? 或许也正因为人生如此短暂,而永恒的事物又是如此的虚无缥缈,所以在这世间存在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认为人应该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如歌词所唱: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 目空一切也好。 此生未了心却一无索绕, 只想换得半世逍遥。 天也高心也小, 对酒当歌我只愿开心到老。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或许不错,但酒醒之时的痛苦与空虚又该向谁诉。人们也喜欢用灯红酒绿、紧张刺激的生活来充斥自己,然而当繁华落尽、曲终人散之时,又该如何独自面对内心的孤寂。 想起佛教里的一则公案,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得道高僧的觉悟,我等凡人真的很难做到,如果不是期待着香喷喷的米饭,我才懒得去砍柴呢,杯具在于最后米饭却烧糊了,落得肚皮空,烦恼多多啊。其实有时也对佛家说的“刹那便是永恒”有所悟,但每当现实中遇到挫折与困惑时,又发现理想与希望是多么的重要。 “人这一辈子活着图个啥?”也许只是庸人自扰罢了。很喜欢天才的尼采说的一句话“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承受生命虚无的真相,是对一个人精神强度的检测”,郁郁自杀的他自己应该是没及格了,而如小说《活着》里的那位放牛老头却得了个满分。 另外人们常说,人的一生中至少做过两件傻事,小时候去数那永远也数不清的星星,长大后去问那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人生到底有何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人都是傻子,而人与人的区别仅在于,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是傻子的傻子,另一种是知道自己是傻子的傻子。爱因斯坦对此的描述倒是非常的恰当“唯一能与宇宙的广袤无边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人类的愚蠢了。”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傻子的可爱之处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至少我坚信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得。” 还记得,在一个初春的早上,经一夜大雪之后,外面的世界变得洁白无瑕,甚是美丽。我独自踏着软软的白雪走在小道上,静静的感受那初春明媚温暖的阳光。突然迎面跑来一位满面白发的老头。老头只穿了一件单衣,看起来仍十分矫健的样子,此时他笑了笑对着我说:“ Nature is beautiful by itself, isn’t it?” 仔细回味一下这句话,我想人生大概也是如此吧。。。
1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永恒
yhliu971225 2012-9-7 16:34
周末了,想起来德国时,周末三点,德国人就收拾收拾准备过周末了。所以我到这个时候就想着该干些什么让自己放松一下,结果写博文成了最常做的事。 不管发生了什么,日子都一天天地过,直到走向终点,成为永恒。 爷爷百岁寿诞,近 70 口人的大家族聚在一起,好不热闹。爷爷身体今年明显不如去年。去年还下地干活,今年村子里的地被收去了,家门口的地已经没有了,爷爷不能走远去干活,就呆在家里,身体反倒明显地衰弱下去,大家心里都明白,对爷爷来说,多活一年就是多赚一年。妈妈和几个婶子在聊天,就听四婶对我妈妈说,老爷子走了,就该轮到你了,我妈妈听了也不恼,只是说,死鬼!瞅了四婶一眼,大家都在笑。后来,母亲经常会把这话转给别人听。父亲是长子,母亲比父亲大一岁,所以有此说法。 母亲今年 73 岁,年岁不大,但有多种老年病。以前问过母亲怕不怕死,母亲那时六十几吧,说,怕,后来又加上一句,不知到时会怎样死!我的姥姥、姥爷在五十多岁,还没有我的时候就先后去世了。母亲只有姐妹二人,当时姨母远嫁吉林,所以母亲是一个人直接面对着姥姥姥爷的离去,因而对死亡有更深切的体会吧。 父亲、母亲对死亡是有所畏惧的。每次我们去看望父母,离开时,都感受到父亲、母亲的不舍。那也是对生命的不舍。 死亡是自然,于个体,是一切的终结。再多的牵挂再多的不舍,在自然面前,都是枉然。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无论长短,都让人心生敬意,但也卑微得如一粒尘埃,无论生时何等的风光。
2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游子吟--永恒在召唤
热度 1 hkwu 2012-9-3 02:00
游子吟-永恒在召唤.pdf 全文链接 http://bbs.culture.163.com/bbs/ltgch/7674.html 作 者 简 介 本书作者里程,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一九七八年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一九 八一年获硕士学位。一九八二年赴美,一九八七年获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俄亥 俄大学(Ohio University)和西方储备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工作。一九 九三年后,在威斯康星医学院从事医学基础研究工作。 作者长期崇尚无神论和个人奋斗。在神的大爱的感召下,逐渐认识了基督教信仰是客观 真理,遂决志信主,一九九二年复活节受洗。一九九七年蒙召,专职传道。已婚,现有一子 一女。一九九八年,作者十岁的女儿决志、受洗;至此,全家四口都归在主的名下。蒙神引 领,作者于一九九九年秋季,进入美国海外神学院学习。
247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云梦
zhudingju 2012-8-31 09:27
云梦 朱定局20120831 尘土弥漫了整个白天, 我们从红尘中擦拭着眼, 为了能看到远方的蓝天, 蓝天下的牵挂在云中牵动着我们的眼, 千年的从云中流下, 落入千里之外我们的眼。 雨水迷漫了整个夜, 我们在夜里为梦失眠, 在梦里又是一重天, 没有红尘,没有时间,没有空间, 我们的瞬间成了永恒, 我们的永恒充满了每一个瞬间。
2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尴尬的敬酒 永恒的感觉
热度 1 Ripal 2012-8-28 23:49
又一次敬酒被拒,又一次遭遇尴尬,我承认我的脸变红了,我的鬓角出汗了,尽管都在意料之中,尽管心里也是做了好几次斗争,敬还是不敬,不敬还是敬。 不喝酒真的不好受,一点也不豪放,有时候,我真想“来吧来吧,苦酒满杯,谁都不要过来挡,狂饮高歌爽快唱”,可是身体素质对酒精、辣椒极度应激,实在是不敢沾。我就不解了,为什么我爸、我弟都能喝,为什么到我这就酒精应激呢?更何况我还是山东人,酒桌上一提“俺是山东的,但不会哈酒”,人家都笑了。 还记得,上高中时,我去一门诊输液,有一中医老头见了我,说这孩子能喝酒,关键是我不能喝啊,我当时笑啦,笑得不解,笑得无奈,明明是酒精过敏,却在老中医的眼中日后能喝呢。 假设我哈酒的话,想必我是沾点就话多的人,其实我爸就是这样:一到酒桌上就话多,并且会说。本来父亲的社会行为,理论上会影响后代的行为。可是,因为我不能哈酒,直接降低了话语表达的能力。不过,有时候真想大喝一场,大醉一场,酒后吐真言,稀里哗啦地好好说道说道。 尽管不喝酒,每次酒桌上遇到“着迷”的人,也是“饮料不醉人自醉”,感觉有种“你若让我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惜”。可是,毕竟没有哈酒,头脑清醒的很,不是我的,就算你抓也抓不住;属于我的,就算你逃也逃不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我享受我的感觉。
23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宗教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 
热度 2 Helmholtz 2012-8-20 16:53
介绍一个台湾基督教牧师 陳義憲为 批判佛教而立网 站 http://www.gotobr.org 。 大家都知道台湾有比大陆这边多一些的自由,尤其是在宗教文化的自由。所以看看在“自由”的环境下,台湾的宗教是怎样的一副乱象,以及相互间是怎样批评和攻击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大家都容易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很难相信对方阵营里也有智慧之士,各门各派有维护自身排斥对方的本能和“功力”。 十分显然的是,还是科学势力最大,宗教之间的矛盾,要远远大过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矛盾。 —————————————————————————————————————————————— 宗教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   陳義憲 很多人常會覺得很奇怪,宗教都是在勸人為善的,為什麼他們反而不能和平相處,要比來比去,你攻擊我,我論斷你呢?為什麼不能你傳你的教,我說我的法?讓老百姓去自由選擇自己所適合的信仰?若能這樣,社會就會更加的和樂,也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紛爭。 會講這種話的人,可以說是對宗教認識不清所致。因為宗教存在的目的,不是單單在勸人為善的,如果宗教存在的目的只是這樣,按理,宗教應該可以和平相處,應會減少很多的紛爭。但宗教並不是單單在勸人為善,因為勸人為善,那只是次要的目的。比如佛教,道教,一貫道 ------ 他們勸人行善,也只是為達成主要的目的方法而已;像基督教也在勸基督徒要行善,但也只是在顯明自己是上帝的兒女。 因為宗教最主要的目的,乃是在教導人怎樣去找到永恆的歸宿。比如,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都在教導人怎樣回歸樂園而得永生,而佛教乃在教導人知道如何脫離輪迴而成佛;而一貫道則在教導人如何回歸理天;而道教則在教導人回歸大羅天 ------ 。 相信在一般人的感受中,可能會覺得,條條大路通羅馬,管他要去那裡,他愛去那裡,就去那裡,何必硬要把大家都拉在一起呢?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大部份從事宗教工作者,或是比較熱心而對宗教有認識的人,他們都深信:「回歸的道路只有一條」;在他們的感受中,都覺得自己所走的路纔是正路,別人所走的都是歧路,都是旁門。眼看著自己的親人或朋友,被人引誘要走向火坑,您會靜默嗎?當然不會! 又比如,您有親人生了絕症,您手中有一個可以醫治其病的藥,您想贈送給他吃,但他不肯接受,因為在你之前已有一位朋友也介紹了一種藥給他,他吃了,認為它還不錯。您要怎麼辦?如果您知道那種藥是無效的,而且您也知道那種藥的缺點在那裡。為著使他能吃您的藥而得醫治,您一定會向他指出那種藥的缺點來,你這樣做,是出於對他的愛心。也正因為這緣故,宗教之間纔會您批評我,我論斷您。因此,宗教間有爭論,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如果回歸的道路有很多條,而且條條道路都可通,為何他們要爭呢? 以基督信仰為例,因為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道路,罪人若不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就不能得著永生。﹝約十四章 6 節;徒 12 ﹞在基督信仰中,也有一些被看為異端的,這些異端教派也常會受一些正統教會的反對。 可能讀者看了上段的那些話,就會覺得基督教太小心眼了。其實太小心眼的何止是基督教,只要對人類生命有使命感的宗教,也都會有同樣的小心眼。比方,以佛教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像聖嚴法師也高抬佛法,也把其他宗教的主神放在很低的階層中,這種做法,也是在強詷佛教比其他的宗教好。他說: 「若以佛教的天帝觀來衡量,道教和回教的上帝同於佛教的忉利 天主,耶教的上帝﹝從摩西、耶穌、保羅到奧古斯丁,已升了幾 級﹞,同於佛教的大梵天,印度教的上帝,同於佛教的大自在天 主,忉利天是欲界的第二天,離人間最近。」﹝註一﹞ 這些宗教的主神,在佛教法師的眼中,都是很低層的神,都是人成佛過程中的天人,他們都會再下墮人間,甚至會下墮其他的下三途。像煮雲法師也曾在全省環島講經,批評基督教是不忠、不孝、不仁的宗教,這些批評都寫在他所著的《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一書上﹝註二﹞。這也是他在高抬佛教的作法。 請問一下,如果你是這些宗教的信徒,而且又有能力,你會不會爭?應是會的!其實,像佛教,不只會對外爭,他們對內也爭;比方,大乘和小乘也爭得你死我活。大乘說小乘是開小車的人,是自私,只顧自己的死活,不管別人的生死;而小乘則反咬了一口說:「大乘非佛說。」小乘的這種反擊,使大乘如坐針氈。大乘雖曾想盡辦法要脫出小乘的「緊箍咒」,但到今天為止,大乘尚無法超脫這個「緊箍咒」,他們找不到一個真正可以證明大乘是佛說的理由來。 除了這些,我們也可以看到佛教對一些他們也認為是異端的教派,他們也大力批評。比方,對真佛宗的盧勝彥蓮生活佛,和青海無上師的批評。再如,佛教對一貫道,也是用盡各種方法,想把它消滅掉。曾有一段時間,中華民國政府一直把一貫道當作邪教來處理,當時在不斷的向政府提供資料,在打小報告的,就是佛教的法師。佛教佛教會在當時甚至成立了「破邪顯正護國衛教行動委員會」來對付一貫道的挑戰。(註三)在當時,佛教的法師和一貫道的前人,也曾在電視台公開的辯論過。他們為什麼要辯?那是因為佛教的法師覺得,自己所信的是正統的;而一貫道的前人則覺得,道在一貫,佛教只剩糟粕。 像一貫道也是很有使命感的宗教,他們的前人和點傳師,在早期也都是自費傳道。他們自認是道真、理真、天命真的宗教,也是很排外的。認為沒有持有三寶,不履行十條大愿,沒有掛在真祖師金線下的人,是無法回歸理天。要永型陰山的。 但一貫道卻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宗教。因為他們太強調其祖師的金線,認為不管你行為多好,只要是沒有掛在祖師金線下的人,是不能傳道,也不能回歸理天。一旦祖師死了,就會有七八個人起來爭祖位。幾乎每一個想當祖師的人,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人。經過了一二十年的競爭,爭出頭的就是真祖師,新祖師一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原屬舊祖師名下,不肯重新掛在自己金線底下的人定罪;也把那些與他同時在競爭祖位的人也定了罪,認為這些人都是假祖師。像「師母組」的孫素貞一接祖位,就把屬於自己丈夫的「師兄組」定了罪;孫素貞一死,陳火國也把原屬於孫素貞的「二盤一貫道」定了罪;有一天如果陳火國死了(因為他的年紀比林師母大很多),他的徒弟又會被林師母定罪。 道教也分裂成很多的新宗教,像儒宗正教,慈惠堂 ------ 他們也為著誰是天公而在大大爭論著,有的支持第十七代的玄穹高為玉皇上帝;有的支持第十八代的玄靈高為玉皇上帝;有的支持玄穹高為玉皇上帝,而把玄靈高看為中皇,是用來輔助玄穹高的;而原先的道教,則認為天公只一個,是永遠不更換的,那來那麼多代。因此也爭論不休。其實在宋徽宗,宋欽宗時已更換過一次天公了,他們把修道士張儀封為天公,取代了原先對「天」的敬拜。 因此,我們知道宗教之間會有所爭執是好現象。正如俗語所說的,「不怕貨比貨,只怕不識貨」。宗教會爭,表示他們對自己所信的宗教有信心,也表示他們對您的靈魂很看重,否則您的死活和他們又有什關係?他們要爭,就讓他們去爭,但您卻要仔細的思想,因為這和您的生命有關。您可以從他們的爭執中,找到最好的宗教,它可以引導您走永生的道路。如果您所信的宗教,不會和他人爭執,也覺得信什麼都好的,我勸您早一點離開這個宗教。因為這個宗教一定不是高級的宗教,它沒有指示人永生的道路,它也不關心您的生命。 