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逝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献给逝者的“颁奖词”(吕厚民、袁阔成、邹碧华)
hucs 2015-3-9 18:15
献给逝者的“颁奖词” 悼著名 摄影家 吕厚民 、 评书泰斗 袁阔成和优秀法官邹碧华 胡春松 著名摄影家 吕厚民: 您用镜头“ Hold 住了”伟人的身影,让瞬间成为经典和永恒! 评书泰斗 袁阔成: 您用声音“ Hold 住了”亿万听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扬四海! 优秀法官邹碧华: 您用英年“ Hold 住了”同行 、 同学和同乡,完美诠释了“北大高材生 、 中国好法官”的优秀品质!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5年3月9日下午。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 · 梦》(待出版)、《青春私语》(待出版)、《地震 N 章和 JAMA 诗稿九篇》(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 “ 种子 ” 保健康。 注: “ 种子 ” 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 “ 种子 ” 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 “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见:《青春诗语》,第 129 页,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一,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Cardiovascular,diabetes, and cancer strips: evidences, mechanisms, and classifications ( http://www.jthoracdis.com/article/view/3019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泰坦尼克号遇难乘客全名单【巨轮失事百年祭】
热度 24 bianyi1 2012-4-15 13:36
泰坦尼克号遇难乘客全名单【巨轮失事百年祭】
上面这曲风笛叫“爱尔兰挽歌”(Erin's Lament)。100年前的4月11日下午13点30分,“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开始处女航一天之后,驶离爱尔兰港口考福,进入了茫茫的大西洋。此时,一位三等舱乘客Eugene Daly将这首凄清的风笛吹响。谁料笛声成谶,4月14日晚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1500余人葬身海底。 今天,距泰坦尼克号遇难已经整整一百年。 随着3D版《泰坦尼克号》登上银幕,记忆里那艘大西洋之上的不沉之舟,连同杰克与露丝的爱情,又随之鲜活起来。 就像原始的结绳记事,泰坦尼克号在我们记忆里,也在人类发展史上,打下了一个凝重的结。人类用科技革命带来的无穷信心与能量,细心雕琢了这么一艘梦幻之船。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命运同1500多条生命开了一个玩笑,第一次的航行却也是最后的道别。大西洋深处的残骸之中,可还听得到那时的浪漫与荣光? 在西方,每一场灾难之后,遇难者的名单都会被完完整整地公布,以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度,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传统。透过墓碑上那一个个冰冷的名字,我们可以想见,往日拥有它们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曾是多么的绚烂,多么的璀璨。在巨轮沉没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温当年遇难者的名单,是今人对昔日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曾经教训最好的反思。 这些逝者与我们素昧平生,亦非我们的亲戚朋友,我们有否缅怀他们的理由?朋友,请记住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诗句:“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 泰坦尼克号遇难乘客全名单 头等舱遇难乘客名单: Allison, Mr. H. J. Allison, Mrs. H. J. 与仆人 Allison, Miss L Andrews, Mr. Thomas Artagaveytia, Mr. Ramon Astor, Colonel J. J. 与仆人 Baumann, Mr. J. Baxter, Mr. Quigg Beattie, Mr. T. Bjornstrom, Mr. H. Blackwell, Mr. Stephen Weart Borebank, Mr. J. J. Brady, Mr. John B. Brandeis, Mr. E Brewe, Dr Arthur Jackson Butt, Major Archibald W. Carlson, Mr. Frank Carran, Mr. F. M. Carran, Mr. J. P. Case, Mr. Howard B. Cavendish, Mr. T.W. Chaffee, Mr. Herbert F. Chisholm, Mr. Robert Clark, Mr. Walter M. Clifford, Mr. George Quincy Colley, Mr. E. P. Compton, Mr. A. T., Jr. Crafton, Mr. John B. Crosby, Mr. Edward G. Cummings, Mr. John Bradley Davidson, Mr. Thornto Douglas, Mr. W. D. Holt, Mr. W. F. Isham, Mrs. A. E. Jakob, Mr. Birnbaum Jones, Mr. C. C Julian, Mr. H. F. Kent, Mr. Edward A. Kenyon, Mr. F. R. Klaber, Mr. Herman Lambert-Williams, Mr. Fletcher Fellows Lewy, Mr. E. G. Lingrey, Mr. Edward Long, Mr. Milton C. Loring, Mr. J. H. Maguire, Mr. J. E. Marvin, Mr. D. W. McCaffry. Mr. T. McCarthy, Mr. Timothy J. Rohan Meyer, Mr. Edgar J. Millet, Mr. Frank D Minahan, Dr. W. E. Moch, Mr. Phillip E. Molson, Mr. H. Markland Moore, Mr. Clarence 与仆人 Natsch, Mr. Charles Newell, Mr. A. W. Nicholson, Mr. A. S. Ostby, Mr. E. C Ovies, Mr. S. Parr, Mr. M. H. W. Partner, Mr. Austin Payne, Mr. V. Pears, Mr. Thomas Penasco, Mr. Victor Porter, Mr. Walter Chamberlain Dulles, Mr. William C. Evans, Miss E. Foreman, Mr. B. L. Fortune, Mr. Mark Fortune, Mrs. Mark Fortune, Mr. Charles Franklin, Mr. T. P. Futrelle, Mr. J Gee, Mr. Arthur Giglio, Mr. Victor Goldschmidt, Mrs. George B. Graham, Mr. Guggenheim, Mr Benjamin Harris, Mr. Henry B. Harrison, Mr. W. Hays, Mr. Charles