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长江流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长江流域杂交水稻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促进会在海南陵水召开
lipng6575 2014-4-16 14:58
4 月 13 日 ,由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我校牵头组建的 “ 长江流域杂交水稻协同创新中心 ” 在海南陵水召开工作促进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荣廷昭、颜龙安、陈剑平、朱英国,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及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负责人出席会议。我校校长郑有良主持召开战略发展委员会会议。中心理事、我校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李仕贵和万建民分段主持召开了中心创新团队学术研讨会与工作交流会。   中心理事长李晓红致欢迎辞,战略发展研究会主任袁隆平讲话,主任朱英国介绍了自 2012 年培育组建以来的运行进展与代表性成效。与会代表围绕中心定位及发展规划、协同运行及申请国家认定方案等进行深入研讨。各协同单位就进一步强化机制创新、深化培育建设等达成了共识,将紧紧围绕中心建设目标与定位,切实突破体制性障碍,全力以赴地推动中心建设,为该中心早日实现国家认定的培育目标,推动我国杂交水稻产业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个人分类: 科研新闻|2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丽乡村中的环保屋顶——发明家王武生首创成果惠农一景
热度 3 Wuyishan 2012-12-21 13:13
美丽乡村中的环保屋顶 ——发明家王武生首创成果惠农一景 徐兰山 林均红 (科技日报,2012-12-21) 学习贯彻十八大·记者走基层 在湘鄂交界的长江流域平原农村,一种可完全替代木材的新型环保屋顶悄然兴起,使许多经营建筑用木材的市场黯然消失。近日,记者来到“湖北科学发展第一村”的荆州市拍马村,在该市双店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亲历了近200户村民住房改建工程运用这项全新科技成果的火热施工场面。 数千年以来,人们一直使用粗细不等的木质檩条做屋顶的建房基本方法。方法虽简单,可是木材结构易变形,建筑时间一长,屋顶便会因木材霉变腐朽而漏水,情况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房屋倒塌。因而这种传统屋顶不得不多次维修更换,给使用木材做屋顶的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农村屋顶使用的木材已成为现今最大的森林资源消耗行为之一。随着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的增长,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环保屋顶的发明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武生,长期从事科技发明与创造,拥有几十项发明和专利技术,并在国家A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他发明的《汽车碰撞模拟台车》《预紧式吸能式安全带》等专利技术,曾获上海市创造发明奖、全国发明银奖和全国新技术产品金奖。 为解决农村居民因陈旧木质屋顶漏水而带来的种种问题,王武生有意发明一项适合农村推广的环保屋顶。多年反复试验,最终他研发出可替代木材的屋顶结构:采用混凝土预制成空心阶梯构件,施工时把构件铺在山墙上,利用预制件的阶梯斜角盖瓦,形成整体屋顶。 在研发过程中,王武生始终坚持从安全和环保角度出发,改进和完善,先后获得《一种屋顶预制件的防震安装方法》和《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环保屋顶预制件》等两项发明专利。 整个屋顶施工过程无需使用半寸木头,不消耗任何森林资源,内置的特殊钢筋结构还可防雷击、防6级地震、防蛇鼠蚊虫、隔热环保、永不需要更换。较传统木质结构屋顶,这种环保屋顶造价更低,可省钱50%以上,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双店村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块块混凝土预制件很快被吊装到屋顶,仅半天时间,数名工人便完成了一个施工面积140平方米左右的屋顶安装工作,比传统木质结构施工方法节省了数倍时间。村民老王万般感慨:“荆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冲击平原,树木多是速生杨,木质脆弱,做成的屋顶常漏雨要修。现在好了,用了环保屋顶,安全踏实,还一劳永逸。” 在城市,屋顶基本采用混凝土现浇工艺,农村房顶为什么不采用这种工艺呢?王武生介绍,混凝土现浇屋顶工艺不适合农村,一因住房施工面积小,规模效益被限制;二来,现浇工艺成倍增加了建设劳动力成本(每平方米达400元),农民基本不愿采用。而环保屋顶除了比现浇工艺更经济外,其隔热效果和防震功能更适合农村地区。 农村建房不需要使用木头做房顶是什么概念?王武生给记者简单算了笔账:每户农民建房平均需要20年树龄的树130棵左右,使用过程中维修更换3次共需170棵树,合计每户300棵树。以荆州市为例,仅规划的169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平均每个示范点200户,就要消耗20.28万亩森林资源(50棵/亩),相当于北京市每年投资20亿元的造林面积!如果推广到全国,这将是一天文数字。 业内专家认为,环保屋顶的研发成功,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据悉,农村推广环保屋顶的良好生态文明效应,已引起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正在组织调研部署推广工作。今年,荆州市政府部门已拨发科技专项予以扶持。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321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毛泽东选集-选读-32
sunapple 2012-9-22 12:40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   *这是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起草的政治宣言。在这个宣言里,分析了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这个宣言在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公布,被称为《双十宣言》。宣言是在陕北佳县神泉堡起草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现已大举反攻。南线我军已向长江流域进击,北线我军已向中长、北宁两路进击。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整个敌我形势,和一年前比较,已经起了基本上的变化。   本军作战目的,迭经宣告中外,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在今天,则是实现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组织民主联合政府,借以达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总目标。   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同日本帝国主义英勇奋战了八年之久。日本投降后,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则破坏人民一切争取和平的努力,而以空前的内战灾难压在人民的头上。这样,就逼得全国各阶层人民,除了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以外,再无出路。   蒋介石现在的内战政策,不是偶然的,这是蒋介石及其反动集团一贯反人民政策的必然结果。早在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就忘恩负义地背叛了国共两党的革命联盟,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从此建立独裁统治,投降帝国主义,打了十年内战,造成日寇侵略。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⑴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但是蒋介石又一次忘恩负义,对于日寇则消极应战,对于人民则积极镇压,对于共产党则极端仇视。前年(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又一次宽恕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停止已经发动的内战,实行民主政治,团结各党派和平建国。但是毫无信义的蒋介石,在签订停战协定⑵、通过政协决议⑶、宣布四项诺言⑷以后,随即将其全部推翻。人民方面,虽则再三忍让求全,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之下,决心不顾国家民族的死活,向人民作空前的全面的进攻。从去年(一九四六年)一月停战协定宣布到现在,蒋介石先后动员了二百二十多个正规旅和近百万的杂色部队,向中国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手里用血战夺取过来的解放区,实行大举进攻,先后侵占了沈阳、抚顺、本溪、四平、长春、永吉、承德、集宁、张家口、淮阴、菏泽、临沂、延安、烟台等城市和广大的乡村。蒋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实行三光政策,同日本强盗的行为完全一样。去年十一月,蒋介石召集了伪国大⑸,宣布了伪宪法。今年三月,蒋介石驱逐了共产党的代表。今年七月,蒋介石下了反人民的总动员令⑹。对于全国各地反对内战、反对饥饿、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的人民运动,对于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和公教人员的争生存的斗争,蒋介石的方针就是镇压、逮捕和屠杀。对于国内各少数民族,蒋介石的方针就是实施大汉族主义,摧残镇压,无所不至。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这样就使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以蒋介石为首的金融寡头,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则集中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都是蒋介石等利用其独裁权力横征暴敛、假公济私而来的。蒋介石为着维持独裁,进行内战,不惜出卖国家权利于外国帝国主义,勾结美国军队留驻青岛等地,从美国招致顾问人员,参加内战的指挥和军队的训练,残杀自己的同胞。内战的飞机、坦克、枪炮、弹药,大批从美国运来。内战的经费,大批从美国借来。蒋介石则以出卖军事基地、出卖空海航权、签订奴役性商约⑺等项比袁世凯卖国行为还要严重多倍的条件,作为酬谢美国帝国主义的礼物。总而言之,蒋介石二十年的统治,就是卖国独裁反人民的统治。到了今天,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都认识了蒋介石的滔天罪恶,盼望本军从速反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本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以中国人民的意志为意志。