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智能科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语文现代化与知识大生产方式的结合带来的启迪
geneculture 2018-4-13 00:50
中国语文现代化与知识大生产方式的结合带来的启迪 邹晓辉 中美塞尔研究中心 主任 研究员 摘要 从“整合创新,促进中国语文现代化——汉语拼写方案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涉及的语言点、知识点和原创点,探讨人机双脑协同智慧能力可实现的拼音和拼写或拼形的歧义将如何自动排除的问题。旨在揭示:一语双文的认知特点对于思维与记忆的独特作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是:首先,把人脑产生的言语片段经过主体间的积极探讨之后一气呵成(不仅仅是理性的归纳整理),接着,把该言语片段的文本导入特定的中文信息处理软件自动生成该文本里不重复的汉字列表(可采用语言棋盘的间接形式化呈现方式),然后,由用户(专家和大众、教师和学生)在联网环境下找出其中的语言点、知识点和原创点乃至知识模块。其结果是:不仅可快速地找出该言语片段文本中几乎所有的语言点、知识点和原创点,而且还可做到知识模块精加工。其意义在于:这样的加工过程不仅蕴含了语言、知识和软件三大类系统工程,而且,知识大生产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开发环境和应用环境联合呈现了出来。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写方案;中文信息处理;间接形式化呈现;知识模块精加工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暨“语文现代化与汉语修辞发展演进”学术研讨会 报告嘉宾:邹晓辉 用知识大生产方式做新一代精品课程的项目组 联系电话:15916241709 电子邮件:949309225@qq.com 论文题目 给语文现代化插上翅膀:人机双脑结合全面发挥汉语修辞的作用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把字本位与汉语多音双文特点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给语文现代化插上翅膀即人机双脑结合全面发挥汉语修辞的作用。基本方法是:首先深挖字本位与中文信息处理全文中的原创点,进而,采用双字棋盘对其中精选的文本片段所记录的专家知识模块做精加工,最后,提炼可用知识大生产方式做各科精品课程及学术论著的人机协作机制。其结果是可当场验证在网络环境下对任意的文本片段做知识模块深加工。其意义在于它以小见大和见微知著的知识大生产方式可把人助机的形式化和机助人的社会化及人机互助的智能化完美地结合,逐步化解标准化与个性化兼容的难题,发挥人机双脑协同优势,其典型表现是对诗文或文摘及术语乃至言语片段均可实现诗眼或修辞的提炼。 (全文“字本位与中文信息处理”纪念我的语言学导师徐通锵和吴玉章先生)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语言信息与智能教育:时代呼唤知识大生产方式
geneculture 2018-4-12 20:23
语言信息与智能教育:时代呼唤知识大生产方式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4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孪生图灵机及其蕴含的科学原理(举例说明其应用)
geneculture 2018-4-12 11:19
报告题目:孪生图灵机及其蕴含的科学原理(举例说明其作用、价值和意义) 报告嘉宾:邹晓辉 报告时间:2018-4-13上午10点30分至11点30分 报告地点:成都理工大学 …… 智能科学实验室 内容提要: 1.引言 背景:图灵机、密码学和图灵测试。由中文房间论题引出的强与弱的AI两极对立的理论观点而进一步再上一个台阶导出形式化理论的两大类方略。 目的:针对信息、智能和数据等方面由技术向科学的跃迁过程遭遇两大类形式化方略的挑战,提出双重形式化方略进而展示其坚实的科学基础理论和可检验的实际场景,即:人机双脑结合的综合实践场景。 2.正文 直接形式化方略的内部歧义 (逻辑、数学、编程) 间接形式化方略的外部歧义 (算术、语文、双语) 3.结语 双重形式化方略的独特优势 (序位、联动、转换) 孪生图灵机的理论和实际以及实践意义 4.附录一典型用例 新一轮人机大赛 新一代精品课程 知识大生产方式 5.附录二信息安全 公法的信息安全(主权和人权里的隐私权的保护) 私法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和各类组织的自主权) 附图: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3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纯学术交流更能激发师生们的学习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geneculture 2018-4-4 10:01
纯学术讨论更能够激发师生们的学习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近期未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使命就是帮助人类社会实现智能化,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基于语言理解的知识大生产方式开启的智能教育协同创新条件下的新一代精品课程及其配套的具有人机双脑协同智慧能力支撑的前沿学术研究。-邹晓辉Geneculture \0 \0 \0 \0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纯学术大讨论班(5a-b)
geneculture 2018-3-23 22:35
通知(仅限于感兴趣的有关学者): 2018-3-26下午 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五楼1569会议室举行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纯学术大讨论班(5a) 1点-2点 题目:Logo思想与教育信息化的最新进展-纪念程民德 报告人:林建祥 2点-3点 题目:思维科学与相似性的计算问题 报告人:张光鉴 3点-4点 题目: 地理数学 (地理信息模型-纪念程民德提名地理数学) 报告人:马蔼乃 4点-5点 题目:从几何王到思维王 报告人:徐方瞿 5点-6点 题目:用双字棋盘解读程民德、马蔼乃和张光鉴等人的代表作品的摘要(人机交互) 主持人:邹晓辉 穿插讨论:马蔼乃的相似准则与张光鉴的相似性(联系几何的相似形以及Logo的元素及组合与文化基因系统的相似性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 参会人:线下十几人,线上十几人到几十人 � � 届时拜访邹晓辉云教室: http://www.webmeeting.com.cn:8800/ecard.php?u=505 2018-3-29下午 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3楼1303教室举行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大讨论班(5b) 智能科学与几何代数 1点-2点 题目:从几何王到思维王的典型应用 报告人:徐方瞿 2点-3点 题目:语数英三科思维训练贯通的过程探讨 报告人:邹晓辉 3点-4点 题目:气功医学的数学模型 (相似准则在气血运动等方面的几何代数表示) 报告人:马蔼乃 4点-5点 题目:几何代数表示属性坐标计算与应用示例 报告人:冯嘉礼 5点-6点 题目:智能科学基础理论与相位理论专题论坛初步构想 报告人:赵川 主持人:邹晓辉 穿插讨论:马蔼乃的地理数学与冯嘉礼的属性坐标以及赵川的相位理论及其对于思维科学与智能科学乃至信息科学等积极影响(联系数学思维训练与语数英结合的大跨度思维与记忆的训练,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机双脑协同创新实践做深入浅出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参会人:线下十几人,线上十几人到几十人 届时拜访邹晓辉云教室: http://www.webmeeting.com.cn:8800/ecard.php?u=505 首次拜访云教室或云办公室或云会议室,需要下载并安装JionNet(免费) http://www.webmeeting.com.cn:8800/portal.php 提示:iPhone或iPad手机版iOS仅占3兆,笔记本电脑版会因为360等需要用户确认并许可。 JoinNet使用说明 1. 安装软件 如果您已经安装JoinNet﹐您可以继续到下一步。 JoinNet是免费的客户端软件。 您的计算机上必须安装JoinNet软件才可以使用我们的多媒体通讯留言服务。在安装JoinNet软件之后﹐您可以利用测试向导来确定您的计算机系统符合软件需求。 下载 JoinNet 电脑版 下载 http://www.webmeeting.com.cn:8800/program/standalone_setup_joinnet_5.11.3.425.ZH_hmtg_multilang.exe JoinNet MAC 版下载 http://www.joinnet.tw/program/joinnet_mac/JoinNet_170322.pkg JoinNet Android 版下載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hmtg.joinnet JoinNet iOS https://itunes.apple.com/tw/app/joinnet/id992336175?l=zhmt=8 版测试向导 请参阅以下更详细资料﹕ 系统需求 和 JoinNet使用说明 JoinNet Messenger 是安装在客户端的免费软件,让您更加方便地与其他使用者联系。 下载 Messenger 电脑版 下载 http://www.joinnet.tw/download_messenger.php Messenger Android 版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homemeeting.msgr 请点选下列链接以参阅更详细信息﹕ 系统需求 和 Messenger使用说明 Jeditor 录影档剪辑工具,让您剪辑 .jnt 文档。 下载 Jeditor 电脑版 http://www.joinnet.tw/download_jeditor.php 请点选下列链接以参阅更详细信息﹕ 系统需求 和 Jeditor 使用说明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知识大生产方式做新一代国家精品课程