M. Head, Mr. Christopher Hilliard, Mr. Herbert Henry Hipkins, Mr. W. E. Holverson, Mr. A. O. Reuchlin, Mr. Jonkheer, J. G. Roebling, Mr. Washington A., 2n Rood, Mr. Hugh R. Ross, Mr. J. Hugo Rothschild, Mr. M. Rowe, Mr. Alfred Ryerson, Mr. Arthur Silvey, Mr. William B. Smart, Mr. John M. Smith, Mr. J. Clinch Smith, Mr. R. W. Smith, Mr. L P. Spencer, Mr. W. A. Stead, Mr. W. T. Stewart, Mr. A. A. Straus, Mr. Isador 与仆人 Straus, Mrs. Isador Sutton, Mr. Frederick Taussig, Mr. Emil Thayer, Mr. J. B. Thorne, Mr. G. Uruchurtu, Mr. M. R. Van der Hoef, Mr. Wyckoff Walker, Mr. W. Anderson Warren, Mr. F. M. White, Mr. Percival W. White, Mr. Richard F. Wick, Mr. George D. Widener, Mr. George D. 与仆人 Widener, Mr.. Harry Williams, Mr. Duane Wright, Mr. George 二等舱遇难乘客名单: Abelson, Mr. Samson Aldworth, Mr. C. Andrew, Mr. Edgar Andrew, Mr. Frank Angle, Mr. William Ashby, Mr. John Baily, Mr. Percy Baimbridge, Mr. Chas. R. Banfield, Mr. Frederick J. Bateman, Mr. Robert J. Beauchamp, Mr. H. J. Berriman, Mr. William Botsford, Mr. W. Hull Bowenur, Mr. Solomon Bracken, Mr. Jas. H. Brito, Mr. Jose de Brown, Mr. S. Brown, Mrs. Bryhl, Mr. Curt Butler, Mr. Reginald Byles, Rev.nomas R. D. Carbines, Mr. William Carter, Rev. Ernest C. Carter, Mrs. Lillian Chapman, Mr. John H. Chapman, Mrs. Elizabeth Chapman, Mr. Charles Clarke, Mr. Charles V. Coleridge, Mr. R. C. Collander, Mr. Erik Collyer, Mr. Harvey Corbett, Mrs. Irene Corey, Mrs. C. P. Cotterill, Mr. Harry Davies, Mr. Charles Deacon, Mr. Percy del Carlo, Mr. Sebastian del Carlo, Mrs. Denbou, Mr. Herbert Dibden, Mr. William Downton, Mr. William J. Drew, Mr. James V. Eitemiller, Mr. G. F. Enander, Mr. Ingvar Fahlstrom Mr. Arne J. Faunthorpe, Mr. Harry Fillbrook, Mr. Charles Fox, Mr. Stanley H. Funk, Miss Annie Fynney, Mr. Jos. Gale, Mr. Harry Gale, Mr. Shadrach Gaskell, Mr. Alfred Gavey, Mr. Lawrence Gilbert, Mr. William Giles, Mr. Edgar Giles, Mr. Fred Giles, Mr. Ralph Gill, Mr. John Gillespie, Mr. William Jacobsohn Mr. Sidney S. Jarvis, Mr. John D. Jefferys, Mr. Clifford Jefferys, Mr. Ernest Jenkin, Mr. Stephen Kantor, Mr. Sehua Karnes, Mrs. J. F. Keane, Mr. Daniel Kirkland, Rev. Charles L Kvillner, Mr. John Henrik Lahtinen, Mr. William Lamb, Mr. J. J. Laroche, Mr. Joseph Levy, Mr. R. J. Leyson, Mr. Robert W. N. Lingan, Mr. John Louch, Mr. Charles Mack, Mrs. Mary Malachard, Mr. Noel Mallet, Mr. A. Mangiavacchi, Mr. Emilio Mantvila, Mr. Joseph Marshall, Mr. Matthews, Mr. W. J. Maybery, Mr. Frank H. McCrae, Mr. Arthur G. McCrie, Mr. James McKane, Mr. Peter D. Meyer, Mr. August Milling, Mr. Jacob C. Mitchell, Mr. Henry Morawick, Dr. Ernest Mudd, Mr. Thomas C. Myles, Mr. Thomas F. Nasser, Mr. Nicolas Nesson, Mr. Israel Nicholls, Mr. Joseph C. Norman, Mr. Robert D. Otter, Mr. Richard Pain, Dr. Alfred Parker, Mr. Clifford R. Pengelly, Mr. Frederick Pernot, Mr. Rene Peruschitz, Rev. Jos. M. Phillips, Mr. Robert Ponesell, Mr. Martin Pulbaun, Mr. Frank Reeves, Mr. David Renouf, Mr. Peter H. Richard, Mr. Emile Rogers, Mr. Harry Sedgwick, Mr. C. F. W. Sharp, Mr. Percival Givard, Mr. Hans K. Greenberg, Mr. Samuel Hale, Mr. Reginald Harbeck, Mr. Wm. H. Harper, Mr. John Harris, Mr. Walter Hart, Mr. Benjamin Herman, Mr. Samuel Hickman, Mr. Leonard Hickman, Mr. Lewis Hickman, Mr. Stanley Hiltunen, Miss Martha Hocking, Mr. George Hocking, Mr. Samuel J. Hodges, Mr. Henry P. Hoffman, Mr. Hold, Mr. Stephen Hood, Mr. Ambrose Howard, Mr. Benjamin Howard, Mrs. Ellen T. Hunt, Mr. George Sjostedt, Mr. Ernest A. Slemen, Mr. Richard J. Smith, Mr. Augustus Sobey, Mr. Hayden Stanton, Mr. S. Ward Stokes, Mr. Phillip J. Swane, Mr. George Sweet, Mr. George Tronpiansky, Mr. Moses A. Tupin, M. Dorothy Turpin, Mr. William J. Veale, Mr. James Ware, Mr. John James Ware, Mr. William J. Weisz, Mr. Leopold West, Mr. E. Arthur Wheadon, Mr. Edward Wheeler, Mr. Edwin 三等舱遇难乘客名单: Abbott, Eugene Abbott, Rossmore Abbing, Anthony Adams. J. Alexander, William