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致橡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致橡树》的逻辑瑕疵
热度 2 Mech 2017-8-13 09:07
在《 《致橡树》:理想婚姻的礼赞 》中,我觉得该诗谈的是婚姻,连作者带读者都以为谈爱情。没有料到还有几位网友挑刺找茬。到底是科学网。很有些华罗庚先生的流风余韵。华老认为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月黑雁飞高”与“大雪满弓刀”彼此矛盾。下大雪时,大雁早就南飞了,北方不会有。 既然已经吐槽了,本文继续吐槽。除误把婚姻当爱情之外,逻辑方面,还有些问题。 过去一直就不喜欢结尾。觉得有些画蛇添足。缺少含蓄,陈义过高。后来体会到,不喜欢的原因其实是结尾的逻辑有些混乱。 本来是渲染木棉树爱橡树。读者正感动着,到最后却发现,原来并不只是爱橡树,更是爱橡树所在的位置,还有脚下的土地。反正还是爱树本身之外的东西。这就好像,诗人对情人说了一通甜言蜜语。然后说,我也爱你的职位,也爱你住的房子。爱屋及乌或许是美谈,但爱人及屋可能就不行了,更不用说爱屋及人。特别是,有网友指出,橡树是美国国树,莫非木棉树想移民?细思恐极啊! 除了结尾的逻辑混乱,正文的逻辑方面也有些小瑕疵。也有网友已经指出。不管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霹雳本身是种响雷,岚是山里的雾气,因此“风雷”与“霹雳”、“雾霭”与“流岚”都是包含关系,并列不妥。那就好像说,喜欢面点和包子。逻辑上这个问题,可以算硬伤。 还有个稍微软些的瑕疵,不论在传统文化上还是现代科学意义上,“雾霭”的效果通常为负面,因此“共享雾霭”,偏好有些不同寻常。 当然,我认为《致橡树》整体上是首好诗。因为喜欢,所以才挑些毛病。更想到杜甫《戏为六绝句 ( 其二 )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创作通常比评论高明。《致橡树》还会传诵,而那些吐槽的话包括我自己的两篇博文,没有什么人会在意。自娱自乐而已。 附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936 次阅读|20 个评论
《致橡树》:理想婚姻的礼赞
热度 5 Mech 2017-8-11 11:14
舒婷的《致橡树》 1979 年发表于《诗刊》,当时我订阅这个期刊。印象很深,几乎过目成诵。几年前有次同学聚会,有位女同学朗诵这首诗,居然还要拿稿念,我心中暗自不屑。去年高一班部分同学活动去徽州。漫长旅途上,人人过关献才艺,我就背诵了这首诗交差,除了最后几句。 能背诵,未必等于真理解。很长时间,我也人云亦云地以为《致橡树》歌颂的是爱情。随着阅历的增加,感觉如果是爱情,“凌霄花”“小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其实都可以。爱情的相互吸引有着多样性。既不必“ 永远分离 ”,也不必“ 终身相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爱容易,相守难。爱情是脉冲函数,婚姻是周期或拟周期函数。因此,爱情通常是个暂态过程,成功的婚姻则是个稳态过程。交往双方,说“我爱你!”容易,说“我娶 / 嫁你”难。 诗中所写的木棉与橡树, 和而不同,相得益彰;守望相通,不弃不离。这正是理想婚姻的写照。婚姻中重要的还有双方共同成长。橡树和木棉树之比喻,在植物学上也勉强说得通。橡树高 25-30 米,木棉树高 10-25 米。一颗高大木棉树,确实可以与橡树“叶,相触在云里”。当然,“云里”是夸张了。 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按图索骥,想追求橡树与木棉式的爱情。歪打正着,得到橡树与木棉式的婚姻。也是该额手相庆吧! 附修改后的《致橡树》 我如果嫁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嫁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176 次阅读|4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