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做人的态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没有一些简单的原则来帮我们去应对一个复杂的世界?
热度 2 bochang 2017-5-5 17:34
人们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很难去应对。在人的一生中,要面对多种挑战,包括升学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事业上的问题,与人相处的问题等等。不久前,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 对于这个复杂的世界,能否找到一些简单的原则来帮助我们去应对?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非常不容易回答。不过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有一些有用的原则可以参考的。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 (1) 首先,要尽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掌握的。但是,如果我们尽了力,能够把事情办成的机会就会大一点。所谓天助自助者。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论什么事情,学习也好,研究也好,还是待人处世,虽然尽力了并不等于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不尽力,肯定不会成功。只有自己尽力把事情做好,才有机会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一旦我们尽力了,起码能得到心安。即使是遇到很倒霉的情况,我们的损失也可能会减到最小。这也算是一种自我的保护。而且,我们有没有尽力而为也会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如果我自己不尽力,怎么能要求别人来帮我?当我们在努力把事情做好的时候,也许就能感动别人,使他更愿意提供帮助。 (2) 存心要正,待人以诚 一个人需要有荣誉感。而心存善良正是这个荣誉感的基础。只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心里才可以有底气,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一个人可以欺骗别人,但骗不了自己。假如自己心里有鬼,肯定无法心安理得。 而且,一个人存心公正,能够做到待人以诚,在处世中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起码较少和别人产生矛盾。就算有时候你被别人误解了,经过一些互动以后,别人也会看出来你没有存心不良,因而就会改变了对你的看法。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心里只为自己着想,对别人耍诡计,他会提心吊胆,很怕被人发现。有时候为了掩盖这个不善的存心,可能就要说更多的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只有存心正直的人,才可以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所以一个人存心正了,最后获益的还是自己。 (3) 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人生如此复杂,社会如此复杂,人与人的关系如此复杂,如何处理好?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这些学问有些可以在正式的教育中学到,有些可以靠父母或者长辈们的教导。有些人比较幸运,可能出生在书香门第,或者是名师出高徒,很早就懂得怎么样待人处事。但是更多的人是要靠自己从经验中学习。这包括正面的经验和负面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尤其使人印象深刻。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经验中学习。有人说,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 聪明人 ,他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这种学习可以来自读书,观察和分析。他们不需要自己经历那种痛苦就可以学习到其中的经验。第二类是 普通人 。当他们犯了错或者吃了亏以后,他们就可以从其中学到了教训,以后就可以避免吃同样的亏。第三类是 不聪明的人 。他们会一错再错。他们不但没有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也没有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这种人难以得到幸福。 人生如棋,好的棋手能很快地从经验中学习,越下越好。那些学习能力很差的人,棋就会下得不好,经常会输掉。要应对复杂的人生,我们必须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4) 盡量用一種樂觀的心態來面對 世上很多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同一件事情,有些人认为是好事,有些人却认为是坏事。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半杯水的比喻。当你口渴的时候,有人给你半杯水。你是心怀感激,还是心里抱怨?有些人可能因为有了这半杯水而非常感激。有些人却会抱怨别人没有给他一整杯水,因而不高兴。这就说明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心态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一个乐观的人会为得到半杯水而感到幸福;而一个不满足的人却为那空的半杯而心怀愤懑。 这种不同的心态不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感,它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际遇。在上述的例子里,接受半杯水的人的态度会影响到送水的人的感受。如果接受水的人是心怀感激,真心实意地谢谢人家给他水,送水的人会高兴,下次还会很愿意送他水喝。反过来,如果接受水的人抱怨别人给他的水不够多,心生怨恨,那送水的人下次可能就不太愿意再给他水了。 所以,能否抱有乐观的心态不但会影响到自己心里能否看得开;它还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态度。一个积极乐观,感恩的人,别人愿意和他交往,愿意帮助他。倒过来,一个经常愤世嫉俗,经常抱怨的人,别人和他相处会很难受,不乐意接近他。这是一种正反馈。因为积极乐观的人,能交更多的朋友,人际关系越来越好。而一个老是在抱怨,不知足的人,他不容易跟别人交朋友,只会跟别人疏离。所以要在人生里得到幸福,最好尽量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世界。 以上这几个原则十分简单,几乎是老生常谈。但我认为一旦掌握了它们,身体力行地去做,我们就可以较容易地应付不同的事情。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9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