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放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研究生培养还是“放养”好
热度 14 qsqhopeiggcas 2018-4-9 10:27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去年研究生开题及中期考核时,我室地质工程专业有三位研究生(共有48位研究生上会作报告)获得“优秀”,其中有我的两位学生“上榜”。有位同事说“老秦,我看你平常基本上不怎么管你的学生,但为何你的不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较强啊?你是如何培养TA们的?” 我说“别变着法的夸我,我这人经不起夸,一夸就想上房揭瓦,呵呵。每个老师有自己独特的培养方式,千篇一律不好。作为老师,或许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给研究生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学术舞台,打造一个融洽的科研生活氛围,从你这儿能学到知识且能在某一方面创造知识,但这还不够,还得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后才能独闯江湖呐。” 我对研究生培养采用的是“放养”方式,就像牛羊群自由自在在草原上行走、吃草一样,没有什么严格的管理,也没有什么周会、考勤之类的东东,只要做事不离谱,随你自由发挥。 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研究生的“放养”培养方法: 1 、论文选题 我这里主要研究方向,是用力学、非线性科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与预测问题。刚来的学生们经常问我“老师,我以后搞什么方向的研究好呢?”我这样回答“这事儿得问你,别问我,只要你对某个方向感兴趣,有想法,搞什么都可以。例如,你对售楼有兴趣,有别人想不到的点子能把楼卖出去,只要提前和我说说,我觉得你的想法基本可行,我都会支持。” 在科研工作中,导师应以因人而宜、量体裁衣的方式,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长,发挥 TA 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 TA 们的科研兴趣,鼓励 TA 们的另类思维,能翻多高的跟斗就给 TA 们铺多厚的垫子,能激起多大的浪花就给TA们修筑多深的池子,让 TA 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岂不妙哉。例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就让TA做理论研究;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建议TA做试验研究。 2 、科学研究 到了研究生阶段,知识面过窄,缺乏质疑能力,听学术报告提不出尖锐的问题,甚至没有问题可提,已成为研究生们的通病。 我鼓励学生们有选择性地听一些本专业和非本专业的学术报告,开拓下思维很好,但听报告不要仅带着耳朵去,要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最好是提一个发人深省、且能让报告人意想不到的问题。研究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要带着问题看文献,而不是从文献中找答案。不要迷信权威,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遇到难题时,自己先想一段时间,不要急于找拐杖,实在没招,和师兄讨论下,再搞不清楚和我讨论。研究生们对问题有了独立的思考,那怕想出来的招儿不对,后经一点拨,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印象深刻,可少走弯路。 我经常提一些司空见惯但一不留神就会出错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让TA们快速思考、快速回答,以激发其思维活力。如盐池河山崩的位移-时间曲线与Libby坝岩滑的监测曲线相比,为何其位移加速段的速率较慢?;多锁固段力学模型能否用于描述地震震时阶段的锁固型斜坡失稳?答对的,夸两句;答错的,详解下原因。这样长期下去,同学们反映其思维活力有较大的提升。 我一直觉得,科研比拼的是独辟蹊径的另类想法,有了想法才有效率,在时间上拼消耗,没用的。因此,俺在考勤上从不要求学生们准点来、准点去,脑袋短路时也可随时出去走走,几天不来办公室或实验室也不用和我说,我也懒得问。 3 、论文发表 我鼓励研究生们发表论文,尤其是 SCI 论文,但必须有真货,不要灌水,不要为发表论文而论文。 我多次和学生们说,如写的是地质灾害研究方面的论文,且主要是我的想法,主笔者先写出来,大家一块讨论修改,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谁主笔谁当第一作者,我当通讯作者;若写其他方面的论文,发表论文尽量不要挂我的名字,也不能不经我的同意挂我的名字,即使有我的想法和贡献。记得有位已毕业的博士,发表论文没经过我的同意,挂上了我的名字,我知道后论文已经出版了,我对该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4 、科研生活 以我所规定的最高标准给研究生们奖、助学金,导师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TA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让TA们能心无旁骛地静心科研。 我只要有时间,几乎每周请TA们吃一次饭,有些问题在饭桌上更方便讨论解决。我鼓励TA们在吃饭时喝点酒,吃饭时不一定聊学术,也可聊点社会九卦及趣闻轶事等逗大家乐乐,科研是需要灵感滴,有时需要在酒精刺激下才可能有,不是有句话叫“李白斗酒诗百篇嘛”,呵呵。不过,这事儿悠着点,因人而异嘛。 在人际关系方面,也要和涉世不深的学生们讲明白,良好的师生关系、师兄妹之间的关系是人世间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大家要好好珍惜,有嘛儿事放到桌面上谈,还有何种矛盾不能化解。 在我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们之间关系也像兄弟姐妹一样,不像某些老师的学生经常为一些琐事争吵,好多老师的学生都愿意去我们的办公室聊聊,真有点像聚义厅啊。有了好的小环境,学生们之间互帮互学、其乐融融,不出点像样的成果才怪。
