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技管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点期待:政府科技管理先要“做正确的事”
热度 2 zhangjiuqing 2015-1-25 09:41
一点期待:政府科技管理先要 “做正确的事” 对 政府 科技管理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 , 我们已经讨论了 很多 。目前科技管理引起较大争议的问题 ,不管是 提高 量化排名 的质量 , 还 是 建立独立的 第三方科技 评价, 是建立在政府“正确地做事”这一要求下的,是以提高管理效率为政府的终极管理目标的。这种目标定位,忽略了一个更大的 、更 为基本的前提, 那就是 政府科技管理 最应该的是 “做正确的事”。 如果“做正确的”事这个前提不牢靠甚至不成立,接下来的“正确地做事”也难以成立。 “做正确的事” 和“正确地做事”,是管理学最基本的准则,是管理者的应知应会。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德鲁克 阐述过两者的差别和重要性,大概的意思是 : 以 正确的方式做事, 关注的是效率; 做正确的事 ,关注的是效能 。 作为管理者,把 效率和效能 看得都重要是应该的,但是更要清楚的是, 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性 程度是不一样的 。 最好的管理者当然 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 管理者 首 要解决的是 效能 问题 ,然后 才是 提高效率 的问题。 历经多年的一轮轮科技体制改革,多是在解决“正确地做事”上做文章,本来处于领导地位的政府管理者抛弃了层级管理的做法,把自己降身为基层的、低级的管理者,总是针对着一个个具体的科技计划项目、到个人的人才计划、附着在机构内部组织的各种基地建设计划等等来做文章,把管理效率分解到这些项目、人和基地的身上。为了管理效率,他们双眼死死地盯着这些项目、人、基地的经费划拨、过程监管、业绩评价,生怕出一点差错,生怕产出达不到投入的预期,以此作为政府科技管理的政绩和个人的业绩。 比如,政府出台了一个又一个计划项目来分配经费,计划项目不够用了,就出台专项来补充项目;单个项目实施时间长了,没有新鲜感了或者觉得计划有缺陷,就出台一些基地、平台计划;基地、平台计划时间长了,没有新鲜感活着还是发现有不足,就出台一些人才计划。这些东西多了显得散乱了,就提出集中协调整合;现在多到自己都管不过来了,就提出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机构代理管理代理评价,即使没有几个人弄清楚第三方机构专业机构到底是什么。政府科技管理时刻在改革的路上,为提高管理效率殚精竭虑,为“正确地做事”忙忙碌碌,不去管自己该不该出发,也不去管自己出发时的初衷。 在这里,列举 “做正确的事” 的几个基本要点: ( 1 ) “做正确的事” 是首先要确立的是做事的思想意识,是理念, 是“行成于思”中的“思”, 用来指导正确地 做事的 行动 ; ( 2 ) “做正确的事” 是要确定面向未来的使命和定位,并且让正确地做事的人能认同这种使命和定位; ( 3 ) “做正确的事” 是要前瞻部署,对创新进行投入并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而不是让正确地做事的人承担风险; ( 4 ) “做正确的事” 要确立相对稳定的目标,不能让 目标漂移不定 ,不能 反复调整 目标,让人不停地改变行为而正确地做事 。 那么,政府在科技管理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呢,看看科技人员如此多的吐槽就能判定。我们可以对照上述四点,进行一些检视。 (1) 关于思想理念:学术自治、科研自主是科技工作者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政府科技管理首先树立起服务于学术自治、科研自主的思想理念,并在科技资源配置、使用和管理中践行这一理念,才是做正确的事,是头等大事。 ( 2 )关于使命定位:政府科技管理的使命是要让本国的基础科学走向前沿、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军事科技增强国防、公益科研造福民生,而不是着眼于某些具体的科研项目、人才、基地的评审、评价、评估及其经费使用管理等。 ( 3 )关于前瞻部署:政府科技管理要在理性预测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常规科研活动的前提下,基于政治目的做出一些特殊的、差异化的倾斜部署,这种部署是把少量的赌注下在政府认为某些重要领域、专门机构,政府科技管理主要对自己下的这个赌注负责监管。 ( 4 )关于稳定目标:政府科技管理往往通过各种条例、规定和政策文件来展开。当管理者把出台这些条例、规定和政策文件作为行政业绩和管理目标的时候,这些目标必可避免地打上了部门利益和短期绩效的烙印。 总之,政府科技管理“做正确的事”,不体现为它出台了多少新的文件,改革了多少旧的制度,评审和管理了多少经费、项目、人才和基地,统计科技人员发了多少论文、获得了多少专利,为多少人发了多少项科技奖励,每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了多少点数,下放了多少行政审批事项。 如果政府科技管理不花大力气,先去确定“做正确的事”,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如何,仍然是个未知数。 究竟何为“做正确的事”,大家各抒己见吧。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266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何管理者坚持量化考评
热度 26 zhangjiuqing 2015-1-19 18:46
为何管理者坚持量化考评 在中国,管理者对科研人员的绩效采取量化考评,已引起人们广泛的议论,批评的多,肯定的少。对于量化的弊端,该说的都说了;对于改善的建议,该提的都提了,情况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 为什么量化考评在中国会如此根深蒂固呢,本人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在此帮他们啰嗦几句,理性猜测多于实证分析。有一句老话:存在即是合理,合理未必最优。 1 短暂与悠久 改革开放的 30 多年来,我国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走在量化的路上, GDP 决定了经济建设繁荣程度,报酬收入决定了个人工作业绩,消费额度决定了生活水平质量,科技进步贡献率决定了研发投入绩效,一年蓝天天数值决定了大气环保质量。 大量的科研人员都经历了大学考试,大学按照大学分数线招生,每个人按照(即使是连蒙带猜)按照高考成绩选择哪所大学,硕士博士的录取也是如此。 恢复高考后的前几批大学生中的优秀者,若干年后陆陆续续走上了科研管理岗位。他们是高考成绩量化的受益者,也是竞争科研投入的胜出者,是科研产出的丰收者,顺利成章地成为了首批科研绩效量化管理的制定者。 比起其他量化考评,例如高考按分数高低先后的录取历史,例如流水线上工人的工分制历史,对科研人员的量化考评要短暂一些,需要的是完善改良,不是推倒取消。 2 模糊与精准 量化的最大好处就是精准。考评就是给每个人打上等级的标志,是真正的排名。假如有 100 个人,只分为 A 、 B 、 C 、 D 、 E 五个等级,从优秀、优良、良好、及格到不及格,每个等级都会拥挤着很多人。量化制按各项指标打分,再加上小数点后一位两位,数值显示出差异,总能把人区别开来。把此分数作为个人绩效,按绩效评课题、职称特别是发放额外的奖金,无比精确。对自然现象的精准描述是现代科研人员的追求目标,对人员绩效的精准描述也是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 对一些新鲜出炉的学术研究成果,一时难以看清楚其价值和贡献,本应模糊处理的评估,没有关系,用发表期刊影响因子来替代,同一类、同一本期刊上的每一篇文章都被等分值地精准量化了;那些貌似无法量化的,本应模糊处理的规范,比如师德,管理者也能将其量化,这就是所谓的权重和赋值。 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科研人员而言,发表论文、获得课题经费要算分,科研道德、人缘关系也要算分。最终的定性指标必然要通过精确的赋值和去量纲处理,加到总的指标体系中,才能完成计量。 3 温暖与冰冷 科研人员往往会自视甚高,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不是建筑工地的工人,管理者不能用工分制这一套量化指标来管理我们。然而,管理者的职责和天命就是管人,不管这人是科研人员,还是流水线工人、建筑工地的工人。 管理者不靠量化考评,又能靠什么呢?靠大家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评议?很多人推荐的是面对面的相互评议。这种在发达国家优秀科研机构流行的评议方式在中国会异化。中国是人情社会,低头不见抬头见,何苦大家为难大家。因此可预见的场面是,大家会面带笑容,哈哈哈哈,你不错,我不错,多么温暖的场面,可是管理者得不到有用的考评结果。 管理者拿来一张考评表,匿名填表,大家才有可能把真实的想法体现出来。对管理者来说,与其要虚假的温暖,不如直接来真实的冰冷。数字摆在那里,不会骗人,也不会得罪人。貌似冰冷的数字,给出的却是温暖的结果。这可能也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4 勤奋与懒惰 对管理者的量化考评,还有一种责难,就是懒惰。懒惰使得管理者一刀切,量化考评就那么两三张表,对搞自然科学的考评统统一张表,对搞社会科学的考评统统一张表,对搞后勤服务、管理的考评是另外一张不同的表。即使这样,管理者对于各种表格的内容的复核审查,也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当管理者自己无力直接评价科技成果和每个人的绩效时,要区分如此众多学科和领域的基础、应用和工程研究,要区分论文、专利和专著的评分标准,只能靠科研人员自己去争个高低辨个曲直,那无疑是一场兴师动众的运动。若因为管理者这样的勤奋,把量化考评弄得更精准一些,要么劳驾科研人员,要么劳驾代表科研人员的学术委员会。恐怕已够忙碌的学术委员们,也不会去选择这样的勤奋,而还是选择懒惰一些好。 5 稳态与动态 每一年都进行量化考核,是为了更好地与科研人员眼前的工作业绩挂钩,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一年一度的考评是考评,五年一次的考评也是考评,依据的仍然是这些能够量化的指标,时间长度对量化考评本质上没有区别。科研人员对于所要填的表格,如果平时稍加留心(比如记科研日记),如果实事求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 就管理者而言,没有每年科研人员的这些数据表格,怎么能向上级、向各种统计机构、向各种排名机构填报数据呢?社会每年都在为机构打分,上级领导每一年都在为领导班子打分,学生为学校打分,各种各样的排行榜也让学校、研究机构喘不过气来。各种各样的量化数据已成为管理者必须清楚掌握的基本事实。 管理者可以每年调整指标,以适应领导的管理意图和科研人员的适时要求,动态管理要比静态管理的效果好一些。兼顾暂时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在动态管理中能够找到平衡点。那些因为某一年量化指标的不足而受损的科研人员,可能会因为另一年的大收益而得到更大的补偿回馈。 6 无奈与抉择 无论如何,到了每一年的年终,科研人员都要为自己算账,要对自己做出评价。管理者不过是把大家的自我评价放在了一起。管理者自己的绩效也是以大家的绩效为基数的。 科研人员的自我评价意识要比量化指标重要得多。倘若每个科研人员对自己的评价里,不是得了多少课题收了多少经费发了多少文章,管理者就不能过分看重这些量化数据。倘若每个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科研绩效充满自信,坚信我的一篇论文的价值比别人的多篇论文价值高,或者你更坚信自己的学识,坚信自己科研的未来,根本不在乎管理者的临时评价,我行我素,持续做冷板凳,只期待一朝翻身,管理者也不会把你扫地出门。 大部分管理者曾经是科研人员,对于量化评价的劣处并非熟视无睹,也并非一走上新岗位后翻脸不认人。综合评价,错综复杂。个性评价,缺乏自信。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法之前,管理者对科研人员继续量化评价也是无奈的抉择。这个无奈的选择,和实施了 30 多年的高考制度一样,对于中国的高中毕业生而言,不管是过去三五天考试七门五门课程,还是今后的,两天考三门课程,大学录取靠高考成绩的指挥棒依然高悬在头。 古人云:用人之道,攻心为上。攻心乏术,辅以量化。这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宜之计。能否找到对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最优解,既能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又符合科研客观规律,需要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16840 次阅读|28 个评论
李侠老师的科技工作者排名为何招来批评之声
热度 28 zhangjiuqing 2015-1-6 20:47
