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纪实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纪实

相关日志

早年就崇敬的战神: 百战经典名将风云(五):库图佐夫
ericmapes 2017-6-18 01:11
早年就崇敬的战神库图佐夫元帅: 百战经典名将风云(五):库图佐夫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yNTk5NDky.html?spm=a2h0j.8191423.module_basic_relation.5~5!2~5~5!8~5!2~1~3~A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儿的朋友圈分享
Mech 2017-1-29 11:29
听家人聊天,简直像听相声一样。女儿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一段。我贴在下面。其中漏写了一个回合的对话,我自己加上了。顺便一提,朋友圈里的评论,大家都纷纷 “要签名” 。 分享与亲戚们的对话 强度堪比board review 大姨:听说你连升三级,恭喜恭喜! 我:??? 外婆:现在你什么官? 我:??? 外婆:手下多少人? 我:手下没有人。 大哥:你公司到底是干嘛的? 我:主要是广告监测和社交舆情监听 大哥:哦就是版主删帖的呗 我:其实并不是 大哥:具体呢?你最近做啥呢? 我:最近在帮XX选适合他们品牌的明星代言人 大哥:多大牌的明星? 二哥:替我要个签名呗!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庆祝弘毅生态农场成立十周年学术暨《中国生态六讲》发布会纪要
蒋高明 2016-6-30 16:49
庆祝弘毅生态农场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六讲》新书发布会纪要 曾彦 十年前,此为荒岭,麦不丰收,沦为村打麦场。十年后,此处成为一个科研型生态农场,培养出的博士后、博士、硕士数十位,留学生数位,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国外广泛认可,“六不用”生态农产品获得全国各地消费者好评。 为庆祝弘毅生态农场成立十周年,本团队组织了庆祝弘毅生态农场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于2016年06月25-26日在山东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召开。期间,蒋高明教授新书《生态六讲》也将在研讨会上发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副研究员刘美珍、助理研究员吴光磊、李彩虹;科研助理曾彦;博士后赫晓霞、郭立月、刘滨扬;博士研究生刘海涛、孟杰、玛德(留学生);硕士研究生梁啸天、王成栋、李立君、 岑宇、谷仙、宋彦洁、徐子雯、原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文峰、博士后陈文浩、博士杨升辉;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淑萍、讲师杜宁、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宁堂原、副教授徐玉欣;泰山科学院研究员李宗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资深编辑杨虚杰、编辑能昀;中国 社会科学院要报编审邢东田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赵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员鲍善芬;广西河池东兰坡豪养生书院总经理呼顺利,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等80人参加了会议。卞桥镇党委书记高庆、蒋家庄村支部书记周京林应邀参加会议。 蒋高明教授对来访的客人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弘毅十年,也是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的十年,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到食品安全问题,农残更少、重金属残留更少的健康农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大化肥、大农药的现代农业,不但带来了存在安全隐患的食物,对生态环境而言,具有不可持续的一面。为克服现代农业的弊端,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弘毅生态农业模式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带来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开始流行。 研讨会上,卞桥镇党委书记高庆首先发言,他表示,这次举办十周年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能到卞桥镇来参观指导,也说明弘毅农场在国内的影响力。蒋高明教授的弘毅生态农场办在卞桥镇,为卞桥的生态农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特别是青储秸秆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缓解了蒋家庄及周边村子的秸秆焚烧问题。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编审邢东田指出,蒋高明教授是真正做实事,扎根一线的生态学家,其十年的生态实验有力的抨击了社会上对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会低产甚至绝产的不实言论,蒋高明教授的土地产量不但能达到持平,某些作物甚至可以高于常规农业的产量,这对中国的生态农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值得很好地推广。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著名营养专家赵霖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目前人类对待疾病采取对抗的办法,已客观形成了病人越治越多,医院人满为患的先生,是医患矛盾的源头。他从健康饮食角度出发,指出未来人类对待疾病应从食物的源头抓起,他对弘毅生态农场采取“六不用”做法生产出优质安全的食品表示赞赏,认为弘毅农场的食品具有重要的医疗营养与健康恢复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在研讨会上讲到,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民众重视,常规性的农药化肥农业受到质疑,农村面源污染及农产品农残问题一直是广受争议的话题,而传统与科技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受到追捧,受限于理论数据的支持,并没能更好的推广出去,蒋高明教授的实验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缺,希望此次会议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能把弘毅的经验共享给全社会。田松教授发言中的两句话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他说,“现代集约化养鸡场的速成鸡只能称其为“鸡状物”,农田里长的不是食物,种地还有什么意义?” 研讨会期间举办了蒋高明教授新书《中国生态六讲》新书发布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点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杨虚杰副社长、能韵编辑介绍了新书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陈文峰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宁堂原教授、山东大学张淑萍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美珍副研究员、博士后赫晓霞、刘滨扬等分别从各自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生态农业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成果,内容涉及豆科固氮微生物资源开发、不同耕作制度的增产潜力、乡村自然资产与评估、草原水分利用效益、乡村垃圾问题、苔藓植物应用与雾霾防治等。各位专家学者根据自己对生态农业的理解提出各自的看法,博士生和硕士生们则汇报了各自的的实验成果,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会议持续两天。 会议期间,弘毅生态农场特意其 “六不用”主粮、蔬菜、杂粮及农副产品,安排每顿食物都是农场自产的生态食品,如馒头,米饭,小米粥,咸鸭蛋,黄瓜,西红柿,土豆,豆制品,鸡蛋,苹果,李子,土鸡,牛肉,喝着山上运下来的泉水。弘毅农场与众不同的食物口感让会议代表们赞不绝口。 附会议日程安排如下: 6 月25日上午 8 :30—9:00 开幕式(蒋高明致辞,县镇领导讲话) 9: 00 —10:30 新书发布会 (主持人:田松教授点评:刘华杰教授,杨虚杰编审) 《中国生态六讲》 10:30 —12:00 会议报告 主持人:宁堂原 蒋高明研究员: 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可从源头解决食物安全与环境保护双重难题:弘毅生态农场案例研究 邢东田(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编审):生态农业与市场环境 赵霖(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生态农业,重建土地尊严 陈文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根瘤菌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6 月25日下午 学术交流活动 14:30-15:45 主持人:刘美珍 宁堂原(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Diversity tillage systems are important for high-yieldsustainabilit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张淑萍(山东大学副教授):中国东部传统乡村关键自然资产的经济评估框架 赫晓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 生态脆弱地区的农村垃圾问题及对策建议 郭立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 蚯蚓堆肥在农业系统中应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Mahmu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EFFECTS OF DIFFERENT CROPPING PRACTICIES ON THE DYNAMICS OF WEED POPULATION IN AN ORGANIC FARMING SYSTEM 梁啸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不同叶面肥对大豆产量、品质与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15:45-16:10 中场休息 16:10-17:50 主持人:陈文峰 刘美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榆树疏林蒸腾耗水初 步 研究 王成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榆树疏林和草地凝结水发生规律及其作用 孟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有机苹果园生物多样性、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研究 李立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有机种植模式下的苹果产量与营养品质研究 程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土壤盐渍化对苦豆子生长特性与生物碱积累的影响(视频播放) 6 月26日上午 学术交流活动 9:00-12:00 主持人:赫晓霞,吴光磊 吴光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半干旱区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李彩虹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一氧化氮对冬小麦抵抗臭氧胁迫的作用研究 刘滨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 雾霾天气与苔藓植物群落间的相互影响规律 刘海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有机种植模式下作物高产机理与效益分析: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谷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不同杂草处置方式对农田杂草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宋彦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不同农业栽培模式对我国北方主粮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原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模拟氮沉降对苦竹林土壤PH和盐基特性的影响 徐子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弘毅生态模式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曾彦: 弘毅农场科研管理与平台服务 6 月26日下午 14:30 —16:00 弘毅农场参观,体验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助理、办公室主任)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学生活纪实--《此间的风景》---驴样年华
guanjiwen 2015-8-11 09:36
驴样年华 驴样年华 都说出国上学苦,有了自身体会才明白。在中国不上大学的年轻人是花样年华,上大学的人是草样年华,在国外上大学那就是驴样年华。这种辛苦程度,一般点的驴都承受不了。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Assignment一个接着一个,拼着命的做完了,发现老师讲的内容已然不会。电动力学Assignment是上个礼拜四交,Evan到周四上午才完成,大呼轻松之余上网闲逛,发现下一个Assignment已经张贴出来了。对于我来说,语言是个大问题,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努力也终于没有白费。在上个Assignment得了48分,满分是50。其实我是满分的,不过有一道题,虽然我做的完全正确,但我又尝试用其方法做,但是没有成功,我把这种不成功的做法写出来和Hirose讨论,结果被扣2分。想想也对,毕竟还是没有完全掌握。现在在办公室,我已经属于学的比较好的一个了,经常被缠着问作业,今天下午就在黑板上给Evan讲了一遍量子作业,看的出来哥们比较佩服。不过可惜Kaori不在,要不然也能风光一把。而电动作业的第三题,可能只有我会,已经有5个人来问过了,每回都要不厌其烦地讲一遍,其实就是一个广义Fourier展开,但要从广义Fourier积分讲到级数,又讲到量子力学的本征基矢,我总是试图将问题简单化,但效果不好,好象没有人听懂。他们觉得我很牛,居然懂那么多,高等数学和量子力学居然到了融会贯通的程度,直接用量子力学的方法解电动力学。其实他们不知道,为了解这道题,我从上个礼拜六早上一直搞到夜里2点,才弄出来,看了好多高等数学,数理方法的书才明白的,他们当时可能都在Happy吧。中国人学习是牛,但全是靠磨出来的。Eric的Assignment只得了35分,要重做,感到很不平衡,但那已然是抬举他了,如果没有我的指导或者说我直接告诉他解法,他应该是0分,肯定是零分的。别人问问题,我尽量去帮助,引导,因为大家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以后我有 问题不会,自然也可以问他们。实际上,上个Assignment的第三题我是问了Steve,第五题我是问了Kai,才做的出来的。自己有会的赶紧教别人,以 后也好去问他们。 下周的功课会更紧,期中考试马上就来了,到时候又只能是拼命的干了。 说点新鲜事: 姓资的外壳,姓社的加拿大 这周发工资了,1500块,是RA的那一部分,发下工资后,几乎晕倒,居然被扣了300多的税,可是别人只扣了不到100块。当时我跟发工资那人说我操,太他妈多了吧!,那女孩不懂,以为我拿到工资兴奋,对我报以微笑。问了一圈下来,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扣那么多,后来把所有得到的零零散散的信息加上我的理解,才知道原来税是肯定要交的,但是如果你在报税的表格上写自己的收入比开销少的话,就可以不交税,如果不写,就要如实交税。但是,这都是暂时的,因为到年底核算的时候,如果你在学校的收入超过了18800刀的话,不管你的开销是多少,超过的部分必须交税,而如果你的收入不到18800刀,以前交的税都要退给你。我的收入肯定比这个数高,也要交点税,但没这么夸张,全是因为我填表的时候写收入比开销高,才被盘剥了这一道。昨天去把表格改过来了,但不知道是否能有作用,也不知道能不能全反回来了,也算是切身体会了加拿大的税制。
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学生活纪实--《此间的风景》----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guanjiwen 2015-8-11 09:34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这周过的很累,很苦,读了许多的书,却仍然不得要领,感到理工大的物理教育方面和国外实在差的太远。人家本科生都学的很深。不管不管,继续努力就是了,既然别的中国人行,我也肯定行,怎么着我至少在中国人也里能排进前两亿吧。 从这周开始,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周一和Eric去了Superstore, 和丫一起去是因为丫有辆二手车,以前我都骑自行车去,买东西的量极为有限。这次既然没有后顾之忧,就放开手狂拿一通。买了块枕头那么大的牛肉,又买了几公斤猪肉,想着应该3周没有问题,然后又去买鱼的地方巡视了一番,发现最便宜的居然是3文鱼,沦落到一加元多一点一公斤,好象比这东东便宜的只有白菜了,而且还没有头,赶紧弄了一条4公斤多的。不过遗憾的是没有买到芥末,以后去中国店再买吧。蔬菜,水果,饼干也是狂拿一通,当然看似潇洒的同时要先快速浏览价格,分析不同品种的性价比。同时,老抽,陈醋之类的也弄了一些,提一句,发现加拿大的生抽都是骗人,比老抽还咸,虽说挂着李锦记的牌子,味道和国内相去申远,所以对老抽的咸度一直很好奇,才买了一瓶。这边也有康师傅方便面,味道也如嚼腊,口感极差,肯定是为了适合加国口味才如此,加国口味之差,如此可见一斑。这段时间早上老起不来,寻思买个闹钟,一看价格很贵,不知是哪个温州小厂生产的,质量很差,可笑至极的是商标居然用汉语拼音,老外看见肯定不知所云,念出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在说中文。最后一结帐,80块,差不多是半个月的生活费用,一下子花掉那么多钱,颇有成就感。结帐时旁边有个老太太看我买这么多东西,说你小子是不是有个大家庭?我说家庭没有,可是我比较能吃,这些东西要吃一个礼拜。老太太当真,露出惊异的表情,因为她看到我买了一袋18公斤的大米。 说到家庭,这周有时会有点想家,想所有在国内的人,从前生活的点滴经常会出现在眼前,我会回忆起自己和小舅舅一家人在平台上一起种菜,和小舅妈一起谈心,和大舅舅说的一席话我也几乎句句记得。昆明的事更是历历在目,我想起大二回家时一家人在园林吃饭,我妈看我吃的那么香,想到我在大学没有这些吃的,不禁难过。我想到和张红彬生活的日子,天天晚上一起吃饭,还要喝两口真露酒,聊着一天的感受,非常的幸福。这些事如今恍如隔世,感慨万千。如今海虹已经买不到,你做的很难吃的菜也不见踪影,真露更是休提。天下大事合久必分,我们运气再好,也终归逃不出这个宿命。我临走那天深夜,你一声“我不想你走”说得那般凄惨悲切,眼泪不住的流,到头来终归于事无补。我腾身一跃,一万八千里过去,弹指已在地球另端,可是可是,我凝神四顾,却竟仍逃不出你记忆方寸之间……好在还有个分久必合,我们很快就会在加拿大Saskatchewan河边继续我们的故事。 说到这里,居然有些伤感,可以我不会写诗,文笔也过于拙略。否则利用这种情绪,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些美文来。说点好玩的吧。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形状” 那天中午看到Steve在吃自己午饭,像在吃一堆垃圾,很好奇,问你丫在吃什么?他说我这个是三明治,自制的。我说哥们我有个问题一直困惑,他说请讲,我说这个三明治和汉堡我一直不知道有什么分别。他说最主要的区别是面包的形状,一个方一个圆,其次,汉堡包是用现做的肉饼搞,三明治则用火腿。我再问调料是否不同,哥们说汉堡是用沙拉酱,三明治用Mustard(吃过,不知道是什么东东)。你看我这三明治,生菜,土豆,火腿一应俱全。我看了看,土豆是生的,不禁暗暗佩服。哥们的胃不一般,水也是喝凉的,这点到和我一样,不像Kai和Evan,弄个壶,有事没事泡点咖啡。第二天,我也弄了个三明治,问Steve,我这个面包是方的,但是用的是火腿,而且是沙拉酱,那是算汉堡还是三明治?其语塞,不知所云的说了些什么,大概是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之类的。我是知道这个人比较规矩,才和他开这个玩笑。本来头天是想着带点我做的青椒烩三文鱼给这厮尝尝,结果晚上太饿,让我给热了吃了。下回再做一定给这哥们带点,让他知道我中华料理博大精深,岂是你生土豆三明治能比的。 评价一下屋里的几个人: Steve刚才已经介绍,是个很规矩的人,学习非常用功,一天到晚的除了吃饭,基本不动地,我有时想偷看他的作业都没有机会,哥们回家都把书拿走,估计也是个挑灯夜战的主。本科是Queen’s的高才生,前文提及,是冲着Hirose 院士这头牛才从安大略来的。哥们穿衣服境界很高,你看一般人穿什么,取非,就是他的穿着,头两天热的要命,哥们长衣长裤,这两天10度以下了,哥们倒穿起短裤了,而且奇的是上身是毛衣,牛人。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太懒不洗衣服,没的穿只能穿短裤,哪天侧面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Kai 这哥们像我,很随意散漫的一个人,从来都在屋里大声说话,骂街。而且如果没有电动力学的作业,丫的脚肯定不在地上,而是在桌子上晃悠。不过这人挺热心,问他点什么事还都能告诉你。说话的时候露出一对小尖牙,极其可笑。这哥们比较滑头,会钻点空子什么的,礼拜四我跟他说,我下午有个研讨会,他说那你得早去,在会前会有点心和咖啡。下午我一去,哥们比我还早,早喝上了。我寻思自己也不能拉空,拿了个杯子也去接,一看,靠,咖啡机!一排按钮,咱土人跟本不会用呀!也不好意思露这个怯,瞎鼓捣半天如果放出杯开水来,得丢死人。 下周继续介绍。
