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纪实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纪实

相关日志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九:十五所高校学生来访
蒋高明 2013-9-7 20:40
十五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观弘毅生态农场 蒋高明 2011 年 2 月 15-16 日和 21-22 日,大学网组织 15 所高校的 58 名大学生志愿者,分两批次参观弘毅生态农场,并就生态农业相关问题进行研讨。这些大学生,分别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天津农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西安邮电学院。 大学网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北京几家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联合创立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着前人从未经历过的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同时却发现自己的心灵似乎有着太多的游移与不安。他们想追求一些美好的事物,却又为形形色色的现实所困惑。他们想要新的生活,却又难以挣脱既有的束缚。本以为可以不再面临升学压力的他们,心里却又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烦恼和将要面对的冷漠世界添上了厚重的阴影。大学网的创始人认识到,只有当整个社会都不再因为贫穷、饥饿和寒冷而发出苦难的悲泣时,个人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光明与温暖。没有人是独自存在的岛屿,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他们以 “ 向往崇高,追求崇高,体验崇高,实践崇高,享受崇高 ” 为宗旨,广泛联络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实践。就是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他们看好了弘毅生态农场的社会实践价值。 吴光磊、韦继光、李勇、李彩虹、郭立月、战丽杰、曾祥伟、唐海龙、蒋大龙、博文静、孟杰等在生态农场开展论文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的博士和硕士生们,热情接待了全国大学生参观团,并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弘毅生态农场 “ 大农业 ” 的生态循环理念和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各自的研究课题。研究生们陪同大学生们,实地观摩和研讨了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 “ 禽粮互作 ” 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 图 8-8 全国不少高校大学生来弘毅生态农场参观,这是某高校学生听蒋高明研究员介绍生态农业前景。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 15 所高校的 58 名在校大学生们对我提出的有机循环理念,及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表示敬佩。同时,他们就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集体观看了山东卫视播出的《餐桌上的世纪悬念》视频;大家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人体安全等角度全方位讨论了主粮转基因的潜在风险。随后,通过观看美国纪录片《食品公司》,大家了解了西方国家食品生产行业以牺牲公众健康和安全为代价,改变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从而在经营上获得丰厚利润的黑幕。影片抨击了工业化饲养牲畜做法,呼吁消费者以实际行动支持有机食品。在观看日本 NHK 电视台制作的系列电视纪录片《激流中国 —— 富人与农民工》后,大家更被国内贫富差距这一社会现象所震撼,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更加关注 “ 三农问题 ” ,通过更有效的制度保障社会和谐公平。 活动期间,调研团还在驻农场研究生的帮助下,分别到农场附近的蒋家庄、曹家庄、东荆埠、西荆埠等 4 个村庄入户调查,从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及教育等角度全方位剖析,了解到了农村的真实现状。为了使大家真正融入农村,掌握第一手信息,在我的建议下, 58 位大学生全部在村民家中住宿,与当地老百姓进行了充分交流。 两天的活动,紧凑而充实,参观团中的大部分 “90 后 ” 大学生感到受益匪浅。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杨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 通过此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和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农村还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机农业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值得庆幸的是,有蒋高明教授这样的科学家长期坚持在农村一线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服务和发展相关产业,这使我们坚信农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 。 在嘹亮而充满激情的红色歌曲中,大学生调研团离开了弘毅生态农场,踏上了返校的旅途。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八:农业部环保部的联合调查
蒋高明 2013-9-5 23:05
蒋高明 2011 年 4 月 12 日 ,农业部会同环保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 弘毅生态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北京领导的到来,自然引起了省、市、县、镇领导的重视,蒋家庄这个小山村的村民们从来没有见到那么多层级的领导,那天还一下子知道了农民种地还有那么多的管理部门。山东省农业厅、临沂市农业委员会、平邑县农业局、平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玉山、县农业局局长杜记景奇、弘毅生态农村所在地卞桥镇党委书记刘涛、镇长张林森等陪同考察。调研组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资源环境处长李波、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韩永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平国、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长、教授吴文良、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站长张汝安、副站长徐兆春、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刘延生等领导和专家组成。 那么,是哪一阵风把这么多的领导和专家吹到了弘毅生态农场呢?原来, 2011 年春节过后,笔者与新华社内参记者,就中国粮食安全对策尤其转基因粮食安全给国务院做了万言上书,书信长达 19 页,给中央领导的信的附件中多次提到我们在弘毅生态农场的实践。国务院某总理随即批示, “ 应该明确我国转基因科学研究的方针,重大专项部署及其成果的运用方向,要坚持从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最高利益出发,坚持科学,实事求是,通过讨论以求得正确判断。 ”2012 年 6 月,《南风窗》对这一内幕进行了报道,文章指出“一位重要的科研专家写信给国务院领导,请求停止主粮转基因商业化”,这里所指的科研专家就是笔者,当然我不是什么重量级的人物,否则就不会在几年实践中摸打滚爬了,毕竟,我们没有太多的科研经费,一些研究经费都是东拼西凑,是我化缘来的,有些干脆就是自掏腰包的。 调研组与驻弘毅生态农场研究人员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但座谈是不轻松的,要回答不同专家的疑问,甚至不友好的提问。有些人本来就是戴有色眼镜来的,他们怀疑我们给国家领导人建言的真实性。在发言中,我首先向与会人员阐述了已故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先生的 “ 大农业、大粮食 ” 理念,并展示了弘毅农场几年来的生态农业实践成果,即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而非单一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创建 “ 低投入、高产出 ” 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学原理,从秸秆、 “ 害 ” 虫、 “ 杂 ” 草综合开发利用入手,种养结合,实现元素与能量循环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就业。在我们详细、耐心的讲解下,与会人员对生态农业也有了更深理解。发展生态有机农业,非但不会 饿死人 ,反而能让人吃的更好。根据生态循环原理,农田秸秆、牛粪、林下草地、 “ 害 ” 虫、 “ 杂 ” 草等,都是光合产物,都可以转换为 “ 粮食 ” 。长期以来,这些光合产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是借助化学方法对害虫、杂草实施灭杀,秸秆就地被焚烧,既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座谈会上,临沂市农委副主任徐文惠,平邑县农业局长杜记奇,就临沂市与平邑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做了报告,他们对地方生态农业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并表示会继续加大生态农业方面的建设,增加有机农业在临沂市和平邑县的覆盖率,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提出的低碳政策,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座谈会后,我陪同农业部、环保部领导专家,观看了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 “ 禽粮互作 ” 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 尽管我们面临了一次严格的考试,中间回答问题时甚至出现了争议,出现过小小的不愉快,但在后来农业部与环保部调研报告中,专家们还是给予了诚恳的结论。他们认为农场科研人员以 “ 自然、健康、可持续 ” 为总纲领,通过细致扎实的实践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益与科研成果,这些成果是: 1 )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带动了约 1000 亩农田秸秆养牛,使这些农田彻底告别了农田 “ 狼烟 ” ,所在村庄秸秆养牛数量由实验前的 2 头,发展到 160 多头; 2) 利用动植物生态位差异发展散养禽类 , 其中林下养鸡,由实验前的 0 只,发展到目前的 3 万只; 3 )生物质能源利用,为所在村庄发展沼气 130 户; 4) 害虫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小区实验内,彻底告别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技术后,病虫害得到根本控制,有机玉米产量达到 1100 斤 / 亩 ; 5 )课题组成员为所在村庄成功申报环保部农村环保专项资金 90 万元,对所在村庄蒋家庄实施雨污处理系统,上述综合措施,使蒋家庄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与卞桥镇领导共同努力下,平邑县县农业开发办在蒋家庄所在 6 个村庄,投入中央专项资金 800 万元,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 路、水、渠、桥建设 ) ,目前该工程已顺利完成并发挥作用,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对于那次调研,长期支持我们工作的山东农业大学也派出了领导和专家陪同,他们是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处长米新华、农学院党委书记赵延兵、植保学院副院长刘玉生等。米处长还介绍了该校在弘毅生态农场进行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坚持在农业、农村一线的实践最终赢得了专家领导的认同。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七:日本专家相信了
热度 1 蒋高明 2013-9-3 22:50