李侠老师的科技工作者为何排名招来一边倒的批评之声 因为一篇关于科技人员排名的文章,李侠老师被推上了科学网的风口浪尖。 一时间科技人员对此文章近乎一边倒的批评,甚至殃及到了李侠老师所在的专业—哲学学科,李侠老师所在的这一群体—文人。 这可能是李侠老师始料未及的。一贯豁达的李侠老师,是否会有几个不眠之夜呢? 李侠老师是一位我尊敬的学者,近些年著述甚丰。他对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的弊端发表了很多简明而深刻的见解,也对改变这些弊端提出了应对策略。 从过去的文章看,李侠老师原本是一个弱政府主义者或者是有限度的自由主义者,秉承的观点主要是政府应该少干预科学家的自由研究。只有在尽力保障科学研究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政府才会有良好的科技政策。 科技工作者的排名,在科学社会学上称之为科学家的分层。也就是说,科学家队伍呈现金字塔结构。就整个科学界而言,从下至下有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获奖科学家、国家科学院院士、终身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等。就某一学科、某一学校、某一单位而言,科学家分层也是必然存在的。路透集团不是也发布各个研究领域全球顶尖 100 人排名吗?各单位不也是有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四级教授、五级—七级副教授吗?从这一点来看,李侠老师提出的科技工作者排名本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口诛笔伐的。 如果排名不关乎政府科技管理和科技资源分配,也不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也不关乎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动;或者排名是一种科学家群体的自发行为,是一种科研后评价,或者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提出的参考及资料,不与科技工作者的工资奖金津贴挂钩,你且去排名,事不关己,大家乐得看热闹。这就是为什么已经有那么多各种排名,科研人员并不那么在乎的原因。 然而,李侠老师给出了另一种选择,把自己放在强政府主义的立场上,并且与过去坚持的一贯立场原则完全相悖,不知何故。 也就是说,李侠老师把排名当成了资源分配的依据,把排名当成科研绩效的标杆,这必定使得排名成为一种管理科研人员的强悍工具和干预手段。这样,李侠老师站在了崇尚自由宽松的科技工作者的对立面。假如李侠老师的建议得以实施,在政府的科技行政干预如此强大的今天,会使得管理人员的干预行为变本加厉,这样的局面会令科技工作者感到担惊受怕。 从这种意义上讲,李侠老师这篇关于科技工作者排名的文章,招来一片反对之声也顺理成章了。顺便延伸一下,李侠老师依据科技人员综合排名进行科技管理的政策措施,与现在流行的利用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排名来分配政府科技资源、利用获得资助金额多少来判断科研绩效,在本质上是等效的。 有的时候,我会对一些搞公共政策研究的人说,不要为政府管理人员出太多的主意,你出的主意越多,他们的心就越乱。他们的心乱了,政策就会如忙人上厕所 - 不是大变就是小变。 配图:看似简单的算术平方根与繁分数是等价的。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10988 次阅读|30 个评论
科学网是博主间事业合作和生活相助的好平台
热度 4 Liweigang 2014-9-14 08:07
昨天收到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高晓培同学的邮件,报来个好消息,说是我们那篇合作文章在《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正式发表了(见武夷山博主今日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27582.html )。如果说仅是发表篇文章,也许谈不上惊喜,重要的是我们的理念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公布于世,志同道合的科学网网友间合作的成功,才是高兴的真正理由。 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主流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介绍和报道,大都是负面为主。特别是对中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进步和成就,要么是忽略不计,要么是视若不见,甚至冷嘲热讽的。然而,巴西在科技人才管理方面,Lattes开发实实在在做出了让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值得各国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参考。正如这篇文章中介绍的: 巴西建立 Lattes 平台的经验也引起了美国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 2009 年,美国政府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 Office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 OSTP )召集国家卫生研究院( 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 NIH )和国家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NSF )启动 StarMetrics 项目,旨在完成科研投资效果的循证测度并奠定与之配合的开放式数据基础。该项目首先要完成的即是对联邦资助的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及支撑人员的人数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 2011 年 1 月和 4 月分别于巴西利亚市和华盛顿召开的联合会议上,巴西桑塔卡塔琳娜联邦大学的 RobertoC. S. Pacheco 教授( Lattes 创始人)和 Star Metrics 项目成员分享了 Lattes 平台建设的经验。同年 12 月在华盛顿召开的 StarMetrics 咨询会议上,巴西专家再次受邀介绍其在 Lattes 开发和建设中的经验。 其它国家的科研管理机构也通过不同方式连接 Lattes 平台,分享其信息资源和管理模式,例如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西班牙、芬兰、比利时、日本、韩国、印度和南非等国。来自全球的 46 个国家、地区或机构与巴西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签订了使用 Lattes 平台的合作协议。 的确正如武老师在其博文引言中介绍的,这篇文章从本博今年4月中旬到中信所交流时开始酝酿,随后 高晓培同学着手拟稿。电子版稿子在我们三人的邮件间传来传去的,一字字,一行行,改来改去,每定一稿,都是一种知识的升华;每发一个邮件,都是合作者间友情的提炼。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一致的意念是:希望我国能有象 Lattes 一样的人才库和相应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以能促进国家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网友对该文的反映看,大家对此问题还是重视的,例如一位博主在武老师博文的留言是这样的:这个从技术角度来说不值一提,很简单,咱搞生信的是肯定做得了。问题有几个: (1) 能做的恐怕是拿不到项目,能拿到项目的恐怕必然是层层外包最后包到民工或者实习的本科生头上,最后糊弄公事了账;(2)如果做这个需要的精力是1%,那么后期的维护是99%。问题是,谁来维护?(3) 这其实是个数据库项目,国内可有过像样的数据库?是吧? 武老师已回答了一部分,本博试着回答第二个问题:请看看文中: Lattes人才库具有管理方和用户方双向动态开发的功能。也就是说,巴西基金委只需一个小小的团队维护Lattes的IT部分,而广大科技人员,即普通用户,日常维护本人的履历表,这就是网友所说的99%的日常工作。从这一点看,我们学西方的管理技术是分分秒秒的事,但真正领悟西方的管理理念,有时候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学会。 本文的标题还讲到,科学网也是网友间 生活相助的好平台。遗憾的是,本博没有授权介绍这一方面的具体情况。只能稍稍透漏一点:中秋 月色浓浓 ,武汉网友情深。在这里特别感谢刘旭霞、罗帆、 蔡庆华 、王芳等老师,当然,都是科学网网友了。当大家相聚之时,谈到更多的是互勉、互助、还有科学网那些个人、那些个事...。 衷心感谢科学网,感谢大家。尽管最近上网少一些。 相关文献: 高晓培 武夷山 李伟钢 , 2014, 巴西人才库Lattes平台在优化科研、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借鉴意义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9(7),32-42 . DOI:10.3772/j.issn.1009􀀎8623.2014.07.007
个人分类: 科学网|5857 次阅读|8 个评论
对话与思考:科学探索、真理检验与学术评价、科技管理及其他——
pww1380 2014-8-28 19:23
对话与思考:科学探索、真理检验与学术评价、科技管理及其他 ——杨学祥教授博文佳作阅读心得手记(8) 杨学祥 杨文祥 1 .( 63 ) 没有正确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指导,就不可能形成准确的预测。关于自然灾害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功德无量。 ——杨学祥《 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已出现:准确的预测来自中国的理论 》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2-8-17 08:2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01499 2 .( 64 )大自然当下的运行态势在默默地启迪着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知,检验着人类以往认识的正误。 —— 拜读 杨学祥教授《 验证南极海冰效应:厄尔尼诺一万年前强烈和频繁 》一文的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4-8-12 14:1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818926 3 .( 65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最高标准和最高权威都是实践,让大自然的运行实际和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对其作出最终的判断。 —— 拜读 杨学祥教授《 发论文不是科研终点: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一文的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4-8-9 08:2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818144 4 .( 66 ) “ 要有一个好的规则和传统作为可行和必行的补充,可行性是第一位的, 制定的规则不可行,不能公开的潜规则必然泛滥成灾。 ”——杨学祥 ———— 杨文祥评论: 这是对科研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弊端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所总结出来的揭示 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及其内在规律 的至理名言。 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人员三思,并将其作为制定管理规则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杨学祥《 体制与自律及规则 》阅读札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759 5 .( 67 ) 再一次证明了建立政府决策与各相关领域专家研究进展关联机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 ——拜读杨学祥教授《东北三省共 4111 万亩作物受旱: 2014 年北方干旱得到验证》一文的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4-8-2014:4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820612 6 .