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学生活纪实--《此间的风景》----从这一周开始,我做助教了
guanjiwen 2015-8-11 09:33
从这一周开始,我做助教了。 从这一周开始,我做助教了。 这周是异常忙碌的一周,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的作业都布置了好多,而且很难,电动的老师是搞等离子的,净弄点子等离子题来为难人,谁都不会。问stephen,他说他no idea,我说你丫不是搞等离子的吗,他说他认为这题跟等离子没关系,因为结果等于零。简直是胡说八道。问evan,他只会说sorry,并十分肯定的说这世界上没人知道,当然,他的意思是这个老师不是人,因为那厮知道答案。Kai还是比较聪明,在课上问了这个问题,老师说什么我是听不懂了,看kai到是不住的点头,下来一问,他说他试图去问,结果老师说的什么他并不懂,但不懂为什么要点头?香港人更是不行了,题都看不懂呢,就为了让他看懂题,我把电动力学的第一章给丫讲了一遍。他说你水平很高呀,我说咱两的区别只是我能看懂题。 量子力学的老师被我搞的很惨,我下课去其办公室问问题,不好意思太麻烦,就让他干自己的事,我说我自己在黑板弄,不会再问你。结果他在旁边安不下心来,一会说你弄个凳子,一会说要不要咖啡?我说你丫干脆给我从头到尾讲一遍吧,结果因为语言的问题,他讲了至少3遍,我看自己也明白个大概,就不为难他了,要不和kaori一说,还以为我水平很菜呢。 这周助教的工作是判29本作业,5道题。很为难人呀,因为这是大三的课,本身就难,我上大学时才60分而已。只有现学现卖,不过效果还好。感觉这边的学生也是抄作业的,只不过改改而已,因为抄袭是挺大的事,他们怕发现。可是我不抄作业刚几天呀,这点小伎俩还能瞒的了我?一看就知道是谁抄谁的。不过有个叫Moats的牛人,有一道题只有他对,真牛人,不参考别人的。给他写个了very good。而且他们的数学很差,感觉连中学都毕不了业,居然也像模像样的做偏微分方程,结果只是让你感到他们很会搞笑而已。从昨天下午5点判到晚上1点,然后又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才判完。尽管能看到一些搞笑的结果,但还是很累。只有激励自己,这是800块人民币,在中国像咱这样的,得到火车站搬多少包呀。就是玩麻将,也得连胡10几把大的,一张作业就是几百公斤呀,四两拨千斤,值! Kaori上午写了个信,说一年要给加3000块的工资,而且虽然要交税,但是只要填点表格,就能反回来。而且飞机票的钱她也给报了,下礼拜给支票,但我这土人还不会用支票。好事好事。我好象看到一群猪朝我走来,能买不少肉呀。 说点好玩的。 “土著人和泥人的聚会” 周四下午到学校,看到草坪上聚集了很多印地安人,头上都是有羽毛的那种的,在那里搭了许多棚子,搞了个部落,好象要过生活的样子,还有很多在吹吹打打,十分鸹噪。旁边瞧热闹的也是n多的,看了一会,才知道是原著民的聚会,都穿着印地安的服装,但脚下不那么协调,居然有人穿的是nike的球鞋。然后还有许多的炉子,做烤肉,免费发放。我中午吃的太饱,要不也弄个尝尝。怎么想这也不是在学校呀,周围都是教学楼,这帮奇人在这里也有点不何时宜。 不过还有更奇的,周五上午草坪上又出现了一些奇人,我刚出物理楼,眼睛还不太适应阳光,只见操场上黑鸦鸦的一片,刚开始以为是一些麻袋,没注意就走了过去。结果没想到这群麻袋突然发出了一些声音,居然唱起歌来。才发现这是一群人,男的只有短裤,女的也只有内衣,然后全身都用机油弄的漆黑。感到十分的搞笑,因为眼睛那里还是白的。不过为了追求效果,有的人把嘴都弄黑,我真服了他们了。听了一会,是在唱“we are, we are becoming engineers…”我估计他们是刚入学的工程学院的学生,既然以后要当工程师嘛,肯定是要身上很脏的,所以这也就是个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入团宣誓,做好思想准备的意思。不过这个还有点意思,中国的宣誓是宣给鸟听,全是胡扯。当中有个胖子,开始我还以为是女人,感觉女人脱光了上衣总不太好,走近才知道是男的,不过实在是胖的出奇,叹为观止,这种人能成为工程师我才不信。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学生活纪实--《此间的风景》---忙碌的一周
guanjiwen 2015-8-11 09:31
忙碌的一周 忙碌的一周 从这周开始,真的是开始忙碌了。上课的内容很深,感到和国内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而且老师也是点到为止,你不会就自己去想办法。没有人关心你的感受。现在看来,国内上研究生真的是太舒服了。在这里,就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是一次做很多,以后就热着吃了。还是说点好玩的吧,讲讲这周来的新鲜事。 '先生,你这么做是违法的' 还是书的问题,这周一,由于借的书被recall,而买要100多块钱,所以我打定主意去复印,虽然复印400多页像个傻瓜干的事,但也是唯一的选择了。于是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的复印店。接待我的是个挺和蔼的中年妇女,一听到我的来意,便露出了一丝不快。然后解释了大概5分钟,说在加拿大,出于对版权严格保护,复印整本书是违法的事,一般说来,只能复印作者指出的不重要的部分,即便如此,一本书复印的部分也绝对不能超过10%,所以,她对我的要求无能为力,但鉴于我可以复印10%,她可以卖给我一张复印卡。不得已,买卡走人。回到办公室,几个哥们都在,我把情况一说,Kai说,复印整本书的确违法,但你可以每次复印一章,多弄几次,不就不违法了吗?看来德国人原来也不傻,但还不够精。何必要多次复印呢,一次就搞定。就说有10个人要复印,1人复印一章,我只是替他们来复印,替人复印又不违法。还是加拿大人Stephen老实,说其实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保证不违法,就是到网上去买书。我想说,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何必要你提醒,这不是怕贵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人的思维差异。如果是日本人碰见这事,没准会抄一遍书呢!后来,我找了家小复印店,还是偷着给复印了,花了12块钱,复印时胆战心惊的。中国人的形象就是这么给破坏的,不过没办法,没有钱就是没有钱,打肿脸充胖子到是能保住国人的颜面,但是客死他乡的就多了。 'Nice Shoot' 周末是大学生体育联赛的比赛日,下午路过体育场,人山人海。原来,这里有一场西部大学生橄榄球联赛的主场比赛。以前知道在北美,一场大学生联赛的比赛,对于一个小城就是一个节日,往往万人空巷,去体育场助威。今天眼见为实,果然如此。球场里面已经坐了8成的人,大多数穿着绿色的写有Huskie(学校球队名称)的套头衫,大呼小叫,地动山摇,这时比赛还没开始,场外还有许多的人排队进场,其中至少有一半都不是学生。看台下面是一排小摊,一排大胖子厨师在制作热狗,汉堡,烤肉什么的,同时出售饮料。几乎人人都要买些吃的东西,边吃边看。有些人则自带烧烤设备,在体育场边上搞BBQ,要说也是非常自在的一个下午。旁边的球场就冷清许多了,正在进行一场女足比赛,围观者尽是些老年人,坐在椅子上,腿上还盖着毛毯。非常有教养的样子,比赛结束还鼓掌感谢球员的演出。这周实在太忙,要不然一定要去看一场橄榄球,等以后吧。
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学生活纪实--《此间的风景》---良好的开端
guanjiwen 2015-8-11 09:30
良好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 今后决定写周记,把这里的点滴记录下来。今天是第一次。 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周围环境: 1. 地点: Seager Wheeler Hall:我的宿舍楼 Physics Building:我工作的物理楼 Superstore:买东西的超市 2. 人物: Kaori:我导师,日本小女人 Hirose:电动力学老师,日本老头,加拿大院士 Dick:量子力学老师,德国中年人 Kay:一个屋的研究生,德国人 Brain: 一个屋的研究生,加拿大人 Angie:管TA的女人,加拿大人 Mitchelle:系里的秘书,加拿大小女孩 成然,张东,:同宿舍的,计算机系的硕士,中国人 刘军:同宿舍的,计算机系的博士,中国人 刘长风:同宿舍的,MBA,中国人。 K: 同宿舍的,计算机系的本科生,新加坡人。 正文开始: 因为窗户向东,每天都是从刺眼的阳光中醒来,然后是跑步,从宿舍出发,跑过一个街区,穿过那条著名的河,到达Downtown.。河边风景秀美,是一人高的小树林。到这里就停止,慢慢的走过去。树林里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鸟,鸹躁个不停,有时在树林里还能看到松鼠,傻乎乎的见人也不躲。沿着路边偶有一些雕塑,刚开始时很好奇,驻足观看。现在也觉得无它。 在树林里活动活动筋骨,想一会今天的安排。就再跑回去,这时候街上的车就会比较多,可惜没有一辆是我的。回到宿舍如果时间早,自然是玩一会MSN,和在北京的媳妇聊一会儿。一般来说她会在镜头前做几个丑态,令我胃口打开,于是吃早饭,上学校。 骑着我10块钱买的车,风光无限地来到办公室,那帮Shit肯定还没来--中国人就是比外国人勤奋。上午就在书山中度过了,因为很难,至少要说100个shit,不过发音没有Kay那么好听。 中午回到宿舍,在别人做饭之前先把饭做熟,一是怕人多了抢锅抢灶,二也是因为我做饭太好太打击别人。下午不出以外的话还是书山,还是Shit。回家时就不骑车了,要到草坪上坐一会,看看橄榄球队的训练。我总想有人来问我感不感兴趣,我也想打。可是就是没人来问。 晚上安排比较自由了,看不进太多书了。这边一到晚上学校里一个人都没有。全在过小日子。空空的物理楼,就我一个人,这时候心情很放松,在屋里干什么都成,一般都是脱了鞋,光着膀子呆着。不过有一件事始终没敢做,就是在屋里的水槽中小便,要在中国,99%的男理科生都会那样做(女生限于身体原因,并不是不想)。加拿大的小便池比中国的高,我还刚刚合适,如果是170cm以下的兄弟来,可能就不那么体面了。由于晚上老在办公室待着,居然认识了打扫卫生的老哥。这就是这段时间一天的基本活动。 再说说今天,今天是第一天上课,下午1:00上电动力学。在上课前,着实费了一把劲。这学期开了两门课,找了老师后都让我去买书,说让我买书的时候脸上都有犯罪的表情。这边买书就和抢人差不多,如果都买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没了。在中国,也就是淫秽书籍还比较贵,教材是最便宜的了。所以,我决定去图书馆借,居然全都借到,一听可以保留一年,狂喜,想买书一说真是无稽之谈。结果今天早上就接到图书馆的Email说让还书,原来是你借了书后如果没人再借你可以保留一年,如果有人借就要在2周内还。无比郁闷,跟Kay一说,先是Stupid,Shit的骂了半天,我说你丫先别骂,有辙没有。他说有辙,你丫还书的时候马上就借,让那厮2周之内也还给你,跟没说一样,还是搞不到书。后来就只能去复印了,也和抢人差不多,没办法。 不管怎么说,1:00总算是坐在物理楼的128房间准备上课了。一共有8个人上课,全是白人。和一个哥们简单聊了几句,知道他是搞等离子的。我说我念博士的,他说你生猛呀,我心说我呆会上课就不生猛了。说话时偷偷看了一下他的胳膊,毛和我的头发差不多密。这里上课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基本和中国一样,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记,没人问问题。旁边那哥们老看我笔记,可能是我用红黑二色同时记,加上笔记本比较土,让他觉得好奇。 老师是个日本老人,院士,颇有大家风范,先介绍了将近20本参考书,然后说可以在书店找到,还是等于没说。然后他说,怎么这么点人,我以为很多呢。我心说,这些人都是不怕死的,当时Kaori跟我说,此课为物理系暴难之课,做好心理准备。 老师上课从来不看下面,始终把视野放在讲坛和课桌之间。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对于我来说,由于他的口音我基本听不懂,故他的这个姿态正应了一句俗语:王顾左右而言他。幸亏我提前预习,知道他是在照着讲义讲,才能跟上。居然从高中库仑定律开始讲,我一听很有自信,全会呀。10分钟后,已经开始过渡到大学电磁学的内容,我感觉这也太快了吧。在过10分钟,已经是电动力学的电多极矩了。按着速度,下节课估计就是高等场论了。牛人讲课真是到了无招胜有招,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境界。 课上还说了一下期中考,期末考的事,居然是拿回家做,24小时完成。到时候如果不会,还能找位电动学的比较生猛的哥们帮帮忙,一笑。Kay也上这门课,但我看他一直在后面喝咖啡,肯定是牛人。 老师居然提前下课,我都不知道是下课,还以为是课间休息,一看他拿着讲义溜了,才明白过来。老师一边出门一边问,有问题没有,问完了人已经在门外。不知如果真有问题该当如何请教。老都走了,我也走吧,回去和Mitchelle交涉了一些选课的事,就回到宿舍。 宿舍里碰到成然,他说他也上课了,我说你丫能听懂吗?他说听懂了一句,我说,牛人牛人,居然听懂了这么多。他的老师是操保加利亚英语的。还有更次的,刘军都不知道今天上课。不知道这边逃课怎么办。好,今天先写到这里,下周继续。
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留学生活纪实--《此间的风景》 转----序
guanjiwen 2015-8-11 09:28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代序 出国半年有余,闲来无事总爱搬弄几下文字,留学生活毕竟清苦,和自己笔谈也成为一种享受,居然友人相邀,劝我将这些零散 文字总结整理,也许有网友会感兴趣,荣幸之余,自然不敢怠慢。整理当中,看到有趣的地方,也会哑然失笑,原来出国留学竟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我是个无甚追求的人,又好凑个热闹,凡事随波逐流,三年前随着考研大军混进研究生队伍,然后又随着飞跃重洋的队伍跑到加拿大来看风景。随着随着,居然念起了博士,自己都没想到;居然出国念书,所有人都没想到;居然念的是理论物理,恐怕老天爷都没想到了。 2003年8月某天,在机场狠狠的哭了一鼻子之后,我踏上了北京到温哥华的航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心情十分复杂,紧张加上失落,紧张是因为鄙人的英文还仅限于礼貌用语,再多一点就不会了,失落是因为毕竟,每个出国留学的人都希望去加拿大南边的那个国家,退而求其次,失落总是难免的。 在太平洋上飞行了8个小时后,终于看到了陆地,阿拉斯加的山,阿拉斯加的雪,清晰可见。飞机从北向南飞,眼中也渐渐的有了些许绿色,但还是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当第一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公路时,我被告之,飞机将在5分钟后在温哥华机场着陆。原来加拿大北部是也是如此的蛮荒,并不想我想象的那样奇伟。下了飞机,我下意识的往南看了看,希望能看到西雅图的影子,却只发现无边的草地。 我的英文果然成了问题,在过关时耽误了不少时间,我就顺理成章的错过了到Saskatoon的航班,于是被告之,你要不就在温哥华呆一宿,要不就现在飞Calgary,从那里赶下午5点到Saskatoon的航班。我选择了后者,毕竟“人生在世一百年,会当纵横九万里。”,多走些路咱们是不怕的。这个选择使我后来的旅途充满了乐趣。飞到了Calgary后,居然又错过了到Saskatoon的航班,说是没座位了,但据说明天早上还有一班。只好到旅馆休息。在此期间,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个加拿大朋友,一个中年妇女,Saskatoon人氏,有很强的家乡观念,大肆向我宣传,Saskatoon什么都好,人好风景好空气好。尤其是一种叫Saskatoon berry的浆果,味道更是好的不得了,虽然她说的我完全听不懂,但通过她的形体语言,我理解其美味应该是超过人参果。 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机场上飞机,机场是没有登机通道的,机场设施和国内长途车站一样,拉开门,自己走。可笑的是,居然上的是一架螺旋桨飞机。顶多只能坐30个人,有一个乘务员。当时我奇怪的想到,当年周总理把降落伞让给小女孩,可能就是在这种老掉牙的飞机上,这个想法不吉利,赶紧打住。飞机上坐定之后,发现身边的女士居然就是昨天在机场认识的那位。一路继续向她听她介绍Saskatoon风土人情,期间还在她热情的推荐下,喝了两杯Saskatoon berry汁,味道似乎也稀松平常。 当我第一步踏上Saskatoon土地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什么废话都别说了,你已经来了,从现在开始,你再也不是能在北京胡同里岌着拖鞋,光着膀子,拿着瓶啤酒,到处晃荡的人了。你再也不是整天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考虑,只知道看球的人了。实际上,我的家族是个书香门第,我的这一辈孩子,大都出国留学,目前移居美国的总有一半还多,我是最后一个出国的,以前也是被看成没什么前途的一个。毕竟我自小离家,在姥姥舅舅身边长大,书卷气是少了一些,小时侯读书也很差劲,但打架也不行,总之是一无是处,做不了好孩子,坏孩子也看不起我。但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毕竟也迈出了我的第一步,尽管不那么显赫,但那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要尊重我自己的选择,无论这条路多么曲折,我必须自己走完它。中国已经在两万里之后了,除了自己,并无别的依靠。想到这里,豪气万千。就在从飞机上下来,到走进侯机厅的这几十米,心中像放电影一样的想了这许多。 进入侯机厅,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个日本女人在那里等候,我知道那就是Kaori,我的导师。而且我也知道,这个人将对我的一生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Saskatoon,我来了! ----是为序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豫西峡农民历时20余年 写出西峡口抗战“史诗”
sheep021 2015-8-10 16:02
河南省西峡农民华中强数十年年如一日,查阅资料,踏寻战争遗迹,采访100多位亲历亲受豫西鄂北会战中西峡口抗战的老人,于2014年底写成并自费出版了《侵华日军的滑铁卢—西峡口抗战纪实》一书,再现西峡口抗战辉煌历史,该书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著名地方史研究专家、历史小说家秦俊称其 填补了南阳至河南抗战历史的一项空白 。据悉,此书经过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再版,作为献给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份厚礼,将于9月上旬与读者见面。 见: 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topnews/2015-08/3106698.html PS: 这么重要的一场胜利,竟然没有官方总结,亦未见被大力宣传,竟然被一个农民抢了先机。 小时候就听说过 “日落西山”的说法, 以及关于此役的一些点滴故事。最近想翻翻这段历史,竟然翻出了这本书。 等到再版时,一定买几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复旦大学纪委“监督责任乏力、问责不严”纪实
热度 6 wych199771 2015-2-4 16:59