Allen, William Allum, Owen G. Barton David Beavan, W. T. Billiard, A. van Billiard, James (儿童) Billiard, Walter (儿童) Bowen, David Braund, Lewis Braund, Owen Brocklebank, William Cann, Erenst Carver, A. Celotti, Francesco Christmann, Emil Cook, Jacob Corn, Harry Coxon, Daniel Crease, Ernest James Cribb, John Hatfield Davies, Evan Davies, Alfred Davies, John Davies, Joseph Davison, Thomas H. Dean, Mr. Bertram F. Dennis, Samuel Dennis, William Elsbury, James Everett, Thomas J. Ford, Arthur Ford, Margaret Ford, Mrs. D. M. Ford, Mr. E. W. Ford, M. W. T. N. Ford, Maggie (儿童) Franklin, Charles Garthfirth, John Gilinski, Leslie Goldsmith, Frank J. Goodwin, Augusta Goodwin, Lillian A. Goodwin, Charles E. Goodwin, William F. (儿童) Goodwin, Jessie (儿童) Goodwin, Harold (儿童) Goodwin, Sidney (儿童) Green, George Guest, Robert Harknett, Alice Harmer, Abraham Johnston, A. G. Johnston, Mrs. Johnston, William (儿童) Johnston, Mrs. C. H. (儿童) Johnson, Mr. A. Johnson, Mr. W. Keefe, Arthur Kelly, James Lam, Len Leonard, Mr. L Lester, J. Ling, Lee Lithman, Simon Lobb, Cordelia Lobb, William A. Lockyer, Edward Lovell, John MacKay, George W. Maisner, Simon McNamee, Eileen McNamee, Neal Meanwell, Marian O. Meek, Annie L. Meo, Alfonso Miles, Frank Moore, Leonard C. Morley, William Moutal, Rahamin Murdlin, Joseph Nancarrow, W. H. Niklasen, Sander Nosworthy, Richard C. Peacock, Alfred Peacodc., Treasteall Peacock, Treasteall (儿童) Pearce, Ernest Peduzzi, Joseph Perkin, John Henry Peterson, Marius Potchett, George Reed, James George Reynolds, Harold Risien, Emma Risien, Samuel Robins, Alexander Robins, Charity Rogers, William John Rouse, Richard H. Rush, Alfred George J. Sadowitz, Harry Sage, John Sage, Annie Sage, Stella Sage, George Sage, Douglas Sage, Frederick Sage, Dorothy Sage, William (儿童) Sage, Ada (儿童) Sage, Constance (儿童) Sage, Thomas (儿童) Sather, Sinon Saundercock, W. H. Sawyer, Frederick Scrota, Maurice Shellard, Frederick Shorney, Charles Simmons, John Slocovski, Selman Somerton, Francis W. Spector, Woolf Spinner, Henry Stanley, E. R. Mr. Storey, T. Mr. Sutehall, Henry Theobald, Thomas Thomas, Alex Thorneycroft, Percival Tomlin, Ernest P. Torber, Ernest Ware, Frederick Warren, Charles W. Webber, James Willey, Edward Williams, Harry Williams, Leslie Windelov, Einar Wiseman, Philip Adahl, Mauritz Ahlin, Johanna Ahmed, Ali Alhomaki, Ilmari Ali, William Anderson, Alfreda Anderson, Albert Anderson, Anders Anderson, Samuel Anderson, Sigrid (儿童) Anderson, Thor Anderson, Ingeborg (儿童) Anderson, Ebba (儿童) Anderson, Sigvard (儿童) Anderson, Ellis Anderson, Ida Augusta Anderson, Paul Edvin Angheloff, Minko Asplund, Carl (儿童) Asplund, Charles Asplund, Gustaf (儿童) Larsson, Bengt Edvin Larsson, Edvard Lefebre, Frances Lefebre, Henry (儿童) Lefebre, Ida (儿童) Lefebre, Ida (儿童) Lefebre,Mathilde (儿童) Leinonen, Antti Lindablom, August Lindell, Edvard B. Lindell, Elin Lindahl, Agda Lundahl, John Maenpaa, Matti Makinen, Kalle Marinko, Dmitri Markoff, Marin Melkebuk, Philemon Misseff, Ivan Minkoff, Lazar Mirko, Dika Mitkoff, Mito Moen, Sigurd H. Myhrman, Oliver Naidenoff, Penko Nankoff, Minko Nedeco, Petroff Nenkoff, Christo Nieminen, Manta Nilsson, August F. Nirva, Isak Olsen, Carl Olsen, Henry Olsen, Ole M. Olson, Elon Olsson, John Olsson, Elida Oreskovic, Luka Oreskovic, Maria Oreskovic, Jeko Pacruic, Mate Pacruic, Tome Panula, Eino Panula, Ernesti Panula, Juho Panula, Maria Panula, Sanni Panula, Urhu Panula, William (婴儿) Pasic, Jakob Pentcho, Petroff Paulsson, Alma C Dimic, Jovan Dintcheff, Valtcho Dyker, Adoff Ecimovic, Joso Edwardsson, Gustaf Eklunz, Hans Ekstrom, John Fischer, Eberhard Goldsmith, Nathan Goncalves, Manoel E. Gronnestad, Daniel D. Gustafson, Alfred Gustafson, Anders Gustafson, Johan Gustafsson, Gideon Haas, Aloisia Hagland, Ingvald O. Hagland, Konrad R. Hakkarainen, Pekko Hampe, Leon Hansen, Claus Hansen, Henry Damgavd Heininen, Wendla