一個有使命感的宗教必會和外教爭執,有時我們很容易看出誰勝誰負,像佛教在印度時,就曾經跟印度的商橛羅阿闍梨爭論過,由於佛教的法師無法抵擋他的攻勢,結果印度的佛教,每天都有大量的法師歸向印度教;再經回教的入侵,佛教在印度就完全滅亡。根據聖嚴法師的辯解,那是當時的印度佛教沒有人才。但筆者的看法卻不一樣,假如商橛羅能活到今天,再來中國,以今天中國法師對佛理的馬虎,他們也是會敵擋不了的。很可惜當時的辯論記錄沒有留傳下來,否則今天的佛教也必定會敗亡。其主要的原因是:「佛法多縫」,很多的佛法都是「牛頭對不上馬嘴」,常是「豬母牽去牛壚」(台語)。它的每一佛法,常有不同的說法。 宗教之間是無法和平相處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回歸的道路只有一條,不會是條條都通羅馬;若是別人說對了,就表示自己的說法錯誤,若是您說對了,別人的說法就是錯。若是條條都通羅馬,就可以各人傳各人的,各人信各人的,就會井水不犯河水。請張大眼睛,清除耳朵,聽聽看誰說的好,誰說得對!因為這是和您的生命有關,是您自己要走的道路,豈可不認真聽,不認真想呢? 筆者在此要建議您,可由以下的幾件事來判斷宗教的真假: 首先,您所信的宗教,有沒有提示人回歸的地方,和回歸的方法?如果沒有,那就顯出您所信的宗教是屬於低層的宗教。也要想想,它所說的是真嗎? 其次,如果你所信的宗教,不會和人家爭,就不是真的宗教。因為它沒有使命感,它不關心人的生死問題。也是屬於低層的宗教。 再次,如果你認為這宇宙萬有是經過智慧者所設計的,就一定有一位全智、全能、全在的創造者。如果你的宗教沒有這樣的信仰,那麼您所信的宗教就不真。 另外,要思想,你所信的宗教,所告訴你回歸永恆的方法,這個方法真的行得通嗎?比方,單單以殺業來說,真的可解決嗎?請您想一想,您的一生只有一條命,但在你一生中,在有心與無心之中所殺的生命有多少?抵得了嗎?俗語說「佛畏因,人怕果」,你想你的殺業怎樣解決呢? 以下的幾件事情,筆者認為可以做為你抉擇宗教的參考: 現在的科學已確定,人類只有一根源,最初也只有一男一女,請你想一想,您所信的宗教,在這方面的說法對不對? 現在的科學已確定,單單以太陽系而論,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各行星是繞著它旋轉,而且各太陽系的結構都不一樣。請問一下,你所信的,和這種說法有沒有不一樣? 現在科學已確定,我們的地球是球形的,是虛懸的。你所信的宗教,是不是這樣的說法?你讀過自己所信的宗教經典嗎?它所描述的,和你的常識相合嗎? 有一條捷徑:請您先安靜下來,如果這宇宙真的有一位創造萬有的真神,祂應是一位怎樣的神?祂和宇宙、人類有什麼關係?請您一一的列出來,再把所有的宗教的主神比對一下,相信您一定能找到這位真神的。 這是您人生的最大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若忽略了,最大的損失是自己。等您雙眼一閉,兩腳一蹬,再想它已太晚。請您現在就做,因為這不只是您的生死問題!也是你的永生問題。 註一: 聖嚴法師,《學佛正信》 P.201, 圓神出版社 , 台北巿 ,1993.1. 註二: 華成書局,高雄巿, 1955.12.8. 註三: 宋光宇,《天道鉤沉》 P.32. 台北巿 ,1984.3.1. 再版 .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3245 次阅读|5 个评论
杜祥琬: 永恒的国家需要
ScienceNews 2012-7-18 10:36
杜祥琬: 永恒的国家需要
行动迅速、雷厉风行、精力充沛、为人谦和、醉心研究、严格律己,这是杜祥琬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在几十年的历程中,从核武器到激光,再到能源战略咨询研究,他所做工作无一不关乎国家利益和发展战略。 兴趣服从需要 2009 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作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顾问团成员,杜祥琬发表名为《主动承诺降低碳强度,中国须作出非凡努力》的演讲。之后,他又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和中国策略为主题,在国内做了数十场报告。而殊不知,这位大声疾呼降低碳强度的院士,却是能源领域的 “ 新兵 ” 。 2002 年,强激光技术专家杜祥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并分管能源学部工作。他投入大量精力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并系统地参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还发表了《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文章。活到老,学到老,而对于杜祥琬而言,他的学习总是跟着需要来,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因为需要改变方向。 高中时期的杜祥琬曾对天文学颇有兴趣,高考志愿学校也是当时国内唯一开设天文系的南京大学。与此同时,国家计划在当地挑选两名学生送至苏联留学深造,他被选中。他全力以赴学习俄文。不巧的是由于中苏局势变化,留苏一事暂时搁置。杜祥琬被分配至北京大学数力系。 1959 年,国家再次选派 30 名大学生赴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能专业。杜祥琬又一次榜上有名。 20 多年后,当杜祥琬见到当时主持该项目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时,他说: “ 您是改变我生活道路的人。 ” 钱先生便问: “ 你后悔吗? ” 他答道: “ 不后悔,追随您的事业,我感到很荣幸! ” 1987 年,杜祥琬被任命为 “863 计划 ” 中激光专家组秘书长兼成员,转向强激光技术研究。 天文学、数力学、核物理、激光、能源研究,走过这些领域的杜祥琬曾说: “ 首先是我个人的兴趣服从了国家的需要,同时,在国家需要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又对新知识、新领域、新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钻研进去才发现,这些新领域、新课题是那么富有挑战性。 ” 科研为本 在杜祥琬心中,新世纪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给了新世纪的科技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感。 而杜祥琬将科研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为此,他曾经推掉行政职务。 1975 年,时任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所所长的周光召希望杜祥琬任副所长。杜祥琬一连找了好几个同事帮他说情推辞,表示要在基层干。 当时,周光召看到杜祥琬决心很大,就同意了。不过他笑言 “ 那也不能让你轻松 ” ,让其组建了中子物理研究室,并任室主任,对此杜祥琬欣然从命,一干就是 9 年。 在杜祥琬看来,作为一个科学家,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针对近来一些关于院士的不端行为,杜祥琬曾经公开表示: “ 院士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具体的研究、教学或工程管理工作,追踪科技前沿,了解发展现状,读书学习,著书写作,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学术梯队。精力有限,时间宝贵,应该让他们把时间精力用在 ‘ 刀刃 ’ 上,更好地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 杜祥琬不但埋头一线工作,且对学术要求非常严格。他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的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时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他给科学道德建设开出了一剂良方:构建一个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1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于文秀:人民性,文艺的永恒生命
whyhoo 2012-5-15 15:59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自发表以来,对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正如学者所说的:“只有理解《讲话》,方能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讲话》的理论辐射甚至远远超出文艺运动范围,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讲话》的思想意蕴的精髓无疑是其人民性的思想。中国文艺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和检验,人民性始终是文艺发展繁荣的源头活水,是文艺的永恒生命。    来源:马克思主义传统   重视文艺的大众化、人民性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的珍贵传统。人民性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人民性思想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并结合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重视人民性是中外思想史上的先进而优秀的特性,中外历史上政治文化学说中不乏民本思想,致力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将人民性思想发扬光大,产生许多经典的论述。   马克思早年在《莱茵报》担任记者时就曾说过:“谁要是经常亲自听到周围居民因贫困压在头上而发出的粗鲁的呼声,他就容易失去美学家那种善于用最优美最谦恭的方式来表述思想的技巧。他也许还会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有义务暂时用迫于贫困的人民的语言来公开地说几句话,因为故乡的生活条件是不允许他忘记这种语言的。”   恩格斯在1847年发表的《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中批评了当时的文学家不是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和创作,而是“漂浮在云雾中”,沉溺于“固有的小资产阶级的幻想”,他倡导要“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   在马恩著作的基础上,列宁在文艺如何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方面,有了更为具体而明确的论述,并对毛泽东文艺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讲话》仅有的两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观点的引用,都是源自列宁的《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   毛泽东对列宁主张的吸收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文艺和整个革命事业关系的论述。他们都认为文艺是无产阶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对革命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列宁曾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毛泽东发展了列宁的这个论断,提出:“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但它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是文艺方向的大众化、人民性取向。列宁指出,在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必须明确一个基本方向,那就是“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它必须为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从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愿望方面把他们团结起来并使他们得到提高”。《讲话》更是非常明确地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精髓:人民本位 生活本位   从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看,毛泽东文艺理论中人民性思想并非《讲话》首发,而是贯穿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多次讲话和论著中。1936年11月22日的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就提出了“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的主张,作为当时中国文艺协会的两大任务。在1938年4月28日的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中,他也明确提出:“艺术作品要有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毛泽东又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提出了文艺大众化是“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群众服务”的思想。尽管文艺为工农、为大众并不是《讲话》的首创,但《讲话》无疑将这种观点和思想系统化了。   《讲话》的精髓在于人民性思想,而人民性思想的精髓则是人民本位和生活本位。人民或大众这两个范畴是相互紧密关联的,《讲话》中二者的关系一直互为因果,脱离人民也就是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就会“生活空虚”,“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所以,他号召文艺家必须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观察、体验、研究“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就是“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同时,毛泽东对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也做了正确的辨析,《讲话》强调艺术固然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美高于生活美,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的品质,科学地说明了文艺与生活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毛泽东的人民性文艺思想是站在历史发展的关键点,在已有的进步的和左联的文艺主张之上的一次重要整合。