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理科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级科普:如何把科字真正或完全加到这些重要学科上去?
geneculture 2018-4-29 19:27
会当临绝顶: \0 www.webmeeting.com.cn:8800/pub_recording_view_ecard.php?id=79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2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凡事预则立:有朋至远方(北美)来,完成预订的学术交流
geneculture 2017-7-17 03:43
今天下午的话题是:地理数学、地理科学、信息科学, 明天下午的话题是:意识科学、大健康和大教育乃至大系统。 最终目的是把马蔼乃教授原创的独特思想精准地记录下来,做成一个一个知识模块即以知识本体的形式,可同时被人机双脑无歧义地精准(自然语言)理解,从而,可保证它们可被精准(专家知识获取及形式化)表达和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多语种、多媒体地精准记录,不被误解,易于传播、学习、掌握和应用! 采用的观点和方法是: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Wiley与RMS合作出版开放获取新刊---Geoscience Data Journal !
WileyChina 2014-10-11 17:12
Wiley 与英国皇家气象学会(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合作发表新期刊 Geoscience Data Journal 在 Wiley上 开放获取。这本新期刊 只能在线上获取 , 主要发表短小的地球科学数据论文,还有一些已被数据中心通过并且有DOI 的 数据集 。 “我们现在愈发认识到,能用于支持重要发现的数据应该被更广大的群体获得,利用这些数据来对结果进行更多的分析和解读”Wiley 生命科学部门副总裁兼常务董事 Mike Davis 说,“研究人员要创建并收集大量的新数据集,这种能力的增长和数据储存获取渠道增加是同步的。为了应对这样的形式,我们发行了 Geoscience Data Journal 。 ” 编辑团队包括了 自然环境研究委员 会 和 英国大气数据中心 的代表 ,团队的负责人是英国气象办公室的 Rob Allan博士,团队将在数据中心的全球网络下开展工作。本期刊将在数据综合处理和实现电子储存数据集这些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终有一天地理科学数据能易于获取、阅读和理解。 Geoscience Data Journal 仅能在 线上获取 ,主要 发表短小的数据论文 (描述一个数据集、提供一些收集的细节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软件以及文件格式),话题从 天气与气候到海洋地理、大气化学和地质学 。所有发表的数据论文都会链接到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可以提供收集、处理和文档格式的具体信息。 “一直以来,有关数据来源、综合处理、识别和查找的探讨都很重要,但从没达到最近这几年的关注度,”英国皇家气象学会总裁Paul Hardaker 教授说,“能够在同行评审期刊里发表数据不仅能帮忙解决的很多问题,同时也能认可数据带来的贡献,也认可了把数据给更广大群体的科学家们。” “能发表和引用数据集的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行之后,确实能给开放数据带来一个契机。这有利于增进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同时还能推广NERC 和其它研究组织的可重复使用的数据”,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科学信息部门主管Mark Thorley 说“NERC 已经在支持科学活动中的数据,这些支持促成了刊物的发表。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和支持我们的研究社群利用期刊来发表自己现有的数据集。” Geoscience Data Journal第一期 现已上线!欢 迎 免费获取 ! 第一期文章精选 The GBS dataset: measurements of satellite site diversity at 20.7 GHz in the UK (pages 2–6) S. A. Callaghan, J. Waight, J. L. Agnew, C. J. Walden, C. L. Wrench and S. Ventouras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7 MAR 2013 | DOI: 10.1002/gdj3.2 High-resolution polarimetric X-band weather radar observations at the Cabauw Experimental Site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pages 7–12) Tobias Otto and Herman W. J. Russchenberg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 NOV 2013 | DOI: 10.1002/gdj3.5 Cyclostationary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sea-level reconstruction (pages 13–19) B. D. Hamlington, R. R. Leben, M. W. Strassburg and K.