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本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没有破灭的神话只会越来越神,看中本聪有感】
liwei999 2018-4-8 13:29
中本聪,比特币之父,神人也,神话也。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他的传奇,不嫌其长,极为刺激,值得推荐:《 成为中本聪(上) 》;《 成为中本聪(下) 》。 看中本聪,想起20多年前中文论坛草创期的一个骨灰级传奇人物图雅(涂鸦)。早年百家争鸣,他以网文的幽默老道,红极一时。神龙见首不见尾,后人间蒸发逾20年,各种回忆,各种景仰,各种怀念,各种猜测,各种托知己。 据说这是当年鸦(图雅)与女网友瓶儿的亲密合影,恰到好处的模糊和暧昧: 瓶儿自然也是造神运动的推手( 和涂鸦擦肩而过 ),情真念切。 结果三四年前,他决定回归,网上露了一面,在方舟子网站发了几篇文章。一个美丽的神话就此破灭。吃瓜网民闹腾一阵子后,发现神人不神,未免有些落寞,议论归于静寂。他本来也许是抱着重回江湖的某种心理,但时过境迁,他的独特性不再。似乎自己知趣,复又隐于江湖,忘于江湖。 但这次短暂复出,比起中本聪那次用区块链密钥试图验明正身,更像个败笔。好处也有,对于少数铁心粉丝,他的露面至少解除了怕他遭遇不测的忧心。但对于大众却是湮灭了一个神话(复出前有传他看破红尘,得道南美森林;有说他华尔街大发,成了怪癖的亿万富翁;也有说他隐匿江湖,正在撰写现代版《红楼梦》)。人的德性就是,无论时间、空间,永远远香近亵。已然造就了神话,为慈悲计,还是不要走向神坛,给普罗一个念想的空间。小20年都耐住了,人老了反而耐不住了。江湖已经不是彼时的江湖,在网络时代,20年太久。人不能二次涉水同一条河,昔日荣光非时间隧道不得复现。 这是2014年的事儿,我科学网博客有记: 第二个惊天新闻,新一代的网人可能完全不知所云,但对于中文互联网第一代网人,却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大事件。中文网先驱者,网络作家第一人,传奇人物图雅,在人间蒸发20多年后,终于出山了!图雅的传奇,研究中文网历史的人可以找到很多的资料和回忆。他以他的实力,在稳居网文大家第一把交椅的巅峰时期,突然退出,引起的震撼和好奇,经久不衰。算起来,他如今也中年已过,业已退休或即将退休了,不知道触发了哪根神经,居然真地重现江湖了。 图雅欲返人间的新闻最早是他当年的老网友小方放的风,大约在半年前。选择小方倒也很合情理,一来当年的网友才俊,在社会媒体生活中屹立不倒的,小方几乎是唯一的一位了。再有就是,小方虽然为人苛严,自恃甚高,除了鲁迅达尔文这些先哲,活人能入他法眼的几乎没有,但图雅是少有的一个例外,小方对图雅推崇备至而由衷。图雅下凡,借力小方,当属最佳渠道,小方也有面子。可是自从小方发布这个消息后,很多当年的鸦迷(图雅也自称鸦)翘首相望,迄今不见动静,几乎开始怀疑小方是否在造乌龙。现在想来,鸦本人大概也一直在犹豫斟酌怎样的出山之作为佳吧。 终于,图雅给鸦迷和网友的见面礼最近刊发在最近一期的《 新语丝:图雅 -唐诗的心境 》。我们当年都是鸦迷,此篇一出,先赌为快。文自然是好文,文字也无可挑剔,可也许是期望太大太久,总不免有些失望。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重出江湖的作品?欠了点劲儿。人老了,就啰嗦。风格上最大的改变是,变得老夫子了,失去了文字的活泼和俏皮。也是快退休或已退休的人了,失去年轻人的俏皮,倒也在预料之中。这是自己给自己抛砖引玉,拭目以待。最好网上能掀起一股热议,也许更加 激发他。不过,时过境迁,这篇又太淡远雅致了一些,怕是难引起太大的网坛震动。 from《 中文社会媒体的惊天要闻二则 》 【相关】 图雅作品集 - 新语丝 方舟子:怀图雅(代序) 瓶儿: 和涂鸦擦肩而过 【置顶: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2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了不起的中本聪
vegagrid 2017-7-12 23:23
请注意,这里的中本聪特指发明了比特币的那个中本聪。 他的了不起自然是发明了比特币,不过现在人们似乎更喜欢比特币的关键技术-区块链。 我严重怀疑中本聪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就像伯纳斯•李爵士发明万维网一样。不同的是,后者实现了信息的自由生产和传播,前者实现了货币的自由生产和流通。信息和价值的流通不再被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所控制,而是依赖于人们的共识。 当然,从技术上讲,比特币是一种通过共识算法进行管理的货币系统。这证明了算法不仅能够战胜一个人,还可以战胜一群人。 想想人类有多笨吧,竟然把财富的管理权拱手让给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他们不仅收取各种费用而且还产生各种漏洞,导致人们的资产损失。 而了不起的中本聪,使得人们在管理财富时费用更低,而且更加安全。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2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暗网罪犯为之疯狂,其神秘发明人竟还能被提名诺奖!
