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业学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怪胎--二年制及三年制硕士学位
热度 17 lin602 2014-8-5 18:53
三十年来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一直是三年制(少数学校少半年),前几年开始,开设了二年制的专业硕士学位。因此就出现了三年制的学术型硕士与二年制的专业型硕士。理论上学术型硕士培养目标以学术研究为主,专业型硕士学位以应用研究为主,硕士学位原则上含金量相同。 实行专业硕士学位的第一年,二年制硕士不大吃香,但经过二、三年后,许多研究生愿意读二年制的专业硕士,而不大愿意读三年制的学术硕士。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中就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现象。 为什么? 在公务员及其他工作录用中,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学位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三年制毕业的硕士生除了读博士毕业后可以到高校工作外,读完硕士学位一样到企业上班,而企业往往对这二种学位不大区分,三年制研究生不占优势。而如果专业硕士愿意读博士学位,也不是不可以。这多读一年有价值吗? 在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中,不少学术型硕士也在做应用研究,许多研究生也竭力要求做应用研究,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好就业。而不少专业硕士因为某些原因,其实也在做基础研究,这是不同导师给的题目不一样(我们也审查过不少专业硕士论文,这现象是明显的)。表面上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上好象有点差别,在实际培养中,经常是界限不清的。 这次教育部关于免推研究生又下达文件,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一视同仁。 无论从招生、就业、免推等许多方面,专业硕士与应用硕士除了二年与三年的差别外,差别不是很明显。从性价比来说,二年制少读一年书,是合算的。 我觉得,二年与三年制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设置与实际培养过程中,无法体现出二者的差别。觉得是个怪胎似的。 不知道其他学校或专业是不是有其他做法,说出来交流交流。
9463 次阅读|32 个评论
塞翁失马记
热度 3 zilu85 2014-2-25 10:56
寒假里,有关部门布置了申报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位硕士点的任务。我们本来已经有了学术学位的硕士点,这硕士专业学位说实在的是个鸡肋。跟领导商量,锅说必须报,灶说不用报,炊事员就比较纠结。考虑到专业的发展,还是硬着头皮决定试一试。由此开始了一个不情愿的历程。 填表、写论证书,写教学计划,尤其是联系附属医院的信息部门作为实习基地,请他们填写有关的信息,我和闫雷连滚带爬地忙了好几天。 由于要说明生源充足,调研了那些综合性大学已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的情况。感觉这个专业学位的教学开展的差强人意,报的人不多,效果也不好。南开大学的柯平撰文说“ 2011年首批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招生并不理想, 除北京大学等少数学校没有计划招生外, 大部分列出招生计划的学校却出现了报名人数少的开局困难, 只有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几个学校的招生情况相对较好, 但也存在因招生名额不满只能依靠从科学学位招生中调配的现象。南开大学招生出现良好开局, 2010年报名人数115 人, 最后录取22 人。于是出现了一种对于专业学位并不看好甚至悲观失望的情绪, 或者认为专业学位从起步时起就不得不踌躇徘徊”。在美国甚至被评为最差的专业学位。如果我们也面向图书馆等图书情报部门培养侧重实践能力的硕士人才,只能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想到了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很多在医院信息部门工作的本科生应该更需要这样的学位,既不影响工作,还能比较轻松地获得硕士学位,对学生是件好事,对专业来讲,发挥图书情报专业信息管理方面的能力,还能弥补实践培养上的不足,也是一个双赢的机会。这种冲动支持着我们按照这个目标来组织申报,也铸就了我们失败的命运。 面对省里的专家,我答辩时就强调,我们意图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招生不景气的情况下,探索一条满足社会需要的新的方向。与总的培养目标不冲突,是面向医疗卫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硕士培养方向。我们又具有实力完成这个任务,恳请专家们支持。 然而,专家们提问时还是说,我们培养计划里图书馆学的核心课程太少了。 我前面的话等于是白说了,于是我们就被踢出去了。 还有专家意犹未尽,很是气愤地对我说:你有的课程设定了50学时,这个算学分时应该算多少? 我说:我查了一下国内其他院校,有的学校是30学时一个学分,有的是18学时一个学分,所以我没有写上具体的学分。 专家说:16学时一个学分,是国家规定的,你50学时算多少? 我说:我没听说过这个国家规定,学时数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学分可以商量着来,根据课程的学时和难易程度。 专家很生气:16学时,是国家明文规定的。 我心虚了,毕竟人家是评委,是专家(还可能是教育专家),不仅有话语权,还有决定权。我只好唯唯诺诺地承认自己孤陋寡闻。 只是,到现在,我到网上查,也没找到这个国家规定;反而看到很多大学规定的一学分16,18甚至20学时的,谁能告诉我到底一个学分时多少学时呢? 作为校名带有“中国”二字的大学的老师,也参加过很多评比,既有评别人的,也有被别人评的,但是很少在省里被评。所以这些专家俺们真是不认识,只是知道他们很权威。 暗下决心:以后,无论是到哪儿被评,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爱通过不通过。 还有,以后再也不申报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业学位了,不值。
个人分类: 教学|414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liyadong 2012-7-18 08:5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   二、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为D.Eng。   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作出创造性成果。   四、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由高等学校授予。   五、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六、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设计。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和导师团队联合指导。   七、工程博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学位论文能反映学位申请者的贡献及创造性成果。   八、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学位授予单位颁发。   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成立全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指导。   中新网4月1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前印发《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通过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该学位由高等学校授予,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方案明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为D.Eng。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位由高等学校授予。   