Hendekevoic, Ignaz Henriksson, Jenny Holm, John F. A. Holten, Johan Humblin, Adolf Ilieff, Ylio Ilmakangas, Ida Ilmakangas, Pista Ivanoff, Konio Jardin, Jose Netto Paulsson, Gosta (儿童) Paulsson, Paul (儿童) Paulsson, Stina(儿童) Paulsson, Torborg (儿童) Pavlovic, Stefo Pelsmaker, Alfons de Peltomaki, Nikolai Person, Ernest Peterson, Johan Peterson, Ellen Petranec, Matilda Petterson, Olaf Plotcharsky, Vasil Radeff, Alexander Rintamaki, Matti Rosblom, Helene Rosblom, Salfi (儿童) Rosblom, Viktor Rummstvedt, Kristian Salander, Carl Salonen, Werner Sdycoff, Todor Sihvola, Antti Sivic, Husen Skoog, Anna Skoog, Carl (儿童) Skoog, Harald (儿童) Skoog, Mabel (儿童) Skoog, Margret (儿童) Skoog, William Slabenoff, Petco Smiljanic, Mile Sohole, Peter Solvan Staneff, Ivan g, Lena Jacobsen Jensen, Hans Peter Jensen, Svenst L. Jensen, Nilho R. Johansen, Nils Johansson, Erik Johansson, Gustaf Johnson, Jakob A. Johnsson, Carl Johnsson, Malkolm Jonkoff, Lazor Jonsson, Nielo H. Jusila, Katrina Jusila, Mari Jutel, Henrik Hansen Kallio, Nikolai Kalvig Johannes H. Karajic, Milan Karlson, Nils August Kekic, Tido Kink, Maria Kink, Vincenz Klasen, Klas A.Mona, Mae A. Klasen, Hilda Klasen, Gertrud (儿童) Laitinen, Sofia Laleff, Kristo Larson, Viktor Stoytcho, Mihoff Stoyehoff, Ilia Strandberg, Ida Strilic, Ivan Strom, Selma (儿童) Svensen, Olaf Svensson, Johan Syntakoff, Stanko Tikkanen, Juho Todoroff, Lalio Turcin, Stefan Uzelas, Jovo Waelens, Achille Van Impe, Catharine (儿童) Van Impe, Jacob Van Impe, Rosalie Van der Planke, Augusta Vander Van der Planke, Emilie Vander Van der Planke, Jules Vander Van der Planke, Leon Vander Van der Steen, Leo Van de Velde, Joseph Van de Walle, Nestor Vereruysse, Victor Vook, Janko Wende, Olof Edvin Wenzel, Zinhart Vestrom, Huld A. A. Widegrin, Charles Wiklund, Karl F. Wiklund, Jacob A. Wirz, Albert Wittenrongel, Camille Zievens, Renee Zimmermann, Leo Badt, Mohamed Barbara, Catherine Barbara, Saude Betros, Tannous Boulos, Hanna Boulos, Sultani Boulos, Akar (儿童) Banous, Elias Caram, Joseph Caram, Maria Shabini, Georges Chehab, Emir Farres Chronopoulos, Apostolos Cbronopoulos, Demetrios Dibo, Elias Drazenovie, Josip Elias, Joseph Gerios, Assaf Gerios, Youssef Gerios, Youssef Gheorgheff, Stanio Hanna, Mansour Jean Nassr, Saade Johann, Markim Kassan, M. Housseing Kassem, Fared Kalil, Betros Kraeff, Thodor Lemberopoulos, Peter Malinoff, Nicola Nasr, Mustafa Peter, Mike Peter, Anna Rafoul, Baccos Raibid, Razi Saad, Amin Samaan, Hanna Samaan, Elias Samaan, Youssef Sarkis, Mardirosian Sarkis, Lahowd Seman Betros (儿童) Shedid, Daher Sirayanian, Arsen Sleiman, Attalla Stankovic, Jovan Tannous, Thomas Tannous, Daler Thomas, CharlesP Thomas, John Tonfik, Nahli Torfa, Assad Useher,Baulner Vassilios, Catavelas Wazli, Yousif Weller, Abi Yazbeck, Antoni Youssef, Hanne Barry, Julia Bourke, Catherine Bourke, John Buckley, Katherine Burke, Jeremiak Burke, Mary Burns, Mary Canavan, Mary Carr, Ellen Car, Jeannie Chartens, David Cannavan, Pat Colbert, Patrick Conlin, Thos. H. Connaghton, Michel Connors, Pat Conolly, Kate Dewan, Frank Dooley, Patrick Doyle, Elin Emmeth, Thomas Farrell, James Foley, Joseph Foley, William Flynn, James Flynn, John Fox, Patrick Gallagher, Martin Hagardon, Kate Mahon, Delia Mangan, Mary McElroy, Michel McGowan, Katherine McMahon, Martin Mechan, John Moran, James Morgan, Daniel J. Morrow, Thomas Naughton, Hannah Nemagh, Robert O'Brien, Denis O'Brien, Thomas O'Connell, Pat D. O'Connor, Maurice O'Connor, Pat O'Donaghue, Bert Hagarty, Nora Hart, Henry Horgan, John Hemming, Norah Henery, Delia Kelly, James Kerane, Andy Kilgannon, Thomas Kiernan, John Kiernan, Phillip Lane, Patrick Lemom, Denis Lemon, Mary Linehan, Michel O'Neill, Bridget O'Sullivan, Bridget Peters, Katie Rice, Margaret Rice, Albert (儿童) Rice, George (儿童) Rice, Eric (儿童) Rice, Arthur (儿童) Rice, Eugene (儿童) Ryan, Patrick Sadlier, Matt Scanlan, James Shaughnesay, Pat Tobin, Roger 以上名单根据 泰坦尼克号权威数据网站“Encyclopedia Titanica ” 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另有遇难船员696人 ,名单详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Crew_of_the_RMS_Titanic 。 不归的航程: CGI动画模拟泰坦尼克沉没过程: 泰坦尼克号上坚持到最后一刻与船共沉的乐师们: Top: Clarke; Taylor. Middle: Krins, Hartley, Brailey . Bottom: Hume; Woodward . Not pictured: Bricoux 乐师们演奏的最后曲目“ Nearer My God to Thee ”,重温一下一百年前大西洋上那个冰冷的夜晚在一条即将倾覆的巨轮上命悬一线之时人们的生死抉择吧: 广州著名沙画师美序创作的爱情沙画《泰坦尼克号》,看罢哭得稀里哗啦: 百年已去,心亦永恒。逝者已矣,生者珍惜!