蒋高明 2010 年 12 月 17 日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山田七绘研究员,为了研究中国可持续农业,对中国境内的生态农场进行实地调研,当她从有关渠道了解到我们的实验后,专程从日本来到弘毅生态农场。因她不会讲中文,就在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找了一名翻译,他是在日本留学多年的宋晓凯博士。 日本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一根稻草的革命》而闻名于世(这句话不贴切吧)。这本书的作者是福冈正信,生于日本爱媛县,毕业于岐阜高等农林学校。曾就职于横滨海关、高知县农业试验场等地,后回到家乡实践 “ 不耕作、无农药、无化肥、不除草 ” 的自然农法,致力于使用混有树木种子的粘土做成 “ 粘土丸子 ” 推广绿化。 1988 年荣获印度的最高荣誉奖和被誉为 “ 亚洲诺贝尔奖 ” 的菲律宾的麦格塞塞奖 ( 社会贡献奖 ) 。他依据中国道家的 “ 自然无为 ” 哲学,提出了自然农法的构想,著有《自然农法》、《一根稻草的革命》等书。在几十年的农业实践中,他的构想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自然农法采取不耕地,不施肥,不用农药,不除草做法,具有节能、省本、高产、无公害,土地越种越肥等优点。 日本曾走过工业化农业的弯路,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工业化农业给土地和环境以及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所以日本人对自然农业或有机农业非常推崇,日本在多地开展了有机农业实践。 2010 年 6 月笔者曾到横滨市豆子市现场考察日本的有机农业,知道他们在不少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尝到日本电子产品在中国大行其道好处的日本企业,也在中国莱阳等地,建立生态农场,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用其严格的管理和较高的信誉,占领中国食品高端市场。山东朝日绿源农场就是这样成立的,该日资公司在当地租了 1500 亩地,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奶牛,开展有机农业生产,他们生产的有机草莓价格高达 100 元 / 斤,依然有中国消费者认可,对于这样暴利的有机农业市场,日本人是不会放弃这个赚钱机会的。 对于日本学者的到来,我的第一判断是,他们是来获取情报的。因为我们的技术并不亚于他们,我的自信来源于我们的科研实力。我们采取“六不用”做法生产出来粮食、肉、蛋和蔬菜,产品如被中国那些愿意高价购买日本食品的消费者认可,那么中国农民对国家外汇储备的贡献远远大于生产牛仔裤,当然对于日本有机食品企业也形成巨大的挑战。尽管我多少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但从礼节上我们对山田七绘研究员和宋晓凯博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在弘毅生态农场,我向客人详细介绍了弘毅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理念、运作模式及发展现状,陪同客人实地参观了农场内生态循环农业各关键技术示范区,研究生农田实验区、林业恢复实验区、林下生态养禽实验区及人工湿地项目区等。 考察后,中日学者召开了面对面的座谈会。山田七绘研究员简要介绍了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的单位性质、自己的研究领域及日本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她对我们的 “ 大农业 ” 生态循环理念及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表示赞赏,对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在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做的大量示范引领性工作表示钦佩。最后,中日双方专家就弘毅生态农场的资金运转、经济效益、农资来源及有机肥去向等细节问题展开调研。宋晓凯博士对我们科研团队长期在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攻关的做法表示敬仰,并详细了解了科研团队在周边地区技术服务、产业带动方面所做的工作,且在科技合作方面与本团队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计划在适当的机会对弘毅生态农场进行长期的体验,并带来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前来农场开展研究工作。 山田研究员一行还饶有兴趣的参观了研究生实验室、会议室、图书馆、微型气象站、研究生公寓等,并互赠图书。山田七绘研究员向我赠送她们主编的《日本农业经济》一书,我也向日本客人赠送了我编写的《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和光明日报记者冯永峰编著的《中国环保 NGO 的故事》 ( 内有对我做的工作的介绍 ) 一书。 图 8-7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山田七绘研究员 ( 右一 ) 在弘毅生态农场调研。 实地调查和现场交流后,山田研究员私下对我说,她实地考察了中国近百家生态农场,大型的小型的,国营的私营的都有,但她认为能够像我们这样严格坚持“六不用”,让农业中的各种元素循环起来的还是凤毛麟角,她决定向日本读者介绍我们的做法。回国后我们继续联系,她约我撰写了 4000 字的弘毅生态农场做法及其背景介绍,由她们免费翻译成日文。后来,文章在她们主编的《日本农业经济》上发表了。 我们的实践不仅让日本学者信服,还有一线的日本技术专家。山东有家大型民营企业也从事有机农业,该企业因有大量政府资金扶持,实力雄厚,聘请由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多个国家的专家作为他们的顾问,年顾问费用高达50万元人民币。日本人池田秀夫就是他们聘任的首席土壤专家,他有一些技术发明,主要为土壤改良方面的技术。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全国有机农业学术研讨会上,我见过池田秀夫。 2012 年 6 月 5 日,池田秀夫到弘毅生态农场实地考察,取走了我们的土壤样品,对我们生态农场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关注,日本人开始感觉到中国人用自己的传统智慧在有机农业领域能够与他们抗衡了。“健康的土壤,健康的食物,健康的生活”,这是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土壤改良技术顾问池田秀夫参观弘毅生态农场后用中文写下的留言。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6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六:德国大使馆伸出援助之手
蒋高明 2013-9-3 22:44
蒋高明 2010 年 10 月 15 日 ,又一批外国客人来到了弘毅生态农场,他们是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分别为德国驻华大使馆发展顾问、二等秘书 Dirk Steffes-enn 、德国亚琛大学 Mario Lucas( 卢马瑞 ) 博士,德国、芬兰、荷兰等七国国际教师 HuhayLucas 及其夫人 Malia Lucas 。德国客人不仅来农场参观,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礼物,一万欧元经费 --- 用于农村生物质能研究。 德国人怎么知道我们的试验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呢?这还得从前面介绍的德国博士生卢马瑞说起。原来,卢马瑞在弘毅生态农场取得博士论文数据后,一直没有停止对弘毅生态农场的关注,通过他的私人关系与德国驻华使馆取得了联系。德国人对可再生资源利用非常重视,德国大使馆在中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资助了 11 个村级清洁能源项目点。弘毅生态农场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恰好符合他们关注的兴趣,于是由卢马瑞牵头,我组副研究员郑延海博士起草申请书,获得了批准,蒋家庄成为德国驻华使馆在中国资助的第 12 个村级清洁能源项目, Steffes-enn 先生就是来了解具体落实情况的,其他德国客人则是卢马瑞的父母,他们来华旅游,经他的儿子介绍,专门将弘毅生态农场作为旅游点了,他们想了解中国真实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卢的父母是环保发烧友。 图 8-6 德国大使馆官员考察弘毅生态农场。 郑延海副研究员、泰安市科技局李宗奉博士、平邑县农业局副局长孟祥义、平邑县卞桥镇人大主席林清华、平邑县卞桥镇副镇长刘文玄、卞桥镇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周京林等陪同德国客人考察了弘毅生态农场。 在欢迎会上,我对 Steffes-enn 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客人详细介绍了弘毅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理念、运作模式及发展现状,并对德国使馆对我们伸出的援助之手表示十分感谢。我们进行生态农业实验没有固定的研究经费,除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给我的“泰山学者”个人补助费外,不少费用是化缘来的,且我们的实验是与一线的农民打交道,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经费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随后,我陪同客人实地参观了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个技术环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秸秆青储饲料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 “ 禽粮互作 ” 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 Steffes-enn 先生对我们的生态循环理念及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表示敬佩,对弘毅生态农场在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赞赏,并对新能源深度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深感满意。从事中国生物质能研究的德国亚申大学 Mario Lucas 博士参观本农场模式后指出,有机农业是当今国际农业发展的方向,中国农民应该继续发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 平邑县农业局副局长孟祥义向客人介绍了平邑县户用沼气发展现状,并对德国驻华大使馆将新能源深度开发项目落户在平邑表示感谢。孟局长特别指出,在蒋高明教授的积极引领、协调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沼气,并得到了政府补贴,目前蒋家庄村已经建立了 130 座户用沼气池,占全村村民户数的 50% 。德国驻华大使馆的项目更是解决了冬天沼气池产气难的问题,深受老百姓喜爱。平邑县卞桥镇人大主席、县人大代表林清华对德国友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在平邑县卞桥镇境内开展科研工作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平邑县年度人大提案,拟在平邑县重点推广。 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吴光伟、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赵延兵、泰山学者付道林、农学院副教授宁堂原等在山东农业大学与德国友人进行了会谈。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在弘毅生态农场开展课题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韦继光、硕士生李静,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李宗奉、吴光磊,硕士生郭立月、战丽杰、曾祥伟、唐海龙、蒋大龙、李占、本科生刘海涛向德国客人们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工作,他们扎实的科研做法给德国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五:美国学生来农场
蒋高明 2013-9-3 00:13
蒋高明 2011 年 4 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份来自美国纽约的电子邮件,落款是纽约 Stone Barns 食物与农业中心的 Matthew A Hazel( 中文名麦克 ) ,我以为他们是要弘毅生态农场资料的,因为以前收到了不少来自发达国家的信,都是了解一下情况。不料这次麦克却提出要来中国,到我们的弘毅生态农场担任志愿者。于是我以课题组访问学者名义邀请他前来中国,邀请信如下: Matthew A Hazel 食物与农业中心,蔬菜生产部员工 PO Box 104 , New Paltz, 纽约 美国 12561 亲爱的麦克先生 : 你好。非常高兴邀请你前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本课题组做访问学者,时间为 2011ian11 月至 2012 年 4 月。你到植物所访问的目的是进行有关生态农业的配需,该培训活动可加深中美国家在生态农业与文化方面的的交流,共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基础类研究所,她成立于 1928 年。植物所有中国科学院系统与进化、植被与环境变化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分子与发育生物学、光生物学、能源植物开发与利用等院级重点实验室,全国第一个植物园也在本所。你来植物所后,将在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学习。 本研究团队在山东建立有弘毅生态农场,这是个研究型农场, 2008 年法国巴黎农林科技大学两名硕士生在那里工作学习半年。本组拥有 GFS-30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器 ( 德国制造 ) 、植物冠层分析仪 ( 美国制造 ) 以及其它必须的测定仪器,你来后可以学会使用这些设备。另外,本研究团队坚持利用 “ 六不用 ” ,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技术从事农业科研与生产,相信你对我们的技术会感兴趣的。 你在植物所和弘毅生态农场生活学习期间的生活费、住宿费、去弘毅生态农场的交通费将由我负责的课题组提供。 