个人分类: 人才培养|15667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的放养生活
热度 1 zywsict 2013-4-25 20:40
放养原指 把鱼类、白蜡虫、柞蚕或水浮莲、红萍等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放到一定的地方使它们生长繁殖。 “放养”还用来指代研究生,即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非常少、交流少,一个月甚至都见不上一面。按照这个定义,我很荣幸地成为一名“放养”的学生。”放养“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我不需要考勤,也不需要向导师汇报工作,所以就算周一到周五,我也可以选择不去实验室。 当清晨第一缕阳关通过窗户透进寝室的时候,我揉揉朦胧的睡眼,快速地穿衣起床,这一刻定格在早上 7 时 40 分。 7 时 55 分洗漱完毕,然后去食堂吃早饭, 8 时 15 分到实验室,到实验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花 7 分时间复习一下自己摘抄在笔记本上的优美语句;然后开始浏览网页,科学网、小木虫、搜狐新闻、查询稿件状态、邮箱、 QQ 空间、腾讯微博。 8 时 50 分正式开始自己工作,到 11 时 30 分吃食堂吃午饭, 11 时 50 分回到寝室,看 40 分书, 12 时 30 分午睡, 13 时 30 起床,然后在 13 时 45 分到实验室,浏览 15 分钟网页, 14 时整开始工作, 17 时 30 分去食堂吃晚饭。晚上的时间稍微有些差异,周一和周五晚上 18 时到 21 时在实验室看专业书, 21 时以后看人文社科类的书,还有浏览科学网、小木虫,写博客等等,23时30分睡觉。周二和周四晚上 18 时 30 分到 19 时 30 分在健身房健身,周三晚上去图书馆借书,晚上剩余的时间就是看书、浏览网页、还有写博客。周六上午去超市买一些生活用品,周末要是没有其他活动就在寝室浏览网页、看书、或者写博客。这就是我的放养生活,单调但很充实。 “放养”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科研上指导,但只要我们自己想做好科研,还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指导,例如:可以向师兄、师姐,还有同行请教。只要我们敢于迈出一步,敢于向他们取经,我想很多人都愿意帮助我们的。还有一条就是通过投稿,认真的研究审稿人的意见,这条途径是我现在用的最大的一条途径。 我想每个研究生都不想被“放养”,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还是逃脱不了被“放养”的命运。记得保尔 · 柯察金说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渡过,当他临死时回首往事,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 。”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事实,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虚度光阴,不蹉跎岁月,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5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才成长的圈养与放养
热度 19 qsqhopeiggcas 2011-10-24 12:22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报道 说“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院长刘再明告诉记者,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批示,学校决定让刘路( 刘嘉忆是个笔名 )提前大学毕业,并立即录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看到这则消息,我想这事应该让刘路同学自己决定好了,别人无权越俎代庖,让刘路自己选择是读完大四后还是接着读研究生、是读本校的研究生还是读外校的研究生、是继续研究之前喜欢的 数理逻辑还是选择新的研究方向不是更好吗?给科研幼苗采取拔苗助长或营养过剩的培养方式,不能使幼苗成为参天大树,这样的幼苗也经不起风雨的摧残,最终会落得个根枯苗黄的结果。 想起上世纪 70 年代,本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原则创办的少年班,确实很风光了一阵,那些当年的“智力超常儿童”现在有几人成为科技界的领军人物了呢?有几人成为学术界的帅才级人物了呢?答案是这样的英才确实很少,至少没有达到当时的期望值。 从最初创办时受到社会和媒体的过度关注、追捧 ,到后来被一些认为少年班 “ 拔苗助长、摧残孩子 ” 的人士猛喊叫停,中科大少年班屡屡遭受外界“伤害”。 近来,经常有指责少年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人际交往困难”的文章见诸报端和网络,不时引发人们对少年班办学的争论。 众所周知,老虎被关进动物园被圈养后,其游击作战能力、扑食生存能力日渐衰退,不靠人工喂养无法生存,圈养后的老虎“野性“已失,已没有王者之气。 在动物园里,为了保持狮子、老虎等野生动物的兽性,管理员经常会给它们提供一些活体动物如牛羊供其捕食 。但是,面对天然的猎物,这些被圈养的猛兽早已失去了一击致命的本领,不能够很顺利地杀死牛羊。被圈养的猛兽如此,被圈养的人才亦是如此。在一个企业,当你发现不需要任何进步和提高,就可以安全地拿到每个月的薪水时,那么很不幸,你已经被“圈养”了,你的能力也就开始下降了。 