本军的政策,代表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主要的有如下各项:   一、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二、逮捕、审判和惩办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   三、废除蒋介石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项自由。   四、废除蒋介石统治的腐败制度,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   五、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兄弟等四大家族和其他首要战犯的财产,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职工生活,救济灾民贫民。   六、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七、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   八、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战期间蒋介石所借的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对任何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惠通商友好条约。联合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上述各项,就是本军的基本政策。本军所到之处,立即实施这些政策。这些政策是适合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的要求的。   本军对于蒋方人员,并不一概排斥,而是采取分别对待的方针。这就是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对于罪大恶极的内战祸首蒋介石和一切坚决助蒋为恶、残害人民、而为广大人民所公认的战争罪犯,本军必将追寻他们至天涯海角,务使归案法办。本军警告一切蒋军官兵,蒋政府官员,蒋党党员,凡是尚未沾染无辜人民鲜血的人们,切勿跟那些罪犯们同流合污。凡是已经做过坏事的人们,赶快停止作恶,悔过自新,脱离蒋介石,准其将功赎罪。本军对于放下武器的蒋军官兵,一律不杀不辱,愿留者收容,愿去者遣送。对于起义加入本军的蒋军部队和公开或秘密为本军工作的人们,则给予奖励。   为了早日打倒蒋介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我们号召全国各界同胞,在本军到达之处,同我们积极合作,肃清反动势力,建立民主秩序。在本军未到之处,则自动拿起武器,实行抗丁抗粮,分田废债,利用敌人空隙,发展游击战争。   为了早日打倒蒋介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我们号召解放区人民贯彻土地改革,巩固民主基础,发展生产,厉行节约,加强人民武装,肃清敌人残留据点,支援前线作战。   本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我们现在担负了我国革命历史上最重要最光荣的任务,我们应当积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伟大祖国哪一天能由黑暗转入光明,我亲爱同胞哪一天能过人的生活,能按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的政府,依靠我们的努力来决定。我全军将士必须提高军事艺术,在必胜的战争中勇猛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必须提高觉悟性,人人学会歼灭敌人、唤起民众两套本领,亲密团结群众,把新区迅速建设成为巩固区。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⑻,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我全军将士必须时刻牢记,我们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   打倒蒋介石!   新中国万岁!   注  释   〔1〕 参见本书第一卷《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注〔1〕。   〔2〕 见本卷《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注〔1〕。   〔3〕 见本卷《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注〔2〕。   〔4〕 四项诺言,指蒋介石一九四六年一月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宣布的保障人民自由、保障各党派合法地位、实行普选和释放政治犯。   〔5〕 见本卷《美国“调解”真相和中国内战前途》注〔4〕。   〔6〕 一九四七年七月四日,国民党反动政府通过了蒋介石的“国家总动员提案”,随即下了所谓《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其实,蒋介石的反革命内战的总动员早已实行了。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转入进攻。蒋介石自己也供认他的统治已到了“严重危机”。这个“总动员令”,只是表示蒋介石的垂死挣扎。   〔7〕 奴役性商约,指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南京签订的出卖中国主权的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见本卷《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注〔5〕。   〔8〕 见本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注〔1〕。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棉花核不育两用系育种技术初探
cocoyun 2012-7-4 10:53
自从推广应用抗虫棉以来,杂交棉因其能较快地将高产、优质和抗虫性等优良性状聚合在一起,抗虫杂交棉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推广的杂交棉主要是人工去雄杂交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工去雄杂交棉因其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制种的人工费用逐年增高,导致杂交棉种子成本越来越高,人工去雄杂交棉走入困境。 利用棉花雄性不育系能够节省人工去雄的成本,目前在棉花“三系”和“两系”杂交种育种方面,四川省利用单隐核不育系“洞 A ” 、邯郸农科院利用“三系”不育系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利用双隐核不育系 ms5ms5ms6ms6 选育出了棉花新品种。但是棉花洞 A 不育系由于其在长江中下游棉区存在育性不稳定现象 ,据作者选育和配组实践,在杂交种一代常出现不育株,生产上存在风险,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生产上主推品种很少;棉花双隐不育系则由于其选育过程不育株分离比例小,中间世代群体大才能出现不育株,选育过程和年限相对复杂,据报道利用双隐不育系配组审定的品种有中棉所、南京农业大学和绵阳农科所等单位,选育的品种有中棉所 54 、南农 6 号 等;三系不育系育细胞质来源主要有“哈克尼西”棉 , 107-4A 和晋 A 等,由于陆地棉中强恢复基因少和恢复源狭窄,恢复系的选育难度很大,利用“三系”选育出棉花品种有邯郸农科院,中棉所等单位,品种有邯杂 98-1 和邯杂 301 等。 为培育核不育系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本人在育种实践方面做了有关探索。 1 饱和回交法、不饱和回交法、阶梯回交法 选育核不育两用系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生态适应性好的轮回亲本,采用饱和回交法或者不饱和回交法或者阶梯回交法向轮回亲本中导入不育基因。育种目标为:两用系中不育株全生育期败育彻底,柱头较高,易于接受外来花粉;可育株农艺性状好,雄蕊发达,花粉量大,株型、配合力等性状基本达到原轮回亲本的等级,力争有所提高。两用系中不育株占总株数的比例接近 50% 。 图 1 核不育两用系选育技术路线图 在回交改良过程中,如果供体亲本的综合性状较差,一般回交代数较多( 5-6 代),改良所得的新品系的性状,除目标性状差异外(本文的不育性状)基本恢复到轮回亲本,称之为饱和回交;如果供体亲本的综合性状较好,一般回交代数较少( 2-3 代),在回交后分离世代,群体类型丰富,可按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改良所得的新品系的性状可能比轮回亲本有较多的改良,称之为不饱和回交;由于回交育种的实施需要数年,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有新的比原轮回亲本更加优良的品系出现,可直接采用当前已经回交改良的中间材料作为供体,在此基础上,继续回交,育成更优良的新品系 , 称之为阶梯回交。 对纯度高、综合性状好、在当前一段时期内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轮回亲本,可采用饱和回交法,在回交过程中的分离世代,选择株型、叶形等特征性状类似轮回亲本的多个不育单株,一定要选择全生育期败育彻底的,回交多代,直至两用系可育株的性状基本完全恢复到轮回亲本。对优良的不育系少数性状进行改造提高,选择目标性状的轮回亲本,采用不饱和回交法,可结合对株杂交(等同系内混交)和可育单株选择法,培育新的两用系。当筛选出有更好的育种材料时,可采用阶梯回交法,培育两用系。 2 单株选择法纯化和提高核不育两用系 在自育和引进核不育系群体中,发现有各种性状的分离,为进一步纯化和提高核不育系,设计了通过单株选择法,等同于常规育种的系谱法,纯化和提高两用系。根据本人实践,在两用系中选择可育单株,后代育性分离,当株行分离比例低于理论分离比,分离的不育株较少时,可采用选择优良的可育单株对株交,保存不育株行,在下一代进行选择提高。 图 2 单株选择法纯化和提高核不育两用系技术路线图 3 培育近等基因系,加快不育系选育进程 为快速转育新的两用系,比如某亲本综合性状好,但不抗虫,为将其转育成抗虫不育系,可采用培育近等基因系的方式,有利于简化育种过程,加快育种进程。根据本人实践,用回交法培育冈 168 两用系,同时将冈 168 经过多代回交培育抗虫冈 168 ,用抗虫冈 168 和冈 168 两用系中的不育株杂交,可较快的培育抗虫的冈 168 两用系。 4 讨论 当前人工去雄杂交棉走入了困境,选配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和轻简化杂交制种成为当务之急。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不育系,必须选择合适的轮回亲本,通过海南加代,一般 3~5 年,在理论上能将轮回亲本的 90% 以上基因导入到新的不育系中,同时由于洞 A 来源的单隐不育在长江中下游表现育性不稳定,可通过加强单株选择,选择全生育期败育彻底的株行,并且年年鉴定,确保在不育系制种过程中,没有自交铃,避免生产上杂交种中出现不育株的现象。据报告,双隐性核不育育性稳定,可培育两个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克服生产上杂交种中出现不育株的现象。 简要介绍三种回交法的概念
2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重发:现行的长江流域规划没有考虑生态吗?
