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射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射干
热度 2 huailu49 2019-7-2 07:12
射干,百合目鸢尾科植物,多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花形飘逸,适用于做花径。根状茎药用,味苦、性寒、微毒。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常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3377 次阅读|4 个评论
高山之巅的射干
热度 3 mimu 2018-8-27 20:59
暑期在山中采样,行至半山时,路边偶然见到几株橙红色的小花,花瓣上还散生着深红色的斑点,再看看宽扁的剑型叶片,一下便认出来是射干。一路向山顶行走,沿路的射干也没有断了行踪,直到山顶一片空旷的茶园时,路边还有不少打着花苞或者盛开的射干。 看到在这高山之巅的射干时,不由得便想起了魏晋诗人阮籍在咏怀组诗中的那句“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层城”,更早一些的《荀子 · 劝学》,在 “ 蒙鸠与射干” 的故事中也提到射干“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看来射干作为一种颇具君子风范的奇花异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与居高望远的意象有着切实的联系,宋代的梅尧臣、元代的刘基等著名诗人也在他们的诗作中提到了这一意象。 射干一名听起来很怪异,让人一时摸不到头脑甚至读错,这个名字正确的读法是“ yè gān ”。历史上,射干也有很多别名,与叶子有关的就有“扁竹、老君扇、凤凰草、扇把草、鱼翅草、山蒲扇、剪刀草”等,和花的形色有关的也有“金蝴蝶、野萱花、黄花扁蓄”等名称,射干一名的得来应该与陶弘景所述“茎长,如射人之执竿”有关, 射人指的是《周礼》中记载的手持长竿、掌管射仪的官员。 在现代的分类系统中,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属于鸢尾科射干属,其英文名为 blackberry lily ,应该是由花房中 黑色的种子而来。 这一分类与我国古人的认识基本相同,但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历史上,鸢尾和射干的关系可谓是颇为错综复杂, 《广雅 · 释草》便说“鸢尾、乌萐,射干也”, 陶弘景也谓二者是一种;苏恭、陈藏器则认为紫碧花者是鸢尾,红花者是射干;其间还有提及白花者,但是红花者是射干倒是共识。 射干株型奇特,花色喜庆吉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此外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已有明确记述,“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但被列为下品,目前仍然有射干利咽口服液、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在市场上应用,也见有少量有关毒副作用的报道。现代的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一定浓度的射干煎剂或浸剂确有抑制或延缓腺病毒及甲流病毒等感染的作用。 在宋玉的《高唐赋》中,射干则是以香草的身份出现的:“秋兰茝蕙,江离载青。青荃射干,揭车苞并。” 西汉刘向所作的《楚辞•九叹》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蘘荷”及“揭车衡兰,槀本射干”之句,这几篇文章中的射干,据古今考证,都是和兰草、江离等著名香料植物齐名的香草。现在市场上虽然偶见有射干精油销售,但是并未见有何文化渊源可言,射干作为香草 和文化使者 的身份,已经被我们基本淡忘了。
个人分类: 博物观察|5517 次阅读|8 个评论
鸢尾科射干等几种植物
热度 1 李智选 2017-3-4 07:17
射干与鸢尾及鸢尾科植物 对于久居城镇或者城市的人们来说,鸢尾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花卉。每年的四到六月鸢尾的花都会开放。西安地区大概是四月二十日进入盛花期。鸢尾的花,俯视看,刚开始观察,其“花瓣是两轮的”,你再解剖开它的外轮花被片,就会看到内轮的花被片——花瓣是连着雌蕊的柱头(花蕊的中心的管状器官)——接受花粉的器官。因此严格意义地讲,在植物学上应描述为柱头顶端分枝、变态为花瓣。 就这点问题,有的教材《中药鉴定学》里写法就是非专业的,把柱头花瓣状说成是内轮花被,这就是错的!不信您看看(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37页)。另外的版本不在手头。 关于射干和鸢尾的区别,一般来说就是这个,即柱头有没有花瓣状,花柱变态形成花瓣状者是鸢尾。无变态花瓣的是射干。 然而,在药用植物方面,射干对于鸢尾来说名气要大很多,植物射干的根状茎(像姜的食用部分)作中药也称射干,是响当当的常用中药。其主要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咽消痰。中药成方《金匮要略》中的射干麻黄汤;《圣惠》中的白蒺藜丸,等都有应用。 在陕西和贵州鸢尾和野鸢尾(百射干) Iris dichotoma Pall. 的根茎也作中药射干习用,但这只是习用品,不是中国药典规定的,只能是草药大夫用,或者作为射干的混淆品种使用。 在陕西我拍摄过鸢尾科植物有:鸢尾、白花鸢尾、射干、马蔺和唐菖蒲等。
个人分类: 摄影|1255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