祝你在中国工作学习愉快。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11 年 10 月 13 日 信是由植物所外事部门发出的,还要加盖植物所公章以取得来中国的签证。麦克接到我的邀请信后,很快办理了来中国的手续。这个学生原来是学神学的,为什么对有机农业感兴趣呢?原来,他是美国某神学院的高材生,对上帝是崇拜的,有鉴于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那些生物技术商业公司对上帝创造的物种粗暴地实施基因手术,他们是强烈反对的。从神学的角度来看,转基因更是破坏自然毁灭人类的行为,于是,这个学生成了一个反对转基因、热爱有机农业的愤青了。 来植物所后的第二天我就约他到我办公室聊聊,他带来了好多美国的书,涉及有机农业运动以及美国人反对转基因运动的。在植物所短暂停留后,麦克就到弘毅生态农场与我的学生们参加了生态农业科研活动和大田劳动,他参加多次弘毅生态农场的学术活动以及在北京的活动。除了担任志愿者,还与我的学生们成了好朋友。研究生们帮他到派出所办理外国人员暂住证,找办公室,找宿舍,而他则帮助研究生们修改他们在弘毅生态农场所做的学生论文。 图 8-4 美国学生(中) Matthew A Hazel , 他的专业是神学,却热衷有机农业。 图 8-5 美国学生 Natalie Baer( 左一 ) ,她是霍普金斯大学的高材生。 通过麦克,我又认识了另外一名美国学生,这个学生名叫 Natalie Baer ,中文名字白娜 丽 。这个美国学生, 正如她的名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亭亭玉立,非常典型的美国女生。她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新加坡人,双重国籍的优势使得该生既讲一口标准的英语,又能讲中国的普通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一次全国有机农业学术研讨会上,麦克带她来听报告,在那一次会上,我做了一个特邀报告,介绍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这个学生也喜好有机农业,她当时的身份是中国农业大学的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中美有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比较,在中国许多地方收集生态农业的数据。 2011 年 7 月 21-23 日,这个会讲中文又能讲英文的女生,在她的同胞麦克陪同下来到了弘毅生态农场。白娜丽毕业于 美国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在与我的学生交流中,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对美国的一些转基因食品情况很熟悉,后来发给我不少有关资料。她告诉我,在美国转基因食品是很不受欢迎的,非常多的人愿意吃有机食品,但却因为条件有限,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美国的农场基本都是巨型农场,人手又少,难以生产出真正的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在超市里不加标注,只有有机食品才会有标注。那些经过加工的食品,就很难判断是否转基因。对此,她感到很无奈,她希望中国能找到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机食品生产与销售方法。参观弘毅生态农场后,她对我说,她已经实地考察了中国不少生态农场或有机农场,但像我们这样从科学机理上认真探讨的不多,尤其在生态种养方面,如果坚持下去,将会取得不少重要的成果。 白娜丽这个霍普金斯大学的高材生,在白宫做过实习生。她到弘毅生态农场给我带来了美国白宫的礼物——在美国设计、有白宫精美图案、但在中国生产的一只蓝色的茶杯,如今这个茶杯就摆在农场我的办公室兼卧室里。当很多中国人出国参观学习,异口同声地夸赞他国风光,羡慕人家的地盘时,中国为什么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好呢?那样得到的外国人的尊重才是由衷的。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我的大学同学将弘毅生态农场戏称“蒋家白宫”,我也就欣然接受了。 (后记:Matt现在波士顿大学读博士,从事有机农业研究)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四:中美学术研讨会
蒋高明 2013-9-1 23:14
蒋高明 2010 年 6 月 1 日 ,弘毅生态农场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们第一次在大门口打起了横幅“热烈欢迎中美代表莅临弘毅生态农场”。我们要在这里举办一个中美的生态农业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民间自发的,从召集到人员汇集起来前后不到三天。美国方面的代表是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 James Harkness ,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中国项目官员常天乐;中国方面则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率领,成员包括兰考县农业局经管站站长许海涛,兰考县南马庄农民合作联社理事长张砚斌及社员代表、胡寨合作社理事长、家家喜合作社理事长、夏武营合作社理事长;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主席范敏坚,小毛驴市民农园志愿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石嫣、程存旺,中国政协杂志社编辑郭玲玲,科学时报《周末评论》版主编张其瑶;上海宇康实业有限公司吴涛,广东省中山市诺顿照明温州直销店彭志刚,山东青岛福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崔绍军,山东淄博玉黛湖景区郝博、邢滨,山东泰安市岱岳区绿行蔬菜合作社郑德军,山东滕州泰岳化工赵峰,江西省农民彭先生、山东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政府方面的代表有,平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玉山、中共平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立军、平邑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景刚、平邑县卞桥镇镇长张林森、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支部书记蒋军等。再加上我们的团队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硕士生李静;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吴光磊、硕士生郭立月、曾祥伟、战丽杰。这样,就组成了 2 国 6 省 ( 市 )19 家单位由专家、领导、农民合作社成员、企业家、媒体记者及大学生志愿者等 60 人规模的研讨会,农场能够承载 40 人的会议室一下子装满了人,许多年轻人只好站着听报告。 图 8-3 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 James Harkness 在弘毅生态农场做学术报告。 弘毅生态农场为什么一下子吸引了这么多的中外来宾,尤其是来自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重视呢?在许多人眼里,美国的现代化农业才是国际潮流,而我们搞的生态农业是落后的。实际上,弘毅生态农场利用生态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告别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这现代农业“六大害”后依然坚持科学探索,所获得的成果已经走向了国际先进行列。在研讨中,中美代表们参观了 “ 微储鲜秸草 ” 饲喂肉牛,牛粪沼气池,牛粪养殖蚯蚓,牛粪养殖黄粉虫,频振式诱虫灯杀虫,林下养鸡养鹅,诱虫灯捕虫、蚯蚓、黄粉虫饲喂柴鸡等生态循环实验效果,同时参观了弘毅生态农场的百亩有机园、人工湿地、本地树生态恢复实验林、国家环保部资助的污水管网处理系统等项目。 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 James Harkness 博士参观后在研讨会上感慨地说,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农业正逐渐被农民抛弃,尤其是最近 30 年来,农民向农田中施用的农药、化肥的量急剧增加,土壤质量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要想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农业道路,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弘毅生态农场所实践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才是中国农业正确出路。他回国后,即在美国宣传我们的做法,还向笔者发出了邀请,到他们位于明尼苏达的研究所总部参观讲学。其后,我们联合发表了两篇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首次向国内读者介绍了美国因盲目发展农业现代化、集约化造成的环境与健康代价,这些信息与国内以往宣传的内容完全不同。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三:美国作家来农场寻找创作素材
热度 1 蒋高明 2013-9-1 00:19
蒋高明 2009 年 4 月 27 日 ,美国著名作家 MarkHertsgaard ,在芝加哥时报记者武毅秀陪同下,实地考察弘毅生态农场。 Hertsgaard 此次来中国,是为了写一部关于农业与温室气体减排的书。经人介绍,他找到了我,要将我所做的弘毅生态农业实践案例写进他的作品中。该书于 2011 年问世,在他在著作中,描述了他对弘毅生态农场尤其是对笔者的一些印象,这些描写可见于《热点:在地球度过下一个五十年》第八章《我们将如何养活自己?》中的《如今我们用掉了大量化学肥料》一节。我的博士生郭立月根据英文原著翻译如下: 当我去农村考察生态农业并了解中国农民对气候变化的看法时,我就有了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最大的挑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我决定去拜访两个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北京东南方向的沿海省份山东和河南,这两个省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土地 —— 黄河冲击平原。火车离开北京,窗外的风景从市中心到边远郊区几乎没有变化。一座座高楼林立,一些已经建成,还有一些仍在建设中。正如中国其他的一些城市一样,北京正在向外扩张,不顾一切地占用耕地来满足整个国家巨大的人口住房需求。 向南经过天津。天津拥有 1100 万人口,我见证了该国食品安全的第二个挑战。过去的农业用地,曾经是一望无际的冬小麦,如今被巨大的温室蔬菜大棚所取代。我看到的那点没有种植作物的土地除了干旱就是干旱。灌溉农业用水来自哪里?来自贯穿这些土地的大部分的灌溉渠道,就像在午后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巨大的银色条带。可问题是,这些运河里的水来自于迅速消耗的地下水。中国北方平原拥有 2 亿人口,生产了中国 60% 的小麦,科学家估计其地下水将在未来的 30 年被消耗用尽。 “ 这种下降的速度是非常明显,是有据可查的 ” ,中国水利部外国顾问、水文专家查理斯 · 埃文斯告诉与我随行的洛杉矶论坛报记者苏珊妮, “ 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他们将耗尽地下水。 ” 在山东,我遇见了中国生态农业的一位推崇者。他叫蒋高明,看起来很年轻,实际上有 43 岁了,炯炯有神的眼睛,结实的身体,平易近人。虽然他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山东农业大学的特聘教授,但他生长在一个典型的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农民的价值观有很深刻的了解。在驶向他所在农村的越野车上 ( 蒋亲自驾车 ) ,蒋自豪地告诉我山东是农业大省,位于全国前列的农产品有猪肉、鸡肉、牛肉、牛奶、蔬菜和海鲜产品,其中花生、大蒜、大蒜产量占全国首位,小麦和玉米位居第二位。 “ 但是这种水平的产量仅仅是因为采用了密集生产方法,包括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中国农民施用多于世界平均水平两到三倍的肥料。施用如此多的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少于 1% ,而在美国正常水平高达 12% 。大量的土地甚至不再有蚯蚓,因为土壤里没有它们要吃的东西,它们不吃化学药品。 ” 蒋高明 教授忧心忡忡地对我说。 我问: “ 中国农民应用有机肥料已有几百年的经验,为什么他们现在用那么多的化学肥料呢? ” 蒋回复道: “ 中国政府补贴化肥,同时农民用了这么长时间的化肥已经导致土壤养分下降,所以现在土壤需要更多的肥料来保证产量。添加的化学肥料越多土壤养分减少的越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当我和蒋的老家(蒋家庄)的农民交流时也听到这种收益递减的理论。这个村的前任书记蒋光成(和蒋高明没有亲戚关系)是一个 69 岁的农民,牙齿上有吸烟留下的黄斑,一双粗糙的大手而且左手食指少了一半。从 1974 年到 1989 年他一直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这些年在农村市场政策开始代替毛泽东主义。当我询问他以前的与现在的耕作制度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时,他回答说: “ 现在我们施用大量的化学肥料,以前,我们用人畜粪便。 ” “ 哪种方式更好呢? ” “ 我个人认为以前的方式更好一些,因为那样可使土壤更加疏松和健康,并且两者产量相差不大。在 1978 年,亩产量为 1050 千克 ;如今,亩产量为 1100 千克 (亩为中国传统的土地测量单位, 6 亩相当 1 英亩 , 15 亩相当 1 公顷)(应为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译者注 )。