zbt92 2012-4-8 13:30
文 / 水博 2008 年 5 月 1 日 最近,随着我国新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修订,一些以反对水电开发为时髦的人士和媒体,总喜欢炒作长江流域规划,污蔑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为了澄清这些宣传的欺骗性,我们特别有必要对我国的长江规划的历史和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长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和流域,解放后一直受到国家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 1954 年长江特大洪水过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会同交通部、燃料工业部、水产部、地质部和中科院经济所等中央各有关单位,按照防止水患、兴修水利、使长江丰富的水资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服务的原则,开展了全面的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经过 5 年的时间,于 1959 年正式提出了《长江规划综合流域规划要点报告》。规划要点报告主要包括五大部分:一、以防洪发电为主的水利枢纽开发计划;二、以灌溉和水土保持为主的地区水利化计划;三、以防洪除涝为主的平原湖区综合利用计划;四、以航运为主的河道整治与南北运河计划;五、同相邻流域开发有关的引水计划。当时规划的要求也非常明确,必须是一个综合利用水资源的规划方案。阅读该具体规划也可以发现,规划的第二、第三部分显然都是专门论述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河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只不过当时的一些提法与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法有所不同罢了。 改革开放之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再次组织力量对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了修订和细化。从 1984 年到 1988 年历时四年的时间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 、长江防洪规划; 2 、水力发电; 3 、航运; 4 、水资源开发利用; 5 、灌溉; 6 、南水北调; 7 、河道治理; 8 、水土保持; 9 、干流水资源保护; 10 、水产; 11 、干流到河口的沿岸城镇布局; 12 干支流开发方案。共十二个部分。 水利电力部撤销后, 1990 年有关部门又再次组织开展了对 1988 年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的修订工作。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意识已经普遍觉醒的情况,此次规划的修订特别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有关部门曾组织专门的课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 1992 年完成的《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总体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见图,长达 890 页的研究报告汇编), 1993 年制定并印刷出版现行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该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总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对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的开发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对防御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水资源作出远景与近期安排。规划的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治涝、发电、航运、灌溉、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水土保持、南水北调、水产、长江沿岸城市布局、城市供水、水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旅游。 显然 1993 年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中发电的位置早已经不再是首位和第二位,与以前的规划相比更主要是通过专门的《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总体战略研究》研究,增加了专门的“水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等章节和内容。而对于这样一份专门强调生态问题修订后的规划,一些媒体的宣传却还要不顾事实的说什么“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国制定了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的流域管理规划,而 “ 生态功能摆在了次要位置 ” 。事实上,真正的流域管理规划,包括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等多样性功能。”。 该媒体曲解我国现行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的目的,并不是对规划本身有什么意见,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别有用心。紧接着该媒体就说“西南水电现在疯狂上马,是因为国内正在使用的旧长江流域管理规划无法约束水电公司的行为,而新的长江流域管理规划将在一年后才能完成。在此之前,长江上游如此巨大的水电开发规模将给长江上游各个地区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可见,就这样一个建立在谣言基础上的对长江规划的错误表述,就成为理直气壮的攻击和污蔑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划有序开展的水电开发的理由。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发水电”。什么是有序?这个序从哪里来?当然是要看是否符合国家制定和批准的水电开发规划。很显然某些媒体造谣宣传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说,有序开发水电也不行。因为你们的那个序(水电规划),我不承认。理由就是长江规划要进行修订了。要知道这些专项水电规划是早在十几年前,根据现有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由国家专门的水电管理部门制定和批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世界水资源矛盾的加剧,国家对江河流域的管理要求确实需要有所变化。负责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水利部门,认为原来制定的长江流域管理规划需要进行部分修订,目前正在开展修订原有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有关工作。这本来是国家管理工作中一项再正常不过的活动,却被个别人拿来当成攻击、诬蔑我国依法进行水电开发的理由。 在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强调;水电是当前世界唯一能够商业化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 2002 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以来,随着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压力,水电开发已经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支持。 2004 年联合国在北京专门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并发表了支持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在此基础上, 2006 年的《世界水资源的报告》第七条几乎是全文照搬的引用了《北京宣言》的有关内容,重复对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的支持态度。在目前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相信新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不仅不应该限制我们现有的水电开发规模,而且还应该更加大水电开发的力度。因为,从全球来看尽可能多的应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才是最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2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五十八:南方水灾何以不断?
热度 1 蒋高明 2012-2-6 23:24
蒋高明 与北方干旱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中国南方频繁出现严重的水灾,长江流域表现最为突出。在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异常,表现为先旱后涝。从2009年11月起,到2010年4月 ,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连续半年少降雨,造成西南大面积干旱,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 亩。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然而,旱情刚刚缓解后,进入雨季,水灾又来了。2010年7月,长江大水再次将国人的心提了起来。7月18日以来,嘉陵江支流渠 江、三峡区间中段、金沙江、乌江、沅水、澧水、发生了强降水。受暴雨影响,长江多条支流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最大洪水,其中,四川渠江广安市城区段水位在基准水位212.38 米的基础上,上涨了25.66米,超警戒水位9.16米。这是自1847年以来广安市发生的最大洪水。 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2010年6月25日晚,一场罕见暴雨突降云南。距离县城8公里远的龙泉水库大水漫坝,大半个县城很快被淹。据报道,暴雨导致马龙全县5万多人受灾,经济 损失在6亿元以上。就在三个月前,这个县城还遭受着百年一遇的旱情。从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马龙县境内滴雨未下,全县491个水库和塘坝中约有近200个干涸,小麦几乎颗粒 无收。 提起长江流域的大水,人们很自然记起1998年那场洪水。当时,专家们称1998年大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发生的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而2010年长江大水的程度 和危害显然超过了1998年大水。 据新华社消息:2010年7月19日~20日,三峡大坝迎来一次峰值在6.5万立方米/秒左右的特大洪水,堪比1998年长江三峡河段的最高峰值,这也将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 一次洪水。,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的部分地区江河湖库长期高水位运行、防守压力较大,长江上中游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国家防总要求,长江防总要认真研判长江中上游防汛 形势,准确做出洪水预报,精细调度三峡水库,统筹协调和全力组织做好长江流域的防汛抗洪工作。 长江大水致长江九江水位持续上涨,鄱阳湖继续全面超警戒。2010年7月18日,记者从江西省防办等部门了解到,受连日高水位浸泡冲击,长江九江段江洲、棉船江岸已出现崩岸险 情。大约1万名部队官兵和数万名干部群众正在这里联手抗洪。 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的黄盖湖,因三国名将黄盖曾经在此操练水兵而得名。