geneculture 2018-3-21 08:21
1. 农业时代 物质小生产 的问题与工业时代 物质大生产 的创新之间的社会历史发展或变迁,现在回顾起来,仍然 记忆犹新 。前两个时代的 知识小生产 的问题与信息、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 知识大生产 的创新(酝酿过渡乃至阵痛期)之间的社会现实发展或变迁,虽然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对于人们而言,至今仍然呈现出 扑朔迷离 的情状。 究竟是 什么原因让这一次的社会大跃迁如此困难 呢?对此,经过深刻的理性反思和经验预测, 笔者发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与症结之所在 (见以下2.2. 核心科学问题:在 知识小生产方式 方法上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历史必然。在合适的地点、时间和人群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创新的幼芽一路呵护地前行直到有一天,它的爆发点,就会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这个契机就是 目标管理与自我管理 可协同兑现之时。笔者 教管学用结合的社会化系统工程 遵循的目标导向,它们的兑现方式,见以下2.1. 项目的科学目标: 知识大生产方式 方法上的创新)。 2.1. 项目的科学目标:知识大生产方式方法上的创新 用基于广义文本的文化基因系统工程,把 言识软硬结合的形式化系统工程 与 教管学用结合的社会化系统工程 ,在蕴涵着 语言、知识、信息、智能、数据等关键词 共同指向的科学发展道路上,从逻辑的定性分析和数学的定量分析,进而再发展成为 定性、定向、结构、程序、定位、定量的综合系统分析 ,尤其是 基于三类信息处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双字棋盘 ( 既是开发环境,又是用户平台 )在各级各类学校对于广大师生的普适性,这就把 知识大生产方式 方法逼到了前台(之前它是隐在后台的)。 这样的创新及其蕴涵的威力之所以巨大无比 ,不在于其复杂性而在于其简单性( 实际上是简单与复杂、标准与非标、抽象与具体的高度统一 )。 2.1.1 . 融智观念 框架:“七个字”概括的 基本范畴框架 即知识管理定性分类的 顶层设计 2.1.2 . 融智方法 架构:“五层级”凝聚的 基本学科架构 即知行合一刚柔相济的 方法体系 2.2. 核心科学问题:在知识小生产方式方法上的问题 科学 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终于到了这么一个节点 ,不仅语言、知识、信息、智能、数据等长期在某某学与某某哲学之间 两极摇摆 ,就是很难在科学的严格限制条件下成立,而且,更有甚者的是, 就连逻辑与数学这样以严谨而著称的学科,也再次复现在某某学与某某哲学之间两极摇摆的情形 。近十年左右,在相关这些学科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中,特别是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问题也加入了该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探讨视野, 这就进一步加速了这类问题收敛的进程 。特别是高等教育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以及软件工程这样的大跨度的学科建制的过程,联系到前述一系列学科的 内在建制 问题, 促使笔者认识到了一个超级复杂问题,完全可以采用最合适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优选方案来一揽子地统一化解 。这就是本项目的方案 为什么要从小生产这个根上的问题切入来优选知行统一的解决方案的缘由 。 2.3. 围绕解决核心科学问题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建议研究方案(科学目标应该明确集中, 所凝练的核心科学问题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学科交叉性强 ) 2.3.1 . 主要研究内容 既然 诸多关键学科的内在建制 都遭遇了相似乃至本质上相同的一连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即 知识小生产的方式 方法已经再也不能适应如今 学科交叉日益复杂的局面 了,那么,本项目干脆就直接从 知识大生产的方式 方法颠覆既有的延续了两千多年的 知识小生产格局 。 2.3.1 .1. 研究对象 2.3.1 .2. 学科属性 2.3.1 .3. 概念框架 2.3.1 .4. 方法架构 2.3.2 . 建议研究方案 有了以上的问题分析和内容划分,一个明确的方案也就顺理成章地凸显了出来,即:采用知识大生产与知识小生产 双重方式方法并行的新格局 。其具体步骤是: 步骤一是 从人脑的特点入手,采用自然语言理解的方式,来帮助电脑做自然语言处理 ,其特征在于 教管学用结合的社会化系统工程 ; 步骤二是 从电脑的特点切入,采用专家知识表达的方式,来帮助人脑做专家知识获取 ,其特征在于 言识软硬结合的形式化系统工程 ; 步骤三是 从双脑的互补导入,采用广义双语翻译的方式,来帮助人机做言和语的识别 ,其特征在于 广义文本基因的智能化系统工程 。 附录: 今晨灵感(对外稿件): 重大项目的名称:用 知识大生产方式 做新一代国家精品课程 是 信息科学和技术以及智能教育乃至知识管理的巨大发展 ,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 昨晚构想(内部草稿): 题目:采用 人机双脑协同智慧能力形成的科学机理 来启动北京大学新一代精品课程 属于 基础研究的科学机理 即三大类信息处理的方法和原理 具有普及推广意义的北京大学新一代精品课程即 可创造巨大社会经济价值 的实际应用 理论的前瞻性和实际的普适性 共同 奠定了本重大项目的战略意义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ICIS2018:第三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大会和专题论坛:征文)
geneculture 2018-3-17 10:52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Science (ICIS2018) November 2-5, 2018, Beijing, China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8/ Call for Pape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has made certain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some special areas so far. However,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s on the essence of intelligence are far from sufficient and, therefore, many state-of-the-art intelligent systems are still not able to compete with human intelligence. To advance the research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intelligence, both artificial and natural,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text.