-Y. Kim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30 JAN 2014 | DOI: 10.1002/gdj3.6 The CLARIS LPB database: constructing a long-term daily hydro-meteorological dataset for La Plata Basin, Southern South America (pages 20–29) Olga C. Penalba, Juan A. Rivera and Vanesa C. Pántano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3 JAN 2014 | DOI: 10.1002/gdj3.7 GB3D – a framework for the bedrock geology of Great Britain: Data Paper (pages 30–42) S. J. Mathers, R. L. Terrington, C. N. Waters and A. G. Leslie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3 JAN 2014 | DOI: 10.1002/gdj3.9 RU_CAGeochem, a database and sample repository for Central American volcanic rocks at Rutgers University (pages 43–48) Michael J. Carr, Mark D. Feigenson, Louise L. Bolge, James A. Walker and Esteban Gazel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1 FEB 2014 | DOI: 10.1002/gdj3.10
个人分类: Life Science|1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未来十年地理科学研究的战略方向
chenhuansheng 2013-7-4 17:36
未来十年地理科学研究的战略方向.pdf 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功能和未来十年研究的战略方向.ppt 英文版原稿:http://books.nap.edu/openbook.php?record_id=12860page=7 全文载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的《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2011 年2 月15日 第4-5 期) 近期,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 正式出版了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 NRC )“ 未来十年地理科学战略研究方向委员会”( Committee on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in the Next Decade )完成的研究报告《认识变化的行星: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Planet: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该报告提出了未来十年地理科学研究的 11 个战略方向。这些战略方向反映了未来十年地理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1 引言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冰川退缩、物种栖息地加速丧失、前所未有的人口迁移、国内和国家之间不平等加剧、对资源消耗忧虑增加以及相互作用和特征模式转变的时代。日益增加的消费、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及其不断增强的流动性以及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着地表状况,同时也给科学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和管理地球的努力提出新的挑战。变化的时代同时也是地理科学创新的时代。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跨学科科学家研究群体已借助新的地理学概念、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对诸如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和人口动态等议题的理解。其结果是,地理学的思想和信息在规划、环境管理、政策制定以及科学等方面日益发挥中心作用。地球表面的动态地图和影像现在已成为应急管理人员、运输工人和城市规划者的必备工具,诸如全球定位系统( GPS )工具和在线地图等新的用户友好的地理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类在 21 世纪面临的主要挑战大多数与人口流动、自然资源耗竭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地表景观与环境的特征及空间组织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地理科学的相关研究对监测、分析和应对这些变化的努力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最近 20 年的技术进步和研究优先领域的变化激发了地理科学的快速发展。除了地理学的发展以外,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地质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等也都对地理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譬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不断塑造地球变化的环境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的分析。诸如遥感系统等新技术增强了人们获取高分辨率和近实时数据的能力,而地理信息系统( GIS )、 GPS 和地理空间可视化技术则提高了人们处理、分析和再现地理数据的能力。从工作场所到日常生活这些技术都有所应用,而且它们对于信息管理、政府管理、商业和旅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对人类改造环境以及全球化、资源耗竭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的日益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变化、流域恢复、人口迁移、全球不平等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极大兴趣。