7月15日21时25分,黄盖湖水位达30.12米,仅比1973年的历史最高水位30.14米低0.02米。临湘市防汛指 挥部启动了应急预案,采取爆破等措施,向境内源潭、乘风和定湖三个乡镇的7个低洼地带排水。在安徽,4座大型水库、26座中型水库、890座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抗洪形势异常 严峻。 对于近年来频发的长江水灾,专家们本能的的解释依然是气候异常导致,是“天灾”。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天公总是不作美,前些年连续大旱,西南五省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而 现在长江上游又大涝,奔腾的洪水无处去,袭击脆弱的城市。这从客观上来看,肯定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在自然面前,人类还是摸不透老天爷的脾气。其实,关于今后长江会不会 发大水,曾有人于去年和前年都预测长江洪水会卷土重来,但专家们的解释都是不可能,都是非常自信地来辟谣。他们仅依据气象数据作出预测,完全忽视了人的行为也会加重自 然灾害甚至诱发自然灾害。让我们以这场大水为例,分析如下: 第一,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从根本上动摇山体植被拦蓄功能。云南砍伐热带森林种植橡胶、转基因桉树,湖北一带放火烧山,种植纸浆林。经济效益有了,然而,水的涵养功能 却消失了。西南山地由于山高、坡陡、土壤抗蚀性差,加上降水量大,其生态系统实际上是很脆弱的,但这种脆弱性在未受人类干扰的前提下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而一旦将天然植 被砍伐,普通暴雨就造成洪涝灾害。虽然经济林、人工纯林都属于森林,但它们的水源涵养能力比起天然林来,要差很多。据研究,24小时之内降雨在200毫米之内的大雨,天然林 几乎都能够涵养,一旦降雨强度超过400毫米时,天然林就有点拦蓄不住了,但依然能够减弱其破坏力量。如果改成人工纯林或者果园,降雨在200毫米左右,就出可能现大的洪水 。这次长江大水,许多地方降水强度24小时内超过了500毫米,如果没有有效的植被拦蓄,那些借助了山体重力的洪水,一旦冲下山来,其力量是很难阻挡的。 1998年长江大水后,长江上游不是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加大了造林力度,森林植被覆盖率不也上升了吗?只要稍微深入分析,便知道林业宣传部门的问题所在了。如专家 在总结1998年洪水教训时,就两组数字比较,发现了有意思的现象:一组即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字,按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分别达到1.37亿公顷、13.92%计,比解放初增 长71.25%、59.77%;另一组是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数字: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流域12个省区有林地面积年均下降0.6%-0.8%。这两组矛盾的数 据说明,我们再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依然是纸上的数据。据笔者观察,最近10年来,长江上游毁林造桉树、种橡胶、大树进城、剥树皮(提取紫杉醇)的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尽管林 业部门也在造林,然而,砍掉的是荫天蔽日的老林,栽上的却是稀稀拉拉的中幼林,其拦蓄降水的能力很差。原始森林及其功用是不能复制的。单就持水这一项,发育较好的天然 林林冠持水能力就比人工林高7~8倍,林地土壤有效贮水能力比人工林高6~7倍。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原始森林究竟被砍伐、毁坏了多少,这个数字恐怕成为不解之谜了,而 时至今日天然森林还剩余多少,这个数字也不详。从近年来,长江流域连续出现大水可以判断,长江上游的森林恢复工作肯定不会像有关部门宣传的那样乐观。 第二,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立大小发电站,挡住了洪水的去路。高峡出平湖,发电效益提高了,但抗旱防洪的功能可能就会下降。这是因为,没有水的时候,为了发电效益 ,水库是守住水不放的,这就加重下游干旱;而当水太多的时候,就开闸放水以自保,这就加重下游的洪灾;水库快要决堤时,要动员军队护堤保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中国 建造大型水坝高达2.2万个,占全世界大型水坝总数的45%,为世界之最。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下游水位降低,与三峡水库面形成较大落差,库内的水直接流到长江里去了。2006 年7~8月份,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旱情,而这次大水又继续考验三峡工程。从旱涝发生频次增加来看,人类无休止地“改河建库”可能是导致长江流域水灾和旱灾 的“人祸”重要原因。 人们在设计三峡工程时,专家们信誓旦旦地保证,大坝建立后,将具备抗旱与防洪的重要功能。然而,在长江大水面前,该工程怎么不发挥作用呢?倒是数万计的官兵每到洪灾严 重时,冲到了抗洪第一线,还要靠人工死守严防保证大坝不溃堤。在长江大水面前,从几个有讽刺意味的新闻标题中,可以看出,专家们对三峡工程的抗洪能力,其信心是逐年减 少的。有网友将不同时期,新华社关于三峡抗洪能力的报道截图“标题”如下: 2003年6月1日8时54分, 新浪网转金羊网《新快报》新闻:《三峡工程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8年10月21日8时49分, 搜狐新闻—新闻中心—纪念98抗洪胜利专栏下有这么一条新闻:《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图)》; 2010年7月20日1时, 腾讯新闻转发CCTV-新闻1+1消息:《长江水利委:抗洪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 http://news.sina.com.cn/c/2003-06-01/0854176837s.shtml 03年新闻: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08/085711774700s.shtml 07年新闻:三峡大坝 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http://news.sohu.com/20081021/n260148246.shtml 08年新闻: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图) http://news.sohu.com/20100720/n273615755.shtml 10年新闻:三峡蓄洪能力有限 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三峡大坝上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104/15/180702_12655611.shtml 遇河过山的地方拦河修坝搞水电,还指望大坝具有抗洪能力,是不很现实的。道理很简单,河流里都有泥土沙石随水流失,上游发生了泥石流或水土流失更多,当河道水流正常时 ,可能这些泥土都随水冲到下游了,不会堆积,一旦有了大坝,这些泥土沙石长年累月的会堆积在水库河道中,造成河床抬高,水位也相应抬高,这就造成现在动不动就是百年一 遇的大水。当然,我们可以清理河道,但那需要相当大的成本,发电公司不会承担清理费用的;况且,当山洪来临时,现清理野来不及,水的出路没有了,只有动用军队去死守大 堤。这就是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媒体报道三峡大坝防洪能力出现“变脸”的根本原因。 第三,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蓄洪能力降低。湖北素称“千湖之省”, 上世纪50年代,湖北面积百亩以上湖泊1332个,其中面积5千亩以上的湖泊322个。然而,由于“围湖 造田”,加上上游拦水,近几十年来湖北每年消失15个百亩以上湖泊。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由于泥 沙淤塞、围垦造田,完整的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当天然湿地变成变成陆地后,洪水没有地方去,只好就袭击城市和农村。城市里的 水泥地面,没有蓄水的功能,城市雨水系统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大量“客水”在短期内涌入。 第四,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将近海湿地填为平地。即使到了长江入海口,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也没有停止,甚至变本加厉,“围海造田”就是明显的例子。或许有人会说, 这对于洪水的作用不大,但人类对大自然改造引起的负面作用是逐步积累的。陆地上水分通过大气环流得以与海洋交换。但是,如果陆地上湿地减少,则云就很难形成,即使有云 ,因地表干燥,这样,上气(云)不接下气(湿地),降水格局就可能发生改变。“围海造田”增加的是陆地,但消失的是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近海湿地。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接受数次长江洪水教训。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搞好关系,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我们不能总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不“尤人”,用“ 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来回避人类的责任。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的十几次自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 的,那么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就难逃其责。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6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11》 发布
dongzg101 2012-1-7 19:32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11》发布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加问题愈益复杂 1月6日,中国科学院、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开发银行在京联合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2011》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和国家开发银行发展规划局三方共同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30余位在长江保护与发展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合作完成。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分别为报告作序。 首发式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研究员主持,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关德辉博士、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蒋志刚局长等出席并致辞;报告主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桂山研究员介绍了报告框架和主要内容;报告高层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陈宜瑜院士对报告进行了述评。特邀专家、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代表、报告发起组织单位、出版单位负责人和媒体记者等共50余人出席了首发式。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被称为长江的体检报告,今年是第三次发布。