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nference is to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from brain 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conferenc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discussing some of the key issues thatare related to intelligence science. The main theme of ICIS2018 is: Intelligence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It is sponsored b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AI), China Chapter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tudies; Organizer is Peking University; and Co-supported by Beijing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T), Beijing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AI). Topics of Interest: Topics of interest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areas: · Basic process of neural activity in brain · Linguistic cognition · 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 and feature binding · Cognitive structure · Coding and retrieval of memory · Learning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 Exploration and active sampling · Thought and decision making · Emotion and affection · Nature of consciousness · Development and adaptation of intelligence · Mind modeling · Cognitive computing · Brain-machine integration · Intelligent robots and animal robots · Brain-like intelligence · Neuromorphic computing · Big data analytics ·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eta Synthetic Wisdom · Mind philosophy · Hybrid intelligence · Essence of perception · Mechanism of cognition · Advanced learning · Evolution · Logic theory for AI · Mathematical theory for AI · Factor Space Theory · Intelligent education Submissions process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either in a full paper of no more than 6 pages (or 6,000 words); a short paper, or problem instance (at most 3 pages or 3,000 words); or a position statement (1 page). Paper submissions are done through the Easychair system: 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submission_show_all.cgi?a=17656950 . The accepted papers should be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Selected papers will be recommend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follow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 Special Issue, 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etailed instructions can be found at the conference website: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8/ Important Dates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June 1, 2018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July 10, 2018 Final Version: August 10, 2018 Workshops Intelligent Education Chairs : Wansen Wang, Hongguang Fu, Shimin Meng Noetic science Chairs : Jiali Feng, Xiaofeng Wang Language cognition Chairs : Zhiwei Feng, Houfeng Wang, Xiaohui Zou Medicin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irs : Zhisheng Huang, Jianfeng Feng Phase theorem Chairs:Chuan Zhao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8/cfp.jsp Conference Committees Steering Committee Peking University Leader Deyi Li President of CAAI Jianxian Lin Peking University Yanda Li Tsinghua University Bo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Ruqian Lu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en Gao Peking University Guangjian Zhang ,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Noetic Science(In Preparation) General Chairs Yixin Zh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Jay McClelland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Xingui He Peking University Program Committee Chairs Zhongzhi Shi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yriel PennartzU. Amsterdam, Netherlands Tiejun HuangPeking University PC Committee Organization Committee Chair Jinwen Ma Peking University jwma@math.pku.edu.cn Secretary General Dingsheng Luo Peking University dsluo@pku.edu.cn Vice Secretary General Xiaohui Zou Sino-American Saerle Research Center 949309225@qq.com Local Arrangement Chair Shuyi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zzssyy@math.pku.edu.cn Finance Chair Wenhui Cui Peking University cuiwenhui@math.pku.edu.cn Publication Chair Tian Liu Peking University lt@pku.edu.cn Publicity Chairs Yongzhi Cao Peking University caoyz@pku.edu.cn Zhicheng Chen Beijing Grid Tech. czc0910@163.com International Liaison Kedian Mu Peking University mukedian@math.pku.edu.cn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8/committees.jsp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跨学科、跨领域和跨行业的大讨论班(5)(6)(7)