方案规定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此外,工程博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学位论文能反映学位申请者的贡献及创造性成果。 工程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72号文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清华大学等25个学位授予单位被批准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    25所国家首批工程 博士 培养单位名单列表   1、北京大学(“电子与信息”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2、清华大学(“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    4、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   5、天津大学(“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6、吉林大学(“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7、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8、复旦大学(“电子与信息”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9、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10、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制造”和“电子与信息”领域)   11、东南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   12、浙江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14、山东大学(“先进制造”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15、中国海洋大学(能源与环保”领域)   16、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   17、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18、中南大学(“先进制造”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19、四川大学 (“电子与信息”和“生物与医药”领域)   20、重庆大学(“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21、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领域)   22、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   2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   24、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 院(“电子与信息”领域)   25、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和“能源与环保”领域) http://baike.baidu.com/view/5378714.htm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2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年制不可能与三年制研究生一样水平
热度 21 lin602 2012-1-7 22:15
二年制研究生时间太短了,有时候根本还没有进入科研角色,就要找工作,写论文准备答辩了。 三年制研究生一般有一年半时间做科研,如果训练得好的话,能够在科研能力上提高一个档次。而二年制研究生刚刚入手,还没有有点深入,就结束了。 社会如何认定这些差别,自有市场的评价与认可。如果市场对二年制三年制一样的认可度,那三年制的研究生则会被二年制彻底取代。 压缩二年制研究生读课程的时间在半年,静心做一年科研,最后半年找工作写论文与答辩。这可能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做法。 如果三年制研究生在今后工作中,普遍要比二年制的好甚至好一个档次,那么二年制研究生在社会上仍然还会被认为‘亚’或‘准’硕士。 性价比,我觉得是三年制研究生要好于二年制。学生与社会的选择会按照性价比进行的。 研究生到企业能够挑起企业新产品开发及技术进步的重担吗?
4522 次阅读|36 个评论
今天给学校提的建议
热度 5 lin602 2011-5-15 17:29
今天到南京大学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与南京工业大学一教授聊起二年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事情。接着给校及研究生院领导发个短信,建议将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让他们到企业进行科研工作,这样,可以保证他们有一年时间训练科研。 二位领导分别回了短信,近期学校正在制定二年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计划,准备听取意见,最后定稿。 当然是不是最终采纳,有没有教育部框架的限制,还要等待最后结果。 我觉得,如果二年制研究生第二学期课程没有结束,他们是没有办法到企业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应用科研为主要内容,国家建议结合企业科研开展研究与培养。 如果研究生们科研时间太短,科研能力弱的话,企业将不太欢迎他们,他们的就业今后就没有优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将没有好的作用。 在此写出,目的是与大家进行交流,也想听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今年我校好象是第一次招二年制研究生(去年有没有招我记不清了),我也招了二个,学校的培养方案还没有出来,下面就涉及到写培养计划及选课的事情了。 有没有好的建议,提出来,我们可以参考。
3461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chm818 2011-5-3 14:12
据教育部网站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内容如下: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 二、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为D.Eng。 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作出创造性成果。 四、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由高等学校授予。 五、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六、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设计。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和导师团队联合指导。 七、工程博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学位论文能反映学位申请者的贡献及创造性成果。 八、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学位授予单位颁发。 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成立全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指导。
1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18000元就可上“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班”
毛宁波 2011-4-19 21:54
18000元就可上“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班”
今天去医院照顾老母亲,看见一招生广告,觉得比较有意思,特照回来与大家分享。想圆博士梦的可以参考一下! 在上述“在职临床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必备条件”里面看不出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是否可以理解为不需要做论文,只需要发表规定的核心期刊论文而已!请大家讨论讨论!