正如澳大利亚学者麦克杜格尔1980年翻译《讲话》单行本所作的长篇导言中写道:“《讲话》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是它把中国左翼文学中流行的散乱文学学说组织起来,形成当时环境所需要的全面的文学政策,并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领袖使之在延安地区立即付诸实现的能力。”   毛泽东的人民性文艺思想无疑是“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它确立了自己的特色并实现了突破创新——   人民性思想具有实践哲学的品格。《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特质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即不仅要解释世界,还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根本在于改造世界,即强调文艺的强大的实践功能,强化文艺作品联系实际,介入乃至干预现实生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文艺实践也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从实践性原则出发,文艺所反映的客体不是抽象的物质存在,而是有着具体时空的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他认为艺术形式有自身相对独立的价值,提出“诗要用形象思维”。   确立了人民本位的文学观。《讲话》思想重心是强调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并鲜明提出文艺为普通的工农兵大众创作和服务,人民本位的文学观的确立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载道说”、“娱乐说”的文学观念,注入新内涵,体现了新文艺底层关怀的人文精神。这种文艺观虽然质朴,不乏很强的目的性,但却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启蒙作用的实现。   《讲话》完善了文艺接受主体理论。从文艺的接受理论发展历程看,毛泽东的接受理论无疑具有现代性,同时与西方接受美学具有某些相似性,提出“文艺作品的接受者”的概念,强调了文艺接受者是文艺作品最具权威的评判者,“人民群众历来是作品‘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评判者”。《讲话》中以戏剧与观众的关系,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戏唱得好坏,还是归观众评定的……一个戏,人们经常喜欢看,就可以继续演下去。”澳大利亚学者麦克杜格尔在自己翻译的《讲话》单行本的长篇导言中认为,毛泽东作为“中国第一个把读者对象问题提到文学创作的重要地位的人”,高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影响:向世界范围辐射   1942年以后,《讲话》的人民性思想催生了文艺新作品的涌现,延安文艺产生了小说、戏剧、诗歌等堪称经典的作品,它们至今依然充满了认识价值和历史价值,在艺术上具有永久的魅力。如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等的小说,李季、田间、阮章竞、袁水拍等的诗歌,《兄妹开荒》、《白毛女》、《扬子江的暴风雨》等戏剧,这些作品存留了一个时代和历史的某些真实影像,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心理,谱写一个时代的文艺图景。   从1945年开始,《讲话》被译介到亚洲、欧洲乃至世界的各个区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和产生着影响。人民本位、生活本位的思想尤其受到赞同。印度的一位作家曾由衷地说:“我是在我的第26本著作出版后,才读到毛泽东的著名文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我真希望我能在开始写作以后,就已读到这些关于人民作家的立场、态度和写作范围,关于内容与形式问题的生动的、具体的意见。”西方研究界对《讲话》时代的毛泽东本人及思想也十分关注。西方学者佛克马指出,毛泽东在战争年代那样紧张复杂的工作条件下来抓文艺理论,说明他十分重视文艺,“在西方,还很难找到一位政治家对文艺有如此高的期望。”英国著名学者戴维·莱恩说:“毛泽东也描述了艺术作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模式,用普通的词语论及了它的原料和创作手段。”这位学者还认为:“延安《讲话》也被证明具有一种生产力,一种不是提供现成的思想,而是激发读者思想的能力。”   纵观人类文艺理论史,毛泽东文艺思想,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民本位、生活本位的人民性思想对文艺创作具有持久的指导价值。   (作者为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05/t20120515_157702.htm
个人分类: 艺术|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30坎前那阑珊
热度 1 zf17kx 2012-4-20 13:43
四季,在亘古不变的永恒中更迭;岁月,在悄悄爬上眉角的皱纹中流逝。 30 岁是一道坎,意外的是在坎前最后四年时光里面是匍匐着缓行,回想起来有点不寒而栗。 30 多年的时光就如此般地永逝,没有硝烟没有波澜,永远拽不回,也无法改变。惊叹于青春似流星般转瞬即逝,却不见得有其璀璨夺目的光芒,再美丽的青春若不小心就会黯然收场。往日的青春,不论如何豪迈热情的奔放,抑或心存高远的内敛,也将成为昨日黄花。学生时代的爱情,天地间的青涩与纯色仿佛为仅为自己的年华留下永恒的瞬间与回味,虽然没有童话般唯美,但却很质朴简单。充满甜蜜苦涩的学生岁月,前几天还在梦里出现。那些温暖的目光,那些笨拙的表白,那些愉快的笑脸,那些傻傻的问题,那些心动的瞬间,那些执着的热情,那些迷茫的追寻,那些面红耳赤的争论,那些通宵达旦的夜晚,那些大雪天球场上挥洒的热情。。。俱往矣!逝者如斯夫,人于天地间只沧海一粟, 30 年弹指一挥间。在德国倒数第二天,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禁不住潸然泪下,眼泪祭奠的不是德国的离去,而是那青春年华的黄金时段。昔日年华,如秋风少落叶,海啸席卷海岸,被一扫而光,留下残影片段,凝结成颗颗泪珠,被命运之线串起来,置于心间;里面,有心伤迷茫遗憾,更多是快乐与温暖。 在往后某一天,当记忆浪潮泛起,从心里面涌起经过眼角滑落嘴脚的时候,品尝到的有苦涩,而后发现,其中更多的是温暖的你我的笑脸,被岁月的光芒照亮。或许,韶华逝去非无情,化作粪土养中年。 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管,四节如何更替,如何贪婪蚕食着我们的青春时光; 哪怕就一瞬间,也让生命那份美好尽情绽放,那份恩典铭记+那赞美的旋律于心间。 30 坎前有阑珊,更有不灭的灯火,深邃辽阔的星空下。
个人分类: 杂感随笔|27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蓝海战略读后感:市场唯变化永恒
热度 1 zlhua 2012-4-16 19:46
得到蓝海战略一书是个偶然,读蓝海战略也是偶然,在蓝海战略里发现福特和通用,还有IBM的案例,也是偶然,这一切都是实现无法预知的,只是我一直在向前走,在一个又一个偶然之后,我突然发现,所谓必然就是无数偶然的结果.... 刚读完开头,我的脑袋里就浮现出了一串文字:"市场唯变化永恒"... 我突然感觉跟作者似曾相识... 虽第一次见面,但感觉就像老朋友... 作者开篇就表明了此书的目标读者,那就是为那些想做点什么事情的人而作... 他期望通过此书,能够给他们一些启示,让他们能够享受创业过程的同时,达到雇员,投资者,合作者,社会四方共赢的局面...这是一个理想,是作者与他的学生一直奋斗追求的目标... 当看完最后一页时,我觉得,作者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这个理想... 现在,我打算再次理下自己所理解的作者的思路... 什么是蓝海? 首先,他给出了两个概念,红海和蓝海,其中红海代表已存市场空间,而蓝海代表还未被开发的市场空间,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作者给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市场唯变化永恒,没有永恒的产业,也没有永恒的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产业还是企业都必须不断突破自我,开创蓝海.... 如何开创蓝海? 作者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工具,战略布局图.这个战略布局图其实就是对企业战略的一个抽象示意图,这张图其实是一张坐标图,横轴由各种竞争元素组成,纵轴代表企业投资/企业重视程度的高低...这是一张既可展示本企业战略,还可以对比竞争对手战略,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战略监控功能的工具. 制作战略布局图的关键在于,以买方的角度来提取竞争元素,而非卖方的,当然刚开始画的时候,大多数管理者都会从卖方的角度定义竞争元素,那么如何从卖方观点转换到买方观点呢?现场调查!直接跟客户对话,不是通过调查员,而是管理者亲自出马,到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去观察顾客,体验顾客的真实需求... 在制作战略布局图期间,需要用到一两个辅助工具,一个是四步行动框架,另一个是剔除,减少,增加,创新坐标.这两个辅助工具其实就是帮助战略制定者明确自己的投资重点,在使用这两个辅助工具的过程中,战略制定者必须切换各种思路,从同行业不同战略集团的表现,替代产品行业,他择产品行业,买方链条,认知和情感与功能协调性等各种角度去思考企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具体实施过程中,作者认为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不等于技术创新,但包含了技术创新. 此外,作者还给那些想做点什么事情的人提供了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的六大原则,其中制定战略四条,执行战略两条: 在制定蓝海战略时,建议首先要打开自己的感官,拓展自己的眼界,重建市场边界,然后,从全局而非数字的方式来制定战略,此外要认真研究买方,这里的买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已存在的,二是潜在的.最后是一定要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从用户效用出发,从用户可接受的价格出发来制定成本结构,最后说服雇员,合作者和公众共同努力去实现战略. 在执行蓝海战略时,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它相比红海战略更难执行,所以执行时,必须把执行战略当作战略本身的一部分,关注战略执行者的认知和情感,与他们建立信任,组成一个坚强的团队,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领导引爆点的方法,也就是抓主要矛盾和关键影响人物,力求让关键影响人物进行现场情景体验,同时,把握资源的热点,冷点,善于利用谋士进行资源再分配,从而消除来自认知,资源,动力,政治四大执行障碍.达到通过公平过程来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 看完蓝海战略后,我感觉自己好象找到了一把开启企业再造,或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或者企业信息化建设,或者专业建设大门的新钥匙,这次能否快速打开? 呵呵...继续前进....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5296 次阅读|1 个评论
乍暖还寒时候——有感于接二连三的自杀消息
热度 6 RonghuiLiu 2012-3-22 03:35
春天是一个不好的季节,总是听到痛心消息。 情绪随着气温起伏,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与盼望,总觉得“就要好起来了吧?”。没想到一阵风,一阵雨,或者一场雪,就把希望扫了个干净。让人觉得“这一关是过不去了!”。寒从心底起,以为永恒的冬天到了。 青黄不接,存粮吃尽,皮包骨头。春天,尤其早春,对动物们是个残忍的季节。人也是动物,但人能随意跨季吃东西。可是这点自由,也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从进化眼光看来,完全不值一提。所以我们骨子里,对早春的难捱感觉,还残存着吧? 都说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可这生机背后,有多少沉寂下去的生命。为什么大自然要做这样的安排?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春天种植,是非常好的事情。把一粒种子,放进泥土里,这是具有巨大象征意义的行为。意味着苏醒和繁殖,意味着新天地由此而起,意味着繁茂由此而生。播下一粒种子,就是播下一粒希望。人类的各种文化中,种子都是希望的象征。而希望,是征服死亡的力量。 或者,能如偈云: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与四时凋。
332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有珍惜才能永恒
热度 1 evahjyu1987 2012-3-13 21:24
唯有真爱才能永恒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爱情友情和亲情,不论是曾经拥有的,还是执著追求的,唯有珍惜,才能是永恒的! 生活中,我们会错过许多,比如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东西,一些情感……情随事迁,情随人变.唯有真心、真爱、真情才能恒久,唯有珍惜才能永恒! 漫漫人生路,会经历许多人和事,生命中总有一些来来往往的人,有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与我们同行的,有陪我们一段路的,有与我们相伴终身的。人生路上的岔路很多,风景也很多,在每个岔路口和风景点,我们的选择都会不同,缘遇了,我们要惜缘,缘尽了,我们要随缘,聚散皆是缘,我们当好好珍惜 人的一辈子总会遇到彼此相爱的人。给了我们港湾,给了我们幸福快乐与我们朝夕相处、相扶相携、风雨兼程的是我们的爱人,我们理所当然应百倍地珍惜。婚姻生活总是由激情进而平淡、难免有不尽人意、难免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能相互体谅、宽容、信任、呵护、珍惜,无论艰难险阻、无论狂风瀑雨,我们就能怜惜有加,共创佳境、共度人生,共谱一曲“持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馨之歌 给了我们友情的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值得我们好好去珍惜。他(她)陪你哭,陪你笑,与你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给予你信任,给予你帮助而不求任何回报,分享你的成功,分忧你的失意和沮丧,是你深深依恋的人,这样的朋友,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珍惜。陪了我们走一段路的朋友,曾经有过的关心也好,释怀也罢,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过许多的快乐,所以我们也应当好好感谢他(她),珍藏在心间,感谢朋友曾经给予我们的快乐! 我们的至亲至爱的亲情,也是要靠我们好好地去呵护和珍惜才能做到永久。浓浓的血脉之情给了我们无数的温馨和感动。生活中的亲情也是脆弱易变的,它习惯了熟悉的家庭环境,一旦家人因成长带来任何的改变:价值观、信仰、或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始式的亲情就会受到威胁,若没有更成熟的爱,没有博大的胸怀,亲情也会变为无情。世上不也有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人吗?他们不珍惜亲情这无价之宝,心中只有金钱利益权势,父亲与儿子对簿公堂,为了身外之物而割断了本一脉相连的亲情,这是多么的遗憾!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爱情友情和亲情,爱情是情投意合、相扶相携的感动,友情是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亲情是一种先天的情愫,只要我们百倍地珍惜,唯有珍惜,那么这三情就会永恒心间,伴随着我们一生的美好。