复旦大学纪委“监督责任乏力、问责不严”纪实 ( 此文同步举报至中纪委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43282do=blogid=864690 2014 年上半年度,中纪委巡视组对复旦大学进行了专项巡视,其中对复旦纪委的评判为:“监督责任乏力、问责不严”。过去了半年多,这种状况有否转变呢? 2014 年 12 月 5 日 举报人张燕青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党委书记李华 严重违纪违法七个方面问题实名举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43282do=blogid=849432 ), 2015 年 1 月 29 日 复旦纪委对举报人的回复是: 一、 对李华违反政治纪律问题: 复旦纪委不予回应 。 二、 对李华顶风带队出国考察问题: 复旦纪委称:“经过审批程序” 。举报人问:“哪个领导审批的,谁对此事负责?” 复旦纪委不予回应 。 三、 李华顶风用公款送挂历问题:复旦纪委称:“医院某领导已用私款支付了这笔开支。”—— 找人顶包 —— 至于李华的责任追究没有下文 了。 四、 李华插手单位招聘录用人员工作问题: 复旦纪委称:“是人事科请她去的。” ——她该不该去?该不该插手? 五、 李华利用职权把一名工人编制人员提拔为副科级干部问题: 复旦纪委称被提拔者为“聘用制干部” ——(近 10 年来,医院所有员工及中层干部都是聘用制)——至于涉及的利益输送问题也就没有下文了。 六、 李华在处理“院士造假案”中捏造事实问题(如诬陷举报人王宇澄曾向王正敏提出一个“培养计划”): 复旦纪委称:“这是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所出示的。” ——“根据工作需要”就可以无视党纪国法,任意栽赃陷害举报人? 关于王正敏院士学术作假问题, 复旦纪委称: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已有调查报告,以此为准 。 关于王正敏院士“国产人工耳蜗”弄虚作假问题: 复旦纪委称:可以去问校学术委员会。 七、 李华对医院侵占举报人案内外 65 万个人钱财、拒不拿出查账结果并指使保安殴打举报人的违纪违法问题: 复旦纪委不查明其中的严重违纪问题 ,故意搅浑称:“由司法程序解决。”(公安部门已明确:在单位内部发生的打人事件应由单位解决) 举报人对复旦纪委的回应—— 没有李华的责任及对李华的处理 ——感到诧异,暮然间发现 李华还是复旦纪委委员 ,明白了他们是一伙的。 “灯下黑” 有时不是一点,而是一圈。 http://www.fudan.edu.cn/channels/view/43/
331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复旦大学纪委“监督责任乏力、问责不严”纪实
zhangyanqing 2015-2-1 19:25
复旦大学纪委“监督责任乏力、问责不严”纪实 ( 此文同步举报至中纪委 ) 2014 年上半年度,中纪委巡视组对复旦大学进行了专项巡视,其中对复旦纪委的评判为:“监督责任乏力、问责不严”。过去了半年多,这种状况有否转变呢? 2014 年 12 月 5 日 举报人张燕青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党委书记李华 严重违纪违法七个方面问题实名举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43282do=blogid=849432 ), 2015 年 1 月 29 日 复旦纪委对举报人的回复是: 一、 对李华违反政治纪律问题: 复旦纪委不予回应 。 二、 对李华顶风带队出国考察问题: 复旦纪委称:“经过审批程序” 。举报人问:“哪个领导审批的,谁对此事负责?” 复旦纪委不予回应 。 三、 李华顶风用公款送挂历问题:复旦纪委称:“医院某领导已用私款支付了这笔开支。”—— 找人顶包 —— 至于李华的责任追究没有下文 了。 四、 李华插手单位招聘录用人员工作问题: 复旦纪委称:“是人事科请她去的。” ——她该不该去?该不该插手? 五、 李华利用职权把一名工人编制人员提拔为副科级干部问题: 复旦纪委称被提拔者为“聘用制干部” ——(近 10 年来,医院所有员工及中层干部都是聘用制)——至于涉及的利益输送问题也就没有下文了。 六、 李华在处理“院士造假案”中捏造事实问题(如诬陷举报人王宇澄曾向王正敏提出一个“培养计划”): 复旦纪委称:“这是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所出示的。” ——“根据工作需要”就可以无视党纪国法,任意栽赃陷害举报人? 关于王正敏院士学术作假问题, 复旦纪委称: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已有调查报告,以此为准 。 关于王正敏院士“国产人工耳蜗”弄虚作假问题: 复旦纪委称:可以去问校学术委员会。 七、 李华对医院侵占举报人案内外 65 万个人钱财、拒不拿出查账结果并指使保安殴打举报人的违纪违法问题: 复旦纪委不查明其中的严重违纪问题 ,故意搅浑称:“由司法程序解决。”(公安部门已明确:在单位内部发生的打人事件应由单位解决) 举报人对复旦纪委的回应—— 没有李华的责任及对李华的处理 ——感到诧异,暮然间发现 李华还是复旦纪委委员 ,明白了他们是一伙的。 “灯下黑” 有时不是一点,而是一圈。 http://www.fudan.edu.cn/channels/view/43/
1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剧情][中国][纪录战争][国军抗战全纪实100全集][DVD-MKV][中字]
lcj2212916 2014-2-17 22:49
上海上德文化传媒公司精心创作推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从历史发展的宏伟视角出发,以一群纪录片人的热情和良知,尽可能再现了抗日战争每一个激动、感人的历史瞬间,以此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所有中华英烈。 本片史实准确、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影像珍贵、编辑精彩,是历年来抗战纪录片中最有气势、最接近真实、最具权威的一部史诗式大片。 100集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迄今最全面的一部抗战影像大记忆,迄今最真实的一部抗战史实大揭秘,一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 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22次、战役1117次、普通战斗28931次。3211419名官兵壮烈牺牲,206名将军殉国。4321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104艘舰艇全部打光。他们再次用鲜血向世人证明,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征服中华民族!硝烟远去,历史尘封,千古英雄,魂归何处。 320万永远最伟大的殉国英烈们他们永远活在所有中国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谨以此片缅怀反法西斯战场上的所有牺牲的英烈! 抗日战争廿二次会战: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中条山)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 1、卢沟晓月的枪声之谜 2、淞沪会战之先发制人 3、淞沪会战之十里火海 4、淞沪会战之功亏一篑 5、淞沪会战之后退者死 6、淞沪会战之血肉磨房 7、淞沪会战之转入防御 8、淞沪会战之尸积如山 9、淞沪会战之四行仓库 10、淞沪会战之同仇敌忾 11、南京保卫战之誓死保卫首都 12、南京保卫战之绝望之城 13、南京保卫战之最耻辱的溃退 14、徐州会战之血战台儿庄 15、徐州会战之首次打破日军不败神话 16、徐州会战之花园口决堤 17、武汉会战之包围大武汉 18、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 19、武汉会战之血战大别山 20、长沙会战之兵临城下 21、长沙会战之天炉战法 22、长沙会战之血胆英雄 23、长沙会战之国军最荣耀之战 24、桂南会战之鏖兵昆仑关 25、桂南会战之大捷传来 26、中条山战役之完败中条山 27、远征入缅作战之十万青年十万兵 28、远征入缅作战之荒野雄狮 29、远征入缅作战之遗恨丛林 30、远征入缅作战之绝地反攻 31、远征入缅作战之雪耻雪耻 32、远征入缅作战之松山大捷 33、常德会战之命悬一线 34、常德会战之铁血神兵 35、常德会战之奇迹再现 36、衡阳会战之决死孤旅 37、湘西大捷之狂飙袭击 38、胜利之后的受降仪式内幕 39、菊与刀的悲歌:日军死亡人数之谜 40、死在中国最倒霉的日本最高级将领 41、菊与刀的悲歌——东京大审判 42、西安事变真相揭秘 43、庐山抗战宣言内幕(上) 庐山抗战宣言内幕(下) 44、日本生化武器战 45、黄埔军校之揭秘黄埔军校 46、黄埔军校之两党之争秘密报告 47、黄埔军校之黄埔精神不朽 48、国军第一王牌军之抗战中最精彩的战斗(暂无) 49、国军第一王牌军之战场雄狮击毙“万年鬼雄”(暂无) 50、国军第一王牌军之最能打的74军(上) 国军第一王牌军之最能打的74军(中) 国军第一王牌军之最能打的74军(下) 51、神勇坦克军 52、八一四中国空军大捷 53、飞虎队传奇 54、中美空军联合作战实录 55、全军覆没的国军海军 56、陪都重庆之重庆大轰炸 57、五大隧道惨案幕后 58、陪都重庆之重庆意志 59、抗日大刀队传奇(上) 抗日大刀队传奇(下) 60、解密远东特遣军 61、汪精卫投敌之迷 62、汪伪那些事 63、探秘伪满政权始末 64、刺杀蒋介石之杀机四伏 65、刺杀蒋介石之内忧外患 刺杀蒋介石之内忧外患 66、刺杀蒋介石之“帝国之花”的凋谢 67、军统情报战之风声传奇历史迷雾 68、军统情报站掌门戴笠之死 69、军统情报站之刺杀行动 70、军统情报战之斩首锄奸 71、军统情报站之戏弄“毒蛇” 72、军统情报战之谍战疑云 73、军统情报站之皇协无间道 74、军统情报站之策反周佛海 75、军统情报站之英雄无名 76、神秘的中统——没有硝烟的战场 77、抗日战俘血泪录——被掩盖的杀戮 78、抗战第一令——故宫文物南迁记 79、大学精神——抗战时期教育的奇迹 80、铁血大动脉——抗战生命线交通站侧记 81、蒋介石——坚韧的民族主义者 82、蒋介石的抗战荣辱 83、蒋介石与日和谈绝密报告 84、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 85、硝烟中的天姿国色 86、宋美龄前线险殉国 87、三姐妹的统一战线 88、一代战神薛岳 89、台儿庄英雄李宗仁 90、血胆英雄张自忠将军 91、第一位殉国将军赵登禹 92、蒋百里将军——弱国外交侧记 93、铁血将军杜聿明 94、特立独行侠孙立人将军 95、海鸥将军戴安澜之死 96、李弥将军的传奇人生 97、虎贲将军余程万 98、黄埔猛将彭士量将军 99、常胜将军王耀武 100、抗日名将决死誓言录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7616505
4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饥饿岛·死亡岛--日美瓜岛陆海空大血战纪实》提要
黄安年 2014-2-15 08:10
《饥饿岛·死亡岛 -- 日美瓜岛陆海空大血战纪实》提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4 年 2 月 15 日 发布 书名: 《饥饿岛·死亡岛 -- 日美瓜岛陆海空大血战纪实》 作者: 南言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责任编辑 : 大元 封面设计 : 徐永生 出版时间: 1992 年 12 月第一版 印刷时间: 1993 年 1 月第一次印刷 发行 :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印刷厂 : 泰山新华印刷厂泰安印刷厂 印数: 20000 册 开本: 787X1092 1/32 页数: 313 页 字数: 226000 字 定价: 6.60 元 ISBN : 7-81004-492-3/G · 194 照片7 张拍自该书 1, 2, 3, 4, 5, 6, 7, · *********************************** 日美血战瓜岛:数万日军成为荒岛孤魂野鬼 2008-09-22 08:58:28 中华网论坛 在瓜岛伊尔河的沙滩上全军覆灭的一木支队先遣队的士兵 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了西南太平洋,一个名叫瓜达尔卡纳尔的偏僻小岛上。六个月惨烈的战斗,将岛北的海峡变成约五十艘盟军和日本军舰的安息地。 由于 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战的惨败,日军失去了战争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也失去了战略主动,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放弃或推迟了对斐济、萨摩亚和新咯里多尼亚等地的进攻。但日军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已大为削弱,美军的实力、士气都大大增加,仍决定继续实施对南太平洋诸岛的进攻,计划先在瓜岛修建航空基地,前出航空兵力,以掩护对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的进攻,在新几内亚岛站稳脚跟后,再向东南逐步推进,进逼同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 —— 澳大利亚,以此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 为实现这一战略企图,大本营陆军部大力充实原准备为斐济、萨摩亚作战而于 1942 年 5 月组建的第 17 军,该军由天皇侍从武官长的弟弟百武晴吉中将任军长,军部设在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至 8 月初,该军已辖有南海支队、一木支队、青叶支队等部,总兵力约十三个大队,集结于新几内亚东部和俾斯麦群岛,担负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任务。大本营海军部则于 1942 年 7 月成立第 8 舰队,任命三川军一中将为司令,下辖第 6 、第 18 战队、第 29 、 30 驱逐舰大队、第 7 、 13 、 21 潜艇战队,拥有包括重巡洋舰 4 艘、轻巡洋舰 3 艘在内的多艘军舰和潜艇,主力部署于拉包尔,以协同第 17 军作战。联合舰队还增派第 25 航空战队所辖的百余架岸基飞机进驻拉包尔,以提供空中掩护。 日军继 1942 年 1 月进占拉包尔,并将这个港口和附近的机场建设成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后,又于 1942 年 5 月占领了图拉吉岛,该岛位于所罗门群岛南部,正处在以拉包尔为基地的战斗机作战半径的边缘,南距所罗门群岛第二大岛瓜岛约三十海里,北面紧挨着佛罗里达岛,是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枢纽要地,原有澳大利亚部队驻守,后因战局恶化无力防御而主动撤离。日军占领该岛后就开始修建机场,并对附近岛屿进行勘察,发现瓜岛虽然多山多丛林,但瓜岛北部隆加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比图拉吉岛更适合建机场,于是 6 月 16 日 派门前鼎大佐率第 11 工兵队约 2000 名工兵登上瓜岛,开始修筑机场。 7 月 1 日 又加派冈村德长少佐率第 13 工兵队约 700 名工兵上岛,加强施工力量,并限令于 8 月 5 日 前完工。经过紧张的施工,至 8 月初,瓜岛机场已基本建成,辅助设施也大体完工。此时,瓜岛有日军工兵 2700 人,警备部队 240 人,共约 2940 人;图拉吉岛有日军工兵 140 人,航空部队 400 人,警备部队 200 人,共约 740 人。 美军虽然在中途岛战役中取得了巨大胜利,使中太平洋地区的局面趋于稳定,但在南太平洋,仍比较被动。当日军于 1942 年 1 月占领拉包尔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就于 2 月提出占领图拉吉岛,以阻止日军的推进,保护美国至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罗斯福总统对此设想也表示支持。为抓紧时间进行必要准备,美国海军于 3 月派部队进驻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法特岛,随即又向北占领了圣埃斯皮里图岛,并开始在这两个岛上修建机场。同时将精锐部队 —— 海军陆战队第 1 师从本土运往新西兰。 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和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都认为拉包尔已是日军的核心基地,扭转战局的关键就是尽快夺取拉包尔。但是在具体战术上还存在分歧,麦克阿瑟主张集中最大兵力在俾斯麦群岛组织登陆作战,一举攻占拉包尔。尼米兹则认为日军在拉包尔已形成了坚固防御,部署有近七百架岸基飞机,还随时能得到包括 4 艘航母在内的联合舰队的支援。而美军此时在太平洋上只有 3 艘航母,实力比日军弱,不能贸然行动。所以主张先在所罗门群岛南部登陆,在新占岛屿上建立机场,然后在航空兵支援下逐步推进,步步为营,最终夺取拉包尔。而对这一战役的指挥官人选,美国陆海军也有争议,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主张应由麦克阿瑟指挥,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则认为此次战役是在多礁石的所罗门群岛海域作战,如果由不懂海军的人来指挥,就有使海军舰队在这样的危险海域陷入被动的可能,所以应由尼米兹来指挥。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最后只好由罗斯福总统亲自出面主持协调,这才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参谋长联席会议据此于 4 月 1 日 正式通过代号为 “ 了望台 ” 的作战,计划第一阶段由尼米兹指挥攻占圣克鲁斯群岛和图拉吉岛。第二阶段由麦克阿瑟指挥,攻占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并肃清新几内亚岛东部莱城、萨拉莫阿地区的日军。第三阶段仍由麦克阿瑟指挥,攻占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进而夺取拉包尔。 4 月 20 日 ,成立南太平洋部队,由戈姆利中将任司令,下辖第 61 、 62 特混编队,拥有航母 3 艘,战列舰 1 艘,巡洋舰 14 艘,驱逐舰 32 艘。这支部队归尼米兹指挥。 5 月 17 日 ,戈姆利从华盛顿抵达司令部所在地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随即将司令部前移至新西兰的奥克兰,积极组织战役准备。 7 月 2 日 ,参谋长联席会议考虑到由于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作战区域分界线是东经 160 度,这样,就会有一些太平洋战区的部队进入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地域,指挥上可能会有摩擦,于是发布命令将两个战区的分界线西移 1 度,改为东经 159 度,如此一来,瓜岛和图拉吉岛都划入太平洋战区,以减少作战指挥上不必要的麻烦。这一决定虽然解决了战区指挥权的问题,但没有明确海军特混舰队与海军陆战队之间的指挥关系,给以后的作战指挥埋下了隐患。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命令中同时决定将于 8 月 1 日 发起作战。 7 月 4 日 ,美军侦察机发现日军已经在瓜岛上修建机场,如果瓜岛机场修成,日军从这一机场起飞的飞机能够到达圣埃斯皮里图岛、埃法特岛、新喀里多尼亚岛一线,严重威胁了美国至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将 “ 了望台 ” 作战的第一阶段作战目标改为瓜岛和图拉吉岛。 戈姆利中将见日军兵力强大,而自己兵力单薄,准备工作又未就绪,现在还要将登陆地点前移,缺乏胜利的信心,要求推迟进攻,经尼米兹说服,这才同意于 8 月 7 日 发起进攻。参战兵力分为三部分,一是特纳少将指挥的登陆运输编队,编有 23 艘运输船和 11 艘驱逐舰,负责将海军陆战第 1 师送上瓜岛和图拉吉岛。二是克拉奇利少将指挥的掩护编队,编有巡洋舰、驱逐舰各 8 艘,负责直接掩护登陆运输队。三是弗莱彻中将指挥的特混舰队,共有航母 3 艘,战列舰 1 艘,巡洋舰 6 艘,驱逐舰 16 艘,油船 3 艘,负责海空支援与掩护。还有西南太平洋战区的 300 架岸基飞机提供空中支援。上述部队 7 月 26 日 在斐济群岛海域集结, 7 月 28 日 至 31 日,海军陆战第 1 师在斐济群岛的科劳岛进行了登陆演习,舰艇部队也进行了与登陆部队的合同演练。 美军的作战准备极不充分,由于瓜岛历来鲜为人知,美军除了曾在瓜岛的澳大利亚种植园主提供的零星情报外,就只有一张九十年前的海图、几张传教士拍摄的旧照片和杰克 ? 伦敦撰写的关于所罗门群岛的小说了。作为登陆主力的陆战第 1 师是美国最早进行登陆战专项训练的精锐部队,但是该师大批优秀的训练有素的军官、军士被调去作为新组建的陆战第 2 、 3 师的骨乾,现在部队成员大都是刚入伍的新兵,战斗力已不可与老 1 师同日而语, 1942 年 6 月底,陆战 1 师的三个团中,第 5 团刚到达新西兰;第 7 团几乎全由新兵组成,刚结束新兵基本训练,到达萨摩亚;第 1 团则还在开往南太平洋的途中。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得到保证,该师 1942 年底以前不会参战,至少还有半年的训练时间。但范德格里夫特 6 月 26 日 刚到新西兰的奥克兰,就被告之将参加 8 月的瓜岛作战,他甚至以前根本不知道有瓜岛,看了作战计划将其戏称为 “ 瘟疫行动 ” 。