这份体检报告显示,近两年来,长江流域在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经济社会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加大,受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与资源条件不匹配等因素影响,流域灾害频发、资源紧缺与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重,统筹保护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流域相继实施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上游大规模的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对长江生态与环境的累积影响也日益显现,这些影响因缺乏长序列的跟踪监测资料和深入研究以及影响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持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报告显示,目前制约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紧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水污染加重和生态不断退化等。其中,2009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333.2亿吨,较2003增长21.9%。 同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运行的累积影响倍受关注,水库运行,导致库区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和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频发,清水下泄引起长江干流河道剧烈冲刷,坝下河道水文情势变化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改变和湖泊水情与湿地生态明显调整,长江特有鱼类繁育和四大家鱼鱼类产卵场以及珍稀水生动物生存等受到严重影响。作为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的变化集中体现了长江流域所面临的威胁与压力。据统计,全国1平方公里以上的自然湖泊77%分布在长江流域。由于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流域重大开发工程等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湖泊正面临着物种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洪水调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少数湖泊甚至面临萎缩消亡的威胁。 报告指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长江源头和上游区冰川融水增多,多数湖泊面积短期内呈扩大趋势,而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冰川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冰川融水将逐步减少,可能导致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萎缩甚至消亡。中游地区湖泊因不合理围垦,面积急剧减少,宜昌至大通区段2/3以上的湖泊因围垦而消失,湖泊蓄水容积随之大幅减少,1950s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围垦减少湖泊容积相当于淮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1倍,五大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1.3倍,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江湖洪水位的不断升高,最高洪水位被不断突破,导致小水大灾现象频发。中下游地区湖泊因流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湖泊过度围网和围堤养殖等,导致湖泊中TN、TP和CODMn等污染物不断增加,水质普遍为Ⅳ-劣V类,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加重,导致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时间延长、影响范围扩大和藻类浓度增加,引起生态灾害频发和饮用水危机时有发生。据2007-2010年长江中下游湖泊水质监测资料,中下游77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77%的湖泊水质劣于III类水质,符合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湖泊仅占23%,而劣于V类水质标准的湖泊占32%;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湖泊占调查湖泊总数的88.3%,其中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占23.4%,尤以下游苏南湖群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 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在发布会上说:“长江源区和上游湖泊水量剧烈波动,中游通江湖泊受三峡工程蓄水的深刻影响,下游湖泊普遍水体富营养化。湖泊的演变及未来趋势与效应,成为长江保护与发展领域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这本书正是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为有效解决长江流域湖泊所面临的问题和威胁,报告提出应明确湖泊功能定位,分类型、分层次保护;实施湖泊—流域综合管理,采取必要的退渔还湖、退田还湖措施,保障湖泊可持续利用;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和湖泊内源污染,切实改善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优化河湖格局和功能,实施河湖连通,恢复湖泊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功能。 WWF(中国)首席执行官关德辉表示:“长江与流域湖泊群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河湖系统,WWF希望这本报告能够为长江流域的湖泊利用与管理保护提供一些参考,并引起社会各界对长江流域湖泊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关注。” 此外,本次报告还再次对长江沿江地区包括上海、重庆2市在内的39个地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发展成本以及综合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评估和排序。 从2006年起,WWF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以及长江论坛秘书处等机构,组织长江保护与发展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研与管理专家合作编撰并定期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 发布会现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你的下水道,我的自来水
热度 2 gl6866 2011-11-9 11:07
“你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你的下水道,我的自来水。”这正是中国重要水源地长江当前的真实写照。作为一条“黄金水道”,长江正日渐失去其“黄金水源”的资质。各类数据显示,过去30年间,长江水质恶化趋势非常明显。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尚不足100亿吨,而到2007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300亿吨,相当于每年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长江,且这一记录仍在不断刷新。 沿江众多化工企业威胁长江水源 素有“黄金水源”之称的长江,如今却已被众多污染企业所包围。长江沿岸约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仅2009年排入长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就达到221亿吨,比2005年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还要高。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00多公里,干支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横贯东西、纵连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蕴含量占全国的40%,其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共有11个,也是沿江各城市的重要水源。而我国南涝北旱,正在规划实施的南水北调,则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这些都赋予长江“黄金水源”的使命。 但是,“黄金水源”却已被众多污染企业所包围。国家环保部去年12月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国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对长江而言,沿岸约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产业对长江水源的威胁,在下游尤其明显。仅南京到上海,长江沿岸就摆放着8个大型临港化工区。随着各种类型的化学工业园区建立,接踵而至的是物流、仓储和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可以说,长江流域一些江段岸线基本被化工项目占领了。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信息中心主任何春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长江沿线的城市绝大部分水源地维系于长江,一旦长江出现污染,将无水可用。“如今中西部地区沿江的化工园区相继成立,且上游不如江苏发达,多采取粗放的发展方式,污水必然下排,对下游产生很大制约。” 各类数据显示,过去30年间,长江水质恶化趋势非常明显。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尚不足100亿吨,而到2007年,这一数据已经突破300亿吨,相当于每年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长江。这一记录仍在不断刷新,中科院南京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俊峰指出,仅2009年排入长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就达到221亿吨,比2005年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还要高。 危险品运输随时可能造成污染 据了解,江苏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在江苏一共有14个断面,目前11个断面稳定达标,另外3个断面从2010年开始,专门制定了南水北调达标整治方案,但水上危险品运输泄漏等事件可能随时发生,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性。 记者从江苏省南通海事局了解到,自2003年以来,南通辖区危险货物吞吐量已经连续8年超过千万吨,南通长江水域每天还约有30万吨的过境危险货物。目前南通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品种达103种,主要为原油、液化石油气、燃料油、苯类、醇类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石油化工原料,其中被《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为重污染、高毒性的X、Y类物质约占七成以上。 危险品一旦在长江泄露,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3月15日下午,江苏江阴常州交界处发生一起货轮苯乙烯溢出事故,仅有少量苯乙烯溢出流入长江,但事发地下游约5公里处即为无锡锡澄水厂取水口。