个人分类: 转载(喜欢的文章)|392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和大海 鲍和平 词 鲍元恺 曲
byk0104 2012-2-3 21:26
我和大海 鲍和平 词  鲍元恺 曲
我和大海 (一) 早已满怀深情, 今天才和你相逢。 多少爱恋,多少崇敬, 在我的心中翻腾。 当我在歌唱大海, 我也被大海歌唱。 心中的潮水,大海的波浪, 合出了美妙的共鸣。 (二) 世上你最古老, 世上你最年轻。 你象征着永恒,象征着无穷, 象征着伟大和热情。 当我在歌唱大海, 我也被大海歌唱。 心中的潮水,大海的波浪, 合出了美妙的共鸣。 (三) 我愿变成一滴水, 投在你的怀中。 这里有我未圆的梦, 这里有我难舍的情。 当我在歌唱大海, 我也被大海歌唱。 心中的潮水,大海的波浪, 合出了美妙的共鸣。 我和大海 总谱.pdf 我和大海 声乐谱.pdf 我和大海 钢琴谱FINALE.pdf
个人分类: 声乐作品|3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想家与金融家
热度 1 benlion 2012-1-24 10:39
世界到底是受什么领导与控制:1)哲学家-2)企业家 -3)金融家。哲学包括信仰思想、科学思想、艺术思想等,金融包括经济分配与投资,管理包括组织、运作与领导等。 在一个企业体现为管理哲学(心理和言行-企业文化是灵魂)、工程(技术和生产)、传媒(创意、广告和市场)和资本运作(财务与投资)。 世界一方面是思想家 - 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永恒的名,也是金融家 - 掌控世界的隐匿的权。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会消失,唯一能够留下的是对人类贡献的永恒的名。
258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和大海 鲍和平词 鲍元恺曲
byk0104 2012-1-23 14:17
歌曲《我和大海》鲍和平词 鲍元恺曲 乐谱下载: http://www.emus.cn/?uid-8727-action-viewspace-itemid-46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大海 (一) 早已满怀深情, 今天才和你相逢。 多少爱恋,多少崇敬, 在我的心中翻腾。 当我在歌唱大海, 我也被大海歌唱。 心中的潮水,大海的波浪, 合出了美妙的共鸣。 (二) 世上你最古老, 世上你最年轻。 你象征着永恒,象征着无穷, 象征着伟大和热情。 当我在歌唱大海, 我也被大海歌唱。 心中的潮水,大海的波浪, 合出了美妙的共鸣。 (三) 我愿变成一滴水, 投在你的怀中。 这里有我未圆的梦, 这里有我难舍的情。 当我在歌唱大海, 我也被大海歌唱。 心中的潮水,大海的波浪, 合出了美妙的共鸣。 ----------------------------------------------------- (1)张洁琼演出实况录像 录音 (2)赵敏电视片片断视频、音频 (3)海妖(日本)演唱音频 (4)伴奏音频 按照豆单顺序播放: -------------------------------------------------------------------------- 张洁琼演唱实况录像 独唱 张洁琼 合唱 鼓浪屿合唱团 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指挥 朱曼 2009年元旦 厦门宏泰音乐厅
个人分类: 声乐作品|3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热度 4 lixuliang0123 2012-1-19 01:52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4.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5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7.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62.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63.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6.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190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自然的力量
kerong1996 2012-1-16 16:02
“在我们身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他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他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永恒的谜。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那样舒坦和诱人,但是他已经证明是可以信赖的,我从来没有因为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后悔过。”——爱因斯坦如是说。 爱因斯坦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自然界的规律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否高贵是否地位显赫而变化,而是由自然界本身决定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永恒的,昨天是这样的,今天是这样的,明天也是这样。对世界的探究成为了保持精神自由的工具,成为了摆脱精神桎梏的飞行器。
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待【续一段】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1-5 19:37
我为什么还在等待 我不知道为何还这样痴情 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 仍期待着把一切从头来过 我们既然曾经拥有 我的爱就不想停顿 每个梦里都有你的梦 共同期待一个永恒的春天 春天 我为什么依然等待 我不知道为何你如此无情 暗淡之后无法再辉煌 且把期待埋藏在天外深渊 我们既然已经拥有 那份爱就不曾停顿 每个梦里再没你的梦 只当甜蜜抛于往日的春天 春天
个人分类: 艺论|3351 次阅读|7 个评论
5个小时究竟可以做什么(听听时间的声音)
zzspangle 2011-12-29 20:53
5个小时究竟可以做什么(听听时间的声音)
无形的东西最为难以捉摸,比如时间,你睡觉,你走路,你看书,你和别人侃大山,流动起来或急或慢全在自己的感觉之间,哪怕你感觉那二十年的青春韶华转瞬即逝,但再想想也是对过往的一种感叹罢了,当时的你并没有丝毫感觉到时间流动的那份湍急。时间过于冷漠,没有一丝的感情,可能也因此只有他才可以永恒。 我们没有永恒,只有追求,为了这点渴求,最后也只能厚着脸去和时间交涉,冷漠的他还是不因我们而快或慢,我们却只能加紧自己的脚步,但可恨的是他走的是那样悄无声息,安静到你根本不知道你现在走得是快还是慢。可能是他太快了,所以我们永远赶不上他的脚步。落后的人只会发现前面的他越来越远,以至身影都看不清楚,直到最后,我们这些忙着追赶的人也不知自己活着赶着是为了些什么。 为了琐事杂事忙了一天的时候,忽然就会想,活着为了什么呢?其实活着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有点追求,为了让永恒的东西上面有点我们的痕迹,不然除非你有去死的勇气。从书上和朋友的聊天中,我知道死比活需要太多勇气了。 平常的时候喜欢对别人说自己很忙,也感觉自己很忙,忙到不知在忙什么。事后想想,是真的很忙呢,还是给自己找借口呢,还是在对自己一事无成的一种安慰呢? 就像昨天依然很忙,一大早起来去监考,耗费了一上午的时间,最后作为助教的职责要帮忙改一下卷子的客观题部分。卷子有8个袋子,袋子有60份的,有80份的,两天改完。两天时间,不由对老师有点暗自不爽,两天,改得完吗,同学在旁边也好心地说,我改完我这四份,帮你一下,我自己还好有女朋友帮帮忙,你这个太夸张了。后面其实更夸张,回到宿舍,摆好架势,准备苦干两天。2点的时候开始,7点的时候发现卷子没了,原来貌似的巨大任务只需要5个小时。 再想想,三个有趣的东西,第一,面前的东西再巨大其实也只是相对的。第二,其实自己不忙,我随意就抽出了5个小时。第三,人只是需要有一点点的驱动和压力。看心理学的书籍经常看到这些,自己亲身做了一次的案例,感触才多少加深了一些,最后引用《拜金一族》里的两组词汇勉励一下吧: ABC=Always Be Closing.(永远做个成功者)。 ADIA=attention+Interest+decision+action. (关注+兴趣+选择+行动)。 PS:今天把自己过去的小闹钟加上了电池,咔嚓咔嚓的,时间太安静,也许我们可以给时间伴奏,让他有点声音!
个人分类: 浪费心情|4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忆
热度 1 james2010cy 2011-12-19 00:46
有些东西,属于永恒。 ——在前面写些话 请原谅 CY ( CY ),但让 CY 写下去。 CY 在所有地方都可以很失败,唯有家,是 CY 的起点和归宿。为什么 CY 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 CY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Y 就写些家人不知道的 CY 的大学八分之七的回忆。 话说 CY 报名考 GRE ,其实 CY 并没有真正准备。 CY 于 2010 年 12 月 9 日 在长江大学 11 教 6 楼长大在线报的名( XLW 懂); 2011 年 4 月 19 日 在广外考的机试; 2011 年 6 月 11 日 在武汉考的 GRE 机试。考完了,知道成绩,很差。爸爸小时候夺过 CY 的包子,妈妈说再吃以后可要变很胖,不要怪她当初没有提醒。现在真的很胖,但 CY 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因为 CY 那时还小,关于吃不必深究。当初 CY 报 GRE 花了很多钱,旅途中也很多,妈妈说过没有考过出国考试的 CY 是会怪妈妈的, CY 考过了 GRE 但没有考过,考过了 TOEFL 但没有考过,但 CY 从来都不会怪妈妈。妈妈每天在 QQ 农场里干了一家人的活,只在这时 CY 会怪妈,妈妈,有些事不要太敬业,只是 CY 不懂事,该敬业时荒废学业;该娱乐时娱乐人生;妈妈,这是 CY 的不对, CY 现在长大了一些,只是需要时间慢慢地改。即便现在 CY 还是需要爱的孩纸,同时 CY 已经略懂爱的正确方式,但慢慢来。 话说 CY 很听话,其实 CY 背着妈妈干了很多你不让做的事。 CY 看着妈妈献过血, CY 到大学来从来没有献过, CY 怕妈妈说 CY ,但是这学期没有忍住, CY 献了 400ml 血,虽说表面上一点事也没有,但 CY 知道妈妈你万一知道会落泪,但 CY 知道纸包不住火的, CY 需要将妈妈爸爸的好品质发扬光大, CY 知道妈妈爱 CY , CY 也很爱 CY 自己,但是 CY 还会有自己的家,有未来的孩纸, CY 不想让 CY 的孩纸知道 CY 不是像 CY 的妈妈这样做的,关于这点, CY 真的希望妈妈的理解,因为 CY 生活在一个集体里,自然要受到周围的影响,献血光荣,不是么,献血之后 CY 奖励自己多吃了点,呵呵。这次送的梳子和妈妈上次送的手套一样实用。 话说 CY 很善良,其实 CY 善良的背后有很多秘密。 CY 为入党流过泪, CY 为听讲座流过泪, CY 为 CT 和 SYJ 流过泪, CY 为 CY 流过泪,但是 CY 流泪最多的或许妈妈不知道吧,是为了家,这个永恒的港湾。 CY 的泪水让 CY 清醒。 CY 以后不管怎样,还是喜欢家的感觉, CY 还是爱吃自家的韭菜, CY 还是喜欢姥姥的包子, CY 还是爱和姥爷下棋, CY 还是爱和爸爸打乒乓, CY 还是喜欢与中原的孩纸玩,一起吃喝玩乐,还是喜欢中原的春夏秋冬,还是怀念与圆圆一起打闹的小时候。 CY 现在知道,时不 CY 待。双选会的时候中原不要 CY , CY 表面上骂中原,但谁不知道 CY 哪里骂的是中原, CY 骂的是自己不够努力, CY 要是高考考到石油大学 ,etc. 算了,不多说了, CY 很善良,但 CY 绝对知道应该对谁善良。妈妈原谅 CY 的高傲吧, CY 或许只是个没长大的孩纸,来到了长江大学(简称“长大”),但是 CY 知道,长大了不一定上长大,上长大也不一定长大了。妈妈今年还来长大了,呵呵,妈妈,长大其实挺好的。 话说 CY 很疯狂,其实 CY 疯狂的背后如豹哥的温柔。 CY 与 LY 在 2005 年 1 月合过影, LY 是真的疯狂英语,但 CY 是真的豹哥的温柔。原因很简单: CY 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CY 待过的地方都是梦开始的地方。这个梦,是集体的梦, CY 这代人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CY 需要开始奋斗了。 CY 要多学学豹哥,但偶尔需要一些温柔。这点 CY 和踢球时的 CT 很像。 CT 前锋也,场均 n 个,功勋值 m , CY 值 p ,( CY 值系成功被 CY 本人 ZB 的数值,取 0-1 的小数,值越高, CY 越 ZB ) CT , I can play , Can You ? 有些事最好都不知道,比如百宝寨之行等等, CY 真的也不知 CY 来的什么勇气。比如考研用 17 天复习。希望妈妈原谅孩子的无知。 就写成这样吧,妈妈,爸爸,愿你们晚安。再加一些人一起祝晚安吧, A-Z 姓名首字母的同学,举一下小手, CY 从遥远的中国湖北荆州,向远在此地异地的你们请安了。 CY 原谅 CY , AFK 了一会。上路,在此刻。 有些东西,属于此刻。 ——在后面加一点
31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罗伯特·贝拉:骤变与不变—爆炸式发展与永恒真理
whyhoo 2011-12-3 11:15