战役准备时间仅四个星期,准备工作极其紧张。奥克兰港口立即被大量作战物资所淹没,由于参加登陆作战的运输船的物资装载必须按照特殊的 “ 战斗装载 ” 标准装载,港口又小,又正逢新西兰多雨的冬季,连日大雨,使码头上秩序非常混乱,加上码头工人正在进行罢工,陆战 1 师的官兵不得不进行卸货、装载的工作,他们分成三班,二十四小时连续不断工作,疲惫不堪,怨声载道。戈姆利的司令部也是一片混乱,他的司令部刚刚组建,参谋人员还很少,而作战准备时间又那么急促,把他们搞得手忙脚乱。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不足,陆战 1 师只有两个团到达战区,另一个团还在萨摩亚,经戈姆利和范德格里夫特的强烈要求,才将陆战第 2 师的第 2 团和其他部队三个营编入陆战 1 师的建制,勉强凑成一个加强师,总兵力约 1.8 万人。但这三个团都还没进行过严格、系统的登陆战训练,战术水平、战斗力都很低。在 7 月 28 日 举行的临战演习中,情况非常糟糕,范德格里夫特只好自我安慰: “ 好莱坞的惯例是糟糕的彩排预示着成功的公演。 ” 弗莱彻中将不愿让他宝贵的航母在敌岸基飞机活动半径范围里停留过久,公然拒绝在瓜岛海域停留五天,只肯停留两天。他的这一态度更是让戈姆利对这次作战忧心重重,而戈姆利又无权指挥弗莱彻,戈姆利乾脆把指挥权交给弗莱彻,自己留在了努美阿。来努美阿视察作战准备工作的海军作战部长助理福莱斯特尔将军了解这些情况后,就对戈姆利说: “ 如果美国人民知道我们的部队就这样去打仗,一定会起来造反的! ” 塔萨法隆格海战 (一) 尽管日军在瓜岛以北海战中遭到巨大失败,但大本营仍不甘心,从 11 月起不断加强南太平洋地区的兵力,在拉包尔成立第 8 方面军,由今村均中将任司令,下辖第 17 军和第 18 军,第 17 军负责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第 18 军负责新几内亚方面作战,并从本土调来了第 6 飞行师团加强第 17 军,决定以陆海军协同行动,先压制所罗门群岛方面的美军航空兵力,再运送部队和补给上岛,然后夺回瓜岛。 11 月 26 日起 对东南前线行使全面指挥权的今村要求瓜岛的部队坚决顶住美军的反击,坚守现有阵地,坚持到援军到达。 瓜岛上的日军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美军的反击,而是饥饿,日本海军由于在瓜岛以北海战中惨重损失,山本不愿再派出大型军舰进入瓜岛海域,只使用驱逐舰采取夜间偷运的 “ 东京特快 ” 运输方式,运送的补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实际供应量只能维持标准定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由于长期补给不足,岛上官兵体力消耗殆尽,食品的极度匮乏,甚至连蚊子都成为日军的美味佳肴,岛上热带疾病流行,伤病员因为缺乏药品,大量死亡,更是加剧了日军的非战斗减员,每天因为病饿而死的人,多达百人。照此发展下去,不需美军发动进攻,日军就将会被饥饿和疾病所消灭,为了维持岛上部队的战斗力,日军竭尽全力确保物资供应。 11 月下旬,日军第 8 舰队发明并实验了 “ 铁桶运输 ” ,也就是把粮食、药品等物资装入铁桶,但只装一半,以使铁桶能够在水中浮起,然后进行密封,用绳索连接,固定在舰艇的甲板上,在指定海域投入水中,利用潮汐漂向瓜岛,再由岛上的部队用小艇回收。自 11 月 25 日 至 30 日,日军每天派出一艘潜艇,进行这种运输,虽然都取得了成功,但运载量十分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岛上部队的需要。鉴于这种情况,日军决定组织一支驱逐舰部队来执行 “ 铁桶运输 ” ,这支驱逐舰编队由 6 艘驱逐舰担任运输任务,共运载了 1100 个铁桶和少量部队, 2 艘驱逐舰负责直接掩护,由田中海军少将指挥, 11 月 29 日二十二时三十分 从肖特兰岛起航,为了避开美军的空中侦察,田中绕道先向爪哇群岛航行,再经圣依萨贝尔岛以东前往瓜岛。 此时美军的情况已大大改观,亨德森机场已经拥有两条战斗机跑道和一条轰炸机跑道, “ 仙人掌航空队 ” 的实力也上升到 120 架飞机。美国海军尽管在多次海战中损失较大,但由于修复和新建成的军舰大量服役而迅速得到补充,因此哈尔西对其所指挥的舰艇部队的编制与部署进行了调整,以 “ 企业 ” 号和 “ 萨拉托加 ” 号航母为核心组成两个航母特混编队,以 “ 华盛顿 ” 号、 “ 北卡罗来纳 ” 号和 “ 印第安那 ” 号三艘战列舰为主组成战列舰编队,另外两艘战列舰 “ 马里兰 ” 号和 “ 科罗拉多 ” 号则在斐济作为后援,待命参战。新建成的 “ 阿尔塔马哈 ” 号和 “ 纳索 ” 号护航航母,负责向新喀里多尼亚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运送飞机。最后以 5 艘巡洋舰和 6 艘驱逐舰组成第 67 特混编队,主要对付日军可能的增援行动。 日军舰艇在肖特兰岛的集结,立即引起了美军的注意,哈尔西综合破译密码和空中侦察所得到的情报,判断日军将很快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增援行动,因此命令刚接替金凯德担任第 67 特混编队司令的赖特少将指挥编队于 11 月 29 日 从圣埃斯皮里图岛出发,前往瓜岛阻击日军的增援。 (二) 为了赶在日军之前到达瓜岛,赖特走得是最近的航线,经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以东向瓜岛疾进, 11 月 30 日 黄昏到达瓜岛东南,排成以 4 艘驱逐舰为前卫, 5 艘巡洋舰居中, 2 艘驱逐舰殿后的单纵队,美军的 5 艘巡洋舰上都装备有舰载水上侦察机,但美军不仅没有使用这些飞机来进行侦察,反而害怕在海战时中弹起火,将这 5 架水上飞机派往图拉吉岛待命。 30 日白天,日军驱逐舰编队以双纵队队形到达伊萨贝尔岛东北,入夜后,改为间隔 600 米 的单纵队,二十时许,进到萨沃岛附近海域,田中派 “ 高波 ” 号先行,进行侦察警戒,其余各舰以 21 节航速,到达瓜岛的塔萨法隆格附近后,各舰航速减为 12 节,准备投放铁桶。就在这时, “ 高波 ” 号报告:发现敌舰!接着,其他日舰也相继发现了目标。田中立即下令停止投放铁桶,准备战斗。各舰迅速清理甲板,将铁桶搬入船舱,来不及清理甲板的日舰,乾脆把铁桶扔到海里,准备战斗。 日舰所发现的,正是美军第 67 特混编队。赖特除了在途中得知有十余艘日舰正在南下,并未有其他具体情报。当他率领编队沿瓜岛北岸航行时,二十一时零六分,旗舰 “ 明尼阿波利斯 ” 号的雷达在 23000 米 距离外发现日舰,他仅通报各舰,并未有进一步的部署。八分钟后,前卫的驱逐舰也发现了目标,立即做好了鱼雷攻击准备,二十一时十六分,前导舰 “ 弗莱彻 ” 号驱逐舰通过雷达判明日舰在其左前方 7000 米 ,舰长科尔中校便请求实施鱼雷攻击,但赖特认为日舰距离尚远,两人在报话机上进行了长达四分钟的交换意见,赖特才相信日舰已经不远了,同意发射鱼雷, “ 弗莱彻 ” 号随即实施了两次鱼雷齐射,共射出了十条鱼雷, “ 珀金斯 ” 号发射了八条鱼雷, “ 德雷顿 ” 号看不清目标,只对其中一艘日舰发射了两条鱼雷,而 “ 莫利 ” 号没有测定出日舰方位和距离,也就无法发射鱼雷。由于双方速度较快,相对位置变换迅速,美军发射的二十条鱼雷无一命中。日舰从美军驱逐舰的左前方疾驶到左后方,正好位于美军巡洋舰的左前方,赖特立即下令开炮, 5 艘巡洋舰主炮一起开火, 4 艘前卫的驱逐舰也以尾炮射击,集中轰击距离最近的 “ 高波 ” 号, 2 艘殿后的驱逐舰由于装备的是旧雷达无法发现目标,就用主炮向左前方发射照明弹,为其他友舰指明目标,直到日舰进入目视距离才开始射击。 “ 高波 ” 号遭到美军的密集轰击,尽管 “ 高波 ” 全力还击,仍被连连击中,中弹七十余发,最终被击沉。 田中在出发前曾有指示,此次行动的任务是运送补给品,不到万不得以,不使用舰炮,尽量用鱼雷攻击。战斗打响后,美舰炮口的闪光就成为日舰的最佳瞄准点,日舰对美军的巡洋舰立即实施鱼雷攻击,美军旗舰 “ 明尼阿波利斯 ” 号正在进行舰炮齐射,忽然被两条鱼雷命中,舰首被炸毁,船舱大量进水,航速锐减。在 “ 明尼阿波利斯 ” 号后面的 “ 新奥尔良 ” 号为了避开失去控制的旗舰,急速右转,左舷正撞上一条鱼雷,爆炸随即波及到弹药舱,引发了剧烈爆炸,裂开的破口一直到二号炮塔,航速锐减到 5 节,几乎失去战斗力。第三艘巡洋舰 “ 彭萨科拉 ” 号为了避开前面的受伤友舰,向左急转,夹在日舰和受伤起火的两艘美舰中间,在火光的映照下,分外醒目,马上成为日舰的攻击目标,被一条鱼雷命中,机舱进水,主炮失去动力无法开火,全舰多处起火。第四艘巡洋舰 “ 檀香山 ” 号吸取了 “ 彭萨科拉 ” 号的教训,向右急转,从两艘起火的友舰右侧通过,没有暴露,它一面用主炮射击,一面向萨沃岛方向撤退。第五艘巡洋舰 “ 诺思安普顿 ” 号也随着 “ 檀香山 ” 号从受伤友舰的右面通过,边打边撤,二十一时四十八分,被日舰 “ 亲潮 ” 号发射的两条鱼雷击中,机舱进水,舰体倾斜,舰尾燃起熊熊大火,于次日凌晨沉没。美军后卫的两艘驱逐舰遭到己方巡洋舰的误击,便迅速撤出战斗。 赖特因为旗舰受伤,就指定在 “ 檀香山 ” 号上的蒂斯代尔少将代理指挥,但蒂斯代尔没有集合各舰,而是只率领 “ 檀香山 ” 号绕着萨沃岛搜索日舰,再未发现敌情,就指定了驱逐舰打捞落水人员,率领其余军舰撤离了战场。 日军驱逐舰将所带的鱼雷发射一空后,没投放铁桶的日舰又驶近瓜岛将铁桶投放完,田中这才率领编队于次日一时三十分返航。 这次海战,是日美双方为争夺瓜岛而进行的第六次较大规模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美军兵力占有较大优势,以 5 艘巡洋舰和 6 艘驱逐舰迎击日军的 8 艘驱逐舰,而且事先得到情报,专程前来截击,又装备有新型雷达,在战斗中也是先敌发现,可谓一切都占据上风,却在战斗中被击沉重巡洋舰 1 艘,重创重巡洋舰 3 艘,日军仅被击沉驱逐舰 1 艘,究其原因,主要是临战指挥上的失误,一方面战术呆板,发现日舰后,没有及时派出前卫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以打乱日军队形,巡洋舰再以舰炮火力予以支援,而是将驱逐舰束缚在巡洋舰队列中,没有能发挥驱逐舰应有的作用,也使巡洋舰遭到了巨大损失;另一方面指挥犹豫,当美军二十一时零六分发现日舰到二十一时二十分进行攻击,足足耽搁了十四分钟,把装备新型雷达所带来的优势在犹豫不决中丧失掉了,如果美军能派装备新型雷达的驱逐舰前出,进行早期警戒,就能更早发现日军,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然后立即组织前卫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就可以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赖特的指挥上的多处错误,是造成海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日军田中少将指挥果断,处置得当,取得了以劣胜优的战果,还顺利完成了铁桶运输的任务。但一次海战的胜利,仅仅是战术上的,局部的胜利,美军可以凭借其巨大的工业能力,迅速弥补损失的舰艇,而瓜岛上日军的被动局面,丝毫没有改变。 在 “ 突击手 ” 高地被击毙的日军 日军的撤退 (一) 虽然日军取得了塔萨法隆格海战的胜利,但瓜岛上的日军由于补给匮乏处境越来越困难, 12 月 3 日 ,第 8 舰队司令三川又派 10 艘驱逐舰装载 1500 个铁桶,执行运输任务,这支驱逐舰编队在途中只遭到两次空袭,而且没有损失,于当天深夜将全部铁桶投放到塔萨法隆格附近海域,但瓜岛日军只得到 310 个,其余大多被美机在次日击沉。 12 月 7 日 ,日军再派出 11 艘驱逐舰进行铁桶运输,途中遭到美军飞机和鱼雷艇的阻击,未能到达瓜岛就被迫返航。 12 月 11 日 ,塔萨法隆格海战的胜利者田中再次率领 10 艘驱逐舰进行铁桶运输,投放了 1200 个铁桶后,在返航途中遭到美军鱼雷艇的攻击,旗舰 “ 照月 ” 号被一条鱼雷击中,弹药舱爆炸而沉没,田中负伤落水,和舰长等 17 名军官、 139 名水兵游上瓜岛。而瓜岛日军仅捞起 220 个铁桶。经过这些努力,日本海军感到对瓜岛陆军的支援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而陆军仍不愿正视现实,还想尽一切努力来挽回败局。今村决定在 1943 年 1 月将第 6 和第 51 师团投入瓜岛, 2 月中旬发起总攻,一举夺回瓜岛。 此时美军由于基本控制了瓜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可以顺利地向瓜岛运送援军和物资。 1942 年 12 月初,美军海军陆战队第 2 师和陆军第 25 步兵师被运上瓜岛,接替了疲惫不堪的海军陆战队第 1 师,这支英勇顽强的部队,在四个月的激战中因伤病减员达 7800 人,范德格里夫特看着满身硝烟的部下,激动地说: “ 完全可以这么说,四个月前的今天开始的这场不大不小的战斗,通过你们的努力,已经成功地挫败了敌人在太平洋上的重要目标! ” 虽然瓜岛争夺的最后胜利是在其他部队手中完成的,但瓜岛的辉煌胜利首推陆战 1 师,所以战役结束后,陆战 1 师荣获由罗斯福总统颁发的 “ 优异部队 ” 称号,成为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支部队。 12 月 9 日 ,帕奇少将从范德格里夫特手里接过了瓜岛地面部队的指挥权。 —— 陆战 1 师带着瓜岛的赫赫威名撤回澳大利亚休整。从此后,陆战 1 师在其师徽上写下了  “GUADALCANAL” (即瓜达卡纳尔),以纪念血战瓜岛的辉煌战绩,陆战 1 师也因瓜岛之战而名垂青史。至 1943 年 1 月,美军在瓜岛的地面部队已达五万人,补给充足,士气旺盛。 12 月初, “ 仙人掌航空队 ” 得到 5 个陆战队航空兵中队、 4 个海军航空兵中队和 1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的加强,飞机数量已达到 200 余架,不仅牢牢掌握着瓜岛地区的制空权,还在所罗门群岛其他岛屿岸基航空兵和航母舰载机的支援下,不断空袭日军 “ 东京特快 ” 的起点站 —— 肖特兰岛,使得日军的舰船和物资损失越来越严重。自从 12 月 11 日 田中的驱逐舰编队遭到美军鱼雷艇攻击后,日本海军有将近三周的时间没有组织水面舰艇向瓜岛运送补给,这期间,瓜岛日军仅靠潜艇运送的为数极少的粮食补给,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官兵多以野果、野菜和树皮充饥,痢疾、疟疾、疥癣等热带疾病流行,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里还能奢谈下一步的总攻?日本陆军第 8 方面军和海军联合舰队多次讨论对策,始终没有找到能解决向瓜岛运送部队和补给的办法, 12 月 23 日 ,今村在此局面下拒绝了百武发动最后决死进攻的请求,尽管百武再三要求能允许他们体面地战死,而不是饿死在自己的掩体中。 12 月 31 日 ,日本大本营御前会议作出最后决定,终止瓜岛作战,撤退瓜岛的部队。 (二) 根据御前会议的精神,大本营于 1943 年 1 月 4 日 向联合舰队司令山本和第 8 方面军司令今村下达撤离瓜岛的命令,撤退行动代号为 “K 号作战 ” 。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首先第 17 军收缩战线,在准备总攻的掩护下进行撤退的各项准备;其次直到撤退开始前,仍必须以各种方式全力继续对瓜岛的补给,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并在运送补给品的同时撤离行动不便的伤病员;接着迅速在中所罗门群岛修建航空基地,加强对瓜岛的空中作战;最后动员尽可能多的船只,在 1 月下旬至 2 月上旬以各种手段将瓜岛的部队撤出,这一切行动必须特别严格保守机密。 鉴于瓜岛美军不断向日军发动进攻,如不增加新的生力军,岛上的部队是无力保持现有阵地的,因此日军从第 38 师团的第 230 联队中抽调了约 700 人,由矢野桂二中佐指挥,代号 “ 矢野部队 ” ,于 1 月 14 日 送上瓜岛。对外宣称是作为第四次总攻的先锋,其实是保障瓜岛部队撤离的殿后部队。 日军为保障瓜岛部队顺利撤出,分散美军的注意,于 1943 年 1 月 15 日 组织了一次牵制行动,代号 “ 东方牵制行动 ” ,参加兵力有 “ 利根 ” 号重巡洋舰、 “ 伊 —8” 号潜艇和第 802 航空队的部分飞机,由原忠一少将统一指挥。 1 月 19 日 ,原忠一率领 “ 利根 ” 号从特鲁克出发, 22 日到达马绍尔群岛的贾卢伊特岛,原忠一与各参战部队指挥员研究行动计划并稍事休整,于 23 日从贾卢伊特岛出发,前往坎顿岛西北 400 海里水域活动,并进行无线电佯动。 2 月 2 日 又前往马绍尔群岛以东海域活动,同样进行了无线电佯动,然后于 2 月 7 日 返回特鲁克。 “ 伊 —8” 号潜艇则于 1 月 23 日 和 2 月 1 日 夜间两次对坎顿岛进行了炮击。第 802 航空队 1 月 19 日 起,从马金岛出动水上飞机对豪兰岛和贝克岛进行侦察,并从 1 月 21 日 起连续多日对这两个岛屿进行了空中监视。 2 月上旬,鉴于瓜岛撤退行动基本结束, “ 东方牵制行动 ” 也告结束。 1 月 27 日 ,美军一批去瓜岛换防的部队由 1 艘运输船运载,从努美阿起航。哈尔西为保障其航行中的安全,派出了包括航母和战列舰在内的五支编队担任掩护,其中负责近距掩护的是由吉芬少将指挥的第 18 特混编队,有 3 艘重巡洋舰、 3 艘轻巡洋舰和 6 艘驱逐舰。 日军在瓜岛附近海域部署有大量潜艇, 1 月 29 日 发现美军的第 18 特混编队正在伦内尔岛海域航行,就迅速通报基地,日军随即从蒙达机场起飞十多架鱼雷机前去攻击,日机临空时美军的航行队形是: 3 艘重巡洋舰在右, 3 艘轻巡洋舰在左,成双纵队; 6 艘驱逐舰则在前方呈伞形队形,这种队形的后方和两侧都未布置防御舰只,不适合防空作战,当天黄昏美舰雷达发现 60 海里外的日机后,吉芬既未改变队形,也未做任何防空准备。日机分成两队,先由 2 架飞机进行佯攻,随后退出战斗,吉芬以为战斗已经结束,仍以原队形继续航行。天黑后,日机突然投下照明弹,接着发动攻击,美舰以猛烈炮火对空射击,有数架日机被击落,其中有一架在 “ 芝加哥 ” 号左前方中弹坠海,燃起的火焰将 “ 芝加哥 ” 号照得清清楚楚,立即引来日机的集中攻击, “ 芝加哥 ” 号被两条鱼雷命中,机舱进水,主机停车。吉芬率领其余军舰向东转向,同时减低航速,以减少航行中的舰尾浪花,并命令禁止射击。日机失去目标,打开航行灯,还发射曳光弹,企图引诱美舰开火,但美舰不为所动,一炮不发,日机在黑夜中找不到目标,盘旋几圈后只得返航。 次日,吉芬率 4 艘巡洋舰向埃法特返航, “ 路易斯维尔 ” 号巡洋舰则拖带 “ 芝加哥 ” 号在 6 艘驱逐舰的保护下以 4 节航速驶往圣埃斯皮里图岛,并由 “ 企业 ” 号航母派出 10 架战斗机担任空中掩护。下午,日军 12 架鱼雷机前去攻击 “ 企业 ” 号航母,为 “ 芝加哥 ” 号进行空中掩护的战斗机有 6 架被调去拦截,并击落 3 架日机,但其余的 9 架日机高速摆脱了美机的拦截,转而攻击 “ 芝加哥 ” 号, “ 芝加哥 ” 号因航速太慢,难以实施有效机动,被四条鱼雷命中,二十分钟后沉没,还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 9 架日机中则有 7 架被击落。 —— 尼米兹对有着 6 艘驱逐舰和 10 架战斗机保护下的 “ 芝加哥 ” 号被击沉,感到痛心和不可理解。日机集中攻击第 18 特混编队,没有去攻击美军 4 艘满载部队的运输船,因此运输船顺利抵达瓜岛。这次海空战史称 “ 伦内尔岛海空战 ” ,美军 1 艘巡洋舰被击沉, 1 艘驱逐舰被击伤,日军损失飞机 15 架。 这些上述行动,造成了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假象,甚至 1 月 22 日 ,哈尔西陪同海军作战部长诺克斯和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视察瓜岛,三位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都没有察觉日军即将撤退的迹象。 为了压制美军的航空兵力,日军将东南太平洋地区的约 100 架陆军飞机和约 200 架海军飞机集结到拉包尔,从 1 月 25 日 以后,对美军在瓜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的机场进行了多次空袭。日军原计划 1 月 30 日 和 31 日两天,对瓜岛实施大规模空袭,然后乘美军航空力量遭到削弱之际组织撤退。但因天气不佳,空袭计划被迫延期,不料, 31 日晚,拉包尔反而遭到了美军的空袭,日军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宝贵的飞机,一下子就损失 50 架。这使得日军不敢再等待空袭计划的实施,就决定事不宜迟立即组织撤退。 (三) 桥本少将率领 20 艘驱逐舰于 2 月 1 日 九时三十分从肖特兰岛出发,进行第一次撤退行动,桥本编队当天十三时许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美军判断这是日军为发动总攻而向瓜岛运送的增援部队,出动飞机进行阻击, 36 架轰炸机于十六时许临空轰炸,日军担任空中掩护的 18 架 “ 零式 ” 战斗机全力迎战,击落美机 4 架,将美机击退。桥本旗舰 “ 卷波 ” 号被近失弹炸伤,被迫返航。其余 19 艘驱逐舰于深夜到达瓜岛埃斯佩兰斯角附近海域,以 8 艘驱逐舰担任警戒, 11 艘靠岸,接运撤退人员。在撤退过程中,美军的鱼雷艇和飞机多次前来攻击,都被日军的警戒舰只击退, “ 卷云 ” 号在规避鱼雷艇发射的鱼雷时被水雷炸伤,后因伤势太重由 “ 夕立 ” 号驱逐舰用鱼雷将其击沉。 2 月 2 日 凌晨,桥本编队接下 5414 人开始返航,途中也曾遭到美机空袭,但无损失。中午安全回到肖特兰岛。 2 月 4 日 九时三十分,由 20 艘驱逐舰组成的第二次撤退编队从肖特兰岛起航,途中遭到美军 31 架战斗机和 33 架轰炸机、鱼雷机组成的大机群攻击,日军护航的战斗机和驱逐舰奋力抗击,击落美机 10 架, “ 舞风 ” 号被炸伤,由 “ 长风 ” 号拖带返航,其余 18 艘驱逐舰到达瓜岛的埃斯佩兰斯角海域, 8 艘驱逐舰担任警戒, 10 艘驱逐舰在离岸 500 米 处接运人员撤退,共接下 5004 人,于次日凌晨返航。在日军接运人员过程中,美军出动鱼雷艇前去攻击,但未发现日军编队无功而返。 2 月 7 日 ,日军由小柳少将指挥 18 艘驱逐舰进行第三次撤退,由于雷雨如注,美军只派出了 15 架轰炸机进行空袭,日军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在另一艘驱逐舰的护卫下返航,其余 16 艘驱逐舰驶抵瓜岛,这次撤退的人员中有百武和第 17 军军部人员,许多人因为极度虚弱,甚至连攀登驱逐舰上绳梯的力气都没有,只好由驱逐舰上的水兵连背带拽拉到舰上。