农民应用化学肥料是因为这种方式更加方便,而且能够立马见效。 ” 蒋插了一句: “ 完全正确,施用有机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劳力,然而化肥可以给农民留出时间去城市,干一些其他的工作。在全中国,青壮年大都离开农村去城市工作。现在留在农村的仅仅是老弱病残,甚至于一些妇女也进城打工。因此农民需要简单的施用肥料的方法。 ” 为了证明一个更生态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蒋高明在他老家建立了一个生态农场。主要工作人员由来自于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生组成,该农场面积 40 亩,生产出了一系列的产品,从涉及到小麦、土豆、牛、鱼、蝗虫、鸡、农作物和树林。当我看到蝗虫的时候很吃惊,从我的眼睛中看到了我的吃惊,蒋笑着对我说: “ 你可以用油和盐或者胡椒炸一下它们,吃起来可香了。 ” 当我们进入这个面积不大、用尼龙网围起来用来养虫室时,蒋说: “ 在这一个不到 100 平米的地方去年收益达到了 4000 元。 ” 农场里的鸡被放养在玉米地里,利用鸡取食害虫来减少农药的使用。秸秆用来喂牛,而在其他地方秸秆当作废物烧掉,这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牛的粪便被用作肥料和能源。牛粪被填进沼气罐中,产生的沼气可以为宿舍的灯和计算机提供电源。蒋说 “ 这些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里面的东西都没有被浪费。 ” 最重要的试验是在宿舍楼前的土地上进行的小麦试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禁止添加任何的化学物质,仅仅施用牛粪和鸡粪。蒋说: “ 去年是试验的第一年,小麦的产量很低,我认为一部分原因是建筑这个宿舍的时候在这块地上填埋了大量的塑料制品。但是今年我们预期产量能够与常规种植产量持平。 ” 如果蒋是正确的,并且生态农业的产量确实能够达到常规农业的产量,他能够给中国当局官方提供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实例。具有同样意义的是他的农场已经开始盈利,蒋说: “ 今年农场每亩收入 6500 元,而农民常规种植作物每亩地收入 500 元,种植西瓜每亩地才收入 3000 元。 ” 但是,蒋承认有机种植并不能立即见到经济效益: “ 发展有机农业最大的障碍是从传统方式到有机要经历 3 到 5 年的转化期。大部分农民不想等这么长时间,他们也不能等,他们已经处在生存的边缘。 ” 图 8-2 本文作者与前来采访的美国作家 Hertsgaard 先生。 那么,写下上述文字的 Hertsgaard 先生是何人呢?他是全球多家主流报刊如《纽约时报》、《纽约客》、英国《卫报》、法国《快报》、德国《时代周刊》等环境问题撰稿人。 2004 年,他的畅销书《鹰的阴影:为什么美国人让世界又爱又恨》被翻译成了中文并在国内出版。 Hertsgaard 先生在这部极富哲理的著作《热点:在地球度过下一个五十年》中,对弘毅生态农场进行如此细致的描述,可见,发达国家的有识之士已经对现流行的不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模式深深怀疑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部著作再度成为畅销书,那么弘毅生态农场也将随着著作走向全世界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752 次阅读|5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二:农场里的“洋姐姐”
蒋高明 2013-8-30 22:34
蒋高明 自研究型弘毅生态农场成立以来,我们已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来定位站工作,其中在农场工作生活最长的是两个法国女孩子,她们待了 5 个月。她们就是来自法国巴黎农业科技学院 Margot Régolini 和 Zoë Lefort, 我们给她们起的中文名字分别叫玛格特和柔怡。她们是怎么知道我们的生态农业实验,并来到中国的呢? 原来,两个法国女生所在的学校在全法很有影响,该校在全法仅招收前 5% 有资格进入大学的高材生,其知名度相当于中国的清华,而比其差点的学生进入巴黎大学等综合大学,这与我们的高等学校机制不一样。他们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全面进行素质培养,必须在本科五年中有一年在非英语国家实践,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工作很容易找,就业率高,就是因为学校办学质量高。学生出国的费用由法国政府承担,但需要有一个接受单位,可以是全球任何非英语国家。这两个女孩子想来中国,就通过他们熟悉的中国学者联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经济研究所的侯兆龙研究员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我与侯所长合作写过文章,通过侯所长引荐,两个学生自然找到了我。 这两个法国女生的专业背景是林业,山东一带种植单一的杨树林非常多,这在全球恐怕独一无二,蒋家庄村东头的金线河两边的杨树林是个进行研究的理想场所。于是,我就安排了玛格特和柔怡进行杨树人工林生态与社会效益的研究。她们就和我的女研究生们一起住在弘毅生态农场,研究地点沿着金线河展开。 从此,平静的蒋家庄村一下子增加了两个外国女孩,成为蒋家庄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白天到杨树林调查,我的学生们陪着她们。长期接触后,中法学生们自然混的很熟悉了。对于蒋家庄的村民来讲,她们也增加了自豪感,尤其一些女孩子,小学生或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就到农场找她们的洋姐姐玩,尽管她们语言不通,但能够看得出她们玩得很开心。研究生乌云塔娜、李勇等可做她们的英文翻译。塔娜与法国女生吃住在一起,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毕业后应聘到北京美国人办的一家有机农场,收入不菲,这是后话了。法国的老一代都是以讲法语为荣的,即使会英语也不开口,但现代的法国年轻人不管那一套了,能够沟通就是最大的需求,她们的英语毕竟讲得比中国学生好,于是她们在中国的朋友不断。 图 8-1 中法师生弘毅生态农场留念。 有一天,蒋家庄一个村民家里的高中生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按照当地的乡俗,考生家长要摆宴请村里重要的客人来家里做客,一般都是村里的书记、主任还有他们自己的主要亲戚。当然,村民们认为有学问的人也要邀请的,这样我和几个研究生自然就成了邀请对象。农民来农场邀请我们时,恰好玛格特和柔怡在场,我就安排她两人一起去,让她们体会一下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两个法国女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和中国女孩爱美一样,兴奋地到楼上打扮去了。 尽管她们在蒋家庄已经生活了两三月了,但进入农民家庭还是第一次,蒋家庄的村民们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她们。考生的外祖母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爱开玩笑的人,她有 5 个女儿,年轻时个个如花似玉,还有两个儿子,是村里的民乐手。老人快 80 岁了,但依然身体硬朗,爱开玩笑的她摸着柔怡的金黄的长长的辫子,爱不释手。“您光说呢,俺怎么长不出来这样色的头发呢?还有那眼睛,怎么染上的蓝色呢?”原来,老太太在县城里看见追赶时髦的女孩子头发是金黄的,而眼睛还是黑的,今天她亲眼见的法国女孩眼睛是碧蓝的,还以为是染的呢。经我将老太太的问题翻译给玛格特和柔怡后,满屋子里的人开心地笑了。 考生家长几乎用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尤其家里来了外国人就更加重视。餐桌是沂蒙山一带的矮桌,上八个人,按照老家的规矩,菜是一道一道地上的,客人举筷看主宾,大家都朝一个目标夹菜。这些习惯,让两个法国女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们的酒量很大,本想保护她们,见她们来者不拒,还主动地回敬农民客人,就不再担心她们的酒力了。 法国学生的素质的确是高的。在弘扬生态农场工作学习期间,她们给我的学生们放她们在学校里自编自演的节目,还有他们在野外工作的视频。两个女生都擅长音乐,玛格特会吹萨克斯管,柔怡则能会使用竖琴,同时柔怡还会绘画,都能做法国餐。可见,国外大学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然中国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精神对她们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方学生经常聚会,各自显示他们的才华。 由于法国学生的缘故,后来弘毅生态农场又接待过两名法国客人,分别是法国环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SDAC) 主管罗密欧 (Romuald Pieters) 先生和北京法国国际学校 Murielle Chestem 女士,他们的共同兴趣也是有机农业,其中罗密欧还列举了有机农业的十大好处,用中英法文刊登在他们创办的网站上。可见,越是发达的国家,他们对有机农业就越渴望。在这方面,弘毅生态农场的实践对他们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陕西榆林8月4日暴雨纪实
fanxiaoyingz 2013-8-30 17:27
陕西榆林 8月4日暴雨纪实 我们一家人七月 28 日到达榆林。由于延安大雨冲毁铁路桥,铁路不通,那几天高速公路上客运繁忙,一路上看到从黄陵到靖边都是洪水痕迹。延安的民房都是平顶的,实际上是用砖箍的窑洞,没有使用楼板,其实证明一个问题:黄土高原上缺乏沙子,窑顶上一般都堆积了一尺左右的土壤,目的就是保温。这种建筑风格和关中平原上“房子半边盖”的情况截然不同,但是恰恰是这种平顶的房子隐藏着防洪风险。七月底的大暴雨导致许多房子顶部不但排水不利,而且窑顶的土壤吸收了大量水分,自重成倍增长,结果导致房顶坍塌;由于屋顶土壤持水,导致漏水不断进入房内,破坏严重。沿路看到为了防洪,许许多多的人家屋顶用巨大塑料布遮盖起来,有些人用活动板房的铁板做起了斜面屋顶。由于延安和榆林的民俗中房屋建设存在系统风险,所以七月暴雨坍塌两万间房子就不足为奇了。 从我们到达榆林的第二天开始下暴雨,一连四天都有。基本上都是每天的五点以后来临,八点以后停止。 29 日最大,从下午五点多开始,看到北边黑云起就得赶紧往家跑,否则就要淋雨,这里的特点是暴雨从有征兆到暴雨发起的间隔时间很短。记得 2007 年四月初的一天,我们一伙人在榆林城北十公里外的地里面种玉米,我看见远远来了一大片云,非常低沉,当我以为那仅仅是一片云不会下雨的时候它已经来到我们头顶,结果豌豆大的雨点密集地倒下来,我们都躲避不及全身淋湿,那雨水温度几乎和冰水一样,冻得我瑟瑟发抖。有了这次经历我知道,榆林的暴雨来得快。 29 日的暴雨也有特点,一阵大,一阵小,间隔大约半小时,这次暴雨一直下到八点多,雷电就在头顶不住响起,很是恐怖。街道上已经成为河流了,我们住的地方是个高地,榆林城中心的榆溪河呈南北走向,河流两边都是坡地,坡地两边则是沙地,所以洪水从两边坡地流向了市中心。坡面径流汇集到公路上成为河流,水深达十几公分,冰冷异常,寒彻骨髓,街道河流在晚八点暴雨结束两个小时候才逐渐停止。本次暴雨持续三个小时,降雨量很大,但是没有冰雹。 30 日下午六点继续暴雨,这次没有 29 日大,但是雷电很多; 31 日和 30 日差不多,雷雨交加,但是降雨少。八月一日到了六点半才开始下雨,这次雨量少,时间短,雷少。八月二日老天爷休息了一天。 8 月 3 日这这一天也下了很小的雨,但是雷电很多,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大约有一个小时。这种空打雷的现象还比较少见。 8 月 4 日早晨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朵,早晨我们到沙生植物园去看了樟子松,那一带风景是榆林乃至陕北最好的啦。公路西边是红石峡水库,水面广大,桃花水甘甜无比;再西面是 沙生植物园 ,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水库南面就是著名的“红石峡风景区”,古代战场关隘遗址,榆溪河从中间穿过,两边石崖上书法遍布,“还我河山”、 “中外一统”、“蒙汉一家”“龙蟠虎踞 ”、 “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钥”、‘雄镇三秦”、“榆关雄山”、“威震九边”“雄石封关”、“华夷天堑”等 石刻满布石崖,红石峡虽然风景好,但是在古代却是作为镇北台的呼应,在山谷中驻军用的 。 公路东面是威震塞北的“镇北台”,镇北台作为军事重地和红石峡相互呼应,镇北台高大雄伟, 台呈方形,共 4 层,高 30 余米 , 台基北长 82 米,南长 76 米,东、西各 64 米,占地面积 5056 平方米。镇北台 位于高坡之上,视野非常开阔,能看到周围几公里的风景,是边塞瞭望敌情的理想场所。 镇北台 是长城的一个哨所,所以长城遗迹就从镇北台一直往东而去,长城由黄土夯成,坚实耐久和沙地不同,目前长城遗留部分很多还是存在的。 上午在植物园干完活,余韵未尽,下午四点多再次来到此地花三十元门票进入红石峡游玩。过 广泽渠 (暗渠),钻 蛟窟龙窝 ,体验藏兵洞,过石桥,来到红石峡底部的榆溪河上,河流两岸杨柳青青,仰看北面飞流直下,南面则是榆林城高楼叠嶂, 河沙细密平铺 河床,其上清水满溢,微风乍起引涟漪荡漾,很是舒心,游客们在打水仗。突然我看到北面黑云升起,我们赶紧回家。 刚走到街上大风已经刮起,准备在街上吃榆林的“大烩菜”,在街上转悠了一阵才找到一家,刚一下车大雨就下来了,此时是六点多一点。不到五分钟就大雨如注,倾盆而下,伴有大风和剧烈的雷电。商铺的门都关了,屋子里闷热难耐,满街都是河流洪水。大雨开始二十分钟后开始夹杂冰雹。这时候街上的洪水可以淹没脚踝骨,冰冷刺骨,有个斜坡上冲下来的洪水击打在路上的电杆上激起一人高的浪花。大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开始减小,但是随后又加大,一直持续到八点半才小下来,街上的河流则是十一点多才消失,留下一堆堆沙子。 城北的冰雹并不厉害,而城南的冰雹有的象鸡蛋那么大。全城大多数汽车都被冰雹打击,很少量的汽车窗子被打成了窟窿,大多数车辆的车盖和车顶被打成了小坑。从城北到城南南北四十公里范围内的庄稼都被冰雹打倒在地,玉米全部倒伏,蔬菜打落一地,果子上都是伤疤,损失巨大。这次暴雨由于冰雹成灾,损失巨大,所以很快上了省报纸。 从八月 4 日以后十几天,直到我们离开再没有下过暴雨。我到榆林八天有六天下雨,而且都是下午的暴雨,这在历史上很少见。与此同时,湖南却在遭受旱灾,此后不久东北大雨再次造成灾难。所以很明显,今年夏季以来雨水锋面一直在北方停留,南方反而成为单一气压控制地区,而且今年无论哪里都酷热无比。天气十分反常。 对于很少见的天气气象,我经历过几次印象很深。我依稀记得 1976 年夏季地震以后,大雨下了一月有余,那时候一家人打的高脚帐篷住在一起; 2007 年八月初某天下午两点多,我们在杨凌林学院实验楼八楼,那天大雨夹杂剧烈的数量巨大的雷电,雷电就在我们所在的实验楼,附近的教学楼和行政楼几个楼房之间不住地放电,距离很近,雷声突然如霹雳,巨大如放巨炮,放电形状各异如巨龙腾空,持续大约一个半小时。由于近在咫尺,所以把孩子吓得大哭,印象深刻,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看过雷电。 自然之神妙只可敬畏! 为此特作此文!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3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一:小壁蜂显神威