人才只有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才能迸发出科学探索的“野性”和“狼性”,才能不自觉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天堂中流连忘返,淘出令人吃惊的“宝贝”。 人才的成长模式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让人才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自由探索,良性竞争,往往能把本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放养的模式可取,圈养往往会抹杀人的灵性,常常导致可造之材中途夭折。 参考 中南大学批准刘嘉忆提前毕业 明年或直接读博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169.shtm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http://baike.baidu.com/view/356899.htm 警惕人才变成被圈养的动物 http://www.cmmo.cn/article-47417-1.html
个人分类: 人才培养|7010 次阅读|37 个评论
動物權利手冊56. 吃那些自由放养牲畜的肉有何不妥?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7-2 06:22
蔣科學按: 說到底還是一個基本的態度問題,我們只有突破自我中心的藩籬,真正尊重其他生命的存在,才能逐步糾正在動物問題的錯誤觀念和行為。 56. 吃那些自由放养牲畜的肉有何不妥? 为什么一种自由放养的生物比起其他的更应被人类不必要的虐杀呢?那种认为个体应当以其生命来作为他们自由的代价的论调在道义上纯粹是一派胡言。所有的动物都应该是自由生活的,我们并没有权力去剥夺他们的自由或生命,为的仅仅是诸如金钱、口味或捕猎的快感这样微不足道的理由。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27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是被“放养”的研究“生”
热度 26 qiongfeng 2011-4-26 22:38
宝哥哥最近博文《“培养”研究“死”》中谈到很多研究生是被教授的“放养”给培养“死”的。 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147do=blogid=437207page=3#comment 我所见过的被放养的研究生中,百分之九十最后都没有学会独立的做科研,而是在毕业拿到学位后离开了学界,永远不再从事科研工作。 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读研究生这个科研入门的最关键阶段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和教育,读了几年研究生,尽管最后不管采用何种手段都能整出几篇垃圾论文来毕业,但对如何做科研却是根本找不到北,完全没有入门。这样在他们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比起那些国外高校毕业的导师指导过的同龄人水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在应聘工作岗位时完全没有竞争力。或者直白的说,没有单位愿意要他们。想不离开学界也不行。 关于这点,我把想说两句: 1、首先,宝哥哥文中的研究生应明确指的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 参见张有学老师的《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联读》 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4867do=blogid=433830from=space 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目标不一样。 对于三年制的硕士生:第一年上课,第二年科研,第三年找工作。我们应该放低期望,对于硕士生的要求应限于熟悉仪器,科研方法为主。 对于博士生,目标在于培养科研的后备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宝哥哥的文中对于研究生的描述似乎更偏向于博士生。 2、博士生作为科研的后备军,就业时没有进入学界科研界,而是选择工业界,就意味着失败吗? 就中国而言,扩招导致博士生数量一年年在增加,而科研界教授科研员科研寿命却有30多年,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博士生离开学界去找寻别的出路又未尝不可。 在美国,博士生也不是全都去当了faculty,有的去industry(所有公司明确规定要博士生),有的去college教书,有的也转了行(这些也不是野鸡学校,请见各大常青藤的就业榜)。 有很大一部分博士生当了炮灰,当了分母,实在是运气和形势所迫。 3、国外导师何尝“不放养”? 我自认我所在的学校不是野鸡学校(也有院士,尽管现在院士不是什么好词),我导师也不是野鸡老师,可我仍然被“放养”,我的师兄师姐也都被“放养”(按照宝哥哥对“放养”的定义),但师兄师姐也仍在科研界“生”存着。 我前两年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学习基本原理方法。后来我boss跟我们给个大方向,让我们tell him a story。而不是他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个过程很痛苦,尤其是对刚入门的人来说,但这座大山必须爬过去,才能独立自主。 有些导师的确很忙经常开会,所以也没有多少时间指导我们。 作为博士生,在没思路时,我们应该主动找导师交流,而不是等着他们给我们指导。导师喜欢积极主动的学生,也乐于给你帮助。 “放养”后,当你自己独立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够获得导师的认可并有数据的时候,就有了独立自主的自信心。 4、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喜欢被“放养”。
4374 次阅读|29 个评论
你有idea吗?