为确保取水口安全,无锡锡澄水厂、常州水厂分别采取了暂停供水措施,导致两地市民纷纷抢购矿泉水。 南通海事局副局长薛建军《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经长江南通段吞吐的危险货物作业品种,有的易溶于水,如果进入水体,根本没有有效处置措施,只能依靠水体的自净作用;有的不溶或微溶于水,其中比重大于1的会沉入水底,目前基本没有有效处置措施,比重小于1的物质,可利用围油栏等进行围控,也仅能部分回收处理。“江阴仅有100公斤苯乙烯溢出流入长江,就造成如此恐慌,可见其影响之大。”薛建军说,由于长江南通段是潮流河段,可随时影响上海、苏州、南京等沿江地区,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上下游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薛建军等人的担心,前不久正在长江的支流涪江上演自7月21日涪江上游被锰矿矿渣污染后,“共饮涪江水”的多个城市饮用水受到影响,影响人群超过百万。江苏省环保厅流域处处长陈志鹏表示,涪江水危机导致上下游共受其害,对长江上下游城市是一个警示。 据了解,7月21日凌晨,山洪泥石流造成四川岷江电解锰厂渣场挡坝部分损毁,泥石流卷走部分矿渣,冲入河道造成涪江污染。绵阳市政府7月26日晚发布公告称,涪江绵阳、江油段水质因受到污染,呼吁广大市民近期生活饮用尽量使用瓶装水、桶装水等成品水。绵阳市政府7月29日宣布解除警报后,“同饮涪江水”的遂宁市则决定切断涪江水源。7月29日,遂宁市涪江黄莲沱入水口关闸封堵工作完成,涪江水已经不能流进渠河。7月31日,遂宁市环境监测站发布监测结果,困扰涪江的锰污染才被清除。 此次污染事件,促动多个城市考虑寻找备用水源地。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环境疾病防治所所长陈晓东表示,目前长江沿岸的城市,几乎都以长江水为饮用水源,而从战略角度考虑,必须寻找备用水源或建设备用水源库。但目前南京、常州、南通、江阴等沿江十几个城市,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备用水源。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目前必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对长江而言,中上游地区如果出于环保的需要,失去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机会,就应该得到补偿。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等人建议,长江上下游所在的地方政府应通过协商达成保护流域水资源环境的协议,通过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起监督和实施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奖惩机制。当流域上游出境断面达到水质控制目标时,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而如果出境断面水质达不到控制目标,上游地区要对下游地区进行赔偿。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202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长江流域暨西北地区科技期刊协作网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zhaodl 2011-9-22 14:42
长江流域暨西北地区科技期刊协作网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2011年8月27日—8月31日于西安 长江流域暨西北地区科技期刊协作网学术年会于2011年8月27日至31日在西安颐和宫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核心期刊与期刊网络化”。 首先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陆柯仑副局长在大会上作了期刊出版单位改制的报告,他强调期刊改制势在必行,期刊改制给期刊出版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主编蔡蓉华教授应邀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指导思想、选刊原则、具体指标和操作过程等,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与好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主任齐相潼在大会上就我国出版物质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翔实而生动的报告,提高了与会代表对于出版物质量的意识。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内容不但丰富,而且非常重要,机会难得,受益匪浅。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赵大良教授作了期刊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使参会代表进一步明确了期刊改制的目的、意义和运作方式。 本次年会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吉林、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的14个省市11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年会由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主办,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协办。大会由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忠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权艳梅和副理事长刘云具体负责组织和主持。代表们对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认真组织会议,周到热情的服务表示感谢。会议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且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11年9月1日 转自 http://www.sessp.com/content.asp?contentid=592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欢迎与互勉
zhaodl 2011-8-27 17:54
由陕西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承办的“长江流域及西北地区科技期刊协作网2011年学术研讨会”于明天上午在颐和宫大酒店开幕。我不喜欢出头,本来只给我安排了一个学术报告,将致欢迎词的任务分配给了老黄。可上午临时变卦,没办法,挂了个常务之名就没有办法推脱。尽管我不会照稿子讲,但还是准备了个草稿,也便于学会工作存档。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我曾多次给旅游局的同学建议:改变西安就是文物的印象,那么我有机会也想推销一下西安的山水。也许是这个出发点,西安介绍的有点多。发出来,也算宣传一下西安。 欢迎与互勉 ——陕西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赵大良 2011年8月28日 尊敬的齐相潼主任, 尊敬的蔡蓉华教授, 尊敬的陆柯仑副局长, 尊敬的各位主编、编辑朋友,早上好! 在这秋果压枝、秋风送爽的初秋时节,请允许我代表陕西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以及学会理事长乔学光教授,对于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真挚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从行政区划上讲西安地处祖国西部,从地理位置上讲西安位于祖国的中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古时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立名“长安”,意指“长治久安”。 元代时称奉元路,明洪武二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历时1100余年,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有周、秦、汉、唐。 西安,北依渭河,南仰秦岭,东有华清池、秦始皇陵,西有乾陵茂陵和法门寺。西安,山清水秀、佛光普照,遗迹遍地,民风淳朴。西安,文化底蕴深厚而又不失包容进取之锐气,高校林立、军工科研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全国位居第三。如今,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关天经济区、西咸一体化的龙头,是全国规划建设的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尽管八水绕长安已不再有,但也是全国适宜人居城市之一——厚重的文化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大秦岭是人们休闲的后花园,人们饮着矿泉水吼着大秦腔,交通南北、沟和中外。长期以来,西安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名扬海内外,岂不知,那只是西安丰富资源的一部分。六月飞雪太白山、天下险峻有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翠华山、道教祖庭楼观台,七十二峪通巴蜀,汤峪温泉分东西。今年,借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向世人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西安——山水西安! 我本人作为一名在西安工作生活32年的外地人,已经将西安作为我的第二故乡。因此,也有资格代表西安欢迎大家的到来! 五千年的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汉唐雄风、贞观盛世支撑着民族的自信!中华复兴的使命和重任,已经历史地赋予我们。沿海开放、东北振兴、中原崛起,华夏大地生机勃发、争先恐后。此时,各位领导、主编和编辑能够光临指导、传经送宝,是我们的荣幸!为此,我代表陕西科技期刊,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齐主任和蔡教授的临指导! 中华复兴,必然要求文化复兴。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期刊出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陕西省共有科技期刊约167种,在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下,正在积极稳妥地改革。如何加快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增强科技期刊出版竞争能力、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作为“长江流域及西北地区科技期刊协作网”的成员,在此搭设学术交流的平台,就是希望与全国科技期刊界的朋友一起,面向未来、迎接挑战,图谋中国科技期刊的美好明天!让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勉励、共同努力、奋发图强,为繁荣科技期刊出版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恳请各位领导和朋友,不吝赐教。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在去会场的路上,我采用打油诗的形式,将西安的自然景区概括了一下,会议正式开始讲的时候,我是以此展开的。 骊山晚照狼烟起,太白积雪六月奇。 自古华山多险峻,如今浐灞绿荫堤。 翠华朱雀地形异,流饮曲江醉归迟。 栈道凌空通巴蜀,温泉汤峪分东西。 骊山晚照,关中一景;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至今犹在;翠华山为地震和堰塞湖的国家地质公园,朱雀为四季冰川遗迹国家地质公园;秦岭古道,以快马送荔枝的子午古道,有诸葛亮出蜀入关中的栈道;温泉洗浴并非临潼独有,更加专业的是东汤峪和西汤峪。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3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热度 5 zx001 2011-7-26 11:40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云斑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 (Hope),又名多斑白条天牛、核桃大天牛等。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其成虫为害新枝皮和嫩叶,幼虫蛀食枝干,削弱树势,重者枯死。国内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个人分类: 昆虫世界|12707 次阅读|7 个评论