粗略算来,人们运用技术已有百万年历史。阿舍利时代的斧在百万年前就已手艺精细,在接下来的成百上千年,人们都以基本上相同的方法来造斧。试问,你多久换一次手机呢?你们中有多少人已经拥有或计划要买Ipad呢?18世纪末在英国发起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社会进步,自此以后,世界面貌大为改观。在过去的200年里,美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欧洲文明的附属农业国发展成为如今的超级大国,这个超级大国有能力跨越半个地球,参与两次中东战争。如果回顾中国在过去的200年的历史,那些隐忍和成就,更加令人惊讶。   我想强调一下最近的变化速度。在工业革命之前,科技的发展虽然比阿舍利时代斧的改良要快,但是与今天相比,就显得非常地慢了。那时候变化时断时续,要么缓慢,要么停滞。很多地方是有发明创造,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些发明的广泛传播,对世界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这些发明在漫长的岁月中虽有所改进,但长久以来其本质未变。战争和内乱时期,饥饿肆虐疾病横行,一些先进技术遗失了,恢复起来十分缓慢。我们认为,科技对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但如果科技的发展依赖于从偶然的试验和失败中获取的成效,不与作为科学的知识产生内在的联系,那么科技便难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是什么使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成为可能的呢?关于这一点,历史学家众说纷纭。即使我们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与其他原因交互作用的,我们仍然会列出以下原因:17世纪的科技革命(它显然并未引发工业革命,可能本该早200年发生,是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市场相对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以及一定程度的民主和法制的萌生。虽然上述因素在18世纪的一些欧洲国家都存在,但只有英国的科技革命得到了长足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直到19世纪,才惠及其他欧洲国家,并远播日本。在当今的全球化中,中国,一个学者认为在工业革命前与西方国家同样发达或领先于西方社会的国家,在经历了内忧外患的洗礼后,也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当今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0年前的工业革命。在这200年里,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化速度超过了200年之前人类历史进程中发展速度的总和。什么引起了这种爆炸式的发展?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但是,能源的广泛应用和蒸汽机的发明是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早先人类依靠体力,圈养家禽牲畜,将风力水力作为主要能源。从1800年开始,矿物燃料被广泛应用,而直到最近,我们才发现对矿物燃料的过分开采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外,人口增长可以对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给予解释。在1500年,全球大约5亿人口300年后,到了1800年,人口增长了一倍,达到10亿。127年后,即1927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世界人口再次翻番,达到20亿。现在,世界人口总数70亿,也就是说,从我出生到现在,人口增长了3.5倍。70亿人口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无疑是对我们社会基础建设发展的颂扬;这在1800年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可能会饿死,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数十亿人口的出生。虽然现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还生活在极度贫困中,但我们能养活现在的人口,就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世界上的另外三分之二人口,他们健康长寿,生活富裕,生活状况远远超过了现代化之前的人们。如此说来,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化是个巨大的成功。   追溯1800年之后的世界历史,特别是20世纪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道德上的进步是落后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二战时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都发生在20世纪,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惨剧。虽然21世纪初所发生的灾难,相比于20世纪中叶,已经减少了很多,很多国家也正确的运用了现代经济和科技,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在遭受着贫穷,忍受着暴力和压迫,这些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詹姆斯·乔伊斯曾说,“历史便是梦魇”。对于当代社会的很多问题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核扩散、2008年 金融危机 引起的发达国家大规模失业,以及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并不否认现代化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确带来的前现代化时期人们所无法想象的机会和生存条件;但是我也不能否认现代化的黑暗面,它带来的暴力与苦难,以及所引起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   二战之前的我年龄尚小。二战之后的复苏期,我研究生毕业,开始任教。那是很多学者,包括发达国家的人们都相信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就是现代化,在不久的将来,它会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只要让全世界都共享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现代化便能普及。   20世纪60年代,一种强烈的幻灭感在欧美社会萌生。这种幻灭感来源于残酷而无意义的越南战争,但越南战争只是导火索而已。人们油然而生了一种疑虑,一直到今天都萦绕在心中:现代化是个骗局,现代化能填补人们空洞的生活,但是填补不了人们空洞的心灵,生活的意义不会取决于科技和金钱。而今,我发现对很多中美两国的年轻青年人来说,现代化似乎能满足他们关于生命意义的探寻。但是仍然有一种绝望,有一种玩世不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生存所做的一切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满足,人们内心的某个重要部分仍然缺失。   显而易见,并非所有的文明都是以几何速度发展的。科技进步,工业发展都没能引起道德的突飞猛进,也没能给人类提供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回头看看当今社会的道德资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仍是追溯到2000年前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在轴心时代的古人的智慧。举美国的一个例子:托马斯?杰弗森在1776年的《独立宣言》里说“人生来平等”,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人人平等”。当然,大家都知道虽然人生来是平等的,但是仍然被区别对待。不仅是妇女,还有黑奴,美国土著,甚至是贫穷的白种人都被剥夺了投票权。呼声越来越高的“人生来平等”在西方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圣经》所说,人类是按照上帝的模样而存在的,因此应该受到与生俱来的尊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圣贤。这也是古希腊学者(还有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深信的。比约恩?维特罗克认为,1776年杰弗森在《独立宣言》所提出的这种认知相当于一张期票,一张不能马上被兑现的期票。回顾美国历史,19世纪中期废除奴隶制,1920年妇女获得投票权,60年代的人权法案,自60年代起公众对平等问题认知的巨变都可以被认为是“人生来平等”这一期票的分期兑现。这些迟来的分期兑现是道德进步的象征,不是原则上的兑现,因为我们已熟知这一原则有几千年了。尽管如此,在实际意义上的进步,让我们心存感激。   如果这种实际意义上的道德进步伴随着对美国社会过去30年的极度贫困和收入悬殊的视而不见,这是我们并不乐见的。当发觉我们是一个还保留死刑的发达国家,而且我们关在监狱里的囚犯比例让西欧人震惊时,我们知道,前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期票有待兑现。人非完人,孰能无过,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加上道德进步,减去道德退步。我只是想指出,我们所能达到的或者不能达到的道德标准并不是现代化的产物,道德标准远远领先于现代化,我们现今仍旧依靠着古人的智慧,所以忽略这种智慧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危险。   了解今天文明背后源远流长的传统能让我们认识自我,因为即使我们忽略了悠久的历史,我们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来源于此;此外,了解我们的传统还让我们明确我们的未来,帮助我们畅想更丰富的生命形式,这是科技和金钱所不能做到的。   我曾写过一本书,是以轴心时代的四章作为结尾,关于第一个公元前千年的以色列、希腊、中国和印度。这个话题不是三言两语能阐释的。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西方的圣经传统,一个是东亚的儒家思想。因为这两种思想都是经典甚多,体系复杂,我会集中说说它们是如何影响深层次人类性格的,这种性格从几百万年前的哺乳动物时期就存在,而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那就是:生育和占领。   《圣经》中上帝的形象是复杂的:上帝是仁慈之主,也是权力之王。希伯来的先知何西阿书就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在他的心目中上帝爱抚子民,但子民没有给予应当的回报的一面。比如:   我原教导以发莲行走用臂膀抱着他们   他们却不知道是我医治他们我以慈绳爱锁牵引他们   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   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何西阿书11:1-4)   何西阿书责备以色列同胞没有对上帝的关爱给予足够的回应。   上帝作为权力之王,在《圣经》的很多章节都有所体现,他是捍卫者,是“万物之主”,是保护神,最重要的,是正义之神,他树立道德规范,如果他的子民跟随他,便会得到成功。在《希伯来圣经》最核心的部分——《申命记》一书中有对人类之王的描绘,强调他“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不可为自己多添妃嫔,不可为自己多积金银”,也不能“心高气傲”。他应该花时间学习神的律法,以身作则的虔诚信仰和高尚品德会让他成为国王。(《申命记17》)   《新约全书》着重体现了上帝作为仁慈之主的形象。上帝让自己唯一的儿子轮回为圣母玛利亚之子,通过耶稣的苦难,来分担全人类的苦难。虽然在这里,上帝也是正义之神,但他核心的训诫是“爱人”(约翰福音13:34)。当基督教徒打着“上帝是捍卫者”的幌子来为宗教战争和殖民主义正名,这便违背了圣经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和《圣经》的发源地相隔万里,但两者都有着相似的主题。孔孟思想中“天”也存在,但是相比较于《圣经》更加遥远和模糊,而且“天”不语(《论语》)。孔孟认为“天”关爱大众,是道德典范。孟子所说的“五伦”影响深远,在狄百瑞看来,第一是父子之亲,第二是君臣之义(《孟子》)。很多古代思想都把这些礼义简单理解成为下级对上级的服从,狄百瑞却认为应该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众所周之,孔子主张靠“礼”,靠社会伦理规范来施政;而不是靠惩罚,因为惩罚只能使人偏离正道,是不符合伦理的。   所有的伟大思想,包括圣经和儒家思想都经历了很多坎坷——在历史上也被曲解过很多次。然而,这些伟大的思想并不仅仅给了我们谋求财富和权利的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生活本质是最美好的,而这些恰恰是现代化所不能赋予的。当然,这些经典并不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唯一需要继承的传统。如果中美两国能在应对现代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的过程中,好好反思这些优秀的思想传统,我相信中美两国会和谐相处而不是针锋相对。为此,当代中美两国学术界已经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使两国在了解自身传统的同时,了解对方的传统,但是学者们还任重道远,他们还肩负着恢复传统,传播经典的重任。只有中美两国通力合作,未来才是光明美好的。找到中美两国为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合作的伦理基础,便会让原本无望的局面变得充满希望。最后,我想以《论语》中的一段来结束我的发言: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篇》) 原文见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232905/232921/16158758.html
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08
热度 2 zjmjz 2011-9-21 22:51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十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0四、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一0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0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0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0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844 次阅读|3 个评论
爱是永恒
dongzg101 2011-9-6 04:49
昨天开班会,不少同学都希望能做班委,参加学生会,为大家服务!真是好极了!大家做了简单的presentation,然后不记名投票,我们班好几个都在大学做过学生会的副主席,名牌大学的不少,看来真是卧虎藏龙!班主任老师好亲切,一见面就喊我的小名,早知道有这么漂亮的班主任老师,我五年前就该来读MBA了。在家学计算机算是白学了!没人交流,花了六年,开始还有点兴趣,后来啥也没学会,也不学了,北大青鸟的课,也懒得听了。除了聊QQ,看小说,看美国肥皂剧,颇有心得,文科水平提高了,这倒是意外收获!