热度 9 tonybean 2011-4-12 09:56
最近看了科学网上很多博文,结合自己这一个多月的经历,挺有感触的。 这一段时间,我正在准备开题报告。当时听到这个消息,顿生疑虑。一年级的时候在北京学习,然后回所半年,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在“被放养”。导师旗下的师兄师姐们都有不同的研究领域,我这么一个从工科转到理科的学生满腔热血,想在一些领域上有所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思考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比较早的事情了,但是思考了一年多还没有结果,导师比较忙,也不喜欢给学生定题目,师兄师姐们也各忙各的,于是就拖到最近。 很多时候,我总是很羡慕其他同学,导师在他一入学的时候就定好题目,然后3年或5年之内就做这个方向。他们出成果也很早,至少没有我这样走弯路的。之前,我听说一些同学已经出SCI了。以前我们所都没有规定什么时候必须开题,这个通知一下来,我就有点慌了,我走了这么多弯路,基本上各个方向上都还是空白,也许我之前也不够努力吧。之前和导师讨论过的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向,也是只有一点点的积累。就这样,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充实地度过了。 由于要在十几天内写出开题报告上传到系统,我不得不大量看文献,的摘要,从而快速在大脑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想到了很多自认为还可以的想法,还有很多考虑过但是过后有发现走不通或者已经研究过的而被自己否决的。从上传的初稿到准备明天的答辩这段时间,仍然有不少的改动,和导师讨论了,说可以试试。由于准备仓促,我那报告有用内容才几页,有人说我这报告完全不合格,要是我导师就被气死了。但我的导师却说,不用写太多,写清楚why,what,how就行了,以后三年多的时间内肯定会有一些新的idea。是的,我这么强迫自己一段时间,都能有这么多变化。 有一次听导师说,重大的科研成果不是攻关出来的,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在今后的三年里面,我相信我做的东西一定会和现在设想的有很多不同,那么设想的成果也不会完全按照计划实现了。我理想的科研状态,就是像一个在海滩上玩耍的小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捡到什么贝壳,但是捡到了我总会很开心。如果让我一定要去找某个东西,那就头大了。虽然我还是有些羡慕那些被“圈养”的同学,他们总会比我成长得快,但我相信我以后的求生能力会更强,在科研世界里,我会更自如地行走。 Idea,是一个很重要的东东。它不知道什么时候蹦出来,但它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总会让你兴奋不已。这段很忙的时间,让我感叹到idea的重要性,没有idea的人千万不要选择放养式的导师,那是伤不起的! 感谢各科学网的博主的文章给我启发,在此不能悉数列举,便一并致谢了。最后, 我冒昧提个问题 :各位现在的科学研究人员,你们当时的学位论文的主要idea是自己的吗?
个人分类: 闲暇随想|4328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严师出高徒与放养出天才
famingkuang 2009-5-18 00:21
现在不管是老师还同学生大都谈严色变。是严师出高徒错了吗? 非也,是大伙对严师出高徒的这个严字理解错了。 严师出高徒的严有三层意思,即:严进、严工、严出。 严进就是严把原材料进货关,没有好的原料,再好的师傅打理, 再怎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石头还是石头,不可能成为美玉。古代顶级的玉工,没有合意的玉石是决不开工的;顶尖的武林高手,为什么不随便收徒?有的七老八十了还不带徒弟?那是因为没有碰到满意的徒弟了。这就是严进,没有严进为基础,严师就只能变成魔师。 严工就是找到了好料子后就不要浪费了,要对它精雕细刻,倾其师傅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用心打造,而不只是做面上文章一幅鬼见愁的嘴脸。那不叫严,那叫恶。 严出就是严把出厂质量关,决不让伪劣产品出厂。听说古代一位有名的玉工花了三年时间做成了一件玉器,但最后出厂时,却因为有一丁点儿外行根本看不出的瑕疵而砸碎了它,旁人不解,可他却说我要的是完美无瑕。所有的大师是追求完美无瑕的结果。 现在的博导们,根本就不具备严师出高徒中严的这三个条件,如何能出得高徒?如果还一意孤行要严,不变恶魔才怪呢。 高徒是严师搞出来的,天才却不需要严师去搞。因为天才是放养放出来的,儿童的灵性发挥到了极致就能成就天才。天才有其自身的发展模式,要是能人为搞之,就不成其为天才了,所以天才无疑是放养出来的,我们大学现在就具备了出天才的条件了。但愿我们的大学能多出天才。
个人分类: 修心养性|17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