geneculture 2018-3-17 10:01
我们每个月一次的大讨论班近三期的安排: 3月29号下午北大理科一号楼我们的大讨论班的题目是: 智能科学与几何代数表达 (学科前沿的基础理论学术探讨和教育前沿的实际应用前景展望) 冯嘉礼教授做专题报告:代数几何的前沿探索(尝试做属性坐标系的理论证明) 邹晓辉教授做对比分析:动点轨迹的多坐标变换与动格路径的多矩阵(棋盘)变换 徐方瞿教授做专题报告:从几何王到思维王如何直观地来展示出学习者的思维路径? 赵川副教授做专题报告:智能科学基础理论专题论坛的规划安排和组织方式的介绍 到会专家教授自由发言:围绕大家感兴趣的重点、难点和盲点等开展积极地建设性探讨 4月27号上午北大理科一号楼我们的大讨论班的题目是: 智能科学与自然语言理解 冯志伟教授做主题报告:回顾该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暨阶段性研究成果背后的人和事 邹晓辉教授做对比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形式化理解与专家知识获取及其形式化表达 到会专家教授自由发言:围绕大家感兴趣的重点、难点和盲点等开展积极地建设性探讨 5月3~4号上下午北大有关院系和我们的大讨论班密切相关的题目是: 智能教育协同创新(“用广义文本做程民德研究”、“用双重路径做新一代精品课程建设”、 “网络知识经济时代的语言、知识和软件三大系统工程”、“新一轮人机大赛”策划等活动) (新老交替 相互印证 精神传承 理论创新) 林建祥教授做主旨报告:“中国式的西蒙”程明德、丁石孙和吴文俊等老一辈的开拓 邹晓辉教授做主题报告:“智能教育协同创新”总课题的若干个特色课题的概要介绍 (多组校友嘉宾将汇聚北大校园自由讨论跨学科、跨领域和跨行业的一系列论题) 系统介绍新一代精品课程教育信息化专委会网站:系统介绍新一代精品课程及新一代语言、知识、软件三大工程 并探讨新一轮人机大赛 到会专家教授自由发言:围绕大家感兴趣的重点、难点和盲点等开展积极地建设性探讨 注:老一代的精神与新一代的学习、继承、发展在此汇集到一起了(可形成鲜明的特色)! 补注: 二月是过年期间,我们的大讨论班(4)主要用线上方式进行了。初三的团拜会及其前后的多个线上报告,都是在做相应的探讨。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9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学术交流 (智能科学国际会议预备会) 目录
geneculture 2018-2-9 17:12
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学术交流 (智能科学国际会议预备会) 第一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思维科学问题。11月(已完成) 第二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数据科学问题。12月(已完成) 英国彭永红教授到场讲了大数据处理技术与数据科学的问题。 同期引出了三信、三智、三数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 第三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记忆机理问题。1月(已完成) 同期探讨了人工智能之魂的问题及其应用及智权的问题。 第四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智能科学问题。2月(过年团拜) 同期林建祥教授通过远程技术来组织一系列的专题报告。(进行中,昨天完成第一讲) 由于正是寒假过年期间,因此,特意考虑了后续的安排: 第五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脑的心智与脑保健科学问题。3月(计划中)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到场。 同期介绍了终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其中职业教育的问题。 第六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基础理论问题。4月(计划中) 该期除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多学科探讨之外争取在北大也有进展即相关院系的教授也参与。 同期召开 第三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内部会 第七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信息科学问题。5月(计划中) 同期伯克利分校脑与神经生物学教授会有一个主题报告。 第八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智能科学问题。6月 第九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数据科学问题。7月 第十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教育科学问题。8月 第11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语言科学问题。9月 第12期大讨论班的焦点是人和机两类脑的交叉科学问题。10月 接下来召开 第三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11月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288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工智能与智能科学(171207)
热度 16 ymin 2017-12-7 09:15
人工智能与智能科学(171207) 闵应骅 最近看了朱松纯教授2017/9/24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举办的《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人机交互》报告的互动记录(修改整理版)(见附件)。学习了很多,有不少感触。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1. 最近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火? 最近人工智能火到什么程度?政府、企业、技术开发者、科研人员都在宣传人工智能、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抢占人工智能高地;普通老百姓诚惶诚恐,不知道人工智能是怎么回事。这个高潮源于 AlphaGo 战胜世界围棋冠军。其实让计算机下棋老早就在做了,为什么这次特火呢?过去的 40 年, IT 行业有摩尔定律在支撑,芯片越来越便宜、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需求就高速发展, IT 行业内的人忙得不可开交,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软硬件该创新之处不计其数。就像盖房子,不断往高盖,房间多了,空地也多了,计算机的人就得想怎么用?空着不行啊!盖到 100 层以上,盖不上去了。就像现在,摩尔定律不灵了,怎么办?就要想各种不同的应用,譬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机器人、人脸识别、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等。但是,各种各样的应用太散、太广泛,所以都集中到人工智能名下,大家就都搞起人工智能来了。 2. 最明显的两个误会 人工智能的火热传到政府决策人手里、传到老百姓中间,就产生了很多误会。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机器人代替人工,会造成很多人失业,饭碗不保,有些人还计算多少多少人会失业。其实呢,历史上大的技术突破并没有对人类的工作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蒸汽机的诞生替代了传统的骡马、印刷机的诞生取代了传统的抄写员、农业自动化设施的产生替代了很多农民的工作,但这都没有致使大量的工人流离失所,相反,人们找到了原本属于人类的工作。黄包车没有了,出租车来了;三峡纤夫没了,大型轮船来了。机器人代替了许多辛苦的工作,而守护、维修、改进等高水平的工作在等着我们。所以,我们不必担心机器取代人类工作、造成人们失业的问题。另一个误会是一种恐慌的心态,以为智能机器人要超过人类,管控人类了,怎么办?有人甚至 预测人类末日的到来。造成一些思想和舆论的混乱。 这其实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恐慌。下面会要谈到,智能机器人要达到人的智能水平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只听说过上帝创造人,没听说过人创造人。不要自寻烦恼了好不好! 3. 智能科学难而又难 朱教授把智能科学( Science of Intelligence )分成了以下 6 个领域:计算机视觉(包括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理解与交流(包括语音识别、合成、对话)、认知与推理(包含各种物理和社会常识)、机器人学(机械、控制、设计、运动规划、任务规划等)、博弈与伦理(多代理人 agents 的交互、对抗与合作,机器人与社会融合等议题)、机器学习(各种统计的建模、分析工具和计算的方法)。