海滩上还有数百名奄奄一息的重伤病员,无法接运上舰,只好给他们留下手榴弹,用以自尽。此次,日军又顺利接下 2639 人。此次撤退中,日军为确保撤退的顺利实施,还组织过一次夜袭。 日军的 “ 血岭 ” ,美国陆战队员正在打扫战场 简评 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舰只各 24 艘,(舰艇损失详细情况见附表)美国海军阵亡约 3300 人,伤约 2500 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 2.5 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 6 万人,阵亡 1592 人,负伤 4200 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 3.6 万,战斗中阵亡约 1.4 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 9000 余人,合计死亡近 2.38 万人,还有 1000 余人被俘。 为争夺瓜岛制空权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 “ 仙人掌航空队 ”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着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 121 战斗机中队的福斯上尉,在 1942 年 8 月至 1943 年 1 月间共击落日机 26 架,成为二战中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第一个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头号王牌瑞肯巴克的战绩,荣获国会勋章,并回到美国本土巡回演讲。他的 26 架战绩在所有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战斗机飞行员中排名第二。在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机被击落 427 架,美军损失仅 118 架。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日军共损失飞机 892 架,飞行员 2362 人。美军共损失飞机约 250 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 5000 人,伤 6700 人,损失军舰 24 艘,运输船 3 艘,飞机约 250 架。日军共有约 5 万人丧生,损失军舰 24 艘,运输船 16 艘,飞机 892 架(也有资料说 600 架)。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 2 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 —— 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战役开始之初,日美双方在舰艇、飞机、兵力上相差无几,日军在航母、战列舰等大型军舰方面还稍占优势,但战役的最后结局,日军遭到了巨大失败,原因何在? 第一、在战略上,日军的作战企图大大超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日本一直存有扩张野心,其基本国策就是侵略扩张,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每当占领一地后,为了守住占领的地域,就要进一步去占领附近的其他要地,即使遭到了反击,也不愿主动放弃,这就违反了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所说的 “ 进攻力量会逐步削弱 ” 的规律,说得浅显一点,就是进攻方随着战线的推进,需要防御的占领地区和至关重要的后方交通线越来越多,所使用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多,而用于第一线的部队逐渐减少,相反防御方随着战线的缩短,兵力逐步集中,因而第一线的部队越来越多,于是随着双方前线兵力的对比转变,防御方一旦兵力大于进攻方就可以发动反击,从而使战局发生转变。也就是说,进攻方的攻击行动,如果超出己方力量的极限,就将遭受失败。 日军在战争初期,战略进攻的第一阶段,日军占领了拉包尔和新几内亚东北部,企图在俾斯麦群岛建立起第一道防线,这一地区对于日军而言,已经是进攻力量的极限了,但是在战争初期所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胜利,使得日军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决定将战线继续向东南太平洋方向推进,因此在瓜岛修建机场。原本瓜岛被日军视为无足轻重的小岛,当美军在 1942 年 8 月 7 日 在瓜岛登陆后,如果日军乾脆撤出瓜岛,就不会开始一场对其不利的决战了,但日军认为不夺回瓜岛,美军使用瓜岛机场的话将对整个所罗门群岛形成巨大威胁,那么,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空基地拉包尔就将失去屏障,进而威胁到俾斯麦群岛一线,所以,决心全力夺回瓜岛。 然而日军这种战略决策,与其军事实力、工业潜力是极不相称的,战争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就相当于日本的 9 倍, 1940 年美国钢铁产量为 6076.5 万吨,日本则仅为 685.6 万吨,只相当于美国的 11% ;开战后,美国全民动员,其工业能力的提升也比日本高得多,如果以 1940 年的工业产值指数为 100 ,至 1942 年美国已达到 136 ,而日本仅为 102 ,差距进一步拉大。 1942 年底,美国的军事工业就相当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在争夺瓜岛期间,美国的造舰能力是日本的 3.7 倍,飞机生产是日本的 6 倍,这就是瓜岛战役的后期,美军不断得到修复和新建舰艇、飞机的补充,军事力量不断增强,而日本在作战中损失的舰艇、飞机却无法及时补充,军事力量不断削弱的根本原因。 美国运输船的数量由于大量新造船只的加入,不仅弥补了战争中的损失总数还上升了 30% ,日本却由于新造船只的数量还无法弥补在战争中的损失总数还有所下降。瓜岛是个海岛,需要大量的运输船来运送部队、装备和补给,日军瓜岛地面部队兵力、重装备的不足,补给的极度匮乏,和日本运输船舶的数量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战役后期,日本军方强烈要求政府增加征用民船的数量,但这是关系到日本这个岛国的国力与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政府企划院认为,民船的数量有限,如果军方扩大征用的数量,必将影响到日本国内生产原料的运输,进而影响到军事工业生产,也就必将对整个战局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军方和政府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负责民船征用调拨的政府代表陆军省军务局长佐藤贤了少将和军方代表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中将,曾为此大打出手,最终仍未能满足军方的需求。 瓜岛距离日本本土 3000 海里,无论是从舰艇部队和航空部队的作战能力,还是从后勤运输所需的船舶,都是日本力不从心的。自中途岛战役失利后,日军未及时收缩战线,转入战略防御,仍然继续向所罗门群岛发动进攻,显然是不自量力的蛮乾,所以说,日军战略企图与军事实力之间的不可解决的矛盾,是导致日军瓜岛战役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思想准备上,日军狂妄自大,对美军的战略反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并因此主观武断地作出了错误判断,日军统帅部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想法,即美军的反攻是在 1943 年后,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日军才力图抢在美军反攻之前尽量将战线前推,而不愿过早转入战略防御。日军认为既然美军的战略反攻尚未准备就绪,那么继续向所罗门群岛的推进,就不会遇到什么阻挠,这才敢于一举越过数百海里,在瓜岛修建机场。这种做法,根本没有意识到所面临的威胁,从拉包尔到瓜岛数百海里间,没有可以居中策应的前进基地,在瓜岛上也只顾突击修建机场,忽视必要的防御准备,使岛上的日军对美军的突然进攻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都毫无准备,在美军的进攻下一触即溃。 反观美军,早在 1942 年 3 月,就开始为此次战役进行准备,向南太平洋调集兵力兵器,建造舰艇、飞机,储备装备和补给品,在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修建海空基地。因此, 8 月 7 日 的瓜岛登陆,是美军一次预有准备,计划周密的战略反攻行动。日军完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只是美军为破坏机场而发动的骚扰性质的行动,直到 10 月底,第 2 师团的总攻失败后,才逐渐认识到这是美军的反攻,并可能发展为双方的战略决战,但为时已晚,日军被迫在瓜岛与美军进行一场极为不利的决战。 美军当得知日军进驻瓜岛后,就有人指出,这未曾不是好事,因为,从地理上讲,瓜岛远离日本本土,而靠近同盟国的澳大利亚等地,地理上对日本是极为不利的,孙子兵法云: “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 既然地形不利,就应当避免不利形势下的决战。但被战争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军统帅部,并未能从顺利中看到初露端倪的危机,更未能预见到战局可能出现的逆转,从而及时转入防御,当遭到美军的反击后,又未能果断撤出,直到战役后期,才在极其不利的局势下作出撤离瓜岛的决定,此时战役中的巨大消耗,使其舰艇部队和航空力量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美军争夺战略主动权。 第三、作战指挥上,从 1893 年起,日本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就是两个完全独立平等的统帅机关,分别指挥陆军和海军。虽然后来设立了大本营,作为最高统帅机关,但因为陆、海军之间各种矛盾根深蒂固,所以还是难以实施统一指挥。最高统帅名义上是天皇,实际上天皇能够直接指挥的机会并不多,很难起到统一指挥的作用,而别人根本无法同时统帅陆海两军,当陆、海军对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大本营只好采取协调双方妥协通过一个折衷方案,而即使是这种方案也并不能真正起作用,到了战役进行中,往往陆、海军各行其事。为了避免陆海军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大本营将某些地区分别指定陆军或海军负责,各司其责,但这样做的缺点使陆海军之间互不通气。如在瓜岛,是划归海军负责,最初就没有一名陆军,陆军对于海军在瓜岛建机场,就全然不知。后来为了协调陆海军的行动,大本营于 8 月 13 日 制定了关于所罗门群岛作战的《陆海军中央协定》,但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并不起作用。 因此,在瓜岛争夺战中,陆军、海军都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各行其是,丝毫谈不上协同配合。陆军在岛上的总攻,未能与海军协调行动;而海军舰队的出击,也不与陆军的进攻相配合,也就发挥不出陆海军协同作战的威力。特别是在 10 月下旬的总攻中,陆军与美军地面部队相差无几,海军则占有几乎一倍的优势,如果陆海军密切配合,夺回机场不是没有可能,而实际上,陆军在岛上发动第二次总攻,海军则在海上组织圣克鲁斯海战,结果,由于力量分散,陆地上既未能夺回机场,海上也没有消灭美军的舰队。在整个瓜岛战役过程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陆海军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因此说,日军没有统一的指挥,是瓜岛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兵力使用上,日军麻痹轻敌,在战役之初,日军在南太平洋是攻占莫尔兹比港与夺回瓜岛双管齐下,甚至在最初的阶段,还将莫尔兹比港方向作为主要作战方向,以致于在瓜岛方向的日军缺乏足够的兵力、兵器与弹药,也就没有足够的力量突破美军的防线。 而且对美军在瓜岛的兵力判断一直有误,最初认为美军人数不会超过 2000 人,实际上美军在瓜岛有 1 余万人,在附近的图拉吉岛有 6000 人,共 16000 人。因此日军认为夺回瓜岛易如反掌,第一次上岛仅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 1000 人,初战失利后,再增兵上岛,第二次上岛约 1500 人,再战失利之后,第三次增兵约 3500 人,形成逐次添兵的 “ 加油 ” 战术,以致兵力分散而攻击一再失利。到 10 月下旬,日军判断瓜岛美军约 7500 人,实际上美军高达 23000 人,虽然投入了第 2 师团主力 2 万人,但因兵力不占优势,火力则远远不及美军而失利。直到战役结束,日军仍未能正确查明美军的实力,这对日军的兵力使用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反观美军一开始就投入了第 1 陆战师整师,共 1.6 万人,登陆一举奏效,并迅速占领机场,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基础。随后又以优势海空军掩护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增援,加强了瓜岛地面部队的实力,最高峰时达到 6 万人,又有重装备支援,充足的弹药与补给供应,既能守住至关重要的机场,又有足够的力量发动进攻。这与日军的兵力使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五、战术上,日军只重视对美军军事目标的攻击,对美军的后勤补给运输工具和物资几乎是不屑一顾。要知道,瓜岛战役是一场登陆战,而登陆战中运输船队对作战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失去运输船队的支援,即使部队登上岛屿也会因后援不继而失败,日军对这一点近乎无知,只注重对美军飞机、军舰的打击,最说明问题的是 8 月 8 日 的萨沃岛海战中,日军沉重打击了美军的运输船队的护航兵力,却对运输船只和海滩上堆积如山的物资视而不见,就扬长而去。使这场战役发展成为对日军极为不利的消耗战,双方飞机对飞机,军舰对军舰拼消耗,日军这是以自己的短处与美军的长处相比拼,美军的损失凭借其巨大的工业能力能够迅速弥补,而日军几乎没有能力来补充损失,不仅失去了瓜岛,还对以后的作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以航母为例,战役开始时,美军在太平洋上有 4 艘航母,日军有 6 艘航母。在战役中美军损失了 2 艘航母,日军虽无航母被击沉,但有 4 艘受到重创,也只剩下 2 艘可以作战。但到了 1943 年底,美军在太平洋上已经有十多艘航母,而日军直到 1944 年 3 月才有一艘航母服役,从航母的此消彼长的变化中就可看出日军拼消耗的战术是多么愚蠢! 随着瓜岛战役的失败,日军损失的不仅仅是瓜岛,舰艇和飞机的惨重损失,大大削弱了日军的战略防御力量,对战争的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山本在日记中写得: “ 我们最初的作战是何其辉煌!自中途岛以来我们的作战是多么糟糕!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warii/01/11045187/20080922/15098886.html *********************** 瓜岛争夺战 开放分类: 各大洲战争列表 · 图片 · 讨论 · 知识魔块 o 暂时没有知识魔块 新知社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 空间 网易微博 开心 001 天涯 飞信空间 MSN 移动说客 瓜岛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发动的战役。战役由 1942 年 8 月展开,到 1943 年 2 月日本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全面溃退结束。 编辑摘要 目录 1 战争简介 2 战争背景 3 战争过程 4 战争结果 5 战争分析 6 战争作用 7 相关影视 8 相关条目 9 参考资料 瓜岛争夺战 - 战争简介 1942 年8月7-8日,陆战队 登陆瓜岛 和抢占日军机场的示意图 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 海战 就有六次,分别是萨沃岛海战、 东索罗门海战 、 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圣克鲁斯大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和 塔萨法隆戈海战 。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舰只各24艘, 美国 海军沉没 航空母舰 2艘, 巡洋舰 8艘, 驱逐舰 14艘,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沉没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1艘和潜艇6艘。伤亡2.5万人。在 瓜岛 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 兵力 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瓜岛争夺战 - 战争背景 瓜岛争夺战作战图 1941 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后,日本迅速在 太平洋 中扩充势力,并计划在5月上旬实行莫尔兹比港作战,6月上旬实行中途岛作战,7月实施旨在切断美澳交通线的攻占 新喀里多尼亚 、 斐济 、 萨摩亚群岛 的作战(FS作战)。 中途岛 作战失败后,FS作战于1942年7月11日取消,同时制订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在新几内亚北部登陆,翻过欧文斯坦利山脉,攻佔莫尔兹比港。为了掩护行动的侧翼,日军在6月16日起在瓜达卡纳尔岛兴建机场,到7月中旬基本完成。 同时,美国 参谋长联席会议 下达了暸望台作战,希望夺取圣克鲁斯岛,图拉吉岛及其附近的要地,最终夺取 新不列颠岛 、 新爱尔兰岛 及 新几内亚 。尼米兹得悉日军修建机场后,便于7月10日决定先攻佔图吉拉岛及瓜达卡纳尔岛。 瓜岛争夺战 - 战争过程 登陆 瓜岛争夺战作战图 8 月6日 傍晚,在南太平洋舰队的护送下,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 师 乘坐23艘 运输船 朝瓜岛急进。为登陆部队护航私有8艘 巡洋舰 及一个 驱逐舰 警戒群,由英国皇家海军克拉加利少将指挥。空中支援编队是萨拉托加号、黄蜂号及企业号三艘 航空母舰 、 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号 及重巡洋舰五艘、轻巡洋舰一艘、驱逐舰16艘、油轮3艘组成等,由美国海军诺依斯少将指挥。以上兵力由弗莱切中将任战术战挥,戈姆利中将任战略战挥。其中4艘运输舰和4艘驱逐舰开往图拉吉岛。由于乌云密布,使日军 侦察机 未能观察海面。 8 月7日 上午6时40分,3艘重巡和4艘驱逐舰同时向瓜岛登陆地点「蓝滩」和图拉吉岛的「红滩」开火。30分钟内,所有运输船进入阵地,开始登陆。8时50分,指挥官发出讯号指登陆成功。同日下午、盟军佔领瓜岛机场。 同时,日本得悉盟军的行动后,决定在当夜派出第25航空战队及由第8舰队司令三川中将率领支援瓜岛上的日军。 日军反攻 1942 年8月7日 ,美海军陆战队员争先恐后登上瓜岛海滩。 8 月8日 18 时,美军弗莱切中将将航空母舰特混编队撤至离萨沃岛120里。20时30分,三川中将的舰队进入瓜岛海域,并计划由萨沃岛南面出发,用攻击停泊在该岛的美军主力,然后转向图拉吉岛攻击其他盟军舰只,再由萨沃岛北部离开。双方于8月9日上午1时至2时半在萨沃岛附近交战。基于盟军的种种失误,以及没有航母舰队保护下,盟军南区舰队顿时失去战斗力。1小时后,盟军北区舰队亦失去战斗力。日军第8舰队亦因为有战舰损毁而撤退。这场海战,盟军有4艘巡洋舰及数艘驱逐舰被击沉,1,270人死亡。 萨沃岛海战是美日在瓜岛争夺的首场主要海战,该战役使日军暂时守住瓜岛制海权。但瓜岛争夺战首日就丧失的亨得森 机场 ,却使美军掌握瓜岛制空权,并对该年末美军最终夺得瓜岛制海权创造第一个有利条件。而且美军在瓜岛的陆战军力也胜于日军,使日军无法夺回机场,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在未能掌握制海权情况下,仍源源不绝运送物资及人员登陆瓜岛。与此相反,掌握制海权的日军在美国海军、驻紮亨得森机场的仙人掌航空队及以加托级为首的潜艇部队打击下,不但无法有效运送物资及人员,还不断流失优势,由于 物资 及人员短缺使岛上日军逐渐陷入窘境。 美军登陆后,于机场四周建立防御圈,修好跑道。8月20日,美军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进驻该机场。8月14日,日本大本营任命日军第十七军百武晴吉中将夺回瓜岛。百武误以为岛上美军只有2000人,故只派出6000人夺岛。但是,当时美军在瓜岛上有16 000人。8月19日至21日,百武晴吉中将下属一木大佐带领1000先头部队登陆,与美军激战,于21日战死。 