20094 次阅读|57 个评论
金婚年感恩节致友人(by一位故人)
热度 26 bianyi1 2012-4-7 22:57
金婚年感恩节致友人(by一位故人)
【毛毛按】 此文是一位老人对他与发妻五十年婚姻旅程的回忆,只关乎爱情,不关乎其他任何东西。 金婚年感恩节致友人 发表于 2011年11月22日 今年是李淑娴和我结婚的第五十年。有同辈友人祝贺金婚。实在说,用贵金属来形容婚姻,多少有点透着俗气。这是来自西方的习俗,也是西方的俗文化。为什麽不用花来命名?百合之婚,兰花之婚,野菊之婚……那怕是狗尾巴草花之婚,也富有生气。 二十年前,1991,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参加一晚会,主题是庆贺JN.B.夫妇结婚二十五周年。各路宾客熙熙攘攘,各色大小气球漂浮在大厅里,上面写着“just married”。还真有一点新婚的气氛。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J.T.,借机发表高论。他说,这种party,只有在我们这一代常有,上一代人少有;下一代人可能更不会常有(此公生于1941年,“我们这一代”应指二战前后出生的一代,即如今的金婚和亚金婚一代)。他的理由是:上一代人平均寿命短,夫妇俩都能活到结婚30年的不多,都能活到结婚50年的更是稀有事件了;至于下一代人,平均寿命没问题,但能有百分之几的夫妇在二十,三十年里不生婚变? 言下之意,“我们这一代”的爱情观,已经彻底过时了。 李和我,最喜欢的爱情歌曲,是爱沙尼亚(?)盲人演唱家的“心儿在歌唱”,在海边,心上人依偎着, 像春天泉水在流淌, 是你的话在我心中回响。 像最甜美的梦, 梦见你给了我 春花和阳光。 我心头多欢畅, 我把爱情歌唱。 唯有你一人, 永留我心上。 波浪哗哗响, 活泼又明亮, 爱情像春光, 闯进了我心房。 唯有你一人, 永留我心上。 对堕入情网者,一句“唯有你一人,永留我心上”带来的美感,是不可替代的。爱情是一种美,一种永驻心间的美。 1961年10月6日,在北大物理大楼二楼的一间教室里,李和我举行婚礼。婚礼不是西式的,因找不到出租婚纱和洋礼服的店铺;婚礼也不是中式的,因买不到金双喜大红烛;婚礼更不是当时流行的“革命”式,其核心节目是把西式的交换戒指变成互赠毛选一卷。戒指是爱情和婚姻的信物,以毛选作者充任婚姻的信物,不免太恶心了。 我们没有开喜宴请客,因为没有那麽多的粮票,油票和糖票。为了应付场面,我们只买了两样不要票的东西,高价糖(价钱高于要票糖十倍以上),和一堆又小又涩的梨。老人曾叮嘱我们,在婚礼上切忌吃梨(离)。果然,我们婚后的第一个25年(1961-1986)确是聚少(8年)离多(17年)。第二个25年(1986-2011),情况好转。一个忌讳的有效期是25年,和通缉令一样。 无吃无喝的婚礼,更像一场质询会。质询的重点是李和我的爱情史。李和我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恋,再到结婚,前后经历了九年(1952-1961)。可讲的故事确是不少。 大学四年,1952-1956,青春年少,朝霞满天,李17 – 21 岁,我 16 – 20 岁,没有“少年维特之烦恼”。1952年入校时,北大当局让上海地区的新生8月入校报到,而北京地区新生要等到10月之后才准予报到,因为宿舍尚未完全盖好。当我们北京男四中众弟兄一行来到北大报到时,都被先来的上海新生们管理。从上海来的李,手上持有一份名单,她的任务是核查名单上的每一个人的住地。一轮下来,她没有找到方某的下落。原来,李拿着的名单里,我的名字被误写成F丽芝,她只到女生住地去找。后来,李终于在男新生暂住地(大体育馆)查到了我。问:“你是FLZ吗?”答:“在下正是,有何吩咐?”。李和我,就如此相识。 直到大学二年级,我们还有课堂讨论,可以质疑课堂内容。马列主义课的讨论,可以质疑马列经典。在课堂里,还保有一点点辩论自由。这可能是欧洲大学传统在中国残留的影响,蔡元培的办北大的主张皆来自德国的F.洪堡“真实、公正、自由”的原则。欧洲教育重视辩论。古希腊柏拉圖学院的认识论就是,真理是依靠辩论(包括诡辩)而获得。“最高形式的自由是按照自己的良心去自由地了解,自由地阐述,自由地辩论”(密尔顿)。我一直很喜欢诡辩(如芝诺佯谬)的逻辑。其中的智慧,实在不是所谓“抬杠”能相比的。在课堂讨论上,我常试着以此道“标新立异”,挑战正统立论(当年的“标新立异”,后来证明并不全错,那是另外话题),看谁能識别诡辩的诡道。每当我发言之后,第一个站起来反驳,并甩下几句冷言冷语者,常常就是李淑娴。一来一往,使我们相知日深。 1954年秋,大三,北大全校评选优秀学生,必要条件之一是所有课程的考试成绩都必须是5分,即所谓全A学生。北大全校共评出28个优秀学生,竟有7个在物理系三年级。全A生高度集中在物理系,并不奇怪,恩格斯(马克思的赞助者)早说过,“物理学研究最简单的吸引和排斥运动”。据此有人说,物理系就是简单运动系,可简称简单系。还真说对了,揭露复杂现象的简单本质,是物理的追求。因为,“大自然是簡單的”(汤川秀树);“简单是真实的标记,而美是真理的光辉”(E. Chandrasekhar)。世间万物的至极本质,是优美,简单和统一。 爱情的至极本质,是心灵里的优美,纯净和专一。 李和我都在“简单系”的那7个全A学生之中。两条世界线缠绕在一起了。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终于双双落入了至极的情网。一篇日记里写有 “燕园里,摇曳的树丛,阑珊的灯光,幽暗里充满着无尽的柔情;高远的天空,严肃而寂静。群星的闪烁,好像在窃窃私语,是不是在羡慕我们?此时此刻,还有甚麽更甜美的,能超过我们的相依相恋?” 1957年,朝霞的日子结束,灾难降临。反右派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无产阶级的政治大棒,把不符合阶级斗争原则的年轻恋人,一一生生打散。李和我也一度被打散。1957年底,李被正式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我则还没有,按阶级斗争定义,当时相互已属敌对阶级,非分手不可。从那以后,李和我切断了联系。李下乡到京西斋堂劳动改造,我则被下放到河北省赞皇县劳动。天各一方,只剩“唯有你一人,永留我心上”的歌声还不时回响于心上 …… 1959年初,幸运降临:我终于也被开除党籍,高兴极了。按定义,我同李的阶级地位一样了。两条世界线再度相交在一起。其实,李和我的右派罪行是同一桩案子——准备给党中央写一封信。北大反右的后期,是由邓小平和彭真掌握,他们说北大右派质量高,右派帽子数量不应受(毛的)5%上限的制约,可以增加到7%或更高。李的右派帽子就是在后期追加的。在政治上,科学院跟着北大走,我的名字也被列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右派名单中。据闻,时任科学院秘书长的“老右派”杜润生看到名单后说:“这个人太年轻了,哪儿够资格当右派”。顺手把我的名字从名单中划掉。所以,我始终没有一顶正式的右派帽子,恭列漏网右派。 反右运动过后,环视周围的同学和朋友,所有我们知道的反右运动之前的年轻情侣,凡被阶级斗争波及者,无一不被打散。有的人为此终生郁郁。没有人认真统计过,这种事例共有多少。 李和我是幸存者。 所以,婚礼的高潮——当友人要求我们唱歌时,李就唱了一遍“心儿在歌唱”。注意,1961年已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时代。“红太阳”应是心中的“正统”,怎麽还唱“唯有你一人,永留我心上”?幸好,参加婚礼的人,无人向党棍举报。 我们的物理启蒙老师黄昆教授也特意来参加我们的婚礼。李和我的恋爱故事,至少有一桩与黄先生有关。