内容很广泛,基本涵盖了目前已有的和能够看到的研究内容。我们知道,分类也是界定一个概念的方法。朱教授在报告中举出了许多例子来说明智能应该能做到什么。即使是这些,我们已经知道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离这个目标有多远。而且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思考。 (1) 从逻辑推理到概率思维 正如朱教授在报告中所指出的,从 1956 开始,前 30 年以数理逻辑的表达与推理为主。这里面有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如 John McCarthy 、 MarvinMinsky 、 Herbert Simmon 。他们的工具基本都是基于数理逻辑和推理。我很欣赏他提到人工智能的创建者们,现在许多人工智能的文章和报告甚至根本不提到他们,我认为这是割断历史的,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这个 领域都是由他们开启的。1980年代日本人搞五代机,所谓智能机,美国人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到1990年代中期人们才开始找到了概率统计这个新“体制”:统计建模、机器学习、随机计算算法等,从而进入以概率统计的建模、学习和计算为主的时期。有了大数据,到处都是概率计算、随机分布、贝叶斯公式,可我担心这里的概率分布是否存在、大数定律是否成立。并不是随便什么不确定的东西就有概率分布,否则概率论为什么要有测度论的基础。譬如说在生物信息学里面,有人为了说明某一个基因和某一种癌症有关,就用大数据作统计分析,期望发Nature的文章。如果没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调整参数、增加数据,直到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为止。如果这样做统计分析,甚至挑选样本数据,你基本可以得到任何你所要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可信吗?所以,从逻辑推理到概率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2) 共性和个性 朱教授详细论述了六类人类的智能,都很有道理。这是指人类智能的共性的东西。但是,人 都是 有个性的。有的人急躁,有的人冷静,处理问题的方式就非常不同。至于人的聪明程度那更是千差万别。现在人脸识别已经用在铁路验票上、用在银行 ATM 机上,我想这都是可能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机器可以识别全世界 70 亿人。因为从人的脸上怎么也区别不出来 70 亿个特征。用在铁路验票上是因为铁路验票这个具体环境,以及其他许多相关的信息。用在 ATM 机上也一样。这当然有出错的可能,如果是故意设置一个场景,这种出错的机会一定可以很大。所以,如果智能机器不仅要有共性的智能,还要有个性,那就真只有上帝造人了? (3) 智能机器人有什么要求? 让机器人有某些智能是完全可能的,譬如下围棋的机器人本事就很大。但是,他会下围棋,可不一定会开汽车。智能机器要具有 感知、认知、推理、学习、和执行的能力,就 必须能够自主、自治、自学习、自修复、自繁殖。为什么要有自修复能力?人会生病,机器会出故障,抵抗疾病和故障的主要力量来源是自修复,没有自修复能力,所有医院、医生都是白扯。为什么要自繁殖?要想智能机器有个性,就必须自繁殖。否则就是千人一面,都是一个德性。能够和人一样,甚至超过人类的智能机器人是否可能创造出来?是个大问题。现在已经有科学家在论证 300 年内不可能有,或者说永远不可能有。智能机器人恐惧症者大可放心。 4. 人工智能是一类工程科学 我看到,对于朱教授的讲话,网上评论很多。一个主要的反应是:智能科学理论做不出来文章,而做应用的文章实验清楚,效果明显还立即可用,大家一望便知,名声响,引用多,曝光率高。事实也真是这样,现在,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机器人、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视频应用、机器翻译等已经带有智能,而且得到广泛应用,产业前景很光明。本质上,人工智能是一类工程科学,可以应用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它是就某一个特定的应用、在特定场景下,运用 感知、认知、推理、学习、和执行的能力, 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这是有前途的,研制这些应用的人也是有前途的,这种自信应该要有。 但是,无论你做什么应用都是有局限性的,不要误导民众。譬如当年搞机器翻译,出了个应用软件,就宣传说:乡镇企业家不懂英文没关系,只要有机器翻译就行了,你的来往信件和传真都可以用机器翻译。其实这是骗人的。外国人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俏皮话都可能表达一个意思,机器翻译是翻不出来的。我们看到,甚至在电视上看到机器人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可那完全不表明可以做机器翻译了,换一句话他就不懂了。普通的对话可以,专门知识、艺术修养他没有,不可能翻译。从根本上说,在解决自然语言理解的问题以前,机器翻译的事情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能解决的。做表演可以,给人看可以,给人用就有问题了。你会了英语900句,不等于你会了英语。 人工智能应用包括感知、认知、推理、学习、和执行的全过程,它的两端:感知和执行主要依赖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牵涉到的学科是电子工程(EE)和机械。所以,不要光坐在屋里玩AI,要走出去做传感器、做机械手、机器人。这是很复杂的,甚至比你的深度学习还要难。我不否认现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比较容易发表、学位论文也比较容易通过,但是真正让自动驾驶汽车跑起来,路还相当远,让经理一个人在二环路上跑一圈也许不太难,让二环路上的汽车都自动驾驶就难了。听说深圳有两辆公共汽车自动驾驶跑三站,不要忙于喝彩,公共汽车都无人驾驶可行吗?等等再看吧!2016年7月,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了一名司机当场死亡。美国的无人机已经夺去了2500至4000人的性命,其中约1000位平民,且有200名儿童。 总之,我赞赏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展,但头脑要冷静。从长远来看、从高可靠性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应用的远景规划还靠智能科学的进展。 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任务、构架与统一 正本清源 来自ymin的微信 171104.docx
个人分类: 计算机|9309 次阅读|38 个评论
跨学科、跨领域和跨行业第二次大讨论班(2)
geneculture 2017-12-4 16:01
第三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配套的跨学科、跨领域和跨行业第二次大讨论班 主题:成长中的数据科学与三类信息协同处理之间的关系 学术对话主讲人:彭永红(IEEE计算智能学会大数据专委会主席,IEEE Transaction on Big Data 副主编,英国桑德兰大学数据科学讲席教授)和邹晓辉(IS4SI-CC教育信息化专委会主任助理,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美塞尔研究中心主任) 时间:2017-12-21下午2点~5点(邹晓辉教授主持),晚上6:30~9:30点(马尽文教授主持)这两段时间的线上JionNet远程互联互通均由林建祥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JionNet远程技术支持) 地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理科一号楼1365教室 到会代表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 数据科学、信息科学、智能科学、思维科学、脑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计算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领域。 读书人摄制组将全程录音录像。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705 次阅读|2 个评论
跨学科、跨领域和跨行业的大讨论班(1)
geneculture 2017-11-20 14:15