( 68 ) 事实证明,在既缺乏公众舆论的民主监督,又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科学界的学术支撑和科学监督的情况下, 具有 先天的短期行为本质特性 的行政权力 ,只会像脱缰的野马,为了眼前的利益横冲直撞,其结果只能断送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生存的未来命运。 ——杨学祥《 上海近45年地面沉降0.29米 高层建筑兴建为诱因:被忽视的警告 》阅读札记 杨文祥 2012-11-21 09:4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34569 7. (69) 假、冒、伪、劣和废品的报复 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杨学祥《 12 条铁路出现质量问题 部分线路偷工减料:废品的报复周期 》阅读感言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00315 8 .( 70 ) 评论 杨文祥 2013-3-9 21:13 : 这一现实应该作为我国制定 外交政策和全球战略 极为重要的现实基础。 博主杨学祥回复 (2013-3-1003:54) :最需要清醒的是美国的决策机构。 评论 杨文祥 2013-3-10 09:01 :是这样。 健康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 应该是各国之间旨在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的 良性互动 。 博主杨学祥回复 (2013-3-11 05:32) :相互尊重是前提。 ——杨学祥《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受困于财力不足 美国军队变为饥饿的巨人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68666 9 .( 71 ) 从法律层面上讲,博文不但具有版权,更具有无可争议的著作权和相应的署名权, 这一权利并不会由于权力人未予主动主张而消失 。 从学术道德层面上讲, 抄袭传统出版物是抄袭,抄袭网络博文同样是抄袭,并不会因为抄袭的是博文而不受学术道德的谴责 。 ——杨学祥《 三篇雷同的博文:抄袭还是转载? 》阅读札记 杨文祥 2012-10-11 09:4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20818 10 .( 72 ) 作为一个虚拟世界,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 网络世界既是一个 相对虔诚 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家园,又是一个流露隐私洞察人类 社会心理真实状态 的窗口 。 因此,对于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不同调的不和谐音无需介意,这种现象实际是在提醒我们, 社会上的心理疾患总是与世间的假、丑、恶联系在一起的 。 文明的进步,是一个 必须由每一个人类个体都参与其中的 人类文明素养整体进步 的历史过程 , 一个任重道远的心灵净化和精神提升过程 。 ——杨学祥《 和〈七律 八卦田怀古〉 》阅读札记 杨文祥 2012-9-26 18:0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16173
个人分类: 学坛杂俎|1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技制度、科技管理的粗略反思
lbjman 2014-7-26 22:29
中国科技制度、科技管理的粗略反思 科技制度侧重于科技宏观发展、科技管理顶层设计和科技战略前瞻规划,而科技管理侧重于科技微观运作、科技管理常规执行和科技目标综合实现。目前中国科技领域的科技制度和科技管理基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对这种阶段,除非出现强人,能够推动并实现中国科技制度合理筹划与布局,能够实现中国科技管理合理组织与设置,否则难以实现资源(人力等)的整合和优化,科技无法良性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工作者需要遵循“潜规则”来 谋取科研经费,需要 高超报账技巧来考虑如何花掉科研经费,依据牛刊数量和级别来评定项目的研究成果,再多的人才计划也仅仅是水中月镜中花。 号称所谓“中国智库”的那帮志大才疏的牛人们,到目为止也没有提出并 推行 可行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只是整天围着指示颂唱中国梦的赞歌和套话。这也是目前对中国科技系列问题无法狠下猛药处理的原因。
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 (旧作修订稿)
pww1380 2014-5-28 09:34
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旧作修订稿) 杨文祥 如何运用 学术研究活动生成发展的内在机制 来实施学术管理,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第一生产力的话,那么,能否构建起来一个 充分尊重科学研究活动自身规律的科研管理体制 ,就是今日 中国改革深化的现实社会标志 ,更是检验当代中国的 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改革 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 参见:革故鼎新(1):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4362 2010-11-16 17:42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6957.html 2010-11-16 18:01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诤言集之二:博文阅读思考札记(29)
pww1380 2014-3-22 20:27
诤言集之二: 博文阅读思考札记(29) 杨文祥 整理时间:2014-3-1日~2014-3-22日 发布时间:2014-3-22日 注:上接《 诤言集之一: 博文阅读思考札记( 28 ) 》 政治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制化建设 1 . 习李新政给人以扶正祛邪,万象更新的强烈印象,足以令百姓欣慰,更是苍生之福。深望这一深得民心的善政,能够挟民心天意的雷霆万钧之力,迅速将这一善始之风,转化为 保障社会持续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化建设 —— 不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更须具备 21 世纪历史高度和现代文明高度,系统、完备,形式与内涵相统一、程序与实质相印证、理论与实践相一致 的民主法制建设 , 从而从根本上铲除造成 社会不公 和 贫富过度分化 的 社会根源 ,彻底清除 腐败 这股毒化社会,危害国家的歪风邪气滋生的 现实基础 。 —— 搜狐新闻: 《李克强斥“建豪华省委楼”:开什么玩笑》阅读手记 2014-3-21日 http://news.sohu.com/20140320/n396893233.shtml 2 . 近年来,政府在 注重民意,倾听民众呼声 这方面的确有明显进步,但在与此相关的 制度化建设、政策制定的决策程序方面的 改革与完善 不够也十分明显。对于 因思维模式陈旧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与工作的被动 犹须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这方面,是 主动地变革, 还是被动地应付 , 其客观效果截然不同。 ——参见: 杨文祥《 国家形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话题 》评论回复 (2011-1-30 23:2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08971.html 教育改革 3 . 教育问题 既是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全民族的大事 。 每一个中华民族负责任的一员,都应该像陈老师这样身体力行,为 民族素养的整体提升 奉献自己的思想与智慧。 —— 杨文祥: 陈赫《高校多举措“逼”新生独立是“迟到的教育”》阅读手记 http://blog.gmw.cn/home.php?mod=spaceuid=35508do=blogid=557537cid=677267 4 . 教育制度的 系统化改革与 大学再造 已经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见: 杨文祥《 革故鼎新(20):略论大学精神和一流大学建设——读杨学祥教授诗作《地狱和天堂》感怀 》评论回复 2011-1-13 00:4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03737.html 5. 当代中国的教育管理,不乏 本不该有的 行政官僚体制 和由此而衍生的 衙门作风 ,反倒缺乏 本不该缺少的 当年蔡元培式的 教育家和教育管理大师 。 这一荒诞现象,是钱学森先生在离去之前忧心我国教育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个沉重的世纪之问的基本原因和现实原因之一 。 ——参见: 杨文祥《 革故鼎新(15):中国教育忧思录 》评论回复 2010-12-12 05: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663.html 医疗卫生事业与相关制度改革 6 . 妇幼保健站的医护人员,面对的患者除了孩子妈妈就是婴幼儿。因此, 其职业素养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更需要对婴幼儿有足够的爱心 。 那些唯利是图、职业道德修养不佳、医护技术低劣、 对婴幼儿缺乏最起码的爱心的人 ,不仅无法胜任普通医院的医务工作, 更不可能胜任妇幼保健工作 。 对母亲和婴幼儿的保护,是现代文明社会极为重视的社会工作。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 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和人类的未来 。 从这点上看, 今日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不但要深入进行 全社会的医疗与健康保障制度的改革 ,而且要 首先从妇幼保健领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训、专业准入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的改革入手,首先做好母亲和婴幼儿的保护工作 。 ——参见岁月遗痕《 孙女入幼儿园前体检 》阅读评论 2014-3-8日 03-0810:16 pww1380 http://hwj1388.blog.163.com/blog/static/169006292014122112652499/ 7 . 医疗机构本应是救死扶伤,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公益与慈善组织 。 然而, 这种张扬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救助机构,在今日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早已荡然无存 。 这篇文章所展示的这一 残忍冷酷的生活现实 ,实际是在呼唤 人道主义精神 的归来。 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华大地上的黯然失色,其根本原因究竟是 白衣天使的异变, 还是具有 更为复杂的社会原因 和 更深层次的历史根源 还需要全社会进行深入地反思 。 显然,在这一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的背后,还存在一个比医疗体制的改革更为深层次,同时也更为艰巨的有待改革的社会问题 。 ——参见王传言《“不交钱不出车”是在道德伤口撒盐》博文评论 杨文祥( pww1380 ) 2014-1-1417:08 http://blog.gmw.cn/blog-1489293-587553.html 综合管理与改革 8 . 社会公众所关心的 转基因问题 ,实际是基因技术的社会化、商业化、产业化应用问题。这既是一个科学与专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与此同时, 更是一个社会与社会管理问题 。 一时头脑发热,心血来潮, 既不考虑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 由传统社会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实际国情 ,也不考虑在当下中国 腐败盛行,政令不畅的现实情况之下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能力的实际水平 ,盲目与社会化、法制化高度发达的国家相攀比的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只能是一个打着科学的大旗误导社会,使国家落入殃及子孙万劫不复命运的技术陷阱 。 