对所有这些现象的调查都可以得益于地理学的研究。 尽管地理科学不断会有新的进展,但要认识地球在 21 世纪面对的变化仍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演进,地球表面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但最近数十年来由人类引发的改变的速度和幅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地球表面呈现的巨大而快速的变化为思考地理科学的战略研究方向提供了逻辑起点,目的是了解地表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地点、变化的原因和频率以及这些变化的潜在影响。 2 报告的范围与目的 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 USGS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NGS )、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 AAS )的要求,为促进人们对 21 世纪初期地球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理解,美国国家科学院( NA )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 ——“未来十年地理科学战略研究方向委员会” ( Committee on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in the Next Decade ),通过提出旨在改进对 21 世纪初地球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理解的研究倡议来决定地理科学在未来十年怎样才能为推动科学和社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专门委员会主要关注深刻改变人类和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因素,同时深入思考地理科学如何才能为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做出贡献。带着这个任务,专门委员会遴选出了 11 个高度优先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具有明确的社会意义、对地理科学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与其他大的科学团体的研究有关、在未来 5 ~ 10 年内极有可能取得研究进展,并且可以利用现有的或者在未来几年预期有可能获得的方法或数据源来开展研究。 专门委员会邀请更大范围的地理科学界参加以选择优先研究领域以及高级研究所需的研究方法、技能、数据和基础设施等。在确定战略性科学问题之后,委员会又逐一概述了各科学问题的社会意义,探讨了迄今为止地理科学对这些问题研究的贡献并确定未来的工作如何才能产生新的见解。 3 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 地理科学在促进对地球表面所呈现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的认识、洞悉这些变化的影响、推动应对这些变化的有效战略的发展、以及促进对地球变化特征的记录和再现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战略方向的排列顺序则反映了从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到针对社会经济、地缘政治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呈现的特殊转型问题的转变。 未来 10 年地理科学的 11 个战略性科学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 4 大类主题,依次为: ( 1 )怎样理解和响应环境变化 包括 3 个战略方向: 问题 1 .人类正如何改变着地表的自然环境? 问题 2 .人类如何最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的生态系统? 问题 3 .气候和其他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 持续增加的人口、城市化、工业化和气候变化改变了地表环境并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虽然既往的研究业已证明气候变化、土壤侵蚀、栖息地丧失和水质退化,但对人类自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未曾充分考虑,这一点也影响了人们对未来变化规模及时机的预测。利用诸如树轮、孢粉化石等古环境数据,地理学家正致力于重建长期的环境历史以了解气候和地球自然系统随时间的波动情况。地理学家正采用 GIS 、遥感和地理空间可视化等技术来分析自然过程和格局随时间的变化,以弄清自然和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各自贡献。更全面地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化、物种和基因多样性的分布、以及不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迁的不断变化的脆弱性,是开展环境科学研究、风险管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指导旨在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的政策制定。 ( 2 )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 包括 3 个战略方向: 问题 4 . 100 亿人口将如何和在哪里生存? 问题 5 .在未来十年和更长时间内如何可持续地供养每个人? 问题 6 .人类生活之地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据预测到 2050 年地球上的人口将达到 80 ~ 120 亿人,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口增加将出现在城市。