个人分类: 其他|2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业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热度 2 vcitym 2011-4-16 20:01
今天读到 张有学 的博文“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联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4867do=blogid=433830 ),前几天看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4/246085.shtm ),觉得二者应该联系一下,可能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有促进作用。 硕博连读(硕博联读、硕博贯通等)暂且一视同仁地理解。这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这种培养模式很多年,取得了很多成绩。前几年国家开始设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今年间或已经开始有毕业生走上社会。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专业硕士招生报名和学术硕士报名没有完全说清楚,导致很多报学术型的硕士生因成绩低而不得不转到专业硕士学习。这部分专业硕士由于其中一些优秀学生想走硕博连读,政策不允许。无奈他们的人生从此发生变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出台,我想如果大家能够看到现在专业硕士的情况,尝试专业硕士进行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进步。 当然,如果专业硕士、学术硕士之间可以转换,那么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就会更加灵活。毕竟,大家对专业硕士的发展定位还不明晰。因此,完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下图。
61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评“我国将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 推进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
热度 3 zhoujg 2011-3-17 12:52
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 在我国设置工程博士专业的决议 ,先不说这是不是中国特色,个人认为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是否变味则又是一个话题。 我在一家从事技术工作的大型企业工作了7年,还在职攻读了博士,深切的感受到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对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 这几年,大型企业都有钱了,对高端人才的待遇也不低,但在高端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策划和开发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短板。我是搞软件的,从这几年来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和工学硕士的比较来看,总的来说后者的水平还是要比前者要高;而工程硕士虽然上了几门更贴近应用的技术课,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所要的深度有很大差距,而且现在这些技术的学习和获取方式多样,如果你足够勤奋的话,完全可以自学,所以工程硕士比工学硕士没有什么优势。而通常工程硕士基础稍差一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抽象能力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再来说工程博士,现在的情况看企业中的在职博士差不多一半(保守的说)都是领导层在为自己博一个名头,而是否真正经过博士阶段的磨练,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中国每年已经培养了那么多的博士,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人尽其用,如果真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那就要加强对博士就业导向的指导,同时也督促企业建立更利于博士发展的环境。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做面子工程只会导致旧问题没解决,又出新问题。 看到很多博士宁可去三流、四流....的地方去做老师,也不去可能有更大潜力和自身发展舞台的企业去发展,这说明什么呢?当然,深层次的原因很多,但教育部门应该清楚不同学校的定位,应该通过政策去引导人才的流向,总是期望自下而上的自觉我看是没有希望的。 博士不去企业可能主要原因是怕在企业中没有研究机会,只能做“低”水平的开发,但这也恰恰是机遇。至少我觉得实际应用的开发要比在那些不适合做研究的学校中搞空虚的研究要好很多。我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博士愿意到企业中来,同时也期望企业能真正创造一个利于博士成长的环境。
个人分类: 职业发展|370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
xpzou2008 2011-3-2 20:15
光电信息与 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汪 老师 T : 82426915 ; 82426916 13621067139 ; 15201180133 E : bxkdgd@163.com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1 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一、 招生专业学位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 二、 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相关问题的说明 1、什么是 “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 ”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 专业学位( professional degree ),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 academic degree )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2 、全日制工学硕士、全日制工程硕士和在职工程硕士在招生培养等方面的区别。 招生类别 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 全日制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研究生 (实践型)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研究生 (在职工程硕士) 硕士类别 工学硕士 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 招生计划归属 教育部 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办 招生对象 各类符合报考条件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 主要面向参加当年统考的应届本科考生 主要面向具有一定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在职人员 考生来源 全国统考考生 全国统考考生 全国联考考生 报考时间 每年 11 月份报名 次年 1 月份考试 每年 11 月份报名 次年 1 月份考试 每年 7 月份报名 当年 10 月份考试 录取原则 国家统一划定 录取分数线 国家统一划定 录取分数线 招生学校自定 录取分数线 教学方式 全日制教学(全脱产) 全日制教学(全脱产) 主要利用双休日和假期 教学(不脱产) 教学范围 按学科专业教学 按学科领域教学 按学科领域教学 录取类别 非定向、定向、 委托培养、自筹经费 非定向、自筹经费 委托培养 学制 2.5 年 2.5 年 3-5 年 学费 4000 元 / 年 4000 元 / 年 总计 22000 元 / 生 授位类别 工学硕士 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工程硕士 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工程硕士 学位证书 培养侧重 学术理论与应用 学术理论与实践 学术实践 过程管理 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 过程管理 毕业派遣 发派遣证 发派遣证 无派遣证,回原单位工作 3 、专业学位教育在招生对象、培养模式、学习方式上的特点 2011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均从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中招生,按照 “ 专业相近 ” 的原则组织生源。