因此, 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应用这个 不仅涉及到科技管理和经济管理,而且关系到 国家粮食安全和全民健康与生命安全 的 综合性 社会管理问题, 的确是一个应由 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讨论 的重大问题 。 ——参见: ① 鲍海飞博文佳作《 一隅之见转基因 》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3-10-21 12:0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733955 ② 杨文祥《 信息文明理论视阈中的“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应用 ( 观点评述版) 》 评论回复 (2013-12-16 22:3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50299.html 9 . 苹果的傲慢,实际是一个大问题,是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严肃而认真地去思考的一个活生生的现实问题。 针对苹果的傲慢,不仅仅要从市场的角度和技术的角度,更要在技术和市场研究的基础之上, 从民族科学素养、民主觉悟、权利意识、社会心理、民族精神状态、社会组织与管理乃至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民族尊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综合分析 。 否则,中国这个大市场只能永远是一个 由数亿“现代愚民”和“ 21 世纪冤大头”构建起来的任人捕捞的渔场,更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屠场 。 ——参见 鲍海飞博文佳作《傲慢的苹果》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3-4-4 16:5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76478 10 . 管理系统 在管理思想方面 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 管理思想的封闭,只能使这个管理系统的生命活力日益萎缩 。 ——参见: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三十一 ——14.理论要点37-39 》评论回复 (2014-2-1014:1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766033cid=3230134goto=new
个人分类: 盛世危言|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诤言集之一:博文阅读思考札记(28)
pww1380 2014-3-8 20:04
诤言集之一: 博文阅读思考札记(28) ——整理于聚焦深化改革的2014年人大政协两会即将开幕的日子里 杨文祥 整理时间:2014-3-1日~ 发布时间:2014-3-8日 题记: 在世道浇离,公众与政府、百姓与官员,以至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政治信任的社会氛围之下,一些洁身自好之士,即使具有一定的议政能力,也不会有涉足官场,直接参政的自我意愿。可是,这些难免有些清高和孤傲的人,偏偏却又满腔的社会正义和爱国赤诚,似乎道义在肩,疾恶如仇。于是,在目前 普通民众没有适当而有效的参政议政渠道的情况之下 ,网络空间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为社会公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所提供的最具信息社会时代特点的议政平台。 为此,在聚焦中国改革的2014年全国政协、人大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本人开始着手整理、修订近年来发布在网络上与改革有关的博文评论。这些评论所涉及的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社会现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有机会引起两会的某种关注,从而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某种可能,则实为苍生之福,国家之运,民族之幸。 1 . 尽管 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步履格外艰难 , 但世界潮流浩浩汤汤,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方向坚定不移 。 ——参见: 杨文祥《 国家形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话题 》评论回复 (2011-1-30 10: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08971.html 2 . 只要中国不自乱,在发展过程中 坚持改革,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社会不公而引发的利益失衡与社会冲突激化问题 , 中国的强大和复兴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 但如果不坚持改革,回避矛盾,听任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利益冲突持续激化,那么, 能否继续保持稳定就难以预料了 。 ——参见: 杨文祥《 国家形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话题 》评论回复 (2011-1-30 12: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08971.html 3 .某些国家职能部门的 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 其行为后果与社会影响,与腐败无异 。 ——参见对杨学祥教授《 不作为使地震局面临绝境:改革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迫在眉睫 》的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4-3-5 15:2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773134 4 . 只要是一个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的人,谁都不会讳言, 由于国内科技领域严重的行政化,外行领导内行,甚至是外行或内行的平庸者排斥内行精英的情况并不鲜见 。在这一现实局面之下,有些所谓的内行,往往不过就是一些尸位素餐之人。 空气污染问题对环境科学领域而言,并非一个新课题。可是,面对重重迷雾不见天日的严重污染,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竟然举国束手,无计可施,这一令人尴尬的窘境,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 这一现实证明, 只有 彻底改革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 , 冲破利益藩篱 , 打破学科壁垒和门户之见 ,集思广益,各相关学科协同攻关,才有可能有效解决此类综合性的复杂课题 。 ——参见杨学祥教授《 地球电磁异常中心的聚尘效应:防治雾霾的电磁方法 》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4-3-8 18:2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773449 5 .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真正的睿智产生在民间 。 读罢这篇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博文佳作,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一信念。 ——杨文祥:博文阅读手记 2014-1-16 20:06 6 . 今日社会,是一个 亟需有意义、有价值的高质量生活却 缺乏价值追求和意义 的社会 , 是一个亟需思想却 缺乏思想 的社会 。 ——李学宽《 驯马与千里马 》阅读札记 杨文祥 2013-6-2818:0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703410 7 . 只有小老百姓的思考,由个别的思考集合成整体的思考,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民族素养 。 而大人物的思考就很难说 。 他们的思考方向如果正确,则是百姓之福,可是一旦有偏差,就往往导致全面的巨大灾难 。 在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的状态之下,尤其如此 。 ——李学宽《 驯马与千里马 》阅读札记 杨文祥 2013-6-2821:3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703410 8 . 长期以来, 基于私利与自保 的假话、空话、套话、废话已经成为我国官场文化的基本特色 。 这种官场文化蔓延泛滥,已经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难以根治的全社会性的社会痼疾 。 而 学术管理的非学术化,即行政化、官场化,更直接导致了我们学术评审工作的种种乱象 。 这样, 在我们专家群体面对这些学坛乱象无可奈何之际,在我们对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吁一时难以成为变革的现实的情况之下 , 学宽兄的这种“改变环境首先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有选择地”“慎重参与”目前的各种评审的立场无疑是最为现实也是负面效应最小的处理方式 。 ——李学宽《从积极参加评审到慎重参加评审的转变》阅读札记 杨文祥 2013-4-1 20:2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73867 9 . 某些科技专家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如果被错误地置于治国安民的位置上,其治国的社会实践,常常会走到其反面——专家误国 。 ——参见 徐耀博文佳作《教育部长看过来》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4-2-21 12:4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939do=blogid=756664 10 . 教育改革如果不够深入,当下的诸多教育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科学合理地解决 , 中国梦就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成真的梦想 。 ——参见: ① 徐耀博文佳作《超前教育和过度教育是人生大敌》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4-2-21 10:1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939do=blogid=762512 ② 徐耀博文佳作《教育部长看过来》阅读评论 杨文祥 2014-2-21 10:1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939do=blogid=756664
个人分类: 盛世危言|1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院士呼吁领导对科学家有点耐心勿急功近利
热度 1 杨学祥 2012-8-19 09:02
