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班研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班研讨课,难在哪?
热度 4 zmpenguestc 2017-11-8 12:18
小班研讨课,难在哪? 文/彭真明 本学期第一次申请开设研究生《图像处理及应用》小班研讨教学,算上本科生的《光电图像处理》课程在内,已经具有10余年的图像处理授课经历了。今天上午算是结束了该课程40学时的授课。因为是首次开展研讨授课,存在问题确实还不少,总结一下 , 便于后期改进。 一、教学内容设计 1. 梳理课程结构和内容 40 学时的研讨型教学,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在基础知识上花大量时间,而在于提高和知识的外延。因此,研讨课不能照搬教材结构和内容,顺序推进。该合并的要合并,该跳过的也要跳过。如将图像概述、图像基本运算、应用领域及与机器视觉的关系等合并作为课程引入,花少量时间完成。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作为知识储备,可以跳过,不再作为重点。 问题是,少部分同学本科阶段没有图像处理课程基础,怎么办? 2. 强调重点与难点 一些难点问题,适当详细讲解。如频域滤波中傅里叶变换的频率混叠、泄漏、栅栏效应及分辨率等问题、空域滤波器向频域滤波器的等效过渡,空频滤波一致性,图像复原的反问题本质及引入约束策略、正则化等解决方法,小波变换,数学形态学等作为课程重点。 3. 引入案例教学 对应知识点,引入具体案例和解决思路等。如同态滤波解决光照不均匀、去雾等问题。利用形态学解决被噪声污染的指纹图像滤波问题,光照不均匀图像的形态学分割问题等。 二、课程研讨方式 1. 学生自备手提电脑 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除了理解理论,还需要动手实践加深印象;而图像处理的实践,就是能够把数学公式变成一行行程序代码,这是一个难点。很多同学反映,理论听得懂,就是不会写代码。因此,研讨课期间,让学生依据理论即兴写出原理性程序代码,可以随时穿插其中。 2. 学生上讲台 此环节,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但要达到学生全覆盖相对比较难。30人班级中,大约有6位同学完成了课堂讲解。 不过,该环节在课程结束后的考核阶段还要求进行,基本达到全覆盖。 3. 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LGD)本是选拔优秀人才和领导力的一种考核方式。本课程借鉴该模式作为“翻转”课堂形式之一。5人一组组成临时讨论组,对给定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这个环节实施起来也存在一定困难,因大部分同学研一期间的课程多,各科布置作业也集中,如时间、精力分配不合理,可能没有课程预习的准备,导致分组讨论难以开展。另外,每次课讨论时间过多,也可能完不成教学计划和任务。 三、考核方式 成绩组成:随堂测试( 20% ) +Homework(20%)+ 主题报告 (60%) 。 主题报告共布置20个专题,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熟悉程度任选其一。主题报告包括文献研读+综述报告+PPT汇报等三个环节。综述报告考评包括文档结构是否合理、文档是否规范等。PPT汇报考评包括PPT结构、美观性以及演讲水平等。考评组除任课老师外,同时聘请2-3位相关专业老师组成考评组。 名词解释 【“ 小班研讨式 ” 教学模式】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动力,注重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互动式、案例式等实践训练。这是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也是从教学理念、能力培养、考核与激励等方面,推进 “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 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规模一般不超过 30 人,授课教师可以是单独授课,也可为课程组老师。授课环境或教室不必拘于常规课堂模式,可以更加的人性化,营造师生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和讨论氛围。 【“ 翻转式 ” 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学生在课堂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老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无领导小组讨论( 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 LGD ) 】指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讨论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 考察 应试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小组中脱颖而出。 相关博文: 三页PPT一堂课 十年磨一“课” 大学专业课课堂教学随笔 上好课与教好学
个人分类: 教坛论剑|3039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