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男人和女人是短暂的情人永恒的敌人
wliming 2011-7-21 19:06
段准院士因为男女关系处理不当被自己的老婆告发陷入劳役之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被女人拉下水的,被女人骗的,被女人报复的,甚至被女人砍了头的都常有发生。大家应该知道昆虫界有些雌雄交配完了之后雄性被雌性吃掉的事。所以,我得出男女情爱是短暂的、敌对是永恒的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你如果因为爱一个女人,就以为女人也那么爱你,而且无私的地爱你,你就一定错了。任何爱都是有前提的,一当这个前提破坏,爱就可以转化为恨,恨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事实上,男人爱一个女人,也不可能是无私的。你的爱也是短暂的,有前提的。男人和女人相爱只能是各取所需。无私奉献的爱情是很少见的,几乎没有的。
个人分类: 人生|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活因喜悦而精彩 喜悦因分享而永恒
wyc 2011-7-13 06:11
• 青玉案 步韵西木君晚到的和荷 当前推荐数: 11 推荐人: 清水直人 Wuyishan ICF2009 Haiboshi liuli66 wangdh zhangyuxiu nipy gfcao 百无一用 SmileyCat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 12 个评论) !-- 编辑/a--举报 wyc 2011-7-13 05:55 谢谢孟老师,收藏了。 举报 SmileyCat 2011-7-13 04:2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管您是什么家, 您都不能不为孟老师的这种创作精神所感动! 如果您是一位摄影师, 您也许可以拍下一张或几张作品,、、、、、、 因为这需要挚着, 需要辽阔, 需要胸怀, 需要慧眼, 需要静心, 需要大家的远大抱负。 在下深为孟老师的这篇好博文所感动, 未经博主恵赐允诺而转载了, 若有冒犯, 还望恕罪。 汪育才敬上2011、7、13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因决定我爱你
热度 2 jjb8104149 2011-7-9 22:18
转载的一首别样的诗词: 思念像基因一般多彩, 寂寞如病毒一样入侵。 我将爱制成核酸探针, 深埋在你的复制起点。   就算紫外线出现, 就让基因发生突变, 我们的心依然像肽键一样紧紧相连。 追忆我们生物反应的日子, 你的笑容像荧光素一样点亮了我的今天与明天。 而现在的你却为什么不在我身边? 纵然我的心碎成了冈崎片段, 即使你的心发生了电子跃迁, 也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恋。 我和你就像抗体和抗原, 你的温柔美丽是让我冲动的乙酰胆碱。 数个春秋尽是数个夜无眠。  每个碱基都代表着我们永恒的誓言。 期待那么一天,  我们能再相见, 交织缠绕成尘世间最美妙的双螺旋。 我站在大肠杆菌群中, 从头脑里克隆出你的影子, 等待着PCR把你带到我的眼前。 退火,延伸...... 如此循环 或许不久就会有相关的研究证明确实存在基因决定爱情。前不久就一些研究学者做了一些类似的有趣研究: 例如:基因决定交友: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1/01/07/1011687108 。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117/full/news.2011.23.html “敬老”意识或由基因决定: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240915/Why-listen-elders-Its-genes.html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生物学快报》( Biology Letters )。
4593 次阅读|3 个评论
让爱永恒
热度 5 iwesun 2011-6-13 12:03
让爱永恒      中华民族永恒的痛( http://iwesun.blog.sohu.com/176010632.html )    不要征服别人的人心。    征服人心是最不人道的征服。    尘埃是否真的能够落定?    张伟 : 爱可以征服人心。起心与发愿很重要,尽管可能不理解。打是亲,骂是爱,创一个新词"爱服"。呵呵!       起心与发愿很重要,对于家庭和一个小单位确实很重要,对于大社会,根本就是虚无的。    所有的坏事儿,其本知都是起源于对美好和善良追求的现实的妥协。    拉登、希特勒、毛泽东,任何一个魔鬼本质上是美好和善良的起心和愿景。    爱到底是什么?    两个故事给阿四 , 超人列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630do=blogid=452098 )    『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突然有聪明人出来说“神”已经死了,“神”早就不在了。有些固执的人不肯相信,那愚蠢的尚且提着灯笼到市场里寻找“神”。地上遂起了大混乱,到处都有刀兵,成千成万的人被杀,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当然,聪明人和愚人都不知道,真正带他们的祖先来到这星球的斐人杰的确已经死了,死在距他们的小行星50光年的一颗冷星上.他的面貌仍栩栩如生.离他尸体不远处,有一座雕像,雕的是一个娇小玲珑的女郎。在雕像的低座,刻着一排小字:   “丹娜,我永恒的爱。” 』    没当过上帝,没有经历创世纪的悲凉,你不懂什么是爱。    爱就是,给你自由,由他去吧。      这个爱才是终极的。      不懂爱的人,去读一下《超人列传》,我不再啰嗦。   终极的爱是上帝之爱,给你自由,任由你折腾。   人间的爱,以耶稣为终极。   爱你的敌人,如同你的亲人。   不懂耶稣的爱,只能当野兽,万物皆为食物。   打是亲,骂是爱,是母性之爱。   有人要用于社会,就是伪装成真理之爱。      英雄之爱,就是抢了别人的馒头,给你吃。      真理只有一个,终极的真理:真理是不存在的。    真理之爱,是妖兽之爱。   红太阳原本在天上,红太阳之爱原本是上帝之爱,耶稣之爱。   陨落到凡间的红太阳,伪装成真理之爱,就是妖怪。   是魔之爱。      红太阳的真理之爱,征服人心。   是一个痛,永恒的痛。      尘埃如何落定?   什么才是爱?   让爱永恒。
154 次阅读|13 个评论
读赫钦斯经典论著,理解博与专的关系。
geneculture 2011-5-23 12:23
怎样理解博与专的关系? 如何理解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在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家赫钦斯的经典论著中可以读到非常富于启发的深刻思想。 附录:赫钦斯: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英文全文数字版) Robert Maynard Hutchins 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36). Preface to the Paperbound Edition (1961)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Dilemmas of the Higher Learni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Higher Learning Transcribed into hypertext by Andrew Chrucky, January 2000. 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Robert Maynard Hutchins (New Haven: YUP, 1936) passages selected by Adam Kissel and Don Levine (somebody else made marks in red pencil which I did not use) http://home.uchicago.edu/~ahkissel/hutchins/higher.html 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个人分类: 教育学经典原著|2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母亲节图刊:母爱永恒(1/30)
xupeiyang 2011-5-8 20:05
母亲节图刊:母爱永恒 ( 1 /30) http://news.ifeng.com/photo/bigpicture/detail_2011_05/08/6242003_0.shtml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瞬间即为永恒—审美的时间尺度
baidawei 2011-5-7 13:11
王国维,这位将日译词汇“美术”引进中文的第一人,曾经对美做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也就是说:美的东西,虽然可能有用,但作为审美的对象,人们欣赏的是其美,而非其用。进一步,一个审美对象,或者应当完全与鉴赏者没有利害冲突,如一幢建筑,一幅画,一首诗;或者为鉴赏者所完全无力驾驭,如高山大川,急风骤雨,惨烈悲剧等等。如果一个物品总是让人想到它的有用之处,则极不可能成为一个审美对象。极端的说,美丽的东西就是无用的东西。 从时间尺度上看王国维的这个审美定义,审美的这个过程应该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一种在你第一眼注意到它时就打动了你的美,是一种完全审美意义上的美。当你继续注视它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美,但是时间过长,就不完全是审美了。你即使没有去想,实际上已经在“享受”,或者说是在“利用”这种美了。有了利用的意思,审美的过程就不纯粹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印象画派是纯粹的审美艺术,他们要捕捉的就是那稍纵即逝的印象一瞬间,没有任何利用的余地。莫奈(Monet)1872年的《印象-日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干净利落的把审美与效用分开,把审美的瞬时性准确地诠释下来。在他之前的画大多是基于宗教题材的,虽然也有各种震撼人心的美,但总有说教的嫌疑和效用的成分。所以不是完完全全的审美。时间久了,人们认为那样的画才有深度,觉得印象画是表面的,肤浅的。 中国画常常会把很多诗文写在上面,其实是对自身的审美价值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一幅画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动人,再多的解释也没有用。而且诗文越多,铭志的意思也越强,这幅画的审美价值就越低。西方的画也不例外,备受推崇的《自由领导人民》对我来说,不仅审美价值极低,而且有些滑稽。 中国的诗词在审美的意义上则有大量登封造极的作品。李白的诗大多是印象派的。三言两语勾勒出窗前明月和落日登高的唯美印象。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印象得令人叹为观止,莫奈无可奈何。 审美这个过程既然短暂,稍纵即逝,那么收藏者就不应该是一个审美者。可是,如果说他们完全是为了拥有,或者是为了转手卖个好价钱,也不全对。有些印象,隔一段时间去看它,仍然能惊心动魄,激动人心,值得收藏。 不过最伟大的印象,是那种铭刻在心的,不需重新审视却历历在目的印象。人们的记忆力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很少能记住少时某一天里的每一刻,但却会记住一幅幅的画面,因为那些画面当时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 刻骨铭心的印象总是要投入很多的感情才能铭记,所以这类印象大多和亲情友情有关,尤以爱情为甚。这样的印象三言两语说不清,大概只有电影才能胜任,如“铁坦尼号”中那虽只一日却终生难忘的爱。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故事里,让主人公感动一生的,大概也只是他们之间在一起的几个瞬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这个意思。 从唯美的角度看,这样的印象虽然短暂, 但瞬间即为永恒。 白大伟,二零零八年四月 My original English Dairy: There is a 商务图书馆 close to the 人艺剧场. There I bought a book called 清华艺术讲堂. The first essay is by 王国维. His definition of aesthetic(美) is a simple one but quite thought-provoking one. He said: by nature aesthetic objects can be only appreciated but not used. When an useful/usable object is considered aesthetic, it is just because of that appreciable nature but not the useful feature. For example: snow mountain, thunderstorm, a leaf, a tragedy, these things are aesthetic just because of the beautiful but useless nature. In a sense, this says aesthetic feeling is in general short-term, fleeting. The first glimpse shocks you, that is pure aesthetic. If you continue to watch it, you can appreciate it more, but gradually the object becomes a useful thing to you, even just for you to gain pleasure in watching. Other times, you may use the beautiful thing for other more useful things, like holding water, decorating...At that time, the object has much less aesthetic value for you any more. There is still the difference bewteen a Haiku, a long poem, an essay, a short novel, a long novel, guess this aesthetic process can be long and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tastes.
3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有没有灵魂?
热度 1 hifly2008 2011-4-23 21:36
人死之后有没有一些东西可以留下呢?有没有一些东西可以永恒呢?唯物论者认为没有,可不少人不这么认为,灵魂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他是脱离人体存在的一种无形力量,也是超越生命的得以永恒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看不到,但可以时刻感受到,某时某刻他触及你的心灵,悄无声息的影响着现实世界,有时甚至决定着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古人的东西的时候,其实就是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与他们的灵魂对话,作为实体的生命,他们不存在了,但他们留下的作品,仿佛把他们的思想再现出来,如其传为经典,则通常是因为作品反映了他们那个时代人民灵魂的东西,没有灵魂的作品不可能长盛不衰,流传千古。 回望历史,时常觉得现实可悲,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多少英雄豪杰,至今能够被人记住的又有几个呢?历史的洪流就是这样无情,他告诉我们, 90% 以上的人是没有灵魂的,或者他们的灵魂要其他的人来做代表,随着生命的结束,什么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影响力太小了! 作为现代人,我们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看似风风火火,其实也逃不出与古人一样的命运,多数人无非苟活一生,追求些身外之物,或名或利,并忙得不亦乐乎!大家不知道自己能够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后人也不会因为他们追求名利的一生,而记住他们的名字,因为后人也很现实,你的钱多钱少,名大名小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这都不构成影响他们的资本,他就无条件的抛弃你了! 看看那些真正时代的领袖人物,他们的追求就不同,思想境界也就不一般,他们是灵魂人物,因而他们就有影响后人的资本。比如李开复,有人问他最看重什么?他没有说名和利,他说他人生的最大目标是把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别人有问他退休之后干什么?他没有说好好休息,安度晚年!而是说无非调整一下三件事情的比例关系。在他的生命中始终有 3 件事(工作、公益、家庭 + 朋友 + 休闲)。 40 多岁时 3 件事的比例: 85% 、 5% 、 10% ; 50 多岁时为 75% 、 10% 和 15% ; 60 多岁时为 50% 、 20% 、 30% ; 70 多岁时为 25% 、 30% 和 45% 。他认为,工作不能为 0 ,那样会脑力退化,思考力下降;公益不能为 0 ,因为人会太功利、太自私;家庭 + 朋友 + 休闲也不能为 0 ,因为没有情感调剂,人会变成一台机器。比较有灵魂和没灵魂的人特征十分清楚,那就是,前者思想稳定、持久、深刻而充满感染力,格局更大,看得更加长远。后者只有被影响的份,通常讲不出几句有影响力的话,他们的思想苍白无力,独立原创的东西几乎没有,通常是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当然,我也不例外! 按道理说,人生在世几十年都应该很丰富的生命体验,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形成不了自己的独特体悟和思想呢?想到这个问题我有觉得可悲,这就是教育的失败,大学教育的失败。很多大学都在重视技术层次的教育,而在思想层次的教育他们显得很无能。国内做得好点的大学也有,如北大,他们就主张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多数学校都喜欢培养老实听话的学生,让他们从小学、中学、大学都接受奴化的教育,他们批评或戴有色眼镜看唱反调的学生,很多有望成就不朽人生的人才被他们打压得没有出头之日!这样看来很多老师是不合格的! 毛主席早就说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人要想塑造自己的灵魂,第一步就得努力解放思想,构建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对于各种观点,能够辨别、分析、筛选、重建、创新。做到能识之、品之、破之,然后立之。周国平说,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本人亦赞同,物质文明发展了,道德精神却沦丧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这样的时代不会留给后人什么?特别是以消耗巨大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更是如此,只会让后人笑话!这样看来,如果要说灵魂,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肯定是这个时代的灵魂! 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的科研工作者,科研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每位要思考的问题!那些做假科学、沽名钓誉之辈,肯定被后人所唾弃,因为他们做的是一堆垃圾,对后人没有指引作用,影响他们的正确判断。那些一心做科研,但随着自己退休,没有把自己一生的学问传承下去的科研工作者也应该考虑一下,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早日与国际接轨或超越同行。特别对于周期非常长的研究工作,更应该如此,因为只有两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够产生累积效益。日本在传、帮、带接班人方面的做法就值得大家深思!大家想想吧,这个时代还有灵魂的东西么?有几个人有,你有么?不管你现在做什么?你想过你能为国家、他人和后人留下些什么吗?如果你没有想过,那是因为你没有看透,人活着除了做事,还得有点灵魂、有点思想,这样会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
6733 次阅读|2 个评论
无题
sarstone 2011-4-8 02:07
每天的太阳,升起在 高遥久远的天际 有多少人,多少灵魂 会在暗夜中想起、回忆? 你有没有感到 心地冥茫,和着无言的麻痹 永恒和变幻,紧随着你我 谁能逃避这双重的夹击? 永恒的巨人 步向你生命的终极 有谁会在乎, 你最后的叹息! 变幻的精灵 陪着你,无声无息 而周围的世界 无尽的喧嚣,和美丽! 今日的风,突如其来 吹走了昨日的雨 明天的欢乐,也会到来 扫掉今天的失意 1995.3.29初成,今日有修改。
个人分类: 诗歌|2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卓越PK平常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4-3 10:05
卓越是脉冲, 峰值奇高, 但 存在只是一瞬, 脉宽也仅是一隙之缝。 平常却是永恒, 它是一种常态, 平和但不平庸; 高度虽然不能与卓越比肩, 但总能量并不甘拜下风。 不追逐短暂的光艳夺目, 我更愿意, 度过无悔的 平和、平凡、平常人生!