院士呼吁领导对科学家有点耐心勿急功近利 2012年08月19日02:19 中国青年报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天津大学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今天成立,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仪式,在祝福的同时,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提醒各级领导对这个新生的研究机构一定要有点耐心,不能急功近利。   “我希望天大看得长远一点,不要想三五年内作出多伟大的东西。”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提醒。   天大应用数学中心被寄予厚望,该校今天与汉柏科技公司签约共建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未来5年可从这家企业获得1000万元的研究经费。通过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建应用数学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也将在5年内获得不少于1000万元的经费。这是数学界少有的大笔投入。据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介绍,在工科领域,高校与企业合建实验室毫不奇怪,但是很少有企业对数学感兴趣。   签约仪式上,当着天津市政协主席邢元敏的面,郝柏林宣读了《隋书》中关于数学家祖冲之的一段记载。祖冲之所著之书名为“缀术”,“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他说,我们的领导千万不能因为数学深奥难懂而“废而不理”。郝柏林说,我们民族的一个弱点是可以共患难,但做不到共富贵。建立研究中心当然是要用钱的,他很高兴听到企业等各方面表示支持,但他表示,“非常希望领导跟各个方面有比较长远的考虑,不是那么快就能见效的。”   在郝柏林看来,有些官员成天在研究什么应当奖励、什么应当限制,这是舍本逐末。他说,一位老一代物理学家指出,物理学的研究不是以实用为唯一目的的,但是今天,物理学富国利民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刀切和多样性是相反的。”郝柏林说,生物界能够演化,是因“物竞天择”。我们现在的许多政策是一刀切,跟演化理论倒着干,应该坚决反对。复旦大学教授李大潜院士也认为,应用数学要真正取得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有比较长的周期。所以校方和企业都要对此“有耐心”,提供稳定的支持,不能眼看效果不好就半途而废。   同时,他建议领衔这个数学中心的数学家陈永川院士“耐得住寂寞”。   数学家马志明院士说,他希望校方“多一点宽容”。他举例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好几次一小时报告人就是微软公司工作人员。微软花钱请人作研究,不那么急功近利,只要你做好工作就行。   马志明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比较好了,科研条件也改善了,但是环境中最不利的是功利思想。如今各种各样的评估、评奖是急功近利的,看文章数量,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真正要看实实在在地对科学有什么贡献,对国家的贡献,这才是我们最关切的,而不是你有多少篇文章。”   听了郝柏林院士的话,邢元敏当场表示:“我非常赞成您刚才讲的那番真话。中国就应该有郝院士这样的人讲真话,讲有水平的话。特别是我们这些当官的,都应该听你们的话。”   邢元敏说,天大应用数学中心成立是一个方面,也签了几个协议,但中国签约的事情很多,比这个隆重的也很多,有一些签约是“从上到下演戏”。他说,自己赞成不要演戏,签约怎么落实不是简单的事情,“有时候比搞数学的难题还要付出努力”。他表示,我们一定像郝院士说的,跟科学家们“同富贵”,“能够容忍你们,能听你们的话,跟你们大家一起”。   邢元敏这一番话,赢得了院士们的掌声。   李家俊说,他注意到很多院士一再呼吁,让科学家有一定的自由做感兴趣的问题。他说学校会认真研究这一问题,探索适合的评价体系,给应用数学中心创造相对宽松、按自身规律发展的环境。   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倪祥玉也明确表示,虽然提供支持,但不会“给科学增加污染”,不想过多干涉应用数学中心的发展。   李家俊感慨:“不求回报,但是反过来,真正的回报是很多的。科研工作最忌讳急功近利。”   本报天津8月18日电 http://news.sina.com.cn/c/2012-08-19/021924993257.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革故鼎新(19):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丁甜老师博
pww1380 2010-12-28 12:57
革故鼎新(19): 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丁甜老师博文引发的理论思考 杨文祥 历史和当下每一天的社会现实都在无声更无情地证明着这样一个真理: 越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越要掌握在具有相应历史高度的现代文明修养的人的手里。否则,旨在为人类造福的现代科学技术势必走向其反面,将人类推入万劫不复的灾难的深渊。人类将为此而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前,就被过早地送上末日审判的审判台。 这一理念既是我长期秉持的专业教育理念,也是我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价值信念。 中国社会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农业文明阶段,在数千年的历史时期内,与农业文明内在相联系的个体农民和小生产者始终占国民的绝大多数。即使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建设与发展的今天,尽管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形式从事社会生产的个体农民仍占国民的大多数。在这一现实情况下,在农业文明和小生产者社会意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战略思维的庸俗实用主义倾向(注:这种产生在农业文明历史条件下的庸俗实用主义与形成于工业文明时代的实用主义哲学理念不可同日而语)便不可避免地构成了社会意识领域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倾向和意识源流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条件下,这种思想倾向和意识源流甚至还常常会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构成社会意识领域事实上的主流。 这样,无论我们在主观上试图采用如何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意识形态使其成为社会现实生活中真正统摄人们的思想和社会行为的主导力量,但在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历史条件不足的现实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点,必然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任务。 如果不能在理论和现实上承认并接受中国社会的这一严酷的客观现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无疑就成了一句空话。 全党和全国人民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仅此一例就足以见证了上述结论。 在这种个体生产者庸俗实用主义思潮和倾向无所不在的现实环境下,各不同层次的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也就难以完全避免它的影响。这种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战略思维的庸俗实用主义在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领域的影响,就表现为一种政治上和社会管理上的短视和与此相应的短期行为。 无论是极左时代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所造成的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无以数计的历史冤案,还是社会经济和科技领域单兵突进,公共管理和公益事业长期无人问津,都不难看到这种政治上的庸俗实用主义思潮和社会管理上的短视行为倾向在其中的影响。而 这一社会管理领域的庸俗实用主义思潮和短期行为倾向的历史后果就是长期忽视甚至否定以人文价值理念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否认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的人类文明价值理念。 目前全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缺乏社会公德,从官场到商场再到科技教育和文化艺术,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是假丑恶现象比比皆是的严重局面。这就是实用主义思潮和社会管理上的短视行为影响下,当代中国在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领域所造成的严重历史恶果。于是,婴儿的奶粉是有毒的,百姓的食品是污染的,个别专家的成果是剽窃的,部分官员的政绩是假冒的……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实,一个个令人发指的丑恶现象不但戕害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和未来的希望,而且将断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传统。显然,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庸俗实用主义的危害而在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上的某些失误所造成的历史恶果,目前正在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爆发式的力量日益强烈地显现了出来。 就是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中国一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又有不少失误,留下了不堪回首的历史遗憾。今天看来, 古老中国社会的庸俗实用主义倾向和社会管理中的短期行为让我们付出了无法承受的社会成本和历史代价。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凡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社会实践,无论我们的初衷是多么美好,都无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报复和惩罚。就是说, 我们 这一代人目前正在为前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失误偿还我们既还不起又躲不掉的历史债务。 恐怕今后的几代人,也还要继续完成我们这代人的“未竟事业” 。 参考文献: 1 .丁甜.鸡蛋都 TM 造假,天理何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075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3205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问题
pww1380 2010-12-25 13:28