许多城市将为容纳快速增长的人口不懈努力,而城市向农村地区的扩张将改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文系统、气候、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变化的人口空间分布、形成不同聚落形式的过程、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面临的可持续性的挑战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认识更加拥挤的世界所面对的挑战是十分关键的。确保地球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可获得相应的食物资源就是其中的挑战之一。由于当前出现的饥饿不是因为全球的食品匮乏而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和食品分配制度的低效或不公平,要解决 100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挑战需要更好地认识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和分布系统、变化的食物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影响。人口数量的扩张和流动性的日益增加会使卫生保健的战线拉长,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标准会随居住地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利用空间分析、 GIS 和疾病扩散空间模型,地理科学有助于理解全球化、人口迁移、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经济状况以及政府政策对健康和传染病扩散的影响。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来分析疾病和卫生保健方式,对认识和理解不同人群的疾病行为和变化的脆弱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信息对制定能够改善全人类福利水平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 3 )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空间重组 包括 3 个战略方向: 问题 7 .人口、商品和思想的流动如何改变世界? 问题 8 .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不平等状况? 问题 9 .地缘政治变化如何影响和平与稳定? 在过去的数十年内,从人口迁移到货物运输,全球流动性明显增强,并对交通运输、通讯、经济甚至政治冲突的形式产生影响。现在迫切需要通过深入评估单个地方的发展以及利用 GIS 和地理空间信息等开展大尺度的空间研究,来了解流动性增强的原因和后果、流动性的地区差异、虚拟(如在互联网及其他媒介)流动性与实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全球化也加剧了许多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提高了人们对贫困和社会动荡状况的关注。地理学阐明这种不平等格局以及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产生这些格局的过程的研究,可以为理解贫困和消费方式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平等影响提供解释。面对经济和社会的剧变,主导二战后时代的地缘政治架构已然崩溃,现实提出了对强势政府和团体的领土议程、边界的变化的重要性以及资源匮乏在合作与冲突中的作用等开展扩展研究的需要。 ( 4 )如何使技术变化更有利于社会和环境 包括 2 个战略方向: 问题 10 .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观测、分析和可视化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问题 11 .“ 公众制图” ( citizen mapping )和“ 公众被制图” ( mapping citizen )的社会含义是什么? 自古代起,观察、制图和描绘地表环境一直就是地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天的地理学研究中仍占据着中心地位。提供地理信息的网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它使得公众既是地图绘制的来源又是地图绘制的对象,但地理信息的激增又提出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地理学观测、分析和可视化地球表面的人类与自然特征变化的技术和工具的最新进展,将在解答上述科学问题以及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新技术同样需要非专业人士有能力和有意愿在提供地理信息的同时能够保护好个人隐私。 4 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 报告中提出的 11 个战略方向表明地理科学在应对 21 世纪初期科学和社会面对的根本性挑战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考虑到当前所呈现的地理转变的程度和规模,弄清特定地区发生变化的原因将变得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地理学研究发展迅速,但向前发展仍需要努力扩展地理学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研究的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研究领域拓展等方面不断努力。譬如,虽然迄今地理科学的绝大多数进展都是源于独立的研究工作,但要致力于解决 21 世纪全球面对的众多挑战则需要具有多种知识技能的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大规模合作。培养下一代地理学家需要有全新的课程设置,以提高他们的地理学视野、空间思维和地理学研究技能,并教导学生怎样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有必要加强地理学研究成果的推广普及,向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媒体和其他应用者提供地理学信息,同时促进地理学界与社会大众的联系。