蒋高明 2013-8-29 10:55
蒋高明 果园拿到手里,研究生孟杰也就开始忙碌起来。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还要保证果园高产,这是个高难度的研究工作,果农们对我们的做法更是怀疑加好奇了。 不用化肥,就需要用有机肥,弘毅生态农场里的大量牛粪有了用途,但是将大量牛粪运到果园并施入果园里花了一个多周的时间,这是用工较多的一件活儿。不打农药,害虫靠诱虫灯来防治,为了保证首次实验成功,我们在 5 亩果园里挂了 3 盏诱虫灯,这样就将打农药的人工费和农药费全部省下了。因为果树浓密,在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还放置一些粘虫黄板。对于杂草,果农们每年要锄 5 遍草,我们一遍也不锄,草本植物有保持水土减少地面蒸发的好处。不但不锄草,我们还种草。孟杰买来的白三叶草种在果园里,种植这种草的目的,一是用来与本地杂草产生竞争,以草治草;二是三叶草是豆科植物,其固定的氮素可以直接翻到果园里作为肥料。这样调整后,打农药与锄草的人工成本及药费全部省下了。 图 7-8 有机果园用壁蜂传粉,这是简易保存壁蜂幼虫的办法。 图 7-9 控制蚜虫的沼液储存缸。 最让果农们服气的技术是我们引进传粉壁蜂。用传统的办法管理果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蜜蜂等传粉昆虫都被杀死了。没有了蜜蜂,可怜的果农们只好搭起梯子,实行人工授粉。蒋光远夫妇要不停地干 1 个多星期才能给果树们授完粉,人工授粉毕竟不均匀,座果率低,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停止农药后,蜜蜂们就能够重新采蜜,可蜜蜂那里来呢?弘扬生态农场的志愿者、山东农业大学的李利军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来自山东著名苹果之乡栖霞县的大三学生来弘毅生态农场参观时,向我们提出了解决蜜蜂来源的难题。他从家乡带来的小小壁蜂是装在芦苇管里的,在冰箱里越冬。约带来 600 多只小壁蜂,成本只有区区几十元,一下子解决了 1000 多元的人工授粉成本。让果农们更信服的是,那些嗡嗡飞翔的小壁蜂授粉远远比他们搭梯子人工授粉要彻底得多,苹果座果异常多,看到苹果座果比任何一年都高,乐得果农蒋光远嘴都合不拢。那些周边没有列入实验田的果农们偷偷地求小李来年也给他们弄点壁蜂来。 图 7-10 果园里的诱虫灯,放方便取虫,科研人员设计的“落虫道”。 图 7-11 果园里的粘虫黄板。 果园里的营养、杂草、害虫、授粉问题用生态学的办法解决了,但还面临着蚜虫和鸟类袭击等问题。对于小小蚜虫,还真拿它们没有办法,它们压根就不按正常规律办事,不要交配就能够产下后代,且不会飞,诱虫灯和粘虫黄板不管用了,但这些小生灵也有怕的,沼液喷到它们身上哪怕是凉水喷上去,都能要它们的命。蚜虫出现是天气干旱的信号,即使喷水或浇灌或者下一场雨也能够控制。于是,果园里安装了三口装满沼液的大瓦缸,随时准备扑灭要爆发的蚜虫。而停止农药后,瓢虫多了起来,瓢虫对蚜虫实施了有效控制。面对前来采访的《大众日报》稿件记者李鹏飞,果农蒋光远高兴地说:“往年如果第一次打农药控制不了蚜虫,以后每月都得打,现在一遍农药都没有打,看来瓢虫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对于防止鸟儿,有的果农索性布置了尼龙袋做的天网,而我们感觉那太残忍了,在果园上空悬挂发声的汽球或一些废旧的光盘,鸟类多少有些趋避作用。 图 7-12 憧憬着有机农业未来,奋战在农业科研一线的研究生开心地笑了。 苹果采摘的日子大部分要到秋后,然而有一种早熟的品种 8 月份就能够采摘了。小孟连续 2 个月在果园里摸打滚爬,在北京我的办公室里见到她时,她已被果园里的跳蚤咬得满身是包不得不回北京休整了。 “果园的大爷说,看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果园产量很可能超过去年”,小孟对我汇报她的战绩。要知道,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可是她啃的有机农业里最硬的骨头啊——一点不能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结下了累累硕果,研究生孟杰自信地笑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向果园农药开战
蒋高明 2013-8-27 12:06
蒋高明 我们的技术能不能让果园停止农药呢?对此我们心里是根本没有底的,但不服输的我们还要挑战这个难题。要实验就需要果树,需要资金。弘毅生态农场外面就有一片约 10 亩地的苹果园。原来是集体的果园,后来搞土地承包时,被 4 户村民承包了,其中一户是我小时候的伙伴蒋盛林。两年前,我们曾经将购买的诱虫灯免费给他用,并在果园养鸡,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因此,用作实验的果园是现成的,关键是实验的成本很高。 果农们听说我们要彻底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来管理果园,都怀疑地摇起头来。他们认为如果那样,苹果将会绝产。要实验可以,我们必须得包产量。即利用我们的技术,必须保证产量不能低于往年,且还要给他们发工资,他们担心我们的技术更费人工。这样算下来,光实验费一亩果园就需要 1 万多元,如果能够收到 5000 斤苹果,还基本能够保本,实际上果农们心里清楚,他们的果园一亩地收获 5000 斤苹果是很好的年景。由于费用高,我们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做这个实验,尽管研究生孟杰已经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她很有信心做成功。在文献中,孟杰了解到,美国人曾经用有机的办法做过类似的实验,文章还发表到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因此,如果具有实验条件,研究生非常希望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发表高水平的成果。然而,我们却为四五万元的实验经费头疼了。 正当我们为实验费发愁的时候,广东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老总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2011 年,弘毅生态农场秋季有机粮食再获丰收后,农场员工与研究生们赢来了来自国内外一批特殊客人, 1 月 11-12 日,广东康力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瀞予一行前来弘毅生态农场参观。参观过程中,当她们知道我们要用有机的办法对苹果园进行有机实验,但缺乏科研费用时,徐总慷慨地答应帮忙。于是,我们得到了进行该项试验的费用。很快,我们与弘毅生态农场一墙之隔的果园主人蒋光远签订了果园承包合同,共 4.5 亩果园,条件是严格按照我们提供的办法进行果园管理。经谈判,我们支付给他 8000 元果园使用费,每月支付 1200 元人工管理费用,有机肥、浇水、杂草控制以及剪枝、套袋等需要大量人工时的费用另外计算,都由我们承担,这样算下来约需 4 万多元。作为回报,所生产的所有苹果归我们,我们再以低于有机苹果市场价格售给广东那家企业。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跟踪国外向引领外国转变 ____可拓学国际会议暨卅年庆典纪实
anley 2013-8-24 06:45
从跟踪国外向引领外国转变 ____ “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 暨可拓学创立卅周年庆典” 纪实 2013 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原创科学——可拓学创立30年。经教育部批准,“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 ” 在北京召开。8月16日-18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李幼平院士、中国科学院顾基发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汪培庄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学者120余人汇聚北京西郊宾馆,交流国内外研究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的成果。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从跟踪国外向引领外国转变。会议表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国提出源头性的创新成果,中国也只有靠自己创立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才能不受制于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作为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名誉主席发来贺信:“热诚祝贺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学术大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 ” 吴院士从2004年就在报纸上发表了对可拓学的高度评价: “这是一门原创学科,而且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是基础与应用的结合,……。中国能出这样的创新成果很好,我们不能老跟在外国人后面跑,……可拓工程树立了创新的榜样。 ” ” 李幼平院士在致辞中说: “2004年 , 我有幸同吴文俊老师一起,主持对蔡文教授等人的可拓学研究鉴定工作。时过9年,可拓学研究又有许多可喜的进展,我可以更有把握重申当年的评语:‘蔡文教授等人已经建立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的新学科——可拓学,它是一门由我国科学家自己建立的、具有深远价值的原创性学科’。当时,我还转达了吴文俊院士的意见—— ‘要支持和保护中国学者的自主创新,如果认为这个学科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不支持?’ 前年,可拓学获得‘首届吴文俊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一等奖,这是对这门学科的正确评价。 ” 日本模糊数学专家 Takeshi Yamakawa 教授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郝志峰教授代表广东工业大学对会议的召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界由于受 “重跟踪,轻原创;重应用,轻理论 ” 的影响,本土的科学技术跟踪外国的多,很少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新的深度推进 , 在许多领域 , 现有的数学工具无法描述和演绎相继出现的复杂问题 , 这给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我国学者蔡文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30年如一日,瞄准世界科学殿堂的“无人区 ” ,研究新理论和新方法,使看似“不可解 ” 的矛盾问题转变为“可解 ” 的问题,创立了可拓学,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 据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 ” 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所长杨春燕研究员介绍,1983年,中国《科学探索学报》发表了本次国际会议主席、可拓学创立者蔡文研究员的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 ” ,探讨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帮助人类处理矛盾问题,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30 年来,国内外一大批学者逐步聚拢,研究实现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基础工作,建设了这门新学科—可拓学。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科学。它 是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基础,是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为了解决矛盾问题,它对数学、系统论、逻辑理论和方法论作了六方面的拓展。 目前,可拓学的成果被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受到了学术界普遍认可。不少国外大学和欧美地区研究机构开始参与研究和应用可拓学。2012年起,美国、罗马尼亚、印度等外籍教授分三期到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参加了“可拓学国 际研究学者班 ” ,学习与研究可拓学。 英文版专著《 Extenics: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可拓学:理论、方法与应用)已于今年3月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美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并作为可拓学国际研究学者的教材,受到广泛青睐。 