beckzl 2017-2-15 21:18
几个月前,前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落马 此前,办案人员在他一处房产中搜出超过 2亿元现金 专案组携银行工作人员对现金进行清点 共动用5台点钞机,其中一台因超负荷工作当场烧坏 魏鹏远家中搜出的现金 此案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惊和广泛讨论 有人认为使用现金藏赃款比秘密存款来得更为狡猾 不仅逃避了银行的监管,还将一台点钞机拖下了水 更有人感叹,幸好他不懂得前沿技术 如果使用比特币,那他将很有可能永远逍遥法外 比特币的世界里充满了疯狂的传奇 有因早年朋友相赠,遗忘多年最终一夜暴富的 有靠着比特币在暗网从事非法交易逍遥法外的 更有包下整个水电站供电为了挖比特币的 某大型比特币矿场,每月电费高达100万美元 然而,这些都比不上比特币的创始人 中本聪 他自比特币创世之初以这个日本名字与外界交流 字里行间却透着英国的拼写习惯 就算与最亲近的人交流也使用各种加密方式 谁才是真正的中本聪? 几乎每年都有爆出找到中本聪的新闻 望月新一、多利安·中本、克雷格·史蒂芬·怀特 这些被认为或自称是中本聪的风云人物,全都无法被证实和自证 曾自称是中本聪的怀特 他改变了世界货币面貌,甚至被提名诺奖 这样一个传奇是如何消匿在历史当中的 其吸引人的程度恐怕高于比特币本身 … 2008年,美国金融界被次贷危机所席卷 投行倒闭,泡沫破裂,客户一片哀嚎 再度引起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是否把钱存入银行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早在雷曼事件之前,中本聪也许就已经预感到了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将是开展自己宏图伟业的最好机会 雷曼兄弟银行破产 在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前一个月 中本聪就找到了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家公司 并委托其为他注册了两个关于比特币的域名 分别是bitcoin.org和bitcoin.net 这家芬兰的小公司声称能够保证匿名性 绝对隔绝人肉搜索,甚至是政府的检索 一切都在中本聪缜密的计划当中 年底,中本聪在一个密码学圈子里公布了他的项目 即论文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文中阐述了一种革命性的电子货币方案 完全可以摆脱第三方信用机构的限制 我从2007年开始设计比特币。从某一刻开始我确信这世上存在一种不依赖信用的货币。我无法阻止自己去思考它。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本质上来说将钱存入银行基于的是银行的信用 银行破产倒闭,或者资方跑路都会让那存着上的一串数字将没有意义 这也是 “盛世钞票、乱世黄金” 的原因 而中本聪想通过技术手段将这第三方信用中心剔除 创造一种高效、安全、自由的货币体系,即所谓的去中心化货币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严重 文章一出便引得密码学圈子成员的积极讨论 圈子里不乏例如 前英特尔首席科学家 和 维基解密创始人 这样的高手 起初他们也只是把比特币当作是一种初级的想法而已 前英特尔首席科学家,蒂姆西·C·梅 不过很快,中本聪在来年的一月份就开发出了首个比特币客户端 其机制较为复杂,以一个简单的监狱模型为例 假设所囚犯都不能在狱中使用现金 于是所有人都将自己拥有的金额记在账本上 并且防作弊,所有人的账本都对外公开 A想从B手里买一包香烟,想要转20元给B 于是A对狱中所有人喊,我从A的账户向B的账户转20元 于是大家听到A的声音,确认是本人无误,没有提出异议 A这才把账本上的金额减去20元 B也把账本里的金额加上20元 如果A的账本金额根本不足20元 在他旁边的人就会说:“小子,你想胡来?” 那么交易无法进行 如果A偷偷把余额改回来了 那下次再发生交易的时候,旁边的人依旧会阻止 “我记得你之前转了20元出去,耍什么小聪明” 比特币简易原理 比特币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摆脱了类似支付宝这样的信用中心 将原本由一个机构的职能分散至每一个用户 如果想要篡改数据,起码要操纵全球超过一半的用户 既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也摆脱了机构的监管 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早期的分发成了大问题 中本聪没有选择通过个人分发的策略 而是通过系统奖励的形式发放给为系统出力的人 图中的Miner所谓“矿工”即为志愿者 比特币因为机制的关系会产生大量的交易信息 这些交易信息冗杂而繁复,需要志愿者整理打包 系统每10分钟便会产生一个打包名额 获得名额的志愿者完成工作后能得到一笔比特币奖励 但打包权的归属争夺类似投骰子 想要更容易地拿到打包权就要尽可能多地投骰子 即用计算力更强的设备不断地尝试 这一过程后来也称作 “挖矿” 