专门委员会期望报告中概述的优先研究方向可以引导地理学研究日益严谨、有序组织和更加有力,而这也是拓展地理学研究领域、指导政策制定,以及使公众理解和评判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的地理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Committee on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 aphical Sciences in the Next Decad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Planet: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http://www.nap.edu/catalog.php?record_id=12860 Prof. Dawn Wright Discusses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eport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Planet: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http://gisandscience.com/2010/12/21/prof-dawn-wright-discusses-the-national-research-council-report-understanding-the-changing-planet-strategic-directions-for-the-geographical-sciences/ (郑军卫 张志强 编译)
3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学森的万斤粮论证原则没错及其他
热度 1 王铮 2009-11-12 09:48
人无完人,随着对钱学森的歌功颂德,钱学森 1958 年提出的亩产可达万斤的论调被频繁曝光,有些人把差不多把大跃进的错误追到了钱学森身上。 我没有查到原文,记得钱学森当年的论断是到达地面的光能利用 3% 就可以亩产万斤。这个论断是在当时已经报道了出现亩产万斤时的情况下,钱学森作出的解释性论证。实证科学的原则是解释过去,证明现在,预见将来,钱学森走的是正常科学路线。后来出现了亩产 10 万斤, 20 万斤,钱学森没有发言了。钱学森为什么要做解释性论证呢,很可能当时他有怀疑,结果计算发现亩产万斤可行,那些没有论证的招牌学者,只不过当时没有这个水平罢了。 钱学森科学错误在于没有考虑作物生长,除了光,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土壤。对于这个问题,当时的中国地理界是有认识的,黄秉维对这个结论实际上提出了异议,可是上报不到中央。我想作为地理学家、气候学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等应该清楚,为什么不敢反对?第一作为科学问题,当时还认识不清楚;第二、政治压力,刚刚过了 1957 年的反右,谁敢反对群众的首创精神。 1950 年代流行圣人出,黄河清,有个地理学家写文章说黄河清是大干旱年现象,当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 钱学森的论点实际上推动了中国后来的农业生产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农业生产潜力,决定于光(光照)、温(积温)、水(水分)、土(土壤)条件,有许多模型,有美国人的、俄国人的,黄秉维也提出了一个模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拙著《理论地理学概论》。从这点上看,钱学森提出的结论具有启动创新的意义,而且他科学原则没错。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没有百家争鸣,为什么人大常委黄秉维的意见反映不到上面?因为 1957 年后政府需要歌功颂德,需要迎合,政治强奸了科学,政府只需要北门学士。这样这种对政策的解释性论证在中国很流行,现在仍然很流行,而且需要的是对政策正确性的解释,这是中国的悲剧,也是中国科学家的悲剧。 2001 年我在一个全国会议上提出中国要研究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遭到了一个某部官员的谴责,我反驳他:无论我们减还是不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结果有关部的有关气候项目我再也没有机会参加了。在科学上选择政策正确性解释的结论,禁止不同意见的学者研究,这种现象不能再持续了。 政治不能再强奸科学了!解释性科学的出现,是 1957 年反右的结果,在 21 世纪的中国还在猖狂,痛心疾首呀! 需要补充的是,钱学森后来对用数据反对了他的黄秉维很尊敬,他口口声声称黄秉维先生为黄老,顺便说一句,黄老不是海龟。 1991 年,我建议搞一个地理科学讨论班,他支持了,原因之一就因为我是黄老的学生。由此可见,他对万斤粮论证是由内疚的。而且我认为钱学森后来一再强调地理系统是复杂巨系统,可能与 1958 年的失误论证有关。而复杂巨系统的提法,比国际上提出复杂系统研究早了十多年。我写的《理论地理学概论》就是那次会议的讲义。这个著作,或多或少是反钱学森先生的一些观点的,我们之间发生了不快的通信,但是钱学森没有利用他的影响,制止我的书的出版,因此我也主动把他对我误会性的批评提供了出版社,作为历史,可惜没有附上我的原信。 总之,钱学森万斤粮论证在他发现错误后就停止了论证,而他在万斤粮论证中表现出的创新思想启动农业生产潜力这个学科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地理系统是复杂巨系统的观点。如果没有政治强奸科学或者说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一个创新的科学的看法,只会有好的收获。 如果没有 1957 年的反右,就有不会有 1958 年的大跃进,我的弟弟、我的叔叔就不会在那一年饿死。我诅咒 1957 年导致科学被政治强奸的反右。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4841 次阅读|8 个评论
GIS学科属性
vcitym 2009-9-11 09:40
