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治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治假是一项历史性工程
热度 25 xuxihb 2017-3-8 15:23
阿里巴巴老板马云发微博建议,像治酒驾一样治假货,卖一件拘留七天,造一件则入刑。这既表达了一个企业的态度,也自然是一个不错的广告。之前,阿里巴巴高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但是旗下的淘宝网仍然在时隔 5 年后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重新冠以“恶名市场”。我相信,假货确实让马云感到切肤之痛。 但是,制假售假不是孤立事件。年初,辽宁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外确认,辽宁所辖县、市,在 2011 至 2014 年存在财政数据普遍造假的问题,财政收入虚高达 20% 左右, 2015 年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实际上是夯实数据的结果。辽宁的造假行为影响到中央对该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该省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 更为奇葩的是,最近在南京高新区一村庄拆迁时,全村百余对夫妻集体假离婚,仍然共同生活的夫妻排队办理离婚证明,为的是从拆迁中获取高额补偿。博主用“集体离婚”在百度简单搜索,竟然发现近十余年各地此起彼伏的集体离婚,大多为拆迁补偿,也有为分房、为工作岗位,等等,不一而足。 博主曾有一篇文章“造假文化掣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09-07/11/content_300523.htm ),其中关于造假的例证更多更广泛。那时博主以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特有的现象。但是,近年来西方也不时爆出造假丑闻。 2015 年,德国大众汽车部分车型搭载作弊软件曝光。为逃避美国环保局的尾气排放检测,大众给 2.0TDI 柴油机加装一个失效保护器,并配套了一个欺诈软件。同年底,美国高科技创业公司 Theranos “无痛滴血检测”受到质疑,滴血检测虚假内幕不断爆出,至 2016 年 5 月连续遭遇集体诉讼,合作伙伴纷纷撇清关系,“女乔布斯”神话轰然倒塌。 但是,客观地说,西方的造假丑闻大体上是偶尔的丑闻,普罗大众对于造假说谎行为异常敏感,法律对于造假处罚异常严厉。在我国,造假行为涉及面之广恐怕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如果按照马云的建议造一件假货就入刑,那么各类造假要判多少年刑?需要多少监狱来装犯人呢?可能超出了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 阿里巴巴今天把业务向全球扩展,淘宝网上的假货遭遇到了西方文化和法律体系的强烈抵制,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专门打击假货,以换取国外市场信赖。可惜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仍然认为,目前淘宝网的假货及侵权产品处于不能接受的高水平。网民不禁要问,在阿里巴巴谋求海外市场之前那些年对假货也痛心疾首了吗?有网民留言:淘宝平台负责人需要入刑多少年?还有人调侃:老马,你当初凭什么起家?去年 6 月, 《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称,在阿里巴巴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马云表示,许多假冒商品比真品品质更好,价格更优惠; 阿里巴巴以交易总额计算,预期将超过瑞典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全球第 20 大经济体。 此言一出更是遭到网民的不满和揶揄。博主无法考证媒体的报道,也并不全认同网民的留言,但可以相信的是,阿里巴巴今日对假货之深恶痛绝大抵是海外市场倒逼的结果。这一事例让博主又复习了一遍年少时学到的知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痛了才会感到文化上的痛。所以说,开放的大门不可关上,从外向内倒逼往往是一个不错的药引子。 治假光靠“药引子”是不够的。除了被假货害苦了的企业家回头呼吁严厉惩罚制假售假,我们还能有什么良方?我认为,我国应当把治假当做一项历史性工程来实施,需要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第一,造假行为必须从政府部门绝迹。在马云发微博呼吁打击造假的当天上午,中央领导同志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当现任辽宁省委书记讲到该省曾经有过的严重弄虚作假风气时,领导同志说: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以博主的肤浅理解,一个国家,如果政府自身存在造假行为,又何以能治理造假问题?从政府部门入手,先照镜子、正衣冠,才能为社会树立一个榜样,才可能在道德、司法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治理。 第二,如马云所言,需要严厉处罚造假行为。制一件假货就入刑可能是夸张表达,但罚款罚到造假企业关门是可以做到的,对造假达到刑事处罚标准的也绝不该手软。同时,刑事处罚力度需要有所提升。严厉处罚造假企业与扶植实体经济的主基调并不矛盾,就如同决不能纵容企业非法排污一样。各地政府都有稳经济、惠民生的任务,但在惩治造假的问题上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要有决心使造假企业重者破产关门,轻者整改从良。 第三,治假还要从承载社会良心的核心人群入手。这部分人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的从业者。这些人是传道授业之人,是舆论场的把持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之人。这部分人道德良心的水准大体标定了全社会的道德良心水准。但是,当今知识分子群体也有造假分子、腐败分子、投机分子,必须清除其中恶化的成分,唤醒这个群体的时代担当,才能由他们承担起重建道德体系、推动造假风气治理的历史重任。 第四,构筑全社会的道德养成和终身强化体系。造假的问题既要依靠法律手段严厉处置,也要深层施治触及到文化层面不健康的东西,需要两手齐抓,坚持不懈,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里分 3 个问题简要概述。 1 、道德准则排序问题。博主一如既往地认为,重建道德体系,首要的任务是把“真善美”的“真”字提高到中国人道德体系的最高位置。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要接受不同的道德准则,譬如,诚实、善良、友爱、守规则、维护集体利益,等等。在我国民众中,往往为了友情、为了集体利益可以容忍造假行为,也就是把“真”字排序在其他道德准则之后。在这种对于造假高容忍的道德氛围中,有些人为了家庭利益、个人重大利益而说服自己的良心从事造假活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2 、养成环境问题。道德养成环境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成。一种习气经常是在师生、亲子、朋辈之间潜移默化、悄然传递的。如果要培养孩子一种道德观念,需要先让家长和老师具备这种道德观念,形成社会氛围。所以,重建道德体系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 、道德观念终身强化问题。当下,我国普通民众在离开学校教育之后的道德强化几乎只有作为媒体、舆论和文艺作品受众这一条途径。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主流媒体、新媒体和文艺作品的道德引领作用。此外,应当在所有合约、事项申报等过程中增加法律法规对于造假、作伪证行为严惩的提示和个人签名要求。 治理造假对于阿里巴巴或许是能否全球化的瓶颈,而对于中国则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之林,不仅靠经济、靠综合国力、靠政治外交等硬实力,还要有举世认可的道德底蕴、科学文化贡献等等软实力。把治假作为一项历史性工程来研究、实施,摒除造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正是中国崛起之路上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9180 次阅读|2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