个人分类: 感怀|215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命是苦还是乐
热度 3 cyaninelotus 2011-4-1 22:19
有一天,有一个朋友说起要孩子的问题。这问题说得有些深刻有些沉重。她也许是处在心情很不好的状态,她在想,自己整天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是不是要一个孩子就会改变。但是,她又想,自己从小感受到那麽多的痛苦,生个孩子让他也去感受这些痛苦,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其实,她的核心,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人生的苦乐。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一个人人都关心的话题,这也是一个没有人能说得清的话题。但是,我想说一句话:“如果你爱他,让他去走人生的历程;如果你恨他,也要让他去走人生的历程。”那个,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的时空! 曾经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一位名师讲唐诗,信手拈来似的解说“落花已随前溪去,余香骀荡碧池塘。”这句,她说:“你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你经历了什么呢?”当时感慨良久。是啊,那美丽明媚的鲜花,都已生到尽头,流落水中,不见踪影,我们也只是在嗅到袅袅的若有若无的香气时,才知道这清清的河水旁边,曾经有过生命的盛开和凋零,而这个生命,她经历了什么?她心思如何?都只能凭我们去猜测了。 当我们带着智慧,坐在这清澈的溪水边,感叹生命的来去,品味自己心中那怅然若失的情愫时,是否,我们也应该感谢上苍,它给了我们去体会苦乐和看取人生景色的机会呢?这世上还有什么能够比得过生命,它是那样地让人感动,以至于,他是那样地让人痛苦。 我们为什么痛苦?那是因为我们想要快乐和幸福。这样的要求,恰恰就是生命面向自身的力量,生命的希望的力量。趋利避害是所有生命的本能。假如你有很深刻的痛苦的体会,我不能说你就肯定有很深刻的快乐的过去,但是,我可以说,你一定有强烈的对于快乐和幸福的渴望,那你的心中肯定有着一种强烈的生命力。无论如何,这生命力,它不是冷漠,不是放弃。 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人,在这个复杂的多样化的世界上,肯定会遇到痛苦的事情,也会遇到快乐的事情。不同的是,有些人强调快乐的体验,而有些人,他们强调痛苦的体验,似乎后一种人更容易一些,因为这种强调和人的体会是一致的,毕竟,痛苦不是我们的本源愿望。并且,在我们年幼的时候经历的痛苦,因为我们的天真和无辜,这种痛苦它会很长久地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可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生命,它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一半的权力,另一半快乐的义务,生命也会给予我们的,我们如果足够智慧,我们必须等待着。 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它是空白。正如海子的诗所说: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生命它本身就是两位数的,它就是爱与恨,它就是快乐与痛苦,它就是生与死。它就是你生活的空间和供你流失的时间,它是上苍给你的一个过程,一个叫你欢笑和流泪的过程。你没有第二个过程的妄想,你也不能有纯粹快乐或者纯粹痛苦的机会,上苍给你的选择就是,你要在它交给你的时间里把所有的所有一口口地喝下去。而最后,你还的把自己再交回去。留下的痕迹又会成为别人的感想。 所以,如果你爱他,让他去走人生的历程;如果你恨他,也要让他去走人生的历程。如果你快乐,你要饮尽人生的酒;如果你痛苦,你也要饮尽人生的酒! (博客搬家)
个人分类: 旧日心情|5366 次阅读|6 个评论
感觉和物理学
热度 3 qiaoqiao1980 2011-3-26 16:49
自从有了数学和物理学,在人类的内心世界才有了叫做理性的东西,在之前我们虽然有逻辑,但是缺少真实的一致性。当然这里面涉及的话题很多,讨论起来非常的繁琐,但是我相信理性是超出感知的能力。为什么物理学是如此的凸显呢?我们都清楚这在于我们都与这个唯一的客观世界相接触。这导致物理学的理性是真正的唯一的,这给了理性一个美丽的范本。任何其他的理性都可以与之相比较。 但是对于人来说,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于感觉的真实性进行剖析并且获得理性的结果,是哲学和科学永恒的话题。我们正是在这一点上产生了这种智慧上诉求的交集。物理学不管是在他的诞生的时候,还是在今天,这种与感觉的关系都是一个隐含在进步中的主线之一。 我们相信哥白尼的学说打开了一些人看待世界的新的看法的更多的可能,对于后世的进步有着直接的作用。可能是这种学说本身,也可能是他的外延,让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内心的感觉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还有那个时代其他的许多的事情,应该是和作用的结果。感觉往往是粗糙的,而缝合这种粗糙似乎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们的确拥有了一种永久的感知能力,比如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这种感觉给出了彼此相同的话语背景,而语言是这种进步的直接的结果。 感觉是进化的结果,所以不是理解世界的直接出发点,而是第一出发点。我们在夜晚看到了月亮,在白天看到了太阳,但是月光来自于阳光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追求真实,感觉是一部分,不是全部。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感觉,我们什么都得不着。 世界的确是动了。没有数学,物理学也不可能出现;同样,没有实验,物理学也不可能出现。在数学和实验共同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感觉。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清楚,没有感觉的基础,数学和实验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它才是第一的话语背景。我们讨论其他的物理问题都是以时空为背景的,而物理学中的理性也是以我们的感觉为背景的。讨论感觉就像引力量子化一样困难,甚至更加困难。 但是这种分析是有意义的,这会让我们对于物理的理解和进步有了更好的基础。
3448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习温家宝讲话:当前最大危险在于腐败 需改革体制
热度 2 xupeiyang 2011-3-14 13:45
我认为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协调推进,这是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 第三,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 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第四,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而做到所有这一些,都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第五,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因为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 http://news.qq.com/a/20110314/001646.htm?qq=0ADUIN=491044866ADSESSION=1300077531ADTAG=CLIENT.QQ.3187_.0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3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生物诗
Biopolis 2011-3-12 15:35
生物诗 思念是基因般多彩的书卷, 寂寞犹如病毒一样蔓延。 我把爱写进核酸探针, 深埋在你的复制起点。   就算紫外源在我们身边出现, 世间的一切都发生着基因突变, 我们的心依然像肽键一样紧紧相连。 追忆我们生物反应的**子, 你的笑容就像荧光素一样点亮了我的今天与明天。 而现在的你却为什么不在我身边? 纵然我的心碎成了冈崎片段, 你的心发生了电子跃迁, 也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恋。 我想你就像抗体想着抗原, 你的美丽是使我冲动的乙酰胆碱。 数个春秋尽是数个夜无眠。  每个碱基都代表着我们永恒的誓言。 期待那么一天,  我们能再相见, 交织缠绕成尘世间最美妙的双螺旋。 我站在大肠杆菌群中, 从头脑里倒出你的影子, 等待着PCR技术把你带到我的眼前。 退火,延伸...... 又延伸.... 增殖的离愁 迷雾漫漫 看上去像间期一样恬淡 愁绪却像 蛋白质合成一样增多 DNA复制一般蔓延 你的身影 像前期的染色体 渐渐出现 我们的心 像着丝点一样的粘连 强作的欢颜 像核膜和核仁一样的消散 空留下纺锤丝一般的缠绵 我们坐在桌前 就像中期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 此刻是如此短暂 恰像姐妹染色单体 相聚是为了分散 心 像后期的着丝点一样的分裂 我们也像子染色体一样 移向不同的一边 迷雾掩盖了 长亭古道 芳草碧连天 只有我们的身影越来越淡 终于像末期的染色体一样 无法看见 全化着 细长细长而又盘曲的 染色质一般的思念 绕在核仁的周围 核膜的里面 弥漫了心田 寂静而又杂乱 同样的离愁 恰如同样的染色体 你我各半 谁也没说出再见 从此海角天边 爱到细胞深处 穿过纷繁复杂的生物圈 你来到我的面前 是否 有一条无形的碳链 冥冥中把你我相连 你的目光如水 浸润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你的声音如糖 让我拥有了无尽的能量 每一刻 我都在想念你苏丹III般的容颜 我的思念已进入每一个核苷酸 我的DNA充斥着你的信息 你已经控制了我所有的蛋白质 我无法逃避 就算构成细胞膜的磷脂 你也可以轻易穿透 对你的爱在自由扩散 不需要任何的能量和载体 你是细胞核 控制了我的遗传和代谢 你是线粒体 没有你我便失去能量 你是叶绿体 让我拥有了新的养料 你是溶酶体 随时可以溶解我的一切 其实 你就是核糖体 把我像氨基酸一样的俘虏 你就是内质网 把我像蛋白质一样的加工 你就是高尔基体 包裹了我 又把我轻易的放弃 为什么 我还是那么爱你 因为我希望 我们像两个氨基酸一样 脱去那一分子无谓的水 相互连接成紧密地肽键 因为我感到 我们像两分子葡萄糖 条件成熟就能合并成麦芽糖 因为我清楚 我们就是配对的脱氧核苷酸链 必将形成美丽的双螺旋 水面微皱 我的心情像酶的活性 随着pH和温度而动荡 断裂了ATP的高能磷酸键 我有了抬头的力量 静望 夕阳的余光 余光中的植物一片透亮 仿佛可看见 叶绿体中缕缕冒出的氧 把二氧化碳还原成糖 默默地聚集着能量 一切那么匆忙 难道它们也担心黑夜中的静寂 静寂中的彷徨? 恰如糖分解为丙酮酸 我艰难的释放着能量 纵使窒息到没有氧气 大不了 把宝贵的 处理成垃圾 给我一点希望 我就能释放出辉煌 就像给一点氧 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 大量的 就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夜深了 就睡吧 再寒冷的夜晚 酶也不会变性 再深的迷惘 我也不会绝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是永恒一瞬间
热度 2 zhangzizhang 2011-3-11 13:32
人是永恒一瞬间
人是永恒一瞬间 子 张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早期的一本随感录集,十万余字,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初版本在 1988 年春问世,印数五千册。我买到手不久即参加了当年暑期在北京举办的“文化:中国与世界”高级讲习班,看到讲习日程表上有周国平一讲,就把这本小开本的书带着上了火车。在北京 27 中,睡的是大教室里搭起的钢丝床,吃的是学生食堂的大锅饭,每天听的却是当时从事文化译介的学术名流们不同风格的授课,甘阳、赵越胜、何光沪、陈宣良、苏国勋、梁治平、郭宏安,还有陈平原、黄子平、钱理群,都是在那次讲座中第一次见面。 那天( 7 月 11 日)周国平讲“尼采与现代人的危机”,从我保留至今的那份“日程表”背面的记录看,他讲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尼采热和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危机心态;失去信仰的现代人(虚无主义的到来);信仰是如何失落的(从形而上学到虚无主义);人没有信仰能否生活下去(彻底的虚无主义);艺术能否拯救人生(重建希腊世界观的可能性)。就在他讲课间隙,我跟他聊了一会儿,也把那本《人与永恒》拿出来请他签名留念,他用我的圆珠笔在扉页写了“张欣共勉”几个字和他的名字。如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这本书也随着我搬了几次家,最近一次则从山东搬到杭州来了。 搜搜我的存书,周国平的编译和著作颇有几本。除了签过名的《人与永恒》,另有三联版的译本“尼采美学文选”《悲剧的诞生》,他主编的上海人民版《诗人哲学家》,来杭州后于特价书店买到的两本思想随笔集,一本是安徽文艺版的《今天我活着》,一本是北岳文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后两本都是 2000 年以后出的,这也表明自 1980 年代以来,作为一个喜欢沉思的散文随笔作者,周国平虽然人在“文坛”之外,著作却一直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网上有一种“男人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人不可不读周国平”的说法,我看到后虽有点奇怪,想想又似乎能够理解:他那些谈论人生、婚姻、男女的文章和那本关于“妞妞”的书影响实在太大了。 不过他后来的这些散文随笔,起点却似乎还是从《人与永恒》开始的。他自己交代,《人与永恒》中的“小杂感”是在八十年代的六年里作为自己的“思想日记”写下的,和他的诗作一样,写的时候“决没有考虑发表”,这种“私密性”或“个人性”倒十分贴近真正的文学写作,而与诸多“文坛”内的为荣誉、为“探索”写作的所谓“专业作家”拉开了距离。说心里话,我越来越对“作家集团”里的“专业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感到怀疑,他们的写作目标太直截了当,好像不拿个诺贝尔文学奖或茅盾文学奖文学就再无别的意义了。为此,他们一定要拉一些“大师”设祭,一厢情愿地做他们的私淑弟子,研究他们的文本,目的是最后“成为”他们。可是,这样做真的就“走向世界”了吗? 我喜欢的作家首先是一个活着、思想着而不一定活跃在所谓文学圈子里的人,周国平、王小波、张承志属于这一类人,我相信还有很多民间作者属于这类人,这样的人,即便“文学史”不看好他们,也无损于他们创造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当年就说过,他确信自己并非“创建新体系的大哲学家”,而“极易受这类大而无当的问题吸引和折磨”,“我的兴趣在猜谜,而当我每次似乎猜中了谜底,却发现真正的谜底似乎又离我后退了一步之时,我就觉得这谜更加有趣了。” “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真实”、“哲学”、“艺术”、“诗”、“美”、“人生”、“读书”、“写作”、“天才”、“女人和男人”、“幽默”、“感觉和态度”、“思想和信仰”、“精神现象”、“世态人情”、“死”、“时间和永恒”,这二十一个话题构成了《人与永恒》的思索重心,二十多年过去,重读一过,竟好像第一次理解它的作者。 记得签名时我还向周国平讨要过诗集,他说快出来了,“我先欠你一本吧”。不过那以后,我没再跟周先生联系,也就没能及时得到那本想象中的诗集,我只从《中国作家》杂志上抄录过他的组诗《幻影》,那本后来以《忧伤的情欲》题名出版的诗集却从来没见过,真是遗憾。 2010-12-4 杭州午山