即考生可申请调入与本人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近学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领域),原则上从初试科目中设有数学考试科目的考生中招收或调剂。两类研究生在招生及调剂时按照 “ 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 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在学期间,必须保证有必要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在学待遇 入学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待遇和学术型研究生同等对待,且在学期间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校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统一提供住宿并且收取住宿费,具体标准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5 、毕业证书 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拿双证,即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同时发派遣证,不同的是学位证书是专业学位证书。 6 、 MBA 招收 MBA 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必须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或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008 年 7 月以前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 5 年或 5 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 2 年或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009 年 7 月以前毕业);年龄不限;学制两年;学费暂定 50000 元 / 年。 三、 复试材料 1 、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2 、调剂申请表; 3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带学生证); 4 、一张 1 寸免冠照片(体检表用); 5 、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 四、 招生学院联系方式 招生学院 招生领域名称 领域代码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光电信息与 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汪 老师 T : 82426915 ; 82426916 13621067139 ; 15201180133 E : bxkdgd@163.com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1 年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表 姓 名 性 别 照 片 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 政治面貌 民 族 身 份 证 号 通讯地址 及邮政编码 联 系 电 话 E-mail 地址 毕 业 学 校 毕业时间 所 学 专 业 学 历 有何专业特长 第一志愿报考单位 名 称 研招办通信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 传 真 考生编号 报考专业 初 试 成 绩 思想政治理论 外国语 ( ) 业务课一名称 业务课一成绩 业务课二名称 业务课二成绩 总 成 绩 申请人签名 是否服从校内专业调剂 否 申请调剂复试专业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招生办公室意见
个人分类: 考研调剂|2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发展的几个前提条件
热度 7 lgmxxl 2011-2-13 08:51
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发展的几个前提条件
2011 年 1 月 14 日 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出这样的信息: 2011 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将超 30% ,到 2015 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将从以学术型为主,转到以应用型为主,专业硕士学位在研究生招生中达到 50% 以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成为今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流。由学术型研究生转型到专业型研究生,无疑将对我国硕士生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众所周知,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自 1991 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已走过了 10 年的发展历程。 2011 年,我国已设置了 38 类专业硕士学位,招生专业数有 162 个之多。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仍有相当多的问题,这其中既有理念、观念上的,也有发展出路上的。专业研究生科学发展尚需要一些前提条件。 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之科学定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定位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目标群体定位三个方面。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专业学位研究生重在应用能力,重在专业技能,重在职业素养。这直接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重在基础研究,重在研究能力,重在科学素养。在服务面向定位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服务对象是高校、科研院所之外的大型企业和社会组织。这恰恰适应了目前社会的需要。目前, 70% 以上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应用性的工作。专业学位人数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研究生专业结构与社会专业结构的匹配性。在目标群体定位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流应该定位在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中职在校学生数大概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持平;高职学校数为 1215 所,在校生总数达到 964.8 万人,大概与普通本科教育持平。