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当代新诗读本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余光中与李荫远——诗人与物理学家的罕见对话
热度 3 shhu1961 2017-12-14 17:01
报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今日仙逝,余光中的诗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谨撰此文,以资纪念! 该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摄影作者表示谢意 2010 年 10 月,收到物理学家李荫远院士寄来他编撰的《当代新诗读本》一册(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年 4 月出版)。浏览目录,如雷贯耳的名字不少,也有相当一部分诗人非常陌生。我新诗知识浅陋,印象深刻的只有北岛《回答》、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少数几篇,相信大多数理科学者也未必强我多少。 从李先生这个读本可以看出他对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偏爱。大部分诗家只有一两首入选,他的老师何其芳的待遇也未见例外,独独余光中的诗竟然一口气选了 16 首,极其醒目。这个强烈刺激让我牢牢记住了余光中的大名,及至读到《乡愁》: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勾起心中痛楚,禁不住泪如泉涌。 余光中自幼跟随母亲流亡、迁徙,写作此诗时,母亲去世已经 13 年,足见母子感情极深。 再读《民歌》,从青海到黄海,从黄河到长江,从自然江河到人体红海,中华民族的声音跃然纸上,诗的气势叹为观止,让人 血脉偾张 。 爱情诗《等你,在雨中》则是另一番清丽雅致的光景。 《昨夜你对我一笑》经名家为之谱曲,已唱红两岸三地 。 李先生在余光中篇导读中盛赞:“新诗有如此众多的读者,他算第一人了”,“他已出版诗集 18 种(目前已超出此数——本文作者注),每册诗集隐然都有不同的势态,都有不得不出版的殊异处。”李先生甚至还引述了香港黄维梁教授的观点:余光中是当代中国现代诗的首席。可见他对余光中诗品的推崇。 李荫远先生 《当代新诗读本》这个正式刊本的前身是李先生自费印制的《当代新诗一百首赏析》。 2002 年,李先生曾将 《当代新诗一百首赏析》寄赠余光中先生。从余光中致李荫远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 前辈物理学家选诗的眼力深为感佩,评论说“此书之选别具慧眼,大陆诗人部分尤为可贵。例如苏金伞在台湾就很少人注意,其实诗艺不凡……汪曾祺的散文,小说家所推崇,但他的诗却少人欣赏。食指的诗,孙越生的诗,我都是第一次独到。”赞誉李先生的简评有若诗话,有助读者理解。对李先生的偏爱表达了感激之情。《余光中致李荫远信》也被用作 《当代新诗读本》的“代跋”。 海峡两岸一位著名物理学家和一位著名诗人的这种独特的对话方式极为罕见,十分难得,希望今后还能产生这种佳话。 余光中先生今日仙逝,谨撰此文,以资纪念! 延伸阅读:《新诗、传记、李荫远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b164db01015t8b.html 附余光中诗一首 《民歌》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 A 型到 O 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920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