个人分类: 读书:且读书|3190 次阅读|4 个评论
写给自己的警句:)
热度 3 zlhua 2011-3-7 22:21
生活是一面镜子,要记得常常对她微笑:) 世间惟变化永恒,所以,保持开朗的心境简洁地面对生活:)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现实世界并不缺乏机会,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 信息时代没有真正的老师,所有的老师被迫成为学生,也没有真正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会做自己的老师... 万物皆有灵,保持真诚,感恩的心态对待现实,你会收获更多快乐...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31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周末欣赏] 让友谊永恒于世
Fangjinqin 2011-2-19 15:00
新春祝福:让友谊永恒于世. 这是来自俄罗斯的歌曲祝贺! 110219-RussianOldSong1.pps
个人分类: 节日祝贺|1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悟
阿路龟 2011-2-12 11:17
内心深处的忧伤,永恒的伤感。
个人分类: 生活|2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这个词
shuilinxi 2011-1-17 22:38
关于大学,是我喜欢思考的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时期,记录了一些牛人和自己的语言,林林总总的放在一起,希望能够慢慢体会到这个词的真谛。 大学代表着未来和过去,代表着没有投票权的后代和未曾拥有过的传统。大学代表着伟大而永恒的抽象而非权宜之计;代表着逐渐的消化吸收而非暴饮暴食;代表着完整的知识、人性和从商业中拯救出的工业,从专门化中拯救出的科学。大学代表着热战中被忘却的东西,代表着匆忙的日常生活中被放到一边的东西,代表着我们应该而没有思考的目标,代表着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和我们缺乏勇气去提出的问题。 --------萧伯纳 2009.7.4 大学的意义在于我们掌握好扎实的专业基础立本,去追求真理,去真正思考人类文化的价值。 大学的意义在于明白我们不是一个学习的工具,我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我们有尊敬的长者,志同道合的朋友,给我们期盼的家长和亲人,以及有一帮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走到一起的人,甚至,我们还有我们的爱人。 我们大学后很多人的怅然若失是因为我们不是在上大学,而是我们被大学上了。 大学的秘密在于:既要锻炼自己的身体,又要开发自己的大脑。 大学中,你如果体会到忘记自己很很不错的; 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对事情有完全的了解,因此要能够忘记自己(或者更确切的说,丢掉自我意识),忘记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以做的这件事为乐。如果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就请你忘掉自己,快乐起来! 希望每个人读完大学都无怨无悔。因为。。。 大学就是我们的一个生命过程。 让自己喜欢自己每一个生命阶段,每一个生命过程,因为那些过程的本身就是生命,不能重来的生命。 2009.7.8 “什么是教育?当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记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教育”。 怀海特:“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里,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 将中美教育作简单比较可发现,本质的差异在于中国的全部是学习什么知识,而美国的第一步是怎样学习知识。 2010.1.28 《何谓大学》 —— 星云大师 每年多少青年学子,为了要考取大学,学生焦急、家长烦心、师长忧心,连从事大学教育的师生,也为了招生、考试、录取、分发等事务忙碌不已,几乎整个社会,都为了大学入学考试动起来了。 大学,不比中学,也不比小学,所谓「大学 」,不在学校土地大小、建筑是否宏伟、学生人数多少。有的大学学生很少,地方也不大,但是培养出来的人,都是相当优秀的。比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它不大,人也不多,不过,只要你在这一所大学念过书,走到那里,社会上的人都会对你另眼相看。 可见得,大学不在这些外在的条件。那么,到底大学的意义在那里?以下四点参考: 第一、有大识: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它要以国际文教重镇为目标,以世界学术中心为期许。在这里学习,要有 大认识、有大见识、有大格局、有大思想,以天下为家,以世界为对象,具备国际观、现代观、未来观,能担当承先启后的使命,能肩负教化大众的责任,才能培养出具有大识的器度来。 第二、 有大德:到了大学读书,就已经不是小孩。进了大学,就要自我要求,自我肯定,长养自己的厚德品格,树立大形象、发下大志愿,才会从内心产生大能量,发挥一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有大量:我读了很多书,可是心量很小;我很有知识,可是肚量很小,这还是没有大用的。假如读了大学,即使学校不大,但是我的心胸广阔,地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都容纳在我心中;历史有多长、有多远,都收摄在我心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切众生,都存在我的心中,心如虚空,养成大量,将来才能做大人、做大事,这才是大学的意义。 第四、有大道:一般人开车,都希望走宽广的大道,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六线道、八线道,都要比四线道好走。人生也是一样,我们不但要开阔自己的大道、走上大道,也要成就别人因缘,让别人行走在大道上。大道是真理,大道是光明,所谓大学,就是要走上大道。 大学是追求知识的殿堂,是传播真理的黉宫,是培养伟人的摇篮,是陶铸圣贤的道场。 它应该要具备人文思想的内涵,兼容并蓄的精神,福慧双修的理念,乃至行解并重的教育。何谓大学?。以上这四点,都是我们要自我期许、自我教育的。 2010.6.18 大部分的社会变革和进步都是由大学推动的。 大学应该注重学术氛围、思想自由和革新能力,减少行政化和商业运作。一流大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有一流的学术氛围,一流的思想自由和一流的革新能力,而不是指那些有形的东西。 这个世界真正的力量和大学真正的力量正是这些无形的东西,而任何有形的东西终有会消逝的一天,化为乌有。真正的哈佛永远不是你看到的有形的哈佛,而是无形的哈佛。 大学不是仅培养技术的地方,应该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领袖人才的地方。 对人的培养最重要的不是技能的培养,而是对思想和人格的锻造。 科学是追求天理(实事求是),艺术是展现人理(带有鲜明个性和创造性的敢为人先),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是一定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而大学的目的之一正是使科学和艺术地完美融合。 2010.10.1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至善的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有强大定力; 定而后能静, 定力强大才能够静心; 静而后能安, 内心平静才能够心安; 安而后能虑, 心安才能够思虑周全; 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全才能够成功。 物有本末, 万物都有根本有枝节, 事有始终, 万事都有开始有终结。 知所先后, 明白了这些先后道理, 则近道矣。 就接近于大学之道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明明德-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格 先治其国; 治国-治理好国家(地方,企业)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家-管理好家庭(团队)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身-修养品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心-端正心思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意-诚心正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获取知识和智慧 致知在格物。 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上至天子,下至老百姓,都是以修身为本。本立则功成。
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还能记住多少精品博文内容?
chrujun 2010-11-4 11:44
我现在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能够记住多少精选博文内容? 我思索良久,除了能够说得出几个人名外,很难想起什么内容。在我的印象中,王鸿飞关于点燃蜡烛胜过诅咒黑暗的博文,经常引起了我的思考。此外,鲍得海(二傻)一些体现不可知论的博文,我觉得值得认真品味。虽然只读了一部分,我觉得其它博文还值得一读。 从长远看,我们只能记住少量精品博文的内容? 90%以上的内容都会忘记。 真正能够打动人、让人不能忘记博文是给读者长久思考、感同身受的博文。 10篇博文能够真正打动一个人的心灵,就足够了。 100篇博文能够交上一位知心朋友,也足够了。 更多的点击量意味着有不少人关注过,但究竟引起了多少读者的共鸣,还真是未知数。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篇博文在首页的时间更短暂,我们需要追求永恒,永恒才体现了真正价值。20年或30年后,如果我们能在科学网上交上几个知心朋友,留下让读者可以长久记忆的东西,就足够了。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886 次阅读|5 个评论
答:发表评论人:huayuwujie [2010-5-3 1:02:06]
热度 1 ccpicasso 2010-5-3 22:43
发表评论人: huayuwujie 一笑泯恩仇 答: 事情确实如上所说。而越是容易说的事情,却越是并不简单。常理也是这样。 那么这一笑该怎样来呢 估计这是个永恒的课题,至少很长期。
个人分类: 答复读者|2642 次阅读|1 个评论
纪念爱的日子
pingguo 2009-2-15 14:21
世间美好而真实的事物 人们追求它却远不够真诚执着 或是刚得到一点就把大部分丢掉 比如爱情 比如智慧 并不美好也非真实的东西 人们却生命不息地渴求 或是刚得到一点就想捞取更多 比如金钱 比如权力 情人节被发明出来 表面上它是谈情说爱的日子 仿佛被压抑了整个冬天的思恋 要在这隐约的春风里吐露出来 记得去年的214 用来纪念前年的这个日子 明年的呢 用来纪念今天吗? 朋友们习惯如此: 用一天去追求永恒的事物 而用一生去追逐短暂的东西 他们说爱情短暂 金钱才是硬道理 2009-2-14
个人分类: 诗歌|3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想是无法焚烧的
jlpemail 2008-1-9 07:20
忽然想到一句话坑儒容易焚书难。 若干年前,中国第一个皇帝豪放地建立了罄竹难书的卓越功绩。留下了坑儒焚书这个使用几率非常高的成语,为丰富我们的文化宝库涂抹了色彩浓烈的一笔。受到他赏识的白起上将也耳濡目染,环保意识特别强。在俘获赵国数十万战俘后,采用了不流血的屠杀方式。其超前意识,和值得称赞的地方至少有: 其一,由于战绩以伤亡(最好是死亡)人数统计的,所以尽量多杀,即使是俘虏了,也不放过。因为赵国人看不起俘虏,释放他们,回家了也是痛苦,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白上将是否屠杀过平民,史书语焉不详,只是对坑杀战俘津津乐道。建议(?)丹等人联袂考证并且演义一番。 其二,不用刀、不用枪、不流血,甚至不火烧,只是活埋而已。其人道主义关怀尤其值得称赞,保留了骸骨的完整性。而且为当地的土壤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益。 建议某局部战争的最高司令官自费实地考察,受些启发。 其三,他使后人很幸运。不断有惊奇的发现,为以后的考古工作者、军事家、作家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各种骨头)和文化遗产(屠杀技巧)。他们可以写文章、出书、提职称,长工资。 其四,那些黄泉路上的行者不孤单,不寂寞,集体进入天国,一路聊天的伙伴。在同样的时间和地方进入极乐世界,这样的同路人一般不会那样幸运地找到,并且人数众多。 时光才流失了零点几万年,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白将军是多么自豪、多么自信,多么令人钦佩!他杰出的组织才能,在屠杀行动中得到了尽情地发挥。 他是否也曾彻夜未眠?我不知道。不过可以这样设想,他是有些顾虑的。顾虑的不是杀人多,而是如何提高效率、如何不留痕迹。将军知道时间就是生命,也是死亡的道理的。所以,在启动那样的行动之前一定经过了详细的策划。他的智囊团一定为他出谋划策,有绝妙的主意,也有比山西老陈醋还酸的。可是,将军毕竟是将军。将军是果断的,其实他的想法早已确定,召集下属开会不过是通过一下。并且,为日后的历史学家留下许多悬念。 将军不需要实地考察,早有高级参谋把战略地图、把兵力配制和坑道地图绘制完毕了。时间的确仓促,将军没有计较地图质量的瑕疵,那时毕竟还没有虚拟现实技术,甚至没有计算机,没有 CAD 。手工绘制的地图虽然粗糙、且有偏差,将军还是宽宏大量地挥了挥手。将军,用毛笔(另一个蒙恬将军的发明专利,当时应该没有红蓝铅笔),轻描淡写点了若干下。那里,就是后来的建筑工作者或者地球科学工作者或者人类学家以及考古工作者梦寐以求的重大发现的地点了。白上将的效率很高,可惜保密工作比较差,地球人都知道他的光辉业绩了。 (在秦国的将军中,文化涵养比较高的将军不仅白将军一个,还有功勋卓著的蒙恬将军。为了提高办公效率,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永远年轻、永远幸福的行列,他灵机一动,发明了起草作战文书的工作之一。这样的儒将可以和白将军媲美的。) 人可以死亡、书可以化为尘埃,但最可怕的思想如果不慎溜走了,潜在的威胁超出人的想像和应对能力,是非人可以左右的。坑儒、俘以及焚书不是上策,提出让人们信服的思想才是。这不仅依赖智商,还有诸多因素,比如心地是否善良、是否把其他生命的看得和自己一样。假如高高在上,屠杀成性,智商再高也摆脱不了千夫指的、万人唾的下场。
个人分类: 科技会场|382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