大会上,中国蔡文研究员作“可拓学的科学意义和未来发展 ” 的报告、杨春燕研究员作“可拓创新方 法 ” 的报告、美国 Florentin Smarandache 教授作 “ 高维的关联函数计算公式 ” 的报告、罗马尼亚 Luige Vladareanu 教授作 “ 可拓学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 的报告、印 度 Ramesh Choudhary 教授作 “ 利用可拓学解决认知和计算问题 ” 的报告、中国赵燕伟教授作 “ 可拓设计理论与方法 ” 的报告。欧洲 Triz 学会主席、德国 T.H.J. Vaneker 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十年来 ETRIA 会议的创新研究工作。顾基发研究员阐述了智慧理论和可拓学的关系,认为可拓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符合他提出的智慧的 CADPOM 模型结构。汪培庄教授介绍了他对可拓学的认识,认为可拓学是迎接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有力的学科。本次会议还分组交流 了一批国内外可拓学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可拓论的研究进展、可拓创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和其他创新方法的研究。 本次会议同时庆祝可拓学创立30周年。30年来,可拓学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支持可拓学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达到59项,科学出版社等相继出版了可拓学专著15部(包括可拓学丛书),国内外应用可拓学成果的著作、教材和论文集35部 , 有关可拓学的国内期刊论文3000余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900余篇。这些论文、专著和项目构建了可拓学的理论体系——可拓论和方法体系—可拓创新方法。可拓学研究者还开展了可拓学的应用研究——可拓工程,包括可拓策略生成、可拓数据挖掘、可拓设计、可拓控制、可拓检测、管理可拓工程等,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申请了一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30 年来,可拓学的研究已经从一个人发展为一支国内外研究队伍,从一篇文章发展成一门新学科,从中国发展到世界。这是一门哲学、数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学科,从应用范围看,它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一样,是一门应用范围广泛的横断学科。 30 年来,可拓学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美国、印度、德国、罗马尼亚、委内瑞拉、日本等国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形成国际可拓学科学共同体,他们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开展了可拓学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 作为本次会议的成果,美国 Florentin Smarandache 教授代表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宣读了“可拓学宣言 ” 。 由于各国参加可拓学研究的学者日益增加,为了广泛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会议决定成立“国际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学会筹备委员会 ” ,筹备于 2015 年成立“国际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学会 ” ,由可拓学创立者蔡文研究员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美国 Florentin Smarandache 教授和罗马尼亚 Luige Vladareanu 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会议同时决定成立“国际可拓学学报筹办委员会 ” ,筹备出版国际性的学报,由蔡文研究员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印度 Akhilesh Upadhyay 教授、美国 Jeffrey YL Forrest 教授和罗马尼亚 Adrian Olaru 教授 担任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会议还确定 2015 年召开“第 2 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大会 ” 。 会议期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 13 届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进行了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调整,决定由杨春燕研究员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文研究员任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陈文伟教授任荣誉副主任,刘巍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讨论了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可拓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可拓学更加成熟,走进世界科学殿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个人分类: 可拓学最新学术交流|1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九:果园里的杀手
热度 1 蒋高明 2013-8-23 23:50
蒋高明 在人类所有的栽培植物中,果树恐怕是打农药最多的。一些果农因为大量使用农药而慢性中毒死亡。自从有了农药的发明,果园里的另一种生命就一直在与农药进行着顽强的抗争,这就是所谓的“害虫”。人类使用的农药毒性越来越大,以前使用硫酸铜(天然矿石)的波尔多液,现在使用扩散性很强的有机磷和有机氮(亚硝酸盐是严重的致癌物),目前农药的花样品种不断翻新,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地提高。农药施用由原来的叶面喷洒,到后来的内吸式的药物喷施,以致于不惜进入果肉;由过去的每年打 1-2 遍药,到目前一年打十几遍药,果园已经变成了药味充斥的杀场。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果农们并没有消灭害虫,害虫们以更大的生命代价验证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法则,证明了它们的存在。相反,人类以前的许多好朋友如一些有益的鸟类(如灰喜鹊、大山雀)和昆虫(如螳螂、七星瓢虫)却被农药杀死了。 而更不幸的还在后头,农药最终杀死了果园的主人。山东某县有个叫新村的几百人小村,近几年得怪病的人不断增加:不到三十岁得了尿毒症;不到半百的人浑身肿痒,疼痛而死;不到六十的人患上了肝癌、肺癌和肠癌。过去七八年间,因癌症而失去生命的超过了 20 多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 50 出头!而在果园没有进入该村之前,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癌症。我们调查后发现,患怪病的人,都是长期住在果园里或者果园边的农民,致病的部位都与他们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关。除了喷洒农药直接接触剧毒性的药物外,他们常年饮用被他们自己污染的水,最终患绝症。果农们一般就地掘井,在沙质的土壤上挖 3-5 米 就见水,长期喷洒的农药通过雨水淋溶进入土壤,又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最后在井水里富集,最终致人于死地。 尽管那些住在黄土质的果园里的果农侥幸避免一死,然而,土壤里潜藏的化学“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在山东某县一个叫大屿沟的小流域,每年有十几吨的农药被拉进这条沟,用水稀释后喷洒在果树上。这个不到 30 平方公里的沟里住着约有 1.5 万人,十年来他们的果园经历了近百吨农药的洗礼,这些要害虫命也会要人命的东西成了果农们丢不掉的伙伴。大屿沟里,每年春天一片艳丽景象,盛开的梨华、桃花、苹果花、杏花足以让诗人们认为这里就是世外桃园;小溪里流出的水是清澈的透明的,然而,水里面已经没有了鱼虾,而 35 年前这里是鱼虾的天堂,鸟类的乐园。果园正逐步成为埋葬果农的坟场。以苹果特产而闻名全国的某果树大县,不幸成了全省患癌症最多的县!我们必须思考:谁来救救果农,谁来救我们自己。 50 多年前,美国环境学者卡尔逊一部《寂静的春天》唤醒了美国人对自己家园的关注。今天,全国很多死于农药污染的果农们的生命应当使我们清醒过来:现在农业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不是城里的居民,而是田里的农民;生态环境污染起来容易而治理起来困难;养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土地里一旦积累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我们后悔也来不及了。 (补记:本书将要出现的果园主人不幸也于2013年4月因食道癌去世,他长期居住在苹果园里,2012年检查出癌症,一年后去世)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626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七:高产变稳产
蒋高明 2013-8-21 20:15
蒋高明 为了继续追踪有机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我们需要等到 2012 年 6 月的小麦数据出来才有较为可靠的结论,研究生刘海涛对过去 4 年来有机粮食产量进行了分析,前面从事该实验的研究生分别是乌云塔娜和博文静。 2012 年 6 月 10 日,刘海涛进行了最近一次测产,其测产量为 881.6 斤 / 亩,这就是国家标准含水率 14% 的干重产量。而理论产量比该数据要高,弘毅生态农场院内亩穗数为 32.5 万 / 亩,穗粒数为 43 ,千粒重为 47.12g ,理论产量为 1123.9 斤 / 亩。因 2011 年山东一带出现干热风,影响了实际测产量,而理论测产可能会出现高估 ( 如在数麦粒时多考虑圆满的籽粒 )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取两种方法的平均值为 1002.7 斤 / 亩。 小麦理论测产是随机取六个小区,脱粒风干称重得到的。小区面积为 2.3 平方米 ,数每个小区的小麦穗数平均得到亩穗数,每个测产小区随机取 10 个麦穗,数每穗粒数平均得到穗粒数,每个测产小区数三个 1000 粒麦粒,烘干至恒重,称量得到千粒重。理论产量 = 亩穗数 * 穗粒数 * 千粒重 /1000*85% 。玉米测产,则随机取 3 行,每行连续取 15 株,取每株玉米穗,统计穗轴,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顶长等,风干脱粒计算百粒重。 2011 年秋季,弘毅生态农场院内有机玉米平均穗长 18,26 厘米,秃顶长 0.83 厘米,穗粗 5.3 厘米,轴粗 3.0 厘米,穗行数 16 ,行粒数 36.6 , 500 粒重 152.3 克 ,取样小区 (0.63 米 x0.26 米 ) 平均籽粒总重 2560 克 。平均每亩种植玉米 2790 株,平均每株籽粒重 170.7 克 ,千粒重 304.6 克 ,产量 476.3 公斤 / 亩,即 952.6 斤。周围农民使用化肥、农药 ( 打 4-5 遍 ) 的普通玉米产量 800~850 斤。 从研究生刘海涛介绍的产量测算结果看,最近一周年 (2011-2012) 小麦和玉米的周年产量为 0.998 吨,而上一周年 (2010-2011) 产量为 1.028 吨 / 亩,尽管下降了 0.03 吨,即 60 斤,但属于正常的产量波动,且 2012 年干热风出现影响了产量,周边农民的产量下降更严重。从最近 5 周年 (2008-2012) 产量变化趋势看,我们的有机农业实验,彻底停止农药、化肥、农膜,根本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产量已从最初的低产田 ( 小于 600 公斤 ) 实现了吨粮田,并基本稳定下来。这个实验还将长期观察下去,今后将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将有机粮食产量稳定在每亩吨粮上下。要知道,农民给我们的土地太差了,如果用村庄附近的好地,我们早就实现这个目标了。 由低产田变成高产稳产的吨粮田,我们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施肥:按 5t/ 亩标准施入腐熟牛粪做为底肥;( 2 )浇水:小麦季于拔节期、孕穗灌浆期各浇水一次;( 3 )人工除草:小麦和玉米各人工除草一次,共两次;( 4 )控虫:采用脉冲式诱虫灯捕捉田间害虫,于 5 月初持续到 10 月下旬,对于没有趋光性的蚜虫防治,仅在小麦灌浆期喷洒一次沼液防治。 需要指出的是,有机粮食产量是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如 2011 年玉米种植过稀疏,常规玉米种植 3500-4000 株,实际种植 2790 株,空间利用不够。因为安排了研究生实验,为了精确估计有机肥效,院内一些腐熟的玉米秸秆没有施加在内。管理没有跟上,小麦仅锄了两遍草,管理有些粗放。干热风也影响了粮食产量,收获与播种季节不能及时把握也造成了产量进一步提升。尽管如此,我们用生态学的办法,告别化肥、农药和转基因技术,将低产田变成高产稳产田,这个成功的实验足以说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可为国家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弘毅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六:山东电视台的报道