昨天, 我在 《学位论文选题考验的不仅仅是作为研究生的青年学子》 一文中谈到,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本人的问题,同时 也是导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然而,就其根本意义上说, 是一个高等专业教育管理问题。 具体而言, 就是一个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如何科学有效地遴选研究生指导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高等专业教育管理与科研管理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从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相关管理制度(从导师遴选、导师评价、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落实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与措施)到培养过程的全程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管理问题。由于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是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为保证这个培养目标的实现,研究生导师不仅必须具备较高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一般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这样, 这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管理问题就不单纯是一个高等教育管理问题,还与高校的科研管理相互交叉和重叠,于是,研究生教育的诸多管理问题就直接体现在如何处理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上。 当然,对 研究生导师遴选的人文价值指标, 即 对学生负责而不是仅仅为自己的科研任务负责的师德标准的严格把握更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前提。 为此,本文要明确和强调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特别是导师管理工作中,我们 传统的所谓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由于空洞无物,实际上,在社会现实生活和管理实践中完全处于一种形式主义状态弃之则投鼠忌器,存之又食之无味的尴尬状态。 这一点,与目前社会各管理领域的实际状况并无二致。有鉴于此,莫如 把这一标准实事求是地替换为 人文价值标准, 即将那种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的所谓政治标准替换 为以人为本的对学生负责,对教师的师道尊严负责,对学者的学术形象负责,对国家和社会的教育与科学事业负责,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负责的现实主义标准。 参考文献: 1 . 杨文祥. 学位论文选题考验的不仅仅是作为研究生的青年学子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7121 2 . 赫英. 浅谈研究生的选题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6421 3 .杨文祥.中国教育忧思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2663 4 . 杨文祥 . 关于科技、教育等诸领域专业管理问题的对话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2726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4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选题考验的不仅仅是作为研究生的青年学子
pww1380 2010-12-24 21:54
赫英先生提出的如何指导研究生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应该说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赫老师列举的对这个问题的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也很有启发意义。 我个人认为, 如何指导研究生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个问题最能够体现一个导师的学术风格与为师之道。 在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上,我的基本意见是, 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依题而定。 即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和不同研究性质的选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区别对待。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落实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保证相应的培养质量。 这样一来, 无论是对学生的了解还是对选题性质的把握,考察与检验的对象并不是学生,而是作为导师的教育者。 对于这一点,各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就是说, 研究生的特质、状态、其所选定的论文选题;学生特质、状态与其选题的吻合度与相关度;导师所采取的态度与相应的指导方法,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检验和评价导师学术素质与教学态度最客观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是最直接的现实依据。 当然,对那些仅仅把学生作为自己的科研助手甚至打工仔的所谓的导师,这个问题也就没有讨论的空间了。当前的问题是,在目前的科研与教育管理体制下,这样的导师为数众多,大有成为主流的趋势。更可怕的是,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众多领域的学术传统,于是也就正在成为后来的青年导师纷纷效法的正统。 这里,存在一个 研究生教育的价值目标的问题 。即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究竟是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还是仅仅为了落实科研经费指标,完成某些科研任务。 尽管这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合为一体,但 在基本价值判断上却只能是二择其一,不可能两个目标同时都是第一位的 。于是,这个问题又回到了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 参考文献: 1 .赫英. 浅谈研究生的选题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6421 2 . 杨文祥.中国教育忧思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2663 3 . 杨文祥 . 关于科技、教育等诸领域专业管理问题的对话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2726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3897 次阅读|1 个评论
SCI期刊及影响因子能作为论文学术性的衡量标准吗?
sundaning 2010-12-21 20:56
SCI期刊及其影响因子(IF)现在已被中国的许多机构和单位用作了评价科研机构和个人学术论文水平和质量的最具权威性的指标,在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排名、基金资助项目的评审、研究成果的评估、人才的评价、个人技术职称的评定等工作中使用。虽然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在2003年联合发文指出:SCI、EI等收录论文数量只是科学技术评价中的定量指标之一,反对单纯以论文发表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做法 。 但由于文件仍在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中保留了SCI等指标的较大权重,且因评价体系中采用的其他指标相对难以定量,故这一做法不仅没有被停止,反而愈加广泛地在各级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门被采用。 经此诱导,国内科技人员纷纷以自己的论文能被SCI 期刊收载作为终极目标,使得近年来SCI期刊收载的、来源于中国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据报道,2006年SCI期刊共收录来自中国的论文7.1万篇,比2005年增加了4.3%, 而2004年中国SCI论文的数量排名已经从1991年的世界第15位上升到第5位,并连续4年保持了这一纪录 。由于SCI论文数量的大幅上升,如今仅以其数量作为评价指标似已难分高下,因此现在国内许多单位在评价体系中对这一指标采取了水涨船高的设定:加进了对发表论文的SCI期刊的IF值的要求。比如有单位规定其申报正高职称的人员必须 有本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SCI收录论文3篇,或SCI收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 尽管近年来社会和学术界已经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批评,但大多数批评意见集中于其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的不良导向作用,如急功近利、及方法操作中存在的缺陷 ,而对用SCI期刊及其IF值作为科技成果和学术论文评价系统中定量指标的科学性几乎没有提出任何怀疑,只是认为在科研及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中引入SCI不是问题,问题在于SCI被滥用 ,只要通过改革便可以使之完善 。 那么,将SCI期刊及其IF值作为评价科技成果和学术论文质量的定量指标(即使是科研、学术评价体系的指标之一)真如其提出者和一些管理者认为的那样是科学的么?笔者从SCI期刊及其IF值的内涵、SCI期刊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表明以SCI和其IF值作为科技评价体系的指标实际上并无科学性,不仅仅是存在滥用的问题而纯粹是属于误用,因此仅做改革并不能使该评价系统得以完善,而是必须摈弃这一指标、另选合适的指标取而代之。 (请见续文SCI期刊及影响因子能作为论文学术性的衡量标准吗?(II): 期刊的评价标准与论文的评价标准并不相同 )
个人分类: 未分类|6515 次阅读|3 个评论
革故鼎新(16):关于科技、教育等诸领域专业管理问题的对话
pww1380 2010-12-12 10:20
革故鼎新(16):关于科技、教育等诸领域专业管理问题的对话 杨文祥 甲: 长期以来,外行领导内行,不尊重管理规律的盲目决策和瞎指挥始终是当代中国社会各管理领域的顽症。而教育,则是这一顽症的重灾区,直接威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命运。 为此,我们不能不大声疾呼,一定要加快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一定要加快中国教育领域的管理改革! 为此,我们不能不高声呼唤中国的管理大师,首先是教育家和教育管理大师的出现! 乙: 领导者通观全局,不可能是各种行业和各种专业的内行,所以,外行领导内行是一种普遍现象。掌握全局变化规律是高明领导,根据局部经验指导全局的是经验领导,从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是领导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管理科学的发展,为领导者提供一条掌握宏观管理规律的科学之路。中国的文理分科把大部分管理者挡在自然科学的门外,在自然规律面前无所适从,盲目应对。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当今社会缺少哲学家,当然也就缺乏优秀的管理者。科学发展观需要坚实的基础科学做后盾。 甲: 赞同杨学祥教授关于管理科学 - 哲学 - 优秀管理者关系的点睛之笔和经典之论。 另外,对“外行领导”问题需做进一步说明。 专业内行 ( 或外行 ) 与 专业、行业管理内行 ( 或外行 )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专业管理内行 是指那些既对本专业、本行业具有基本的了解甚至有相当专深的研究,又能通观和把握本专业、本行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专业或行业管理专家,而非那种 单纯属于 在官场的明争暗斗中名为“政治正确”实为在宋江王伦火并中哥们义气式的帮派内斗中“跟对人”、“站对队”的各级党务和行政人员,当然更不是只对一个较狭隘的专业领域有专深研究但对全局的和宏观的问题全无兴趣也全无了解更无实际管理能力的陈景润式的专门家。当代中国在教育领域缺乏当年蔡元培式的教育家和教育管理大师是钱学森先生在离去之前忧心我国教育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个沉重的世纪之问的现实原因和基本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中国教育忧思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2663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革故鼎新(11):博文阅读一得
pww1380 2010-12-7 23:31