专家称全球变暖引发长江流域旱涝急转??
热度 1 merric 2011-6-10 14:47
今天看到新浪转载《新京报》报道标题为 专家称全球变暖引发长江流域旱涝急转 主要的内容如下: 据新华社电 本月初,长江中下游部分旱区遭遇连续暴雨,并引发洪灾,农田受淹,房屋倒塌。几天内几个省从流域性大旱急转大涝。生态专家称,“旱涝急转”作为一种极端天气现象,与全球变暖大环境有关。    1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6月3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迎来了较强降雨过程。鄱阳湖、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水位普遍上涨,赣、湘、黔、闽等省份有1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气象专家介绍说,长江中下游过去也发生过“旱涝急转”现象,其程度没有这次的剧烈,短时间内这么多地区由望天“喊”渴到暴雨成灾,可谓历史上罕见。   江西省防办负责人证实,过去这一区域“旱涝急转”范围较小,大多发生在伏秋旱之后,涝灾也不大。这次“旱涝急转”涉及整个流域性范围,几天内几个省从流域性大旱急转大涝。   湖北省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认为, “旱涝急转”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之一 。 近来似乎有种“趋势”,把“全球变暖”当做一个大箩筐,很多天气和气候现象都可以放进这个筐里,我觉得这是极度不科学的做法。既没有通过长时间序列的分析,很多时候也没有理论和机理阐述,是既是不严谨,也是不令人信服的。如果仅想借此来突出全球变化的影响,并且博人眼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学术的悲哀。真诚盼望有些“专家”面向公众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至少能做到有理有据。 当然,也不排除讲述者的原话没有被媒体正确转述。
个人分类: 千面生活|28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旱与涝:影响江苏玉米稳产的重要障碍
tjm9518 2010-1-11 09:50
兼析今年江苏夏玉米出现较大面积空秆、一秆多穗现象的原因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盐城、南通、徐州等地有多位农民或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当地较大面积夏玉米出现较为严重的空秆和一秆多穗现象。其中,大丰市反映这种情况的最多,主要集中在农单 5 号等玉米品种上;如东、如皋、射阳、东台、亭湖、滨海、建湖、新沂、铜山、丰县也有较多农民反映类似情况,品种涉及白玉 109 、郑单 958 、苏玉 17 号、鲁单 981 等多个品种。 据初步分析,上述地区今年较大面积夏玉米出现空秆、一秆多穗现象,主要与玉米生长期特别是雌穗发育期遇连续阴雨等特殊的天气条件有关。部分田块种植密度过高,也是引发玉米空秆的重要原因。 玉米的旱涝灾害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和对旱涝灾害的耐受力不同。 玉米苗期(播种至拔节)怕涝不怕旱。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受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从出苗至 7 叶期易受涝害。土壤湿度过大甚至积水,会使根部受害甚至死亡,当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 90% 时就会形成苗期涝害。玉米 3 叶期田间持水量 90% 以上持续 3 天,植株会变红、变细,生长瘦弱甚至停止生长。连续降雨大于 5 天,会造成苗弱、苗黄或死亡。玉米在 8 叶期以前生长点还未露出地面,田间积水会使玉米受到严重伤害,造成大幅度减少,甚至可造成绝收。 玉米穗期(拔节至抽雄)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穗、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玉米对水分敏感,特别是抽雄前 10 天至抽雄后 20 天(穗分化及开花期),是水分临界期,干旱持续半个月会造成玉米的卡脖旱,使幼穗发育不好,果穗小,籽粒少。此期若连续 2 旬旬雨量不能满足玉米的需求,会造成雄穗与雌穗抽出时间间隔太长,授粉不良,果穗籽粒少,雄穗和雌穗抽不出来,雌穗部分不育甚至空秆。江苏夏玉米一般在 6 月中下旬播种,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上中旬玉米处于玉米抽雄前后。此时,正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易发期,夏玉米很容易受旱。拔节至抽雄期玉米耐涝性较强,即使地面淹水深度达 10 厘米持续 3 天,只要叶片露出水面都不会死亡,但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在玉米抽雄期前后,如果出现长于 10 天的连阴雨天气,玉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瘦弱,常出现空秆。在玉米花期遇连续阴雨,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雨量之和大于 200 毫米,或 8 月上旬的雨量大于 100 毫米,会影响玉米的正常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秃顶和空粒。 此外,玉米还会受到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玉米开花期平均气温高于 32 ℃,不利于授粉;最高气温达到 38-39 ℃时,会造成高温热害,高温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恢复越困难。 江苏玉米易受旱涝危害 江苏的淮北玉米种植区地处黄淮夏玉米种植区的东南部,南通、东台等沿江、沿海地区,属长江流域夏玉米种植区。江苏夏玉米和部分地区的春玉米生长期遇旱、遇涝的几率大,旱涝灾害是影响玉米稳产的重要障碍。 近年来江苏玉米受旱涝灾害特别是涝灾影响较大,空秆、一秆多穗、结实不良等情况历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加上近年来各地灰飞虱大发生、玉米粗缩病发生重,玉米难以高产、稳产。 2005 年,江苏沿淮等一些地区,夏玉米就曾受到严重涝渍害,出现空秆率高等现象。 如泗洪等地,今年从 7月10日开始连续下了近一个月的雨,光照少,气温比常年低,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对玉米生长极为不利,玉米根系生长不良,生长量比常年小,并出现大面积死苗现象。当年泗洪县有十几万亩玉米因受涝而发生死苗现象,另有大面积不同品种的玉米出现严重的空秆率高和结实率低等问题。玉米空秆、结实率下降,主要是因为玉米生长量小或者水发徒长,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少,不能满足穗子生长发育需要。特别是大穗型品种,空秆率高、结实率低。穗型比较小的品种,像郑单958等品种,空秆率比较低。这主要是大穗型品种穗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营养,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很难满足,而小穗型品种穗生长发育对营养的要求相对低些,在连续阴雨的天气条件下长穗结籽受到的影响较小。 今年, 5月上中旬全省大范围出现异常高温和干旱天气,对春玉米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地区玉米一秆多穗现象发生较普遍。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江苏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对玉米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较大面积的玉米出现空秆现象。 据气象部门信息,今年 7 月前中期,淮河以南地区处于梅汛期,期间的强降水过程导致局部田间短时积水较多,农田受淹。由于排涝及时,对农作物影响较小。 7 月 15 ~ 20 日淮河以南地区出梅后江苏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有利于田间排水降渍,有利于春玉米的籽粒充实、夏玉米拔节。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而当时江苏夏玉米处于拔节至抽雄期前后,土壤水分过多对夏玉米的穗分化影响很大,导致空秆率增加。低温阴雨对当时处于乳熟期的春玉米的灌浆也有较大影响。 种植密度过大易空秆 据有关专家分析,近年来江苏一些地区和田块的玉米,特别是一些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过大,也是玉米空秆率高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郑单 958 等一些耐密植型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种植密度显著提高。每亩 4000-5000 株甚至 6000 株的高密度种植,逐渐成为一些农民种植玉米的习惯。在这样高的种植密度下,一些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会很不适应,在其生长前期会由于密度过大而营养不良、生长瘦弱,或者相互遮阴而徒长,均容易出现空秆现象。(水清) 案例和提示 案例 大丰市万言镇一农资经销商 8 月 28 日来电话:今年麦收后种植农单 5 号玉米的田块近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一秆多穗现象,通常是每株长了 3 ~ 4 个小棒子,有的棒子上没有结籽,严重的比例占到 70% 。出现一秆多穗的植株长势都没有异常,株高大多在 2.2 米左右。有人认为是品种的问题,但当地农户在种植春玉米时选用农单 5 号,后期抽穗结实都很好。 大丰市小海镇一农资经销商 9 月 8 日来电话:本地有 100 多亩农单 5 号夏玉米发生一秆多穗,每株有 3 ~ 4 个小穗子。田块间受害程度差异较大,密度高的田块较重些。该品种用作春播的时候抽穗结实很正常,亩产一般 500 公斤,而夏播的这些田块目前看来亩产量只能拿到 100 多公斤。据了解,当地春玉米种植密度一般每亩 3500-4000 株,而夏玉米为 6000 株,今年小暑至立秋期间曾连续下了 20 多天的雨。 大丰市新丰镇一农资经销商 9 月 2 日来电:近期很多农户反映夏玉米出现一秆多穗现象,涉及到多个玉米品种,其中以白玉 109 严重些,有人认为是种子问题,但该品种春播时田间表现很好。咨询盐城市农科所等单位,据说是雨水多、光照少等环境因素造成的。阜宁县板湖镇孔伟家也反映了白玉 109 一秆多穗的类似问题。 提示 春播玉米幼苗生长阶段温度较低、土壤偏干,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有利于蹲苗,一般不会徒长,生长较稳健,茎秆较粗壮,不容易发生空秆、一秆多穗现象。而夏播玉米,苗期高温多湿,茎叶生长较快,若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快,节间相对加长,不仅容易因植株太高造成倒伏,还易引起空秆增多。 据气象部门信息,今年大丰市、滨海等地 7-8月夏玉米穗分化发育期遇连续的阴雨寡照天气。其中滨海县7月份的日照时数仅122小时,为全省各县(市、区)最低。 案例 大丰市大桥镇一农资经销商 8 月 31 日来电话:去年本地种植农单 5 号玉米表现很好,因此今年这个品种种植面积较大,但近期发现有 70% 选用该品种的玉米田都出现一秆多穗现象,每株有 3 ~ 7 个小穗,而且结实率很低,田块间受害程度有一定差异。据了解,玉米大多在 6 月中下旬播种,种植密度为每亩 5000 ~ 6000 株,前期植株长势及株高均正常,目前附近其他品种如金海 5 号等也有类似情况。 如皋市东陈镇一农资销售商 9 月 7 日来电话:前几个月一农户从我这购买 2.4 公斤农单 5 号玉米种子,于 6 月 23 日播种了 1.1 亩地,近期该农户来反映田间很多植株长了多个小穗,不知道是不是种子问题。经查问,该田块施肥量较高,田间种植密度也很大,长势偏旺,田间植株雄穗抽出后遇连阴雨天气。 射阳县一农资经销商 9 月 2 日来电话:近期有 10 多个农户反映夏玉米很多都长了好几个小穗,一般每株有 3 ~ 4 个,多的有 6 ~ 7 个,小穗的结实率很低。