今天下午2~5在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1569会议室举行第三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配套的跨学科、跨领域和跨行业的大讨论班2017-11~2018-11每个月一次的第一场学术交流活动。报告人及选题:1. 张光鉴教授谈大脑思维的相似性(希望得到数学和信息以及智能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参与共同探寻其数理模型);2.冯嘉礼教授介绍内积纠缠的六个步骤(涉及三对六个参照系,在比较人脑与电脑的思维模式比较方面具有启发意义,希望数学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并做进一步检验和论证);3.陈树铭博士介绍语义智能的最新思考进展(提出了富有启迪意义)。到会参与交流的专家学者有:史忠植教授,钱敏平教授,史有为教授,等人。JionNet远程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人林建祥教授。“读书人”提供全程录像。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人:马尽文教授和邹晓辉教授。每人主题发言20分钟;提问,回答,讨论,30分钟。除了现场参会方式中外,有不方便到场的可在线参与即以拜访JionNet林建祥的账号,没有软件的可在网上搜索安装包免费自动安装JionNet。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远程的学术研究与讨论。 我们期望不断改进和优化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做有效的学术交流。 视频: http://dushuren123.com/video/share.html?id=303045785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科学系列报告:三类信息协同处理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geneculture 2017-10-22 10:08
主 题: 信息科学系列报告(讨论班)——三类信息协同处理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报告人: 邹晓辉 (中美塞尔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时 间: 2017-10-23 16:00-17:00 地 点: 理科一号楼1365室 报告介绍:旨在介绍自然语言处理与形式化理解和专家知识获取与形式化表达共同的歧义问题及三类信息协同处理的原理、方法与应用,故涉及信息与智能问题及其科学研究的核心焦点。方法是以数字与文字双字棋盘及其蕴含的序位逻辑、联动函数和广义翻译三类信息分析框架为案例,介绍它们在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结合的三类系统工程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范式。首先介绍针对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从单语到双语的改进方式;进而重点介绍序位逻辑和联动函数,并探究三类信息集合分类的原理及形式体系,通过人机交互过程中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双重优化,展示比传统编程模式优越的突破点,其中的一系列映射关系是可通过双脑协同来优选的,从理论上,可解释心智过程的网络记录与训练过程及其科学机理;最后针对具体的双语处理来构建基于学科、领域和行业的知识模块,实现了数据中心向知识中心的升华和收敛,既能提高检全率(发散能力),又能提升检准率(收敛能力),达到了实际应用的要求。因而,急需进一步的推广论证与探讨, 报告人介绍:1981年获铁道部五局电务处职工学校载波通信专业优秀毕业生,1987获贵州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文凭,1989应邀到深圳科图新技术公司任总经理助理兼咨询培训部经理,1994应聘到珠海科委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任市场策划部的负责人,珠海经济特区科源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的经理、珠海市融智策划有限公司经理、粤科无形资产评估中心的特区代表,清华科技园(珠海)融智文化基因工程研究所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企业诊断、决策咨询和创新骨干培训。1997就读吉林大学国际法学研究生,2000~2005应邀出任《前沿科学》和《信息学报》主编,2006获得珠海市委组织部高级人才资助去西班牙出席第七届国际本体论学术大会宣读基于融智学的宏观知识本体及其相应的方法体系,2007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2010-2012先后到哈佛大学和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并确立了形式化中文屋子的博士论文选题,师从中文屋子论题提出者塞尔教授,进而建立了中美塞尔研究中心,工作至今。这期间多次应邀出席Science杂志主办单位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学年会(2011、2012、…、2017),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理论融智学;2、工程融智学和应用融智学。 http://www.math.pku.edu.cn/static/interface/lecture.html?id=12659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1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养廉不仅需要大数据而且还需要大智慧
geneculture 2017-9-4 00:52
个人分类: 管理学|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科学is与智能科学is两个专业委员会…
geneculture 2017-9-1 10:29
信息科学is与智能科学is两个专业委员会虽是学术引领但是最终还是要产业落地(因为只有通过其实际应用才能让大众理解、认可并投入或支持)
个人分类: Science Learning|3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第二届智能科学国际会议 ICIS2017 (上海 十月25~28日)
geneculture 2017-6-22 13:06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Science (ICIS2017) Conference Committees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7/committees.jsp ICIS2017, October 25 - 28, Shanghai, Chin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has made certain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some special areas so far. However,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s on the essence of intelligence are far from sufficient and, therefore, many state-of-the-art intelligent systems are still not able to compete with human intelligence. To advance the research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intelligence, both artificial and natural,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text.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nference is to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from brain 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conferenc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discussing some of the key issues thatare related to intelligence science. The main theme of ICIS2017 is: Intelligence Science, Information and Noetic Science. Organiz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and Shanghai Society for Noetic Science , supported by Shangha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AST),co-organized by Shanghai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AI), Shanghai logic Association(SLA), Shanghai