这些职业型、应用型人才需要有更好的出路,需要有学位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是他们提升自己学位、学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把握住这些毕业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有了高质量的生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学位系统完善 我国自 1991 年开始推行专业硕士,当时只有 6 类专业,包括 MBA 、 MPA 等。但是这么多年来,专业硕士只是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开展,只发放“单证”(学位证)。故截止到 2008 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也才累计招生 86.5 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 24.6 万。这其中的发展瓶颈即是没有完整系统的、与之相匹配的学位体系。自 2009 年开始,教育部同意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学位证和毕业证)。这可以说是专业学位硕士发展春天到来的先兆。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发展学位体系需要完善的方面:①副学士学位。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设置,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②专业本科学士学位。目前,我国只有通识性的、学术性的本科学士学位,没有专业性的学士学位。这就使高职学生没有学业上升对应的出口学位。很多高职学生不得不进入普通本科,然后改行走学术型之路。这既是人才浪费,也是资源浪费。应该建立与高职院校副学士相对应的学士学位,以使它们能够顺利衔接。③专业博士学位。现代专业博士始于 1920 年哈佛大学首次设立的教育博士学位 (Ed.D) 。专业博士学位是专业硕士学位的延伸学位,也是一种职业性学位,也强调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目前,我国在部分专业硕士学位中已经开设了专业博士学位,但数量很少,应该加大我国专业博士学位专业建设。当这些专业学位成为系统后,专业学位教育的春天才算真正到来。 现有专业学位类型图 专业学位研究生之培养模式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专业学位点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没有质的变化,这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既然定位是应用型、职业型、实践型,就应该在入学方式、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实习条件、评估体系等方面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有质的区别。教育部已经作出决定,从 2010 年起,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采取“分类报名考试、分别标准录取”的方式进行,按照“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和内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模式将有大的变化。余下的就是其它几个方面了。这其中重要的是课程应该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教师应该既有基础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至少应该大量聘用企业导师;实习、实践要有基地,要有实践性、实战性、应用性;要有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专业学位研究生才算是实现了设置时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才有保障。 以 2009 年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标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步入正常轨道。准确的目标定位可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市场适应性,完全的专业学位体系可以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创新的培养模式可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特型和特质。此三者可使步入正常轨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我们期待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得到用户的肯定。 教育部网站: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wbl/xwzd/xwlx/
个人分类: 教育杂谈|4721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专业学位硕士遭社会冷遇 被认为是“花钱买的”
DNAgene 2010-9-26 09:01
博主观点:坚决反对扩大所谓专业学位的招生规模。如果哪位网友与本人有相反观点,敬请留言,我们深入讨论。下面是转载自武汉晚报的新闻。 尽管你叫得热闹 我依旧岿然不动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仍遭冷遇 详情请看: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0-09/26/content_4129675.htm 本报讯(记者 翁晓波 屈建成 通讯员 王哲)一方面是各大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招生量的增加,一方面是考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冷眼相看。 昨日是2011年研究生招生预报名的第一天,201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暨师范类、农林与生命科学类考研专场宣讲会同时在华中科技大学等三高校举行。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了10位考生,其中7位都表示还是要报考学术性硕士。会场上一位大学的老师说:社会对专业学位硕士的态度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专业学位硕士,是相对于传统的学术性硕士而言的。我国从1991年开始推行专业硕士,读者耳熟能详的包括MBA、MPA等。但是这么多年来,部分专业硕士都是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开展,发放单证。在许多学生、家长包括用人单位眼中,这种硕士没有经过全日制学习、文凭没有学术性硕士硬、甚至是花钱买的。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1年继续推行此政策。一位高校研究生处的负责人透露,国家拟计划,在2015年,将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的数量,控制在1:1的比例。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处王老师介绍,专业硕士主要培养应用性人才,以后几年会逐年加大力度。今年,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专业硕士的招生数量。从目前考生咨询的情况来看,还是选择学术性硕士的人多。王老师说,接受专业学位硕士需要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家长、考生和用人单位转变观念。 详情请看: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0-09/26/content_4129675.htm -------------------------------------------------------------------------------------------------------------- 附搜狐网部分网友评论: 搜狐社区: superd140so 2010-09-26 07:32:47 一点没错,就是买来的 很多高校就是考这个办班赚钱 回帖 顶一下 查看回帖 搜狐网友 2010-09-26 07:18:18 144801280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回帖 顶一下 查看回帖 搜狐社区: dasihua100so 2010-09-26 07:34:25 144801538 现在我们有几个东西是真的? 回帖 顶一下 查看回帖 搜狐社区: s7856so 2010-09-26 07:35:23 144801548 莫须有?难道不是买的?哦,不是买的就是抢的。反正是假的。 回帖 顶一下 查看回帖 搜狐社区: meiluzhu 2010-09-26 07:25:58 144801395 学生、家长包括用人单位都很质疑,为什么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的数量要达到1:1的比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第二届五次会议在兰州召开-转载