1960到1961年结婚前,我每个周末去找李。她当时住在北大女教工宿舍(未名湖畔的均斋)。教工宿舍一般两个人,有时不方便谈话,也影响他人。我们只能到校园里散步。一个周末,冬晚,雪后,气温零下16 C。照例,我们在未名湖周边的几条小路上缓缓绕行,被黄先生撞见。后来,在黄的教研室中,流传一则“新闻”:“李淑娴和FLZ在零下16度的气温中谈恋爱”。不知这个纪录是否已被打破了。 如今的金婚和亚金婚一代,当年大都没有享受过新婚旅行或蜜月旅行。那时的婚假只两天。最多去香山和碧云寺一次。 大三时,李和我倒不时于周末去香山碧云寺一游。当时要想去香山碧云寺,又想不耽误吃饭,须在半天内完成。1952秋季 – 1955春季期间,当局对大学生特别优惠,实行伙食供给制,北大大饭厅一日免费供应三餐,不要钱,不要票,不定量,但不准带走。学校还发给每个学生一支捷克造搪瓷白饭碗,男生的饭碗口径是15公分,女生的12公分。中饭晚饭的开始曲是“骑兵进行曲”。一听广播此曲,学生就会从四面八方冲向饭厅,比骑兵还快。那个时代,极少学生有钱下饭馆。从北大到香山一路,也没有一家饭馆。所以,要想去香山碧云寺,必须在大饭厅的两顿饭之间完成 。当然,也可以早饭多吃,午饭就免了,但早饭只有馒头稀饭咸菜,至少要吃五个馒头才够。当年男生吃馒头的吉尼斯记录是一顿11个,我最高吃过9个。 如果骑自行车,两顿饭之间来回北大-香山不成问题。李和我常选择徒步。李是北大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耐力极佳。半天走北大-香山一个来回,对她没有问题。我呢,也没有问题。在热恋的时候,Male是绝不会在任何PK 中示弱的。 结婚旅行并非新婚者专有的权利。只要爱情在心中,又有机会,任何时间都可以享受“just married”。 李和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机会,已是锡婚(结婚十年)了。1971年8月,林彪坠机前一个月,文化大革命正在高潮。那年南方天气奇热,许多部门不得不放假。我当时在科大砖瓦厂劳改。被专政者原本是没有假期的。然而,制砖工人也觉得太热,想休息,最后,军代表不得不决定“大赦天下”,一律放假一周!李当时在北大江西鲤鱼洲农场劳动,也请准了假。这是我们结婚以来,第一次享有一个共同的较长的假期。当即决定:去度蜜月或蜜周! 蜜月一词,本来就有两层含义:甜蜜及秘密。对我们来说,秘密更是不可或缺。我们俩个都是被无产阶级专政的贱民。此行必须秘密。我们并不害怕。连年不断的阶级斗争,使非贱民们都失去了玩兴,极少出来旅游,更何况贱民。所以,专政者们绝不会想到一对贱民竟会有兴致有胆量出来游山玩水,尽享天然美和爱情美的交融。我们推断,名胜之处反而是阶级斗争最放松的地方。后来证明,我们的推断100%正确。 蜜周的目标是黄山。以下是黄山旅行之后,我的追记,括号中的字是现在加的。 (1971年)8月12日旁晚,我从合肥动身,李从南昌动身,8月13日上午,我们的火车先后抵达上海。(当时没有手机,亦无卫星电话,无法实时联系。然而,两人选的车次居然几乎同时到达上海站。正应了,有情人,自有灵犀相通)。时间紧迫,不能暴露我们的身分,上海是最“革命”的城市,到处有“红袖套”游荡,上海车站尤其多。我们只相互一笑,原来我发现她一身同我一样黑,她发现我一身也同她一样黑。同等的劳改,同等的太阳晒,同等的黑。黑加黑到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色。 在上海停留一晚,14日即去杭州。杭州虽好,又是我的老家,但不是此行的目标,也只在姨母家停一晚。 8月15日晨,乘长途汽车从杭州去徽州。车向西行,渐渐地,进入“蜜月”旅游的境界了。车外一派富春江的景色,安恬静谧,山水相依,线条细腻而分明,在阳光之下,真好像杭州织锦上的缕缕绣丝,熠熠生辉。 中午时分,汽车费力地爬过翌岭关,进入安徽省境。皖南的山,依旧葱葱郁郁,但水比浙江少,只有一些小溪在大山的夹缝中艰难地淌过。公路已没有柏油路面,都是土路。乡村更原始、更闭塞。下午一时,车在绩溪县的一个小镇休息,旅客下车吃饭。绩溪正是胡适的老家。中国的第一个“全盘西化”的倡导者,就出生在这个闭塞的山峦之中。 车到岩寺时,天已近黄昏了。所幸那时旅游者极少,方园30公里的黄山,一天的旅客不到30人。所以,还有车在天黑之前把我们送到山脚下的黄山宾馆。一眼就看到宾馆正墙上贴着斗大字的标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接待处人员并未查问我们的身份,就像接待其他革命旅客一样,接待了我们。革命旅客的住宿费一个人一天八角(只有男女分住的大房间)。一顿饭一角五分。 黄山宾馆位于山坳里,很清幽。听得到流水声。一条溪水就在宾馆前的涧底流过。晚饭后,我们攀缘而下,到达涧底。这里,水声更大了。天已全黑。嶙峋的涧石,溪流溅出的水花,隐隐可见的白龙桥,一切似都被浸没在月光的淡淡银辉里。溪水很凉。空气也很凉。车中一天的暑气全消去了。清凉的水,也涤去了我们一天的仆仆风尘━━不,清洗了阶级斗争的污垢,让爱情有一个干净的空间。这时只有我们两个人,真想在这涧底一直坐下去,任凭溪水冲刷我们的心灵,任凭淡淡的银辉渐渐地散去…… 8月16日一早6.30,我们就上路了。一小时之后,到达半山寺。从此,路更陡,山势更形险峻,渐渐进入黄山的主体。 黄山上的石头形状多变而且怪异,左看是圆,右又是方,远观很大,近看反而又小,扁长相杂,锐钝相间,毫无一定之规。好像所有石头都是活的,随心所欲地生长,没有任何羁绊。遗憾的是,许多黄山的石景都被取了拟人或拟神的名子。有的名字不错,有的太俗,如‘童子拜观音’‘丞相观棋’等等。因此,在半山寺,我们没等老僧讲完所有石景的命名,就继续向上爬去。 应当把启示权保留给黄山的石头,应当把想像权保留给每一个游人,应当把爱情的诠释权留给每一对恋人。 随后的两个半小时里,我们登上了黄山的两个主峰,1750公尺的天都峰,1880公尺的莲花峰。一般游人大都要安排两天分头去爬上述两峰,至少也要各用半天。我们之所以能在半天内一扫两峰,全赖劳改给了我们充沛旺盛的体力。加之,假期短暂,不能不加快一切速度。 幸好,那天风和日丽,使我们能走完━━不,是半跑完——黄山最重要的峰和景。天都峰是黄山群峰中最陡峭的。登上天都峰所必经的一段石坡,完全没有石阶,只在山石上凿有一排小洞,可供半个多脚踩入,匍匐向上攀越。有的地方还要靠手拉铁链助力。鲫鱼背是一米多宽的山脊,两面临渊,每年都有轻心的攀登者葬身其中。终于一切顺利,当我们登上峰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1987年我们曾再登黄山,是坐缆车,完全失去了徒手攀越的美感)。 天都峰的确是美。小小的峰顶,插向深空。像是一座小岛,屹立在聚散无常的飞云之中,任凭它们去冲撞、翻滚。在这里,空气变得稀薄了,风变得清冷。这里是世俗世界的上限。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都消逝了。就像“神曲”天堂篇所写的,在天堂的最高层,上帝也不存在了,只留有但丁和他理想的心上人——贝缇丽彩——的无尽欢悦。极目望去,才看得见山下远远的被阳光照得通亮的河川、土地,和充满爱恨情仇的人间。 下午一时,我们又赶到了第三个主峰━━光明顶,到达北海宾馆,这是黄山的海拔最高的宾馆。当夜就住在北海宾馆。 第二天凌晨起床看日出。此后,开始下山,就是归程了。 下山的当晚住在屯溪。第二天一早乘汽车北去芜湖。芜湖是安徽最繁华的城市,但它给我们唯一的记得住的印象是,在这里卖的面条里的肉都是臭的。李和我当夜再从芜湖乘火车赶到南京。到南京时,已很晚了,我们就在南京车站大厅里过了一夜,尽管没有床,没有枕,还有车站旁玄武湖里滋生的蚊虫的骚扰。但还是睡得很香。六天的紧张游程,已使身体疲惫不堪。 8月19日上午到安徽明光(嘉山),这是李的老家,也是我们的旅程的终点,“蜜月”(“蜜周”)就此结束。我们在此分手,各自回北大和科大继续去当反革命。 可惜,1971年还没有好相机,胶片也都是过期的,加之动荡的年代,留存下来的首次结婚旅行的图像记录很少。图1勉强可以弥补这一点。依稀可以看出1971年的痕迹。 图1:李淑娴在一制高点,远望“猴子”,“猴子”则在“观海”(1971年8月16日)。 后来,李和我还有过类似的结婚旅行。 十九世纪,也许包括二十世纪,新婚燕尔者最向往的蜜月旅行的目的地,是亚得里亚海边的威尼斯,一座浪漫的,梦幻的,诗般的水城。1983年,我们结婚的第22年(接近银婚了),也有了这样的机会。 1983年,威尼斯的游人还不多,懒鸽子也少,相比于黄山游,太悠闲了。我们在圣马可广场逗留期间,也没有看到成双成对的蜜月旅行者。我们可能是那几个小时里整个圣马可广场上唯一的一组双人行,加之李的服装颜色较为明亮。被一些游人误认为我们是一对新婚旅行者。热心来帮我们照相。为新人照相,可分享好运。一张不够,咔嚓,再加一张(图2)。