Chapter Under IEE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nform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Laborator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Sponsored b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AI) and China Chapter unde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tudies. Sponsor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AI) China Chapter unde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tudies Organizer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Association for Noetic Science Co-organizers Shanghai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AI) Shanghai logic Association(SLA) Shanghai Chapter Under IEE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Laborator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Supporter Shangha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AST) October 25-28, 2017, Shanghai, China http://cie.shmtu.edu.cn/icis-2017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7 Call for Pape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has made certain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some special areas so far. However,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s on the essence of intelligence are far from sufficient and, therefore, many state-of-the-art intelligent systems are still not able to compete with human intelligence. To advance the research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intelligence, both artificial and natural,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text.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nference is to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from brain 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conferenc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discussing some of the key issues thatare related to intelligence science. The main theme of ICIS2017 is: Intelligence Science, Information and Noetic Science Organiz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and Shanghai Society for Noetic Science , supported by Shangha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AST),co-organized by Shanghai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AI), Shanghai logic Association(SLA), Shanghai Chapter Under IEE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nform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Laborator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Sponsored b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AI) and China Chapter unde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tudies. Topics of Interest: Topics of interest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areas: · Basic process of neural activity in brain · Linguistic cognition · 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 and feature binding · Noetic science · Coding and retrieval of memory · Learning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 Exploration and active sampling · Thought and decision making · Emotion and affection · Nature of consciousness · Development and adaptation of intelligence · Mind modeling · Cognitive computing · Brain-machine integration · Intelligent robots and animal robots · Brain-like intelligence · Neuromorphic computing · Big data analytics ·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eta Synthetic Wisdom · Mind philosophy · Hybrid intelligence · Essence of perception · Mechanism of cognition · Advanced learning · Evolution · Logic theory for AI · Mathematical theory for AI · Factor Space Theory · Attribute Theory Method Submissions process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either in a full paper of no more than 6 pages (or 6,000 words); a short paper, or problem instance (at most 3 pages or 3,000 words); or a position statement (1 page). Paper submissions are done through the Easychair system: http://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icis20170 . The accepted papers should be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Selected papers will be recommend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follow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 Special Issue, 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etailed instructions can be found at the conference website: http://cie.shmtu.edu.cn/icis-2017 http://www.intsci.ac.cn/icis2017 Important Dates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June 23, 2017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July 10, 2017 Final Version: July 30, 2017