热度 1 蒋高明 2013-8-19 21:22
蒋高明 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我安排研究生刘海涛来回答。这个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是全国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喜好体育与文艺,有全国篮球二级裁判资格证书,是学校相声剧团的负责人。来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后,他与我的另一名研究生孟杰 ( 女生 ) 表演经典相声,给植物所科研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实现有机玉米和小麦的理论产量,刘海涛等研究生在坚持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前提下,采取深翻、堆肥、适时灌溉、生物除草等技术,有机小麦的长势首度超过了农民的小麦。那么,他们的产量如何呢?对此我依然心中没有底。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组听说我们的有机农业试验后,感觉到其中的重要新闻价值,在小麦收获前一天就赶到了弘毅农场。他们要对收获实施全过程追踪,这让我们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主流媒体关注我们的试验,紧张的是收获是在镜头下进行的,产量上不去会挫伤研究生们的积极性。 2011 年 6 月 11 日 ,弘毅生态农场院子里的有机小麦田开始收获了。山东电视台摄影记者姜鹏早就支好摄像机等在那里,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传来的时候,我们紧张的心也提了起来。有机农田周围占满了看热闹的农民,村支书周景林也在人群里。一会功夫,收割机收获完了全部的籽粒 ( 损失到地里的没有办法计算 ) 后,开到院子的水泥空地上,我带研究生和部分农民分头装袋、称重,另外一组研究生则对水分含量直接测定。实际测产的结果令人振奋。 我们的小麦田,实际有效面积 665.25 平方米 ,折合每亩收获小麦 1116.6 斤,实际含水量 24.63%, 折合 14% 含水量的干小麦 ( 贮存风干含水量 ) 后为 980.6 斤,再去除 2% 的杂质后,实际获得产量 961 斤 / 亩。 2010 年秋季有机玉米产量为 547.9 公斤 / 亩,这样我们周年粮食产量为 1028.4 公斤 (2056.8 斤 ) ,即 1.028 吨,实现了吨粮田。 要知道 2011 春山东一带普遍大旱,周围农民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小麦产量好点的五六百斤,差的只打一麻袋半,约 150 斤,扣除 80 元联合收割机费用,收入只有七八十元。好多农民面对地里稀稀拉拉的小麦,都有放弃收获的念头。 面对山东电视台记者张同君的话筒,蒋家庄村支部书记周景林诚实地告诉记者: 2007 年我们团队从村里承包的这片实验田,是村里最差的低产田,土层厚度只有 20 多公分厚,下面就是麻骨石,根本不能种小麦,只能种地瓜和花生。当年,农民承包这片地只须交 110 元 / 亩,而靠近村庄的好地承包费 300 元 / 亩,可见这是没有人愿意要的耕地。且连续使用了约 30 年的大化肥、农膜与农药等,地力下降更严重。由于地力差, 30 年前生产队将这片地辟为打麦场,因为地里根本打不出多少粮食来,“属于低产田”,周景林书记给记者透了底。 图 7-3 弘毅生态农村有机小麦收获,山东电视台现场拍摄了收获过程。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采用生态学的办法,严格不采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养殖场里的鸡猪粪被添加剂污染)、农膜、转基因技术。经过 4 年的实验,实现了“一大于六”的增产效益。 这个生态学奇迹,连周围老百姓也不敢相信。蒋家庄村民纷纷对来访的山东电视台记者,详细介绍了这片地发生的变化。他们见证了我们科学实验的成果,农民从事有机种植的积极性更大了。 要让生态农业产生效益,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其实很简单,将收获的严格意义上的有机粮食价格加倍,即 2 元多 1 斤,这时,农民手中土地的效益将由原来的 1 千元左右变成 3 千元左右。设若将增加的每斤一元左右的费用由政府直接补给农民,则中国的粮食安全,完全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增产至少 30% 以上。其机理就是,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而国家要避免农民弃耕,或播种季节缩短,保证产出 5 亿吨粮食,减少进口转基因粮食对国家食品安全与政治经济风险的影响,只需要投入 1 万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国粮食产量 5 亿吨计算),只占国家十二五污染环境治理费用的三分之一。目前,在严重污染的地区,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已高达 70% 。有机农业可从源头杜绝农业面源污染,并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遗憾的是,国家为了增加 1000亿 斤粮食,投入了 1000 亿元科研经费,几乎都让科学家拿走了,他们要在实验室里试图用转基因实现这个目标。有了有机农业成果的信息,我们愿与他们打这个擂台:双方都不准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看谁能够用最低的环境成本将低产田变成高产田?生态技术还是转基因技术?作为打擂台的条件,我们只要转基因技术科研经费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要求的目标是将低产田变成高产田,时间是 5 年之内。 我们也很清楚,农学家为了理论产量,不计一切成本一切代价,小麦产量达到 1400 斤 / 亩。但是,这样的产量仅仅在科学家的实验田里而已。中国的生态农业抑或有机农业是到了政府需要多看一眼的时候了!目前,国家针对有机农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于 240 亿元的转基因重大专项而已,几乎为零! 图 7-4 记者采访弘毅生态农场创始人蒋高明研究员 图 7-5 蒋高明研究员与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主持人谈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 2011 年 6 月 30 日 ,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剧组录制了有机小麦实验田的节目,取名《不用化肥农药一样夺高产》在全国播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随后, 7 月中旬,该剧组再次来到弘毅生态农场,请节目主持人苗鸿与笔者现场录制了访谈节目《未来农业是啥样?》并于当月底播出,在节目中笔者表达了我对未来中国生态农业的看法。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424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五:生态农业饿死人吗?
热度 3 蒋高明 2013-8-18 20:14
蒋高明 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满足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建议国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为了避免有机农业在土地调整阶段产量下降,我们将作物秸秆也发展成了食物,这样就双保险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我们的观点。即使如此,我们的声音刚开始在社会上传播的时候,得到很多人的嘲笑,以为我们痴人说梦。他们竟发出了这样的反对声音: “ 搞生态农业中国会饿死人的”。这样的论调被不少农业专家所接受,甚至一些院士也深信不疑。就是在这样的声音淹没之下,一些支持我们的生态学家再也不敢提生态农业,生物技术专家于是发出了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是唯一可取途径” 的狂言。 然而,弘毅生态农场研究团队是不信邪的。我们清楚,从理论上推导,如果作物固定的光合产物,将地上收获部分的 90%( 秸秆收获会有损失,粮食损失少 ) 充分利用起来的话,人类需要的可食热量肯定是增加的。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吃肉多了,对粮食需求自然少,更况还有蔬菜水果水产品的补充呢?自 2007 年起至今,我们连续开展大田试验的目的就是要做给人们看,生态农业不仅不会饿死人,而且让人吃得更好。试验几年来,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增加可食动物蛋白外,即使单纯的粮食产量,生态农业也表现不凡。对于这个结论,到 2010 年秋季玉米收获的时候,我就越来越有底气了。原来,许多人一直信奉的“生态农业产量低”是个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的不实言论。 下面的图片是我在弘毅生态农场内拍摄的,是利用 0% 的化肥种植的有机玉米在收获前的情景。这些有机玉米产量,当地农民估计在千斤以上,准确的测产后为 1095.8 斤 / 亩,超过了当地农民施加 100% 化肥的玉米产量。得到这个产量,基于我们对土地进行了三年的调整,前两年有机玉米小麦的产量的确低于常规产量,严重时仅为常规产量的 50-60% 。对于严重退化的耕地,进行生态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大约在 3 年左右。如分阶段进行,则对产量影响不大。 图 7-1 弘毅生态农场的有机玉米等待收获。 图 7-2 研究生们忙秋收,尽管他们大都来自农村,但这样的农活都是头一回干。 在另一片 10 亩实验大田里,生态农业也表现不凡。我们仅仅利用 50% 的常规化肥,其余以有机肥补充 ( 以 N 含量折算 ) ,得到了最大的玉米产量。在几种处理中, 2010 年研究生李静和李霄的实验数据如下: 100% 化肥 +0% 有机肥: 478.7 kg / 亩 50% 化肥 +50% 有机肥: 536.1kg / 亩 25% 化肥 +75% 有机肥 : 475.9 kg/ 亩 0% 化肥 + 100% 有机肥 : 455.8 kg/ 亩 我们的实验澄清了一些强加在生态农业上的不实说法,即 “ 搞生态农业会饿死人 ” 。事实强有力地说明,生态农业不仅不会饿死人,而且还可能是中国未来农业的方向。如果这个实验能在更大范围上得到验证,那么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中国至少一半以上的化肥厂可以关闭,其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影响产量的因素很多,除了种子外,生态条件非常重要,管理措施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实验是我给学生们设计的,请农民来管理,而在今天的农村,能够找到的壮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研究生们只能请老人和妇女种地。也就是说,学生的科学实验田,是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获得的,如果人再勤快点,对土地多加呵护,粮食产量还有没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呢?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184 次阅读|7 个评论
博士生活纪实
kyb2012 2013-8-18 18:14
下个月,我的博士生涯就要开始。博士学习不同于硕士,博士课题应该是一个大的科学问题的细分和深入。博士的研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视点和思想,是对一个问题另辟蹊径或换一个角度和思维,分解问题并大胆的提出假设,然后详细的求证并设计合理的实验进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甚至是理论。 从我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的想法是想将中子散射和同步辐射两种先进的材料结构表征手段引入到Fe-Ga磁致伸缩合金的研究中来。从已查到的文献分析来看,的确有人做过类似研究。中子衍射分析Fe-Ga。。。。。中子漫散射研究。。。。。,SANS研究Fe-Ga合金的不均匀结构,即对TEM观察到的纳米析出相提供更为深入的体内尺寸分布和含量的证据,实验证明合金确实存在不均匀结构,因为只要样品中有不均的结构存在时,就会有小角散射信息;而且对19Ga slow-cooled样品观测到了高Q区出现的相分离的peak,这说明合金中确实存在纳米析出相,但问题在15~35nm尺度的析出相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并没有提高(比没有观察到析出的19Ga quenched和18.1Ga slowcooled要低),这至少说明大尺寸(10nm??)的纳米析出相确实对于磁致伸缩性能的提高不起作用。那么小尺寸的纳米析出相+A2结构对磁致伸缩性能是否有利?出现磁致伸缩峰值19.4Ga quchend(20Ga盐浴)的合金是否存在非常细小的纳米析出相结构只是在SANS观察中没有显现出来??2nm左右的这种析出相以前在TEM中确实也有报道,但其含量和尺寸分布与磁致伸缩性能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是实验或理论研究。 Fe-Ga合金研究的一大难点在于合金各组成相的结构即为接近,一般手段根本无法将各相分开并给出合金明确的相组成和含量的测试结论;目前的相组成判定是根据合金的化学成分结合相图对结构测试结果给出推测,但具体的相含量的定量研究却相当困难。然而Fe-Ga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强烈依赖于其相结构组成,尤其是对于磁致伸缩极值点处的合金对应的结构确定很不明确。 目前该领域的科学问题如下:具有最大磁致伸缩的Fe-Ga合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相结构组成?如何区分合金中的各相并给出各相相对含量?是什么导致Fe-Ga合金,尤其是某些成分的Fe-Ga合金具有大磁致伸缩值?为什么添加Tb后合金出现巨磁致伸缩性能?Tb在合金中的原子位置以及它是如何使得Fe-Ga合金的磁致伸缩再次得到提高的(微观作用机理)?