海战过程 海战示意图 由于一木支队在三天内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歼灭,使日本大本营发觉美军的行动是一波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于是24日派遣因珊瑚海海战的牵制而无法参加中途岛海战的「翔鹤」、「瑞鹤」大型航空母舰及中途岛海战中前往阿留申群岛方向牵制美军的「龙骧」轻型航空母舰来与美国海军决战,希望能在8月底前击溃美军,夺回瓜岛。自此瓜岛海域硝烟不断,一直发生激烈海战,直到年底瓜岛海战美军取得优势后才稍有平息。 8 月24日 的东所罗门海战(史上第三场航空母舰对决),日军派出上述兵力参战,美军则运用太平洋战争场上最强韧的企业号、萨拉脱加号迎击,交战结果「龙骧」轻型 航空母舰 被萨拉脱加号击沉,企业号受创。 8 月底萨拉脱加号因被潜艇击伤而前往珍珠港维修、9月中黄蜂号也被潜艇击沉,再加上企业号仍在珍珠港修补战损,一时间美国在太平洋上只剩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能够应战。此时日军战略重点也转向瓜岛,美军也把夺下瓜岛视为第一要务,使接着数月的争夺战更为血腥。双方都尽一切努力增加各自在瓜岛上的兵力,企图把对方撵走。由于美军稳稳佔据 亨得森机场 ,因此部署于该机场的陆军航空队便能掌握空中优势,多次对日军在瓜岛的地面攻势或海上行动迎头痛击;此外,美军由于捷足先登,第一次就运送足够兵力与重装备,使得日军在岛上处于比较吃亏的地位。但日军掌握制海权之故,瓜岛上的局势仍然胶着,谁都没有办法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10 月11日 「埃斯帕恩斯角海战」美军成功阻止「东京快车」对瓜岛的增援,但胶着的战况依旧不变,美军此时阵前换将,以病癒复出的海尔赛上将取代戈姆利成为新任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同时以金凯德少将(后升为上将,指挥第7舰队)接替佛来契成为新的航舰部队指挥。海尔赛于10月18日就职,两天后日本就在瓜岛上发动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 日本海军该月12日集结庞大的兵力──大型航空母舰翔鹤、瑞鹤,中型航空母舰隼鹰与轻航空母舰瑞凤以及四艘 金刚级战舰 外加巡洋舰(10艘)与驱逐舰群(22艘),在南云中将与近藤中将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从特鲁克启航。首先,这批舰队在10月14日夜里提供火力支援,掩护四、五千人登陆瓜岛,加入岛上的日军。并支援该月下旬 日本陆军第二师团 在瓜岛的大规模攻势,23日日本陆军向美军陆战队冲击,24日日本海军(阵容如上)也和美国海军展开自中途岛以来的最大激战(圣克鲁斯大海战),美军派遣企业号、大黄蜂号2艘航空母舰、1艘战斗舰、6艘巡洋舰及14艘驱逐舰迎战,结果美军失利,损失大黄蜂号及一艘驱逐舰,企业号与多艘船只受创,日军2艘航空母舰受创,战术上日军航空母舰获胜,但损失的航空兵力严重的多,自此至 菲律宾 海战前日军航空母舰再也无法与美军正面对决,而且第二师团的攻势被美军瓦解,使美国再度获得战略胜利。 11 月12日 至15日美日双方展开决定性的瓜岛海战(又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在企业号及仙人掌航空队助攻下,由威利斯˙李指挥的美国舰队以损失2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的代价,给予日军损失战舰两艘、驱逐舰两艘的重创。至此美军终于夺得瓜岛制海权,取得陆海空全面优势,预告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全胜。 日军撤退 为了夺回瓜达尔卡纳尔岛及替岛上士兵补给,山本五十六决定在离瓜达尔卡纳尔岛不远的蒙达岛修建机场。12月3日美军发现日军行动,于6日、8日、13日-20日,美军对该机场实施 空袭 ,成效不大。美军遂于1943年1月5日凌晨以第67 特混编队 进行炮击,机场被摧毁,日军无法得到补给。岛上盟军攻佔奥斯腾山后亦只进行防守。1943年1月,日军决定撤退。期间,日军组织了三次的撤退,共撤走 陆军 9,800人, 海军 830人。1943年2月9日16时25分,盟军完成佔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任务。 瓜岛争夺战 - 战争结果 美国航母于东所罗门海战中受到日军攻击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结果是由盟军佔领,亦是继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后 太平洋战场 上的另一个转捩点。从此盟军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日军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战略主动权已完全转入盟军手中。 对日本来说,瓜岛战役的失败是一个重要的损失。日军战败后退出了新几内亚东北海岸的布纳及戈纳,放弃佔领莫尔比兹港的企图,并永远地失去了控制所罗门群岛的能力。同时,日本于新机内亚地区的主要基地拉包尔亦受盟国空军的威胁。此外,日军亦损失了大量经验丰富、受过长久训练的军队,及飞机及运输工具。日本在战后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积极在太平洋岛屿防御。 对美国来说,瓜岛战役的胜利,改善了美国自 珍珠港 被袭以来低沉出租车气,并对日后进攻日本太平洋岛屿和日本本土有积极的作用。美国人了解到该战役是国力的争斗。 瓜岛争夺战 - 战争分析 在战役开始之初,日美双方在 舰艇 、 飞机 、 兵力 上相差无几,日军在航母、战列舰等大型军舰方面还稍占优势,但战役的最后结局,日军遭到了巨大失败, 原因 何在? 第一在战略上, 日军的作战企图大大超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日本一直存有扩张野心,其基本国策就是侵略扩张,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每当占领一地后,为了守住占领的地域,就要进一步去占领附近 陆战队在奥拉海湾(Aola Bay)登陆。 的其他要地,即使遭到了反击,也不愿主动放弃,这就违反了克劳塞维兹在 《战争论》 中所说的“进攻力量会逐步削弱”的规律,说得浅显一点,就是进攻方随着战线的推进,需要防御的占领地区和至关重要的后方交通线越来越多,所使用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多,而用于第一线的部队逐渐减少,相反防御方随着战线的缩短,兵力逐步集中,因而第一线的部队越来越多,于是随着双方前线兵力的对比转变,防御方一旦兵力大于进攻方就可以发动反击,从而使 战局 发生转变。也就是说,进攻方的攻击行动,如果超出己方力量的极限,就将遭受失败。 日军在战争初期,战略进攻的第一阶段,日军占领了拉包尔和新几内亚东北部,企图在俾斯麦群岛建立起第一道防线,这一地区对于日军而言,已经是进攻力量的极限了,但是在战争初期所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胜利,使得日军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决定将战线继续向东南太平洋方向推进,因此在瓜岛修建机场。原本瓜岛被日军视为无足轻重的小岛,当美军在1942年8月7日在瓜岛登陆后,如果日军干脆撤出瓜岛,就不会开始一场对其不利的决战了,但 日军 认为不夺回 瓜岛 ,美军使用瓜岛机场的话将对整个所罗门群岛形成巨大威胁,那么,日军在南 太平洋 上的重要海空基地拉包尔就将失去屏障,进而威胁到俾斯麦群岛一线,所以,决心全力夺回瓜岛。 然而日军这种战略决策,与其军事实力、工业潜力是极不相称的,战争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就相当于日本的9倍,1940年美国钢铁产量为6076.5万吨,日本则仅为685.6万吨,只相当于美国的11%;开战后,美国全民动员,其工业能力的提升也比 日本 高得多,如果以1940年的 工业 产值指数为100,至1942年美国已达到136,而日本仅为102,差距进一步拉大。1942年底,美国的 军事 工业就相当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在争夺瓜岛期间,美国的造舰能力是日本的3.7倍,飞机生产是日本的6倍,这就是瓜岛战役的后期,美军不断得到修复和新建舰艇、飞机的补充,军事力量不断增强,而日本在作战中损失的舰艇、飞机却无法及时补充,军事力量不断削弱的根本原因。 美国运输船的数量由于大量新造船只的加入,不仅弥补了战争中的损失总数还上升了30%,日本却由于新造船只的数量还无法弥补在战争中的损失总数还有所下降。瓜岛是个海岛,需要大量的运输船来运送部队、装备和补给,日军瓜岛地面部队兵力、重装备的不足,补给的极度匮乏,和日本运输船舶的数量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战役后期,日本军方强烈要求政府增加征用民船的数量,但这是关系到日本这个岛国的国力与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政府企划院认为,民船的数量有限,如果军方扩大征用的数量,必将影响到日本国内生产原料的运输,进而影响到军事工业生产,也就必将对整个战局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军方和政府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负责民船征用调拨的政府代表陆军省军务局长 佐藤贤 了少将和军方代表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 田中新一 中将,曾为此大打出手,最终仍未能满足军方的需求。 瓜岛距离日本本土3000海里,无论是从舰艇部队和航空部队的作战能力,还是从后勤运输所需的船舶,都是日本力不从心的。自中途岛战役失利后,日军未及时收缩战线,转入战略防御,仍然继续向所罗门群岛发动进攻,显然是不自量力的蛮干,所以说,日军战略企图与军事实力之间的不可解决的 矛盾 ,是导致日军瓜岛战役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思想准备上, 日军狂妄自大,对美军的战略反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并因此主观武断地作出了错误判断,日军统帅部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想法,即美军的反攻是在1943年后,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日军才力图抢在美军反攻之前尽量将战线前推,而不愿过早转入战略防御。日军认为既然美军的战略反攻尚未准备就绪,那么继续向所 美海军陆战队员离开两栖装甲车冲上瓜岛海滩。 罗门群岛的推进,就不会遇到什么阻挠,这才敢于一举越过数百海里,在瓜岛修建机场。这种做法,根本没有意识到所面临的威胁,从拉包尔到瓜岛数百海里间,没有可以居中策应的前进基地,在瓜岛上也只顾突击修建 机场 ,忽视必要的防御准备,使岛上的日军对美军的突然进攻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都毫无准备,在美军的进攻下一触即溃。 反观美军,早在1942年3月,就开始为此次战役进行准备,向南太平洋调集兵力兵器,建造舰艇、飞机,储备装备和补给品,在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修建海空基地。因此,8月7日的瓜岛登陆,是美军一次预有准备, 计划 周密的战略反攻行动。日军完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只是美军为破坏机场而发动的骚扰性质的行动,直到10月底,第2师团的总攻失败后,才逐渐认识到这是美军的反攻,并可能发展为双方的战略决战,但为时已晚,日军被迫在瓜岛与美军进行一场极为不利的决战。 美军当得知日军进驻瓜岛后,就有人指出,这未曾不是好事,因为,从地理上讲,瓜岛远离日本本土,而靠近同盟国的澳大利亚等地,地理上对日本是极为不利的,孙子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既然地形不利,就应当避免不利形势下的决战。但被 战争 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军统帅部,并未能从顺利中看到初露端倪的危机,更未能预见到战局可能出现的逆转,从而及时转入防御,当遭到美军的反击后,又未能果断撤出,直到战役后期,才在极其不利的局势下作出撤离瓜岛的决定,此时 战役 中的巨大消耗,使其舰艇 部队 和航空力量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美军争夺战略主动权。 第三作战指挥上, 从1893年起,日本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就是两个完全独立平等的统帅机关,分别指挥陆军和海军。虽然后来设立了大本营,作为最高统帅机关,但因为陆、海军之间各种矛盾根深蒂固,所以还是难以实施统一指挥。最高统帅名义上是天皇,实际上天皇能够直接指挥的机会并不多,很难起到统一指挥的作用,而别人根本无法同时统帅陆海两军,当陆、海军对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大本营只好采取协调双方妥协通过一个折衷方案,而即使是这种方案也并不能真正起作用,到了战役进行中,往往陆、海军各行其是。为了避免陆海军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大本营将某些地区分别指定陆军或海军负责,各司其责,但这样做的缺点使陆海军之间互不通气。如在瓜岛,是划归海军负责,最初就没有一名陆军,陆军对于海军在瓜岛建机场,就全然不知。后来为了协调陆海军的行动,大本营于8月13日制定了关于 所罗门群岛 作战的 《陆海军中央协定》 ,但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并不起作用。 因此,在瓜岛争夺战中,陆军、海军都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各行其是,丝毫谈不上协同配合。陆军在岛上的总攻,未能与海军协调行动;而海军舰队的出击,也不与陆军的进攻相配合,也就发挥不出陆海军协同作战的威力。特别是在10月下旬的总攻中,陆军与美军地面部队相差无几,海军则占有几乎一倍的优势,如果陆海军密切配合,夺回机场不是没有可能,而实际上,陆军在岛上发动第二次总攻,海军则在海上组织圣克鲁斯海战,结果,由于力量分散,陆地上既未能夺回 机场 ,海上也没有消灭美军的舰队。在整个瓜岛战役过程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陆海军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因此说,日军没有统一的 指挥 ,是瓜岛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兵力使用上, 日军麻痹轻敌,在战役之初,日军在南太平洋是攻占莫尔兹比港与夺回瓜岛双管齐下,甚至在最初的阶段,还将莫尔兹比港方向作为主要作战方向,以致于在瓜岛方向的日军缺乏足够的兵力、兵器与弹药,也就没有足够的力量突破美军的防线。而且对美军在瓜岛的兵力判断一直有误,最初认为美军人数不会超过2000人,实际上美军在瓜岛有1余万人,在附近的图拉吉岛有6000人,共16000人。因此日军认为夺回瓜岛易如反掌, 美军陆战队员搭乘两栖装甲车离舰向瓜岛海滩冲击。 第一次上岛仅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1000人,初战失利后,再增兵上岛,第二次上岛约1500人,再战失利之后,第三次增兵约3500人,形成逐次添兵的“加油”战术,以致兵力分散而攻击一再失利。到10月下旬,日军判断瓜岛美军约7500人,实际上美军高达23000人,虽然投入了第2师团主力2万人,但因兵力不占优势,火力则远远不及美军而失利。直到 战役 结束,日军仍未能正确查明美军的实力,这对日军的兵力使用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反观美军一开始就投入了第1陆战师整师,共1.6万人,登陆一举奏效,并迅速占领机场,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基础。随后又以优势海空军掩护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增援,加强了瓜岛地面部队的实力,最高峰时达到6万人,又有重装备支援,充足的弹药与补给供应,既能守住至关重要的机场,又有足够的力量发动进攻。这与日军的兵力使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五战术上, 日军只重视对美军军事目标的攻击,对美军的后勤补给运输工具和物资几乎是不屑一顾。要知道,瓜岛战役是一场登陆战,而登陆战中运输船队对作战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失去运输船队的支援,即使部队登上 岛屿 也会因后援不继而失败,日军对这一点近乎无知,只注重对美军飞机、军舰的打击,最说明问题的是8月8日的萨沃岛海战中,日军沉重打击了美军的运输船队的护航兵力,却对运输船只和海滩上堆积如山的物资视而不见,就扬长而去。使这场战役发展成为对日军极为不利的消耗战,双方 飞机 对飞机,军舰对军舰拼消耗,日军这是以自己的短处与美军的长处相比拼,美军的损失凭借其巨大的工业能力能够迅速弥补,而日军几乎没有能力来补充损失,不仅失去了瓜岛,还对以后的作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以航母为例,战役开始时,美军在太平洋上有4艘航母,日军有6艘航母。在战役中美军损失了2艘航母,日军虽无航母被击沉,但有4艘受到重创,也只剩下2艘可以作战。但到了1943年底,美军在太平洋上已经有十多艘航母,而日军直到1944年3月才有一艘 航母 服役,从航母的此消彼长的变化中就可看出日军拼消耗的 战术 是多么愚蠢! 随着瓜岛战役的失败,日军损失的不仅仅是瓜岛, 舰艇 和飞机的惨重损失,大大削弱了日军的战略防御力量,对战争的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山本在日记中写得:“我们最初的作战是何其辉煌!自中途岛以来我们的作战是多么糟糕!” 瓜岛争夺战 - 战争作用 为争夺瓜岛制空权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121战斗机中队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共击落 美军的两栖装甲车正往瓜岛运送为数不多的给养,这些给养对于攻上瓜岛的陆战队员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日机26架,成为二战中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第一个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头号王牌瑞肯巴克的战绩,荣获国会勋章,并回到美国本土巡回演讲。他的26架战绩在所有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战斗机 飞行员 中排名第二。在六个月的 空战 中,日机被击落427架,美军损失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人。美军共损失 飞机 约250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也有资料说600架)。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 军舰 、 飞机 和 技术 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 中途岛海战 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 日本 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 军事 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 战略 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 太平洋战场 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瓜岛争夺战 - 相关影视 作品名称:《红色警戒》 《红色警戒》电影 海报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Terrence Malick 编剧:James Jones / 泰伦斯·马力克 Terrence Malick 主演: 詹姆斯·卡维泽 James Caviezel / 西恩·潘 Sean Penn / 埃利亚斯·考蒂斯 Elias Koteas / 本·查普林 Ben Chaplin / 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上映年度:1998 语言英语: 官方网站 http://www.foxmovies.com/thinredline/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  美国 又名: 狂林战曲 / 红色警戒线 / 细细的红线 / 细红线 瓜岛争夺战 - 相关条目 婆罗洲战役 克里木战役 菲律宾战役 俄斯特拉发战役 凡尔登战役 文登川之战 马恩河会战 布干维尔岛战役 八一四空战 黄土岭战斗 神风特攻队 埃德蒙 · 艾伦比 塔山阻击战 冉庄地道战 威海卫之战 意大利北部战役 阳明堡大捷 镇南关大捷 莱茵兰战役 敖德萨防御战役 瓜岛争夺战 - 参考资料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6c1c4010005xl.html (2)http://bbs.tiexue.net/post_1566450_1.html (3)http://forum.enorth.com.cn/thread_1572823_1.html http://www.baike.com/wiki/%E7%93%9C%E5%B2%9B%E4%BA%89%E5%A4%BA%E6%88%98