liudongyang 2009-5-19 19:42
5 月 14 日 16 日,由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处和动物医学院共同承办的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第二届五次会议在兰州宁卧庄宾馆召开。会议总结了 2008 年的工作,提出了 2009 年的工作设想,总结了 2008 年兽医专业学位培养管理与教学实施专项检查工作,并对今后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提出了发展思路。 5 月 14 日 下午,甘农大校党委书记王家勋在宁卧庄宾馆看望了与会委员。校长王蒂在开幕式上致 欢迎 词,并在我校举行 会议期间陪同各位专家 参观了校园、动物 医 学院和校史展览 。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等9所 兽医专业学位培养 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 5 月 15 日上午 的开幕式。 国务院学位办 农工处 欧百钢处长和 甘肃 省学位办余学军主任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会议由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邹思湘 教授主持,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农业大学 陆承平 教授作了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8 年工作总结与 2009 年工作设想的专题报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董维春 教授汇报了 2008 年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会议总结了 2008 年兽医专业学位培养管理与教学实施专项检查工作。欧百钢处长就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目前的建设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深入分析,并对今后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指导意见。 5 月15 日 下午, 在 我校 逸夫科技馆, 与会代表讨论了 秘书长邹思湘教授所作的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审核了新增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会议由 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文心田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与会代表在甘农大 逸夫科技馆 前合影 来源: http://news.gsau.edu.cn/2009/200905/3595.html 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二届五次会议纪要 2009 年 5 月 14 16 日,第二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甘肃农业大学召开。 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陆承平 教授,副主任委员 汪明 教授、 文心田 教授,委员 曾振灵 教授、 王哲 教授、 毕丁仁 教授、 邹思湘 教授、 秦爱建 教授、 窦忠英 教授以及秘书处办公室主 任董维春 教授、办公室副主 任罗英姿 教授等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工农学科处欧百钢同志,甘肃省教育厅学位办余学军主任、甘肃农业大学校长 王蒂 教授、动物医学院院长 余四九 教授、研究生处处长 李发弟 教授等领导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议题为: 通报教指委 2008 年工作总结及 2009 年工作计划;通报 2008 级兽医专业学位招生录取情况;总结 2008 年度兽医专业学位培养管理与教学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工作;讨论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通报兽医专业学位秘书处 2008 年度财务执行情况;审核新增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等。 5 月 15 日 上午,教指委秘书长邹思湘教授主持了开幕式。甘肃农业大学校长王蒂教授及甘肃省教育厅学位办余学军主任分别代表甘肃农大及甘肃省教育厅,向各位委员表示欢迎,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国务院学位办欧百钢同志围绕今后研究生教育要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培养质量这一主题,从学科结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地区布局四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兽医专业学位设置十年来,发展规模适中,管理比较规范,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并保证兽医博士的培养质量,建议教指委设立兽医博士教育发展研究小组,开展兽医博士培养质量专项调研,每两年召开一次 全国兽医 博士培养工作会议。设立研究小组力求解决兽医专业学位与从业资格接轨问题,积极与农业部、教育部有关部门沟通。 文心田教授和汪明教授分别主持了教指委上午和下午的会议,主任委员陆承平教授进行了总结。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结 2008 年度的工作,讨论 2009 年度工作计划 2008 年,教指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召开了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第四次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评选出了第二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学位论文;开展了兽医硕士培养管理与教学实施情况专项调研;完成了 2008 级兽医博士招生的统一命题、阅卷、录取工作等。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导师始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导师对兽医专业学位的认识和责任心。要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特别是继续执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互派制度。 2009 年,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换届,并着力做好兽医专业学位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继续开展兽医硕士培养单位管理与教学实施情况专项调研,同时开展兽医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专项调研,开展兽医专业学位与从业资格接轨的专题研究。 