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四:加拿大博士的堆肥技术
热度 2 蒋高明 2013-8-17 22:58
蒋高明 2011 年 7 月 2 日 ,弘毅生态农场刚收获完小麦,播种下玉米和大豆不久,加拿大籍医学专家 Isaac Chan( 陈树桢 ) 博士专程来到了弘毅生态农场。他要为弘毅生态农场带来他的顺势堆肥技术,以促进农场内外的元素循环。 认识陈博士是偶然的事情。 2011 年 3 月,新华社记者丛亚平就转基因粮食安全和生态农业话题采访笔者,采访中她知道了我们正在探索生态农业出路,当她了解到我们的生态农场种地依然需要大量有机肥 (5 吨 / 亩 ) ,急需技术将有机肥用量减少到合理的范围时,她向我推荐了陈树祯博士。 在北京,丛记者约我和陈博士见面。那天晚上,正好我在北大开会,外面下着大雨,会议到了晚上 9 点才结束,陈博士在北京大学东门等了近一个小时。第一次见面就迟到这么长时间,感觉非常不好意思。但老外毕竟是老外,他依然是彬彬有礼地介绍他自己还有他的技术。一个外科医生为何对土地、庄稼产生了兴趣呢?原来,在后来的接触中,我才了解到,陈博士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是非常相似的,他认为现代西医的道路离真正的治病救人越来越远了,许多手术是没有必要做的,但医生为了赚病人的钱,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他相信人体内部的平衡能力,正如大自然能够治愈她的创伤一样,他采取和谐的办法而非对抗的办法治病救人,在中国力推他的顺势疗法。后来,我在网上了解到,陈博士是著名顺势疗法医生,曾任亚太地区顺势疗法学会主席。 1997 年,陈博士第一次在中国引进顺势疗法概念,中国前卫生部长、著名中医学者崔月犁,对第一部中文版《顺势疗法》专著公开发行给予了强大支持,并欣然题书名: “ 顺势疗法--二十一世纪人类征服疾病的武器” 。 陈树桢 博士到弘毅生态农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他借鉴给人治病的原理,以生态平衡的方法,用本土材料制作作物需要的自然养分,堆砌出符合生态平衡、满足作物养分需求的肥料,并大量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他称自己的这项技术为顺式堆肥法。如果顺式堆肥技术成功,可取代化肥厂,满足农民在田间地头制作有机肥料的需求。 在演示顺势堆肥技术这一天,我带领几个研究生,在农场内一片空地上,搞起了堆肥实验。我们找来顺势堆肥的原料,牛粪、土壤、杂草、豆科灌木叶、虫体、磷矿石、甲克素等,其中磷矿石是从浙江购买的,甲克素是从青岛运来的,是青岛一个从事有机蔬菜的朋友从海边找来一些鱼虾加工废弃物,其它材料则就地取材。几个农民也在一旁观望,时不时地帮我们浇水或盖土,同时他们脑子里也在思考着,这样的技术有哪些好处,管不管用,同时考虑将来技术成熟了,到什么场地上进行堆肥。农民是更加务实的,他们的办法比科学的办法会更简洁实用,毕竟劳动力就是成本。在应用中,他们向我建议,最好在田间地头堆肥,仅占用一点耕地,接着就可以施加到地里去。 图 6-8 :研究生们再陈树祯博士指导下堆放。 图 6-9 陈树祯 博士与研究生们在一起。 陈 博士的堆肥技术提醒了我,至少在生态农场元素循环中,我们找到了一条途径,即我们可以不用化肥厂里出厂的化学肥料,而利用堆肥中的各种有机肥、矿物、自然微生物,完成矿物营养的转化,这个过程是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的,而所使用的材料除了购买含氮、磷、钾的矿石外(大量堆肥应用后成本很低),其余材料均可就地取材,尤其农民讨厌的杂草也可以作为优质的堆肥材料利用起来。有了堆肥,今后生态农场可以完全告别化肥。坚定了这个信念后,在陈博士指导下,我安排了 2011 年入学的博士生甄珍和硕士生刘海涛进行堆肥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实验正在进行之中,相信会像前面的研究生一样,他们会有新的发现。 有了上面的各项技术,弘毅生态农场内外的元素将要彻底循环起来,而推动元素循环的各种要素如蚯蚓、黄粉虫、沼气池、微生物群落,连同我们添加的矿物岩,在生态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始运动起来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6790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三:沼气池的故事
热度 1 蒋高明 2013-8-15 20:26
蒋高明 在元素循环过程中,参与固相循环的磷和钾损失相对较少,而氮因为参与气相循环,会有较大的损失,需要添加含氮矿物质或直接添加化肥解决 ( 如果有机种植,化肥也不能添加 ) 。在元素循环中还有一种重要元素就是碳,光合作用的有机碳在生态循环过程中或以二氧化碳形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或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产生甲烷,人类利用甲烷燃烧,再变成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人类对化石能源依赖加大了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气候变暖等环境灾难。目前,富裕起来的农民也使用化石燃料,包括用化石燃料发出来的电力,加大了温室气体排放,而利用好农村生物质能,就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我们进行生态农业实践的一个副产品。 沼气含有多种气体成分,主要成分是 甲烷 。沼气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的过程,就是沼气发酵。沼气细菌有两大类,第一类细菌叫做分解菌,它的作用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 二氧化碳 等,它们当中有专门分解纤维素的,叫纤维分解菌;有专门分解 蛋白质 的,叫蛋白分解菌;有专门分解 脂肪 的,叫脂肪分解菌;第二类细菌叫含 甲烷细菌 ,通常叫甲烷菌,它的作用是把简单的有机物及二氧化碳氧化或还原成甲烷。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就好比工厂里生产一种产品的两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 秸秆 、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加工成半成品 —— 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再就是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加工成产品,即生成甲烷。 但是,就是这样好的技术农民应用起来依然存在问题,主要是漏气问题,维护问题,再就是冬季产生沼气少。通过这些年政府的努力,前者在修建过程中,使用防渗材料基本克服了,国家补助农民购买沼渣沼液抽取设备,也基本解决了,至于冬季产问题,由于气候变暖,山东一带冬季沼气也照常使用。春节期间我亲自到蒋家庄和西荆埠几个农户家看他们的沼气池,亲自点他们的沼气灶,发现都能够正常使用。 然而,要在蒋家庄建立百户以上的沼气工程,资金依然是个问题。修建沼气池,仅材料费每个沼气池也要三千多元,人工费还要四五千元, 100 户沼气需要七八十万吧。这些费用哪里来呢?一个关键人物帮了我们的大忙,这个人就是我的中学政治老师孟庆民,时任县能源办主任。 孟 老师是我中学的政治老师,毕业于临沂师专。我上高中的时候,孟老师来我上学的平邑七中任教不到两年。高考后,我在家里整日为高考录取的事犯愁。当时报考学校是要等成绩下来,那年我的高考分数 451 分,超过本科线 60 多分,我报考的是山东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之所以报考植物专业,就是为了好录取,在当时的政治老师眼里,毕业后能够回到县农科所就是非常理想的工作了。但到了发通知的时候,录取通知书迟迟不来,当时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忽然有一天,孟老师到了蒋家庄,送来了录取通知书。那个时候村子里不通电话,孟老师担心录取通知书邮寄丢了,亲自骑自行车跑了 50 多里山路送来了。 图 6-7 蒋家庄的污水处理场是平邑县第一个村级污水处理场,该项目由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争取而来。 原来,孟老师担任几年中学政治老师后,因工作需要他被抽调进入了县农业局,快到内退的年龄升任县农业局副局长兼能源办主任。重新在县能源办邂逅孟老师,加快了我们实验的步伐。孟老师对我学的专业是非常熟悉的,他听了我们的介绍后,马上做出决定,支持蒋家庄建立 130 户户用沼气。从此,蒋家庄增加了自文革以来的首批政府资金,沼气池修建起来了。为了加大弘毅生态农场的实验力度,县能源办在我们的农场修建了 70 立方米 的中型沼气池,其体积是户用沼气的十倍。 蒋家庄的沼气工程完成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运作了一个更大的项目。因为我们从事的农业是生态循环型的,这正符合国家环保部的农村环保“以奖代治”政策,于是我又和县环保局合作,写申请,跑项目, 2009 年争取了国家投资 90 万元,让蒋家庄的污水和废弃物进入沼气池,又集中到一个大型氧化塘。从此,蒋家庄告别了没有污水管道的历史,元素循环了,村庄也干净了,农民笑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39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