个人分类: 书目提要评论(07-11)|6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科学园站
cgh 2013-12-26 12:00
地铁生命科学园站 “……本次列车开往西二旗站,发车时间是 8 : 29 。……” …… “……,关注生命,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北广传媒……” …… “生命科学园站到了。” “嘀……,嘀……” “啊……”,“啊……”,“啊……”…… “等一下!” “抓紧时间上车!” “上不去的乘客,请等候下次列车。” “哥们,挪一下,就差半个身子。” “车门即将关闭,乘客请注意安全,远离车门。” “嘀……,嘀……,嘀……。” “车门关闭,乘客请不要倚靠车门,往里拿一下包和衣服。” “嘀……,嘀……,嘀……。” “列车运行前方是终点站西二旗站,请携带好您的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 “……欢迎您再次乘坐北京地铁昌平线列车……”
个人分类: 杂谈|2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纪实
wmy9039 2013-11-13 10:38
http://newinfor.lnmec.net.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897 打造特色 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建设,使专业建设的目标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使课程体系建设更能保证对企业所需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服务社会设专业。学院各专业系部和招生就业处深入社会、企业调研,及时掌握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在对省内外10余家大型企业的用人调研中发现,社会急需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等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在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调研报告,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制定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方案。 依托企业建专业。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各专业将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和岗位能力总结概括至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项目;以岗位能力标准确定教学模块;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和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各专业明确了“教学做”三方面的针对性内容和相互的关系;正确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学习情境的创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仿真软件的应用、实训装备的完善更贴近企业岗位实际,使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提高。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加强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吸收了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得到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具体指导。 校企合作强专业。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聘用企业专家参加学院的专业建设,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与企业联合系统设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建立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企业、社会等参与的科学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为企业开展的大量培训活动中,强化专业的内涵建设。 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着重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其中冶金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目前已经形成明显的专业优势,并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师以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为契机,多渠道收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视频、图片资料,经过整理、提炼和丰富,构建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易于学生掌握的典型工作任务,编写校本教材。 特色专业在学院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始终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其首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校企一体 培养“接地气”的技能人才 学院根据区域、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参照行业职业标准,按照“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思路,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对接岗位,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带动各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广泛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手段,推行“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快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近两年来学院在全国冶金行业大赛、全国计算机核心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等国家、省级大赛中频频获奖。同时,毕业生从理论、技能到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2013年,学院对毕业生就业的6家企业进行了满意度及信息反馈调查,满意度为95%,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许多用人单位一再表示,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更接近,这样的学生到企业更实用,更受企业欢迎。 摘自《中国教育报》 没有相关信息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七十四:弘毅农场访客留言(5)
蒋高明 2013-10-24 23:42
祝:弘毅生态农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使生态农业造福社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武军 山东省科技厅农村处 2011年8月30日 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有机食品,创新增收模式,造福万户千家。 祝:弘毅生态农场越办越好。 李长松 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所副所长 2011年8月30日 弘毅生态农场是集多种生态循环模式的教学基地,愿该基地能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李彦 山东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2011年8月30日 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祝:弘毅生态农场事业蓬勃! 诸葛玉平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2011年8月30日 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根本所在。 希望继续坚持,发扬广大,为我国农业生产探索一条行之有效之路! 吴连富 山东省临沂市科技局农社科科长 2011年8月30日 生态农业,创新思路,前景广阔! 李大星 山东省平邑县科技局局长 2011年8月30日 发展有机农业 实现农业发展 实现农民富裕 弘毅农场给我们带来希望、方向 韦兵 胜利油田 2011年10月02日 ============================================================================= 为中国有机农业 建标准 立规范 致弘毅农庄 徐嵩龄 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园研究员 2011年10月04日 弘毅的未来,与中国有机农业的未来,就在农庄诸君身上。 共勉 徐未般 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工作秘书处 项目官员 2011年10月04日 ============================================================================= 今天有幸来到弘毅农场,感受到了学长学姐们的热情和对绿色、有机农业的不懈追求,收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感谢学长学姐们给我们上的生动一课! 刘尧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1年10月6日 望农场的哥哥姐姐,能够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充分的应用到日常的生产中,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弘毅生态农场越办越好! 程彦斌 吉林工程学院 2011年10月6日 ============================================================================= 弘毅农业众望所归! 马明柱 美的集团行政与人力资源部企业农场总经理 有机理念,有机农业。 成就事业,成就企业 陈斌 美的集团公共关系经理 2011年11月10日 ============================================================================= 愿蒋教授有机农业项目越做越好,为中国做个伟大的善举,造福人类 郭宏利 摄像师 2011年11月10日 ============================================================================= 韩国首尔大学博士生留言 ============================================================================= 下达农村,感恩大地 高卫东 广东东莞斯美沙发厂 2011 年12月12日 您们为了中国美好的明天辛苦啦! 刘恩三 安徽贤首公司 2011 年12月12日 越来越好! 马椿美 2011 年12月12日 生态农村,生态心灵,和谐世界,天人合一。 董凯 2011 年12月12日 蒋 教授心生吉相,福慧常驻! 黄飞 湛江师范学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 回归自然 天地和谐 廣兴谦 2011 年12月12日 ============================================================================= 生态农业,利国利民 弘毅生态农场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山东省临沂市农科院院长范开业 党委书记钟建峰 植保土肥所所长张贵国 2012.04.02 生态养殖,大有可为 李月国 山东临沂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2012年4月2日 ============================================================================= 生态有机农业——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共同期待,共同目标 祝 弘毅生态农场事业节节高升 田忠红 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执行总裁 健康的土壤 健康的食物 健康的生活 池田秀夫 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土壤改良技术顾问 2012.04.03 =============================================================================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临沂市生态循环农业的亮点。 临沂市农业委员会 怀德良 2012 年5月4日 ============================================================================= 科技+资本促进生态农业大发展。 四川弘民集团总裁 宋志远 2012 年5月5日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9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七十三:弘毅农场访客留言(4)
蒋高明 2013-10-22 21:07
弘毅生态农场的事业将光照此后的中国,如转基因的恶魔之手伸向中国的农村,此处将成为中国革命的农村根据地,相信反转之战的打响生态农业之路将成为未来中国的必经之路。弘毅农场作为科研基地,可以和中国反转事业结合,为反对转基因提供农村阵地。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专业 毛小龙 赞成不谈政治的观点,只是你们也清楚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三农之外,由于是短时间停驻,不能参与农活。谢谢热情招待,讨论时间应该更多。 南京师范大学 文秘专业 吴海回 虽是走马观花式的体会,我却仍然感受到了以人为本、以自然为目标的生态农业的完美设想和美好前景,祝愿蒋老师的实践在未来开花结果。 广东海洋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 宋旭志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知道未来的农业究竟会以怎样的模式发展下去,是按照现在的状况继续走下去,还是在某个时刻发生大幅的变化,向传统农业回归……但不管怎样,生态农业终归是一种尝试和探索,而尝试和探索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一种值得肯定的作为。 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专业 李真 生态农业如果仅仅只是个科技问题,我认为那将很快解决,但是,在进行生态农庄建设工作时,所碰到的问题大都难以用科技解决的。我认为应当适当增加专业的人员解决“人”的问题,教育开导当地农民最好将风险降低。谢谢 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专业 陈迪波 金木水火土,阴阳和谐,物法自然,很庆幸能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看到和了解到生态农场这样一种方向,带有科学和更为理性的一种返璞归真。祝越办越好,为中国和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新的方向。 南昌大学 金融学专业 廖燕霞 来到这里,收获不少。祝搞好生态农业,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 韦泽睿 了解到生态农业,有机产品的推广难在见效慢,前期投资大、成本高,尤其是未打开市场,缺的是经济效益。建议在研究的同时将成果进行推广运用,扩大影响,搞研究与生产、销售结合来探索。 成都理工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新闻系 向宇秀 生态农业需要多方面帮助,请联系公益、环保、NGO、NPO组织和法律、宣传手段来维护生态农业,并继续向教育领域的老师、学生加以合作。谢谢! 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 马文飞 转基因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到主粮这个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个专业技术问题了,直接关系到13亿大国的安危了,他直接与粮食安全问题挂钩,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了。因此他不是一个人抽根烟、吃根油条、出个车祸送条人命这么简单,而是13亿人之生命上了一条不可回头的不确定安慰的大船,绝不能因眼前小利绑架一个国家的命运。 天津农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冯蒙奇 生态农场有很大的前景,但我一直在想,能否可以进行生产链深加工生产,也可考虑立体农业,循环操作,即:将机械生产、生态工程、经济林均做些工作。甚至考虑实际推广可行性。若农民都不愿耕作时,那意义就不大。 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专业 栾毓华 ============================================================================= 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健康的源泉 张香松 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新的航标,此健康道路定会越走越宽 梁中伟 愿弘毅农场与银香伟业在有机农业道路上共同发展 李晓明 图书馆很漂亮,木柜书架感觉很舒适;二楼客厅、卧室很温馨,有家的感觉;沼气工程设在地下较合理,很节约资源。愿农场越来越好! 李文文 希望弘毅生态农场与银香伟业集团有机农业研究院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有更多交流,共同进步,为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曹艳霞 期待弘毅生态农场基地与银香伟业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范中亮 弘毅生态农场的师生们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向蒋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欢迎到银香伟业公司参观和指导生产! 叶云 为过国家农业和谋出路,为百姓民生谋福利,创人类与自然和谐,弘毅首屈一指 郭清 2011 年4月5日 ============================================================================= 蒋 老师带领师生多人在弘毅生态农场设立的以养殖为核心,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特点的生态农场模式,是我国生态农业及带动农民致富的一种伟大实践,对未来北方农区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蒋老师师生一行的热情接待! 郭岩彬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2011年4月12日 ============================================================================= 通过对农场的学习参观,了解生态农业是一个趋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投入的事情,对农业有利。 