革故鼎新(11):博文阅读一得 杨文祥 科技管理问题不仅是一个关系到科学研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问题,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无论是科技兴国战略的落实还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其实践的前提就是必须成功地完成我国科研体制的管理改革。 不过,科研管理体制的深层改革不是科技部本身所能够完成的。正如病入膏肓的医生,无论其医术如何精湛,也不可能亲自动手割除掉自己体内的癌肿。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上看,一个开放系统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环境决定系统。有怎样的环境,就有怎样的系统。陆地上的生物,一般都不可能长久地在水中生存。海洋生物也不可能不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变异就能够适应淡水的环境。是环境而非系统本身决定了系统的种种功能和特性。 因此,要解决科技管理系统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深层结构问题,不但要在其外部环境中去找原因,更要在其外部环境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依照日常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只能是一种缘木求鱼的最终结果。 为此,我无法不赞同王涛先生的观点:如果你不能适应某一特定环境,一时又无力改变这一环境,那么,为了生存,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暂时的或永远的。 不过在这里,离开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一种生存智慧,或悲壮一点说,是一种寻求生路的生存手段,既不等于放弃,更不等于不热爱这里的一切。有时恰恰相反。 在生存的意义上,先哲的思想无时不闪射人类的智慧之光,为我们解除身在山中的困惑和迷茫。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 …… 参考文献: 1 . 王涛. 施饶两位先生应该选择重新离开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847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4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革故鼎新(1):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
pww1380 2010-11-16 17:42
革故鼎新(1):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 作者 杨文祥 如何运用学术研究活动生成发展的内在机制来实施学术管理,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第一生产力的话,那么,能否构建起来一个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自身规律的科研管理体制就是检验我们的社会管理改革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3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我国政府科技管理的若干热点问题》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pkustm 2010-1-3 11:26
年前的活动,新闻在北大科研部网站。现转来这里。 原始链接: http://www.research.pk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662 (2009年)11 月 25 日 下午,由北大科协和团委共同主办的《我国政府科技管理的若干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在北大理科 2 号楼 2736 会议室举行。应邀作为本次讲座主讲嘉宾的是中科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晓轩研究员,历时近两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来自教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部、财务部、科研部、科技开发部和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院系的师生认真聆听了李晓轩研究员的深刻讲述与独到见解。 讲座主要从科技评价、科技人才资源管理以及科技财政经费管理等若干方面,提出了我国政府科技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并揭示了政府科技管理如何适应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李晓轩研究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实际情况,重点结合科技评价分类管理、市场化人才管理机制、全经济成本经费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讲解,并介绍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中解决这些科技管理难题的一些思路。 讲座结束后大家踊跃提问,就重大专项经费中间接成本、国家科技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中国科学共同体等问题与李晓轩研究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5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度重視行業科技管理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對行業科技進步的影響力
LEOLAND 2009-5-15 17:57
—— 對經濟類行業組織科技管理職能的若干思考 曲津華 (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 廣東 深圳 518033 ) 摘 要: 在科技日益成為最重要生產力的今天,我們強調科技創新,也要重視科技管理,特別要重視以行業為 對 象和依托的科技管理。行業協會是行業管理的平臺,更應該成為科技管理的主要平臺。可以預見,行業協會將與政府職能部門、技術機構和企業共同構成四位一體的完整科技管理體系,從而更加有效地改善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管理,推動各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主題詞 : 科技成果 科技管理 行業協會 行業管理 行業經濟 科學技術是當今社會生產力的主要來源,並日益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影響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科技創新更多地體現為科技成果及其運用,這就要求科技管理也要以創新來適應新的形勢及新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國的科技管理工作雖取得了斐然成績,但應該承認,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改進空間。本文試從加強行業科技管理的角度,探討科技管理創新的若干問題,希望能對科技成果的管理和轉化工作提供幾點思路和設想。 一、科技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1 .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現在世界各國都把支持科技創新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把爭奪科技制高點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我國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 “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的英明論斷; 1995 年,黨中央正式確定了 “ 科教興國 ” 的發展戰略,從而使得尊重科技、發展科技、依靠科技更加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近幾十年來高新技術在產業化和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報導,國內沿海很多發達省市的科技對經濟貢獻率,近年來都達到了 50% 以上的水平,個別地區已經超過了 60% ,而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科技對經濟貢獻率都在 70% 以上。總體上說,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將繼續增長。 據 2003 年的統計資料,中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已居世界第5位,國內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首次超過來自海外的申請,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數量居世界第一,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數量居世界第二。但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2001 年的報告顯示,就技術創新能力、新技術推廣應用能力、傳統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能力及科技人員能力等多個方面綜合測算,中國的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能力在 72 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 45 位,仍處於比較落後的位置。這一方面顯示了我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差距,同時也說明我國在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相當的差距。 2 .科技管理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斷增強 我們強調科技創新,也要重視科技管理;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科技管理的作用也將不斷增強。 科技管理是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科學技術在發展和應用兩大方面能夠更有效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文明的繁榮進步服務。科技管理包括科技計畫、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資源、科技信用和知识產權管理等諸多方面。有效的科技管理具有諸多積極的作用 : ( 1 )能提供良好的創新平臺,激發更多的科技創意,促進創新科技的實施;( 2 )能把科技創新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通過適當的介面與服務模式,協調產業與創新之間的鴻溝;( 3 )能完善有關的科技政策與國家創新體系,優化科技文明秩序。 科技管理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將幫助作為最重要的生產力的科技成果更加有效、更加直接地應用於經濟建設,而且這種作用會越來越大。 3 .科技管理模式在醞釀重大的變革 在新形勢下,任何工作都面臨著創新。科技管理的目的是推動科技進步。科技管理的創新,重點應在於加強經濟類行業組織的科技管理職能,應該使科技管理更加有利於科技成果的孕育、成長、轉化和推廣。美國管理大師彼得 · 德魯克指出,具備專門知識並能夠整合運用知識的 “ 知識人 ” 是現代經濟社會最重要的資產,而科技人才與科技管理人才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如果說科技是未來企業最寶貴的資源與市場競爭武器,那麼科技管理就是使企業有效運用科技資源並產生競爭優勢的關鍵條件。 科技管理是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充分發揮作用的必要前提。在新的科技時代,行業科技管理應成為新時期科技管理的中心內容。科技管理如果仍停留於面向眾多分散企業的 “ 企業模式 ” 上,必然限制其作用的發揮,而只有轉向面向各個行業的 “ 行業模式 ” ,使得全行業的技術進步與企業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行業科技管理的概念與意義 1 .