个人分类: 国内学术会议|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融智学导论》著作者邹晓辉在首届智能科学工作群提出24个问题
geneculture 2016-8-21 15:59
《融智学导论》著作者邹晓辉在首届智能科学工作群一口气提出了24个问题: 首先,锁定研究对象(intelligence)。 进而,明确学科性质【(心理学的人脑智力+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都是用的intelligence这个词;心智哲学的mind又与之密切相关。这三个学科领域各自又都有自己的不同学派及其研究范式(涉及各自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基本方法架构的差异)。因此,每一次讨论最好要能够明确一个主要的目标方向!】 问题1:自然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心理学人类智力的研究取向)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向)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 问题2:怎样把握信息处理能力(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基本的结构要素和程序步骤? 问题3:自然人和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是否存在本质区别? 问题4:如何区分最基本的现象信息? 问题5:各种现象信息有没有共同本质?如果有,那么,怎样抽取?如果没有,那么,证据或理由是什么? 问题6:可否结合具体的语言体现来揭示信息最最基本的概念框架? 问题7:是否存在一个与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那样的直接形式化方法体系之间既等价又独立的间接形式化方法体系? 问题8:为什么可以说机器翻译的基本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即如何排除歧义? 问题9:为什么有语言学和语言哲学而没有语言科学? 问题10:为什么有信息学和信息哲学而没有信息科学? 问题11:为什么有教育学和教育哲学而没有教育科学? 问题12:为什么有心灵学和心灵哲学而没有心灵科学? 问题13:为什么有社会学和社会哲学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 问题14:为什么有逻辑学和逻辑哲学而没有逻辑科学? 问题15:为什么古希腊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 问题16:为什么意义(meaning)现当代成为人文、社会和哲学的核心概念? 问题17: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很难消除的许多自然语言的歧义问题,如何让计算机排除自然语言的歧义问题? 问题18:化学、经济学、语言学乃至数学,都使用同一个词汇--价值,人机分别是怎么区分其含义的? 问题20:至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科学的判定体系有证实、证伪和范式三大源流,思维科学也好,智能科学也罢,关键在于:如何确立自身的判据? 问题21:什么是真正意义的科学? 问题22:拉瓦锡为何凭物质不灭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而成为化学之父? 问题23:智能科学有无基本定律?如果有,那么,它是什么? 问题24:脑(brain)与智(mind)的复杂关系可怎样系统梳理?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555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能科学介绍
热度 2 shizz 2012-10-25 12:11
智能科学研究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是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构成的交叉学科。脑科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行为水平研究人脑智能机理,建立脑模型,揭示人脑的本质。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意识等人脑心智活动过程的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 实现机器智能。智能科学是实现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4228 次阅读|3 个评论
智能科学-心智模型
shizz 2012-10-25 11:48
心智 (mind) 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 包括情感、意志、感觉、知觉、表象、学习、记忆、思维、直觉等 , 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非理性心理与理性认知融合运作的形式、过程及规律。 建立心智模型的技术常称为心智建模,目的是为了从某些方面探索和研究人的思维机制,特别是人的信息处理机制,同时也为设计相应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新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方法。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2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展新交叉学科智能科学的研究
shizz 2009-5-13 17:48
智能科学研究智能的本质和实现技术, 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共同研究形成的交叉学科。脑科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行为水平研究自然智能机理,建立脑模型,揭示人脑的本质。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意识等人脑心智活动过程的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 智能科学不仅要进行功能仿真, 而且要从机理上研究, 探索智能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 智能的研究不仅要运用推理, 自顶向下, 而且要通过学习, 由底向上, 两者并存。智能科学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对开放系统的智能性质和行为进行研究。 智能科学是 生命科学的 精华 、信息科学技术的 核心, 现代科学技术的 前沿 和 制高点, 涉及自然科学的深层 奥秘, 触及哲学的 基本命题 。 因此 ,一旦取得突破,将对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国家安全产生 深刻的 、 巨大 的影响。 目前,智能科学正处在方法论的转变期、理论创新的高潮期和大规模应用的开创期,充满原创性机遇。 智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对以人类为中心的认知和智能活动的研究已进入到新的阶段。智能科学的研究将使人类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把人的知识和智能提高到空前未有的高度。生命现象错综复杂,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说明,而能从中学习的内容也是大量的、多方面的。如何从中提炼出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和相应的技术,这是许多科学家长期来追求的目标。要解决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许多困难,诸如能源的大量需求、环境的污染、资源的耗竭、人口的膨胀等, 单靠现有的科学成就是很不够的。必须向生物学习,寻找新的科技发展的道路。 智能科学的研究将为智力革命、知识革命和信息革命建立理论基础,为智能系统的研制提供新概念、新思想、新途径。《智能科学》系统地介绍了智能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吸收了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数理逻辑、社会思维学、系统理论、科学方法论、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地探索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性质和规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