殊不知,当时我们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 图2:1983年10月8日,李和我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迟来的威尼斯“蜜月”游,虽然一样地心情舒畅,还是夹杂着一丝的惆怅。诗人徐志摩曾为威尼斯写有: 我灵魂的弦琴, 感受了无形的冲动, 怔忡,惺松, 悄悄地吟弄, 一支紅朵蠟的新曲, 出咽的香濃 但这微妙的心琴哟, 有谁领略, 有谁能听! 紅朵蠟(Gondola)船夫的歌,使诗人倍感神伤,因为他刚刚丢失了“谁领略,谁能听”中的“谁”。我们丢失的,则是最好的年华,岁月,和时光 —— 被夺走的年华,被夺走的岁月,被夺走的时光。 五十年的婚后岁月,就是一次漫长的结婚旅行。所到之处并不只有浪漫,只有微妙的弦琴,只有“波浪哗哗响,活泼又明亮”,更多的时候是在十八层或九层的地狱,和七层的炼狱里艰难跋涉(中式的地狱有十八层,无炼狱。洋式地狱,按但丁的模型,是九层,外加七层炼狱)。中式地狱里的景象,同但丁在“神曲”里所写的洋地狱和炼狱几乎一样,只要把“神曲”里的“神棍”等词汇转换成“党棍”等,就够了。 但丁在地狱和炼狱里跋涉时,总得到贝缇丽彩有形或无形的关照。一样,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险阻,有颓唐,有失望。无论何时,只要“唯有你一人,永留我心上”的歌声在心中泛起,就会有一种温暖感,依托感,一种纯净,专一,甜蜜的感恩美感,那就是永驻心间的爱情美。 这种爱情观,已经彻底过时了。 2011年,Tucson
4139 次阅读|52 个评论
[转载]逝者长已矣 英雄请一路走好
ouczdm 2010-5-18 22:53
悼念活动 ※ 青海各界群众为香港义工黄福荣举行追悼会 ※ 追悼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的香港义工黄福荣 ※ 特写:阿福回家黄福荣遗体返回香港 ※ 青海地震中舍身救人的义工黄福荣遗体移送香港 ※ 玉树 3 名获救孤儿为黄福荣守孝 49 天 网上祭拜 英雄博客留言 事迹报道 ※ 斯人已逝感动长存 ※ 英雄回家一路走好 ※ 黄福荣:用生命见证同胞情 ※ 大爱无疆追忆玉树地震罹难香港爱心人士黄福荣 ※ 遇难义工阿福:死在公益路上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 港人黄福荣在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感动神州 ※ 舍身救人的香港义工黄福荣遗体告别青海玉树返港 ※ 香港之子黄福荣:斯人已逝 感动长存 ※ 港人义工黄福荣遗体抵港灵柩盖区旗 ※ 遇难义工阿福 : 死在公益路上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英雄风采 这是黄福荣生前在内地当义工的照片 黄福荣生于1964年07月06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人,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善事。于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地震中抢救被压孤儿不幸牺牲。港府追封黄福荣金英勇勋章,成下葬景仰园第一人。
个人分类: 百味杂谈|1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70码”的灵魂拷问
bubuapps 2009-5-16 23:16
【魏氏记评】 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这一凄凉而又近乎无奈的呼唤,源起一个年仅24岁的生命,浙江大学2002级本科生谭卓的猝然离世。在八天前的杭州,他死于人行横道线上,死于一辆经过改装的逆向超速行驶的三菱跑车轮下。他的死因,有现场目击证人可以作证,有现场监控录像可以作证,有其他诸多技术手段和分析可以佐证。 然而,杭州警方迅速带着他们的新闻通报闪亮登场了,王建国副大队长非常严肃地告诉全国人民:案发时肇事车的车速据肇事人同伙说只有70码;根据现场分析,大概没有越过黄线行驶,所以也不能说是逆行。而面对70码的车速有无可能将死者被撞飞5米高、20米远的疑问,王副队长则利用其深厚的高中物理学知识储备,非常专业地分析道:这可能还涉及滑动,就是说,有可能死者倒地后还在地面上滑动一段距离。甚至对谭卓是否是在斑马线上遇害,王副队长也不惜违背事实,不置可否地说,因为现场没有摄像头,所以也没有办法认定啊。虽然肇事车辆是否经过改装只需询问肇事者,甚至大概看两眼就能知道,但王福队长却本着科学求是的态度谦虚地表示,这个也要等专家仔细认定后他才能下结论。 将歪理念得如此之堂皇,我们禁不住被王副大队长的口才深深打动。是因为弱智而显得无耻,还是因为无耻而变得弱智,这已不得而知。只知道透过这起惨剧,我们看到了为富者的麻木不仁,仲裁者的明显偏袒。尽管在这里有人性教育的缺失,有社会监管的缺失,甚至有法律惩处的缺失,但唯一没有缺失的是社会公义。 名词70码毫不奇怪地成为一个新的笑谈,但希望这不是用一个生命换回来的唯一的东西。为逝者祈祷,为生者呼号,愿这是一个结束,永远没有人死于70码的车轮下。 ############################################## 杭州飙车案警方所称70码成最热网络新名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10:48 南方周末 5月8日晚,死者谭卓的亲友及浙江大学的校友聚集在事发地,悼念谭卓。    杭州飙车案事故通报会疑点众多   70码车速能否将人撞飞5米高20米远?   杭州卫视播出事故录像。事故通报会为何称没有监控录像?   在事故当晚,肇事者还回到家中上网更新QQ空间?   肇事者早有多次超速行为,驾照为何未被吊销?   70码随后成了最热的网络新名词。网友们还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   围绕一场疑点重重的事故通报会,杭州飙车案风波愈演愈烈。   5月8日下午2点,西湖区交警大队召开了事故通报会。警方公布自己的初步调查结果称,肇事车辆是否存在改装、死者是否走在斑马线上不详,车速认定70公里每小时。根据当事人胡某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公里/小时左右,而肇事发生地路段限速50公里/小时。胡某承认,当时未注意到行人动态。至于行人当时行走的确切位置,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谁都不能避免越过双黄线的!没有飙车这一说法,只是你超我,我超你的追逐!西湖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建国甫一开口,现场顿时哗然。通报会旋即变成了媒体和死者同时对警方的双重拷问。   杭州飙车案至此演变为群议汹汹的70码事件。   相对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多名目击者通过不同渠道汇集于网上的部分事实是:   5月7日晚上8点多,20岁的胡斌和另两人分驾三辆高级跑车,从东而西沿文二西路一路疾速行驶。车辆行至紫桂花园和德嘉公寓两个小区门之间的斑马线时,撞上正通过斑马线横穿马路的25岁浙江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工程师谭卓。谭卓的身体被车头撞上后,先是在空中翻转,在撞到挡风玻璃后再度飞了出去。有两层楼那么高,至少20多米远。   车祸的悲剧很快在第二天见了报。一家媒体在以两个版的篇幅报道车祸时,发表一张占了近半个版的大图,图片中,肇事司机的年轻朋友们在事故现场叼着烟、互相勾肩搭背,表情轻松而漠然。   我们谴责这帮小混蛋。法律绝对要严惩,绝不手软!以骂人见长的电波怒汉、杭州知名主持人万峰当天在电视镜头前的狂骂,立即引起了市民共鸣。严惩凶手的呼声一时在网上盛行。   舆论质问下,警方进一步承认,所谓的证人,仅仅是询问肇事司机同行者的结果,而对于车辆有否压过双黄线和是否逆向行车以及是否经过改装等问题,警方都支支吾吾,可能没有。   这是在挑战我们的常识。多位杭州市民打进市长热线表达抗议说。而5月9日,杭州市长热线记录了最高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打来电话的激愤声音:希望给交通部门打声招呼,让他们别胡说八道,70码把人撞飞5米高?骗人也要智商高点。总之,望你方好自为之。   5月9日,浙江卫视播放了一段提取自南都德嘉的监控录像,三菱车高速飞奔的镜头展现在大众眼前。就在此前,警方刚刚声称事故现场没有监控录像。   70码还是欺实马?   70码的车速怎么能导致飞高5米飞远20米?