行業組織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行業組織是由同行業的組織機構或個人依法成立的自律性、互益性、非營利的社團法人,在工商領域一般表現為行業協會。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完善,各地都越來越重視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 2004 年,深圳市率先在國內設立了新的政府部門 —— 行業協會服務署,專門統籌與協調行業協會的改革與建設。一年來,深圳市在行業組織 “ 民間化 ” 改革等方面的開創性工作進展順利,包括四大支柱產業和優勢傳統行業的絕大多數行業協會都開始走上良好的發展軌道。但也要看到,國內更多地方的行業協會尚普遍處於市場化、民間化改革的初級階段,工作的動力機制發育不良,運作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有很多維護本行業和成員企業權益的工作需要開展,並急需在良好的機制下充實高素質人員。總體來看,我國的行業協會體制必將向著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維護、代表行業及會員利益,推動行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方向改變,也必將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 .行業協會與科技管理的關係日趨密切 行業協會是實施行業管理的重要平臺,行業協會的良好發育和發展,必將對所在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科技成為最重要生產力的時代,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的科技管理,這必然賦予行業協會具有科技管理的基本職能。根據先進國家的經驗以及科技發展的趨勢,工商領域的行業協會對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的行業協會普遍未得到很好的發育,政府部門對行業協會在行業性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認識不夠 , 而行業內的同類企業之間對本行業的共性科技問題也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權威機構的協調,這種情況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發展經濟需要良好的科技環境。同樣,發展科技也需要引入市場機制,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性引導、扶持和行業層面的協調。政府的政策措施,應該向有利於引導行業協會加強科技管理職能的方向轉變,向有利於提高各行業科技發展實力的方向轉變,向有利於引導各行業趕超世界先進水準的方向轉變。 早在 1999 年,原國家經貿委發佈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工商領域協會的若干意見》,可以看作是吹響行業協會改革的號角。該《意見》將工商領域協會的職能大致分為三類,即為企業服務的職能,自律、協調、監督和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職能以及協助政府部門加強行業管理的職能,並明確行業協會可以履行 17 項職能。其中與科技管理有關的具體職能包括 10 個方面:技術培訓,參與政府實施的品質管制和監督工作,受委託組織科技成果鑒定和推廣應用,開展國內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經政府部門授權和委託參與制訂行業規劃,對行業內重大的技術改造、技術引進、投資與開發專案進行前期論證,參與制定、修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組織貫徹實施並進行監督,參與行業生產、經營許可證發放的有關工作,參與資質審查。 國家科技部在 2005 年初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行業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使各界更加提高了對行業科技工作的認識。科技管理工作涉及面廣,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參與,其中,行業協會的參與不僅是科技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協會的工作可以節約政府、企業的管理成本,提高行業性科技管理的效率。可以預見,行業協會將與政府職能部門、技術機構和企業共同構成四位一體的完整科技管理體系,行業協會也將成為科技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平臺和載體。 作為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行業協會必然要成為本行業科技管理工作的主力軍,在全體會員企業的共同努力下,行業協會完全有能力做好行業科技管理工作,從而為本行業和會員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3 .行業科技管理將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眾所周知,具有地域性優勢的行業經濟越來越成為影響一個地區乃至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行業的活力也越來越依賴於技術的選擇以及科技成果的應用。科技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促進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的運用,科技管理的發展和創新日益趨向以行業組織為平臺,同時,行業的科技發展與管理也必須體現政府意志及區域發展戰略。 在行業協會這個平臺上推進科技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推動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推動行業的整體進步;同時,行業的發展也能給科技管理提供其發揮作用的更大的舞臺。行業科技管理將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催化劑和孵化器,成為提高和鞏固行業競爭力的重要環節。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基於行業協會的科技管理,嚴格實施行業產品的品質管制,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行業經濟。 通過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技術機構和企業共同構成的四位一體的科技管理體系,我們可以更快地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更好地解決行業共性科技難題,進而大幅度地推進全行業的科技進步,大面積地提高全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保證行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如何強化行業組織的科技管理職能 1 .政府要引導和規範行業協會設立行業科技管理機構 加強行業科技管理,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很大的緊迫性。目前行業協會大多沒有設置專門機構來統籌行業科技管理工作,政府部門更不可能事事都親歷親為。要解決行業科技管理機構的缺位問題,非行業協會莫屬。 為使科技管理的重心轉向行業協會,有效開展行業科技管理工作,建議由政府分管行業協會工作部門牽頭,與科技部門、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組成 “ 行業科技管理綜合協調聯席會議 ”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引,行業協會分管部門指導和規範行業協會內部的機構設置。較大規模的行業協會可以內設 “ 行業科技管理專業委員會 ” 及其工作機構,負責行業技術標準、品質管制、智慧財產權和技術培訓等工作,規模小的行業協會可以只設立技術管理部,統管行業科技管理事宜。 2 .行業協會要建立有效服務行業科技管理的平臺和手段 為會員企業服務是行業協會的立身之本,交流和溝通是行業協會服務會員企業的重要手段,網站和出版物也必然成為行業協會的重要工作。在這方面,各級政府應積極支持和建立本地區的 “ 行業協會門戶網站 ” 以及各行業的專業網站,充分發揮門戶網站的集合效應和各行業網站的專業作用。建立行業協會門戶網站和模組化網站軟體系統投資不多,可以幫助行業協會工作人員方便快捷地維護和更新網站內容。 從各行業協會來看,建立行業網站不僅可以擁有包括科技管理在內的數位化管理和服務平臺,更可以方便地推廣無紙化網路辦公,提高各行業協會的資訊化水準。 3 .支持和引導公立技術機構與行業協會開展多層次的科技管理與服務合作 在新形勢下,政府主辦的事業性技術機構大都面臨以市場為導向的體制改革,走自主發展的道路。另有部分從事公益性技術服務的科研機構要代表政府從事某些無償的科技服務與諮詢工作,雖然可以長期獲得政府資助,但也面臨不斷調整及優化服務物件和工作方式的問題。無論是市場型還是公益型科研事業機構,都應加強面向行業協會的技術服務工作,要説明行業協會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機制和隊伍,以行業協會為平臺,廣泛開展諮詢、標準化、檢測、認證、監督與培訓等方面的技術服務工作,從而達到技術機構、企業、行業乃至地方經濟的多贏效果。 4 .把行業性科技管理工作納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範疇 “ 官-產-學-研 ” 是科技創新體系的載體,也構成了科技管理的平臺。加強行業協會科技管理職能是科技與行業經濟發展的共同需要,只有加強行業科技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以行業協會為主的行業科技管理不應僅限於牽頭制訂技術標準等方面,有關的科技規劃和政策也要明確和不斷完善行業協會在組織行業性科技攻關、解決共性技術問題等方面的更多職能,並予以資助,以帶動行業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 5 .政府應設立 “ 行業科技管理發展資金 ” ,統籌支持行業科技管理與開發工作 各級政府可以在其科技發展資金中安排 “ 行業科技管理發展資金 ” 專項。利用該資金,可以委託專業技術機構對國際和先進國家相關行業的先進技術法規、標準與合格評定體系等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剖析,找出差距,提出戰略性的改進措施,為本地的優勢行業及其會員企業提供低收費乃至免費的全程科技管理服務。該資金可以由 “ 行業科技管理綜合協調聯席會議 ” 常設辦事機構管理,嚴格按照 “ 公開化、程式化、市場化、專家評審、政府決策 ” 的原則,限定由行業協會和專業技術機構申請使用。 經過 25 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國和第三大貿易國。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 “ 世界加工廠 ” 稱號和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質資源的高消耗來實現的。據近期的測算,中國每創造 1 美元 GDP 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 4.3 倍、德國和法國的 7.7 倍、日本的 11.5 倍;中國的能源利用率僅為美國的 26.9 %,日本的 11.5 %。這些都說明我們的科技發展水準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說明我們借助科學技術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道路還很長。我們希望,在行業組織發展創新的基礎上,強化其行業科技管理職能,行業科技管理工作必將成為行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我們相信,通過理順體制進而啟動機制,必將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成功率,推進行業科技進步和行業經濟的發展,從而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劉琦岩 . 略論科技創新的戰略管理 . 中國軟科學, 2004 ( 2 ) 魏芳,許良 . 關於完善我國科技創新政策運行過程的幾點思考 . 科技管理研究, 2004 ( 2 ) 趙俊傑 . 國外科技管理與決策機構的發展研究 . 中國科技論壇, 2004 ( 3 ) 程桂枝,唐五湘 . 中國科技產業環境建設的現狀與發展 . 中國科技論壇, 2004 曾維和 . 珠江三角洲區域科技管理的文化視角 . 學說連線, 2004 ( 4 ) (本文發表于《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