病田涉及到多个玉米品种,其中以农单 5 号较严重些。检查后发现田块间受害程度有一定区别,如密度较高的田块一秆多穗的比例占到 60% 以上,而种得较稀的田块比例大多在 30% 左右,田中间一秆多穗的情况较严重,田四周一般都还可以。农单 5 号今年在本地曾作春玉米种植,当时田间表现很好。 东台市头灶镇、如东县袁庄镇、大丰市小海镇、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大丰市白驹镇、滨海县五汛镇、大丰市万盈镇等地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了当地一些农户种植的农单 5 号等玉米品种出现一秆多穗现象。 提示 农单 5号为大穗型玉米品种,本身在生长期遇连续阴雨等条件下就容易发生徒长和空秆、一秆多穗现象。在种植密度过高的情况下,植株更容易出现徒长现象,出现更严重的空秆或一秆多穗现象。生产上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控制肥水,有利于防止徒长,减轻空秆和一秆多穗现象发生。夏玉米选用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一般在3000-3500株比较适宜。地力低的可以适当密植,地力高的宜适当稀植。 案例 新沂市石集镇一农资销售商 8 月 22 日来电:有 1.9 亩郑单 958 玉米,从 6 月 17 日播种至今长势都还可以,最近发现田间有 80% 的植株空秆,另有少部分每株结了 3 ~ 4 个棒子。查看周边玉米田都没有发现类似情况。据了解,当地玉米种植密度通常以每亩 5500 株左右,该田块的密度略高些,接近每亩 6000 株。 新沂市新安镇一农资销售商 9 月 1 日来电:今年麦收后种的郑单 958 出现一秆多穗现象,每株有三四个小穗子,田间比例大概 20% ,田块间区别不大。到田间排查后可以排除粗缩病。本地周边两个乡镇都有类似情况发生,除郑单 958 外,别的品种也有。 提示 : 郑单 958为耐密植型玉米品种,但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生长瘦弱或徒长,也会发生空秆现象。特别是在生长前中期(拔节至抽雄期)遇阴雨天气的情况下,植株容易徒长,出现空秆现象。 该品种用于夏玉米种植,密度以每亩 3500-4000株为宜。高产栽培时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增加产量,但遇气候不良的年份稳产性会大大下降。高产田块以每亩4000株较为适宜,最高不要超过4500株。 丰县师寨镇一农民 8 月 5 日来电:今年 6 月 5 日种了 2 亩地玉米,之前长势一直很好,最近发现田里有 60% 的玉米植株上长了 2 ~ 3 个小棒子,周边别人家的玉米田里也有这种情况,共涉及到多个玉米品种,如蠡玉 35 、蠡玉 16 、安玉 12 等,田块间有一定区别,大致是以晚播的田这种情况较少。 铜山县刘泉镇一农资销售商 9 月 15 日来电:当地有 100 多亩地玉米出现空秆现象,严重的地块比例占 40% 左右。病田涉及到苏玉 20 、 6850 等多个玉米品种,大多在 6 月 18 日前后播种,田间种植密度在每亩 4500 ~ 5000 株,植株株高等都正常,长势略偏旺。 建湖县曹埝镇一农资经销商 9 月 16 日来电:今年卖了 200 多公斤苏玉 17 玉米种子,近期农户普遍反映田间出现空秆、结实率低、一秆多穗等情况,严重的田块比例占到 50% 。附近种植其他品种的田块也有类似情况,但都没有苏玉 17 严重。据了解,这些田块都是在麦收后播种,目前株高正常。我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盐城市粮油站,得知可能是由气候造成的,但为什么唯独这个品种会这么严重。 提示:苏玉 17号属半紧凑型中早熟玉米品种,适宜江苏省春播玉米地区种植及夏播玉米地区作搭配品种种植,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该品种较耐密植,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5000株。种植密度过高可能出现徒长和空秆、一秆多穗等现象。另外,不同玉米品种其生育期可能不一致,在相同的不利天气条件下,如果某品种的敏感生育期正好与不利天气条件相遇,而其他品种的敏感生育期正好避过不利天气条件,这样,这个就会显得受害重些。 资料链接 玉米的一秆多穗和空秆现象 玉米出现一秆多穗现象,有的是正常的,有的是不正常的。 甜玉米品种一秆多穗现象很普遍,这是生产上所需要的,结穗多,幼穗产量才高。 普通的饲料玉米品种,以收子粒为目标,一般要求一株只结一个雌穗,这样有利于提高玉米子粒的产量。目前几乎所有的饲料玉米品种,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株只结一个雌穗。在光照和肥水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田间部分植株会一秆结 2 个甚至更多个雌穗,而且每个雌穗生长发育和结实都比较好,这也是正常现象。在逆境条件下,田间某些植株会在一秆上结多个雌穗,但每个雌穗生长发育和结实都不良,会影响产量。这种不正常的一秆多穗现象,在生产上每年都有发生,只是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上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和造成的产量损失有所不同。 从玉米的发育规律看,在条件具备时,除茎秆上部 5 节外,其下部每个节的叶腋处的潜伏腋芽都有形成果穗的可能。春玉米一般只有上部第六、第七、第八节的腋芽能发育成果穗。玉米在正常情况下一株只结一个穗子,主要是先发育的幼穗有穗位优势,能抑制其他腋芽的幼穗分化和发育。像春玉米,第六至第八节的腋芽穗发育过程中,其中条件最好的一个穗子会优先发育,并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激素,促进植株体内的养分向其体内传输、抑制其他幼穗分化和发育。这就像树苗一样,有顶端生长优势,顶芽生长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生长素,抑制其下部芽的萌发和生长,使其成为潜伏芽。 如果先发育的玉米幼穗在逆境条件下发育受阻,不能形成足量激素抑制其他腋芽穗分化和发育,其穗位优势就会丧失,玉米秆上就可能结出多个幼穗。一株结多个穗子,养分分散供应,穗子就会变小,结实率也会下降。就像小树苗的顶端被掐掉后,下部的潜伏芽会大量萌发形成小枝条一样。 可能导致玉米穗位优势丧失的因素有很多。花期遇到连续阴雨,雌穗吐丝不畅,或者雄穗不能正常开花散粉,影响授粉、受精;在玉米抽穗前后半个月的需水关键期,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雌穗、雄穗抽生的时间间隔延长,导致花期不遇,影响第一雌穗受精结实;病虫危害,也会导致第一雌穗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先发育的玉米穗不能正常成穗,植株体内多余的营养会供给其相邻的上下两个果穗发育,如果这两个果穗仍然不能正常受精结实,营养又会供给其他穗子发育,出现更多的穗子。 在玉米拔节后的雌穗发育阶段,如果肥水充足,植株体内过多的营养物质无法消耗,也有形成一秆多穗的可能,此时把多余的果穗掰掉,只保留 1 ~ 2 个果穗,可使玉米雌穗的穗形和结实率基本正常。 玉米受粗缩病等病害危害,也会出现一秆多穗现象。玉米粗缩病病毒在玉米体内能产生激动素等激素,会打破玉米体内的激素平衡。玉米穗分化发育期受粗缩病危害,第一雌穗的穗位优势丧失,会形成很多小穗子。病株一般节间缩短、矮化,但部分轻病株仅比正常株略矮,其叶背通常可以检查到病害特征性症状蜡白条。 造成玉米空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的,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 7 ~ 10 天;雌穗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势弱。如果外界条件不适,玉米体内营养不足,雄穗会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吸收养分,雌穗则因营养不足而发育不良,表现为玉米空秆。二是营养失调。雌穗分化阶段玉米生长不良,光合能力弱,或者肥水过足,特别是氮肥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旺(大量消耗光合产物),都会造成植株体内光合产物(糖分)积累少,雌穗分化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出现空秆现象。 7 ~ 8 月玉米拔节至抽雄期气候异常,玉米受涝,根系发育不良;或者水发旺长,空秆率通常较高。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7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报告称未来50年长江流域将有更多天灾(转)
maokebiao 2009-11-11 15:43
2009-11-10 19:36:47 来源: 新华网   跟贴 28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世界自然基金会10日在北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称,受全球 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新华网11月10日电 世界自然基金会10日在北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称,受全球 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编写,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的20余位研究人员历时2年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报告说,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相对于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20世纪90年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摄氏度,而2001年至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3摄氏度。预计未来50年,长江流域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 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报告还针对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农田、河口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 报告建议,结合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如,加强长江沿岸经济规划与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流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和水利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改进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合理调整农业种植制度,优化种植结构,培育和改良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改善农田管理措施;增强公众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报告首席科学家徐明表示,对气候变化,应提前采取适应性措施。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未来要及时地调整与完善现有的适应性对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关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经验欠缺,这一报告的研究成果将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对相关研究单位也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2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汉日食实时图片
liudongyang 2009-7-22 09:46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966 次阅读|3 个评论
7月22日一起去观察日全食吧
pinjianlu 2009-5-15 20:30
长江流域日全食带相关城市持续时间表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2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