由于警方的调查结果与众多现场目击者的描述相差甚远,浙大学生和杭州市民立即表达了极大不满。   针对杭州警方的网络恶搞随后展开。70码随后成了最热的网络新名词。网友们还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以此讽喻交警在通报会上的表现。   新闻发布会后不久,一封名为《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浙大学子致杭州市市长的一封公开信》就从浙大内部校园论坛开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公开信综合了网络上的意见,提出了四点质疑:首先,通报稿判定当时车速为70km/h。这一点的依据是根据肇事车主与一起飙车的两位同伙的供词。但这种供词是否可信?   其次,事故是在双黄线的南侧发生的,肇事车是否逆行,通报稿只字不提,交警闪烁其词。   第三,肇事车辆私自进行过改装,而通报稿只字未提。但根据现场网友拍摄下来的照片,能够明显地看出该车有改装过的痕迹。   第四,受害人在人行横道被撞,这一点多名目击者可提供证明。为何不见诸通报?   网友们运用各种知识推算出来的速度各不相同,但一致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谭卓是被70码的速度撞飞。   一位网民用视频剪辑软件分析了电视台公布的监控视频,得出结论是每小时 118.8公里。118km/h虽说是个估计与换算值,但从视频上看,这车真的很快。   另一位自称最保守计算方法的网民计算说,受害者被撞飞起5米高,则受害人从被撞离地到坠地共用时间2(25/9.8)=2.02s,起飞方向速度为9.82.02=19.80m/s,受害人被横向撞击运动距离为50米,可知受害人水平运动速度为50/2.02=24.75m/s,则受害人被撞飞时的合速度为31.69m/s,合114.1km/h,以现场目击者叙述为依据,受害者先被撞飞起来,然后被前风挡继续撞击并且风挡完全破碎,可知碰撞性质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即人车分离时人和车具有共同速度,即便以水平分速度计算,跑车时速保守计算也在89公里以上。   改装同样没有太大的异议。2008年12月2日,胡斌本人就曾在网络上发帖承认,自己的三菱EVO9曾小改一下下。   这款车本身就是改装的首选。杭州一家改装车行的人士介绍说,从胡斌事发前在QQ空间公布的发动机舱盖打开后的车子内部构造图看,初步肯定其中存在改装。到底有没有改装,专业人到了现场,一眼就能看出。即便没有经过任何改装,原厂的2.0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有280匹马力,只要5秒左右就能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只要开车的人稍稍头脑发热,这车就会在公路上制造出难以估量的杀伤力。   胡斌2008年的超速违章记录也很快被找到。人们发现,2008年12月,在限速120的高速路上,他曾以210多码的速度狂飙。超出50%就要吊销驾照,交警既然有记录,为什么不早把车主的证吊销了?   胡斌的QQ空间也被网民找到并破解。人们惊讶地发现,在5月8日凌晨2时49分,胡斌肇事后不到7个小时,他的QQ空间竟然出现了更新,一片空白,闯大祸了。   撞了人没有被刑拘,竟还能上网?网民一片大哗,针对肇事者胡斌的人肉搜索由此大规模展开。   愤怒的浙江大学学生和杭州市民决定采取自己的方式表达抗议。当天晚上,杭城近万人自发站在事发现场街道两侧开始了无声的烛光悼念。   次日,杭州市市长蔡奇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上作了批示: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惨剧,市交警支队要很好分析,进一步采取措施,严禁违法超速行车。对肇事者要依法严处。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违法超速行驶问题。    那四十分钟内发生了什么   5月10日,在经历了一天的媒体集体沉寂后,警方通过杭城各媒体发布消息确认责任说,肇事司机要对事故负全部责任,司机遇人行横道没有避让和减速,而行人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警方同时宣布,肇事司机已于9日凌晨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杭州警方刑事拘留。这是个狂热的飙车者。网民找到了一年前杭州本地报纸对肇事者胡斌及其飙车党的报道。   当时化名町町的胡斌在文中阐述自己的追求,高三那年刚接触飙车的时候,我曾经把富康车开到了190迈。大家的技术都是从马路上练出来的。一天不去拉一圈(飙车),手就痒得不行。胡斌说。因为飙车,2007年一年,他吃了十多张罚单。   而事故当天现场的情景更被反复提起,一篇当时的报道被广泛转载引用:小伙子们在一旁出着主意:赶紧找找人,看看有啥路子黑衣女士躲到了一边,不断按着号码,捂着嘴小声说着直到三菱跑车被拖走,警车也开走了,她的电话还没打完,算了下时间,至少有40分钟。   那四十分钟内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黑衣中年妇女给谁打电话了?看看这些号码有没有敏感部门敏感职位的人?通话时间是多少?   网民号召,要求官方对那40分钟的情况组织调查。但始终未能得到回应。   在网上,胡斌的母亲先后被指认为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知名网络通讯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所涉及人员已陆续出面否认。   杭州警方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每天公布自己的通稿。而对于网上的传言,既不承认,也不澄清。如何起诉成司法讨论热点   胡斌究竟将以何罪名被起诉,已成为浙江司法界讨论的热点。   一些愤怒的检察官悲愤地控诉,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太轻,对于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而言没有丝毫的威慑力。这样下去,行人的生命安全将置于何地?今后此类行为都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量刑。   但更多的人则采取了理性的态度。   在没有进一步公开事实前,我们无法做出任何的判断。杭州一名知名的刑辩律师说。   有关肇事车的速度和是否改装的争论现在几乎呈一边倒的趋势。这是最关键的真相,直接影响日后的司法进程。   杭州市公安局终于对该案肇事者应定何罪问题作出了回应。5月11日,杭州市公安局以新闻通稿的方式表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畴。同时刑法也规定有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随着所收集的证据逐步全面、充分,案件事实会越来越清楚。公安机关将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行为人构成什么罪,就按什么罪移送起诉。   但亦有多位杭州司法界人士表示了一些另外的隐忧。媒体情绪化和煽动性的措辞虽然可以理解,但司法机关不能未审先判,在案件尚未移交检察院前就公开抛出涉嫌危害公共安全这样的断语更不合适。争论可以存在,但在最后的鉴定报告没有出来前,我们还不好做确切的判断。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教授黄京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最新的消息是,5月12日,杭州市公安局通报说,他们已委托浙江蓝箭产品质量司法鉴定事务所进行鉴定。从吉林、上海、浙江等地聘请的汽车、内燃机、机械等领域的专家、教授,已于5月11日陆续抵达杭州。11日,鉴定小组连夜到文二西路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采集相关技术数据,对肇事车辆开展检验、检测。鉴定小组将在稍后出具鉴定结论。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 发自杭州
个人分类: 随笔|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