为了赚取打包的奖励,诞生了许多巨大的“矿场” 中本聪在自己开发的客户端上挖出了第一批50枚比特币,比特币宣告诞生 起初的比特币世界只有一些程序员抱着玩玩的心态在挖矿 因为竞争小,他们轻易地拿到成千上万的比特币 中本聪的第一个比特币钱包地址,最初只有50币,其余为用户转入 直到2010年的五月,一位美国程序员出资1万比特币购买一份披萨 结果一位来自英国的小伙用信用卡在棒约翰订了一份 仅仅花费25美元,这是比特币与现实货币的首次兑换 如今的一枚比特币的价值已经高达近千美元 比特币渐入佳境,可是中本聪却反而渐渐淡出世界 人们疯狂地想找出这一位天才般的人物 可中本聪似乎总是技高一筹 为了躲避追踪,他在方方面面都花了不少的功夫 中本聪在与人通信时自称是居住在日本的日本人 可信件中却用着流利的英语,而且常用英式拼写 他与任何人通信都使用加密的 Tor网络 即使是那些他最亲近的合作伙伴也不例外 Tor网络又称“洋葱网络” Tor网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多重代理实现加密 代理节点遍布世界,想洋葱一样层层包裹用户,让追踪者无从下手 也正因为它的匿名性,神秘的暗网靠它空前地壮大 Tor网络原理 中本聪在发布了第一版的比特币客户端后 便开始成立自己的团队,用Tor网络发号施令 逐渐地将工作移交他人,也从不透露个人信息 政府擅长击溃Napster那样拥有中央控制的网络,但是Gnutella 和Tor 这样完全P2P的网络看起来依旧安枕无忧。 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发明,在理念上都高度的一致 处处传达出自由、不受约束、去中心化的思想 他本人也不希望成为所谓的领袖和伟人 2010年末,同在密码学圈子里的阿桑奇陷入困境 美国政府震怒,向各机构施压,封锁其相关金融账户 无奈之下阿桑奇向世界求助,接受比特币捐赠 阿桑奇与维基解密 这一举很有可能将比特币置于世界权力中心的对立面 中本聪危机感大增,阻止了阿桑奇的举动 可是以阿桑奇的影响力,捧红比特币是必然的 比特币价值疯狂攀升,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也许是中本聪因为世界性的关注而恐慌 也许只是比特币走上了正道是时候放手了 中本聪自那次对阿桑奇的发言后,几乎失去了踪迹 他消失之后,比特币又有了新的市场 随着阿桑奇的示好,更多灰色交易也开始青睐它 依托于Tor网络的暗网中,原本还不算红火的交易网站开始兴起 暗网无法通过搜索引擎进入,当中充斥着各种非法犯罪行为 2011年,扎根与暗网的黑市 “丝绸之路” 开张 上面充斥这各种毒品、违禁药品,且仅支持用比特币支付 原本政府就很难对Tor网络进行监管 使用比特币之后,连资金流动也无从下手 黑市“丝绸之路” 有意思的是,后来斯诺登爆出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在一个被广泛使用的通用加密算法中藏了一个后门 比特币的开发远在消息爆出之前 而中本聪可以说是不可理喻地使用了另一种算法 天知道他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这下比特币真的成为了完全不可攻破的了 也理所应当地成了不法分子的完美工具 椭圆曲线公钥私钥加密算法 使用比特币门槛极低,只需要记住唯一的钱包地址 以及唯一的私钥(相当于密码)就万事大吉 虽然钱包地址里的信息是公开的 除非自己告知,否则没有人能知道那是谁的 更不能知道某个人是否有拥有比特币 比特币显然还是出现了中本聪意料之外的发展 然而在白道,比特币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虽然很少有政府承认比特币作为货币的合法性 但中本聪宏大的构想以及缜密的技术实现受到了资本家们的赞赏 金融巨头Visa、纳斯达克、花旗、高盛都已投资的比特币相关的领域 著名的硅谷投资人Tim Draper(曾领投百度、Skype、特斯拉)甚至直接购买了FBI从“丝绸之路”缴获的几万个比特币 著名投资人Tim Draper看好比特币 渐渐地中本聪从一个神秘人物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 总有人会跳出来认领这一个荣耀的身份 甚至媒体也乐于去寻找真正的中本聪 每每传出找到了“真正的中本聪”时 网络上那个唯一的ID才会都会上线发言否认 至今那些号称是中本聪的人没有一个能够操作创世的那50个比特币 曾被媒体认为是中本聪的多利安·中本 中本聪的比特币还得到了经济学家的高度赞赏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金融学教授表示 自己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初步候选阶段毫不犹豫地提名了中本聪 显然,一个无法被证实存在的人是不可能获诺奖的 中本聪的贡献可能将会彻底改变未来货币的面貌 也许将会是互联网革命大潮中最为关键的力量 又或许中本聪只是利益团体的马甲 比特币只是他们为了敛财所创造的游戏币 中本聪究竟是谁,也许不重要,也许很重要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 欢迎转载
4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