李怀宝 青岛德海蔬菜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4月22日 ============================================================================= 祝弘毅生态农场能在农村环保和循环经济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试验之路。 王剑峰 平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11年5月22日 ============================================================================= 弘毅生态农场正在为全世界农业的未来做出较大的贡献! 唐京波 2011年7月23日 弘毅生态农场为中国农业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道路,反转斗争是长期的、艰苦的,应该将有机农业推向全国,重走中国革命之路! 胡健 2011 年7月23日 =========================================================================== 祝弘毅生态农场成为中国农业的标杆,成为新的农业大寨,愿弘毅农场为中国农民带来新的福音。 李同国 2011 年8月21日 =========================================================================== 弘毅生态农场是人类农业未来方向,让更多的人了解弘毅,践行弘毅思想,向蒋高明教授和全体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致敬! 万玲琍 安和四季绿色健康联盟 2011年6月1日 世界是我们的,做事大家来! 俞沧粟 安和四季绿色健康联盟 2011年6月1日 祝蒋 老师愿望早日实现,争取最短的时间发展到农村,永远支持您。向您学习,向您致敬!您是国人的骄傲。 段顺南 2011年6月1日 ============================================================================= 健康从土壤的健康开始。 陈树祯 亚太地区顺势疗法学会主席 2011年7月4日 ============================================================================= 弘毅生态农场正在为未来农业示范! 陈之端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植物分类学报主编》 2011年7月23日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把井冈山的红旗 插遍全中国 生态平衡的天道 是人类生存之道 顾秀林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 美国夏威夷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 2011年7月23日 ============================================================================= 在这里看到了您们用雷锋精神艰苦创业,向您们学习致敬! 何朝海 中国雷锋报社主编 2011年8月21日 蒋高明 教授的弘毅农场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生态农业完全能够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作为理论工作者应自觉地宣传它,让它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 戚桂锋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博士 2011年8月21日 弘毅生态农场的模式是中国新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我们愿意一起努力把它推向全国,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践,造福城乡人民。 范景刚 北京乌有之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乌有之乡网站站长 2011年8月21日 祝愿弘毅生态农场兴旺发达,为中国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张勤德 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局原局长 2011年8月21日 =============================================================================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七十二:弘毅农场访客留言(3)
蒋高明 2013-10-18 20:16
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力争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企业、上市企业。 江苏省淮安市粮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刘广洲 2010年9月16日 弘毅生态农场里生态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成功体现,愿此理念和模式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同和参与以及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罗玉珠 2010年9月22日 弘毅生态农场可以作为一个样板,以规范的模式,因地制宜的推广。 科研来源于人民,也要归于人民。用农业科技造福中国,造福人类。弘毅是可行之路。 “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山东农业大学环境生物研究协会 刘洪强 2010年10月7日 弘毅小天地 生活求质量 山东农业大学环境生物研究协会 古志田 2010年10月7日 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一种全新的观念!但过程任重而道远,希望社会上各界人士通过弘毅以及先明科学者的呼吁,更多人认识到“以自然力恢复自然”以及“草木,灌木”的重要性!! 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为此出一份力! 山东农业大学环境生物研究协会 程广锋 2010年10月7日 来参观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感到弘毅生态农场的发展前景很可观,做的很好,衷心希望以后我们能对生态有机农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山东农业大学生科院 刘文雪 2010年10月7日 我希望假期来当大厨。 山东农业大学 刘展 2010年10月7日 任重而道远 山东农业大学 李强伟 杨泉泉 2010年10月7日 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弘毅生态农场是未来中国式农业的模板。 山东农业大学 郭文贺 2010年10月7日 生活的最终追求,绿色,健康,发自内心的愉悦! 山东农业大学 王宗俊 2010年10月7日 我心飞翔。 山东农业大学 唐恒朋 2010年10月7日 ============================================================================= 蒋 博士: 希望弘毅农场能把中国的农牧业带到希望的田野,把中国农牧民带向更好的明天! 内蒙古巴林左旗副旗长 王健 2010年11月30日 ============================================================================= 建设性意见是暂时提不出的,只是来到这里便有了很多希望: 希望生态农业的科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希望生态农业的发展能真正惠及中国十几亿农民。 希望生态农业能为自然与人类开辟新的天地。 希望生态可以惠及我们的地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风华学社 鞠宏艳 2010年12月18日 ============================================================================= 喜欢原生态,喜欢真实与简单,遵循道法自然,宇宙,自然向前,释一谦卑。 作为小辈,不能妄加评论,只是真心地喜爱着自然的生命,自然的植物,自然的生态,自然的人们。 嘤鸣求友 共勉! 中华女子学院嘤鸣学社 王雪娇 2010年12月18日 这里是没有野蛮的文明,希望以后常带更多的同学,青年来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文明。 期待多多支持,指导! 这里真好! 中华女子学院嘤鸣学社 赵忆帆 2010年12月18日 ============================================================================= 希望生态农业的研究与生态文明的理念相结合,建议生态建筑(生态厕所)也能够在农场推出。 大学网 吴云龙 2010年12月18日 生态农业任重而道远,我觉得生态,自然地理念在现今的工业文明时代是及其缺乏的。我们应该反思,倡导一种生态的生活方式。 大学网 邓笑 2010年12月18日 ============================================================================= 美国著名作家Mark Hertsgaard留言 ============================================================================= 北京绿牛农庄陈礼贞女士留言 ============================================================================= 德国CIM专家兼北京科技大学项目负责人、德国亚堔大学博士生Mario留言 德国CIM专家兼北京科技大学项目负责人、德国亚堔大学博士生Mario留言 ============================================================================= 内蒙古正蓝旗客人来访留言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来访留言 ============================================================================= 德国海德堡大学考察团来访留言 ============================================================================= 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James Harkness留言 =============================================================================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山田七绘研究员留言 ============================================================================= 参观弘毅农场,发展有机农业,中科院蒋教授为人民做榜样! 临沂兴大集团 吴学功 2011年2月15日 ============================================================================= 探索中国的农业出路,为中国的农业做出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亚西 来到了农场,大开眼界,也感到中国的农业大有希望了。在此提个小建议:因为农场肯定很多人来参观学习,所以可以在关键的科研地方立块牌子,写明该项目的基本情况,以便人多时有人可以听讲解,有人可以看解释。 记得袁隆平去国外参会时,外观专家轻蔑地问:“你们中国这次学什么来了?”袁隆平答道:“这次是教你们来了。”希望在蒋教授及众多人的努力下,中国能在农业上扬眉吐气,掌握核心科技、专利,不仅从数量,更从质量上成为一个农业大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邹赫 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利益,生态农业要在小农当中推广是比较困难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因其规模较小也不适合生态农业的推广,可以考虑以合作社的方式,或者是说服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农场或粮食生产基地,率先推广生态农业。 自然界万物皆是相生相克,生态农业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东方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转基因技术是一味的迷信科学,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没有从长远的考虑,且有很大的危险性,人类最终会反思西方的工业文明,回归东方的文明,所以生态农业是有很大的前景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 陈卫华 有机农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离不开蒋高明老师与各位师兄师姐的努力。正因为你们辛勤的研究与实验才使得我们吃上健康的食品。我认为现阶段应多联系对此有兴趣的党政机关、公司企业,让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并将相关知识传授给愿意合作的农民,祝祝你们越办越好!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专业 杨博 你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农业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祝愿农场为中国未来农业开辟出一条光辉大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进步需要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共同推动。 中国政法大学 冯英席 生态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大做强,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同时,应该多考虑各方面的事情。如农民的需求与基本情况、政府的政策、当时的人文环境。 因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做成已成功的模型来让人民看到希望,要让农民看到利益。谢谢 中国农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袁洪涛 这是一种方向,一个具有荣耀和使命的方向,或许种种原因现阶段不能推广,但相信弘毅农场终能成为中国农业的一个里程碑。祝你们走得更好更远! 中央财经大学 统计专业 葛新宇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篇国际论文发表纪实暨从事科研10周年纪念
热度 2 whoiswho 2013-10-17 10:08
正好十年前,开始了第一篇国际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工作。那时刚刚从非知名院校考入某 985 高校,看到同学们都来自带数字编号( 985,211 或者其他?)的学校,而本实验室我们三人除我外均来自 985 高校且是本专业排名前几的大学,再加上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以前做的工作差距较大,顿感心理诚惶诚恐。只有心里不安同时拼命看文献和做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步进入角色及得出一些初步结果,略感宽心。不知何故,导师安排将相应成果与人合作(我撰写为主)撰写一篇科技论文,且要求投递到国际期刊,心中顿感惶惶然。那时候已经开始讲究 SCI EI ,但自己所知不多也没想过这些,只想着“国际期刊”那肯定是不错的了。没有任何国际期刊论文撰写经验,先把主要内容脉络理了一下,将相应方法和结果等用中文做了整理,花了较长的时间做了翻译和修改,整整写了 27 页,前后花了二三个月的样子。心里也没底,交给老师审阅和修改,导师效率还比较高,经过 10 天左右将论文返回,除了部分语言问题,修改倒不是很多。很快定稿,往哪里投稿呢,自然一头雾水。老师建议投稿 IEEE Transaction 系列的一个期刊,也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初生牛犊不怕虎,俺那里知道顶级不顶级,投出就是了。网络查找期刊地址,有在线投稿系统(那时候电子投稿等应该开始发展阶段,很多还是纸质投稿,后续提到),按照要求一项项提交,很多东西也不懂,如 Cover letter , Highlights 等。从导师那借了一本古老的书,主要讲述怎么投稿、写信、交流等的类似写作教科书的东西,比着葫芦画瓢,总算完成了任务。导师再三叮嘱别把他的宝贝书丢了,说买不到了,我也舍不得还,放在我那好久,直到快毕业才归还。 既然投稿出去了,自然也就不管他了,继续自己的实验和研究。大约过了 2 个月,收到电子邮件,稿件被拒稿了。仔细看了下编辑和审稿人的 comments ,密密麻麻洋洋洒洒看着眼睛累,打印出来居然有十多页,第一次知道审稿是这样的,专家不好惹,按照导师的古董书籍进行了逐条的 Rebuttal and Response 并补充结果。拿给导师看,导师建议投稿另外一个期刊,行业内也算前列的(后来才知道),当然影响因子等与某些专业不具有可比性。修改细节不提,查找该期刊投稿方式,居然没有电子投稿方式,需要打印出来提交。一式六份,双倍行距,厚厚一打,到邮局问了国际邮件的邮寄方式,寄出,大约花了 80 元人民币。然后就是等待期,过了几个月,审稿意见返回,再次不予赘述。前后经过大约 5 轮修改,从 27 页砍到 13 页,终于接受发表。当拿到铅字的复印件时,感觉到了由衷的喜悦。 这个过程大大增强了自信,后来知道我比高一级的还早发表文章,导师也敢给我更多的任务了(当然除了科研任务,也有打印复印邮寄等杂活,无怨言,不影响主体工作)。由于组内第一次发表在这个期刊上,多次受到老师或明或暗的表扬,自己心里自然也窃喜。组内开了头就好了,后续其他人也逐渐在该期刊发表文章(题外话: Group 的影响力)。后来继续完善工作,给某国外企业开发类似产品和技术,企业每年给一部分钱,按照时间节点来检查,每月都来看结果,压力山大,比前面的文章可是难多了。不在于多难,而在于这种无形的力量,也能感觉到导师和组内人的压力。反正每天晚上睡不着觉,早上早早醒来,身体摧残较为严重。长话短说,后续结果还不错,到公司去汇报工作。觉得实际结果还不错了,公司注重实际结果,理论可能不懂。汇报完毕,该国际公司的研发老总管美籍华人某先生又让我震撼,人家哪里不懂啊,对理论的把握和国际视野比俺强多了,点评到位,提了一些技术问题。但总归对这个项目是肯定的,可以继续下一期了,老板也松一口气。现在回头想想由于是交叉学科的工作,非科班出身,自己做的也不深入,发表的工作也不尽完美,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反正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也不过是普通科技者做的普通科技工作,能有点进步或者实用性也是好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论文每年也能发表个 1-2 篇的,但第一篇论文的撰写和当时的科研情况还历历在目,对我也影响颇深。当年的很多经历自己至今受益,如当年给国际公司做项目,也按照要求写了一个国际专利,但国际公司要求产权是他们的,对自己的思想也产生了一些冲击,那时候也不懂的,后来到国外留学就比较留意产权问题,也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讨论此事。现在自己开始带学生了,我很愿意把以前的经历和经验与他们分享,也经常回顾以前的切身经历去理解他们。比如我经常建议学生写英文论文最好直接用英文写,但有的人确实不习惯,我也不一律强求,想想自己当年好像也是汉语整理了翻译的,只能逐步去改进了。不过看来学生做的比我好,有人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优秀论文啥的,虽然不代表什么,但总归不是坏事。在比如,现在招收学生,尽量不去考虑他们出身,来自重点的,或者二本的先看了人再说,因为俺当时去学习就不是身份较好的人,从学生培养的经验也看,到目前为止,还是别人转给俺的一个二本或者三本的学生做的最好(当然好学校的几个也不错,因人而异)。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自比一代强,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注:纯凭记忆的随笔,回忆不精确处待查证电子邮件等资料后修正 注2:发了几次,都没到参赛博文里面,最后一次,不管它了。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73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