二、通报 2008 级兽医专业学位招生录取情况 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董维春 教授介绍了全国兽医专业学位 2008 级在职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 2009 年,全国共招收兽医硕士 527 名,兽医博士 58 名。在详细分析各培养单位招收兽医硕士、博士数量的基础上,向各位委员通报了各培养单位按录取考生的总分最高分、总分最低分和总分平均分的排序情况,以及各培养单位本科无学位及专科生录取比例。提出了 2009 年进行兽医硕士培养质量专项调研的培养单位建议名单。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扩大兽医硕士招生规模,兽医博士要提高淘汰率。 三、通报 2008 年 兽医专业学位培养管理与教学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工作 教指委委员 曾振灵 教授汇报了 2008 年兽医专业学位培养管理与教学实施情况专项检查情况,特别是调研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兽医硕士教育取得的成绩、培养特色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教指委要继续开展专项检查,如学位论文质量的专项检查等,保证全国兽医硕士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 四、审议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与会委员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 若干意见》(教研 1 号)文件。教指委秘书长 邹思湘 教授汇报了《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委员们就课程设置、兽医实践、学位论文要求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课程设置及学分取得共识,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兽医实践的指导和落实,使兽医实践和学位论文的研究有机结合,力保全日制兽医硕士的培养质量。 五、 审议新增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截止 2009 年 4 月,秘书处收到北京农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两所高校申请兽医硕士培养单位。经过专家们严格地审核和充分地讨论,最后经全体与会委员无记名投票,建议增列北京农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为兽医硕士授权单位。现已将 《关于上报 2009 年新增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报告》(指导委员会 4 号)文件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待批。 六、通报兽医专业学位秘书处 2008 年度财务执行情况 秘书处办公室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罗英姿 教授通报了 兽医专业学位秘书处 2008 年度财务执行情况。 2008 年,秘书处共收到 20 个培养单位的 17.3 万元的公共活动费 , 尚有 14 个培养单位的 10.5 万元的公共活动费未按时交纳。秘书处 2008 年用于评审费、差旅费、会务费、兽医博士招生命题、阅卷费等共支出 32.4 万元。委员们一致认为,要加强兽医专业学位公共活动费的催缴,建议对拖欠一年活动费的培养单位,警告一次;连续两年拖欠活动费的培养单位,停招一年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连续三年拖欠活动费的培养单位,自动退出兽医专业学位授权资格。 陆承平 教授代表教指委作了总结发言,号召兽医教育工作者以甘肃农大的创办人 盛彤笙 教授为榜样,努力奋斗,尽可能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用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各培养单位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即将由教育部下发)要求,做好全日制兽医硕士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要全力做好兽医博士的培养工作,继续执行兽医博士的联考制度(统一命题、问卷和录取),兽医博士教育已进入了常态发展时期,要适当控制兽医博士的招生规模,考虑开展全日制培 养兽医 博士工作。 最后全体委员和与会代表对甘肃农业大学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所作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二 00 九年五月二十日 http://bslt.njau.edu.cn/ReadNews.asp?NewsID=267 全国兽医学院院长联席会第七次会议暨全国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在西农召开 5月21-24日,全国兽医学院院长联席会第七次会议暨全国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44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我校动物医学院院长张彦明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王跃进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组组长、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陆承平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组委员、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程安春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朱兴全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余四九教授、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院长秦爱建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才学鹏研究员,中国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王公民副主任等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王跃进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全国兽医学院院长联席会主席、全国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组副组长汪明教授致开幕辞,中国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王公民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组组长、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陆承平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王华骞教授、西南大学动科学院院长张家骅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本次大会以兽医教育怎样与国家和社会对兽医人才的要求相对接为主题,在为期3天的会议上,与会代表紧紧围绕兽医教育怎样与国家兽医资格准入制度对接、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安排、社会用人单位对兽医人才能力方面的要求与评估、兽医本科教育规范等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此次会议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对西农兽医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http://news.nwsuaf.edu.cn/html/xiaonaxinwen/20090525/7046.html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