上课或平时,有不少学生问GIS的学科属性问题,如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科学类还是测绘类等。其实他们关系密切,基本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如下图示。
个人分类: 技术相关|4824 次阅读|2 个评论
h指数批量统计法用于地理科学学科之尝试
周春雷 2009-5-14 22:45
国际地理科学学科高影响力作者名单 (由 周春雷赵星 联合测试) 研究目的:验证h指数批量统计法效果 方法:h指数批量统计法,第一作者h指数 样本:WOS地理科学学科31种期刊 ----------------------- 博主注:没想到竟被编辑老师推荐上了首页,谢谢!既然得到大家的认真对待,我就把这个事情当作一个严肃的研究认真进行了。为此,先做一点补充:h指数批量统计法是由本人提出的,它的思路是汇总某领域全部期刊的引文信息,通过自编程序一次性提取出全部作者的h指数。笔者此前已经用国内图情界数据与传统h指数统计方法进行了对比测试,感觉精度尚可接受。曾用该方法得到了国际图情界高影响力作者名单,如果笔者的理解无误的话,某国外专家对该名单是认可的。考虑到科学网上有众多基础学科的行家,笔者尝试用该方法测试一些基础学科,得出h指数视角下的高影响力国际专家名单,供大家赏析、评判,这一方面可以帮笔者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计量角度为大家了解学科概貌提供一定的参考。该方法应用的核心在于领域专业期刊的选取,我们从JCR中取的GEOGRAPHY, PHYSICAL类目下的31种期刊,希望能用于测度地理科学学科,但从魏东平老师的反馈意见看,似乎ISI的学科分类并不精确,我们并没有使用到合适的期刊,因此统计的结果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知各位老师在选取样本上有什么好的提议?(ps经贺天伟老师提醒,我发现我犯了个大错误!我选择的是邻近的地理科学学科!ISI的分类没有问题。:( 所以赶紧纠正所统计学科的名称,希望没有人被误导。特此声明) ----------------------------- 1ANTARCT SCI 2ARCT ANTARCT ALP RES 3ARCTIC 4BOREAS 5EARTH SURF PROC LAND 6GEODIN ACTA 7GEOGR ANN A 8GEOINFORMATICA 9GEOMORPHOLOGY 10GLOBAL ECOL BIOGEOGR 11GLOBAL PLANET CHANGE 12HOLOCENE 13INT J GEOGR INF SCI 14ISPRS J PHOTOGRAMM 15J BIOGEOGR 16J COASTAL RES 17J GLACIOL 18LANDSCAPE ECOL 19LANDSCAPE URBAN PLAN 20MT RES DEV 21PALAEOGEOGR PALAEOCL 22PERMAFROST PERIGLAC 23PHOTOGRAMM ENG REM S 24PHOTOGRAMM REC 25PHYS GEOGR 26POLAR RES 27PROG PHYS GEOG 28QUATERN INT 29QUATERNARY RES 30QUATERNARY SCI REV 31Z GEOMORPHOL 敬请行家判断外行用纯计量手段得出的高影响力作者是否名副其实!欢迎拍砖!:-) ----------- 作者h指数 matthews, ja16 hall, k13 kullman, l13 mccarroll, d13 andrews, jt12 bjorck, s12 mangerud, j12 muhs, dr12 phillips, jd12 simon, a12 ballantyne, ck11 bennike, o11 lomolino, mv11 magny, m11 benn, di10 harris, c10 harvey, am10 lancaster, n10 lane, sn10 luoto, m10 nesje, a10 shaw, j10 siegert, mj10 vandenberghe, j10 abrahams, ad9 antrop, m9 behling, h9 carling, pa9 carrion, js9 forman, sl9 fraser, cs9 glasser, nf9 gomez, b9 innes, jl9 knighton, ad9 kruger, j9 murton, jb9 seppa, h9 stirling, i9 briggs, jc8 bryan, rb8 bush, mb8 dong, zb8 dyke, as8 evans, dja8 foody, gm8 goossens, d8 goudie, as8 hart, jk8 holmlund, p8 imeson, ac8 ingolfsson, o8 jim, cy8 lambeck, k8 lowe, jj8 ruddiman, wf8 tinner, w8 trenhaile, as8 twidale, cr8 tzedakis, pc8 wilson, p8 xu, jx8 allen, jrl7 anderson, rs7 andreev, aa7 araujo, mb7 bennett, mr7 benson, l7 boulton, gs7 brown, dg7 bullard, je7 charman, dj7 clarke, ml7 darmody, rg7 denton, gh7 dodson, jr7 ferguson, ri7 foster, dr7 foster, idl7 frechen, m7 french, hm7 gaston, kj7 haberle, sg7 haeberli, w7 hald, m7 harris, sa7 hassan, ma7 hooke, jm7 humlum, o7 karlen, w7 kleman, j7 larsen, e7 li, x7 luckman, bh7 lundqvist, j7 matsuoka, n7 mcglone, ms7 morner, na7 owen, la7 parsons, aj7 peltier, wr7 piotrowski, ja7 preusser, f7 pye, k7 renssen, h7 roberts, d7 rousseau, dd7 sejrup, hp7 seppala, m7 shulmeister, j7 smith, bj7 srivastava, p7 stokes, s7 syvitski, jpm7 tipping, r7 walling, de7 wastegard, s7 wohl, ee7 yair, a7
个人分类: h指数|10822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